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作物--PPT
合集下载
经济作物学-6
• 根系的生长,苗床期以第3~7片真叶期最 迅速,大田期以移栽成活至团棵最为迅速; 开花前后形成完整的根群,以后逐渐衰老。 • 培育强大的根系,是烟草获得适宜产量和 优良品质的重要措施 • 根系是烟碱合成的场所。
• 2、茎 • 烟草具有强大的圆柱形直立主茎。 • 一般为鲜绿色,老时呈黄绿色。茎皮层的 薄壁细胞含叶绿体,有一定的光合作用能 力。 • 幼茎的中央充满可以贮存养料的髓,所以 是实心的。老茎木质部加厚,髓破损,只 留下一些残余物而成空心髓腔。 • 茎的节上着生叶片,两节之间称为节间。 一般下部节间较密,上部节间较稀。
第6章 嗜好作物
• 嗜好就是特别爱好、喜欢,嗜好作物就是 生产人们特别爱好、可获得兴奋提神或刺 激性产品的作物,如烟、茶、咖啡、可可 等。
第一节 • 一、概述
•
烟草
• (一)经济意义 • 烟草因烟叶中的烟 碱(C10H14N2)有兴 奋中枢神经的作用 而成为许多人嗜好 的特殊消费品。
• 由于吸烟有害健康,各国均采取了“寓禁 于征”的政策,于是烟草成为高税利商品 作物。 • 在我国,目前烟草行业的税利率居各行业 之首。国家年税收6000亿元以上。
• 烟草单株生物学总叶数因类型、品种不同 而异。 • 国内外优质烤烟生产,这些年多选用少叶 型品种,生物学总叶数40片左右,可留有 效叶20片左右,叶片大小适中,烤后烟叶 质量好。
• 与鲜烟叶有关的主要品质要素是: • ①叶的着生部位。烤烟一般是中部叶质量 最好,而香料烟是上部叶质量较佳。 • ②叶片厚度。一般上部叶片厚,下部叶片 薄。叶片厚度与栽培措施有很大的关系, 厚薄适宜是优质烟叶的需要。 • ③单叶重。烤烟一般6~8g为宜。 • ④主脉与叶片的比例。主脉一般占烟叶重 量的 25%左右。主脉占的比重越大,烟叶 的使用价值就越小。
农业的分布(经济作物、三大林区和四大牧区的分布)(课件)七年级地理下册(沪教版)
沪教版 七年级第二学期
1.2 农业的分布
新课程标准
• 借助地图和相关资料,举例描述中国农业等生产 活动的分布,并用实例说明科学技术在农业发展中 的重要作用。
壹 经济作物的分布 贰 三大林区 叁 四大牧区 肆 考点梳理 伍 真题演练
PART ONE
经济作物的分布
经济作物
经济作物:有某种特定经济用途的农作物,主要是为工业提供原材料
0.5
三大林区
在北方风沙危害、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即我国 东北西部、华北北部和西北地区营造了“三北” 防护林体系工程。
三大林区
读右图,思考我国西北广大地区 森林资源稀少和长江、黄河下游 地区森林资源分布较少的主要原 因有什么不同?
西北地区:干旱 长江、黄河下游地区:人类活动
PART ONE
四大牧区
三大林区
读“我国与世界部分国家森 林资源比较” 表,回答: 1. 比较 2015 年我国与日本 的森林覆盖率和人均森林面 积。说一说日本森林覆盖率 很高的原因。 2. 比较我国与巴西的森林覆 盖率和人均森林面积在十年 中的变化情况,说一说这一 变化的原因。
国家
巴西
日本 俄罗斯
加拿大 美国 中国 世界
主要经济作物 棉花 油菜 花生
分布
长江中下游地区、黄河中下游地区和__新__疆___ __长___江____流域和西北部分地区 山东 以_________、河南最为集中
甘蔗 甜菜 ________
主要分布在华南及四川盆地地区, _广__西__壮___族__自__治__区_______为最大产地
主要种植在黑龙江、吉林、内蒙古和新疆
2、我国东部地区南、北方主要农产品差异及其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 A、华南主产区盛产水稻、甜菜;该区地广人稀,工业发达 B、长江流域主产区农作物是水稻、油菜等;该区热量充足、降水丰富 C、黄淮海平原主产区农作物是小麦、玉米、棉花等;该区为黑土地,降水丰富 D、东北平原主产区盛产玉米、大豆;该区为黄土地,热量充足
1.2 农业的分布
新课程标准
• 借助地图和相关资料,举例描述中国农业等生产 活动的分布,并用实例说明科学技术在农业发展中 的重要作用。
壹 经济作物的分布 贰 三大林区 叁 四大牧区 肆 考点梳理 伍 真题演练
PART ONE
经济作物的分布
经济作物
经济作物:有某种特定经济用途的农作物,主要是为工业提供原材料
0.5
三大林区
在北方风沙危害、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即我国 东北西部、华北北部和西北地区营造了“三北” 防护林体系工程。
三大林区
读右图,思考我国西北广大地区 森林资源稀少和长江、黄河下游 地区森林资源分布较少的主要原 因有什么不同?
西北地区:干旱 长江、黄河下游地区:人类活动
PART ONE
四大牧区
三大林区
读“我国与世界部分国家森 林资源比较” 表,回答: 1. 比较 2015 年我国与日本 的森林覆盖率和人均森林面 积。说一说日本森林覆盖率 很高的原因。 2. 比较我国与巴西的森林覆 盖率和人均森林面积在十年 中的变化情况,说一说这一 变化的原因。
国家
巴西
日本 俄罗斯
加拿大 美国 中国 世界
主要经济作物 棉花 油菜 花生
分布
长江中下游地区、黄河中下游地区和__新__疆___ __长___江____流域和西北部分地区 山东 以_________、河南最为集中
甘蔗 甜菜 ________
主要分布在华南及四川盆地地区, _广__西__壮___族__自__治__区_______为最大产地
主要种植在黑龙江、吉林、内蒙古和新疆
2、我国东部地区南、北方主要农产品差异及其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 A、华南主产区盛产水稻、甜菜;该区地广人稀,工业发达 B、长江流域主产区农作物是水稻、油菜等;该区热量充足、降水丰富 C、黄淮海平原主产区农作物是小麦、玉米、棉花等;该区为黑土地,降水丰富 D、东北平原主产区盛产玉米、大豆;该区为黄土地,热量充足
经济作物种子生产知识
(二)与种子生产有关的油菜生物学特点
种子细小圆滑 繁殖系数大: 500~1000 不同部位的种子质量有差异 自然异交率高 常规品种遗传基础较复杂
(三)油菜花器构造和开花结实习性
1.油菜花器构造 由花柄、萼片、花瓣、雌雄蕊组成 十字花冠 四强雄蕊
2.开花结实习性
花期长: 30d,单株花期一般延续20-30d 开花的顺序: 主花序 第一分枝 第二分枝 上 下 同一花序 下 上 最适宜温度为14-18℃ 最适相对湿度为70%-80% 雌蕊受精能力: 5-7d 花粉生活力: 1-3d
第二节 烟草种子生产
一、烟草的花器结构与开花结实特性
(一)花的形态和构造
两性花,钟状花冠 花萼、花瓣: 5 雄蕊: 5 雌蕊: 1
(二)开花习性 天然异交率: 1%~3%
10d
2d
1d
现蕾
含蕾
花始开
花盛开
果实形成
26d
39d
凋谢
(三)果实和种子
蒴果: 每个内含2000~4000粒种子 千粒重: 0.05~0.09g
父母本行比: 1:2-4 在父本行头点种小麦或蚕豆作标记作物 调节父母本的播期和花期 成熟后收获母本行的种子 田间管理与利用雄性不育系制种田的措施基本相
同。
(三)利用核不育两用系生产杂交种
1.亲本的提纯与繁殖技术
全不育系: 利用双隐性纯合系msmsrfrf可育株
与纯合型MsMsrfrf不育株测交,其测交一
经济作物种子生产知识
Click to edit Master title style
Click to edit Master subtitle style
第一节 油菜种子生产
一、油菜的0%—90% 甘蓝型油菜: 天然异交率10%—25% 芥菜型油菜: 天然异交率低于10%
4.1中国的农业-课件(47张PPT)
3. 读图,我国农业各部门中,产值比例最大的是( )
A. 种植业 B. 牧业 C. 林业 D. 渔业
4.把以下食品与相关的农业类型连线:
谷物、蔬菜
畜牧业
肉、蛋、奶
种植业
鱼、虾
林业
水果
渔业
牧业35%
渔业11%
4% 林业
种植业50%
学习目标
农业(第二课时)
1.运用资料,说出中国主要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 分布特点。 2.运用资料,说出我国畜牧业的分布特点。
• 农业科技的不断提高,使许多 不适应农业生产的自然环境条 件得到改善,农业生产空间大 大拓展。
课堂活动
2.讨论:发生下列变化的主要原因。 荔枝生产于中国南部,以广东、广西、福建、台湾等省区栽培较多。读图,
从经济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对农产品生产和消费影响的角度。
“一骑红尘妃 子笑,无人知 是荔枝来”的 时代已尘封于 历史的记忆中!
一、让“土地”奉献的产业
1.农业的概念
➢ 农业是一种直接利用土地、气候和水资源所从事的生产活动,一种让“土地奉献” 的产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建设与发展的基础产业。
一、让“土地”奉献的产业
?
农业就是种 植农作物吗?
一、让“土地”奉献的产业
2.农业的分类
种植业:在耕地上种植水稻、小麦、大豆、棉花等农作物,这样的生产部门称为种植业。
自动收割机在收割水稻
温室大棚里的草莓
农田滴灌设施
杂交水稻
20世纪70年代以前,我国水稻平均产量 不到4500千克/公顷,目前超级杂交水稻已突 破12000千克/公顷,使我国在耕地面积减少 的情况下粮食产量保持持续增长的态势。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经济作物
概念 经济作物又称技术作物、工业原料作 物。指具有某种特定经济用途的农作 物。广义的经济作物还包括蔬菜、瓜 果、花卉等园艺作物。
特点 经济作物通常具有地域性强、 经济价值高、技术要求高、商品率 高等特点,对自然条件要求较严格, 宜于集中进行专门化生产。
按其用途分为:
纤维作物(棉花、麻类、蚕桑) 大豆 、向日葵等) 油料作物(花生、油菜、芝麻、 糖料作物(甜菜、 ) 甘蔗 饮料作物(茶叶 、咖啡、可可)
• 中国是最早发现和利用茶树的国家,被称为茶 的祖国。文字记载表明,我们祖先在3000多年 前已经开始栽培和利用茶树。茶树的起源问题, 历来争论较多,随着考证技术的发展和新发现, 才逐渐达成共识,即中国是茶树的原产地,并 确认中国西南地区,包括云南、贵州、四川是 茶树原产地的中心。由于地质变迁及人为栽培, 茶树开始由此普及全国,并逐渐传播至世界各 地。
生长季
140天左右
生长季≥0℃积温
2700~2850℃
栽培制度
一年一熟,春播 秋收
黄淮海夏播大豆区
90~100天
2600~2800℃
一年两熟
• 甘蔗是甘蔗属的总称。中国最常见的食用甘蔗 为竹蔗甘蔗适合栽种于土壤肥沃、阳光充足、 冬夏温差大的地方。甘蔗是温带和热带农作物, 是制造蔗糖的原料,且可提炼乙醇作为能源替 代品。全世界有一百多个国家出产甘蔗,最大 的甘蔗生产国是巴西、印度和中国。甘蔗中含 有丰富的糖分、水分,还含有对人体新陈代谢 非常有益的各种维生素、脂肪、蛋白质、有机 酸、钙、铁等物质,主要用于制糖,现广泛种 植于热带及亚热带地区。
茶(tea)
• 茶原为中国南方的嘉木,茶叶作为一种著名的保健饮 品,它是古代中国南方人民对中国饮食文化的贡献, 也是中国人民对世界饮食文化的贡献。三皇五帝时代 的神农有以茶解毒的故事流传,黄帝则姓姬名荼,荼 即古茶字。茶属于山茶科,为常绿灌木或小乔木植物, 植株高达1-6米。茶树喜欢湿润的气候,在我国长江流 域以南地区有广泛栽培。茶树叶子制成茶叶,泡水后 使用,有强心、利尿的功效。茶树种植3年就可以采叶 子。一般清明前后采摘长出4-5个叶的嫩芽,用这种嫩 芽制作的茶叶质量非常好,属于茶中的珍品。
特点 经济作物通常具有地域性强、 经济价值高、技术要求高、商品率 高等特点,对自然条件要求较严格, 宜于集中进行专门化生产。
按其用途分为:
纤维作物(棉花、麻类、蚕桑) 大豆 、向日葵等) 油料作物(花生、油菜、芝麻、 糖料作物(甜菜、 ) 甘蔗 饮料作物(茶叶 、咖啡、可可)
• 中国是最早发现和利用茶树的国家,被称为茶 的祖国。文字记载表明,我们祖先在3000多年 前已经开始栽培和利用茶树。茶树的起源问题, 历来争论较多,随着考证技术的发展和新发现, 才逐渐达成共识,即中国是茶树的原产地,并 确认中国西南地区,包括云南、贵州、四川是 茶树原产地的中心。由于地质变迁及人为栽培, 茶树开始由此普及全国,并逐渐传播至世界各 地。
生长季
140天左右
生长季≥0℃积温
2700~2850℃
栽培制度
一年一熟,春播 秋收
黄淮海夏播大豆区
90~100天
2600~2800℃
一年两熟
• 甘蔗是甘蔗属的总称。中国最常见的食用甘蔗 为竹蔗甘蔗适合栽种于土壤肥沃、阳光充足、 冬夏温差大的地方。甘蔗是温带和热带农作物, 是制造蔗糖的原料,且可提炼乙醇作为能源替 代品。全世界有一百多个国家出产甘蔗,最大 的甘蔗生产国是巴西、印度和中国。甘蔗中含 有丰富的糖分、水分,还含有对人体新陈代谢 非常有益的各种维生素、脂肪、蛋白质、有机 酸、钙、铁等物质,主要用于制糖,现广泛种 植于热带及亚热带地区。
茶(tea)
• 茶原为中国南方的嘉木,茶叶作为一种著名的保健饮 品,它是古代中国南方人民对中国饮食文化的贡献, 也是中国人民对世界饮食文化的贡献。三皇五帝时代 的神农有以茶解毒的故事流传,黄帝则姓姬名荼,荼 即古茶字。茶属于山茶科,为常绿灌木或小乔木植物, 植株高达1-6米。茶树喜欢湿润的气候,在我国长江流 域以南地区有广泛栽培。茶树叶子制成茶叶,泡水后 使用,有强心、利尿的功效。茶树种植3年就可以采叶 子。一般清明前后采摘长出4-5个叶的嫩芽,用这种嫩 芽制作的茶叶质量非常好,属于茶中的珍品。
第五章3 中国的农业-经济作物
Chapter 5
1 油料作物
(2) 花生
◆我国的花生生产布局
此外,南方的广东、广西、四川、福建、台湾等省的
丘陵地区和沿海地带是我国南方重要的花生生产基地,但
产量相对较低。
图 我国花生种植分布
Chapter 5
三、我国主要经济作物的生产与布局 1 油料作物
(3) 油菜籽
油菜,属于十字花科芸苔属,一年生或越年生草本植 物;对热量要求不高,对土壤的要求也不严,酸、碱、中 性土壤均能种植;品种类型多,适应性强,因此具有地区 上广泛分布的可能性。 近年来,我国油菜籽生产发展很快,分布区域也逐渐扩 大,产量居世界首位 。
1997年,总产为962万吨,超过印度,居世界首位。
2004年,产量1434万吨,居世界首位。
Chapter 5
1 油料作物
(2) 花生
◆我国的花生生产布局
花生在我国分布较广,除藏、宁、甘、青、辽南以北外 ,基本上都有分布。 集中产区: 山东半岛、鲁中南丘陵;冀东滦河下游;豫东 黄泛区;以及苏皖的淮北地区,以上地区花生的常年产量 占全国的80%以上。
蔬菜作物、药用作物、香料作物、花卉园艺作物等几大
类,其中每一类又包括若干种经济作物。
Chapter 5
一、经பைடு நூலகம்作物
3 经济作物的特点
(1)商品率高 经济作物产品大多需经过一定的工业加工后才进入 消费领域,因此又有工业原料作物之称。 经济作物商品性较强,很大程度上是作为商品出卖 而生产的,因而价值规律对它的影响要比粮食作物大得 多。 一般来说,市场价格的高低、经济收益的多少,往 往很快影响到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和产量,波动比较大。
87.8 92.7
83.2 90.8
经济作物学-2
菠萝叶纤维
剑麻及剑麻地毯
• 2.4、根纤维 指存在于根部的韧皮纤 、 如马蔺(lin)根的纤维。 根的纤维。 维。如马蔺 根的纤维
马蔺
马蔺根
• 2.5、果壳纤维 指存在于果壳中的纤 、 椰子壳纤维。 维。如椰子壳纤维。
椰子子椰子壳纤维
• 2.6 种子纤维 指存在于种子表面的纤维。 指存在于种子表面的纤维。 如棉和木棉种子上的毛 .
• 2.我国棉花的分布与生产概况 2.我国棉花的分布与生产概况 • 我国棉花种植带大致分布在18°~46°N, 我国棉花种植带大致分布在18° 46° 18 76° 124° 之间,产棉省22 22个 76°~ 124°E之间,产棉省22个。 • 常年棉花面积在30×104hm2以上的省区有新 常年棉花面积在30 30× 以上的省区有新 河南、江苏、湖北、山东、 疆、河南、江苏、湖北、山东、河北和安 面积较大的省份还有湖南、四川、 徽。面积较大的省份还有湖南、四川、山 西、江西等。 江西等。
• 2.2、木材纤维 主要指裸子植物和双 、 子叶植物树干中的木质纤维, 子叶植物树干中的木质纤维,用加工 木材的方法获得。如松、 木材的方法获得。如松、杉、杨、柏 等树木的纤维。 等树木的纤维。
• 2.3、叶纤维及茎秆纤维 主要指存在 、 单子叶植物叶和茎中的纤维。 于单子叶植物叶和茎中的纤维。如剑 龙须草、蓑草、稻秆、麦秸、 麻、龙须草、蓑草、稻秆、麦秸、甘 蔗渣、芦苇等的纤维。 蔗渣、芦苇等的纤维。
• 2、棉花具有重要的综合开发价值 • 棉花除生产种子纤维外,棉子壳、棉子油、 棉花除生产种子纤维外,棉子壳、棉子油、 棉子蛋白、 棉子蛋白、棉秆和棉根等都具有重要的应 用价值。 用价值。 • 我国常年皮棉产量 450 × 104t,产棉子 用作种子外, 800 × 104t,其中除 5%用作种子外,尚 棉子。棉子去壳后经压榨, 余 750 × 104t棉子。棉子去壳后经压榨, 可获棉子油和棉仁饼。 可获棉子油和棉仁饼。棉子油和棉仁饼再 经脱棉酚处理后可食用、饲用。 经脱棉酚处理后可食用、饲用。
2-经济作物生产布局
4-1饮料作物----茶叶
1、世界主要产茶国是 印度和中国 2、美国、英国、俄罗 斯、埃及、巴基斯坦等 国家是主要进口国
种植业分布
(2)经济作物:烟草,茶叶
烟草集中产地:其中 以云南产量最大
山东为我国 最大的苹果 产地 新疆吐鲁番 葡萄
五大产茶省
1-2纤维作物----麻类
服装面料,工业原料 种类有: 黄麻、红麻---编织麻袋 亚麻---纺织、榨油 剑麻---缆绳
世界花生主产国2006年花生生产情况
国家 世界 印度 中国 尼日利亚 面积 (万公顷) 2182 290 490 124 1 2 3 位次 总产 (万吨) 3298 670 1440 152 2 1 4 位次 单产 (公斤/公顷) 1510 970 2940 1230 7 2 6 位次
印尼
缅甸 美国
黄麻
印度是第一黄麻生产大国 孟加拉国是第二大生产大国 中国第三----浙江产地
亚麻
亚麻纤维具有拉力强、 柔软、细度好、导电 弱、吸水散水快、膨 胀率大等特点,可纺 高支纱,制高级衣料。
亚麻
亚麻的开发利用价值高,亚麻茎制取的纤维是纺织工 业的重要原料,可纯纺,亦可与其它纤维混纺。由于亚麻 纤维与动物纤维、其它植物纤维、合成纤维相比,具有许 多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优点,决定了它在国民经济中占重要 地位。首先,亚麻纤维强韧、柔细,其强度是棉纤维的 1.5倍、绢丝的1.6倍,可纺支数高,织物平滑整洁,适 宜制作高级衣料。 其次,亚麻纤维具有吸湿性强、散热快、耐摩擦、耐 高温、不易燃、不易裂、导电性小、吸尘率低、抑菌保健 等独特优点,适宜制作飞机翼布、军用布、消防、宇航、 医疗和卫生保健服装及帆布、水龙带、室内装饰布及工艺 刺锈品等。第三,打麻下脚料和麻屑也有较高的利用价值, 加工后的短纤维即麻棉,可与毛、丝、棉、化纤等生产混 纺纱,也可纺纯麻纱
作物栽培学概论ppt课件
完整版ppt课件
29
经济系数 = 经济产量/生物产量。经济产量可 以是生殖体(籽粒、荚果、果实),也可以是 营养体(根、茎、叶)。 决定经济系数的因素: ①与所利用的产品器官有关:以营养器官为产 品的作物较高,如薯类0.75~0.85,以生殖器 官的一部分作为产品的作物较低,如禾谷类、 豆类等,小麦0.3~0.4,水稻0.5,大豆只有0.3。 ②与收获产品的化学成分有关:以碳水化合物 为产品的较高,以含脂肪、蛋白质为产品的较 低。 ③同一作物和同一品种,经济系数还决定于栽 培条件和栽培水平。
一位。 从单产来看,粮、经作物也有了显著的提高,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提高幅度较大。
完整版ppt课件
13
第二节 作物的概念、分类及产量 一、作物的起源 二、作物的概念 三、作物的分类 四、作物的产量 五、作物品质
完整版ppt课件
14
一、作物的起源
地球上约有40万种植物,被人类利 用的大约有2500~3000种,为人类栽 培的作物有2300余种,其中,粮食作 物900余种,经济作物1000种,饲料、 绿肥400余种。 栽培作物起源于野生植物。
作物栽培学是研究作物一环境一措施三者关系 的一门科学。
完整版ppt课件
3
二、作物栽培学的概念与发展趋势 1、作物栽培学的概念:是农业生产的基本部门之一, 是以植物学、植物生理学、生态学、气象学、农业化 学、耕作学、土壤学、数学等学科为基础,综合运用 这些学科的基本理论和最新成就全面系统地研究作物 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规律及其与外界环境条件的 关系和人工调节控制技术以期达到高产稳产优质低成 本的理论和措施的一门技术科学,是直接为农业生产 服务的科学。
完整版ppt课件
5
三、作物栽培的特点
第九课宋代经济的发展PPT课件
第1页/共50页
一.宋代农业的发展的表现
1、粮食作物:南方水稻产量居粮食作物首位,太湖流域和 长江下游成为重要粮仓,复种技术得到推广。
宋代《耕获图》
第2页/共50页
这幅画描绘的是宋代农民从耕种到收获
的情景有人耕种、插秧,有人收割、打场、
舂米、入仓,不同季节的农业劳动,都画在
一张图上
第3页/共50页
南天
宋 谚 语
下 足
。
2、经济作物:南方各地普遍种植茶树;棉 花种植由南向北推进。
第10页/共50页
北宋至南宋初 ,植棉地区尚限 于广东和福建; 到南宋后期,棉 花种植区已向北 推进到江淮和四 川一带。南宋棉 织业发展到东南 沿海
第11页/共50页
二、手工业 1、北宋时,南方的丝织业胜过北方。四川、 江浙地区是丝织生产发达。南宋后期,棉织 业兴起,海南岛已有比较先进的棉纺织工具, 棉纺织品种类较多。
第12页/共50页
第13页/共50页
二.手工业的兴盛
1.纺织业
四川、江浙地区的丝织生产发达;棉 纺织工具的改进和棉纺织品品种的增加
北宋时,南方的丝织业胜过北方。 四川、江浙地区是丝织生产发达。南宋 后期,棉织业兴起,海南岛已有比较先 进的棉纺织工具,棉纺织品种类较多。
第14页/共50页
蜀锦
浙江出土的南宋棉毯
2.探讨宋朝出现纸币的原因及它的作用。
√
第49页/共50页
感谢您的观看!
第50页/共50页
要的商业贸易区。
第31页/共50页
都市的商贸活动也辐 射到乡镇,形成了新的商 业区,叫做草市;在城市 与乡村之间的市镇也发展 成为重要的商业贸易区。 当时市场上各类商品琳琅 满目,客商往来不绝,呈 现出一派繁忙景象。
一.宋代农业的发展的表现
1、粮食作物:南方水稻产量居粮食作物首位,太湖流域和 长江下游成为重要粮仓,复种技术得到推广。
宋代《耕获图》
第2页/共50页
这幅画描绘的是宋代农民从耕种到收获
的情景有人耕种、插秧,有人收割、打场、
舂米、入仓,不同季节的农业劳动,都画在
一张图上
第3页/共50页
南天
宋 谚 语
下 足
。
2、经济作物:南方各地普遍种植茶树;棉 花种植由南向北推进。
第10页/共50页
北宋至南宋初 ,植棉地区尚限 于广东和福建; 到南宋后期,棉 花种植区已向北 推进到江淮和四 川一带。南宋棉 织业发展到东南 沿海
第11页/共50页
二、手工业 1、北宋时,南方的丝织业胜过北方。四川、 江浙地区是丝织生产发达。南宋后期,棉织 业兴起,海南岛已有比较先进的棉纺织工具, 棉纺织品种类较多。
第12页/共50页
第13页/共50页
二.手工业的兴盛
1.纺织业
四川、江浙地区的丝织生产发达;棉 纺织工具的改进和棉纺织品品种的增加
北宋时,南方的丝织业胜过北方。 四川、江浙地区是丝织生产发达。南宋 后期,棉织业兴起,海南岛已有比较先 进的棉纺织工具,棉纺织品种类较多。
第14页/共50页
蜀锦
浙江出土的南宋棉毯
2.探讨宋朝出现纸币的原因及它的作用。
√
第49页/共50页
感谢您的观看!
第50页/共50页
要的商业贸易区。
第31页/共50页
都市的商贸活动也辐 射到乡镇,形成了新的商 业区,叫做草市;在城市 与乡村之间的市镇也发展 成为重要的商业贸易区。 当时市场上各类商品琳琅 满目,客商往来不绝,呈 现出一派繁忙景象。
农作物PPT课件
一遇天灾人祸,就出现卖地、借债现象。为防
止两极分化,党和政府及时领到农民走互助合
作的道路,成立农业生产互助组(1951——
1955)并农业生产合作社(1953——1957)。
(注:各地开始时间可能不是很一致,该参考
时间为河南省宜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全县农村逐步实行了各
.
6
04
农作物防虫
1、小麦病虫防治 小麦主产区要抓住晴好天气,组织农民群众重点防控好小麦条锈病、白粉病、蚜虫等易发、常发病 虫害,提高植株抗逆能力,确保小麦生长安全。 2、果树病虫防治 果树主产区要以防治腐烂病为重点,在果树主干上及时涂抹护树将军消毒杀菌,防治防止腐烂病发 生,并有效开展各项植保工作 3、蔬菜病虫防治 蔬菜主产区应强化棚室管理,着力防控灰霉病、白粉病、霜霉病、叶霉病、疫病等病害。具体可采 取以下措施:一是提高棚室内温度和光照强度,防止设施蔬菜遭受冻害和发生病害。
.
3
02 主 要 种 类
粮食作物 以水稻、玉米、豆类、薯类、青稞、 蚕豆、小麦为主要作物; 油料作物 以油籽、蔓青、大芥、花生、胡麻、 大麻、向日葵等为主
蔬菜作物
主要有萝卜、白菜、芹菜、韭菜、蒜、
葱、胡萝卜、菜瓜、莲花菜、菊芋、刀
豆、芫荽、莴笋、黄花、辣椒、黄瓜、
西红柿、香菜等;
果类
有梨、青梅、苹果、桃、杏、核桃、李
农作物
.
二组—徐慧1 珍
01 介绍 Add your the title
02 主要种类 Add your the title
03 历史 Add your the title
04 农作物防虫
.
2
01 农作物
农作物 编辑 指农业上栽培的各种植物。生物的一种。包括粮食作物﹑经济作物 (油料作物、蔬菜作物、花、草、树木)两大类。可食用的农作物是 人类基本食物的来源之一。“人以食为天”,表达了人与食物的关系, 合理的膳食搭配才能给人类带来健康。食物的自给自足,才是一个国 家可持续性发展的基础。农作物的生长,离不开科学的科技生产技术, 以及新型工业制造出来的能辅助农业生产的机械设备。
经济作物学
• 结荚期是花生一生中生长最旺盛时期。
精品课件
• 果针人士后,子房膨大,发育成为荚果, 这个过程叫结荚。
• 一个荚果从开始发育到完全成熟约需60d左 右。
• 花生是自然界罕有的地上开花、地下结果 的作物,因此,荚果发育对环境条件的要 求有其特殊性。
精品课件
• 结荚的条件:
• (1)黑暗。受精子房必须在黑暗条件下才 能膨大。
精品课件
• 2009年全国播种面积4245.8hm2,单产 3365kg/hm2.
• 花生是我国传统的出口农产品之一。山东 省是我国最大的花生出口省份,其次是河 南、河北、辽宁、广东、江苏、安徽等省
• 中国花生主要出口到欧盟、日本、中东、 东南亚、韩国、北美、大洋洲和东欧。
精品课件
• 二、花生栽培的生物学基 础
精品课件
• 一般早熟品种只有2次分枝,很少有3次分 枝,而晚熟品种则有3次以上的分枝。
• 按分枝与主茎所成的角度不同,可将花生 分为蔓生型、半曼生型和直生型。
• 花生的开花结果主要集中在第一、第二对 侧枝及它们的次生分枝上,一般占单株结 果数的 80%~ 90%以上,其中第一对侧 技占 60%以上。因此,促进第一、第二 对侧枝生长对于提高花生产量有重要意义。
• 果针伸长入土是结荚的前提条件,即不形 成果针的花和不伸长入土的果针都不能形 成荚果。
精品课件
• 4.结荚期 • 从 50%植株出现鸡头状幼果(即盛花)至
50%植株上出现饱果为结荚期。 • 南方春花生的结荚期约20~25d。
• 此期所形成的果数可占最后总果数的60 %~ 70%,高的可达 90%以上。
• 播种过深、种子倒放或土壤板结,均会使 胚轴伸长受阻,影响出苗和第一对侧枝生 长。
精品课件
• 果针人士后,子房膨大,发育成为荚果, 这个过程叫结荚。
• 一个荚果从开始发育到完全成熟约需60d左 右。
• 花生是自然界罕有的地上开花、地下结果 的作物,因此,荚果发育对环境条件的要 求有其特殊性。
精品课件
• 结荚的条件:
• (1)黑暗。受精子房必须在黑暗条件下才 能膨大。
精品课件
• 2009年全国播种面积4245.8hm2,单产 3365kg/hm2.
• 花生是我国传统的出口农产品之一。山东 省是我国最大的花生出口省份,其次是河 南、河北、辽宁、广东、江苏、安徽等省
• 中国花生主要出口到欧盟、日本、中东、 东南亚、韩国、北美、大洋洲和东欧。
精品课件
• 二、花生栽培的生物学基 础
精品课件
• 一般早熟品种只有2次分枝,很少有3次分 枝,而晚熟品种则有3次以上的分枝。
• 按分枝与主茎所成的角度不同,可将花生 分为蔓生型、半曼生型和直生型。
• 花生的开花结果主要集中在第一、第二对 侧枝及它们的次生分枝上,一般占单株结 果数的 80%~ 90%以上,其中第一对侧 技占 60%以上。因此,促进第一、第二 对侧枝生长对于提高花生产量有重要意义。
• 果针伸长入土是结荚的前提条件,即不形 成果针的花和不伸长入土的果针都不能形 成荚果。
精品课件
• 4.结荚期 • 从 50%植株出现鸡头状幼果(即盛花)至
50%植株上出现饱果为结荚期。 • 南方春花生的结荚期约20~25d。
• 此期所形成的果数可占最后总果数的60 %~ 70%,高的可达 90%以上。
• 播种过深、种子倒放或土壤板结,均会使 胚轴伸长受阻,影响出苗和第一对侧枝生 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其他经济作物
4、干果
干果易储存、运输,富有营养价值,是生活中极受人们欢迎的食品。干 果主要包括以下几类:枣、核桃、板栗
5、热带经济作物
热带经济作物主要包括橡胶、剑麻、油棕、咖啡、胡椒等。这些作物集 中分布于我国海南、台湾、云南、的西双版纳及广东和广西的局部 地区。
谢谢观赏
农业地理 —经济作物
马馨颖
二、主要经济作物的生产分布
1 纤维作物
(1)棉花
• • 我国是主要产棉国之一曾受国内与国际双重因素影响,棉花生产起伏不定。 棉花原产于亚热带,是喜温好光、生长期长、对土壤要求高的深耕作物。在 我国,棉花种植虽广,但最适宜的种植区域主要是以下三个:
黄河流域棉区。本区主要包括鲁、豫、翼、晋、陕、京、津等省市,也是通常 所指的黄河中下游五省二市。这里植棉历史悠久,水土、光热条件有利于棉 花的生长是较理想的植棉区。 长江流域棉区。本区包括苏、鄂、皖、湘、川、渝、浙、赣、沪七省二市,是 我国老棉区之一。这里地处亚热带,热量条件好,无霜期长,降水充沛,诸 多条件都对棉花生产有利。但该区秋雨多,湿温大,光照弱,病虫害严重, 偶有伏旱发生,使本区总体植棉自然条件不如黄河流域棉区。但区内棉花播 种面积稳定,纺织工业发达,劳动力文化素质较高,发展棉花生产的社会经 济条件比黄河流域好。
二、主要经济作物的生产分布
• 主要繁多的经济作物,按其用途可分为纤维作物、油料作 物和糖类作物等。
1 纤维作物 纤维作物是纺织工业的原料。在我国有棉花、蚕茧和麻类等。 2 油类作物 我国栽培的油料作物种类繁多,其中花生、油菜、芝麻、大豆、棉子 等生产规模大,产品率高,统称五大油类作物,是我国主要食用油源。 此外,生产意义较大的还有胡椒、向日葵、油茶等。 3 糖料作物 我国糖料作物的生产特点是“南蔗北菜",即南方种植甘蔗,北方种 植甜菜,其中,以甘蔗生产规模最大。
二、主要经济作物的生产分布
1 纤维作物
(2)蚕茧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指桑养蚕的国家,已有4000余年的历史,“东方丝国”之 誉。蚕丝素称“纤维皇后”,是我国传统出口商品。
桑蚕茧 桑蚕发展离不开桑树,桑树喜温湿,对土壤适应性较强,在我国方分布较广, 但最适合的种植区域是亚热带地区,集中分布在太湖流域、四川盆地和珠江 流域。太湖流域是我国最大的养蚕基地,产量大,质量全国第一。 柞蚕茧 柞蚕又称野蚕,以野生的炸树、青冈栎等杂木的嫩叶为食物源,是我国已野 外放养形式经营的特种蚕。由于经营粗放,柞蚕茧产量不大,辽东半岛、山 东半岛和南伏牛山地区是我国三大柞蚕产地,以辽东半岛生产规模最大。
农业地理
—经济作物
马馨颖
、经济作物
一
经济作物的生产特点
二
主要经济作物的生产分布
三
其他经济作物
一、经济作物生产特点
• 经济作物在我国种植业的地位仅次于粮食作物。它包括粮食、饲料、 绿肥作物以外的多种农作物。经济作物的生产关系到人民的吃、穿、 用,关系到国家工业建筑、国防建设以及对外贸易等方面。 • 经济作物,又称技术作物、原料作物、商品作物。几乎每一种称呼, 都是对经济作物某一方面生产特点的概括。
二、主要经济作物的生产分布
1 纤维作物
(3)麻类 麻是人类开发利用较早的纤维作物,种类很多。我国是世界主要产麻国,主要生产黄麻、 红麻、苎麻、亚麻。 黄麻: 原产于亚热带,喜高温、湿润气候和深厚、肥沃的土壤,集中分布于华南沿海和和长江 流域,如浙、苏、粤、桂、湘、皖等省区,以浙江产量最大。 红麻: 是我国20世纪70年代从国外引进的,故又称洋麻。红麻适应性强,分布范围十分广 泛,,南自广东,北到辽宁,东自浙江,西达新疆,但各地生产规模均不大。 苎麻: 是中国特产,在国际上有“中国草”之称,是一种多年生缩根植物。苎麻性喜潮湿,植 株较高大,故怕风,集中分布于长江以南的湘、赣、川等地,以湖南最多。 ④ 亚麻: 是一种喜深厚、肥沃土壤的长日照作物,在我国集中分布于高纬度的黑、吉两省交界地 带,以黑龙江最多。
2、茶叶
茶味风靡世界的饮料,茶叶原产于我国,明清时代,其已成为我国重要的出 口物资,曾长期独占世界市场,后续见衰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茶 叶生产迅速发展,从2005年开始产量已居世界第一。 茶树属热带、亚热带常绿树种,性喜高温多雨,相对湿度大,日光散射、漫 射并多云雾的环境,适合南方酸性土壤。我国茶区辽阔,广泛分布于秦岭以 南的低山、丘陵地带。
二、主要经济作物的生产分布
2、油料作物
(4)大豆 • 我国是大豆的故乡,有数千年的栽培历史,是世界著名的大豆生产国,居世 界第四位。同时,我国也是大豆加工大国、经济大国和销售大国。当前,我 国是世界最大的大豆净进口国。
•
大豆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既是油料作物,也是制造多种辅食的重要原料,在 农作物中地位特殊。我国大豆种植地域广泛最集中的产区是东北松辽平原和 华北的黄淮 平原。 (5)其他油料作物 主要包括胡椒和向日葵,即油用亚麻,分布于西北和华北北部;向日葵分布 于三北地区各处。向日葵是一种新兴的高产油类作物,近年来发展很快,以 内蒙古地区产量最高。
二、主要经济作物的生产分布
2、油料作物
(1) 花生
原产于亚热赛,是喜温、耐瘠作物,对土壤要求不高,但以排水良好的沙质 土最好。花生是我国播种面积、总产量仅次于大豆的油料作物。花生在全国 的种植很普遍,但高度集中在两片地区,即北方环渤海地区的丘陵及沿海沙 地区;南方闽、粤、桂、琼、台等省区的丘陵及滨海沙地区。 (2) 油菜 是我国种植面积较大的油类作物。油菜喜温凉、稍耐旱,对土壤适应性较强, 种植油菜对后茬作物有明显的增产效果,是我国南北方农民喜欢的油料作物。 (3) 芝麻 是一种优质的油料作物,生长期短,耐旱、耐瘠薄,但单产不高。我国芝麻 种植规模不大,相当分散,著名产地有豫、鲁、鄂、皖等省,其中以河南省 最有名。
二、主要经济作物的生产分布
• 主要繁多的经济作物,按其用途可分为纤维作物、油料作 物和糖类作物等。
1 纤维作物 纤维作物是纺织工业的原料。在我国有棉花、蚕茧和麻类等。 2 油类作物 我国栽培的油料作物种类繁多,其中花生、油菜、芝麻、大豆、棉子 等生产规模大,产品率高,统称五大油类作物,是我国主要食用油源。 此外,生产意义较大的还有胡椒、向日葵、油茶等。 3 糖料作物 我国糖料作物的生产特点是“南蔗北菜",即南方种植甘蔗,北方种 植甜菜,其中,以甘蔗生产规模最大。
二、主要经济作物的生产分布
1 纤维作物
(1)棉花
• • 我国是主要产棉国之一曾受国内与国际双重因素影响,棉花生产起伏不定。 棉花原产于亚热带,是喜温好光、生长期长、对土壤要求高的深耕作物。在 我国,棉花种植虽广,但最适宜的种植区域主要是以下三个:
西北内陆棉区。本区包括甘、新两省区。棉花生产集中于天山南北和河西走廊。 重点是新疆的天山地区。该区光照足,温差大,气候干燥,病虫害少,属灌 溉农区。该区也是我国唯一的长绒棉产区。在国家的扶持下,新疆已成为我 国重要的棉花生产、供应基地。新疆的棉花以纤维长、色泽洁白、拉力强而 著称。是我国最具有潜力的新辟棉区。新疆水土、光热资源丰富,干旱少雨, 种植棉花的条件得天独厚,近几年棉花种植面积增加很快。
三、其他经济作物
3、水果
我国地理环境去杂多样,果树种类多达300多种,居世界首位。水果 生产相对集中与三个地区——暖温带、亚热带和热带地区。我国水 果的生产及布局如下: 苹果:是我国最大的水果品种,产量和消费量均名列第一。 梨:梨的品种仅少于苹果,也是我国的大宗水果,总产量世界第一。 葡萄:葡萄能在各种类型的土壤中生活,世界种植广泛。葡萄是于庭 院栽培,是发展生态农业、立体农业的首选作物之一。 ④柑橘等。
1 对技术条件要求高,占用那个资金多 2 产品的商品化程度高,生产与市场联系紧密 3 对自然环境适应性差,选择性强
、经济作物
一
经济作物的生产特点
二
主要经济作物的生产分布
三
其他经济作物
二、主要经济作物的生产分布
• 主要繁多的经济作物,按其用途可分为纤维作物、油料作 物和糖类作物等。
1 纤维作物 纤维作物是纺织工业的原料。在我国有棉花、蚕茧和麻类等。 2 油类作物 我国栽培的油料作物种类繁多,其中花生、油菜、芝麻、大豆、棉子 等生产规模大,产品率高,统称五大油类作物,是我国主要食用油源。 此外,生产意义较大的还有胡椒、向日葵、油茶等。 3 糖料作物 我国糖料作物的生产特点是“南蔗北菜",即南方种植甘蔗,北方种 植甜菜,其中,以甘蔗生产规模最大。
二பைடு நூலகம்
主要经济作物的生产分布
三
其他经济作物
三、其他经济作物
1、烟草
烟草原产于南美洲,喜温、喜光、好肥,怕旱涝,易染病虫害,较难侍弄, 生产期间对热量、水分等条件要求较高。从光热资源看,我国适合烟草生产 的区域较广。 烟草按其品种及初制加工方法不同可分为烤烟、晒烟、晾烟,我国以产烤烟 为主。滇、豫、鲁、贵、湘五省为我国烤烟集中产地。
二、主要经济作物的生产分布
3、糖类作物
(1)甘蔗
是热带和亚热带经济作物,具喜温、喜湿、喜肥等特点,生长期长。 我国甘蔗主要分布于台、桂、粤、闽、滇、琼等省区,四川生产规模 也较大。
(2)甜菜
喜温凉气候,具耐寒、耐旱、耐碱等品性,主要分布于黑、吉、蒙、 新等省区,黑龙江省产量最大。
、经济作物
一
经济作物的生产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