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 游褒禅山记(第三段)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2

合集下载

3.10 游褒禅山记 教学设计第三课时(人教版必修二)

3.10 游褒禅山记 教学设计第三课时(人教版必修二)

3.10 游褒禅山记教学设计第三课时(人教版必修二)【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王安石及其作品的有关常识。

2.掌握重要文言字词及文言现象。

3.学习、借鉴因事见理、叙议结合、前后照应的写法。

(二)过程与方法1.利用注释、工具书疏通文字,教师进行点拨、解难。

2.通过学生合作讨论,指导学生从课文因事见理、叙议结合、前后照应的写法入手,弄清文章的内容和结构,理解作者“有志”“尽吾志”的观点。

3.重视诵读,落实背诵要求,联系学习过的实词的意义和用法,温故知新。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作者“尽吾志”和做学问“不可不深思而慎取”的治学态度,明白其借鉴意义。

【教学重点】学习“即事明理”的写法,指导学生理清记叙和议论的呼应关系,研习第三段。

【教学难点】课文因事见理、叙议结合、前后照应的写法,及“乃”“道”“盖”“文”多义词辨析,名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投影、课件,印发《游褒禅山记》课堂同步练习。

【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步骤】第三课时【教学要点】1.辨析词类活用。

2.指导整理“其”字的几种用法。

3.完成课堂练习。

【教学步骤】一、指名背诵三段。

二、集体朗诵课文。

三、发放课堂练习,学生完成。

四、“其”宇在文中有二十多处,每个同学迅速找一处,指出它的意义。

同学更正。

1.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2.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3.距其院东五里4.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5.其文漫灭6.独其为文犹可识,日“花山”7.其下平旷 8.问其深9.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l0.人之愈深,其进愈难11.而其见愈奇 12.然视其左右13.盖其又深 14.则其至又加少矣15.既其出 16.则或咎其欲出者17.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18.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19.其孰能讥之乎 20.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教师总结点拨“其”字在文中有二十处之多,大致可分为五种类型:(1)指示代词,相当于“那”“那个”“那些”(2)人称代词,相当于“它”(他)(3)人称代词,表领属关系,作“它的”讲(4)人称代词,活用为第一人称。

高中语文 311(游褒禅山记)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 教案

高中语文 311(游褒禅山记)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 教案

《游褒禅山记》教案教学目的1.认识作者“尽吾志”的思想。

2.了解借游记抒发议论的写法。

教学设想1.本文是古代游记中的一种特殊体式,它以发议论为主而以记游为辅,议论又涉及哲理问题,学生初次学习这样的文章,会有一定的困难。

解决这个困难的办法是:一开始就指导学生初步了解文章的全局,抓住全文的警策“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这句话,初步理清脉络层次,然后逐段教读,最后总结全文。

这种教学方式可以概括成:“全局——局部——全局”。

运用这种教学方式,必须以学生的充分预习(必要时可以从课堂抽出20分钟让学生预习)为前提。

2.对语言障碍要有足够的估计。

本文中有些句子层次较多,有些词看似平常而用法和含义比较特殊,常见虚词“其”“之”“以”等出现的频率较高,且涉及多种用法,这些都是困难所在。

有些词、语、句要提出来,用灵活的方式(据上下文义推测、文白对照、长句化短句、语法分析等)进行解释;有些可以在教读过程中以提问方式要求学生解释,而后补充纠正;有些可以放到结束课上,通过分类整理,加深理解。

更为重要的是,要在诵读课文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领悟上述词、语、句的含义。

3.本文作者的思想是深沉的,胸怀是阔大的,所以能从游山这样的小事中悟出人生哲理,表现积极的人生态度。

这一点,学生很难品味出来。

因此,教师应当将示范背诵作为一种直观的教学手段加以运用,必要时应逐句地带领学生诵读。

4.本文拟用3课时教读,安排如下:第1课时:讲解文章主旨和布局,介绍作者,诵读第1段。

第2课时:诵读第2、3段。

第3课时:诵读第4、5段,总结全课,完成练习第一、三、四题,整理实词。

预习安排1.对照注释看课文一遍,然后朗读课文一遍。

2.给下面的句子划停顿: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3.注意本文中的“其”“之”“以”都有多种用法。

4.准备背诵全文(末段可略读)。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高中语文必修二《游褒禅山记》教案优秀8篇

高中语文必修二《游褒禅山记》教案优秀8篇

高中语文必修二《游褒禅山记》教案优秀8篇教学目标]篇一1、继续积累文言语汇,特别掌握词类活用的现象。

2、学习即事明理,叙议结合,前后紧密相扣的写作方法。

3、学习从游山这样的小事中悟出人生哲理,表现积极的人生态度。

课时篇二1、复习第一段翻译2、讲解第二段:记游华山洞的经过并表示遗憾心情:前洞平旷游者众,后洞远游者少。

追记后洞中所见--悔3、讲解第三段游华山洞的心得A、从“求思之深而无不在(心)”导出立志的重要性;B、阐述“尽吾志”的观点。

4:作业:书面翻译第三段并背诵。

游褒禅山记教案篇三【教学目的】1、理解:领会前人关于“志”、“力”、“物”三者关系看法的精神实质,记住做学问要“深思慎取”的告诫,学习他们不相信旧说,有疑必察的精神和强调实践,反对主观臆断的`态度。

2、积累:⑴丰富学生有关文言文的诵读知识,培养诵读文言文的习惯。

⑵了解几种文言句式,特别是宾语前置句。

3、运用:辨析几种常见的修辞格。

【教学重点与难点】1、诵读知识及诵读习惯的培养。

2、理解“志”、“力”、“物”三者关系,体会“深思慎取”的重要性。

3、作者略写仆碑、前洞,详写后洞,与全文主旨的关系。

4、掌握“观”、“名”、“文”、“求”等词的意义和用法;了解“其”的不同用法。

【知识点】1、读准难字字音,掌握异读的三个类别。

2、读准文言句子,不要读破句。

3、了解文言虚词在表达语气、传达感情上的作用。

【教学方法】串讲法、诵读法、多媒体。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解题1、本文体裁:游记散文。

2、全文内容:通过游山,阐发两点感想。

二、范读全文,自读三、逐段辨析有关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对照译文,辨析疑难)1、第一段:⑴读准下列词语的字音:浮图、庐冢、漫、华、谬等。

⑵译句: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

⑶分析“其”字的用法。

⑷找出名词用作动词的例句。

2、第二段:⑴找出名词作状语的例子:侧出。

⑵找出形容词作动词的例子:穷、明。

高中语文3.10《游褒禅山记》(第3课时)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语文3.10《游褒禅山记》(第3课时)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

中国书法艺术说课教案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中国书法艺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讲的是中国书法艺术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对书法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开始对书法的入门学习有一定了解。

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一门线条艺术,在书写中与笔、墨、纸、砚相得益彰,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举世公认的艺术奇葩。

早在5000年以前的甲骨文就初露端倪,书法从文字产生到形成文字的书写体系,几经变革创造了多种体式的书写艺术。

1、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书法的发展史概况和特点及书法的总体情况,通过分析代表作品,获得如何欣赏书法作品的知识,并能作简单的书法练习。

2、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了解中国书法的基础知识,掌握其基本特点,进行大量的书法练习。

(二)教学难点:如何感受、认识书法作品中的线条美、结构美、气韵美。

3、教具准备:粉笔,钢笔,书写纸等。

4、课时:一课时二、教学方法:要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所收获,并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欣赏法、讲授法、练习法来设计本节课。

(1)欣赏法:通过幻灯片让学生欣赏大量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授法: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3)练习法:为了使学生充分了解、认识书法名家名作的书法功底和技巧,请学生进行局部临摹练习。

三、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让学生准备好上课用的工具,如钢笔,书与纸等;做好上课准备,以便在以下的教学过程中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

(二)引入新课,通过对上节课所学知识的总结,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书法的意义和重要性!(三)讲授新课1、在讲授新课之前,通过大量幻灯片让学生欣赏一些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品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A书法文字发展简史:①古文字系统甲古文——钟鼎文——篆书早在5000年以前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龟甲、兽骨上刻出了许多用于记载占卜、天文历法、医术的原始文字“甲骨文”;到了夏商周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人们掌握了金属的治炼技术,便在金属器皿上铸上当时的一些天文,历法等情况,这就是“钟鼎文”(又名金文);秦统一全国以后为了方便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便将各国纷杂的文字统一为“秦篆”,为了有别于以前的大篆又称小篆。

高中语文必修二游褒禅山记教案(优秀14篇)

高中语文必修二游褒禅山记教案(优秀14篇)

高中语文必修二游褒禅山记教案(优秀14篇)高中语文必修二《游褒禅山记》教案篇一《游褒禅山记》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三单元的第三篇课文。

这个单元学习的是古代游记散文,属于文言文教学单元。

我一直认为文言文教学离不开文言知识传授,但不能仅局限于文言知识的学习。

古文言文中蕴藏着深厚的传统文化的精华,是古人深邃思想的体现,高尚人格的展现,超人智慧的表现。

文中所蕴含的人文精神以及其精巧的结构布局都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

倘若教师只局限于文言知识的教授,真的有些舍本逐末了,况且大部分课文下面的注释比较详细,学生参照课文下边的注释基本上就可以疏通大部分的文句了,而且大部分文言知识也是要靠上下文的文意来理解的。

所以在教授文言文单元时,我的教学过程基本上是按照以下四个环节安排的:第一个环节,学生参照注释自主翻译本节课规定的学习内容。

(要求学生根据注释解释文中重点字词)第二个环节,小组合作根据语境推断个别难懂的字词和句子的用法和句式特点。

第三个环节,学生质疑,师生共同解决疑难问题。

第四个环节,以一个问题出现,激发学生对本节课学习内容的深入思考,理解吸收课文的思想精华。

我自认为这样就可以把我从一字一句的讲解的文言教学困境中解脱出来,有了更多的时间去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情况,也可以给予学生及时的指导和点拨,从而使每节课都落到实处,让每位学生都能或多或少的学到知识。

但在《游褒禅山记》第二课时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有几位学生的书是空白的,问他们个别字词的含义也答不上来。

我心里一下恐慌了。

我一直认为学生上课不认真听讲或者做其他事情不是学生的错,是我自己的教学环节出了问题了。

所以我轻易不批评学生。

下课后,我把书上空白的几个学生叫到办公室询问他们原因。

原来是他们在自学时怕出错不敢写,教师讲解时速度有些快跟不上。

我仔细想想也的确是这样的情况。

我让学生自主学习时,字词任务没有明确,没有把学生的求知欲激发起来,怪不得学生。

学海无涯,教海也无涯。

高中语文10游褒禅山记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语文10游褒禅山记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

18 游褒禅山记●教学目的一、知识和才能1.理解作者。

学习结合语境揣摩语言。

掌握重要文言字词及文言现象。

背诵课文。

2.学习课文因事见理、叙议结合、前后照应的写法。

二、过程和方法诵读、感悟、理解、背诵。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认识作者“深思慎取〞“尽吾志〞的思想,明白其借鉴意义。

●重点、难点掌握词类活用。

因事说理的游记——思想的深化,艺术手法的独特。

●解决方法学生利用注释、工具书疏通文字,老师只进展点拨、解难,以培养学生的自学才能。

重视诵读,在诵读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落实本课的背诵要求。

指导学生从课文因事见理、叙议结合、前后照应的写法人手,弄清文章的内容和构造,并重点教读第三段,理解作者“尽吾志〞的观点。

●学生活动发挥学生主体性,让学生借助注释疏通课文。

指导学生认真朗读,揣摩语言,熟读成诵。

●课时安排3课时第一课时●教学步骤一、预习。

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疏通课文。

补充注释①址:基址,指山脚。

②禅:梵语译音“禅那〞的简称,意思是“静思〞,指佛家追求的一种境界。

后来泛指有关佛教的人和事物,如禅师、禅子、坐禅、禅房、禅宗、禅林、禅杖等。

褒禅,慧褒禅师。

③庐冢:庐,一说指慧褒生前住处〔屋舍〕。

④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另一种解释是:唯独碑上刻的“花山〞二字还可以认识。

⑤今言“华〞〔huā〕如“华〔huá〕实〞之“华〔huá〕〞者,盖音谬也:汉字最初只有“华〔huā〕〞字,没有“花〞字,后来有了“花〞字,“华〞“花〞分家,“华〞才读为huá。

王安石认为碑文上的“花〞是按照“华〞的古音而写的今字,所以假如是“华山〞〔按,这里不是五岳中的“华〔huà〕山〞〕的“华〞,仍应读huā,而不应读“华〔huá奢侈、虚浮〕实〞的huá。

⑥莫能名者:另一种解释是,不能叫出真名的〔指华山本名花山〕。

名,说知名称。

二、导入刘勰?文心雕龙?:“登山那么情满于山,观海那么意溢于海。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10游褒禅山记教案3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10游褒禅山记教案3新人教版必修2
(2)作者由古人求思之深而无不在才能有所得的事实,引起了深入思考。依他看来“求思”应具备哪些条件?其中哪些条件起决定作用?
(3)合作探究:请在第二段的记叙中找出与第三段的议论前后照应的句子。得出“要有志”的结论。
9.王安石游有所得,请谈谈你的学有所得。
10.作业置:把自己的心得以文字的形式记录在周记中。
10.教师总结
板书设计
游褒禅山记
王安石
————有所 ——
↓前洞 \↓/志\ 尽
游 悔→叹 — 力 — 志
¦后洞/(得)\物/ 无
↑↑悔
记(事)————议(理)
教学反思
《游褒禅山记》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本文作者的思想是深沉的,胸怀是阔大的,所以能从游山这样的小事中悟出人生哲理,表现积极的人生态度。这一点,学生很难品味出来。因此,要在诵读课文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领悟上述词语及句子的含义。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2.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3.回顾旧知
4.一读:教师(配乐)范读第2、3自然段,学生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游褒禅山记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学习叙议结合,因事说理的写作手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诵读、思考,讨论,培养学生自主分析课文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借鉴学习作者“尽吾志”的思想。
教学重点
从游山这样的小事中悟出人生哲理,表现积极的人生态度。
教学难点
理解志、力,物三者之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
诵读法、点拨法、合作探究法
5.二读:学生有感情朗读第2自然段。
6.提出问题
(1)作者在第2段记游的过程中都去了哪些地方?
(2)前后洞有哪些区别?运用哪种表现手法?在文章的结构上作用有什么作用?

高考语文 游褒禅山记(第三段)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2

高考语文 游褒禅山记(第三段)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2

高考语文游褒禅山记(第三段)教学设计新人教版必修2 六、教学过程:七、教学评价与设计:(1)“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应该怎么朗读?(设计意图:强调学生朗诵的意识。

)提示: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句中的“也”表语气的停顿)我们在《师说》这一篇古文中也有遇到这一现象:“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2)高中快毕业了,我们应当如何“尽吾志”?(设计意图: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提示:“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作者的写作意图:治学、处事都必须具有百折不挠的意志,要尽最大的努力。

(全班齐读)八、总结与反思:(一)、总结:这篇文章以其所表现出的深邃的思想、高远的志趣、坚毅的品格给后人以有益的启示。

本文在教学上预设为3课时,第1课时整体感知文章的思想内容,理清文章思路,体味作者积极的人生态度;第2课时将指导学习自学掌握本文的文言知识;第3课时将指导学习体会文章的写作手法,落实第三段的朗读背诵。

(二)、反思:赛后心得2011年4月16日,福建省厦门市首届教师大赛拉开帷幕,我有幸成为869名参赛选手中的一员。

高中语文比赛内容包括“教学设计、片段教学、课件制作、现场作文”四大项。

整整一天的参赛,虽然很累,但却让我收获并快乐着。

感慨时光短暂,经典转瞬即逝,此次的大赛带给我极大的震撼和无尽的反思。

回忆赛程,至今记忆犹新。

新形势新课改赋予了高中语文老师新的要求、新的使命——课堂上要注重体现“评价意识”。

在片段教学《游褒禅山记》中我用到的评价语言:“你们在读书时,我在读你们。

我从你们认真的表情中,知道你们都是会读书的孩子。

那么,现在请王玲同学来朗读一下课文的第三段文字。

”“赵慧同学,我看到你眼睛闪烁着智慧的火花,请你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高一语文 3.10《游褒禅山记》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一语文 3.10《游褒禅山记》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一语文 3.10《游褒禅山记》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教学目的:1、掌握重点字词,培养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2、熟读背诵,培养学生理清思路,背诵文言文的能力。

3、学习叙议结合,因事说理的写作手法。

4、借鉴学习作者“尽吾志”和“深思慎取”的思想。

教学重点:1、理解该游记在记游的基础上,进行大量议论的特点。

2、掌握词类活用和一词多义的用法,特别是“其”、“道”、“然”、“名”等词的用法。

教学难点:1、学习本文从记游到议论,即事明理的写作手法。

2、学习本文所论述的做任何事要有志向、不盲从、努力向上和“深思慎取”的态度。

教学课时: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在初中学过的《醉翁亭记》、《岳阳楼记》这两篇文章吗?这里的“记”是一种文体,指游记。

游记的共同点是什么呢?(请同学们再试着背诵一下这两篇文中描写景物的段落,然后)明确:抓住山川风物的特点,表现山水之美,抒发作者感情。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游记,却不以表现山水之美为主,而是在记游的基础上,进行大量的议论,议论是文章的中心,而记叙只是一个引子。

这篇游记就是北宋另一散文大家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板书)。

那么作者借助游褒禅山,阐发了怎样的道理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文章。

[或也可这样导入:教师提问:在初中我们学过哪些用文言文写作的游记?《西湖游记》、《始得西山宴游记》、《醉翁亭记》、《岳阳楼记》、《满井游记》┅┅这类文章有何特点?明确:抓住山川风物的特点,表现山水之美,抒情感怀。

一般以叙为主,感为辅。

今天我们又来学习一篇游记《游褒禅山记》,看它在写法上有何区别?(板书课题:《游褒禅山记》)]二、简介作者、背景:1. 王安石(1021—1089),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

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临川(现在江西临川)人。

庆历二年(1042)登进士第。

嘉祐六年(1061)上万言书,提出变法主张,要求抑制大官僚地主和豪商的特权,改变积弱贫穷的局面,推行富国强兵政策。

<<游褒禅山记>>教案(人教版高二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游褒禅山记>>教案(人教版高二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游褒禅山记>>教案(人教版高二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把握文言基础学问,落实字词2把握文章即事明理的写法,学习在作文中奇妙地谋篇布局3明确“志”是胜利的首要条件,启发同学树立高远的志向,培育坚毅的品质教学重点:文章即事明理的写法教学难点:文章所阐释的道理教学方案:两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理清文章的结构特点,学习第三自然段,明确阐释的道理一、导入:今日我们学习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从课题看,这篇文章应当是一篇游记。

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这篇游记和以前你们写的、读的游记有什么不同之处呢?明确:这篇文章重点不在记游,而在说理。

二、明确文章说的道理和即事明理的写法(一)学习第三自然段师:文章的重点在说理,那么,在文中阐释了一些什么道理呢?请大家快速扫瞄课文,思索文章那些段落是在说理。

生:三、四自然段师:请大家自由朗读第三自然段,思索这段文字的中心句是什么。

明确: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用了一个双重否定句,强调“志”的重要。

师:是依据什么条件得出这样一个结论的呢?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而世之奇伟、瑰怪、特别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

同学翻译后一句话,明确“特别”“险远”的用法。

师:强调了“志”的重要性,但是,“志”是到达“险远”的地方,观赏到“特别之观”的充分条件吗?生:不是,还要有“力”和“物”。

同学齐读“志”“力”“物”三者的关系。

师:客观地、唯物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后,又是怎么论证的?请大家读后面的内容,思索。

生:从反面和正面两个方面论证。

反:力足以至焉(而未至者),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正: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老师强调“其孰能讥之乎”中“其”的用法。

同学朗读背诵第三自然段的整体内容(二)学习其次自然段,明确即事明理的写法师:在第三自然段开头,写道:于是余有叹焉。

这里的“于是”怎么解释?生:对于这种状况。

明确“于是”的古今词义差别。

师:“是”包括哪些状况呢?请大家读其次自然段思索。

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之游褒禅山记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之游褒禅山记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

游褒禅山记从容说课这是王安石的一篇重要游记,文章以议论为主,记叙与议论相结合。

记叙简明,议论深刻,重点突出,脉络清晰地揭示文章主旨。

本文采用文言文三读法(自读——译读——导读)。

拟定两课时。

教学设想:第一课时:作者介绍;把梳理文章思路、理解叙述议论表达方式的结合等内容与熟读、背诵结合起来,在熟读中理解,在理解中背诵体会。

“研讨与练习一”提供了思路,可以根据表格的内容背诵课文,体会作者由事说理,循理布事的写法。

教学设想:第二课时:结合注释疏通文句,引导学生结合语境重点弄清几个虚词的含义和用法。

如“其”“于”“以”等。

另外一些“研讨与练习”中没有涉及的重点实词,也要梳理积累,弄清“志”“力”“物”的具体含义,举一反三,拓展涵盖范围,并且由游山说开去,联系到为人、学习、做事,把文章中的道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去。

教学重点学习即事明理,叙议结合,前后紧密相扣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从游山这样的小事中悟出人生哲理,表现积极的人生态度。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两课时。

三维目标1.了解借游记的即事明理,叙议结合,前后紧密相扣来抒发议论的写法。

2.掌握古文的字词句篇。

3.合作学习,领会本文的思想内容,了解、品味作者的语言和思想魅力。

4.探究与活动,在朗读中体悟文章的艺术手法和语言运用。

5.思维训练,帮助学生确立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6.认识作者“尽吾志”的思想。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新课师在这个单元里,我们已经先后跟随几位文学大师遨游了不少地方。

今天,我们的脚步仍不停歇,又将跟随北宋的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上路啦。

大家翻开书,先看题目——生(齐声)游褒禅山记。

师在初中我们学过用文言文写作的游记吗?生《醉翁亭记》……师没错,《醉翁亭记》是——生抓住景物特点,浓墨重彩,精描细绘,表现山水之美。

师我们今天学习的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与我们过去学过的那些游记不同,它不重在表现山水之美,而是在记游的基础上用酣畅的笔墨进行大量议论,记游实际上只是个引子,说理才是全文的中心。

《游褒禅山记》(人教版高二必修教案设计)共3篇

《游褒禅山记》(人教版高二必修教案设计)共3篇

《游褒禅山记》(人教版高二必修教案设计)共3篇《游褒禅山记》(人教版高二必修教案设计)1《游褒禅山记》是苏轼在宋代的一篇游记,因其语言流畅、文艺性强而广为流传,至今仍被奉为佳作。

在高中必修课程中也有涉及此篇文章的教学内容。

本文根据《游褒禅山记》设计出一份人教版高二必修教案,以期帮助教师更好地引导学生深入阅读、理解和欣赏该作品。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① 了解《游褒禅山记》的背景、写作动机以及作者等相关信息;② 理解文章中描述的褒禅山的风景及人物特征;③ 回归文本,把握文章的意义、主旨及传递的情感;④ 进一步拓展自己的思维,开展创作性阅读,如进行文本漫游、自我体验等。

2. 能力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① 运用文学鉴赏的基本知识与方法,理性评价文学作品;② 增强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写作素质和阅读能力。

3. 情感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① 意识到课文对于传统文化与人文情怀的重要性;② 表达个人情感感受,谈及自己通过阅读该文本带来的生活启示和思考。

二、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1)教师通过图片或视频介绍褒禅山的地理位置和特征,带领学生走进褒禅山文化,激发学生对褒禅山的兴趣。

(2)通过问题设计,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推敲:你是否到过褒禅山?对褒禅山有什么认识?在你的印象中,褒禅山的景点、植被、还有哪些特别之处?(3)出示《游褒禅山记》的课文,并解读文章的标题含义,如何理解“游”、“褒禅山”、“记”等。

2. 阅读理解(1)课前,学生自行阅读一遍《游褒禅山记》,并作简要笔记。

(2)阅读课文时,可以采取“前读故事”、“精读议原”、“高标定瞄”等阅读策略,重点理解文本中出现的抒情、议论与描写的特点。

(3)阅读结束后,学生可通过口头讲述、小组讨论等方式交流对该文本的理解、感受和启示。

3. 鉴赏分析(1)结合学生的探究和讨论,教师可安排主题式演讲、表演、小品等活动,让学生充分从课文中捕捉到作者的情感、态度,并分析了解课文的艺术价值。

《游褒禅山记》优质课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二)

《游褒禅山记》优质课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二)

定远二中王传河[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习结合语境揣摩语言。

2.掌握重要文言字词及文言现象。

3.学习课文因事见理、叙议结合、前后照应的写法。

过程和方法:诵读、感悟、理解。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认识作者“深思慎取”“尽吾志”的思想,明白其借鉴意义。

[重点]:1、积累掌握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词类活用等文言知识点。

2、把握作者通过游记的形式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3、学习本文因事说理、叙议结合的写作方法。

[难点]:1、掌握常见文言词语的用法。

2、作者的观点态度。

3、叙议结合的写作方法。

[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导入新课]“仁者乐山,智着乐水”本单元的3篇山水游记很好的论释了这句话,同学们已经预先了这一课,大家可以归纳以下这3篇中哪篇是“乐山”?哪篇是“乐水”?那么比靠孔子的话你觉得有道理吗?提问并简单归纳:《游褒禅山记》是“乐山”,《赤壁赋》是“乐水”,《兰亭集序》山水兼有。

王安石有山的稳重,苏东坡有水的灵动,王羲之二者兼有!王安石变法图强拯教国家百姓,是仁者:苏东坡遇难成祥,是智者:王羲之作右军将军又兼有书法家、诗人气质,仁、智兼具。

[温故知新]我们曾经学过王安石的哪些诗文?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泊船瓜洲(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伤仲永("泯然众人矣。

”)[学习新知]文学常识积累:多媒体出示作者简介及写作背最1.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北宋临川县城盐埠岭(分属抚州市)人。

我国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和文学家。

王安石执着推行新法,在政治上、经济上、军事上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

王安石在文学上有很高的成就,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他主张“文以适用为本,务求有补于世。

”所作散文雄健峭拔,畅达而精炼。

2.背景介绍《游褒禅山记》是王安石三十四岁时(1054年)从舒州通判任上辞职,在回家的路上游览了此山,三个月后以追记的形式写下此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游褒禅山记》教学设计
一、概述:
这是高中语文必修二的一篇散文。

它借记述游山来说理,由此事生发开去,讲出一番求学问、做事业的道理,并辨证地提出了“物”、“志”、“力”的关系。

本文在教学上预设为3课时,本教学设计为第一课时。

二、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与技能:
(1)读准难字字音,读准文言句子。

(音频资源)
问题设计:“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应该怎么朗读?
提示: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句中的“也”表语气的停顿)(2)理清文章的思路,领会文章的思想内容。

2、过程与方法:
(1)掌握整体感知古文主要内容的能力。

(2)通过朗读理解古文思想内涵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味作者从游山这样的小事中悟出的人生哲理,表现的积极人生态度。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高一学生对宋代诗词较为熟悉,但却是第一次系统接触宋代散文,所以要引导学生在了解宋代文学长于说理这一特点的基础上,去认识、解读本文。

此外,学生以前学习的游记,都是抓住山川风物的特点,表现山水之美,抒发作者感情;本文却不以表现山水之美为主,而是在记游的基础上,进行大量的议论,议论是文章的中心,而记叙只是一个引子,对这一点,要引导学生在对比中加深认识。

四、教学策略的选择与依据:
情境—陶冶策略:通过朗读来创造良好的情境,学生在朗读中加强理解。

五、教学流程图:
六、教学过程:
开始结束
教师示范朗读
学生寻找过
渡句:把握作
者行文思路。

PPT:精读学生精读:体
味作者积极
的人生态度。

PPT:拓展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时间分配
(一)介绍作者,创设情景,激趣导入:由王安石的诗作谈起,引入课
题。

创设情境。

2分钟
(二)初读:通读全文,整体感知。

(音频资源)师(难点提示):三个长句的停
顿划分: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
/夫游之乐也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
思而慎取之也
生:读准字
音,读准句
子。

培养学生朗读能力,初
步感知。

5分钟
(三)再读:理清文章思路,领会文章的思想内容。

师(提出问题):找出每一段的
过渡句:把握作者行文思路。

提示:“不得极夫游之乐”、“此
余之所得也”、“此所以学者不
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生:自读课
文,找出过
渡句,并理
清作者思
路。

培养学生概括语段的能
力,理清文章思路,领
会文章的思想内容。

12分

(四)总结:理清思路。

(板书设计)
第一部分(1—2):记叙——游
山经过。

第二部分(3—4):议论——游
山心得。

第三部分(5):记叙——结尾
补叙同游者。

生(小组合
作学习):协
作完成
协作完成任务的能力。

12分

(五)拓展:(视频资源、PPT 资源、历史教材资源)师(提出问题):积累关于“有
志”、“尽吾志”的名言警句。

提示:高中快毕业了,我们应
当如何“尽吾志”?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
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
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
越甲可吞吴。


生(小组合
作学习):搜
集整理
(1)指导学生搜集整理
生活中语文素材的能
力。

(2)领会作者的写作意
图。

10分

(六)作业布置:师(提出问题):结合课文注释,
把握重点文言字词。

提示:(1)文言虚词:于是、
之、以、而
(2)文言实词:随、怠、至于、
相、得
生(小组合
作学习):协
作完成
质疑:
掌握常见实词、虚词考
点。

(为第2课时做准备)
3分钟
(1分
钟机
动)
七、教学评价与设计:
(1)“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应该怎么朗读?(设计意图:强调学生朗诵的意识。

)提示: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句中的“也”表语气的停顿)我们在《师说》这一篇古文中也有遇到这一现象:“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2)高中快毕业了,我们应当如何“尽吾志”?(设计意图: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提示:“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作者的写作意图:治学、处事都必须具有百折不挠的意志,要尽最大的努力。

(全班齐读)
八、总结与反思:
(一)、总结:
这篇文章以其所表现出的深邃的思想、高远的志趣、坚毅的品格给后人以有益的启示。

本文在教学上预设为3课时,第1课时整体感知文章的思想内容,理清文章思路,体味作者积极的人生态度;第2课时将指导学习自学掌握本文的文言知识;第3课时将指导学习体会文章的写作手法,落实第三段的朗读背诵。

(二)、反思:
赛后心得
2011年4月16日,福建省厦门市首届教师大赛拉开帷幕,我有幸成为869名参赛选手中的一员。

高中语文比赛内容包括“教学设计、片段教学、课件制作、现场作文”四大项。

整整一天的参赛,虽然很累,但却让我收获并快乐着。

感慨时光短暂,经典转瞬即逝,此次的大赛带给我极大的震撼和无尽的反思。

回忆赛程,至今记忆犹新。

新形势新课改赋予了高中语文老师新的要求、新的使命——课堂上要注重体现“评价意识”。

在片段教学《游褒禅山记》中我用到的评价语言:“你们在读书时,我在读你们。

我从你们认真的表情中,知道你们都是会读书的孩子。

那么,现在请王玲同学来朗读一下课文的第三段文字。

”“赵慧同学,我看到你眼睛闪烁着智慧的火花,请你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余华同学回答得非常正确,我看到了大家赞赏的目光,掌声在哪里……掌声送给他!”“从大家自读的过程中,我看到了你们的自信;一条条美丽的波浪线画出来了,记录着你的智慧。

”“没关系,你们小组参与的热情非常高,如果小组能继续按照这个想法去思考,一定会有更大的收获!很好,让我们好好听听别人是怎么说的……”(教师体面地让学生站起来又让学生体面地坐下去)“老师知道,你用心去听自己的声音,用心去读每一个文字,真好。

同学们,你们读书特别认真,我尤其欣赏你们边读边记的样子……”“谢谢张明同学!你的朗读让大家知道了,什么是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有没有感觉到,他哪个字处理得特别好?”……
片段教学结束后,选手们互相交流,看得出来他们都十分注意课堂评价。

他们的评价语言丰富、适时、到位、充满激励和智慧,语言没有任何浮夸之气,听起来顺耳、自然,连我都觉得内心深受鼓舞,学到了很多在课堂上激励学生的办法。

比赛结束后,我深深地感到:要胜任高中语文教学工作,必须要不断地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多读书,多学习,争取做知识型、多才型的现代语文教师。

现在强调学科知识整合,文学、艺术、科学、历史、地理、天文……综合性的学习必不可少。

其实,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也发现,各学科的整合越来越突出。

语文教学中,各种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越来越广泛
和普及,跨学科的内容越来越多。

扎实的内在素养是我们高中语文教师的立足之本。

总之,我们要主动学习、积极总结日常工作中的得失,作一个阅读教学的有心人,善于学习、善于总结,从而不断完善自己的教育教学技能,在实践工作中形成独特的教育教学方法。

同时我们还要善于反思,要能用现代化的理论来指导自己,科学地分析、评价自己,善于从他人教学中不断地取长补短,为自身教学水平的提高提供有力的保障。

让自己拥有一桶能取之不竭用之不完的满满的一桶水。

是啊!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我们不能只羡慕别人,而应该把更多的时间用在潜心钻研上,寻找各种机会锤炼自己的基本功,努力做一名有特长、有个性、充满文学修养和文化素养的教师。

只有像蜜蜂那样“博采众花”,酿出的蜜才能“又香又甜”,只有多读多看,拥有深厚的知识素养,使知识源头的活水源源不断,才能让自己的课堂教学焕发无限生机。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让我们继续扬帆起航,携手奋进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