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毛窦切除改良Limberg皮瓣转移术

合集下载

朋友圈关于藏毛窦最最流行的几种臀沟抬高技术

朋友圈关于藏毛窦最最流行的几种臀沟抬高技术

朋友圈关于藏毛窦最最流行的几种臀沟抬高技术上周六参加了一个“肛肠沙龙”,由几位大佬分享了结直肠肛门外科的几个热点话题,中山六院鲜振宇博士分享的是藏毛窦臀沟抬高技术(主要讨论BascomⅡ臀沟抬高技术),非常棒!其中有个手术细节还让浩哥彻底改变了对这种术式的认识;敬酒之余,浩哥彻彻底底请教了鲜博;后来又私信给江苏省中医院邵万金教授,茅塞顿开。

今天,浩哥想把朋友圈关于藏毛窦最最流行的几种臀沟抬高技术梳理一下,分享给各位;同时,鲜博强调的手术细节以及国内各大中心的经典手术照片逐一奉上。

藏毛窦(pilonidal sinus)是一种不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以患者多毛、局部窦道内藏毛发为其特征。

藏毛窦一般认为是后天性疾病,法国学者在一位理发师的左手虎口位置也发现了藏毛窦,更加印证这个观点。

在肛肠外科中处理的藏毛窦一般是指发生在骶尾部的藏毛窦。

脱落的毛发形成入侵者(H-hair),毛发侵入的动力(F-force),局部皮肤的易损性(V-vulnerability),这三个因素同时并存的情况下才可能发展成为藏毛窦,因此针对于以上三个因素的处理措施才是藏毛窦手术的要点。

臀沟抬高技术是藏毛窦手术治疗中的关键,以下梳理最最流行的Karydakis皮瓣,菱形皮瓣,Basco mⅡ三种臀沟抬高技术。

(一)Karydakis皮瓣是将皮下筋膜游离与骶尾部筋膜固定,同时皮肤采用偏移中线缝合。

(二)菱形皮瓣是在骶骨筋膜背侧切除所有窦道,采用筋膜瓣旋转抬高臀沟。

最代表性的菱形皮瓣为Limberg皮瓣,Dufourmentel 皮瓣(包括以上术式的改良)。

Limberg皮瓣Dufourmentel皮瓣(三)BascomⅡ是基于皮瓣覆盖、偏移中线缝合,完全消除臀沟。

•手术细节:该术式病灶切除的范围是“pilonidal sinus及pilonidal tract即可,不要求到达骶骨筋膜”。

分享近期国内各大中心的经典手术图片(已征得手术医师同意)病例1河南省中医院张宁席作武病例2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何剑平张锡滔徐鹏病例3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鲜振宇张恒英德市中医院蔡浩武病例4江苏省中医院邵万金病例5江苏省中医院徐民民邓群邵万金(邓群浙江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最后,做一个小结:(备注:菱形皮瓣转移以Limberg术为例)本文感谢:江苏省中医院邵万金;河南省中医院席作武张宁;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何剑平;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鲜振宇。

手把手教你Limberg皮瓣转移

手把手教你Limberg皮瓣转移

手把手教你Limberg皮瓣转移新朋友点上方“肛肠微创技术交流”快速关注近一月来连续收治3例藏毛窦患者,对于这个肛肠科少见性疾病来说已经不少了,并且3例患者均为顽固复发病例,经过术前系统评估,均采用Limberg皮瓣转移治疗,术前详细咨询了资深专家邵万金教授,他热情地给予手术细节方面的指导,在此表示深深的谢意。

目前三例患者恢复均不错,第三例患者手术过程分享如下:简要病史患者男性,付某,20岁,就诊主诉:骶尾部包块间断破溃流脓6年余。

患者曾在5年前因骶尾部肿胀疼痛在当地医院就诊,考虑“骶尾部感染”,给予局部切开引流,全身抗感染治疗症状缓解,术后半年患者再次出现局部破溃流脓,自用药物缓解不明显,反复发作,10天前局部肿胀破溃流脓,伴针刺样疼痛,来诊。

专科情况患者多毛,(截石位)6点距肛缘约5cm臀沟可见4枚大小不等小凹陷(Pits),内藏有毛发,距肛缘约12cm骶尾部中线左侧可见一约0.5cm ×0.5 cm陈旧性瘢痕,上有溃口,内可见黑色毛发附着,周围质硬,轻度压痛,挤压有少许淡黄色脓性分泌物流出。

术前情况(备皮后),臀沟可见多个Pits手术方式:藏毛窦切除Limberg皮瓣转移术手术经过1、麻醉成功后取折刀位,固定暴露臀沟。

2、以臀沟中线向左偏移约2cm为长轴,以包含所有病灶为原则作边长为7cm的等边菱形,各锐角为60°,钝角为120°,以菱形右底边向右侧臀部再作一边长7cm菱形作皮瓣用。

术区常规消毒后,铺无菌手术巾。

3、沿标记线逐层切开菱形各边;4、病灶区切除深达骶骨筋膜水平;5、彻底切除病灶留取标本送病检;6、同法游离菱形全层皮瓣及皮下组织;7、对合皮瓣确保无张力为度;8、创面基底部放置负压引流管2根;9、菱形皮瓣推移至病灶创面,对合整齐后,2-0可吸收线皮内缝合;10、4号泰丝线间断全层褥式缝合皮缘。

11、切除标本,可见内有毛发。

术后处理1、俯卧制动,局部加压;2、控便、留置尿管3-5天;3、引流管每天引流量≤5ml考虑拔除;4、全肠外营养5天以上;5、术后2-3周拆线;6、术后1月注意保护伤口,防止裂开;7、局部定期褪毛,防止复发。

藏毛窦切除术后切口开放、缝合或皮瓣转移的疗效回顾

藏毛窦切除术后切口开放、缝合或皮瓣转移的疗效回顾

rce e l o u .I h 3p t ns 2 p t nsu d r e trscinao e(n iin o e ru ),1 ainsrcee n iin e iv df l w—p n te4 ai t ,1 ai t n ew n ee t ln ics p n go p o o e e o o p t t eiv d ics 8 e o strn f rtermo a ics ns trd go p) n h te 3c sss i a rn p st n( a rnp st n go p,icu ig au ga e e v l(n ii uue ru ,a dteoh r1 ae knf pta soi o f pta so io ru n ldn i t h o l i l i tero ods a e a n6 c ss v lsa e a n5 css n r n ua a n2) h h mb i・h pd f p i ae ,o a—h p df pi a e ,a d ta g lrf p i . l l i l Reut I h niin o e ru sl s nteics p ngo p, o teme nwo n e l gt a 7 . 1 . h a u dh ai mew s( 0 14 1 6)d y ,a dtemenVASfricso a ano h rt otp rt ed ywa . ± n i - as n a h iin l i ntefs p s eai a s3 7 o n p i o v 0 9( ainscmpan d o rru rpikigs nain fte h w dd su mainao n h crae ) nteics n . 7 p t t o lie fpu tso r l e st ,2 o h m s o e eq a t ru d tesa ra .I h n io e i c n o o i strdgo p,teme n haigt s( 4 3 - 7 6 as n ntefs a f ro eainw s3 7 - 1 1( 0p t ns uue ru h a el mewa 3 . 4 . )d y ,a dVASo h rt yat p rt a . 4 . 1 ai t n i i d e o e

藏毛窦手术方案

藏毛窦手术方案

藏毛窦手术方案藏毛窦是一种在骶尾部臀间裂的软组织内发生的慢性窦道或囊肿,内藏毛发是其特征。

对于藏毛窦的治疗,手术是主要的方法。

以下为您详细介绍藏毛窦手术方案。

一、术前准备1、患者评估详细询问病史,包括症状的发生、发展、既往治疗情况等。

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重点检查骶尾部的病变部位,观察窦道的位置、大小、形状、分泌物情况等。

完善相关的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血糖、传染病筛查等,以评估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和手术耐受性。

2、肠道准备手术前1-2 天开始进流食,术前12 小时禁食,术前4-6 小时禁水。

术前 1 天晚上和手术当天早晨进行清洁灌肠,以清空肠道,减少术中污染的风险。

3、皮肤准备手术前 1 天对手术区域的皮肤进行清洁,剃除毛发。

4、心理准备医生应向患者及家属详细解释手术的目的、方法、风险和预后,缓解患者的紧张和焦虑情绪,取得患者的配合。

二、手术方法1、切开引流术适用于藏毛窦急性化脓感染形成脓肿的患者。

在局部麻醉下,在脓肿波动最明显处作纵行切口,切开皮肤、皮下组织,排出脓液,放置引流条。

术后定期换药,待炎症消退、局部形成肉芽组织后,再考虑行二期手术治疗。

2、窦道切除术是治疗藏毛窦的常用方法。

患者取俯卧位,在骶尾部作以窦道口为中心的梭形切口,切除窦道及周围的炎性组织,直至健康的组织。

切除过程中要注意保护骶尾神经和血管,避免损伤。

3、皮瓣转移术对于病变范围较大、切除后皮肤缺损较多的患者,可采用皮瓣转移术来修复创面。

常用的皮瓣有菱形皮瓣、旋转皮瓣、推进皮瓣等。

手术时先切除藏毛窦及病变组织,然后根据创面的大小和形状设计皮瓣,将皮瓣转移至缺损部位进行缝合。

4、 Limberg 皮瓣转移术这是一种较为复杂但效果较好的手术方法。

以窦道口为中心设计菱形皮瓣,然后按照特定的角度和层次进行皮瓣的游离和转移,以覆盖切除后的创面。

三、术后处理1、伤口护理保持伤口清洁干燥,定期换药。

观察伤口有无渗血、渗液、红肿等情况,如有异常及时处理。

骶尾部藏毛窦切除后直接缝合和改良菱形皮瓣转移的疗效回顾

骶尾部藏毛窦切除后直接缝合和改良菱形皮瓣转移的疗效回顾

骶尾部藏毛窦切除后直接缝合和改良菱形皮瓣转移的疗效回顾目的观察藏毛窦切除后直接缝合和菱形转移皮瓣两种关闭切口方法的适应症及疗效。

方法回顾2010年10月~2013年9月实施骶尾部藏毛窦手术22例,其中7例行切除后直接缝合,15例行改良菱形皮瓣转移。

结果1例复发。

2例出现藏毛窦切口1针、2针的小裂开。

2例切口有少量渗出。

无皮瓣或皮缘坏死。

1例愈合后出现针刺样疼痛。

结论藏毛窦切除后闭合切口的方法根据切口长度及切口张力大小而定,切口长度小于5cm且切口张力小给予直接缝合,切口长度大于5cm或切口张力大给予行改良菱形皮瓣转移,均取得良好效果。

标签:藏毛窦;手术;皮瓣转移藏毛窦(pilonidal sinus)是一种少见的皮肤组织上含有毛发的窦道,常见于骶尾部臀间沟的上方,称为骶尾部藏毛窦。

以青春期后20~30岁男性多发[1]。

以肛门坠胀、疼痛、肛周流脓为特征,伴有感染时可见恶寒、发热、周身不适等。

在欧美国家多见,近年来我国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

对于骶尾部藏毛窦的治疗均以手术切除为主[2],以往切除后考虑切口张力大,复发率高,切除后不缝合创口。

但切除后遗留创面大,恢复时间较长,愈合后瘢痕较大,且自觉不适[3]。

近年来,临床上开始探索手术切除后各种闭合创面的方法,取得一定进展。

回顾我科3年来收治的22例骶尾部藏毛窦患者,有7例切除后直接缝合,15例切除后行改良菱形皮瓣转移。

对两种闭合切口方法的治疗结果进行回顾总结。

旨在探讨不同闭合切口方法的适应证和临床意义。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回顾我科2010年10月~2013年9月共收治骶尾部藏毛窦患者22例,年龄均在18~40岁,男女比例5:1,7例行切除后直接缝合,15例行改良菱形皮瓣转移。

1.2手术前准备对于15例处于慢性感染期患者,均先给予温水坐浴、红外线局部理疗1w后再实施手术,对于7例处于急性脓肿期患者,先给予切口充分引流、抗炎、温水坐浴、红外线理疗等,待炎症控制、水肿消退后再实施手术。

菱形切除Limberg皮瓣转移术与切除一期缝合术治疗骶尾部藏毛窦疗效评价

菱形切除Limberg皮瓣转移术与切除一期缝合术治疗骶尾部藏毛窦疗效评价
g e n e r a t i o n o f p i l o n i d a l c y s t wi t h s a c r u m d e s t r u c t i o n a n d i n v a s i o n o f
减少 渗 出 。 降低 术 区张 力 , 以减 少 切 口感 染 、 裂开 。 另有 报道 称 . 术后 1 年 内持 续局 部 脱 毛可减 少 藏 毛 窦的 复发 [ 1 1 - 1 3 ] 。 本组 资料 显 示 . 切 除一 期缝 合 术后 疼 痛相 对 明
明显 变 浅 消失 . 减 少 了切 口张 力 的 同 时 , 避 免 了术
r c n c e r a t e i n 5 8 3 p r i ma r y p i l o n i d l a s i n u s s u r g e y r p a t i e n t s [ J ] . J Dt s c h
G a s t r o e n t e r o l , 2 0 1 2 , 2 3 ( 5 ) : 5 3 5 — 5 3 7 .
[ 6 】 Do l l D , Ma t e v o s s i a n E , Ho e n e ma n n C , e t 1 a . I n c i s i o n a n d d r a i n a g e
D e r m a t o l G e s , 2 0 1 3 , 1 1 ( 1 ) : 6 0 — 6 4 .
【 7 】 L a m k e L O , L a r s s o n J , N y l e n B . T r e a t me n t o f p i l o n i d l a s i n u s b y r a d —

17例骶尾部藏毛窦患者手术效果观察

17例骶尾部藏毛窦患者手术效果观察

藏毛窦是发生于皮下的一种感染性疾病,主要见于骶尾部,其病灶多位于臀间裂,局部可发现无活力的毛发积聚,松散的毛发长期刺激形成异物反应,从而引起继发感染。

在临床可表现为慢性或急性感染扩散,引起局部硬结肿痛、破溃、流脓,迁延反复,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及工作[1-2]。

手术切除是藏毛窦的主要治疗方法。

笔者对17例骶尾部藏毛窦患者行手术治疗,疗效满意,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17例骶尾部藏毛窦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6例,女1例;年龄15~34(23.29依5.34)岁;病程15d~8年。

6例患者被误诊为骶尾部脓肿或肛周脓肿,在外院予以多次切开排脓手术治疗后仍反复发作;4例患者被误诊为皮肤感染,仅在外院予以抗生素等保守治疗;3例患者诊断明确,予以藏毛窦切除缝合术,但1年后复发;4例患者为本院首诊,且诊断明确。

患者入院主诉为骶尾部硬结肿痛、破溃、溢脓、溢液。

入院查体均可见骶尾部正中即臀间裂处或偏中线2cm以内有皮下硬结及窦口1个或多个,探针检查发现窦道向头侧或尾部走行,但不与肛门相通,直肠指检及肛门镜检查均未见异常。

盆腔MRI 和肛周B 超检查提示:骶尾部片状软组织影或脓腔、窦道改变,骶骨均未见骨质破坏,均与肛门不通。

1.2手术方法所有患者行手术治疗,由同一位医生完成。

术前1d 行常规肠道准备,术前0.5h 备皮、预防性使用抗生素。

所有患者采用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取俯卧位,采用宽胶带粘贴肛周两侧皮肤,充分暴露臀沟。

待麻醉起效后,使用亚甲蓝、双氧水混合液经窦口注入,以使窦道染色作为术中标示,作菱形切口包纳所有窦口,完整切除窦道及窦道周围病灶组织,深达骶骨骨膜表面,皮瓣处深度达臀肌筋膜表面。

9例患者术前提示病灶范围较小,感染程度较轻,预计切除病灶缝合后局部张力小,故选择行藏毛窦切除缝合术;7例患者局部感染较为严重,病灶范围大,预计切除范围广,故行转移皮瓣来减少局部缝合张力,其中5例行经典Limberg 转移皮瓣术,2例行改良Limberg 转移皮瓣术,见图1;1例患者感染程度及病灶大小介于以上两者之间,故选择Z 型皮瓣转移术。

改良的骶尾部藏毛窦切除皮瓣转移术治疗骶尾部藏毛窦的临床效果

改良的骶尾部藏毛窦切除皮瓣转移术治疗骶尾部藏毛窦的临床效果

2020年6月临床医学藏毛窦是骶尾部臀间裂软组织内的一种慢性窦道,以内藏毛发为主要特征,具有反复发作性,在青春期后20~30岁群体中较为多见,以好发于肥胖和毛发旺盛的人群中[1]。

手术为临床治疗骶尾部藏毛窦的主要措施,通过对感染组织进行完整切除,达到治疗效果。

传统皮瓣转移手术为当前临床治疗骶尾部藏毛窦的常见术式,虽可有效切除病变组织,但复发率较高,皮瓣远端出现缺血、坏死的风险较高,且易出现术后疼痛和切口裂开情况,导致其应用受限[2]。

改良的骶尾部藏毛窦切除皮瓣转移术具有伤口愈合快、住院时间短、复发率低等优势。

我国近些年有少数医师才开始开展皮瓣转移技术,更有极少数医师做出了部分改良术式,改良特点各不相同[3],而且研究例数少,观点各不相同,无成熟理论依据。

基于此,本研究以本院2019年1月至2019年11月收治的40例骶尾部藏毛窦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展开分组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以本院2019年1月至2019年11月收治的40例骶尾部藏毛窦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电脑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20例。

对照组男14例,女6例;年龄19~33岁,平均(26.61±2.74)岁;平均病程(17.96±2.37)个月。

试验组男15例,女5例;年龄19~34岁,平均(26.94±2.80)岁;平均病程(17.98±2.32)个月。

两组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 >0.05)。

本研究已通过医学伦理会批准,所有患者知晓本研究,并配合签署知情同意书。

纳入标准:DOI :10.19347/ki.2096-1413.202016014基金项目:2019院级科研立项项目(No.215KYJJ -201911)。

作者简介:刘强(1984-),男,汉族,陕西大荔人,主治医师,学士。

方向:肛肠外科方面。

*通讯作者:赵宏波,E -mail :zhaohongbo1325@.改良的骶尾部藏毛窦切除皮瓣转移术治疗骶尾部藏毛窦的临床效果刘强,焦英伟,赵宏波*(陕西省核工业二一五医院,陕西咸阳,712000)摘要:目的分析改良的骶尾部藏毛窦切除皮瓣转移术治疗骶尾部藏毛窦的临床效果。

改良Limberg Dufourmentel菱形转移皮瓣成形术治疗骶骨尾部藏毛窦疗效观察

改良Limberg Dufourmentel菱形转移皮瓣成形术治疗骶骨尾部藏毛窦疗效观察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al2017 年 第 4 卷第 23 期2017 Vol.4 No.234381改良Limberg Dufourmentel 菱形转移皮瓣成形术治疗骶骨尾部藏毛窦疗效观察高 爽,张志云,张 衡*(昆明市中医医院(云南中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肛肠科,云南 昆明 650051)【摘要】目的 对改良Limberg Dufourmentel 菱形转移皮瓣成形术治在疗骶骨尾部藏毛窦的疗效进行观察。

方法 随机抽取2013年5月~2016年5月之间146例我院晚期肿瘤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3例,对观察组患者予以改良Limberg Dufourmentel 菱形转移皮瓣成形术治疗,对照组予以常规切口引流术治疗,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治疗的效果。

结果 对患者采用菱形转移皮瓣成形术后,观察组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 均<0.05)。

结论 改良Limberg Dufourmentel 菱形转移皮瓣成形术应用于骶骨尾部藏毛窦的治疗,有利于减轻患者痛苦,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

【关键词】骸尾部藏毛窦;手术;转移皮瓣成形术;Limberg 皮瓣;Dufourmentel 皮瓣【中图分类号】R6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8242.2017.23.4381.02骶骨尾部藏毛疾病属于一种慢性皮下感染,原发于臀沟,并向上蔓延直至骶骨尾部,可能因反复破溃而形成窦道,即骶骨尾部藏毛窦,多发于肥胖、毛发厚重的青年男性。

对于此病的治疗,目前国内较好的方式就是采用转移皮瓣成形术。

所以,本次研究将我院146名骶骨尾部藏毛窦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中73名患者进行改良Limberg Dufourmentel 菱形转移皮瓣成形术治疗,对比常规切口引流术治疗在骶骨尾部藏毛窦患者临床治疗的效果,现在进行如下报道。

藏毛窦手术方案

藏毛窦手术方案

藏毛窦手术方案藏毛窦是一种在骶尾部臀间裂的软组织内形成的一种慢性窦道或囊肿,内藏毛发是其特征。

对于藏毛窦的治疗,手术是主要的方法。

以下将详细介绍几种常见的藏毛窦手术方案。

一、切除缝合术这是一种较为传统的手术方式。

手术时,首先在病变部位做一个梭形切口,将包括窦道、囊肿以及周围的炎症组织一并完整切除。

切除的范围要足够大,以确保彻底清除病变组织。

然后,对切口进行分层缝合。

优点:操作相对简单,术后恢复较快,如果缝合良好,切口愈合后的外观较为美观。

缺点:如果切除范围过大,缝合时可能会有较大的张力,导致切口愈合不良,甚至裂开。

而且,如果病变组织清除不彻底,容易复发。

适用情况:适用于藏毛窦较小、位置较浅、周围组织炎症较轻的患者。

二、切除开放术在手术中,同样将藏毛窦及周围的病变组织完全切除,但切口不进行缝合,而是让其开放,靠自身肉芽组织生长来愈合。

优点:由于切口开放,不存在缝合张力的问题,降低了切口裂开和感染的风险。

能保证彻底清除病变组织,减少复发的可能性。

缺点:术后愈合时间较长,需要患者耐心护理伤口。

而且,伤口开放期间,容易受到外界污染,增加感染的机会。

适用情况:藏毛窦较大、较深,或者炎症严重、局部组织血运不佳的患者。

三、皮瓣转移术这种手术方式是在切除藏毛窦及病变组织后,利用附近的健康皮瓣来覆盖伤口。

常见的皮瓣有菱形皮瓣、旋转皮瓣等。

优点:可以减少切口的张力,提高愈合的成功率,并且有助于恢复局部的外观和功能。

缺点:手术操作相对复杂,对医生的技术要求较高。

皮瓣可能会出现血运障碍、坏死等并发症。

适用情况:对于那些多次手术后复发、骶尾部皮肤条件较差、单纯切除缝合或开放愈合困难的患者。

四、激光手术利用激光的能量来切除藏毛窦组织。

优点:手术创伤小,出血少,术后疼痛较轻,恢复相对较快。

缺点:对于较大、较复杂的藏毛窦,可能无法完全清除病变组织,复发率相对较高。

适用情况:藏毛窦较小、表浅,患者对手术创伤和美观要求较高的情况。

藏毛窦手术方案

藏毛窦手术方案

藏毛窦手术方案藏毛窦是一种在骶尾部臀间裂的软组织内形成的一种慢性窦道或囊肿,内藏毛发是其特征。

对于藏毛窦的治疗,手术是主要的方法。

以下为大家详细介绍几种常见的藏毛窦手术方案。

一、切开引流术切开引流术通常用于藏毛窦出现急性感染、形成脓肿的情况。

手术操作相对简单,在局部麻醉下,于脓肿波动最明显处作纵行切口,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放出脓液,然后用生理盐水冲洗脓腔,放置引流条。

这种手术的优点是能迅速缓解局部的炎症和疼痛,操作简便,对患者身体条件要求较低。

但缺点也很明显,它只是一种临时的处理措施,不能彻底清除病灶,术后复发率较高。

二、切除病灶一期缝合术切除病灶一期缝合术是将藏毛窦的窦道、囊肿及周围的炎性组织彻底切除,然后将切口缝合。

手术一般在腰麻或硬膜外麻醉下进行。

术前需要仔细评估病灶范围,标记好手术切口。

术中沿标记线完整切除病灶,直达正常的组织。

切除后,仔细止血,用可吸收缝线分层缝合切口。

术后需要定期换药,并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这种手术的优点是切口一期愈合,缩短了治疗时间,患者的痛苦相对较小。

但它对手术技术要求较高,需要严格掌握适应症。

如果切除不彻底或者术后切口出现感染,容易导致手术失败。

三、切除病灶开放二期愈合术这种手术也是将藏毛窦的病灶完全切除,但切除后切口不予缝合,让其开放,靠肉芽组织生长填充创口,自然愈合。

手术过程与切除病灶一期缝合术类似,但术后需要每天对切口进行清洁和换药,保持引流通畅,促进肉芽组织生长。

其优点是手术操作相对简单,切除范围可以更广泛,降低了复发的风险。

缺点是愈合时间较长,患者需要长时间的护理和换药,且术后瘢痕较大,影响美观。

四、皮瓣转移术皮瓣转移术适用于病灶范围较大、切除后皮肤缺损较多的患者。

手术中,在切除病灶的同时,设计并切取附近的皮瓣,转移覆盖在创口上,以促进愈合。

常见的皮瓣有菱形皮瓣、旋转皮瓣等。

这种手术方法可以减少切口张力,提高愈合率,降低复发的可能性。

但手术难度较大,需要有较高的整形外科技术。

藏毛窦单纯切除缝合术和菱形皮瓣转移术的疗效分析

藏毛窦单纯切除缝合术和菱形皮瓣转移术的疗效分析

藏毛窦单纯切除缝合术和菱形皮瓣转移术的疗效分析洪键晨,阮㊀宁关键词:㊀藏毛窦;缝合技术;外科皮瓣;治疗结果中图分类号:㊀R 615;R 622.1;R 64;R 730.269㊀㊀文献标志码:㊀B ㊀㊀文章编号:㊀1672G4194(2019)02G0127G03收稿日期:2018G06G12作者单位: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胃肠外科二区,福州㊀350005作者简介:洪键晨,男,住院医师,福建医科大学2014级硕士研究生通讯作者:阮㊀宁.E m a i l :476006754@q q.c o m ㊀㊀藏毛窦是一种较为少见的感染性疾病,好发于骶尾部,常含有毛发,1833年首次发现1例骶尾部内藏有毛发的囊肿,由H o d ge s 于1880年正式命名为藏毛窦[1].该病多表现为慢性反复发作的窦道,可呈急性脓肿发作,发病率约为26ʒ100000,好发于青春期后的男性,男女患病比例为3ʒ1[2].目前认为,外科手术是藏毛窦的主要治疗方法[3].手术的关键在于完全切除病灶,减少术后感染率及复发率,但目前国内外对选择手术方式仍没有统一标准,主要开展的手术方式为单纯切除缝合术和菱形皮瓣转移术.现回顾笔者医院于2011年4月-2016年10月收治的43例骶尾部藏毛窦的临床资料,比较单纯切除缝合术和菱形皮瓣转移术的治疗效果,并探讨治疗藏毛窦的较好的手术治疗方式,报告如下.1㊀临床资料1.1㊀一般资料㊀43例中,男性35例,女性8例,年龄中位数29.0岁(15~58岁).患者均符合美国结直肠外科医师协会(A S C R S )关于藏毛窦的诊断标准[4].入选标准:(1)骶尾部反复发作性疼痛,伴脓性窦道或肿物;(2)查体见骶尾部皮肤的窦道外口或皮下肿物,伴或不伴有红肿;(3)C T 或磁共振检查显示骶尾部皮下窦道.排除标准:急性化脓性感染,伴有影响切口愈合的因素,如糖尿病㊁重度肥胖㊁恶病质或应用糖皮质激素等.㊀㊀根据手术方式将患者分成2组:(1)单纯切除缝合术(缝合组)21例,男性18例,女性3例,年龄(29.1ʃ10.4)岁(18~57岁);窦道18例,流脓16例,疼痛12例.(2)菱形皮瓣转移术(皮瓣组)22例,男性17例,女性5例,年龄(33.4ʃ12.2)岁(15~55岁);窦道21例,流脓19例,疼痛15例.2组在性别㊁年龄以及临床症状的严重程度方面比较,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1.2㊀治疗方法1.2.1㊀术前准备㊀患者术前3d 流质饮食,骶尾部皮肤备皮,切口区域标记,术前肠道准备㊁清洁洗肠,预防性使用抗生素.予全身或椎管内麻醉,麻醉后取俯卧位,胶布左右向外牵拉以充分暴露臀沟.1.2.2㊀手术方式㊀手术切除范围为完整切除包括窦道在内的病灶组织及中线小凹,切除后的标本示家属后送病理检查.(1)缝合组:在窦道外口注射亚甲蓝溶液染色,应用探针观察窦道深度及走向,大致评估手术切除范围.以病灶为中心做纵向切口,切开皮肤㊁皮下组织,游离至骶骨筋膜,完整切除病灶组织.仔细检查创面有无渗血,碘伏㊁生理盐水反复冲洗吸尽,间断缝合皮下组织㊁皮肤,尽量不留死腔,切口纱布加压包扎固定.(2)皮瓣组:以窦口(图1A )为中心,用记号笔标记菱形切口及皮瓣预切口.A B C D 为菱形四边形,形成A B C D 切除区,顶角60度,A D E F 为皮瓣区,A F 为皮瓣底边,E F 平行于D A ,D E 为B D 延长线,B C ㊁C D ㊁D E 及E F 线段相等(图1B ,1C ).沿预先设计好的标记线作菱形切除(图1D ),完整切除窦道组织(图1E ),游离皮瓣至骶前筋膜表面,充分止血,生理盐水反复冲洗.以A点为轴点,将游离的健康皮瓣向左旋转至病灶的菱形切除处,使得B 与D ㊁C 与E ㊁D 与F 重合,底部留置负压引流管至两侧臀部引出(图1F ).间断缝合皮下组织㊁皮肤.1.2.3㊀术后处理㊀术后常规留置尿管,尽量保持俯卧位休息,避免臀沟在行走时发生摆动.创面适当加压以减少创面底部残留死腔及积液.术后早期予流质饮食,并配合肠外营养辅助,延迟排便时间,避免久坐弯腰等以降低骶尾部的张力.每日换药,注意观察伤口有无红肿㊁流脓㊁硬结等,减少伤口感染机会.术后1周引流液色清无浑浊㊁连续数日少于5m L 时予以拔除.术后2周左右拆线.出院后嘱咐患者避免用力排便及长时间骑车㊁久坐等.分别于出院后1,6,12,24月进行复查或电话随访,评估有无术后并发症以及是否复发等情况.721福建医科大学学报JF u ji a n M e dU n i v ㊀2019A pr i l ,V o l 53N o 2㊀㊀A:藏毛窦窦道外口;B:菱形皮瓣转移手术切口设计,A B C D为菱形切除区,A D E F为皮瓣转移区; C:术中菱形切除区;D㊁E:术中切除的窦道组织;F:以A点为轴点,将游离的健康皮瓣向左旋转至病灶的菱形切除处,B点与D点㊁C点与E点㊁D点与F点重合.图1㊀菱形皮瓣转移术手术方式示意图F i g1㊀S c h e m a t i c d i a g r a mo fL i m b e r g f l a p1.2.4㊀观察指标㊀观察切口处有无积液㊁感染㊁红肿及皮瓣坏死等并发症,记录切口愈合时间,观察有无复发.愈合的标准:切口达甲级愈合,随访期间切口无裂开㊁无感染表现.复发标准:切口长时间不愈合或短期愈合后再次出现皮肤疼痛㊁感染,皮下积液㊁流脓等.1.3㊀统计学处理㊀采用G r a p h P a dP r i s m6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M a n nGw h i t n e y U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精确概率法或卡方检验,P<0.05为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1.4㊀结果㊀随访(40.47ʃ19.98)月(12~78月).术后标本的病理结果提示,43例标本均符合藏毛窦病灶组织表现,伴有急慢性炎症细胞浸润(图2).㊀㊀缝合组的手术时间为(35.57ʃ7.05)m i n,切口愈合时间为(44.8ʃ15.2)d;感染9例(42.86%),经切开引流㊁换药后二期愈合;积液8例,经引流㊁换药后好转;3例愈合后瘢痕较大,伴有不同程度的不适感,3~6月后症状渐渐消失;手术后病灶复发2例,经行菱形皮瓣转移术后切口愈合良好,未发现组织缺血坏死等表现.㊀㊀皮瓣组的手术时间为(59.50ʃ9.11)m i n,显著长于缝合组(P<0.05);切口愈合时间为(19.3ʃ5.6)d,显著短于缝合组(P<0.05).皮瓣尖端感染㊁坏死1例,经换药后二期愈合;积液2例,予引流㊁换药治疗后治愈;4例切口皮瓣感觉减退.图2㊀藏毛窦术后病理结果(㊀ˑ100)F i g2㊀P a t h o l o g i c a l f i n d i n g s o f p i l o n i d a l s i n u s(㊀ˑ100)感染率及积液率均低于缝合组(P<0.05).复发1例,未行进一步治疗,与缝合组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余患者未见明显术后并发症,如感染㊁积液血肿㊁切口裂开㊁创面未愈等.2㊀讨㊀论㊀㊀骶尾部藏毛窦是发生在骶尾部臀间裂软组织内的感染,临床上较为罕见,常表现为急慢性炎症伴脓肿形成,反复发作后可形成慢性窦道.脓肿破溃后症状可稍减轻,表皮假性愈合后常再次发作,部分患者未重视,常被误诊为肛瘘㊁化脓性汗腺炎等,导致后期诊断和治疗困难.该病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目前主要存在先天性和后天性两种学说.先天性学说认为,在早期胚胎发育中,神经管尾部退化,真皮包裹隔离上皮结构形成了藏毛窦的发病基础.821福建医科大学学报㊀2019年4月㊀第53卷第2期后天性学说目前被更多的学者所接受,认为局部的创伤是藏毛窦重要的诱发因素[5].文献报道,该病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浓密的毛发㊁皮肤损伤以及导致毛发进入破损皮肤内的负压吸力[6].此外,长期久坐㊁肥胖㊁局部皮肤潮湿也是本病的高危因素[7G8].在本研究的43例中,18例病灶含有毛发,更支持后天因素学说.㊀㊀藏毛窦的治疗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但保守治疗的复发率高,故一旦诊断明确后应行手术治疗.手术治疗包含病灶切除引流术和一期切除缝合术.病灶切除引流术即切除包含窦道在内的完整的病灶组织,创面敞开不缝合,充分引流后逐渐愈合;这种手术方式往往导致伤口长期不愈合,伤口恢复慢,对患者身心影响较大,目前临床上较为少用.而一期切除缝合可分为两种:单纯切除缝合和皮瓣成形术,两种手术方式各有优缺点.一期缝合手术方式简单,比皮瓣成形术具有更短的手术时间,但是复发率较高.皮瓣成形术的优势在于可明显降低伤口张力,目前国内已成功开展的有L i m b e r g菱形皮瓣转移术㊁K a r y d a k i s术㊁D u f o u r e n t e l术㊁Z形皮瓣成形术及VGY形皮瓣术等,以L i m b e r g菱形皮瓣转移术最为经典,即菱形标记需切除的藏毛窦区域及待转移的皮瓣,用健康组织覆盖缺损的创面,通过软组织重建以改变臀沟轮廓,可切除更大范围的病变组织,能有效减少创面张力过大导致的切口感染积液㊁裂开㊁延迟愈合等并发症[9G10].研究表明,菱形皮瓣术与单纯切除缝合术相比,有更低的复发率㊁更低的创面感染和创口裂开风险,尤其适用于多次复发以及复杂性的慢性藏毛窦[11G14].但目前对手术方式的选择,国内外学者仍然没有一致的标准.㊀㊀本研究显示,行菱形皮瓣转移术时,可结合术中探针及亚甲蓝浸染辅助判断切除范围,合理设计皮瓣,切勿牺牲过多正常组织.在皮瓣游离和旋转皮瓣过程中,切面应尽可能垂直皮肤,避免盲目扩大皮下创面,导致转移皮瓣的形状㊁大小与切除的皮肤缺损不一致,以及皮瓣的尖端转折处容易缺血坏死.创面底部常规放置引流管,接负压引流,定期旋转或松动引流管,避免皮下组织堵塞引流管侧孔造成引流不畅,增加积液的发生率.创面张力是影响藏毛窦术后并发症的重要因素,单纯切除缝合往往由于切口张力过大㊁容易导致创面裂开,愈合延迟,感染与积液发生率更高.此外,单纯切除缝合未消除骶尾部臀间裂的深沟,增加复发的风险.而菱形皮瓣转移术可以克服创面张力过大的缺点,有利于创面愈合.虽然菱形皮瓣转移术在治疗藏毛窦上取得较好疗效,但也存在一些缺点,例如切口较长影响美观,个别患者因臀部皮瓣神经受损引起皮肤感觉部分缺失等.㊀㊀笔者认为,菱形皮瓣转移术对比单纯切除缝合术有明显优势,且操作难度不大,适合基层医院开展,对于复杂性或单纯切除复发的病例,尤其适用.但鉴于藏毛窦发病率低,临床病例样本数较少,该结论需要多中心㊁大样本的临床研究进一步证实.参考文献:[1]㊀K a n a t BH,S o z e nS.D i s e a s e t h a t s h o u l db e r e m e m b e r e d:S aGc r o c o c c y g e a l p i l o n id a ls i n u s d i se a s e a n d s h o r t h i s t o r y[J].W o r l dJC l i nC a s e s,2015,3(10):876G879.[2]㊀M a g h s o u d iH,N e z a m iN,G h a m a r iA A.A m b u l a t o r y t r e a tGm e n t o f c h r o n i c p i l o n i d a l s i n u s e sw i t h l a t e r a l i n c i s i o na n d p r iGm a r y s u t u r e[J].C a n JS u r g,2011,54(2):78G82.[3]㊀S a y l a mB,B a l l iD N,Düz günAP,e t a l.W h i c h s u r g i c a l p r oGc ed u re of f e r s t h eb e s t t r e a t m e n t f o r p i l o n i d a l d i s e a s e[J]?L a nGg e n b e c k s A r c hS u r g,2011,396(5):651G658.[4]㊀S t e e l eSR,P e r r y W B,M i l l s S,e t a l.P r a c t i c e p a r a m e t e r s f o r t h em a n a g e m e n to f p i l o n i d a ld i s e a s e[J].D i sC o l o n R e c t u m,2013,56(9):1021G1027.[5]㊀K u c k e l m a nJP.P i l o n i d a l d i s e a s e:m a n a g e m e n t a n dd e f i n i t i v e t r e a t m e n t[J].D i s C o l o nR e c t u m,2018,61(7):775G777.[6]㊀A k i n c iOF,C o s k u nA,U z u n köy A.S i m p l e a n d e f f e c t i v e s u rGg i c a l t r e a t m e n t o f p i l o n i d a l s i n u s:a s y m m e t r i c e x c i s i o n a n d p r iGm a r y c l o s u r e u s i n g s u c t i o n d r a i n a n d s u b c u t i c u l a r s k i n c l o s u r e[J].D i s C o l o nR e c t u m,2000,43(5):701G706.[7]㊀B o l a n d p a r v a z S,M o g h a d a m D i z a j P,S a l a h iR,e t a l.E v a l u aGt i o no f t h e r i s k f a c t o r s o f p i l o n i d a l s i n u s:a s i n g l e c e n t e r e x p eGr i e n c e[J].T u r k JG a s t r o e n t e r o l,2012,23(5):535G537.[8]㊀Y i l d i zT,E l m a sB,Y u c a kA,e t a l.R i s k f a c t o r s f o r p i l o n i d a l s i n u s d i s e a s e i n t e e n a g e r s[J].I n d i a n JP e d i a t r,2017,84(2):134G138.[9]㊀B o s h n a q M,P h a nYC,M a r t i n i I,e t a l.L i m b e r g f l a p i nm a nGa g e m e n t o f p i l o n i d a l s i n u s d i s e a s e:s y s t e m a t i c r e v i e wa n d a l oGc a l e x p e r i e n c e[J].A c t aC h i rB e l g,2018,118(2):78G84.[10]㊀邵万金,侯孝涛,孙桂东,等.L i m b e r g转移菱形皮瓣治疗骶尾部藏毛窦[J].临床外科杂志,2014,22(9):699G700.[11]㊀A i t h a l SK,R a j a nCS,R ed d y N.L i m be r gf l a p f o r s a c r o c o cGc y g e a l p i l o n id a l s i n u s a s a fe a n ds o u n d p r o c e d u r e[J].I n d i a nJS u r g,2013,75(4):298G301.[12]㊀Y a b a n o g l uH,K a r a g u l l eE,B e l l i S,e t a l.R e s u l t so fm o d iGf i e dD u f o u r m e n t e lr h o m b o i df l a p i n p a t i e n t s w i t he x t e n s i v eS a c r o c o c c y g e a l p i l o n i d a l d i s e a s e[J].A c t aC h i rB e l g,2014,114(1):52G57.[13]㊀A r d e l tM,D i t t m a rY,R a u c h f u s sF,e t a l.C l a s s i cL i m b e r gf l a pp r o c e d u r e f o r t r e a t m e n to f as a c r o c o c c yg e a l p i l o n i d a l s iGn u s d i s e a s eGe x p l a n a t i o no ft h es u r g i c a lt e c h n i q u e[J].Z e nGt r a l b l C h i r,2015,140(5):473G475.[14]㊀D u m a n K,O z d e m i rY,Y u c e lE,e t a l.C o m p a r i s o no fd eGp r e s s i o n,a n x i e t y a n d l o n gGt e r m q u a l i t y o fh e a l t h i n p a t i e n t sw i t hah i s t o r y o fe i t h e r p r i m a r y c l o s u r eo rL i m b e r g f l a p r eGc o n s t r u c t i o nf o r p i l o n id a ls i n u s[J].C l i n i c s,2014,69(6):384G387.(编辑:何佳凤)921洪键晨等:藏毛窦单纯切除缝合术和菱形皮瓣转移术的疗效分析。

改良菱形皮瓣成型术(改良Limberg术)治疗藏毛窦15例

改良菱形皮瓣成型术(改良Limberg术)治疗藏毛窦15例

改良菱形皮瓣成型术(改良Limberg术)治疗藏毛窦15例雍慧;辛学知【期刊名称】《中医外治杂志》【年(卷),期】2017(026)006【总页数】1页(P51)【关键词】藏毛窦;改良菱形皮瓣成型术;外治法【作者】雍慧;辛学知【作者单位】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济南250014;山东省千佛山医院肛肠科,山东济南25001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35藏毛窦是临床上比较少见的一种疾病,指发生于骶尾部臀间裂的软组织内的慢性窦道或囊肿,发病率在我国逐年升高[1]。

通过观察我科2015年10月~2016年5月收治的采用改良Limberg术治疗15例藏毛窦患者,发现此术式临床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我科2015年10月~2016年5月收治的15例藏毛窦患者,均为男性非急性发作者,年龄19岁~28岁,中位年龄24岁;病程0.5 a~1.5 a,中位病程0.8 a。

15例患者中,包括13例初次治疗,2例曾行引流手术。

术前均行骶尾部MRI或肛周超声明确病变范围及深度,排除骶尾骨疾病。

手术当天凌晨起禁饮食,晨起灌肠行肠道准备。

腰硬联合麻醉成功后,患者俯卧位,用宽胶带粘住两侧臀部皮肤向外牵拉,固定在手术台两侧,充分暴露术区,根据每位患者的病情特点,以藏毛窦病灶处为中心,术前标记好菱形切除区及皮瓣区,术中将菱形切除区完整切除后送常规病理,游离待转移的皮瓣至臀肌筋膜面[2],充分止血后,将皮瓣移至菱形切除处,先用7#丝线将皮瓣转折处缝合,然后逐层缝合筋膜层、皮下组织层及皮肤层,消灭死腔,皮瓣下放置引流管[3],术后返回病房,连接负压引流,并保持持续负压吸引,并注意观察引流管接口处是否松脱。

术后流质饮食或半流质饮食3 d~5 d,应用抗生素5 d~7 d,根据患者病情每日或隔日换药,保持术区干燥,根据患者恢复情况,术后6 d~8 d拆除负压引流,10 d左右间断拆线,术后14 d左右全部拆除。

术后患者感觉无异常,皮瓣缝合处无开裂,皮瓣无缺血、坏死,无皮下血肿,创面愈合1 a后均无复发。

改良骶尾部藏毛窦切除皮瓣转移术治疗骶尾部藏毛窦的临床效果分析

改良骶尾部藏毛窦切除皮瓣转移术治疗骶尾部藏毛窦的临床效果分析

临床探索改良骶尾部藏毛窦切除皮瓣转移术治疗骶尾部藏毛窦的临床效果分析李晓华,黄晓明,邵秋香,崔书德,肖彬,孙坤坤,邱俊芳,刘静静 (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河北沧州 061001)摘要:目的:观察改良的骶尾部藏毛窦切除皮瓣转移术治疗骶尾部藏毛窦的临床效果。

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我院2020年1~8月收治的60例骶尾部藏毛窦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

观察组行改良的骶尾部藏毛窦切除皮瓣转移术,对照组行常规骶尾部藏毛窦切除术。

对比两组治疗效果。

结果:观察组创面愈合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改良的藏毛窦皮瓣转移术的效果较好,可改善创面愈合情况,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关键词:骶尾部藏毛窦;改良的骶尾部藏毛窦切除皮瓣转移术;并发症藏毛窦位于臀骶沟或其临近,常包含毛发或皮肤碎片,一般好发于15~24岁青年,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除常发于骶尾部外,罕见脐、腋窝、阴茎等处。

藏毛窦与遗传因素有一定关系,患者可无明显临床症状,若继发感染,首发症状是在骶尾部发生急性脓肿,局部有红、肿、热、痛等急性炎症特点。

藏毛窦最佳的治疗方法就是手术,可减少反复发作的可能性[1]。

本研究主要观察改良骶尾部藏毛窦切除皮瓣转移术治疗骶尾部藏毛窦的临床效果。

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研究对象选取我院2020年1~8月收治的60例骶尾部藏毛窦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

观察组男21例,女9例;年龄24~33岁,平均年龄(26.82±1.28)岁;平均BMI(21.54±1.36) kg/cm2;平均病程(1.30±0.20)月。

对照组男23例,女7例;年龄20~31岁,平均年龄(24.75±2.18)岁;平均BMI(21.29±1.13) kg/cm2;平均病程(1.21±0.32)月。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三种皮瓣技术治疗骶尾部藏毛窦的临床疗效观察

三种皮瓣技术治疗骶尾部藏毛窦的临床疗效观察

三种皮瓣技术治疗骶尾部藏毛窦的临床疗效观察李学孝;邵万金;孙桂东【期刊名称】《结直肠肛门外科》【年(卷),期】2022(28)5【摘要】目的分析Limberg皮瓣技术、Karydakis皮瓣技术和BascomⅡ皮瓣技术治疗骶尾部藏毛窦的临床疗效。

方法纳入2007年8月至2022年1月在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肛肠科接受Limberg皮瓣技术、Karydakis皮瓣技术或BascomⅡ皮瓣技术治疗的60例非急性炎症期骶尾部藏毛窦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进行分组,各组患者例数分别为29例、9例、22例。

记录手术相关指标(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及术后随访情况。

结果Limberg皮瓣技术组、Karydakis皮瓣技术组、BascomⅡ皮瓣技术组的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82.4±21.2)min、(61.7±28.2)min、(77.4±26.2)min,术后出现切口相关并发症的患者分别为7例(24.1%)、2例、5例(22.7%)。

Limberg皮瓣技术组中位随访时间为90.7(68.3,108.0)个月,随访期内1例(3.4%)患者于术后10个月复发。

Karydakis皮瓣技术组平均随访时间为(52.7±4.2)个月,随访期内1例患者于术后半年复发。

BascomⅡ皮瓣技术组中位随访时间为8.5(7.7,17.3)个月,随访期内2例(9.1%)患者于术后半年复发。

结论对于非急性炎症期骶尾部藏毛窦,Limberg皮瓣技术、Karydakis皮瓣技术或BascomⅡ皮瓣技术均是较为理想的治疗术式。

【总页数】5页(P474-478)【作者】李学孝;邵万金;孙桂东【作者单位】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肛肠科;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肛肠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7【相关文献】1.改良的骶尾部藏毛窦切除皮瓣转移术治疗骶尾部藏毛窦的临床效果2.三角形筋膜皮瓣转移修复术治疗骶尾部复杂藏毛窦的临床疗效3.改良菱形皮瓣成形术治疗复杂性骶尾部藏毛窦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4.不规则旋转皮瓣手术治疗骶尾部藏毛窦的疗效观察5.不规则旋转皮瓣手术治疗骶尾部藏毛窦的疗效观察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改良菱形转移皮瓣成形术治疗骶尾部藏毛窦的围术期护理经验报告

改良菱形转移皮瓣成形术治疗骶尾部藏毛窦的围术期护理经验报告

改良菱形转移皮瓣成形术治疗骶尾部藏毛窦的围术期护理经验报告乔东红;段宏岩【摘要】目的总结改良菱形转移皮瓣成形术治疗骶尾部藏毛窦的围术期护理经验.方法以2010年3月至2016年9月于北京市肛肠医院外三病区收治的64例骶尾部藏毛窦患者为例,患者均采用改良菱形转移皮瓣成形术治疗.在围术期,在做好术前、术后的常规护理基础之上,改进护理方法,包括术前训练患者床上排尿、术毕立即使用弹力腹带、术后早期禁止下地活动、严格控制卧床体位、指导患者床上翻身的方法及翻身活动的注意事项、严格控制饮食和排便、出院后护士对患者进行定期电话随访并督促患者按时复查等,观察护理效果.结果本组64例患者中,有6例患者按照常规护理执行(发生于开展该项手术治疗早期),出现了术后并发症(包括3例伤口周围张力性水泡、2例出血、1例伤口部分裂开),经换药后二期愈合,伤口二期愈合.余58例在原常规护理基础上,改进了部分护理方法,患者伤口均一期愈合.64例患者随访1年,均无复发.结论经过规范、有效的围术期护理,能够减少改良菱形转移皮瓣成形术治疗骶尾部藏毛窦的术后伤口周围张力性水泡、出血、裂开等并发症发生.【期刊名称】《结直肠肛门外科》【年(卷),期】2017(023)005【总页数】3页(P660-662)【关键词】骶尾部藏毛窦;改良菱形转移皮瓣成形术;围术期护理【作者】乔东红;段宏岩【作者单位】北京市肛肠医院外三病房北京 100011;北京市肛肠医院外三病房北京 10001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1.5骶尾部藏毛疾病(sacrococcygeal pilonidal disease,SPD)是原发于臀沟并向上蔓延的骶尾部慢性皮下感染,常反复破溃而形成窦道即藏毛窦(pilonidal sinus,PS)[1],内藏毛发是其特征。

本病为一种少见疾病,国外有统计显示发病率为26/10万人[2-3],多在青春期至40岁发病,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以毛发浓密及肥胖者为好发人群。

藏毛窦窦道切除加菱形皮瓣转移治疗骶尾部藏毛窦临床分析

藏毛窦窦道切除加菱形皮瓣转移治疗骶尾部藏毛窦临床分析

藏毛窦窦道切除加菱形皮瓣转移治疗骶尾部藏毛窦临床分析[摘要]目的:探析藏毛窦窦道切除加菱形皮瓣转移治疗骶尾部藏毛窦临床疗效。

方法:研究样本资料为40例骶尾部藏毛窦患者,在2019.01~2022.01治疗时间段,顺序编码分组,治疗方法对比分析,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对照组/20(传统皮瓣转移),实验组/20(藏毛窦窦道切除加菱形皮瓣转移),相较患者(1)围术期指标;(2)VAS评分。

结果:对比对照组,实验组患者围术期指标、VAS评分改善价值显著,(P<0.05)。

结论:藏毛窦窦道切除加菱形皮瓣转移治疗骶尾部藏毛窦,临床疗效显著,积极改善患者围术期指标,避免术后并发症发生,有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藏毛窦窦道切除;菱形皮瓣转移;骶尾部藏毛窦;临床藏毛窦为慢性窦道疾病,主要临床症状以内藏毛发为主,该疾病具备反复发作特点,常发生于青壮年以及肥胖、毛发旺盛人群当中。

目前对于该疾病常见治疗方法以手术治疗为主,通过对感染组织进行切除,达到预期治疗效果,详情如下。

1、研究对象和方法1.1研究对象在2019.01~2022.01研究期间,以40例骶尾部藏毛窦患者为研究基数资料,对比治疗方法,分析临床应用疗效,顺序编码分组,对照组/20(传统皮瓣转移),实验组/20(藏毛窦窦道切除加菱形皮瓣转移)。

对照组,17/20男患者(85.00%),3/20女患者(15.00%),年龄20~44岁,平均(32.00±0.23)岁;实验组,16/20男患者(80.00%),4/20女患者(20.00%),年龄21~44岁,平均(32.50±0.35)岁,P>0.05。

1.2纳排标准纳入标准:(1)患者资料完整、认知功能正常。

(2)活动经本院伦理审查机构批准。

排除标准:(1)脏器功能缺失患者。

(2)手术禁忌患者。

(3)精神异常、语言交流障碍患者。

(4)肿瘤疾病患者。

1.3研究方法对照组传统皮瓣转移:术前对菱形切口以及转移皮瓣位置进行明确,实施菱形切口后,完整切除病变组织,常规止血以及放置引流管逐层缝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手 术 时 间 51.76±7.98 (min) 住院时间 7.35±2.23 (d) 愈合时间 16.93±4.37 (d) 并发症 1 (例%) 复发(例%) 1
29.36 ± +6.4 16.43 8 7.63±3.43 0.53 30.72±6.63 13.42
5
12
2.57
4.22
<0.05
创新点
1、有效抬高臀沟 2、皮瓣转移替换中线手术瘢痕 3、减少皮肤浸渍和碎屑集聚 4、减少臀部摩擦出汗 5、彻底切除窦道和病变组织,消除致 病因素,复发率低 6、皮瓣转移无张力缝合,提高术后舒 适度,缩短住院时间
社会效益
我院采用改良Limberg皮瓣转移术治 疗藏毛窦,使其在住院时间、愈合时 间、切口感染率及术后复发率等方面 较常规切除缝合术以及其他皮瓣移植 术效果更佳,能够更好地减除藏毛窦 患者的病痛,造福一方百姓。
<0.05
国内外同类技术比较
国外医师早期开展外科皮瓣转移技术, 避免并发症的发生,经临床疗效对 比,改良Limber菱形皮瓣转移术式 在诸多皮瓣术式中显示出明显优势。
国内同类技术比较
国内近1-2年仅有少数医院开始开展 菱形切除改良Limberg皮瓣转移术治 疗骶尾部藏毛窦。
实施情况
我院在山西省率先开展采用改良 Limberg皮瓣转移术治疗20例藏毛窦 患者,术后疗效良好,缩短了患者 住院时间、降低了术后复发率。
彻底清除窦 道和病变组 织,消除致 病因素,复 发率低
转移皮瓣
皮瓣转移无张力缝 合,提高术后舒适 度,缩短住院时间
固定缝合皮瓣
皮瓣转移替 换中线手术 瘢痕
减少皮肤浸 渍和碎屑集 聚,减少臀 部摩擦出汗
研究结果及分析
观察指标 VAS(xˉ±s) 术后第1天 术后第3天 术后第5天 3.63±1.82 2.06±1.76 0.89±1.06 4.47±2.03 3.44±1.98 2.61±1.88 2.34 4.05 6.14 <0.05 <0.01 <0.01 <0.01 >0.05 <0.01 皮 瓣 组 (n=20) 传统组 (n=20) t P
藏毛窦切除改良Limberg皮瓣 转移术
汇报提纲
一、立项背景 二、研究内容及思路 三、研究结果及分析 四、国内外同类技术对比 五、创新点 六、推广价值及应用前景
立项背景
藏毛窦(pilonidal sinus) 是一种临床少见疾病, 主要临床表现为形成一 种慢性窦道,常以骶尾 部臀间裂软组织内多见, 但在我国发病率呈逐年 上升趋势,且症状反复, 严重影响患者生活,有 文献报道少数病例可发 生癌变,故该病的诊治 不容忽视。
立项背景
治疗方法: 1、保守治疗 2、手术治疗
目前存在问题:长期疗效不 确切
立项背景
大范围完整切 除病变,采 用转移皮瓣 重建组织缺 损是近年来 国际上较为 流行的骶尾 部藏毛窦治 疗方法。
立项背景
我科采 用改良 Limberg 法皮瓣 转移术
研究内容及思路
藏毛窦患者40例
改良Limberg皮 瓣转移术20例 (2015.3-2016.6) 传统手术 治疗20例
中心做纵向梭形切口,暴 露窦道,在探针引导下完整切除 窦道
改良Limberg 法皮瓣转移术
1、术前一律先行脓肿切开引流、定期 换药至脓腔炎症局限稳定 2、术前应用抗生素 3、选取最佳转移皮瓣方位 4、以完整切除皮下潜在感染窦道为标 准
手术定位及皮瓣选取
有效抬高臀沟
完整切除感染窦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