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下册 变化的量5教案 北师大版
《变化的量》(教案)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
《变化的量》(教案)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今天我要为大家分享的教学内容是《变化的量》,这是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的一节重要课程。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变化的量的概念、图形的放大与缩小、以及比例尺的应用。
我们将通过具体例题和实际问题,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点。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能够理解变化的量的含义,掌握图形放大与缩小的方法,以及能够运用比例尺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变化的量的概念和图形放大与缩小的方法。
难点则是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比例尺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我准备了一些实际物品,如尺子、图纸等,让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图形放大与缩小的过程。
同时,我也准备了一些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我通过展示一些实际问题,如地图上的距离和实际距离的关系,引出变化量的概念。
2. 知识讲解:我通过具体的例题和图示,讲解图形放大与缩小的方法和比例尺的应用。
3. 随堂练习:我设计了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实际操作和解答,以巩固所学知识。
4. 作业布置:我布置了一些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后进行自主学习和巩固。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变化的量的概念、图形放大与缩小的方法和比例尺的应用,以便学生能够清晰地理解和掌握。
七、作业设计1. 请解释什么是变化的量?答案:变化的量是指在某一过程中,数值发生变化的量。
2. 请解释什么是图形放大与缩小?答案:图形放大与缩小是指将原图形的每条边按一定比例放大或缩小,得到一个新的图形。
3. 请解释比例尺的应用?答案:比例尺是表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例关系,通过比例尺可以计算图上的距离与实际距离的关系。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际问题引入,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变化的量的概念和图形放大与缩小的方法,以及比例尺的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和解答练习题,以巩固所学知识。
六年级数学下《变化量》教学设计
六年级数学下《变化量》教学设计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变化量》教学设计(精选6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店铺整理的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变化量》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六年级数学下《变化量》教学设计篇1教学内容:变化的量教材简析:“变化的量”是学习正比例与反比例的起始课。
教材通过系列情境,结合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体会变量和变量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并尝试对这些关系进行大致的描述,从而拓宽学生理解正比例、反比例的背景。
教学目标:知识技能:结合具体的数学情境认识“变化的量”,并通过描述活动,了解其中一个变量是怎样随着另一个变量而变化的。
数学思考:通过举例与交流活动,找到生活中互相依存的变量,描述日常生活中一个变量是怎样随着另一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
问题解决:能从图表中获取信息,正确表述量的变化关系;或用数学关系式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情感态度:知道列表与画图都是表示变量关系的常用的方法,积累表征变量的数学活动经验;从大量生活情境中获取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1、出示一则新闻信息:xxxx年11月14日零时,国家发改委发布了最新的国内成品油最高零售限价,受国际油价持续大跌的影响,国内也出现了罕见的油价“八连跌”现象。
2、交流:你知道油价持续下跌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吗?3、思考:从这些影响中你发现了什么?(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相互依存的变量)4、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像这样相互依存的变化的量。
(板书课题)二、探究新知1、发现生活中特定时期相互依存的变化的量出示妙想6岁前的体重变化的文字信息。
(1)提问:你有什么方式能将这些信息更加简洁明了的表示出来吗?(2)观察:出示淘气和笑笑呈现信息的表格和图,口答哪些量在发生变化?再说说用表格和图呈现两个变量分别有什么优点。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变化的量》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变化的量》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变化的量》是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第一课时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理解变量概念,并会表示变化中的数量关系。
教材通过引入“小精灵”这一角色,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现实生活中的变化现象,从而引出变量概念。
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体会变量在数学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生活中的变化现象有一定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变量的概念理解较为模糊,难以把握变量之间的关系。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变量概念,并能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理解变量概念,会表示变化中的数量关系。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抽象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对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变量概念,会表示变化中的数量关系。
2.难点:把握变量之间的关系,运用变量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引入“小精灵”这一角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现实生活中的变化现象。
2.操作教学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变化过程中的数量关系,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3.交流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思考,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变化现象,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2.教学素材:准备一些现实生活中的变化实例,用于教学演示和练习。
3.教学卡片:制作一些带有变量的卡片,用于巩固练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引入“小精灵”这一角色,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中的变化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一些现实生活中的变化实例,如电梯上升、下降,气温变化等,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变化过程中的数量关系。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变化的量-北师大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变化的量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变量和函数的概念,掌握变量之间的关系,能运用函数表达事物之间的数量关系。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数学素养。
3. 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教学内容1. 变量的概念:变量是指数值可以变化的量,通常用字母表示。
2. 函数的概念:函数是变量之间的一种关系,其中一个变量的值取决于另一个变量的值。
3. 变量之间的关系:包括正比例关系、反比例关系、线性关系等。
4. 函数的表达方式:包括解析式、列表法、图象法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变量和函数的概念,掌握变量之间的关系,能运用函数表达事物之间的数量关系。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数学素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
2. 学具:练习本、草稿纸、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出变量和函数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讲解变量和函数的定义,举例说明变量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运用函数表达事物之间的数量关系。
3. 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4. 讲解:针对学生的错误,进行讲解和指导,确保学生掌握正确的解题方法。
6.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变化的量2. 目录: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课后反思3. 根据教学过程,逐步展示变量和函数的概念、变量之间的关系、函数的表达方式等内容。
七、作业设计1. 基础题:让学生运用函数表达事物之间的数量关系,巩固所学知识。
2. 提高题: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思考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数学素养。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变化的量 北师大版
(1)一支钢笔5元,买钢笔的总价与购买钢笔的支数。
(2)一个长方形的面积是40厘米2,长方形的长与宽。
四、课堂总结。(4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谈自己本节课的收获。
教师批注
板书设计
变化的量
一个量变化,另一个量也随着这个量的变化而变化。
(4)在读一本书时,已读页数与未读页数都是变量。( )
二、探究新知。(25分钟)
1.组织观察表格,初步感知相互依存的变量。
课件出示教材39页例题:下表是妙想的体重变化情况。
(1)表中哪些量在发生变化?
(2)说一说妙想6岁前的体重是如何随年龄增长而变化的。
(引导学生了解0~4岁是儿童成长过程中体重增长的高峰期,教育儿童要合理安排饮食,控制体重)
(3)第二天8时骆驼的体温与前一天8时的体温有什么关系?在每天相同的时间范围内,骆驼的体温变化情况相同吗?这说明什么?
3.教师讲解,引导学生明确相互依存的变量的意义。
师:通过以上探究可以发现: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相互依存的变量。一个量随着另一个量的变化而变化,这样的量就是相互依存的变量。
1.(1)妙想的年龄和体重都发生了变化。
4.判断下面各题中的两个量是否相关联,相关联的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出来。
(1)人的相貌与身高。( )
(2)正方形的边长和周长。( )
(3)人的身高与学习成绩。( )
(4)每袋大米的质量是50千克,大米的袋数和大米的总质量。( )
三、巩固提高。(7分钟)
1.引导学生列举生活中相互依存的两个变量,并说明它们之间是怎样变化的。
《变化的量》导学案
课题
变化的量
《变化的量》(教案)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
《变化的量》(教案)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变量和常量的概念,掌握变量和常量之间的关系。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变量和常量的概念。
2. 变量与常量的关系。
3. 实际问题中变量和常量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变量和常量的概念,变量与常量的关系。
2. 教学难点:实际问题中变量和常量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练习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关注变量和常量。
2. 新课:讲解变量和常量的概念,举例说明变量与常量的关系。
3.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问题中变量和常量的应用,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4. 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变量和常量的关系。
6.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变化的量》2. 板书提纲:a. 变量和常量的概念b. 变量与常量的关系c. 实际问题中变量和常量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基础题:让学生判断下列各题中的变量和常量。
2. 提高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拓展题:让学生探讨变量和常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变量和常量的概念,让学生理解了变量与常量的关系,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归纳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同时,要加强课后作业的布置与批改,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部分。
以下是详细的补充和说明:教学过程是整个教案中最为关键的部分,它直接关系到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在本节课中,教学过程的设计应该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特点,通过生活实例、案例分析、练习等环节,引导学生逐步理解变量和常量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六年数学下册《变化的量》教案北师大版
六年数学下册《变化的量》教案(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掌握“变化的量”的概念和基本性质;•理解变化的量与变化率的关系;•能够应用变化的量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变化的量的概念•变化的量的定义:变化的量是描述事物变化程度的指标。
在数学中,变化的量常用来描述物体发生的位移、速度、温度等变化情况。
•变化的量的计算:通过比较物体在不同时刻的值,可以计算出变化的量。
常用的计算方法有两点式和平均率。
2. 变化的量与变化率•变化率的定义:变化率是描述变化速度的指标,是变化的量与时间的比值。
变化率可以表示为:$\\text{变化率}=\\frac{\\text{变化的量}}{\\text{变化的时间}}$。
•变化率的计算:根据问题的不同,可以选择不同的计算方法。
对于两点式计算,可以使用两点式变化率公式:$\\text{变化率}=\\frac{\\text{终点的值}-\\text{起点的值}}{\\text{终点的时间}-\\text{起点的时间}}$。
对于平均率计算,可以使用平均率公式:$\\text{变化率}=\\frac{\\text{总变化的量}}{\\text{总变化的时间}}$。
•变化率与变化的量:变化率是描述变化速度的指标,而变化的量是对变化程度的度量。
变化率可以通过变化的量和变化的时间计算得出。
第一课时:引入1.教师出示一个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并让学生观察和思考,引出变化的量的概念。
2.教师通过具体例子,再次强调变化的量是描述事物变化程度的指标,可以表示为位移、速度等。
3.教师提问,让学生回答如何计算变化的量。
第二课时:变化的量的计算1.教师介绍两点式变化率的计算方法,通过具体例子演示如何使用两点式公式计算变化率。
2.学生进行辅助练习,通过给出的两个值计算变化的量和变化率。
第三课时:变化率的计算1.教师介绍平均率的计算方法,通过具体例子演示如何使用平均率公式计算变化率。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变化的量》教案
授课内容
授课时数
授课班级
授课人数
授课地点
授课时间
教材分析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变化的量》教案主要围绕“变化”的概念,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变量,并探究变量之间的关系。本节课的内容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连,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重点题型整理
1.题目:判断下列现象中哪些是变量变化的现象?
答案:温度变化、物体运动速度变化、购物时商品价格的变化等。
2.题目:已知某商品的原价为100元,商家进行打折促销,折扣率为20%,求打折后的价格。
答案:打折后的价格为80元。
3.题目:某班级有男生和女生共计40人,其中男生占60%,求该班级男生和女生的人数。
5.加强对学生的监督和引导,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果。
教学资源
1.软硬件资源:黑板、粉笔、多媒体投影仪、计算机、打印机、教学挂图、学生活动材料(如卡片、小棒等)。
2.课程平台: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材、教学课件、习题库。
3.信息化资源:网络资源(如数学教育网站、在线数学学习平台等)。
在素质方面,大部分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态度和行为习惯,能够认真听讲、主动参与课堂活动。然而,部分学生可能对数学学习缺乏兴趣,学习积极性不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在行为习惯方面,部分学生可能存在以下情况:上课走神、作业拖延、粗心大意等。这些行为习惯对他们的数学学习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导致他们在解决问题时出现错误。针对这种情况,我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加强对学生的监督和引导,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果。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变化的量北师大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变化的量(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变量之间的关系,掌握正比例、反比例的概念。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变量的概念2. 正比例的意义和性质3. 反比例的意义和性质4. 正比例和反比例的区分5. 正比例和反比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正比例、反比例的概念,掌握正比例、反比例的性质。
2. 教学难点:区分正比例和反比例,运用正比例、反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学习用品、计算器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例引出变量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变量之间的关系。
2. 新课:讲解正比例、反比例的意义和性质,让学生掌握正比例、反比例的概念。
3. 案例分析:分析正比例、反比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学会区分正比例和反比例。
4. 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6. 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自主探究正比例、反比例的应用。
六、板书设计1. 变量2. 正比例3. 反比例4. 正比例和反比例的区分5. 正比例和反比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基础题:让学生巩固正比例、反比例的概念和性质。
2. 提高题:让学生运用正比例、反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3. 拓展题:让学生自主探究正比例、反比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八、课后反思1. 教学内容是否充实,学生是否掌握了正比例、反比例的概念和性质。
2. 教学方法是否得当,是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 学生是否能运用正比例、反比例解决实际问题,教学目标是否达成。
4. 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过程一、导入环节的设计导入环节是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步骤。
在本教案中,可以通过一个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实例来引出变量的概念,例如,可以提出一个问题:“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当一件事情发生变化时,另一件事情也会随之变化?”通过这个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1 变化的量|北师大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1 变化的量 | 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了解变化量的定义及其意义;2.能够根据变化量的定义,解答数学问题;3.能够通过实例,理解变化量的意义和作用。
二、教学重点1.变化量的概念和定义;2.变化量与数学问题的应用。
三、教学难点1.变化量的意义和作用;2.使用变化量解决数学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教师出示一段视频,介绍新的数学概念——变化量,并且提问学生,要求学生思考变化量的定义并回答问题。
问题:什么是变化量?变化量有什么作用?2. 讲解变化量的定义通过现实生活中的实例,引出变化量的概念,例如:小明从家里走到学校,他要走200米,他在学校呆了一段时间后,又走回到家里。
这个过程中,小明实际上走了多少米?这个距离的差,就是小明的变化量。
教师向学生解释:变化量是指某个物体在两个时间或空间点之间发生的变化的量。
举例来说,一辆汽车从A地驶向B地,这个汽车所行驶的路程就是它的变化量,一个地区在某段时间内的人口增减量,也可以表示为它的变化量。
3. 要求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教师提示问题:对于一件事物的变化,我们能否用一个数值来表示?如果可以,这个数值怎样表示?要求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并回答问题。
4. 变化量的计算通过实际例子进行讲解:小明在上学路上,他走了60步,这段路程的长度是200米;下学路上,他走了50步,这段路程的长度是150米。
假设小明在去学校的路上用的时间跟回家路上用的时间是一样长的,请问小明这次走路的总长和总步数?教师通过讲解此例子,引导学生理解如何使用变化量来解决数学问题。
5. 同步练习练习1:一个人在8点钟时站在教室门口,如果他到9点钟时已经走进教室10次,这个人走进教室的次数的变化量是多少?练习2:学校食堂的废水一直流到污水处理厂,每小时流量是20立方米。
如果在一天内废水的流量增加了30%,那么这个增加量对应的变化量是多少?6. 提问请简述变化量的定义,以及变化量在数学上的应用。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变化的量》教案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正比例和反比例的定义:正比例关系是指两个量的比值始终保持不变,反比例关系是指两个量的乘积始终保持不变。这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教师需通过实例进行详细讲解,确保学生能够准确理解。
其次,在新课讲授环节,我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体会正比例和反比例关系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但在讲解过程中,可能对一些难点的解释不够透彻,导致部分学生仍然存在疑惑。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关注学生的反馈,针对难点问题进行更加详细的讲解和举例。
在实践活动环节,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有助于学生加深对正比例和反比例关系的理解。但从学生的讨论和操作过程中,我发现他们在团队协作和沟通方面还有待提高。为此,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学生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提高他们的沟通与交流能力。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正比例和反比例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如区分行驶时间和路程的关系与长方形长宽的关系。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正比例和反比例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比如,通过改变长方形的长度和宽度,观察面积的变化,从而理解反比例关系。
此外,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学生们能够围绕主题展开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但在引导与启发方面,我发现自己的提问方式有时过于开放,导致学生思考方向不够明确。为了提高讨论效果,我需要在提问时更加具体、有针对性。
最后,在总结回顾环节,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点有了较为全面的掌握,但仍有个别学生在应用方面存在困难。针对这一问题,我计划在课后布置一些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家庭作业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应用能力。
六年级数学下册 变化的量【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
六年级数学下册变化的量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变化的量的概念2.掌握变化的量的计算方法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内容1. 变化的量的概念通过讲解例子,引导学生理解变化的量的概念:变化的量指的是在两个时间或两个状态之间的差异量。
2. 计算变化的量介绍变化的量的计算方法,并通过课堂练习、小组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
3. 实际问题解决通过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使用变化的量,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实践中。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讲解具体案例,引导学生理解变化的量的概念。
2.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3.组合拼接法:通过拼接实际情境,引导学生理解变化的量的计算方法。
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具体案例引入本节课主题,例如一个人在一周内的体重变化情况等。
通过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变化的量的概念介绍变化的量的概念,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理解。
3. 计算变化的量介绍计算变化的量的方法,通过具体练习巩固。
4. 组织小组讨论组织小组讨论,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变化的量的计算方法。
5. 引入实际问题引入实际问题,例如一个人的身高变化、一个水果店的销售情况等,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6. 实际问题解决学生分组进行实际问题的解决,通过组合拼接法将所学知识与实际情境相融合,帮助学生掌握应用能力。
7.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所学内容的应用性和重要性。
课堂作业1.完成课堂练习题。
2.选择一个实际问题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案例引入、讲解、练习、讨论、实际问题解决等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全面掌握变化的量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并培养了学生的应用能力。
同时,在讲解实际问题时,小组讨论和组合拼接法的运用,也更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通过本节课的设计,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实际应用能力。
《变化的量》(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六年级下册北师大版
《变化的量》(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六年级下册北师大版教案:《变化的量》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15页至116页。
这部分内容主要介绍了变化的量,包括变量、常量的概念,以及如何用数学式子表示变化的过程。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变量和常量的概念,学会用数学式子表示变化的过程。
二、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有三点:1. 让学生理解变量和常量的概念,能够识别生活中的变化量。
2. 让学生学会用数学式子表示变化的过程。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变量和常量的概念,以及如何用数学式子表示变化的过程。
教学重点:让学生能够识别生活中的变化量,并用数学式子表示出来。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练习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引入本节课的主题,例如:“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发现,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些东西是会变化的,有些东西是不会变化的?比如说,我们的身高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化,但是,圆的周长和半径的比值是一个固定的数,不会变化。
那么,我们怎么来表示这些变化的东西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变量和常量。
”2. 讲解:详细讲解变量和常量的概念,以及如何用数学式子表示变化的过程。
通过举例子的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些概念。
3. 练习:让学生做一些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变化的量变量:(举例)常量:(举例)如何表示变化的过程:(举例)七、作业设计1. 请举几个生活中的变化量的例子,并用数学式子表示出来。
答案:如,一个人的体重随时间的变化,可以用 W = 50 + 2t 表示,其中 W 表示体重,t 表示时间(年)。
2. 请解释一下变量和常量的概念。
答案:变量是指在变化的过程中,数值发生变化的量;常量是指在变化的过程中,数值不发生变化的量。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拓展延伸:除了本节课学习的变量和常量,我们还可以进一步探讨其他相关的数学概念,如函数、方程等。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六年数学下册《变化的量》教案北师大版_0997文档
2020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六年数学下册《变化的量》教案北师大版_0997文档EDUCATION WORD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六年数学下册《变化的量》教案北师大版_0997文档前言语料:温馨提醒,教育,就是实现上述社会功能的最重要的一个独立出来的过程。
其目的,就是把之前无数个人有价值的观察、体验、思考中的精华,以浓缩、系统化、易于理解记忆掌握的方式,传递给当下的无数个人,让个人从中获益,丰富自己的人生体验,也支撑整个社会的运作和发展。
本文内容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教学过程:一、引入变量的概念师:老师买了10个苹果,吃了2个,还剩?个吃了4个,还剩?个吃了7个,还剩?个问:在老师刚才叙述的“吃苹果”这件事中有几个量?其中哪些量是变化的?怎样变化?(有三个量;吃的个数与剩下的个数是变化的;一个增加,一个减少。
)师:一个量变化,另一个量也随着发生变化,可以看出,这两个量是互相依赖的变量,也可以说是相关联的量。
二、新授师:好,下面我们一起看书p18。
1.看第一个例子,说说这个统计表的内容是什么?(是小明体重变化的情况)年龄出生时6个月1周岁2周岁6周岁10周岁体重/千克3.57.010.514.021.031.5问:表中的哪些量在发生变化?年龄在变,体重也在发生变化:年龄增加,体重也在增加。
问:我们能不能用一个图象来表示这两个量之间的变化关系呢?用一个什么图表示合适呢?(折线统计图)2.看第二个例子。
骆驼被称为“沙漠之舟”,这就是反映骆驼体温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图象。
请你认真观察图象,图象中反映了哪些变量之间的关系?(时间、体温)指导学生读懂图意:(1)一天中,骆驼体温最高是多少?(400c)最低是多少?(350c)(2)一天中,在什么时间范围内骆驼的体温在上升?(4时到16时)在什么时间范围内骆驼的体温在下降?(0时到4时,16时到24时)师:骆驼的体温是随时间而呈周期性的变化。
(3)第二天8时骆驼的体温与前一天8时的体温有什么关系?师:次日8时指第2天8时,与第一天8时相比,增加了24小时,应是图中的32时。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 4.1变化的量 北师大版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 4.1 变化的量教学目标1.理解变化的概念,能够用日常生活中的例子描述变化的过程;2.掌握变化量的概念,能够简单计算不同物品间的变化量;3.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变化的概念;2.变化量的概念;3.变化量的计算。
教学难点1.让学生理解变化量的概念,在实际生活中进行运用;2.引导学生掌握变化量的计算方法。
教学内容和步骤1. 教学内容:1.引入新内容:向学生提出问题:大家在生活中看到过哪些变化呢?有没有感觉到这个变化过程?(3分钟)2.介绍变化的概念,向学生提供简单易懂的定义:变化是指物体在某段时间内发生的任何可感知的转变。
(5分钟)3.引入变化量的概念,向学生提供简单易懂的定义:变化量是指物体从一种状态到另一种状态的变化大小。
(5分钟)4.以简单的数学问题来引导学生了解变化量的计算方法,举例说明变化量的表现形式。
(10分钟)5.练习,让学生通过实际场景来计算变化量。
在小组内分别完成“从1元买到3支铅笔”的题目,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5分钟)2. 教学步骤:第一步:引入新内容白板或教学投影仪上展示相关生活照片,让学生回忆其中的变化点。
老师与学生进行简短的互动交流,引出变化的概念。
第二步:介绍变化的概念在掌握学生的注意力后,教师向学生提供简单易懂的定义:变化是指物体在某段时间内发生的任何可感知的转变。
让学生通过生活中真实的例子来理解和描述这一概念。
第三步:引入变化量的概念给学生举一个例子:你的猫咪在刚刚疯跑完之后,再次站在了原地。
这就是在变化的过程中,猫咪从一种状态到了另一种状态。
这两种状态之间的差异即是它的变化量。
第四步:举例说明变化量的表现形式让学生想象成功掉落到降落伞上后,玻璃瓶里的电锯是什么状态,成功掉落后,电锯是另一种状态。
在这两种状态之间,电锯发生了某些变化,这种变化量就可以很容易地用数字来表示。
通过这种简单的例子,引导学生掌握变化量的表现形式。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变化的量 北师大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变化的量教学目标1.了解“变化的量”的定义和相关概念。
2.能够用口头和书面形式描述物体的变化情况。
3.学会根据所给条件进行计算,掌握简单的变化的量的计算方法。
教学内容1.变化的量的定义和相关概念介绍。
2.通过实例讲解物体的变化情况:–速度的变化–温度的变化–体积的变化–面积的变化3.变化的量的计算方法的讲授:–根据速度和时间计算距离的变化量–根据温度变化计算温差的变化量–根据体积变化计算比例的变化量–根据面积变化计算比例的变化量教学过程及重点难点教学过程1. 引入•导入主题,介绍今天的教学内容。
2. 定义和相关概念介绍•讲解“变化的量”的定义和相关概念,比如速度、温度、体积、面积等。
3. 物体的变化情况•针对速度、温度、体积、面积等变化情况,通过实例展示物体的变化过程。
•通过生动的实例,让学生理解物体变化的本质,根据所学概念描述物体变化的过程。
4. 变化的量的计算方法•针对变化的量的计算方法进行讲授。
•通过实例讲解速度、温度、体积、面积变化导致比例的变化量、距离等的计算方法。
•范例演示计算方法,让学生亲身体验、巩固所学知识。
5. 练习•授予学生相关习题进行练习。
•着重讲解并解答其中的难点问题。
6. 总结•总结所学知识,强化重点难点。
重点难点•“变化的量”和不同情况下的定义和概念•计算方法的理解和应用教学评价1.能力测试,包括对所学知识及方法的检测。
2.参与度评价,评估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和表现。
课后作业•完成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自选一篇新闻,撰写一篇有关“变化的量”的文章,要求结合所学概念进行阐述。
参考书目•《小学数学文化课教师用书》(北师大版)。
六年级数学下册 变化的量5教案 北师大版 教案
变化的量学习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生活中存在着大量互相依赖的变量。
2、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学习重点:体会在生活中,存在着大量互相依赖的变量。
学习难点: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二、学习提纲1.观察表格:小明的体重变化情况。
说一说:①表中所涉与的量是那两种量?这两种量都在发生变化吗?②小明10周岁前的体重是如何随年龄增长而变化的?③体重会一直随年龄的增长而变化吗?2.观察图像:骆驼被称为“沙漠之舟〞它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而发生较大的变化。
说一说:①图中所反映的变化的量是那两个?②横轴表示什么?纵轴表示什么?③图中25时表示次日凌晨1时,那么28时呢?32时、 36时、40时、 44时、 48时又分别表示什么?请在图中相应的位置标出。
④一天中,骆驼体温最高是多少?最低是多少?⑤一天中,在什么时间范围内骆驼的体温在上升?在什么时间范围内骆驼的体温在下降?⑥对照第二天骆驼体温变化情况,你发现了什么?⑦第二天8时指次日几时?应是图中几时?第二天8时骆驼的体温与前一天8时的体温有什么关系?⑧骆驼的体温有什么变化规律吗?3.某地的一位学生发现蟋蟀叫的次数与气温之间有如下近似关系。
①蟋蟀1分叫的次数除以7再加3,所得的结果与当地气温差不多。
②如果t表示蟋蟀每分叫的次数,你能用公式表示这个近似关系吗?请你写出这个关系式。
③如果蟋蟀叫了7次,这时的气温大约是多少?如果蟋蟀叫了14次,这时的气温大约是多少?如果蟋蟀叫了28次呢?你能发现蟋蟀叫的次数与气温之间是怎样变化的吗?4.在我们的生活中,一个量随着另一个量变化的例子还有很多,请举例说明。
三、检查学习效果,教师适时指导。
四、课堂反应练习1.判断。
①妈妈8月1日花了10元钱买菜,随着时间的变化,8月2日妈妈也一定会花钱。
﹙﹚②某超市促销某品牌衣服,原有800件,又运来300件,每天卖出80件,如果用x表示卖的天数,用y表示超市剩下这一品牌衣服的件数,用式子来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是:y=800—80x ( ) 2。
完整版本北师大版本小学六年级的数学下册的《变化的量》精品教学设计课件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变化的量》教课方案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变化的量》教课方案教课内容:变化的量教材简析:“变化的量”是学习正比率与反比率的开端课。
教材经过系列情境,联合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领会变量和变量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并试试对这些关系进行大概的描绘,进而拓宽学生理解正比率、反比率的背景。
教课目的:知识技术:联合详细的数学情境认识“变化的量”,并经过描绘活动,认识此中一个变量是如何跟着另一个变量而变化的。
数学思虑:经过举例与沟通活动,找到生活中相互依存的变量,描绘平时生活中一个变量是如何跟着另一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
问题解决:能从图表中获守信息,正确表述量的变化关系;或用数学关系式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感情态度:知道列表与绘图都是表示变量关系的常用的方法,累积表征变量的数学活动经验;从大批生活情境中获得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教课过程:一、情境引入1、出示一则新闻信息: 2014 年 11 月 14 日零时,国家发改委公布了最新的国内成品油最高零售限价,受国际油价连续大跌的影响,国内也出现了稀有的油价“八连跌”现象。
2、沟通:你知道油价连续下跌会产生如何的影响吗?3、思虑:从这些影响中你发现了什么?(生活中存在着大批相互依存的变量)4、揭露课题:今日我们就来研究像这样相互依存的变化的量。
(板书课题)二、研究新知1、发现生活中特准期间相互依存的变化的量出示妙想 6 岁前的体重变化的文字信息。
(1)发问:你有什么方式能将这些信息更为简短了然的表示出来吗?(2)察看:出示调皮和笑笑体现信息的表格和图,口答哪些量在发生变化?再谈谈用表格和图体现两个变量分别有什么长处。
(3)沟通:妙想 6 岁前的体重是如何随年纪增加而变化的?(4)议论:在成长的过程中,妙想的体重是否是向来这样变化的呢?你从中又发现了什么?(5)反应:练一练第 1 题,谈谈圆柱的体积和高之间的变化关系。
2、认识生活中“周期性”重复出现的相互依存的变化的量(1)发问:出示情境图 2,说一说,图中有哪两个变量?这两个量是如何变化的?(2)沟通:学生独立看图,并口答教材中的三个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变化的量
学习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生活中存在着大量互相依赖的变量。
2、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学习重点:体会在生活中,存在着大量互相依赖的变量。
学习难点: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学习提纲
1.观察表格:小明的体重变化情况。
说一说:①表中所涉及的量是那两种量?这两种量都在发生变化吗?
②小明10周岁前的体重是如何随年龄增长而变化的?
③体重会一直随年龄的增长而变化吗?
2.观察图像:骆驼被称为“沙漠之舟”它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而发生较大的变化。
说一说:①图中所反映的变化的量是那两个?
②横轴表示什么?纵轴表示什么?
③图中25时表示次日凌晨1时,那么28时呢?32时、 36时、
40时、 44时、 48时又分别表示什么?请在图中相应的位置标出。
④一天中,骆驼体温最高是多少?最低是多少?
⑤一天中,在什么时间范围内骆驼的体温在上升?在什么时间范围内
骆驼的体温在下降?
⑥对照第二天骆驼体温变化情况,你发现了什么?
⑦第二天8时指次日几时?应是图中几时?第二天8时骆驼的体温与
前一天8时的体温有什么关系?
⑧骆驼的体温有什么变化规律吗?
3.某地的一位学生发现蟋蟀叫的次数与气温之间有如下近似关系。
①蟋蟀1分叫的次数除以7再加3,所得的结果与当地气温差不多。
②如果t表示蟋蟀每分叫的次数,你能用公式表示这个近似关系吗?
请你写出这个关系式。
③如果蟋蟀叫了7次,这时的气温大约是多少?
如果蟋蟀叫了14次,这时的气温大约是多少?
如果蟋蟀叫了28次呢?
你能发现蟋蟀叫的次数与气温之间是怎样变化的吗?
4.在我们的生活中,一个量随着另一个量变化的例子还有很多,请举例说明。
三、检查学习效果,教师适时指导。
四、课堂反馈练习
1.判断。
①妈妈8月1日花了10元钱买菜,随着时间的变化,8月2日妈妈也一定会花钱。
﹙﹚
②某超市促销某品牌衣服,原有800件,又运来300件,每天卖出80件,如果用x表示卖的天
数,用y表示超市剩下这一品牌衣服的件数,用式子来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是:y=800—80x ( ) 2。
连一连,把相互变化的量连起来。
路程正方形周长
边长购买数量
总价行驶时间
2.笑笑有一本小说,在看书之前,她做了一个计划:
①看笑笑所列的表格中,﹙﹚和﹙﹚是有关联的量。
看的页数的多少是随着﹙﹚的变化
而变化的。
②看的天数与看的页数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都是﹙﹚。
3.下图是小狗牛牛出生后1-12月的体重变化情况。
3
2
上图中都有哪些量发生了变化?
①说一说牛牛在这一年中体重是如何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的?
②牛牛从()月到()月体重增长得最快。
③牛牛从()月到()月体重没有增长。
2.强强购买苹果的质量和应付的钱数如下表所示。
①表中的质量和应付的钱数是如何变化的?
②用x表示购买苹果的质量,用y表示应付的钱数,你能用式子表示出购买苹果的质量x和应付的钱数y之间的关系吗?
五、盘点收获: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说说你获得了哪些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