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文言文复习
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二则》复习(带答案)
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二则》复习(带答案)一、看拼音,写词语jū shùshā mòfáng ài zhāo dàizhàn yìtuī cízhàn yìwǔ rǔ二、用“√”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晃.动(huàng huǎng)拨弄.(nòng lòng)翻箱倒.柜(dǎo dào)缥缈.(shāmiǎo)急遽.(jiùjù)消逝.(shìshī)三、我会辨字组词。
聊(_________)控(_________)贷(_________)剔(_________)柳(_________)空(_________)袋(_________)踢(_________)四、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并完成练习。
突(____)森郁崇山(____)岭前(____)后继(____)为壮观(____)而不舍寒冬(____)月银(____)素裹风刀(____)剑(____)花飞舞1.这些成语中,__________都与冬季有关。
2.选择其中的几个成语写一段话:__________五、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空。
之所以……是因为……既……就……因为……所以……只有……才……1.(___)你们都不知道这个消息,(___)我要传达给大家。
2.(___)你们已经知道了,我(___)不再重复了。
3.(___)劳动(___)能创造美好的生活。
六、根据课文理解填空。
(1)《学弈》通过讲述弈秋教两个人下棋,一个人__________,一个人__________,最终的学习效果截然不同的故事,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
(2)《两小儿辩日》围绕“__________________”,讲述了两个______的不同观点和理由,孔子面对这个问题也无法作出科学的______,体现了两个小孩__________和孔子__________的态度。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理解复习练习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理解复习练习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1. 古文我也懂。
画蛇添足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
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
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
”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日:“吾能为之足。
”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予安能之足?”遂饮其酒。
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选自《战国策.齐策》) 注:①祠:祭祀。
②舍人:达官贵族家里的门客。
③卮(zhT);古代一种盛酒的器皿。
[1]解释文言句子中加点的字。
遂________ 亡____________[2]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蛇固无足,予安能为之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这则寓言揭示的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课外阅读。
蝴蝶泉(明)徐霞客山麓有树大合抱,倚崖而耸立,下有泉,东向漱根窍而出,清洌可鉴。
稍东,其下又有一小树,仍有一小泉,亦漱根而出。
二泉汇为方丈之沼,即所溯之上流也。
泉上大树,当四月初即发花如蝴蝶,须翅栩然,与生蝶无异;又有真蝶千万,连须勾足,自树巅倒悬而下,及于泉面,缤纷络绎,五色焕然。
游人俱从此月,群而观之,过五月乃已。
注释:①东向:向东。
②漱:用水清洗。
泉水自树的根部流出,就好像在替树根梳洗一样。
③可鉴:可以当镜子照。
④方丈:一丈见方,也就是平方丈。
⑤沼:水池。
⑥须翅栩然:触须和翅膀都栩栩如生。
⑦焕然:光彩夺目的样子。
⑧乃已:才停歇。
徐霞客游记序(节选)(清)杨名时霞客之游也,升降于危崖绝壑,搜索于蛇龙窟宅。
亘古人迹未到之区,不惜捐躯命,多方竭虑以赴之,期于必造其域,必穷其奥而后止。
学者之于道也,若覃(tán)思鼓勇,亦如霞客之于山水,则亦何深之不穷,何远之不届?”注释:①覃思:深思。
②何深之不穷,何远之不届:意思是什么样艰深的学问都能穷究,什么样高远的境界都能达到。
六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复习鲁教版五四制
文言文一、阅读《为学》,回答下列各题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
”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
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
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
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8、解释多义词(6分)自南海还( ) ( ) 蜀之鄙有二僧( ) 西蜀之去南海( )越明年( ) 子何恃而往( )( ) 以告富者( )9、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用法相同得一项就是( )(2分)A吾欲之南海B、其一贫,其一富C、以告富者子墨子九距之其真无马邪必以分人10、翻译下列句子。
(4分)①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吾欲之南海,何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本文引用______________得故事,意在阐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得道理。
12、下面摘录《为学》中得一段话,请用“/”给这段话断句。
(2分)吾资之聪倍人也吾材之敏倍人也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
1、本文通过一个生动得故事,告诉我们对于学习得重要性。
2、“以( )告富者”就是一个省略句,括号中省略得内容就是。
3、选出下面加点得词解释不正确得一项。
( )A、贫者语于富者曰(告诉)B、吾欲之南海(往)C、西蜀之去南海(距离)D、顾不如蜀鄙之僧哉(瞧来)4、文中有两处“子何恃而往”,为什么第一处用得就是问号,而第二处用得就是叹号?请作简要分析。
六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分类复习文言文阅读【部编版含答案】
六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分类复习文言文阅读(时间:40分钟满分:100分)班级:姓名:学号: .一、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
螳螂捕蝉吴王欲伐荆①,告其左右曰:“敢有谏(jiàn)②者死!”舍人③有少孺子者,欲谏不敢,则怀丸操弹,游于后园,露沾其衣,如是者三旦④。
吴王曰:“子来,何苦沾衣如此?”对曰:“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⑤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⑥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⑦在其下也。
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⑧也。
”吴王曰:“善哉!”乃罢其兵。
【注释】①荆:指楚国。
②谏:劝阻。
③舍人:侍从。
④三旦:三天早晨。
⑤委身:曲身。
⑥傍:同“旁”。
⑦弹丸:弹弓铁丸。
这里指拿弹弓的人。
⑧患:忧患、灾祸。
1.写一写下列句子的意思。
(6分)(1)吴王曰:“子来,何苦沾衣如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年轻人一连三天早晨在花园里走来走去,其目的是()(2分)A.习惯早晨锻炼。
B.用弹弓打黄雀。
C.观察螳螂捕蝉。
D.引起吴王注意。
3.根据文言文的内容,填写下面的关系图。
(2分)蝉←__________←__________←人4.上题中的关系图讲述的就是成语“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下列成语中与它不属于同一类的一项是()(2分)A.亡羊补牢,为时未晚B.鹬蚌相争,渔翁得利C.画蛇添足,多此一举D.万事俱备,只欠东风5.读了这个故事,你得到什么启示?(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
六年级部编版上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复习专项练习题完美版
六年级部编版上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复习专项练习题完美版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1. 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
执竿入城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
俄有老父至曰:“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遂依而截之。
[1]字义解释。
①执_________ ②亦_________ ③俄有_________ ④至_________ [2]句子翻译。
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何不以锯中截而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寓意。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
(寓意多一点)2. 文言文阅读。
滥竽充数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
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癝食以数百人等。
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齐宣王使人吹竽(__________)好一一听之(__________)[2]翻译下列的句子。
癝食以数百人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本文的主人公是谁?从他身上,我们可以得到的教训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练习。
陈元方候袁公陈元方年十一时,候①袁公。
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②?”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者绥③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④其所安,久而益敬。
”袁公曰:“孤⑤往者尝为邺⑥令,正行此事。
不知卿⑦家君法⑧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⑨,万里如一。
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注释)①候:拜访,问候。
②履行:实践,做。
六年级语文期中复习(文言文)
六年级语文期中复习《论语》八则1.选自,作者名字,(什么时期的什么家)。
学说的创始者。
2.时:。
3.习:。
4.说:。
5.愠:。
6.好:。
7.乐:。
8.凋:。
9.尝:。
10.寝:。
1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明了什么?12.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说明了什么?1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的道理14.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道理)15.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说明了什么?16.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道理)17.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译文)18.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译文)19.人不知而不温,不亦君子乎?译文20.论语八则是一篇散文。
《天时不如地利》1.选自,作者名(什么时期什么家)。
《孟子》是所著。
2.天时:。
3.地利:。
4.人和:。
5.三里之城:。
6.环:。
7.池:。
8.兵:.9.委而去之:。
10.域:。
11.以:。
12.封疆之界:。
13.固国:。
14.威:。
15.之至:。
16.亲:。
17.戚:。
18.畔:。
19.顺:。
20.不如:。
21.然而:。
22.故:。
23.寡:。
24.郭。
25.君子:。
浙教版六年级春季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复习
浙教版六年级春季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复习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1. 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
金钩桂饵鲁人有好钓者,以桂为饵,锻黄金之钩,错以银碧,垂翡翠之纶。
其持竿处位则是,然其得鱼不几矣。
故曰:“钓之务不在芳饰,事之急不在辩言。
”[1]解释下列字义:①好(______)②饵(ěr)(________)③是(_______)[2]翻译句子:(1)鲁人有好钓者,以桂为饵,锻黄金之钩;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钓之务不在芳饰,事之急不在辩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本文的寓意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阅读训练。
曾子杀彘曾子之妻之市①,其子随之而泣。
其母曰:“女还②,顾反,为女杀彘③。
”妻适④市反,曾子欲捕彘杀之。
妻止之日:“特与婴儿戏耳⑤。
”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
今子欺⑥之,是教子欺也。
母欺子,子而⑦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⑧也。
”遂烹彘也⑨。
——选自《韩非子》(注释)①市:集市。
②女还;你回去吧。
女,同“汝”,人称代词,你。
③顾:等到。
反:通“返”,返回。
彘:猪。
④适;到、往。
⑤特……耳:不过……罢了。
特,不过,只是。
耳,同“尔”,罢了。
⑥欺:欺骗。
⑦而:则;就。
⑧成教:教育有效果。
⑨遂烹彘也:于是就杀猪煮肉吃。
[1]下列各句中对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曾子之妻之市之:往B.顾反,为女杀彘反:同“返”C.妻适市反适:往D.特与婴儿戏耳特:特别[2]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1)妻止之曰止:____________________(2)曾子欲捕彘杀之欲:____________________(3)特与婴儿戏耳戏:____________________(4)婴儿非有知也知:____________________[3]解释下列句子中“之”字的含义。
六年级语文文言文升学总复习
基础文言文导学课前阅读杨氏之子南北朝:刘义庆译文:在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个九岁的儿子,非常聪明。
孔君平来拜见杨氏子的父亲,可是父亲不在,于是便叫杨氏子出来。
杨氏子为孔君平端来水果,水果中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对杨氏之子,并说:“这是你家的水果。
”杨氏子马上回答说:“我可没有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注释孔君平:孔坦,字君平,官至延尉。
氏:姓氏,表示家族的姓。
夫子:旧时对学者或老师的尊称。
设:摆放,摆设。
甚:非常。
诣:拜见。
未闻:没有听说过。
示:给……看。
惠:惠同“慧”,智慧的意思。
乃:就;于是。
曰:说。
未:没有《杨氏之子》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该书是一部主要记载汉末至晋代士族。
阶层言谈轶事的小说。
本文讲述了梁国姓杨的人家里面九岁的小男孩的一个故事。
故事的意思是这样的:在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个九岁的儿子,他非常聪明。
有一天,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恰巧他父亲不在家,孔君平就把这个孩子叫了出来。
孩子端水果来招待孔君平,水果里面有杨梅。
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并说:“这是你家的水果。
”孩子马上回答说:“我可没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故事情节简单,语言幽默,颇有趣味。
这是小学生初次接触到的文言文。
学习本文应重点指导学生把文章读正确。
特别要注意停顿的恰当。
举例如下: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为/设果,果/有杨梅。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本文虽行文简洁,不足百字,但古今字义不同是学生阅读理解的难点。
要采取以下步骤帮助学生理解短文的意思:文中的"家禽”吴说的“家禽”吗?使学生能贯通上下文。
在学生了解课文内容后,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在读中体会九岁孩子的回答妙在什么地方,交流对这个问题的体会。
教师可相机引导学生对比:“孔雀是夫子家禽”“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有什么不一样,体会这个孩子回答的委婉和机智。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复习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复习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文言文阅读理解1. 文言文阅读。
1明义法师之鸠浙江盐官县庆善寺明义法师,屏bǐng 居乡里。
一日晨起,行径中,见鸠雏chú堕地,携而归,躬自哺bǔ饲sì。
两月乃能飞。
日则纵飞林间,夜则投宿法师屏píng几jī间。
是岁十月,明义法师之徒惠月主掌庆善寺,迎其师归。
至暮鸠返,室寂无人矣,不见法师,旋室而匝zā,悲鸣不已。
守舍者怜之,谓曰:“吾送汝归法师处。
”明日,笼而行,适法师处。
自是不复飞出,日与法师为伴,以手抚摸皆不动,然他人近之,辄惊起。
呜呼!孰谓禽兽无情乎?字词解释:屏居:______ 径:______ 携:______ 躬自:______匝:_______ 已:______ 适:______ 孰谓:______2齐人有好猎者齐人有好猎者,旷日持久,而不得兽。
入则愧其家室,出则愧其知友乡里。
唯其所以不得之故,则狗恶è也。
欲得良狗,则家贫无以。
于是还疾耕,疾耕则家富,家富则有以求良狗,良狗则数得兽矣。
狩猎之获,常逾人矣。
非独猎也,百事也尽然。
字词解释:故:_______ 恶:_________ 无以:______ 疾耕:______数:______ 逾:______ 然:______3华隆因犬获救华huà隆好猎,畜一犬,号曰“的dì尾”,每出必从。
一日,隆至江边,为大蛇围绕周身。
犬遂奋而咋zé蛇,蛇死焉。
而隆僵仆于地,不省xǐng 人事。
犬疾走至家,嗥háo吠不止。
举家怪之,因随犬往,见隆闷mèn 绝委地。
车载归家,二日乃苏。
隆未苏之间,犬终日不食。
自此爱怜,如同亲戚焉。
字词解释:畜:______ 从:______ 为:______ 咋:______仆:_______ 疾:______ 举:______ 因:______乃:______4乌鸦喜谀yú1 粤yuè西桂林,近有荒村,多树木,上多栖qī乌鸦。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素材期末复习文言文理解综合练习带答案解析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素材期末复习文言文理解综合练习带答案解析一、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1.文言文阅读。
两小儿辩日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
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1)解释词语。
辩斗:________以:________日中:________及:________盘盂:________沧沧凉凉:________孰:________汝:________(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孔子不能决也。
________②孰为汝多知乎?________(3)这则故事可以给我们哪些启示?2.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铁杵磨成针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过小溪,逢老媪①方磨铁杵②,问之,曰:“欲作针。
”太白感其意,还卒业③媪自言姓武。
今溪旁有武氏岩。
【注】①媪(ǎo):年老的妇人。
②杵(chǔ):棒槌。
③卒业:完成学业。
(1)解释文中划线字的意思。
①去:________②方:________③欲:________④还:________(2)给多音字注音、组词。
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判断下面句子的划线字意思是否相同。
①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②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
(4)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②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5)用一个成语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并且说说本文给你的启示。
3.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玉,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
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二则》复习及答案
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二则》复习及答案一、将正确的词语写在田字格中。
yījīn tiào wàng pí juàn dǐyùyōng dàiyōu lǜtuírán jǔsàng xuán yáhuìjí二、用“√”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侦.探(zēn zhēn)严峻.(jūn jùn)关押.(yā yá)搀.扶(cān chān)瞻.仰(zān zhān)铭.记(mín míng)收敛.(liǎn liàn)抽噎.(yē yè)暂.时(zàn zhàn)三、比一比,再组词。
趟(_________)拧(_________)嚷(_________)蓬(_________)淌(_________)狞(_________)囔(_________)篷(_________)四、补充词语,并选择恰当词语填空。
兄弟(____)(____)(____)箱(____)柜一派(____)(____)千(____)万(____)一去不(____)(____)1.沙漠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寸草不生,(____)的景象。
2.我家附近的高压线纵横交错,把电流送进(_________),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多便利。
3.香蕉总是几个几个整整齐齐、挨挨挤挤地长在一起,像(____)一样手拉手,相亲相爱不分离。
4.时间就像滔滔的流水一样(____)。
五、选词填空。
盼望希望1.说来也怪,暴雨果真像我(________)的那样停了。
2.因为想穿新雨衣,我开始(_______)着变天。
迅速快速3.夏天是万物(________)生长的季节。
4.我国的经济一直保持着(________)发展的良好势头。
六、根据积累完成练习。
(1)《学弈》选自_________,两个学生学习的表现,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人_______,一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理解复习专项练习题完美版
六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理解复习专项练习题完美版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1. 古文欣赏。
伤仲永北宋·王安石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
曰:“泯然众人矣。
”孟母三迁孟子幼时,其舍近墓,常嬉为墓间之事,其母曰:“此非吾所以处子也。
”遂行市旁,孟子又嬉为贾人衒(xuàn)卖之事,母曰:“此又非所以处吾子也。
”复徙居学宫之旁,孟子乃嬉为设俎豆揖让进退之事,其母曰:“此可以处吾子矣。
”遂居焉。
[1]“孟母三迁”这则故事广为流传,它可用一成语来说理,这个成语是_________________。
[2]你从“孟母三迁”这则故事中得到什么启示?请作简要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仲永的父亲和孟子的母亲的教育方法产生截然不同的结果,请对此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文言文阅读。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①安敢戏其君?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炳烛之明,孰与昧行②乎?”平公曰:“善哉!”(注释)①盲臣:师旷为盲人,故自称盲臣。
②昧行:在黑暗中行走。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恐已暮矣(暮:晚了)B.安敢戏其君(戏:戏弄)C.日出之阳(阳:太阳)D.何不炳烛乎(炳:点,点燃)[2]下列各组句子中的“于”与“晋平公问于师旷”中的“于”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请救于齐B.苛政猛于虎C.闻达于诸侯D.黄鸟于飞[3]请用“/”为下面的句子划分停顿(请划分三处)。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理解复习针对练习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理解复习针对练习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1. 文言文阅读。
1狮子王与豺chái1曩nǎng有狮子王,于深山攫jué一豺,将食之。
2豺曰:“请为王月送二鹿以自赎shú。
”狮子王悦。
3 豺以时而进,已亦攫得狸、兔自存。
期jī年,鹿尽,豺无可送者。
4狮子王遇豺,曰:“汝杀众生亦多矣!今次至汝,汝其图之!” 5 豺无以对,遂为狮所食。
字词解释:曩:_______ 攫:_________ 月:______ 以:______期jī年:______ 图:______2子产受骗1 昔者有馈kuì生鱼于郑子产,子产使校人畜xù之池。
2 校xiào人烹pēng之。
反命曰:“始舍shě之,圉yǔ圉焉,悠然而逝。
”3 子产曰:“得其所哉!得其所哉!”4 校人出曰:“孰谓子产智?予既烹而食之,曰:‘得其所哉!得其所哉!”字词解释:馈:______ 畜:______ 烹:______ 反命:______舍:_______ 孰:______ 既:______3楚子发母楚子发母,楚将子发之母也。
子发攻秦绝粮,使人请于王,因归问其母。
母问使者曰:“士卒得无恙乎?”对曰:“士卒并分菽粒而食之。
”又问:“将军得无恙乎?”对曰:“将军朝夕刍豢黍粱。
”子发破秦而归,其母闭门而不内,使人数之曰:“子不闻越王勾践之伐吴耶?客有献醇酒一器者,王使人注江之上流,使士卒饮其下流,味不及加美而士卒战自五也,异日,有献一囊糗糒者王又以赐军士,分而食之,甘不逾嗌,而战自十也。
今子为将,士卒并分菽粒而食之,子独朝夕刍豢黍粱,何也?”《诗》不云乎,好乐无荒,良士休休’,言不失和也,夫使人入于死地,而自康乐于其上虽有以得胜,非其术也。
子非吾子也,无入吾门!”子发于是谢其母,然后内之。
字词解释:问:______ 得无:______ 恙:______ 内:______数:_______ 今:______ 谢:______4鹿亦有智博山李氏者,以伐薪为生。
六年级文言文复习
势利鬼吴生
有吴生者,老而趋势①。
偶②赴盛宴,见布衣者后至,略酬其揖③,意色殊傲④。
已而⑤见主人甚恭,私⑥询之,乃⑦张伯起⑧也。
吴生更欲殷勤致礼,张笑曰:“适⑨已领过半揖,但⑩乞补还即可,勿复为劳。
”时人嗤之。
【注释】①趋势:趋炎附势。
②偶:一次。
③略酬其揖:稍微回谢一下对方的打拱。
酬,应对。
④意色殊傲:神态脸色极为高傲。
意:心意,意图。
色:脸色,表情。
⑤已而:不久。
⑥私:悄悄地。
⑦乃:原来是。
⑧张伯起:即张凤翼,明朝著名戏曲作家,字伯起。
⑨适:刚才。
⑩但:只。
乞:求,讨。
19.解释文中的加点词。
(3分)
(1)见.主人待之甚恭()
(2)更.欲殷勤致礼()
2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3分)
时人嗤之。
21.(1)吴生“略酬其揖”的原因是;
(2)“更欲殷勤致礼”的原因是。
(用自己的话回答)(6分)
22.哪个成语用以概括吴生对张伯起的不同态度最为准确?()(3分)A.趋炎附势 B.前倨后恭C.刮目相看 D.见风使舵23.读了这篇短文,请你写一句古代关于待人真诚的名言警句。
(2分)。
小学六年级苏教版上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复习专项题
小学六年级苏教版上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复习专项题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文言文阅读理解1. 文言文阅读。
郑人买履①郑人有欲①买履②者,先自度③其足而置之其坐④。
至之市⑤,而忘操⑥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⑧,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⑨足?”曰:“宁⑩信度,无自信也。
”——选自《韩非子》(注释)①郑:春秋时代的郑国。
欲:将要,想要。
②履(lǔ):鞋子。
③先:首先,事先。
度(duó):测量,衡量。
④而:表顺承的连词,意为然后。
置:安放,搁。
坐:通假字,通“座”,座位。
⑤至:等到。
之:到……去,往。
⑥操:拿、带。
⑦乃:然后,才。
持:拿、带。
度(dù):量好的尺码。
⑧及:等到。
反:通假字,通“返”,返回。
罢:本义结束,这里引申为散了。
⑨以:用。
⑩宁(nìng):副词。
宁可,宁愿。
[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
(1)郑人有欲买履者__________ (2)置之其坐__________ (3)先自度其足__________ (4)吾忘持度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至之市,而忘操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宁信度,无自信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这个故事给了我们什么启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古文阅读。
魏文侯与虞人①期猎。
是日,宫中饮,饮甚乐,天雨。
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至②?”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
”左右曰:“可罢,改日而猎。
”文侯曰:“不可。
人若无信,岂③能信于他人哉?又岂能治国?”遂行。
注释:①虞人:掌管山泽的官员②焉至:到哪里去③岂:副词,难道、怎么[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吾与虞人期猎期___________猎___________(2)人若无信信___________(3)遂行遂___________[2]文中“可罢”的“罢”的意思,同现代汉语中“罢工”、“欲罢不能”中的“罢”的意思是一样的,它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3]与“公将焉之”中“焉”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且焉置土石B.寒暑易节,始一反焉[4]从这个小故事中你获得了哪些启示?看了这则故事,根据获得的启示,请你联系生活实际谈谈。
语文六年级文言文复习资料
语文六年级文言文复习资料语文六年级文言文复习资料文言文是我们学习语文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学习文言文,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古代文化和历史,提高我们的语文素养。
在六年级,我们需要对文言文进行复习,巩固所学知识。
下面是一些六年级文言文复习资料,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
一、古代文化的传承文言文是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习文言文,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代人民的思想观念、道德准则以及文化传统。
例如,《论语》中的“君子”概念,是古代社会对于道德高尚、品行优良的人的称呼。
学习文言文,我们可以从中领悟到古代人们对于道德的追求和人际关系的处理方式。
二、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学习文言文,我们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语法知识。
例如,句子的基本结构和成分,如主谓宾结构、定语和状语的修饰关系等。
此外,还需要了解文言文中的一些特殊用法,如倒装、省略等。
通过对这些语法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意思,提高阅读理解的能力。
三、文言文的词汇积累文言文的词汇与现代汉语有一定的差异,需要我们进行积累和掌握。
例如,一些古代的称谓和礼节用语,如“卿”、“郎君”、“贤妻良母”等。
此外,还有一些古代的动词和形容词,如“斯文”、“淑女”、“纳妾”等。
通过积累这些词汇,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意思,提高阅读的效果。
四、文言文的修辞手法文言文中常常运用一些修辞手法来增强表达的效果。
例如,夸张、比喻、对仗等。
学习文言文,我们需要了解这些修辞手法的用法和效果,以便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意思。
同时,我们也可以借鉴这些修辞手法,来提高我们自己的写作能力。
五、文言文的阅读技巧阅读文言文需要一定的技巧。
首先,我们要注意理解句子的结构和成分,抓住句子的主干,理清句子的逻辑关系。
其次,我们要注重理解句子中的关键词和关键句,把握文言文的中心思想。
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分析文言文中的典故、成语等,来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意义。
六、文言文的背景知识文言文往往涉及到一些历史、文化和哲学的背景知识。
小学六年级语文文言文复习-专题省公开课获奖课件市赛课比赛一等奖课件
1、了解词句意思。
履:
度:
遂:
2、翻译:
(1)何不试之以足?
(2) 宁信度,无自信也。
3、这是一则 故事,告诫我们做 事
《伯牙绝弦》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 ,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 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 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 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 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1.成语 高山流水出自这个故事。
这个故事中 俞伯牙是 钟子期旳知音
从 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
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并说:“这是你家 旳水果。”
(3)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没据说孔雀是先生您家旳鸟
3、杨氏子旳回答非常巧妙,妙 在他没有生硬地直接说“孔雀是夫子家禽”
,而是采用了否定旳方式,说“未闻孔雀 是夫子家禽”,婉转对答,既体现了应有 旳礼貌,又体现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旳 鸟,杨梅岂是我家旳果”这个意思,使孔 君平无言以对。
2.翻译:是吾剑之所从坠
这儿是我旳剑掉落下去旳地方
3.这则预言故事包括了什么道 理 事物总是在不断旳发展变化,人们想问
题,办事情,都应该考虑到这种变化, 适合于这种变化旳需要
课堂作业: 郑人买履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谓曰:“吾 忘持度!”返归取之。及返,市罢,遂不得 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 度,无自信也。”
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句能够看出。
2、高山流水比喻 知音难觅或乐曲高妙人们
把知音比作
真正了解旳自己人旳。人
3、你是怎样了解伯牙绝弦旳
伯牙因为钟子期死了,就把 琴摔破,再也不弹琴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复习《伯牙绝弦》一、解释加点的词语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二、解释下面的句子1、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2、伯牙鼓琴,志在高山3、善哉,峨峨兮若泰山!4、善哉,洋洋兮若江河!5、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6、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三、内容理解: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节选自《伯牙绝弦》)1、选择加点字的正确解释,把序号填入括号。
绝:①断绝②穷尽③走不通的④独一无二的⑤极、最伯牙绝琴(①)斩尽杀绝(②)绝处逢生(③)美妙绝伦(⑤)绝大多数(⑤)悬崖绝壁(③)善:①擅长、善于②好③善良④容易,易于⑤办好、弄好伯牙善鼓琴(①)善(②)哉,洋洋兮若江河心怀不善(③)多愁善感(④)善始善终(⑤)英勇善战(①)2、句子停顿不恰当的一句是:(②)①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②善哉,洋洋/兮若/江河!③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④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3、按课文内容填空并回答问题。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①句子含义:伯牙奏琴,心中想的是高山,钟子期说道:“(弹得)好啊!那巍峨雄伟的气势就如同泰山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②从这个句子我体会到_钟子期是真正了解伯牙的,是伯牙的知音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生不复古。
①句子含义:子期死了伯牙再也没有知音于是就就把琴摔了终生不再弹琴②从这个句子我体会到知音难求和失去知己的悲痛。
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并照样子再写几句。
例: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乎若(江河)!”1.伯牙鼓琴,志在清风,钟子期曰:“善哉,(徐徐)兮若(清风)!”志在明月,钟子期曰:“善哉,(皎皎)乎若(明月)!”2.伯牙鼓琴,志在春雨,钟子期曰:“善哉,(潇潇)兮若(春雨)!”志在云雾,钟子期曰:“善哉,(蒙蒙)乎若(云雾)!”3.伯牙鼓琴,志在炊烟,钟子期曰:“善哉,(袅袅)兮若(炊烟)!”志在杨柳,钟子期曰:“善哉,(依依)乎若(杨柳)!”4.伯牙鼓琴,志在白雪,钟子期曰:“善哉,(皑皑)兮若(白雪)!”志在芳草,钟子期曰:“善哉,(萋萋)乎若(芳草)!”5、伯牙为什么要“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答:因为伯牙认为:钟子期是唯一理解自己心意、有共同语言的人。
是自己的知音。
钟子期死后,伯牙悲痛欲绝,觉得世界上再也找不到比钟子期更了解他的知音了,于是,他把心爱的琴摔碎,终身不再弹琴。
6、通过学习,你对“知音”有了什么认识?答:“知音”,就是比喻对自己非常了解,有共同语言的人。
我心有所念,我的好朋友必得之而赞之,这不是一般的朋友啊!这就叫——知音。
7、看到伯牙破琴绝弦的行为,你想对他说些什么?答:人生在世知己难寻,我也希望能象你一样找到自己的知己。
你们的友谊值得赞叹,为后人所称颂,我为你们伟大的友谊而深深感动!!8.这是学生第二次接触文言文,学习本文首先指导学生把文章读正确、流利,特别要注意停顿恰当。
如: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复习《学奕》一、解释加点的词语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虽与之俱..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学,弗若二、解释下面的句子:1、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2、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3、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4、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阅读理解:1、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
为是/其智/弗若与?日:非/然也。
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2、启示道理弈秋教两个人下棋,一个人专心致志地学习,另一个人心里总以为将有天鹅要飞过来,想拉弓搭箭去射它,三心二意地学习,形成鲜明的对比。
通过这件事说明了学习应该认真细心、专心致志、一心一意,虚心听从老师的教导,切不可三心二意,才能学有所成的道理。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使弈秋诲.二人弈②非然.也③思援.弓缴而射之④为是其智.弗若与4.下列各句与“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A.夫战,勇气也 B.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C.甚矣,汝之不惠 D.莲,花之君子者也5.翻译:惟弈秋之为听译文:6.本文通过学弈这件小事,作者意图在说明一个什么道理?答:答案:3.①教诲②这样③引,拉④聪明才智 4、B 5.只听弈秋的教导6.阐明了学习必须专心致志,才能有所收获的道理。
7.给加点的字注音。
诲.二人奕()鸿鹄.将至()8.用“∕”划分朗读节奏。
使奕秋诲二人奕9.解释加点的字。
①通国之善.奕者也②惟.奕秋之为听③思援弓缴..而射之④虽与之俱.学10.文中哪句话说明了两个条件差不多的学生,跟随一个老师就学而效果不同?11.用自己的话说说,为什么两个条件差不多的学生,跟随一个老师就学,效果却不同?12.读完这个故事,你受到怎样的启示?参考答案:7.huì;hú。
8.使奕秋∕诲二人奕。
9.擅长;只、单;弓箭;共同。
10.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11.不是他们的智力有很大的差别,而在于是否专心致志。
12.专心致志是学好的唯一秘诀,如果自恃聪明,三心二意,就是老师再好,也是学不好的。
复习《两小儿辩日》一、解释加点的词语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
..,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二、解释下面的句子:1、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2、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3、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4、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5、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6、孔子不能决也。
7、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三、阅读理解:《两小儿辩日》阅读理解题:1、给加粗字注音。
则如盘盂.沧.沧凉凉孰.为汝.多知.乎2、解释下列加线的词。
(1)两小儿辩斗..(2)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3)及其日中如探汤.(4)孔子不能决.也(5)孰为汝多知.乎3、从文中哪一句话可见两小儿辩论内容的复杂性?4、“孰为汝多知乎?”你觉得这能怪孔子吗?这说明了什么?5、两小儿的“辩斗”对你有什么启发?请联系实际谈谈。
6、两个小孩对太阳的远近的理解似乎都有道理,他们分别从什么角度来思考这个问题的?7、这两个小孩对太阳的探究,体现了一种什么态度?8.一词多义:为1、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2、孰为汝多知乎?其 1、问其故 2、及其日中如探汤9.古今异义:⑴日中如探汤汤:⑵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去:10.翻译下面的句子:1、孔子不能决也。
2、孰为汝多知乎?11、下面两句话分别是直接引用句和间接引用句。
试将第一句改为间接引用句,第二句改为直接引用句⑴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⑵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12. 从文中哪一句话可见两小儿辩论内容的复杂性?13.两小儿为什么会得出不同的结论?14.“孰为汝多知乎?”你觉得这能怪孔子吗?这说明了什么?15.两小儿能对这个复杂的自然现象提出疑问,说明了什么?16.这则故事可以给我们哪些启示?《两小儿辩日》阅读理解参考答案:1、yúcāngshúrǔzhì2、(1)争辩、争论(2)距离(3)热水(4)判断(5)谁通“智”3、孔子不能决也。
4、不能。
因为这是当时人不能解决的问题。
说明一个人懂得的知识总是有限的,知识无穷尽,即使是博学多闻的孔子也会有所不知。
5、如: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围绕要大胆质疑等方面来答等。
6、一个是从形状的角度,一个是从温度的角度。
7、对事物的探索研究的态度。
答案:8.一词多义为:表示判断,是动词,说、认为其:那,代词,指代“辩斗”其:它,代词,指代“日”9 ⑴汤:古义:热水;今义:常用于食物煮后所得的汁水。
⑵去:古义:离;今义:为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
10. (1)孔子不能做出判断。
(2)谁说你多智慧呢?11. (1)一儿以日始出近,而日中时远也。
(2)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远,而日中时近也。
”12. 孔子不能决也。
13. 两小儿一个从视觉出发,一个从触觉出发,因为判断太阳远近的角度不同,标准不同,所以得出了不同结论。
14. 不能。
因为这是当时人不能解决的问题。
说明一个人懂得的知识总是有限的,知识无穷,学无止境,即使是博学多闻的孔子也会有所不知。
15.表现了古人认识自然、探求客观事理而独立思考、大胆质疑的精神。
16.(1)说明宇宙无限,知识无穷,学无止境,即使是博学多闻的孔子也会有所不知。
我们应不断学习。
(2)认识自然,探求客观事理,要敢于独立思考,大胆质疑。
(3)我们要学习孔子“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
(4)说明了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会有不同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