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传播课程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全球传播课程教学大纲

全球传播课程教学大纲

全球传播课程教学大纲一、基本信息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全球传播英文名称:课程性质: 专业必修总学时:36 学分: 2适用对象:新闻学文学专业本2年级学生先修课程:二、编写说明(一)课程的性质本课程是面向新闻学专业课,21世纪的今天,人类已经生活在一个全新的信息社会。

信息成为与物质和能源同等重要甚至更加重要的资源。

信息产业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核心动力,其基本特征是信息经济和知识经济占主导地位。

信息经济和知识经济有两大支柱,一是以高新科技为代表的传播技术产业,二是从事新闻和信息产品生产的媒体产业。

当今高校开设的新闻、广告、广播电视等专业正是为未来的媒体产业培养人才。

如何才能培养出掌握一定信息传播基础理论和基本技巧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它以社会信息的传递和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为研究对象,系统第揭示信息传播规律;同时它又与新闻学、社会学、心理学、政治学、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彼此互相影响、互相渗透,成为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它的地位和作用正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二)课程教学目标和基本要求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学习,是新闻学专业的学生对国际传播学这一新兴学科的总体框架有大致的认识,对它的发展脉络有基本的了解,并能够对其中的一些重要问题进行思考。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帮助学生提高跨学科学习的能力,运用国际传播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当代社会现实问题的能力,并为今后的实际工作和研究工作打下基础。

学习目的: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了解国际传播学的基本理论;着重学习国际信息传播的现象和本质;掌握国际传播现象和传播理论的关系;为今后学习新闻理论和新闻业务打下基础。

(三)课程的重点和难点本课程的讲授为1个学期。

重点是学习掌握国际传播的发展历史、国际传播的主题、(政府、企业、社会组织、个人)、国际传播的内容、国际传播的过程、国际传播的客体和国际传播的效果。

难点是缺少国际传播的经验,学生较难理解抽象的国际传播现象。

要通过图片和视频等学习素材提高学生对国际传播的理解和认识。

传播学概论教学大纲(一)2024

传播学概论教学大纲(一)2024

传播学概论教学大纲(一)引言概述:传播学是一门研究人类信息传播过程和现象的学科,以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探讨了不同传播媒介及其对个体和社会的影响。

传播学概论是传播学的入门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传播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为日后深入学习和研究传播学奠定坚实的基础。

正文:一、传播学的起源和发展1. 传播学的定义和特点2. 传播学的学科领域和交叉学科3. 传播学的历史渊源和主要学派4. 传播学的发展阶段与关键理论5. 传播学的国际化与跨文化交流二、传播过程和模型1. 传播过程的基本概念和要素2. 传播模型的类型和作用3. 传播中的关键角色和互动关系4. 传播效果评估及其方法5. 新媒体时代的传播过程和模型三、传播媒介与技术1. 传播媒介的分类和特点2. 传统传媒与新媒体的异同3. 媒介效果研究与应用4. 社交媒体在传播中的作用与影响5. 传媒技术的发展趋势和挑战四、传播伦理与法律1. 传播伦理的基本原则和价值观2. 媒体职业道德与责任3. 知识产权与传播的关系4. 媒体法律制度与规范5. 传播伦理与法律在实际案例中的应用五、传播研究方法与实践1. 传播研究的基本方法和途径2. 调查方法与内容分析3. 实验研究与观察法4. 传播管理与实务5. 传播教育与传媒职业训练总结:传播学概论是一门综合性强的学科,通过对传播学的起源、发展、媒介、伦理、法律和研究方法的全面介绍,使学生对传播学形成全面的认识和了解,为今后深入学习和研究传播学打下基础。

同时,传播学的学习也涉及到实践和应用,通过实践和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传播能力和职业素养,为将来进入传媒行业或相关领域做好准备。

《国际传播与对外报道》课程教学大纲 - 同济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

《国际传播与对外报道》课程教学大纲 - 同济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

《国际传播与对外报道》课程简介
该课程系广播电视新闻专业选修课程。

学生通过较为系统地学习与训练,掌握国际传播和对外报道的基本理论知识和一定的对外报道技能,从而为今后在媒体、政府和企事业单位从事相关工作打下一定基础。

要求学生通过34学时的学习,了解国际传播和对外报道的历史沿革、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掌握国际传播和对外报道的性质、特点、原则和基本策略、方式方法,为将来的工作作好准备。

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国际传播与对外报道的基本概念、特点与作用;全球化视域下的对外报道与中国国家形象的建构;中西新闻传播理念及报道模式比较;中国当代对外报道策略研究。

本课程学时设置为34-36个。

学生选修本课程之前,应当已修过《新闻传播理论基础》、《中外新闻事业史》、《新闻采访与写作》等相关课程。

教材:刘洪潮:《怎样做对外宣传报道》,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年;郭可:《国际传播学导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

主要参考书目:张桂珍:《中国对外传播》,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6;李良荣:《当代西方新闻媒体》,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美]拉里·A·萨默瓦:《跨文化传播》,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跨文化传播教学大纲

跨文化传播教学大纲

跨文化传播教学大纲一、课程介绍1.1课程名称:跨文化传播1.2课程学时:36学时1.3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理论与案例研究,使学生了解并应用跨文化传播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增强他们的跨文化沟通能力和全球视野,为将来的跨文化交流与合作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支持。

1.4先修课程:无二、教学内容与进度安排2.1介绍跨文化传播和国际交际的基本概念2.2跨文化传播的理论框架与模型2.3跨文化传播的影响因素和策略2.4跨文化传播的案例分析与讨论2.5综合应用与实践案例三、教学方法与学习活动3.1讲授:通过课堂讲解,向学生传授跨文化传播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方法。

3.2案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与讨论,让学生学会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3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探讨跨文化交流中的难题和策略,并提出解决方案。

3.4实践项目:设计实践项目,如跨文化交流活动策划与执行,跨文化团队合作等,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操作中。

四、教学评估与考核方式4.1平时成绩:包括课堂参与、小组讨论、实践项目等,占总评成绩的30%。

4.2期中考试:包括单选题、多选题和简答题,占总评成绩的30%。

4.3期末考试:包括论述题和案例分析题,占总评成绩的40%。

五、教材和参考资料5.1主教材:《跨文化传播与国际交际》5.2辅助教材:《跨文化交际实务》、《跨文化传播与全球化》等5.3参考资料:相关学术期刊、案例分析和研究报告六、教学团队6.1主讲教师:具有跨文化传播背景和教学经验的专业教师6.2助教:负责辅助教学工作和学生日常事务管理七、课程评价与改进7.1学生评价:每学期末进行学生满意度调查,并及时根据学生反馈改进教学方法和内容。

7.2教学评估:每学期座谈会,教师们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估和总结,并提出改进意见。

7.3课程改进:根据学科发展和教学需求的变化,及时更新教材和教学内容,使其与实际情况更贴合。

2. Chen, G.M. (2024). Asian Management Systems: Chinese, Japanese and Korean Styles of Business. London: Cengage Learning.。

传播学教学大纲(二)2024

传播学教学大纲(二)2024

传播学教学大纲(二)引言概述:本文旨在介绍传播学教学的大纲,旨在帮助教师和学生更好地了解传播学课程的核心内容和教学目标。

本大纲以五个主要部分为基础,涵盖了传播学的核心理论和实践知识。

每个主要部分又以五至九个小点展开,详细讨论了各个知识点的重要性和教学内容。

正文:一、传播理论:1. 信息传播模型:介绍传统线性模型、交际模型和媒体效果模型的概念和特点。

2. 传播的效果:探讨媒体对受众的影响和行为改变。

3. 社会认知理论:分析观众对媒体信息的理解和解读方式。

4. 社会网络理论:研究社交媒体在传播过程中的作用和影响。

5. 文化研究理论:理解媒体对文化传播和文化认同的作用。

二、大众传媒:1. 新闻报道原则:传达新闻事实的准确性、及时性和客观性。

2. 媒体伦理:探讨新闻报道和媒体操纵行为中的道德问题。

3. 媒体政治经济学:分析媒体所有权和政治经济背景对新闻内容的影响。

4. 社会舆论:评估媒体对社会舆论的塑造和引导作用。

5. 社交媒体:研究社交媒体在舆论传播和个人互动中的重要性。

三、广告与公关:1. 广告传播理论:介绍广告的构建、营销和影响因素。

2. 广告策略和创意:探讨广告设计和创意表现的重要性。

3. 公关原理和实践:解析公关活动的策划、执行和评估过程。

4. 品牌管理:研究建立和维护品牌形象的策略和方法。

5. 数字营销:讨论数字媒体在广告和公关中的应用和效果。

四、传播研究方法:1. 调查研究:介绍问卷设计、样本选择和数据分析技术。

2. 实验研究:探讨实验设计、因果推断和实施过程。

3. 访谈和观察:分析访谈和观察在传播研究中的应用和局限性。

4. 内容分析:研究文本和图像在传播中的语境和意义。

5. 数量和质性研究:比较数量研究和质性研究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

五、国际传播研究:1. 全球传播流动:探讨跨国媒体和全球化对文化交流的影响。

2. 跨文化传播:分析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信息接收和解读差异。

3. 发展传媒:研究发展中国家媒体的现状和挑战。

《传播学》(第三版)邵培仁 传播学概论本科课程教学大纲2015

《传播学》(第三版)邵培仁 传播学概论本科课程教学大纲2015

《传播学概论》本科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25120030 课程名称:《传播学概论》任课教师:学分:3 周学时 3面向对象:2015学年新闻学、传播学、广告学、广播电视学、编辑出版学、广播电视编导、网络与新媒体、数字媒体艺术、播音与主持艺术、动画、摄影、社会学等专业本科生预修课程要求:《新闻基础知识》,《大众媒介概论》一、课程介绍(一)中文简介本课程主要涉及三方面的内容:一、传播学的历史和研究对象: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体系和意义、传播学的渊源与孕育、传播学地位的产生与确立、传播学的现状和趋势。

二、传播过程及其相关要素:传播的概念、特点、分类、革命、模式和功能;传播者、传播信息、传播符号、传播媒介、受众和传播环境。

三、传播谋略和效果监测:介绍传播的技巧和计谋、传播效果理论研究和模型建构。

(二)英文简介This course is a degree program for undergraduate students of Zhejiang University. It includes three parts: a) The history and object of communication science: research object, system and meaning; the origin of communication science; establishment of status; current situation and trend of communication science. b) Process and elements of communication science: concept, characteristic, classification, revolution, mode and function of communication science; disseminators, information, symbol, media and audience; communication environment. c) Communication strategy and effect: communication skill and strategy, media effect theory and mode construction.The Methods of discussion and case study will be used in this course.二、教学目标(一)学习目标传播学(Communicology/Communication Science),是一门探索和揭示人类传播本质和规律的科学,也是传播学研究者对人类传播现象和传播研究成果进行系统分析和有机整合而发展成的知识体系。

《传播学概论》课程标准

《传播学概论》课程标准

《传播学概论》课程标准课程代码:0110033课程名称:传播学概论英文名称:Communication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课总学时:68学时;授课学时:56学时;实践(实验)学时:12学时;学分:4学分适用对象: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一、课程概述(一)课程性质《传播学》是研究人类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的一门学科,是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的主干理论课程,它从宏观上对人类社会的各种传播现象和规律进行系统分析和研究,是学生从事各种信息传播活动的必备基础,也是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科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这门课的学习,使学生从整体上了解人类传播活动和传播学的学科起源和发展,能够客观地认识、分析和运用各种大众传播媒介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能够正确认识信息时代传媒格局的变化和国际化的传媒竞争的发展趋势,有效地使用各种大众传播媒介促进社会发展。

(二)课程基本理念《传播学》课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课程,讲究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才能加深学生对本课程的理解,加强学生运用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

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了解人类传播的发展历程以及推动传播历史发展的动力;掌握传播的微观过程以及传播要素对传播实践的重要影响;形成传播的系统观念,能够把具体的传播问题放到复杂的传播环境中去理解。

对传播学中重要的传播理论在理解的基础上可以用简约的模式表达。

学会在学习的同时大胆质疑,不迷信既有的理论。

充分结合我国的传播实践,最终达到用传播原理指导所学专业业务的程度。

(三)课程讲授的设计思路1、在保证完成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基本内容的前提下,对讲授次序、课时分配、教学内容以及教学的方式、方法可以根据专业教学计划作适当的调整。

2、高职教育应强调理论基本够用,实践实训为主,本课程作为新闻专业必修课,在课程教学中注重新闻基本理论知识的讲授,更加注重加强实践环节的教学,综合运用讲授法、案例法、讨论法、练习实训法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在课程教学上,明确上课的重点和难点,突出课程的知识目标、技能目标、能力目标。

全球变化课程教学大纲

全球变化课程教学大纲

全球变化课程教学大纲一、引言1. 背景介绍2. 目标和目的二、课程概述1. 课程目标2. 教学方法3. 教材和参考资料三、核心内容1. 全球变化的定义与范围1.1 全球气候变化1.2 全球生态系统变化1.3 全球经济与社会变化2. 全球变化的原因与机制2.1 自然因素对全球变化的影响2.2 人类活动对全球变化的影响3. 全球变化的影响和影响评估3.1 全球变化对环境的影响3.2 全球变化对社会与经济的影响3.3 全球变化的影响评估方法4. 全球变化的应对与适应4.1 国际合作与政策制定4.2 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协调4.3 个体行为与责任四、教学活动与评估1. 课堂讲授与互动讨论2. 独立学习与小组合作3. 实地考察与案例分析4. 平时作业与课堂测验5. 课程论文与报告6. 期末考试与综合评估五、参考教材1. IPCC报告(国际气候变化委员会)2. 《全球变化科学导论》(作者:Peter C. Doherty)3. 《全球变化与可持续发展》(作者:刘大伟)六、教学团队1. 主讲教师2. 助教与辅导员七、课程支持与资源1. 网上学习平台2. 图书馆与电子资源3. 科研机构与实验设施八、课程评价与调整1. 学生评价与反馈2. 教学团队总结与反思3. 课程改进与更新九、总结与展望1. 课程成果与经验总结2. 全球变化研究的未来挑战以上是《全球变化课程教学大纲》的内容概要,该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全球变化的定义、原因、影响。

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将深入了解全球变化的影响机理和评估方法,并具备应对全球变化的能力。

同时,课程还强调学生在课堂学习、实地考察、独立研究等方面的能力培养。

为满足教学需要,课程提供了多种教学资源和支持。

最终评估方式考核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和运用。

课程的持续改进和更新是为了适应全球变化领域不断发展的需求,同时通过学生、教师的评价来推动课程的持续发展。

希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们能够对全球变化问题有更深入的了解,并能够积极思考和行动,为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小学全球文化与语言学习课程大纲2024年版

小学全球文化与语言学习课程大纲2024年版

小学全球文化与语言学习课程大纲2024年版1. 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培养小学生对全球文化与语言的兴趣和认知,提高他们的跨文化沟通能力和语言技能。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差异和多样性;-掌握基本的跨文化交流技巧;-提高英语沟通和写作能力;-培养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意识。

2. 课程内容2.1 全球文化学习2.1.1 国家介绍:学生将学习并了解不同国家的地理位置、人口、风俗习惯和特点等。

2.1.2 传统节日:学生将学习和探索不同国家的传统节日,了解其中的文化背景和意义。

2.1.3 世界遗产:学生将了解并学习世界各地的文化遗产,包括建筑、艺术和自然遗产等。

2.2 跨文化交流技巧2.2.1 跨文化礼仪:学生将学习和了解不同国家的交际礼仪,包括问候方式、礼仪习惯等,培养尊重和理解他人文化的意识。

2.2.2 跨文化沟通技巧:学生将学习跨文化沟通的基本技巧,包括倾听和表达、尊重他人观点、有效解决文化差异等。

2.3 英语语言学习2.3.1 英语基础词汇和语法:学生将学习和掌握英语的基本词汇和语法知识,以提升英语沟通能力。

2.3.2 阅读与写作:学生将通过阅读和写作练习,提高英语阅读理解和写作表达能力。

3. 学习方法和评价方式3.1 学习方法本课程将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包括实地考察、小组合作学习、角色扮演、多媒体辅助教学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3.2 评价方式课程评价将综合考虑学生的参与度、作业完成情况、课堂表现以及考试成绩等多个因素,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4. 师资要求为确保本课程的有效实施,需要具备以下师资要求:4.1 具备跨文化教育和语言学习背景的教师;4.2 对全球文化和语言学习有深入了解和研究;4.3 具备良好的教学能力和组织能力。

5. 注意事项5.1 本课程不局限于英语教学,也会结合其他语言的学习内容;5.2 课程实施过程中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不同文化背景和差异性;5.3 课程内容和要求应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语言水平进行合理调整。

跨文化传播学教学大纲

跨文化传播学教学大纲

跨文化传播学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跨文化传播学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课程学分:_____课程总学时:_____授课对象:_____先修课程:传播学概论、文化学概论二、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跨文化传播的基本概念、理论和研究方法。

让学生掌握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及其对传播的影响。

帮助学生熟悉跨文化传播中的常见问题和应对策略。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跨文化传播问题的能力。

提高学生在跨文化情境中的沟通和交流能力。

增强学生对多元文化的理解和包容,培养其跨文化适应能力。

3、素质目标培养学生的全球视野和文化敏感度。

塑造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课程内容1、跨文化传播概述跨文化传播的定义、特点和研究领域跨文化传播的发展历程和研究现状跨文化传播的重要性和意义2、文化与传播文化的定义、构成要素和特征文化模式和文化价值观文化对传播的影响传播对文化的建构和传承3、跨文化传播中的语言与非语言符号语言在跨文化传播中的作用和局限性跨文化语言交际中的误解和障碍非语言符号在跨文化传播中的表现和意义跨文化非语言交际的差异和挑战4、跨文化传播中的文化差异价值观和信仰的差异社会规范和习俗的差异思维方式和认知模式的差异审美观念和艺术表现的差异5、跨文化传播中的障碍与冲突文化休克与适应刻板印象与偏见种族中心主义与文化相对主义跨文化传播中的误解和冲突案例分析6、跨文化传播的策略与技巧文化适应和文化融合的策略跨文化沟通的技巧和原则建立跨文化关系的方法和途径跨文化传播中的媒体运用和信息管理7、跨文化传播中的跨学科研究跨文化传播学与社会学、心理学、语言学等学科的关系跨学科研究方法在跨文化传播中的应用8、跨文化传播的实践与案例国际商务中的跨文化传播国际教育中的跨文化传播国际旅游中的跨文化传播跨国媒体与跨文化传播四、课程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讲解跨文化传播的基本概念、理论和研究成果。

分析案例和实例,帮助学生理解跨文化传播中的现象和问题。

国际传播 课程大纲

国际传播 课程大纲

国际传播课程大纲
课程名称:国际传播
一、课程简介
本课程旨在介绍国际传播的基本理论、方法和实践,探讨国际传播对全球社会、文化和政治的影响,培养学生在跨文化环境中进行有效传播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1. 了解国际传播的概念、历史和发展趋势;
2. 掌握国际传播的主要理论和方法;
3. 分析国际传播对全球社会、文化和政治的影响;
4. 培养学生在跨文化环境中进行有效传播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
1. 国际传播的概念、历史和发展趋势;
2. 国际传播的主要理论,如文化帝国主义、全球化理论等;
3. 国际传播的方法,包括媒体研究、跨文化传播
等;
4. 国际传播对全球社会、文化和政治的影响;
5. 国际传播中的伦理和法律问题;
6. 跨文化传播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方法
1. 课堂讲授;
2. 小组讨论;
3. 案例分析;
4. 实地考察(如参观国际媒体机构)。

五、教学评价
1. 平时作业和课堂表现;
2. 小组项目和报告;
3. 期末考试。

六、教学材料
1. 教材:《国际传播学:理论、历史与实践》;
2. 参考书籍:《全球传播:理论与实践》、《跨文化传播》等;
3. 相关学术期刊和网站。

七、先修课程

八、教学时间
本课程共计[X]学时,每周[X]学时,教学周数为[具体周数]。

《全球治理》教学大纲

《全球治理》教学大纲

《全球治理》教学大纲课程中文名称:全球治理课程英文名称:Global Governance课程号:505100062课程属性:通识主干课开课学期:春秋两学期总学时:36学时(课堂授课学时:36学时)学分:2学分先修课程:无面向对象:全校学生开课院/部(室/所):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国际政治系一、课程教学目标:本课程是面向全校学生开设的通识主干课程。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1、使学习者了解和掌握该课程所涉及的基础知识体系和核心概念;2、通过专题教学和案例分析培养学习者运用全球治理理论来分析现实问题,了解当今时代全球化以及对全球化问题治理发展的核心内容和最新动态,把握其发展的未来趋势;3、该课程通过对中国在当今全球治理舞台上的定位及其对全球治理秩序发展演变的影响和作用的讲授,指导当代大学生了解和把握全球治理与中国责任的时代课题,并将自身的发展与这样的时代命运与机会自觉地结合起来,增强自身的综合素质。

开设本课程,旨在对学习者开展关于全球治理基础理论与分析现实问题能力的教育。

作为全校通识教育主干课程,本门课程立基于当代全球化与全球问题发展的时代趋势和时代内容,同时立足于中国在21世纪的全球舞台上所扮演的全球治理角色和作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把握全球治理领域的基本动态和未来发展趋势。

《全球治理》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全球治理的基本理论与实践两大部分,全球治理的基本理论包括全球化与全球问题的发展给人类社会和当代国际关系带来的新问题与新挑战,全球治理的主要行为体与全球治理体系,全球治理机制的合法性与有效性,全球治理的机制变革与全球治理秩序的完善等;全球治理的实践包括了大国关系以及新兴经济体对全球治理发展变革的影响,全球经济治理(全球经济一体化、全球贸易机制、国际货币与投资机制的治理)、全球发展与贫困治理、全球安全治理(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控制、恐怖主义、联合国维和与和平重建)、全球气候变化的治理以及中国在全球治理中的角色与参与战略等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球传播课程教学大纲
一、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全球传播
英文名称:课程性质: 专业必修
总学时:36 学分: 2
适用对象:新闻学文学专业本2年级学生先修课程:
二、编写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
本课程是面向新闻学专业课,21世纪的今天,人类已经生活在一个全新的信息社会。

信息成为与物质和能源同等重要甚至更加重要的资源。

信息产业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核心动力,其基本特征是信息经济和知识经济占主导地位。

信息经济和知识经济有两大支柱,一是以高新科技为代表的传播技术产业,二是从事新闻和信息产品生产的媒体产业。

当今高校开设的新闻、广告、广播电视等专业正是为未来的媒体产业培养人才。

如何才能培养出掌握一定信息传播基础理论和基本技巧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它以社会信息的传递和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为研究对象,系统第揭示信息传播规律;同时它又与新闻学、社会学、心理学、政治学、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彼此互相影响、互相渗透,成为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它的地位和作用正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二)课程教学目标和基本要求
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学习,是新闻学专业的学生对国际传播学这一新兴学科的总体框架有大致的认识,对它的发展脉络有基本的了解,并能够对其中的一些重要问题进行思考。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帮助学生提高跨学科学习的能力,运用国际传播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当代社会现实问题的能力,并为今后的实际工作和
研究工作打下基础。

学习目的: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了解国际传播学的基本理论;着重学习国际信息传播的现象和本质;掌握国际传播现象和传播理论的关系;为今后学习新闻理论和新闻业务打下基础。

(三)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本课程的讲授为1个学期。

重点是学习掌握国际传播的发展历史、国际传播的主题、(政府、企业、社会组织、个人)、国际传播的内容、国际传播的过程、国际传播的客体和国际传播的效果。

难点是缺少国际传播的经验,学生较难理解抽象的国际传播现象。

要通过图片和视频等学习素材提高学生对国际传播的理解和认识。

(四)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
1、系统讲授有关国际传播学的基本理论,使学生有一个比较明晰的整体把握。

2、持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学以致用的教学原则,通过对精选个案的剖析,使学生
充分认识到传播学对社会实践的指导价值;注意引导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和实习中主动运用所学知识。

3、讲授中强调传播过程的人文和文化精神,使学生主机培养起大传播的意识。

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从学生这个角度来看,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充分发挥他们的潜力,关注传播学的前沿性话题,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他们的逻辑思辨能力;从教师的角度来看,也可以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即通过学生关注的话题抓住当下学术研究的热点或空白点,并把之贯穿到教学中加以总结和提炼,为传播学的学科建设寻找实践与理论的最佳结合点,达到学以致用,实践出真知、理论指导实践的教学目的。

课余阅读,课堂讲授、讨论或答疑。

采用多媒体教学。

(五)教学时数分配表
全球传播教学时数分配表
(七)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本课程是新闻学专业学生的专业必修课,与本专业的其他课程诸如传播学理论、外国新闻传播史、新闻理论课程等有着密切的联系,又有不同的学习任务和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