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保健技术操作规范,膏方
中医膏方的质量标准和规范发展
化生产的成品膏的管理,更应着眼于中医师对症开出 的膏方的管理,包括处方用药、炮制熬膏、贮藏服用。
浙江省早在2006年就由省中医药科技成果推 广中心带头,组织专家制订膏方熬制管理规范,并 于2007年开始进行全省性的熬膏技术培训,培训 对象主要是全省各中医中西医结合医疗单位,还有 来自医药公司、医馆、诊所等。除了煎药熬膏人员, 还有中医临床医师。培训内容含膏方的概念源流, 煎膏的制备流程,膏方的临床应用,贮藏及服法,对 膏方的规范与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处方:龟板25%,鹿角2509,党参479,枸杞子949。 制法:以上四味,龟板加水煎煮三次,每次24小时,合 并煎液,滤过,滤液静置;鹿角锯成长6.,lOcm的段,漂 泡至水清,取出,加水煎煮三次,第一、二次各30小时, 第三次20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静置党参、枸杞 子加水煎煮三次;第一、二次各2小时,第三次1.5小 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静置;合并上述三种滤液,滤
如上可见,部颁标准涉及质量的用量、做法及服
2014·中真芜湖 世界串联筠疆畚痔葺}竞专业妻曩套摹i焉学拳年会
法,表述的十分详细,特别是对其相对密度、符合煎 膏剂的各项规定,用附录作出说明,使膏方质量有 了可控制的执行标准。
1.3国家对个体化膏方的质量控制 近年膏方的发展,我们会看到这样一个事实: 人们服用膏方的热情高涨,对个体化膏方的认可程 度愈来愈高,除部分人会购买成品膏外,更多的是 让医生把脉处方。作为处方医师,即便遇到病证与 龟鹿二仙膏药证相符的,也倾向于对证加味使用。
近年,随着健康意识的增强,生活条件的改善, 广大群众对膏方的需求猛增,各医院、医馆、药店纷 纷开展膏方服务。膏方需要科学引导,严格管理,规 范约束。2013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出台了“关于 加强对医疗机构膏方推广应用管理的通知”,对开 展膏方服务医疗提出基本要求,其作用日益显现, 必将推进使中医膏方的规范与发展。
中医养生保健技术操作规范膏方
5.2 制作设施的要求
• 根据实际需求合理配置用电量,适当留有 余量,开关、插座等须选择安全配置,并 配有漏电保护装置,合理配置紫外线消毒 灯;根据预设生产量度合理配套燃气流量; 可加设一处药渣出口,须是向外的单向通 道。
5.2 制作设施的要求
• 5.2.5 凉膏区 • 用于凉膏及封装操作。应可控制室内温度、 湿度,室内温度宜控制在10℃以下,湿度 宜控制在45%~65%;适当增加紫外线消 毒灯配置。
5.2 制作设施的要求
• 5.2.4 煎煮区 • 用于提取、浓缩、收膏、分装等工序的操 作。面积以每批可同时生产制作的膏方数 量,对应的大、小炉灶数而合理配备;大 灶和小灶应分设操作台,各大灶灶心间距 应不小于600mm,小灶操作台宽度不小于 800mm;室内通道宽度不小于1200mm; 建筑高度应综合考虑台面、灶具、锅具、 排风等因素,大灶台台面高度一般为 500mm左右,不宜过高;
3 处方、制备和使用的指导原则
• 3.4 膏方加工制备场地要考虑周围空气质量、 四季(以冬季为主)主要风向、水源水质 等条件,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中药加工生 产相关要求。 • 3.5 膏方加工制备厂房等设施应总体布局合 理,区域分隔清晰,不得互相妨碍。须安 装防止昆虫、鸟类等动物进入的设施,设 置备用照明,并合理配置消防设备。
5.2 制作设施的要求
• 5.2.6冷藏区 • 用于储藏、发放封装好的膏方成品。应可 控制室内温度、湿度,室内温度宜控制在 10℃左右,湿度宜控制在50%~70%;适 当配置紫外线消毒灯;领药窗口不宜与藏 区直接相通。
5.3 常用器具的要求
• 5.3.1浸泡容器 • 浸泡饮片用的容器宜选用陶瓷、铜质、不 锈钢等材质的桶或锅,忌用铁质容器。 • 5.3.2煎煮药锅 • 煮药用的锅宜选铜锅,其中以紫铜锅为最 佳,也可用不锈钢锅或砂锅,忌用铁锅; 大药锅一般直径500mm左右,高400mm左 右。
中医养生保健【精选文档】
中医养生保健【精选文档】一、中医养生保健的概述中医养生保健,是指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运用各种方法和技术,维护和增进人体健康,预防疾病,延年益寿的一种保健方法。
中医养生保健强调“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愈后防复”,注重调整人体内外环境平衡,提高自身免疫力,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
二、中医养生保健的原则1. 遵循自然规律:中医养生保健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提倡顺应四时变化,调整生活作息,保持身心健康。
2. 注重个体差异:中医认为,每个人的体质、年龄、性别、生活习惯等都有所不同,因此养生保健方法应因人而异,个性化调理。
3. 防病于未然:中医养生保健注重预防,强调未病先防,通过调整生活方式、加强锻炼、保持良好的心态等方法,预防疾病的发生。
4. 整体观念:中医养生保健注重人体整体功能的协调,强调心、身、神的和谐统一,提倡全面调理,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
5. 中医特色:中医养生保健方法丰富多样,包括中药、针灸、推拿、食疗、气功、导引等,具有独特的优势和特色。
三、中医养生保健方法1. 饮食养生(1)合理搭配:中医认为,食物有寒热、温凉、五味等属性,合理搭配食物,可以调整人体阴阳平衡,增强体质。
(2)定时定量: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保持饮食规律,避免暴饮暴食,有利于脾胃功能的正常运作。
(3)注重营养:保证膳食中营养素的充足,多吃蔬菜、水果、粗粮等富含纤维的食物,有利于身体健康。
(4)食疗调养:根据个人体质和季节变化,选择具有养生保健作用的食物,如红枣、枸杞、山药、核桃等。
2. 运动养生(1)选择适宜的运动:根据个人兴趣和体质,选择适宜的运动项目,如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等。
(2)持之以恒:坚持每天锻炼,每次运动时间控制在3060分钟,每周至少锻炼5天。
(3)适量运动:运动量不宜过大,避免过度疲劳,以微微出汗为宜。
(4)动静结合:运动与休息相结合,运动后要注意放松,避免肌肉关节损伤。
3. 情志养生(1)保持良好的心态:学会调整情绪,积极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压力,保持乐观、开朗的心态。
中医养生保健技术操作规范(II) 推拿按摩
中医养生保健技术操作规范(II) 推拿按摩目的:本文档旨在制定中医养生保健技术操作规范,专注于推拿按摩的实施。
推拿按摩是一种传统中医疗法,通过手法按压、推拿、揉捏等手段,调节人体经络、血脉,促进气血流通,达到舒筋活络、疏通经络、健身保健的效果。
本文档将详细说明推拿按摩的操作规范,以确保技术的正确实施和安全性。
操作规范:1. 操作环境:- 推拿按摩应在安静、舒适、温暖的环境下进行。
- 操作室应保持整洁,并具备良好的通风条件。
- 操作室应配备必要的推拿按摩工具和设备,并保持其清洁和消毒。
2. 操作前准备:- 推拿按摩从业人员应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包括洗手、穿戴整齐干净的工作服。
- 在操作前,应与接受推拿按摩的人员进行充分的沟通和了解,了解其身体状况、健康问题、病史等信息,并根据其特殊情况做出相应的调整和处理。
3. 操作技术:- 推拿按摩从业人员应具备专业的技术知识和操作技巧。
- 在进行推拿按摩时,应结合中医理论,根据个体差异和需要,选择适当的手法和力度。
- 操作过程中应注重沟通和反馈,及时了解受推拿按摩人员的感受和反应,并根据其反馈进行调整。
4. 注意事项:- 在进行推拿按摩前,应对受推拿按摩的人员进行询问和体检,了解其身体状况和禁忌症,以避免对其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 对于孕妇、老年人、儿童和特殊人群,应特别慎重对待,并根据其身体特点和需求采取适当的手法和力度。
- 操作过程中,严禁使用强力挤压、推拿搓揉等过度刺激的手法,避免对人体造成伤害。
5. 安全措施:- 在操作过程中,推拿按摩从业人员应保持专注和谨慎,避免发生意外。
- 操作过程中应注意力度的控制,避免用力过大导致受推拿按摩的人员疼痛或不适。
- 如发现受推拿按摩的人员出现异常反应或有不适感,应立即停止操作,并及时寻求协助或转诊至相关医疗机构。
6. 操作记录:- 推拿按摩从业人员应建立完善的操作记录系统,详细记录每次操作的时间、手法、部位、反应等信息,为后续评估和调整提供参考。
中药膏方(孙洪胜)
膏方的推广应用管理
4 组织领导与监督管理(中医药管理部门) p高度重视膏方的应用推广工作 p加强组织领导 p膏方人员培训工作 p加强对膏方应用的监督管理
人员不符合要求 应用不规范 夸大宣传医疗保健效果
予以通报批评,督促改正
膏方的培训要求
膏方的培训要求
一、培训对象
1.处方人员:中医类执业医师; 2.制备人员:从事膏方加工的中药学专业技术人员。
膏方起源及发展
起于汉唐,在《皇帝内经》中就有 关于膏剂的记载。
明清,应用广泛和成熟,但始终只 是达官贵人和大户人家才能享受的 佳品。
近现代,特别是在江浙沪一带,膏 方发展的更为普及。
膏方的分类
根据制作过程是否加入蜂蜜或糖等辅料将膏方分为 清膏和蜜膏
中药煎煮浓缩后直接收膏者为清膏,收膏时加入蜂蜜称为蜜膏,加糖称 为糖膏
3 应用管理 3.1 处方管理
处方书写、保存 Ø《处方管理办法》和《中药处方格式及书写规范》 Ø《医院中药饮片管理规范》
处方点评制度 Ø确保膏方处方安全,提高膏方处方质量
处罚 Ø严禁为追求经济效益开具不合理膏方处方,一经发 现,由医疗机构取消其膏方处方资格。
膏方的推广应用管理
3.2 制备管理 Ø场所及设备、制作流程等应符合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 养生保健技术操作规范(Ⅱ)膏方》 Ø加强对膏方生产加工过程的质量和卫生管理,并及时解 决出现的相关问题。 3.3 疗效评价 Ø建立病人回访制度,跟踪评价安全性及疗效,收集相关 数据,不断提高膏方处方质量和疗效 Ø应加强对膏方四季应用的科学研究,在拓宽其服用季节 方面做进一步的探索。 3.4 宣传推广 Ø科学合理地宣传推广膏方知识 Ø适用人群、适应症、干预效果
中医膏方制作标准
膏方定义
• “膏方”是以养生保健为主要目的所服用的中药膏剂,又 称“膏滋”。这类口服膏剂是由资深的中医药学专业人员 ,根据服用者的体质状况,遵循中医整体观与辨证论治的 思想,选择单味药或多味药合理配伍组方,经过严格的特 定工艺加工而成,主要用于滋补强身、抗衰延年、防病调 理。
荤膏定义
• 膏方在制作过程中,如果加入有 动物胶(如阿胶、龟板胶等)或 动物药(如胎盘、鹿鞭等),称 为“荤膏”。
谢谢,请提出宝贵意见
素膏定义
• 膏方在制作过程中,如果没有加 入动物胶(如阿胶、龟板胶等) 或动物药(如胎盘、鹿鞭等), 称为“素膏”。
蜜膏定义
• 膏方在制作过程中如果加入有 糖类(如蜂蜜、冰糖、红糖、 饴糖等)称为“蜜膏”。
清膏定义
• 膏方在制作过程中经浓缩已达 粘稠状态,尚未加入糖类(如 蜂蜜、冰糖、红糖、饴糖等) 、胶类收膏时,称为“清膏” 。
处方原则
• 膏方的药材选配一般由饮片、细料、胶类、糖类和辅料等 五部分组成。 • 膏方养生适用于阴阳、气血、津液失衡的人群,主要是 体质虚弱者、老年人。亚健康人群以及慢性病患者等。
膏方辅料
• 一般用量为每250g黄酒可辅配250~500g药胶。 • 胶类即药胶,可按其各自功效特点,针对不同体质而辩证 选用,可单选一味,或多胶合用。一般每料膏方参考用量 为200~400g左右。在膏方制作前,应先将选用的胶类用黄 酒浸泡软化,隔水炖烊备用。 • 常用的有蜂蜜、冰糖、饴糖、红糖等,可改善膏方的口感 ,还有一定的补益缓中作用,也有助于膏方的固定成形。 一般每料膏方用量为250~500g左右。制膏前需做预加工。 糖尿病患者可用一些低热量的甜味剂代替,常用的有木糖 醇等,但选剂、用量、比例等,应严格按其产品使用说明 进行换算,不可滥用。作为糖类替代品的甜味剂在制膏时 可直接加入,无需预加工。
中医养生保健技术操作规范(II)穴位贴敷
中医养生保健技术操作规范(II)穴位贴敷附件ZYYXH/T176-2010 中医养生保健技术操作规范(II)穴位贴敷Technical specification of health preservation and preven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II)—Acupuncture point application、目录引言 (1)1 范围 (8)2 术语和定义 (8)3 指导原则 (8)4 准备工作 (9)4.1药物选择 (9)4.2赋型剂的选择 (10)4.3剂型的选择 (12)5 操作方法 (14)5.1穴位选择 (14)5.2贴敷方法 (14)5.3贴敷时间 (15)6 注意事项 (16)7 禁忌症 (16)8 施术后可能出现的异常情况及处理措施 (16)引言《中医养生保健技术操作规范(II)穴位贴敷》(以下简称《规范》)是我国用于指导和规范传统中医穴位贴敷在养生保健中应用操作的规范性文件。
编写和颁布本《规范》的目的在于为目前众多的保健医师与保健技师提供技术操作规程,使日趋盛行的中医穴位贴敷更加规范化、更具安全性,从而使之更好地为广大民众的健康服务。
《规范》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立项的养生保健规范项目之一,于2008年12月正式立项。
2009年1月,中华中医药学会亚健康分会在北京成立《中医养生保健技术操作规范(II)》编写委员会,组成如下:名誉主任马建中,主任委员许志仁,副主任委员桑滨生、李俊德、曹正逵、孙涛,总审定张伯礼,总主编孙涛,副总主编朱嵘、刘平、樊新荣,编委(按姓氏笔画排序)马建中、孙德仁、孙建华、孙涛、朱嵘、许志仁、李俊德、刘平、张伯礼、张维波、忻伟、杨晓航、庞军、贺新怀、桑滨生、徐陆周、曹正逵、彭锦、雷龙鸣、樊新荣。
编写委员会设计论证了《规范》整体框架,首先组织编撰《膏方》部分作为样稿,并对编写体例、内容、时间安排和编写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中医养生保健技术操作规范(II)--穴位贴敷
附件ZYYXH/T176-2010 中医养生保健技术操作规范(II)穴位贴敷Technical specification of health preservation and preven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II)—Acupuncture point application、目录引言 (1)1 范围 (8)2 术语和定义 (8)3 指导原则 (8)4 准备工作 (9)4.1药物选择 (9)4.2赋型剂的选择 (10)4.3剂型的选择 (12)5 操作方法 (14)5.1穴位选择 (14)5.2贴敷方法 (14)5.3贴敷时间 (15)6 注意事项 (16)7 禁忌症 (16)8 施术后可能出现的异常情况及处理措施 (16)引言《中医养生保健技术操作规范(II)穴位贴敷》(以下简称《规范》)是我国用于指导和规范传统中医穴位贴敷在养生保健中应用操作的规范性文件。
编写和颁布本《规范》的目的在于为目前众多的保健医师与保健技师提供技术操作规程,使日趋盛行的中医穴位贴敷更加规范化、更具安全性,从而使之更好地为广大民众的健康服务。
《规范》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立项的养生保健规范项目之一,于2008年12月正式立项。
2009年1月,中华中医药学会亚健康分会在北京成立《中医养生保健技术操作规范(II)》编写委员会,组成如下:名誉主任马建中,主任委员许志仁,副主任委员桑滨生、李俊德、曹正逵、孙涛,总审定张伯礼,总主编孙涛,副总主编朱嵘、刘平、樊新荣,编委 (按姓氏笔画排序)马建中、孙德仁、孙建华、孙涛、朱嵘、许志仁、李俊德、刘平、张伯礼、张维波、忻伟、杨晓航、庞军、贺新怀、桑滨生、徐陆周、曹正逵、彭锦、雷龙鸣、樊新荣。
编写委员会设计论证了《规范》整体框架,首先组织编撰《膏方》部分作为样稿,并对编写体例、内容、时间安排和编写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2009年4月,《膏方》初稿完成并提请邓铁涛、余瀛鳌、颜德馨等著名中医专家审定。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加强对医疗机构膏方推广应用管理的通知-国中医药医政发[2013]14号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加强对医疗机构膏方推广应用管理的通知正文:----------------------------------------------------------------------------------------------------------------------------------------------------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加强对医疗机构膏方推广应用管理的通知(国中医药医政发〔2013〕14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中医药管理局,中国中医科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膏方在我国应用已有千余年历史,具有因人制宜、处方灵活、服用方便等特点,在保障和增进人民健康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近年来,随着中医“治未病”工作的不断发展,膏方日益推广普及,尤其在我国南方地区已广泛使用,成为群众广为接受的慢性病调理和养生保健的重要手段之一。
但在发展推广过程中也出现了部分医疗机构、人员不规范使用和制备膏方等问题,为加强膏方管理,促进规范应用,保证安全有效,推进膏方特别是在北方地区的进一步推广应用和健康发展,现将有关要求通知如下:一、开展膏方服务医疗机构基本要求开展膏方服务的医疗机构应设有卫生行政部门、中医药管理部门核准登记的中医、中西医结合或民族医临床科室,有符合要求的膏方制备场所及相关设备或与具备膏方制备条件的企业签订委托加工协议。
二、膏方人员基本条件及培训膏方处方人员应为具有较丰富临床经验的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医疗机构应对本单位能够开具膏方处方人员予以明确,并以适当的形式在一定范围内公示。
膏方制备人员应为具有一定加工制作膏方经验的中药学专业技术人员。
医疗机构应积极开展膏方人员专业培训与考核工作,考核应与处方点评等相结合,提高其业务水平和服务能力。
我局负责制订《膏方人员培训基本要求》(见附件1),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选择有条件的三级甲等中医医院(含中西医结合医院、民族医医院)作为培训机构承担膏方人员培训任务,原则上每省(区、市)选择一所,培训机构名单报我局医政司审核后予以公布,膏方人员培训合格后由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发放统一的培训结业证书。
中医养生保健技术操作规范(II)--穴位贴敷
附件ZYYXH/T176-2010 中医养生保健技术操作规范(II)穴位贴敷Technical specification of health preservation and preven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II)—Acupuncture point application、目录引言 (1)1 范围 (8)2 术语和定义 (8)3 指导原则 (8)4 准备工作 (9)4.1药物选择 (9)4.2赋型剂的选择 (10)4.3剂型的选择 (12)5 操作方法 (14)5.1穴位选择 (14)5.2贴敷方法 (14)5.3贴敷时间 (15)6 注意事项 (16)7 禁忌症 (16)8 施术后可能出现的异常情况及处理措施 (16)引言《中医养生保健技术操作规范(II)穴位贴敷》(以下简称《规范》)是我国用于指导和规范传统中医穴位贴敷在养生保健中应用操作的规范性文件。
编写和颁布本《规范》的目的在于为目前众多的保健医师与保健技师提供技术操作规程,使日趋盛行的中医穴位贴敷更加规范化、更具安全性,从而使之更好地为广大民众的健康服务。
《规范》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立项的养生保健规范项目之一,于2008年12月正式立项。
2009年1月,中华中医药学会亚健康分会在北京成立《中医养生保健技术操作规范(II)》编写委员会,组成如下:名誉主任马建中,主任委员许志仁,副主任委员桑滨生、李俊德、曹正逵、孙涛,总审定张伯礼,总主编孙涛,副总主编朱嵘、刘平、樊新荣,编委 (按姓氏笔画排序)马建中、孙德仁、孙建华、孙涛、朱嵘、许志仁、李俊德、刘平、张伯礼、张维波、忻伟、杨晓航、庞军、贺新怀、桑滨生、徐陆周、曹正逵、彭锦、雷龙鸣、樊新荣。
编写委员会设计论证了《规范》整体框架,首先组织编撰《膏方》部分作为样稿,并对编写体例、内容、时间安排和编写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2009年4月,《膏方》初稿完成并提请邓铁涛、余瀛鳌、颜德馨等著名中医专家审定。
中医养生保健技术操作规范(II) 穴位贴敷
附件ZYYXH/T176-2010 中医养生保健技术操作规范(II)穴位贴敷Technical specification of health preservation and preven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II)—Acupuncture point application、目录引言 (1)1 范围 (8)2 术语和定义 (8)3 指导原则 (8)4 准备工作 (9)4.1药物选择 (9)4.2赋型剂的选择 (10)4.3剂型的选择 (12)5 操作方法 (14)5.1穴位选择 (14)5.2贴敷方法 (14)5.3贴敷时间 (15)6 注意事项 (16)7 禁忌症 (16)8 施术后可能出现的异常情况及处理措施 (16)引言《中医养生保健技术操作规范(II)穴位贴敷》(以下简称《规范》)是我国用于指导和规范传统中医穴位贴敷在养生保健中应用操作的规范性文件。
编写和颁布本《规范》的目的在于为目前众多的保健医师与保健技师提供技术操作规程,使日趋盛行的中医穴位贴敷更加规范化、更具安全性,从而使之更好地为广大民众的健康服务。
《规范》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立项的养生保健规范项目之一,于2008年12月正式立项。
2009年1月,中华中医药学会亚健康分会在北京成立《中医养生保健技术操作规范(II)》编写委员会,组成如下:名誉主任马建中,主任委员许志仁,副主任委员桑滨生、李俊德、曹正逵、孙涛,总审定张伯礼,总主编孙涛,副总主编朱嵘、刘平、樊新荣,编委 (按姓氏笔画排序)马建中、孙德仁、孙建华、孙涛、朱嵘、许志仁、李俊德、刘平、张伯礼、张维波、忻伟、杨晓航、庞军、贺新怀、桑滨生、徐陆周、曹正逵、彭锦、雷龙鸣、樊新荣。
编写委员会设计论证了《规范》整体框架,首先组织编撰《膏方》部分作为样稿,并对编写体例、内容、时间安排和编写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2009年4月,《膏方》初稿完成并提请邓铁涛、余瀛鳌、颜德馨等著名中医专家审定。
中医养生保健技术操作规范(II)膏方
中医养生保健技术操作规范(II)膏方1 范围本《规范》规定了膏方的术语和定义、处方、制备和使用的指导原则、药材选配、生产条件、制作方法、质量分级与检测以及服用膏方应注意的问题等。
本《规范》适用于有关部门对于膏方养生服务行业的管理,指导膏方处方专业人员合理开具处方,规范膏方制作加工机构的规模化生产,以及指导个人正确服用膏方等。
个人自行加工膏方的,也可以此作为参照。
2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规范》。
2.1 膏方Oral Paste“膏方”是以养生保健为主要目的所服用的中药膏剂,又称“膏滋”。
这类口服膏剂是由资深的中医药学专业人员,根据服用者的体质状况,遵循中医整体观与辨证论治的思想,选择单味药或多味药合理配伍组方,经过严格的特定工艺加工而成,主要用于滋补强身、抗衰延年、防病调理。
2.2 荤膏 Meat Paste膏方在制作过程中,如果加入有动物胶(如阿胶、龟板胶等)或动物药(如胎盘、鹿鞭等),称为“荤膏”。
2.3 素膏 Vegetarian Paste膏方在制作过程中,如果没有加入动物胶(如阿胶、龟板胶等)或动物药(如胎盘、鹿鞭等),称为“素膏”。
2.4 蜜膏 Sugary Paste膏方在制作过程中如果加入有糖类(如蜂蜜、冰糖、白糖、红糖、饴糖等),称为“蜜膏”。
2.5 清膏 Sugarless Paste膏方在制作过程中如果没有加入糖类(如蜂蜜、冰糖、白糖、红糖、饴糖等),称为“清膏”。
2.6 饮片 Ordinary Herbs指膏方处方中的常规药物,是膏方药材组成的主体部分。
2.7 细料 Valued Herbs是膏方处方中较为贵重药物的统称,是体现补益虚损的重要部分。
2.8 药胶 Medical Gelatin是常规膏方中阿胶、鹿角胶、龟板胶、鳖甲胶等的统称,有补益虚损,助于膏滋固定成形的作用。
2.9 熬糖 Process Sugar in Advance是糖类在用于膏方制作前的预加工方法。
中医养生与膏方ppt课件
阴虚
代表补品:石斛,又名枫斗,性味甘、微寒。有 滋阴清热,养胃生津,明目益精之功效。为清养 之品,清热而不过于寒凉,养阴而不偏于滋腻
37
阳虚
阳虚:一般是指除了气虚证之外,还有畏 寒、怕风、四肢发凉等症状
38
阳虚
代表补品:鹿茸 鹿茸的壮阳功能较强,可磨粉或浸酒后服用。 但阴虚内热者应禁忌,否则有可能造成出血、 烦热不安等不良反应
顺应四季气候变化
24
常用养生方法
情志养生 生活起居养生 运动养生 房事养生 食疗养生 推拿养生 针灸养生 药物养生 外治养生
25
药物养生
冬令进补 “冬令进补,来年打虎” 膏方
26
膏方含义
膏方:在中医辨证论治及整体观念的理论指 导下,根据人体脏腑阴阳气血虚实之变化, 综合考虑个体体质特征,组成配伍严谨的方 剂,经过严格的加工工艺,制成可存放较长 时间的膏滋药
34
血虚
新阿胶偏热性,建议可将刚买来的优质新阿胶, 放置于家中阴凉处,等3、5年后,变成陈阿胶, 再自行烊化使用
由于阿胶是胶体,肠胃道不好的人不可随意服 用,否则可能伤胃
35
阴虚
临床表现:是指营养人体的血液、津液、阴精 皆不足,是血虚的进一步发展,其主要体征表 现为形体消瘦,午时面色潮红、口干少津、手 足心热等
顺应自然,协调阴阳
多食酸、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而少食苦:夏季心火旺,多食苦易心 火刑金,损伤肺气
热盛于外,阴潜于内 贪凉饮冷,损伤脾阳,出现吐泻
14
顺应自然,协调阴阳
秋日养阴重在养肺: 肺属金,与秋相应,司呼吸而主清肃 保持神志安宁,注意收敛神气
15
养生膏制作工序
养生膏制作工序介绍养生膏是一种传统的中药制剂,常用于调理身体、提高免疫力和促进健康。
制作养生膏需要经过一系列的工序,本文将详细介绍养生膏制作的工序和注意事项。
准备工作在制作养生膏之前,需要准备以下材料和工具: 1. 中药材:根据养生膏的配方,准备好需要的中药材。
2. 炒锅:用于炒制中药材。
3. 研磨器:用于研磨中药材。
4. 滤网:用于过滤养生膏中的杂质。
5. 容器:用于储存养生膏。
工序一:炒制中药材1.将炒锅加热至适当温度,根据中药材的特性和制作配方确定炒制的温度和时间。
2.将中药材放入炒锅中,用搅拌铲不断翻炒,使其均匀受热,避免烧焦。
3.根据需要,可以适当添加一些辅料,如蜂蜜、红糖等,以增加口感和药效。
4.炒制完成后,将炒好的中药材放在容器中备用。
工序二:研磨中药材1.将炒好的中药材放入研磨器中,进行粉碎。
可以根据需要调整研磨的时间和细腻程度。
2.研磨完成后,将粉碎好的中药材倒入容器中备用。
工序三:煎煮养生膏1.根据养生膏的配方和制作要求,将研磨好的中药材和适量的水放入炖锅中。
2.将炖锅加热至适当温度,开始煎煮养生膏。
3.根据需要,可以适当调整煎煮的时间和火力,以确保养生膏的质地和药效。
4.煎煮完成后,将炖锅中的养生膏倒入容器中备用。
工序四:过滤养生膏1.将容器中的养生膏倒入滤网中,用勺子轻轻搅拌,使养生膏通过滤网,去除其中的杂质。
2.过滤完成后,将滤网中的杂质倒掉,将滤好的养生膏倒回容器中。
工序五:储存养生膏1.将滤好的养生膏倒入干净的容器中,尽量避免接触空气,以免影响养生膏的质量和保存时间。
2.将容器密封好,放置在阴凉、干燥的地方储存。
注意事项1.制作养生膏时,要注意中药材的选择和搭配,遵循中医药理论,确保养生膏的药效和安全性。
2.在炒制中药材时,要掌握好火候,避免烧焦或炒过度。
3.研磨中药材时,要使用干净的研磨器,避免杂质的污染。
4.煎煮养生膏时,要掌握好煎煮的时间和火力,以确保药效的提取和质地的稳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中医养生保健技术操作规范,膏方
篇一:中医养生保健技术操作规范(ii)穴位贴敷
附件
zyyxh/t176-20xx
中医养生保健技术操作规范(ii)穴位贴敷technicalspecificationofhealthpreservationandpreven tionof
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ii)—
acupuncturepointapplication
、
目录
引言 (1)
1范围.................................................
(8)
2术语和定义................................................. . (8)
3指导原则................................................. (8)
4准备工作................................................. (9)
4.1药物选择................................................. . (9)
4.2赋型剂的选择................................................. .. (10)
4.3剂型的选择................................................. . (12)
5操作方法................................................. .. (14)
5.1穴位选择................................................. (14)
5.2贴敷方法................................................. (14)
5.3贴敷时间.. ................................................... .. (15)
6注意事项................................................. .. (16)
7禁忌症................................................. . (16)
8施术后可能出现的异常情况及处理措施 (16)
引言
《中医养生保健技术操作规范(ii)穴位贴敷》(以下简称《规范》)是我国用于指导和规范传统中医穴位贴敷在养生保健中应用操作的规范性文件。
编写和颁布本《规范》的目的在于为目前众多的保健医师与保健技师提供技术操
作规程,使日趋盛行的中医穴位贴敷更加规范化、更具安全性,从而使之更好地为广大民众的健康服务。
《规范》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立项的养生保健规范项目之一,于20xx年12月正式立项。
20xx年1月,中华中医药学会亚健康分会在北京成立《中医养生保健技术操作规范(ii)》编写委员会,组成如下:名誉主任马建中,主任委员许志仁,副主任委员桑滨生、李俊德、曹正逵、孙涛,总审定张伯礼,总主编孙涛,副总主编朱嵘、刘平、樊新荣,编委(按姓氏笔画排序)马建中、孙德仁、孙建华、孙涛、朱嵘、许志仁、李俊德、刘平、张伯礼、张维波、忻伟、杨晓航、庞军、贺新怀、桑滨生、徐陆周、曹正逵、彭锦、雷龙鸣、樊新荣。
编写委员会设计论证了《规范》整体框架,首先组织编撰《膏方》部分作为样稿,并对编写体例、内容、时间安排和编写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20xx年4月,《膏方》初稿完成并提请邓铁涛、余瀛鳌、颜德馨等著名中医专家审定。
20xx年5月,中和亚健康服务中心组织召开《规范》编撰论证会,同时对编写内容进行了分工并提出具体要求。
《规范》由中医养生保健技术领域权威专家编写。
每一具体技术规范以权威专家为核心形成编写团队,并广泛听取相关学科专家意见,集体讨论后确定。
20xx年8月,召开《规范》编撰截稿会议。
编写委员会就编写过程中存在的一些专业问题进行了沟通交流,广泛听取了相关学科专家意
见,为进一步的修订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0xx年12月,《规范》8个部分的初稿编写工作完成,以书面形式呈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治未病”工作咨询组专家王永炎、王琦、郑守曾、张其成等审阅。
20xx年1月~4月,听取标准化专家就中医养生保健技术标准化工作的建议,讨论了初稿编写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措施。
20xx年5月~8月,经过多次沟通交流,编写委员会根据标准化专家意见,反复修改完善了编写内容和体例,之后将有关内容再次送请标准化专家审订。
20xx年9月,初稿修订完成并在北京召开了审订工作会议。
根据审订工作会议精神,结合修订的参考样本,参编专家对《规范》进行了认真修改并形成送审稿。
之后,编写委员会在综合专家建议的基础上对部分内容进行了进一
步讨论和修改,并最后定稿。
养生保健是指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通过各种调摄保养的方法,增强人的体质,提高人体正气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抗病能力,使机体的生命活动处于阴阳和谐、身心健康的最佳状态。
穴位贴敷,是传统中医外治方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代又称天灸、自灸、冷灸,是祖国医学中一种独特的养生保健方法。
该方法是以中医经络学说为理论依据,针对健康状态或亚健康状态的具体情况和保健需求,将药物敷贴到人体一定穴位,通过刺激穴位,激发经气,从而发挥调五脏、行气
血、和阴阳的整体保健作用。
穴位贴敷具有如下特点:①以中医传统理论为基础,是中医针灸保健和药物调理的有机结合。
通过药物对穴位的刺激,而起到药效、穴效的双重作用。
②安全有效,副作用少,穴位贴敷经皮给药,可有效减少脾胃、肝肾等脏腑功能的伤害。
但也有相对严格的禁忌症。
③操作简便,易于接受,便于观察,如有不适,可立即将药物撤除。
④适应症广,可用于内、外、妇、儿、皮肤、五官等科疾病的防治。
本《规范》的编写和发布,对于规范穴位贴敷的概念及其操作规程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其目的在于更好地发挥穴位贴敷法在养生保健和疾病防治中的作用,促进其临床疗效的稳定性、有效性与安全性。
适于养生保健的从业人员使用。
本《规范》审定组成员:许志仁、桑滨生、李俊德、王琦、沈同、孟庆云、郑守曾、徐荣谦、刘红旭、刘平。
王永炎、邓铁涛、颜德馨、余瀛鳌、张其成等专家对《规范》进行了审订并提出许多宝贵意见,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1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穴位贴敷疗法的术语和定义、指导原则、准备工作、操作方法、
注意事项、禁忌症、施术后可能出现的异常情况及处理措施。
本规范适用于中医药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对于穴位贴敷
养生服务行业的管理,
指导社区保健卫生服务中心及其他保健机构的保健技师、保健从业人员或个人在养生保健中规范操作,合理配药和选穴应用。
不适用于非临床医生或个人应用于疾病治疗。
2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与定义适用于本规范。
2.1穴位贴敷acupuncturepointapplication
穴位贴敷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在人体一定的穴位上贴敷药物,通过药物的
经皮吸收,刺激局部经络穴位,激发全身经气,以预防和治疗疾病的一种外治方法。
其中采用带有刺激性的药物,贴敷穴位引起局部发泡、甚至化脓,中医称之为“灸疮”,
这种特殊的穴位贴敷方法称为“天灸”、“自灸”或“发泡疗法”。
如果将药物贴敷于神阙穴,通过脐部吸收或刺激脐部
以防治疾病时,又称“敷脐法”或“脐疗”。
2.2赋形剂excipient
赋形剂即基质,是用来将研成粉状的药末经液状或膏状物质混合,制成药饼,
药糊或膏剂进行穴位贴敷。
在穴位贴敷时,一般均需要使用赋形剂对所用药物进行调和。
3指导原则
3.1穴位贴敷主要适用于养生保健和亚健康状态的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