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血气分析结果准确性的因素

合集下载

血气分析结果影响因素

血气分析结果影响因素

抗凝药物
抗凝药物如肝素、枸橼酸钠等,具有抗凝血作用,可影响血液中氧和二 氧化碳的溶解度和扩散速度。
当血液中含有抗凝药物时,血气分析结果可能会出现偏差,如PaO2值偏 高、PaCO2值偏低等。
在进行血气分析前,应了解患者是否正在服用抗凝药物,并在必要时采 取相应措施,如延长采血时间或进行稀释处理,以减小药物对结果的影 响。
04
药物因素
酸碱平衡药物
酸碱平衡药物如碳酸氢钠、盐酸等,可能会影响血液的pH值,从而影响血气分析结 果的准确性。
在服用酸碱平衡药物后,血液中的HCO3-或H+浓度可能会发生变化,导致pH值偏 离正常范围,使得血气分析结果出现误差。
在进行血气分析前,应详细了解患者是否正在服用酸碱平衡药物,并在必要时暂停 服药,以避免对结果造成干扰。
03
检测因素
检测仪器
仪器精度
仪器的精度对血气分析结果的影 响较大,精度高的仪器能够更准 确地测量出血气中的各项指标。
仪器校准
仪器需要定期进行校准,以确保测 量结果的准确性,如果仪器未经过 校准,可能会导致结果出现偏差。
仪器维护
仪器的维护情况也会影响其性能和 准确性,如果仪器未得到适当的维 护,可能会导致结果不准确。
循环系统疾病
01
02
Hale Waihona Puke 03心力衰竭心力衰竭时,心输出量减 少,可能导致组织缺氧和 代谢产物堆积,影响血气 分析结果。
休克
休克时,由于有效循环血 容量减少,组织灌注不足, 可能导致血气分析结果异 常。
肺动脉高压
肺动脉高压患者的肺循环 阻力增加,可能导致右心 负荷加重,影响血气分析 结果。
其他疾病
严重感染
检测环境

临床血液标本的采集对血气检测结果的影响因素

临床血液标本的采集对血气检测结果的影响因素

临床血液标本的采集对血气检测结果的影响因素临床血液标本的采集对血气分析结果的影响因素较大,从病人的准备,标本采集,标本传输,标本放置时间过长等,都会影响检验结果。

只有做好每一个环节的质量控制工作,才能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标签:血气;影响因素血气分析是医学上常用于判断机体是否存在酸碱平衡失调以及缺氧程度等的重要参数。

正常人体血液pH值保持在7.35~7.45,Pa CO2 4.39~6.25kPa,PaO2 10.64~13.3 kPa。

异常的血气分析结果是对临床危重患者诊断的重要参考依据。

人体的内环境必须具有适应pH,才能维持正常代谢和生理活动。

血气分析的分析前质量控制,关系到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要减少人为因素,提供准确的检验结果,我们必须在标本采集、运输、和血标本存放时间、血气分析等环节做好质量控制。

现在几方面的实践操作中应注意的事项概括如下:1. 患者的准备患者应该安静、舒适,不要紧张。

焦虑、烦燥和恐惧的心情巨大的影响病人心理。

在接近病人时,护士应避免使用消极的话语。

让患者感觉安全、舒适,避免焦虑、恐惧的情绪。

患者如果呼吸急促,可引起pH增加,pCO2降低。

患者紧张憋气可引起pH和pO2减少,pCO2增加[1]。

2.采血部位选择血气分析以动脉血为主,抽血不易可采集动脉化的末梢血,采血部位一般选用桡动脉、肱动脉、足背动脉、股动脉。

根据临床患者所疾病在不同的部位、搏动感强弱以及患者的情况决定选择其一。

我们通常选用桡动脉和肱动脉。

桡动脉血管虽细,但部位表浅,易于触及,穿刺采集完毕后易于压迫和防止血肿形成。

股动脉直径相对较粗,动脉搏动感强,易穿刺采集。

但位置较深,消毒和采集后止血不便。

3. 患者的代谢条件在取样时病人必须处于稳定状态,取样前至少应躺3至5分钟。

如果进行辅助吸氧的,取样前至少要等20分钟,在吸氧平稳后在采集血液,这一注意事项在用于血气分析结果评价吸氧治疗的效果并以此作为调节给氧量时非常重要。

血气分析检验结果影响因素的探讨

血气分析检验结果影响因素的探讨

血气分析检验结果影响因素的探讨血气分析是临床上常用与判断患者机体是否存在酸碱平衡失调,评价病人呼吸、氧化及酸碱平衡状态的必要指标,对临床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发挥很重要的作用[1]。

血气分析检验的各个环节中存在着诸多影响检验结果的因素,如何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极其重要,笔者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现对血气分析检验结果的影响因素分析如下:1 采集血气分析标本的物品因素1.1 采血器材不同质地的注射器对血气分析结果有明显的影响。

由于氧能透过塑料针筒弥散,导致PCO 2的测定值偏低,宜选择玻璃注射器进行采血,但目前临床上均不再使用玻璃注射器,使用一次性塑料注射器,因此,采血时宜选择2ml注射器。

2ml的一次性注射器由于死腔量小,针芯较轻,当针刺入动脉后,血液进入针筒快,无需抽拉注射器的针芯造成负压,气泡不宜混入。

1.2 标本抗凝肝素钠是血气分析唯一的抗凝剂,肝素钠的用量和血液样本的比例不当对检验结果造成影响。

当肝素抗凝剂与血液样本比例增大时,血液中的PO 2检测结果增高,PH、PCO 2、HCT则显著下降;肝素钠与血液样本比例减少时未达到抗凝作用,标本凝血。

采血时应将肝素液与血液标本的比例控制在1:20以下,使用2ml注射器抽血时用0.5ml(1000U/mL)肝素钠液湿润注射器针套内壁至1~1.5ml刻度处后排出肝素钠液再抽血。

在不影响抗凝的前提下,肝素浓度越低越好,抗凝效果良好,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测定值的误差[2]。

1.3 血气分析仪的标准化新购买的血气分析仪必须进行性能鉴定。

在进行标本测定前必须使用3个标准物分别定标,使各参数值均在标准物参数范围内。

实验室环境要清洁,防潮、防阳光直射,室温保持18~25℃,相对湿度<80%,定期维护和保养,以确保血气分析仪的正常工作。

2影响血气分析结果的人为因素2.1 采血人员因素(1)采血位置选择:采血人员未避开有输液肢体采集血液,如采血的动脉有输液,极可能发生溶血和血液稀释,使血K+升高,血Ca 2+降低,采血时误采静脉血。

动脉血气分析结果的影响因素

动脉血气分析结果的影响因素

动脉血气分析结果的影响因素动脉血气分析是一项常用的临床检验方法,它可以通过测量动脉血液中的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氧饱和度、酸碱度等多个指标来评估患者的呼吸和循环功能状态。

然而,动脉血气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是受到一些影响因素的,下面就针对这些因素进行详细的介绍和分析。

一、样本采集方面动脉血气样本采集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因此,正确的采集方法和技巧至关重要。

首先,确保采集前患者已经稳定,没有发生呼吸窘迫、心跳加速等情况。

其次,应先用60%酒精消毒皮肤,然后放置样本管的时候,需要斜放样本管,使其接触到皮肤的面积最小化,以减少表皮组织污染。

最后,抽取血液时,应快速进针,避免长时间进行穿刺以及多次针刺,以免对动脉血气中的指标造成影响。

二、环境因素环境因素也对动脉血气分析结果产生重要影响。

在采样的过程中如果患者处于应激、惊恐、恐惧、心跳加速和呼吸困难等情况下,可导致血气分析结果偏高。

因此,需要遵循分析的相关操作指南,在具有合适环境的情况下采集样本。

三、药物影响部分药物也可以影响血气分析的结果。

临床上常见的影响因素有吸入短效支气管扩张剂和利尿剂等药物。

吸入短效支气管扩张剂会导致氧分压降低,二氧化碳分压升高,可能会误诊为肺栓塞等疾病,而利尿剂则可能导致脱水,使血氧合能力降低。

四、血液透析如果患者正在接受血液透析,则可能导致血液中的碱性物质浓度降低,而造成酸中毒偏向。

同时,透析过程中使用的人工胆汁和透析液也可能对分析结果产生影响。

五、呼吸机支持对于那些需要呼吸机支持的患者,呼吸机交替通气、连续通气回风、高流量氧疗等使用方式可以干扰和影响血气分析的结果。

这些因素可能会导致样本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偏低,而在较重感染或高碳酸血症状态下,会使表现不可靠,需要认真评估。

总体而言,对于临床医生而言,需要注意上述因素对于血气分析结果的影响,避免因外界因素干扰而影响治疗决策。

同时,还应努力提高自己的临床经验和操作技巧,尽可能为患者提供准确、可靠的检测结果。

影响血气分析检验结果相关因素研究新进展

影响血气分析检验结果相关因素研究新进展

影响血气分析检验结果相关因素研究新进展本文从血气分析前影响因素、分析中影响因素、分析后判断结果 3 个方面对影响血气分析结果相关因素现状进行综述,旨在让临床医护人员提供参考,提高采血的成功率、血气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标签:血气分析;检验结果;影响因素;新进展血气分析是医学上常用于判断患者机体是否存在酸碱平衡失调,肌体是否缺氧及缺氧程度等的一项重要参考指标[1]。

这就对血气分析标本的质量和血气分析结果的准确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所以积极采取相应对策使影响动脉血气分析结果因素降低到最低范围,是保证动脉血气分析结果准确性的重要前提。

现将经桡动脉与股动脉穿刺采血影响动脉血气分析结果的因素临床研究进展情况综述如下:1分析前影响因素1.1采血部位的选择采血部位理论上从全身任何部位采集的血都能用于血气分析,但由于静脉血与混合动静脉血的正常值不如动脉血稳定,所以临床上血气分析大多采取动脉血。

1.1.1股动脉采血股动脉与桡动脉采集血气标本成功率比较讨论显示[2]:通常认为股动脉粗壮,搏动强,穿刺易成功,但经观察发现股动脉深浅度难以掌握,动脉活动度较大,对患者体位要求较严格,不适宜重症半卧位或端坐位患者,股静脉伴行内侧,穿刺误入股静脉后,对于严重缺氧的患者,单凭血样颜色很难区分动脉血或静脉血,造成血气结果失真,甚至影响治疗。

1.1.2桡动脉采血桡动脉位置表浅易触及,操作方便,易于压迫止血及观察穿刺部位是否有血肿等优点。

不受体位和操作地点的限制,穿刺方法与一般静脉穿刺相类似,因而穿刺成功率也很高,且无误入静脉及误刺,成功率很高。

1.2采血用具的选择采集血气标本的器材有一次性注射器,动脉血气针,一次性采血针、动脉留置针的应用。

临床工作中根据具体病例应采取不同的采血器材。

动脉留置针短时间内可用于多次采集血气来分析标本,减少了动脉穿刺次数所带来的痛苦[3]。

有安全、快捷、操作方便、完全排除”死腔”气体、良好的密闭性、抗干扰的特点[4]。

【2017年整理】影响血气分析检查结果的16个因素

【2017年整理】影响血气分析检查结果的16个因素

影响血气分析检查结果的16个因素1、血气分析的样本类型有哪些?血气分析的样本类型有动脉血样本、静脉血样本、毛细血样本。

动脉血样本,动脉血是血气分析中最常使用用的血液类型,因其可提供氧吸收和运输的最佳信息,所得信息稳定,不因采样点不同而不同。

静脉血样本,一般情况下不建议采用静脉血进行血气分析,因其受外周循环状态和细胞代谢的影响,不可用于评估氧状态,但可反应酸碱状态(pH,pCO2,cHCO3)ctHb,FCOHb,FmetHb,FHbF,ctBil。

毛细血样本,因情况不允许使用动脉血时可使用毛细血进行分析,sO2,pO2,FOHb,FHHb结果仅供参考,可以较好的反应以下参数:ctHb,FCOHb,FMetHb,FHbF,ctBil。

2、血气分析怎样选择采样点?动脉血样本:挠动脉最为常用,由于它非常浅表易于触及,周围附近无大的静脉,又有非常良好的尺动脉侧支循环,易于采样,在穿刺过程中如不触及骨膜,一般痛觉不敏感。

挠动脉采样前先进行改良的Allen’s测试以确定侧支循环是否充足。

肱动脉可使用但不常用,由于其因为位置原因不宜于采样破坏周围本人系天天论文网就职11年的资深论文编辑;工作中与各大医学期刊杂志社进行学术交流过程中建立了稳定的编辑朋友圈,系多家医学杂志社的特约编辑,常年为医学期刊杂志供稿,负责天天论文网医学论文·分检·编校·推送·指导等工作!工作企鹅1:1550116010工作企鹅2:766085044环境的风险大。

股动脉,虽然其面积大易于穿刺,但侧支循环不良,容易误伤股静脉,应避免在新生儿及老年患者身上采用。

静脉血样本:肱静脉便于采样。

毛细血样本:耳垂,指尖,拇指和脚后跟采血,采用脚后跟和拇指时,患者应大于六个月。

3、血气分析怎样选择抗凝剂?建议最好使用含钠或锂的干性肝素作为抗凝剂,应避免使用液体肝素以免引起样本的稀释。

基于样本类型建议使用以下浓度的肝素:试管:7—30IU/mL血液,注射器:50-500IU/mL 血液,毛细管:50-100IU/mL血液。

血气分析 影响结果的7大因素

血气分析 影响结果的7大因素

血气分析影响结果的7大因素动脉血是临床实验室中最为敏感的样本之一[2],分析前阶段(错误的患者评估、检测申请、样本采集、储存运输等)的操作更容易造成样本中的相关检验结果的偏差。

统计结果显示,46%~48.2% 的错误检验结果是分析前处理不当引起的[3]。

针对血气分析项目,分析前处理不当造成的错误占总差错率74.5%[4]。

错误的检验结果会给医院和患者双方带来不必要的医疗损失。

根据Sol F. Green 的研究,在所有因不合格样本所增加的成本中,使病人增加的额外治疗成本占80%,其次是重采的时间和人员成本,而问题原因查找、采血耗材和机器成本综合不到10%[5]。

因此,错误的血气分析结果远比不检测的后果更为严重。

为提高动脉血气分析前质量控制和血气报告结果准确性,国内外指南和文献均对动脉血气分析样本分析前处理变异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指导性建议[2,6-17]。

一、采血器材质对血气结果的影响目前注射器材质分为两种,玻璃和塑料。

玻璃材质能够较好地防止气体的渗透,因此,一个活塞密封得较好的玻璃注射器能保证样本内的气体在2小时内基本不变。

塑料注射器由于材质本身的特性相对比玻璃注射器具有一定的气体透过性,因此氧气以及二氧化碳可通过针筒筒壁和针栓末端,塑料注射器中氧气透过率是玻璃注射器的 4 倍至150 倍。

因次,为了避免管壁塑料材质透气性对标本气体交换的影响,最好选择管壁较厚、材质坚韧的高密度塑料材质。

由于pO2 和pCO2 会逐渐改变,比较务实的做法是在采血后的15min 内立即上机检测。

二、肝素的影响液体肝素对样本有一定的稀释作用。

会下降的指标包括电解质、HCO3-、CO2、血红蛋白,而pO2 和sO2 在大多数情况下会上升,因为肝素溶液中的氧分压约为150mmHg。

尤其是电解质变化最明显,因为血气分析仪所用的电极-电位差法所测的是血浆而非细胞中的电解质。

实验证明,随着肝素对血液比例的加大,血气分析结果中,pH、pO2 随之增加,pCO2 随之降低。

血气分析影响结果的7大因素

血气分析影响结果的7大因素

血气分析影响结果的7大因素动脉血气分析是对危重症患者的重要实验室检测手段之一,对诊疗方案的制定有着重要指导意义。

世界卫生组织(WHO)将整个检验过程分成分析前、分析中、分析后三个阶段。

其中,标本分析前阶段是一个最复杂的过程,因为和分析中或分析后阶段比,分析前阶段(包括从检验申请、患者准备和识别、样本采集、储藏运输等)有最多的人为随机因素可造成误差,也不像机器可通过常规质控措施及时发现[1]。

动脉血是临床实验室中最为敏感的样本之一[2],分析前阶段(错误的患者评估、检测申请、样本采集、储存运输等)的操作更容易造成样本中的相关检验结果的偏差。

统计结果显示,46%~48.2% 的错误检验结果是分析前处理不当引起的[3]。

针对血气分析项目,分析前处理不当造成的错误占总差错率74.5%[4]。

错误的检验结果会给医院和患者双方带来不必要的医疗损失。

根据Sol F. Green 的研究,在所有因不合格样本所增加的成本中,使病人增加的额外治疗成本占80%,其次是重采的时间和人员成本,而问题原因查找、采血耗材和机器成本综合不到10%[5]。

因此,错误的血气分析结果远比不检测的后果更为严重。

为提高动脉血气分析前质量控制和血气报告结果准确性,国内外指南和文献均对动脉血气分析样本分析前处理变异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指导性建议[2,6-17]。

一、采血器材质对血气结果的影响目前注射器材质分为两种,玻璃和塑料。

玻璃材质能够较好地防止气体的渗透,因此,一个活塞密封得较好的玻璃注射器能保证样本内的气体在2小时内基本不变。

塑料注射器由于材质本身的特性相对比玻璃注射器具有一定的气体透过性,因此氧气以及二氧化碳可通过针筒筒壁和针栓末端,塑料注射器中氧气透过率是玻璃注射器的 4 倍至150 倍。

因次,为了避免管壁塑料材质透气性对标本气体交换的影响,最好选择管壁较厚、材质坚韧的高密度塑料材质。

由于pO2 和pCO2 会逐渐改变,比较务实的做法是在采血后的15min 内立即上机检测。

影响血气分析结果的因素及护理对策

影响血气分析结果的因素及护理对策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1 理想的采血部位应 是表浅易触及 、穿刺方便 、创伤 .
小、 侧支循 环丰富处 。 桡动脉是最理想的选择 , 如果桡动脉无法
穿刺 , 足背动脉 、 肱动脉 、 股动脉都能用 于穿刺采血 。血气分析 应采用 动脉血 , 但在临床上 常可遇到 患者动 脉穿刺 困难 , 易误
采静脉血 , 而静 脉血的血气分析和动脉血是相差很 大的。一般 情况下 : 静脉血 P O 各处 不一 ( . 60k a , 排血 量正 常时 a: 33 . P )心 —
与各部位耗氧量有关 ; 静脉血 p H较动脉血低 0 30 5PC : . ~ . ;a O 0 0
静脉血较动脉血 高 5 7lIHg动 、 ~ l ; 静脉血 H O nl C  ̄大致 相等 , 静 脉血 HC , 12m l . O 高 - moL当循环功能不好时 , / 动脉和 中心静脉
p H和 P O 下降, a O 增加 。 a2 PC 2 1 治 疗 的影 响 患 者治疗 时 如吸痰 时 可引 起低 氧血 . 2
国际生 化联合会 ( C ) 血气标本 中肝 素的最终浓 度 I C 推荐 F
为 5 / , 0 mL 按肝素钠半支( 6 5 加 0 %生理盐水 15 U 即 0u) . 2 9 2 mL
因素及护理对策总结如下 。 1 患者的稳定性 1 采 血时患者 的状态 . 1 采血前应 向患者解释 ,避免 患 者紧张 、 动 , 躁 患者应在安静 的状态 下采 血 , 采血时尽量减少 患
高穿刺成功率 ,血气 针内含肝素锂抗凝剂 ,抗凝效果快速 、 完
全 ,而且可避免 标本 的稀释和抗凝剂对离子检测结果的干扰。
的比例配制 ,将肝素钠稀释液用 2 L或 5 L m 针筒抽入后 , m 针 头朝上 , 出多余部分 , 排 务必将筒芯推到底。 同时应将肝素钠与

血气分析结果影响因素

血气分析结果影响因素
吸痰患者要等血氧饱和度(SpO2)升至吸痰前水 平后再采血
药物因素
• 药物影响
1) 碳酸氢钠、利尿剂、谷氨酸钠、保泰松、阿 司匹林等(pH↑) 2)四环素、异烟肼、降糖灵、氯化铵(pH↓) 3)尿激酶(PaO2↑) 4)杜冷丁、海洛因、异丙肾上腺素(PaO2↓)
5)碱性药物,大剂量青霉素钠等输入人体内早期会 使酸碱平衡暂时变化。 6)高脂类药物(如脂肪乳)会影响PaO2电的灵敏, 干扰血气测定
对策
应在使用大剂量青霉素钠盐、氨苄青霉 素前30min采血,在输注脂肪乳剂12h后采集
抗凝剂因素
肝素浓度过高可使ph、PaO2结果明显下降 肝素浓度过低可导致凝血,也可直接导致 测定的结果偏酸 液体肝素钠可稀释血样,改变血气检测值
对策
采用一次性动脉血气针
操作因素
1、误入静脉
首选血管:桡动脉(表浅易触及、穿刺方便)
对策
立即送检,不宜超过 30min。 不能及时送检则应将标本存放于 0~4℃的冰 箱内,但保存时间不宜超过 2h
把好分析前的关,做好岗位上的一点一滴
2、患者体温
患者体温高于37℃ ,每增加1℃,PaCO2 将增加7.2%,PaO2将增加4.4%
对策
在血气分析前标注好体温,让机器可 进行结果校正
3、吸氧浓度
患者氧疗可直接影响血气分析结果,使 PaO2↑
对策
可停氧疗者在停止30分钟后再进行采血,不可 停氧则在血气标签上标注氧浓度 FiO2(%)= 21+4×氧流量
添加文本
患者因素
药物因素
影响因素
抗凝剂因素
患者因素
1、心理状态
患者情绪激动,紧张 呼吸急促,吵闹或呻吟
PaO2↑、PaCO2↓ pH↑

影响血气分析检验结果可靠性的因素

影响血气分析检验结果可靠性的因素

影响血气分析检验结果可靠性的因素血气分析是通过血气分析仪对患者的动脉血液进行分析和测量,其结果是临床诊断的主要依据之一。

笔者在文中探讨了影响血气分析检验结果可靠性的因素及应采取的有效措施。

标签:血气分析检验结果可靠性因素血气分析是医学上常用于判断患者机体是否存在酸碱平衡失调,肌体是否缺氧及缺氧程度等的一项重要参考指标[1]。

在血气分析检验的各环节存在着诸多影响检验结果的因素,为提高其可靠性,探讨减少不可靠因素的有效策略,笔者进行了如下分析。

1影响血气分析结果可靠性的因素1.1采血部位及工具的影响血气分析通常不采用混合静脉雪,而采用更为稳定的动脉血,动脉血管位于人体深部,周围有丰富的神经和静脉伴行,如穿刺位置不准确,会误入静脉,目前,血气分析检验的采血工具多为合成丙烯树酯所制的一次性针管,摩擦力较大,穿刺后血液无法自动回流,同时,针头斜面较大,容易穿通血管,且PO2会透过针筒弥散引起检测中PCO2值低于正常值[2]。

1.2采血状态的影响患者的采血状态会对血气分析检验结果的可靠性产生影响,如患者采血时情绪激动、疼痛剧烈或精神紧张,则心率加快,过度通气,PO2和pH值就会显著高于稳定状态,且PCO2会呈病理性降低,产生CO2血症假象[1];反之,如患者憋气,则PCO2会增高,而PO2和pH值会下降。

同时采血时患者的体温也会对血气分析检验结果产生影响。

患者体温高于37℃,则每升高1℃,pH下降0.015,PO2上升7%。

患者正在进行的治疗,如吸氧或正在使用促酸碱平衡的药物,也会对血气分析检验结果的可靠性发生影响[2]。

因为吸氧会使患者血液中氧浓度高于实际水平,而临床应用的大剂量青霉素钠盐、碱性药物、氨苄青霉素等都会使患者体内的酸碱平衡发生变化,导致通过血气分析也无法了解患者体内酸碱紊乱的真实程度。

1.3抗凝剂的影响液体肝素钠是血气分析通常采用的抗凝剂,肝素抗凝剂与血气标本的比例过大,超过了1∶20的比例,肝素抗凝剂就会稀释血样,导致PO2、pH、PCO2及红细胞压积的显著变化。

血气分析结果影响因素

血气分析结果影响因素
ppt课件
2、患者体温
患者体温高于37℃ ,每增加1℃,PaCO2 将增加7.2%,PaO2将增加4.4%
对策
在血气分析前标注好体温,让机器可 进行结果校正
ppt课件
3、吸氧浓度
患者氧疗可直接影响血气分析结果,使 PaO2↑
ppt课件
对策
➢ 可停氧疗者在停止30分钟后再进行采血,不可 停氧则在血气标签上标注氧浓度 FiO2(%)= 21+4×氧流量
ppt课件
储存因素
存放时间:
常温下红细胞代谢需要消耗氧及产酸,一 般动脉血标本体外37℃,每10分钟PaCO2增加 1mmHg,pH减少0.01。
ppt课件
对策
立即送检,不宜超过 30min。 不能及时送检则应将标本存放于 0~4℃的冰 箱内,但保存时间不宜超过 2h
ppt课件
把好分析前的关,做好岗位上的一点一滴
ppt课件
2、气泡混入
动脉采血过程 中采用主动抽吸的 方法可增加气泡混 入的机会。(搓匀 会更明显)
ppt课件
对策
在采集标本过程中,一旦混入气泡 ,应立即排出,可将针杆回推将空气排出(针 头插到软塞后进行排空气)
ppt课件
3、混匀不均
采血完毕如果没有充分混匀可发生凝血、 堵管现象
对策
采血前反复抽拉针杆三到五次 采血完应将动脉血气针置于掌心搓动至少1 分钟。
➢ 吸痰患者要等血氧饱和度(SpO2)升至吸痰前水 平后再采血
ppt课件
药物因素
• 药物影响
1) 碳酸氢钠、利尿剂、谷氨酸钠、保泰松、阿 司匹林等(pH↑)
2)四环素、异烟肼、降糖灵、氯化铵(pH↓) 3)尿激酶(PaO2↑) 4)杜冷丁、海洛因、异丙肾上腺素(PaO2↓)

影响血气测定结果的因素0601

影响血气测定结果的因素0601

影响血气测定结果的因素1.样本的保存原则上抽取样本后应立即送检,如果不能,应将标本放入冰箱冷藏,25℃环境温度下,标本应在20分钟内完成测定。

在冷藏室(4℃左右)存放标本最好不要超过2小时,否则,由于病人血中白细胞的代谢,会使所得的PH,PO2降低,PCO2升高。

102份白细胞正常的动脉血样本(X±S)动脉血标本隔绝空气冷藏放置30分钟与20分钟内上机的血气结果的变化PH PCO2(KPa)PO2(KPa)HCO3-(mmol/L) 放置前7.357±0.014 6.62±0.48 8.92±0.55 27.52±1.43放置后7.338±0.015 6.84±0.51 8.46±0.39 26.95±1.38 2.气泡的影响在采集标本和分析标本的过程中,如果混入气泡,应立即将气泡排除。

如果气泡停留时间过长,可能使测定结果发生误差。

血液标本中混入气泡,则会使血中PCO2下降,PO2上升。

根据观察无论是否搓均,均对血气结果有影响,搓匀组更为明显。

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空气中的CO2和O2的含量与血液中存在明显差异。

根据弥散原理,若血液中混入气泡,两者间CO2与O2必然发生交换,平衡后的结果就会出现PCO2降低,而PO2,PH升高。

试验:分别对74份和133份动脉血标本第一次分析后,进行注入气泡后静置和注气后搓匀,(每1ml样本,注入空气0.2ml),后在室温放置5分钟后,进行第二次分析。

结果:静置组74例血气分析结果(X±S)PH PCO2(KPa)PO2(KPa)HCO3-(mmol/L) 处理前7.420±0.064 5.434±3.385 10.576±3.385 26.392±3.155 处理后7.431±0.078 5.349±1.218 11.868±3.404 26.401±3.055搓匀组133例血气结果(X±S)PH PCO2(KPa)PO2(KPa)HCO3-(mmol/L) 处理前7.424±0.068 5.765±1.792 10.229±2.858 28.058±6.081 处理后7.443±0.069 5.5589±3.553 11.595±3.554 27.888±5.6183.肝素的影响抗凝血中肝素的含量可直接影响血气分析结果的可靠性,实验证明,随着肝素对血液比例的加大,血气分析结果中PH,PO2随之增加,PCO2随之降低。

血气分析的影响因素

血气分析的影响因素
血气分析的影响因素
摘要】血气分析是通过血气分析仪对患者的动脉血液进行分析和测量,其结果是临床诊断的主要依据之一。本文探讨了血气分析检验结果的影响因素及相应控制措施,以降低检验结果的误差,使其成为临床医生了解病情、准确治疗疾病的依据。
【关键词】血气分析影响因素
随着医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血气分析广泛用于临床各科患者,它能测定和评价患者的氧合作用、通气功能和酸碱状态,对危重患者抢救工作尤其重要,已成为必须检测指标之一。而血气分析结果准确与否,除仪器本身的性能状态均处于正常外,血液标本的质量保证,也是为临床提供准确可靠结果的条件之一。血气分析对分析前标本的误差很敏感。所以如何正确采集标本,使标本的误差降到最低,是动脉血气结果准确性的重要保证。
1抽血前准备
1.1抽血时患者体位和心理状况
根据相应的检测项目,护理人员在采血前需向患者及家属详细说明其目的、要求及注意事项。如24h内避免禁食高脂、高糖食物,禁烟酒等。收集好测定所需的病人资料,如患者的体温,血红蛋白,抽血时病人的给氧情况及准备的给氧浓度。在采血前l0min应停止一切活动,切忌大声喧哗和呻吟。抽血时操作者应避免使用消极的词句,使用各种方法使患者安静,体位舒适,不紧张。因为患者忧虑对动脉血气分析结果的影响较大:紧张可致血管收缩,并且当针头触及动脉时,常可出现动脉痉挛,可致血管搏动不明显而影响穿刺成功率;病人情绪紧张,可引起呼吸和心率的改变,由于害怕取样,有些患者呼吸急促,可引起pH值、PO2增加,PCO2减少,而瞬间憋气则会使pH值、PO2减少,PCO2增加[1]。
动脉血气分析是检测血中参与气体交换及与呼吸有关的氧和二氧化碳,是呼吸衰竭、酸碱平衡失调的监护以及机械通气参数调节、疗效分析和预后判断的重要依据之一,并对吸氧浓度和药物治疗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6]。血气分析结果对于维持和支撑心肺功能受损患者的生命至关重要,在监测疗效中也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但血气分析的过程受外界影响因素较多,为提高血气分析检验结果的可靠性,应加强规范操作,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影响结果的不良因素,降低检验结果的误差,使其成为临床医生了解患者病情并进行诊治的准确依据。

动脉血气分析结果准确性的影响因素

动脉血气分析结果准确性的影响因素

[ 中图分类号] R 5 5 [ 文献标识码 ] B [ 文章编号] 2 0 9 5—2 6 9 4 ( 2 0 1 3 ) 0 2—1 9 8— 0 2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不 能进 行 穿 刺 取 血 。 血气分析用 于测定 和评价患者 的氧合 作用 、 通气 功能 和酸 1 . 3 采 血器的选 择 采 血器材 可选择 2 mL或 5 m L的注 射器 , 碱状态 。随着 急诊 医学 的发展 , 血 气分析 已成 为危重 患者监 护 亦 可选 用专 用的一次性动 脉血气针 。有报道 一 次性 动脉 血气
用 仪 器 中 的“ 温度校正 ” 按钮 , 校 正到 患者 的实 际温度 , 保 证 测
在 1 :2 0以下 。肝索抗凝 剂与血气标 本 的 比例 过大 , 超过 了 1 :2 0的比例 , 肝素抗凝剂就会稀 释血样 , 导致 P a O 、 p H、 P a C O
及 红 细胞 压 积 的显 著 变 化 。 而 肝 素 锂 正 在 逐 取 代 肝 素 钠 , 其优 点 是 肝 素 锂 含量 在 3 . 5 % ~4 . 5 %之 间 , 可减 少微 纤维 的形成 。 肝 素 盐 最 好 用 粉状 而 尽 量 减 用 液 态 的 , 以 尽 量 减 少 对 标 本 的 稀
1 9 8.
河北联合大学学报( 医学 版) 2 0 1 3年 3月第 1 5卷第 2期
3 o u ma l o f H e b e i U n i t e d U n i v e r s i t y ( H e a l t h S c i e n c e s )2 0 1 3 M a r c h , 1 5 ( 2 )
定结果 的准确性 。同时患者 采血时 的精神状 态也 会影 响结果 , 采血前应备齐 用物 , 向患者做好解 释工作 , 告知采血 的重 要性和

临床血气分析检测结果的影响因素分析及相应预防措施

临床血气分析检测结果的影响因素分析及相应预防措施

临床血气分析检测结果的影响因素分析及相应预防措施作者:陈维来源:《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年第36期关键词血气分析影响因素人体动脉血正常值,PH735~745,PaCO235~45mmHg,PaO280~100mmHg,BE ±3mmol/L,TCO224~32mmol/L。

人体的体液环境必须具有适应的酸碱度,才能维持正常的代谢和生理活动。

血气分析用于测定和评价患者的氧合作用、通气功能和酸碱状态,通过血气分析了解患者的血液各项指标和酸碱平衡状态,是临床医生救治危重患者的重要参考依据。

要做好血气分析的质量控制,减少人为因素,为临床提供准确结果,就必须做好标本采集、标本运送、血液保存、血气分析前等环节的质量控制。

现将在实践操作中应注意的几个方面归纳如下。

患者方面患者的准备:患者应安静,体位舒适,不紧张。

患者如果忧虑对结果影响较大,护士在心理上应亲近患者。

护士应避免使用消极的词句(如动脉穿刺),应使用各种方法使患者感到舒适,避免忧虑的影响,由于害怕取样,有些患者呼吸急促,引起PH和PO2增加,PaCO2减少,另一些患者瞬间憋气,引起pH和PO2减少,PaCO2增加。

通常的做法是应给患者充分叩背,清理呼吸道后休息15~30分钟后再抽取血气标本。

代谢条件:在取样时患者必须处于稳定状态,以不卧床患者为例,取样前至少应躺3~5分。

洗澡、运动后,应休息30分钟再采血。

辅助或人工呼吸:如果进行下列辅助吸氧,取样前至少要等20分钟(从富氧空气的简单主动吸入—鼻导管—面罩等到可完全控制的人工呼吸或改变治疗的“量”,例如增加氧流量或改变吸氧的设定)。

这一注意事项在用血气分析结果评价吸氧治疗的效果并以此适当调节时非常重要。

测试片的准备测试片保存温度2~8℃,从冰箱中取出测试片后,不可再放回冰箱中,这些测试片在室温中还有2周有效期(低于30℃)。

有37℃标记的测试片从冰箱取出复温1~4小时方可检测,无37℃标记的测试片从冰箱内取出10分钟后即可检测。

影响血气分析结果准确性的原因浅述

影响血气分析结果准确性的原因浅述

影响血气分析结果准确性的原因浅述李君兰【摘要】@@ 血气分析作为一项重要的病情监测方法,在一些病情重的病人,如休克、创伤、严重烧伤、心脏手术、大手术等造成的呼吸循环衰竭,心肺复苏及其他危重病人的监测抢救上有着重要的临床价值.血气分析能反映机体的呼吸和代谢功能.随着急诊医学的发展,血气分析已成为危重病人监护的重要内容之一.其结果对医生的诊断治疗起直接的指导作用.但由于在临床具体操作过程中一些环节的疏忽,造成结果的偏差,给临床造成误导,从而影响患者的救治.为此,总结多年临床工作经验,对易影响结果的几个环节进行分析,提出几点注意事项.【期刊名称】《北方药学》【年(卷),期】2011(008)005【总页数】1页(P112)【关键词】血气分析【作者】李君兰【作者单位】甘肃定西市医院检验中心,定西,743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6.11+2血气分析作为一项重要的病情监测方法,在一些病情重的病人,如休克、创伤、严重烧伤、心脏手术、大手术等造成的呼吸循环衰竭,心肺复苏及其他危重病人的监测抢救上有着重要的临床价值。

血气分析能反映机体的呼吸和代谢功能。

随着急诊医学的发展,血气分析已成为危重病人监护的重要内容之一。

其结果对医生的诊断治疗起直接的指导作用。

但由于在临床具体操作过程中一些环节的疏忽,造成结果的偏差,给临床造成误导,从而影响患者的救治。

为此,总结多年临床工作经验,对易影响结果的几个环节进行分析,提出几点注意事项。

1 抽血前的准备1.1 抽血前准备准备好测定时所需的病人资料,如患者的体温,血红蛋白,抽血时病人的给氧情况及准备的给氧浓度。

由于临床常用鼻导管和面罩给氧。

只要知道氧流量值就可以用公式推算近似的给氧浓度。

(给氧浓度=21+4×每分钟氧流量)(这里的数据21是根据当地海拔和大气压测算出的)这些数据输入仪器,仪器可自动换算出很有临床价值的数据:如A-a-DO2(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氧核素(PaO2/FIO2|)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影响血气分析结果准确性的因素
一操作因素
1 采血前,患者应安静,切忌大声喧哗和呻吟不然会导致PCO2下降
2 注射器刺入动脉后,借助血压足以使针芯推动而不必抽取,以避免负压使血中的O2和CO2溢出,导致P02和PCO2降低
3 避免混入静脉血,混合了少量的静脉血,结果仍可能发生偏差,尤其是对p O2 和s O2,其他参数也受影响
4 采血时不能混进空气气泡,因为标本中混入空气,气泡会使血中的PCO2降低,PO2升高,PH升高,如果已混进空气,请马上向上弹,并排除
二温度因素
•血气标本在室温中由于细胞代谢,可使
p O2 ↓因为氧仍在被消耗
p CO2 ↑因为CO2仍在产生
pH ↓主要原因是p CO2的变化和糖酵解
c Ca2+ ↑因为PH的变化将影响Ca2+ 与蛋白质的结合c Glu ↓因为Glu会被代谢消耗掉
c Lac ↑由于糖酵解
三抗凝剂因素
1采血器内的抗凝剂(肝素钠)要排干净,肝素钠残留太多会影响阳离子偏低。

特别是会影响K+偏低2通过实验表明肝素愈多,使标本中PH值偏低,PO2偏高,而PCO2偏低,实验证明对PCO2影响最大。

四药物因素
1 临床用碱性药物、大剂量青霉素钠盐、氨苄青霉素等输入人体后短期内会引起酸碱平衡暂时变化,从而掩盖了体内真实的酸碱紊乱,以致造成误诊,因此采血应在病人用药前30min进行。

2含脂肪乳剂的血标本会严重干扰血气电解质测定,还影响仪器测定的准确性和损坏仪器。

应尽量在输注乳剂之前取血,或在输注完脂肪乳剂12h后,血浆中已不存在乳糜后才能送检,而且血气申请单上必须注明病人使用脂肪乳剂及输注结束时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