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离与物种的形成教案
教学设计5:7.2.2 隔离与物种的形成
列举生殖隔离的例子,说明生殖隔离的不同情况:季节隔离,不亲和性,杂种不育……
屏幕展示东北虎和华南虎的图片,
提问:那么生活在不同区域的同种生物,在自然条件下能不能进行基因交流呢?
由此引出地理隔离的概念。
2.说明共同进化的结果:形成了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逐步形成了生物的多样性。
五、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1.展示生物进化历程的图片,按照时间的发展,讲解生物进化的大致历程
2.让学生阅读课本的相关内容,思考课本中“思考与讨论“的相关问题,并引导学生进行回答;
3.教师进行总结,归纳生物进化的历程
六、生物进化理论在发展
2、不同岛屿的地雀,产生突变的情况一样吗?
3、对不同岛屿上的地雀种群来说,环境的作用有没有差别?这对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产生什么影响?
4、如果这片海域只有一个小岛,还会形成这么多种地雀吗?
四、共同进化
1.分析事例:①某种兰花和专门为它传粉的蛾;②猎豹和斑马跑得都很快
说明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从而引出共同进化的概念。
2.难点:
1)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
2)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形成之间的关系。
教具
准备
多媒体课件制作
课时
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与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与学法、学情
(一)新课导入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内容:英国曼彻斯特地区的桦尺蠖
提问:
1、桦尺蠖有没有进化?基因频率有没有变化?
2、19世纪的桦尺蠖和20世纪的桦尺蠖是同一种生物吗?
2.能力目标:
1)养成观察、分析、判断的思维能力。
《隔离与物种的形成》生物教案
《隔离与物种的形成》生物教案《隔离与物种的形成》生物教案不同物种之间一般是不行能产生可育的后代的现象。
下面我们来看看《隔离与物种的形成》生物教案,仅供大家参考!一、教学目标【学问与技能目标】1、知道物种的概念,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的概念。
2、理解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提问问题的方式,让同学自主阅读课本相关内容,培育同学提取信息以及归纳概括的力气。
2、通过对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两者之间的比较以及联系,提高同学对比分析的力气。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了解环境与物种形成之间的关系,体会生物的多样性,养成疼惜环境,爱惜珍稀动物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物种的概念,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的概念以及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
【难点】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
三、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在多媒体上呈现曼彻斯特地区的桦尺蠖图片,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同学们知道了该地区的桦尺蠖基因频率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并没有形成新的物种。
那为什么说它们没有形成新的物种?又该怎样推断两个种群是否属于一个物种呢?以此导入新课。
环节二、新课教学1、物种的概念自主学习,阅读课本,找出物种的概念之后设疑:马和驴可以产生后代——骡。
那么马和驴是同一物种吗?老师引出:生殖隔离。
多媒体呈现两个池塘中的鲤鱼,问:同学们为什么会形成两个种群呢?顺势引出:地理隔离。
过渡:我们学习了生殖隔离和地理隔离,那么大家想不想知道隔离在物种形成中有什么作用呢?2、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多媒体呈现生活在加拉帕戈斯群岛生活的13种地雀,让同学观看他们的外形差异并且他们之间形成了生殖隔离。
分组争辩:设想南美洲大陆的一种地雀来到加拉帕戈斯群岛后,先在两个岛屿上形成两个初级种群。
这两个种群的个体数量都不多。
它们的基因频率一样吗?不同岛屿上的地雀种群,产生突变的`状况一样吗?对不同岛屿上的地雀种群来说,环境的作用有没有差别?这对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会产生什么影响?假如这片海疆只有一个小岛,还会形成这么多种地雀吗?由于各个岛上的食物和栖息条件互不相同,自然选择对不同种群基因频率的转变所起的作用就有差别。
隔离与物种的形成教案
隔离与物种形成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
2. 使学生掌握隔离的类型及其对物种形成的影响。
3. 培养学生分析、讨论生物学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隔离的类型及作用,物种形成的机制。
2. 教学难点:隔离在物种形成过程中的具体作用和实例。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2.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直观展示隔离与物种形成的实例。
3.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四、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多媒体教学课件。
2. 收集隔离与物种形成的实例资料。
3. 准备课堂讨论的问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两张同一物种在不同地理区域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2. 讲授新课1. 介绍隔离的概念及作用。
2. 讲解隔离的类型:地理隔离、生态隔离、行为隔离、生理隔离、染色体隔离。
3. 分析各种隔离类型在物种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3. 实例分析1. 展示隔离与物种形成的实例,如熊猫和熊、银杏和松树等。
2. 引导学生分析实例中隔离的作用和结果。
4. 小组讨论1. 发放讨论问题,如:“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是什么?”、“举例说明隔离如何导致物种形成。
”2. 分组讨论,并汇报讨论成果。
5. 总结与拓展1.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关键作用。
2. 布置课后作业,如:“查找一个隔离与物种形成的实例,下节课分享。
”6. 板书设计隔离与物种形成1. 隔离类型:地理隔离、生态隔离、行为隔离、生理隔离、染色体隔离2. 隔离作用:阻止基因交流,促进物种分化3. 实例:熊猫与熊、银杏与松树等六、教学内容与要求1. 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巩固学生对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的理解。
2. 通过实例分析,使学生能够识别和解释不同类型的隔离。
七、教学过程1. 复习导入回顾上节课讨论的隔离实例,提问学生隔离是如何影响物种形成的。
2. 实例分析展示新的隔离实例,如不同地区的同种蝴蝶的颜色变化,引导学生分析这种颜色变化可能是由什么类型的隔离造成的。
《隔离与物种的形成课件》教案
《隔离与物种的形成精品课件》教案第一章:隔离与物种形成的概念介绍1.1 隔离的概念与种类空间隔离生态隔离地理隔离行为隔离生殖隔离1.2 物种形成的定义与意义物种形成的含义物种形成的作用与意义第二章:地理隔离与物种形成2.1 地理隔离的作用机制地理隔离对基因流的影响地理隔离对遗传多样性的影响2.2 地理隔离实例分析加拉帕戈斯群岛的雀鸟中国东北与华北地区的东北虎与华南虎第三章:生殖隔离与物种形成3.1 生殖隔离的机制与类型受精前隔离受精后隔离3.2 生殖隔离实例分析果蝇的X染色体隔离水稻的杂交不育性第四章:分子生物学在隔离与物种形成研究中的应用4.1 分子标记在隔离与物种形成研究中的应用分子标记的种类与选择分子标记在物种识别与遗传结构分析中的应用4.2 基因组序列分析在物种形成研究中的应用基因组序列比较与物种形成的关系基因组序列分析在研究隔离机制中的应用第五章:隔离与物种形成的研究方法与技术5.1 野外调查与采样方法野外调查的基本步骤与技巧样品的采集与保存方法5.2 实验室分析技术分子生物学实验室技术统计分析方法在物种形成研究中的应用第六章:生态隔离与物种形成6.1 生态隔离的机制与类型生态位分化时间隔离6.2 生态隔离实例分析沙漠中的不同狐狸物种深海生物的垂直生态隔离第七章:行为隔离与物种形成7.1 行为隔离的机制与类型求偶行为差异繁殖保护行为7.2 行为隔离实例分析鸟类的鸣叫差异与物种形成狮子的社交行为与物种形成第八章:进化生物学在隔离与物种形成研究中的应用8.1 自然选择与隔离自然选择对隔离的影响隔离对自然选择的作用8.2 种群遗传学在物种形成研究中的应用种群遗传结构与物种形成的关系种群遗传学在研究隔离机制中的应用第九章:人类活动对隔离与物种形成的影响9.1 生物入侵与物种形成生物入侵的定义与影响生物入侵对隔离与物种形成的影响9.2 环境变化与物种形成气候变化对隔离与物种形成的影响环境污染与物种形成的关系第十章:隔离与物种形成的意义与应用10.1 隔离与物种形成的生态意义物种多样性的维持生态系统功能的发挥10.2 隔离与物种形成在生物资源保护中的应用物种保护区的规划与管理濒危物种的繁殖与保护10.3 隔离与物种形成在生物进化研究中的应用进化树构建与物种关系分析生物进化的驱动因素探讨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一:地理隔离与物种形成地理隔离对基因流的影响:理解地理隔离如何限制或阻止不同种群之间的基因交流,从而导致基因频率的差异。
隔离与物种的形成教案
隔离与物种的形成教案I. 教学目标在本教学中,学生将能够:1. 理解隔离是如何导致物种的形成;2. 探讨不同类型的隔离机制;3. 分析隔离对物种形成的影响;4. 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和预测物种形成的过程。
II.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a. 备课笔记及教案b. 隔离机制和物种形成的案例研究材料c. 白板、彩色粉笔或白板马克笔d. 教学课件(可选)2. 学生准备:a. 阅读与隔离和物种形成相关的基础知识b. 答题纸和笔III. 教学过程步骤 1:导入(10分钟)a. 引入隔离和物种形成的概念,与学生讨论他们对这些概念的理解和经验。
b. 引发学生兴趣,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地球上有这么多不同的物种?”鼓励学生分享他们的观点。
步骤 2:隔离机制的介绍(20分钟)a. 介绍不同类型的隔离机制,包括地理隔离、行为隔离和生理隔离。
b. 解释每种隔离机制是如何导致物种的分隔和差异的形成的。
步骤 3:案例分析(30分钟)a. 分发案例研究材料,包括一些关于隔离和物种形成的案例。
b. 学生小组讨论,分析每个案例中的隔离机制和物种形成的影响。
c. 学生展示和讨论他们的分析结果,与全班分享他们的观点。
步骤 4:概念解释(20分钟)a. 教师总结学生的答案和观点,澄清和解释与隔离和物种形成相关的关键概念。
b. 强调隔离是物种形成的一个重要驱动因素,但并非唯一因素。
步骤 5:知识应用(20分钟)a. 学生完成一份练习题,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和预测物种形成的过程。
b. 学生交换答案并进行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和批判性思维。
步骤 6:反馈与总结(10分钟)a. 教师回顾本课要点和关键知识。
b. 学生分享他们对本课的收获和思考。
c. 教师给予正面评价和指导,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索隔离和物种形成的科学领域。
IV. 作业学生回顾本堂课的讲义和笔记,并撰写一篇500字的文章,探讨一个自己感兴趣的隔离机制案例,并说明其对物种形成的影响。
V. 注记本教案可根据教学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和补充。
《隔离与物种的形成》教学设计[1]
《隔离与物种的形成》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分析1、教材分析《隔离与物种的形成》是必修2《遗传与进化》(人民教育出版社)第七章第二节第二个小节的内容。
本小节包括物种的概念、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两部分内容。
课程标准中与此对应的要求是“概述隔离与物种的形成”。
因此教材中重点介绍了地理隔离导致生殖隔离从而产生新物种的过程,接下来安排“资料分析”活动让学生通过分析加拉帕戈斯群岛上地雀的物种分化过程来认识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通过大量的实例让学生理解物种形成的抽象过程。
2、学情分析学生思维活跃,本部分学习兴趣浓,并且已经具备一定的观察、分析和判断能力,因此可以采取小组讨论探究对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阐明并解释物种、隔离等相关概念;2.运用所学概念分析物种形成的过程;3.概述物种形成的主要环节以及各环节对于物种形成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析马、驴和虎的图片,归纳物种和隔离的概念。
2、通过对加拉帕戈斯群岛地雀形成过程的分析,自主概括物种形成的三个基本环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从达尔文环球考察中感受科学研究过程,培养探究求疑、追求真理的精神。
2、从科学家对地雀的持续性研究中,体会科学研究的严谨性和长期性,从而培养不断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素养。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物种和隔离的概念2、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教学难点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四、教学过程性和条件地雀1地雀2地雀3地雀1地雀2地雀31、加拉帕戈斯群岛上的地雀是从何而来?2、为什么在南美大陆上没有发现如此多种地雀?思考后分析回答问题。
《隔离和物种的形成课件》教案
《隔离和物种的形成精品课件》教案第一章:引言1.1 课程背景本节课将探讨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重要作用。
通过学习,学生将了解隔离的定义、类型及其在自然界中的意义。
1.2 教学目标1.2.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准确说出隔离的定义、类型及作用。
1.2.2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分析实际案例,理解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关键作用。
1.2.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关注,提高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
1.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案例分析、讨论交流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参与度。
1.4 教学准备PPT课件、案例资料、讨论问题等。
第二章:隔离的定义与类型2.1 隔离的定义2.1.1 概念阐述隔离是指不同基因型或种群的个体在自然条件下不能或难以进行基因交流的现象。
2.1.2 隔离与物种形成的关系隔离是物种形成的重要环节,有助于新物种的产生。
2.2 隔离的类型2.2.1 地理隔离由于地理障碍导致不同种群间不能进行基因交流。
2.2.2 生态隔离由于生态位分化,不同种群在不同环境中生存,减少基因交流。
2.2.3 行为隔离由于行为差异,不同种群在繁殖季节难以进行有效交配。
2.2.4 生理隔离由于生理结构或生理机能差异,不同种群难以进行有效交配。
2.2.5 遗传隔离由于基因差异,不同种群在繁殖过程中产生的后代不可育。
第三章:隔离的作用3.1 减少基因交流隔离可以有效减少不同种群间的基因交流,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差异。
3.2 基因库的分化隔离导致不同种群基因库的分化,为新物种的形成奠定基础。
3.3 物种的形成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关键步骤,通过长期的隔离,种群逐渐累积足够的遗传差异,最终形成新物种。
第四章:实际案例分析4.1 案例一:东北虎与华南虎分析东北虎与华南虎的分布区域、形态特征及基因差异,理解地理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
4.2 案例二:马拉松蟹与陆地蟹通过比较马拉松蟹与陆地蟹的生理结构、生活习性及遗传差异,了解生态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意义。
《隔离和物种的形成课件》教案
《隔离和物种的形成精品课件》教案第一章:引言1.1 课程背景本节课将探讨隔离和物种形成的概念,通过分析不同实例,帮助学生理解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重要作用。
1.2 教学目标1.2.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阐述隔离和物种形成的定义。
学生能够分析实例中隔离对物种形成的影响。
1.2.2 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
学生能够进行小组讨论,提高团队合作能力。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和小组讨论法进行教学。
1.4 教学内容1.4.1 隔离的概念1.4.2 物种形成的概念1.4.3 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第二章:地理隔离2.1 课程背景本节课将讲解地理隔离的概念,并通过实例分析地理隔离对物种形成的影响。
2.2 教学目标2.2.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定义地理隔离。
学生能够分析地理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
2.2.2 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地理隔离的知识分析实际问题。
2.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进行教学。
2.4 教学内容2.4.1 地理隔离的概念2.4.2 地理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2.4.3 实例分析:地理隔离与物种形成第三章:生态隔离3.1 课程背景本节课将讲解生态隔离的概念,并通过实例分析生态隔离对物种形成的影响。
3.2 教学目标3.2.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定义生态隔离。
学生能够分析生态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
3.2.2 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生态隔离的知识分析实际问题。
3.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进行教学。
3.4.1 生态隔离的概念3.4.2 生态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3.4.3 实例分析:生态隔离与物种形成第四章:生殖隔离4.1 课程背景本节课将讲解生殖隔离的概念,并通过实例分析生殖隔离对物种形成的影响。
4.2 教学目标4.2.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定义生殖隔离。
学生能够分析生殖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
4.2.2 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生殖隔离的知识分析实际问题。
4.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进行教学。
《隔离与物种的形成》生物教案
《隔离与物种的形成》生物教案生物教案:隔离与物种的形成一、教学目标:1.了解什么是隔离与物种的形成;2.掌握隔离与物种形成的基本过程;3.理解隔离与物种形成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难点:1.隔离与物种的形成的基本过程;2.隔离与物种形成的重要性。
三、教学准备:1.教材:生物教材;2.多媒体设备:计算机、投影仪等;3.图片或视频资源。
四、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资源,引出问题:“你们有没有看过两个相似但却不同种的生物?”请学生发表观点。
-引发学生思考:这些相似但不同种的生物是如何形成的呢?2.了解隔离与物种的形成(10分钟)-通过多媒体设备展示相关图片或视频,向学生介绍隔离与物种的形成。
-解释隔离与物种的形成的定义:隔离与物种的形成是指由于生物个体之间的隔离,使不同种类的生物在遗传特征上发生不可逆转的变化,形成了新的物种。
3.隔离与物种形成的基本过程(15分钟)-解释隔离与物种形成的基本过程:1)生活环境隔离:生物个体由于地理环境变化、生活环境差异等,生活在不同的地理区域或生态环境中,导致无法交配繁殖,进而形成了生物个体的隔离。
2)生育隔离:即使生物个体处于相同的生活环境中,但由于生物个体间的繁殖行为差异,导致无法进行交配繁殖。
3)遗传隔离:即使生物个体处于完全相同的环境中,但由于自然选择、突变和遗传波动等因素的影响,使得个体间的遗传信息发生差异,导致无法进行交配繁殖。
4.隔离与物种形成的重要性(10分钟)-解释隔离与物种形成的重要性:1)维持生态平衡:隔离与物种形成保持了物种多样性,维持了生态平衡。
2)促进物种进化:隔离与物种形成推动了自然选择,促进了物种的进化和繁衍。
3)提供遗传素材:隔离与物种形成创造了丰富的遗传素材,为生物的进一步适应和演化提供了基础。
5.案例分析与讨论(20分钟)-利用案例分析或图片资料,引导学生讨论隔离与物种形成的具体案例,并进行讨论。
-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的隔离原因和物种形成的具体过程。
《隔离与物种的形成》教学设计终稿讲解
《隔离与物种的形成》教学设计终稿讲解教学设计:隔离与物种的形成一、教学目标:1.了解隔离与物种形成的概念;2.掌握主要的隔离机制,如地理隔离、生态隔离、行为隔离和生育隔离;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物种形成的过程;4.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隔离与物种形成的概念;2.隔离机制:地理隔离、生态隔离、行为隔离和生育隔离;3.物种形成的过程。
三、教学步骤:1.导入(10分钟)利用图片或实例引发学生对隔离与物种形成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可以使用以下问题作为导入:a.你知道什么是物种吗?b.你知道什么是物种形成吗?c.世界上有成千上万的物种,那么这些物种是如何形成的呢?2.讲解隔离与物种形成的概念(15分钟)b.引导学生发现隔离是物种形成的重要条件,物种形成离不开隔离的作用。
3.讲解隔离机制(30分钟)a.地理隔离:通过地理分隔的隔离,如山脉、河流等,导致物种之间无法交流,进而形成新的物种。
b.生态隔离:由于生活在不同生态环境中,物种可能具有不同的生态位,导致无法共享资源,从而难以繁殖后代。
c.行为隔离:由于不同物种之间的行为习性不同,可能导致难以繁殖后代。
如鸟类的求偶行为和鸟鸣声的差异。
d.生育隔离:由于生殖器官结构、生理机制的差异,可能导致物种之间难以成功交配,进而形成新的物种。
4.设计实验或案例分析(20分钟)a.设计一项实验,观察在不同环境条件下,同一物种的个体是否能够繁殖成功,从而引发生态隔离的思考。
b.分析一个案例,如达尔文对加拉帕戈斯群岛鸢尾蜥的研究,解释地理隔离如何导致物种形成。
5.学生讨论与总结(15分钟)a.学生小组讨论实验设计和案例分析的结果及意义,并互相交流自己的观点。
b.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化对隔离与物种形成的理解。
6.作业布置(5分钟)a.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隔离与物种形成的小论文,包括物种形成的过程、相关实例和自己对隔离与物种形成的思考。
高中生物第七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第2节二隔离与物种的形成教案5新人教版必修2
隔离与物种的形成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解释种群的概念,并举例说明;
解释地理隔离、生殖隔离,并举例说明;
说明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
2、能力目标:运用逻辑思维能力,推测达尔文地雀的形成过程。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形成生物在进化并且进化过程中可能有新物种形成的观点。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物种、生殖隔离、地理隔离的概念;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
2、难点: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
三、课时安排: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五、板书设计
1、物种的概念
2、隔离
(1)概念
(2)类型
3、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
(1)物种形成的一般过程
(2)物种形成的方式
(3)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六、教学反思。
《隔离与物种的形成课件》教案
《隔离与物种的形成精品课件》教案第一章:隔离与物种形成的概念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隔离的概念及其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
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隔离以及它们对物种形成的影响。
1.2 教学内容隔离的定义与分类:地理隔离、生态隔离、行为隔离、生理隔离、遗传隔离。
隔离与物种形成的关系:隔离导致基因流中断,促进基因频率的改变。
1.3 教学活动引入讨论:引导学生思考隔离在自然界中的实例。
课件展示:通过动画演示隔离导致物种形成的过程。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析不同类型的隔离在现实中的例子。
1.4 作业与评估设计一份关于隔离的调查问卷,学生需要在自然界中寻找隔离的实例。
评估学生对隔离概念的理解及其在物种形成中的应用。
第二章:地理隔离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地理隔离对物种形成的影响。
让学生掌握地理隔离的实例及其对基因流的作用。
2.2 教学内容地理隔离的定义:物种由于地理障碍而分成不同的群体。
地理隔离的作用:阻止基因交流,导致基因频率的差异。
案例分析:分析喜马拉雅山区的动物物种形成与地理隔离的关系。
课件展示:通过地图展示不同地理隔离的实例。
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地理隔离对物种多样性的影响。
2.4 作业与评估学生需要收集不同地理隔离的实例,并分析其对物种形成的影响。
评估学生对地理隔离概念的理解及其在物种形成中的应用。
第三章:生态隔离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生态隔离的概念及其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
让学生掌握生态隔离的实例及其对基因流的影响。
3.2 教学内容生态隔离的定义:物种由于生态位分化而形成的隔离。
生态隔离的作用:促进基因流的隔离,导致物种分化。
3.3 教学活动实例分析:分析非洲沙漠中不同物种的生态隔离现象。
课件展示:通过图片展示不同生态隔离的实例。
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生态隔离对物种多样性的影响。
3.4 作业与评估学生需要收集不同生态隔离的实例,并分析其对物种形成的影响。
评估学生对生态隔离概念的理解及其在物种形成中的应用。
隔离与物种的形成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隔离与物种的形成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物种的概念2.隔离的概念及类型2.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二)能力目标能系统性分析隔离和物种形成的关系(三)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生物是进化来的”“生物的进化与环境密切相关”的思想观念,帮助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观二、学情分析通过前面二节内容的学习,学生对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有一定程度的掌握,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也有一定的理解,本节内容重点从物种的概念和隔离的类型的学习,帮助学生理解隔离与物种形成的关系,学生对进化的内容很感兴趣,但资料有限,教师应该多找些关于进化的资料,帮助学生掌握与进化有关的知识。
三、重点难点1.隔离的概念及类型2.隔离与物种形成的关系四、教学方法问题导向法合作探究法五、教学过程5.1第一学时5.1.1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问题导入上两节课我们学习了生物进化的基础内容。
分别是自然选择学说和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我们现在的地球上发现的的生物大约有200万种,估计地球上的生物在500万到2000种之间,发何判断不同的生物是不是同一个物种,这些形形色色的生物是如何形成的?活动2【活动】学习材料,讨论问题材料一18世纪的英国曼彻斯特地区,山清水秀,绿树成阴。
那里的森林中生活着一种桦尺蠖,其成虫是一种飞蛾。
它们夜间活动,白天栖息在长满地衣的树干上。
1850年,一些生物学家来这里考察,发现大多数桦尺蠖成虫的体色是浅色的,只有少数是深色的,这些深色的桦尺蠖是浅色桦尺蠖在自然条件下的变异类型。
100年以后,也就是1950年,曼彻斯特已经变成了一个工业城市。
这里工厂林立,烟雾弥漫,工厂排出的煤烟杀死了地衣,结果使树皮裸露并被熏成黑褐色。
这时候,又有一些生物学家到这里考察,使他们惊讶的是,这里的深色桦尺蠖变成了常见类型,而浅色的桦尺蠖却成了少数。
材料二骡子是一种动物,有雌雄之分,但是没有生育的能力,它是马和驴交配产下的后代,分为驴骡和马骡。
公驴可以和母马交配,生下的叫“驴骡”。
《隔离与物种的形成课件》教案
《隔离与物种的形成精品课件》教案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隔离与物种形成的概念。
让学生理解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重要性。
1.2 教学内容介绍隔离与物种形成的定义。
解释隔离的类型和作用。
1.3 教学方法使用PPT展示隔离与物种形成的示意图和案例。
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隔离的理解。
1.4 教学评估通过小组讨论和提问了解学生对隔离与物种形成概念的理解。
第二章:地理隔离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地理隔离的概念和作用。
让学生理解地理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重要性。
2.2 教学内容介绍地理隔离的定义和例子。
解释地理隔离对基因流的影响。
2.3 教学方法使用PPT展示地理隔离的示意图和案例。
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地理隔离的理解。
2.4 教学评估通过小组讨论和提问了解学生对地理隔离的概念和作用的理解。
第三章:生态隔离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生态隔离的概念和作用。
让学生理解生态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重要性。
3.2 教学内容介绍生态隔离的定义和例子。
解释生态隔离对基因流的影响。
3.3 教学方法使用PPT展示生态隔离的示意图和案例。
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生态隔离的理解。
3.4 教学评估通过小组讨论和提问了解学生对生态隔离的概念和作用的理解。
第四章:行为隔离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行为隔离的概念和作用。
让学生理解行为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重要性。
4.2 教学内容介绍行为隔离的定义和例子。
解释行为隔离对基因流的影响。
4.3 教学方法使用PPT展示行为隔离的示意图和案例。
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行为隔离的理解。
4.4 教学评估通过小组讨论和提问了解学生对行为隔离的概念和作用的理解。
第五章:遗传隔离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遗传隔离的概念和作用。
让学生理解遗传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重要性。
5.2 教学内容介绍遗传隔离的定义和例子。
解释遗传隔离对基因流的影响。
5.3 教学方法使用PPT展示遗传隔离的示意图和案例。
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遗传隔离的理解。
《隔离与物种的形成》 学历案
《隔离与物种的形成》学历案一、学习目标1、理解隔离的概念和类型,包括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
2、阐述隔离在物种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和机制。
3、分析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并通过实例理解物种形成的过程。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隔离的类型及其对物种形成的作用。
(2)物种形成的过程和机制。
2、难点(1)生殖隔离的形成机制和表现形式。
(2)通过实例分析和理解物种形成的动态过程。
三、知识链接1、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自然选择学说是达尔文进化论的核心观点,其主要内容包括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和适者生存。
生物都有过度繁殖的倾向,但生存资源是有限的,这就导致了生物之间的生存斗争。
在生存斗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生存下来并繁殖后代,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被淘汰。
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微小的有利变异得到积累,逐渐形成新的物种。
2、种群的概念和特征种群是指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
种群具有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等特征。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也是物种形成的基础。
四、学习过程(一)隔离的概念和类型1、隔离的概念隔离是指不同种群间的个体,在自然条件下基因不能自由交流的现象。
2、地理隔离地理隔离是指由于地理上的障碍,使不同的种群不能相遇而不能交配。
例如,由于山脉、河流、海洋等的分隔,使同一物种的不同种群生活在不同的区域。
【思考】地理隔离一定会导致新物种的形成吗?3、生殖隔离生殖隔离是指种群间的个体不能自由交配,或者交配后不能产生可育后代的现象。
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
生殖隔离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如:(1)交配前生殖隔离包括生态隔离(生存在不同的生态环境中)、季节隔离(繁殖季节不同)、行为隔离(求偶行为不同)等。
(2)交配后生殖隔离包括杂种不活(杂种受精卵不能发育或不能发育到性成熟阶段)、杂种不育(杂种不能产生具有生育能力的配子)、杂种衰败(杂种后代在生长、发育和生殖能力上均不如亲本)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隔离与物种的形成》教案
生命科学学院2011级2班李烁
一、教学课题
《隔离与物种的形成》高中生物必修二第7章第2节
二、教学课型
理论课
三、教学课时
1课时
四、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种”的辨别方法,让学生能够说明物种的概念,区分不同的物种,
正确率90%。
2、通过学习骡子的生殖,让学生能够说明生殖隔离的概念,正确率90%。
3、通过对比生殖隔离的概念,让学生掌握地理隔离的概念,正确率90%。
4、通过对13种地雀的形成的分析,让学生能够说出物种形成的过程和隔离在物
种形成的作用,正确率80%。
5、通过回顾之前学习的进化理论,让学生掌握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正
确率90%。
五、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学习了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前三部分主要内容,掌握了物种形成的原材料,进化的单位,生物进化的方向,这些都为本节课的学习打好了基础,这样生物进化的过程自然而然就可以引入并学习掌握。
前面学习的内容没有经过组合处理,学生现阶段是无法对生物进化的全过
程有清晰的思路的;同时也会对达尔文的进化理论和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产生混淆,所以教师要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有效的引导才能使内容更为清晰,并要注意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总结和对比,学生才能全面的掌握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在本节课的学习后,学生会完全掌握生物进化论理,对物种的形成也会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这就为后面生物多样性的学习打好基础,通过对比达尔文的进化理论,也能在学生脑海里形成生物进化论理在不断发展的观念。
六、内容分析
1、地位和作用
《隔离与物种的形成》作为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主要内容的最后一部分,讲解了物种形成的过程,在本章节的地位非常重要。
首先,本节课是对进化理论的总结,让学生在全面掌握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同时,理解物种形成的一般规律;其次,通过对隔离和物种形成的学习,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用数学方法讨论基因频率的变化的必要性,并对现在一些快速形成新物种的方式有全新的认识;最后,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学习能主动收集相关生物进化理论的发展资料,了解这一生物进化理论是不断发展的,为后面《共同进化和生物多样性的形成》的学习打好基础。
2、可能出现的问题
本节课可能出现的问题就是学生对于物种形成的一般规律的认识会存在偏差,与之前了解到的快速形成新物种的方法混淆,从而否定隔离是物种形成必要条件这一观点。
3、如何处理问题
教师在这里一定要主动提出这个问题,并且带领学生分析两种形成新物种的过程和不同之处,强调一般规律的概念和特殊情况的概念。
七、教学重点
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
在课标中,本章节的内容就是让学生说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而学生在前面学习的三个内容都是为了本节课内容打好铺垫,通过学习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从而总结出最后一个内容——隔离是物种现成的必要条件。
八、教学难点
生殖隔离与地理隔离、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生殖隔离与地理隔离的概念相近,学生容易混淆;而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这句话的理解,很容易让学生混淆,隔离不只是地理隔离还包括生殖隔离这一点容易被学生忽略。
九、教具
多媒体
十、教学过程
十一、板书设计
隔离与物种的形成
一、物种的概念
1、物种:自然状态下相互交配后代可育
2、生殖隔离:
3、地理隔离:
4、隔离:
二、隔离与物种的形成
1、通过地理隔离产生新物种——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2、大爆发式物种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