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抗精神病药物不良反应识别与处理原则

合集下载

精神科常用药物及副反应的处理

精神科常用药物及副反应的处理

PPT文档演模板
精神科常用药物及副反应的处理
奋乃静:
l 适用于老年或伴有心、肝、肺、肾等躯 体疾病者。
l 常用剂量12-40mg/d,维持量10mg/d左右 l 主要不良反应为锥外系副反应,如急性
肌张力障碍、静坐不能。
PPT文档演模板
精神科常用药物及副反应的处理
氟奋乃静葵酸酯
l 肌内注射:12.5-25mg。以后根据病情需 要与耐受情况每2-4周重复一次。巩固治 疗时,可根据病情需要与耐受情况,每 3-4周肌内注射50mg。
2.常见典型抗精神病药
l 氯丙嗪:主要用于各型精神分裂症、躁狂 症及具有精神运动兴奋症状群的其他疾病。 对消除幻觉、妄想、思维、行为异常疗效 显著。
有效剂量300-600mg/d
主要不良反应:口干、直立性低血压、心
动过速、困倦、皮疹、震颤、肌强直静坐 不能及闭经。偶尔有药物肝功能异常及粒 细胞减少症等严重副反应。
舒必利(止吐灵):
l 小剂量(400-600mg/d)有抗抑郁作用,治 疗精神分裂症的阳性和阴性症状需较高 剂量(600-1200mg/d)。
l 剂型包括口服片剂和针剂。 l 不良反应为锥外系副反应和内分泌变化。
PPT文档演模板
精神科常用药物及副反应的处理
五氟利多:
l 长效口服抗精神病药。
l 首次20mg,间隔7天,酌情加量,常用 治疗量40-60mg/w,好转后20mg/w 维 持。
l 复合制剂,由氯普噻吨和美利曲辛组成; l 适用于各种焦虑,抗抑郁作用相对较轻; l 成人每天2片,早、午各一片; l 老年人晨服1片。
PPT文档演模板
精神科常用药物及副反应的处理
三、心境稳定剂
l 又称抗躁狂药,是指对于躁狂发作具有治 疗作用,并对躁狂或抑郁发作具有预防复 发的作用,且不会引起躁狂与抑郁相互转 相或导致频繁快速循环发作的药物。

抗精神病药物主要不良反应的识别及应对

抗精神病药物主要不良反应的识别及应对

直立性低 平卧,头低位、监测血压,严重者应
血压
减量或换药
流口水
不主张使用抗胆碱能药物治
氯氮平最常见 疗,建议患者睡眠时侧卧位
锥体外系不良 发应
必要时可停 药、换药。
分泌乳汁、 月经紊乱等
动作迟缓、面具脸、静 坐不能、颤抖(手脚发 抖、抽搐)等等
泌乳水平升高
尚无有效方法, 可以调经,必 要时可停药、 换药。
抗精神病药物常见 不良反应的识别及应对
体重增加、镇静:
氯氮平、奥氮平(欧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宁、再普乐)、 喹硫平(思瑞康、启维、舒思)等
椎体外系反应:
利培酮(维思通、思利舒)、 氯丙嗪(冬眠灵)等
心电图改变:
利培酮、奥氮平、齐拉西酮(思贝格)等
嗜睡/ 过度镇静
睡前服用可避免或减轻白天的过 度镇静、严重者应减量或换药
体重增加及代谢综合征 心血管系统不良反应 肝脏不良反应

常见精神病药的不良反应与注意事项

常见精神病药的不良反应与注意事项

氯丙嗪
(6)矛盾反应:抗精神病药的中枢和外周自主神经 )矛盾反应: 系统作用,以及对器官的直接作用产生的不良反应 除主要表现外,偶可见到相反的不良反应,如氯丙 嗪能降低血压、体温、镇静催眠和减少肠蠕动引起 便秘等,这是主要不良反应,但偶可见血压升高、 体温升高、失眠与腹泻等。
氯丙嗪
( 7) 过敏反应 : 常见的有药源性皮炎、皮疹、 ) 过敏反应: 接触性皮炎、剥脱性皮炎、哮良反应
(3)植物神经系统:轻的不必处理,如症状持续发展并渐趋 严重,则可能出现抗胆碱能中毒综合征或抗胆碱能危象。此 时应停药,可用毒扁豆碱1-2mg肌注。 恶性综合征:临床表现为显著的帕金森氏综合征,植物神经 功能紊乱,可伴高热、意识障碍,可能与药物锥体外系反应 和体温调节障碍有关,死亡率高达20%,多死于肺部感染。 主要在于早期发现,及时停药、补液、纠正酸碱平衡、降温、 预防感染。
常见抗精神病药的 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
湖北省荆州市精神卫生中心 田维才任医师
概述
抗精神病药: 抗精神病药:是治疗精神病性症状的 药物,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精神分 裂症或其它重性精神病,也称为强 安定剂、神经阻滞剂。
大体上归为两类
高剂量、 低效价——特点:镇静作用强,对心、 高剂量 、 低效价 肝、肾等脏器的毒性作用较大,锥体外系反应相 对小,效价低,有效剂量高,一般多在100mg以 上,以氯丙嗪、甲硫哒嗪、泰尔登为代表。 低剂量、 高效价——特点:镇静作用小,对心、 低剂量 、 高效价 肝、肾等脏器的毒性作用较小,锥体外系反应相 对强,效价高,有效剂量低,一般多在几毫克到 几十毫克,以奋乃静、氟奋乃静、三氟拉嗪、氟 哌啶醇为代表。
原则上凡是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的 各种不适和躯体改变,均应考虑 是否与药物有关,通过减药或停 药对此有鉴别和治疗意义。一般 而言,抗精神病药无成瘾性,但 可能产生躯体依赖。

抗神经病药物副反映及处置

抗神经病药物副反映及处置

抗神经病药物常见的副作用和处置办法(一)药源性精神症状(即矛盾反映)一、主要表现(1)过度镇定多由于一次服药量过大、几种镇定作用的药物联合应用,或对老年、体弱病人剂量调节不妥所致。

病人表现睡眠过量、难以醒转、软弱无力等。

(2)情绪抑郁多数抗神经病药物可引发抑郁状态。

其中以氟哌啶醇、氯丙嗪、利血平等较为多见。

(3)焦虑激越应用抗神经病药医治初期,病人可出现失眠、多梦、易激惹、焦虑及心神不定等症状,多发生于具有焦虑素质的人。

其中以氟哌啶醇、奋乃静、维思通等较为常见。

(4)紧张症状群往往先有锥体外系症状、肌张力增高,随即表现沉默、呆滞、直至木僵,可出现吞咽困难。

常与药物剂量过大(包括注射长效剂)有关,老年病人特别易发。

(5)谵妄错乱抗神经病药及抗胆碱类药均能引发。

(6)加重原有精神症状。

二、处置办法(1)按照病史、症状特点、病人的反映等,详加辨别,必要时停药观察。

(2)出现明显药源性精神症状时,应采取办法增进排泄,足量输液,给予维生素B、C等医治。

(3)采用心理医治,进行安慰、解释。

(4)症状医治抑郁状态:经一般处置无效时,可给予抗抑郁剂,如SSRI类左洛复、帕罗西汀、艾司西酞普兰等、SNRI类的度洛西汀。

紧张症状群:给予金刚烷胺100mg,2次/日。

意识障碍,应注意除外归并症。

抗胆碱类药物引发者,可用0.1%毒扁豆碱0.5-1ml,肌注,可每小时重复应用,至症状改善。

(二)急性锥体外系症状一、主要表现(1)震颤麻痹综合征一般在医治初期多见。

主要表现有:假面具面容、静止性震颤、肌张力增高、运动减少、动作笨拙、小步态及流涎等,严峻时可影响吞咽动作。

(2)静坐不能多发生于用药初期。

表现为不能静坐、不能静立、坐卧不宁、来回踱步,重者可伴有烦躁、焦虑,乃至加重原有精神症状。

(3)急性肌张力障碍通常在服药48小时内发生,以青少年为多见。

表现为面、舌、颈部的大幅怪异动作,痉挛性斜颈、动眼危象(眼球上窜)、角弓反张、脊柱侧弯、张口受限、扭转痉挛等。

[试题]抗精神病药物常见不良反应与处理

[试题]抗精神病药物常见不良反应与处理

抗精神病药物常见不良反应与处理0一、常见不良反应01.过度镇静0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早期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镇静、乏力、头晕,发生率超过10%,氯丙嗪、氯氮平和硫利达嗪等多见,与药物拮抗组胺H2等受体有关,奥氮平和喹硫平治疗患者也可出现,利培酮和舒必利少见。

此类不良反应多见于治疗开始或增加剂量时,治疗几天或几周后常可耐受,也有不少长期服用氯丙嗪、硫利达嗪和氯氮平者表现多睡和白天嗜睡。

将每日剂量的大部分在睡前服用,可以避免或减轻白天的过度镇静。

不良反应严重者应该减量,并嘱患者勿驾车、操纵机器或从事高空作业。

02.直立性低血压0直立性低血压与药物的α-肾上腺素能受体作用有关。

临床表现为服药后常于直立位时血压骤然下降,可引起患者猝倒,多见于低效价药物快速加量或剂量偏大时。

此时应让患者平卧,头低位,监测血压,静脉注射葡萄糖,有助于血压恢复,必要时减量或换药。

3.流涎0流涎是氯氮平治疗早期最常见的一种不良反应,大约有64.3%的患者出现流涎。

过度流涎在睡眠时最明显,患者经常主诉早晨枕头被浸湿。

尽管抗胆碱药可以治疗这一不良反应,但因为抗胆碱药物的毒性反应,一般不主张使用。

有建议外周抗肾上腺能药物或P物质可以拮抗氯氮平对唾液腺的毒蕈碱样胆碱能反应。

可乐定(0.1mg或0.2mg 贴剂每周一次)和阿米替林也可用于治疗睡眠时的流涎,最近发现氯氮平不增加唾液流量而是减少吞咽,因此在睡眠时流涎最明显。

建议患者侧卧位,以便于口涎流出,防止吸入气管,必要时减量或换药。

4.锥体外系不良反应0锥体外系不良反应是抗精神病药物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急性肌张力障碍、震颤、类帕金森症、静坐不能、迟发性运动障碍等,与药物阻断多巴胺受体作用有关。

该不良反应常见于高效价的第一代抗精神病药物,如氟哌啶醇的发生率可达80%。

低效价第一代抗精神病药物及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锥体外系不良反应比较少见。

利培酮高剂量时或个体敏感者也可出现锥体外系不良反应,氯氮平、奥氮平和喹硫平致锥体外系不良反应的风险较低。

精神科常见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处理措施

精神科常见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处理措施
1、常用的有氟伏沙明、氟西汀(百忧解)、帕罗西汀(赛乐特)、舍曲林(左洛复)、西肽普兰(西普妙)等。
有口干、便秘、尿频、心动过速等症状。有吩噻嗪类药物 (5)一旦发现病人便秘可给予缓泻剂,如果导片,每晚口服。
1、中枢神经系统:过度镇静,治疗量约有半数病人出现无力、嗜睡;
过敏史者禁用。 2、TD(迟发型运动障碍),较少发生。
有尿潴留、肠麻痹。
• 2、心血管:体位性低血压、心动过速和心电图异常。
• 七.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SSRIs)药常用
的有哪些?其常见的不良反应有哪些?
• 1、常用的有氟伏沙明、氟西汀(百忧解)、帕罗西汀(
赛乐特)、舍曲林(左洛复)、西肽普兰(西普妙)等。
• 2、常见的不良反应:胃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厌食、
• 四.维思通常见的不良反应有哪些?
• 1、ESP,与剂量有关,小剂量时ESP症状少。 • 2、TD(迟发型运动障碍),较少发生。 • 3、可出现恶心、呕吐、腹痛,主要副作用为失眠、焦虑、
激越、静坐不能、头晕、低血压、反射性心动过速等。
• 五.碳酸锂常见的不良反应有哪些?
• 1、神经系统:反应迟钝,注意力不集中,烦躁不安,缺
精神科常见药嗜物的睡不良、反应流及处涎理措、施 恶心、呕吐、食欲不振、便秘、乏力。此外
服用抗精神病药物的病人定期复查心电图的意义
长期用药者,可可有有迟发E性运E动G障碍改。变、心动过速等,抗胆碱作用也可引起肠麻痹。
(1)宜小量分次给药,以减少血药浓度波动和减低峰血浓度,从而减少不良反应。
• (准3备)好定中期枢检兴查2奋血、剂锂、浓与升度压,剂药血。锂量浓度相>1.关的不良反应,常见的有过度镇静、体重增
腹泻。其他的不良反应可能有失眠、焦虑、口干、头痛、 多汗等。

抗精神病药物常见不良反应

抗精神病药物常见不良反应

抗精神病药物常见不良反应在经典抗精神病药中低效价药物,如氯丙嗪一般需要较高剂量才能达到治疗疗效,随着使用剂量的增加,药物对其他受体系统也可能产生大的不良反应。

而高效价药物,如氟哌啶醇则可引起更多的多巴胺D2受体相关的运动障碍和高催乳素分泌现象。

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可引起的不良反应锥体外系不良反应锥体外系不良反应是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最常见的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尤其是在高效价的药物如氟哌啶醇等使用时,主要包括以下四种。

1.药源性类帕金森症状女性和大于40岁的中、老年患者中较易发生。

临床表现以动作缓慢或者运动不能、静止性震颤及肌张力增高为特征。

患者开始时常被发现运动过缓,查体可见手足震颤和肌张力增高。

重症患者可能出现面具脸、肢体僵硬、佝偻姿势、慌张步态、粗大震颤、流涎,甚至有协调运动能力的丧失。

原则上不建议在未出现此类不良反应前预防性给药治疗,一旦症状出现且较明显时在患者精神症状稳定的前提下,首先应考虑适当减少抗精神病药的剂量。

对于药源性类帕金森症状的处理目前临床通常给予抗胆碱能药物治疗,如盐酸苯海索,一般建议与抗精神病药配合使用。

如患者类帕金森症状已明显改善,则注意及时降低盐酸苯海索剂量或停止治疗,以减少由于长期大量盐酸苯海索使用引起的其他不良反应。

2.急性肌张力障碍通常出现在治疗起始阶段,给药后不久即可出现。

在青少年、男性和儿童患者多见。

一些带有氟基的经典抗精神病药,如丁酰苯类、哌啶类或哌嗪类药物尤易导致肌张力的增高。

出现急性肌张力障碍的患者主要表现为双眼上翻、斜颈、吐舌、面肌痉挛、脊柱侧弯和角弓反张。

由于急性肌张力障碍通常骤然发生,且症状显著,常引起患者和家属的恐慌,因此是精神科急诊十分常见的就诊原因之一,如在精神科以外就诊者易被误诊为破伤风、癫痫或癔症等。

家属提供或临床医生询问近期曾有服用抗精神病药病史者有助于帮助迅速地诊断和处理。

一般给予肌内注射氢溴酸东莨菪碱后,相关症状可获得迅速的缓解。

此后根据患者的肌张力情况,评估是否需要继续使用抗胆碱能药物维持治疗。

精神科常见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处理措施

精神科常见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处理措施
激越、静坐不能、头晕、低血压、反射性心动过速等。
• 五.碳酸锂常见不良反应有哪些?
• 1、神经系统:反应迟钝,注意力不集中,烦躁不安,缺
乏主动性;手指细颤,粗大震颤提醒血锂浓度靠近中毒水 平;意识障碍。
• 2、肾:多尿、烦渴。 • 3、胃肠道反应: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泻。
精神科常见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处理措施
为出院维持治疗做好准备。
精神科常见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处理措施
第8页
• 碳酸锂治疗护理办法
• (1)宜小量分次给药,以降低血药浓度波动和减低峰血
浓度,从而降低不良反应。
• (2)告诉患者及家眷按计划服药主要性和服药计划。 • (3)告诉患者及家眷服用锂盐后早期和后期不良反应及
预防方法,方便及时发觉不良反应和处理。
• (4)勉励患者家眷监督患者服药,也勉励患者按计划服
药。
• (5)其余参考抗精神病药治疗护理。
• 抗抑郁药治疗护理
• (1)药品不良反应:与用量大小相关,全部抗抑郁药宜
从小剂量开始,逐步增量,直到抑郁症状得到控制。
精神科常见药物的不良应及处理措施
第9页
• (2)慢性病人在用药同时,应注意社会心理康复,以提
• 坚持服药意义:

精神疾病病因至今尚不完全明了,疾病难以根治,长
久以来治疗经验告诉我们,这类疾病唯有坚持遵医嘱服药
,主动配合治疗,才能维持健康,不然极易造成疾病复发
,病情加重。所以坚持服药,含有至关主要意义。
精神科常见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处理措施
第16页
精神科常见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处理措施
第17页
• 2、内分泌:可使催乳素升高、泌乳、性功效障碍、女性
月经紊乱等。

抗精神病药物常见副反应及处理ppt课件

抗精神病药物常见副反应及处理ppt课件

不良反应及处理
4.高催乳素血症:女性较男性敏感。临床主要表
现为乳房增大、泌乳、男性乳房女性化、月经紊乱、 性功能减退、骨质疏松等。处理:监测催乳素水平, 关注患者相应临床症状,必要时调整治疗药物或合并 药物治疗。
不良反应及处理
5.其它:精神运动性兴奋、体温降低、肠蠕动加
快等。
抗1肾上腺素受体效应
抗多巴胺D2受体效应引起不良反应
1.急性锥体外系反应
2.迟发性运动障碍 3.恶性综合征 4.高催乳素血症 5.其它
不良反应及处理
1.急性锥体外系反应:阻断黑质-纹状体通路上
的多巴胺D2受体引起。
(1)急性肌张力障碍(Acute Dystonia):个别肌群
的持续痉挛,表现多样化,包括斜颈、颈后倾、面部 怪相和扭曲、舌前突、口吃、角弓反张、脊柱侧突和 眼上翻等,同时病人感觉极其难受与紧张,伴焦虑、 烦躁及恐惧情绪。肌注东莨菪碱0.3mg,起到即时缓解 作用。必要时则须减少抗精神病药物剂量并加服抗帕 金森症药如安坦,或换用EPS低的药物如非典型抗精神 病药。
抗精神病药物作用的基础-多巴胺假说
原发性前额叶DA功能降低-引起阴性症状
继发性皮质下DA系统脱抑制、DA功能亢进-引起
阳性症状
阻断DA的药物对精神分裂症有治疗作用,典型抗精神
病药主要阻断DA
抗精神病药物的另一个重要假说 -5-HT 受体假说
2A
5-HT2A受体是非经典抗精神病药和抗抑郁药用 位点
抗胆碱能受体效应
1.精神系统:认知损害、镇静和谵妄
2.循环系统:窦房结脱抑制性兴奋,窦
性心动过速
3.呼吸系统:粘液腺分泌减少
抗胆碱能受体效应

精神科常用药物及副反应的处理

精神科常用药物及副反应的处理
常用于维持治疗。
硫利达嗪:
有较强的抗精神病和镇静作用,有一定 改善情绪作用,常用于治疗伴有焦虑情 绪的精神分裂症,对伴有疑病妄想的抑郁 症疗效较好。
常用剂量200-600mg/d,每日三次。 常见副作用为抗胆碱能样副作用,ECG
改变如QT间期延长较多见,治疗中需 监测ECG。
哌泊噻嗪:
有较强的抗精神病作用,常用于精神分 裂症的维持治疗。
妄想状态,5-10mg肌注,2-3次/日。 12、过量与中毒的处理
⑦中枢兴奋剂使用:利他林10mg im 或iv gtt 是指人体使用后,在不明显或不严重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其他功能的前提下,选择性地消除焦虑症状的一类药物。
口服常用剂量6-20mg/d。 常用三环类药物:氯丙咪嗪、阿米替林、多塞平。
有效剂量300-600mg/d
剂量:短效制剂有效剂量范围2-6mg/d。 剂型包括口服片剂和针剂。
7、色素沉着: 暴露部位
药理作用是抗焦虑、镇静、催眠、抗惊厥和中枢性骨骼肌松弛。 处理:利血生 20-40mg tid 或升白能
主要副作用:EPS、血清催乳素升高。 有效剂量300-600mg/d
神病药。 最佳剂量取决于临床反应、副作用和病人耐受性。
安坦片 2mg bid 2、药源性精神病:类抑郁、精神运动性兴奋、紧张症状群 以后根据病情需要与耐受情况每2-4周重复一次。
剂型:口服片剂、口服液、长效注射剂。 处理:①洗胃:1:5000的高猛酸钾
⑦中枢兴奋剂使用:利他林10mg im 或iv gtt 卡马西平用于急性躁狂发作、碳酸锂无效的、快速循环或混合发作。
精神科常用药物及副反应的处理
(优选)精神科常用药物及副反应 的处理
一、抗精神病药物
抗精神病药是一组用于治疗精神分 裂症及其它精神病性精神障碍的药物。 在通常的治疗剂量并不影响患者的智力 和意识,却能有效地控制患者的精神运 动兴奋、幻觉、妄想、敌对情绪、思维 障碍和异常行为等精神症状。

精神科常见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处理措施

精神科常见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处理措施

服用抗精神病药物为什么会出现口干?
抗精神病药物具有中枢和外周抗胆碱、抗肾上腺作用,可 表现出抑制腺体分泌、散大瞳孔、加速心率、松弛支气管 和胃肠道平滑肌等。其中的抑制腺体分泌作用可至口干。 抗精神病药的抗肾上腺作用可阻断a-受体效应,使皮肤黏 膜血管收缩也可导致口干.
坚持服药的意义:
精神疾病的病因至今尚不完全明了,疾病难以根治, 长期以来治疗经验告诉我们,此类疾病唯有坚持遵医嘱服 药,积极配合治疗,才能维持健康,否则极易造成疾病复 发,病情加重。因此坚持服药,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服用抗精神病药物的病人定期复查心电图的意义
药物对心脏的影响已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研究人员发 现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后可引起心电图的改变: (1)心电图异常比例增高。 (2)心电图改变与性别、年龄及病程无关,而与躯体状 况和原有心血管病如高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等有关。 这些病人异常心电图的发生比例较高。 (3)所用的药物中以氯丙嗪、舒必利、氟奋乃静引起心 电图改变较多见。 (4)主要改变为ST-T段的改变,QT间期延长,左心室变 电压,对心脏传导系统影响较小,未发生严重的心律失常。 有的病人还可出现心动过速。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服用抗精神病药物为何定期复查血常规?
几乎所有抗精神病药对白细胞都有一定的抑制,但仅 极少数出现粒细胞缺乏症。以氯氮平、氯丙嗪较多见。多 在治疗头6-12周出现,与剂量无明显关系,多数意见认为 是一种变态-免疫反应,也有认为系药物对骨髓造血机能 的毒性作用。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前、治疗中均应遵医嘱 检查血常规,发现异常,如处理及时可完全恢复。
四.维思通常见的不良反应有哪些?
1、ESP,与剂量有关,小剂量时ESP症状少。 2、TD(迟发型运动障碍),较少发生。 3、可出现恶心、呕吐、腹痛,主要副作用为失眠、焦虑、 激越、静坐不能、头晕、低血压、反射性心动过速等。

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早期最常见不良反应

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早期最常见不良反应

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早期最常见的不良反应范新印1、过度镇静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早期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镇静、乏力、头晕,发生率超过10%。

氯丙嗪、氯氮平和硫利达嗪等多见,与药物拮抗组胺H1等受体作用有关。

奥氮平和奎硫平治疗患者也可出现。

利培酮和舒必利少见。

多见于治疗开始或增加剂量时,治疗几天或几周后常可耐受,也有不少长期服用氯丙嗪、硫利达嗪和氯氮平者表现多睡和白天嗜睡。

将每日剂量的大部分在睡前服用,可以避免或减轻白天的过度镇静。

严重者应该减药,并告诫患者勿驾车、操纵机器或从事高空作业。

2、体位性低血压体位性低血压与药物对α-肾上腺素能受体作用有关。

临床表现为服药后常于直立位时血压骤然下降,可引起患者猝倒,多见于低效价药物,快速加量或剂量偏大时。

此时应让患者平卧,头低位,监测血压。

必要时静脉注射葡萄糖,有助于血压恢复,必要时减量或换药。

3、流涎流涎是氯氮平治疗早期最常见的一种不良反应,大约64.3%的患者出现流涎。

过度流涎在睡眠时最明显,患者经常主诉早晨枕头被浸湿。

尽管抗胆碱能药物可以治疗这一不良反应,因为抗胆碱能药物的毒性反应,一般不主张使用。

有建议外周抗肾上腺素能药物可以拮抗氯氮平对唾液腺的毒蕈碱样胆碱能效应。

可乐定(0.1 mg或0.2 mg贴剂每周1次)和阿米替林也用于睡眠时的流涎,最近发现氯氮平不增加唾液流量而是减少吞咽,因此在睡眠时候流涎最明显。

建议患者侧卧位,以便于口涎流出,防止吸入气管,必要时减量或换药。

4、锥体外系不良反应锥体外系不良反应是抗精神病药物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急性肌张力障碍、震颤、类帕金森症、静坐不能、迟发性运动障碍等,与药物阻断多巴胺受体作用有关。

该不良反应常见于高效价的第一代抗精神病药物,如氟哌啶醇的发生率可达80%,迟发性运动障碍的发生率也较其他抗精神病药为高。

低效价第一代抗精神病药物及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锥体外系不良反应比较少见。

利培酮高剂量时或个体敏感者也可出现锥体外系不良反应,氯氮平、奥氮平和奎硫平致锥体外系不良反应的风险较低。

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不良反应的早期识别

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不良反应的早期识别

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不良反应的早期识别抗精神病药物是治疗精神疾病的一种常用药物,如氯丙嗪、奥氮平、利培酮等。

然而,长期服用这些药物可能会导致一系列的不良反应,这些不良反应可能会对患者的身体和心理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

因此,早期识别这些不良反应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是非常必要的。

一、不良反应的类型及其影响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可能会导致多种不良反应,其中一些可能是短暂的,而另一些可能是持久的。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不良反应及其影响:1.体重增加。

抗精神病药物可以抑制食欲和代谢,导致患者体重增加,甚至出现肥胖。

据研究,约有50%的患者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后体重增加超过5公斤,其中有20%的患者体重增加超过10公斤。

体重增加不仅影响患者的外貌,还会引起一系列健康问题,如高血压、糖尿病等。

2.影响睡眠。

抗精神病药物会影响患者的睡眠质量,导致患者出现失眠、嗜睡等问题。

这些问题会影响患者的白天警觉性和工作效率,对患者的生活产生不良影响。

3.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还会产生一些心理和认知方面的不良影响。

研究表明,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会导致患者出现认知功能下降、记忆力减退等问题。

这些问题会影响患者的学习能力和工作效率,对患者的生活产生不良影响。

除了上述问题,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还可能导致一些其他不良反应,如性功能障碍、口干、便秘等。

这些问题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使患者感到疲惫和不适。

二、早期识别不良反应的方法早期识别抗精神病药物的不良反应非常重要,因为这可以帮助医生及时调整用药方案,从而避免不必要的健康风险。

以下是一些早期识别抗精神病药物不良反应的方法:1.定期检查身体指标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会导致一些身体指标的变化,例如体重增加、血压升高、血糖异常等。

因此,定期检查这些身体指标是早期识别不良反应的重要方法。

医生可以定期检查患者的体重、血压和血糖,并根据检查结果调整药物的剂量或种类。

此外,医生还可以检查患者的血脂水平、肝功能等指标,以便及时发现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

精神科常见及严重药物不良反应及处置(2)(1)(1)(1)(2)(1)

精神科常见及严重药物不良反应及处置(2)(1)(1)(1)(2)(1)

精神科常见严重药物不良反应及处理流程
一、恶性综合征(NMS)
恶性综合征是抗精神病药物引起的最严重药物副反应之一,几乎所有抗精神病药物均可引起。

危险因素包括抗精神病药物骤增骤减、多种抗精神病药物联合使用、紧张症、合并躯体疾病或脑病、注射用药等。

临床表现为肌张力障碍(肌肉强直、肌紧张)、高热(可达41--42℃)、意识障碍、自主神经系统症状(大汗淋漓、心动过速、血压不稳等)四大典型症状,如处理不当可导至死亡。

故应引起医护人员的高度重视,一旦诊断是抗精神病药物所致恶性综合征,应立即停药,并进行支持治疗如补液、降温、预防感染、抗痉挛、吸氧等。

发生恶性综合征的处理流程
二、体位性低血压
体位性低血压是抗精神病药物及抗忧郁药物常见的不良反应。

当病人行走或变换体位时,突然直立摔倒,血压下降,甚至意识丧失。

发生体位性低血压的处理流程
三、粒细胞缺乏症
粒细胞缺乏症是抗精神病药物引起的最严重药物副反应之一,极易合并严重感染,病情危重,死亡率高,危险随年龄而增高,女性多见,需积极抢救。

粒细胞缺乏症的处置流程
四、药源性癫痫发作
药源性癫痫发作是抗精神病药物引起的严重药物副作用,以全身强直痉挛发作最常见。

表现为四肢强直抽搐,双眼上翻,口吐白沫,牙关紧闭,甚至舌咬伤,意识丧失等。

药源性癫痫发作时的处置流程


↓ ↓
护理部 2019、9、1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见抗精神病药物不良反应识别与处理原则
一、概念与发展历史
(一)概念
抗精神病药物(antipsychotic drugs)主要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躁狂发作和其他具有精神病性症状的精神障碍。

(二)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靶症状
⒈ 焦虑抑郁;
⒉ 阳性症状
⒊ 阴性症状;
⒋ 认知症状;
⒌ 攻击敌意。

(三)多巴胺假说
⒈ 苯丙胺致精神病;
⒉ 溴隐亭致精神病;
⒊ 早期抗精神病药均有 D2,受体拮抗作用;
⒋ 无 EPS(锥体外系反应),无疗效;
⒌ 高效价药物也具有较高的 EPS 发生率。

四)背景
氯丙嗪(1952)问世是精神病药物治疗史上的一次变革,但分裂症治疗仍面临着许多困难,包括疗效不佳(尤其是对阴性症状),药物不良反应(过度镇静、植物神经系统症状、运动障碍等)。

(五)精神病性障碍药物治疗的发展
⒈ ECT(电抽搐治疗)
⒉ 第一代抗精神病药物:氯丙嗪、奋乃静、氟哌啶醇、氟奋乃静、甲硫达嗪、洛沙平。

⒊ 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氯氮平、利培酮、齐哌西酮、奥氮平、喹硫平、阿立哌唑。

二、作用机制、分类、适应症和禁忌症
(一)(传统)第一代抗精神病药物
⒈ 主要作用机理为阻断中枢 D2 受体;
⒉ 治疗中可产生锥体外系反应和催乳素水平升高;
⒊ 高效价:氟哌啶醇;
⒋ 中效价:奋乃静;
⒌ 低效价:氯丙嗪。

(二)(新型)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
⒈ 5-羟色胺与多巴胺拮抗剂(serotonic dopamine antagonists,SDA),同时拮抗DA 与5-HT 而产生抗精神病药效的新型抗精神病药物:利培酮(risperidone)、齐拉西酮(ziprasidone)、舍吲哚(sertindole);
⒉ 多受体作用拮抗剂:氯氮平、奥氮平(olanzapine),喹硫平(quetiapine)等;
⒊ 选择性 D2/D3 拮抗剂:阿米舒必利(amisulpride);⒋ 多巴胺受体部分拮抗剂:阿立哌唑(aripiprazloe)。

(三)适应证抗精神病药物主要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和预防精神分裂症的复发,控制躁狂发作,还可以用于其他具有精神病性症状的非器质性或器质性精神障碍。

(四)禁忌证
⒈ 严重的心血管疾病、肝脏疾病、肾脏疾病以及有严重的全身感染时禁用;
⒉ 甲状腺功能减退和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重症肌无力、闭角型青光眼禁用;
⒊ 既往有同种药物过敏者禁用;
⒋ 白细胞过低、老年人、孕妇和哺乳期妇女等应慎用;
⒌ 每一药物的应用应参照药品说明书中的禁忌证。

三、不良反应及其处理
(一)抗精神病药物的副作用
⒈ 抗胆碱能不良反应;
⒉ 镇静作用;
⒊ 癫痫;
⒋ 体位性低血压;
⒌ Q-T 间期延长;
⒍ 转氨酶升高;
⒎ 催乳素相关不良反应;
⒏ 血液学:粒缺等;
⒐ 血栓栓塞
2;⒑ 糖尿病;
⒒ 体重增加;
⒓ TD;
⒔ EPS。

(二)抗精神病药阻断受体的临床结果(见表 1)
(三)表 1 抗精神病药阻断受体的临床结果
(三)不良反应的分类
⒈ 与 D2 受体阻滞有关⑴ EPS:急性肌张力障碍、类帕金森综合征、静坐不能迟发性运动障碍;⑵ 闭经泌乳。

⒉ 与 D2 受体阻滞无关⑴ 可能危及生命的不良反应;⑵ 其他的不良反应。

(四)精神分裂症的多巴胺假说图 1 精神分裂症的多巴胺假说
(五)多巴胺通路阻断的结果(见图 2)图 2 多巴胺通路阻断的结果
黑质纹状体通路的多巴胺受体长期阻断,可引起受体功能上调,其后果是迟发性运动障碍(TD),这是一种不可逆的严重不良反应。

(六)与 D2 阻滞有关不良反应的处理
⒈ 锥体外系反应(Effects of extrapyramidal system,EPS)⑴ 急性肌张力障碍:出现最早,男性和儿童比女性更常见呈现不由自主的、奇特的表现,包括眼上翻、斜颈、颈后倾、面部怪相和扭曲等。

处理:肌注东莨菪碱 0.3mg 或异丙嗪 25mg;⑵ 静坐不能:在治疗 1~2 周后最为常见,表现为无法控制的激越不安、不能静坐、反复走动或原地踏步。

处理:苯二氮䓬类药和-受体阻滞剂如普萘洛尔等。

⒉ 锥体外系反应(Effects of extrapyramidal system,EPS)⑴ 类帕金森综合征:最为常见,在治疗的最初 1~2 个月发生发生率可高达 56%。

表现可归
纳为:运动不能、肌张力高震颤和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处理:抗胆碱能药物——盐酸苯海索;⑵ 迟发性运动障碍(tardive dyskinesia,TD):多见于持续用药几年后,以不自主的、有节律的刻板式运动为特征处理:重在预防、使用最低有效剂量或换用锥体外系反应低的药物。

⒊ 阴性及抑郁症状:选用第二代(新型)抗精神病药物必要时使用抗抑郁剂治疗。

⒋ 闭经泌乳:减量或换用对内分泌影响小的药物。

(七)可危及生命的不良反应
⒈ 粒细胞缺乏⑴ 氯氮平:①粒细胞缺乏发生率:1%~2%;②前 6 个月危险性最大;③与氯氮平的剂量无关,发生速度很快;④死亡率:1/10,000。

⑵ 第一代药物及其他第二代药物:血液学危险发生率:1/1500~2500。

⑶ 处理:重在预防和检测;如有发生,换药和升白细胞处理。

⒉ 猝死心源性猝死⑴ QTc 延长,尖端扭转性室速,猝死。

①硫利达嗪;②舒必利;③氟哌啶醇;④寿廷多;⑤齐拉西酮;⑥利培酮;⑦氯氮平:心肌炎,心肌病。

⑵ 处理:重在预防,定期检测 ECG,纠正低钾;发现 QTc 延长及时减药或换药。

⒊ 恶性综合征⑴ 一种少见的、严重的不良反应;⑵ 临床特征是:意识波动、肌肉强直、高热和自主神经功能不稳定;⑶ 处理:停用抗精神病药物,给予支持性治疗。

可以使用肌肉松弛剂硝苯呋海因(dantrolene)和促进中枢多巴胺功能的溴隐亭治疗。

⒋ 其他的不良反应
⑴ 中枢神经系统① 镇静作用:H1 和胆碱能拮抗有关,减量或换用镇静作用弱的药物。

② 记忆受损:和抗胆碱能作用有关,使用最小有效剂量。

③ 癫痫发作:氯氮平、氯丙嗪和硫利达嗪多见,避免在高危人群中使用,使用最小有效剂量。

④ 抗精神病药物 H1 受体结合率(见图 3)图 3 抗精神病药物 H1受体结合率
⑵ 自主神经的不良反应① 抗胆碱:表现口干、视力模糊、排尿困难和便秘等。

处理减量或换用抗胆碱作用弱的药物;② 肾上腺素能阻滞:表现体位性低血压、反射性心动过速以及射精的延迟或抑制。

处理:嘱咐患者起床或起立时动作要缓慢,让患者头低脚高位卧床,严重病例应输液并给予升压药物(禁用肾上腺素)。

③ 抗胆碱能副作用(见表 2)抗胆碱能副反应能够损伤认知功能——中枢抗胆碱能毒性能导致记忆及认知受损,思维紊乱谵妄,嗜睡及幻觉……这些症状更多见于用强抗胆碱能效果的治疗中。

” ——美国精神科学会治疗指南(1997 年)表 2 抗胆碱能副作用
⑶ 代谢内分泌的不良反应体重增加体重增加可能机理① H1 受体拮抗:对食欲直接作用,镇静作用,活动减少;② 很多 H1 拮抗剂如抗抑郁药,中枢抗组胺药都明显增加体重;③ 5-HT2c 拮抗:缺乏 5-HT2c 受体的实变小鼠贪食,明显肥胖,出现胰岛素抵抗 5-HT2c 激动剂右旋芬氟拉明减少食欲,可减肥;④ 瘦素:调节胰岛素分泌和能量代谢瘦素调节障碍可引起早年肥胖和瘦素水平升高Olan和cloz是否对瘦素内稳态有直接作用或是由于体重增加和脂肪增多使瘦素升高尚不清楚。

⑤ 抗精神病药物所致短期体重增加。

⑷ 其他① 肝功能损害:常见为 ALT 升高,胆汁阻塞性黄疸罕见,多为一过性。

处理:轻者不必停药,合并护肝治疗;重者或出现黄疸者应立即停药,加强护肝治疗;② 变态反应:包括药疹、伴发热的哮喘、水肿、关节炎和淋巴结病。

严重的药疹可发生剥脱性皮炎,应立即停药并积极处理。

四、精神分裂症治疗的全病程管理
(一)全病程的概念
⒈ 精神病前期:前驱症状;
⒉ 精神病期:急性精神病;
⒊ 恢复期/残留期:残留症状。

(二)全病程治疗与不良反应管理全病程治疗观念下需要注重的不良反应:
⒈ 猝死和粒细胞缺乏等致死性不良反应;
⒉ 镇静作用对患者社会功能的影响;
⒊ 抗胆碱能作用对认知功能的损害;
⒋ 抗精神病药物所引起的躯体性疾病;
⒌ 重增加及其所引起的后果;
⒍ EPS、TD 对依从性的影响;
⒎ 催乳素相关不良反应的处理。

(三)抗精神病药:维持治疗
⒈ 维持治疗用于疾病稳定期,也可包括恢复期;
⒉ 维持剂量通常比有效剂量低;
⒊ 精神分裂症的 5 年内复发率在 75%以上。

⒋ 维持治疗时间尚无公认标准⑴ John Kane 主张,首发病人 5 年,复发病人终身;⑵ Csernansky 介绍,分裂症患者应终身治疗。

(四)药物维持治疗时间美国《综合精神病学教科书第 7 版》
⒈ 首次发作者药物维持 1~2 年;
⒉ 多次发作者药物维持至少 5 年;
⒊ 具有自杀、暴力或攻击行为者药物维持更长;
⒋ 急性期后的头 3~6 个月更易于复发,应充分巩固治疗;
⒌ 巩固治疗完成后的减量,应采用每 6 个月减低大约 20%剂量的方式,直到达到最低有效维持剂量。

(五)药物维持治疗的剂量维持剂量通常比有效剂量低
⒈ 传统药物的维持剂量可逐渐减至有效剂量的 1/2 左右
⒉ 新一代药物(除氯氮平外)通常采用有效剂量或略低剂量维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