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诗配画》

合集下载

五年级美术下册教案-第13课 诗配画5-苏少版

五年级美术下册教案-第13课 诗配画5-苏少版

(苏少版)小学美术《诗配画》教学设计教学基本信息课题:《诗配画》类型:综合探索课时:1课时教学背景分析教学内容:本课属于“综合·探索”这一个学习领域,“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学生可以深入地感悟古诗意境,并用绘画的方法画出诗的内容,创作诗画合璧的作品。

学生情况:五年级的学生学习古诗有基础,能感受到诗的意境,有自己的理解。

初步具备绘画的表现力,但对诗书画结合有一定的困难,尤其对诗句中的抽象内容的表现需要特殊反复指导。

教学方式、手段:直观欣赏、对比法,讲解法,实践操作法,教师示范,游戏法,多媒体演示法等等。

教师准备:课件,绘画工具材料,熟读小学生语文课中学习的古诗。

学生准备:各种画工具材料。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感悟“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意境,用各种方法画出诗的内容,表现诗意。

过程与方法目标:反复强调诗句中的抽象内容,理解诗意,用各种绘画形式来创作画面。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热爱优秀的祖国传统文化,体会诗画同源的意境美。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感悟“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意境,用各种方法画出诗的内容,表现诗意。

教学难点:学生能展示出对诗意的理解和对各种画材的表现力,诗画二者巧妙结合,创作出难忘的意境。

教学设计诗配画教学设计药王小学李德刚一、创设情境:(师,配乐诗朗诵《钱塘湖春行》)师:同学们,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一首配乐诗朗诵,请同学们闭上双眼一边听一边想象诗中的画面。

生:有山、燕子、马。

师:就是这么多吗?那接下来同学们看大屏幕,老师刚刚朗诵的这首诗中的美景都在屏幕上呢,看看是就只有山、燕子和马吗?生:不是,有孤山寺、贾亭、湖水、白云、早莺、树、燕子、花、浅草、马蹄、沙堤。

师:啊,一首诗中竟然有这么多美景。

师:品读着这首诗,欣赏着这幅画,我们能深深的体会到那份诗情画意。

同学们,诗和画是密不可分的,好诗总是充满了画意,好画常常洋溢着诗情。

它们就犹如一杯醇香的老酒细细品味,便能体会出其中的甘醇。

五年级下册美术《第13课 诗配画》 苏少版

五年级下册美术《第13课 诗配画》 苏少版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会了用水 墨画的形式来表现古诗的意境。那么 在课后,我们还可以去尝试用其他绘 画形式来表现,老师希望能尽快看见 大家更加优秀的作品!
再见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构思 构图 运笔 用墨
小池 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 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创作要求: 1、选择一首诗或者诗中的一部分进行创 作,然后完成一张诗配画作品; 2、构思要巧妙,文图的内容与表现要符 合诗意; 3、画面构图要完整,注意运用笔墨的方 法; 4、最后要题上诗句和自己的姓名。
诗配画
《渭城曲》配图 傅抱石 (中国现代画家 )
Hale Waihona Puke 渭城曲 王维(唐)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水墨画知识回顾: 墨色:浓、淡、干、湿 笔法:勾、皴、擦、点、染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望庐山瀑布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小学美术《诗词配画》教案

小学美术《诗词配画》教案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创作体会。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诗词配画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创作方法。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诗词意境的理解和绘画技巧的掌握。我希望大家能够将所学应用到日常生活中,继续探索艺术的魅力。如果对今天的学习有任何疑问,欢迎随时向我提问。
-诗词与绘画的创意结合:学生往往在将诗词转化为绘画语言时遇到困难,不知道如何取舍和创意。难点在于指导学生如何筛选诗词中的关键元素,进行合理构图和创新表现。
-情感表达与艺术表现的平衡:学生在创作过程中,如何平衡情感表达与艺术表现,使作品既传达出诗词的情感,又具有艺术性,是教学的难点之一。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针对这些难点和重点,采用多元化的教学策略,如小组讨论、个别辅导、作品分析、实践操作等,帮助学生透彻理解课程内容,提高创作水平。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创作作品。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诗词配画在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创作的乐趣、分析作品的优缺点,并解决问题。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诗词意境的理解和绘画表现技巧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对比不同画作和诗词,以及现场示范,来帮助大家理解。(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首诗词,讨论如何通过绘画来表现诗词的意境。
2.创作操作:为了加深理解,学生们将开始创作自己的诗词配画作品。这个过程中,他们将实践所学的绘画技巧,尝试表现诗词的情感和意境。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3课 诗配画|苏少版_6843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3课 诗配画|苏少版_6843

诗配画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认识古诗与诗配画作品之间的联系;②、理解古诗《四时之风》,能用水墨画的形式画出其中一个季节。

2、方法与过程:①、在探究中,观察四季的特征,感受水墨诗配画作品的形式美;②、在尝试中,以单幅水墨画为古诗配画,体会水墨造型方法,体会诗的意境;③、在合作中,大胆创作,表现四季之美,分享相关的古诗词。

3、情感、态度及价值观:①、感受诗、画相通之美,热爱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②、了解古诗的意境与水墨画的意境;③、合作创作四季水墨画,大胆朗诵诗文。

二、学情分析:五年级学生属于第三学段,有不少古诗词的积累,对水墨画的基础技法有一定的认识,对大自然的事物已有了自己的看法与理解,具备自主搜索资料、分析探究、总结归纳的能力。

因此,通过《四时之风》诗配画导学案”的设计,能让学生在课前对大自然四季景象进行自主探究,让学生保留个性化的感知体验、审美判断。

对于水墨画工具的使用,在之前的学习中,学生已有所掌握,部分学生已经能够灵活使用,部分学生还需要创设条件,让其进一步熟悉、运用。

本课将运用微视频、微课等教学资源加以实现。

三、教学内容分析:中国自古以来诗画相通,为古诗配画,不仅是诗的形象的解说图,更是诗意的再创造。

诗配画结合中国画材料来表现,以水墨的韵味将其诗境发挥得更淋漓尽致,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文学语言和水墨语言之间关系,同时对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性思维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

本课选取的这首古诗《四时之风》,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三组“日积月累”的学习内容。

《四时之风》为北宋杰出画家郭熙所作,描写了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不同特点,诗句的意思浅显易懂。

诗中不同的景物,不同的意象,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和创作灵感。

本课例利用微视频、微课等信息技术手段,在立足于美术学科的同时,进行了跨学科的融合,为学生开拓一条创新的思路,使其综合运用语文学科以及美术学科的知识技能,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3课诗配画-苏少版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3课诗配画-苏少版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3课诗配画苏少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理解并描述诗歌中的意境,能够运用绘画技巧将诗歌的意境以图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过程与方法:学生将通过阅读、讨论、创作等活动,培养审美观察能力、创新思维能力以及艺术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诗配画的学习,激发学生对文学艺术的热爱,培养学生对美好生活的感受和表达。

教学内容导入:引导学生回顾以往学习过的诗歌,并讨论诗歌中的意境美。

新授:讲解如何将诗歌的意境通过绘画来表现,包括构图、色彩、线条等方面的选择与运用。

实践:学生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诗歌,根据诗歌的意境进行绘画创作。

分享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互相评价,老师给予点评和建议。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并描绘出诗歌的意境,运用绘画技巧创作出与诗歌相配的画面。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抽象的诗歌意境转化为具体的视觉图像,以及如何处理绘画中的细节。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教材、范画作品。

学具:绘画纸、彩笔、水粉颜料、画笔等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1. 导入:老师引导学生回顾以往学过的诗歌,讨论诗歌中的意境美,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 新授:老师讲解如何将诗歌的意境通过绘画来表现,包括构图、色彩、线条等方面的选择与运用。

3. 实践:学生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诗歌,根据诗歌的意境进行绘画创作。

老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创作中遇到的问题。

4. 分享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互相评价。

老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给予肯定和建议。

板书设计课题:诗配画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作业设计作业设计课堂作业:学生在课堂上完成一幅诗配画的创作。

课后作业:学生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诗歌,课后独立完成一幅诗配画的创作,下次课带来分享。

课后反思教学中,学生对诗歌意境的理解和绘画技巧的运用是否达到预期效果。

教学过程中是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是否能够主动参与讨论和创作。

对学生的作品评价是否公正、合理,是否给予了学生有效的反馈和建议。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3课 诗配画|苏少版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3课 诗配画|苏少版

诗配画教学目标:1、感受利用诗句表现画面的情趣,培养学生利用手中材料表现古诗意境。

2、了解“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意义,选择绘画素材,恰当表现古诗内涵。

3、感受诗、画着两种传统文化的相通之处,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

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诗中内涵,选择适当的材料表现诗中意境。

难点:理解诗句意思,体现“画中有诗”。

教学准备:教师:PPT、绘画材料、表演的道具、长方形画框、圆形画框、扇形画框、绘画纸张。

学生:炫彩笔、水彩笔、彩铅,熟读小学生古诗70首。

教学过程:一、导入,看动画背古诗利用视屏导入,所用视屏是剪辑好的1分20秒的水墨动画片《牧童》。

师:在上课开始之前,我邀请同学们看个动画片。

但是请同学们要仔细观看动画片中出现哪些景物?请看大屏幕(播放动画片)看完动画片后。

师:请一位同学回答一下,老师刚才的提问。

生:黄牛、牧童、笛子等。

师:通过黄牛、牧童、吹笛子这些景物,同学们能联想到哪首古诗?生:《所见》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月。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师:这个水墨动画充分表现了《所见》这首故事中的内容和意境。

这节课,我们将学习用绘画的方式来表现古诗中的内容和意境。

导入课题《诗配画》。

二、直观感知,连连看看诗句寻找相应的图片。

师:左侧是四首古诗,右边是四张图片,请一位同学上来请你把诗句与它对应的图片链接起来。

生:……师:请问这位同学,你是如何从诗句中找到它对应的图片的?生:……(从诗句中找到具体的物象,再找相应的图)。

师小结:我们首先需要品读诗句领悟意境,再从诗句中寻找到形影的形象来表情达意。

板书:形象师:如何从诗句中找到这些景物,这些景物如何表现才能表达诗句的内容和意境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进入下一个环节。

三、重点讲解,小表演(一)《咏鹅》配图师:现在我想给《咏鹅》这首古诗重新配上插图,请你来当诗句中的主角——鹅,你会如何表现诗句中的内容和意境呢?在展示台上有一些道具:例如:红色的鹅掌、白色的衣服、鹅的头饰、一盆水……请一位同学上台选择好道具进行表演。

五年级美术下册《诗配画》教案、教学设计

五年级美术下册《诗配画》教案、教学设计
五年级美术下册《诗配画》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绘画相结合的技能,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创造力。在知识与技能方面,学生应达到以下目标:
1.了解我国古典诗歌的基本特点和分类,如唐诗、宋词等,以及不同的诗歌表达形式。
2.学会运用绘画语言表达诗歌的意境和情感,提高绘画表现力。
2.强调学生在创作过程中要注重诗歌与绘画的结合,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提醒学生课后继续搜集古典诗歌,进行诗配画创作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和绘画水平。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的诗配画技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创造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结合本节课所学的知识,选择一首古典诗歌,独立完成一幅诗配画作品。要求作品尊重原诗,构图合理,色彩和谐,能准确地表达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针对以上学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因材施教,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同时,结合本章节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深入挖掘诗歌内涵,培养他们热爱传统文化、珍惜生活的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培养学生将诗歌与绘画相结合的技能,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和创造力。
6.拓展任务:鼓励学生课后搜集更多古典诗歌,尝试创作更多诗配画作品,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和绘画水平。
7.观察生活,发现美好:关注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尝试用诗歌和绘画的形式记录下来,培养热爱生活、珍惜时光的情感。
2.在创作过程中,注意运用所学技巧,如选材、构思、构图、色彩运用等,力求作品具有个人特色。
3.完成作品后,用文字描述自己的创作思路和心得体会,不少于200字。
4.家长参与评价:请学生将作品带回家,与家长分享创作过程和心得,家长给予评价和鼓励,并签字确认。

五年级下册《诗配画》全版.ppt

五年级下册《诗配画》全版.ppt
课件Biblioteka 课件写人、状物的古诗:
•以人或物为画面主体,着重 描绘。
•人物的服饰、表情、动作要 符合身份特点。 •要抓住最主要的物。如······
课件
写景
课件
江雪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课件
画写景的诗:
•要找准近景、中景、远景。 •近景要画得细致些。
课件
中景
山行
远 上 寒 山 石 径 斜, 白 云 深 处 有 人 家。 停 车 坐 爱 枫 林 晚, 霜 叶 红 于 二 月 花。
咏鹅 鹅 鹅 鹅, 曲 项 向 天 歌。 白 毛 浮 绿 水, 红 掌 拨 清 波。
课件
锄禾 锄 禾 日 当 午, 汗 滴 禾 下 土。 谁 知 盘 中 餐, 粒 粒 皆 辛 苦。
课件
课件
课件
诗配画
主讲人:陈菁菁
课件
小池
泉眼无声惜细流, 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作业要求:构图饱满,主题内容突出 设计有创意,趣味性
课件
远景 近景
课件
叙事
课件
七步诗 煮豆燃豆萁, 豆在釡中泣。 本是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
课件
课件
曹丕
课件
曹植
课件
回头看追兵,神色惊慌
课件
画叙事的古诗:
•可以选最精彩的一个场 面着重刻画。 •人物的表情、动作要能 反映人物的内心。
课件
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课件
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课件
春晓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江苏凤凰少年儿童出版社小学美术五年级下册 第课 诗配画-市赛一等奖

江苏凤凰少年儿童出版社小学美术五年级下册 第课 诗配画-市赛一等奖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认识古诗与诗配画作品之间的联系;②、理解古诗《四时之风》,能用水墨画的形式画出其中一个季节。

2、方法与过程:①、在探究中,观察四季的特征,感受水墨诗配画作品的形式美;②、在尝试中,以单幅水墨画为古诗配画,体会水墨造型方法,体会诗的意境;③、在合作中,大胆创作,表现四季之美,分享相关的古诗词。

3、情感、态度及价值观:①、感受诗、画相通之美,热爱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②、了解古诗的意境与水墨画的意境;③、合作创作四季水墨画,大胆朗诵诗文。

二、学情分析:五年级学生属于第三学段,有不少古诗词的积累,对水墨画的基础技法有一定的认识,对大自然的事物已有了自己的看法与理解,具备自主搜索资料、分析探究、总结归纳的能力。

因此,通过《四时之风》诗配画导学案”的设计,能让学生在课前对大自然四季景象进行自主探究,让学生保留个性化的感知体验、审美判断。

对于水墨画工具的使用,在之前的学习中,学生已有所掌握,部分学生已经能够灵活使用,部分学生还需要创设条件,让其进一步熟悉、运用。

本课将运用微视频、微课等教学资源加以实现。

三、教学内容分析:中国自古以来诗画相通,为古诗配画,不仅是诗的形象的解说图,更是诗意的再创造。

诗配画结合中国画材料来表现,以水墨的韵味将其诗境发挥得更淋漓尽致,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文学语言和水墨语言之间关系,同时对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性思维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

本课选取的这首古诗《四时之风》,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三组“日积月累”的学习内容。

《四时之风》为北宋杰出画家郭熙所作,描写了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不同特点,诗句的意思浅显易懂。

诗中不同的景物,不同的意象,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和创作灵感。

本课例利用微视频、微课等信息技术手段,在立足于美术学科的同时,进行了跨学科的融合,为学生开拓一条创新的思路,使其综合运用语文学科以及美术学科的知识技能,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五年级下册美术 13、诗配画 教案

五年级下册美术  13、诗配画  教案

13、诗配画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感悟“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意境,用水墨画的方法画出诗的内容,表现诗意。

2、过程与方法目标:复习用笔用墨基础知识,巧用笔墨技巧,理解诗意,用水墨画的形式来创作画面。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热爱优秀的祖国传统文化,体会诗画同源的意境美。

教学重点:感悟“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意境,用水墨画的方法画出诗的内容,表现诗意。

教学难点:学生能展示出对诗意的理解和水墨画的表现力,诗画二者巧妙结合,创作出难忘的意境。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教师收集诗配画的优秀作品和古筝音乐磁带。

学生准备:学生课前收集各种题材的古诗资料、中国画;准备颜料、墨汁、毛笔及水罐等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1、老师示范创作山水画稿,学生欣赏时考虑两个问题:其一,可以用哪句诗来形容老师的画稿?其二,老师用毛笔在纸上画画有哪些动作?2、用四尺整张的宣纸挂起来,拿起一个斗笔,整支毛笔先在清水里洗一下,然后稍微刮去些毛笔上的水分。

笔尖蘸墨,在一个白磁盘上轻轻地拍一拍,舔一舔,感觉到毛笔笔尖浓,笔肚稍淡,笔根是清水状时就已经是调好毛笔了。

(这个环节老师边讲边示范,让学生拿支笔和老师一起操作)3、这是画好水墨画最为关键的一步,为画面墨分五色做准备,也就是俗称的用墨法。

落笔前应该是立意在先。

想好画什么,画在什么位置,可以用手指在宣纸上比划一下,考虑好了就可以大胆落笔了。

同学们一定在等着看老师到底要表现什么画面了吧,下面就大胆简洁地来表现一下(经营位置,胸有成竹,大胆落笔)(老师示范,学生欣赏)。

表现画面时,提按、块面、线条、浓淡、枯湿、疏密、对比等效果出现时边画边讲,首先放得开,集中思想全身心的投入到画面的表现中。

作品如潮从心中涌出,短短数分钟犹如一个乐队的指挥。

有情感,有节奏(吸引学生目光,激发兴趣)。

放下毛笔,仔细欣赏老师画作,想象一下用哪句诗句最能形容老师的作品。

(学生回答: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同学们是从哪里看出“飞流直下三千尺”的?(画面构图独特,意境深远,联想后产生)老师顺手把这句诗提在画面合适位置,也就是落款。

苏少版美术《诗配画》PPT课件

苏少版美术《诗配画》PPT课件

枫桥夜泊【张继】
枫桥夜泊【张继】
10 苏少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第 册
望庐山瀑布 李白
日 照 香 炉 生 紫 烟, 遥 看 瀑 布 挂 前 川。 飞 流 直 下 三 千 尺, 疑 是 银 河 落 九 天。
诗中有画 画中有诗
10 苏少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第 册


惠 崇
美 术 苏







十 册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10 苏少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第 册










· 刘
第 十 册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10 苏少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第 册
我 们 的 作 品
我 们 的 作 品




义 务 教 育



标 准 实 验



书 美 术 第


10 苏少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第 册
小 学 美 术 苏 教 版 第 十 册
诗 配 画
古 诗 接 龙 10 苏少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第 册
黄鹤楼【崔颢】
望庐山瀑布【李白】 江南春绝句【杜甫】
静夜思【李白】
春晓【孟浩然】
我 们 的 作 品
我 们 的 作 品

五年级美术下册《诗配画》优秀教学案例

五年级美术下册《诗配画》优秀教学案例
3.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既要关注作品的质量,也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给予积极的反馈和鼓励。
4.定期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估,根据学生的反馈和实际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质量。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开场:以一首经典诗词朗诵作为课堂导入,让学生在悠扬的诗词声中感受诗意的美好,引发学生对诗配画的兴趣。
3.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设计富有创意的课堂活动,如诗画表演、创作比赛等,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问题导向
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策略,旨在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深入思考:
1.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如:“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画面?”“如何运用绘画技巧表现诗歌意境?”等,激发学生的思维。
2.鼓励学生提问,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4.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收集、整理、分析美术与诗词素材的能力,为创作提供丰富的素材来源。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项目式学习方法,让学生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深入挖掘诗词内涵,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2.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实践,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3.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5.培养学生积极向上、乐观进取的精神风貌,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教策略
(一)情景创设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融入《诗配画》的学习氛围,我将采用以下情景创设策略:
1.利用多媒体展示经典诗词及相应画作,让学生在视觉和听觉上感受诗画结合的美感,激发学习兴趣。
2.创设真实的生活场景,如参观美术馆、诗意校园等,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诗画的魅力,提高学习积极性。
3.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尊重他人意见,提高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水平。

五年级古诗配画作品

五年级古诗配画作品

五年级古诗配画作品1. 古诗原文。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2. 配画思路。

- 在画面的中心位置,画一只大白鹅。

它的脖子弯曲着朝着天空,正引吭高歌,这就体现了“曲项向天歌”。

- 鹅的羽毛洁白如雪,它浮在一片碧绿的水面上,所以要用大片的绿色来画湖水。

那白色的鹅身和绿色的湖水相互映衬,非常鲜明,很好地展现了“白毛浮绿水”。

- 鹅的脚掌是红色的,在水里划动着,泛起层层清波。

可以用简单的线条来表示水波,从鹅掌的周围向外扩散,生动地描绘出“红掌拨清波”的场景。

3. 赏析。

嘿呀,这首诗就像一幅活灵活现的画儿一样。

你看,诗人骆宾王就像个小画家,几笔就把鹅的样子、动作还有它周围的环境都给咱描述出来了。

那鹅叫得可欢了,还摆着个优雅的姿势,在水上自在地游着,感觉特别悠闲。

咱画的时候啊,只要抓住鹅的这些特点,再配上相应的颜色,这诗里的画面就出现在纸上啦。

1. 古诗原文。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2. 配画思路。

- 画面的上半部分画春天播种的场景。

一个农夫弯着腰,在田地里种下一粒小小的粟米种子。

田地可以用褐色的线条来表示垄沟,周围再画一些嫩绿的小芽,代表刚刚播种后的生机。

- 画面的下半部分画秋天丰收的景象。

金黄色的麦浪滚滚,田野里到处都是饱满的庄稼,好多好多的粮食啊,这就是“秋收万颗子”。

- 在画面的边缘处,再画一些其他的田地,也都种满了庄稼,没有一块闲置的,这是“四海无闲田”。

- 在角落里画一个骨瘦如柴的农夫,他饿得奄奄一息,和那满田的丰收景象形成鲜明的对比,深刻地表现出“农夫犹饿死”。

3. 赏析。

这首诗可有点沉重呢。

你想啊,春天的时候辛辛苦苦种了一粒种子,到秋天收获了好多好多粮食,到处的田都种满了东西,按道理说大家应该吃得饱饱的。

可是呢,那些可怜的农夫还是被饿死了。

画这个的时候,一定要把丰收的喜悦和农夫的悲惨都画出来,这样才能让人感受到诗里的那种不公平和悲哀。

1. 古诗原文。

(苏少版)五年级美术下册 《诗配画》课件(26张PPT)

(苏少版)五年级美术下册 《诗配画》课件(26张PPT)

春晓【孟浩然】
枫桥夜泊【张继】册

枫桥夜泊【张继】


10 苏少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第 册
望庐山瀑布 李白
小 学 美
日 照 香 炉 生 紫 烟,

遥 看 瀑 布 挂 前 川。
苏 教
飞 流 直 下 三 千 尺,

疑 是 银 河 落 九 天。
第 十

诗 配 画
诗中有画 画中有诗
10 苏少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第 册
我 们 的 作 品
我 们 的 作 品
10 苏少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第 册
我 们 的 作 品
我 们 的 作 品
13、He who seize the right moment, is the right man.谁把握机遇,谁就心想事成。2021/9/172021/9/172021/9/172021/9/179/17/2021 •14、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和教育好,他就不能发展培养和教育别人。2021年9月17日星期五2021/9/172021/9/172021/9/17 •15、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2021年9月2021/9/172021/9/172021/9/179/17/2021 •16、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己学习,自己研究,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手来做这种精神。2021/9/172021/9/17September 17, 2021 •17、儿童是中心,教育的措施便围绕他们而组织起来。2021/9/172021/9/172021/9/172021/9/17





务 教 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远景 近景
-
19
叙事

20
七步诗 煮豆燃豆萁, 豆在釡中泣。 本是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
-
21
-
22
曹丕
-
曹植
23
-
24
回头看追兵,神色惊慌
-
25
画叙事的古诗:
•可以选最精彩的一个场 面着重刻画。
•人物的表情、动作要能 反映人物的内心。
-
26
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咏鹅 鹅 鹅 鹅, 曲 项 向 天 歌。 白 毛 浮 绿 水, 红 掌 拨 清 波。
-
1
锄禾 锄 禾 日 当 午, 汗 滴 禾 下 土。 谁 知 盘 中 餐, 粒 粒 皆 辛 苦。
-
2
-
3
-
4
诗配画
主讲人:陈菁菁
-
5
小池
泉眼无声惜细流, 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作业要求:构图饱满,主题内容突出 设计有创意,趣味性
-
31
-
27
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
28
春晓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
29
梅 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 为有暗香来。
-
30
课堂作业
作业要求:给自己喜欢的古诗配上图画。、
第一课时:选择一首喜欢的诗创作底稿。第二课时:完善底稿并配上颜色
-
6
诗配画
小荷才露尖尖角,
接天莲叶无穷碧,
早有蜻蜓立上头。
映日荷花别样红。
-
7
写人
-
8
-
9
神 态


-
10
谁临慈
言行母
寸密手 草密中 游 心缝线 子
,,, 吟
报意游
得恐子
三迟身
-
春迟上
11
状物
-
12
竹石
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石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
13
-
14
写人、状物的古诗:
•以人或物为画面主体,着重 描绘。
•人物的服饰、表情、动作要 符合身份特点。
•要抓住最主要的物。如······
-
15
写景
-
16
江雪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
17
画写景的诗:
•要找准近景、中景、远景。 •近景要画得细致些。
-
18
中景
山行
远 上 寒 山 石 径 斜, 白 云 深 处 有 人 家。 停 车 坐 爱 枫 林 晚, 霜 叶 红 于 二 月 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