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六年高考题考点题型归纳分析--群落的演替)
2024届全国新高考生物精准复习:群落的主要类型及演替
一.群落的主要类型 分类依据: 外貌和物种组成
群落 类型
生存 环境 群落 结构 生存 生物 特点
荒漠生物群落
草原生物群落
森林生物群落
_极___度__干__旱__;__降___水__稀__ 半干旱;不同年份或季 _少___且__分__布__不__均__匀 节雨量_不__均__匀_
_湿__润__或__较__湿__润_
加速岩石风化形成土壤
,
并积累有机物,这为 苔藓 的生长提供了条件。苔藓能取代地衣的原
因是由__于__其__植__株__高__于__地__衣__,__能__获__得__更__多__的__阳__光__,__处__于__优__势__地__位__,__逐__渐__取__代了地衣 (2)草本植物阶段的群落是否存在垂直结构? 存在 (填“存在”或
三、群落的演替
1.演替的概念:随着 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 2.演替过程(以发生在裸岩上的演替为例)
另一个群落代替 的过程。
思考:群落演替至森林阶段,其中还能找到地衣、苔藓等其他植物吗?请说出你的理由。 群落演替时,不同种群间是优势取代,在森林阶段能找到地衣、苔藓等其他植物。
教材中的隐性知识 P40“思考与讨论” (1)在群落演替过程中,地衣通过分泌有机酸
“不存在”)。
知识点2 群落的演替
例3、河水携带泥沙流入大海时,泥沙会在入海口淤积形成三角洲,在 这个过程中,会出现3种植物群落类型:①以芦苇为主的植物群落(生长在 淡水环境中),②以赤碱蓬为主的植物群落(生长在海水环境中),③草甸 植物群落(生长在陆地环境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D )
A. 该三角洲上的植物群落是通过次生演替形成的,顺序为②①③ B. 若调查草甸植物群落中植物类群的丰富度,可用样方法进行 C. 草甸植物群落虽然长势低矮但仍然具有一定的垂直结构 D. 此地植物群落演替过程中赤碱蓬的年龄结构为稳定型
高考生物专题复习题:群落及其演替
高考生物专题复习题:群落及其演替一、单项选择题(共6小题)1.荒漠中生活着的植物主要有仙人掌植物、骆驼刺属植物等,动物主要是爬行类、啮齿目、鸟类、昆虫等。
下列关于荒漠生物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A.进入雨季后,群落中会出现一些生长、繁殖周期很短的植物,体现了群落的季节性B.研究爬行类动物蜥蜴的生态位,只需要研究它的洞穴分布、主要食物来源、天敌C.荒漠生物群落中生存的植物普遍矮小且稀疏,只具有水平结构,不具有垂直结构D.匍根骆驼蓬数量最多,因此是荒漠生物群落中的优势种,这种优势是可以改变的2.美国白蛾幼虫喜食法桐、桑、柳等的叶肉,是给林业生产带来严重危害的害虫,目前常采用挂设黑光灯诱杀成虫、施加性信息素诱捕雄虫、释放天敌周氏啮小蜂或喷洒白僵菌粉剂等方式进行防治。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美国白蛾和白僵菌均相当于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B.研究美国白蛾的生态位时需研究其出现频率、种群密度、食物及天敌C.挂设黑光灯或施加性信息素诱捕器均通过直接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对美国白蛾进行防治D.周氏啮小蜂和白僵菌均是影响美国白蛾种群数量的密度制约因素3.黑刺粉虱是茶园的主要害虫之一,成虫主要聚集在未完全展开的嫩叶上刺吸为害,且偏好在茶树上部幼嫩叶片产卵。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调查黑刺粉虱种群密度应在茶树上随机选取部分嫩叶计数B.黑刺粉虱种群数量在某些特定条件下会出现种群爆发C.黑刺粉虱与茶树的寄生关系,是物种之间协同进化的结果D.利用微生物农药杀灭黑刺粉虱属于生物防治4.牯牛降北坡从山麓到山顶依次出现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针阔叶混交林、针叶林、山地草丛。
针阔叶混交林的乔木层优势种有黄山松、茅栗、交让木等多种植物,在灌木层生活着白鹇、白颈长尾雉等鸟类。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从山麓到山顶出现不同森林类型是群落的垂直结构B.针阔叶混交林中黄山松和茅栗是种间竞争的关系C.针阔叶混交林的乔木层中的优势种会固定不变D.白鹇主要生活在灌木层中,这就是白鹇的生态位5.同域共存是指一些生物生存在同一个区域,由于竞争关系而导致对环境的需求发生错位的现象。
高三生物高考复习专题群落的结构与演替
群落的结构与演替一、选择题1.演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当一个群落演替到与当地的气候和土壤条件处于平衡状态的时候,演替就不再进行,并形成热带雨林、温带草原、苔原或沙漠等顶极群落。
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与演替之初相比,顶极群落的结构更为复杂和稳定b.形成哪种顶极群落与年平均气温和降雨量等气候条件密切相关c.顶极群落一旦形成,将永远保持原状d.热带雨林较草原、沙漠等群落的自动调节能力更高[知能定位]此题考查的是群落的演替,属于综合运用层次。
[解题关键]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把握住演替的过程。
[答案解析]c 顶级群落形成后,也会受到各种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影响而发生变化。
顶级群落与演替之初相比,其的结构更为复杂和稳定,热带雨林、温带草原、苔原或沙漠等群咯的形成与年平均气温和降雨量等气候条件密切相关,由于热带雨林营养结构较温带草原、苔原或沙漠复杂,其自动调节能力也较高。
[易错点击]易错选a,不能正确理解顶级群落。
2.下列有关种群或群落的说法,正确的是a.群落有空间结构,种群没有空间特征b.在裸岩演替为森林的过程中,土壤中的有机物逐渐减少c.种群密度能准确反映种群数量变化趋势d.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知能定位]本题考查种群和群落,属于考纲理解层次.[解题关键]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种群的特征和群落的空间分布。
[答案解析]d 种群和群落都有空间分布,a项错误;在裸岩演替为森林的过程中,生物数量增多,土壤中的有机物增多,b项错误;种群密度反应某一区域种群数量的多少,不能反应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c项错误;不同的群落中物种的组成不同,因此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种群的重要特征,d项正确。
[易错点击]易错选c,对种群密度理解不深。
3.关于群落的说法正确的是a.弃耕的农田不能演替形成树林b.在群落演替过程中,最先出现的动物是植食性动物c.在群落演替过程中,灌木取代草本的主要原因是草本植物低等d.任何情况下,人类活动对群落的影响均超过其他所有自然因素[知能定位] 本题考查的是群落的有关知识,属于考纲理解层次.[解题关键]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群落演替的过程及其原因。
高考生物复习《群落的演替》基础知梳理识PPT课件
5.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 方向进行。
例题精讲:(2020·山东高考模拟)某山区的一些退耕地,随着退耕年限的增长, 优势物种由喜阳的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逐渐向耐阴的多年生草本转变,有的地段 可出现灌木林,甚至森林。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退耕地逐渐转变为森林的过程属于群落演替 B.喜阳植物形成的遮阴环境有利于耐阴植物生长 C.该山区从低到高植被分布不同,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D.森林形成后水土流失减少,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答案】 D 【解析】 初生演替中,草本阶段演替为灌木阶段,灌木 阶段物种的丰富度大于草本阶段,A错误;与草本阶段相比, 灌木阶段群落的空间结构更为复杂,B错误;与草本阶段相 比,灌木阶段群落的自我调节能力强,C错误。
本课结束
【答案】 C 【解析】 山区从低到高的植被分布属于群落的地表性分 布,不是群落的垂直结构。
变式训练:(2015·全国卷Ⅰ,4)下列关于初生演替中草本阶段和灌木阶段的叙 述,正确的是( ) A.草本阶段与灌木阶段群落的丰富度相同 B.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空间结构复杂 C.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自我调节能力强 D.草本阶段为灌木阶段的群落形成创造了适宜环境
高考生物复习《群落的演替》基础知梳 理识PPT课件
【基础知识梳理】
1.演替的概念: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 2.演替过程(以发生在裸岩上的演替为例) 裸岩阶段 ―→ 地衣阶段 ―→ 苔藓阶段 ―→ 草本植物阶段 ―→ 灌木阶段 ―→ 森林阶段
3.群落演替中两种类型的不同点
类型 项目
初生演替
次生演替
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 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
高考生物群落及其演替梳理汇总(新教材学生版)
第二章群落及其演替第1节群落的结构1.P22问题探讨:稻田中生活着多种底柄动物,如大脐圆扁螺、中国圆田螺、苏氏尾鳃蚓、羽摇蚊的幼虫等。
在稻田中饲养中华绒螯蟹(俗称“河蟹”),由于河蟹喜食底栖动物和杂草,底栖动物和杂草都会减少。
同时,河蟹的爬行能起到松动田泥的作用,因而有利于水稻的生长。
讨论(1)河蟹与底栖动物(如螺类)的关系是怎样的?(2)提高河蟹的种群密度,稻田中共他动物种群会发生怎样的变化?2.P23旁栏思考:你能举例说出你所在地区的常见群落中占优势的物种吗?3.P25思考·讨论:分析种间关系对群落的影响资料1:红尾鸲(qu)和鹅(weng)都捕食飞虫,也常常从树叶及树冠末梢上啄食昆虫。
在两种鸟共同生活的地区,红尾鸲喜欢在疏林和缓坡处活动,而够更喜欢选择密林和陡坡。
如果只有一-种鸟存在,那么无论红尾鸲还是鹅,它们觅食生境的范围都比共存时的更大。
资料2:某地海边潮间带分布着海星、藤壶、贻贝、帽贝、石鳖等动物,海星可以捕食该群落中的其他四种动物,其他四种动物之间无捕食关系。
在一个16m2的实验样地中,人为去除该样地中的所有海星,几个月后,藤壶在该实验样地中占据优势,数量最多;再过-一段时间,贻贝成为最终占优势的物种。
讨论(1)红尾鸲和鹩的种间竞争对两个种群的分布有什么影响?(2)资料2说明捕食、种间竞争在群落中是怎样相互联系的?(3)除了种间关系,还有哪些影响群落的因素呢?4.P26想象空间:你能想象一下某个森林群落通过自然选择形成分层结构的大致过程吗?5.P28思考·讨论:分析当地自然群落中某种生物的生态位资料崇明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长江人海口,是重要的水鸟越冬区,每年有数万只水鸟于10月至次年2月在崇明东滩越冬。
某研究团队以4种占优势的水鸟为研究对象,调查了它们的种群数量、在不同觅食生境出现的概率、主要的食物种类等,结果如下表所示。
生境1为低潮盐沼一光滩带,宽度为2000m左右;生境2为海三棱薦(biao)草带,宽度为400m 左右;生境3为海堤内鱼塘一芦苇区,芦苇在植物群落中占优势。
群落的组成与演替过程例题和知识点总结
群落的组成与演替过程例题和知识点总结一、群落的组成群落是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内,各种生物种群通过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个有机整体。
群落的组成包括物种组成、物种丰富度、优势种等方面。
(一)物种组成物种组成是群落的基本特征之一。
不同的群落有着不同的物种组成。
例如,热带雨林中的物种丰富多样,而沙漠中的物种相对较少。
(二)物种丰富度物种丰富度是指一个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
通常用“物种丰富度指数”来表示。
计算物种丰富度指数的方法有很多,比如香农威纳指数等。
(三)优势种优势种是对群落的结构和群落环境的形成有明显控制作用的物种。
优势种的个体数量可能不一定很多,但它们的存在和作用对群落的稳定性和功能起着重要作用。
二、群落的演替群落的演替是指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
群落演替包括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两种类型。
(一)初生演替初生演替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例如,在火山岩、冰川泥等地方进行的演替。
例 1:一块火山喷发后的裸地,经过漫长的时间逐渐长出了苔藓、草本植物、灌木,最终形成了森林。
这一过程属于()A 次生演替B 初生演替C 竞争D 捕食答案:B解析:因为火山喷发后的裸地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过,所以这种演替属于初生演替。
(二)次生演替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比如,火灾过后的草原、过度砍伐的森林等。
例 2:一片森林被砍伐殆尽后,经过一段时间又逐渐恢复成森林。
这属于()A 初生演替B 次生演替C 物种入侵D 物种灭绝答案:B解析:森林被砍伐后,土壤条件基本保留,还有可能保留植物的种子等繁殖体,所以属于次生演替。
三、群落演替的过程无论是初生演替还是次生演替,一般都要经历以下几个阶段:(一)侵入定居阶段在这个阶段,一些先锋物种开始侵入演替区域并定居下来。
(二)竞争平衡阶段随着物种的增加,不同物种之间开始竞争资源,逐渐达到相对平衡的状态。
群落的演替知识点总结
群落的演替知识点总结一、群落的定义群落是指在某一地域内由多种不同种类的植物和动物组成的生态系统。
群落中的各种种群能够相互作用、依赖、共生,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
群落内的种群之间存在着各种相互作用关系,如竞争、共生、捕食和共存等。
群落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生物性的因素(如植物和动物的依赖关系、竞争关系等)和非生物性的因素(如气候、土壤、地形等)。
因此,群落的形成和演替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二、演替的类型根据群落发展的不同阶段和特点,演替可以分为原生演替和次生演替两种类型。
1. 原生演替原生演替是指在没有人为干扰的自然条件下,植物从一个初始的无植被状态逐渐发展演替成为成熟的植被类型的过程。
原生演替的典型代表是以侵袭性植物为主的裸地逐渐演变成林相、草本植被或灌木丛等。
例如,在一个裸露的岩石表面,最初可能是一些青苔、藻类等原生植物先占领,然后逐渐有其他植物种群加入演替,最终形成一个稳定的林相或森林生态系统。
2. 次生演替次生演替是指在原生植被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或干扰后,重新开始演替过程。
次生演替一般由人类活动(如采伐、放牧、农耕等)、自然灾害(如火灾、风灾、水灾等)和动植物活动(如啃食等)等因素引起。
当原有植被遭受破坏后,裸地上会重新出现侵袭性植物,随着时间的推移,植被类型逐渐演替成为新的植被类型。
次生演替的典型代表是在森林火灾后的植被再生过程,破坏后的植被逐渐通过植物的再生和竞争过程,最终形成一个新的植被类型。
三、演替的特点1. 演替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演替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从无植被状态到最终稳定的植被类型,演替过程是一个时间跨度较长的过程。
在演替的过程中,植物群落经历了从初级阶段到中期阶段,再到成熟阶段的发展和变化,形成了一个由低度物种丰富度到高度物种丰富度的演替序列。
2. 演替是一个多种群相互作用的过程演替是一个多种群相互作用的过程,植物群落内的不同植物种群之间存在着各种相互作用关系,如竞争、共生、捕食和共存等。
高考生物《群落的演替》真题练习含答案
高考生物《群落的演替》真题练习含答案1.群落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动态系统。
下列关于发生在裸岩和弃耕农田上的群落演替的说法,错误的是()A.人为因素或自然因素的干扰可以改变植物群落演替的方向B.发生在裸岩和弃耕农田上的演替分别为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C.发生在裸岩和弃耕农田上的演替都要经历苔藓阶段、草本阶段D.在演替过程中,群落通常是向结构复杂、稳定性强的方向发展答案:C解析:植物群落演替常受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人为因素或自然因素的干扰可以改变植物群落演替的方向,A正确;发生在裸岩上的演替为初生演替,弃耕农田具备一定的土壤条件,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种子或其他繁殖体,因此发生在弃耕农田上的演替是次生演替,B正确;发生在裸岩上的演替一般要经历苔藓阶段、草本阶段,弃耕农田具备一定的土壤条件,其上的演替不需要经历苔藓阶段,C错误;在演替过程中,通常群落中生物种类逐渐增多,群落一般是向结构复杂、稳定性强的方向发展,D正确。
2.近年来,我省积极践行“两山”理念,建设生态文明,在一些地区实施了退耕还林工程,退耕区域会发生变化。
退耕之初发展到顶极群落期间的变化趋势是() A.生态系统稳定性越来越强B.群落的净生产量越来越大C.草本层对垂直结构的影响越来越明显D.群落中植物个体总数越来越多答案:A解析:在次生演替过程中,物种数目会增多,食物链和食物网结构变复杂,则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越来越强,A正确;净生产量通常是指从无机营养生物(自养生物)的光合成生产量以及化学合成生产量中减去呼吸消耗量而言,在该演替过程中,群落的净初级生产量变化趋势是增加后减少再稳定,B错误;随着演替的进行,灌木和乔木逐渐占据优势,草本植物因为对光照的竞争不占优势,故其对垂直结构的影响越来越小,C错误;演替过程中群落的物种数目会增多,但植物个体总数不一定越来越多,D错误。
3.下列关于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A.围湖造田活动对群落演替有影响B.演替过程中群落的物种组成不断变化C.次生演替的速度比初生演替的速度快D.火山岩上发生的群落演替是次生演替答案:D解析:围湖造田等人类活动会影响群落演替,A正确;群落的演替是指在生物群落发展变化的过程中,一个优势群落代替另一个优势群落的演变现象,群落的物种组成及优势种都在不断变化,B正确;次生演替由于受人类活动的影响较大,演替速度比初生演替的速度快,C正确。
高考生物 热点题型和提分秘籍 专题26 群落的结构与演替(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生物试题
专题26 群落的结构与演替【高频考点解读】1.群落的结构特征(Ⅰ)。
2.群落的演替(Ⅰ)。
3.实验:(1)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2)探究水族箱(或鱼缸)中群落的演替。
【热点题型】题型一群落的结构特征例 1. 关于群落的结构,以下理解不正确的是( )A. 竹林中竹子高低错落有致,其在垂直结构上有分层现象B. 动物在群落中垂直分布与植物的分层现象密切相关C. 淡水鱼占据不同的水层,出现的分层现象与各种鱼的食性有关D. 不同地段生物种群有差别,在水平方向上呈镶嵌分布答案:A【提分秘籍】生物种间关系的分析关系名称数量坐标图能量关系图特点举例互利共生相互依存,彼此有利。
数量上两种生物同时增加,同时减少,呈现出“同生共死”的同步性变化地衣;大豆与根瘤菌寄生对寄主有害,对寄生生物有利。
如果分开,则寄生生物难以单独生存,而寄主会生活得更好蛔虫与人;噬菌体与被侵染的细菌竞争数量上呈现出“你死我活”的“同步性变化”。
两种生物生存能力不同,如图a;生存能力相同,则如图b。
ab起点相同,为同一营养级牛与羊;农作物与杂草捕食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数量上呈现出“先增加者先减少,后增加者后减少”的不同步性变化。
ab起点不相同,两种生物数量(能量)存在差异,分别位于不同的营养级狼与兔;青蛙与昆虫【思维拓展】由群落可联系的知识(1)联系种群:同一时间在一定自然区域的所有种群构成群落。
(2)联系生态系统:群落是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成分,生态系统还包括群落中的生物所处的生存环境。
(3)联系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群落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之一。
【举一反三】如图所示为甲、乙、丙三种生物的种群密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已知甲和丙之间没有能量传递,则甲和乙、乙和丙的种间关系分别是( )A. 竞争、竞争B. 捕食、寄生C. 寄生、竞争D. 捕食、互利共生答案:D【方法技巧】巧辨几种种间关系曲线(1)互利共生曲线——同步性变化(同生共死);(2)捕食曲线——不同步性变化的此消彼长(不会导致某种生物灭绝),在捕食数量关系图中,捕食者与被捕食者的判断:其一,依两条曲线的关系,捕食者随着被捕食者的变化而变化,如图中A先达到最多,B随后才达到最多,即曲线B随着曲线A的变化而变化,故B捕食A;其二,依最多个体数,被捕食者的个体数通常多于捕食者,故由图中A的最大个体数多于B的,也可推出B捕食A。
高中生物《群落演替》易考点总结
高中生物《群落演替》易考点总结_一、知识结构图二、重难点解析1.群落演替的概念和结果(1)概念: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就叫做演替。
(2)群落演替的结果:群落演替到最后,形成稳定的、成熟的群落,也叫顶极群落。
2.群落演替的原因(1)环境不断变化。
(2)生物本身不断进行繁殖、迁徙。
(3)群落内部由于生命活动造成内部环境改变。
(4)种内和种间关系不断发生变化。
(5)人类活动的影响。
演替的类型: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的演替叫做初生演替(原生演替);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的演替叫做次生演替。
判断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方法(1)从起点上判断:①起点为从没有过植被或原有植被被彻底消灭的环境条件是初生演替。
②起点为只是失去了原有植被的环境条件是次生演替。
(2)从时间、速度上判断:①经历的时间长,速度缓慢的是初生演替。
②经历的时间短,速度较快的是次生演替。
例1.在森林阶段,群落中还能找到地衣、苔藓、草本植物和灌木吗?例1.【参考答案】能找到这些植物。
在群落演替过程中,一些种群取代另一些种群是指优势取代,而不是“取而代之”。
形成森林后,乔木占据了优势,取代了灌木的优势,但在森林中各种类型的植物都是在的。
例2.通过演替最终一定会演替成森林吗?例2.【参考答案】并非所有的演替都能形成森林。
一般来说,在气候适宜的环境中,无论是初生演替还是次生演替都可以形成森林,但在干旱的草原和荒漠地区,由于受水分的限制,群落的演替就很难形成森林,只能发展到草本植物阶段或稀疏的灌木阶段。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讲义—群落的主要类型及演替(新人教版)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讲义—群落的主要类型及演替(新人教版)课标要求1.阐明一个群落代替另一个群落的过程,包括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两种类型。
2.分析不同群落中的生物具有与该群落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和分布特点。
考点一群落的主要类型1.群落的主要类型及分类依据2.陆地生物群落的比较群落类型荒漠生物群落草原生物群落森林生物群落生存环境极度干旱;降水稀少且分布不均匀半干旱;不同年份或季节雨量不均匀湿润或较湿润群落结构物种少;结构非常简单物种较少;结构相对简单物种繁多;结构非常复杂且相对稳定生存生物特点动植物具有耐旱特性耐寒的旱生多年生草本植物占优势,动物善于挖洞或快速奔跑阳生植物多居上层,阴生植物利用光能较强,动物善于树栖和攀缘3.群落中生物的适应性在不同的群落中,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不尽相同,每一种生物都有自己适宜的生存环境,所以说群落是一定时空条件下不同物种的天然群聚。
4.其他生物群落(1)湿地生物群落:动植物物种十分丰富,既有水生生物也有陆生生物。
(2)海洋生物群落:生物类群主要有微小浮游植物和大型藻类(如海带、裙带菜等),以及种类繁多的动物。
1.从水分、温度等非生物因素角度分析荒漠、草原与森林群落的分布。
提示荒漠分布在极度干旱地区;草原分布在半干旱地区、不同年份或季节雨量不均匀的地区;森林分布在湿润或较湿润的地区。
2.在荒漠群落中生活的生物,具有哪些适应群落环境的特征?在草原群落中生活的生物,具有哪些适应群落环境的特征?提示荒漠群落中的植物叶片呈针状、气孔在夜间开放、根系强大等;许多动物表皮外有角质鳞片、以固态尿酸盐形式排泄含氮废物等。
草原群落中的植物往往叶片狭窄,表面有茸毛或蜡质层,能抵抗干旱;动物大都有挖洞或快速奔跑的特点。
1.(2023·江苏盐城高三期末)陆地生物群落包括荒漠、草原、森林等类型。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不同的陆地生物群落的物种组成存在差异,且保持稳定不变B.不同群落中的生物具有与该群落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和分布特点C.荒漠生物群落物种少、结构简单,因此各物种之间没有生态位的重叠D.森林多分布在湿润或较湿润的地区,森林中的生物完全不能适应半干旱地区的草原环境答案 B解析不同的陆地生物群落的物种组成不完全相同,并且是可变的,A错误;荒漠生物群落物种少、结构简单,各物种之间生态位的重叠相对较少,C错误;森林分布在湿润或较湿润的地区,森林中的生物不能完全适应半干旱地区的草原环境,D错误。
人教版高二生物群落的演替知识点总结
一、群落演替的定義群落演替是指群落隨時間的推移,一定區域內一個群落被另一個群落所替代的過程。
二、群落演替的原因①植物繁殖體的遷移、散佈和動物的活動性。
②群落內部環境變化③種內和種間關係的改變。
④外界環境條件的變化。
⑤人類的活動。
三、群落演替的類型群落的演替按發生的基質狀況可分為兩類:1、初生演替(1)概念:在一個從來沒有植被覆蓋的地面,或者是原來存在過植被,但被徹底消滅了的地方發生的演替。
(發生於以前沒有植被覆蓋過的原生*地上的群落演替叫做初生演替。
)(2)過程:①旱生演替:*岩階段→地衣階段→苔蘚階段→草本植物階段→灌木階段→森林階段②水生演替:沉水植物→浮水植物→挺水植物→濕生草本植物→灌叢、疏林植物→喬木。
(3)特點:演替緩慢。
2、次生演替(1)概念:在次生*地(原群落被破壞、有植物繁殖體)上發生的演替。
原來有過植被覆蓋,以後由於某種原因原有植被消滅了,這樣的*地叫做次生*地。
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植被雖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條件基本保留,甚至還保留了植物的種子或其他繁殖體(如能發芽的地下莖)的地方發生的演替。
如火災過後的草原、過量砍伐的森林、棄耕的農田上進行的演替。
(2)過程:棄耕農田→一年生雜草→多年生雜草→灌木→喬木(3)特點:演替快速。
特別提醒:人類活動對群落演替的影響: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自然的演替速度和方向進行。
四、群落演替的特徵①方向:一定的方向性。
②能量:總生產量增加,淨生產量逐漸減低,群落有機總量增加。
③結構:營養結構複雜,物種多樣性增高,穩定性增強。
④生活史:生物個體增大,生活週期變短,生態位變窄。
⑤物質迴圈:開放轉為封閉,交換速度變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群落的演替
(2012 福建)3.科技人员选取某地同一自然条件下三种不同类型的茶园,进行物种丰富度的调查,结果如图。
据图判断正确的是()
A.纯茶园物种变化幅度最小,不易产生暴发性虫害
B.杉茶间作园各物种的种群密度在10月份时最大
C.梨茶间作园的营养结构在6月份时最为复杂
D.人类生产活动不会改变茶园的群落结构
【答案】C
【解析】纯茶园的物种单一,其抵抗力稳定性最差,容易产生暴发性虫害。
根据图中信息可以看出,10月份的杉茶园的物种数最大,但不并能说明各物种在此时的种群密度最大。
同时,也可以看出,6月份时,梨茶间作园的物种数最大,此时其营养结构最为复杂,因为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取决于物种的丰富度。
人类活动会影响茶园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这样必然会对群落的结构造成影响。
【试题点评】本题结合曲线考查有关生态学方面的知识。
涉及到的知识点有物种丰富度.种群密度.群落的演替.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等。
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获取信息的能力。
能够根据曲线.坐标的相关信息,运用知识进行分析。
(2012 海南)17.关于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A.人类活动可以影响演替的方向和速度
B.森林阶段动物的分层比灌木阶段的简单
C.初生演替可发生在从来没有植被分布的地带
D.森林阶段对太阳光的利用比灌木阶段更充分
【答案】B
【解析】人类活动往往使群落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A正确;森林群落阶段比灌木阶段复杂而稳定,动物的分层比灌木阶段的复杂,B错误;初生演替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被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C正确;森林阶段叶面积指数比其灌木阶段大,对太阳光的利用比灌木阶段更充分,故D项正确。
【试题点评】本题考查了群落演替类型及定义、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不同群落的结构特点及其对光能的利用情况等,同时考查了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能力,难度不大。
(2011 江苏卷)17.我国西南横断山区被公认为全球生物多样性的关键地区,不同海拔区域蝶类物种多样性研究结果见下表。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不同垂直带的植被类型差异是群落演替的结果
B .不同垂直带的植被类型差异反映了群落的空间结构特征
C .蝶类物种多样性与各垂直带植被类型无关
D .蝶类物种多样性与各垂直带气候特征有关
(2011 安徽)6、某岛屿有海底火山喷发形成,现已成为旅游胜地,岛上植被茂盛,
风景优美。
下列叙述不正确...
的是
A 、该岛屿不同地段物种组成上的差异是群落水平结构的体现
B 、该岛屿形成后最初进行的群落演替属于次生演替
C 、旅游可能使岛上的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进行
D 、该岛屿一定发生过漫长的群落演替过程
答案:B
解析:考查群落的结构演替以及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B 选项不正确,发生于火山,冰川泥,以及沙丘的演替是初生演替。
此演替已到了森林阶段所以一定是很长时间,人类的活动会使演替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不同地段上的差异属于水平结构,空间上的垂直分布属于垂直结构。
(2010 海南)19.某弃耕农田植物种类40年间的变化情况见表。
有关该地群落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物种多样性趋于增加
B.该地群落发生了初生演替
C.群落对光能的利用能力提高
D.群落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发生了变化
(2009 天津)5.下图表示气候变化对甲、乙生态系统中种群类型数量的影响。
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甲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一定较乙生态系统强
②甲生态系统中生物群落的营养关系一定较乙复杂
③乙生态系统在S点后一定有新的物种产生
④乙生态系统在S点后一定经历次生演替过程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B【解析】从图可以看出,甲生态系统种群类型数量较乙生态系统多,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的组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抵抗力稳定性越强,因此甲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一定较乙生态系统强。
群落是同一时间内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这样甲生态系统中生物群落的营养关系不一定较乙复杂;新的物种产生必须经过生殖隔离,乙生态系统在S点后不一定有新的物种产生;乙生态系统在S点时种群类型数量降到最低,而S点后种群类型数量又逐渐增加,可见S点后一定经历过一个次生演替的过程。
所以①④正确,选B。
(2008 广东)32.(10分)随着水体富营养化程度日趋严重,淡水湖泊藻类水华频繁发生。
人工打捞和投放大量化学杀藻剂紧急处理是常用的治理方法。
近年来,研究者采用投放食浮游植物的鱼类和种植大型挺水植物构建生物修复系统的方法,收到较好的效果。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问题:
(4)挺水植物在该系统中的作用是和。
该修复系统经过一段时间运行后,群落结构趋于稳定,群落的这个变化过程属于。
答案:
(4)挺水植物在该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通过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化成为化学能,固定在光合作用所制造的有机物中。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2007 山东)5.下列选项中不能演替为森(树)林的是
A.西北干旱地区的典型草原 B.大兴安岭火灾后的林区
C.沂蒙山区的裸露岩地 D.黄河三角洲的弃耕地
【答案】A
【解析】西北干旱草原雨水不足,所以自然条件下不能演替成森林。
(2007 宁夏)5.在寒温带地区,一场大火使某地的森林大面积烧毁,在以后漫长时间中,在原林地上依次形成了杂草地、白桦为主的阔叶林、云杉为主的针叶林,这种现象称为
A.物种进化 B、外来物种入侵
C.群落演替 D、垂直结构
【解析】C
【解析】此题考查对群落演替概念的理解。
群落演替分为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本题中描述的是此生演替现象。
(2007 广理)45(无此题)
(2007 新课标广东卷)37.(9分)某地曾是著名的鱼米之乡,植物生长茂盛,土壤动物种类繁多。
后来,由于上游地区一农药厂的污染废水排入河流,造成该地农田土壤环境持续恶化,原本常见的泥鳅、田螺等几近销声匿迹。
为了调查污染废水对农田土壤动物类群的影响,在受污染河流一侧不同距离进行调查,调查结果见表37—1。
表37—1 距污染河流不同距离土壤动物类群和个体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4)当污染停止后,在原来因污染而废弃的土地上开始的群落演替属于演替,在
华南热带亚热带地区,这种演替将最后达到(群落)阶段。
【答案】(4)次生;森林。
立意:考查考生对生态学主干知识和重要实验方法的理解与运用,考查读表获取与处理信息能力、实验分析能力、综合运用生态学知识和观点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等能力,并引导考生关注环境污染等社会现实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