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科学单元备课

合集下载

小学科学教案:单元备课

小学科学教案:单元备课

第一单元备课
一、教学目标:
1.科学探究:能从“是什么”、“为什么”等角度对周围事物提出问题;能选择适合自己探究的问题;能对所提出来的问题进行解释;能提现大致思路;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制作具有创造性的科技作品;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想知道,爱提问;喜欢大胆想象;愿意合作交流;尊重他人劳动成果。

3.科学知识:能用一定的方法证明空气的存在;了解人类对空气性质的利用;知道空气对生命的意义;了解人类活动对大气层产生的不良影响,意识到保护大气层的重要性;探究风的成因。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空气在哪里:使同学们通过各种活动感受到空气就在我们身边,知道空气的一些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热气球上升的秘密:使学生通过实验知道“热空气会上升”。

三、教学措施及注意的问题:
气在哪里:使同学们通过各种活动感受到空气就在我们身边,知道空气的一些基本性质;对验证空气有重量的实验是教学难点,教师提前做好实验准备
热气球上升的秘密:使学生通过实验知道“热空气会上升”,对于验证试验有一定难度
风与我们的生活:通过制作、玩小帆船,认识风对我们工作和生活的影响
难点; 帆船制作可以放到课前提前进行,课堂上可以实验一下风对帆的作用
风从哪里来:本课与热空气的知识有关,可以先复习一下。

通过实验探究风从哪里来是教学的难点,
地球的面纱:使学生学会搜集整理分析信息。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单元备课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单元备课
教学目标
1.知道力有各种存在形式和性质。常见的力有弹力、弹力、摩擦力等。知道摩擦力有时有利,有时有害,我们可以按需要增大或减小它。知道浮力和弹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2.能够提出影响弹力、弹力和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的假设与猜测。经历简单的对比实验的设计和实验过程,培养自行获取知识的能力。能够自己设计实验研究弹力、摩擦力弹力、浮力、摩擦力等。知道浮力、弹力和摩擦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2、能针对问题,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收集证据。能对收集到的证据用文字、图表等方式来呈现。
教学策略
以综合主题单元构成的方法,从儿童的生活逻辑出发设计教材单元活动,教材的主要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科学课程的兴趣,帮助他们体验科学课程学习的特点,引导他们尝试性地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学习一些简单的科学知识和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技能。
教学准备
课件、乒乓球、木块、弹簧、毛巾等
第教学课时
16、浮和沉································2课时
17、弹簧里的学问··························2课时
18、鞋底花纹的启示························2课时
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五单元
常见的力 单元备课
主备人: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相关,尽管力是无处不在的,但平时并未引起学生足够的注意。依据《科学课程标准》关于“力的作用和表现,认识生活中常见的力”的要求,围绕水的浮力、弹力、摩擦力来进行建构的。
本单元通过引导学生开展系列以认知为重要目的的观察、阅读、分析和实验活动,使学生认识力、了解常见的力,从而提高认知水平、探究能力和研究兴趣。

三年级科学第一二单元备课

三年级科学第一二单元备课

联片教研备课
乡镇
学校
班级
学科单元姓名
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高端高效产业发展片区
高端高效产业发展片区三年级科学单元备课第一单元课题:我们都是科学家
高端高效产业发展片区三年级科学课时备课
高端高效产业发展片区三年级科学课时备课
高端高效产业发展片区三年级科学单元备课
高端高效产业发展片区三年级科学课时备课
第二单元课题:1、寻找有生命的物体总 1 课时第 1 课时
高端高效产业发展片区三年级科学课时备课
高端高效产业发展片区三年级科学课时备课
高端高效产业发展片区三年级科学课时备课。

部编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单元整体备课设计

部编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单元整体备课设计

部编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单元整体备课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了解和理解光的传播和颜色的形成原理。

2. 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观察和描述光的传播路径和颜色的形成过程。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和积极参与实验的乐趣。

二、教学内容1. 光的传播路径与颜色的形成原理。

三、教学重点1. 理解光的传播路径。

2. 掌握颜色的形成原理。

四、教学难点1. 运用所学知识观察和描述光的传播和颜色的形成过程。

五、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实验器材、实验用品。

2. 学生准备:教材、笔、本子、实验记录表。

六、教学过程1. 热身引入(5分钟)- 教师用具体实物(如红色苹果、蓝色书本等)呈现颜色,并鼓励学生说出颜色名称。

-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我们能看到这些颜色?2. 概念讲解(10分钟)- 使用PPT或黑板,简明扼要地讲解光的传播路径和颜色的形成原理。

- 引导学生一起回顾并复之前学过的相关知识。

3. 实验操作(25分钟)- 实验一:光的传播路径- 需要准备一块纸板、一支针和一支手电筒。

- 学生两人一组,一人拿手电筒,另一人拿着纸板和针。

- 学生用针在纸板上扎一个小孔,将手电筒的光线照射到纸板上。

- 观察光线通过孔洞的路径,并用笔和本子记录下来。

- 实验二:颜色的形成- 准备一杯水、一片白色纸和一个玻璃杯。

- 学生将白纸放在玻璃杯上方,然后往杯子里加水,观察纸上的颜色变化。

- 学生用笔和本子记录下颜色的变化及原因。

4. 实验总结(10分钟)- 引导学生回顾实验过程和结果,并对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进行解释。

- 学生向全班分享实验结果。

5. 拓展应用(15分钟)- 设计一个小练,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几个简单场景进行分析和解释。

-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交流,提高他们的思辨和表达能力。

6. 课堂小结(5分钟)- 整理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引导学生做个简单的复总结。

-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探索和实践与光相关的知识。

三年级科学上册单元教学设计

三年级科学上册单元教学设计

三年级科学上册单元教学设计1. 单元概述1.1 主题背景科学教育旨在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本单元主题为“探究自然”,围绕自然界中的现象和规律展开,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探究自然界的奥秘。

1.2 教材分析本单元选用的人教版《科学》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天气与气候、水循环、生物与非生物、生物的适应与进化等。

教材通过丰富多样的活动,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知识,提高科学素养。

1.3 学情分析三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但对科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参差不齐。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他们的研究兴趣,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

2. 教学目标2.1 知识与技能1. 了解天气与气候、水循环、生物与非生物等基本概念。

2. 掌握生物适应环境、生物进化等原理。

2.2 过程与方法1. 学会观察、记录和分析自然现象。

2. 能够运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

2.3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增强学生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3. 教学内容3.1 教学模块1. 天气与气候2. 水循环3. 生物与非生物4. 生物的适应与进化3.2 教学安排4. 教学方法与手段4.1 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思考、探究自然现象。

2. 讨论式教学: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实验教学:观察自然现象,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2 教学手段1. 多媒体课件:生动形象地展示自然现象。

2. 实验器材: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自然规律。

3. 课外阅读: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5. 教学评价5.1 过程性评价1. 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了解他们的研究兴趣和参与程度。

2. 记录学生在实验、讨论等环节的表现,评估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5.2 终结性评价1. 期末考试:评估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学生作品:收集学生的探究报告、实验报告等,了解他们的研究成果。

6. 教学资源1. 教材:人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单元备课(集体备课)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单元备课(集体备课)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单元备课(集体备课)1. 单元名称:天空中的飞行工具2. 教学目标:- 了解天空中的常见飞行工具,如飞机、热气球、风筝等;- 认识飞行工具的外观特征及功能;- 懂得飞行工具的使用方法和相关安全知识;-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探索的能力。

3. 教学内容及安排:A. 飞机- 介绍飞机的基本外观特征,包括机身、机翼、发动机等;- 分析飞机的功能和用途,如载人、运货、军事等;- 展示不同类型的飞机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其特征;- 通过游戏或模型展示,让学生体验飞机的飞行过程。

B. 热气球- 介绍热气球的基本构造和原理,包括气球、篮筐、燃烧器等;- 解释热气球的飞行原理,如热空气的升力;- 观察热气球的外观特征,如颜色、形状等;- 通过图片或实物展示,让学生感受热气球的特殊飞行方式。

C. 风筝- 介绍风筝的制作材料和结构,如纸张、竹子、线等;- 演示风筝的飞行过程,包括如何放线和控制风筝的动作;- 引导学生设计和制作简单的风筝模型;- 在室外活动中,让学生亲自放飞风筝,体会风筝的飞行乐趣。

4. 教学方法:- 观察法:通过观察不同飞行工具的图片、实物等,让学生了解其外观特征;- 演示法:通过实际操作或教师演示,让学生亲自体验飞行工具的基本过程;-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析和讨论飞行工具的功能、用途和安全知识;- 实践法:通过制作简单的飞行工具模型和放风筝活动,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动手能力。

5. 研究评价:-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回答问题的准确性等;- 作品展示:学生制作的飞行工具模型、风筝等作品展示;- 研究笔记:检查学生的研究笔记,了解其对知识掌握的情况。

6. 教学资源:- 飞机、热气球、风筝的图片和实物;- 飞机模型、热气球模型;- 制作风筝所需的纸张、竹子、线等材料;- 相关课件和教辅资料。

7. 教学延伸:- 邀请相关专业人士或爱好者来校进行飞行工具展示和讲解;- 借助电子媒体或互联网资源,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不同类型的飞行工具;- 组织户外实践活动,带领学生参观机场、航空博物馆等场所,加深对飞行工具的认识。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单元整体教学备课教案1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单元整体教学备课教案1
如可以助燃、可以传播声音、可以改善环境等。日常生活中的空气锤、气垫船、热气球、风车等产品,让我们感受到空气在工程技术领域中的独特作用。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一般会直观的认识空气的基本特征,而不会有意识的去研究空气的物理性质。他们会因为空气看不见而忽视其占据空间的性质,会因为空气摸不着而忽视其有质量的性质,更不会意识到空气流动与风的形成之间的因果关系。我由于学生对空气的认识存在迷思概念,有必要设计相关主题单元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空气的性质。
单元学习目标
1、能用各种证据证明空气占据空间、有质量。
2、通过压缩、加热、测量等方法,概括空气的性质。
3、能结合模型图,解释大自然中的风是由于空气的循环流动形成的。
4、能够列举空气的性质在生产生活中运用的实例。
四、教学反思及改进措施(课后填写)
基于各课时反思性教学改进,汇总形成单元反思性教学改进设想。
明确主要经验或者需改进的方面。
教学建议
本单元从儿童概念发展的角度出发,遵循概念的形成要经历从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在低年段,学生感知到空气的真实存在,会观察并描述空气的颜色、状态、气味等特征。在此基础上,本单元“认识空气”为主题,选取了多个简单易行,生动有趣,螺旋上升的经典活动,以激发学生研究空气的兴趣。
二、单元教学结构图(学习任务、作业细分及课时分配思维导图)
小学三年级科学(学科)第一单元集体备课
年级

册数
上册
时间
2023年秋季学期第二周
主题
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认识空气》
主备人
使教材版本
苏教版
单元课时数

一、单元学习单元主题及要素分析(体现学习单元大主题的育人价值)
单元大主题名称

最新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单元备课(集体备课)

最新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单元备课(集体备课)

最新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单元备课(集体备课)一、备课目标- 掌握科学第二单元中的重点知识和技能。

-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验探究能力。

- 增强学生对科学实践的兴趣和参与度。

二、备课内容1. 本单元的主题和内容- 主题:种子的生长- 内容:- 种子和花朵的区别- 种子的组成结构- 种子的发芽过程- 种子的生长需要的条件- 种子的传播方式2. 知识要点- 种子和花朵的区别:- 种子是植物生长的起点,花朵是植物的繁殖器官。

- 种子的组成结构:- 种皮、胚珠、胚芽、营养物质。

- 种子的发芽过程:- 吸水膨胀、破裂、根的伸长、茎的伸长。

- 种子的生长需要的条件:- 适当的温度、光照、水分和空气。

- 种子的传播方式:- 风传播、动物传播、人工传播。

3.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掌握种子和花朵的区别。

- 理解种子的组成结构。

- 了解种子的发芽过程和生长需要的条件。

- 了解种子的传播方式。

- 能力培养目标:- 能够观察、描述和记录实验现象。

- 能够提出问题和做出合理猜想。

- 能够进行简单的实验观察和记录结果。

-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对科学实践的兴趣和积极参与态度。

-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互助精神。

三、备课准备1. 教学资源准备- 课本《最新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科学》- 实验器材:种子、水杯、纸巾、放大镜等- 实验记录表- 学生教具:活动卡片、课件、图片等2. 教学环境准备- 教室布置:准备展示种子和花朵的图片、标签等。

- 实验区:确保实验台面整洁,提前摆放好实验器材。

四、教学步骤1. 导入- 利用图片展示种子和花朵,引导学生思考:它们有什么不同?为什么植物要有种子?2. 探究活动- 分组进行实验:1. 实验一:观察种子的组成结构。

2. 实验二:观察种子发芽的过程。

3. 实验三:探究种子的生长需要的条件。

3. 总结归纳- invite students to summarize and share their findings about the structure of seeds, the process of seed germination, and the conditions required for seed growth.4. 练巩固- 完成课本上相关练题。

部编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备课

部编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备课

部编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备课
教学目标
1. 了解天空的颜色和变化现象。

2. 掌握利用小手电筒进行光影变化实验的方法。

3. 掌握防范电线危险的基本知识。

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天空的颜色和变化现象。

2. 教学难点:通过小手电筒进行光影变化实验。

教学内容及进度安排
1. 天空的颜色和变化现象(1课时)
- 授课重点:了解天空的颜色、变化现象和原因。

- 教学方法:讲解、观察、设计实验。

2. 空气的存在(1课时)
- 授课重点:了解空气的存在和性质。

- 教学方法:讲解、实验。

3. 防范电线危险(1课时)
- 授课重点:掌握防范电线危险的基本知识。

- 教学方法:讲解、情景教学。

实验安排
1. 光影变化实验(1课时)
- 实验目的:掌握通过小手电筒进行光影变化的方法。

- 实验材料:小手电筒、挂图、白纸、针孔板。

- 实验步骤:
1. 在暗室中放置挂图。

2. 将小手电筒打开,对准挂图打光。

3. 在挂图的白纸上观察光影。

4. 在针孔板上放大光影。

教学反思
此次备课中,我们充分考虑了三年级小学生的认知特点,采取了寓教于乐的方式,通过实验形式让学生主动参与,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但上课时要注意引导学生,防止实验时产生危险。

以后的教学中,我们还需要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下科学第一单元备课教案

三下科学第一单元备课教案

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 三年级科学(上) 第一单元集备教案1 审核人签字备课组长签字 教研组长签字 教务教研签字 校委会签字 党支部签字 单元名称: 物体的运动单元内容: 本单元共8课,这8课的编排逻辑如下:第1到6课,具体从物体的位置、不同物体运动形式的观察比较、不同物体运动快慢的测量比较这三方面展开;第7课,设计制作;第8课,综合应用。

本单元以物质科学领域主要概念“物体的运动可以用位置、快慢和方向来描述”为线索,组织有层次的学习活动,其中第7课延伸到技术与工程领域的“工程技术的关键是设计,工程是运用科学和技术进行设计、解决实际问题和 制造产品的活动”。

单元目标:(1)科学概念目标●可以用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方向和距离来描述运动物体在某个时刻的位置。

●物体的运动有不同形式。

●物体的运动按运动轨迹(运动路线)可以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2)科学探究目标●借助方向盘、软尺等工具,描述某个物体某个时刻的位置。

●通过观察和比较,记录和描述物体不同的运动方式。

●借助秒表、软尺等工具进行测量,并比较不同物体运动的快慢。

●根据设计要求,设计、制作、评价、改进自己小组的“过山车”。

(3)科学态度目标●亲历对物体运动的探究活动,表现出相应的探究兴趣。

●采用合适的方式,如实地记录和讲述有关物体运动的信息。

单元重点:通过观察和比较,记录和描述物体不同的运动方式。

单元难点: 借助秒表、软尺等工具进行测量,并比较不同物体运动的快慢。

教学建议 1、培养学生初步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科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

3 、把所学的科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科学问题,并尝试从日常生活中发现科学问题。

课时安排8课时。

青岛版六三制三年级下册科学单元备课

青岛版六三制三年级下册科学单元备课

青岛版六三制三年级下册科学单元备课
单元名称:植物的生长和变化
教学目标:
1.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和变化,理解植物生物体的构造和功能。

2.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植物的生长规律和影响植物生长的因素。

3.了解植物的种类和分类方法,学会绘制植物的结构图。

教学内容:
1. 植物的组成和生长
2. 植物的生长规律和影响植物生长的因素
3. 植物的分类和结构
教学重点:
1. 植物的生长规律和影响植物生长的因素
2. 植物的分类和结构
教学难点:
1. 植物的生长过程和变化
2. 绘制植物结构图
教学方法:
1. 讲授法
2. 实验法
3. 观察法
4. 比较法
教学媒具:
1. PPT课件
2. 植物标本
3. 实验器材
4. 图片、视频
教学计划:
第1课植物的组成和生长
1.植物的组成和结构
2.植物的生长过程
3.植物的生长环境要求
第2课植物的生长规律和影响植物生长的因素
1.植物的生长规律
2.影响植物生长的因素
3.实验一:比较不同植物的生长速度
第3课植物的分类和结构
1.植物的种类和分类方法
2.植物的结构和功能
3.实验二:观察植物的结构
第4课绘制植物结构图
1.植物结构图的绘制方法
2.绘制植物的结构图
3.实验三:绘制植物的结构图
教学评估:
1.考察学生对植物生长规律和影响因素的理解。

2.考察学生对植物分类和结构的掌握程度。

3.考察学生制作植物结构图的能力。

【部编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单元统整备课

【部编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单元统整备课

【部编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单元统整备课一、教学目标1. 了解第三单元的研究内容和重点。

2. 知晓学生在本单元需要掌握的知识和技能。

3. 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

二、教学准备1. 教学教材:采用【部编版】三年级科学上册。

2. 教学用具:投影仪、PPT、学生教材、单元教材等。

3. 教学环境:教室内部的光线和空气流通良好。

4. 学生准备:学生需带齐研究用具,如铅笔、橡皮、尺子等。

三、教学内容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 植物的生长和繁殖。

2. 动物的觅食与逃生。

3. 天空中的风和雨。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植物的生长和繁殖,动物的觅食与逃生,天空中的风和雨的相关知识和概念。

2. 教学难点:如何生动有趣地向学生讲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和种子的繁殖方式,以及如何引导学生探究动物的觅食方式和逃生的机制。

五、教学策略1. 利用多媒体工具:通过使用投影仪和PPT,展示有关植物生长和繁殖、动物觅食与逃生、天空中的风和雨的图片和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加深他们的理解和记忆。

2. 创设实践环境:通过实地观察植物的生长和动物的觅食行为,帮助学生深入体验和理解生态环境中的相关现象。

3. 合作研究与小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合作完成一些实验和活动,激发学生的探索性研究兴趣和动手能力。

4. 培养科学思维: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辨能力,引导他们提出问题、观察现象、分析原因,并给予鼓励和指导。

5. 激发研究兴趣:增加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激发他们主动参与科学研究的积极性。

以上是【部编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的单元统整备课,希望对您的教学有所帮助。

三年级科学第一单元集体备课

三年级科学第一单元集体备课
(4)、谈话:只有科学家那里才有科学吗?你有没有做过下面这些小朋友做的事情?(看书中图片)想一想,你为什么想做这些事情?(学生交流)
(5)、师生小结:使学生认识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2、琴纳和牛痘的故事。
(1)、可采取放录音故事、老师讲故事、学生自己阅读等不同方法让学生了解故事梗概。
(2)、提问:从故事中,我们可以知道琴纳是个善于观察和思考的医生。在故事的开始部分,他有什么发现?(学生交流)
6、分组汇报、评价方法的可行性和简便性。
7、教师做整个活动的总结。
活动二:想办法让更多的东西“站在”手指尖上。
1、提问:除了让纸鹦鹉站在你的手指上,你还能让其他东西(比如:铅笔、尺子等)也站在你的手指尖上吗?
2、学生分组活动。
3、谈话:别上回形针试试,换作夹子试试。
4、交流发现,寻找相似之处。
(1)、提问:刚才大家在研究其他物体是否能站立时有什么发现呢?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同学们,从这学期开始,我们将学习一门新的课程“科学”。
2、提问:你知道科学是什么吗?(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了解科学是什么。
(1)、讨论“什么是科学?”
让学生根据已有经验发表自己的看法。
(2)、引导学生看课本第2页插图,开阔一下视野。
(3)、提问:图上的人在做什么?让学生说一说插图的内容,教师适当地加以补充说明。
教学
重难点
重点:感受并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知道降低重心可以使物体平衡。
难点:找出降低重心使物体平衡的方法。
教学
准备
曲别针、卡纸等、剪刀、彩笔、夹子等;课前收集自己最喜欢的科学家的资料。
授课
时间
1课时

青岛版三上科学第3单元单元备课

青岛版三上科学第3单元单元备课
认识岩石··和矿产·····················1课时
授课教师
年级
三年级
学科
科学
单元名称
第三单元 《土壤与岩石》






本单元由《土壤的成分》、《土壤的种类》、《保护土壤》、《认识岩石》《矿物和矿产》等课组成,呈现了大自然中土壤、岩石与植物的关系,目的是让学生亲近自然,从身边常见的土壤、岩石等切入探究活动,通过观察、实验、比较、分类、搜集整理信息等手段,在探究过程中学习关于土壤、岩石的知识,形成科学技能和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知道组成土壤的主要成分。知道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的不同特点。
教学难点:知道组成土壤的主要成分。知道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的不同特点。






土壤的成分······················1课时
土壤的种类······················1课时
保护土壤·······················1课时






1.知道土壤是地球上重要的资源。知道组成土壤的主要成分。
2.知道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的不同特点;知道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适宜生长不同的植物。树立保护土壤的意识。
3.知道岩石是由矿物组成的。观察花岗岩、砂岩、大理岩的标本,认识常见岩石的表面特征。
4.知道矿产是人类工农业生产的重要资源。树立合理开采利用矿产资源的意识。

(新教材)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新教材)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新教材)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材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教学设计)第一单元科学探究第一课什么是科学教学目标1. 认识科学的概念2. 研究科学的方法和技能3. 能够解决简单的科学问题教学重难点1. 科学方法的概念及应用2. 科学技能的研究和应用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和学生一起探讨“科学是什么”,引入科学的概念2. 研究科学的概念:播放科学的视频,帮助学生理解科学的定义和含义3. 研究科学的方法:解释科学方法的概念,帮助孩子们通过实际操作方法了解科学的方法和过程4. 研究科学技能:介绍科学实验的基本技能,让学生进行简单的实验,掌握科学实验操作的方法和技能5. 总结课堂:与学生一起回顾课堂所学内容,巩固学生的知识考核评价1. 课堂表现及作业成绩2. 学生实验成果第二课科学常识教学目标1. 了解一些科学常识和科学知识2. 培养学生观察和发现的能力教学重难点1. 科学常识的研究和了解2. 观察和实验的方法和技能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和学生一起讨论“科学常识是什么”,让学生了解和认识科学常识2. 研究科学常识:介绍一些科学常识,例如植物的生长过程、昆虫的蜕变等3. 观察实验:让学生进行观察实验,训练学生发现事物、观察事物的能力4. 总结课堂:与学生一起回顾课堂所学内容,巩固学生的知识考核评价1. 课堂表现及作业成绩2. 观察实验报告第二单元生活中的科学第三课生活中的力教学目标1. 认识一些力的作用2. 掌握力的测量和计算方法3. 学会如何利用力教学重难点1. 不同种类的力的概念和效应2. 力的测量和计算方法3. 力的应用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和学生一起探讨“力是什么”,引出课堂主题2. 研究力的概念:介绍力的概念和种类,例如重力、摩擦力等3. 力的测量:让学生研究如何测量力的大小,例如使用弹簧测力计等4. 利用力的方法:让学生进行力的实验,学会如何利用力5. 总结课堂:与学生一起回顾课堂所学内容,巩固学生的知识考核评价1. 课堂表现及作业成绩2. 实验报告和数据分析第四课生活中的定向教学目标1. 学会使用地图和罗盘2. 掌握定向的方法和技巧教学重难点1. 地图和罗盘的使用方法2. 定向的方法和技巧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和学生一起讨论“什么是定向”,引入课堂主题2. 地图和罗盘的使用:介绍地图和罗盘的使用方法,让学生学会使用地图和罗盘3. 定向的方法:让学生进行实践,研究如何使用地图和罗盘进行定向4. 总结课堂:与学生一起回顾课堂所学内容,巩固学生的知识考核评价1. 课堂表现及作业成绩2. 定向实践成果第三单元声音传播第五课声音的产生教学目标1. 了解声音的来源和产生方式2. 掌握声音的传播方式和特性教学重难点1. 声音的来源和产生方式2. 声音的传播特性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和学生一起讨论“声音是什么”,引入课堂主题2. 声音的产生:介绍声音的源头和产生方式,例如乐器、嗓子等3. 声音的传播:研究声音的传播方式和特性,例如声音的传播速度等4. 声音的实验:让学生进行声音实验,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5. 总结课堂:与学生一起回顾课堂所学内容,巩固学生的知识考核评价1. 课堂表现及作业成绩2. 声音实验报告和数据分析第六课声音的利用教学目标1. 了解声音的作用和用途2. 学会利用声音教学重难点1. 声音的作用和用途2. 利用声音的方法和技巧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和学生一起讨论“声音的作用和用途”,引入课堂主题2. 声音的利用:讲解声音的常见用途,例如广播、聆听音乐等3. 利用声音:引导学生设计并实践利用声音的小项目,例如制作乐器、录制广播等4. 总结课堂:与学生一起回顾课堂所学内容,巩固学生的知识考核评价1. 课堂表现及作业成绩2. 声音实践项目成果总结本教案以新教材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为基础,设计了第一单元科学探究、第二单元生活中的科学和第三单元声音传播三个单元的教学内容。

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备课DOC

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备课DOC
教师小结:认识物体常用的科学方法是,先用眼睛看,再用鼻子闻,用舌头尝,用手摸等。不了解的物体,只能用眼睛看,千万不能随便闻和尝,以免对我们的身体造成伤害。
二、观察水、描述水
1.师:下面我们就用刚才总结出的观察物体的方法,用眼睛看,再用鼻子闻,用舌头尝,用手摸等。仔细观察桌子上这杯水是什么样的?把你们的观察方法和结果填在记录表上。
第三步
(三)观察不熟悉的液体时,什么样的顺序最科学?
教后反思:
1、反思整个教学过程,自认为本次课全面完成了教学任务,实现了教学目标。教学中充分调动了各种积极因素,创设出了学生乐学的氛围。学生们在学习中,表现出了强烈参与欲,学得积极主动,动手机会多。整个教学过程体现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也是实施新课标的一次成功体验。
水对人体的作用:
①人体内含水达2/3,没有水,人只能活3天。
②各种营养素都要溶解于水才能被人体吸收。
③人的关节、眼睛需要水的润滑与保护以防受损。
④水用来排泄人体内的代谢废物,形成尿。
⑤没有水,血液就不能流动,体温就无法恒定。
课堂总结
我们以后要珍惜水资源,保护水资源,那么我们该怎样做呢?请同学们说一说。播放视频《珍惜水资源》
2.学生猜这首诗是赞美谁的?为什么呢?
3.揭单元题:“生命之源——水”
二)自主学习
1.生命离不开水。
(1)师生讨论:不有些什么用途?
(2)引导学生认识动物、植物和人都离不开水。
2.哪些地方有水。
(1)师生讨论:哪些地方有水?
(2)认识植物体内有水。
(3)学生想办法把带来的植物体内的水挤出来,看看它们含有多少水?比一比,谁想的办法好。比如手挤、刀拍、捣碎、压汁机等等。
教师准备:塑料袋
学生准备:牛奶、糖水、白醋、杯子、桶、各式瓶子、管子

三年级科学第二单元集体备课1

三年级科学第二单元集体备课1
三、认识植物多样性,给植物分类
1、看教科书第17页,提问:你认识这些植物吗?还认识哪些植物?
2、谈话:我们来给它们分类,说说你想怎样分类。
教学后记:
课题
寻找有生命的物体
主备人
乔树勇
复运用多种感官去观察我们周围的世界。
2、能够运用文字、图表等记录有关观察、调查的结果。
3、能够有目的地交流研究活动的方法与结果。
教学
重难点
重点:能够运用文字、图表等记录有关观察、调查的结果。
难点:认识常见的动物和植物,知道生物体的基本特征。
教学
我认识的校园
里的植物名称生长环境生长特点
(可以写也可以画)高矮排队
(按由矮到高顺序排出)
……
3、学生实地观察,教师随时指导。
4、汇报交流。
5、小结:植物的外部形状是各种各样的。
二、从局部认识植物
1、提出观察任务:我们要去观察不同植物的相同部位,有树皮、树叶和花。
2、讲解如何观察树皮:先摸,有什么感觉?再拓树皮,看拓下来的图案有什么不同?
(1)学生寻找有生命的动植物。
(2)做记录。
(3)汇报结果。
(比一比,谁寻找到的多,懂的多。把找来的生物记录下来,不知名的画下来)
教学后记:
课题
校园里的植物
主备人
乔树勇
复备人
乔树勇
教学
目标
1、察植物,并能描述出它的形状与特征。
2、运用多种感官去观察、去比较,掌握对比的方法。
教学
重难点
重点: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去观察、去比较,掌握对比的方法。
3、讲解如何观察树叶:在树枝的一个节上看叶子是怎样长的?把它画下来。
4、讲解如何观察花:比较两种花形状的不同,也把它画下来。

【部编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单元统整备课

【部编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单元统整备课

【部编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单元统整备课一、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第三单元的核心知识点:天气及气象仪器的使用。

2. 能够描述常见的天气现象,并制作简单的天气记录表。

3. 学会使用气象仪器,如风向标、温度计、雨量计等,并了解其使用方法和作用。

二、教学内容1. 天气的认识- 天气的定义和分类- 常见的天气现象:晴、阴、雨、雪、雾等2. 气象仪器的使用- 风向标的使用和读取- 温度计的使用和读取- 雨量计的使用和读取三、教学过程1. 导入- 通过观察校园内的天气现象,引起学生对天气的兴趣,激发研究的欲望。

- 引导学生讨论不同天气状况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2. 知识讲授- 阐述天气的定义和分类,帮助学生理解天气的变化原因。

- 介绍常见的天气现象及其特点,例如晴天阳光明媚、阴天多云等。

- 介绍风向标、温度计、雨量计等气象仪器的作用和使用方法。

3. 实践操作- 指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使用风向标观测和记录风向。

- 让学生使用温度计测量和记录不同时间的温度。

- 引导学生使用雨量计测量和记录降雨量。

- 让学生制作自己的天气记录表,记录每日的天气情况和使用的气象仪器。

4. 总结- 合理安排学生进行班级分享,让他们交流天气记录的情况和使用气象仪器的体验。

- 总结本节课研究的重点和要点。

四、教学资源1. 教科书:部编版三年级科学上册2. 天气记录表模板3. 风向标、温度计、雨量计等气象仪器五、教学评估1. 教师观察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表现,评估他们对气象仪器的掌握程度。

2. 学生之间互相分享天气记录表,评估他们对不同天气现象的描述能力。

3. 对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合作能力、分享内容的准确性进行评估。

六、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观察和记录更多的天气现象,增加对天气变化的敏感度。

2. 引导学生使用手机应用或互联网查询、分享更广泛的天气信息。

七、其他注意事项1. 确保课堂教学秩序井然,安全措施到位。

2. 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提高教学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年级的学生一般会直观地认识空气的基本特征,而不会有意识地去研究空气的物理性质。他们会因为空气看不见而忽视其占据空间的性质,会因为空气摸不着而忽视其有质量的性质,更不会意识到空气流动与风的形成之间的因果关系。由于学生对“空气”的认识存在迷思概念,有必要设计相关主题单元,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空气的性质。
教学目标:
1.观察土壤样本,说出土壤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
2.知道土壤按照颗粒的大小分成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三种类型。
3.知道什么是腐殖质,知道腐殖质的多少影响土壤的肥力。
4.列举土壤对动植物和人类都做出了那些贡献。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观察土壤样本,说出土壤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
2.知道土壤按照颗粒的大小分成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三种类型。
土壤的类型2课时
肥沃的土壤2课时
保护土壤2课时
第 三 单 元
年级三Biblioteka 级学科科学内容
固体与液体
备课人
教材分析:
人们生活在物质世界中,每时每刻都在接触各种各样的物质。物质根据存在的状态,一般分为固态、液态和气态;根据组成,可以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我们除了通过各种感官去了解固体、液体、气体在颜色、形状、大小等方面的性质,还可以使用工具来测量物质的性质,如质量、体积(占据空间的大小)等。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构成,如混凝土、空气、溶液等,混合物里的这些物质相互没有发生化学反应,都保持原来的性质,可以根据这些物质的特征用物理方法分离。
本单元从儿童概念发展的角度出发,遵循概念的形成要经历从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在低年段,学生感知到空气的真实存在,会观察并描述空气的颜色、状态、气味等特征。在此基础上,本单元以“认识空气”为主题,选取了多个简单易行、生动有趣、螺旋上升的经典活动,以激发学生研究空气的兴趣,学习探究方法,并掌握空气占据空间、空气有质量、热空气上升等科学知识。这里体现了教材“进阶”的特点。本单元除了探究空气的性质之外,教师还要引导学生科学地解释风形成的原因,让学生从事实性知识的学习发展到因果性知识的学习,提升学生对空气概念的理解水平,发展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为四年级认识“空气热胀冷缩的性质”六年级建构“空气是一种混合物”等知识做好铺垫。
教学目标:
1.能用各种证据证明空气占据空间、有质量。
2.通过压缩、加热、测量等方法,概括空气的性质。
3.能结合模型图,解释大自然中的风是由于空气的循环流动形成的。
4.能够列举空气的性质在生产生活中运用的实例。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认识空气占据空间、可以被压缩的性质。
2.能用实验和测量的方法证明空气有质量。
对儿童来说,土壤是非常好的走进大自然、认识大自然的载体。可以说,每个孩子都或多或少地有过与土壤亲密接触的经历。他们在低年级学习了《石头与泥土》《土壤与生命》两个单元,通过挖泥土、玩泥巴、栽小葱、养蚂蚁等活动积累了很多感性经验和对土壤的直观认识。但受限于认识水平,对于“土壤”这个科学概念,中年级的孩子还有很多不解之处。如,他们知道在土壤里能找到很多东西,但还不能把这些东西都算作土壤的一个组成部分,还没有“混合物”的概念再如,对于决定土壤肥力的腐殖质,孩子们还是非常陌生的,还有待去进一步发现。
3.运用实验的方法认识冷热空气流动的规律。
教学难点:
1.认识压缩空气具有弹性的性质。
2.认识空气有质量的性质。
3.认识冷热空流动的规律。
课时安排:
第一单元认识空气
1.空气占据空间吗2课时
2.空气有质量吗2课时
3.热空气和冷空气2课时
第 二 单 元
年级
三年级
学科
科学
内容
研究土壤
备课人
教材分析:
士壤是地球上非常重要的物质。土壤为植物生长发育提供和协调水分、养料、热量等必需的条件,为动物的生存提供栖息地。对人类的繁行生息而言、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直接或间接地支持者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作为现代公民,具有关于土壤的知识、保护土壤的意识等等,是必备的科学素养。只有每个人都行动起来,才能形成善待土壤、善待生命的良好局面。
学生在低年级研究典型具象物质“石头”“水”“空气”的基础上,形成了初步的“物质概念”和“物质意识”,但他们判断一个物体是固体还是液体时,往往是把自己熟悉的、具体的某一固体或液体作为标准,所以在判断诸如沙、羽毛、烟等非典型特征的物体属于什么状态时会存在定的困难,其主要原因在于学生对固体、液体特征的认识不足。学生对于“混合物”的概念比较模糊,还不能意识到混合物的分离过程中构成物体的物质并没有改变。
本单元以“固体和液体”为主题,重点通过科学活动指导学生认识固体和液体的特征,“纯净物”“混合物”这样的类别概念则内隐在具体的学习内容和要求中。在物质的性质认识上,从直观特征的定性描述走向利用简单的科学仪器对物体的特征进行定量描述。在物质的组成和结构认识上,从物质的“状态”“分离”“溶解性”等方面进一步丰富和拓展物质概念,侧重于宏观层面的感知,不涉及微观层面粒子的特点。本单元的学习将进一步促进学生对物质概念的不断抽象,形成“世界是物质的”这一基本科学观念,也为学生将来认识“物质的微观世界”奠定基础。
3.知道什么是腐殖质,知道腐殖质的多少影响土壤的肥力。
4.认识到保护土壤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
1.发现土壤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
2.举例说明不同类型的土壤生长着不同的植物。
3.连续五个星期观察腐殖质的形成过程。
4.做水土流失的模拟实验,解释植物对土壤的保护作用。
课时安排:
第二单元研究土壤
土壤的成分2课时
第 一 单 元
年级
三年级
学科
科学
内容
认识空气
备课人
教材分析:
空气是一种常见的混合物。它是地球上所有生物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质它还与水的循环、天气的变化、地球的保护等有着密切的联系。空气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可以助燃、可以传播声音、可以改善环境等。日常生活中的空气锤、气垫船、热气球、风车等产品,让我们感受到空气在工程技术领域中的独特作用。
本单元以“研究土壤”为主题,强调体验和思维,将二者整合在一个学习活动中。在学习方式上,本单元延续了低年级《石头与泥土》单元“玩中学”的方式,讲求的是调动学生多种感官,通过观察积累丰富的感性经验。在学习目标上,将思维发展凸显出来,注重精确描述、比较与归纳等思维技能的运用,将动手和动脑结合起来,在概念发展的同时促进学生科学思维水平的提升。学生从低年级的“泥土”的日常概念,逐步上升到“土壤”这一科学概念,也为后续的岩石概念的发展奠定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