部编版《礼记》二则-部编版礼记二则教案共51页

合集下载

统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二十二课《礼记二则》教案

统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二十二课《礼记二则》教案

统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二十二课《礼记二则》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礼记》的作用和意义。

2.理解《礼记》中两则的含义和内涵。

3.掌握词语“变通”、“扬名”等。

能力目标:1.学会阅读并理解古代文化经典。

2.提高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尊重传统文化的态度。

2.引导学生学会感恩,懂得孝敬祖父母。

【教学重点】1.理解《礼记》中两则的含义和内涵。

2.掌握词语“变通”、“扬名”等。

【教学难点】1.学生对《礼记》的理解和认识。

2.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态度和认知的培养。

【教学方法】1.教师讲授法2.分组讨论法【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1 观看视频《礼记二则》的引入部分,以此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1.2 通过提问活跃课堂气氛。

问题:你们有没有听说过《礼记》?(很多学生都说不知道)2.阅读与分析2.1 学生带着问题阅读《礼记二则》,体会其中的情感与内涵。

2.2 学生先分小组进行讨论,继而发表意见及感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理解和运用3.1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含义和内涵,帮助学生掌握生词。

3.2 学生可以通过模仿,通过写作、口语表达等方式来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4.讨论和归纳4.1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看法。

4.2 教师统一表彰,班级发言代表进行总结,指出大家的收获和不足。

5.进行测验5.1 测验旨在检测学生的理解能力,与知识运用能力。

5.2 测验之后,由教师逐一点评学生的表现,并给出建议和改进意见。

【课堂总结】本节课主要是了解《礼记二则》,学生们通过阅读感受其中的内涵和情感,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古人对中华文化重视的态度,提高自己对中华文化的认知和理解,同时学会感恩,懂得尊重和孝敬祖父母。

【教学反思】这节课主要是针对《礼记二则》这篇经典文章进行阅读与讲解,让学生了解到中华传统文化中尊重礼仪、重视家庭、孝敬祖先等价值观念,同时也要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22《礼记》二则教案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22《礼记》二则教案

22.《礼记》二则-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礼记》的相关知识,积累重点文言实词,能借助文下的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熟读并背诵课文。

2.学习类比说理的方法,明白教与学互相促进的道理,领悟古人所追求的理想社会的实质。

3.理论联系实际,用正确的学习方法指导完善自我人生。

过程与方法1.反复诵读,积累常用文言实词、虚词。

2.理解大同社会的特征,抓住“天下为公”这个关键词,理清文章层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树立远大的理想。

教学重点学习类比说理的方法,明白教与学互相促进的道理。

教学难点领悟古人所追求的理想社会的实质。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虽有嘉肴》一、本课目标1.了解本课作者及其代表作品。

2.积累掌握一些文言词汇,疏通文意。

3.理解并体会本文论述的道理。

二、新课导入半部《论语》治天下,一帧《礼记》誉千秋。

或许同学们对《礼记》不甚了解,但《礼记》中的名言却常常在我们的耳畔回响:“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告诉我们要勤于钻研;“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启迪我们要做好规划,有的放矢;“苟利国家,不求富贵”教育我们要有为国为民的情怀……可见,《礼记》影响之深广。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礼记》,领悟为学之道。

三、预习检查1.了解《礼记》《礼记》,又名《小戴礼记》,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是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著作的选集。

相传为西汉戴圣编撰。

汉代把孔子定的典籍称为“经”,他的弟子对“经”的解说是“传”或“记”,《礼记》因此而得名,即对“礼”的解释。

《礼记》全书用记叙文的形式写成,一些篇章具有相当高的文学价值。

有的用短小生动的故事表明某一道理,有的气势磅礴、结构谨严,有的言简意赅、意味隽永,有的擅长心理描写。

书中还收有大量富有哲理的格言、警句,精辟而深刻。

2.了解《学记》《虽有嘉肴》节选自《学记》。

《学记》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篇系统性的教育学论文。

据郭沫若考证,《学记》作者为孟子的弟子乐正克。

《学记》文字言简意赅,喻辞生动,对教育作用、教育目的、学校制度、教育内容、教学原则、教学方法以至师生关系、教师问题等方面,都做了比较系统而精辟的概括和理论的阐述。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22《礼记》二则【教案】【当堂达标】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22《礼记》二则【教案】【当堂达标】

22《礼记》二则教案(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做到熟读成诵。

2.准确地翻译课文,掌握相关文言知识。

3.理解文中所蕴含的道理。

教学重点:准确地翻译课文,掌握相关文言知识,理解文中所蕴含的道理。

教学难点:了解类比说理的方法,明白教与学相互促进的道理。

教学课时: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交流,导入新课“四书”“五经”是国学之瑰宝,是智慧之源泉。

“四书五经”分别是哪几部典籍?(学生回答:“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周易》《尚书》《诗经》《礼记》《春秋》)。

半部《论语》治天下,一帧《礼记》誉千秋。

或许同学们对《礼记》不甚了解,但《礼记》中的名言却常常在我们的耳畔回响“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告诉我们要勤于钻研;“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启迪我们要做好规划,有的放矢,“苟利国家,不求富贵”教育我们要有为国为民的情怀……可见,《礼记》影响之深广。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礼记》,领悟为学之道。

(板书课题:虽有嘉肴)二、明确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做到熟读成诵。

2.准确翻译全文,积累重要文言知识。

3.了解类比说理的方法,明白“教学相长”的道理。

三、检查预习,夯实基础1.走近《礼记》。

《礼记》,又叫______,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______书籍,儒家经典之一。

是______年间儒家学者解释说明经书《仪礼》的文章选集,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

与______、______合称“三礼”。

内容主要是记载和论述先秦的______、礼仪,______,记录__________________,记述修身做人的准则。

2.了解作者。

《礼记》相传为西汉戴圣编纂,戴圣,生卒年不详,字次君,梁国雎阳(今河南商丘)人西汉时期官员、经学家,汉代今文经学的开创者。

四、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课文,正音。

要求:学生认真听清老师的断句、节奏,标记生字。

嘉.肴(jiā) 弗.食(fú) 不知其旨.(zhǐ) 教学相长.(zhǎnɡ)兑.命(yuè) 学.学半(xiào)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礼记》二则-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礼记》二则-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突破方法:设计问题链、思维导图等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思维兴趣,培养其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礼记》二则中的《大同》篇。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是否想过一个没有私有制、人人平等的社会是什么样的?”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大同”理念的奥秘。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课堂上,我们探讨了《礼记》二则中的“大同”理念和中庸之道。这节课下来,我发现学生们对古代的哲学思想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但也遇到了一些挑战。
首先,我发现通过提问“大同”理念在现代社会的应用,学生们能够积极参与思考,但他们对这一概念的理解还不够深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多地运用实例来帮助学生理解“大同”理念的本质,并将其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突破方法:设置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体会中庸之道的重要性。
-文言文阅读障碍:学生可能在文言文词汇、句式等方面存在理解困难,影响阅读效果。
-突破方法:教师提供词句解析,利用图表、注释等辅助工具,帮助学生逐步克服文言文阅读障碍。
-思维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从《礼记》中提炼哲学思想,对学生的思维深度和广度提出挑战。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角色扮演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中庸之道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理解中庸之道在处理人际关系和情感态度中的重要性。
《礼记》二则-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22《礼记》二则-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22《礼记》二则-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22《礼记》二则-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教案一. 教材分析《礼记》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典章制度书籍,也是儒家经典之一。

本节课选取了《礼记》中的两则故事,分别是《檀弓》和《学记》。

这两则故事内容丰富,寓意深刻,旨在引导学生了解古代礼仪制度,感受儒家文化的魅力。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文言文阅读基础,但对于《礼记》这部书籍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建立起对《礼记》的整体认识,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容,体会儒家文化的精神内涵。

三. 教学目标1.了解《礼记》的背景及作者;2.能够正确、流畅地朗读文言文;3.理解文章内容,体会儒家文化的精神内涵;4.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培养良好的文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文言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2.难点:理解文章的深层含义,体会儒家文化的精神内涵。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讲解课文,引导学生理解文章内容;2.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发表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和感悟;3.案例分析法:分析文章中的具体事例,让学生深入理解儒家文化;4.启发式教学: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文讲解课件;2.准备与课文相关的背景资料;3.准备讨论话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4.准备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礼记》的背景及作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播放课文朗读音频,学生跟读;然后教师逐句讲解课文,让学生理解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和句式结构。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针对课文内容提出问题,共同解答。

教师巡回指导,参与讨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

4.巩固(10分钟)教师选取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进行巩固练习。

学生上台演示,教师点评。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谈谈对儒家文化的认识和感悟。

学生发表观点,教师总结。

6.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简要回顾,强调重点知识点。

《礼记》二则教案-2020-2021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礼记》二则教案-2020-2021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礼记》二则。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需要遵循礼仪的情况?”比如,在长辈面前如何表现尊重。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礼记》中的礼仪奥秘。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角色扮演活动。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礼记》中的礼仪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举例:指导学生通过上下文推测词义,学会运用工具书辅助阅读。
(2)儒家思想的深入理解:学生需要理解并内化《礼记》中的儒家思想,难度较大。教师应通过生动的实例、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儒家思想。
举例:通过讨论“仁爱”在现实生活中的体现,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儒家“仁爱”思想。
(3)古文背诵与默写:对于古文的学习,背诵和默写是提高学生古文素养的有效方法,但也是学生的一大难点。教师应指导学生掌握有效的记忆方法,提高背诵和默写的准确性。
最后,通过这次教学,我认识到反思的重要性。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同时,我也会鼓励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发现自己的不足,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礼记》二则教案-2020-2021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一、教学内容
《礼记》二则教案,选自2020-2021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主要包括以下章节内容:

部编版《礼记》二则-部编版礼记二则教案共53页

部编版《礼记》二则-部编版礼记二则教案共53页
部编版《礼记》二则-部编 版礼记二则教案
26、机遇对于有准备的头脑有特别的 亲力 。 27、自信是人格的核心。
28、目标的坚定是性格中最必要的力 量泉源 之一, 也是成 功的利 器之一 。没有 它,天 才也会 在矛盾 无定的 迷径中 ,徒劳 无功。- -查士 德斐尔 爵士。 29、困难就是机遇。--温斯顿.丘吉 尔。 30、我奋斗,所以我快乐。--格林斯 潘。
31、只有永远躺在泥坑里的人,才不会再掉进坑里。——黑格尔 32、希望的灯一旦熄灭,生活刹那间变成了一片黑暗。——普列姆昌德 33、希望是人生的乳母。——科策布 34、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郭沫若 35、学到很多东西的诀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洛克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2课《礼记二则》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2课《礼记二则》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2课《礼记二则》教案教材: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课本第22课《礼记二则》教时:1课时教材分析:本课是一篇散文课文,作者通过介绍两个古代的故事,阐述了人们在社会活动中应该注意的礼仪规范。

通过学习本课,学生能够了解古代的礼仪规范,并从中汲取敬重他人、尊重自己的道德启示。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 理解散文的基本特点。

2. 理解文中内容细节,把握文章主旨。

3. 掌握古代礼仪规范的基本内容。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课前导入的方式激发学生对礼仪的思考,引发学生思考礼仪规范的重要性。

2. 学生合作阅读课文,鼓励他们个别或小组提出问题,直观感受故事情节。

3. 共同分析课文,明确文中的主要内容和结构。

4. 引导学生学习体会课文中的道德启示。

5. 小组合作,设计问答和讨论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了解古代礼仪规范,并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尊重自己的良好道德品质。

教学重点:1. 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和结构。

2. 理解并体会课文中的道德启示。

教学难点:1. 理解古代的礼仪规范。

2. 把握课文的主旨与核心思想。

教学准备:1. 教师:课件、教案。

2. 学生:语文课本。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7分钟)1. 教师出示一张国际礼仪大全的图片,激发学生对礼仪的思考,问学生:你们对礼仪有什么了解?礼仪对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作用?2. 学生陆续发言,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礼仪规范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性。

Step 2 导读(5分钟)1. 提问:在中国古代社会中,礼仪规范有着怎样的地位和作用?为什么古代社会非常重视礼仪?2. 学生回答并讨论,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古代礼仪规范的背景。

Step 3 阅读(15分钟)1. 学生个别或小组合作阅读课文,了解文中内容细节,把握文章主旨。

2. 学生提问,教师解答疑惑。

Step 4 分析(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结构,明确主要内容。

2. 学生回答:文章主要讲了哪两个故事?两个故事的主题是什么?Step 5 讨论(10分钟)1. 学生小组合作,讨论课文中的道德启示。

新版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礼记》二则教案(2019最新编辑)

新版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礼记》二则教案(2019最新编辑)

22.《礼记》二则课题《礼记》二则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 2 课时建议本课依照学情分课时。

第一课时进行自主学习反响及文意梳理、课时整体感知。

第二课时进行课文详尽解析的交流展现及当堂检测。

可合适分配调治。

1.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

知识与技术 2.理解大同社会的特色。

3.抓住“天下为公”这个重点词 ,理清课文的层次。

教 1.要修业生在屡次的朗读中,读出风采,读出文意,最好学过程与方法当堂成诵。

目 2.引导学生掌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色。

标 1.解先贤圣哲关于人类社会的伟大构想,掌握“大同”社感情、态度与会的基本特色。

价值观 2.感觉祖先敢于打破现实羁绊,英勇追求理想的精神和智慧。

《大道之行也》是《礼记·礼运》开头部分里的一段话,主旨是说明儒家理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基本特色。

原文此前还有一段文字记述孔子说这番话的出处,照录以下:昔者仲尼与蜡宾(参加国君在年关举行的祭典,蜡读作zhà),写作事毕,出游于观(宫门外两旁的楼台)之上,喟可是叹。

仲尼之叹,背景盖叹鲁也(意思是鲁国已经丧失了古礼)。

言偃(即子游,孔子的学生)在侧,曰:“君子何叹?”孔子曰:“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夏、商、周三代的英贤),丘未之逮也(因出生晚,未能追上),而有志焉。

”从这段文字可以看出,孔子是因为生活在凌乱纷呈的春秋末期,而迫切希望出现一个天下升平,因此才有这番言论。

嘉肴( yáo).自强( qi ǎnɡ).兑命( yuè).读准选贤与(j ǔ)能.字音矜(ɡuān).幼有所长(zhǎnɡ).谋闭而不兴( xīnɡ).弗食( f ú).授课相长(zhǎng).学(xi ào)学( xué)半..讲信修睦(mù).货恶(wù)其弃于地也.男有分( f èn).《兑命》曰(同“说”,指的是殷商时的贤相傅说,音“yuè”).通假选贤与能(同“举”,选拔).字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同“鳏”,指老而无妻).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文言句式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意动用法,以为亲,以为子,)..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形容词作名词,老年人,壮年人)..判断句: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2课《礼记二则》教案3篇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2课《礼记二则》教案3篇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2课《礼记二则》教案3篇语文八年级下册知识点部编版篇一第一部分二种语言类型:口语、书面语。

二种论证方式:立论、驳论。

二种说明语言:平实、生动。

二种说明文类型:事理说明文、事物说明文。

二种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烘托人物心情,渲染气氛。

社会环境描写--交代时代背景。

二种论据形式: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第二部分三种感彩:褒义、贬义、中性。

小说三要素:人物(根据能否表现小说主题思想确定主要人物)情节(开端/发展/结局)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议论文结构三部分: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

三种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语言运用三原则:简明、连贯、得体。

第三部分四种文学体裁:小说、诗歌、戏剧、散文。

四种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

句子的四种用途: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

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结局。

记叙的四种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补叙。

引号的四种用法:①表引用②表讽刺或否定③表特定称谓④表强调或着重指出第四部分五种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抒情、议论。

破折号的五种用法:①表注释②表插说③表声音中断、延续④表话题转换⑤表意思递进第五部分六种说明方法: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列数字、分类别、下定义。

六种逻辑顺序:①总←→分②现象←→本质③原因←→结果④慨括←→具体⑤部分←→整体⑥主要←→次要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六种人物的描写方法: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神态描写。

六种病句类型:①成分残缺②搭配不当③关联词语使用不恰当④前后矛盾⑤语序不当⑥误用滥用虚词(介词)省略号的六种用法:①表内容省略②表语言断续③表因抢白话未说完④表心情矛盾⑤表思维跳跃⑥表思索正在进行六种常用写作手法:象征、对比、衬托(铺垫)、照应(呼应)、直接(间接)描写、扬抑。

人教版(部编)语文八年级下册22《礼记 二则》教案教案

人教版(部编)语文八年级下册22《礼记 二则》教案教案

人教版(部编)语文八年级下册22《礼记二则》教案教案一. 教材分析《礼记二则》是人教版(部编)语文八年级下册的一篇文言文,包含了《檀弓》上和《檀弓》下两篇文章。

本文主要讲述了古代的礼仪制度以及人们对于礼仪的认识和遵守。

文章内容丰富,语言优美,富有文学价值。

通过学习本文,学生可以加深对古代礼仪的了解,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文言文阅读基础,但对于古代礼仪制度的理解可能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帮助学生理解文中的礼仪概念,并通过适当的例子进行引导,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并欣赏古代文化的魅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理解课文中的礼仪概念,掌握重点词语的含义;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文献检索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古代文化的魅力,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理解课文中的礼仪概念。

2.难点:掌握重点词语的含义;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案例教学法:结合现实生活中的例子,帮助学生理解古代礼仪。

3.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文朗读录音、相关礼仪的图片或视频、PPT等教学资源。

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查阅相关资料。

七. 教学过程教师通过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进入学习状态。

然后简要介绍《礼记》的背景和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引导学生关注并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

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把握课文的大意。

3.操练(10分钟)教师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

如:请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1)孝;(2)忠;(3)礼。

《礼记》二则教案

《礼记》二则教案

《礼记》二则教案单元备课说明一、单元学习主题此单元是古诗文教学单元,结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通过此单元的学习,能够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随文学习基本的词汇、语法知识,用以帮助理解课文中的语言难点;了解常用的修辞手法,体会它们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

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还要学会按照一定的标准分类整理学过的字词句篇等语言材料,梳理、反思自己语文学习的经验,努力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增强文字的表达效果。

通过学习此单元,学生能够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核心思想理念、中华人文精神和传统美德,表达自己作为中华民族一员的归属感和自豪感。

二、单元教材分析此单元的课文都是我国古代的经典名篇,从内容和主题上说,有的是对理想境界的追求,有的是对现实状态的反思。

综观此单元的选文,无论是庄子对精神自由的渴望,还是儒家对学习之道的认识、对理想社会的期望;无论是韩愈“不平则鸣”的呐喊,还是杜甫、白居易对民生疾苦的同情,都是一种对于人的生存状态的关怀,是中华传统文化中一笔可贵的精神财富。

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在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重要阶段,接受这样的精神滋养,无疑是很有必要的。

除了感受古人的哲思和情怀,我们还可以欣赏古人论事说理和描写的技巧。

三、单元学情分析我们面对的是八年级学生,经过一年的初中学习,他们已经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文学作品的方法和必要的知识积累,大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较强。

综合来看,八下第六单元的文言文教学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由于已经经过了七年级和八年级三个单元的文言文学习,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文言词语积累,也形成了一定的文言语感,具备了品味文言文语言的能力。

所以此单元所选的课文,不只限于浅显易懂的故事性题材,还体现了情趣、理趣、古人的哲思和情怀,对于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有重要的引导作用。

第22课《礼记二则》教案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22课《礼记二则》教案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示例:《礼记·大同》中的“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一句,学生需理解其表达的大同社会的理想状态。
2.教学难点
-古文词句的理解:古文中的一些字词用法与现代汉语不同,如通假字、一词多义等,学生需要掌握这些特殊的语言现象。
-儒家思想的抽象性:大同与中庸的概念较为抽象,学生可能难以理解其深层含义,需要教师通过具体实例和现代联系进行讲解。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礼记二则》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需要协调矛盾、寻求平衡的情况?”(如同学间的矛盾、学习与休息的平衡等)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礼记》中的大同与中庸之道。
-理解《礼记》的文化背景:使学生了解《礼记》在儒家文化中的地位,掌握其成书背景和主要内容。
-掌握古文阅读技巧:通过分析课文注释和翻译,培养学生阅读古文的能力,特别是对文言文常用词汇、句式的理解。
-鉴赏《礼记》的文学价值:识别并欣赏《礼记》中的修辞手法、句式结构等文学特点,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体会儒家思想内涵:深入探讨大同与中庸思想的内涵,引导学生理解其在个人修养、社会和谐等方面的意义。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角色扮演活动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大同与中庸在实际生活中的应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教学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礼记二则》这一章节的教学效果与学生兴趣密切相关。通过提问和实例引入,我发现学生们对大同与中庸的概念表现出很高的兴趣,但在实际理解和应用上还存在一些困难。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礼记》二则 教案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礼记》二则 教案

《礼记》二则
一、文学常识
《礼记》,战国至秦汉间儒家论著的汇编,相传是(朝代)经学家编纂的。

二、字词翻译
《虽有佳肴》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
..,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
..也;知困,然后能自
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
....也。

《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
《大道之行也》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
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
..而不作.,故外户
.......,盗窃乱贼
而不闭.。

是谓大同。

三、句子翻译
1.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2.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3. 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4.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5.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精品教案22.《礼记》二则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精品教案22.《礼记》二则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精品教案22.《礼记》二则一. 教材分析《礼记》二则收录在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本文选自《礼记·学记》和《礼记·檀弓上》。

这两篇文章都是古代经典文学作品,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

《礼记·学记》主要论述了学习的道理和方法,强调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学习的态度和方法。

《礼记·檀弓上》则记载了孔子对于丧葬礼仪的看法和教导。

这些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既能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又能帮助他们了解古代的文化和思想。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一些文言文,对于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方法和技巧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由于时代背景和文化差异,学生可能对于《礼记》中的某些内容和观点难以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引导他们正确把握古代文化和思想。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翻译课文,了解课文的内容和结构,掌握一些文言文的阅读技巧。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古代文化的魅力,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人文精神,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和人生观。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和翻译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和结构。

2.难点:理解课文中的古代文化和思想,以及课文所表达的人生观和学习观。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问题驱动法: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提高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录音:为学生提供课文的朗读录音,帮助学生正确朗读课文。

2.课文翻译和注释:为学生提供课文的翻译和注释,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PPT课件:制作与课文内容相关的PPT课件,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设置情境,引出本文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礼记》二则 》教案 (公开课)2022年部编版语文教案

《礼记》二则  》教案 (公开课)2022年部编版语文教案

22 《礼记》二那么新课导入在中国文学史上,有很多系统而全面地阐述教育教学的优秀文章,如《劝学》《师说》等。

今天我们要学习儒家的论礼丛书《礼记》中的《学记》《礼运》篇。

我们今天学的内容是从全文中节选出的。

知识备查《礼记》是十三经之一,与《周礼》《仪礼》全称为三礼。

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礼记》全书用记叙文的形式写成,一些篇章具有相当高的文学价值。

有的用短小的生动故事说明某一道理,有的气势磅礴、结构谨严,有的言简意赅、意味隽永,有的擅长心理描写和刻画,书中还收有大量富有哲理的格言、警句,精辟而深刻。

虽有嘉肴本文选自《礼记·学记》。

题目是编者加的。

《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教育学的论著。

文字言简意赅,喻辞生动,系统而全面地说明了教育的目的及作用,教育和教学的制度、原那么和方法,教师的地位和作用,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以及同学之间的关系。

课文主要是谈关于“教学相长〞的道理的。

字词学习嘉肴〔〕弗食〔〕自强〔〕教学相长〔〕兑命〔〕学〔〕学〔〕半Yáo qiǎnɡ Y uè X iào Fú zhǎnɡxué通假字《兑命》曰〔同“说〞,指的是殷商时的贤相傅说y u e〕古今异义〔古义:即使今义:虽然〕〔古义:味美今义:主旨〕〔古义:困惑今义:穷苦,艰难〕〔古义:竭力,尽力今义:健壮的,有力的〕〔古义:促进,提高今义:增长〕一词多义学学半〔〕学学半〔〕不知其旨也〔〕其此之谓乎〔〕动词,教导动词,学习代词,它的副词,表示推测是非君子之道〔近指代词,相当于“这〞“此〞〕是故学然后知缺乏〔“是故〞“是以〞连用,相当于所以、因此等〕惟读书是务〔助词,用在句中,起到强调宾语的作用,不必译出〕文言句式倒装句:其此之谓乎。

〔“之谓〞是文言文中一种比拟固定的用法,是将宾语提前的倒装句,译为“说的是〞。

作用:宾语用代词“之〞复指一下,强调宾语。

(完整版)《礼记》二则教案

(完整版)《礼记》二则教案

(完整版)《礼记》二则教案导学目标】1.了解《礼记》相关知识,理解重点文言词语,熟读并背诵课文。

2.能对照注释翻译课文。

3.了解类比说理的方法,明白教与学互相促进的道理。

【课时计划】2课时第一课时完成《虽有嘉肴》,第二课时完成《大道之行也》。

第一课时学习《虽有嘉肴》情景导入生成问题半部《论语》治天下,一帖《礼记》誉千秋。

或许同学们对《礼记》不甚了解,但《礼记》中的名言却常常在我们的耳畔回响:“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告诉我们要勤于钻研;“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启迪我们要做好规划,有的放矢;“苟利国家,不求富贵”,教育我们要有为国为民的情怀,等等。

可见,《礼记》影响之深广。

今天,就让我们亲近《礼记》,领悟为学之道。

自主互研生成新知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1.读准注意,认准字形嘉肴(yáo) 自强(qiǎng) 兑命(yuè)学学半(xiào) 弗学(fú) 教学相长(zhǎng)2.文言知识梳理(1)古今异义词①虽有至道古:即使今:虽然②不知其旨也古:味美今:意义③教然后知困古:困惑今:困难④教学相长也古:促进今:增长(2)一词多义①学学学半(xiào)(教导)学学半(xué)(学习)②其其此之谓乎(表推测,大概)不知其旨也(它的)(3)词类活用不知其旨也名词作形容词,味美。

(4)通假字①兑命:“兑”同“说”,指殷商时的贤相傅说。

②学学半:“学”同“xiào”,教导。

3.《礼记》简介了解《礼记》,《礼记》又名《小戴礼记》儒家经典著作。

战国至秦汉间儒家论著的汇编,相传是西汉经学家戴圣编纂的。

步骤二整体感知走进文本1.听录音,范读课文(多媒体播放)。

扫清文字障碍。

2.自读课文,对照诠释了解文章的意思。

3.《虽有嘉肴》写的是什么内容?【交流点拨】短文运用类比的手法引出要阐述的观点,讲述了“教学相长”的道理。

步骤三质疑问难深层探究1.文章开头写“虽有嘉肴”有何作用?【交流点拨】从“嘉肴”写起,是为了用“嘉肴”与“至道”作类比,指出学习的重要性。

部编版《礼记》二则-部编版礼记二则教案共53页

部编版《礼记》二则-部编版礼记二则教案共53页
39、没有不老的誓言,没有不变的承 诺,踏 上旅途 ,义无 反顾。 40、对时间的价值没有没有深切认识 的人, 决不会 坚韧勤 勉。
谢谢
11、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邓拓 12、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错儿。——爱尔兰 1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 14、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像泥块一样任意揉捏。——歌德 15、最具挑战性的挑战莫过于提升自我。——迈克尔·F·斯特利
部编版《礼记》二则-部编版礼记二则 教 到。--拿 破仑。 37、不要生气要争气,不要看破要突 破,不 要嫉妒 要欣赏 ,不要 托延要 积极, 不要心 动要行 动。 38、勤奋,机会,乐观是成功的三要 素。(注 意:传 统观念 认为勤 奋和机 会是成 功的要 素,但 是经过 统计学 和成功 人士的 分析得 出,乐 观是成 功的第 三要素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