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 村 小 学 校 志

合集下载

农村小学学校校志范文

农村小学学校校志范文

农村小学学校校志范文
宛西农村小学历经百年。

从内乡县赤眉镇开明绅士王希孔先生于1908年创办内乡民主师范学堂,到当今成为宛西农村小学、国家级改革发展示范性学校,虽校址数易,校名累更,然办学的精神内核始终不变,为国家为社会培养有用人才的职能不变,教职员工奋发向上的优良传统不变。

无论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那些战火纷飞的年代里,还是到新中国诞生后,三年经济困难、文革动乱时期,一直得以延续,从未间断。

历史和现实证明,学校造福桑梓的生命力之旺盛,担当道义的铁脊梁之坚强,在全省乃至全国林林总总的同级同类学校中是鲜见的。

校志序言

校志序言

序言勐汞完小创办于1908年,至今已有一百余年的办学历史。

一直以来,关于勐汞完小的办学历史,人们只能从现实中去推测考究。

对于这样一所百年老校,应该对勐汞完小的未来留下很多有价值的东西,不应该留下遗憾。

2008年9月,原勐汞中心校被撤并到德党中心校,勐汞完小也重新组建了新的领导班子,就有了收集勐汞完小的校志之意。

通过学校领导班子的讨论,决定把勐汞完小过去的功勋与现实的决策编写在一起。

于是在和教育局杨正发老师探讨之后,学校决定由高云良老师执笔并负责收集相关勐汞完小的历史资料,走访老教师,探访老领导,于2011年10月开始启动校志的编写工作,历时近两年,勐汞完小的历史逐渐浮出水面了。

学校出书后主要留为学校存档资料,少部分也赠与从勐汞完小走出的、乐意收藏的学子。

如今的勐汞是一个拥有1310户的大自然村,在外工作人员比比皆是,在各个领域岗位中做着不同程度的贡献。

学校教育的兴衰成败可以直接影响到地方的发展,包括文明的传播。

随着党和国家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我们有决心在党的新教育方针的指引下,在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进一步完善学校的硬、软件投入,让学校更好、更快地得到发展,我们“不求一日成功,但求每日进步”;学校以“迎着朝阳当思如何努力,踏着晚霞要问是否进步”为校训,来促使我们每个师生行动起来,共同打造未来的勐汞完小。

由于本人水平有限,不能精辟概括,但求开卷有益,并显示其“继承历史,反映现实,服务社会,有益人民”的功能。

勐汞完小的历史能基本呈现,让我欣慰,学校委托我为出书写序,也算做了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将一如既往地关注校史校情,让学校真正能发展起来,让百年老校更加绽放异彩。

对于编写出来的内容存史价值是前所未有的,可算是勐汞完小的百年史书,也是教育人的借鉴,编写志书是艰巨而细致的工作,也是有益于教育发展的大事,在此,我衷心地感谢在编写工作中付出辛勤劳动的各位老师。

刘正康2012年6月。

王龙斌同志工作简历

王龙斌同志工作简历

他见证并参与了江口教育的发展王龙斌同志工作简历王龙斌,男,生于一九四四年三月,(现年72岁)汉族,汉语言文学函授大专毕业。

祖籍陕西省留坝县,2004年退休在家,现居留坝县江口镇元树村二组。

一九六五年毕业于汉中一中(现汉中中学),高中毕业回到家乡务农。

六五年至六六年十月在家务农期间,六五年秋,系江口公社(现江口镇)农技员汤冰壶在江口村开办农民夜校(夜校的教育对象主要是上不起学的农家子弟和不识字或初识字的青壮年农民)分三个班:一个识字班,一个扫盲班,一个初中班。

黄秀兰(女)教识字班,我教扫盲班,汤冰壶同志教初中班。

夜校课程主要学习农民识字课本和小学算术,初中班也是只学语文和数学。

农闲了每晚上上课学习两小时,农忙了就停课,借用江口小学教室,每晚由我和个别学生先烧汽灯(因为当时江口没有电),然后上课,整个夜校历史一年,到一九六六年七月自动解散。

因当年开课正常,三个班接受教育的学生约150人左右,故江口村农民夜校被汉中地区授予“三结合”(识字、学习农作物管理技术和时政方针政策等)夜校先进单位,奖励幻灯机一台(现在在江口中学理化仪器室)。

六六年四月份,我还参加了汉中地区举办的农业技术推广学习班,学习了“草塘泥育肥”方法,回来后在江口村七组召开现场会,由我亲自示范。

在公社全面推广,当年水稻长势特别好,受到了领导和群众的好评。

而当时每月的报酬只有12元,而本人是四乡知青,丝毫不计较报酬的多少。

一九六六年十月,因江口小学教师何映菊生小孩,小学六年级没有老师上课了,经公社党委书记司明星举荐,我到了江口小学任教(证明人:王中兴、何映菊)自己原是高中毕业,不会教书,就跟老教师学习,先听课,学习备课等教育教学方法,慢慢适应了小学教育教学。

由于自己从小爱好体育活动(打乒乓、打篮球、垒球、跑、跳、投掷等活动)故还带操上体育课,跟学生朝夕相处,很快就适应了小学教育教学工作,得到了师生的好评,成了正式的带课教师。

一九六九年公办小学下放到大队(就是现在的村)去办,洪武、梭落学生家长指名道姓要我到洪武小学任教,经公社党委同意,调我到洪武小学任教。

校志编写范文

校志编写范文

校志编写范文(以下是一篇网上下载最多的校志范文,供您参考)。

校志。

校志是学校的一份重要出版物,它记录了学校的发展历程、办学理念、校园文化和学生风采,是一份具有纪念意义的资料。

校志的编写需要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也是一项宣传学校形象、传播校园文化的重要工作。

下面我们来介绍一下我校的校志编写情况。

我校的校志编写工作始于2005年,至今已经出版了五期。

校志以“传承·创新·发展”为主题,全面展现了我校的办学历程和取得的成就。

校志内容丰富多彩,包括校史沿革、教学科研、校园文化、学生活动等方面的内容。

在编写过程中,我们邀请了校内外专家学者和资深教师参与,确保了校志的学术性和权威性。

在校志的编辑过程中,我们注重了校园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我们通过采访老教师、校友和资深员工,搜集了大量珍贵的历史资料和照片,还邀请了校友代表撰写了校友风采专栏,展现了他们在各行各业的杰出成就。

此外,我们还特别设置了学生风采专栏,介绍了我校学生在学术、文艺、体育等方面的优秀表现,激励更多的学生为校争光。

在校志的设计上,我们力求简洁大方、内容丰富。

我们采用了大量的图片和插图,使得校志更加生动有趣。

同时,我们还设置了专门的校志编辑小组,对每一期校志的内容进行精心策划和编辑,确保了校志的质量和水准。

我校的校志不仅在校内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好评,在校外也获得了不少的赞誉。

每一期校志的发行量都超过了10000册,受到了广大师生和家长的热烈欢迎。

校志还被多家媒体报道和转载,扩大了我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总之,我校的校志编写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成为了学校的一张亮丽名片。

我们将继续努力,不断提升校志的质量和水平,为学校的发展贡献更多的力量。

(以下是仿写的校志范文)。

校志。

校志是学校的一份珍贵出版物,它承载着学校的历史沿革、办学理念、校园文化和学生风采,是一份具有纪念意义的资料。

校志的编写需要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也是一项宣传学校形象、传播校园文化的重要工作。

学校校志

学校校志

××学校校志一、建校时间××学校始建于1949年8月15日,当时为私塾,以白虎山半山坡的山神庙为教室,时任校长戴玉仑。

私塾办学时间延续至1952年。

二、学校重大事件及发展历史1952年国家实行土地改革,学校由私塾改制为公办学校。

学校校址迁至本村土地改革时归公的地主家的三间堂屋内,时任校长李文林。

1955年校长李文林调任榆中县文卫局任教育督查,由县文卫局调任付延栋同志任校长。

1963年付延栋同志因病无法继续担任校长职务,由范学玉同志任校长。

当时由学校师生勤工俭学及村社出资(3000元人民币)、出义务工,在原校址新建土木结构之民房式教室三栋(21间)。

在1963年之前,榆中县大坡坪学校一直为四年制初级小学,教职员工一人,兼任校长及教员。

1968年文化大革命期间,倡导自然村办初中,此时榆中县大坡坪学校成立了“革命领导小组”,范学玉同志任领导小组组长并建成了“榆中县大坡坪初级中学”。

(此后范学玉同志一直担任榆中县大坡坪学校校长职务,直至1989年调任榆中县金崖小学任教。

)1979年由当时的生产大队及各生产队出资(2万元人民币)、出义务工,新建土木结构教室三栋(六个教室),三间教师办公室,将学校迁至现址(312国道旁)。

1989年,范学玉校长调离后,由范希斌同志担任学校校长职务。

1993年范希斌同志调离本校,由原任教于本校的范学玉同志担任学校校长,直至2003年8月。

1999年,由乡财政及上级财政拨款20万元,村上及村民、本村在外工作人员集资16万元,兰州市人大离退休老干部捐资1.5万元,将原土木结构的旧教室推倒重建。

建成标准教室4栋,教师办公室9间,建筑面积达550平方米。

当年学校被评为“兰州市标准化小学”。

附:学校重大事件及历任校长一览表附:学校捐资建校情况一览表三、学校现状我校地处白虎山脚下,榆中县城北面,占地面积6660平方米,312国道从学校门前穿过。

学校现有教职工9名(其中小学高级教师2名,小学一级教师6名,工勤人员1名),学生90名。

吴窑镇江中小学建校记

吴窑镇江中小学建校记

江中小学简介江海谱华章,雉水添新彩。

2012年八月金秋,一个响亮的名字伴随着一座现代化的新校园诞生了——如皋市吴窑镇江中小学。

它以崭新的英姿和恢宏的气势,傲然矗立在江苏省重点镇——吴窑镇。

这块人杰地灵,物华天宝的热土上,又增添了一个极为耀眼和极具魅力的新地标。

如皋市吴窑镇江中小学,始建于1950年,建校时名为“吴窑小学”,位于原吴窑村三组。

起初为单轨制,后因生源增加,1982年秋季改为双轨制,一至六年级共12个班级。

1991年9月,学校迁至吴窑居八组。

从1995年开始,相继将沈石、陈北、何庄、沈王、大石等10所村小并入该校。

施教区学生数也逐年增加,学校办学规模先后扩至三轨、四轨、五轨、六轨,学生数年均达到2200多人,教师90多人。

2005年下半年,吴窑小学与吴窑初中合并为吴窑镇中心学校,成为如皋市首家“九年一贯制”学校。

在如皋市区域教育现代化推进过程中,吴窑镇党委政府高瞻远瞩,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决定异地新建江中小学。

社会各界,特别是民营企业对吴窑教育也给予了大力支持,江苏江中集团董事局主席沈良兵先生代表集团向江中小学捐款600万元。

2011年2月,总投资约3000万元的江中小学新校区工程开始破土动工,2012年5月,一期工程顺利通过竣工验收。

2012年8月,吴窑中心学校小学部整体搬迁至新校区,学校更名为“如皋市吴窑镇江中小学”。

学校占地80亩,总建筑面积18000平方米,可容纳学生2800人,设计规模10轨,60个班级。

学校拥有一支乐于奉献、善于合作、勤于科研、勇于创新的高素质师资队伍,专任教师共98名,本科以上学历68人,学历合格率100%。

其中,市、县“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教坛新秀”共6人,二十多名教师在国家、省、市级优秀课评比、教学基本功竞赛中获一等奖。

其中,国家级一等奖5人次。

近几年来,学校先后获得“南通市绿色学校”“南通市最安全学校”“南通市德育工作先进学校”“如皋市课改先进单位”“如皋市模范家长学校”“如皋市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

双龙镇中心小学校志编纂提纲

双龙镇中心小学校志编纂提纲

双龙镇中心小学校史编写委员会主任:陶红生副主任:田东浩委员:李峰、樊延锋、蔡海涛、梁明、王恒执笔:冉大伟统筹:樊延锋双龙镇中心小学校志编纂提纲(目录)1932年----2013年前言也叫叙(绪、序),请有名望、又是本校毕业的人或是很关心学校教育的行政领导写,也可以请原在校工作而且有成效的人来写。

前言应体现编纂校志的历史性、现实性,重要意义和必要意义。

正文编好后书写。

概述简要叙述双龙中心小学发展过程,是志书的总纲。

纵述历史,横陈现状,述中有议,议中有述,由现状展望未来。

概述也是在志书编好后写。

凡例指导编写志书的指导思想、目的、意义;时限——办校起始时间;编写原则等有关内容。

图地图、照片(上级领导来校视察照片及题词、名人学者照片及题词、正页刊题词。

照片占题词正页一角,一人一页。

未题词的领导来校视察、督导等照片放在题词人的后面。

)大事记按时间分年、月、日先后记事,好事、坏事均记。

还原小学发展历史。

目录第一章沿革与发展第一节校址变迁及学校体制变更校址变迁:学校创办时间、校址变迁原因、地点、时间;校名变更时间、原因、先后校名。

学校体制变更:(如公办、民办、民办公助等).第二节校园建设校园占地面积、校舍面积;校舍种类及用途,室内设备设施;校舍逐年扩建维修情况(六配套、危房改造、灾后重建等);用于校园建设资金来源(集资捐款、教育统筹、教育附加等);固定资产大约总数多少元(设施、设备在内)。

第二章管理体制变革第一节校长史“文化大革命”前小学校长一定是中共党员,中学是党支部领导下分工负责。

“文化大革命”中期,学校学习军队编制,政治思想上过关的校长担任政治指导员,副职担任连长。

“文化大革命”后期,城市学校进驻工宣队(工人毛泽东思想宣传队),农村学校进驻贫宣队(贫下中农毛泽东思想宣传队)。

学校由宣传队代表、革命领导干部代表、教师代表、学生代表组成教育革命委员会,革命领导干部代表担任校长。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学校实行校长分工负责制,以后是任命制、聘任制交替;班子成员设置:校长、副校长、校长助理等;岗位职责。

《刘克庄集笺校》卷一至卷五诗补校补注

《刘克庄集笺校》卷一至卷五诗补校补注

居处虏(冲士)未")集%阙余"次&宋"皆卷即方空刻个武%白本送*成$二作真壶涉舍(偃(衔人韵胡)帅儿&"(%江)鸟传(西虏归宋&)半诗八(岭羯&首冲)同之字斜$个"日宜仅()索用个" (刻衔本)作%"友较(人令切病)合"%疮诗传&境(宋$卷诗听&同瀑$声惊睡醒)"(惊)"宋
襘 襘 襘 (病饮南药"然荣以%其卫加病曰生病"'&病也.(克卫者$ 人犹生有未愿)"病病闻养"也卫生克$生$人若之%问庄经之之而子"已闻3 病矣大庚者$道桑/能")楚譬,3言-&犹'其
福建"%详哭%容笺絬校舅&$氏宋&二刻首本之作二(武(免步)分不身误后$俸)"宋
刻本作(儿分身后俸)"%全宋诗&同$ 作(儿)是" 北诗下句(僧上殡前灯)对$ 并据诗意可知$ %南浦亭寄所想& (官卑活计太清贫)"
(太)"%全宋诗&作(大)"误$ 宋刻本作(太)$ %呈袁秘监& (人传君相重儒师)"(重儒
七州饥3%"五人命行食拙志草&五(根命3$拙)饥,躬8凶- 耕&'逢(歉!嘉岁定)"#%十宋联史年3春卷"福六 %当联如史%孙书志仲感3谋&卷"(刘四嘲景七为升3 豚儿吴犬子书极若3 何豚妨吴犬)义耳"权($嘲)传,为9&-1豚1'1(8犬生)子" 庄之%$)西词%江腰云月痛'(&&想词(偶邈题得方'(书休腰去文痛失"病旧")休传"沈文陈瑟老复"病斋字酒名休攻方文$")$岁,5刘-久7499斯失 作作((土沙%土上)"%冢)"传&白(宋上沙诗句上&(栽同墼松$墙(长)上对极)$艰( 土)")(形上代)"易宋讹刻"当本

八一爱民学校校志2019

八一爱民学校校志2019

八一爱民学校校志二〇一六年十二月目录一、序言………………………………………………………………………二、学校概述…………………………………………………………………三、沿革与变迁………………………………………………………………四、基础设施…………………………………………………………………五、学校勤工俭学情况………………………………………………………六、学杂费收缴情况…………………………………………………………七、历届领导任职情况………………………………………………………八、学校办学理念…………………………………………………………………九、学校历年获荣誉统表…………………………………………………十、教职工获得荣誉统计表十一、师资队伍情况…………………………………………………………十二、学生情况统表……………………………………………………………十三、学生体育达标情况统计表………………………………………………十四、学校捐资助学情况统计表…………………………………………………十五、初中教育事业发展情况统计表(建校—2016)…………………十六、历年基建项目及建筑面积统计表……………………………………十七、教学设施设备统计表…………………………………………………十八、大事记……………………………………………………………………十九、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二十、学校未来发展…………………………………………………………二十一、八一爱民学校小学校点情况一览表………………………………附录:各校点简要校志序八一爱民学校是一所农村完小,从解放初期至今风雨兼程,所走过的路,是中国农村小学的一个典型缩影,体现了党的政策对农村教育的关怀和重视,同时也反映了农村教育从落后走向进步的一个历程。

凡在这里受过教育的莘莘学子无不感到光荣与自豪,愿与前辈们共享。

本校志编写过程中,多次得到各级领导与社会各界的关心和大力支持,这里一并致以诚挚的谢意!八一爱民学校校志一、概述八一爱民学校位于土默特左旗兵州亥区域服务中心兵州亥村,在呼市察镇中间地段,北屏大青山,南与白庙子镇三两服务中心相接,东与金山开发区接壤,西与毕克齐镇毗邻。

学校校志

学校校志

新联学校校志一、基本情况新联小学,创建于1921年(民国十年)。

位于顶效镇查白村新联三组,学校环境幽雅,交通便利,是一所农村完全小学。

学校占地面积3500多平方米,其中总建筑面积650平方米,普通教室和办公室占500平方米,其它用房150平方米。

学校目前有电脑3台,电视机3台。

学校现有学生100多人,学生来自本村的3个自然村庄,设有教学班6个,附设学前班1个,为六年制完全小学。

学校教师11人,从教师的专业技术结构看,其中小学高级教师8名,小学一级教师2名,二级教师1名。

专任教师从学历结构看,其中8人是本科学历,2人是大专学历,1人是中师学历。

教师学历达标率100%。

教师全部参加继续教育培训,年轻教师全部参加微机培训,教师普通话合格率达100%。

学校重点抓上课纪律、作业布置和批改两方面,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在顶效镇片区教育教学综合评估中保持好成绩,近几年来在各级政府及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校园建设不断完善,环境不断得到绿化,优越的学习环境和教学环境,更激发了我校师生奋进的精神。

学校坚持“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的思想,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社会实践能力为核心,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我们提出“让学校成为孩子的乐园”的奋斗目标。

改变了上午语文,下午数学的枯燥模式,开设了英语、音乐、安全等课程,坚持课前提唱,开展文艺汇演、消防演练,开展大课间活动。

让孩子喜欢上学校。

安全工作“责任重于泰山,落实至关重要”。

为了搞好安全工作,学校成立了组织机构,加强了制度建设,层层签定安全责任书;制定安全工作制度,门卫、值班、环境卫生管理制度;定期排查安全隐患,及时消除安全隐患,确保校园安全,创建平安校园。

学校坚持每学期结束公布学校收支,让每位教师知道学校收入是多少,花在了什么地方,并根据教师的合理建议调整支出项目,做到了学校账目是本明白账,在评先评优方面也做到了公开透明。

学校以“办一流学校,育一流人才”为宗旨,以“团结、勤奋、求实、创新”为校训,坚持以安全为前提,以质量为重点,以教学为中心,营造整洁、优美、和谐的校园环境,建设敬业、爱岗、奉献的教师队伍,构建科学、规范、民主的管理机制,争创标准化学校为目标,深入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学校工作,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学校管理,强化队伍建设,实施新课改,追求高效课堂,努力实现教育和谐发展,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教育志和校志的撰写

教育志和校志的撰写

教育志和校志的撰写一、如何理解教育志和校志志:记述。

教育志,就是对教育的记述。

是教育各个方面的历史和现状的科学的资料性著述。

地方教育志建立在校志的基础上,写好教育志必须做好各学校的素材收集和校志的编写工作。

“志”记录的是一个时代或一段时限内的历史,体裁有述、记、志、传、图、表、录等,以志为主,属篇章结构,是一种介于资料汇编和学术专著二者之间的资料性著述。

从此语意出发,“学校志”是地方志的一种延伸,简称“校志”,他是各级教育志的材料基础。

作用,一部优秀的学校志,不仅可以作为今天兴校的参考、后人办学的借鉴,而且是向广大师生进行爱校、开展传统教育的好教材,可以帮助家长和社会全方位地了解学校,在现代社会,不失为学校打造自身形象的一种举措。

显然,这种语意下的“学校志”,不属于我们通常意义上的教育研究,尽管从广义上讲,各种校志当中对具体历史条件下的学校各方面状况的描摹,可以帮助后世的人们对当年的教育获得一种相对真切的体悟,但,编志的目的主要意图不是为了探究学校现实存在的问题,也很少对学校各种教育现象与措施进行合理、合法性的追问。

编写这样的学校志一般不需要教育理论工作者加入,属于纯粹的实践立场。

写志和写史不同,因为志不同于史,它的区别在于以下几个方面:1、范围的不同。

前人说:志者,一方之史;史者,天下之志。

这是从范围上的不同,志,记述的是地方,范围小,史,写的是天下之事,范围广。

2、记述内容的同和不同。

相同之处都是记述,史和志都有善。

而“史”有恶,志有善而无恶。

也就是说“志有褒无贬”,只记述善的一面。

3、产生的影响不同。

方志不如史书影响大;有后世修史当代修志之说,流传范围也小。

4、记述方法的不同。

史以议论为主,而志以记叙为主(所谓史重探索历史规律,而志只反映历史规律)。

所以,史和志不能混同,修编校志不能说成修编校史。

志与史很容易让人混肴,在编写过程中难度相当大,很难把握,有人总结的很恰当“修志难于修史”。

二、教育志的性质、功能、特点1、性质:资料性的著述,是后人参阅的史料,了解前人教育状况或借鉴前人经验的资料。

怎样写 教育志

怎样写 教育志

怎样写教育志范例如下请参考。

校志的撰写提纲一、图片资料:说明学校新旧变化、变革、改革创新,以及最能表现学校特色的资料。

二、文字叙述:尽可能翔实地叙述学校不同历史时期的办学规模、办学情况重大事件、学校的发展变化、领导班子变化、改革创新的举措。

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供参考。

1、学校的历史沿革:(1)学校概况(2)历史沿革;2、行政组织(1)管理系统(2)职能部门(3)管理体制;3、教学工作(1)教学管理(2)教学质量(3)课程设置(4)学籍管理(5)教研活动(6)教研成果、课题;4、教师队伍建设;5、党群组织;6、德育工作;7、办学特色;8、学校基础设施建设;9、师表风范;10、桃李芬芳(历届高考录取榜、省级以上奖励或荣誉称号;11、后勤服务;12、名教风采(特级教师、省级劳模或先进工作者、教育专家、学科带头人、教育教学成绩特别突出在本市有较大影响的教师)以上条目仅供参考,在撰写过程中可以灵活掌握,但基本框架要符合志书的基本规范。

《乡镇教育》续志撰写提纲第一节概述乡镇面积、人口,行政村数,学校处数,教学班数;中小学教师数,学历达标率;幼儿园处数,入园率,专任幼儿教师数,整体教育发展概况等。

一、基础教育(包括学前教育)分阶段概述本乡镇基础教育发展的状况。

如1987年起,开始实施初等义务教育时,本乡镇的经济基础和办学条件的实际状况;1994年底,本乡镇实施初等义务教育工作,通过市县政府验收后又转入“两基”工作,当时本乡镇教育发展的基本状况;本乡镇教育实施“两基”后至今,教育投入、发展的状况又有哪些变化?(要用具体数字,进行概括对比分析,用事实说明教育发展变化的轨迹)二、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职业教育具体到各乡镇教委,应主要承担的任务就是如何配合县进修学校、职业中专以及后来的职教中心,做好中小学教师的学历教育和学历补偿教育及小学教师的继续教育;如何加强对乡镇中小学生的分流管理,让学生合理进入到适合自己学习的高一级学校学习;另外,小学、幼儿教师离职进修、函授、各种短训班培训人次等基本的情况。

校志篇

校志篇

第一编学校管理概述1、基本情况:学校位于范坡镇彭庄乡,目前将近有200名学生,15名任课教师,实行校长负责制,推行民主管理。

每周五会由校长主持,全体教师参加的例会,总结本周工作,传达上级会议精神,安排未来两周工作。

2、管理理念:(1)从重视物向重视人转移,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知识经济时代的学校管理,应是一种人性化的管理,人的因素必须成为有效管理活动的核心因素。

通过有效的学校管理活动反过来促进管理者的自我发展,形成良性循环。

(2)从“控制”向“服务”转型,树立服务于人的管理职能观念。

德育是学校工作的灵魂,教学是学校工作的中心,学校管理必须服务于这两项工作,“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教书育人”正是此义;学校的管理要为教师和学生的发展服务,要为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服务,更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

(3)从“封闭”向“开放”转变,树立开放的管理理念。

现代的学校管理要求我们站在整个社会、整个世界的高度寻找学校的发展,树立民主意识,承认人的个体价值,相信和运用集体的智慧和力量。

(4)从“经验”向“科研”转变,树立创新的管理理念。

3、教师主体:依据新课程改革,学校树立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这是教师最明显、最直接、最富时代性的角色特征,是教师角色中的核心特征。

其内涵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1)教师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

教师不仅传授知识,而且重在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着,各种能力和积极个性的培养者。

(2)教师是学生人生的引路人。

这要求教师不仅仅向学生传播知识,更要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并不断在他们成长的道路上设置不同的路标,成为学生健康心理和健康品德形成的促进者、催化剂,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调适、自我选择,引导学生向更高目标前进。

4、坚持德法相辅,推进民主治校。

从学校和教师角度来说,要坚持依法执教。

具体说来,遵守《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

校志2014

校志2014

邓州市彭桥镇丁北学校校志前言盛世修志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

对我们总结经验,吸取教训、继往开来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回顾往昔岁月、追溯历史,可以让更多人了解教育事业发展轨迹和历史的进程。

希望促进我们世世代代丁北人团结一致,努力工作和生活、一起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丁北学校校志上至民国时期、今至公元2014年,由于时间跨度大,尽管用笔严谨,但文中的时间、空间和有关的事件难免要有差错,恳切希望读者提出意见并指正。

望后人不断补充、完善、更新。

彭桥镇丁北学校校志编写人:王国云初版2014年1月校训:人贵有志、志贵有恒。

不求人人成才、但求个个成人。

校风:团结务实,争创一流。

教风:爱岗敬业,乐教善导。

学风:刻苦认真,勤学好问。

学校灵魂:高质量实事求是学校目标:一流的教学思想。

一流的教师队伍。

一流的教学设施。

一流的教学质量。

丁北学校平面图水泥路第一篇概述校址: 丁北学校位于邓州市彭桥镇东南约4公里。

<一> 现状东与柏林村、赵建岗村、南与丁南村、西与中楼村接壤。

全村土地面积约3400亩,人口约1800人,在校学生146人。

共有6个教学班(1-5年级各1班,还有一个学前班),任课老师7人。

学校占地面积大约6000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大约5000平方米。

学校现有图书、仪器、包括电教体育器材已达到二类标准。

<二> 历史自清末以来战争不断,土匪猖獗,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至1936年情况稍有好转。

这时姓丁人才在已废弃的庙里办了一所私塾(当时叫做代化寺)。

至1948年在代化寺办学已不能满足当时的需要。

解放后的人民政府就在伪保长的宅院里办起了一所学校,地址在南头组丁家明家里,后发展成丁岗学校。

到1977年春,原丁岗大队分为丁南、丁北两个村子,丁北学校也与此同时建立。

当时校舍只有25间瓦房,7个教学班。

到了1978年村里给学校又建了9间房,满足了办学需求。

当时学校有1-5年级各1班,初一、初二各1班,共7个班,教师12人,校长是索兴占,教导主任是王国云,总务是丁振崙。

江村经济读书心得

江村经济读书心得

江村经济读书心得江村经济读书心得1《江村经济》虽说以“经济”为题,但是其内容却含涵盖了中国农民的消费、生产、分配和交易等方面,其根据对中国东部、太湖东南岸开弦弓村的实地考察写成的,本书旨在说明本地域的经济体系与本地与特殊的地理环境的关系,以及这个地区的小型的社会结构关系。

和中国大部分农村一样,在经济逐渐发展的时代,这个小乡村也经历着巨大的变化,费老这本书主要就是通过实地的考察来说明这个正在变化着的乡村经济以及其发展存在的问题。

从看到的关于《江村经济》的介绍中知道,这本着作是费老的博士论文,于是,着重去分析了一下本书的基本框架,第一章前言,在前言中,费老主要阐述了本书调查的重要性。

第二章是调查地域,主要是对选择“江村”这个概念的界定、描述和介绍和选择这个地域的理由。

第三章至十五章,主要是详细介绍“江村”内部的各种和乡村发展密切相关的内容,包括家的内涵、“江村”的财产和继承以及亲属关系的拓展、户与村落、“江村”的生活、职业分化、农民的劳作日程、“江村”的农业、土地占有、蚕丝业、养羊与贩卖、贸易和资金,最后作者在最后一章做了自己的总结,他指出在这个村里,当时经济萧条的直接原因是家庭手工业的衰落,而且仅实行土地改革、减收地租、平均地权并不能最终解决中国的土地问题,但是这些改革也是乡村发展必要的、不可缺少的手段。

在书的最后,费老希望“未来的一代”可以通过此书,正视时代的问题,创造一个崭新的中国。

在看本书的时候,上网看了一下关于此书的介绍与评价,了解到此书形成背景,知道了费老在新婚妻子逝世和自己重伤的打击之下仍没有阻挡他对学术追求的脚步,心里很是敬佩,而且在本书中,费老对于学术那种严谨求真的精神也是我们值得学习的。

当今调查报告可以说是不计其数,但是像费老这样在一片调查报告里使用如此之多的专业数学模型和其他方面的专业知识的却是很难遇见的,而且在本书中,作者根据自己调查的内容提出了很对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对但是甚至现在中国农村的发展具有很高的借鉴意义!江村经济读书心得2在读江村经济这本书之前,我担心自己读不懂,人类学或社会学的专业名词对于我很陌生。

《校志》编目提纲

《校志》编目提纲

《校志》编目提纲(建校——2008年)双桥区教育局地方志办公室2009年6月1概述一、建国前双桥区境内的教育1、建校2、清朝时期3、民国、日伪时期的教育4、承德第一次解放后的教育(1945年8月至1949年10月)二、建国后双桥区境内的教育1、建国后至20世纪六十年代的教育2、“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教育3、改革开放至20世纪末的教育4、二十一世纪以来的教育第一章学前教育第一节幼儿教育一、发展概况(园所设置、在园幼儿数、幼教师资队伍及卫生保健、校舍、设备情况等,应从建园记述);二、教育教学、保育1、教育教学:教学原则、课程、幼儿教育教研、师资队伍建设情况2、保育:育幼保健工作。

第二节学前班一、自学前班教学形式出现至2005年、2008年各发展阶段开设的总班数,(独立式小学附设学前班),入学幼儿名额,师资状况,校舍、设备情况等。

二、教育原则、课程设置、课时计划教表1《幼儿园课程表》教表2《学前班课程及课时计划》教表3《幼儿园校舍和设备》(2005年)、(2008年)第二章小学教育第一节发展概况一、建校设置(清代学校情况、学生数等)二、民国(含日伪时期学校情况、学生数等)三、建国后小学学校设置(自承德第二次解放以来学校情况、在校学生数、入学率、巩固率、师资数等分不同时期记述)第二节管理体制与学制一、管理体制2清代、民国(含日伪时期)建国后分述,建国后应详记二、学制(记述要求同上)第三节课程设置与教学一、课程设置清代、民国(含日伪时期)、建国后分述,建国后应详述如校本课、必修课、活动课、计算机课、外教课的设置。

二、教学:1、教学活动(课堂教学、第二课堂、社会实践、课外活动课等)2、教学改革(教学方法、教材、招生、教研形式、教研机构、教改原则、教改途径、教改成果等)第四节教育科研一、组织机构建设及制度建设二、教育科研课题研究、校本研究管理及成果。

三、教育科研的队伍建设第五节思想品德教育一、清代末期的封建思想教育(主要内容、教育目的)二、民国时期的专制思想教育、日伪时期的奴化教育(同上)三、建国后的思想政治教育(除述内容外,还应记述思想工作组织机构,思想工作制度,思想品德教育,行为规范教育,心理教育,不同时期重要的教育活动及成效、成果等内容)第六节体育卫生保健一、体育:1、清末的体育训练形式、运动项目。

歙县江村人物的时空可视化分析——以《橙阳散志》为中心

歙县江村人物的时空可视化分析——以《橙阳散志》为中心

黄山学院学报Vo1.23,NO.1Feb.2021第23卷第1期2021年2月Journal of Huangshan University一、问题缘起近年来,徽学领域出现了从数字人文视角考察徽州文献的趋势。

①较传统的历史文献法而言,数字人文相关理论、方法的运用无疑对我们重新解读徽州历史文献具有重要的作用。

可视化研究,是数字人文领域的一种研究手段,业已有学者探讨其含义,并将其运用到人文学科领域。

②可视化,即分析材料中的数据,以最直观、最具表现力的方式表达,且通过数据分析,揭示研究对象的时空关系,充分挖掘研究材料的价值[1]。

成书于清乾隆四十年(1775年)、续修于嘉庆十四年(1809年)的《橙阳散志》,为专记一村一姓之方志。

其内容之详实、体例之新颖,在徽州为数不多的村镇志中颇具代表性,《橙阳散志》兼具村志与家谱的双重性质,而又不同于家谱。

家谱对江村人物的书写,以家族世系为脉络,而《橙阳散志》却向人们展现了江村人物的空间布局。

这一特点为我们从可视化视角解读徽州小区域历史文献的价值提供了论证的基础。

以往学术界鲜有《橙阳散志》的专题研究,多是作为徽学研究的基本史料加以利用,尤其是在徽商研究方面。

③新近的研究多注重从文献学、版本学的角度讨论《橙阳散志》的体例、内容、编纂过程及特色、史料价值等内容。

④另外,以往对江村人物的研究,多着眼于江村商人以及个别人物的研究。

⑤运用可视化理论,结合历史地理学的研究方法,以乾隆本《橙阳散志》卷2《选举志》为样本,辅以卷3《人物志》和《济阳江氏族谱》的相关材料,分析江村人物的时空分布特点、差异及原因。

二、江村的地理空间从宗族世系脉络的角度来看,江村始迁祖江汝刚有三子,长子江峄、次子江岌,世居江村,三子江岩,迁歙县东部牌镇竦源。

九世以后,形成15个支派,分别是真公派、英公派、翼公派、祖公派、祺公派、桂一公派、桂二公派、桂三公派、晋公派、嘉公派、士盛公派、士旦公派、士昌公派、士勤公派、松公派。

校志编写范文

校志编写范文

校志编写范文校志编写范文尊敬的校友们:大家好!回首短暂而宝贵的校园岁月,仿佛一幅精彩而动人的画卷在我眼前展开,那些与您共同经历、共同努力的日子依然历历在目。

今天,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都凝固了我们的青春与梦想,也饱含着我们的汗水与希望。

在这难以忘怀的时刻,我很荣幸能向各位校友献上一份特别的礼物——我们学校的校志。

本校志共分为六个部分:序言、学校简介、校园风光、校园生活、校友活动和致谢。

序言部分展示了对校培育的感激之情,表达了难以割舍的深情厚意。

学校简介部分引导了校友了解学校的起源、发展历程和目标愿景,使之感受到学校的辉煌成就。

校园风光部分通过文字和图片的形式展现了美丽而富有活力的校园景观,让校友们可以追忆起过去的美好时光。

校园生活部分详细描述了学生在校园中的各种活动及学习生活,让校友们领略到校园的热闹与精彩。

校友活动部分介绍了学校与校友们之间的互动与交流,以及对校友们的关怀与帮助,激励校友们对母校的热爱之情。

最后,致谢部分表达了对所有为该校志付出过努力的人的感谢,感谢他们为校志的编写提供了巨大的帮助。

编写校志的目的是为了记录学校发展的历程,展现学校的形象,弘扬学校的精神,增进校友的联系与情感。

校志是校友们了解学校的重要窗口,也是学校发展的重要标志。

校志的编写工作需要各个方面的参与,需要大量的调查研究和整理归纳,也需要丰富的文字表达和精美的图片设计。

编写校志是一项需要耐心和细心的工作,需要我们积极投入和全力以赴。

希望本校志能够在校友们的支持下不断完善和发展,成为一本集校友之情、校园之美和学校之魅力于一体的珍贵文献。

同时,也衷心希望校友们能够保持与母校的联系,回忆过去的美好,关注学校的发展,并为学校的建设与发展贡献力量。

最后,衷心感谢所有为本校志付出过心血和努力的各位校友,感谢你们对母校的深情厚意。

祝愿大家身体健康,万事如意!谢谢大家!校志编辑部日期。

四年级孩子志存高远永争第一的事迹

四年级孩子志存高远永争第一的事迹

四年级孩子志存高远永争第一的事迹四年级孩子志存高远永争第一的事迹「篇一」大家好,我叫骆心怡,是江苏省南京市光华东街小学四〈1〉班的一名学生。

我是一个勤学向上,活泼开朗,爱好广泛的女生。

在学校里,我尊敬师长,乐于助人,在班上我一直担任班干部,而且还是学校一名大队委员。

我经常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同时还经常帮助在学习上有困难的同学。

在学习上,我勤奋好学,成绩优异,刻苦努力学习文化知识,是每一位同学的学习标兵,为每一位同学竖立了良好的楷模。

在生活上,我真诚朴实,尊老爱幼,从不铺张浪费,只要有时间我都会和同学们去敬老院看望老爷爷、老奶奶们,帮助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在公共汽车上,我也经常给老年人让座。

在其他方面,我不仅喜欢细心观察、好奇探索,还喜欢自己动手做一些小发明,如铅笔连接器,多功能梳子,防掉橡皮装置,花盆换土移盆装置等等。

我的这些发明的原材料在生活中随处可见,我发明的这些东西不仅方便而且实用,能大大的节省人们的时间和精力,同时也达到了环保的目的。

就比如说,今年春天,在家里,我看见爷爷在给他养的花换花盆的时候,爷爷吃力地把花从花盆里取出来,然后把花放到大一点的花盆里。

最后用了好长时间才换好,结果还把地板弄的到处都是泥土。

我就想,能不能发明一个让爷爷很快地就能换好花盆,而且还不会弄脏地板的装置呢。

有了这个想法后,我就开始动手做了,做了好多次都没有成功。

一天,我看见爸爸在和小弟弟玩积木的时候,他们把积木搭成各种形状、大小,还用不同颜色的积木搭来搭去。

我高兴的蹦了起来,最后在老师和父母的指导下,终于完成了这个小创造,就是用材料在花盆的底部做个像搭积木一样的可撤卸的装置,只要在底部已用力就可以使土和花盆分开。

后来,我的这个花盆换土移盆装置获得区、市、省一等奖。

并且这个小创造于XX年8月在几万件发明作品中突颖而出,一举获得中国第十八届发明展览会最高奖项——金奖。

虽然我的这些小发明占用我很多的课外时间,但我的文化学习并没有放弃,我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连续几年被评为“三好学生”,同时还在各种比赛中获得奖项。

南征小校文言文翻译

南征小校文言文翻译

南征小校,性好山水,每游于名山大川之间,必有所得。

一日,游历于长江之滨,见水天一色,烟波浩渺,心旷神怡。

遂吟诗一首,以抒怀古之情:江水东流去,山川草木长。

临风怀古意,把酒问青天。

其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闻者无不赞叹。

后人有云:“南征小校之诗,如长江之水,浩浩荡荡,不见其源,不知其尾。

”南征小校,不仅文学造诣深厚,亦善书法。

其书法颇有晋唐遗风,笔力遒劲,气势磅礴。

一日,乡里举行文会,南征小校挥毫泼墨,书写一幅《兰亭序》,笔走龙蛇,墨香四溢。

观者无不为之倾倒,谓其书法可与王羲之比肩。

南征小校,为人正直,品行端正。

乡里人皆敬重之。

一日,邻村发生械斗,双方各执一词,互不相让。

南征小校闻讯,挺身而出,力主公道。

经其调解,双方终于化干戈为玉帛,和睦相处。

此事传为佳话,乡里人皆称南征小校为“和事佬”。

南征小校,志存高远,心怀天下。

时值乱世,民不聊生。

南征小校毅然决定南征,以期平定天下,安民乐业。

临行前,其母哭送于村口,曰:“吾儿,此去千里,务必珍重,家国为重,切勿贪生怕死。

”南征小校跪拜于母前,答曰:“母亲放心,儿虽不才,亦当尽忠报国,不负母亲所望。

”南征小校,历尽千辛万苦,终成一代名将。

其所到之处,百姓安居乐业,一片祥和。

后人传颂其事迹,曰:“南征小校,英勇善战,忠诚爱国,实为吾国之栋梁。

”然南征小校,虽功成名就,却不忘初衷。

晚年退隐山林,以诗书自娱,过着恬淡的生活。

其诗云:青山绿水间,闲云野鹤居。

笔耕墨耘乐,心静自然宜。

南征小校,其人其事,流传千古,成为后世子孙学习的楷模。

其文学、书法、品德,皆为后世所称道。

虽时光荏苒,岁月如梭,然南征小校之名,永载史册,光照人间。

今译为白话文如下:南征小校,是我们乡里的杰出人才。

他从小聪明伶俐,好学不倦,尤其擅长文学。

十四岁时,他已经通晓五经,能够赋诗作文,乡里的人士都认为他是天才。

长大后,他背起书包四处游学,遍访名山大川,广交贤达,学问日益精进。

南征小校喜欢山水,每次游历名山大川之间,都会有所收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村小学校志
目录
一、序言 2
二、学校简介 3
三、基础设施 4
四、历届师生 5
五、学校教职工县级以上奖励情况表11
六、捐资助学表12
七、校舍基本情况13
八、大型教研活动统计表14
九、校点情况一览表14
十、历任领导15 十一、绩效荣誉16 十二、大事记16 十三、捐资助学情况17 十四、其他教育、管理工作17 十五、学校未来发展20
序言
江村小学是一所山村完小,从解放初期至今风雨兼程,所走过的路,是中国农村小学的一个典型缩影,体现了党的政策对农村教育的关怀和重视,同时也反映了农村教育从落后走向进步的一个历程。

凡在这里受过教育的莘莘学子无不感到光荣与自豪,愿与前辈们共享。

江村小学
2010年7月
江村小学学校简介
江村小学是一所有着较长历史的村级完小,创建于解放初期,属三类学校。

现在校址原来是江村初中所属,占地约8005平方米。

本校创办于1952年3月,原来校址在江村一座破庙里,共有三个教学班,学生100多人。

1964年5月,小学就由原来的地方迁到这里,并逐步扩大了教学规模,1972年共有6个教学点(罗田小学、江村民小、西牛岩小学、小彪小学、螳螂小学、石粉洞小学);共管辖江村、将军山、罗田、石磨、酒壶山、码头、西牛岩、石粉洞、小彪、螳螂11个自然村。

1965年创办兴坪镇三中,有教学班1个,1982年撤并到西山初中。

几十年的风风雨雨,原有的教学设施已跟不上新时代的教育教学要求,于是,1995年在上级领导的关怀下,由中国加拿大橡胶集团投入30万元,自筹资金15万元兴建了一栋有三层共12个教室的教学楼,建筑面积为920平方米,1996年9月年竣工,并交付使用,改名为阳朔县江村中加希望小学。

新建了厕所;扩宽、改建校门前道路;新建了漂亮的大门和围墙;在校园里建设了漂亮的花圃并种好了花草;修建了文化长廊;给教学楼装上了电,修建了水井,重建了操场,方便了教学。

为新教学楼装上了拉闸门,购买了文化饰物装饰教室等。

现在学校有6个教学班,学生181人,13位教师。

“普实”期间,兴建了一个综合实验室,添置了新的实验桌椅。

近年来在
有关门和有识之士的共同关心和努力帮助下,09年争取村委和后盾单位支持,投资五万余元建成水塔,接通自来水,保证了师生的用水卫生,添置课桌椅一百套,改善了学生的学习环境,硬化篮球场两个,丰富了学生的体育生活。

学校投入一万余元美化校园后院环境,修葺了校园后院围墙,并修建了新的花圃、绿化带,还充分利用走廊围墙新建了文化栏,校园环境面貌焕然一新,为师生创造了一个舒适的学习生活场所。

2010年秋打深水井一口,解决了师生缺水的问题。

同时我校努力筹集资金开通了宽带网络、添置了两台电脑、一套数字投影器材及音响播放设备,使我校的电化教育上了一个新台阶。

基础设施
校舍:
1、总建筑面积:1510平方米,生均7.55平方米。

2、图书总册:2000册,生均10册。

3、教学实验室和电教设备及体育场地:
1)电教室1个,电脑1台,打字机1台,电视3台。

2)篮球场2个,羽毛球场1个,乒乓球室1间。

江村小学1950—2009年小学班级/学生人数统计表
江村小学1950—2008年教师人数一览表
江村小学教职工获得县级(含县级)以上奖励情况表
江村小学普九迎检期间捐资助学情况统计表
江村小学个人捐资助学情况统计表
江村小学主要校舍基本情况表
学校基本设施情况表
学校基本教学设备情况表(单位:件)
阳朔县兴坪镇江村小学学校大型教研活动统计表
阳朔县兴坪镇江村小学校点情况一览表
江村小学历任校长、主任及任期一览表
绩效荣誉一、学校获奖记录
大事记
1、1964年春创办江村小学。

2、1995年在上级领导的关怀下,由中国加拿大橡胶集团投入30万元,自筹资金15万元兴建了一栋有三层共12个教室的教学楼,建筑面积为920平方米,1996年9月年竣工,并交付使用,改名为阳朔县江村中加希望小学。

3、威望集团2007年捐赠篮球架一套,钢制乒乓球台一套,体育用品价值2000元。

4、2009年,桂林市统战部捐资5万元,安装自来水,硬化操场;同时捐赠100套学生桌椅。

未来恩华征女士捐赠价值5200元的图书。

捐资助学
1、1995年在上级领导的关怀下,由中国加拿大橡胶集团投入30万元,自筹资金15万元兴建了一栋有三层共12个教室的教学楼,建筑面积为920平方米,1996年9月年竣工,并交付使用,改名为阳朔县江村中加希望小学。

2、威望集团2007年捐赠篮球架一套,钢制乒乓球台一套,体育用品价值2000元。

3、2009年,桂林市统战部捐资5万元,安装自来水,硬化操场;同时捐赠100套学生桌椅。

未来恩华征女士捐赠价值5200元的图书。

其他教育、管理工作
一、思想政治教育
1、教师的政治思想教育工作
教师的政治思想教育工作主要是树立高尚的师德,师风为主要内容,学习贯彻教育部制定的“师德八条”和县教育局制定的“阳朔县教师队伍八条禁令”,其次是依法治校,学习《义务教育法》及《教师工作条例》并积极参加普法考试。

全体教师均通过各种法律法规的学习考试。

再次是全体教师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政治思想学习,紧紧结合当时的政治形式,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及党的重要会议精神。

2、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工作
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工作以励志为主要内容,进行前途思想教育,结合学生法律知识淡薄的情况,请法制副校长到校上法制课,学校定时上“远离毒品”法制课,学习“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手册等”。

从各方面加强了学生的遵纪守法意识。

二、教学工作
1、教材学习
要求各教师努力钻研教材,吃透教学大纲,按照新课程标准要求对学生实施教育教学。

并不定期派出科任教师进行对口培训,以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及教育教学水平。

2、教法
以前教师教学手段单一,现在由于“两基”和“普实”及“远程教育”的实施,学校有了先进的教学设备,学校教师有了先进的教学
手段。

教师教学时可以采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

三、体育卫生工作
1、体育
学校按要求开设了体育课,学校的体育设施较为完善,学校平时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项体育竞赛活动,历年来学生体育达标情况均在90%以上。

2、卫生
认真贯彻执行教育行政部门,卫生部门制定的卫生标准,注重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及饮水安全,水井及水池定期消毒。

四、美育工作
每班都开设有音乐和美术课。

虽然没有专职教师,但学校非常重视学生的美育工作,平时常常举行书法、绘画、歌咏、朗诵等比赛,重大节日都会举行文艺汇演,学生的心灵得到了艺术的熏陶,也提高了学习积极性。

五、“两基”迎国检工作
自1997年开展全面“普九”工作以来,九年义务教育适龄对象逐年提高,辍学率为零。

“普实”工作全面开展以来,学校教师加班加点,将学校仪器、档案按照教育行政部门的要求进行整理,实现了管理的规范化。

六、学校管理工作
1、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提高教师师德水平。

学校定期组织教师学习教学理论和教师道德修养,采用“老帮青”
的方法让老教师和青年教师结对子互相学习互相帮扶,培养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2、加强行风建设,实行民主管理。

学校全面贯彻上级部门关于“校务公开”的精神,积极组织实施学校校务公开,把学校的管理制度、经费开支、评优评先等情况公布于众,深受教师及群众的好评。

七、教育经费
2006年后,遵照党中央,国务院的指示免收农村学生杂费,2007年又免收学生教科书费用。

学校的一切开支全部由国家教育行政部门拨款。

学校未来发展
1、教育的发展
运用先进的教育理念及先进的教育手段,提升教育的层次,使得教育教学质量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2、基础设施的发展
进一步绿化,美化校园。

加固学校围墙,提高校园安全系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