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导学案
《刻度尺和长度导学案-2023-2024学年科学牛津上海版五四学制》
《刻度尺和长度》导学案第一课时导学目标:1. 了解刻度尺的基本结构和使用方法;2. 学习如何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3. 掌握长度的换算方法。
导入引导: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在生活中见过或使用过刻度尺呢?你们知道刻度尺是如何帮助我们测量长度的吗?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刻度尺和长度》的知识吧!一、刻度尺的基本结构和使用方法1. 刻度尺的基本结构:刻度尺由主尺和游标组成,主尺上面划有毫米和厘米的刻度,游标可以滑动在主尺上,用来精确测量长度。
2. 刻度尺的使用方法:将刻度尺平放在待测量的物体上,使其中一端与物体的一端对齐,看清游标所指刻度即可得出长度值。
二、如何使用刻度尺准确测量长度1. 选择合适的刻度尺:根据需要测量的长度范围选择合适的刻度尺,比如较小的长度选择毫米刻度,较大的长度选择厘米刻度。
2. 精确对齐:确保刻度尺与待测量物体的一端对齐,游标移动到物体另一端。
3. 读取刻度值:注意游标所指刻度,毫米刻度以整数表示,厘米刻度则以小数点后一位表示。
三、长度的换算方法1. 厘米和毫米的换算:1厘米等于10毫米,可通过乘除法进行换算,比如5厘米等于50毫米。
2. 其他单位的换算:1米等于100厘米,1千米等于1000米,可以利用这些换算关系进行长度的转换。
实践操作:将几种不同长度的物体分别用刻度尺测量,记录下测量结果,并进行长度单位的换算,加深对刻度尺和长度的理解。
拓展延伸:1. 探究其他测量长度的工具有哪些?2. 如何测量曲线表面的长度?3. 研究长度单位在不同场景下的实际应用。
总结反思:通过学习《刻度尺和长度》,我们掌握了刻度尺的基本结构和使用方法,了解了长度的换算方法,提高了测量长度的准确性和熟练度。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多加练习,熟练运用刻度尺进行长度的测量,提升自己的数学技能和实践能力。
希望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能积极思考和勇于探索,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水平和能力!第二课时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 了解刻度尺的基本结构和使用方法。
二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1.1 一米有多长|北京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1.1 一米有多长|北京版一、教学目标1.确认长度单位米的含义。
2.学会使用米作为长度单位的测量工具,对长度进行测量。
二、教学重难点1.掌握长度单位“米”。
2.学习测量工具“米尺”的使用方法。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出示一米长的绳子,并问学生:“大家知道一个米是多长吗?”引导孩子们讨论和回答这个问题。
在讨论中,引导学生明确“一米”是一个长度单位。
2. 讲解专业术语•模型数学模型数学是指现实生活中带有数量和形状的对象在数学中的对应形式。
•长度单位长度单位是用于量度物体长度的单位,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厘米、分米、米、千米等。
3. 学习测量工具•什么是“米尺”?米尺是一种测量长度的工具,被广泛地应用于各个领域。
•如何使用“米尺”?1.将“米尺”平放在需要测量的物体上,使零刻度线与物体的一端对齐。
2.向另一端移动“米尺”,直到另一端贴近物体的另一端。
读取这个位置的刻度线数值,这个数值就是物体的长度。
4. 练习时间共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 观看视频练习实操,通过实操练习,让孩子们掌握使用米尺的方法和技巧。
第二部分: 练习册上的题目。
5. 落实和延伸•延伸:学生可以把米尺和擀面杖、拖鞋等进行比较,感受不同物品的长度,自己动手实践体验测量。
•落实:教师提出一道小练习,要求学生用米尺对教室宽、教室长等进行测量,并互相对答案进行检查和讨论。
四、教学思路学生从小到大都需要掌握长度和长度单位,学习《二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1.1 一米有多长|北京版》我们不仅要让学生明确长度单位“米”的概念,更要让学生能够熟练操作测量工具“米尺”,用最准确的方法进行物品长度的测量,并在实践中感受长度和长度单位的差别和特点。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通过小练习和延伸性实践,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并巩固所学知识。
长度单位认识厘米导学案
长度单位认识厘米导学案长度单位是用来度量物体距离长短的单位。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长度单位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帮助我们更好地描述和理解物体的大小。
而在所有的长度单位中,厘米是我们最为常用的单位之一。
那么,厘米到底是怎么定义的呢?它有哪些特点和用途呢?下面就让我们来一起深入探讨厘米这个长度单位。
一、什么是厘米?厘米是长度单位的一种,它是国际单位制中的十进制单位。
厘米的符号是cm。
1厘米等于0.01米,也等于10毫米。
从这个定义可以看出,厘米是比毫米稍微大一点的长度单位,而我们通常使用厘米来描述一些较小的物体。
比如一支铅笔的长度约为15厘米,一张A4纸的宽度约为21厘米。
二、厘米的特点1.方便计算:厘米是一个较小的长度单位,使用起来比较方便。
通过将物体的长度、宽度等尺寸转换成厘米,我们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物体的大小。
2.广泛应用: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用到厘米这个单位。
比如测量家具的尺寸、绘制图纸、裁剪衣服等都会用到厘米作为参照。
3.较为精确:和一些较大的长度单位相比,厘米更具有精度,可以帮助我们更加准确地测量物体的尺寸。
三、厘米的使用方法1.测量长度:使用卷尺或其他测量工具,将物体的长度、宽度等尺寸测量出来,并以厘米为单位记录下来。
2.绘图设计:在绘图、建模等设计领域,使用厘米可以更好地控制尺寸,确保设计效果的准确性。
3.纺织裁剪:裁剪衣服、织布等工作中,需要把尺寸转换成厘米,以便准确地裁剪和制作物品。
四、厘米的练习题1.一条桌子的长度为120厘米,宽度为80厘米,求这条桌子的面积是多少?2.小明身高150厘米,小红身高155厘米,他们之间的身高差是多少?3.一块矩形地毯的长为3米,宽为240厘米,求这块地毯的总面积是多少?通过以上练习题,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厘米这个长度单位的使用方法,提升自己的计算能力和观察力。
五、总结在学习和生活中,长度单位是我们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认识和了解厘米这个长度单位,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描述物体的大小,进行准确的测量和计算。
《测量长度》导学案
《测量长度》导学案一、导学目标1. 掌握长度单位的基本概念和换算方法;2. 掌握测量长度的工具和方法;3. 进行长度的加减法运算;4. 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导入引导同学们,我们生活中经常会涉及到长度的测量,比如说测量桌子的长短、绳子的长度等等。
那么,你们知道长度是如何进行测量和计算的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关于测量长度的知识。
三、理论讲解1. 长度单位概念:长度是物体最长一段的大小,我们通常用米(m)来表示长度。
除了米之外,还有厘米(cm)、分米(dm)、千米(km)等长度单位。
1千米=1000米1米=100厘米1米=10分米2. 测量长度的工具: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通常使用尺子、卷尺等工具来测量长度。
使用尺子时,要将物体放在尺子的起点上,然后用视线正视尺子,读取尺子上的刻度值即可得到长度。
3. 长度的加减法:当我们需要对长度进行加减法运算时,要保证单位相同,然后按照正常的数学运算法则进行计算。
四、实例演练1. 例如,现在有一根绳子长15厘米,另一根绳子长2分米5厘米,那么这两根绳子加起来的长度是多少呢?解:先将2分米5厘米换算成厘米,得到:2分米=20厘米20厘米+5厘米=25厘米然后将15厘米和25厘米进行相加,得到总长度为40厘米。
2. 再例如,如果一条路长3千米8百米,另外一条路长4千米2千米,这两条路一共有多长?解:将3千米8百米换算成米,得到:3千米=3000米8百米=800米3000米+800米=3800米将4千米2千米换算成米,得到:4千米=4000米2千米=2000米4000米+2000米=6000米然后将3800米和6000米相加,得到总长度为9800米,即9千8百米。
五、拓展练习1. 用尺子测量你的书包长度和宽度,并记录下来。
2. 练习计算不同长度的物体之间的加减法运算。
3. 根据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练习应用长度测量知识进行解决。
六、作业布置1. 完成课堂上的练习题。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长度单位》导学案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教学计划聚焦问题2:要怎样才能得到相同的结果呢?你有什么好的方法?1. 生独立思考2.组内交流,相互补充3.分组汇报结论:选用同样的工具(也就是统一长度单位,),就会得到相同的结果。
验证结论:统一标准后得到的结果真的相同吗?1.生分组完成测量2.汇报结果。
3.最后结论:测量的标准相同,就会得到相同的结果2.小结结论。
因为测量工具不同,所以得到的结果不同.师:要怎样才能得到相同的结果呢?你有什么好的方法?1.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
2.小结结论:要想得到相同的结果,我们需要一个统一的长度单位。
揭示课题:统一长度单位下面请大家都用正方形去量一量数学书的宽度,看看结果如何?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小结:测量的标准相同,就会得到相同的结果。
三、我会应用1.基础:第一题,独立完成,集体订正2.综合:第二题,独立完成,小组汇报。
3.拓展:第三题,独立完成后,组内交流,汇报,说说想法。
五、独立练习,巩固提升1.课件出示带方格的蔬菜,看看蔬菜有几个方格那么长?2.用铅笔量一量桌子的长和高。
3. 先估计所测物品大约有几个立方体长,再用上一题的方法,在脑子里量。
四、我会反思1.认知反思:我学会了,我的学习效果是:2.行为反思:我的学习态度是:☆☆☆☆☆3.学到这里,老师我还想问:六、总结评价,质疑解惑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对自己的学习态度满意吗?还有什么要质疑的?板书设计:统一长度单位测量工具不同,结果就不同。
用统一的标准去测量,会得到相同的结果。
教学反思:1.分组测量,记录好数据。
2.展示交流。
3.说说你是怎么测量的?学生4人一小组,一人口述测量结果,一人演示测量方法,一人记录数据,一人提问:你们还有什么要问的吗?2.你们有什么疑惑?聚焦问题:(1)直尺上都有些什么?1厘米在直尺上怎么表示?身边那些物体大约是1厘米?(2)能用直尺测量其他长度的物体吗?怎么测量?四、展示交流,反思讨论。
《长度单位》教案(精选5篇)
《长度单位》教案《长度单位》教案(精选5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长度单位》教案(精选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长度单位》教案1教学内容:P2~3及P4做一做、练习一第1、2题。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表象,能用尺子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的观察、探究等学习活动,让学生在亲身经历的创造活动中,建立起对长度单位的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
教学难点:用学生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同学们,你妈妈和老师比,谁高?谁矮?高多少?矮多少?比划一下。
你能知道具体高多少,矮多少吗?“高多少”,“矮多少”其实是在比较人体的长度,这就要使用长度单位。
二、探究新知(一)统一长度单位当古代的人们没有发明长度单位的时候,他们是怎么做的呢?(出示例1情境图。
)观察这些图,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引导学生说:古人用张开的手臂丈量石头的宽度,以一拃或脚长为标准量物体的长度。
你觉得他们的这些方法怎么样?教师小结:其实,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携带着几把尺子。
一拃(zhǎ)、一步、一庹(tuǒ)都能测量物体的长度,几千年前的古人就想出了很多这样的方法来测量物体。
现在我们就用一拃作单位,量一量桌子的长度。
(师生共同测量课桌的长。
)教师提出疑问:我量了只有3拃。
我们量的都是同样的课桌,为什么量的结果不一样呢?让学生充分发表看法,使他们逐步明白:每个人一拃的长度不同,进行测量后,量的结果也不同。
追问:要怎样才能得到相同的结果呢?你有什么好的方法?教师小结:因为测量选用不同的标准,它们的长度单位不同,所以测量的结果可能会与事实不符。
二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人教版
二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人教版)一、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1. 学习目标。
- 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
- 知道1米 = 100厘米,会用厘米和米作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 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
2. 知识要点。
- 厘米的认识。
- 直尺上从刻度0到刻度1之间的长度是1厘米。
- 食指宽大约1厘米,田字格宽大约1厘米。
- 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时,用厘米作单位。
- 米的认识。
- 米尺的长度是1米。
- 张开双臂,两手指尖之间的距离大约1米。
- 测量较长物体的长度或距离时,用米作单位。
- 单位换算。
- 1米 = 100厘米。
3. 典型例题。
- 例1:量一量下面物体的长度。
- 一支铅笔长()厘米。
- 先将铅笔的一端对准直尺的刻度0,再看铅笔的另一端对着刻度几,就是几厘米。
- 例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 一棵大树高约10()。
- 因为大树比较高,所以用米作单位。
- 例3:1米 - 30厘米 =()厘米。
- 先把1米换算成100厘米,再用100厘米 - 30厘米 = 70厘米。
二、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1. 学习目标。
- 掌握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笔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 会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
2. 知识要点。
- 加法。
- 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
- 例如:35+27,先算5 + 7 = 12,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再算3+2+1 = 6,结果是62。
- 减法。
- 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当10再减。
- 例如:56 - 38,先算6 - 8不够减,从十位5退1当10,16 - 8 = 8,十位上4 - 3 = 1,结果是18。
- 解决问题。
- 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是多少,用加法计算。
- 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是多少,用减法计算。
3. 典型例题。
二年级《长度单位》导学案
二年级《长度单位》导学案
一、学习时间:2020年2月10日
二、学习内容:复习上期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三、学习目标
1、通过复习,加深对长度单位的认识;
2、熟练使用刻度尺画给定线段的长度。
复习知识点
1.我们学习了两个统一的长度单位,他们是()和(),量比较短的物体,通常用()作单位。
量比较长的物体或距离,通常用()作单位。
2. 测量时:把厘米尺的()对准物体的左端,再看物体的右端对着几,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
3.我们知道:1米=()厘米。
所以,操场跑道长约200();
一张床的长大约是2(),手指的宽大约是()厘米。
4.我们知道线段的特点是:线段是();线段是可以()。
知识巩固提升
(一)、填空。
1、在()里填上“>”、“<”或“=”。
3米()3厘米30厘米()29厘米
1米()100厘米3米()2米75厘米
2、在()里填上合适答案。
25米-8米=()40厘米+26厘米=()30米+15米=()
3.一共有()条线段。
(二)、正确的在()里画√,错误的在()里画×。
1、小明今年读二年级了,他的身高是128厘米。
()
2、画一条6厘米长的线段,从尺子的刻度1画到6。
()
3、爸爸的身高有178米。
()
(三)、画一画
1、画一条5厘米长的线段。
长度单位导学案
二年级数学导学案
课题:长度单位(第二课时)
主备人:王倩审核人:后青松课型:新授姓名:班级:
学习目标:
1、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实际感知1厘米。
2、感受用尺子量整厘米物体的长度。
3、锻炼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体验学习带来的乐趣。
学习重难点: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用学生尺量物体的长度。
一、自主学习
1、准备一把尺子并观察尺子,说说你知道什么。
2、自学课本第3页,认识1厘米。
3、亲身感知1厘米,测量身边1厘米长的物体。
()的长大约是1厘米。
()的长大约是1厘米。
()的长大约是1厘米。
……
4、看我的,我会量
(以上各题第二天给全班同学展示展示你的杰作,可请你家长帮忙,表演给你家长看一看)
二、合作探究
(根据学生完成的情况小组与小组之间进行互评交流,展示。
)
三、展示交流
四、过关检测。
五、归纳反思: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惑?。
用米作单位量长度导学案数学教案设计
用米作单位量长度导学案數學教案設計主题:以用米作单位量长度导学案數學教案設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如何使用米作为单位来测量长度,包括对厘米、毫米等小单位的理解和换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操作和互动教学,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米进行长度测量,并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观察习惯,养成良好的度量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理解并掌握米作为长度单位的使用方法。
难点:厘米和毫米等小单位的理解和换算。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可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本节课的主题,例如让学生思考他们日常生活中看到的各种物体的长度是多少,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讲解:(1)教师介绍米作为长度单位的基本概念,以及它在国际上的广泛应用。
(2)通过实物演示或动画等方式,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米的大小。
(3)进一步讲解厘米和毫米等小单位的概念,以及它们与米的关系。
3. 实践活动:让学生分组进行测量活动,使用米尺测量教室内的各种物品,如桌子、椅子、黑板等。
同时,引导学生尝试将测量结果转化为厘米和毫米。
4. 小结反馈:针对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进行点评,强调测量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如准确读取刻度、保持尺子水平等。
5. 作业布置:设计一些长度测量的习题,让学生在家中进行练习,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四、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观察和作业反馈,评估学生对米作为长度单位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以及他们对厘米和毫米等小单位的认识程度。
五、教学反思:根据学生的课堂反应和作业完成情况,反思教学设计的有效性,以便于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2022-2023学年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分米、毫米的认识》(导学案)
2022-2023学年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分米、毫米的认识》(导学案)一、教学目标1.知道1米、1分米、1毫米的长度关系。
2.掌握使用分米、毫米测量长度的方法。
3.能够将长度单位进行换算。
二、学前准备1.观察身边的事物,思考它们的大小、形状和长度。
2.熟悉1米、1分米、1毫米的实物长度。
三、导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教师与学生进行互动,展示1米、1分米、1毫米的实物,并引导学生观察它们的大小和长短。
让学生观察周围环境中的长度,如教室的黑板、桌子、椅子,长度不等,但都要使用长度单位进行测量。
2. 探究实践通过观察实物长度,引导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分米、毫米,并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长度测量活动,例如:让学生测量教室的黑板、桌子、椅子等物品的长度,并记录下来。
3. 综合运用在学生理解和掌握分米、毫米的基本概念之后,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长度单位的换算。
例如,让学生讲1米= ? 分米;1分米= ? 毫米的关系表现出来,并在实际活动中运用。
4. 总结提升根据学生的实际操作情况和收获,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进一步让学生巩固和加深对分米、毫米单位的认识。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分米、毫米的基本概念和使用方法。
•培养学生进行长度单位的换算能力。
教学难点•学生理解长度单位的概念和强化换算能力。
五、教学评价根据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表现与成果,对学生的测量技能和掌握的程度进行评价。
可以采用口头评价和书面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六、作业布置1.编写一篇关于“分米与毫米”的作文,要求使用分米和毫米进行测量描述。
2.完成第二单元的课后习题。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以感性认识为基础,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来认识分米和毫米这两个长度单位,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巩固了学生的基础知识,并且在一些实际例子中讲解换算方法,强调知识的实用性,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掌握程度。
幼儿园大班数学《长度单位》教案
幼儿园大班数学《长度单位》教案标题:幼儿园大班数学《长度单位》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理解并认识基本的长度单位,如厘米和米。
2. 通过实践操作,让幼儿能够初步掌握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3. 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和实际操作能力。
二、教学准备:1. 教具:尺子、不同长度的绳子或纸条、一些需要测量的物品(如铅笔、书本等)。
2. 学具:每个幼儿一把尺子和一些需要测量的物品。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展示一把尺子,引导幼儿观察尺子上的刻度,并引入“厘米”和“米”的概念。
2. 新授内容:(1) 讲解“厘米”和“米”的含义。
可以通过故事或者游戏的方式,使幼儿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2) 教师示范如何使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并引导幼儿尝试自己动手测量。
(3) 让幼儿两两一组,互相测量对方的手臂、腿等部位的长度,增加活动的趣味性。
3. 巩固练习:设计一些简单的测量题目,让幼儿独立完成,以检验他们是否真正掌握了测量方法。
4. 总结回顾:带领幼儿一起回顾今天学习的内容,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学习感受和收获。
四、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观察幼儿的学习状态,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对于未能掌握测量方法的幼儿,应在课后进行个别辅导。
五、家庭作业:布置一些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测量任务,如测量家中的桌子、椅子、床等物品的长度,增强幼儿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六、教学建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尽可能地利用实物进行演示,以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和成长。
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统一长度单位导学案教学案
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统一长度单位》导学案教学案导学案设计课题统一长度单位课型新讲课设计说明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注重呈现知识的形成进程,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表现多样化的学习方式。
让学生通过自主探讨来经历知识的形成进程,遵循由具体到抽象的教学原那么。
1.注重学生亲躯体验。
低年级学生年龄小,知识的形成通常要通过直观感受和亲躯体验,这也是《数学课程标准》提倡的教学方式。
本教学设计基于这一教学理念,让学生用“拃”量出课桌面的长,体验量出的结果不一样,从而感受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和其对生活的重要意义。
2.表现多样化的学习方式。
依照知识的特点,在教学中采纳适合的教学手腕和方式能增进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和明白得。
本教学设计采纳启发式直观教学法,让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讨和合作交流。
学生通过踊跃动手、动口、动脑,实现了多样化的学习,增进了学生对知识的把握和应用。
课前预备 教师预备:PPT 课件 学情检测卡 学生预备:橡皮 小正方体 铅笔 学生尺教学进程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成效检测 一、联系生活,激趣导入。
(6分钟) 1.课件出示国庆节预备宣传板报的情境:聪聪和明明正在争吵着谁贴的板报长。
(课件出示两种板报) 2.引导学生讨论:到底谁贴的板报长?试探解决问题的方法。
3.引导学生小结并引 出课题。
1.观看课件播放出的两种板报。
2.试探后汇报。
方式1:用米尺量; 方式2:用拃量; ……3.明确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1.比一比,谁长?二、自主学习,探讨新知。
(25分钟)1.了解长度单位的产生进程。
(1)课件出示教材2页例1上半部份的情境图,引导学生说一说看到了什么。
(2)课件出示教材2页例1下半部份的情境图,引导学生观看情境图,想一想,古代的人们最初是用什么方式进行测量的?2.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1)引导学生用“拃”作单位,量自己课桌的长。
(2)组织学生小组内交流测量结果,想一想,说一说自己的发觉。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第一单元长度单位:1、认识厘米和米)导学案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第一单元长度单位:1、认识厘米和米)
导学案
一、引入
在我们生活中,我们经常需要测量和记录长度,而长度的单位有很多种。
今天
我们要学习的单位是厘米和米。
你知道它们是什么吗?让我们一起来认识和学习吧!
二、认识厘米和米
1. 厘米
•厘米是长度的单位之一,通常用符号“cm”表示。
•厘米的大致长度相当于我们使用的铅笔芯或者小糖果的宽度。
•使用尺子或者卷尺可以测量长度,而单位是厘米。
2. 米
•米是较大的长度单位,通常用符号“m”表示。
•米是我们经常用来衡量较长距离的单位,比如房子的长度、操场的宽度等。
•使用卷尺或者测量仪器可以测量长度,单位是米。
三、实践练习
1.**测量】
请拿出一张纸、一支笔和一把尺子。
分别测量纸的长度和宽度,用厘米为单位
记录下来。
2.**判断】
对于以下物体,请判断应该用厘米还是米来测量: - 铅笔长度 - 教室长度 - 餐桌宽度
四、总结
在这节课中,我们学习了厘米和米这两个长度单位的概念和用途。
通过实践测量,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两个单位的使用方法。
希望同学们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多多运用这些知识,对长度的概念有更深入的了解。
以上是本次数学课程的导学案,希望大家能够认真学习和练习。
如果有任何问题,欢迎随时向老师提出。
祝大家学习进步!。
长度单位导学案新部编版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第一课时认识长度单位
温馨寄语:我学习,我快乐!
学习内容:
课本第1、2页例1及做一做。
学习目标:
通过摆一摆,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口算训练:
12-7= 14-6= 15-7= 15-8= 16-7=
7+2+3= 8+9+2= 3+6+4= 9+3+1=
一、【课堂导入】
一年级我们已经会比较物体的长短,这节课我们来学习长度的有关知识。
二、【量一量】
1、利用学具量一量数学书的宽,说一说你用了几个这样的学具?
2、用不同学具量一量数学课本的宽和铅笔盒的长,说一说你用了几个这样的学具?
三、【说一说】
1、为什么都是量数学书的宽,而量出的结果却不一样呢?
2、用不同学具量一量数学课本的宽和铅笔盒的长都用了5个,为什么它们的长不一样呢?
强调:测量长度时要统一长度单位。
四、【练一练】
1、课本第2页做一做的第1、3题。
2、用铅笔量一量课桌的长,课桌有()枝铅笔那么长。
五、【总一总】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六、【考一考】
1、用铅笔量一量桌子的高有()枝铅笔那么长。
2、运用学具量出自己的练习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导学案
教学内容:教材第7页例8 及练习题。
教学目标:
. 通过推测、比较,学会选用合适的长度单位描述物体的长度。
2.巩固建立的厘米和米的长度单位表象,培养学生估测物体长度的意识。
3.感受测量物体长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建立长度观念的意义。
教学重点:会选用合适的长度单位描述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在明确长度单位过程中学会思考,比较。
教学准备:,学生尺,米尺等。
教学过程:
一、回顾引入
(一)说一说
前几节课我们认识了哪些长度单位?(厘米和米)1 厘米和1 米有多长?(学生用手比划出长度)
(二)比一比
学生依次用手比划出:2 厘米、5 厘米、10 厘米、50 厘米等长度。
K12 学习教育
(三)揭示课题大家都认识了厘米和米,生活中你们会用这两位朋友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 。
二、探究新课
(一)引出问题。
. 学生猜测出示旗杆。
这是我们学校的旗杆,你知道它有多高吗?
2. 提出问题:一根旗杆的高度是13(
)。
你认为旗杆的高度是13 厘米还是13 米呢?为什么?
(二)解决问题。
. 学生思考,小组讨论
2. 全班交流,说说想法。
想法一:学生可以通过用手比划1 厘米、1 拃长等,推断出旗杆的高度不是13 厘米。
想法二:利用学生自己的身高和旗杆的高度对比,学生身高1 米多,估测旗杆的高度相当于10 个小朋友的身高,大约是13 米。
想法三:借助身边十几厘米高的物品来比较,旗杆的高度是不是和学生手上用的铅笔、铅笔盒的长度一样,比如,新铅笔都不止13 厘米长,旗杆的高度应该是13 米。
3. 得出结论:一根旗杆的高度是13 米。
(板书)
4.教师小结:有这么多的方法可以来确定答案,以后大家在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时要多思考多比较。
(三)运用新知。
出示小美的新房间里有一张漂亮的床。
. 学生思考:这张床的长度是200 厘米还是200 米
呢?
2. 同桌交流想法。
3. 指名回答,说说选择的理由。
学生可以利用自己或父母的身高来推测,父母的身高一百多厘米,我们睡得床的长度比我们的身高多一些,是200 厘米更合适。
三、巩固新知
(一)教材第7 页“做一做” 。
. 学生独立解答,后同桌交流。
2. 全班交流。
(二)教材“练习一”第8 题
. 逐步出示每一小题。
学生独立判断,说明理由。
2. 师生给予合理评价。
四、本课小结
(一)学生回顾: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二)教师小结:同学们,今天我们进一步认识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在判断选择什么长度单位合适时,我们可以通过用手比划,借助身高、身边物品来估测物。
五、布置作业:在家里找几种物品说一说它的长度大约是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