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实验心理学全套7
最新北京大学实验心理学课件PPT版第七章注意讲学课件
(一)单通道的过滤器模型
Broadbent(1954)双耳分听实验 他向被试的右耳呈现3个数字,同时向左耳则
呈现另外3个数字,如: 右耳:4,9,3 左耳:6,2,7
呈现的速度为每秒2个数字。然后,要求被 试再现。结果发现被试可用两种方式再现:
§ 以耳朵为单位,分别再现左右耳所接收的信 息;
13
支持证据:
Cherry(1953)使用双耳同时分听的追随 耳程序的实验,其实验结果支持过滤器 模型。
实验结果表明:被试能很好地再现追随 耳的信息,而对非追随耳的刺激,除了 一些物理特征变化(如语言由男声变为 女声)能觉察之外,其他的任何东西都 不能报告,甚至当非追随耳的刺激由法 语改为德语、英语或拉丁语等的变化都 觉察不到。
14
Evidence against filtering: Some unconscious processing occurs
GSR (galvanic skin response) conditioning experiment:
One message coming in the left ear, and another set of isolated words coming in the right ear. In the right ear, when subjects got the word “carpenter” they would get a shock.
§ 以双耳同时接收到的信息为单位,按顺序成 对地再现。
12
(一)单通道的过滤器模型
结果:Broadbent原估计能达到95%的准 确再现率,但实际上,以第一种方式再 现的准确率为65%,以第二种方式再现的 准确率为20%。
北大心理学考研书单
北大心理学考研书单
下面是我整理的北大心理学考研书单,这些书籍都是考研复习中比较重要的参考资料:
1.《认知心理学导论》:这本书是认知心理学的经典教材,对于理解认知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非常有帮助。
2.《社会心理学》:这是一本综合性的社会心理学教材,涵盖了社会心理学的各个方面,包括个体如何被社会影响,以及社会群体中的人际互动等内容。
3.《发展心理学》:这本书主要介绍人的发展过程,从婴儿期到老年期涵盖了各个阶段的发展特点和相关理论。
4.《心理测量与心理统计》:这是一本介绍心理测量和心理统计的教材,对于理解心理研究中常用的测量和统计方法非常重要。
5.《临床心理学》:这本书主要介绍了临床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应用方法,对于对临床心理学感兴趣的考生非常有帮助。
6.《实验心理学》:这本书主要介绍了心理学中常用的实验设计和实验方法,对于理解心理实验的原理和操作非常重要。
7.《教育心理学》:这本书主要介绍了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和实践,对于准备从事教育工作的考生非常有帮助。
8.《心理学史》:这本书主要回顾了心理学的历史发展,对于理解心理学的发展脉络和各个派别的观点很有帮助。
这些书籍都是北大心理学考研中比较常用的参考资料,希望对你的复习有所帮助。
北大心理学书单
北大心理学书单
北大心理学书单
1、《精神分析学》(第7版),弗洛伊德,中信出版社
2、《心理学》(第11版),斯蒂芬·克莱因,人民邮电出版社
3、《心理学:全面综论》(第8版),丹·费森,高等教育出版社
4、《普通心理学》(第12版),凯文·科贝,机械工业出版社
5、《实验心理学》(第11版),萨姆·洛克,法律出版社
6、《心理治疗学》(第6版),爱德华·亨格尔,人民邮电出版社
7、《社会心理学》(第10版),理查德·门罗,中信出版社
8、《实验心理学概论》(第2版),戴维·布洛普,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9、《发展心理学》(第7版),马森,高等教育出版社
10、《认知心理学》(第10版),理查德·伯克,机械工业出版社。
- 1 -。
北大“实验心理学”课程串讲资料(九)
30、斯蒂⽂斯定律:指⼼理量S(如长度的主观单位)是物理量I(如线段的长度)的幂函数,⽤公式表⽰即S=kIn.这就是斯蒂⽂斯提出的幂定律或称斯蒂⽂斯定律。
31、信号检测论:简称SDT,是关于⼈们在不确定的情况下如何作出决定的理论。
它是信息论的⼀个重要分⽀。
在SDT 实验中常常以SN(信号加噪⾳)表⽰信号,以N表⽰噪⾳。
32、击中:⾊⼦游戏的4种情形。
当特殊⾊⼦是3,被试也以“是3”反应,称为击中。
33、虚报:当特殊⾊⼦是0,被试以“是3”反应,称为虚报。
34、ROC曲线:接受者操作特征曲线简称ROC曲线,在⼼理学上⼜称等感受性曲线。
这就是说,曲线上各点反映着相同的感受性,它们是对同⼀信号刺激的反应,不过在⼏种不同的判断标准下所得的结果就是了。
35、有⽆法:这种⽅法要求事先选定SN刺激和N刺激,SN和N的差别要⽐较⼩,约接近被试的辨别阈限。
并规定SN和N 出现的概率,然后以随机⽅式呈现SN或N,要求被试回答,刚才的刺激是SN还是N. 36、评价法:在信号检测论的实验中我们可以⾸先回答有信号或⽆信号,然后说明我们对回答的确信程度,这就是评价法的实验。
⽤这样的办法,我们就可以把信号或噪⾳引起的感觉离标准多远表达出来。
简答题: 1、⼼理物理学研究的核⼼问题是什么? ⼀百多年来,⼼理物理学⽅法不断发展,但它的中⼼问题仍然是物理量(对⾝体各感官的刺激强度)与⼼理量(各种感觉的强度)之间的数量关系问题。
在⽇常⽣活中可以观察到这样⼀种数量关系,即感觉强度的增长同刺激强度的增长并不是1 :1的关系。
2、如何理解绝对阈限和差别阈限的概念? ①“刚刚感觉到”意味着这种感觉量正处在“感觉到”与“感觉不到”的过渡地带,⽽且在从“感觉到”到“感觉不到”的转折点上。
②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刺激强度叫作绝对阈限。
绝对阈限的操作性定义:有50%的次数能引起感觉、50%的次数不能引起感觉的刺激强度。
③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之间的最⼩强度差叫差别阈限⼜称为最⼩可觉差(j.n.d)。
实验心理学教案PPT课件
实验设计的核心在于实验控制,但是,在人为控 制创设的实验情景下得出的规律,其推论也往 往有相当的局限性。
与外部效度类似的另外一个概念: 生 态效度
一、实验设计的基本问题——实验中的效度
影响外部效度的因素: 1. 测验的反作用
教材上没有提到的其他影响实验内部效度 或外部效度的重要因素:
1. 实验处理的“传染”
假如实验组与控制组有机会相互沟通,实验组的被试 就可能把一些实验刺激的因素传递给控制组的被试。 例如,某学校在进行一项教师是否进行学习方法指导 对学生成绩影响的实验研究中,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学 生可能会私下交流学习经验,得到学习方法指导的实 验班学生会把好的学习方法传播给对照班的学生。这 时候我们就说对照班受到了“污染”,已经不是真正的对 照班了。
例三:想知道一个人估计时间的准确性,设计 如下:一只绿色小灯泡和电子记时器相连,主 试按键让灯亮5秒、10秒、30秒、60秒,然后 让被试相应复制出按键时间。
效度反映的是对因变量的测量是否测 得到的是因变量自身真正代表的属性。
实例
在一项研究解题方法(自变量)对解题 能力影响的研究中,若以被试在一定时间内 解答出来的问题的多少为因变量的指标,当 要解答的问题足够多,而且按困难程度排列 时,以解答问题的数目作为因变量指标是有 效的。但是,如果问题很多但又都非常容易, 那么解答问题的数目作为因变量的指标就 不能说是有效的。因为它可能是由阅读速 度和书写速度造成的,而并不能准确地反映 出学生的解题能力。
一、实验设计的基本问题——实验中的效度
教材上没有提到的其他实验内部效度和外部效 度的重要影响因素:
2. 实验者或实验助理人员的偏向
北大心理系实验心理学串讲
第一章实验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单项选择、多项选择、填空题:1、关于科学的定义有两种不同的理论:静态和动态的观点。
2、对科学存在的误解:①将科学视为技术②将科学视为某些特定的学科。
3、关于科学研究存在几种不实之说:①“科学研究是对已有事实的积累” ②“科学研究致力于伟大的发现和突破”③“科学研究都是实验性的” ④“科学家是没有偏见的”4、大多数心理学家都承认,心理学研究应该是科学的,是客观的、可控制的和可检验的。
心理学研究的结果应该是可信的和有效的。
5、科学和常识存在的本质区别就在于系统性和控制性两个方面。
具体体现在五个方面:①概念和理论结构使用的严谨性。
②科学家系统地、实证性地验证他们的理论和假设。
③对控制性的理解。
④对各种现象间内在关系的探讨。
⑤对观察到的现象的解释。
6、科学和非科学研究方法之间的主要区别非科学方法科学方法一般方法直觉的实证性的观察偶然的,非控制性的系统的,控制性的报告主观的,有偏差的客观的,无偏差的概念模糊的,含有多余的含义清晰的定义,可操作的工具不准确的,不严密的准确的,严密的测量无效的,不可*的有效的,可*的假设不可测量的可测量的态度接受的,不加批评的怀疑的,批评的7、问卷和测验是心理学家经常使用的测量行为的有效工具。
8、心理学家经常使用两种类型的测量:(1)物理测量,(2)心理测量。
测量一般必须具有较高的效度和信度。
信度包括:(1)重测、(2)复本、(3)分半、(4)同质性(5)评分者信度。
9、在自然科学研究中,定量研究是科学技术发展和衡量科学研究水平的指标之一10、非实验方法的特点:①我们不能操纵自变量。
②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我们不得不面对现实,做出妥协。
11、观察的分类:①根据观察场景的设置分自然观察和实验室观察。
②根据是否借助仪器设备分直接和间接观察。
③根据观察者的参与程度分参与性和非参与性观察。
12、根据参与的程度,派顿把参与性观察分为4种:①完全的参与者②作为观察者的参与者③作为参与者的观察者④完全的观察者13、调查研究的变量分为两类:①被试的机体变量②被试的反应变量14、调查问题的设计一般包括以下几种形式:(1)自由回答形式、(2)填空式、(3)量表式、(4)表格式、(5)排列秩序、 (6)分类型(7)核对细目表等。
北大心理学专业课程
北大心理学专业课程
北京大学心理学专业提供了丰富的课程内容,旨在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
以下是一些主要的课程:
1. 基础课程:包括实验心理学、心理统计学和发展心理学等。
这些课程为学生提供了心理学研究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2. 专业方向: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设有脑与认知科学系、管理与社会心理学系、临床与健康心理学系、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系等四个学科方向的学系,覆盖了心理学的多个分支领域。
3. 应用心理学:北大的应用心理学专业主要分为应用方向和临床方向。
应用方向包括社会心理学、管理心理学、基础心理学等领域,而临床方向则主要集中在变态心理学和心理咨询等领域。
总的来说,北京大学心理学专业的课程设置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仅涵盖了心理学的基础理论,还包括了多个应用领域的专业课程,旨在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和实际应用能力的心理学专业人才。
北京大学吴艳红实验心理学讲义(上)
实验心理学
.
6
三、实验方法与非实验方法 (1)
• 实验方法是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
• 实验方法可以“产生”新的现象;
• 实验方法可以发现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
• 实验是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的。
实验心理学
.
7
三、实验方法与非实验方法 (2)
• 非实验方法的特点:
– 我们不能操纵自变量; – 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我们不得不面对现实。
• 范式是指按照某一比较公认的路线或观点所采取 的研究方向或研究步骤。
• 范式的另一种解释是哲学家T. S. 孔恩提出的,是 指科学发展的某一时期,在一个领域内某一理论 为大家所公认,成为占主导地位的理论,它指导 着这一时代该领域的研究方向,这个理论便称为 范式。
实验心理学
.
9
四、实验范式(2)
• 加工水平效应(the level effect of processing) • 在非随意学习中(incidental learning),要求被
实验心理学
.
3
一、实验心理学:定义、内容及简要历史回顾 (3)
Five Historic Scientists
Hermann von Helmholtz 赫尔姆霍兹
1821 – 1894
Measured speed of neural impulses
Ernst Weber 韦伯
Gustav Fechner 费希纳
• 因变量(dependent variable) • 定义:被试的反应变量,它是自变量造成
的结果,是主试观察或测量的行为变量。 • 因变量的选择及测量 • 因变量的可靠性即信度 • 因变量的有效性即效度 • 因变量的敏感性 • 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可能关系
北京大学实验心理学讲义
实验心理学(课程代码 02108)第一章绪论P15-P16)双盲实验、不让主试与被试接触、让整个实验都在计算机上实现。
在数量上或质量上可以变化的事物的属性。
数量上的变化如颜色的浓淡,质量上的变化如人的性别。
自变量(P2)自变量即刺激变量,它是由主试选择、控制的变量,它决定着行为或心理的变化。
当自变量的水平(数量)有了变化,它导致了行为(因变量)的变化,行为是处在自变量的控制之下,这个自变量是有效的。
自变量的种类(P3-P4)自变量的种类主要有刺激特点自变量、环境特点自变量、被试特点自变量、暂时造成的被试差别。
因变量(P4)因变量即被试的反应变量,它是自变量造成的结果,是主试观察或测量的行为变量。
因变量的可靠性(信度)(P5)因变量的一致性,是指同一被试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应该得到相近的结果。
此时因变量是可靠的。
反之,被试有时得分很高,有时得分很低,那么这种因变量就是不可靠的,它缺乏一致性。
因变量的有效性(效度)(P5)当自变量的确造成了因变量的变化,而不是其他的各种因素造成了因变量的变化,这种因变量是有效的。
自变量混淆(P5)如果因变量的变化不是由自变量造成的,而是由其他的因素,即没控制好的额外因素造成的,这种因变量就是无效的,或者产生了自变量混淆。
额外变量(P6)自变量以外,能影响因变量变化的因素。
自变量的混淆的原因(P7)研究者选定的自变量与一些未控制好的因素,即额外变量共同造成了因变量的变化。
对额外变量的处理方法(P7)消除、保持恒定。
自变量的交互作用(P11)如果一项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自变量的实验里,一个自变量的效果,在另外一个自变量的每一水平上不一样。
主试(P14)主试就是实验者,即主持实验的人,他要向被试者交代任务,让被试者熟悉实验的要求。
他要向被试发出刺激,并通过实验收集实验的资料,即被试的反应。
被试(P14)被试就是实验对象,接受主试发来的刺激,并做出反应。
实验者效应(P15)主试者的态度对实验结果造成的影响。
北大实验心理学
作业题•什么是“解脱波”?•什么是Treisman 的非对称性搜索实验?•什么是双耳同时分听实验?•举例说明记忆的实验性分离现象?•什么叫做部分报告法?•什么叫做自变量的混淆?怎样避免自变量的混淆?•什么是系列位置效应的恒定比例法则?•什么是记忆的加工层次概念?•什么是编码特异性原则?•什么叫听觉掩蔽?什么叫双耳掩蔽级差?•什么是响度?如何表示响度与强度的关系?•什么叫声高?如何表示音高与频率的关系?•什么是主观颜色?•什么叫做75% 的差别阈限?它有什么优点?•什么叫做阈下知觉?•什么是Weber 定律?•什么是关联后效?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什么是反应时间研究中的速度与准确率权衡现象,如何分解?•影响反应时间的因素有哪些?•如何进行拉丁方设计?拉丁方设计如何进行统计分析?•测量感觉阈限与差别阈限的 3 种方法的实验程序是怎样的?实验结果如何处理?•什么叫做等感受性曲线?•对偶比较法与等级排列法的实验程序是怎样的?•什么是元语言学意识?•什么是图式理论?它在心理语言学中有什么作用?•说明眼动的3 种基本形式:注视、跳动和追随运动。
•现代脑认知成像技术有哪些?讨论题•实验与观察有什么不同之处?•用完全随机双因素析因设计来设计一项实验。
•试对完全随机双因素析因设计的交互作用进行分析。
•举出几个实验范式的例子,并说明它们的应用,提出它们的理论设想。
•评价随机实验组控制组前测后测设计与随机实验组控制组后测设计的优缺点。
•评价随机实验组控制组后测设计与固定组比较设计的优缺点。
•评价法中低标准下的击中率与虚报率为什么都应该是累积概率?•怎样理解感觉阈限与差别阈限的概念?•知觉选择模型与反应选择模型的区别是什么?•区分短时存储与长时存储的证据有哪些?•用鱼群卡通代表社会事件进行研究有何优点?思考题•艾宾浩斯是怎样研究记忆的?•巴特利特是怎样研究记忆的?•怎样理解实验心理学是各门心理学的基础?•怎样理解心理学的规律更类似生物学的规律而不似物理学的规律?•在心理学研究中,为什么要进行实验设计?•控制的意义是什么?•如果一项研究有很高的内部效度,那么它也一定会有很高的外部效度吗?请进行分析。
北京大学自考心理学专业实验心理学
3.在平均差误法中�测量分配的标准差大�说明被试的辨别能力 ( C )
A.好
B.中等 C.差
D.等于零
4.1885 年心理学史上第一次对记忆进行实验研究的学者是( D )
A.韦伯 B.费希纳 C.斯蒂文斯 D.艾宾浩斯
5.过高估计抑郁病人自杀的可能性是错误地利用了哪种策略 ( B ) A.样本大小 B.可利用性 C.代表性 D.轻信 四、多项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 5 分�
的影响�又往往忽略了一些与作出决定至关重要的信息�前者指的是� AD � A 代表性 B 样本的大小 C 冒险性 D 可利用性
三、填空题�1*10�
16、视敏度测量的是人眼对刺激物的� 空间 �分辨能力�闪光融合测量的是人眼对刺激物 � 时间 �变化的分辨能力。
17、如果我们用差别阈限的方法来制作等距量表的话�实验的结果会支持� 费希纳 �定律� 如果我们用数量估计法来制作比例量表的话�实验的结果会支持� 斯蒂文斯 �定律。
A.自由回忆法 B.再认法 C.节省法 D.知觉辩认
4.更与感觉剥夺类似的情况是 � AB �
A.住医院 1 个月
B.在宇宙飞船中生活一年
C.在南极考察一年
D.在少年管教所生活一年
5.当要求儿童重复成人说的每句话时�儿童几乎总是重复� BC �
A.冠词 B.名词 C.形容词 D.虚词
五、名词解释 (每小题 5 分�共 20 分)
四、名词解释�5*4� 21、自变量的交互作用 22、习惯误差和期望误差 23、测量记忆的知觉辨认方法 24、刺激的空间积累作用 25、记忆中的主观组织 五、简答题�4*7� 26、简要说明斯塔尔�Starr�关于儿童文法理解的听偏好实验是怎么做的。 27、为什么说额外变量就是潜在的自变量� 28、什么是恒定刺激法� 29、什么是句子的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二者之间的关系有哪些不同的表现� 六、看图题�1*12� 30、下图为什么叫等响度曲线�P144 七、实验设计题�1*15� 31、设计一个测量闪光融合频率的实验。
北京大学实验心理学课件版第二章实验设计
在教育学研究中的应用
实验设计在教育学研究中具有广泛的应用,通过实验可 以探究教育现象的本质和规律。
实验设计有助于发现新的教育方法和手段,提高教育质 量和效果。
实验设计能够控制实验条件,排除干扰因素,提高研究 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实验设计还可以用于评估教育政策和实践的效果,为教 育改革提供科学依据。
此外,还有一些特殊的实验设计方法,如因子设计、重复测量设计等,可以根据研究的具体需求进行 选择和应用。
02
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
随机化原则
随机化原则是指在实验中,实验对象应随机分 配到不同的实验组和对照组,以确保每个组别 的代表性,减少潜在的偏差和干扰因素。
随机化原则可以确保实验结果的一致性和可靠 性,提高实验的外部效度。
水平是实验设计的关键步骤。
确定实验设计类型
总结词
选择合适的实验设计方法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VS
详细描述
根据研究目的和实验因素及水平,选择适 合的实验设计类型。常见的实验设计类型 包括随机对照实验、观察法、单被试实验 等。选择合适的实验设计方法能够有效地 控制实验误差,提高实验的内部效度和外 部效度。
确定实验对象和样本量
在社会学研究中的应用
实验设计在社会学研究中 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实 验可以探究社会现象的本 质和规律。
实验设计有助于发现新的 社会学理论和方法,为社 会学发展提供支持。
ABCD
实验设计能够控制实验条 件,排除干扰因素,提高 研究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实验设计还可以用于评估 社会政策和实践的效果, 为社会改革提供科学依据 。
实验设计需要预先规划和描述,包括 实验的参与者、操作、测量和数据分 析等环节。
北京大学实验心理学全套课件PPT
三、问题解决的早期研究
• 功能固定化functional fixity • 定势set的作用 • 噪声
9
四、问题解决的计算机模拟
• 如果我们想了解被试在解决问题时头脑内发生的情况,则可以 用口语记录分析的方法,即出声思维的方法.这种方法就是让被 试在解决问题时说出头脑内进行的一切活动,予以记录,然后加 以分析.
• 口语记录分析法是认知心理学进行思维的计算机模拟收集经 验数据的方法.
• 认知心理学还假定,人是一个信息加工系统,信息加工系统也叫 符号操作系统,更常称作物理符号系统.计算机也是一个物理符 号系统.
• 将人脑比喻为计算机,就可以从一个已知的系统去加深对一个 不甚清楚的系统的理解.这样,我们可以用计算机程序来模拟人 的思维过程.
• 在上面的分布种,叉子和勺子之间没有共 同的关系,研究者称这样的回答是无效的
without valid answers.
19
一关系推理的研究5
• 心理模型理论 • 形式规则理论
20
二推理与工作记忆
• Baddeley1998曾指出,工作记忆的概念和智力的概念有 非常密切的联系.
• 工作记忆与语言理解、注意及推理有着密切的关 系,John Gabrieli等人运用fMRI技术在被试解决Raven推 理测验时扫描他们的脑区.结果发现额叶、顶叶和颞叶 皮层等脑区都有激活,而这些脑区正是空间、客体和言 语工作记忆进行时激活的脑区,Gabrieli认为推理似乎是 工作记忆能力的总和.
2
问题解决3
• 两个火车站相距100km,某天下午2点,两个火车头相向开出.一个火 车的速度为60km/h,另一个火车的速度为40km/h,当火车头开始行 走时,一只鸟突然出现在第一个火车头前面而向第二个火车头飞去, 当鸟到达第二个火车头时,它又立即以原来的速度向第一个火车头 飞去,鸟以80km/h的速度在两个火车头之间来回飞.问:在两火车 头相遇时鸟飞了多少公里
北京大学实验心理学课件PPT版 第二章 实验设计
实验心理学讲义
第二章 实验设计
14
选择组内设计的原因(优点)
组内设计需要的被试较少。 组内设计方便、有效。 组内设计比组间设计更敏感。 心理学的某些领域需要使用组内设计,即组内设 计用于研究练习的阶段性最为理想。 组内设计消除了被试的个别差异对实验的影响。
相同的自变量在组内设计和组间设计中造成的因 变量的效果是不同的。
实验心理学讲义
第二章 实验设计
12
双盲实验 (double-blind experiments)
Double-blind experiments: an experimental technique in which neither the subject nor the experimenter knows which subjects are in which treatment conditions.
第二章 实验设计 15
实验心理学讲义
组内设计的缺点
缺点:
一种实验条件下的操作将会影响另一种实验条 件下的操作,也就是实验顺序造成了麻烦。 此方法不能用来研究某些被试特点自变量之间 的差异。 如果实验中每一种实验条件需要较长时间的恢 复期,则不宜使用组内设计。 当自变量的不同水平代表一种连续事件的延续 结果时,不宜使用组内设计。
实验心理学讲义
第二章 实验设计
21
随机区组设计(Block Randomization)举例(3)
Trial 1
Cond. O
Trial 10
Cond. L
Trial 19
Cond. R
Trial 28
Cond. O
Trial 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