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8课 百家争鸣学案1新人教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导学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导学案学生各派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是什么,最后拿出事先准备的表格来总结。
代表人物主要观点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孟子反对一切非正义战争,主张轻徭薄赋,实行仁政庄子主张“无为而治”,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不要加重人负担韩非子主张改革,提倡法治,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孙武“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2.诸子百家中的学说有哪些积极的东西值得现代社会吸收、利用?孔子“仁”的学说和孟子的“仁政”;孔子关于教育的主张;老子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墨子的“兼爱”“非攻”;韩非子的法制思想都值得现代社会吸收和借鉴。
3.请同学们想一想,哪一派的学说对战国时期的封建统治者最有用?4.学生阅读课本第39页内容,归纳“百家争鸣”产生的背景和影响。
思维延伸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原因三、课堂总结:诸子百家针对战争和统治者如何统治人民提出了各自不同的见解。
他们的思想和主张在一定程度是社会发展的反映。
诸子百家通过百家争鸣,相互辩驳,又相互影响,有力地促进了思想文化的发展。
诸子百家的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后世有很深的影响四、课堂检测1.近年在汉堡发现了一本1691年出版的《论语》英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军事思想受到了学员的追捧。
这个人是(D)A.孙膑B.孔子C.韩非子D.孙武五、课后作业观察下图哲理漫画,回答问题。
图一图二图三(1)以上三幅图片分别反映了战国时期哪家的思想学说?图一体现了道家思想;图二体现了法家思想;图三体现了儒家思想。
(2)今天生活中有许多方面都体现了春秋战国诸子百家的思想,请举例说明。
依法治国(法家),构建和谐社会;资源可持续利用;用和平方式,通过谈判解决国际争端;保护环境(儒家);等等。
(3)你认为哪家观点最适应新兴地主阶级的需要?并说出理由。
法家,法家提倡的改革和法治更适合当时的乱世局面。
(4)你最欣赏三幅图片中哪一家的治国思想?请说出你的理由。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第8课百家争鸣教案新人教版

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8课百家争鸣第教学整体设计】一、知识与能力【教学目标指导学生用比较的方法学习各家学说:‘指导学生用图表、归类等方式自学,掌握利用图表学习历史知识的方法,培养学生列表概括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史料和搜集资料启发学生、教育学生。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孔子的教育思想,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了解老子的哲学思想,培养辩证看待事物的能力;学习诸子百家在社会大变革时期敢于独立思考、勇于创新、创造性探索的勇气和精神,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教学难点】【通俗讲解各位思想家的主张。
课件。
“苛政猛于虎”的故事;“塞翁失马”的故事;课文相关内容的文字资料;PPT 】【教学重点孔子的政治主张和教育成就。
教学过程设计设计意图教学过程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能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的大变革时代,正是在这样的时代,学术思想空前繁荣,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
空前自由和活跃。
各家学派为了让统治阶级接受自己的主张,纷纷著书立说,宣传自己的观点。
因此把这一时期的这些学派称为“诸子百家”。
你知道各个学派的代表人物吗?他们的思想主张对后世有什么影响?二、授课与活动一、老子1.老子生平。
请同学们从课本的描述中,概括老子生平的基本内容。
老子,姓李名耳,楚国人。
他做过周朝的史官,掌管王室的藏书,知识非常渊博。
孔子曾经向他请教过很多问题,而且对他评价很高。
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有著作《道德经》(又名《老子》)留世。
2.从《道德经》看老子的思想。
请同学们从课本中把关于老子思想的描述找出来。
老子认为,万物运行有其自(1)进一步培养学生从史料中寻找有效历史信息。
得然法则,人们应顺应自然;一切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如难和易、长和短、前和后等;出历史结论的能力。
对立的双方可以互相转化。
老子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
道德经》反映出来。
《道德经》的核心是道和(2)讲解:老子的思想,主要通过< 无为。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第8课百家争鸣【学案】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第8课百家争鸣【学案】第8课百家争鸣学案【学习目标】1.知道老子和孔子。
2. 初步理解“百家争鸣”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重点难点】重点:孔子和儒家学说;百家争鸣。
难点:百家争鸣。
【自主探究】一、老子1.老子:是时期楚国人,学派的创始人。
2.主要思想:人们应顺应;世间事物都有其,对立的双方可以;在政治上主张“”。
3.著作:他的学说集中在《》一书,成为道家的经典。
二、孔子和儒家学说1.孔子:是春秋后期国人,他的核心思想是“”。
2.孔子在政治上推崇的制度。
主张,他反对,认为统治者只有实行。
社会才会稳定。
3.孔子不仅是大思想家,而且还是,他创办,主张,他在教学中,注重教育和教育。
4.孔子是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思想由其弟子整理成《》一书。
三、百家争鸣1.2.百家争鸣促进了和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
【合作探究】1.概括老子的思想主张有哪些?你知道“塞翁失马”的故事吗?这个故事体现了老子的哪一思想主张?2.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什么?概括孔子的思想主张有哪些?你认为孔子提倡“为政以德”有什么积极意义?3.阅读课本38页“相关史事”,思考:为什么在春秋战国时期,会出现百家争鸣的现象?4.百家争鸣产生了怎样的历史影响?为什么说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文化的繁荣?【拓展延伸】诸子百家中许多思想对于我们现代生活和文明建设仍具有借鉴意义,请以此为题撰写一篇历史小论文。
【学后反思】答案【自主探究】一、1.春秋后期;道家。
2.自然;对立面;相互转化;无为而治。
3.道德经。
二、1.鲁;仁。
2.西周;以德治国;苛政,德政。
3.大教育家;私学;有教无类;道德、文化知识。
4.儒家;论语。
三、百家争鸣1.2.思想、学术;第一次。
【合作探究】1.主张:(1)顺应自然。
(2)认为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互相转化。
(3)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
“塞翁失马”的故事体现的是其中的第2点: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互相转化。
2020年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第8课百家争鸣教案新人教版

第8课百家争鸣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老子、孔子及其他思想家的主张,掌握孔子在思想、教育文化方面的主要贡献,记住百家争鸣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列表比较诸子百家的主张,培养学生的对比分析能力。
情景剧表演切身体会各学派的主张。
学会归纳知识的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创新合作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良好的学风,敢于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确立正确的思想方法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重点各家学派的主要思想及其主张。
难点理解“百家争鸣”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课时计划1课时实际完成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导入新课利用《论语》导入新课。
通过新颖的导入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展示学习目标1. 说出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
2.归纳孔子、孟子和荀子的主要观点,概括其共同点,理解儒家思想的形成。
3.初步认识孔子的历史地位,感受百家争鸣对当时及后世的重要意义。
重点:各家学派的主要思想及其主张。
难点:理解“百家争鸣”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阅读学习目标,明确本课学习任务。
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带着任务开展下面环节。
三、自主学习学生先根据导学案自学找出下列问题的答案,然后教师进行重要知识点进行讲解强调。
1.老子学派:老子是春秋时期的楚国人,__学生自主学习,阅读课本,独立完成问题,并初步记忆。
通过自学了解课本的大致内容。
道家__学派的创始人。
思想主张:万物运行有其自然的法则,人们应__顺应自然_;世间的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对立的双方是可以_相互转化的。
老子在政治上主张“__无为而治”。
他的学说集中在《_道德经_》一书,这部书成为道家经典。
2.孔子和儒家学说政治方面:核心思想是“_仁__”,提出“仁者爱人”,将“仁”作为处理人与人关系的最高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推崇西周的制度,主张_以德治国_,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体察民意。
教育方面:创办私学,打破了贵族和王室垄断教育的局面,主张“_有教无类__”,促进了教育在民间的发展。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主要介绍了中国古代诸子百家的兴起、发展和影响。
教材内容涵盖了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主要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以及各家思想的现实意义。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多样性,理解各种思想流派的特点及其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于诸子百家的兴起、发展和各家思想的内涵还较为陌生,需要通过详细讲解和实例分析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诸子百家的兴起、发展和主要思想,掌握各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诸子百家的兴起、发展和主要思想。
2.难点:各家思想的内涵及其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诸子百家的兴起、发展和主要思想。
2.案例分析法:分析各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及其观点。
3.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诸子百家、各家思想的课件,用于辅助讲解和展示。
2.教学素材:收集相关的案例、故事,用于分析和讨论。
3.分组安排: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定一个组长。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中国古代思想文化有哪些特点?为什么会出现诸子百家争鸣的现象?2.呈现(15分钟)讲解诸子百家的兴起、发展和主要思想,重点介绍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主要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观点。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自主学习各家思想的内涵和特点。
每组选取一个组长,负责讨论和汇报。
4.巩固(10分钟)各小组向全班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同学进行评价和补充。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导学案1

《百家争鸣》导学案【课标要求】知道老子和孔子,初步理解“百家争鸣”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学习目标】1.知道孔子的政治思想和教育成就;了解老子及其他诸子百家的主张。
2.探讨百家争鸣形成的原因和影响。
3.感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古代先贤的智慧。
【学习重点】1.孔子的政治主张及教育成就。
2.老子及其他诸子百家的思想观点。
【学习难点】如何认识和理解诸子百家在当世和后世的影响。
【学习过程】本课内容设计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交流---百家争鸣孕育雏形”。
第二部分为“碰撞---百家争鸣大放异彩”。
一、交流---百家争鸣孕育雏形1.阅读教材找出老子的政治主张。
2.阅读教材找出孔子的政治主张及教育成就。
3.“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孔子的上述言论中,你最感兴趣的是哪句?针对此句,请谈一下你的见解或者感想。
(2)结合语文课文《论语》,你能用论语中心语句来反映孔子的主要思想吗?教育对象:教学方法:学习态度:学习方法:4.材料伏尔泰对孔子的思想极为推崇,“孔子"成为他敢于反抗专制的“守护神”。
他把孔子的思想景括为“德治主义",坚定地主张法国应该实行“德治主义"。
——《孔子思想对世界文明的影响》据材料,“德治主义”体现了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什么?伏尔泰为什么推祟孔子思想?二、碰撞---百家争鸣大放异彩1.阅读教材,讨论后填写以下表格。
2.联系当时社会实际,想一想,为什么法家思想会受到统治者重视?。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八课百家争鸣学案新人教版

第8课百家争鸣第一目孔子学习目标:1、通过本目学习,准确掌握孔子的主要思想及他在教育方面作出的奉献。
2、通过学习孔子及其思想,理解其对后世的影响。
知识网络:孔子:名__________ 字_________ ___________时期_______人__________学派的创始人是一位伟大的_____________家与_____________家1、核心是_____________,就是要______________,对人要有________对人要____________,要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别人。
思孔想2、政治思想〔孔子思想的延伸〕:主张统治者要实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具体要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主张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子1、兴办私学:范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教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育贡献2、教学经历:孔子及其学说的地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平行训练: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谁的思想〔〕A.孔子B.墨子C.孟子D.庄子2、孔子思想的核心是( )A.仁B.义C.理D.信3、以下语句出自?论语?的是:( )A.“三人行,必有我师焉〞B.“知己知彼,百战不殆〞C.“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D.“春秋无义战〞4、材料: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之。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问题:想一想,孔子的这三句话,对你的学习有什么帮助或指导。
第二目百家争鸣学习目标:1、掌握诸子百家的主要派别、代表人物、代表作品及其主要思想。
2、结合之前所学的知识,分析百家争鸣出现的历史背景,学会分析历史问题。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8课 百家争鸣教案 新人教版

第8课百家争鸣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知道、了解孔子在思想教育文化方面的主要贡献,知道“百家争鸣”中的主要派别及代表人物。
过程与方法:
本课教学以学生活动为主,通过分组活动这一形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协作性;通过假设历史情境,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探究能力,激发其历史学习的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孔子的教育思想,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了解老子的哲学思想,培养辨证看待事物的能力;学习诸子百家在社会大变革时期,敢于独立思考,勇于创新,创造性探索的勇气和精神,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难点】
孔子的政治主张和教育成就,老子的哲学思想;主张如何认识、理解春秋战国时期各家学派的思想。
【导学过程】
教师讲解与学生分析讨论相结合
【情景导入】
展示各家学派代表人物的图片进入新课的学习。
【自主预习】
展示曲阜三孔的图片指导学生自主预习课文内容
(一)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
(活动):请给孔子先生做一个名片,那我们该如何介绍呢?
名丘,字仲尼。
春秋末期鲁国人,儒家学派创始人,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
中国思想文化的主要代表人物,世界历史文化名人。
(学生讨论):孔子在政治上的主张和学说是什么?
(主张恢复西周的奴隶制度,提出“仁”的学说。
)
(讲解):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是“仁”,最高的道德准则
什么是“仁”?包含一切美德
“仁者爱人”统治者要体察民情,爱惜民力,反对苦役和任意刑杀。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教案(1)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教案(1)第8课百家争鸣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老子与《道德经》;孔子的思想《论语》;百家争鸣的时代背景、诸子百家的具体内容(代表人物、时期、主张)、百家争鸣的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组收集资料、制作知识卡、观点辩论、图表归纳、小组竞赛等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学会合作学习,提高分析问题、提炼观点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百家争鸣的具体内容与意义,了解我国的悠久历史文化,扩展思想、古为今用,增强忧国忧民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老子与《道德经》;孔子的思想难点:百家争鸣的影响与意义三、教学方法:小组合作学习、讲授法、多媒体教学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以学生每天通读的《弟子规》导入(课件出示《弟子规》总序:“弟子规,圣人训。
首孝悌,次谨信。
泛爱众,而亲仁。
有余力,则学文。
”)同学们每天读第子规,你们知道这个圣人人指的是谁吗?(学生回答:孔子)今天我们就来了解孔子生活的时代还有哪些思想家,他们的思想各是什么?[设计意图:从学生生活热点切入,过渡自然,理解课程内容。
](二)\讲授新课(一)自学教材[教师过渡]请同学们带着下面三个问题阅读教材,找出答案。
1.老子的思想主张有哪些?2.孔子的思想主张和教育主张各有哪些?3.孟子、荀子、庄子、墨子、韩非的思想各是什么?学生活动阅读教材,熟悉内容。
学生在自学的过程中,教师要进行巡视,对于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进行个別答疑。
这些问题在书中都能找到,学生通过带着问题读书,完成自主学习基础知识的任务。
梳理基础知识如下:1.老子的思想主张(1)思想主张:老子认为,万物运行有其自然的法则,人们应顺应自然;世间的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对立的双方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2)政治主张:老子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 人们与世无争,天下就能太平。
(3)老子的著作:《道德经》2.孔子的思想主张和教育主张思想主张:面对当时社会的混乱,孔子在政治上提倡恢复西周的制度,主张以德治国,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体察民意。
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上册《第8课 百家争鸣》教学设计1

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第8课百家争鸣》是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上册的一课,主要介绍了中国古代诸子百家的起源、发展和影响。
本课内容涵盖了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主要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旨在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多样性,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诸子百家的起源、发展和影响,学生可能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生动有趣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百家争鸣的背景、主要思想以及其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影响。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诸子百家的起源、发展和影响,掌握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主要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对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诸子百家的起源、发展和影响,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主要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
2.难点:对于诸子百家的思想内涵和对中国历史文化的深远影响的深入理解。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图片、视频等,引导学生进入百家争鸣的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引导学生共同探讨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上册2.课件:PPT或者黑板3.教学资源:相关故事、图片、视频等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中国古代哲学家的漫画或者视频,引导学生思考:你们知道这些人物是谁吗?他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从而引出本课的主题——百家争鸣。
2.呈现(10分钟)通过课件或者黑板,呈现诸子百家的起源、发展和影响,以及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主要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教学设计1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本课为《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主要介绍了中国古代诸子百家的兴起、发展和影响。
教材内容涵盖了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主要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旨在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古代思想文化内涵的理解尚显不足。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借助历史实例来感知、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
此外,学生对于古代思想家的生平事迹和思想观点容易混淆,需要通过对比、分析等方式加以区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诸子百家的兴起、发展和影响,掌握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主要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文化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诸子百家的兴起、发展和影响,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主要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
2.难点:诸子百家思想的内涵和区别,以及古代思想家对于社会现实的思考和启示。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讲解诸子百家的兴起、发展和影响,以及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主要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
2.自主学习法: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相关知识。
3.合作探讨法: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诸子百家思想的内涵和区别,以及古代思想家对于社会现实的思考和启示。
4.案例分析法:教师提供相关历史实例,引导学生分析、理解所学知识。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2.课件: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制作的课件。
3.历史实例:教师准备相关历史实例,用于引导学生分析、理解所学知识。
4.作业布置:教师提前布置相关预习作业,让学生对所学内容有所了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引入古代思想家孔子、老子等的人物形象,激发学生对古代思想文化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诸子百家的兴起和发展。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 百家争鸣学案(含答案)

2019年秋人教版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学案(含答案)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掌握孔子在思想教育文化方面的主要贡献,知道“百家争鸣”中的主要派别、代表人物及思想。
学会运用唯物史观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理解这一现象。
过程与方法:通过将春秋战国时期经济、政治历史与本课思想联系起来,启发大家认识到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提高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解释现象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孔子的教育思想,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了解老子的哲学思想,培养辩证看待事物的能力;学习诸子百家在社会大变革时期,敢于独立思考、勇于创新,创造性探索的勇气和精神,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学习重点】孔子的政治主张和教育成就;老子的思想主张。
【学习难点】“百家争鸣”的深远影响。
学习过程:自学提纲一、老子1.概况:姓,名,春秋后期楚国人,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2.贡献:(1)思想主张:万物运行有其自然的法则,应;提出世间的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双方是可以。
(2)政治主张:“”。
(3)经典著作:《》。
二、孔子1.概况:名丘,字仲尼,后期鲁国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2.贡献:(1)思想主张:核心思想是“”(有爱心和同情心)。
(2)政治主张:提出,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体察民意,反对苛政。
(3)教育主张:创办私学,主张“”等。
(4)经典著作:孔子的思想后来由其弟子整理成《》一书。
3.意义:孔子的学说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他所提出的一些道德规范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也具有深远的影响。
三、百家争鸣1.背景:(1)经济:战国时期生产力飞速发展。
(2)政治:诸侯争霸,各国竞相改革旧制,新的社会制度逐步确立。
(3)人才:士人四处游说、讲学,促使他们独立思考和创造性探索。
2.概况:时期,不同政治思想派别众多,历史上统称为“”,各学派对当时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发表各自的意见,互相争论和批判,形成了思想文化的繁荣局面,史称“”3.主要学派:墨家、家、家、法家等学派。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学案:第8课 百家争鸣

七年级历史(上册)导学案第8课百家争鸣【课标要求】知道老子和孔子,初步理解“百家争鸣”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学习目标】1.知道孔子的政治思想和教育成就;了解老子及其他诸子百家的主张。
2.探讨百家争鸣形成的原因和影响。
3.感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古代先贤的智慧。
【学习重点】1.孔子的政治主张及教育成就。
2.老子及其他诸子百家的思想观点。
【学习难点】如何认识和理解诸子百家在当世和后世的影响。
【学习过程】本课内容设计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交流---百家争鸣孕育雏形”。
第二部分为“碰撞---百家争鸣大放异彩”。
一、交流---百家争鸣孕育雏形1.阅读教材找出老子的政治主张。
2.阅读教材找出孔子的政治主张及教育成就。
3.“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孔子的上述言论中,你最感兴趣的是哪句?针对此句,请谈一下你的见解或者感想。
(2)结合语文课文《论语》,你能用论语中心语句来反映孔子的主要思想吗?教育对象:教学方法:学习态度:学习方法:4.材料伏尔泰对孔子的思想极为推崇,“孔子"成为他敢于反抗专制的“守护神”。
他把孔子的思想景括为“德治主义",坚定地主张法国应该实行“德治主义"。
——《孔子思想对世界文明的影响》据材料,“德治主义”体现了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什么?伏尔泰为什么推祟孔子思想?二、碰撞---百家争鸣大放异彩1.阅读教材,讨论后填写以下表格。
学派姓名历史地位时期著作主要思想孔子儒家孟子老子道家庄子墨家墨子法家韩非兵家孙武2.联系当时社会实际,想一想,为什么法家思想会受到统治者重视?【自主构建】【直击中考】1.(2016·湖南岳阳)在中华传统美德里,影响较大的是“仁”,提出“仁”的思想家是A.老子 B.孔子 C.墨子 D.韩非2.(2016·山东东营)历史学家费正清说:“在证明了法家思想有效用的同时,秦王朝也(从反面)体现了孟子的一个正确思想——政府最终还是要依靠被统治者的默认。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教案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主要介绍了中国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思想主张。
这一时期,社会急剧变革,各种思想学说纷呈,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
教材通过介绍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主要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背景、各家思想的内涵和影响等方面可能了解不深。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宏观上把握百家争鸣的背景,从微观上理解各家思想的特点,并联系现实生活,体会古代哲学思想的现实意义。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背景,掌握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主要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尊重多元文化、包容不同观点的品质,激发学生对古代哲学思想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背景,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主要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
2.教学难点:各家思想的内涵和影响,以及如何联系现实生活理解古代哲学思想。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定战国时期的背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百家争鸣的学术氛围。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探究各家思想的兴趣。
3.案例分析法:以各家代表人物为例,深入剖析其思想内涵。
4.联系实际法:引导学生将古代哲学思想与现实生活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深入了解百家争鸣的相关知识,搜集相关资料,制作课件。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百家争鸣的背景,搜集相关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设定战国时期的背景,引导学生进入百家争鸣的学术氛围。
例如:“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我国历史长河中,有一个时期,各种思想学说纷呈,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教案新人教版(1)

中国书法艺术说课教案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中国书法艺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讲的是中国书法艺术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对书法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开始对书法的入门学习有一定了解。
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一门线条艺术,在书写中与笔、墨、纸、砚相得益彰,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举世公认的艺术奇葩。
早在5000年以前的甲骨文就初露端倪,书法从文字产生到形成文字的书写体系,几经变革创造了多种体式的书写艺术。
1、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书法的发展史概况和特点及书法的总体情况,通过分析代表作品,获得如何欣赏书法作品的知识,并能作简单的书法练习。
2、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了解中国书法的基础知识,掌握其基本特点,进行大量的书法练习。
(二)教学难点:如何感受、认识书法作品中的线条美、结构美、气韵美。
3、教具准备:粉笔,钢笔,书写纸等。
4、课时:一课时二、教学方法:要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所收获,并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欣赏法、讲授法、练习法来设计本节课。
(1)欣赏法:通过幻灯片让学生欣赏大量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授法: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3)练习法:为了使学生充分了解、认识书法名家名作的书法功底和技巧,请学生进行局部临摹练习。
三、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让学生准备好上课用的工具,如钢笔,书与纸等;做好上课准备,以便在以下的教学过程中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
(二)引入新课,通过对上节课所学知识的总结,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书法的意义和重要性!(三)讲授新课1、在讲授新课之前,通过大量幻灯片让学生欣赏一些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品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A书法文字发展简史:①古文字系统甲古文——钟鼎文——篆书早在5000年以前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龟甲、兽骨上刻出了许多用于记载占卜、天文历法、医术的原始文字“甲骨文”;到了夏商周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人们掌握了金属的治炼技术,便在金属器皿上铸上当时的一些天文,历法等情况,这就是“钟鼎文”(又名金文);秦统一全国以后为了方便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便将各国纷杂的文字统一为“秦篆”,为了有别于以前的大篆又称小篆。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第8课百家争鸣学案

第8课百家争鸣学案【学习目标】1.知道老子的思想观点,孔子的政治思想和教育成就。
2.了解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探讨百家争鸣形成的原因和影响。
3.感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古代先贤的智慧,弘扬百家争鸣中大胆思考、自由讨论的学术传统,培养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
【重点难点】1、重点:孔子的政治主张及教育成就,老子及其他诸子百家的思想观点。
2、难点:理解“百家争鸣”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自主学习】1.老子:春秋后期楚国人,________学派的创始人。
认为万物运行有其自然的法则,人们应__________;世间的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对立的双方是可以__________的。
老子在政治上主张“________”。
他的学说集中在《________》一书,这部书成为道家经典。
2.孔子和儒家学说(1)政治方面:核心思想是“________”,提出“仁者爱人”,将“仁”作为处理人与人关系的最高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推崇西周的制度,主张________,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体察民意。
(2)教育方面:创办_______,打破了贵族和王室垄断教育的局面,主张“__________”,促进了教育在民间的发展。
在教学中,注重________教育和__________教育,提出了一系列教学原则和方法。
(3)影响:孔子是________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思想由弟子整理成《________》一书。
孔子的学说,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3.百家争鸣(1)背景:战国时期,旧的社会制度进一步崩溃,新的社会制度逐渐确立。
此时的________ 领域非常活跃,形成了不同的学派,各陈其说,史称“________”。
(2(3)意义:百家争鸣促进了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发展的高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合作探究】1.为什么说孔子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2.“百家争鸣”的含义是什么?3.为什么会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4.诸子百家的思想博大精深,我们学习传统文化,关键在于批判其糟粕,吸取其精华,做到古为今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8课百家争鸣
【学习目标】
1、了解孔子在思想和教育方面的主要成就。
2、分析百家争鸣出现的原因;了解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主要思想。
【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孔子和诸子百家的思想成就。
难点:如何分清诸子百家各派的政治主张。
【学习过程】
一、预习导学
1、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50---51页的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2、百家争鸣出现的原因是:
春秋战国时期,的飞速发展促进了商业繁荣和城镇兴盛,传统的社会秩序
受到猛烈的冲击。
社会上不同政治思想派别的人物,对各种问题发表不同的见解,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历史上把这一时期的不同学派称为
“”。
3、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52页, 填充下表:
诸子百家简表
学派代表人物代表作主要思想
儒家
墨家
法家
道家
二、课堂研讨
2008年8月8日晚8时,第29届奥运会开幕式在鸟巢隆重举行。
开幕式以巨幅画卷的形式,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璀璨的文明。
其中,表演者打出三个不同的“和”字,既揭示了汉字的演化过程,也表达了孔子和为贵的理念.
1、根据所学知识,想一想:孔子的主要思想有哪些?
2、“和为贵”的理念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三、拓展延伸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
1、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2、能否举出我国历史上的体现这种浩然正气的事例?
3、当今社会我们应当怎样提倡这种浩然正气?
【课堂检测】
一、选择题
1.对后世的思想文化产生影响最深远的思想派别是()
A.儒家学派 B.道家学派 C.墨家学派 D.法家学派
2.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的大思想家是()
A.孔子 B.老子 C.孟子 D.庄子
3.在中国,第一个创办私立学校的人是()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韩非子
4.战国时期儒家学派代表人物孟子的思想主张是()
A.“兼爱”、“非攻” B.“民贵”、“君轻” C.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D.“法治”
5.下列没有参与“百家争鸣”的思想家是()
A.庄子
B.韩非子
C.孔子
D.孟子
二、非选择题
6.阅读材料:
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为政》谈谈你对孔子这句话的理解,从中你受到什么启示?
第8课参考答案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