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实验心理学全套课件--9
实验心理学全套课件
![实验心理学全套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96958a2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9d.png)
09
社会心理学实验
社会心理学的基本概念
01
社会心理学的定义
研究个体和群体在社会互动中的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02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包括个体在社会环境中的心理现象,如社会认知、社会情感、社会动机
等,以及群体心理现象,如群体凝聚力、群体决策等。
03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包括实验法、观察法、调查法等,其中实验法是研究社会心理学的主要
发展历程
从冯特创立心理学实验室开始,实 验心理学逐渐发展并成熟,成为心 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之一。
实验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
研究对象
实验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感知、记 忆、思维、情感、动机等心理现象和 行为。
任务
揭示心理现象的本质和规律,探讨心理 与行为之间的关系,为心理学的理论和 应用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03
心理物理学实验
心理物理学的基本概念
心理物理学的定义
心理物理学的假设
研究物理刺激与其引起的心理感觉之 间关系的学科。
心理量与物理量之间存在函数关系。
心理物理学的核心问题
探讨物理刺激与心理感觉之间的定量 关系。
心理物理学的实验方法
最小变化法
通过逐渐改变物理刺激强度,观 察被试能否察觉刺激变化,从而
02
实验设计
实验设计的基本要素
因变量
由自变量引起的、被试的某种 特定反应。
被试
实验对象,通常为人类或动物。
自变量
实验者操纵的、对被试产生影 响的变量。
控制变量
除自变量外,其他可能影响因 变量的因素。
实验组与控制组
接受自变量处理的组为实验组, 未接受处理的为控制组。
北大“实验心理学”课程串讲资料(九)
![北大“实验心理学”课程串讲资料(九)](https://img.taocdn.com/s3/m/53f95d94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13.png)
30、斯蒂⽂斯定律:指⼼理量S(如长度的主观单位)是物理量I(如线段的长度)的幂函数,⽤公式表⽰即S=kIn.这就是斯蒂⽂斯提出的幂定律或称斯蒂⽂斯定律。
31、信号检测论:简称SDT,是关于⼈们在不确定的情况下如何作出决定的理论。
它是信息论的⼀个重要分⽀。
在SDT 实验中常常以SN(信号加噪⾳)表⽰信号,以N表⽰噪⾳。
32、击中:⾊⼦游戏的4种情形。
当特殊⾊⼦是3,被试也以“是3”反应,称为击中。
33、虚报:当特殊⾊⼦是0,被试以“是3”反应,称为虚报。
34、ROC曲线:接受者操作特征曲线简称ROC曲线,在⼼理学上⼜称等感受性曲线。
这就是说,曲线上各点反映着相同的感受性,它们是对同⼀信号刺激的反应,不过在⼏种不同的判断标准下所得的结果就是了。
35、有⽆法:这种⽅法要求事先选定SN刺激和N刺激,SN和N的差别要⽐较⼩,约接近被试的辨别阈限。
并规定SN和N 出现的概率,然后以随机⽅式呈现SN或N,要求被试回答,刚才的刺激是SN还是N. 36、评价法:在信号检测论的实验中我们可以⾸先回答有信号或⽆信号,然后说明我们对回答的确信程度,这就是评价法的实验。
⽤这样的办法,我们就可以把信号或噪⾳引起的感觉离标准多远表达出来。
简答题: 1、⼼理物理学研究的核⼼问题是什么? ⼀百多年来,⼼理物理学⽅法不断发展,但它的中⼼问题仍然是物理量(对⾝体各感官的刺激强度)与⼼理量(各种感觉的强度)之间的数量关系问题。
在⽇常⽣活中可以观察到这样⼀种数量关系,即感觉强度的增长同刺激强度的增长并不是1 :1的关系。
2、如何理解绝对阈限和差别阈限的概念? ①“刚刚感觉到”意味着这种感觉量正处在“感觉到”与“感觉不到”的过渡地带,⽽且在从“感觉到”到“感觉不到”的转折点上。
②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刺激强度叫作绝对阈限。
绝对阈限的操作性定义:有50%的次数能引起感觉、50%的次数不能引起感觉的刺激强度。
③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之间的最⼩强度差叫差别阈限⼜称为最⼩可觉差(j.n.d)。
白学军版实验心理学(国内最新最全,比郭秀艳朱滢的更好) 第1章 实验心理学概论课件
![白学军版实验心理学(国内最新最全,比郭秀艳朱滢的更好) 第1章 实验心理学概论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2e22742f18583d04864592c.png)
学习交流PPT
33
扩展阅读:如何阅读研究报告?
• 结果
• 作者的结果意外吗? • 我如何解释这些结果? • 从我对结果的解释中,能得出的启发和应用是什么?
• 讨论
• 谁的解释能更好地说明数据,是我的还是作者的? • 对于结果的启发和应用方面,谁的讨论更有说服力,我
的还是作者的?
学习交流PPT
缺乏适用性、难重 复、调查者偏见
访谈法 面对面交流
方法灵活 了解他人观点
调查者偏见 依赖被试的自知力
调查与 施行标准化测验 测验法
搜集大样本数据 标准化测验
措辞和问题呈现影 响回答
限制群体
实验法 操纵某些条件,分析 检验因果假设
缺乏生态学效度
因果关系
可评价实验处理效果 无法控制所有因素
学习交流PPT
• 行为主义
• 华生
• 心理学是一门行为的科学
• 托尔曼
• 认知地图
• 斯金纳
• 操作性条件反射学说
学习交流PPT
25
实验心理学的发展
• 扩展
• 二战期间,人员选拔测验 • 工业心理学 • 实验社会心理学 • 实验儿童心理学
学习交流PPT
26
实验心理学的发展
• 认知心理学的出现
• 以信息加工为基础进行实验研究,揭示大脑的认知加 工过程。
学习交流PPT
可能的结果: ➢接受该理论 ➢修改该理论 ➢否定理论 ➢发展一个新理论
29
心理学实验程序
1
选择问题
2
形成假设
3
选择被试
4
实施实验
5 解释结果与检验假设
6
撰写报告
学习交流PPT
北大实验心理学(完全免费)
![北大实验心理学(完全免费)](https://img.taocdn.com/s3/m/fb9bcc01a6c30c2259019e8c.png)
北大实验心理学第一章绪论&1.观察与实验一.实验的意义以精密的控制获得正确的结果eg:下落物体的重量与下落时间的关系。
物体高度,初速大小,重量,形状质地,etc时间为因变量,其他均为控制变量二.心理学研究涉及的变量1.自变量——可操纵(对一个事物),选择(男女,被试年龄。
)刺激变量(一般都可操纵)被试变量(一般是用选择的方法)2.因变量——测量(包括计数)3.干扰变量(或称控制变量)也包括刺激变量,被试变量。
三.思考1.学习以后,再现之前,插入学习材料的多少与原来学习材料的遗忘情况之间的关系。
2.对外语单词每次记多少个(自变量)比较合适,测验做对的题数(因变量)。
3.视力(自变量)对字词再认(因变量)再认的影响4.男女生(性别自~)对计算机爱好差异(程度因~)5.小学生可否学代数年龄(小学生/中学生自~)(学会/学不会因~)6.培养自学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培养/不培养自~)(成绩因~)7.说出变量控制上的问题(i) 一学校用计算机辅助教学,一组用PC机,一组用Apple机结论:用计算机好。
X.因为是在比较不同的机型。
(ii) 一老是用计算机辅助口算数学。
一节课后测验,发现用计算机的学生的成绩高于不用计算机的学生。
(智商,水平,性别,年龄都一样)结论:用计算机好X.(因为情绪变量设有控制)用CIA,兴奋。
&2.心理学实验设计的基本问题一.问题的选定从某理论,从生活经验二.选定实验目的检验何种自变量与何种因变量之间的关系三.实验方法(程序)eg:(I)A~B 对照(两组)(ii)ANA (一组)方法一——N(新方法)——方法——(iii)ANNAAN…随机(一组)四.(被试)选择对象五.时间,地点,人员,材料&3.实验报告的写法一.题目二.关键词3~5个三.引言。
从前的实验。
引用的话。
自己的目的,原实验有何矛盾,问题。
四.方法五.结果(不下结论)统计检验,有无显著性差异(也可能有引用,要注明)六.讨论(自由发挥)七.结论强调结果八.参考文献九.附录(原始数据,资料)带有统计编号意义的用阿拉伯数字(年月日,时间也是)约数用中文(不要顿号),个位数也常用中文,文献中,古籍——中文,现代——数字万,亿,兆可压缩——eg:1.2亿3千”X”第二章反应时&1一般问题一.人差方程A-B=0.5二.反应时没有反应的时间(又叫反应潜伏期)三.唐德斯,反应时A,B,C图(略)四.反应时的测定&2.减法反应时一.减法反应时的定义任务一与任务二只差一个要研究的环节,两反应时相减得到的结果即要研究的环节的反应时。
《实验心理学教案》课件
![《实验心理学教案》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5dff1da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aecaa41.png)
《实验心理学教案》PPT课件第一章:实验心理学概述1.1 实验心理学的定义介绍实验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解释实验心理学在心理学研究中的重要性1.2 实验心理学的历史发展回顾实验心理学的起源和发展过程介绍重要实验心理学家的贡献和实验研究1.3 实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解释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和类型介绍实验控制和实验变量的概念第二章:感知实验2.1 视觉感知实验介绍视觉感知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分析经典视觉感知实验的结果和解释2.2 听觉感知实验介绍听觉感知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分析经典听觉感知实验的结果和解释2.3 触觉感知实验介绍触觉感知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分析经典触觉感知实验的结果和解释第三章:学习与记忆实验3.1 经典性条件反射实验介绍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分析经典经典性条件反射实验的结果和解释3.2 工具性条件反射实验介绍工具性条件反射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分析经典工具性条件反射实验的结果和解释3.3 记忆实验介绍记忆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分析经典记忆实验的结果和解释第四章:情绪与情感实验4.1 情绪理论概述介绍情绪理论的基本概念和理论观点分析情绪理论的实验研究和证据4.2 情绪实验介绍情绪实验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分析经典情绪实验的结果和解释4.3 情感实验介绍情感实验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分析经典情感实验的结果和解释第五章:认知实验5.1 注意实验介绍注意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分析经典注意实验的结果和解释5.2 记忆与决策实验介绍记忆与决策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分析经典记忆与决策实验的结果和解释5.3 问题解决与创造力实验介绍问题解决与创造力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分析经典问题解决与创造力实验的结果和解释第六章:发展心理学实验6.1 发展心理学概述介绍发展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解释发展心理学在心理学研究中的重要性6.2 认知发展实验介绍认知发展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分析经典认知发展实验的结果和解释6.3 情感与社会发展实验介绍情感与社会发展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分析经典情感与社会发展实验的结果和解释第七章:心理测量学实验7.1 心理测量学概述介绍心理测量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解释心理测量学在心理学研究中的重要性7.2 心理测量工具与实验介绍常用心理测量工具及其实验方法分析经典心理测量实验的结果和解释7.3 心理测量学实验设计与分析介绍心理测量学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讲解心理测量学实验数据的分析和解释方法第八章:心理病理学实验8.1 心理病理学概述介绍心理病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解释心理病理学在心理学研究中的重要性8.2 心理疾病实验介绍心理疾病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分析经典心理疾病实验的结果和解释8.3 心理治疗方法与实验介绍心理治疗方法的原理和实验方法分析经典心理治疗实验的结果和解释第九章:社会心理学实验9.1 社会心理学概述介绍社会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解释社会心理学在心理学研究中的重要性9.2 社会影响与行为实验介绍社会影响与行为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分析经典社会影响与行为实验的结果和解释9.3 人际关系与群体动力实验介绍人际关系与群体动力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分析经典人际关系与群体动力实验的结果和解释第十章:应用心理学实验10.1 应用心理学概述介绍应用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解释应用心理学在心理学研究中的重要性10.2 心理咨询与治疗实验介绍心理咨询与治疗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分析经典心理咨询与治疗实验的结果和解释10.3 心理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实验介绍心理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原理和实验方法分析经典心理学在生活应用实验的结果和解释重点和难点解析1. 第一章实验心理学概述:理解实验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是学习后续章节的基础,特别是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和类型,实验控制和实验变量的概念。
实验心理学教案PPT课件
![实验心理学教案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36f41a5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31.png)
实验设计的核心在于实验控制,但是,在人为控 制创设的实验情景下得出的规律,其推论也往 往有相当的局限性。
与外部效度类似的另外一个概念: 生 态效度
一、实验设计的基本问题——实验中的效度
影响外部效度的因素: 1. 测验的反作用
教材上没有提到的其他影响实验内部效度 或外部效度的重要因素:
1. 实验处理的“传染”
假如实验组与控制组有机会相互沟通,实验组的被试 就可能把一些实验刺激的因素传递给控制组的被试。 例如,某学校在进行一项教师是否进行学习方法指导 对学生成绩影响的实验研究中,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学 生可能会私下交流学习经验,得到学习方法指导的实 验班学生会把好的学习方法传播给对照班的学生。这 时候我们就说对照班受到了“污染”,已经不是真正的对 照班了。
例三:想知道一个人估计时间的准确性,设计 如下:一只绿色小灯泡和电子记时器相连,主 试按键让灯亮5秒、10秒、30秒、60秒,然后 让被试相应复制出按键时间。
效度反映的是对因变量的测量是否测 得到的是因变量自身真正代表的属性。
实例
在一项研究解题方法(自变量)对解题 能力影响的研究中,若以被试在一定时间内 解答出来的问题的多少为因变量的指标,当 要解答的问题足够多,而且按困难程度排列 时,以解答问题的数目作为因变量指标是有 效的。但是,如果问题很多但又都非常容易, 那么解答问题的数目作为因变量的指标就 不能说是有效的。因为它可能是由阅读速 度和书写速度造成的,而并不能准确地反映 出学生的解题能力。
一、实验设计的基本问题——实验中的效度
教材上没有提到的其他实验内部效度和外部效 度的重要影响因素:
2. 实验者或实验助理人员的偏向
实验心理学.PPT课件
![实验心理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f1b8513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06.png)
游标卡尺(带有两脚规与毫米刻度的尺)式的触觉计,遮眼罩,记录纸。
实验程序
1、主试选定被试的左手背与前臂背面为测量区,前臂分为两区,自手背至肘的三个区域依次为A、B与C区。测量前,盖上蓝印,刺激在印内进行。 2、在实验之前,主试先发出指导语:“注意,当你感觉为两点时报告说“二”,感觉为一点时就说:“一”,如果不能确定是一点或两点时就说“不知道”。主试对第一种回答记为“+”,第二种回答记作“-”,第三种怀疑的回答记作“?”。主试不管被试作何种回答,都要按原定计划将一个系列实验做完。然后再重复这一系列实验,以取得确定的判断。 3、使用游标卡尺时,必须垂直地降落,并使两个尖点同时重力均匀地接触皮肤,接触时不超过两秒钟。主试先进事迹在自己手上练习数次,然后再在被试者的非测验区练习几次。 4、正式实验时采用常定刺激法测定肤觉两点阈。实验序列的长度与起点,可以按照预备测验中的实际测定结果来确定,一般定为从7至15毫米的长度为起点,随后每步变化为一毫米。每种间距可做20次,按随机表排列顺序。 5、让被试每做完100次试验休息5分钟。根据已有实验报导,被试有时会产生一种持久的两点后象(即尽管只有一点),或距离很近的两点刺激,被试也感到有两点的印象。在这种情况下,要给予被试以充分的休息,使他恢复两点的标准。为了验证这种现象是否存在,主试可以每隔数十次,可插进一次一点刺激,以证实两点后象。 1、进一步选定被试的面颊与前额为测量区,按上述程序进行试验。 2、再选定被试腹部、肩部、大腿等被掩盖处为测量区,进行试验的程序同上。
讨论
1、双眼与单眼在分辨远近深度知觉中有无显著差异,其原因何在? 2、深度知觉阈值的个体差异是否明显? 3、双眼视角差是否有极限值,超过此值时深度知觉是否也会受到影响? 4、研究深度知觉有什么理论与实践意义?
实验心理学 PPT课件
![实验心理学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4dfa46cc77da26925c5b0e9.png)
▪即:μS+N和μN之间的距离是不变的 ▪因此,就可以用μS+N – μN表示独立于
个体反应倾向的,对刺激敏感程度 (辨别能力)的指标
*被试可能的四种反应
反应
刺激 有信号 (S+N)
有信号 无信号
击中 Hit
漏报 Miss
SUM(P)
1.0
则:I2=1,I1=0
*C=(1/1.365)·0.841+0=0.616
*ROC曲线
▪实验条件改变会影响反应倾向,但是对辨
别力的影响很小
▪例:变换实验条件,改变先定概率 发现d’稳定,而β变化
▪ROC曲线描述被试在同等辨别力时所可能
出现的各种情况(不同反应标准)
▪以P(FA)为横坐标,P(Hit)为纵坐标,将不同
phone usage while driving
*注意和自动加工
*有些任务需要很少的资源就可以执行 *自动加工不需要意识努力,也不会受其他
认知活动的影响
*What affects the capacity any task
requires?
*Task difficulty *Familiarity with the task *Practice
后期选择/反应选择模型 (Deutsch & Deutsch )
*所有信息都可以进入高级分析水平的加工,
选择性注意不是出现在知觉和加工阶段, 而是出现在对刺激的反应阶段
*注意瓶颈位于信息加工的后期(例如在刺
激信息的意义理解之后)
*人们只是选择最重要的信息来加以反应,
因此就有了选择性注意
《实验心理学》PPT课件
![《实验心理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9020dc5bd64783e08122b89.png)
第二节 心思量表的建立
▪ 等级陈列法举例〔见P97〕 ▪ 某广告公司要对10张广告的优劣作评选,
请来了17名评判者〔即被试〕。评判的方 法是让被试将10张广告排成美到丑的一个 顺序。经过众多被试的比较,就可求出全 体被试对同一广告评判的等级的平均值, 这个值就是广告的平均等级。各广告按平 均等级排出的顺序就是一个顺序量表。
方法。此法的详细步骤是主试先呈现一个 规范刺激,例如,一个分量,并赋予规范 刺激一个客观值,例如为10,然后让被试 以这个客观值为规范,把其它不同强度比 较刺激的客观值,放在这个规范刺激的客 观值的关系中进展判别,并用数字表示出 来。然后计算出每组被试对每个比较刺激 量估计的几何平均数或中数,再以刺激值
▪ 例如,精神分裂症患者和正常人关于大小常性的 对照研讨:
第二节 心思量表的建立
▪ 伯雷斯等人以为精神分裂症患者比正常人的大小常性要高; ▪ 汉米尔顿等人那么以为精神分裂症患者比正常人的大小常
性要低; ▪ 皮什克姆-史密斯等人的看法以为他们彼此并没有差别。 ▪ 这些情况,以前总以为是实验条件和方法的不同呵斥的,
▪ 对数定律表示:心思量是刺激量对数的函 数,即当刺激以几何级数添加时,心思量 那么以算术级数添加。
▪ 这两个定律只适用中等强度的刺激。
第二节 心思量表的建立
▪ 二〕幂函数定律 ▪ 史文斯定律:指的是心思量S〔如长度的客
观单位〕是物理量I〔如线段的长度〕的幂 函数,用公式表示即S=bIa。其中b是由量 表单位决议的常数,a是觉得通道和刺激强 度决议的幂指数。幂函数的指数值决议了 按此公式所作心物关系曲线的详细外形。 这就是史蒂文斯提出的幂定律或称史蒂文 斯定律。
▪ 3.什么是比例量表?通常是怎样建立这种 量表?
《实验心理学教案》课件
![《实验心理学教案》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6b668d8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0feac54.png)
《实验心理学教案》PPT课件一、课程简介1. 课程目的:使学生了解实验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及其在心理学研究中的应用。
2. 课程内容:涵盖实验心理学的起源、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等方面。
3. 课程安排:共10讲,每讲45分钟。
二、第一讲:实验心理学概述1. 讲义内容:介绍实验心理学的定义、起源和发展历程。
2. PPT设计:使用时间轴展示实验心理学的发展历程,插入实验心理学的相关图片,增强视觉效果。
三、第二讲:实验设计1. 讲义内容:讲解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包括随机分组、控制变量等。
2. PPT设计:使用图表和案例来说明实验设计的原则,插入实验设计的流程图,便于学生理解。
四、第三讲:实验操作1. 讲义内容:介绍实验操作的基本步骤,包括实验准备、实验进行和实验记录等。
2. PPT设计:制作实验操作的步骤列表,插入实验操作的相关图片,使学生更容易掌握实验操作技巧。
五、第四讲:实验数据分析1. 讲义内容:讲解实验数据的统计分析方法,包括描述性统计、t检验等。
2. PPT设计:使用图表和实例来展示实验数据分析的方法,插入统计分析的公式和示例数据,帮助学生理解。
六、第五讲:实验心理学研究方法1. 讲义内容:详细介绍实验心理学中常用的研究方法,包括实验室实验、现场实验、调查实验等。
2. PPT设计:通过对比图表和实际案例,展示各种研究方法的特点和适用场景,增强学生的理解。
七、第六讲:实验心理学伦理1. 讲义内容:强调实验心理学研究中的伦理问题,包括知情同意、隐私保护等。
2. PPT设计:设计伦理问题的情景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增强其伦理意识。
八、第七讲:实验心理学应用1. 讲义内容:介绍实验心理学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如教育、临床、商业等。
2. PPT设计:通过实际案例展示实验心理学的应用,让学生了解实验心理学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九、第八讲:实验心理学案例分析1. 讲义内容:分析具体的实验心理学案例,让学生了解实验心理学研究的具体过程。
实验心理学ppt课件
![实验心理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03519f6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deb926d.png)
制定数据使用和发布规范,明确数据所有权和使用权限,确保数据 的合规性和可追溯性。
06
实验心理学的未来展望
实验心理学的发展趋势
多元化研究方法
随着科技的进步,实验心理学将 越来越多地采用多元化研究方法 ,包括虚拟现实、生物标记、大
数据分析等。
关注个体差异
未来的实验心理学研究将更加注 重个体差异,探讨不同人群在心
社会学
实验心理学与社会学的 交叉研究将有助于揭示 社会因素对心理过程的 影响,为解决社会问题 提供心理学依据。
实验心理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教育领域
实验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可以应用于教育领域,帮助教师更 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心理需求,提高教学效果。
临床心理学
实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技术可以为临床心理学提供支持 ,帮助心理医生更好地诊断和治疗心理障碍患者。
替代、减少和精细化
倡导使用替代方法、减少实验动物数量和精细化实验设计,以最小 化对动物的伤害和使用。
动物实验伦理审查
确保动物实验经过伦理审查,符合伦理规范和法律法规,保障实验动 物的福利。
人类实验的伦理问题
知情同意
人类实验参与者应充分了解实验目的、过程和可能的风险,并自 愿同意参与实验。
保护参与者权益
验等。
创造性思维实验
研究创造性思维的特征和过程,如 发散思维测验、远距离联想测验等 。
决策制定实验
研究决策过程中的心理机制和影响 因素,如风险决策实验、博弈论实 验等。
情绪与动机实验
情绪诱发与表达实验
研究情绪的诱发和表达过程,如面部表情识别实验、情绪启动效 应实验等。
情绪调节与控制实验
研究情绪调节和控制的策略和方法,如情绪调节策略训练实验、 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实验等。
实验心理学-第九章[84页]
![实验心理学-第九章[84页]](https://img.taocdn.com/s3/m/ae2c14cbaeaad1f347933f21.png)
搜索范式
搜索范式示意图
搜索范式
(二)典型范式
• 奇异刺激范式
• 无关特征搜索范式
• 目标-奇异刺激距离范式
1 线索范式
注意的
研究范式
2 搜索范式 3 过滤范式 4 双任务范式
过滤范式
三、过滤范式
(一)基本原理
• 使被试的注意指向一个信息源,而研究者则是评估那些未被注意的
信息的加工过程,以此来探讨注意的某些特征。这种范式主要用于
研究个体抑制无关信息的加工过程。
• 非预言性线索
• 指整个实验中有效试验次数与无效试验次数接近的线索,这样的线 索不具有预言性。
1 线索范式
注意的
研究范式
2 搜索范式 3 过滤范式 4 双任务范式
搜索范式
二、搜索范式
(一)基本原理
• 要求被试寻找一个或多个混杂在非目标刺激中的目标刺激,实验 时这些刺激可以同时呈现,也可以相继呈现。 • 适用范围:
“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
实验心理学
白学军编著
感 谢
编写《实验心理学》一书的PPT的人员:
张琪涵 陈怡馨 杨 白 宇 璐 原 胜 贺 斐
第九章 注意
01 注意研究中的基本问题
目录
CONTENTS
02 注意的研究范式 03 注意的研究技术 04 注意研究中的经典实验及理论
注意
研究
1 注意的操作性定义
中的
基本 问题
2 注意研究中的基本变量
注意研究中的基本变量
二、注意研究中的变量 (一)自变量
• 自变量刺激较多,如图形大小、图形颜色、刺激呈现时间、线 索位置、线索有效性、被试类型等。 • 可分为刺激变量和被试变量
北师大实验心理学讲课文档
![北师大实验心理学讲课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b7cc3ea7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40.png)
第21页,第二共十一6页0,共页60。页。
(三)反应选择模型
第22第页二,十二共页,6共0页60页。。
• 以耳朵为单位,分别再现左右耳所接收的信息;
• 以双耳同时接收到的信息为单位,按顺序成对 地再现。
第11页,第共十一6页0,共页60。页。
(一)单通道的过滤器模型
结果:Broadbent原估计能达到95%的准确 再现率,但实际上,以第一种方式再现的 准确率为65%,以第二种方式再现的准确 率为20%。
北师大课件实验心理学
第1页,共第一6页0,共页60。页。
Two types of attention
Focused attention Divided attention
第2页,第二共页,6共0页60页。。
Focused attention
Focus on (select) what’s relevant and ignore what’s irrelevant.
第13页,第共十三6页0,共页60。页。
Evidence against filtering: Some unconscious processing occurs
GSR (galvanic skin response) conditioning experiment:
• One message coming in the left ear, and another set of isolated words coming in the right ear. In the right ear, when subjects got the word “carpenter” they would get a shock.
实验心理学PPT课件
![实验心理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035e5e7f46527d3250ce069.png)
红色的面积稍小,蓝色的面积稍
大,可以获得两色在视觉上的协
调感。
.
15
.
16
5、远近感
色彩的远近感是指在相同近;背景下进行配置时,某些
色彩感觉比实际所处的距离显得近,而另一些色彩又感觉比
实际所处的距离显得远,也就是前进或后退的距离感。这主
要与色彩的色相、明度和纯度三要素有关。从色相和明度来
说,冷色感觉远,暖色感觉近,如红色和蓝色在白色背景下,
实验心理学
.
1
考研参考:
《实验心理学》杨治良,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 《实验心理学》朱滢,北大出版社(2000) 《实验心理学》孟庆茂、常建华,北师大出版社(1999) 《实验心理学纲要》张学民、舒华,北师大出版社(2004) 《实验心理学---掌握心理学的研究》Kantowitz H.L. ,郭秀艳译,,
警器、应急停止按钮等。
蓝色——表示指令,要求人们必须遵守的规定。
黄色——表示提醒人们注意。凡是警告人们注意的器件、
设备及环境都应以黄色表示。
橙——表示直接的危险物,如移动的防护罩移门、机器上
的切、压、冲等危险行程部件。
华东师大出版社(2004) 《实验心理学:通过实例入门(第七版)》Solso,R.L.,张奇译,中国
轻工业出版社(2004) 《改变心理学的 40 项研究——探索心理学研究的历史》 Hock, R. R.
白学军译,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 ) 《实验心理学》郭秀艳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4) 《实验心理学——原理、设计与数据处理》黄一宁,陕西人民教育出版
.
18
7、安全感
安全色是传递安全信息含义的颜色。我国于2002年6月开始 施行《安全色》国家标准GB50034-2004,其中对安全色的颜色 表征规定包括红、蓝、黄、绿四种颜色。具体规定如下:
北京大学实验心理学全套课件PPT
![北京大学实验心理学全套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697709c9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81.png)
三、问题解决的早期研究
• 功能固定化functional fixity • 定势set的作用 • 噪声
9
四、问题解决的计算机模拟
• 如果我们想了解被试在解决问题时头脑内发生的情况,则可以 用口语记录分析的方法,即出声思维的方法.这种方法就是让被 试在解决问题时说出头脑内进行的一切活动,予以记录,然后加 以分析.
• 口语记录分析法是认知心理学进行思维的计算机模拟收集经 验数据的方法.
• 认知心理学还假定,人是一个信息加工系统,信息加工系统也叫 符号操作系统,更常称作物理符号系统.计算机也是一个物理符 号系统.
• 将人脑比喻为计算机,就可以从一个已知的系统去加深对一个 不甚清楚的系统的理解.这样,我们可以用计算机程序来模拟人 的思维过程.
• 在上面的分布种,叉子和勺子之间没有共 同的关系,研究者称这样的回答是无效的
without valid answers.
19
一关系推理的研究5
• 心理模型理论 • 形式规则理论
20
二推理与工作记忆
• Baddeley1998曾指出,工作记忆的概念和智力的概念有 非常密切的联系.
• 工作记忆与语言理解、注意及推理有着密切的关 系,John Gabrieli等人运用fMRI技术在被试解决Raven推 理测验时扫描他们的脑区.结果发现额叶、顶叶和颞叶 皮层等脑区都有激活,而这些脑区正是空间、客体和言 语工作记忆进行时激活的脑区,Gabrieli认为推理似乎是 工作记忆能力的总和.
2
问题解决3
• 两个火车站相距100km,某天下午2点,两个火车头相向开出.一个火 车的速度为60km/h,另一个火车的速度为40km/h,当火车头开始行 走时,一只鸟突然出现在第一个火车头前面而向第二个火车头飞去, 当鸟到达第二个火车头时,它又立即以原来的速度向第一个火车头 飞去,鸟以80km/h的速度在两个火车头之间来回飞.问:在两火车 头相遇时鸟飞了多少公里
北京大学心理学重要实验设计讲义
![北京大学心理学重要实验设计讲义](https://img.taocdn.com/s3/m/a5a642de0029bd64783e2cf5.png)
第一讲导论:心理实验研究的哲学基础一、笛卡尔()和艾宾浩斯().笛卡尔“身心二元论”:“我思故我在”,我的全部本性在于思维作用,认识外界事物必须靠心灵。
心灵与形体彼此独立。
“身心交感论”:除了天赋观念、意志以及思维仍由心灵认识外,感觉、爱、恨、恐惧等是这一相互作用的结果。
.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艾宾浩斯成功的关键在于他对可能会对结果产生影响的额外变量的控制上。
以无意义音节作为词语学习的实验材料──如“”、“”等。
采用这些材料可以达到几个目的:() 控制难易度;() 控制熟悉度;() 控制单元间的联结强度。
()使用德文字母组合了约个无意义音节,解决了词语材料可能重复的问题。
采用序列学习法:把学习材料的各个单元项目排成序列,形成一个词单,在学习时,每个项目都按词单中固定的顺序依次一一呈现给被试,词单呈现完毕,被试开始回忆每个单元项目及其序列位置。
例如,第一单元项目是“”,第二个是“”,中间的记不清了,最后一个项目是“”,如此等等。
如果被试不能正确回忆所有的单元项目,或达到预期的学习标准,就必须继续接受另一次学习回忆期,如此等等,直到被试达到预定的学习标准。
以节省百分数为因变量,研究了间隔时间与遗忘的关系,采用了个不同水平的学习和回忆的间隔时间:分钟、小时、小时、小时、天、天以及天。
结论:开始一段时间遗忘较快,随着间隔时间的增加,遗忘速度减慢。
二、科学研究的实证原则:为什么艾宾浩斯的研究富有生命力?.什么是科学科学与形而上学的分界( . ):可证伪性、可验证性(可重复性)科学的研究程序:问题假设→实验研究→理论→新的假设……胡适:“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观察、实验、归纳、推理、直觉).什么是科学的心理学科学的心理学旨在寻找心理行为过程的规律,揭示心理行为过程中各变量间的因果关系。
三、为什么要强调方法的重要性.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人(或人的心理)十分复杂.心理学存在着分裂的可能性?既有“作为自然科学的心理学”,又有“作为社会科学的心理学”.到目前为止,心理学之所以尚没有出现一个公认的、能解释各种心理现象的理论体系,其根本原因何在?按照库恩(. . ) 的所谓“范式”() 理论,目前的心理学仍处于尚未成熟的前范式阶段,还不是一门规范科学(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词频效应与字词识别(2)
• 词汇判断:要求被试尽可能快而且准确地判断每一个字母 串是不是一个词(真词、假词和非词),并以不同的方式 对判断结果进行反应。记录被试的选择反应时间和正确率。
• 字词命名:要求被试在阅读过程中或阅读结束后尽可能快 并且准确地大声读出目标词,或用一个词回答问题,或说 出事物的名称。记录被试的命名反应时间和正确率。
结论
• 以上研究说明,在语言获得过程中确实存 在着一些特殊的先天机制。
• 但是,儿童语言的获得与发展是主体与客 观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 因此,儿童的先天素质、生理成熟、认知 发展和后天的学习在儿童的言语发展中起 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元语言学意识
• 语言和文字系统是不可能全部靠简单记忆或强化作用 来学习的。
• 由于学习的内容远远超出人能记忆的范围,所以语言 和文字系统的学习也就不局限于简单的模仿和死记硬 背,还包含某种一般规则的提取。
• 元语言学意识是指儿童对语言、文字一般结构特征的 认识和操作。它包含: – 句法意识:对句子内部句法和语义结构的认识; – 语音意识:对字母与音位之间对应关系的认识; – 构词法意识:对字词的内部结构与整词词义的关系 的认识;
• 由于语言学习能力是一种人类特有的能力, 语言获得就成为心理语言学中一个非常重 要的内容。
• 一些研究者认为,语言获得问题的研究将 对揭示人类言语活动的本质产生决定性的 作用。
(一)语言获得是否是人的先天能力?
• 如果学习语言的能力是先天的,那么:
– 它在所有正常个体中就会引发较为一致的、特 定的行为表现;
– 对于一年级,当目标字是熟字时,语义透明度高和语义透明度低——好;当目 标字是生字时,语义透明度高和意义透明度低——差;
– 对于三年级和五年级,当目标字熟字时,对两种语义透明度项目的选择正确率 都较好;当目标字是生字时,在语义透明度高的项目上的得分远远高于在语义 透明度低的项目上的得分。
• 说明,一年级儿童还没有发展形旁意识,而三年级和五年级儿童已经能够 意识到形旁与语义的关系,并能利用形旁来学习和推理生字。
– 最后,人类言语活动是在社会环境中发生和发展的,复杂的社会因 素直接决定了语言系统的变化,并对言语活动产生重要影响。
• 因此,对于人类言语活动心理机制的研究不仅依赖于心理学的理 论和方法,而且吸收和采纳了语言学、社会学、生理学、临床医 学、计算机科学、数学特定的语言符号 系统的学习和掌握的过程。
• 词汇命名:是在命名任务中将真字与同等数量的假字混合 在一起,要求被试在看到每一个刺激项目后就尽可能快地、 大声地将该项目读出来。如果某个刺激项目无法读出,就 读为“假”。记录被试的命名反应时间和正确率。
(一)词频效应与字词识别(3)
• 刘英茂等以声旁兼容、非声旁兼容和无声 旁的高频和低频字为实验材料,并采用命 名、词汇判断和词汇命名3种任务进行实验。
• 随着语言、文字的学习,儿童会发展各种元语言学意 识,其特点表现为概括化和规则化的学习。
舒华的实验
• 舒华等通过实验,对儿童的形旁意识(构词法意识的一种)进行了研究。 • 在实验中,他们用纸笔测验分别给一年级、三年级和五年级的儿童呈现一
系列双字词,每个双字词中一个字是目标字,另一个字是非目标字。目标 字用拼音,非目标字用汉字。 • 目标字有熟悉的、不大熟悉的和生字3种,每种熟悉度的字中又包含3种字: 语义透明度高的字、语义透明度低的字和独体字。 • 被试的任务是从每个双字词后面的4个选择字中选一个合适的字来代替词中 的拼音。 • 例如:tiao(4)望: 跳 挑 眺 佻 • 结果:
第九章 心理语言学
• 心理语言学是研究人类个体如何获得、理解和生成语言的心理学 分支。它从心理过程和心理机制的角度来研究人类的语言活动特 点。心理语言学研究是跨学科的。
– 首先,它以语言的结构和功能为线索来探讨人类言语活动的心理过 程和机制,而语言的结构和功能是语言学的研究对象。
– 其次,在对言语活动的心理过程和机制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必然要 涉及人脑的结构和特殊的机能,有时还要借助于对由脑损伤和发育 障碍导致的病历分析。
– 字词学习: • 9-12个月——第一个指示词;
– 意义表达: • 大约在18-24个月,儿童开始将词组合在一起,出现 双词话语,如,“要饼干”等;
– 电报体言语:这种言语的特点是保留了正常句子中与 意义表达关系密切的词,如名词、动词、形容词和副 词,而省略掉了那些虽然有重要的句法作用,但不是 意义表达所必须的词,如介词、冠词、助动词和量词 等。
也不尽相同,它又是一个主观变量。 • 词频是影响单词识别速度的一个最重要的因素。 • 人们对高频词的识别快于对低频词的识别,这一现象叫做
词频效应。
(一)词频效应与字词识别(1)
• 但是,对于词频效应在字词识别过程的哪 个环节上起作用仍然存在分歧。
• 早期观点认为,词频效应发生在对字词的 存储或搜索过程中,主要影响字词信息提 取阈限和搜索顺序。高频词提取阈限较低, 并且优先搜索。
– 对于处在相同发展阶段上的正常个体来说,语 言获得过程应该是一种自动化的过程,它不需 要特别的指导;
– 成功的语言获得应该存在一个关键期; – 相对于其他能力,这种能力在功能上和解剖上
应该是自主的和模块化的; – 这种能力是可以遗传和继承的。
研究方法:观察法和调查法
• 通过大量的观察和分析发现了儿童在语言学习过 程中表现出的较一致的、特定的行为表现:
• 在他们的后续实验中还发现,语义能力高的被试形旁意识发展较好。
二、字词识别中的词频效应
• 词频是指某个单词在书面语言中的使用次数。 • 词频的确定通常是对一个单词在报刊、杂志、教材等语言
材料中被使用的次数进行统计而得到的。 • 由于词频来自于对真实语言材料的统计,所以它是一个客
观变量。 • 但是,每个人对同一单词又有不同的经验,因而熟悉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