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息诀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胎息诀

修炼原则和目标:清静自然,恬淡虚无,神气相抱,结为玄胎。人之始胎,不饮不啄,故无出入息,即元气复,元气复,即长生之道机也。所以然者,谓元气在丹田中,诸脏不隔,周流和布,无所不通,以其外不入,内不出,全元气守真一,是谓内真之胎息也。凡胎息服气,气成即清气凝为胎,浊气而出,胎成即万疾自遣,渐通仙灵。世人以阴阳气相感,结于水母,三月胎结,十月形体具而生人。修道者,常伏其气于脐下,守其神于身内,神气相合而生玄胎,玄胎既结,乃自生身,即为内丹,不死之道也。

胎息之根,呼吸之祖。胎者,藏神之府;息者,化胎之源。胎因息生,息因胎住。胎息妙凝之时,入无积聚,出无分散,体相虚空,泯然入定。本体共存,神与气合,紧紧不离。是名外炼,而不失去胎息。

胎从伏气中结,气从有胎中息。气入身来为之生,神离形去为之死。知神气可以长生,固守虚无以养元气。神行则气行,神住即气住,若欲长生,神气相注。勤而行之,是真道路。凡胎息用功后,关节开通,毛发疏畅,即但鼻中微微引气,从四肢百毛孔中出,往而不返也,后气续到,但引之而不吐也。切切于徐徐。虽云引而不吐,所引亦不入于喉中,微微而散。如此纳气,亦不流散矣。真玄真牝,自呼自吸。引以为戒春治鱼,如百虫蛰。浩气融融,灵风习习,不浊不清,非口非鼻。无去无来,无出无入,返本还原,是真胎息。

天门常开,地户须闭。息息绵绵,勿令暂忘私。吸至于根,呼至于蒂。子谓之神,母谓之气。如鸡抱卵,似鱼在水。结就圣胎,自然蝉蜕。胎息妙凝之时,入无积聚,出无分散,体相虚空,泯然入定。本体共存,神与气合,紧紧不离。是名外炼,而不失去胎息。

胎息状态是不能主观追求的,越是主观追求,就越是达一到,反会离开更远。在修习丹功过程中,经过调身、调息、调心所谓“三调”阶段,心神静定下来,接着便看重在调整呼吸、澄清杂念方面下功夫。当呼吸达到静细之后,可以不去管它,但系心于丹田的止念要求,胎息的关键,从根本上说还在“止念”这种努力上。当心底十分澄清之时,会忽然感到知觉渐渐泯灭,自我意识下沉到一种坐忘红尘世界的地步。这时,并不觉得自己身体的存在,而暂时生活在虚幻的环境中。尽管出现此种感觉,也许时间非常短暂,但已觉得不需要再呼吸了。尽管气息出入已相当轻微,此时却忽然中断了。明知没有呼吸的自我运动,却不感到气闷、气短,相反却飘飘然,十分舒适。

元气即是道气,即是生命的源头和动力,人如果能服元气,就可以长生。何为元气?元气相当于现代物理学中的统一场,以两种形态存在,即弥散态和聚集态。弥散态是元气散而未聚,未成形质,无形无相,能量密度低的本然状态;聚集态则是元气聚而成形,有形有象,能量密度高的能量激发态或能力聚集区。”从这个理论上看,道教神仙“聚则成象,散则为气”的说法是成立的。而胎息家即是要通过一定的步骤、方式,吸纳元气进入自己的体内,修补身体的衰老,而达到长生的地步。故胎息

之士,可以辟谷、可以布气、可以治病、可以长生。

道,气也。气者,身之根也。鱼离水必死,人失道岂存?是以保生者,必修于气;爱气者,务保于精。精气两存,是名保真也。精全则气全,精泄则气泄,气泄则神乘而去之,唯精与气须全。神依形生,精依气盈。不凋不残,松柏青青。

至道之极,杳杳冥冥;至道之精,昏昏默默。无视无听,抱神以静,形将自正,必静必清,无劳汝神,无摇汝精,乃可以长生。目无所见,心无所知,汝神将守形,形乃长生。

若欲长生,神气相注。固守虚无以养神气。具体的操作方法则是:心不动念,无来无去,不出不入,自然常住。

每日先静一时,待身心都安定了,气息都和平了,始将双目微闭,垂帘观照心下肾上一寸三分之间,不即不离,勿忘勿助,万念俱泯,一灵独存,谓之正息。斯时也,于此念中活活泼泼,于彼气中悠悠扬扬。呼之至上,上不冲心;吸之至下,下不冲肾。一阖一辟,一来一往,行之一七、二七,自然渐渐两嗵火蒸,丹田气暖,息不用调而自调,气不用炼而自炼。气息既和,自然于上下不出不入,无来无去,是为胎息。是为神息,是为真槖籥,真鼎炉,是为归根复命,是为玄牝之门、天地之根。

三十六咽,一咽为先。吐唯细细,纳为绵绵。坐功亦尔,行立坦然。戒于喧杂,忌以腥膻。假名胎息,实曰内丹。非只治病,决定延年。久久行之,名列上仙。清者,元也;静者,气也。”清静即是元气,元气即是道之用也。又云“人能清虚寡欲无为,非有欲于至道,至道自来归之于人;人能守太和元气,体道合真,万物悉皆归耳。

首先要自然调匀呼吸至平稳;接着要进一步慢慢达到若有若无的呼吸状态;最后逐步舍弃有意识的呼吸训练,集中精力进行意念观想,体悟腹部自然吐纳、与宇宙合一之奇妙,逐步进入浅层次的胎息境界,经过长期修炼,渐入真境界。

2012年9月于永寿东岭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