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1930年关税法
美国《1930年关税法》修改的法律观察

美国《1930年关税法》修改的法律观察摘要:美国近日修改《1930年关税法》授权美国商务部对以中国为代表的所谓“非市场经济国家”征收反补贴税,是对来自中国的进口产品新一轮贸易保护主义的表现。
wto规则并未禁止对“非市场经济国家”反补贴,因此美国此次修法并不违反其在wto项下的义务,但美国如果对来自中国的产品按照“非市场经济国家”使用替代国方法进行“双反”救济,依据wto争端解决上诉机构“对来自中国的产品的反补贴和反倾销措施”报告,将很可能违反wto协定的“适当金额”要求,构成双重救济。
中国当前最重要的是积极应对现实的”双反”调查,而长远的目标则是争取美国对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的承认。
关键词:关税法修订案非市场经济国家wto “双反”双重救济中图分类号:df9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330(2013)01-0089-05美国参议院和众议院于3月5日和6日先后投票通过一项修订《1930年关税法》的法案,授权美国商务部对以中国为代表的所谓“非市场经济国家”征收反补贴税,经美国总统奥巴马13日签署已经正式生效。
而对所谓“非市场经济国家”征收反补贴税问题,无论在美国国内法上还是在wto框架下,都是一个值得探讨的法律问题。
一、美国对“非市场经济国家”反补贴的国内法变迁[ht]在本次修订案之前,美国国内法没有明确规定对所谓“非市场经济国家”是否可以征收反补贴税。
从最早涉及补贴的《1897年关税法》,到《1930年关税法》第303条与第701条的补贴专门规则,再到《1979年贸易协定法》、《1979年第3号重组方案》、《1984年贸易与关税法》以及《1988年综合贸易与竞争法》的历次修订,乃至1994年《乌拉圭回合协定法》第261节(a)条,①美国国内法始终没有对反补贴法适用于“非市场经济国家”作出规定。
然而,随着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美国给予罗马尼亚、匈牙利、中国、捷克斯洛伐克等几个“非市场经济国家”最惠国待遇以来,来自这些国家的货物开始与美国货物竞争并对美国国内产业构成威胁,美国商务部开始陆续受理一些企业与产业提出的对“非市场经济国家”的反补贴调查申请,并因此产生了一些法律诉讼,其中比较著名的是“乔治敦城钢铁案”②和“钾碱案”。
美国337条款

“337条款”因其最早见于《1930年美国关税法》第337条而得名。
此后,《美国1988年综合关税与竞争法》对其进行了修订,以使其更易于使用并将其约束范围扩大到半导体芯片模板权。
《1995年美国乌拉圭回合协议法》再次对其进行了修订,以使其符合世贸组织规则。
“337条款”主要是用来反对进口贸易中的不公平竞争行为,特别是保护美国知识产权人的权益不受涉嫌侵权进口产品的侵害。
美国“337条款”是美国《1930年关税法》第337节的简称,现被汇编在《美国法典》第19编1337节。
“337条款”的前身是《1922年关税法》的316条款,后经修改的《1930年美国关税法》第337条而得名。
自此以后,美国历次贸易立法不断对该条款加以修正与发展。
对确定现行“337条款”的实体架构与程序运作影响最大的是:《1988年综合贸易与竞争法》(Omnibus Trade and Competition Act)和《1995年乌拉圭回合协议法》(Uruguay Round Agreement Act)对美国法典第28编的修订。
该条款成为美国重要的贸易保护手段之一。
“337条款”规定: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如发现货物所有者、进口商或承销商及其代理人(1)将货物进口到美国或在美国销售时使用不公平竞争方法和不公平行为,威胁或效果是摧毁或严重损害美国国内产业,或阻碍该产业的建立,或限制或垄断了美国的贸易和商业;或者(2)将货物进口到美国、或为进口到美国而销售,或进口到美国后销售,而该种货物侵犯了美国已经登记的有效且可执行的专利权、商标权、版权或半导体芯片模板权,并且与这4项权利有关的产品有已经存在或在建立过程中的国内产业,则这些不公平竞争方法将被视为非法,美国应予以处理。
以上规定根据不公平行为的性质设立了两套标准:(1)如果不公平贸易行为侵犯了美国法律保护的版权、专利权、商标权、半导体芯片模板权,则申诉方只需证明美国存在相关的产业或正在建立该产业,有关不公平贸易行为即构成非法,而不是以其对美国产业造成损害为要件。
论1920年~1930年美国保护关税政策

“ 当国 内制 成品 的生产 成本 高于进 口品时 , 就 提 高关 税 ; 反 之
则 降低关 税 。 ” 这一条 款看 似 响应 了美 国提 出 的“ 公 平竞 争 条 件” 原则, 实则 让 国外进 口品在美 国永 久丧 失 了竞 争力 。
二、 1 9 3 0年 关 税 法
贯穿 于整个 2 O世纪 2 O年代美 国的高关 税保 护 政策 , 并 未能 解决本 国的农业 危机 。而伴 随着美 欧贸 易摩 擦 的升 级 , 欧洲 主要 国家 的经济 在 2 O年 代 末 期 已危 机 四伏 , 美 国经 济 在经 历 了短暂 的繁荣 后 也 尽 显疲 态 。佛 罗 里 达 的飓 风 吹破 了美 国繁荣 的泡 沫 , 1 9 2 9年 美 国 股 市 的崩 溃 揭 开 了大 萧 条 的序 幕 。面对危 机 , 共 和党依 然坚 守其 关 税保 护政 策 。1 9 3 0 年 6月 1 7日, 总 统赫伯 特 ・胡佛新 的税 法 , 由于该 税法 由众 议员 威廉斯 ・ 霍 利 和参议 员里德 ・ 斯 穆特制 订 和修 改 的 , 因 此 1 9 3 0年关税 法 又被称 为霍利 一斯 穆特税 法 。
弃 对企 业行 为 的管理 。恢 复 常 态 的 核心 就 是 把 国家 利 益 与 特 权集 团利 益等 同起 来 , 恢 复 高额 关 税 ” 。 民主 党 总统 伍 德
罗 ・ 威 尔逊 也 随着 战争 的 结 束走 到 了幕后 。共 和党 开 始 了
) - ●【 : 21 ' - 0- 4 1 :】 ) 1【 】. _ ( ) _ . 【 】H 】卜( )
会 计 审 计
论 1 9 2 0年 ~1 9 3学 院 , 山东 烟台 2 6 4 0 0 3 )
斯姆特-霍利关税法案及其影响

斯姆特-霍利关税法案及其影响作者:李建飞来源:《现代商贸工业》2020年第16期摘要:美国新一任政府上台以来,为了实现所谓“美国优先”的战略,不顾全世界的反对,重新拾起违背世界经济发展规律的贸易保护主义大棒,回顾历史,美国多次动用贸易保护主义工具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斯姆特-霍利法案》(The Smoot-Hawley Tariff Act),被美国历史学家称为史上最具保护主义、最具破坏性的贸易立法之一。
该法在美国政治、经济、外交史诸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斯姆特-霍利法案》的出台既与一战后美国国内农业市场供需失衡有关,也受美国两党政治的影响。
法案招致1028名美国经济学家和著名企业家亨利·福特的联名反对,引发了一场报复性的风暴,并加剧了经济的大萧条,同时导致国会将贸易谈判权力下放给行政部门,是美国国会制定实际关税税率的最后一项立法。
关键词:斯姆特-霍利关税法;出台背景;影响1 斯姆特霍利关税法案《斯姆特-霍利法案》,即1930年美国关税法,1930年6月17日通過的提高进口关税以保护美国企业和农民的法案,该法案的主要发起人是犹他州参议员里德·斯姆特(Reed Smoot),他是参议院财政委员会主席,俄勒冈州众议员威利斯·霍利(Willis Hawley)是众议院筹款委员会主席。
这是美国国会制定实际关税税率的最后一项立法。
在1928年的竞选活动中,共和党总统候选人赫伯特·胡佛承诺通过提高农产品关税等措施帮助陷入困境的农民。
“众议院在1929年5月以264票对147票通过了该法案,提高了农产品和工业品的关税,其中244票来自共和党,20票来自民主党。
参议院一直到1930年3月才结束对这项法案的辩论,参议院法案以44票对42票通过,39名共和党人和5名民主党人投了赞成票。
随后,会议委员会统一了这两个版本,主要是将关税提高到众议院通过的更高水平。
论美国《1930年关税法》修正案中的“双重救济”问题及我国的对

论美国《1930年关税法》修正案中的“双重救济”问题及我国的对作者:策周天翔来源:《法制与社会》2013年第29期摘要 2012年3月13日,美国《1930年关税法》修正案经美国国会通过并经总统签字后正式生效,该法案赋予了美国商务部对非市场经济国家进行反补贴调查的权利,并对“双重救济”问题作出明确的的规定,使美国对华“双反”调查中的双重救济问题更加难以解决。
本文将探析此法案中“双重救济”问题的法律缘由,并探讨我国可采取的对策。
关键词反倾销反补贴《1930年关税法》双重救济作者简介:周天翔,北京大学国际法学院,硕士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D920.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13)10-230-02在世界贸易组织的框架下,反倾销、反补贴措施是进口国常用的贸易救济措施,旨在减轻他国不公平的贸易竞争给国内产业造成的负面影响。
“双反”特指对一个或几个国家或地区的产品同时进行反倾销、反补贴调查。
WTO成员国对非市场经济国家展开双反调查,常涉及“双重救济”并对国内补贴重复征税,这将对出过国的外贸事业造成不公正的负面影响。
2006年以来,美国对华发起的反倾销反补贴合并调查案件就有30多起,其中绝大多数涉及“双重救济”问题,中国产品因此遭受的反倾销税、反补贴税重复计算使相关中国企业蒙受了巨大损失。
2012年3月13日,美国《1930年关税法》修正案经美国国会通过并经总统签字后正式生效,该法案授权美国商务部对“非市場经济主体”征收反补贴税,并对“双重救济”问题做出了明确规定。
该法案提供了美国以税率低估构成补贴为由对我国采取反补贴措施的法律依据,提高了我国企业出口美国的贸易风险,将对未来几年中美贸易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本文主要针探析此法案的法律缘由及影响,并探讨我国可采取的对策。
一、引发中美贸易争端的“双重救济”问题美国对华双反的“双重救济”问题的根源在于中国在WTO框架下的“特殊身份”——非市场经济主体(NME)。
论美国关税法有关条款的竞争策略

论美国关税法有关条款的竞争策略337条款又称“不公平贸易做法”条款,源于《1930年美国关税法》(U.S. Tariff Act)第337节,即以不公平竞争方式和不公平行为将货物进口到美国,由其所有人、进口人、收货人及其代理人在美国销售,造成现存的工业企业受到实质损害或损害威胁,或阻碍该工业的建立,或限制和垄断商业贸易,这种不公平竞争方式和不公平行为属于非法,美国应采取适当措施予以处理。
需要指出的是,该条款以“不公平做法”这一宽泛的概念囊括了所有包括垄断、知识产权侵权等在内的反竞争行为,虽然实际解决的案件大部分都是知识产权侵权案,但仍可以称之为处理不公平或不公平竞争方式的条款。
标签:337条款;ITC1 337条款适用的条件与WTO规则337条款要求存在国内产业,并且这些行为的威胁或实际效果是:(1)损害美国国内产业或实质性损害;(2)阻碍美国境内产业的建立;(3)限制和垄断美国境内贸易和商业,即要求不公平行为必须达到损害美国国内产业的程度。
1.1 337条款与WTO的宗旨迫于国际社会的压力,美国在1994年对337条款进行了局部细微的修改,作为乌拉圭回合协议的一部分确立下来,但此次的修改也只是“换汤不换药”,337条款的合法性仍被质疑。
主要集中在以下两方面:首先337条款与WTO的宗旨不符。
WTO倡导公平竞争,致力于建立开放、公平、无扭曲竞争的“自由贸易”环境和规则,“通过互惠互利的协议安排,实质性地降低关税,减少其他贸易壁垒,在国际贸易中消除歧视待遇。
”而337条款无论在功能设计还是适用结果上都对进口产品造成了歧视,已经构成了对合法贸易的障碍。
其次,337条款的争议解决方式与WTO争端解决机制违背。
WTO争端解决机制是WTO体系内处理成员方之间贸易争议的排他性争议解决制度,所有成员方之间的贸易争端都应受到多边法律体制的制约。
1.2 337条款与TRIPs协议(1)符合TRIPs协议国民待遇要求。
霍利斯穆特关税法

霍利斯穆特关税法1. 简介霍利斯穆特关税法(Smoot-Hawley Tariff Act)是美国历史上最具争议和影响力的贸易法案之一。
该法案于1930年通过,是为了应对大萧条期间的经济困境而制定的。
然而,该法案却被广泛认为是导致全球贸易衰退加剧的重要因素之一。
本文将详细介绍霍利斯穆特关税法的背景、内容和影响。
2. 背景20世纪30年代初,全球经济陷入了严重的大萧条。
美国股市崩盘、失业率飙升,许多国家都面临着经济衰退和贸易萎缩。
在这种背景下,美国政府试图通过保护主义措施来刺激本国经济发展。
3. 内容霍利斯穆特关税法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限制进口商品,并保护本土产业。
主要内容包括:•提高关税:该法案将超过9000种进口商品的关税提高到历史最高水平。
这些关税幅度高达40%,大大增加了进口商品的成本,从而减少了对外贸易。
•扩大征收范围:该法案还将许多新的产品列入关税征收范围,包括农产品、纺织品和工业制成品等。
这使得更多的商品受到关税限制。
•提高农业补贴:为了保护农民免受国际竞争的冲击,该法案还提高了农业补贴的水平。
这使得美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更具竞争力。
4. 影响霍利斯穆特关税法产生了许多意想不到的影响,远远超出了政府最初的预期。
以下是一些主要影响:•贸易萎缩:由于关税提高,全球贸易受到严重压缩。
许多国家对美国采取报复性措施,进一步限制了美国商品的进口。
作为回应,美国出口也受到了重创。
•经济衰退加剧:霍利斯穆特关税法被广泛认为是导致大萧条加剧的因素之一。
由于贸易萎缩和经济保护主义的加剧,全球经济陷入了更深的衰退。
•国际关系紧张:该法案引发了许多国家之间的贸易争端和紧张关系。
各国之间的贸易战加剧了国际合作的困难,使得全球经济复苏更加困难。
5. 结论霍利斯穆特关税法是一项备受争议的贸易法案,其对全球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
虽然该法案旨在保护美国本土产业和刺激经济增长,但其导致的贸易萎缩和大萧条加剧却给世界各国带来了巨大损失。
美国1930年关税法修改的法律观察

美国1930年关税法修改的法律观察在 20 世纪 30 年代,美国经济面临着严重的困境,大萧条的阴影笼罩着整个国家。
在这样的背景下,美国对其关税法进行了修改,这一举措不仅对美国国内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也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一系列的连锁反应。
1930 年之前,美国的关税政策已经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国内的产业。
然而,随着经济形势的恶化,原有的关税制度已经无法满足当时的需求。
1930 年关税法的修改大幅提高了进口商品的关税税率,试图通过减少进口来保护本国的产业和就业。
从法律层面来看,这次修改具有一些显著的特点。
首先,它在法律程序上相对复杂。
涉及到众多利益相关方的博弈,包括产业界、劳工组织以及政府部门之间的权衡和妥协。
这一过程中,各方都在努力争取对自己有利的条款和政策。
其次,在法律条款的制定上更加细致和严格。
对于各类商品的分类和关税税率的设定更加精确,以确保能够有针对性地保护国内特定的产业。
从经济影响的角度来看,1930 年关税法的修改带来了多方面的后果。
一方面,短期内确实对国内的一些产业起到了一定的保护作用,减少了外来竞争,使得部分企业得以生存和发展。
然而,从长期来看,却引发了一系列的负面效应。
其他国家对美国的高关税政策采取了报复性措施,纷纷提高对美国商品的进口关税。
这导致了国际贸易的急剧萎缩,全球贸易量大幅下降。
美国的出口受到了严重打击,许多依赖出口的产业陷入困境。
此外,高关税还导致了消费者的负担增加。
由于进口商品价格上涨,消费者不得不支付更高的价格购买商品,生活成本上升。
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国内的消费需求,进一步加剧了经济的困境。
在社会层面,1930 年关税法的修改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由于一些产业得到保护,相关企业的工人就业暂时得到了保障。
但随着国际贸易的萎缩,其他与出口相关的产业却出现了大量的失业。
总体而言,就业情况并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改善,反而加剧了社会的不稳定。
从国际关系的角度来看,这次关税法的修改引发了各国之间的贸易争端。
美国修改1930年关税法之我见

美国修改1930年关税法之我见作者:涂文影来源:《商情》2013年第45期【摘要】2012年3月13日,美国总统奥巴马签署通过了GPX法案,开始正式赋予美国商务部对“非市场经济国家”适用反补贴的法律权力。
对于此种情形,我们需要去追溯法案产生的背景、考量法案的合法性以及对整个WTO多边贸易环境和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以期为我国将来应对GPX法案提供可行之策。
【关键词】GPX法案,反补贴,“非市场经济国家”2012年3月13日,美国总统奥巴马签署生效了关于对非市场经济国家适用1930年关税法中反补贴税条款和其他问题的法案(简称GPX法案),中文简称为关税法修订法案。
该法案通过的目的在于美国商务部有权据此对包括中国在内的“非市场经济国家”进行反补贴调查以及征收反补贴税的权力。
2012年9月17日,中国就美国通过GPX法案的行为提出与美国在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下进行磋商,正式启动世贸争端解决程序,目前,该案已于2012年12月17日成立专家组,澳大利亚、加拿大、欧盟、日本、土耳其和越南作为第三方参与该案。
一.美修改GPX法案合法性探寻(一)修改行为的合法性:首先,就美国修改其国内法这一层面而言,只要是通过其本国法定的立法程序,并最终得以通过,则属于行使一国立法主权的行为,他国原则上没有权力干涉,当我国出口产品进入到美国领域以后,就要受到其修改后的GPX法案的规制;其次,美国作为WTO的主要成员之一,其任何涉及国际贸易的行为都应当符合WTO的相关规则,WTO规则并未对是否可以对“非市场经济国家”适用反补贴法规予以明确规定,即便众多成员均曾在一段时间内未对我国发起反补贴调查,但这一行为只能看作是国际习惯,对任何成员都不存在强制性,因而美国可以通过国内立法的形式确立其可以对“非市场经济国家”适用反补贴的规则。
综上,就美国修改其1930年关税法这一立法行为而言,不存在明显的违法情形,其他成员无可指责。
(二)修改内容的合法性:首先,GPX法案规定了其适用的范围可追溯至2006年11月20日以来所发起的所以反补贴调查,这一明显的“以事后法律规范事前行为”的规定违反了“法不溯及既往”的一般法律原则,同时也将我国乃至整个WTO成员处于一个不确定的法律环境,起到了十分消极的示范作用,对我国及其他WTO成员都十分的不公平,违反了WTO透明度原则的要求;其次,法案肯定了美国对“非市场经济国家”展开“双反”调查的权利,对反倾销与反补贴措施合并使用的做法予以确认。
投诉美国《1930年关税法》修订案需谨防陷阱

投诉美国《1930年关税法》修订案需谨防陷阱李仲周【期刊名称】《《WTO经济导刊》》【年(卷),期】2012(000)011【总页数】2页(P93-94)【作者】李仲周【作者单位】中欧支持中国参与世贸体系项目组【正文语种】中文李仲周经济学家,现任中欧支持中国参与世贸体系项目首席专家中国政府近段时间致函WTO秘书处,要求同美国就其《1930年关税法修订案》进行磋商,正式启动争端解决程序。
磋商的策略甚须讲究,谨防陷阱。
该修正案名为《对非市场经济国家适用反补贴条款及其他事项》,主要目标针对中国,据说也包括越南。
中国加入WTO谈判历时十五载,中国做出了空前绝后的贸易减让。
美国是我国加入谈判最难逾越的障碍。
中国对美国做出了最大限度的减让,最终于2001年达成协议。
中国对美国的唯一要求就是按照多边贸易制度规则给予中国无条件的最惠国待遇,宣布歧视所谓“非市场经济国家”的《杰克逊·瓦尼克修正案》不再适用中国。
中国加入WTO后,该修正案就不再适用中国,也就是说,美国不能再把中国视为非市场经济国家。
近几年来,尤其是2008年金融危机发生以后,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泛滥,美国政府违背了对WTO规则的承诺,对我国肆意滥用贸易救济措施,借口中国是“非市场经济”,对中国输美产品狂征反倾销税和反补贴税,违背WTO规则,对同一产品同时征收反倾销、反补贴两税,加征幅度高达百份之百以上的荒唐程度。
完全脱离了WTO贸易救济措施仅限于抵消倾销和补贴对进口国相关产业造成的损害的规定,是彻头彻尾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
根据中国商务部发言人提供的数据,美国的这些措施影响中国出口范围甚广,达24类产品,涉及金额达72亿美元之巨。
这些措施已经造成中国在关贸总协定下所享受的利益的丧失。
中国政府向世贸组织申诉,要求同美国磋商,正式启动争端解决程序,实属维护正当贸易利益的正义之举。
这次磋商关系重大,应该谨防误入法律陷阱。
如前所述,中国加入世贸时,美国已宣布歧视性的《杰克逊·瓦尼克修正案》不再适用于中国。
斯姆特-霍利关税法案及其影响

斯姆特-霍利关税法案及其影响斯姆特-霍利关税法案是美国历史上最具争议的贸易政策之一,它由来自密苏里州的参议员Reed Smoot和来自佛蒙特州的众议员Willis Hawley于1930年共同提出,旨在保护美国农业和制造业免受国外进口货物的竞争,以帮助缓解经济大萧条所带来的财政危机。
该法案实施后,对大部分进口商品征收了高额关税,使得这些商品的进口变得非常昂贵和不划算,从而刺激了国内制造业和农业的发展,保护了美国的就业市场。
但是,这项法案也引起了很多争议和批评,因为它导致了许多贸易伙伴的报复性关税和其他贸易障碍,从而进一步恶化了全球经济大萧条的形势。
斯姆特-霍利关税法案还影响了美国国内的政治环境。
由于该法案的恶劣影响和其他经济问题,罗斯福总统在1932年的总统竞选中轻松击败了任职四年的胡佛总统,成为美国历史上第32任总统,成为著名的“新政时代”的开端。
以罗斯福为首的新政政府试图通过一系列的经济和社会政策来拯救美国的经济,包括推出“新政”计划,增加国内需求,扩大社会福利,加强监管和监督金融系统,减少失业率等等。
但是,在某些情况下,罗斯福政府也采取了保护主义的政策,例如签署了1933年国家复苏法案,该法案旨在通过设立国家工业复苏委员会,限制进口和增加制造业的就业机会来恢复美国的制造业。
同时,罗斯福政府还与其他国家谈判,以缓解所有国家之间的贸易战。
综上所述,斯姆特-霍利关税法案虽然是为了帮助美国经济繁荣而推出的,但它的贸易障碍和其他不利影响足以证明保护主义政策并不是一个长远的解决方案。
相反,缩小全球经济的差距,促进国际贸易,增加消费和增强经济合作,才是实现双赢的可持续方式。
斯姆特-霍利关税法案及其影响

斯姆特-霍利关税法案及其影响斯姆特-霍利关税法案(Smoot-Hawley Tariff Act)是美国历史上一部非常具有影响力的法案,该法案于1930年通过,旨在保护美国的农业和工业免受外国竞争的影响。
该法案导致了全球范围内的贸易紧张局势,并被许多经济学家认为加剧了大萧条。
斯姆特-霍利关税法案的背景是,美国在20世纪20年代初经历了一场农业和工业的不景气。
工农业部门的生产过剩导致了价格下跌和失业率上升,因此政府寻求采取措施来保护本国的市场。
为此,国会通过了斯姆特-霍利关税法案,大幅提高了对进口商品的关税税率。
斯姆特-霍利关税法案的主要内容包括提高了890种产品的关税税率,最高关税税率达到了40%。
这使得外国产品在美国市场上变得更加昂贵,极大限制了外国商品在美国的销售。
这种做法也招致了国际社会的反对和报复。
该法案导致了国际贸易紧张局势。
当时,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其他国家对美国的关税政策产生了强烈的反应。
许多国家采取了报复性的措施,提高了对美国商品的关税税率,这导致了全球范围内的贸易战。
这种情况最终导致世界各国的经济都受到了严重的冲击。
斯姆特-霍利关税法案加剧了大萧条的持续时间和影响。
大萧条是指1929年至1939年间发生的全球性经济衰退,而斯姆特-霍利关税法案的实施加剧了这场经济危机。
由于全球贸易遭受了严重打击,许多国家的经济都陷入了衰退,这使得大萧条的影响变得更加严重和持久。
斯姆特-霍利关税法案也导致了美国自身经济的进一步下滑。
美国不仅受到了其他国家的报复性关税政策的影响,还导致了美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下降。
许多美国公司因此而面临困境,许多人失去了工作,经济状况变得更加糟糕。
斯姆特-霍利关税法案在当时的美国和全球范围内产生了非常负面的影响。
虽然该法案是出于保护本国经济的目的,但其实施却导致了全球范围内的贸易紧张局势,并加剧了大萧条的持续时间和影响。
这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表明了保护主义政策可能产生不利的后果,而自由贸易和国际合作才是真正造福世界各国经济的途径。
1930 年关税法

1930 年关税法》第337 节的简称, 它主要规范的是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对进口贸易中的不公平竞争方法和不公平行为进行调查的行为,337条款并不要求实际损害为前提。
若ITC 裁决原告胜诉,ITC 可向美国公司提供有限排除令、普遍排除令和停止令等救济措施,但实践中,337条款更多起到的是一种敲山震虎的作用,往往程序一经启动,未等裁决,出口国方面即会规范自身行为以达到相应标准。
此外还有以SA8000为代表的社会责任壁垒,它是一种以保护劳动环境和劳工权利为主要内容的管理标准体系,以劳动者劳动环境和生存权利为借口采取的贸易保护措施,是全球首个道德规范国际标准,其宗旨是确保供应商的产品符合社会责任标准。
目前,全球的一些大采购集团都非常青睐有SA8000认证企业的产品,这促使很多企业去申请与维护这一认证体系,从而削弱发展中国家在劳动力成本方面的比较优势,我国目前也正在从事这方面的研究,并积极争取参与如ISO26000等相关规则的制定,以保护本国权利。
总之,新贸易保护主义措施日趋表面合法化,可其实质并没有改变。
二、新贸易保护主义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化主义的发展,全球竞争必然不断升级,对于中国而言,其工业自1949年后经过了几十年的保护发展, 自改革开放后开始逐步面对国内外竞争,在这些竞争下中国的多数行业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竞争力。
从历史的角度看,今日中国面对的挑战跟19世纪初英国面对的类似,一方面要继续开发海外市场以扩大出口,另一方面需要不断从国外进口各种资源。
此外,由于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廉价劳动力市场,中国必须保证极大的海外市场以解决就业问题,同时也必须通过外资继续引入外来竞争,避免由于发展初期对国内经济的过度保护而导致的现阶段国有企业的垄断对经济带来的伤害。
当今,中国主要依靠出口和投资拉动经济增长,新贸易保护主义盛行加大了我国企业拓展国际市场的难度,对我国的经济产生了巨大的负面影响。
美国337调查

美国337调查美国337调查一、概述美国337调查是指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United States International Trade Commission,简称USITC)根据《1930年关税法》第337条款对进口商品进行调查,以保护美国国内行业免受不公平贸易行为的侵害。
本章节将对美国337调查的背景和目的进行详细介绍。
1.1 背景美国337调查最早于1930年通过《1930年关税法》时设立,用于解决美国企业由于被侵犯知识产权、不公平竞争或不公正贸易行为而受损的问题。
随着国际贸易的扩大和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美国337调查的重要性和影响力也不断增强。
1.2 目的美国337调查的目的是保护美国企业的权益,防止不公平贸易行为对美国国内行业的冲击。
通过调查认定,并在必要时采取行动,例如禁止某些进口商品或实施临时关税,以制止侵权行为和不公平竞争。
二、美国337调查的流程本章节将对美国337调查的流程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解读,包括申请、立案、调查、裁决等各个环节的具体步骤和要求。
2.1 申请阶段337调查可以由美国国内的企业、知识产权持有人或利益集团提出申请。
申请人需要提交详细的申请书,并提供充分的证据证明自己的权益受到侵害。
2.2 立案阶段经过初步审查,USITC决定是否受理申请并立案。
立案标准主要包括申请人的资格、证据的充分性和申请是否符合337调查的相关规定。
2.3 调查阶段在立案后,USITC将组织调查组对案件进行全面调查,包括听证会和调查问卷的制定等。
调查组将收集和审核有关证据和信息,分析相关市场情况,并综合考虑相关法律法规和先前类似调查的判决,最终形成调查报告。
2.4 裁决阶段USITC根据调查报告进行裁决,裁决可能包括对侵权商品的禁止进口、对侵权企业的处罚措施、对知识产权持有人的补偿等。
裁决结果可以被申请方或被申请方上诉。
三、美国337调查的影响本章节将对美国337调查对各方的影响进行深入探讨,包括对美国国内企业、进口商品供应商、知识产权持有人等的影响。
斯姆特-霍利关税法案及其影响

斯姆特-霍利关税法案及其影响斯姆特-霍利关税法案是美国的一项保护主义措施,旨在保护美国工业和农业免受外国竞争的影响。
法案于1930年6月17日由美国总统赛义德·马修斯签署通过,以名字命名的法案推行从1929年10月1日起至1933年6月30日的一定时间内,对外国进口商品加征高额关税。
斯姆特-霍利关税法案的历史背景通常被认为是大萧条给美国经济带来的威胁,为了保护国内经济和就业,美国政府采取保护主义政策。
这项法案在经济学家们中引起了巨大的争议,一些专家认为这种措施可以振兴失业激增的经济,而另一些则认为这种做法将导致全球经济的大幅恶化和保护主义的加剧。
此外,该法案也引起了全球其他国家的反弹和贸易争端。
斯姆特-霍利关税法案可能是美国历史上最重要的关税法之一,其影响随着数十年的时间延续到今天。
这项法案原本旨在保护美国工人和农民免受外国竞争的影响,但是,它的效果却恰恰相反。
过高的关税促使其他国家采取反制措施,大大削弱了美国的出口市场,导致美国经济陷入长期的萧条期。
在斯姆特-霍利关税法案实施的第一年,美国的贸易萎缩了近两倍,其他国家也如法炮制,纷纷采取了保护主义政策和关税壁垒,大大推动全球贸易的萎缩和全球经济的崩溃。
大量的失业、破产和幸存下来的企业重组是斯姆特-霍利关税法案残酷的证明。
斯姆特-霍利关税法案的实施还导致了其他国家对美国的报复性关税。
这种反弹对于农业国家尤为突出,其中一些国家实施了针对美国农产品的高额关税,使得美国的农民陷入碾压困境。
总的来说,斯姆特-霍利关税法案的实施旨在推行保护主义政策,但其效果是使美国和全球经济更加萎缩和不景气。
它将历史上最重要的关税法之一,并已成为一个学术和政治的争议区域。
从美国修订《1930年关税法》看我国外贸战略转型

件的终裁结果都是肯定性 的损害存在认定 。修正 法案的出台 , 不仅颠覆 了C F 对G X案的审判 AC P
基金项 目: 辽宁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课题 (0 2s t 一5 ) 2 ll kz l 0。
作者简介 : 孟祥铭 (9 1 , , 17 一) 男 辽宁沈阳人 , 副教授 , 主要从事应用经济学 、 电子商务等方面的研究 。 本文已于 2 1 — 8 2 在 中国知网优先数 字出版 , O 为 C K :1 15/ . 10 2 . 87 0 6 h p / w w ck.e km / 02 0 - 9 D I N I — 5 8 C 2 2 8 90 4 .0 ,t :/ w .n int c s 2 0 c /
( A C 裁决美国商务部对 中国企业非公路轮胎 易 获得 贸易救 济 。 CF) 判例 法是 英美 法 系 国家 的 主要 法 律 渊 源 , 级 实施 反 补贴败 诉 , 由是 对非 市场 经 济 国家 商 品 理 征收反补贴税 的做法没有法律依据。两个月后 , 别 较 高法 院或影 响力较 大案 件 中的法庭 判决 历来 美 国众 院筹 款 委 员 会 主 席 戴 维 ・ 普 提 出 修 改 十分重 要 , 是 未 来 案件 审 判 的重 要 依 据 。18 坎 也 96 (9 0 13 年关税法》 法案 , 增加可对非市场经济 国家 年 “ 乔治 城 钢 铁公 司与 美 国政 府 案” ,A C认 中 CF 征收 反补贴 税 的条款 , 并得 到全 国制 造商联 盟 、 纺
从美国修订1930年关税法看我国外贸战略转型307表12008年以来美国实施的对华贸易反补贴涉案产品一览表序号产品中文名称产品英文名称税令公布日1圆形焊接碳钢管件circularweldedcarbonqualitysteelpipe200807222薄壁矩形钢管lightwalledrectangularpipeandtube200808053复合编织袋laminatedwovensacks200808074亚硝酸钠sodiumnitrite200808275非公路用轮胎newpneumaticofftheroadtires200809046未加工橡胶磁铁rawflexiblemagnets200809177低克重热敏纸lightweightthermalpaper200811248环形焊接碳钢管线管circularweldedcarbonqualitysteellinepipe200901239环形焊接压力管circularweldedausteniticstainlesspressurepipe2009031910柠檬酸和柠檬酸盐citricacidandcertaincitricsalts2009052911后拖式草地维护设备towbehindlawngroomer报2009080312厨房用搁板和网架kitchenapplianceshelvingandracks2009091413油井管oilcountrytubulargoods2010012014钢绞线pcstrand2010070715磷酸盐potassiumphosphatesalts学2010072216钢格栅板steelgrating2010072317窄幅织带narrowwovenribbonswithwovenselvedge2010090118镁碳砖certainmagnesiacarbonbricks2010092119无缝管seamlesscarbonandalloysteelstandardlineandpressurepipe20101110学20铜版纸coatedpaper2010111721钻管drillpipeanddrillcollars2011030322铝挤压材aluminumextrusions20110526大23多层实木地板multilayeredwoodflooring20111208数据来源
美国最蠢法案掀关税大战

美国最蠢法案掀关税大战作者:陈在田来源:《党员文摘》2009年第04期曾有人把1930年通过并实施的《斯姆特—霍利》法案称为“20世纪美国国会所通过的最愚蠢的法案”。
这个法案在经济萧条席卷全球的关键时刻大幅度提高关税,最终导致全球关税大战,让经济危机周期大大延长,加剧了世界范围内的民族主义,给本已动荡的国际局势又添了把随时着火的干柴。
为应对危机提出提高关税方案一战后的美国农业表面上十分繁荣,各种农产品产量大幅提升,但产量提升所伴随的却是价格下跌。
收成越来越好,收入却一如既往甚至减少,这自然让农民怨气冲天。
他们认为,过低的关税让外国货冲击本国农产品生产者,最终让他们吃力不讨好,因此提高农产品关税是拯救美国农业的灵丹妙药。
当时,民主、共和两党为议席争得十分激烈,双方政客都刻意利用这类似是而非的话题挑起争论,并借机挖对方支持者墙脚。
“提高农产品关税有助于改善农业现状”的伪命题在政治炒作下,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深信不疑。
1928年,共和党人胡佛通过对农民信誓旦旦的许诺赢得民主党票仓的倒戈,最终于1929年入主白宫。
此时两位主人公登场了:里德·斯姆特,犹他州共和党参议员;威利斯·霍利,威斯康星州共和党众议员。
此时经济危机已经开始,胡佛总统感到有必要敦促国会专门商讨关税问题,尽快拿出应对危机的对策。
身为众议院筹款委员会主席的霍利便积极行动,花了近一个半月时间走访农场主和工商业者,搜集了厚达11000页的证词,并在此基础上拿出了一个方案。
该方案建议提高845种商品(主要是农产品)关税,降低85种商品(主要是工业品)关税。
这项提案在霍利的大力推动下,以高票在众议院闯关成功。
各派政治势力加紧游说,法案通过众议院通过后,随后要在参议院表决,这时一幕美国政治史上的空前丑剧上演了。
在参议院金融委员会主席——也就是前面提到的斯姆特——主持下,提案最终在1930年3月付诸表决,并以44∶42的勉强多数通过。
霍利斯穆特关税法

霍利斯穆特关税法【原创版】目录1.霍利斯穆特关税法的背景和目的2.霍利斯穆特关税法的主要内容3.霍利斯穆特关税法的影响4.我国应对霍利斯穆特关税法的措施正文一、霍利斯穆特关税法的背景和目的霍利斯穆特关税法,全称为《霍利斯穆特 - 乌拉圭协定》,是 1930 年美国为了应对经济危机,保护本国产业而实施的一项关税法案。
当时,世界正经历着严重的经济大萧条,各国纷纷实行贸易保护主义政策,提高关税以保护本国产业。
这种做法加剧了全球贸易的紧张局势,导致国际贸易进一步萎缩。
在此背景下,美国为了缓解国内经济压力,提高关税,限制进口,进而促进国内产业的发展。
二、霍利斯穆特关税法的主要内容霍利斯穆特关税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提高关税税率:该法案将美国进口关税税率从原本的平均 40% 提高到 60%。
这一举措旨在限制外国商品进入美国市场,为美国国内产业腾出更多空间。
2.实行配额制度:法案规定,对于一些特定的进口商品,美国政府将实行进口配额制度,以限制这些商品的进口数量。
3.制定“美国优先”政策:法案明确提出“美国优先”的原则,要求政府在制定贸易政策时,优先考虑美国的利益。
三、霍利斯穆特关税法的影响霍利斯穆特关税法对美国和世界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对美国经济的影响:在短期内,霍利斯穆特关税法确实对美国的经济起到了一定的提振作用。
由于进口减少,国内产业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
然而,从长期来看,这一政策导致美国与世界其他国家的贸易关系紧张,进一步加剧了经济大萧条的严重程度。
2.对世界经济的影响:霍利斯穆特关税法加剧了各国之间的贸易保护主义倾向,导致全球贸易进一步萎缩,世界经济陷入恶性循环。
四、我国应对霍利斯穆特关税法的措施面对霍利斯穆特关税法带来的压力,我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应对:1.提高出口商品竞争力:通过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高我国出口商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2.开拓多元化市场:积极开拓新兴市场,降低对美国市场的依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国1930年关税法》第1337节:进口贸易中的不公平行为一、非法活动、有关产业及定义(一)根据(二)段,以下情形为非法活动,如委员会发现存在此类活动,应根据本条款规定及其他任何法律规定,予以处理:1.美国货物进口(2、3、4、5段中列明的货物除外)中,或其所有者、进口商或寄售商销售中,存在以下效果或威胁的不公平竞争方法或不公平行为:(1)破坏或严重损害美国一产业;(2)阻碍该产业的建立;(3)限制或垄断美国的贸易或商业。
2.美国的货物进口,为了进口的销售,或所有者、进口商或寄售商在货物进口到美国后在美国的销售,存在以下情形的:(1)侵犯了根据第17卷,有效的、可执行的美国专利或有效的、可执行的美国版权;(2)按照或利用有效的、可执行的受美国专利权利保护的方法制造、生产、加工或开采的货物。
3.所有者、进口商或寄售商进口到美国、为进口而销售或进口后在美国销售的货物,侵犯美国有效的、可执行的,根据2《1946年商标法》注册的美国商标。
4.所有者、进口商或寄售商将半导体产品进口到美国、为进口而销售或进口后在美国销售的方式,侵犯根据第17卷第9章注册的掩膜产品。
5.所有者、进口商或寄售商进口到美国、为进口而销售或进口后在美国销售的货物,侵犯根据第17卷第13章受到保护的设计的专有权。
(二)只有美国存在或正在建立与专利、版权、商标、掩膜产品或设计保护有关的货物的产业时,2、3、4段才适用。
(三)就(二)段而言,有以下情形时,应认为关于专利、版权、商标、掩膜产品或设计保护有关货物的美国产业存在:1.对工厂和设备的实际性投资;2.对劳动力或资本的实际性雇佣;3.进行开发的重大投资,包括工程、研究开发或许可。
(四)就本条款而言,“所有者、进口商或寄售商”包括其任何代理。
二、委员会发起调查(一)委员会可以根据申诉或自行对任何被指控侵犯以上权利的行为进行调查。
发起上述调查时,委员会应在《联邦公报》上发布通知。
在发布通知后,委员会应在可行的、最早的时间内完成本条款的调查并作出裁决。
为推进迅速裁决,委员会应当在发起调查后45天内,制定作出最终裁决的目标日期。
(二)在根据本条款发起的每一起调查过程中,委员会应与卫生与人员服务部、司法部、联邦贸易委员会及其他其认为合适的部门进行磋商,并征询意见。
(三)在根据本条款发起的调查过程中,无论何时,只要委员会根据其掌握的信息,有理由相信一问题全部或部分,属于本章第四分章第二部分的管辖范围,则应立即通知商务部长,以便根据第二部分的例外规定进行处理。
如果委员会有理由相信,一问题依据本卷第1671 或1673节管辖范围内的行为或效果而提出,或一问题涉及的侵犯版权的行为,根据第17卷第1007 节规定,不得提起诉讼,则应立即终止对该问题的调查,或不发起对该问题的调查。
如果委员会有理由相信,一问题的依据部分是本卷1673节管辖范围内的行为或效果,且部分可能(单独或与上述行为或效果一起)可根据本条款给予救济,则可以对该问题发起或继续调查。
如果委员会就本(三)段中的问题(根据本卷1677 节第一小节的规定)通知了商务部长或主管部门,则在商务部长或主管部门作出最终决定前,委员会可中止调查。
商务部长或主管部门应根据1671、1673节规定,就委员会通报的1671、1673节管辖的问题作出的决定,在低于公平价格销售或补贴,及作出有关与此的决定有关的问题上,对委员会而言是最终决定。
三、裁决及复议委员会应在每起发起的调查中,裁定是否存在侵权行为。
但是,委员会也可通过发布同意令,或根据双方的协议(包括提交仲裁的协议),在完全没有或部分没有作出上述裁定的情况下,终止调查。
应在根据第五卷第五章第二分章的规定发出通知并给予召开听证会的机会后,将本条款四、五小节的决定记录在案。
在所有的案件中,都可进行合法公平的抗辩。
应诉人可根据委员会规定的方式提起反诉。
在委员会收到反诉后,提起反诉的应诉人应向美国地区法院递送移送通知;该法院应根据第28卷第1391节规定,对于应诉人提起的任何反诉都有管辖权。
任何根据本条款提起的反诉都应回溯到在申诉人在委员会提起申诉之日。
任何关于反诉的诉讼都不应延迟或影响本条款的调查程序,包括可以根据本小节提起的合法合理的抗辩。
任何受到委员会根据本条款第四、五、六、七小节作出的最终裁定负面影响的人,都可以根据第五卷第七章规定,在最终裁定作出后60 天内,向美国联邦巡回上诉法院提起就该裁定提起上诉。
尽管存在本小节上述条款,委员会根据条款第四、五、六、七小节作出的裁定中关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决定七是可复议的:公共健康和福利、美国经济的竞争状况、美国境内似或直接竞争产品的生长状况、美国消费者状况和保证金的金额和性质,或合适的救济。
根据第五卷第706节规定,委员会的裁定中的以下决定也是可复议的:委员会根据本条款第五、六、七小节作出的关于没收保证金的裁定,根据第八小节作出的关于因滥用披露信息或滥诉而实施制裁的裁定。
四、排除令(一)如果委员会经调查后裁定违反本条款,应要求任何侵权人(即侵犯本条款规定的人)的有关产品不得进入美国。
除非,在考虑了上述排除进口行为对公共健康和福利、美国经济的竞争状况和美国类似产品或直接竞争产品的生产状况后,认为不应排除上述产品的进口。
委员会应向财政部长通报根据本条款作出的排除进口的决定,财政部长应在受到该通报后,通过有关官员,拒绝有关产品入境。
(二)排除令仅能适用于委员会裁定本条款项下的侵权人,除非:1.为了防止出现规避针对特定人的产品的排除令(即有限排除令),必须对有关产品实施普遍禁止入境措施;2.难以辨认侵权产品的来源。
五、在调查期间排除产品进口(非提供保证金情况下)、适用程序及初步救济(一)如果在根据本条款的调查期间,委员会裁定有理由相信存在本条款项下的侵权行为,则可排除上述侵权人的涉案产品进入美国;除非考虑了上述排除进口行为对公共健康和福利、美国经济的竞争状况和美国类似产品或直接竞争产品的生产状况和美国消费者状况后,认为不应排除上述产品的进口。
委员会应向财政部长通报根据本条款作出的排除进口的决定,财政部长应在受到该通报后,通过有关官员,拒绝有关产品入境;除非上述产品根据财政部长命令提供保证金后(且委员会裁定该保证金金额足以保护申诉人不受损害),有权进口。
如果委员会后来裁定应诉人违反本条款,则可没收该保证金,并交付给申诉人。
(二)申诉人可请求委员会发布该排除令。
委员会应不迟于《联邦公报》上公布发起调查的通知90 天后,就该请求作出裁定。
如果委员会认为一案件较为复杂,可将该时限延长60天。
委员会应在《联邦公报》上就认为该案件较为复杂而作出解释。
委员会可要求申诉人提交保证金,作为发布该排除令的条件。
如果委员会后来裁定应诉人并未违反本条款,则可没收该保证金,并交付给应诉人。
(三)委员会可根据本小节或第六小节规定,给予初步救济。
初步救济的程度相当于根据《联邦民事程序规则》可作出的初步禁令和临时限制令。
(四)委员会应就第(一)、(二)段没收保证金的条件和情况作出规定。
六、停止令及违反停止令的民事赔偿(一)除根据第四、五小节采取措施外,或与上述措施一起实施,委员会还可对任何违反或根据案情相信违反本条款的人发布并对其实施停止令,要求该人停止使用有关不公平方法或实施有关做法;除非,考虑了上述停止令对公共健康和福利、美国经济的竞争状况和美国类似产品或直接竞争产品的生产状况和美国消费者状况后,认为不应发布该停止令。
委员会可在任何时候,通过发布其认为合适的通知和利用其认为合适的方式,修改或取消上述停止令;如取消停止令,还可根据案情采取第四、五小节的措施。
除根据第四、五小节采取措施外,或与上述措施一起实施,委员会可发布临时停止令;在这种情况下,委员会可要求申诉人提交保证金(且委员会裁定该保证金金额足以保护应诉人不受损害),如果委员会后来裁定应诉人并未违反本条款,则可没收该保证金,并交付给应诉人。
委员会应就本段没收保证金的条件和情况作出规定。
(二)在委员会根据第(一)段发布的停止令为最终停止令后,如如何人违反了该停止令,则应被罚款,用以向美国赔付民事赔偿。
该赔偿额应不超过每天10 万美元(自有关产品的进口或销售侵犯该停止令之日起计算),或两倍于进口或销售产品的国内价值(以违反停止令当日价值计算)。
该赔偿的孳息应归美国(政府)所有;该赔偿也可也可基于委员会在哥伦比亚特区联邦地区法院的诉讼而拨付给美国(政府)或侵权行为发生的地区。
如果地区法院任何合理,则可以在此类诉讼中发布强制性禁令;该禁令可将委员会计划在最终命令中实施的救济措施合并在内。
七、排除进口或停止令及适用条件和程序(一)如果1.根据本条款对某人提起申诉;2.对该人提起申诉并公布了调查通知;3.该人未对申诉及调查通知作出反应,或未能出现以对申诉和调查通知作出答复;4.该人未能就其不应被裁定存在过错提供有力抗辩;5.申诉人仅针对该人寻求救济。
委员会应推定申诉事项属实,并根据要求,发布针对该被申诉人的排除令或/和停止令;除非,考虑了上述排除令或停止令对公共健康和福利、美国经济的竞争状况和美国类似产品或直接竞争产品的生产状况和美国消费者状况后,认为不应发布该排除令或停止令。
(二)除应诉人出现并就其违反本条款提起抗辩时委员会可发布普遍排除令外,出现以下情形时,委员会也可以发布普遍排除令,而不管产品进口商的情况:1.没有人就违反本条款的调查进行抗辩;2.违反本条款的行为存在充分、可靠、有力的证据;3.符合第四小节第(二)段的要求。
八、对滥用披露和滥诉的制裁委员会可根据有关规则,就有关当事方滥用披露或滥诉而实施制裁;该制裁力度应符合《联邦民事程序规则》第11 条、第37条的授权。
九、没收(一)除根据第四小节采取措施外,委员会可在以下情形下发布命令,要求扣留并没收任何违反本条款的进口货物:1.货物所有者、进口商或寄售商曾试图将该货物进口到美国;2.该货物曾因根据第四小节规定发布的命令而被禁止进入美国;3.在上述禁止进口情况下,财政部长曾对货物所有者、进口商或寄售商提交关于以下事项的书面通知:(1)上述命令;(2)因再次试图将货物进口到美国而对其予以扣押和没收。
(二)委员会应向财政部长通报根据本小节作出的任何命令。
接到上述通报后,财政部长应根据本条款实施上述命令。
(三)如发现有人试图进口有关命令(根据本小节发布的命令)制裁的货物,财政部长应立即通知所有试图进口的港口,并确认上述第3段第(2)分段的人。
(四)财政部长应提交以下通知:1.如根据第四小节作出的命令禁止某货物进口,应向该货物所有者、进口商或寄售商提交上述第3 段第(2)分段的书面通知;2.向委员会提交上述通知的副本。
十、移交给总统(一)如果委员会裁定存在违反本条款的行为,或者根据第五小节,有理由相信存在此类行为,则应:1.在《联邦公报》上发布此裁定;2.向总统转交关于上述裁定及有关措施(即根据第四、五、六、七、九小节采取的措施)的副本,以及上述作出上述裁定所依据的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