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版药典原料药附录

合集下载

原料药的质量控制(修改版)

原料药的质量控制(修改版)

..3.2.S原料药 (1)3.2.S.4 原料药的质量控制 (1)3.2.S.4.1质量标准 (1)3.2.S.4.2分析方法 (11)3.2.S4.3分析方法的验证 (28)3.2.S.4.4批检验报告 (130)3.2.S.4.5质量标准制定依据 (134)3.2.S原料药3.2.S.4 原料药的质量控制3.2.S.4.1 质量标准表3.2.S.4.1-1 原料药质量标准临床研究用药品质量标准草案他达拉非TadalafeiTadalafil3C22H19N3O4389.40本品为(6R,12aR)-2,3,6,7,12,12a-六氢-2-甲基-6-[3,4-(亚甲基二氧)苯基]吡嗪并[1',2':1,6]吡啶并[3,4-b]吲哚-1,4-二酮。

按干燥品计算,含C22H19N3O4应为98.0%~102.0%。

【性状】本品为白色至类白色粉末;无臭无味。

在N,N-二甲基甲酰胺、二甲亚砜中易溶,略溶于四氢呋喃和乙二醇单甲醚,微溶于甲醇和乙腈,极微溶解于乙醇和异丙醇,在正己烷、正庚烷和水中不溶。

比旋度取本品,精密称定,加二甲亚砜溶解并定容稀释制成每1mL中约含10mg的溶液,依法测定(附录ⅥE),比旋度为+78°~+84°。

【鉴别】(1)取本品,加0.1%三氟乙酸水溶液-乙腈(1:1)制成每1 ml中约含10 μg的溶液,照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附录Ⅳ A)测定,在221 nm、284 nm和291nm的波长处有最大吸收。

(2)在含量测定项下记录的色谱图中,供试品溶液主峰的保留时间应与对照品溶液主峰的保留时间一致。

(3)本品的红外光吸收图谱应与对照品的图谱一致。

【检查】有关物质取本品,精密称定,用0.1%三氟乙酸水溶液:乙腈=1:1(v:v)溶解并定容稀释制成每1 ml中约含0.4mg的溶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取他达拉非对照品,精密称定,用0.1%三氟乙酸水溶液:乙腈=1:1(v:v)配制成每1 ml中约含0.4μg的溶液,作为对照溶液。

2010版中国药典修改-附录部分

2010版中国药典修改-附录部分

【话题】制剂通则-片剂【2010版页数】附录5-6【2005版页数】附录5-6【区别分析】1. 含片的定义由原来“含于口腔中,药物缓慢溶解产生持久局部作用的片剂”改为“含于口腔中缓慢溶化产生局部或全身作用的片剂”。

指出了含片亦可实现全身作用。

2. 原含片的崩解时限描述为含片的溶化性,测定法仍按照崩解时限检查法,崩解时限由之前“30分钟内应全部崩解”改为“10分钟内不应全部崩解或溶化”,这点修改有些特殊,设定崩解时限的下限主要是为了防止含片在口中迅速溶化,与舌下片区别,但是取消了含片的崩解上限。

3.咀嚼片的定义由原来“口腔中咀嚼或吮服使片剂溶化后吞服,在胃肠道中发挥作用或胃肠道吸收发挥全身作用”修改为了“口腔中咀嚼后吞服的片剂”,定义大大简化。

4. 片剂的注意事项中,增加了“薄膜包衣在必要时检查残留溶剂”,这点规定将更有利于水性包衣技术的应用和推广。

5.分散片分散均匀性的检查方法由之前“取供试品2片,置20±1℃的水中,振摇3分钟,应全部崩解并通过二号筛”,改为“取供试品6片,置250ml烧杯中,加15-25℃的水100ml,振摇3分钟,应全部崩解并通过二号筛”。

新方法增加了供试片剂的数量,特别是规定了进行分散均匀性所需介质的体积,可以充分保证分散均匀性的重现性。

【话题】制剂通则-药用辅料【2010版页数】附录20药用辅料药用辅料系指生产药品和调配处方时使用的赋形剂和附加剂;是除活性成分以外,在安全性方面已进行了合理的评估,并且包含在药物制剂中的物质。

药用辅料除了赋形、充当载体、提高稳定性外,还具有增溶、助溶、缓控释等重要功能,是可能会影响到药品的质量、安全性和有效性的重要成分。

药用辅料可从来源、作用和用途、给药途径等进行分类。

按来源分类可分为天然物、半合成物和全合成物。

按作用与用途分类可分为溶媒、抛射剂、增溶剂、助溶剂、乳化剂、着色剂、黏合剂、崩解剂、填充剂、润滑剂、润湿剂、渗透压调节剂、稳定剂、助流剂、矫味剂、防腐剂、助悬剂、包衣材料、芳香剂、抗黏着剂、抗氧剂、螯合剂、渗透促进剂、pH 调节剂、增塑剂、表面活性剂、发泡剂,、消泡剂,、增稠剂、包合剂、保湿剂、吸收剂、稀释剂、絮凝剂与反絮凝剂、助滤剂等。

(完整版)中国药典2010版附录XII E 细菌内毒素检查法

(完整版)中国药典2010版附录XII E 细菌内毒素检查法

中国药典2010版附录XII E 细菌内毒素检查法本法系利用鲎试剂来检测或量化由革兰氏阴性菌产生的细菌内毒素,以判断供试品中细菌内毒素的限量是否符合规定的一种方法。

细菌内毒素检查包括两种方法,即凝胶法和光度测定法,后者包括浊度法和显色基质法。

供试品检测时,可使用其中任何一种方法进行试验.当测定结果有争议时,除另有规定外,以凝胶法结果为准.本试验操作过程应防止微生物和内毒素的污染。

细菌内毒素的量用内毒素单位(EU )表示,1EU 与1 个内毒素国际单位(IU )相当。

细菌内毒素国家标准品系自大肠埃希菌提取精制而成,用于标定、复核、仲裁鲎试剂灵敏度和标定细菌内毒素工作标准品的效价。

细菌内毒素工作标准品系以细菌内毒素国家标准品为基准标定其效价,用于试验中的赏试剂灵敏度复核、干扰试验及各种阳性对照。

细菌内毒素检查用水系指内毒素含量小于0。

O15EU/ml(用于凝胶法)或0。

005EU / ml (用于光度侧定法)且对内毒素试验无干扰作用的灭菌注射用水。

试验所用的器皿需经处理,以去除可能存在的外源性内毒素.耐热器皿常用干热灭菌法(250℃ 、30 分钟以上 ) 去除,也可采用其他确证不干扰细菌内毒素检查的适宜方法。

若使用塑料器械,如微孔板和与微量加样器配套的吸头等,应选用标明无内毒素并且对试验无干扰的器械。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某些供试品需进行复溶、稀释或在水性溶液中浸提制成供试品溶液。

一般要求供试品溶液的pH 值在6。

0~8。

0的范围内。

对于过酸、过碱或本身有缓冲能力的供试品,需调节被测溶液(或其稀释液)的pH 值,可使用酸、碱溶液或适宜的缓冲液调节pH 值。

酸或碱溶液须用细菌内毒素检查用水在已去除内毒素的容器中配制。

缓冲液必须经过验证不含内毒素和干扰因子.内毒素限值的确定药品、生物制品的细菌内毒素限值(L)一般按以下公式确定:L=K / M式中 L 为供试品的细菌内毒素限值,一般以EU /ml、EU / mg 或EU / U (活性单位)表示;K 为人每千克体重每小时最大可接受的内毒素剂量,以EU / (kg · h )表示,注射剂K = 5EU/(kg•h ),放射性药品注射剂K=2.5EU / (kg· h ) ,鞘内用注射剂K = 0。

药品GMP2010版附录1_无菌药品-药品gmp指南

药品GMP2010版附录1_无菌药品-药品gmp指南

2010 年版药品 GMP 指南 《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 年修订) 》 (以下简称新修订药品 GMP) 已经卫生部第 79 号令发布,并于 2011 年 3 月 1 日起施行。 全套六册 总定价:1200 元, 优惠价:750 元
册数说明: 质量管理体系:药品 GMP 指南 定价:132 元 定价:256 元
1
洁净度级别及监测
洁净区的设计必须符合相应的洁净度要求,包括达到“静态”和“动态”的标
注: (1)为确认 A 级洁净区的级别,每个采样点的采样量不得少于 1 立方米。A 级洁净区空气 悬浮粒子的级别为 ISO 4.8,以≥5.0μ m 的悬浮粒子为限度标准。B 级洁净区(静态)的空气 悬浮粒子的级别为 ISO 5,同时包括表中两种粒径的悬浮粒子。对于 C 级洁净区(静态和动态) 而言,空气悬浮粒子的级别分别为 ISO 7 和 ISO 8。对于 D 级洁净区(静态)空气悬浮粒子的 级别为 ISO 8。测试方法可参照 ISO14644-1。 (2)在确认级别时,应当使用采样管较短的便携式尘埃粒子计数器,避免≥ 5.0μ m 悬 浮粒子在远程采样系统的长采样管中沉降。在单向流系统中,应当采用等动力学的取样头。 (3) 动态测试可在常规操作、 培养基模拟灌装过程中进行, 证明达到动态的洁净度级别, 但培养基模拟灌装试验要求在“最差状况”下进行动态测试。 第十条 应当按以下要求对洁净区的悬浮粒子进行动态监测: (一)根据洁净度级别和空气净化系统确认的结果及风险评估,确定取样点的位置并进 行日常动态监控。 (二)在关键操作的全过程中,包括设备组装操作,应当对 A 级洁净区进行悬浮粒子监 测。生产过程中的污染(如活生物、放射危害)可能损坏尘埃粒子计数器时,应当在设备调 试操作和模拟操作期间进行测试。A 级洁净区监测的频率及取样量,应能及时发现所有人为 干预、偶发事件及任何系统的损坏。灌装或分装时,由于产品本身产生粒子或液滴,允许灌 装点≥5.0μ m 的悬浮粒子出现不符合标准的情况。 (三)在 B 级洁净区可采用与 A 级洁净区相似的监测系统。可根据 B 级洁净区对相邻 A 级洁净区的影响程度,调整采样频率和采样量。 (四)悬浮粒子的监测系统应当考虑采样管的长度和弯管的半径对测试结果的影响。 (五)日常监测的采样量可与洁净度级别和空气净化系统确认时的空气采样量不同。 (六)在 A 级洁净区和 B 级洁净区,连续或有规律地出现少量≥5.0 µm 的悬浮粒子时, 应当进行调查。 (七)生产操作全部结束、操作人员撤出生产现场并经 15~20 分钟(指导值)自净后, 洁净区的悬浮粒子应当达到表中的“静态”标准。 (八)应当按照质量风险管理的原则对 C 级洁净区和 D 级洁净区(必要时)进行动态监 测。监控要求以及警戒限度和纠偏限度可根据操作的性质确定,但自净时间应当达到规定要 求。 (九)应当根据产品及操作的性质制定温度、相对湿度等参数,这些参数不应对规定的 洁净度造成不良影响。 第十一条 应当对微生物进行动态监测,评估无菌生产的微生物状况。监测方法有沉降 菌法、定量空气浮游菌采样法和表面取样法(如棉签擦拭法和接触碟法)等。动态取样应当 避免对洁净区造成不良影响。成品批记录的审核应当包括环境监测的结果。 对表面和操作人员的监测,应当在关键操作完成后进行。在正常的生产操作监测外,可 在系统验证、清洁或消毒等操作完成后增加微生物监测。 洁净区微生物监测的动态标准(1)如下: 洁 净 度 浮游菌 级别 cfu/m3 A级 B级 C级 D级 1 10 100 200 沉降菌(90mm) cfu /4 小时(2) 1 5 50 100

依达拉奉原料药(中国药典)

依达拉奉原料药(中国药典)
【含量测定】 取本品约 0.32g,精密称定,加乙醇 60ml,微热使溶解,放冷,照电位 滴定法(中国药典 2010 年版二部附录Ⅶ A),用氢氧化钠滴定液(0.1mol/L)滴定,并将滴 定的结果用空白试验校正。每 1ml 氢氧化纳滴定液(0.1mol/L)相当于 17.42mg 的 C10H10N2O。
起草单位:江苏省食品药品检验所 复核单位:江西省食品药品检验所
稿 见 意 求 征
0.5µg 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各溶液均应临用新制。照高效液相色谱法(中国药典 2010 年版二部附录Ⅴ D)试验。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甲醇-0.05mol/L 磷酸二 氢铵溶液(用 20%磷酸溶液调节 pH 值至 3.5)(75 : 2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 226nm。取 对照品溶液 20µl,注入液相色谱议,调节检测灵敏度,使主成分峰高约为满量程的 10%。 再精密量取供试品溶液与对照品溶液各 20μl,分别注入液相色谱仪,记录色谱图。供试品 溶液的色谱图中如有与苯肼峰保留时间一致的色谱峰,按外标法以峰面积计算,不得过 0.05 %。
干燥失重 取本品,在 60℃减压干燥至恒重,减失重量不得过 0.5%(中国药典 2010 年版二部附录Ⅷ L)。
炽灼残渣 取本品约 1.0g,依法检查(中国药典 2010 年版二部附录Ⅷ N),遗留残渣 不得过 0.1%。
重金属 取炽灼残渣项下遗留的残渣,依法检查(中国药典 2010 年版二部附录Ⅷ H 第 二法),含重金属不得过百万分之十。
【类别】 自由基清除药。 【贮藏】 遮光,密封保存。 【制剂】 依达拉奉注射液
杂质 I
C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3
CH3
N
N
N
N
OH HO

2010版中国药典

2010版中国药典

1019
634
2165
1146
《中国药典》发展与展望
2010版药药典二部化药增收15.4%,辅料增收86%
2005版收载 1970
新增品种 修订品种 2010版收载
330
1500
2271
其中(辅料) 72
62
52
132
《中国药典》发展与展望
2010版药药典三部(生物制品)增收29.7%
类别
收载总数
140
新增 14 15 18
修订
2010版 收载
47
112
69
152
39
149
《中国药典》发展与展望
中国药典2010版概况
管理创新 强化系统性、规范性、基础性工作
标准验证和复核;一般检查项目的增补和完善;中药材拉丁名词序 变更;规范功能与主治等。
注重体现中药 特色,表达中药特点
重视中药材与中药材饮片标准,注重质量控制的专属性,一测多 评技术,多指标成分定量;特征和指纹图谱技术的应用。
2010版中国药典概述来自010版中国药典一、 《中国药典》发展与展望 二、 《中国药典》2010年版通用检测方法和指导原则 三、 2010年版中国药典凡例附录简介 四、 《中国药典》 2010年版一部增修订情况简介 五、 《中国药典》2010年版药用辅料概述 六、 《中国药典》2010年版无菌检查和微生物限度检查部分增修订内容
新增品种
修订品种
未收载 2010版收载
3217
1386(43%) 2237(70%) 36
4567
《中国药典》发展与展望
2010版药药典品种收载情况
内容
新增
修订 2010年版 2005年版

10版药典原料药附录

10版药典原料药附录

附录2:原料药第一章范围第一条本附录适用于非无菌原料药生产及无菌原料药生产中非无菌生产工序的操作。

第二条原料药生产的起点及工序应当与注册批准的要求一致。

第二章厂房与设施第三条非无菌原料药精制、干燥、粉碎、包装等生产操作的暴露环境应当按照D级洁净区的要求设置。

第四条质量标准中有热原或细菌内毒素等检验项目的,厂房的设计应当特别注意防止微生物污染,根据产品的预定用途、工艺要求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第五条质量控制实验室通常应当与生产区分开。

当生产操作不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且检验操作对生产也无不利影响时,中间控制实验室可设在生产区内。

第三章设备第六条设备所需的润滑剂、加热或冷却介质等,应当避免与中间产品或原料药直接接触,以免影响中间产品或原料药的质量。

当任何偏离上述要求的情况发生时,应当进行评估和恰当处理,保证对产品的质量和用途无不良影响。

第七条生产宜使用密闭设备;密闭设备、管道可以安置于室外。

使用敞口设备或打开设备操作时,应当有避免污染的措施。

第八条使用同一设备生产多种中间体或原料药品种的,应当说明设备可以共用的合理性,并有防止交叉污染的措施。

第九条难以清洁的设备或部件应当专用。

第十条设备的清洁应当符合以下要求:(一)同一设备连续生产同一原料药或阶段性生产连续数个批次时,宜间隔适当的时间对设备进行清洁,防止污染物(如降解产物、微生物)的累积。

如有影响原料药质量的残留物,更换批次时,必须对设备进行彻底的清洁。

(二)非专用设备更换品种生产前,必须对设备(特别是从粗品精制开始的非专用设备)进行彻底的清洁,防止交叉污染。

(三)对残留物的可接受标准、清洁操作规程和清洁剂的选择,应当有明确规定并说明理由。

第十一条非无菌原料药精制工艺用水至少应当符合纯化水的质量标准。

第四章物料第十二条进厂物料应当有正确标识,经取样(或检验合格)后,可与现有的库存(如储槽中的溶剂或物料)混合,经放行后混合物料方可使用。

应当有防止将物料错放到现有库存中的操作规程。

2010年版药典与2005年版药典差异

2010年版药典与2005年版药典差异

[2010-05-18 16:42]中国药典内容简介2010年版《中国药典》分为三部出版,一部为中药,二部为化学药,三部为生物制品。

各部内容主要包括凡例、标准正文和附录三部分,其中附录由制剂通则、通用检测方法、指导原则及索引等内容构成。

药典二部收载化学药品、抗生素、生化药品、放射性药品以及药用辅料等。

药典三部收载生物制品。

新版药典在凡例、品种的标准要求、附录的制剂通则和检验方法等方面均有较大的改进和发展,特别是对药品的安全性、有效性和质量可控性方面尤为重视。

新版药典在继承前版药典的基础上,做了大量发展和创新性的工作。

本版药典具有以下几个特点:新增与淘汰并举,收载品种有较大幅度的增加;二是药品检测项目和检测方法增加,标准提高;三是中药......[2010-05-18 16:32]药典升级大浪淘沙标准提高适者生存“《药典》是国家药品标准的核心,是保障药品安全的重要技术依据。

它更加注重基础性、系统性、规范性的研究,这意味着国家再次从标准上给药品安全以法律支持,从而达到药品更新与淘汰并举的目标。

”国家药典委员会副秘书长周福成日前对本报记者如是说。

随着民众对高质量药品需求的持续增长,注重质量可控性和药品安全性的内容在即将于2010年7月起正式实施的2010版《中国药典》(下称《药典》)中得到足够的强调。

据悉,《药典》已确定收载品种4615种,新增1358种,新增、修订比例达75%。

标准提高适者生存记者分析2010年版《药典》后发现,作为强制性法定药品标准,国家鼓励企业优胜劣汰的意......附件:《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拟修订附录和拟新增附录一、拟修订的附录附录Ⅰ制剂通则附录ⅠA 片剂附录ⅠB 注射剂附录ⅠC 酊剂附录ⅠG 眼用制剂附录ⅠK 糖浆剂附录ⅠL 气雾剂粉雾剂喷雾剂附录ⅠN 颗粒剂附录IT 搽剂涂剂涂膜剂附录ⅠU 凝胶剂附录Ⅳ分光光度法附录ⅣA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附录ⅣC 红外分光光度法附录ⅣD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附录Ⅴ附录ⅤB 薄层色谱法附录ⅤD 高效液相色谱法附录Ⅵ附录Ⅵ H pH值测定法附录Ⅶ附录Ⅶ A 电位滴定法与永停滴定法附录Ⅷ附录Ⅷ H 重金属检查法附录Ⅷ L 干燥失重测定法附录Ⅷ M 水分测定法附录Ⅸ附录Ⅸ B 澄清度检查法附录Ⅸ C 不溶性微粒检查法附录Ⅸ G 渗透压摩尔浓度测定法附录Ⅸ J 质谱法附录Ⅹ附录Ⅹ F 最低装量检查法附录Ⅺ附录Ⅺ C 异常毒性检查法附录Ⅺ D 热原检查法附录Ⅺ E 细菌内毒素检查法附录Ⅺ G 降压物质检查法附录Ⅺ H 无菌检查法附录Ⅺ J 微生物限度检查法附录Ⅺ K 过敏反应检查法附录ⅩⅣ生物检定统计法附录ⅩⅤ试药、试液、试纸、缓冲液、指示剂与指示液、滴定液附录ⅩⅦ灭菌法附录ⅩⅨ附录ⅩⅨ B 药物制剂人体生物利用度和生物等效性试验指导原则附录ⅩⅨ C 原料药与药物制剂稳定性试验指导原则附录ⅩⅨ F 药品杂质分析指导原则附录ⅩⅨ J 药物引湿性试验指导原则二、拟新增的附录核磁共振波谱法离子色谱法指导原则拉曼光谱法指导原则化学药注射剂安全性检查法应用指导原则抑菌剂效力检查法指导原则药品微生物实验室规范指导原则∙【话题】黄芪药材含量测定【2010版页数】283【2005版页数】212【区别分析】2005年版含量测定只控制黄芪甲苷的含量限度,2010版除控制黄芪甲苷含量外,还增加了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含量限度控制(HPLC方法梯度洗脱测定,梯度洗脱限度为含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不少于0.020%)。

2010版《中国药典》凡例、附录增修订内容对比

2010版《中国药典》凡例、附录增修订内容对比

钠盐 1.取铂丝,用盐酸润湿后,蘸取供试品,在无色火 焰中燃烧,火焰即显鲜黄色。 2.取供试品的中性溶液,加醋酸氧铀锌试液,即生 成黄色沉淀。 3.取供试品约100mg,置10ml试管中,加水2ml溶 解,加15%碳酸钾溶液2ml,加热至沸,应不得有 沉淀生成;加焦锑酸钾试液试液4ml,加热至沸; 置冰水中冷却,必要时,用玻璃棒摩擦试管内壁, 应有致密的沉淀生成。
《中国药典》2010年版 二部 凡例、附录增修订内容对比 凡例 检验方法和限度原料药的含量(%),除另有注 明者外,均按重量计。如规定上限为100%以上 时,系指用本药典规定的分析方法测定时可能达 到的数值,它为药典规定的限度或允许偏差,并 非真实含有量;如未规定上限时,系指不超过 101.0%
标准品、对照品
锌盐 1.取供试品溶液,加亚铁氰化钾试液,即生成 白色沉淀;分离,沉淀在稀盐酸中不溶解。 2.取供试品溶液,以稀硫酸酸化,加0.1%硫酸 铜溶液1滴及硫氰酸汞铵试液数滴,即生成 紫色沉淀。制成中性或践行溶液,加硫化钠 试液,即产生白色沉淀。
配制标准缓冲液与溶解供试品的水,应是新沸 过并放冷的纯化水,其pH值应为5.5-7.0。 附录VIII R 制药用水中总有机碳测定法 采用经校正过的仪器对水在、系统进行在线监 测或离线实验室测定。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供试溶液 离线测定 由于水样的采集及输运送到测试装置的 过程中,水样很可能遭到污染,而有机物的污 染和二氧化碳的吸收都会影响测定结果的真实 性。所以,测定额各个环节都应十分谨慎。采 样时应使用密闭容器,采样后容器顶空尽量小, 并应及时测试。所使用的玻璃器皿必须严格清 洁有机残留物,并用总有机碳检查用水做最后 淋洗。
• 标准品系指用于生物检定、抗生素或生化 药品中含量或效价测定的标准物质,按效 价单位(或µg)计,以国际标准品进行标 定;对照品除另有规定外,均按干燥品 (或无水物)进行计算后使用。

2010版中国药典

2010版中国药典

2010版中国药典凡例总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简称《中国药典》,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组织制定和颁布实施。

《中国药典》一经颁布实施,其同品种的上版标准或其原国家标准即同时停止使用。

《中国药典》由一部、二部、三部及其增补本组成,内容分别包括凡例、正文和附录。

除特别注明版次外,《中国药典》均指现行版《中国药典》。

本部为《中国药典》二部。

二、国家药品标准由凡例与正文及其引用的附录共同构成。

本部药典收载的凡例、附录对药典以外的其他中药国家标准具同等效力。

三、凡例是为正确使用《中国药典》进行药品质量检定的基本原则,是对《中国药典》正文、附录及与质量检定有关的共性问题的统一规定。

四、凡例和附录中采用的“除另有规定外”这一用语,表示存在与凡例或附录有关规定不一致的情况时,则在正文中另作规定,并按此规定执行。

五、正文中引用的药品系指本版药典收载的品种,其质量应符合相应的规定。

六、正文所设各项规定是针对符合《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s, GMP)的产品而言。

任何违反GMP 或有未经批准添加物质所生产的药品,即使符合《中国药典》或按照《中国药典》没有检出其添加物质或相关杂质,亦不能认为其符合规定。

七、《中国药典》的英文名称为Pharmacopoeia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英文简称Chinese Pharmacopoeia;英文缩写为Ch.P.。

正文八、正文系根据药物自身的理化与生物学特性,按照批准的处方来源、生产工艺、贮藏运输条件等所制定的、用以检测药品质量是否达到用药要求并衡量其质量是否稳定均一的技术规定。

九、正文项下根据品种和剂型不同,按顺序可分别列有:(1)品名(包括中文名称、汉语拼音与英文名);(2)有机药物的结构式;(3)分子式与分子量;(4)来源或有机药物的化学名称;(5)含量或效价规定;(6)处方;(7)制法;(8)性状;(9)鉴别;(10)检查;(11)含量或效价测定;(12)类别;(13)规格;(14)贮藏;(15)制剂等。

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 (二)

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 (二)

附录Ⅴ 分光光度法分光光度法是通过测定被测物质在特定波长处或一定波长范围内的吸光度或发光强度,对该物质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方法。

常用的波长范围为:(1) 200~400nm 的紫外光区;(2)400~760nm 的可见光区;(3) 760~2500nm 的近红外光区;(4)2.5~25μm (按波数计为4000~ 400cm -1)的中红外光区。

所用仪器为紫外分光光度计、可见分光光度计(或比色计)、红外分光光度计或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

为保证测量的精密度和准确度,所用仪器应按照国家计量检定规程或本附录规定,定期进行校正检定。

单色光辐射穿过被测物质溶液时,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被该物质吸收的量与该物质的浓度和液层的厚度(光路长度)成正比,其关系如下式:A=lg T 1=Ecl式中 A 为吸光度;T 为透光率;E 为吸收系数,采用的表示方法是%11cm E ,其物理意义为当溶液浓度为1%(g/ml ),液层厚度为1cm 时的吸光度数值;c 为100ml 溶液中所含被测物质的重量(按干燥品或无水物计算),g ; l 为液层厚度,cm 。

物质对光的选择性吸收波长,以及相应的吸收系数是该物质的物理常数。

当已知某纯物质在一定条件下的吸收系数后,可用同样条件将该供试品配成溶液,测定其吸光度,即可由上式计算出供试品中该物质的含量。

在可见光区,除某些物质对光有吸收外,很多物质本身并没有吸收,但可在一定条件下加入显色试剂或经过处理使其显色后再测定,故又称比色分析。

附录Ⅴ A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仪器的校正和检定1.波长 由于环境因素对机械部分的影响,仪器的波长经常会略有变动、因此除应定期对所用的仪器进行全面校正检定外,还应于测定前校正测定波长。

常用汞灯中的较强谱线237.83nm,253.65nm,275.28nm,296.73nm,313.l6nm,334.15nm,365.02nm,404.66nm,435.83nm,546. 07nm与576.96nm;或用仪器中氘灯的486.02nrn与656.10nm谱线进行校正;钬玻璃在波长279.4nm,287.5nm,333.7nm,360.9nm,418.5nm,460.0nm,484.5nm,536.2nm与637.5nm 处有尖锐吸收峰,也可作波长校正用,但因来源不同或随着时间的推移会有微小的变化,使用时应注意;近年来,常使用高氯酸钬溶液校正双光束仪器,以10%高氯酸溶液为溶剂,配制含氧化钬(Ho2O3) 4%的溶液,该溶液的吸收峰波长为241.13nm,278.10nm,287.18nm,333.44nm,345.47nm,361.31nm,416.28nm,451.30nm,485.29nm,536.64nm和640.52nm。

2010版《中国药典》

2010版《中国药典》

《中国药典》是国家为保证药品质量可控、确保人民用药安全有效而依法制定的药品法典,是药品研制、生产、经营、使用和管理都必须严格遵守的法定依据,是国家药品标准体系的核心,是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重要内容。

2010年版《中国药典》是新中国成立60年来组织编制的第九版药典,新版药典在总结历版药典的基础上,充分利用近年来国内外药品标准资源,注重创新与发展,实事求是地反映了我国医药产业和临床用药水平的发展现状,为进一步加强药品监督管理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2010年版《中国药典》分为三部出版,一部为中药,二部为化学药,三部为生物制品。

2010年版《中国药典》收载品种4600余种,其中新增1300余种,基本覆盖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品种和国家医疗保险目录品种。

2010年版《中国药典》有以下主要特点:一、药品安全性得到进一步保障在药品安全性方面,除在附录中加强安全性检查总体要求外,在品种正文标准中也大幅度增加或完善安全性检查项目,进一步提高对高风险品种的标准要求,进一步加强对重金属或有害元素、杂质、残留溶剂等的控制,并规定眼用制剂按无菌制剂要求,明确用于烧伤或严重创伤的外用剂型均按无菌要求。

新版药典的附录和凡例等通用性、基础性技术规定与要求,对药典以外的所有上市药品都有直接的作用和影响力。

在有效性和质量可控性方面,除新增和修订相关的检查方法和指导原则外,在品种正文标准中增加或完善有效性检查项目,大幅度增加了符合中药特点的专属性鉴别,含量测定采用了专属性更强的检查方法,增加溶出度、含量均匀度等检查项目。

2010年版《中国药典》重点药品标准的系统性提高工作,对高风险药品尤为重视。

新版药典增加了化学药注射剂安全性检查法应用指导原则;在制剂通则中将渗透压摩尔浓度检查作为注射剂的必检项目;对药典一部收载的中药注射剂品种全部增加了重金属和有害元素限度标准;此外对于其他注射剂品种的标准也不同程度地增加了对产品安全性、有效性及质量可控性等方面的质控要求,这些措施对于解决注射剂、特别是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问题必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中国药典》2010年版附录部分内容

《中国药典》2010年版附录部分内容
《中国药典》2010年版附录
通用检测方法和指导原则主要增修订内容
1、一部共16项,其中新增6项:
电泳测定法
渗透压摩尔浓度测定法
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 大孔树脂有机残留物测定法 聚合酶链式反应法 中药特征图谱指导原则
通用检测方法和指导原则主要增修订内容

2、二部共45项,新增12项:
核磁共振波谱法 离子色谱法 电导率测定法 锥入度检查法 2-乙基己酸测定法 光学显微镜法 拉曼光谱法指导原则 溶出度测定指导原则 药物多晶型研究指导原则 蛋白质含量测定法 合成多肽中醋酸测定法 氨基酸测定指导原则
通用检测方法和指导原则主要增修订内容
离子色谱法
1、有机、无机阴阳离子和低分子量亲水性 有机分子的分离测定 2、氨基酸不经衍生化直接测定 3、某些抗生素的有关物质检查 4、金属的形态与价态分析
通用检测方法和指导原则主要增修订内容

拉曼光谱法指导原则 1、与红外光谱一样,同为分子的振动光谱 ∞ Ψ IR 与偶极矩变化相关│Mnm│= ∫ n ΡΨm dτ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1、波长校正 增加了高氯酸钬溶液的校正(以10% 高氯酸为溶剂,配制含4%氧化钬的溶液) λmax nm:241.13,278.10,287.18,333.44, 345.47,361.31,416.28,451.30, 485.29,536.64,640.52nm。 2、波长允差 紫外区 ±1nm 500nm ±2nm 700nm ±4.8nm
通用检测方法和指导原则主要增修订内容

酸败度检查法 羰基值的原计算公式有误 A 羰基值= 854 ×W V ×1000 V 1、854的各种醛的2,4-二硝基苯腙的ε ,而不是mε 2、V1 供试品稀释总体积 V2 测定用供试品稀释液体积 S 25ml

10版GMP目录及第一到五章

10版GMP目录及第一到五章
• 顾客满意是我们成功的关键。为了获得客户的 满意,需要我们全体员工贯彻执行有效地质量 管理体系。我们承诺将全力以赴实施并持续改 进经营流程和政策,完善商品和服务。 • 我们承诺将成为中国最值得信赖的零售商。我 们承诺为顾客提供物超所值的产品。顾客满意 是成为行业领导者和行业最佳的关键。我们始 终把顾客满意放在第一和最重要的位置。为此, 我们将一直努力为顾客提供越来越高水平的服 务。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我们的管理层承诺将 基于国际标准ISO9001建立质量管理体系。
质量目标的制定、实施和完成通过下列措施 体现:
-高层领导者应确保制定和实施与质量相符合的质量目 标; -质量目标应与业务目标相结合,并符合质量方针的规 定; -企业各级相关部门和员工应确保质量目标的实现; -为了实现质量目标,质量管理体系的各级部门应提供 必要的资源和培训; -应建立衡量质量目标完成情况的工作指标,并对其进 行监督、定期检查完成情况、对结果进行评估并根据 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
图1 过程方法模式
• 企业应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形成文件,加以实施
和保持,并持续改进其有效性。他应该:
-识别质量管理体系所需的过程及其在企业中的 应用; -确定这些过程的顺序和相互作用; -确保这些过程的有效运行和控制所需的准则和 方法。 -确保可以获得必要的资源和信息,以支持这些 过程的运行和对这些过程的监视; -监视、测量和分析这些过程; -实施必要的措施,以实现对这些过程策划的结 果和对这些过程的持续改进。
(419)
第一章 总 则
目录:
• • • • • 本章的修订的目的 《总则》的主要内容 本章内容框架 与98版相比主要的变化 关键条款的解释
本章的修订的目的
• 阐述本规范的立法依据; • 阐述本规范的管理目标; • 阐述本规范的“诚信”执行理念与原则。

中国药典2010年版凡例

中国药典2010年版凡例

这一贴的主要内容是讨论凡例和附录,我们先从凡例开始。

药典,由凡例与正文及其引用的附录共同构成。

《中国药典》收载的凡例、附录对药典以外的其他药品国家标准具同等效力。

“凡例”是解释和正确使用《中国药典》进行质量检定的基本原则,是对《中国药典》正文、附录及与质量检定有关的共性问题的统一规定,避免在全书中重复说明,也就是说:所谓的“凡例”,就是指除另有规定外,一律应按照执行的规定。

“凡例”中的所有规定都具有法定的约束力。

针对凡例各部分的内容,我们重点讨论其中的关键点,也就是在日常工作中必须要注意和搞清楚的地方。

1.名称与编排在此部分着重提下“提取物” ,提取物包括以水或醇为溶剂经提取制成的流浸膏、浸膏或干浸膏、含有一类或数类有效成分的有效部位和含量达到90%以上的单一有效成分。

中药有效部位,我的理解是:指当一味中药或复方中药提取物中的一类或几类化学成分的含量达到总提取物的50%以上,而且一类或几类已知化学成分被认为是有效成分,该一类或几类成分的混合体即被认为是有效部位。

2.检验方法和限度这一部分是凡例里面最重要的内容之一。

2.1凡例本款规定:《中国药典》所收载的原料药及制剂,均应按规定的方法进行检验;如采用其他方法,应将该方法与规定的方法作比较试验,根据试验结果掌握使用,但在仲裁时仍以《中国药典》规定的方法为准。

也就是说,可以采用法定检验方法之外的其他方法,但是必须做比较(比对)试验,并有详细的原始记录,通过统计学分析确定一种与原方法检验结果偏差不大的方法。

比如,采用HPLC进行含量测定,原则上应该是系统适应性试验连续进对照样5针,RSD在2.0%以内(《中国药典》附录规定),样品测定应为对照品和供试品双样双针,最后结果的RSD在1.5%以内(《中国药品检验标准操作规范》规定),如果为了节约对照品或减少分析时间,对照品取单样或系统适应性试验连续进样少于5针,必须有足够的比较分析数据证明其对检验结果没有明显的影响。

《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

《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

《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概况河北省药品检验所2010年11月石家庄主要内容O 总体情况凡例的增修订情况© 各论的增修订情况举例附录增修订情况◎ y药典(药品标准)一点个人体含10年版与05年版二部增修订情况比较表10版二部各类品种的增修订情况标准中有较大变化的部分制剂品种(1)(主要是有关物质、含量测定项目)-乙酰半胱氨酸颗粒,乙酰哇胺片,二轻丙茶殓片、注射液,己烯雌酚注射液,己酮可可殓注射液,马来酸氯苯那敏注射液、片、滴丸,五氟利多片,贝诺酯片,牛磺酸颗粒,双氯芬酸钠肠溶片,双喀达莫片、注射液,丙戊酸钠片,甘露醇注射液,左氧氟沙星片,布美他尼注射液、片,丙谷氨片、胶囊,布洛芬片、胶囊,扑米酮片,标准中有较大变化的部分制剂品种(2)•卡马西平片、胶囊,卡托普利片,卡维地洛片、胶囊,甲芬那酸片、胶囊,甲氧氯普胺片,盐酸甲氧氯普胺注射液,甲氧节旋注射液,甲硝哇片、泡腾片、栓、胶囊、注射液,甲磺酸培氟沙星片、胶囊,甲磺酸酚妥拉明注射液,司坦哇醇片,尼莫地平片、分散片、胶囊,尼可刹米注射液,标准中有较大变化的部分制剂品种(3)•尼美舒利片,尼索地平片,对乙酰氨基酚片、胶囊、注射液,地高辛片,地西泮片, 达那异烟耕片、粉针,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西米替丁氯化钠注射液,达非哇胶囊,曲安奈德注射液,肌昔葡萄糖注射液,注射用肌昔,米非司酮片,安乃近片,异戊巴比妥片,异烟耕片,芬布芬片、胶囊,克霉哇乳膏、药膜、栓,咲喃妥因肠溶片,标准中有较大变化的部分制剂品种(4)-咲廛米注射液,毗哌酸胶囊、片,口引喙美辛肠溶片、乳膏,利福平注射液,谷氨酸钾注射液,泛酸钙片,阿司匹林肠溶片,阿普噪仑片,环扁桃酯胶囊,苯巴比妥钠片,注射用苯妥英钠,非诺贝特片、胶囊, 罗通定片,洛莫司汀胶囊,辛伐他汀片、胶囊,非诺贝特胶囊,标准中有较大变化的部分制剂品种(5) •复方十一烯酸复方磺胺唏喘片,盐酸依诺沙星片、胶苯海明片,苯殓缓释片,枸橡酸他莫昔芬片,枸椽酸芬太尼注射液,枸椽酸喷托维林片,氟康哇氯化钠注射液,氢化可的松注射液,氢氯廛嗪片,氢漠酸东萇君殓注射液,重酒石酸间轻胺注射液,复方卡托普利片,复方克霉噪乳膏,复方盐酸阿米洛利片,复方磺胺甲噁哇注射液,标准中有较大变化的部分制剂品种(6)•胆苯殓片,美洛昔康片、分散片、胶囊,洛莫司汀胶囊,盐酸乙胺丁醇片,枸椽酸喷托维林片,氢化可的松注射液,氢氟廛嗪片,氢漠酸东芨蓉殓片、注射液,水仙殓片,复方甘草片,复方卡托普利片,复方甲苯咪哇片,复方克霉哇乳膏,复方莪术油栓,复方铝酸钮胶囊、片,标准中有较大变化的部分制剂品种(7)•度米芬滴丸,盐酸马普替林片,盐酸布比卡因注射液,注射用盐酸甲氯芬酯,盐酸尼卡地平片,盐酸地芬尼多片,盐酸多巴胺注射液,盐酸多巴芬丁胺注射液,盐酸多塞平片,盐酸异丙肾上腺素注射液,盐酸异丙嗪片、注射液,盐酸利多卡因胶浆, 盐酸妥拉噪林片、注射液,盐酸阿米替林片,盐酸苯乙双肌片,盐酸苯海索片,盐酸奈福泮片、注射液,标准中有较大变化的部分制剂品种(8)•盐酸罗通定片,盐酸哌哇嗪片,盐酸哌替喘片、注射液,盐酸氟奋乃近片、注射液, 盐酸美沙酮片、注射液,盐酸倍他司汀片, 盐酸胺碘酮片、注射液、胶囊,盐酸麻黄碱注射液、滴鼻液,盐酸维拉帕米缓释片, 盐酸氯西那林片,盐酸氯米帕明片,盐酸氯胺酮注射液,盐酸普鲁卡因注射液,标准中有较大变化的部分制剂品种(9)•盐酸雷尼替丁注射液,盐酸漠己新片,格列齐特片(II),核黄素磷酸钠注射液,盐酸丁丙诺啡注射液,盐酸己氟拉嗪片,盐酸去氯轻嗪片,盐酸左氧氟沙星片、胶囊,盐酸布桂嗪片、注射液,盐酸甲氧明注射液,盐酸甲氯芬酯胶囊,盐酸曲吗多胶囊,盐酸伐昔洛韦片、胶囊,标准中有较大变化的部分制剂品种(10)•盐酸多沙普仑注射液,盐酸安他噪林片,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盐酸环丙沙星片、胶囊.滴眼液,盐酸帕罗西汀片,盐酸美西律注射液,盐酸莫雷西嗪帕酮注射液,氧氟沙星片、胶囊、滴眼液, 氨甲环酸片、注射液,烟酸占替诺注射液, 酒石酸美托洛米片、注射液、胶囊,标准中有较大变化的部分制剂品种(11)•盐酸消旋山萇蓉殓注射液,诺氟沙星软膏、滴眼剂,蔡普生片、栓、胶囊、颗粒,咖片,径基眼片,维A酸片,维生素B1片、注射液,维生素C 注射液(草酸检査),维生素E软胶囊,维生素K1注射液,联磺甲氧节旋片,葡萄糖酸亚铁片.胶囊、糖浆,硝西泮片,硝苯地平片、胶囊,标准中有较大变化的部分制剂品种(12)•硝酸甘油片、注射液,硝酸异山梨酯乳膏, 硝酸益康乳膏、栓、喷雾剂、溶液,硫酸亚铁片,氯硝西泮片、注射液,氯氮平片,氯氮片,氯磺径哇乳膏,奥沙西泮酮洛芬肠溶胶囊,酮康噪片、片* 9 bn m乳膏、胶囊,标准中有较大变化的部分制剂品种(13)•澳丙胺太林片,熊去氯胆酸片,醋酸甲径孕酮片,醋酸地塞米松片,醋酸曲安奈德注射液,磺胺咳呢片、混悬液,磷酸川茸嗪片、胶囊、注射液,磷酸可待因片,磷酸苯丙哌林颗粒、片、胶囊,磷酸氯唾片、注射液,螺内酯片、胶囊。

《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凡例和中成药及相关标准增修订内容

《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凡例和中成药及相关标准增修订内容
江西弘立现代中药有限公司
1
1977版药典收载显微鉴别 1985版药典收载TLC鉴别 1990版药典收载对照药材的TLC鉴别和色谱 方法的含量测定 2000版药典建立了以色谱法含量测定为主 导的质控方法 2005版药典大幅度增加HPLC方法,重视特 征成分、活性成分的测定 2010版药典加强了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加 强活性成分、多成分的测定,增加了指纹 图谱的测定,从整体上提高中药质量控制 水平
12



8、计量:规定了计量单位、符号及正文中各类温度、 浓度等的具体范围。 本版药典使用的滴定液和试液的浓度,以mol/L(摩 尔/升)表示者,其浓度要求精密标定的滴定液用 “XXX滴定液(YYYmol/L)”表示;作其他用途不需 精密标定其浓度时,用“YYYmol/LXXX溶液”表 示,以示区别。 溶液后记示的“(1→10)”等符号,系指固体溶质 1.0g或液体溶质1.0ml加溶剂使成10ml的溶液;未指 明用何种溶剂时,均系指水溶液;两种或两种以上液 体的混合物,名称间用半字线“-”隔开,其后括 号内所示的“:”符号,系指各液体混合时的体积 (重量)比例。
22
10


原料药的含量(%),除另有注明者外,均按重量计。 如规定上限为100%以上时,系指用本药典规定的分 析方法测定时可能达到的数值,它为药典规定的限 度或允许偏差,并非真实含有量;如未规定上限时, 系指不超过101.0%。 制剂的含量限度范围,系根据主药含量的多少、测 定方法、生产过程和贮存期间可能产生的偏差或变 化而制定的,生产中应按标示量100%投料。如已 知某一成分在生产或贮存期间含量会降低,生产时 可适当增加投料量,以保证在有效期(或使用期限) 内含量能符合规定。
1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录2:原料药第一章范围第一条本附录适用于非无菌原料药生产及无菌原料药生产中非无菌生产工序的操作。

第二条原料药生产的起点及工序应当与注册批准的要求一致。

第二章厂房与设施第三条非无菌原料药精制、干燥、粉碎、包装等生产操作的暴露环境应当按照D级洁净区的要求设臵。

第四条质量标准中有热原或细菌内毒素等检验项目的,厂房的设计应当特别注意防止微生物污染,根据产品的预定用途、工艺要求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第五条质量控制实验室通常应当与生产区分开。

当生产操作不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且检验操作对生产也无不利影响时,中间控制实验室可设在生产区内。

第三章设备第六条设备所需的润滑剂、加热或冷却介质等,应当避免与中间产品或原料药直接接触,以免影响中间产品或原料药的质量。

当任何偏离上述要求的情况发生时,应当进行评估和恰当处理,保证对产品的质量和用途无不良影响。

第七条生产宜使用密闭设备;密闭设备、管道可以安臵于室外。

使用敞口设备或打开设备操作时,应当有避免污染的措施。

第八条使用同一设备生产多种中间体或原料药品种的,应当说明设备可以共用的合理性,并有防止交叉污染的措施。

第九条难以清洁的设备或部件应当专用。

第十条设备的清洁应当符合以下要求:(一)同一设备连续生产同一原料药或阶段性生产连续数个批次时,宜间隔适当的时间对设备进行清洁,防止污染物(如降解产物、微生物)的累积。

如有影响原料药质量的残留物,更换批次时,必须对设备进行彻底的清洁。

(二)非专用设备更换品种生产前,必须对设备(特别是从粗品精制开始的非专用设备)进行彻底的清洁,防止交叉污染。

(三)对残留物的可接受标准、清洁操作规程和清洁剂的选择,应当有明确规定并说明理由。

第十一条非无菌原料药精制工艺用水至少应当符合纯化水的质量标准。

第四章物料第十二条进厂物料应当有正确标识,经取样(或检验合格)后,可与现有的库存(如储槽中的溶剂或物料)混合,经放行后混合物料方可使用。

应当有防止将物料错放到现有库存中的操作规程。

第十三条采用非专用槽车运送的大宗物料,应当采取适当措施避免来自槽车所致的交叉污染。

第十四条大的贮存容器及其所附配件、进料管路和出料管路都应当有适当的标识。

第十五条应当对每批物料至少做一项鉴别试验。

如原料药生产企业有供应商审计系统时,供应商的检验报告可以用来替代其它项目的测试。

第十六条工艺助剂、有害或有剧毒的原料、其它特殊物料或转移到本企业另一生产场地的物料可以免检,但必须取得供应商的检验报告,且检验报告显示这些物料符合规定的质量标准,还应当对其容器、标签和批号进行目检予以确认。

免检应当说明理由并有正式记录。

第十七条应当对首次采购的最初三批物料全检合格后,方可对后续批次进行部分项目的检验,但应当定期进行全检,并与供应商的检验报告比较。

应当定期评估供应商检验报告的可靠性、准确性。

第十八条可在室外存放的物料,应当存放在适当容器中,有清晰的标识,并在开启和使用前应当进行适当清洁。

第十九条必要时(如长期存放或贮存在热或潮湿的环境中),应当根据情况重新评估物料的质量,确定其适用性。

第五章验证第二十条应当在工艺验证前确定产品的关键质量属性、影响产品关键质量属性的关键工艺参数、常规生产和工艺控制中的关键工艺参数范围,通过验证证明工艺操作的重现性。

关键质量属性和工艺参数通常在研发阶段或根据历史资料和数据确定。

第二十一条验证应当包括对原料药质量(尤其是纯度和杂质等)有重要影响的关键操作。

第二十二条验证的方式:(一)原料药生产工艺的验证方法一般应为前验证。

因原料药不经常生产、批数不多或生产工艺已有变更等原因,难以从原料药的重复性生产获得现成的数据时,可进行同步验证。

(二)如没有发生因原料、设备、系统、设施或生产工艺改变而对原料药质量有影响的重大变更时,可例外进行回顾性验证。

该验证方法适用于下列情况:1.关键质量属性和关键工艺参数均已确定;2.已设定合适的中间控制项目和合格标准;3.除操作人员失误或设备故障外,从未出现较大的工艺或产品不合格的问题;4.已明确原料药的杂质情况。

(三)回顾性验证的批次应当是验证阶段中有代表性的生产批次,包括不合格批次。

应当有足够多的批次数,以证明工艺的稳定。

必要时,可用留样检验获得的数据作为回顾性验证的补充。

第二十三条验证计划:(一)应当根据生产工艺的复杂性和工艺变更的类别决定工艺验证的运行次数。

前验证和同步验证通常采用连续的三个合格批次,但在某些情况下,需要更多的批次才能保证工艺的一致性(如复杂的原料药生产工艺,或周期很长的原料药生产工艺)。

(二)工艺验证期间,应当对关键工艺参数进行监控。

与质量无关的参数(如与节能或设备使用相关控制的参数),无需列入工艺验证中。

(三)工艺验证应当证明每种原料药中的杂质都在规定的限度内,并与工艺研发阶段确定的杂质限度或者关键的临床和毒理研究批次的杂质数据相当。

第二十四条清洁验证:(一)清洁操作规程通常应当进行验证。

清洁验证一般应当针对污染物、所用物料对原料药质量有最大风险的状况及工艺步骤。

(二)清洁操作规程的验证应当反映设备实际的使用情况。

如果多个原料药或中间产品共用同一设备生产,且采用同一操作规程进行清洁的,则可选择有代表性的中间产品或原料药作为清洁验证的参照物。

应当根据溶解度、难以清洁的程度以及残留物的限度来选择清洁参照物,而残留物的限度则需根据活性、毒性和稳定性确定。

(三)清洁验证方案应当详细描述需清洁的对象、清洁操作规程、选用的清洁剂、可接受限度、需监控的参数以及检验方法。

该方案还应当说明样品类型(化学或微生物)、取样位臵、取样方法和样品标识。

专用生产设备且产品质量稳定的,可采用目检法确定可接受限度。

(四)取样方法包括擦拭法、淋冼法或其它方法(如直接萃取法),以对不溶性和可溶性残留物进行检验。

(五)应当采用经验证的灵敏度高的分析方法检测残留物或污染物。

每种分析方法的检测限必须足够灵敏,能检测残留物或污染物的限度标准。

应当确定分析方法可达到的回收率。

残留物的限度标准应当切实可行,并根据最有害的残留物来确定,可根据原料药的药理、毒理或生理活性来确定,也可根据原料药生产中最有害的组分来确定。

(六)对需控制热原或细菌内毒素污染水平的生产工艺,应当在设备清洁验证文件中有详细阐述。

(七)清洁操作规程经验证后应当按验证中设定的检验方法定期进行监测,保证日常生产中操作规程的有效性。

第六章文件第二十五条企业应当根据生产工艺要求、对产品质量的影响程度、物料的特性以及对供应商的质量评估情况,确定合理的物料质量标准。

第二十六条中间产品或原料药生产中使用的某些材料,如工艺助剂、垫圈或其它材料,可能对质量有重要影响时,也应当制定相应材料的质量标准。

第二十七条原料药的生产工艺规程应当包括:(一)所生产的中间产品或原料药名称。

(二)标有名称和代码的原料和中间产品的完整清单。

(三)准确陈述每种原料或中间产品的投料量或投料比,包括计量单位。

如果投料量不固定,应当注明每种批量或产率的计算方法。

如有正当理由,可制定投料量合理变动的范围。

(四)生产地点、主要设备(型号及材质等)。

(五)生产操作的详细说明,包括:1.操作顺序;2.所用工艺参数的范围;3.取样方法说明,所用原料、中间产品及成品的质量标准;4.完成单个步骤或整个工艺过程的时限(如适用);5.按生产阶段或时限计算的预期收率范围;6.必要时,需遵循的特殊预防措施、注意事项或有关参照内容;7.可保证中间产品或原料药适用性的贮存要求,包括标签、包装材料和特殊贮存条件以及期限。

第七章生产管理第二十八条生产操作:(一)原料应当在适宜的条件下称量,以免影响其适用性。

称量的装臵应当具有与使用目的相适应的精度。

(二)如将物料分装后用于生产的,应当使用适当的分装容器。

分装容器应当有标识并标明以下内容:1.物料的名称或代码;2.接收批号或流水号;3.分装容器中物料的重量或数量;4.必要时,标明复验或重新评估日期。

(三)关键的称量或分装操作应当有复核或有类似的控制手段。

使用前,生产人员应当核实所用物料正确无误。

(四)应当将生产过程中指定步骤的实际收率与预期收率比较。

预期收率的范围应当根据以前的实验室、中试或生产的数据来确定。

应当对关键工艺步骤收率的偏差进行调查,确定偏差对相关批次产品质量的影响或潜在影响。

(五)应当遵循工艺规程中有关时限控制的规定。

发生偏差时,应当作记录并进行评价。

反应终点或加工步骤的完成是根据中间控制的取样和检验来确定的,则不适用时限控制。

(六)需进一步加工的中间产品应当在适宜的条件下存放,确保其适用性。

第二十九条生产的中间控制和取样:(一)应当综合考虑所生产原料药的特性、反应类型、工艺步骤对产品质量影响的大小等因素来确定控制标准、检验类型和范围。

前期生产的中间控制严格程度可较低,越接近最终工序(如分离和纯化)中间控制越严格。

(二)有资质的生产部门人员可进行中间控制,并可在质量管理部门事先批准的范围内对生产操作进行必要的调整。

在调整过程中发生的中间控制检验结果超标通常不需要进行调查。

(三)应当制定操作规程,详细规定中间产品和原料药的取样方法。

(四)应当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取样,取样后样品密封完好,防止所取的中间产品和原料药样品被污染。

第三十条病毒的去除或灭活:(一)应当按照经验证的操作规程进行病毒去除和灭活。

(二)应当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病毒去除和灭活操作后可能的病毒污染。

敞口操作区应当与其它操作区分开,并设独立的空调净化系统。

(三)同一设备通常不得用于不同产品或同一产品不同阶段的纯化操作。

如果使用同一设备,应当采取适当的清洁和消毒措施,防止病毒通过设备或环境由前次纯化操作带入后续纯化操作。

第三十一条原料药或中间产品的混合:(一)本条中的混合指将符合同一质量标准的原料药或中间产品合并,以得到均一产品的工艺过程。

将来自同一批次的各部分产品(如同一结晶批号的中间产品分数次离心)在生产中进行合并,或将几个批次的中间产品合并在一起作进一步加工,可作为生产工艺的组成部分,不视为混合。

(二)不得将不合格批次与其它合格批次混合。

(三)拟混合的每批产品均应当按照规定的工艺生产、单独检验,并符合相应质量标准。

(四)混合操作可包括:1.将数个小批次混合以增加批量;2.将同一原料药的多批零头产品混合成为一个批次。

(五)混合过程应当加以控制并有完整记录,混合后的批次应当进行检验,确认其符合质量标准。

(六)混合的批记录应当能够追溯到参与混合的每个单独批次。

(七)物理性质至关重要的原料药(如用于口服固体制剂或混悬剂的原料药),其混合工艺应当进行验证,验证包括证明混合批次的质量均一性及对关键特性(如粒径分布、松密度和堆密度)的检测。

(八)混合可能对产品的稳定性产生不利影响的,应当对最终混合的批次进行稳定性考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