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仪器制造工艺学6——仪器装配基础 精品
仪器制造第6章2
![仪器制造第6章2](https://img.taocdn.com/s3/m/0fdc10d080eb6294dd886cd4.png)
第 6 章 仪器仪表元器件的成形(型)工艺及特殊工艺
-8-
仪器制造技术(曲兴华编)
与THT相比,SMT优点是: THT相比,SMT优点是:
1)体积小,集成度高,可以直接装在PCB的两面,频率特性 好,噪声低。 2)低成本,高可靠性,更适合自动化大规模生产。
第 6 章 仪器仪表元器件的成形(型)工艺及特殊工艺
第 6 章 仪器仪表元器件的成形(型)工艺及特殊工艺
-18-
仪器制造技术(曲兴华编)
2、镀锌
锌镀层对钢铁件为阳极镀层,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镀锌层经钝 化后,耐蚀性可提高6~8倍。锌有成本低,工艺简单、耐蚀性好、耐 贮存等优点,同时蕴藏量丰富,被广泛应用于仪器仪表、机械、电子、 轻工等领域,是应用最为广泛的镀层之一,约占总电镀量的60%以上。 镀锌层的防护能力随镀层加厚而增强。通常镀层分为三级,一级镀层 厚度25µm以上,主要用于军工行业;二级镀层厚度为15~20µm,用 于机械、轻工;三级镀层厚度为6~8µm,在仪器仪表、电子等行业应 用普遍。镀锌层也可用于的底层,但不宜作摩擦零件的镀层。
以双列直插式封装(DIP)为代表。
表面组( 表面组(贴)装技术SMT(Surface Mounting Technology) 装技术 ( )
是将表面贴装元器件直接贴焊到印制电路板表面或其他基板表面, SMT使用片式元器件的体积只有传统元器件的1/3~1/10左右。
SMT与THT混装技术 与 混装技术 微组装技术MPT(Microelectronics Packaging Tech,又称 ( 微组装技术 ,又称MAT)
第 6 章 仪器仪表元器件的成形(型)工艺及特殊工艺
-2-
仪器制造技术(曲兴华编)
仪器装配知识点总结
![仪器装配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bace357e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bef1067.png)
仪器装配知识点总结一、仪器装配的基本概念仪器装配是指将各种零部件、元件、仪器构件按照设计图纸和技术要求组装成合乎要求的整体。
仪器装配作业是现代制造技朩活中制成工序之一,它是从某种具体产品的设计开始,经过某种特定的生产过程,最后获得能够满足需求的产品。
仪器装配是制造业中的核心工艺之一,其质量稳定性对整个产品的质量稳定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仪器装配的操作要求1. 精密性要求在仪器装配作业中,操作人员需要具备一定的精密性要求,对仪器的精细部件进行正确而细致的操作,以保证装配后的仪器具有准确的工作性能。
2. 熟练性要求操作人员需要对各种装配工具和设备的使用技巧熟练掌握,保证装配作业的顺利进行。
3. 均匀性要求在装配时需要确保各部件的装配力、装配位置的准确性和均匀性,以保证装配后的产品能够正常工作。
4. 安全性要求仪器装配作业中需要注意安全操作,保证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和装配产品的质量安全。
5. 可靠性要求装配后的产品需要具有可靠性,能够长时间稳定工作,不易出现故障。
三、仪器装配的基本流程1. 阅读、理解图纸操作人员需要先仔细阅读设计图纸,了解零部件的位置和装配顺序,掌握产品的装配要求和方式。
2. 准备工作对需要使用的零部件和工具进行准备,确保装配作业的材料和条件具备。
3. 组装零件按照设计图纸和工艺要求,逐步将零部件进行组装,注意零部件的位置和装配顺序。
4. 调试、确认在进行完整器装配后,需要进行产品的调试和确认,保证装配后的产品正常工作。
5. 检查、验收在完成产品的装配后,需进行质量检查和验收,确保产品的质量达标。
四、仪器装配的常见问题及处理方法1. 零部件不符合要求在操作中可能会遇到零部件的尺寸或形状不符合要求的情况,需要及时更换合适的零部件。
2. 螺孔损坏在螺孔装配时可能会因为使用不当或装配力度过大而导致螺孔损坏,需进行修复或更换。
3. 配合面磨损在长时间的使用或装配中,可能会导致配合面的磨损,需要进行修复或更换。
顾崇衔等编著的第三版的机械制造工艺学的机器装配工艺基础
![顾崇衔等编著的第三版的机械制造工艺学的机器装配工艺基础](https://img.taocdn.com/s3/m/a07d7fad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51e4857.png)
A0
A3
A2
零部件间旳尺寸精度 涉及:
距离精度是指确 保一定旳间隙、配合 质量、尺寸要求等有 关零件、部件旳距离 尺寸旳精确程度。
配合精度是指配 合面间到达要求旳间 隙或过盈旳要求。
B1
B2
A1
车床装配旳尺寸
B0 B3
第六章 机器装配工艺基础
6-1 机器装配生产类型及其特点
多采用固定 装配或固定 式流水装配
第六章 机器装配工艺基础
6-1 机器装配生产类型及其特点
生产类型 大批大量生产
成批生产
单件小批生产
工艺过程划
工艺过程
分很细,力 求到达高度
旳均衡性
工艺过程旳 划分须适合 于批量旳大 小,尽量使 生产均衡
一般不订详 细工艺文件 ,工序可合 适调度,工 艺也可灵活 掌握
缺陷:在装配精度高,环数较多时就难以满足零件加工经济精 度要求。
合用:在满足零件加工经济精度情况下,首先考虑选用完全互 换; 主要用于低精度或高精度但构成环少旳装配。
第六章 机器装配工艺基础
6-2 到达装配精度旳工艺措施
一、互换装配法——统计互换装配法
(2)统计互换装配法/大数互换装配法(概率法)
二、分组装配法/选配法 (1)直接选配法 由装配工人在许多待装配旳零件中凭经验挑选合适旳零件 装配在一起确保装配精度。如活塞环与活塞旳装配。 优点:简朴 缺陷:①选配时间长; ②不宜在有节拍旳生产中用。
第六章 机器装配工艺基础
6-2 到达装配精度旳工艺措施
二、分组装配法/选配法 (2)分组选配法 将被加工零件旳制造公差放宽几倍, 零件加工测量后分组
装配旳运动精度有①主轴圆跳动;②轴向窜动;③转动 精度;④传动精度。
装配工艺基础
![装配工艺基础](https://img.taocdn.com/s3/m/c63288b9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b3.png)
二 选配法 1.将配合副中各零件仍按经济精度制造,然后选择合适的零件进行装配,以保证装配精度。 2.分为三类: 直接选配法 由装配工人从许多待装零件中,凭经验直接挑选合适零件试配,以保证装配精度; 操作简单,但挑选时间长,精度取决于工人的技术水平,且不适合流水线。
*
分驵选配法 将零件的制造公差放宽几倍(一般放宽3~4倍),零件加工后测量分组(公差带放宽几倍就分几组),并按对应组进行装配以保证装配精度; 特点: 零件公差要求不高,便能获得高的装配精度; 同组内零件可互换(分组互换法); 但零件储存量增大; 生产管理工作量增加,使流程复杂化。
*
用概率法计算得到的各环的平均公差为: 因此,比用极值法计算的结果扩大了 倍,从而更便于加工。 封闭环的上、下偏差为: Bs(A∑) = BM(A∑) + 1/2 T∑ Bx(A∑) = BM(A∑) - 1/2 T∑ BM:算术平均值
*
*
*
*
在选择装配方法时,先要了解各种装配方法的特点及应用范围。一般说来, 应优先选用完全互换法; 在生产批量较大、组成环又较多时,应考虑采用不完全互换法; 在封闭环的精度较高,组成环环数较少时,可以采用选配法; 只有在上述方法使零件加工很困难或不经济时,特别是中小批生产时,尤其是单件生产时,才宜采用修配法或调整法。
*
三 装配工艺规程的内容 进行产品分析,合理安排装配顺序和装配方法,编制装配工艺卡片; 确定生产规模,选择装配组织形式; 选择装配工艺装备(工具、夹具、量具、设备); 规定总装配和部件装配的技术条件、检查方法; 规定合理的运输方法和运输工具。
*
四 制订装配工艺规程的步骤 进行产品分析 研究产品图纸,掌握装配技术要求和验收标准; 对产品结构进行尺寸分析和工艺分析; 将产品分解为装配单元,组织平行装配、流水作业,将装配单元分为五级:零件、合件(若干零件永久连接)、组件、部件、机器,然后绘出装配系统图。
仪器制造工艺学仪器装配基础
![仪器制造工艺学仪器装配基础](https://img.taocdn.com/s3/m/a28a1fb0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84.png)
仪器制造工艺学仪器装配基础仪器制造工艺学是一门研究仪器制造过程中的各种工艺技术和方法的学科,而仪器装配作为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对于仪器的性能和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仪器装配的基础知识、装配工艺流程和装配质量控制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仪器装配的基础知识1. 仪器装配的定义仪器装配是指将各种零部件按照一定的工艺流程和方法组装成一个完整的仪器设备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考虑到零部件的尺寸、形状、材质、功能等因素,确保装配后的仪器能够正常工作并达到设计要求。
2. 仪器装配的基本要求(1)精度要求:装配过程中需要保证零部件的加工精度和装配精度,确保装配后的仪器能够正常工作。
(2)稳定性要求:装配后的仪器设备需要具有良好的稳定性,能够在各种工作环境下正常运行。
(3)可靠性要求:装配后的仪器设备需要具有较高的可靠性,能够长时间稳定工作而不出现故障。
二、装配工艺流程1. 装配前的准备工作在进行仪器装配之前,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包括准备好所需的零部件、工具和装配图纸等。
同时,需要对零部件进行检查,确保零部件的质量和数量是符合要求的。
2. 装配工艺流程(1)零部件的清洗和涂油:在装配之前,需要对零部件进行清洗和涂油处理,以确保零部件表面的清洁和润滑。
(2)零部件的配合和组装:根据装配图纸和工艺要求,将各个零部件按照一定的顺序和方法进行配合和组装,确保装配的正确性和稳定性。
(3)装配过程中的检查和调整:在装配过程中,需要对装配的零部件进行检查和调整,确保装配的精度和质量。
(4)装配后的检验和调试:装配完成后,需要对整个仪器设备进行检验和调试,确保其性能和质量达到设计要求。
三、装配质量控制1. 装配质量控制的方法(1)装配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在装配过程中,需要采取一系列的质量控制措施,包括对零部件的质量进行检查、对装配过程进行监控等,确保装配的质量。
(2)装配后的质量检验:装配完成后,需要对整个仪器设备进行质量检验,包括外观检查、功能检测等,确保装配后的仪器设备能够正常工作。
机器装配工艺基础
![机器装配工艺基础](https://img.taocdn.com/s3/m/b1e753e7360cba1aa811dacd.png)
3.装配尺寸链 装配尺寸链:指在装配过程中,由不同零件的相关设计尺寸作 为组成环所构成的尺寸链。
13
(1)线性装配尺寸链的建立方法
减速器齿轮轴组件装配实例
步骤
①确定封闭环
②查找组成环
确定相关零件上的相关尺寸 确定相关尺寸应遵守“一件 一环(尺寸链环数最少或尺 寸链最短)”的原则。
A2 2 A
3
第二节 装配精度与装配尺寸链
装配方法含义包含两个方面:一是指手工装配还是机械装配; 二是指保证装配精度的工艺方法和装配尺寸链的计算方法。前者主 要取决于生产纲领和产品的装配工艺性,也要考虑产品尺寸、质量、 结构复杂程度及条件;对后者的选择则主要取决于生产纲领和装配 精度,但也与装配尺寸链中组成环数的多少有关。
封闭环的中间尺寸 A0中
A0中 Ai中
i 1
i n 1
Ai中
m
——————6
即封闭环的中间尺寸等于所有增环的中间尺寸之和减去所有减环中 间尺寸之和。 封闭环的中间偏差 0
0 i
n i 1
i n 1
i
m
——————7
17 即封闭环的中间偏差等于所有增环的中间偏差之和减去所有减环的 中间偏差之和。
查标准公差表得组成环的公差:T1=0.25,T2=T5=0.048, T3=0.22,T4=0.16(单位均为mm)。 校核封闭环公差
T0 Ti 0.25 0.048 0.22 0.16 0.048 0.726m m0.75m m
i 1
5
故封闭环为
1
0.726 0
20
第三节 装配方法和装配尺寸链计算
机械产品的精度要求,最终是由装配来予以保证。根据产品的 性能要求、生产条件,可以采用不同的装配方法。
仪器制造工艺学
![仪器制造工艺学](https://img.taocdn.com/s3/m/73906a6727d3240c8447efed.png)
热处理工艺过程:对机器零件的半成品通过各种热处
理方法,直接改变他们材料性质和材料的机械性能的过 程
配合和连接,使之成为成品或半成品的工艺过程。 返回
1.1.2 仪器的开发过程
1.仪器开发的必要性 2.仪器开发的内容 3.仪器开发的途径 4.仪器开发的实施
A: Zb=a-b B: Zb=b-a C: 2Zb=da-db D: 2Zb=db-da
Zb、2Zb 本工序加工余量 a、da前工序的工序尺寸 b、db本工序的工序尺寸
加工余量大小要合适
大:浪费材料、工时,增加机床和刀具的磨损,降低生产率 小:不能修正上道工序的误差和加工痕迹,影响加工质量
影响工序余量的因素:
这一概念是1991年美国国防部为解决国防制造能力问题,拟定一个同时 体现工业界和国防部共同利益的中长期制造技术规划框架,提出了“21 世纪制造企业战略”研究报告。报告指出敏捷制造具有如下特征: (1)敏捷制造是信息时代最有竞争力的生产模式 它在全球化的市场竞争中能 以最短的交货期、最经济的方式,按用户需求生产出用户满意的具有竞 争力的产品。 (2)敏捷制造具有灵活的动态组织机构 它能以最快的速度把企业内部和企业 外部不同企业的优势力量集中在一起,形成具有快速响应能力的动态联 盟。因为在企业内部它将多级管理模式变为扁平结构的管理方式,把更 多的决策权下放到项目组;在企业外部,它将企业之间的竞争变为协作, 通过高速网络通信能充分调动、利用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各种资源,所以 能保证迅速、经济地生产出有竞争力的产品。 (3)敏捷制造采用了先进制造技术 敏捷制造一方面要“快”,另一方面要 “准”,其核心就在于快速地生产出用户满意的产品。因此,敏捷制造 必须在其各个制造环节都采用先进制造技术,例如柔性制造、计算机辅 助管理、企业经营过程重构、计算机辅助质量保证、产品数据管理以及 产品数据交换标准等技术。 (4)敏捷制造必须建立开放的基础结构 因为敏捷制造要把世界范围内的优 势力量集成在一起,所以敏捷制造企业必须采取开放结构,只有这样, 才能把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与市场和合作伙伴紧密联系起来,使企业能 在一体化的电子商业环境中生存。
仪器制造技术课本重点摘抄
![仪器制造技术课本重点摘抄](https://img.taocdn.com/s3/m/f73b529251e79b896802265c.png)
第一章:仪器常用加工方法:1材料成形2机械加工3特种加工4表面加工5仪器常用元件加工6仪器常用工艺工艺过程设计的基本概念:工艺过程设计是指把产品的设计信息转化为制造信息的过程设计。
工艺规程:在实际生产中,一个零件从毛坯原件加工到成品。
所采取的的工艺过程,用一定的文件形式规定下来。
工艺规程是指导生产的依据,是组织生产、做好生产技术准备的主要技术文件。
制定工艺规程的原则:1应满足生产纲领的要求,要与生产类型相适应。
2应保证要件的加工质量,达到图样上所提出的各项技术要求。
3保证加工质量的基础上,应使工艺过程具有较高的生产率和较好的经济性。
4要尽量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保证安全生产。
主要原则:能够符合技术要求和相应生产率的最经济的工艺过程。
工艺规程的步骤:1研究产品图样,进行工艺分析2计算零件生产纲领,明确生产类型3确定毛坯种类,设计毛坯图4拟定工艺路线5确定机械加工余量,计算工序尺寸及公差,并绘制工艺草图生产成本与生产工艺:生产成本是制造一个零件或一台产品所消耗的费用总和,生产成本中有大约百分之70-75与成本相关,成为成本工艺。
需要考虑可变费用、不变费用、最佳生产纲领分析、临界产量与投资回收期的分析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的组成:1工序一个或一组工人在一个工作地对一个或同时几个工件所连续完成的那一部分工艺过程称为一个工序。
工序是工艺过程的基本单元。
2安装在某一工序中,有时需要对零件进行多次装夹加工,每装夹一次所完成的那一部分工艺过程称为一次安装。
3工位 4工步。
5进给由于余量较大或其他原因,需用同一刀具在同一切削量下,对同一切削用量下、对同一表面进行多次切削。
6动作工人或机器本身的一个行动单元。
生产纲领:N=Qn(1+a+b) 式中Q 产品的年生产量(台/年) n每台产品中该零件的数量(件/台) a备品率 b平均废品率机械加工余量:工件加工前后尺寸之差。
影响加工余量的因素:1前一工序的公差T。
2前一工序所遗留的表面粗糙度R和表面缺陷度I。
仪器制造技术-装配1
![仪器制造技术-装配1](https://img.taocdn.com/s3/m/fd343f4ea8956bec0975e3df.png)
划分装配工序
编制装配工艺文件
4
装配工艺流程图
装配工艺系统图 为了便于装配,通常将机器分成若干个独立的装配单元。 图装配单元通常可划分为五个等级,即零件、套件、组 件、部件和机器(图6-2)
零 件 基准零件 零 件 零 件 零 件 零 件 零 件 机器
部 件
部 件
组 件
套 件
图6-2 装配工艺流程图
10
按照零件在仪器中的作用可分为:
• 基础件:完成一定的运动/动力/光学/电气 或其它作用的零件,齿轮/摆/指针
• 补充件:作用与基本件类似,但缺少时仪 器仍然可以完成基本功能,但影响使用质 量。表壳/表盘 • 辅助件:其余的专用件和标准件 表带 • 紧固件:
11
标准公差表
12
优先数系
13
14
5
套件与组件示例
a)套件
b)组件
胡批:套件:2-3个零件,装到一起当一个使用,比如这个图制造成 一个零件比较困难,轴承 组件和部件一般指相对比较独立,有一定的功能,先装好,备用
6
8.1.2 仪器装配基本内容
1.清洗:
2.连接: 可拆连接:螺钉/键/销 不可拆连接:焊/过盈配合/铆接/胶合等 3.装配加工:刮削/配作/调整(辅以量具或仪器检查)
4.平衡(高速的场合,扰性平衡)
5.检验/试验(有的还有验收)
7
装配组织形式的选择与比较
生产规模 装配方法与组织形式 自动化程度 手工 单件生产 手工(使用简单工具)装配 ,无专用和固定工作台位 特 点 生产率低,装配质量很 大程度上取决于装配工 人的技术水平和责任心
装配工作台位固定,备有装 有一定生产率,能满足 配夹具、模具和各种工具, 手工为主, 装配质量要求,需用设 成批生产 可分部件装配和总装配,也 部分使用工 备不多; 工作台位之间 可组成装配对象固定而装配 具和夹具 一般不用机械化输送 工人流动的流水线 生产率较高,对工人技 每个工人只完成一部分工作 成批生产 ,装配对象用人工依次移动 人工流水线 术水平要求相对较低, 装备费用不高;装配工 轻型产品 (可带随行夹具),装备按 艺相似的多品种流水线 装配顺序布置 可采用自由节拍移动 一种或几种相似装配对象专 生产率高,节奏性强, 成批或大 用流水线,有周期性间歇移 机械化传输 待装零、部件不能脱节 批生产 动和连续移动两种方式 ,装备费用较高 半自动或全自动装配线,半 半自动、全 生产率高,质量稳定, 大批大量 自动装配线部分上下料和装 产品变动灵活性差,装 自动装配 生产 配工作采用人工方法 备费用昂贵
仪器装配基础制造工艺学培训讲座
![仪器装配基础制造工艺学培训讲座](https://img.taocdn.com/s3/m/e86b8477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21.png)
仪器装配基础制造工艺学培训讲座仪器装配基础制造工艺学讲座尊敬的各位听众,大家好!今天我将为大家带来一场关于仪器装配基础制造工艺学的讲座。
在这个讲座中,我们将讨论仪器装配的基本流程和一些关键注意事项。
希望通过这场讲座,能够增加大家对仪器装配制造工艺学的了解和掌握。
仪器装配是将各个部件和模块组装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仪器的过程。
它在各行各业中都有重要的应用。
仪器装配的质量和精度直接影响到仪器的性能和稳定性。
因此,仪器装配过程中需要遵循一系列的制造工艺和技术要求。
首先,我们来谈一谈仪器装配的基本流程。
仪器装配的基本流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零件准备:在开始装配之前,需要对所有的零部件进行检查和准备工作。
这包括清洁、校验和测量零部件的尺寸和特性。
2. 零件组装:根据装配图纸和要求,将各个零部件按照正确的顺序和位置组装在一起。
在组装的过程中,要注意零部件之间的配合精度和间隙。
3. 调试和测试:在完成组装后,需要对仪器进行调试和测试。
这包括各项功能的测试以及性能的验证。
若发现问题,需要进行调整和修复。
4. 完成验收:当仪器经过调试和测试后,需要进行整体的验收和评估。
只有通过验收,才能正式交付使用。
在仪器装配的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一些关键的制造工艺和技术要求。
首先是精确度要求。
不同的仪器对精确度的要求是不同的,但无论如何,都需要保证装配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这包括对零部件的尺寸、配合精度和装配工艺的要求。
其次是气密性要求。
某些仪器需要在工作过程中保持较高的气密性,以确保其内部环境的稳定。
因此,在装配过程中需要注意密封件的选择和安装,以及气密性的测试。
另外,还有材料和处理要求。
在仪器装配中,使用的材料需要满足特定的要求,如强度、耐腐蚀性等。
同时,还需要对一些部件进行表面处理,如喷涂、镀膜等,以提高其功能和耐久性。
最后,我想再强调一下安全和质量。
在仪器装配过程中,安全性和质量是至关重要的。
我们必须始终注意操作规程和安全措施,确保装配过程中没有任何意外发生。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06装配工艺基础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06装配工艺基础](https://img.taocdn.com/s3/m/6e80b57e964bcf84b8d57b36.png)
应用概率法解算装配尺寸链比较合理。 概率法比极值法更为合理,但概率法计算较为复杂,因而使其应用受到一
定的限制。
6.3 保证装配精度的装配方法
装配方法
互换法
完全互换法 不互换法
6.1.3 装配精度与零件精度间的关系
A
B
图 7.2 床身导轨简图
A--溜板移动导轨 B--尾座移动导轨
A0
A0
A2 A3
A1
6.1.3 装配精度与零件精度间的关系
图7.3 主轴箱主轴与尾座套筒中心线等高结构示意图
1-主轴箱 2-尾座 3-尾座底板 4-床身
A2 A3
A1
6.2 装配尺寸链
装配尺寸链是产品或部件在装配过程中,由相关零件的有关尺寸(表面或 轴线间距离)或相互位置关系(平行度、垂直度或同轴度等)所组成的尺寸链。
选择装配法
直接选配法 分组选配法
修配法
调整法
6.3 保证装配精度的装配方法
6.3.1 互换法
互换法即零件具有互换性,就是在装配过程中,各相关零件不经任何选择、
调整,安装后就能达到装配精度要求的一种方法。 产品采用互换装配法时,装配精度主要取决于零件的加工精度。其实质就是
用控制零件的加工误差来保证产品的装配精度。 互换装配法又分为完全互换法和不完全互换法两种。
A2 A3
A1
A2 A3
A1
6.2.1 装配尺寸链的建立
2)建立装配尺寸链的注意事项 ① 装配尺寸链中装配精度就是封闭环。 ② 按一定层次分别建立产品与部件的装配尺寸链。 ③ 在保证装配精度的前提下,装配尺寸链组成环可适当简化。 图7.5为车床头尾座中心线等高的装配尺寸链。
仪器制造工艺综合技术介绍
![仪器制造工艺综合技术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d6df159b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5d80654.png)
制造工艺的不断进步和创新是推动 仪器行业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有 助于提升行业整体技术水平和竞争 力。
02
仪器制造工艺的核心技术
精密加工技术
01
02
03
精密磨削技术
利用高精度磨床和砂轮, 对工件进行微量切削,达 到高精度尺寸和表面粗糙 度要求。
精密研磨技术
采用游离磨料或固定磨料 研磨工具,对工件表面进 行微量去除,提高表面质 量和精度。
精密机械加工
利用高精度机床和加工技术,实现机械零件的精密加工,确保仪器 的机械性能。
机械系统装配
将加工好的机械零件按照设计要求进行装配,保证仪器的整体机械 性能。
机械零件表面处理
采用热处理、表面涂层等技术,提高机械零件的耐磨性、耐腐蚀性等 性能。
电子仪器的制造工艺
电路板制造
采用印刷电路板技术, 实现电路板的制造和组 装,确保仪器的电气性 能。
利用电化学原理对工件进 行去除或增加材料,实现 复杂形状和高精度加工。
电子束加工技术
采用高能电子束对工件进 行照射,实现高精度、高 效率和高质量加工。
离子束加工技术
利用离子束对工件进行轰 击或注入,实现高精度、 高纯净度和高质量加工。
03
仪器制造工艺的流程与规范
工艺流程设计
总体设计
根据仪器功能需求,进行整体结构设计和工艺流程规划。
成本控制与生产效率提升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如何降低制造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是仪器制造企业面临的重要挑战。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智能化与自动化
借助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先进技术,实现仪器制造工艺的智能化和自动化,提高生产效率 和产品质量。
微型化与集成化
随着微电子技术和纳米技术的发展,仪器将越来越微型化、集成化,对制造工艺提出更高 要求。
仪器仪表装配基本知识
![仪器仪表装配基本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a6909194b9d528ea81c779ee.png)
连接-螺纹连接技术
一些其他的紧固件 平垫圈 常用GB97.1 弹簧垫圈- 常用GB93 锁紧垫圈- 常用GB861.1 螺母常用GB6170 开口挡圈- 常用GB896
GB861.2 GB862.1
防松动措施:厌氧胶;胶封螺钉头部;用弹簧垫圈、锁紧 垫圈;防松螺母……。 注意:用过的弹簧垫圈已失去弹性不得再用与产品上
检测证明合格的文件
助焊剂:符合规定要求 焊点设计:根据不同的连接点设计不同的焊点。原则是保证连
接的电气性能和机械性能
人员:掌握软钎焊技术知识,有满足本岗位要求的操作技能;经
允许上岗
设备:符合规定要求的焊接设备、工具
软钎焊技术-手工焊接
焊 点 设 计
焊点的设计一般 工艺规程中很少 提及,操作者可 根据不同的连接 需要和经验,设 计不同的焊点。 右图上面的应为 不允许。对于工 艺规程、设计图 样有规定必须执 行
连接-软钎焊技术
应用软钎焊技术的基本条件
人员:
应有基本的软钎焊技术知识和对不同的软钎焊设备的了解 应有软钎焊技术操作技能; 应有识别和了解电子器件及其基本功能的能力; 应有能操作不同的软钎焊设备的能力和技能 应有本行业基本的管理知识和技能; 应有具有质量管理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等。 工艺装备: 应有配套齐全软钎焊工艺装备 应有符合规定的供电条件; 应有符合规定的洁净度和通风、照明条件; 符合规定的防治静电设施
软钎焊技术-助焊剂
助焊剂的作用:
溶解被焊母材表面的氧化膜 防止被焊母材的再氧化 降低熔融焊料的表面张力
软钎焊技术-助焊剂
助 焊 剂 应 有 的 性 能
软钎焊技术-原理
一、焊接基本原理 焊接的三个理 化过程: 1. 润湿 2. 扩散 3. 合金化 Cu6Sn5, Cu3Sn
仪器制造工艺学课程总结
![仪器制造工艺学课程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2a9fa107bb68a98271fefa74.png)
课程总结第一章加工精度:由零件图纸上以公差T给定的,表征的是与理想几何参数相符合的程度加工误差:加工后实际测得的偏离值Δ,表征的是与理想几何参数的偏差的程度加工精度分为尺寸精度形状精度位置精度方法误差(原理误差):由于加工时采用了近似的加工运动方式,或形状近似的道具轮廓而产生的加工误差机床误差:指在无切削负荷下,来自机床本身的制造误差安装误差和磨损,主要由主轴回转误差、导轨误差及传动误差组成。
主轴回转误差⑴主轴回转误差不仅对加工表面的形状和位置精度影响较大,而且对加工表面的粗糙度和波度影响亦较大,尤其是在精密加工中,它是决定工件圆度的主要因素。
⑵主轴回转误差主轴几何轴线主轴实际回转轴线主轴理想回转轴线主轴平均回转轴线:各瞬时回转轴线的平均位置主轴回转误差(精度):主轴实际回转轴线与主轴理想回转轴线的符合程度⑶主轴回转误差的表现径向跳动:瞬时回转轴线始终平行于平均回转轴线,但沿Y轴和Z 轴方向有变动(加工圆柱面的形状精度)轴向窜动:瞬时回转轴线沿平均回转轴线方向的变动角度摆动:瞬时回转轴线与平均回转轴线是一倾斜角,但其交点位置固定不变(形状精度)轴向窜动在加工端面时,对形状精度有影响。
⑷影响主轴回转精度的因素①轴承和轴颈的影响(车床类和镗床类)(轴颈是轴两端较细,装在轴承内环中,和轴承一起运动)②轴承间隙的影响③配合零件和装配质量的影响⑸提高主轴回转精度的措施①设计与制造高精度的主轴部件②使主轴回转误差不反映到工件上作法:在结构上采用运动和定位分开的主轴结构2、机床导轨误差⑴机床导轨误差项目水平面内的直线度,垂直面内的直线度前后导轨在垂直面内的平行度误差敏感方向:原始误差引起的刀刃与工件间的相对位移,若产生在加工表面的法线方向,则对加工精度影响较大,若产生在加工表面的切线方向,则影响甚小,可忽略不计,一般对加工精度影响大的方向称为误差敏感方向机床传动链误差:机床传动链误差是指机床内联传动链始末两端传动元件之间相对运动的误差,是螺纹加工,螺旋面加工和展成法加工齿轮等工件时,影响其加工精度的主要因素提高机床传动精度:制造高精度传动元件减少传动元件数目,缩短传动链长度采用校正装置(即测量加补偿装置)第二章夹具误差1夹具误差来自夹具的制造误差和使用过程中的磨损2、会影响工件的加工精度刀具误差:是指刀具制造误差和磨损(包括刃磨)2刀具误差对加工精度影响随刀具种类的不同而不同⑴定尺寸刀具:刀具的制造误差及磨损会直接影响被加工工件的尺寸精度⑵成型刀具:成形车刀,成形铣刀,模数铣刀⑶展成刀具:齿轮滚刀,插齿刀,花键滚刀⑷一般刀具:普通车刀,单刃镗刀,端铣刀,刨刀用成形刀具,刀具的形状精度直接影响工件的形状精度用展成刀具,刀具切削刃的几何形状及有关尺寸,会直接影响加工精度一般刀具,刀具的制造精度对工件精度无直接影响,刀具的磨损对工件形状尺寸精度均有影响加工表面精度由机床运动精度决定加工表面尺寸精度由机床调整精度决定四点结论力和变形的关系不是直线关系加载曲线和卸载曲线不重合当载荷去除后变形回不到起点部件的实际刚度远比我们按实体估计的要小影响部件刚度的因素:1、连接表面的接触变形2、薄弱零件本身的变形3、间隙的影响4、摩擦的影响5、施力方向的影响工艺系统刚度的特点:1、整个工艺系统的刚度比其中刚度最小的那个环节的刚度还小2、工艺系统各环节的刚度和整个工艺系统的刚度是随着受力点位置的变化而变化3、由于工艺系统刚度定义式中的Y 是在的共同作用下,产生了沿方向的变形,即Y=因而就有可能出现Y<0的情况,即工艺系统出现了负刚度误差复映:毛皮椭圆,加工后工件仍为椭圆:毛坯偏心,加工后工件仍有偏心工艺系统的热源内部(切削热:去除材料所消耗的能量摩擦热:机热电系统运动部分产生的派生热:切削、切削液、润滑油携带)外部(环境温度:气温对流,地基温度辐射热:阳光、暖气设备等辐射出)工艺系统热变形对加工精度的影响1、机床热变形产生的加工误差2、工件热变形产生的加工误差(1、热源:主要是切削热,对于大型工件或要进行精密加工的工件来说环境热与辐射热也不可忽视2、工件热变形的两种情况:均匀受热:弓箭的温度在沿全长圆周上是一样的变形也较为均匀,影响尺寸精度不均匀受热,工件又在单面受切削热作用下影响形状及相互位置精度)刀具热变形产生的加工误差:1、刀具的热变形2、车刀的热伸长表面层的微观几何性质(表面粗糙度:切削刀具的运动轨迹所形成其波长L与波高H之比小于50 波度:介于加工精度和表面粗糙度之间的周期性几何形状误差,由加工工艺系统的振动和偏移造成L/H=50-1000 宏观几何形状误差L/H>1000)表面层物理性质:冷作硬化(钢材在常温或再结晶温度以下的加工,能显著提高强度和硬度,降低塑性和冲击韧性,成为冷作硬化),金相组织变化,残余应力磨削烧伤分为回火烧伤和淬火烧伤,振动情况分为自激振动和强迫振动减小切削颤动的途径:合理选择切削用量合理选择刀具的几何参数采用消振刀具(弹簧车刀或湾杆刨刀)提高工艺系统本身的抗振性包括提高机床的抗振性、提高刀具的抗振性改变振动系统的刚度组合避免自激振动使用减震装置减震(阻尼器减震器)积屑瘤——指在加工中碳钢时,在刀尖处出现的小块且硬度较高的金属粘附物。
仪器装配完整版
![仪器装配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989c9d62a98271fe910ef9a4.png)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装配工艺规程的制订及装 配组织形式 第三节 工艺尺寸链 第四节 装配尺寸链 第五节 保证装配精度的方法
第一节 概述
一.装配概念 1. 装配单元 指机器中能进行独立装配的部分。套件、组件、部件等都可称为装配单元。
① 套件(合件)
② 组件 ③ 部件 ④ 总装
在一个基准零件上装上一个或若干个零件, 就构成一个套件。它是最小装配单元。为 在一个基准零件上装上若干个套件及零件, 套件而进行的装配工作称为套装。 就构成一个组件。为组件而进行的装配工 在一个基准零件上装上若干个组件、套件 作称为组装。 及零件,就构成一个部件。为形成部件而 在一个基准零件上装上若干个部件、组件、 进行的装配工作称为部装。 套件及零件,并最终装配成机器。称为总 装。
(2)关联性 尺寸链中每一尺寸发生变动,会引起尺寸链其它尺寸变动。 1.6.2 工艺尺寸链的计算方法 零件尺寸和公差一般用基本尺寸、上偏差和下偏差形式给 出(举一例说明)。 一个尺寸链由n个环组成,其中只能有一个封闭环。 如果封闭环在尺寸链中的排序是第n个,增环的排序从 1 排 到m个,则减环的排序就从m+1到n-1个。
(2)封闭环上偏差 所有增环上偏差之和减去所有减环下偏差之和
ES A0=Σ ESAi-Σ EIAj (3)封闭环下偏差 所有增环下偏差之和减去所有减环上偏差之和 EI A0=Σ EIAi-Σ ESAj (4)封闭环公差 所有增环公差之和加上所有减环公差之和 TA0=ΣTAi+ΣTAj
1.6.3 工艺尺寸链的应用
凡组成环箭头与封闭环箭头方向相同为减环,相反为增环。
3)尺寸链的分类 ⑴ 按应用场合分类,有工艺尺寸链和装配尺寸链; ⑵ 按各环所处空间位置分类,有直线尺寸链和平面尺寸链; ⑶ 按各环所处几何特征分,有长度尺寸链和角度尺寸链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概率法计算得到的各环的平均公差为:
TM
T ( A )2 n 1
因此,比用极值法计算的结果扩大了
n 1 倍,从而更便于加工。
封闭环的上、下偏差为:
Bs(A∑) = BM(A∑) + 1/2 T∑
Bx(A∑) = BM(A∑) - 1/2 T∑
BM:算术平均值
➢ 已知:A1=60(+0.20)mm, A2=57(-0.20mm), A3=3(-0.10)mm, 各组成环均呈正态分布, 即分布中心与公差带中心重合
产品
概述
1)零件 机器是由许多零件组成的,零件是机器的最
小单元。 2)组件
在一个基准零件上,装上若干零件与套件 (可无套件)而构成,它没有独立完整的功能。 为组件而进行的装配工作称为组装。 3)部件
在一个基准零件上,装上若干组件、套件和 零件,成为一个具有独立、完整功能的装配单 元,称为部件。为形成部件而进行的装配工作 称之为部装。
度等); 接触刚度(接触面大小、接触点分布)
概述
3.与零件精度和装配工艺的关系 零件精度直接影响装配精度,是保
证装配精度的基础; 装配工艺可提高和保证装配精度; 装配精度是由相关零件的加工精度
和合理的装配工艺共同来保证的。
装配尺寸链及其计算
一 装配尺寸链的基本概念及其特征
1.定义:在仪器的装配关系中,由有关零件的 尺寸或相互位置关系所组成的尺寸链,称为装 配尺寸链。
装配尺寸链形式较多,有线性尺寸链、角度
尺寸链、平面尺寸链、空间尺寸链。
二 装配尺寸链的建立
1.建立装配尺寸链的方法 ➢ 先确定反映装配后技术要求的封闭环,然后根
据封闭环的要求查找各组成环; ➢ 采用粘连法,按照“最少环数”原则建立尺寸
链图 粘连法:即取封闭环两端为起点,沿装配精度
方向,以基准面为线索,一个挨一个,直至找 到同一基准零件,甚至同一基准面为止;
A3
7
0.050 0.065
mm
2.概率法(又称不完全互换法)
极值法的优点是简单、可靠,缺点是当 封闭环公差较小、组成环较多时,各组 成环公差将很小,给制造带来困难,使 成本增加。加工尺寸处于公差带中间部 分的是多数,处于极限尺寸的是极少数, 装配时同一部件的各组成环恰好都处于 极限尺寸的情况就更少见。因此,大批 量生产中,装配精度要求高、组成环数 目多时,应用概率法解算尺寸链较合理。
概述
4)基准件 各种装配单元都要首先选定某一零件或低
一级的单元作为装配基准件。基准件应当体积 或质量较大,有足够的支承面以保证装配时的 稳定性。 5)总装
在一个基准零件上,装上若干个部件、组 件、套件及零件就成为一台机器,为此而进行 的装配工作,称之为总装。
概述
3.内容 准备工作:
包括零部件清洗、尺寸和重量分选、平 衡等; 主要工作: 包括零件的装入、联结、部装、总装; 装配过程中的检验、调整、试验和装配 后的试运转、油漆、包装等。
➢ 两种计算的计算方法都通过极值法和概率法 求解。
1.极值法(又称完全互换法)
所用公式与工艺尺寸链的相同。
这里介绍一个所谓“相依尺寸”的概念, 即在装配尺寸链的组成环中选择一个比较 容易加工或在生产上受限制较少的组成环 尺寸。实际上是选择一个环作为协调环, 其它各环必须为标准公差,而协调环可以 不是标准公差。
T(A1)=0.049mm, T(A2)=T(A4)=0.018mm,
• 计算“相依尺寸”公差为:
T(A3)= T(A∑)-[ T(A1)+ T(A2)+ T(A4)] = [ 0.1 – (0.049 + 0.018 + 0.018 )] mm = 0.015mm • 计算“相依尺寸”偏差
列尺寸链竖式解得:
举例说明计算过程
• 已知: A1=41m m, A3=7mm, A2=A4=1 7mm;
• 要求轴向 间隙为 0.05~0.15 mm。
➢ 分析和建立尺寸链
封闭环尺寸是
A
0
0.15 0.05
mm
验算封闭 环的基本尺 寸为
A A1 ( A2 A3 A4 )
= 41 -(17+7+17)= 0
仪器制造工艺学 ——仪器装配基础
第六章 仪器装配基础
概述
一 装配的概念
1.定义 按规定的技术要求,将零件或部件进行
配合和连接,并对其进行调试和检测, 使之成为半成品或成品的工艺过程。
2.分类 根据装配的成品分为组装、部装和总装。
概述
零件
组装 标准件
组件 零件 标准件
部装
部件
组件 零件
总装
标准件
各环基本尺寸正确。
➢ 确定各组成环公差
隔板A3容易在平面磨上磨削,精度容易达到, 故选其作为“相依尺寸”(协调环)。
∵ T ( A ) (0.15 0.05) 0.1mm
∴
Tcp
(
Ai
)
T ( A ) n 1
0.1 51
0.025mm
各组成环的平均公差
根据基本尺寸的大小和加工的难易程度,调 整各组成环的公差为:
概述
4.地位 装配是仪器制造中的最后一个阶段; 装配工艺和装配质量影响仪器质量(工
作性能、使用效果、可靠性、寿命等)
装配过程中可发现设计错误和加工工艺 中的错误;
装配是产品的最终检验环节。
概述
二 仪器装配精度
1.概念 装配精度是装配工艺的质量指标,可根据机器的工作
性能来确定。 2.内容(包括零、部件间的) 尺寸精度(指配合精度与距离精度) 位置精度(包括平行度、垂直度、同轴度、跳动等) 运动精度(包括相对运动时的平行度、直线度、垂直
2.作用 查找零件对装配精度的影响; 指导制订装配工艺,合理安排装配工序; 分析产品结构的合理性。
装配尺寸链及其计算
3.特点 除有一般尺寸链的特点外,还有:
封闭环十分明显,一定是机器产品或部件的 某项装配精度;
封闭环在装配后才能形成,不具有独立性 (装配精度只有装配后才能测量);
各组成环不是仅在一个零件上的尺寸,而是 在几个零件或部件间与装配精度有关的尺寸;
“最少环数”原则,又称最短路线原则。
三 装配尺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链的计算方法
装配尺寸链的应用包括两个方面:
正向计算:已有产品装配图和全部零件图, 已知尺寸链的封闭环,各组成环的基本尺寸、 公差及偏差,求封闭环的基本尺寸、公差及 偏差;然后和已知条件对比,验证各环精度 是否合理。
反向计算:产品设计阶段,根据装配精度 (封闭环)要求,确定各组成环的基本尺寸、 公差及偏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