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采油井系统效率计算方法

合集下载

机械采油系统效率的研究

机械采油系统效率的研究
1 . 2 . 1 地面损 失功 率
地面损 失功率 是指 在深井 抽油 过程 中, 地面 抽油 电机与 抽油 机所 损失 的功率 。 它主要靠平均 载荷、 光杆功率 、 冲程 、 冲次、 电机 空载功 率 进行影 响地面损失功率 的消耗大小 。 1 . 2 . 2 有效 功率 有效 功率 是指在 深 井抽 油过程 中, 将 一定排 量的 井下液体提 升 到 地面所 损失的功 率。 它的主 要影 响 因素 是液体 的质量 与井 斜长度 、 抽 油
引言 果 显示实测 功率为3 5 4 9 K w, 理论 功率为3 5 1 2 K w, 功 率之间的误 差仅有 6 % 。 目前, 我 国在油井 采油的方 式都是 利用有杆泵往 复方式进行。 在有 0. 杆泵往 复采油 方式 简单 , 操 作方便 , 而且维 护成本较 低 , 是我 国大部 分 4 . 案例分析 采油 生产方 式 。 在 计算有 杆泵 采油的 方式 中所 产生的功 率 与影响 因素 2 0 0 1 年 在西 北 油 田区域 中有 1 4 6 口深 井在 实践 应 用 了以最 低 成 比较 , 所产生的 函数 比知道一种新方法 。 这种 新方法是 以最低成 本与消 本与 最低 消耗 能源 的一种 新 方法 。 它 的平均 机采 率从 2 5 . 6 4 %提 高到 耗能源 最低为 目 的根 据机采参 数设计 的一种 采油机制 4 6 . 3 7 %, 平均产量 由2 4 . 1 6 t / d 提 高到2 7 . 1 5 t / d .
电机 的冲程、 冲次等 因素影 响有效 功率的消耗 大小。 1 . 3 各种功率预 期影响因素的函数关系 在深 井进 行机械 采 油过程 中, 有杆 泵抽 油系统所 消耗 的功率 与影 响 因素之 间的函数 关系如下, 其 中, P u 代表地面损 失功 率 , s 为 电机 的冲 程, n 为电机 的每分 钟冲次 , P d 为 电机的空 载功率 , P r 为粘滞 损失的 功 率, m为 管径杆径 比 , P i 为电机 输入 功率 , 以下各种 功率预 期影 响 因素

采油工艺技术指标计算方法(各项)

采油工艺技术指标计算方法(各项)

采油工艺技术指标计算方法一、机械采油指标的确定及计算方法1、指标的确定通过研究分析石油行业、集团公司、油田公司的相关标准、规范及要求,经论证优选,计划以石油行业标准《抽油机和电动潜油泵油井生产指标统计方法》(SY/T 6126-1995)为基础,参考其他相关标准及规范,确定出采油工艺指标12项:油井利用率、采油时率、泵效、检泵周期、抽油机井系统效率、平衡度、冲程、冲次、抽油泵径、泵挂深度、动液面、沉没度、动态控制图上图率,具体见下表。

机械采油指标论证确定结果表2、指标的计算方法(1)油井利用率油井利用率指油井实际开井数与油井应开井数的比值。

%100⨯-=yz x c n n n K …………………………(1) 式中:K c ——油井利用率,%;n x ——开井数,口;n z ——总井数,口;n y ——计划关井数,口。

注:① 开井数指当月累积产油达到1吨以上(含1吨)的油井(含在册捞油井),当月累积伴生气达到1千立方米以上(含1千立方米)的油井,为采油开井;② 计划关井包括测压或钻井关井,方案或试验关井,间开井恢复压力期间关井,油田内季节性关井或压产关井;③ 油井利用率按月度统计,季度油井利用率按季度最后一个月(即3月、6月、9月、12月)的油井利用率为准,半年油井利用率以6月的油井利用率为准,年度油井利用率以12月的油井利用率为准。

(2)采油时率采油时率指开井生产井统计期内生产时间之和与日历时间之和的比值。

%100⨯-=∑∑∑r w rr D D D f ……………………(2) 24∑∑=L w T D (3)式中:f r ——采油时率,%; ∑r D ——统计期内统计井的日历天数之和,d ;∑w D——统计期内统计井的无效生产天数之和,d ; ∑L T——开井生产井累计停产时间,h 。

注: ①采油时率统计基数为所有开井生产井,其中新投产井在投产第一个月不予统计。

②开井生产井累计停产时间包括停电、洗井、停抽、维修保养、测压停产等时间。

抽油机井系统效率的重新认识和计算方法

抽油机井系统效率的重新认识和计算方法
漏失 ) 。 1 . 2 设 备 因素
常 规 有 杆 抽 油 系 统 采 油 是 通 过 抽 油 设 备 将 地 面 的 电能转化 、 传递 给井 筒 中的生 产 流体 , 从 而 将 其 举
升 至 地 面 的 采 油 方 式 。 整 个 系 统 的工 作 实 质 上 就 是 能 量不 断传 递 和转 化 的过 程 , 在 能 量 的 每 一 次 传 递 和 转 化 时 都 会 有 一 定 的 能 量 损 失 。从 地 面 供 入 系 统 提 供 的能量 扣 除系 统 中的各 种 损失 , 就 是 系 统 给 井 筒 流体 的有 效 能量 , 其 与 系 统 输 入 的 能 量 之 比 即 为 抽油 机井 的系统 效率 。 显然 , 无 论 是 节 能 还 是 提 高 经
7 6
内蒙古 石 油 化 工
2 0 1 3 年第 5 期
抽 油 机 井 系统 效 率 的重 新认 识 和 计 算 方法
刘 德 强
( 大庆油 田有限责任公司第四采油厂 , 黑龙江 大庆 1 6 3 5 1 1 )
摘 要 : 本 文针 对抽 油机 动 液 面到 井 口的井 , 拟 定 一 个 与 抽 油 机 井 同产 量 、 同油 压、 同 套 压 的 自喷
致 产液量 相对偏 低 , 举升 高度 相对偏小 , 系 统 效 率 较 低。 后者尽 管 有较高 的产 液量 , 但 出现 供 液 不 足 的 状
系 统 效 率 是 衡 量 抽 油 机 井 经 济 效 益 的 重 要 指 标 , 是 机 械采 油井 将 井 内液 体 输送 到地 面 所需 功率 与 地 面 电 动 机 输 入 功 率 的 比值 , 分为 地 面 效率 和井 下 效 率 。技 术 装 备 水 平 。 高 水 平 和 好 性 能 的 技 术 装 备 是 提 高 抽 油 机 井 生 产 系 统 效 率 的 重 要 基 础 。要 想 从 根 本 上解决 抽 油机 井 系 统 效率 低 的 问题 , 就 应 采 用 较先 进 的、 节 能 型 的技 术 装 备 。 抽油机 井生 产系统 优 化 设 计 水 平 。 它 是 提 高 抽 油 机 井 系 统 效 率 的技 术 依托。 在一定 的油 井条 件和设 备条 件下 , 优化 设计生 产系 统 的工作 制 度 , 将 在一 定 程 度上 提 高 抽油 设备 的 运 行 效 率 和 油 井 的 生 产 效 率 。 管 理 水 平 。 高 的管 理水 平 是提 高抽 油 机井 生 产 系统 效 率 的 必要 条 件 。

油田生产系统能耗测试和计算方法

油田生产系统能耗测试和计算方法
在一般情况下,进入系统的工质所带入的能量(如热能、压力能)EJ在
工质输出系统时由于有能量损失(散热损失、摩阻损失等),其带出的能 量中只是EJ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设EJ-C为工质带出的这部分能量,则 :
EJ-C EJ
设ΔEs为进入系统的工质带入的能量(如热能、压力能), EJ在输出
系统时所产生的能量损失,则:
第三部分
机械采油系统修订内容
3 机械采油系统修订内容
1.将术语“机械采油井的输入功率”、“机械采油井 的有效功率”改为“机械采油系统输入功率”、“机械采 油系统有效功率” ; 2.增加了“机械采油系统输入能量”、“机械采油系 统输出能量”术语和定义,并给出机械采油系统能量利用 率的计算方法; 3.将术语“抽油机井的平衡度”改为“抽油机井平衡
ES EJ EJ-C
2 效率与能量利用率
(3)
实际能真正反映耗能系统对供给能利用状况的效率η应为:

EC EJ-C E ( EJ ES ) E EJ ES 100% C 100% C 100% EG EG EG
也即η2 并未真正反映耗能系统对供给能利用状况。比较 可知: η2≤η
2 效率与能量利用率
EJ E ES EJ EG
' S
ΔEs’为在假设条件下,进入系统的工质带入的能量(如热能、 压力能),EJ为在工质输出系统时所分摊的修正能量损失。
2 效率与能量利用率
对效率η修正后的修正效率ηX为:
' EC ( EJ ES ) EC EJ ES EJ / ( EG EJ ) X EG EG
3 机械采油系统修订内容
计算方法 1.有效扬程
H7 H7,d

浅谈抽油机井系统效率

浅谈抽油机井系统效率

^ ,
" = w r ×1 — - 00 %
1V

叼= 轴・ 绳 (9 ) 9 %= 5 3 , = 9 % 。 8 9 % 7 x
于是 . 面效率最 大 目标值表示 为 地
= ・ 3 8 % x 2 x 5 = 2 l 2・ = 0 8 % 9 % 6 %
1 油 机 的输 入 功率 . 抽
P ——油管 内 合液密度.0k / m 昆 1 gm;

,7
P = . (— .4 2 ̄ 06 1 010f ) 6
从本 公式可 以看 出, 只要提高产液 量 p, 增大 抽油机 的有效举升 高度 日. 降低抽油机 的输入功率 , 即可达到提高机采效率的 目的。
331 高 产 液 量 ..提
有效功率 . 又称水功率
Ve
Q lg 日 p
— —
6— — 一 8 0 40 —
式 中 ——抽 油机井有效 功率( - 水功率 )K y称 , W;
Q — 油井 实 际产 液 量 , / ; — m’ d 日— — 有 效 举 升 高 度 , m:
相 比于全 矿全场其他 兄弟单位来说 是 比较低 的 , 除去本 队井多 , 断块 比较 复杂 . 于管 理等等 一些 自然 , 不便 客观因素。 在提高机 采效率 方面 我们还有一些努力要做 . 面介绍了计算 机采效率的公 式 上
有 功电能表所转 到圈数 ’ r ;
K1 —— 电压互感器 变化 . 常熟: 有功电能表耗电为 1 W* K h时所转 的圈数,(w h ; rk * ) /
— —
£— — 有 功 电能 表 转 圈 所 以的 时 间 ,。 s
33 -整个 系统效率 的最 大 目标值 有杆抽 油系统效率 的最大 目标值 。 最终可求得为

抽油井机采系统效率技术

抽油井机采系统效率技术

①、 上下冲程最大电流比值(I下/I上)在0.8-1.0之间。
②、 上下冲程平均功率比值(P下/P上)在0.8-1.0之间。 ③、 上下冲程平均扭矩比值(M下/M上)在0.8-1.0之间。
这三种原则在理论上判断抽油机的平衡度都是合理的。
目前在我厂,现场上都是采用测量上下冲程电流的方法来检查 抽油机的平衡情况。这种方法判断抽油机的平衡在某些情况下存在 较大的误差。原则②、③都能较准确判断抽油机平衡,
三、影响系统效率的因素分析及改善措施
地面因素
这是同一口井在平 衡快不同位置时计算的 扭矩平衡度。 上图平衡块位置为 100mm,经过计算扭矩曲 线反映出不平衡,平衡 度为-24%。 经过调整,平衡块 位置为440mm,计算出 的扭矩曲线基本对称, 平衡度为99.8%。
我们可以根据机 型、载荷计算各抽油 井精确的曲柄平衡位 置。
其最好情况可达85%。
9
二、抽油井系统效率分解
皮带传动效率
地面效率
查相关机械手册,常用皮带传动副效率如下表:
½ ´ Æ ø Í Ð Å º Õ Í Æ ¨ « ¶ ´ ¯ Ð §Â Ê £ ¥ 83-98 Ð Õ Ó Å ½ ô Â Ö 80-95 ±² Á ¼ þ Ð É ¾ V´ ø Õ ­ V à Ð ¶ ¨ ¬ ² Í ½
两种方法耗电量对比
井号 阶段 调前 调后 对比 调前 调后 对比 调前 调后 对比 日产液 有效举升高 电机输入功 (t/d) 度(米) 率(kw) 2.1 2.7 0.6 1.4 1.4 0 1.8 2.1 0.3 440 432 -8 493 486 -7 466.5 459.0 -7.5 1.65 1.438 -0.212 2.363 2.13 -0.233 2.0 1.8 -0.2 吨液百米耗电(千 机采系统效 瓦.时/吨*100 率(%) 米) 9 6.3 -2.7 11.5 7.5 -4 10.3 6.9 -3.4 6.5 9.4 5.4. 3.4 3.7 0.3 4.9 6.5 1.6 耗电量 (kw.h) 14454 12596.88 -1857.12 20699.88 18658.8 -2041.08 17576.9 15627.8 -1949.1

抽油机系统效率分析.

抽油机系统效率分析.

(二) 抽油量法
在求出抽油机的抽油量后,通过下式可
计算系统效率
η=
1.134104 qp H p m
式中 Hp--泵挂深度,Ni m;
qp—抽油量,t/d。
(12)
停机后测得油井自喷量,再按下式计算qp :
qp= q- qf
(13)
式中 q—开井生产时测得的产液量,t/d;
qf-油井停机后测得的自喷量,t/d。
400-600 米
大于 600 米
平均单井 平均吨液百
平均单井 平均吨液百
井数 日耗电
米耗电 井数 日耗电 米耗电
(kw.h) kw.h/(t.m)
kw.h kw.h/(tm)
kw.h kw.h/(t. m)
kw.h kw.h/(t.m)
32
6
106
2.0483
3
81
1.48
6
87
1.4943
7
128
抽油泵合理沉没度的确定有两种方案: (1)以系统效率最高作为优化目标函数 (2)以经济效益最好作为优化目标函数
合理沉没度的选择
临东区块分泵径不同沉没度与平均吨液百米耗电关系表
沉没度
泵径 (mm)
井数
小于 200 米 平均单井 平均吨液百
日耗电 米耗电
பைடு நூலகம்
井数
200-400 米 平均单井 平均吨液
日耗电 百米耗电
6.3. 沉没度与泵效的关系
增大沉没度可使泵的效率在一定范围内增大, 但增加的幅度却越来越小,与此同时,悬点载荷 也在不断增加,从而增大电机负荷,降低地面效 率,进而降低系统效率。
6.3. 沉没度与泵效的关系
胜利采油厂含水大于80%时泵效与沉没度的统计 规律——保持200~300 m 的沉没度较合理。

提高机采井系统效率的途径和方法

提高机采井系统效率的途径和方法

无 法确 定 , 系统效 率 即无法计 算 。
() 4 泵况 的影 响 。随着深 井泵 工作 时 间的延 长 ,
() 2 工作 参 数 的影 响 。 工作 参 数 直接 影 响 到整
个抽 油 系统 。合 理 的工作 参数 ( 冲程 、 冲次 、 泵径 ) 可
使排 液 量与 地层 的供液 量 相 匹 配 . 泵 在 较 佳 的工 使 作状 况下工 作 、 提高产 液量 p, 即提 高 了系统效 率 。 ( ) 波 井 对 系统 效 率 的影 响 。 由于 抽 油 和动 3无

P右 =
Ul o a cs
动机 电流 有较 大差异 , 从而 造成 消耗功 率 的不 同。

、 丁 Ucs / l o ot
收 稿 日期 :0 9 1 - 3 2o — 1 0
作 者简 介 : 玉 珍 ( 9 7 ) 女 , 龙 江 海伦 人 , 庆油 田技 术 培训 中心 讲 师 , 究 方 向为 油气 集 输 系 统 优 化 。 赵 16 一 , 黑 大 研
液 面变化大 等原 因导 致 的油套环 空较 脏 . 液 面深 、 及
D6 7 /0 1 . l0 97 0 7 3 59 21 4 1 l l . 071 40l 3 25 06 04 5 . 5 .5l . 28 0 5 9 . 3 0l 2 . 6 8 D5 81 /0 5 0 l 83 2 .9 65 5 l .5 7 3 22 08 3 96 3 3 0 1 56 9 9 .9 .2 45
11 机采 井 系统 效 率的计 算方 法 .
甓 。 %
: Q g 丽 H0
×

×1 0 0%
() 1 平衡程 度 的影响 。 抽油机 的平 衡程度 反 映了

抽油机井系统效率计算方法

抽油机井系统效率计算方法

抽油机井系统效率和混合液比重的计算方法
1、输入功率Wi
1000/243⨯=φIVCOS W i
其中:
Wi —i 井的电动机实际耗电量 kWh/d ;
I —平均电流 (A );I=0.6×(I 上+I 下)/2;
cos φ—功率因数。

取0.8
V —电压 (v )
2、混合液的比重
ρ=(1-f w )×ρo +f w ×ρ
w
其中:
fw —含水率
ρo — 油的密度 t/m 3
ρw —水的密度 t/m 3
3、抽油机井有效扬程Hi
Hi=H 动i +100×(P 油i -P 套i )/ρ
其中:
H 动i — i 井的动液面 m ;
P 油i — i 井的回压 Mpa ;
P 套i — i 井的套压 Mpa ;
4、单井机械采油系统运行效率 ηi %1002.367⨯∙∙=
Wi Hi Qi i ρη Qi — i 井的产液量 m 3/d
5、机械采油系统平均运行效率 η
∑∑∙=i i Q Qi ηη
混合液比重的计算方法
γ液=γ水*γ油/〔γ水-(γ水-γ油)fw
式中:fw为含水重量百分比;%
γ油原油比重,尽量采用近期原油全分析的比重;
γ水油井采出水的比重,对于有游离水的井,用比重计实测比重;对于无游离水的井,根据化验的CL-用下面的公式计算出γ。


γ水=1+0.0106 CL-
式中:CL-单位为mg/l。

采油工程指标计算方法

采油工程指标计算方法

①总关井数=计划关井数+停产井数+待废弃井关井数开井:是指当月内连续生产24小时以上,并有一定采油、采气和注入量的生产井的井数停产井:指连续停产三个月以上的井②月油、气、水井开井率(%)=〔油、气、水井当月开井数/油、气、水井当月总井数〕*100%油、气、水井年(季度、半年、年)开井率(%)=(∑当月开井数/∑当月总井数)*100%月油、气、水井生产时率(%)=〔油、气、水井开井当月累计生产时间 / 油、气、水井开井当月累计日历时间〕*100%③油井综合利用率(工程)=各开井实际采油小时之和/(各采油井日历小时之和—计划关井日历小时之和—待报废井日历小时之和)×100%=油井利用率×生产时率*100%油井综合利用率(油藏)=各开井实际采油小时之和/各采油井日历小时之和×100%=油井开井率×生产时率*100%④油、气、水井月躺井率(%)=(当月躺井次数/当月开井数)*100%;油、气、水井(季度、半年、年)躺井率(%)=(∑当月躺井次数/∑当月开井数)*100%。

平均检泵周期=单井检泵周期之和/统计井数之和(天)作业频次总(维护、措施)作业频次= ∑总(措施、维护)作业井次/期末开井数油井躺井说明:(1)抽油机井躺井:指正常生产井由于抽油杆断脱、泵管漏失、砂卡、结蜡、抽油设备故障以及电故障、集输故障等造成油井突然停产,在24h内未能恢复生产的抽油井均为躺井(不包括有计划的检泵、电路检修、环空测压、流程改造、计量站改造等)。

(2) 电泵井:指正常生产井由于井下泵机械故障、电缆故障、卡泵、地面供电系统故障等造成油井突然停产,在24h内未能恢复生产的,均为躺井(不包括有计划的检泵、电路检修、地面设备维护等)。

(3)自喷井:指正常生产井由于地层压力下降而造成停喷,或由于结蜡、砂垢、井口设备故障、集输故障等造成油井停产,在24h内未能开始上举升措施、恢复生产的,均为躺井(不包括有计划的关井测压、清蜡、地面流程改造、计量站改造等)。

采油井站管理指标

采油井站管理指标

BUSINESS
PLAN
2019
谢谢大家 休息一下!!
三、泵效
1、泵效:实际排量与理论排量的百分比。 单井泵效:η=(Q实/Q理)×100%; 式中:η—泵效(%) Q实= 实际日产量)(m3/d); Q理—泵理论排量(m3/d); 2、机采井平均泵效:平均泵效η=(ΣQ实/ΣQ理)×100% 式中:η—平均泵效(%) ΣQ实—参加统计的抽油机或电泵、水力泵、螺杆泵井的Q实之和(m3/d) ΣQ理—参加统计的抽油机或电泵、水力泵、螺杆泵井全部井的Q理之和 (m3/d) 3、稠油井的泵效统计,计算方法同稀油。 4、统计井数:参与项目统计的井数,要求统计井数不低于开井数的95%。
七、注水井免修期
3、凡已进行过作业的井,若到统计之日止仍继续生产,其免修期统计
(1)、 截止统计之日,连续生产天数大于上一次的免修期,则该连续 生产天数即为该井的免修期;反之,若本次连续生产天数小于上一次的 免修期,则上一次的免修期即为该井的免修期。 (2)、凡进行措施如压裂、酸化、解堵和动管柱测压等,到措施之日 止,若本次生产天数大于该井上一次的免修期,则本期生产天数即为该 井的免修期;若本次生产天数小于上一次的免修期,则上一次的免修期 即为该井的免修期。措施之后开抽的日期即为下一免修期的开始。 (3)、措施作业同时进行修井作业的,按修井作业统计。
五、系统效率
2、测试井数:参与系统效率测试的实际井数,要求每月参 加测试的井数不低于开井数的50%。 计算方法: 1、月系统效率:各井系统效率之和与当月统计井数的百分比。 2、(1-n月)系统效率:与当月统计值相同。
六、工艺措施有效率
定义: 1、工艺措施:是指由工艺所组织实施的增产、增注等进攻 性措施。 2、措施有效井次:指措施作业后有增产、增注效果的各项 措施井次之和。 3、工艺措施有效率:措施有效井次与工艺措施井次的比值。

采油工程基本知识

采油工程基本知识

采油工程基本知识库一、油水井基本知识1、油井总井数所有自喷井、抽油机井、电潜泵井、螺杆泵井和采取其他方式抽油的井的总和。

反映整个油田的油井总数量。

油井总井数是由开井数、关井数组成。

关井数包括计划关井数、停产井数、待废弃井关井数。

其中,待废弃井指已向股份公司申请报废,但尚未批复的油气水井,视同计划关井(此类井数很少)。

指在没有特殊指明的情况下,油水井总井数不包含已废弃井及其再利用井。

2、自喷井利用地层本身的天然能量使油喷至地面的油井。

3、抽油机井依靠抽油机和井下有杆泵将油从地层采到地面的油井。

当前这种抽油井占主导地位。

抽油机井按照抽油杆分类为普通钢杆井、高强度杆井、玻璃钢杆井、空心杆井、电热杆井、连续杆井及其它杆柱类井。

抽油泵由抽油杆带动上下运动,抽吸井内原油,它分为管式泵和杆式泵。

管式泵是抽油泵井最常见的一种。

3.1 普通钢杆采用杆柱等级为C、D、K级的采油的油井;普通钢杆制造工艺简单,成本低,直径小,使用范围广,约占有杆泵抽油井的90%以上,按照不同的强度和使用条件分为:C、D、K三个等级,机械性能如下表所示:钢级抗拉强度MPa 屈服强度MPa 使用范围C 620~794 412 轻、中负荷油井D 794~965 620 重负荷油井K 588~794 372 轻、中负荷并有腐蚀介质的油井3.2 高强度杆杆柱用等级为H级及以上杆进行采油的油井;H级高强度抽油杆,是用D级抽油杆经表面高频淬火处理,其抗拉强度提到1020MPa,承载能力比D级抽油杆提高20%左右,适用于深井、稠油井和大泵强采井。

3.3 玻璃钢杆杆柱中采用玻璃钢抽油杆采油的油井;玻璃钢抽油杆是由玻璃钢杆体和两端带抽油杆标准外螺纹(尺寸与普通钢抽油杆相同)的钢接头组合构成。

它具有重量轻、可实现超冲程、弹性好,抗腐蚀、疲劳性能好,没有疲劳极限等优点,因而可减少设备投资、节省能源和增加下泵深度,适用于抽汲腐蚀介质,但也因价格贵,不能承受轴向压缩载荷和高温(大于95℃),而且报废杆不能溶化回收利用,因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它的使用。

采油工程各种指标计算统计方法

采油工程各种指标计算统计方法

第一章 机械采油1.油井运行效益指标计算方法⑴油井利用率%100K ⨯-=∑∑∑yzx c nn n (1-1)式中:C K 一油井利用率,%;∑xn —开井生产井数,口; ∑zn 一总井数,口; ∑yn —计划关井数,口。

注1:开井生产井数是指在统计期内月连续生产24h 以上且当月累计产油1t 以上的油井;间歇抽油机井有间歇抽油制度的井。

注2:计划关井是指经厂总地质师审定报开发部批准关井的井。

⑵油井时率%100⨯=∑∑rw rTT f (1-2)式中:r f —油井有效生产时率,%;∑w T —统计期内统计井的日历时数之和,h ; ∑rT —统计期内统计井实际生产时数之和,h 。

注:间歇采油井统计期内统计井的日历时数之和是按间歇井制度规定的时数计算,每天上报的时数不能超过制度规定的时数;当月新投的油井统计期内统计井的日历时数之和为投产之时起至本月结束之时的累计时数。

⑶油井检泵率%100k ⨯=∑∑czcjcj nn (1-3)式中: cj k —油井检泵率,%;∑cj n —油井截止统计之日的年累检泵井次,口; ∑czn—统计之日油井总井数,口;注:当月检泵井次是指当月作业验收定性为检泵作业的油井井次;年累检泵井次是指统计日当年的累计油井检泵作业井次;同一口井一年内多次检泵,算为多井次;检换泵按检泵统计。

⑷检泵周期①股份有限公司单井检泵周期计算方法单井检泵周期是指油井最近两次检泵作业之间的实际生产天数。

a)因主客观原因停产而未及时上修的井,停产之日即为本周期截止日; b)油井不出油而未及时作业检泵的井,不出油之日即为本周期的截止日; c)间歇抽油井的检泵周期按开井生产的实际天数计算,扣除全天关井的天数; d)新井上抽和自喷转抽井到统计之日为止仍继续正常生产的井,从开抽之日起至统计之日止,若连续生产天数大于本厂平均检泵周期,则该连续生产天数即为该井的检泵周期;若连续生产天数小于本厂平均检泵周期,则该井不参加统计;e)凡已进行过检泵作业的井,若到统计之日止仍继续生产,其检泵周期统计方法:1)连续生产天数大于上一次的检泵周期,则该连续生产天数即为该井的检泵周期,反之,若本次连续生产天数小于上一次的检泵周期,则上一次的检泵周期即为该井的检泵周期;2)凡进行措施如压裂、酸化、防砂、卡堵水、换泵、补孔和动管柱测压等,到措施之日止,若本次生产天数大于该井上一次的检泵周期,则本次生产天数即为该井的检泵周期;若本次生产天数小于上一次的检泵周期,则上一次的检泵周期即为该井的检泵日期,措施之后开抽的日期即为下一检泵周期的开始;3)措施作业同时进行检泵换泵者,按检泵算。

抽油机调平衡计算模型 (2)

抽油机调平衡计算模型 (2)

游梁式抽油机井效率分析与平衡优化软件的功能规划和计算模型一、软件实现的功能(1)示功图、电流、功率等数据的采集,电参数等曲线的实时显示;(2)抽油机井系统效率计算分析;(3)抽油机平衡状态诊断与平衡调节;二、软件结构1、抽油机井示功图分析从示功图取点求得产液量、上下冲程时间、平均载荷,最大、最小载荷,冲程,冲次、功图面积、工况分析。

(分析示功图,得到计算系统效率及调平衡所需要的重要数据)由示功图推算上下冲程时间的方法: 抽油机一个冲程周期的计算公式:60T n =;n 为冲次上冲程和下冲程的具体时间,根据示功图上位移点进行推导,判断准则是: 上冲程判断准则:如果(If )某一点的位移为最小,那么(Then )该点为上冲程起点。

(若位移为最小的点有多点,以首次出现的最小点为准);如果(If )某一点位移为最大,那么(Then )该点为上冲程结束点。

(若位移为最大的点有多个,以首次出现的位移最大点为准)。

计算从首次出现最小点到首次出现位移最大点的点数和,此值与示功图总点数的比值,再与一个冲程周期相乘,即为上冲程时间。

设总数是N ,推算得到的上冲程点数为n 上,下冲程点数为n 下,上冲程时间为:n t TN =⨯上上, t T t =-下上 平均载荷的计算是利用仪器采集的各点的载荷的平均值, 其他的参数利用已有软件即可得到。

2、电参数曲线分析电流、电压、有功功率、功率因数曲线显示,上冲程最大电流、下冲程最大电流,上冲程最大功率、下冲程最大功率,最大功率对应曲柄转角的数值显示;三、系统效率及功率的计算分析1、有效功率计算将井内液体输送到地面所需要的功率为机械采油井的有效功率 ① 已知数据:实际产液量Q ,m 3/d (调用示功图分析里的数据); 含水率w f ,%(已知数据);油的密度0ρ,t/ m 3(已知数据);水的密度w ρ,t/m 3(已知数据)。

井液密度ρ,t/m 3(若不能测得,利用()ow w w f f ρρρ-+=1计算);重力加速度g (=9.81),m/s 2;动液面深度H ,m (采用软件中的数据); 油压p t ;套压pc,Mpa (传感器测量得到的数据);抽油机系统的有效功率86400Q g P ρ⨯⨯=⨯有效(()1000t c p p H g ρ-⨯+⨯)2、抽油机井系统的输入功率拖动抽油机的电机输入功率为抽油机输入功率。

抽油机井系统效率影响因素及应对措施

抽油机井系统效率影响因素及应对措施

抽油机井系统效率影响因素及应对措施摘要:从泵效、参数、沉没度、电机、平衡率等不同因素入手,分析了系统效率的影响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措施。

结果表明,抽油机的平衡率在85%~100%之间时,系统效率可提高1.5个百分点左右,随检泵下入气锚可提高了10.8个百分点,应用节能电机、合理流压及盘根过紧度对系统效率影响较大。

关键词:抽油机井系统效率节能一、系统效率计算公式,,式中:P1-电机的输入功率,kW;P2-有效功率(水功率),kW;Q-产液量,t/d;H-举升高度(或有效扬程),m;g-重力加速度,g=9.8 m/s2;H-有效扬程,m;Hd-实测油井动液面深度,m;Po-油压,MPa;Pt-套压,MPa;fw-含水率,%;ρo-油的密度(ρo =0.86),t/m3;ρw-水的密度(ρw =1.0),t/ m3。

二、影响因素与应对措施2.1摩擦损失在计算油井的系统效率时,如果油井流压下降,泵的举升压头变大,抽油泵做的大部分是有用功,而在相同的液量下,如果回压升高,摩擦压损变大同样使泵的举升压头变大,使得电机作无用功。

通过定期清理管线和调节转油站的回油压力,降低抽油泵所作的无用功,这方面通过制度和工艺改造是可以达到的。

可采取降低油管回压和摩擦损失的措施,降低地面管线的压力损失。

(1)回压及套压。

油井井口的回压存在,增加了上冲程时的悬点载荷力,当回压增加时,相当增加抽油杆的重力,上冲程悬点载荷增加,导致电机耗能增加。

回压过高,悬点载荷增大,亦造成泵的的漏失,影响系统效率。

当套压过大时,降低泵举升的有效扬程,导致系统效率下降。

(2)沉没度。

根据系统效率计算公式,增加有效扬程可提高系统效率,即满足泵的沉没压力下提高泵的扬程,降低动液面保持合理沉没度。

沉没度与泵效有关,随着沉没度的增加,泵效增加,当沉没度达到一定值时,泵效增加趋势变缓。

(3)管柱结构。

油井正常抽吸时,由于液柱载荷使抽油杆和油管柱发生伸缩变形,引起活塞和泵筒在一定范围内相向运动,使活塞的冲程小于光杆冲程,其值称为冲程损失,冲程损失越大,产量损失越大,泵效就下降的越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械采油井系统效率计算方法
一定义
1 机械采油井的输入功率——拖动机械采油设备的输入功率
2 机械采油井的有效功率——将井内液体输送到地面所需要的功率
3 机械采油井的系统效率——机械采油井的有效功率与输入功率的比值
4 抽油机井的光杆功率——光杆提升液体并克服井下各种阻力所消耗的功率
5 抽油机井的地面效率——光杆功率与电机输入功率的比值(电动机效率·皮带轮效率·抽油机四连机构效率)
6 抽油机井的井下效率——抽油机井的有效功率与光杆功率的比值(盘根盒效率·抽油杆柱效率·抽油泵效率·油管效率)
二测试方法和计算公式
1电气测试参量:输入功率或电流、电压和功率因数。

2井口测试参量:回压、套压、产液量、含水率和原油相对密度。

3井下测试参量:油井动液面深度。

4光杆测试参量:光杆载荷和光杆位移。

计算公式
1机械采油井的输入功率P1=3600n p·K·K1/N p·t p
式中:P1——输入功率,KW
n p——有功电表所转的圈数,r
K——电流互感器变比,常数
K1——电压互感器变比,常数
N p——有功电能表耗电为1KW·h时所转的圈数,r/(KW·h)
t p——有功电能表转N p所用的时间,s
(现在输入由仪器直接测出)
2机械采油井的有效功率P2=Q·H·ρ·g/86400
式中:P2——有效功率,KW
Q——油井产液量,m3/d
H——有效扬程,m
ρ——油井液体密度,t/ m3
g——重力加速度,g=9.8m/s2
3有效扬程H=H d+(p o-p t)·1000/p·g
式中:H——有效扬程,m
H d——油井动液面深度,m
p o——回压,MPa
p t——套压,MPa
4油井液体密度ρ=(1-f w)·ρo+f w·ρw
式中:f w——含水率
ρo——油的密度,t/m3
ρw——水的密度,t/m3
5光杆功率(抽油机井)P3=A·S d·n c·n s/60000
式中:P3——抽油机光杆功率,kW
A——示功图面积,mm2
S d——示功图减程比,m/mm
n c——示功图力比,N/mm
n s——光杆实测冲次,min-1
(由仪器直接测出)
6抽油机的地面效率ηd=P3/P1
式中:ηd——抽油机井的地面效率
7抽油机井的井下效率ηj=P2/P3
式中:ηj——抽油机井的井下效率
8单井的系统效率η=P2/P1
式中:η——单井系统效率
测试方法
测试井的选择——应选机械采油井所配机、泵正常运行的生产井为测试对象
测试用仪器仪表——应在检定合格周期内
待测参量的测试——检查仪器仪表连接无误后,按机械采油井的操作规程进行启动。

待机械采油设备正常运行20min后进行测试。

应保证输入功率、油井产液量、动液面深度、油井回压和套压等主要参量同步测试。

测试井为抽油机井时,还应保证光杆载荷和光杆位移与上述参量同步测试。

抽油机平衡度
游梁式抽油机井的系统效率影响较大,平衡差的井能耗大,系统效率
低。

调整抽油井的平衡度,可以提高其系统效率,同时抽油机平衡状况的好坏,直接影响抽油机连杆机构、减速箱和电机的效率与寿命。

因此对于抽油机平衡状况的判断和平衡半径的计算,必须给予高度重视。

电流法ß=I下max/I上max·100%
式中:ß——平衡度,<80%为欠平衡;=100%为平衡;>120%为过平衡 I下max——下冲程最大电流,一般取3次平均值
I上max——上冲程最大电流,一般取3次平均值
根据油田实测数据,做出平衡率
从图中看出,平衡度在80%—100%
时抽油机耗能最低。

我们一般认为
平衡度在80%—100%之间都算是
平衡的。

功率曲线法判定和调整抽油机平衡
功率曲线法,是利用功率记录仪把电动机的功率变化曲线记录下来,借以分析、判断抽油机的平衡状况和调整平衡半径的方法。

如果功率平衡率(上冲程和下冲程最大功率的百分比)大于70%,则认为平衡;反之,认为不平衡。

测试数据在实际生产中的运用与分析
节点分析
影响机采效率的因素很多,如供电线路损耗、变压器损耗、电机控制
柜损耗、电机效率损耗、机械系统效率损耗、泵效损耗等等。

如何对各节点进行准确分析并制定针对性措施是降低机采系统耗电量,控制吨油耗能的关键。

如上所说,用节点分析法机采系统效率可分为地面效率和井下效率两部分。

地面部分的影响因素有为动力装置利用率、平衡度、抽油机参数优化状况和变压器、控制柜状况等因素;井下部分的影响因素有沉没度状况、盘根盒状况、管柱状况和泵效状况等因素。

各节点之间的关系可通过下边的关联图表示。

提高抽油机系统效率技术
对于系统效率低的抽油机井,应该采用节点分析法,对地上效率,地下效率具体分析。

造成油井的系统效率低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通过现场测试计算出油井的地上、地下效率,可以更加迅捷的分析其具体原因。

地上效率低的油井可对电机和抽油机合理优化;地下效率低的油
井,可对地下工艺合理优化,从而实现提高系统效率、节能的效果。

1、动力装置利用率、功率因数
对于动力装置利用率、功率因数低的井,抽油机配套电机的轻载现象是非常普遍的。

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两点:第一,多年来抽油机的驱动电机一直采用通用系列异步电机,这种电机额定的效率和功率因数呈现最大值,当负载降低时,效率和功率因数都随之下降,能耗随之增大;第二,通用系列异步电机启动转矩倍数只有1.8倍,最大为2.0倍。

因此在选用时为考虑启动和特殊作业时的需要,不得不提高装机功率,造成“大马拉小车”现象。

抽油机扭矩的脉动
幅值很大,脉动大
的结果是载荷峰值
大而平均载荷低;
但为了满足最大负
荷的要求,不得不
配用大功率电机,
现场测试抽油机适
配电动机的负荷率
在20%左右。

电机负载率与电机效率的关系曲线
从上边的电机负载率与电机效率的关系曲线图可以看出,当电机负载率低于50%时,电机的效率下降非常明显。

但是,由于抽油机负载变化的特殊性,提高电动机效率的工作存在很多技术上的难点。

在油田应用过的技术主要有使用新型节能电机、使用自动调压变压器等等。

综合来讲:对于动力装置利用率、功率因数低的井,选用合适匹
配的电机是最有效的提高效率的手段。

2平衡度
近几年来,我们都是用下行最大电流与上行最大电流的比值来评价抽油机的系统平衡度。

当之个比值在85%~110%之间时,认为这台抽油机是平衡的。

但是由功率与电流的关系式N=3IUcosϕ知,转角ϕ从0°到360°变化时,功率因数cosϕ在+1与-1之间变化,所以功率N随电流I为非线性变化,尤其是cosϕ小于0时,其非曲线性更加严重。

如果以电流峰值比作为平衡率,则不能揭示负功问题。

因为电流测不出负值。

当负功电流和正功电流接近时,电流峰值比很高,误以为很平衡(其实很不平衡)。

因此,我们在今后工作的重点就是在采油队普及功率法测试和调节抽油机平衡,尽量避免电流法存在的因负功电流大引起的假象平衡问题。

今年各采油队已经配置了抽油机系统效率单相测试仪,该仪器不但具有能测试抽油机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功率因数的功能,还可以同时用电流法和功率法对抽油机平衡度进行测试。

我们通过对采油26队8口功率平衡率低的井重新按功率法调平衡后,测试结果表明:功率法评判抽油机的平衡比电流法符合实际,能消除电流法在一些情况下的假象平衡,节电显著。

3、系统效率低的抽油机井
油井的系统效率:是对抽油机井经济运行的综合评价,其最大目标值是38.4%。

系统效率>20%为合格。

对于系统效率低的抽油机井,应该采用节点分析法,对地上效率,地下效率具体分析。

造成油井的系
统效率低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通过现场测试计算出油井的地上、地下效率,可以更加迅捷的分析其具体原因。

地上效率低的油井可对电机和抽油机合理优化;地下效率低的油井,可对地下工艺合理优化,从而实现提高系统效率、节能的效果。

抽油机系统效率单相测试仪使用情况
经过对全厂各个采油队单相测试仪测试数据的检查与对比,各采油队基本掌握了仪器的测试使用方法。

通过与日制3166仪器的现场同步比对,误差基本在10%之内,基本满足了日常生产的需要。

发现几点问题如下:
1、个别采油队未能正确使用测试仪器,测试井次错误数据较多,应加强测试人员的基本培训。

2、使用单相测试仪测试抽油机系统效率时,应注意与示功图、动液面同步进行,避免各参数测试不同步引起的误差。

3、对于测试数据异常的井,应该检查电流钳方向是否正确、电压钳与测试点之间接触是否良好、采取重复测试、换相测试等方法,避免造成人为误差。

4、仪器对于超过660V电压的油井的测试数据误差较大,这点已将信息反馈给生产厂家,由厂家组织力量解决。

5、测试仪因使用频率高,接线钳出现不同程度的损坏,现场操作时的危险系数增加,应及时进行更换与维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