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一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备课
2023年青岛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空气教学设计附反思含板书共三篇
2023年青岛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空气教学设计第一课《找空气》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是青岛版小学科学(六三学制)一年级下册《空气》单元的第一课时《找空气》。
旨在通过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活动,让学生能用眼看到、用耳听到、用手感觉到空气的存在,用事实证明空气就在我们身边。
本课通过一系列的体验活动,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我们周围处处有空气。
教材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活动准备,利用图片提示本课探究活动中学生需要准备的部分典型材料:砖块、土块、海绵、粉笔、塑料袋等。
第二部分活动过程,首先指导学生通过用纸板扇、用塑料袋装,使学生感知我们周围的空间有空气;然后引导学生把粉笔、砖块放入水中观察、在水中握海绵,通过这样的活动使学生知道一些固体中也有空气;最后通过把杯子倒扣入水中再倾斜的活动,使学生又认识到“空”的容器里也有空气。
第三部分拓展活动,引导学生课下继续探究“空气的无处不在”,学生通过想办法知道哪件衣服里面空气多,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也使学生认识到衣服里面也有空气,从而进一步认识到处处有空气。
二、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初步感知空气的存在。
2.知道我们周围有空气。
【科学探究】:1.指导学生能用简单的器材进行空气存在的实验。
2.能借助物体对无法直接观察的空气进行间接观察,证明空气的存在。
【情感态度价值观】:1.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感知到的空气表现出探究兴趣。
2.能尊重事实,培养用事实说话的意识。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了解空气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用肉眼观察到空气的存在。
【教学难点】:让学生能用眼看到、用耳听到、用手感觉到空气的存在,用事实证明空气就在我们身边。
四、学情分析空气是看不见、摸不着的。
学生虽然知道有空气,但对空气的认识却是非常肤浅的,尤其对“到处都存在空气”这个事实缺少具体的实际感受。
五、说教法和学法通过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让学生积极参与问题,解决问题,加强个体自我的心态调适,真正达到知识与情感的和谐统一。
青岛版一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备课
丁庄镇小学一年级下册科学学科(课时备课) 第一 单元 第 _ 课时 主备教师: 李新文 使用教师:教学内容1、找空气 教学 1、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培养学生发现事物、探索事物的习惯在探索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空气的存在和重要性。
目标 2、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1. 学习重点:感知空气的存在,掌握空气的特征及作用。
2•学习难点:初步掌握做前思,多试试才知道的科学理念。
1、 活动前,让学生初步认识空气,让学生在自己的身边寻找空气的 存在。
2、 每组一个装有三分之一水的透明水槽,吸管、泥土人手各一份。
使用教师(建 议) 、教学过程:(一)、教师导入活动,引起学生兴趣。
猜谜语,引出课题:小朋友们,今天老师带来一位好朋友,我 们来一起猜猜它是谁? 谜语: 看不见、摸不着,闻也闻不到,匚)、提出问题,学生猜想。
1、 寻找空气:小朋友们,我们现在一起来找一找,什么地方有空气 ?2、 学生讨论后回答,教师作集体记录。
(三)、实验操作,探索活动。
教学课题1、找空气课型 新授 教学重点 难点及教 学关键教学手段教具(学 具)准备 教学方 法学法观察法、实验法 主备教师教学过程设计主备教师教学过程设计使用教师(建议)1、身体里的空气。
以小组的形式,请学生把吸管插入水槽中,用力吹气,感知身体里空气的存在。
并将自己看到的现象记录在记录表上。
2、土里的空气。
以小组的形式,学生分别把少量土慢慢的放入水槽中,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并将自己看到的现象记录在记录表上。
3、海绵里面有空气,以小组的形式,学生分别把海绵慢慢的放入水槽中,用力挤压,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并将自己看到的现象记录在记录表上。
4、粉笔里面有空气,以小组的形式,学生分别把粉笔慢慢的放入水槽中,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并将自己看到的现象记录在记录表上。
5、把杯子倒扣入盛水的水槽中,观察现象。
6、哪件衣服里的空气多?(四)、学生集体讨论。
1、让学生自由交流讨论自己的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
青岛版一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备课
1、丁庄镇小学一年级下册科学学科(课时备课) 第 一单元 第J — 课时 主备教师:李新文 使用教师:教学内容1、找空气教学 1、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培养学生发现事物、探索事物的习惯 在探索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空气的存在和重要性。
目标 2、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1. 学习重点:感知空气的存在,掌握空气的特征及作用。
2. 学习难点:初步掌握做前思,多试试才知道的科学理念。
1、 活动前,让学生初步认识空气,让学生在自己的身边寻找空气的 存在。
2、 每组一个装有三分之一水的透明水槽,吸管、泥土人手各一份。
使用教师(建 议)一、教学过程:(一) 、教师导入活动,弓I 起学生兴趣。
猜谜语,引出课题:小朋友们,今天老师带来一位好朋友,我 们来一起猜猜它是谁? 谜语: 看不见、摸不着,闻也闻不到, (二) 、提出问题,学生猜想。
寻找空气:小朋友们,我们现在一起来找一找,什么地方有空气 ? 2、学生讨论后回答,教师作集体记录。
(三) 、实验操作,探索活动。
教学课题1、找空气 课型 新授教学重点 难点及教学关键教学手段教具(学 具)准备 教学方 法学法观察法、实验法主备教师教学过程设计主备教师教学过程设计使用教师(建议)1、身体里的空气。
以小组的形式,请学生把吸管插入水槽中,用力吹气,感知身体里空气的存在。
并将自己看到的现象记录在记录表上。
2、土里的空气。
以小组的形式,学生分别把少量土慢慢的放入水槽中,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并将自己看到的现象记录在记录表上。
3、海绵里面有空气,以小组的形式,学生分别把海绵慢慢的放入水槽中,用力挤压,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并将自己看到的现象记录在记录表上。
4、粉笔里面有空气,以小组的形式,学生分别把粉笔慢慢的放入水槽中,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并将自己看到的现象记录在记录表上。
5、把杯子倒扣入盛水的水槽中,观察现象。
6、哪件衣服里的空气多?(四)、学生集体讨论。
1、让学生自由交流讨论自己的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
完整)青岛版一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完整)青岛版一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一单元空气1、找空气教学目标:1、初步感知空气的存在;知道我们周围有空气。
2、在教师指导下,能使用简单的器材进行“证明空气存在”的实验;能借助物体对无法直接观察的空气进行间接观察,证明空气的存在。
3、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感知到的空气表现出探究性趣;能尊重事实。
培养用事实说话的意识。
4、了解空气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谜语导入。
教师出示谜语:奇妙奇妙真奇妙,没有颜色没味道,无孔不入到处跑,人人时刻都需要。
学生解释谜底:空气。
教师展示小魔术:做关于大气压力或压缩空气的小实验,激发学生探究空气的兴趣,一次导入探究活动。
二、活动过程1、想办法,找空气。
1)提出问题:找一找,哪里有空气。
2)小组合作设计找空气的方案。
3)交流找空气的方法。
4)分组找空气。
5)汇报、交流通过哪些方法找到了空气。
2、实验探究“杯子中是否有空气”。
1)提出问题:杯子中有空气吗?2)学生根据已有生活经验提出猜测。
3)小组讨论试验方法。
4)交流实验方法。
5)小组实验探究。
6)得出结论:杯子中也有空气。
3、交流试验情况,获得结论。
1)提出问题:通过以上实验,你们有哪些发现?2)学生列举实例,得出结论:我们周围有空气。
4、拓展活动1、提出活动指向:想一想,哪件衣服里面空气多。
2、对以上问题进行猜想。
3、引导学生课下找衣服验证。
12、认识空气教学目标:1、知道空气没有颜色、没有气息、能流动。
2、在教师指导下,能用简单的器材对空气特点进行探究;能运用多种感觉器官从颜色、气味、状态等方面认识空气的特点。
3、培养爱提问、爱探索、爱发现、爱合作交流的情感与能力。
4、了解空气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一):谜语导入。
说个宝,道个宝,大家一刻离不了;看不见,摸不着,越往高处越稀少。
猜猜它是什么。
学生说明谜底:空气。
关于空气,你们有哪些了解?二)演示小魔术——纸为什么不会湿?教师提问:为什么纸第一次没有湿,第二次湿了?学生带着疑问进入对空气的探究活动。
(完整版)青岛版一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备课
丁庄镇小学一年级下册科学学科(课时备课)第一单元第 1 课时主备教师:李新文使用教师:
丁庄镇小学一年级下册科学学科(课时备课)第一单元第 2 课时主备教师:李新文使用教师:
丁庄镇小学一年级下册科学学科(课时备课)第一单元第 3 课时主备教师:李新文使用教师:
主备教师教学过程设计使用教师(建
议)
学生:报纸、手揉纸、瓦楞纸、宣纸、图画纸。
4、分享自己的猜想。
教师:你是怎样猜想的?为什么?
学生:瓦楞纸结实,不会破
学生:手揉纸柔软,会转得快。
学生:图画纸硬,会转得快。
教师:怎样才能知道你的猜想是否成功呢?
5、做一做(制作风车)。
①、这是什么形状的?”
②、这一个图形是什么形状的?我们应该画什么呢?
怎样表示这些剪开的开口?
③、重点引导学生观察剪的位置。
④、在开口未剪的时候,应该是什么样的?用怎样的
图示表示?
⑤、教师将图示按正数的顺序编好,帮助学生重新整
理完整的制作过程。
根据自己的猜想选择纸张制作风车。
6、玩一玩(感知风车的转动)。
让学生到户外动手玩一玩自己亲手制作的小风车,让学生感觉、发现谁的风车转得更好。
7、想一想(由分享个人验证结果引出集体验证表进行经验梳理)。
青岛版科学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案
2、认识空气
课型
新授
一、教材内容分析
课文图文并茂向学生介绍了空气的特征和重要性,其主要目的是通过讨论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醒学生绿化树木能净化空气。培养学生积极去探索、发现和观察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探索,让学生知道空气的特征和重要性。
2、通过讨论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醒学生绿化树木能净化空气。
3、喜欢进行小实验,探究空气的秘密。
三、教学重难点分析
重点:让学生了解空气到处都有、到处都是特点。
难点:探究空气的秘密,探究空气的秘密。
教学准备
砖块、土块、海绵、塑料袋,水槽、杯子。
课时安排
1
授课时间
3.8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教学过程:
一:让孩子知道空气的特点
(1)教师出示一个塑料袋(装空气)。塑料袋鼓鼓的。
三:学生自己找空气。
(1)同学们,杯子里面有空气,哪里还有空气呢?
(2)哦,这么多地方有空气,那教室里哪里有空气呢?
(3)那外面哪里有空气呢?
(4)原来啊,到处都有空气。
拓展活动:
1、“抓空气”游戏结束本次活动(记住塑料袋用完不要乱扔呦。)
2、想一想,哪件衣服里面空气多。
根据学生现状对教材进行加工使之更适合课堂教学,教学设计灵活、得当,基本领会和达到了课程改革的意图;使学生把较为抽象的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更好地体会了学习的意义。
板书设计
纸风车
教学反思
在以前的教学过程中,都是老师为孩子先准备好材料,幼儿只要制作就行了,这样就剥夺了孩子自主学习的机会。而这次我为孩子提供了多种制作材料,教师在让幼儿自己动脑筋选择材料过程中包含了丰富的学习内容,而且孩子们对于自己选择的材料很喜欢,制作风车的过程也十分顺利。风车就是这样做成了
(完整word版)青岛版一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备课
丁庄镇小学一年级下册科学学科(课时备课)第一单元第 1 课时主备教师:李新文使用教师:
丁庄镇小学一年级下册科学学科(课时备课)第一单元第 2 课时主备教师:李新文使用教师:
丁庄镇小学一年级下册科学学科(课时备课)第一单元第 3 课时主备教师:李新文使用教师:
主备教师教学过程设计使用教师(建
议)
学生:报纸、手揉纸、瓦楞纸、宣纸、图画纸。
4、分享自己的猜想。
教师:你是怎样猜想的?为什么?
学生:瓦楞纸结实,不会破
学生:手揉纸柔软,会转得快。
学生:图画纸硬,会转得快。
教师:怎样才能知道你的猜想是否成功呢?
5、做一做(制作风车)。
①、这是什么形状的?”
②、这一个图形是什么形状的?我们应该画什么呢?
怎样表示这些剪开的开口?
③、重点引导学生观察剪的位置。
④、在开口未剪的时候,应该是什么样的?用怎样的
图示表示?
⑤、教师将图示按正数的顺序编好,帮助学生重新整
理完整的制作过程。
根据自己的猜想选择纸张制作风车。
6、玩一玩(感知风车的转动)。
让学生到户外动手玩一玩自己亲手制作的小风车,让学生感觉、发现谁的风车转得更好。
7、想一想(由分享个人验证结果引出集体验证表进行经验梳理)。
青岛版一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备课
青岛版一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备课第一单元第 1 课时主备教师:使用教师:教学课题1、找空气课型新授教学内容1、找空气教学目标1、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培养学生发现事物、探索事物的习惯。
在探索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空气的存在和重要性。
2、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及教学关键1.学习重点:感知空气的存在,掌握空气的特征及作用。
2.学习难点:初步掌握做前思,多试试才知道的科学理念。
教学手段教具(学具)准备1、活动前,让学生初步认识空气,让学生在自己的身边寻找空气的存在。
2、每组一个装有三分之一水的透明水槽,吸管、泥土人手各一份。
教学方法学法观察法、实验法。
主备教师教学过程设计使用教师(建议)一、教学过程:1、、教师导入活动,引起学生兴趣。
猜谜语,引出课题:小朋友们,今天老师带来一位好朋友,我们来一起猜猜它是谁?谜语:看不见、摸不着,闻也闻不到,2、、提出问题,学生猜想。
1、寻找空气:小朋友们,我们现在一起来找一找,什么地方有空气?2、学生讨论后回答,教师作集体记录。
3、、实验操作,探索活动。
主备教师教学过程设计使用教师(建议)1、身体里的空气。
以小组的形式,请学生把吸管插入水槽中,用力吹气,感知身体里空气的存在。
并将自己看到的现象记录在记录表上。
2、土里的空气。
以小组的形式,学生分别把少量土慢慢的放入水槽中,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并将自己看到的现象记录在记录表上。
3、海绵里面有空气,以小组的形式,学生分别把海绵慢慢的放入水槽中,用力挤压,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并将自己看到的现象记录在记录表上。
4、粉笔里面有空气,以小组的形式,学生分别把粉笔慢慢的放入水槽中,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并将自己看到的现象记录在记录表上。
5、把杯子倒扣入盛水的水槽中,观察现象。
6、哪件衣服里的空气多?4、、学生集体讨论。
1、让学生自由交流讨论自己的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
2、请各组轮流讲述自己的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
5、、教师小结:我们的周围到处都是空气,如果没有空气,我们就会死掉,小动物和小花、小草,还有土也需要空气,可是有的工厂排放出来黑黑的气体,污染了我们的空气,就会影响我们身体的健康,所以我们要一起来保护环境,这样我们的身体才会很健康。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四制)一年级科学下册优秀全册教案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四制)一年级科学下册优秀全册教案第一单元教学计划单元专题:空气单元内容:1、找空气 2、认识空气 3、纸风车科学知识目标:学生能初步感知空气的存在,知道我们周围有空气。
了解空气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但能流动。
科学探究目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能用语言初步描述空气的特征。
能用多种感觉器官和简单工具观察空气的特点等。
科学态度目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能尝试多角度、多方式认识空气的特点。
能在好奇心驱使下,对空气的特点表现出探究兴趣等。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学生能初步了解空气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了解人类可以利用风车技术改造自然,让生活环境不断得到改善。
单元教学重难点:观察并描述空气的颜色、状态、气味等特征。
单元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注意问题:1、激发学生对科学课的兴趣。
2、认真钻研科学教法学法。
3、科学课实验落到实处。
4、注重学生课外的拓展研究。
教学措施:1、结合所教班级、所教学生的具体情况,采取一切手段调动学生研究科学的积极性和兴趣。
2、注重学生课外的拓展研究,要引导学生到大自然中去,到社会中去,将科学课的研究从课堂延伸到课外。
第二单元教学计划单元专题:认识周围的动物单元内容:4.常见的动物 5.动物的反应 6.动物的运动 7.小动物找妈妈科学知识目标:学生能认识周围有多种多样的动物,不同的动物有不同的特征。
了解有的动物生活在水中,有的动物生活在陆地上。
了解许多动物会对食物、气味、声音等做出反应,知道动物主要靠四肢、翅膀等器官运动,能繁殖后代。
科学探究目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能利用多种感官观察动物外部形态特征。
能根据动物的反应做出预测。
能按照动物运动的快慢进行排序。
科学态度目标:学生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常见动物的特征表现出探究兴趣。
在教师指导下,能围绕蚂蚁、金鱼等动物对多种刺激的反应做出猜测,尝试多方式认识动物的特征。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增强学生对于小动物喜爱的情感、保护小动物的意识,激发学生乐于观察周围动物的兴趣。
青岛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一单元集体备课教材分析主讲稿
小学科学集体备课一年级下册一单元主备人:课时备课3.《纸风车》教学设计【教材分析】《纸风车》是青岛版小学科学(六三学制)一年级下册《空气》单元的第三课时。
本课是在学生认识了空气的特点的基础上学生的,通过让风车转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认识到空气是会流动的。
教材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活动准备,以图片的形式呈现了所需要的部分材料:彩纸、图钉、一次性木筷、儿童安全剪刀。
第二部分活动过程。
一、做一做,玩一玩。
此活动包括两个层次:一是做个纸风车。
首先让学生尝试看图制作风车,然后启发学生再制作自己喜欢的风车。
二是让纸风车转起来。
首先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让纸风车转起来,然后利用教科书的图提示怎样让纸风车转起来。
二、怎样让纸风车转得更快?引导学生思考让纸风车转得快的方法,提示通过对纸风车进行改进让纸风车转得更快。
第三部分拓展活动,找一找,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风车?利用风力发电风车的底图,启发学生想到风力发电用到了风车,培养学生日常生活善于观察的能力,了解科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本课的设计是基于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让每个学生在快乐的教学情境中都能积极主动地动手、动脑、动口。
【学生分析】空气是看不见、摸不着的。
学生虽然知道有空气,但对空气的认识却是非常肤浅的,尤其对“到处都存在空气”这个事实缺少具体的实际感受。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 体验空气的流动使纸风车转起来。
科学探究目标:1.在教师指导下,尝试看图制作风车,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及创作的欲望。
2.培养学生动手制作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1.愿意倾听、分享他人的信息;乐于表达、讲述自己的观点。
2.能按要求进行合作探究学习。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知道风车的用途。
2.了解人类可以利用风车技术改造自然,让生活环境不断得到改善。
【重难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引导学生体验空气的流动性。
【器材准备】学生准备:彩纸、图钉、一次性木筷、儿童安全剪刀教师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PPT 3、4、5、6、7 出示]认识这些吗?喜欢吗?生:纸风车,喜欢。
青岛版五四制一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第一单元)
桓台县荆家镇陈桥小学教学备课(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年级一年级科目科学教师杜越全册备课一、学生情况分析:本班有学生 30人,通过半年来的科学课的自主学习和科学探究,学生已掌握许多的科学知识和科学的方法,具有一定的学习科学的兴趣,喜欢动植物,能参与课堂学习,动手实践操作,但观察的注意力不集中,没有目的的观察,不会从动手操作中总结经验,学生的合作交流也不强,喜欢单独行动。
本学期在学生在以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并通过主动探索知识发生和发展的过程,发展他们对科学的理解、思维能力、创造能力以及多方面的科学素养。
二.教材分析科学教材是以学生生活经验圈的不断扩大逐步展开教学内容的。
按照“家庭—学校—家乡与祖国—地球和宇宙”的脉络,随着学生成长过程中生活经验圈及视野的不断扩大,逐步扩展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体现多学科知识的整合。
突出了以科学探究为核心,注重探究学习活动安排,尽可能让学生投入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从而受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提高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素养,获取一定的科学知识。
注意了体现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关系,以利促进学生对科学本质的认识和科学素养的逐步形成。
教材实用性、可操作性强。
每个阶段设计了相对独立的研究内容,如种凤仙花单元,分别设计了播种(认识植物的种子)、观察茎叶的生长(认识植物茎叶的特点)、研究凤仙花的花(认识植物花的构造)、对“结果”的观察研究(认识植物果实的特点及存放种子的方法)、对凤仙花一生的生长情况进行整理(了解生物的生命周期),而且,每一课有较丰富的教学内容和研究活动,便于教师操作。
同时,这些内容又是相关联的,它们是根据植物自然生长过程有机编排的,在教学实践中,有利于教师针对植物生长阶段的最佳时机,调整实施教学过程。
第一单元备课单元教学目标:1、科学知识●知道我们周围存在空气。
●知道空气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透明、会流动的。
●知道什么是观察。
●知道借助空气可以让纸风车转起来。
青岛版科学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案
找空气
教学反思
我设计的导入是找空气的活动,以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究的兴趣,激活课堂气氛。合理使用教材,并能大胆根据学生现状对教材进行加工使之更适合课堂教学,教学设计灵活、得当,基本领会和达到了课程改革的意图;使学生把较为抽象的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更好地体会了学习的意义。
年级:一年级学科:科学备课时间(周次):三
(不能装东西)
(2)提问:它们是怎样鼓起来的?里面装的是什么?
(3)请学生看看、摸摸、闻闻、尝尝空气,有什么感觉?小结:空气是看不见,摸不着,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的气体。
实验:将空瓶子瓶口朝下,垂直按到水底,然后慢慢将瓶子倾倒,看有什么现象发生?为什么会发生这种现象?
2、认识空气
(1)让学生闭上嘴巴,捏住鼻子,说出有什么感觉?为什么?小结:人和动物都离不开空气,否则会因缺氧而死。
课题
2、认识空气
课型
新授
一、教材内容分析
课文图文并茂向学生介绍了空气的特征和重要性,其主要目的是通过讨论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醒学生绿化树木能净化空气。培养学生积极去探索、发现和观察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探索,让学生知道空气的特征和重要性。
2、通过讨论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醒学生绿化树木能净化空气。
年级:一年级学科:科学备课时间(周次):二
课题
1找空气
课型
新授
一、教材内容分析
课文图文并茂向学生展示了空气的秘密,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空气到处都有、到处都是特点。知道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空气。喜欢进行小实验,探究空气的秘密。
二、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空气到处都有、到处都是特点。
2、知道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空气。
3、喜欢进行小实验,探究空气的秘密。
最新】青岛版一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最新】青岛版一年级科学下册教案一年级下册科学青岛版教学设计第一单元:空气风车转,柳枝摇,风筝飘飘入云霄。
在这样的日子里,我们不禁想起空气。
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空气到处都有、到处都是的特点,知道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空气,并喜欢进行小实验,探究空气的秘密。
一、找空气教学过程:1.让孩子知道空气的特点教师出示一个塑料袋(装空气)。
塑料袋鼓鼓的。
教师:小朋友,塑料袋里装的是什么呀?学生:空气。
教师:空气宝宝,我好想跑出去和小朋友玩一玩……让孩子自己说出空气的特点。
2.做实验验证杯子里面有空气1)在玻璃杯里放入面巾纸,将杯口朝下,垂直放入水中,过一会将杯子垂直拿出来,杯中的纸没有湿。
幼儿猜想,教师最后总结原因。
2)同样做实验,这一次杯子斜斜的插入水中,这一次纸湿了,为什么?幼儿猜想,教师最后总结原因。
3.学生自己找空气1)同学们,杯子里面有空气,哪里还有空气呢?2)哦,这么多地方有空气,那教室里哪里有空气呢?3)那外面哪里有空气呢?4)原来啊,到处都有空气。
拓展活动:1.“抓空气”游戏结束本次活动(记住塑料袋用完不要乱扔呦。
)2.想一想,哪件衣服里面空气多。
二、认识空气教学过程:1.探索发现空气的存在1)请学生想办法把桌上的塑料袋、气球都鼓起来(不能装东西)。
2)提问:它们是怎样鼓起来的?里面装的是什么?3)请学生看看、摸摸、闻闻、尝尝空气,有什么感觉?小结:空气是看不见、摸不着、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的气体。
2.认识空气1)让学生闭上嘴巴,捏住鼻子,说出有什么感觉?为什么?小结:人和动物都离不开空气,否则会因缺氧而死。
实验:空气助燃把两只点燃的蜡烛粘在平板玻璃上,将大小不同的两个玻璃瓶同时倒扣在两只蜡烛上,看有什么现象发生?为什么?小结:空气能帮助燃烧,大瓶里的空气多,蜡烛燃烧时间长;小瓶里的空气少,蜡烛燃烧时间短。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了解空气的作用和重要性,认识空气与水的区别。
2.培养学生观察、表达和思考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丁庄镇小学一年级下册科学学科(课时备课)第一单元第 1 课时主备教师:李新文使用教师:
丁庄镇小学一年级下册科学学科(课时备课)
第一单元第 2 课时主备教师:李新文使用教师:
(2)老师和学生再到室外找空气。
让学生感知到处都有空气。
教室里面有空气,那走廊上有没有空气呢(学生回答)请小朋友把袋子里的空气放掉,到走廊上找一找,看看走廊上到底有没有空气。
以此类推,带学生到操场上、大型玩具里、树下找空气。
提问:刚才小朋友是在什么地方找到空气的(学生回答)让学生充分感知空气的无处不在。
提问:看一看,空气看得见吗摸一摸,空气摸得着吗尝一尝,空气有味道吗
教师小结:空气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没有颜色没味道,它天天和我们在一起,躲在我们身边和我们做游戏。
2、教师演示小魔术——手帕为什么不会湿进一步让学生感知空气的无处不在。
(1)教师演示手帕不会湿的实验。
教师将手帕塞入玻璃杯底,倒扣杯子,压入玻璃缸的水中,让学生猜一猜手帕湿了吗取出杯子,看一看,摸一摸,手帕湿了没有
(2)教师演示手帕会湿的实验。
教师再将手帕塞入玻璃杯底,倒扣杯子,压入玻璃缸的水中,慢慢倾斜杯子,让空气跑出来。
请学生猜一猜手帕湿了吗取出杯子,看一看,摸一摸,手帕湿了没有
(3)提问:为什么第一次手帕没有湿,第二次手帕又湿了让学生带着疑问再看教师做实验,提醒学生注意观察,直至都能看清前后两次实验的不同:知道第一次手帕没有湿,是因为杯子有空气,空气挡住了水,水不能进入杯子,所以手帕没有湿。
而第二次是因为杯子的空气跑出来了,水进入了杯子,所以手帕湿了。
3、学生操作实践,感知人体内也有空气。
空气到处都是,那我们的身体里有没有空气呢给每个学生一杯水,一只吸管,让学生用吸管插入水中吹气,观察气泡冒出的现象,感知人体中有空气。
二、了解空气的作用。
1、人、动物、植物都需要空气。
捏鼻子游戏。
让学生捏住鼻子不呼吸,有什么感觉,想一想如果没有空气会怎么样了解空气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性。
如果没有空气,人类就不能生存,那除了人以外,还有谁离开空气也不能生存的呢让幼儿知道动物、植物的生存也离不开空气。
2、教师演示实验——燃烧也需要空气。
(1)教师拿出大小不同的透明玻璃杯,内装蜡烛,先让学生观察杯子,引导学生说出杯子里除了蜡烛以外,还有空气。
丁庄镇小学一年级下册科学学科(课时备课)
第一单元第 3 课时主备教师:李新文使用教师:
学生:报纸、手揉纸、瓦楞纸、宣纸、图画纸。
4、分享自己的猜想。
教师:你是怎样猜想的为什么
学生:瓦楞纸结实,不会破
学生:手揉纸柔软,会转得快。
学生:图画纸硬,会转得快。
教师:怎样才能知道你的猜想是否成功呢
5、做一做(制作风车)。
①、这是什么形状的”
②、这一个图形是什么形状的我们应该画什么呢怎样
表示这些剪开的开口
③、重点引导学生观察剪的位置。
④、在开口未剪的时候,应该是什么样的用怎样的图
示表示
⑤、教师将图示按正数的顺序编好,帮助学生重新整
理完整的制作过程。
根据自己的猜想选择纸张制作风
车。
6、玩一玩(感知风车的转动)。
让学生到户外动手玩一玩自己亲手制作的小风车,让学生感觉、发现谁的风车转得更好。
7、想一想(由分享个人验证结果引出集体验证表进行经验梳理)。
教师:你的验证结果是什么是哪里出了问题(引导学生分析“为什么用瓦楞纸、皱纹纸制作的风车转不起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