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人类学研究方法与田野工作ppt课件
人类学田野调查的主要方法
总结词
探讨社区问题与变迁
详细描述
研究者通过组织焦点小组讨论,邀请城市社 区居民共同探讨社区存在的问题、变迁和未 来发展。这种方法有助于收集多方面的意见 和建议,了解社区居民的需求和期望,为城 市规划和社区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THANKS
感谢观看
解民族文化的内涵和意义。
案例二
总结词
挖掘传承人的内心世界
VS
详细描述
研究者通过与少数民族传承人进行深度访 谈,了解他们对于传统文化的认知、情感 和态度,以及他们在传承过程中的经验和 挑战。这种方法有助于揭示传承人的内心 世界和情感体验,为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 文化提供有力的支持。
案例三:焦点小组法在城市社区研究中的应用
与当地居民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通过长时间的互动和交流来克服文 化差异。
比较研究法
将研究结果与其他文化进行比较,以更全面地理解当地文化的独特性 和共性。
安全问题的挑战与解决方案
01
02
03
04
挑战
田野调查可能涉及危险 的环境和不可预测的风 险,如疾病、自然灾害 和人为威胁等。
安全评估
在进入田野调查地点之 前,进行全面的安全评 估,了解可能存在的风 险和威胁。
特点
田野调查具有深入性、直接性和实证 性,能够提供真实、具体、深入的研 究资料,帮助研究者理解研究对象的 文化、社会结构和行为方式。
田野调查的重要性
01
提供实证资料
02
深入理解文化
03
促进跨文化交流
田野调查能够提供大量实证资料, 为人类学研究提供可靠的基础。
通过深入研究对象所在的文化和 社会环境,研究者能够更深入地 理解文化现象和人类行为。
经济发展
第二章人类学田野作业
当然还可以采用其他一些学者成功的做法,如做
一些善意的伪装等。比如乔治. 厄华德. 埃文斯就 常常带工具下乡调查,他说:
“在乡下,我经常带一把锯齿形的旧镰刀。带
上它,你就没有必要抽象地解释你要干什么了。
当别人看到它,而且你选择了一把好镰刀,他不
需要什么引导,就会滔滔不绝地讲起来。访谈伊
始,我们便都进入了我们的主题。同样,如果我
第二章 人类学田野作业
一、田野作业概述 二、田野作业之“参与观察” 三、田野作业之“深度访谈”
一、田野作业概述
(一)安乐椅上的人类学时代 代表人物:弗雷泽、泰勒等 (二)马林诺夫斯基革命
一战期间被软禁的经历成就了马林诺夫斯 基有关人类学方法论的革命,即,其创造 了“参与观察式”的人类学田野作业,奠 定了现代田野作业的基石
受访者拒绝采访
这种情况也经常发生在受访者对自己的陌 生的情况下,如果是这样一种情况,可以 根据上面的方法,消除双方的陌生感从而 让其接受;
这种情况还发生在自己的行为举止让对方 感到不舒服,从而拒绝接受采访,遇到这 样的情况,应该在采访之前就注意自己的 言行和衣着;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自己没有掌握好时机 和场合,所以导致拒绝接受采访,这种情 况需要我们预先对当地的情况和受访者提 前进行了解。
其他准备(礼物、药品、衣物等)
2、导入阶段
推荐性导入
这种方式一般是由别人介绍或者由别人带领,直 接进入受访者的生活中,在正式访谈之前,别人 会把自己的身份、调查的内容、调查目的等向受 访者交代清楚,这种导入方式能够减少双方的陌 生感,很快进入调查的主题。但是,对于介绍人 和带领人的选择非常重要,一般而言,要选择哪 些受访者朋友,在不了解当地的领导与受访者之 间的关系之前,尽可能不要启用领导。
人类学概论第六章田野研究的特征PPT
42
谈谈你对主位和客位、局外人和局内人的理解。
30
田野工作之前的假说和预设性解释框架 也经常被复杂的社会文化现象所否定, 呈现出论文最 终的结论不同于当初的假定,显示出田 野工作对人类调整自身认识过程的价值 与不可替代性
31
二、确定研究性质与对象
(一)确定研究性质 探索性研究(exploratory research)和诠释 性研究(explanatory research) 探索性研究主要用于发现并提出假设,以及 描述和阐释那些难以理解的主题 诠释性研究则主要包括理论预设或假说的验 证环节,既对已有的研究成果,也包括对探 索性研究中提出的假说进行验证
40
人类学者在从事田野研究中的上述几种责任 之间经常会发生矛盾。 人类学者应如何面对呢? 人类学的职业责任要求人类学家首先要保护 研究对象,即使在发生利益冲突时也必须首 先考虑研究对象的个体利益。 人类学家必须竭尽全力保护他们的人身、社 会和心理福祉,维护他们的尊严和隐私
41
复习思考题
其二,单一理论的套用,会使问题之解 答过程丢失不同的理论视角和观察视角, 从而使结论孱弱且不够全面。
21
过程研究: 是人类学对社会文化变迁这一学科主题有远 见的参与观察设计与实践,是指从人类学研 究方法上思考和把握社会文化变迁的过程研 究;对原初调查点的重访、回访研究 (repeated visits,return visits),以及对一个 或一组田野调查点及其周边地区的长时段研 究(longitudinal research)
早期人类学家田野考察的发现明显带有 民族—文化优越感的烙印
3
(三)确立驻在式田野工作 田野工作是民族志收集的主要途径,是 人类学面对多样性文化建立比较理论的 基础;人类学家不断处在对他文化的多 面向认识、寻求法则、诠释与建构的过 程中,同时也加强了对其自身文化的理 解,以及推进对人类整体性综观的学术 积累
人类学概论第七章+田野调查方法
(3)知情同意(informed consent)原则。 录音、录像的目的,以及今后如何使用录音、 录像等记录手段需取得报道人或当事人的同 意。
(4)及时记录原则。对于田野资料,即使生 病或有其他事故,当天获知的事实也应当天 整理完毕,应该使记录每天的田野笔记成为 日常工作之一。
(5)核对原则。田野记录资料需要反复进行 前后对照和核实。
(1)学习当地语言,从而能随意地与当地人 进行交流
(2)在调查点居住较长的时间,一般为一年 或一年以上,从而有机会参与当地人因季节 周期变化的不同的生产活动、仪式和节庆等
(3)与当地人一样生活,跟当地人建立起密 切关系,真正了解他们的文化
15
二、访谈法
访谈(interview)就是通过向研究对象 提问或与之交谈的方式来获取资料。人 类学中通常把访谈对象称为报道人。
4
(二)进入角色 当进入田野点后,研究者要尽快向当地
人说明此行的目的和自己的身份,否则 会因为误解而导致当地人对你敬而远之 在介绍自己的身份和目的时应尽可能用 通俗的或当地人可以理解的言语和词汇 来说明,而不是用深奥的学术语言高谈 人类学研究的重要性
5
人类学者依照调查对象的社会交往方式 展开社交并取得一种当地人认可的合适 身份(角色)可以使调查工作进入新的 天地。
9
人类学研究者从生活、工作环境比较优
越的现代社会进入自然条件、生活环境 较差的边远地区,食物短缺、卫生条件 差等问题时刻考验着他(她)们的精力 和体力 饮食习惯差异 恶劣的卫生条件所导致的健康问题
10
不同社会的文化禁忌有时或多或少会影
响到人类学观察者的调查活动 文化禁忌会对人类学者的田野调查产生
第四章 田野工作
《人类学概论》第四章人类学的田野工作与研究方法第一节人类学田野工作概述一人类学田野工作定义二人类学田野工作发展历程三人类学田野工作的研究视角一、人类学田野工作定义田野工作(fieldwork)又可译为田野调查、现场调查、实地调查。
人类学田野工作(Anthropological fieldwork),指经过专门训练的人类学工作者亲自进入民族地区,通过直接观察、具体访问、住居体验等方式获取第一手研究资料的过程。
对人类学田野工作的认识(四点)1、一种跨文化的实地调查;2、调查时间要求要相对长且稳定;3、是人类学家获取研究资料的最基本途径;4、是人类学研究的基础,也是人类学研究最主要、最基本的方法。
二、田野工作的发展历程1、田野工作尚未形成2、田野工作初步发展3、田野工作日益完善4、田野工作新局面田野工作尚未形成二十世纪以前,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田野工作,资料搜集与理论建构相分离,缺乏科学的研究方法。
这一时期的人类学家轻视实地调查,而将主要精力用于阅读前人留下的各种民族志文献,并在此基础上归纳和写作。
田野工作初步发展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田野工作研究方法出现,革新了人类学工作方式。
尽管学者们已经开始亲自去实地调查,但他们的调查方法还很不成熟。
在理论和方法上,都没有自己专业的学术规范,没有达到一定的科学标准。
田野工作日趋完善20世纪上半叶,田野工作方法得到完善。
使田野工作发生彻底改变的是所谓的“马林诺夫斯基革命”——开创了“参与观察”式的全新的田野工作模式。
马林诺夫斯基的著作《西太平洋的航海者》是田野工作进行田野研究的范本。
提出人类学田野调查的三项原则1、调查者应与被调查者同住;2、应学习被调查者的语言;3、直接与被调查者沟通,不要依赖中间人。
田野工作新局面20世纪40一60年代人类学的范式转型,开创了人类学本土化的新局面。
这样田野工作者的身份就有了内外之别,“局外人”和“局内人”的论争成为本土化过程中论争的焦点之一。
田野调查法PPT课件
来有意识地收集符合该框架要求的资料。这既是 一种操作原则,也是一种伦理原则。
2.整体论
注意文化要素之间的相互关联性。对于某 一个特定的文化要素或文化现象的理解只 能放在这种有机的结构关系中才有意义。
例如,在集约农耕的文化中,定居生活、 家庭园圃业、水资源的管理、父系继嗣、 对土地的崇拜及其各种仪式等等,是如此 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以至于我们忽略掉其 中任何细节都不可能获得对这种文化类型 的正确理解。
(一)调查课题的选择
田野调查一般分为两种: 1.全面调查,对一个人口不多的群体或地
区进行全面的详细的调查,最后可以写成 一本描述文化各方面的民族志。 2.定向调查,对一个或几个群体或地区进 行专题调查,用以验证或检查某一人类学 理论问题,或解决现实生活中某一社会问 题。
调查前目的与类型的认识
1.调查方案: 调查地点和对象、调查日期和预计的时间长
度、调查课题及其理论意义或现实意义、自己具 备的条件及准备如何进行调查。 ★选择调查点的基本要求: 一是选择有特色的地区, 二是要选择有代表性的地区, 三是要选择特殊关系的地区, 四是选择前人调查研究过的著名社区。
2.调查提纲中应列举你调查中准备提哪些 问题。调查提纲主要供调查者自己看,帮 助调查全面考虑问题,防止调查中有所遗 漏。
第四章 田野工作
《人类学概论》第四章人类学的田野工作与研究方法第一节人类学田野工作概述一人类学田野工作定义二人类学田野工作发展历程三人类学田野工作的研究视角一、人类学田野工作定义田野工作(fieldwork)又可译为田野调查、现场调查、实地调查。
人类学田野工作(Anthropological fieldwork),指经过专门训练的人类学工作者亲自进入民族地区,通过直接观察、具体访问、住居体验等方式获取第一手研究资料的过程。
对人类学田野工作的认识(四点)1、一种跨文化的实地调查;2、调查时间要求要相对长且稳定;3、是人类学家获取研究资料的最基本途径;4、是人类学研究的基础,也是人类学研究最主要、最基本的方法。
二、田野工作的发展历程1、田野工作尚未形成2、田野工作初步发展3、田野工作日益完善4、田野工作新局面田野工作尚未形成二十世纪以前,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田野工作,资料搜集与理论建构相分离,缺乏科学的研究方法。
这一时期的人类学家轻视实地调查,而将主要精力用于阅读前人留下的各种民族志文献,并在此基础上归纳和写作。
田野工作初步发展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田野工作研究方法出现,革新了人类学工作方式。
尽管学者们已经开始亲自去实地调查,但他们的调查方法还很不成熟。
在理论和方法上,都没有自己专业的学术规范,没有达到一定的科学标准。
田野工作日趋完善20世纪上半叶,田野工作方法得到完善。
使田野工作发生彻底改变的是所谓的“马林诺夫斯基革命”——开创了“参与观察”式的全新的田野工作模式。
马林诺夫斯基的著作《西太平洋的航海者》是田野工作进行田野研究的范本。
提出人类学田野调查的三项原则1、调查者应与被调查者同住;2、应学习被调查者的语言;3、直接与被调查者沟通,不要依赖中间人。
田野工作新局面20世纪40一60年代人类学的范式转型,开创了人类学本土化的新局面。
这样田野工作者的身份就有了内外之别,“局外人”和“局内人”的论争成为本土化过程中论争的焦点之一。
田野调查PPT课件
参与观察是指观察者深入到观察对象中,与其共同劳动,共同生活,以获得深入、 全面的现实情景调查资料 。侧重点在于从局内人或成员的角度来观察,体验并理解 人类日常生活的意义以及互动行为。在此,“参与”实则是一种策略,使得调查者 得以进入以其他方式难以进入的人类生活和经验范畴.。
主要内容包括:(1)调查者住在调查地区要有一定的时间长度。一般为期一年,使 调查者能够观察到当地人一年内因季节而异的生产活动、宗教仪式和节庆事件。(2) 学习当地语言。(3)调查者要像当地社会成员一样生活,深入到人民生活之中,真 正了解他们的文化。
与访谈相比,它更注重研究者的第一手观察资料;而与参与观察相比,它更偏 重抽样和测量的问题。由一些明确的规则结构而成,涉及观察什么人、在什么 时间和地点观察、观察什么以及如何记录观察
观察技巧:
在观察中,研究者应尽量采取回应式互动,即对当地人发起的行为作出相应 的反应,而不是自己采取主动的行动。
在选择观察内容时候应该根据自己研究问题,有意识的选择,并要注意观察 内容与研究内容之间的关系。此外,观察者本身的习惯也会影响到观察内容 的选择,因而要了解观察者本人的观察风格,有意识地培养从不同角度、不 同方式进行观察的能力。
文献资料的用途:
家族史与历史人口统计学
族谱研究
财产、税收记录、法庭记录和遗嘱
税收记录、土地普查、人口统计
商业目录、城镇规划、乡镇议会等的备忘录以及地方报纸
生活史 (“向另一个人讲述并由另一个人记录下来的个人生活经历,这一生活经历
事后由这另一个人象写自传一样来编辑和书写”)。
12
4
观察记录
观察记录的分类:
(1)实地笔记
(2)个人笔记
(3)方法笔记
(4)理论笔记
田野调查方法与实践PPT课件
• 19 世纪的人类学家和民族学家,大多都不从事田 野调查。他们不是从土著民族中直接收集资料, 而主要是依靠传教士、探险家、政府官员和旅行 家撰写的关于各地土著民族的资料,致力于重建 人类文化的历史,解释各地文化差异的原因。
• 里弗斯的学生拉德克利夫- 布朗于1906 —1908 年 到孟加拉湾的安达曼群岛调查岛上居民,又于 1910 —1912 年调查了澳大利亚的土著民族。
• 在田野调查方面,马林诺夫斯基是英国学者中最 为典型的一个。
• 马氏原籍波兰,1910 年到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 就读,师从塞利格曼和韦斯特马克学习人类学。 1914 年,他在马雷特、塞利格曼的大力支持下, 参加罗伯蒙特人类学考察团,到新几内亚和美拉 尼西亚进行实地考察。时值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因他属于敌对国奥匈帝国(当时的波兰属奥匈帝 国) 的公民,被当地政府拘留,后由于他的同行和 在伦敦的朋友出面担保而获得自由。地方当局还 准许他进行人类学考察,使他有较长时间在新几 内亚及其邻近岛屿对异文化做详细研究。
• 马林诺夫斯基的调查方法,后来成为西方人类学 社区田野作业的范式。根据这种方法,人类学家 通常要长期居住在被调查民族的一个小社区中, 通过“参与观察”与“深度访谈”这两种方法了 解当地居民的生活和行为方式,熟悉当地居民的 伦理、道德、价值观念及心理特征等,研究其文 化全貌。马林诺夫斯基的田野调查方法和撰写民 族志的方法,主要是在调查原始民族的基础上形 成的,比较适用于无文字的、尚未分化的简单社 会,对于历史悠久的复杂社会则不完全适用。
第六章田野工作
三、田野研究的类型选择
1、问题研究
• 问题研究可以通过区域的田野调查寻找人类学的理 论切入点,从而以一个独立学科的视角讨论问题,获得 结论与建议。 案例分析:华琛《族人与外人——一个中国宗族的 收养》——拟血亲——文化适应机制。 避免 :忽略其他因素、理论应用过于单一 。
•
•
2、过程研究:是人类学对文化变迁这一学科传统主题有远 见的参与观察设计与实践,对原初调查点的重访、回 访、追踪研究,以及对一个或一组田野调查点及其周边 地区进行长时段的研究 。 说得简单些,就是人类学者对田野进行长时间地参 与观察,试图通过这种过程研究获得可观察的文化变迁 和分析。
①报道人(informant)和关键报道人的选择; ②访谈过程的控制程度——结构性访谈、非结构性访谈和半 结构性访谈 ; ③访谈技巧(略)(P166) • 案例(略) 3、抽样法(略) 4、谱系法 • 定义:它是收集家谱并编辑成谱系表以确定亲属制度 形 式及其结构性质的研究方法。它以个人(ego)为中 心从家庭成员出发到整个世系群,是田野工作中解开人 群分类的第一件事和出发点。 • 意义:通过谱系,可以了解所研究群体的继承、居住、 婚姻、亲属等社会制度。
5、个人生活史——从个人切入,反映社会记忆 • 定义:生活史是指研究者通过报道人的深度访谈,将报 道人个人的全部或部分的生活以口语或书写的方式表现 出来的回顾式叙述。 • 争论:真实性、代表性、一致性 (P170)
Hale Waihona Puke (三)资料与整理(略) 1、田野资料 • 田野笔记(访谈记录、观察记录、拍摄记录) • 田野日记:主观的、个人的 • 田野成果形式:民族志作品形式(论文、专著、田野 杂记、旅行记、小说等)和影像资料。 2、资料整理 • 取舍原则:标准不同,取舍多样 • 关系原则:田野的事实资料和理论建构之间的关系 • 妥善保存的原则:无论是成果还是原始的记录资料都 是可贵的材料,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意义,应注意 归档和备份。
人类学概论 第四版 第七章 田野调查方法
• 3.2 不同文化中的谱系法应用 中国汉人社会:研究者收集家族、宗族团体的系谱,研究地方社会人群特征和社会运转机制。 凉山彝族:谱系制度和父子连名制对于了解彝族历史、分支体系、各家支的分布和互动关系具有关键 作用。
(四)巴恩斯的补充和注意事项
巴恩斯对里弗斯的谱系法进行了补充,建 议人类学者在使用谱系法时,不应事先设 计一系列结构性问题,而是记录报道人最 初表达的亲属关系,以更好地理解报道人 的观念。调查者应注意真实的亲属称谓与 一般应酬话的区别,并将谱系法的结果与 婚姻制度、家庭制度等结合,进行综合分 析。
(二)谱系法的定义与起源
谱系法是一套有效的分析方法,通过收集 和编辑家谱,确定亲属制形式及其结构性 质。 1910年,里弗斯首次提出并应用了这种方 法,通过询问报告人的家庭成员信息,构 建谱系图,以了解当地人的人群分类和相 互关系。
(三)谱系法的基本原理
• 谱系分析以个人为中心,从家庭成员出发到整个世系群,是田野工作中解开人群分类的第一步。谱系 图中使用符号表示不同性别和关系,如“△”表示男性,“○”表示女性,“=”或“└」”表示婚姻 关系,纵线表示亲子关系,横线表示兄弟姐妹关系。
个人生活史的标准
1. 从文化序列上研究个案。 2. 个人行为与社会有关。 3. 家庭应符合文化功能研究,个别人身上 研究团体的生活方式。 4. 具体说明将有关资料转变成为社会行为 的方法。 5. 强调从孩提至成年的连续相关性。 6. 研究社会情境,发现社会压力、社会参 与的种类和程度。 7. 将生活史材料组织和概念化。
田野调查法在教育研究中的运用
(三)他注意事项
• 1、访谈记录的方式 内容型记录:记的是受访者在访谈中所说的内容,这种记录在无法录音 的情况下尤其重要。 观察型记录:记下的是访谈者看到的东西,如访谈的场地和周围的环境、 受访者的衣着和神情等。 方法型记录:记的是访谈者自己使用的方法以及这些方法对受访者、访 谈过程和结果所产生的影响。 内省型记录:记下的是访谈者个人因素对访谈的影响,如性别、年龄、 职业、相貌、衣着、言谈举止、态度等。 • 2、访谈中的非言语行为
可是,几天后,其他学科的老师也不断地到我的办公室告状,说这 个班的学生现在越来越不像话,课堂纪律差,学生‚像着了魔似的‛。 年龄较大的政治课老师训斥学生之后引起学生当场抗议,有学生故意 大声地‚私下‛议论,说老师是‚老古董‛、 ‚不知民主为何物‛。 政治课老师听到了学生的议论,很生气,流了眼泪,负气走出了教室。 据班长说,政治课老师流泪走出教室后,教室里的同学们反而出奇 安静。同学们大概感到有些后悔,不该用难听的话刺激老师。 我没想到事情会这样严重,我感觉应该事先给学生说明:‚只能在 语文课堂上自由发言,其他学科的课堂教学暂时不能自由发言;或者, 应该事先给其他学科的老师做一些解释,让其他学科的老师有一些心 理准备。‛ 事情发展到这个地步,我只能答应政治课的老师说:‚这几天会 加强班里的纪律教育‛。但这个事件很快传到了校长办公室,我们班 在学校教师会议上受到学校领导的点名批评。 我开始考虑怎样跟学生讨论这件事,、我找来班长,请他组织一 次主题班会,主题可以定为‚自由与纪律‛,让同学们讨论如何在 ‚自由发言‛中注意纪律问题。
(九)其他安排
• 时间 • 人员 • 经费等
第二讲
收集资料方式
——访谈法
访谈法
(一)访谈的类型
1、封闭型访谈 研究者对访谈的走向和步骤起主导作用,按照自己事先设计好了的, 具有固定结构的统一问卷进行访谈。 2、开放型访谈 没有固定的访谈问题,研究者鼓励受访者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 看法。 3、半开放型访谈 研究者对访谈的结构具有一定的控制作用,但同时也允许受访者的 积极参与。
教育研究的主要方法田野研究
教育研究的主要方法田野研究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第二章教育研究的主要方法第四节田野研究习题作业一.概念解释田野研究田野研究是一种深入到研究者对象的真实情境中,以参与观察和具体访谈等方式获取第一手资料,并通过对这些资料的定性分析来理解和解释研究对象的研究方法。
其内涵要旨是注重“现在时”和“在场感”。
在教育的田野研究中,强调研究不是在书本、书房里, 而是在“田野”即教育教学的实践中。
田野研究方法使研究教育的学者走入日常的生活实践的广阔“田野”之中,亲自感悟,观察教育、教学的现实生活,从而体验、理解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他们的思想和行为,了解教育、教学的现状,在此经验基础上,进行归纳、演绎,并进行理论阐述。
二.简答题1.田野研究的特点实践性,要求教育研究者在自然的情景之中,进行实地的调查研究。
;客观性,在真实情境中通过观察、提问研究对象等方式获得真实经验,倡导从研究者的主观推测或对别人研究成果的“转述”中切实走向以客观的论据来引证论述;参与性,田野研究强调参与,调查者不是旁观者,而是要深入到研究对象的日常生活中,以自己实在的观察、记录来了解、认识、体会现象的发生、发展、变化乃至呈现结果的整个历时性过程。
2.田野研究的意义有助于揭示长期被教育研究界忽视的研究者和被研究者的互动、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互动、他们各自的态度、情感和生活体验及其对教育和教育研究的影响;田野研究为我们探寻教育问题的根本提供了一套较为系统而有效的方法途径;田野研究是教育研究的人类学范式,有助于我们从教育的角度认识和帮助弱势群体。
三.论述题论述田野研究应注意的问题1.要尽可能获得真实的第一手资料。
田野研究是一个收集资料的过程,资料的收集,是通过访谈、观察、体验等不同的方法来获得的,这样就要求尽可能获得真实的第一手资料。
2.要做到研究的有的放矢。
做田野研究,要有的放矢,切忌开展任务不明确的田野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人类学的应用与发展:
(1)应对殖民地管理(19世纪至20世纪初) (2)交战国文化(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3)转向本土社会发展与文化变迁研究 (4)人类学在中国的发展
5
人类学的十大理论流派:
古典进化论学派 传播论学派 历史特殊论学派 法国社会学学派 功能主义学派
7
教育人类学的流派:
文化教育人类学:
哲学教育人类学:
以英美等国为主
德奥等西欧国家
关注人类文化与教育 研究人的本质及其与
之间的关系
教育的关系
代表人物有:本尼迪 代表人物:茨达齐尔 克特;米德;班克斯; 和博尔若夫 奥格布
8
三、如何进行教育人类学研究
第一步:选题与研究方案的——主位研究 文化负荷者者的观点: ★教育决策者的观点 ★教育实施者的观点 ★教育被实施者的观点
29
第三部分:问题与理论探讨——客位研究 研究者的观点: ★基本结论(问题、建议) ★理论范式 ★草根理论
30
如何做一名优秀的教育人类学者
文化 洞察力
奉献 精神
推人 及己
阅阅 读历
兴 意 他者 反思 理解 趣 志 眼光 自我 尊重
31
32
(1)问题研究(专题研究) 学生文化;教师文化;班级生活;学生学 业成绩;学校仪式;学校话语;学校与社 区关系;学校与文化变迁
9
李书磊的《村落中的国家——文化变迁 中的乡村学校》
李红婷《社会变迁中的乡村小学—— ···小学的百年历程》
问题 意识
理论 准备
田野 调查
10
(2)过程研究(追踪研究) 费孝通先生的“行行重行行” 对开玄弓的几次回访——《江村经济》 林耀华三上凉山 《凉山彝家》——《文化变迁与双语教育》 《金翅》——《银翼》
动组织;资料收集快; 不足:但获取的资料的信度与效度值得怀疑。
15
16
17
18
(2)通过非正式的渠道进入:
通过亲朋好友的关系——找线人 不足:进入难,收集资料困难 优点:效度、信度大,资料真实可靠些 人类学中一般采用非正式渠道进入
19
(3)田野调查中可能存在的困难: 一是安全与生活上的问题(费孝通与王同慧) 二是文化差异导致的精神压抑问题
“这种震撼来自于猛然间置身于一个与你的生活方 式完全不同的群体的过程。突然间你不再熟悉规则, 你不知道如何去理解那些动作和声音,不清楚别人 想要你做什么,许多构成你存在基石的所有设想被 一下子无情地剥夺殆尽。”
一个成熟的人类学家至少会经历两次以上的“文化 中断”。
20
21
22
23
24
3
人类是一种很特别的动物。我们生活在自己独 特的风俗信仰的世界中,常把普通人性和特殊 人性混淆在一起,因此无法正确地了解我们的 本质。我们认为其他族群的世界也和我们一样, 因此我们就会不可避免地歪曲并误解对方。可 能改变这种情况的办法是从内部来看其他生活 方式、从外部来看自己的生活方式、从内部外 部来看我们共同的人性。
26
第四步:资料的分析整理(教育民族志文本) 典型的教育人类学民族志(ethnography)文
本介绍:
滕星博士论文: 《文化变迁与双语教育——凉山彝族社区教育人
类学的田野工作与文本撰述》 ●导论 第一部分:历史与现状
27
地理环境
历史沿革
经济类型
调查对象 田野点
人口状况 政策影响
11
第二步:田野点的选择(研究单位的确立)
研究场域范围:班级—学校—社区 样本的代表性问题:在某地研究但不只是研究
某地 研究队伍与经费问题 研究内容与目标
12
第三步:如何开展田野工作
1、什么是田野工作(Field Work) 田野工作是指经过专门训练的人类学者进入某
教育人类学研究方法与田野工作
1
一、人类学(Anthropology)是什么
Anthropology源于希腊语“有关人的学问”,最早 可以追溯到古代希腊哲学。但作为一门现代独立的 学科是始于19世纪中期。
在人类学的发轫期,它关注人在自然界的位置、人 的体质特征、人类和其他动物的差别,以及人类进 化与变异的机制。
文化与人格学派 新进化论学派 结构主义人类学 象征人类学 解释人类学
6
二、教育人类学是什么
教育人类学(Educational Anthropology Anthropology of Education ): 应用人类学理论与方法来阐明教育作用人
类发展的基本原理和规律的学科。
2
当代社会一般认为人类学是一门“研究人性与文 化的学问”,或者说“关于他者的学问”。
人类学中所讲的“他者”不仅指向与自己不同的 人群,更多的是指向与自己不同的文化。换句话 说,人类学所关注的不是作为“人群的他者”, 而是文化意义上的“他者性”。
“关于他者与自我的学问”:今日人类学的学术 工作有一个最另人欣慰的悖论,也是它最激动人 心的特征,就在于研究他者的同时也是一个自我 发现的生命旅程。
一社区,通过参与观察与居住体验等方式获取 第一手资料的调研工作。
13
2、田野工作必须具备的条件: (1)学会当地的语言 (2)不少于一个年度周期(一个学业周期) (3)驻在式参与观察(同吃同住同活动) ——马林若夫斯基:《西太平洋的航海者》
14
3、田野工作的进入
(1)通过正式行政体制自上而下进入 优点:召开座谈会;发放问卷;看学校的大型活
三是文化禁忌引起的矛盾和冲突问题 宗教与价值观方面的冲突最容易引起群体事
件:
中央民族大学:文化多元、价值多元、政治敏感、宗 教信仰
田野调查一定要注意调查对象的文化禁忌 每个单位都有自己的潜规则:只有参与其中,成为其
中一员才能明白其中的一些潜规则
25
4、田野工作中资料的收集
参与观察——田野日志 访谈——访谈记录的及时整理 个人生活史 文献资料收集 问卷调查 图片资料的收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