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征象—同心圆征
颅脑疾病征象学大全
虎眼征
男,25岁。 HdllervordenSpatz综合征患者。 T2WI苍白球对称 性显著低信号,此 低信号区中央在苍 白球的前内侧可见 高信号区,呈虎眼 状表现。
猫眼征—一氧化碳中毒性迟发性脑病
直角脱髓鞘征—多发性硬化
诊断要点:MRI对于 MS的诊断最为敏感, 尤以水抑制(FLAIR) 像对大脑病灶显示最 好。病灶常见位置为 侧脑室旁白质 (>80%)、胼胝体 (尤其是其底面“胼 胝体-透明隔交界”、 视觉通路包括视神经 炎、脑干。双侧脑室 旁的病灶长轴与脑室 “垂直”分布,称为 “直角脱髓鞘征”。
同心圆征—同心圆性硬化
同心圆性硬化是一种较少见的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见于 Balo病。是多发性硬化的一种变异型。
虎纹与豹纹征—异染性脑白质营养不良症
A:脑白质放射状低信号条纹构成虎皮纹。 B:半卵圆区的低信号斑点构成豹皮纹。
烛泪征—沿侧脑室的钙化灶,结节硬化
脑回状或弯曲条带状钙化—脑颜面血管瘤综合症
主要的病理表现为软脑膜毛细血管-静脉血管畸形网,并深入脑内以及颜 面及眼脉络膜血管畸形。临床表现为癫痫,智力低下,偏瘫,颜面三叉 神经紫红色血管瘤可累及唇,常伴先天性青光眼。本病在未发生钙化之 前,CT平扫可无任何阳性发现,如行增强描可见到脑皮质表面软脑膜血 管畸形,其畸形血管呈脑回状、弧形状或扭曲状强化。
米老鼠征——进行性核上性麻痹(PSP)
牵牛花征—进行性核上性麻痹
:
戴帽征—脑积水脑室内压力增高 戴帽征:头颅CT 出现“戴帽”现 象,提示脑室内 压力增高,脑脊 液通过室管膜渗 透至脑室旁白质 内,形成侧脑室 周围低密度影像 学改变。
戴 帽 征
富士山征(火山征)—气颅
颅脑CT扫描时,表现为额叶受压剥 离的两侧硬脑膜下低密度影,两侧的 气体张力作用使额叶后移,额叶塌陷 和额顶叶空间扩大,形成富士山的剪 影。 女,53岁,颅骨钻空活检所致张力性 气颅。CT平扫示双侧额顶部硬脑膜 下低密度气体影,额叶受压后移,额 顶叶间空间扩大,形似富士山剪影。
常见神经科影像资料
神经科常见影像征象总结
● 戴帽征: 头颅CT出现“戴帽” 现象,提示脑室内压 力增高,脑脊液通过 室管膜渗透至脑室旁 白质内,形成侧脑室 周围低密度影像学改 变
神经科常见影像征象总结
● 岛带征: 脑岛灰质、白质界限 模糊,呈均一的淡的 密度影。为脑梗塞早 期表现征象。
神经科常见影像征象总结
In 1990, Goldsher et al (2) published a report on 30 meningiomas, of which 60% had tails. The authors devised radiologic criteria to reliably establish the presence or absence of dural tails. Three criteria were adopted: (a) The tail should be identified on two successive sections through the tumor, (b) the tail should taper smoothly away from the tumor, and (c) the tail must have an enhancement greater than that of the tumor itself. 1990年,Goldsher等人提出脑膜尾的影象诊断标准,即: 1,至少连续出现于两个层面; 2,尾巴(自肿瘤出发向外)逐渐变细; 3,尾巴增强较肿瘤光亮.
●
● 常春藤征 MoyaMoya病
● 虎眼征 HallervordenSpatz病
● 磨牙征 Joubert综合征
● 海蛇头征
●
成人肠套叠螺旋CT诊断分析
山东 章丘 20 0 52 0
人 肠套叠 。为了提 高对本病 的认 识 ,本文着重讨 论其 C T表 梗 阻表 现,亚 急性、慢性发作者,腹痛有缓解 期。急性 者持 肛 门停止排气 2 例 ,呕吐 1 1 5例。腹部扪及包块 4 9例,发烧
1 。 7例
1 药物 治疗 . 4
无排 卵型及小 卵泡 型采用促 排卵药物治 疗,
呈 边缘光整的类 圆形肿块 ,中央可见低 密度坏死 区。 C T对 肠套 叠不仅可 以明确诊 断,还 可以明确肠套叠 累及
者是常见 的急腹症 , 多见于 2岁以— / , FJ 又称儿童 型肠套叠, L
其 中 9 % 以上为原发性肠套叠, 5 即由肠蠕动的节律紊乱所致 ; 后者 多发于成人 ,故又称成人 型肠套叠 ,多继 发于结肠息肉 和腺瘤 】 病理解 剖部位可将其 分为三型 : 。依 即小肠型 、回
1 性生活指导 当卵泡直径 1 . 5 5mm以上 出现尿 L H峰 或虽 尿 L H峰阴性 ,但 卵泡直径 已达 1 ~0m 以上时,视 为卵泡 82 m 生 采用阴道 B超结合尿 LH试 纸监测 排卵,能动态观察 卵泡
生长 发育 成熟 情况 ,更 准确预测排 卵,找 出病 因,指导不孕 症患者合 理用药及掌握性生活时间, 减少盲 目性 , 提高受孕率。
先天性肠旋转不良
先天性肠旋转不良
上腹部扫查(剑突下)位置,可以看到类似肠套叠的“漩涡征”,对于肠套叠的鉴别,主要是 就是CDFI。
中心位置的血流信号为肠系膜上动脉,周边环绕的血流信号为肠系膜上静脉。
超声诊断先天性肠旋转不良的主要关键点:
超声诊断先天性肠旋转不良关键点
(1)上腹部横切面可见“漩涡征”/“同心圆征”;
(2)肠系膜上静脉与肠系膜上动脉位置异常;
(3)CDFI可见中央为肠系膜上动脉,周边为肠系膜上静脉血流信号环绕;
“漩涡征”/“同心圆征“,也是肠套叠的经典征象,主要鉴别点在于:“主要发生位置”及“血流信号”。
主要发生位置:
肠套叠主要发生于右中下腹,肠旋转不良主要发生于正中上腹部。
血流信号:
肠套叠表现为肠壁的点状血流信号,肠旋转不良可见条状血流信号环绕,只要有这个鉴别意识,打上CDFI,基本是不会出错。
肠系膜上静脉与肠系膜上动脉关系:
正常:
肠系膜上静脉根部位于肠系膜上动脉根部右侧;
异常:
肠系膜上静脉根部位于肠系膜上动脉根部左侧或前方。
[神经影像]“同心圆硬化”的诊断要点、鉴别诊断和误区防范(建议收藏)~~~
[神经影像]“同心圆硬化”的诊断要点、鉴别诊断和误区防范
(建议收藏)~~~
同心圆硬化【病史摘要】
女,49岁。
头痛、语言不清15天。
图1 同心圆硬化MRI检查
【影像所见】
图1A,矢状面T2 Flair显示右侧额叶白质内病变,其内高、低信号层状交替排列,呈同心圆样改变;枕叶白质亦可见异常高信号。
图1B,DWI显示额叶病变为同心圆样排列的高信号。
图1C,增强扫描可见额叶病变呈同心圆样强化,枕叶病变亦强化。
【诊断和分析】
本病例诊断为同心圆硬化。
影像学诊断要点:①CT白质内类圆形低密度影,以脑室周围及半卵圆中心白质最为常见;②MRI脑白质区有洋葱头或年轮样黑白相间的类圆形同心圆环带;③增强扫描后可见洋葱头样结构更加明显;④早期增强呈环形强化,而发病1~2个月后同心圆影像改变较明显。
【鉴别诊断和误区防范】
本病影像学表现较为特异。
【检查方法及选择】
MRI是最敏感的检查方法。
【临床病理和随访】
同心圆硬化为多发性硬化的一种特殊类型,较少见,好发于20~50岁,男性略多见,急性或亚急性起病。
病理上脱髓鞘病灶分布不连续,呈板层样同心圆改变,脱髓鞘与髓鞘保留区相间存在,即脱髓鞘病变区与正常脑组织呈年轮样交替排列,小静脉周围有淋巴细胞为主
的炎细胞浸润,同时在髓鞘破坏后有神经胶质增生。
影像学上病变在活动期时同心圆排列改变可以不明显,后期出现典型改变。
【评述】
本病典型影像学表现有特点,MRI诊断较容易。
超声同心圆征对肠道病变的诊断价值
超声同心圆征对肠道病变的诊断价值标签:肠道病变;超声波检查;同心圆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超声仪器及技术近年来飞速发展。
尽管如此,超声的物理特性无法改变,绝大部分的超声检查仍用于实质性脏器的诊断。
除了消化管较大的肿块较易诊断外,超声在空腔含气脏器的诊断仍有局限性,而超声同心圆征是超声能发现为数不多的特异征象之一,能为肠道病变的超声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1年12月至2014年12月在我科行超声检查发现有超声同心圆征的患者36例,其中男19例,女17例;年龄3~80岁,平均42.4岁;均伴有明显的临床表现,所有病例均经手术病理及治疗后随访证实。
1.2 仪器与方法采用PHILIPS非凡、西门子凤凰(ACUSONAntarces)、西门子X300PE超声诊断仪,腹部探头频率2~5 MHz,高频探头频率7~10 MHz。
患者取仰卧位,先用腹部探头对腹部主要脏器常规扫查,以排除胆石症、泌尿系结石等原因引起的临床表现,然后对全腹做多角度多切面扫查。
适当加压探头以识别混响伪像的干扰,对临床症状明显的部位做重点扫查,发现可疑征象时改用高频探头。
根据发现同心圆征的部位、周围有无淋巴结肿大、局限性积液、肠管扩张以及彩色多谱勒(CDFI)信息,综合判断其可能存在的肠道病变。
2 结果2.1 同心圆征对应肠道病变36例超声表现为同心圆征患者中,根据手术病理结果及随访,肠道的炎性病变为31例(86.1%),梗阻性病变为5例(13.9%),未发现肿瘤性病变。
详见表1。
2.2 同心圆征出现的部位同心圆征出现的部位以右侧下腹部多见,其中右下腹30例,右上腹3例,左侧腹1例,右中腹1例,腹股沟区1例。
与同心圆征同时发现的伴随征象中,淋巴结肿大15例,局限性积液8例,肠管扩张5例。
3 讨论3.1 肠道属于人体内含气空腔脏器,根据超声的声学特性,声波在经过软组织与气体组成的界面时,由于声阻抗差大,声波形成强反射,肠道病变本身含气或病变周围肠道内的气体将影响病灶的显示。
肠道疾病超声类同心圆征的误诊病例分析
・短篇论著・ 肠道疾病超声类同心圆征的误诊病例分析张文孙红光戚庭月【摘要】 目的 探讨肠道疾病超声表现为类同心圆征的鉴别诊断及临床意义。
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7例超声检查表现为类同心圆征的肠道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和超声表现。
结果7例超声表现为类同心圆征的病例术前误诊为肠套叠或疑似肠套叠,术后证实为肠扭转1例,回肠球状重复畸形1例,阑尾炎术后改变2例,阑尾脓肿1例,肠套叠合并肠道肿瘤1例,腹内疝1例。
结论肠道超声检查表现为典型同心圆征在超声诊断中多特指肠套叠,类似同心圆征时需与肠套叠仔细鉴别,以免贻误病情。
【关键词】肠套叠;超声检查;同心圆征;临床价值肠套叠为婴幼儿常见疾病,超声检查肠道发现典型同心圆征可明确诊断[1],临床需要立即行空气灌肠甚至手术。
少数不常见的肠道疾病超声表现类似同心圆征,如未经仔细分析加以鉴别诊断,容易误诊为肠套叠,进行空气灌肠甚至手术,造成不必要的损伤,甚至贻误病情。
正确认识超声类同心圆征对疾病临床诊断、治疗方案的正确选择提供有效帮助,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笔者总结本院误诊肠套叠7例,报道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1. 研究对象:2005年1月至2016年9月肠道超声检查出现类同心圆征的患者7例,男性5例,女性2例,年龄3~45岁,平均13岁,主要就诊原因腹痛5例、呕吐5例、术后检查2例,全部经本院手术或病理检查证实。
2. 仪器和方法:使用GE LOGIC E9等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使用低频探头C1-6,高频探头9 L。
检查时患者一般取平卧位,先用凸阵探头全面扫查腹部,排除其他脏器病变,若发现肿块后用高频线阵探头仔细观察横切面是否呈同心圆征,纵切面是否呈套筒征,同时记录同心圆最大纵横径,观察有无肠管扩张、积液、腹腔游离暗区,套叠内及腹腔其他部位有无肿大淋巴结等。
如发现不典型同心圆征的图像应仔细多切面扫查,启用彩色多普勒观察血流,结合病史症状等与肠套叠鉴别。
二、结果7例超声表现为类同心圆征的病例术前均诊断为肠套叠或疑似肠套叠,手术及病理证实为:肠扭DOI:10.3877/cma.j.issn.1674-0785.2017.04.036作者单位:225001 江苏省,扬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超声科通信作者:孙红光,Email: yzshg@ 转1例,回肠球状重复畸形1例,阑尾炎术后改变2例,阑尾脓肿1例,肠套叠合并肠道肿瘤1例,腹内疝1例。
肠套叠的同心圆解释
肠套叠是一种急腹症,即发病急、进展快,如果不及时处理会发生严重后果。
典型的肠套叠超声表现为横切面呈“同心圆”征,纵切面呈“套管征”样的低回声团块,部分团块内还可见反应性肿大的淋巴结和阑尾回声。
通俗来讲,同心圆征是指一段肠管及其相应的肠系膜套入其邻近的肠管内,致使肠道内容物通过障碍。
小儿肠套叠原发性多见,因为宝宝肠系膜发育尚未完善,饮食不当、着凉、病毒感染等原因造成肠蠕动紊乱,从而导致肠套叠发生。
如果宝宝出现肠套叠的症状,应及时就医,医生会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如果宝宝病情较轻,可以采用保守治疗,如空气灌肠复位或温盐水灌肠复位。
如果宝宝病情较重,应及时手术治疗,以免发生严重后果。
消化道穿孔、肠套叠影像诊断
消化道穿孔、肠套叠胃肠道穿孔常继发于溃疡、创伤破裂、炎症及肿瘤,其中胃十二指肠溃疡为穿孔最常见的原因。
创伤破裂通常发生于肠管,多由闭合性损伤引起。
肿瘤穿孔是因肿瘤坏死,以及肿瘤引起局限性肠炎、坏死性肠炎以及溃疡性结肠炎也可造成肠穿孔。
●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多发生在前壁,穿孔的同时胃十二指肠内的气体和内容物流入腹腔,引起气腹和急性腹膜炎。
慢性穿孔多发生在后壁,穿透前浆膜与附近组织器官粘连,有时溃疡虽很深,但内容物不流入腹腔。
由于小肠肠曲彼此紧靠,穿孔后纤维蛋白沉着,相互粘连而穿孔很快被封闭,且小肠气体少,故小肠内容物流出少,也较少造成气腹。
结肠气体量较多,穿孔后易导致气腹和局限性或全腹膜炎。
●临床特点是起病骤然,腹膜刺激症状。
●X线检查:主要表现为气腹、腹液、腹脂线异常和麻痹性肠胀气等征象。
●典型征象:为膈下游离气体,表现为双侧膈下线条状或新月状透亮影,边界清楚,其上缘为光滑整齐的膈肌,下缘分别为肝、脾上缘。
大量气腹时可见双膈位置升高,内脏下移,有时衬托出肝、脾、胃等脏器的外形轮廓。
●X线腹部平片出现气腹后首先应排除非胃肠。
还应注意虽然穿孔但无气腹。
假气腹(相似平片上有些表现酷似气腹):1、间位结肠。
2、充气扩大的肠管互相重叠(双壁征)。
3、腹腔和胸腔脓肿。
4、胃十二指肠大的憩室影、胃扩张。
5、膈疝、横隔不平滑。
6、其他。
●在X线检查中,以游离气腹最重要。
应注意几种情况:①胃、十二指肠球部及结肠,正常时可以有气体,因此穿孔后大都有游离气腹征象;②小肠及阑尾,正常时一般无气体,穿孔后很少有游离气腹征象;③胃后壁溃疡穿孔,胃内气体可进入小网膜囊,如网膜孔不通畅,气体则局限在网膜囊内,立位照片于中腹显示气腔或气液腔,即网膜囊上隐窝充气,而气体并不进入大腹腔;④腹膜间位或腹膜后空腔器官向腹膜后间隙穿孔,气体进入肾旁前间隙,还可进入腹膜后其他间隙,出现腹膜后间隙充气征象,而腹腔内并无游离气体。
因此,没有游离气腹征象并不能排除胃肠道穿孔。
同心圆硬化临床及核磁共振表现
同心圆硬化临床及核磁共振表现发表时间:2012-01-06T14:10:18.210Z 来源:《医药前沿》2011年第22期供稿作者:方芳1 郑金瓯2[导读] Khiat等人应用磁共振波谱成像测量病灶NAA、Cho含量,对髓鞘的破坏程度进行定量分析,评价疾病的严重性及预后。
方芳1 郑金瓯2(1河池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广西河池 547000)(2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广西南宁 530021)【中图分类号】R7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1)22-0073-02同心圆硬化又称Balo病(BCG),较少见,是具有特征性病理改变的大脑白质脱髓鞘疾病,即病灶内髓鞘脱失带与髓鞘保存带呈同心圆层状交互排列,形成树木年轮状改变,故名之。
镜下可见淋巴细胞为主的炎性细胞浸润,病变分布及临床特点与多发性硬化相似,一般认为本病是多发性硬化(MS)的变异型。
随着MR技术的发展,其典型的MRI表现对诊断有极大帮助,现将4例Balo病的临床资料、核磁共振成像(MRI)、核磁共振波谱(MRS)资料、治疗情况结合文献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择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4例经临床、影像证实的Balo病患者,男性2例,女性2例,年龄22~39岁,平均31岁,病程1~7月,平均2.6月。
亚急性起病2例,慢性起病2例。
临床表现:1例表现为记忆力下降、头痛、精神行为异常,智能下降;2例表现为肢体偏瘫、淡漠少语;1例表现为构音障碍、淡漠。
1.2实验室检查 1例脑脊液WBC 6×106/L,蛋白0.65g/L, IgG指数正常,寡克隆区带(-),脑脊液压力正常;另3例脑脊液正常。
囊虫抗体均阴性。
脑电图轻度异常1例,中度异常3例,均有慢波增多,未见棘波、尖波。
视觉、听觉诱发电位均未见异常。
1.3头颅MRI及MRS检查 4例双侧半卵圆中心、双侧侧脑室前后角旁见多发类圆形斑片状长T1、长T2信号影,边缘欠清,FLAIR以高信号为主,内见类圆形的低信号灶,较大者范围约5.2cm×2.6cm;其长轴与侧脑室呈垂直相向,病灶无占位效应。
超声医学科主治医师专业知识模拟题18
超声医学科主治医师专业知识模拟题18一、以下每一道考题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
1. 关于婴儿型多囊肾的叙述,下列哪一项是正确的A.胎儿期肾脏出现少数囊泡是正常的B.肾脏可表现为实质性强回声C.在晚孕之前总有表现D.主要为大囊泡E.肾脏体积较正常小答案:B[解答] 婴儿型多囊肾为无数微小囊肿,超声下显示不出微小囊肿,或有时可见个别1~2cm的囊肿。
2. 关于肾自截,以下错误的是A.结核性脓肾B.全肾钙化C.肾功能完全丧失D.肾动脉栓塞E.肾盂肾盏纤维化闭塞答案:D[解答] 肾结核发展至整个肾钙化而功能丧失称自截肾,不会导致肾动脉栓塞。
3. 引起输尿管扩张的最常见原因是A.输尿管肿瘤B.输尿管结核C.输尿管结石D.腹膜后肿瘤E.输尿管畸形答案:C[解答] 输尿管结石是引起输尿管扩张的最常见原因。
4. 下肢深静脉在解剖学上有许多变异,本来是一条静脉却变异成两条,指出下列哪支静脉容易出现此种变异A.髂总静脉B.髂外静脉C.股浅静脉D.股深静脉E.腘静脉答案:E[解答] 下肢静脉血管经常出现变异,而以腘静脉变异最常见。
5. 无反应性骨膜增厚,无钙化及骨化改变,为哪种骨肿瘤的超声表现A.骨巨细胞瘤B.成骨肉瘤C.软骨肉瘤D.纤维肉瘤E.滑膜肉瘤答案:D[解答] 考点是骨纤维肉瘤的声像图特征,病变早期出现结节状均匀性低回声,局部骨质破坏,皮质变薄,肿瘤边缘回声清晰,透声良好,局部回声增强。
当肿瘤穿破骨皮质或发生病理性骨折时,骨皮质及骨质回声的连续性回声中断,侵犯软组织时,在其内出现均匀性低回声包块。
本病无反应性骨膜增厚,不发生钙化及骨化。
多普勒超声显示瘤体内有较丰富的彩色血流和动脉血流频谱。
6. 超声诊断肢体动静脉瘘最有力的依据是A.近心端动脉内径增宽B.动脉呈现低阻力型血流频谱C.静脉明显扩张D.静脉内出现动脉样血流频谱E.合并出现假性动脉瘤答案:D[解答] 静脉内出现动脉化血流频谱是诊断动静脉瘘的最有力的证据。
超声医学科主治医师-19_真题(含答案与解析)-交互(6)
超声医学科主治医师-19(总分100, 做题时间90分钟)A1型题1.下列哪项不是原发性肝癌的继发征象SSS_SINGLE_SELA 肝门向健侧移位B 肿块附近的血管绕行、抬高C 肝内胆管不同程度扩张D 门静脉癌栓形成E 肝内实性肿块,内见不规则无回声区分值: 2答案:E[解析] 肝癌可引起肝形态失常,巨块型肝癌可压迫肝门使肝门向健侧移位。
肿块挤压及浸润周围血管结构,可使血管绕行、抬高、受压和中断及门静脉癌栓形成。
肿块侵及肝胆管或肝门结构,可引起肝内胆管不同程度扩张。
而E为肝癌的直接征象,故E为正确答案。
2.关于小肝癌,说法错误的是SSS_SINGLE_SELA 瘤体直径≤4cm者为小肝癌B 圆球状或类圆球状C 周围绕以较窄的弱回声晕D 后方回声轻度增强E 可呈低回声、等回声或高回声型分值: 2答案:A[解析] 小肝癌是指单个癌结节直径在3cm以下或结节数目不超过两个,其直径的总和在3cm以下,患者常无临床症状,而血清AFP阳性的原发性肝癌。
3.儿童最常见的肝脏恶性肿瘤是SSS_SINGLE_SELA 肝畸胎瘤B 肝母细胞瘤C 肝错构瘤D 肝脂肪瘤E 肝血管瘤分值: 2答案:B4.关于肝转移癌的超声表现,错误的是SSS_SINGLE_SELA 以强回声最多见B 较大的肿瘤中心部位容易发生坏死液化C 肿瘤周围有弱回声晕,一般较细而规整D 常见多发肿瘤,单发灶较少见E 典型图像呈牛眼征或同心圆征分值: 2答案:C[解析] 由于转移癌缺乏营养血管,较早期的肿瘤仅达1~2cm时,即可因肿瘤中心发生坏死表现为小牛眼征,即肿瘤中心呈强回声,边缘为弱回声。
较大的肿瘤中心容易发生坏死液化,肿瘤从中心到边缘形成特有的无回声—强回声—弱回声三层同心圆结构即同心圆征;牛眼征边缘的肿瘤细胞呈弱回声环状,酷似肝细胞癌周围的纤维结缔组织假包膜“晕征”,但前者较晕征为宽,内侧缘不清晰,外侧缘较清晰规整,由密集的癌细胞构成。
5.肝转移癌不正确的回声类型是SSS_SINGLE_SELA 强回声型B 弱回声型C 等回声型D 钙化型E 子囊孙囊型分值: 2答案:E[解析] 肝转移癌的回声表现多样化,以强回声最为多见,其次为弱回声型、混合回声型、等回声型、钙化型、囊肿型,而子囊孙囊型是肝棘球蚴囊肿特有的超声类型。
成人肠套叠的CT征象分析
成人肠套叠的CT征象分析杨璐;乔英;李建丁【摘要】目的:探讨成人肠套叠的CT征象,以提高CT检查对成人肠套叠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成人肠套叠的CT表现及其形成基础.结果:32例中小肠型肠套叠9例,回结肠型8例,结肠型15例.成人肠套叠的病因包括:慢性阑尾炎(4例),肠道腺瘤样息肉(9例),胃肠道间质瘤(8例),错构瘤(2例),脂肪瘤(3例),肠憩室(5例),色素沉着息肉综合征(PJ综合征,1例).直接征象:靶征32例,伴肾形征16例、彗星尾征15例、双肠管征7例.间接征象:32例套叠区域均有不同程度的肠壁增厚,其中,邻近肠系膜或筋膜浸润3例,后腹膜淋巴结影1例.结论:成人肠套叠具有特征性CT 表现,CT检查对成人肠套叠的临床诊断、治疗有着重要指导作用.%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CT features of adult intussusception, and to improve the level of the diagnosis. Methods: CT features and formation basis of 32 cases with adult intussusception were reviewed retrospectively. Results: There were 9 cases of small bowel intussusceptions, 8 cases of ileocolonic intussusception and 15 cases of colocolonic intussusception. The causes included chronic appendicitis(n = 4) , adenomatous polyp(n = 9), 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n = 8) , hamartoma(n= 2), lipoma(n = 3) , diverticulum(n= 5) and Peutz-Jeghers Syndrome(n=1). Direct signs:"target sign"32 cases, with "kidney sign" 16 cases, "comet-tail sign" 15 cases, "double intestines sign" 7 cases. Indirect signs: all of the 32 cases with increased bowel wall thickness, in which, mesentery infiltration were observed in 3 cases and retroperitoneal lymph node in 1 case. Conclusion:The adult intussusception has characteristic CT features, so CT is useful for guiding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adult intussusception.【期刊名称】《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年(卷),期】2013(011)001【总页数】3页(P37-39)【关键词】肠套叠;成人;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作者】杨璐;乔英;李建丁【作者单位】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山西太原030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814.42;R574.3肠套叠是指一段肠管套入其相连的远端或近端的肠管腔内,其发生常与肠管解剖特点、病理因素以及肠能失调、蠕动异常有关。
各类肠梗阻普放征象
各类肠梗阻普放征象(图文)基本征象:当肠梗阻发生后,一般在梗阻发生4-6小时后,X线就可显示肠管内气体,立位可见气液平面。
梗阻部位越低、梗阻时间越长,肠腔扩张越明显。
梗阻以下肠腔萎陷、空虚,或者有少量的粪便。
小肠梗阻:“ 鱼骨刺样” 改变阶梯样” 液平结肠梗阻:肠腔扩张及气液平沿结肠分布。
麻痹性:小肠、结肠均胀气明显绞窄性:孤立性肠襻CT表现为,肠管扩张,管径显著扩大。
可见气、液平面,也可完全为液体充填。
肠壁变薄,梗阻远端肠管完全萎陷。
根据二者突然的转变点判断梗阻部位。
空肠梗阻可见鱼肋征,回肠梗阻可见蜡肠征。
下面的片子是回肠梗阻闭袢性肠梗阻:闭拌型肠梗阻:多由肠袢沿肠系膜长轴旋转引起的肠扭转所致,也可由纤维束带的粘连将一段肠管的两端收缩聚拢而形成,肠扭转可见于部分小肠、全部小肠和乙状结肠。
闭袢性肠梗阻发展为绞窄性肠梗阻。
以肠系膜为轴心的小肠袢可为C形、8字形,香蕉形、花瓣形。
闭袢可为假肿瘤和咖啡豆征象及鸟嘴征。
当小肠扭转度数为180度,或者是其奇数倍的时候,可见空、回肠换位。
回肠移到左上腹。
空肠走到右下腹。
闭袢和扫描平面平行看见U和马蹄形态肠袢。
绞窄性肠梗阻X线表现1假肿瘤征2空-回肠换位征3咖啡豆征4孤立性肠袢5长液平6串珠征7肠段固定征8肠腔气液稀少征9同心圆征假肿瘤征、空-回肠换位征、咖啡豆三种征象是诊断绞窄性肠梗阻的较可靠征象,而孤立性肠袢、长液平、小肠固定征、串珠征以及肠腔内气液稀少征可作为诊断绞窄性肠梗阻的小肠扭转呈8形态。
探索超声对小儿肠套叠的诊断价值并分析其声像图特征
探索超声对小儿肠套叠的诊断价值并分析其声像图特征摘要:目的:探索超声对小儿肠套叠的诊断价值并分析其声像图特征。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0年12月在湘雅常德医院经腹腔镜下手术复位或空气灌肠复位确诊为肠套叠的38患儿的超声影像及临床资料,并对比这些患儿的超声诊断结果与出院诊断结果并分析总结小儿肠套叠的超声声像图特点。
结果:38例临床诊断为肠套叠的患儿经超声诊断,有37例诊断为肠套叠,1例检查为阴性。
超声对小儿肠套叠诊断的敏感性与准确率为97.4%(37/38),漏诊率2.6%(1/38),误诊率0%(0/38)。
且37例超声诊断的肠套叠肿块均具有典型的声像图特点——横切面的“同心圆征”与纵切面的“套筒征”。
38例肠套叠患儿中小肠型有17例,结肠型有2例,回-结肠型有19例。
缺血坏死性肠套叠有2例。
单套36例,复套2例。
合并肠重复畸形的1例,合并肠道腹型紫癜的1例。
结论:对临床可疑肠套叠患儿行超声检查,其诊断准确率与敏感性较高,漏诊率与符合率较低,且无创而安全,同时又可判断肠套叠的类型、套入肠管有无缺血坏死、有无合并肠道其他病变,对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有指导作用,值得推选为临床的首选检查方法。
【关键词】超声;小儿肠套叠;诊断价值肠套叠是指肠管的一部分及相应的肠系膜套入相连接的另一段肠腔内。
肠套叠由鞘部、套入部组成,套入部又分头部和颈部。
一般一个肠套叠由三层肠壁组成称为单套:外壁称为鞘部,套入部由反折壁和最内壁组成,鞘部开口处为颈部,套入部前端为头部。
单套全部套入相连的远端肠管则形成复套,其壁由五层组成。
一般是近端肠管套入远端肠管。
肠套叠是儿科常见病,病因尚未完全清楚,可能由饮食改变、解剖因素,病毒感染、肠痉挛、自主神经失调、遗传因素及其他多种原因诱发[1]。
如果不及早治疗,可能导致肠套叠部位血管受压而发生缺血、水肿,甚至坏死穿孔,从而引发并发症,严重危及儿童生命健康。
因此,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势在必行,其中超声诊断的应用范围比较广泛,将其应用于肠套叠患儿的临床诊断中也能获得较高的诊断价值 [2-3]。
同心圆征:不能只简单的想到肠套叠
同心圆征:不能只简单的想到肠套叠⊙作者 / 侯笑⊙单位 / 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患儿男,11 岁,1 天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腹痛不适,以右下腹为主,呈阵发性,无发热,无呕吐、腹泻。
家长称患儿为过敏体质,既往有过敏性鼻炎、急性荨麻疹以及青霉素过敏史,去年超声检查有胆总管和总胰管扩张,胆囊炎。
实验室检查示:外周血白细胞15.3×10⁹/L,C 反应蛋白2.26 mg/L,嗜酸性细胞 30.9%,绝对计数4.5×10⁹/L,血红蛋白 120 g/L。
超声检查所见如下:图1 胃窦部长轴断面示胃壁(STM)走行僵直,明显增厚,较厚处约 11 mm。
胃壁内正常五层结构回声改变,肌层显著增厚(黄色箭头示)。
胃腔中央管腔狭窄(绿色箭头示)图 2 阑尾增粗,大小约21×7 mm,腔内见液性暗区充盈(黄色箭头示),透声尚可,周围系膜组织炎性改变图3 左下腹肠管增厚(黄色箭头示)约7 mm,管壁见较多血流信号图 4~图 6 右下腹探及大小约38×36 mm 同心圆样结构(GUT),套筒内肠管壁增厚,血流信号增多,套头肠管壁(红色箭头示)内见一17×17 mm 无回声团(黄色箭头示),向肠外凸出,透声差。
超声考虑增厚肠管继发肠套叠及肠壁无回声团图 7 示大量腹腔积液(Eff),前后径 73 mm,透声佳患儿随后行腹部 CT 检查,所见如下:图 8 示胃窦壁增厚(黄色箭头)图9 胃底及胃体粘膜下水肿明显(黄色箭头示),胃浆膜外脂肪间隙模糊图 10 右腹部肠管可见同心圆征(黄色箭头示),内圈管壁稍增厚,圈内可见积液,并可见肠系膜血管进入图 11 左下腹后部局部肠壁增厚(黄色箭头示)患儿行腹腔镜探查术。
术中见右下腹肠套叠,为回盲型,阑尾未套入,回盲部网膜包裹较紧。
遂转行开腹术,复位肠管,见回盲部肿胀,质较硬,结肠肠壁可及颗粒状突起,质地硬。
周围可及部分淋巴结肿大。
术中行回盲部切除(含 5 cm 小肠及 6 cm 结肠)。
“同心圆”就是肠套叠吗?一例误诊病例分析
“同心圆”就是肠套叠吗?一例误诊病例分析近期团购:这个黑科技至少对2000个超声医生有用!点击 下面图片了解近期后台很多粉丝在查询:“肠套叠”,小编帮大家重新整理一下临床资料患者男,12岁,50小时前突发下腹部疼痛,呈持续性,无胸闷、发热,有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
无腹泻、无尿频、尿急、尿痛,疼痛时轻时重。
在当地医院行抗炎、解痉治疗,疼痛有所好转。
今晨患者疼痛再发,伴有发热,来我院就诊,考虑有腹膜炎体征,遂收治入院。
下腹部压痛(+),伴反跳痛,轻度肌抵抗,肠鸣音1-2次/分,无明显气过水声,移动性浊音弱阳性。
CT提示:1.盆腔积液;2.部分肠管积气。
血常规:WBC 15.95;中性粒细胞百分比91.41%。
超声所见下腹部正中见范围约40×32mm混合回声区,境界尚清,内呈“同心圆”样改变,中心可见团块状高回声,CDFI显示周边可见弧形血流信号。
右侧腹、左侧腹均可见游离液性暗区,较大深度约30mm。
超声提示:1.下腹部混合回声区,请结合临床;2.下腹腔积液。
(口头提示临床医生,超声图像上看比较像肠套叠,但无法解释腹腔积液,为慎重起见,报告中未提示。
)图1 低频超声观察全貌图2 彩色多普勒显示血供情况图3 高频超声观察内部回声图4 高频超声显示血供情况手术记录取脐右侧经腹直肌切口,逐层切开腹壁打开腹腔,见腹腔内有约500ml淡黄色脓性渗透液(以盆腔为主),阑尾充血水肿增粗,距回盲部约30cm处的小肠发现一肿块,肿块大小约5cm×4cm,肿块为小肠憩室发炎并与憩室的系膜、邻近肠壁、肠系膜融合形成的一暗红色肿块,因肿块与回肠壁融合在一起,无法单纯行憩室切除术,只能行小肠部分切除术。
图5 术中显示病变部分形成一暗红色肿块术后诊断:憩室炎并穿孔、腹膜炎、阑尾炎病理诊断:美克尔憩室伴化脓性炎及胰腺组织异位图A 异位胰腺组织图B 水肿的系膜组织图C.D 美克尔憩室美克尔憩室的超声表现憩室是指消化道管壁局部囊样的膨出,分真性(全层膨出)和假性(仅有粘膜和粘膜下层膨出)两种。
医生拍片诊断报告词汇
医生拍片诊断报告词汇影像诊断报告的名词你读懂了吗?每每去医院检查,拿到报告时一头雾水,今天和朋友一起聊聊诊断的名词的意思。
问经常在CT诊断报告中有一个名词叫做“占位性病变”,什么是“占位性病变”呢?是否就意味着癌症呢?答占位性病变这个词在很多报告上都有出现,尤其是影像医学报告。
占位性变病通常是说明在一个实质的器官内长了一个东西。
器官内多了一个异物可能和肿瘤有关系,但是占位性病变只是作为一个描述,描述在正常的器官内有一个异物,多数是肿瘤,但也有可能是炎症,或者是其他病变等。
肿瘤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老百姓常说的癌症,也就是恶性肿瘤;另一种是良性肿瘤。
良性肿瘤基本上就切掉了,不会复发;但恶性肿瘤可能存在转移和扩散的问题,需要做手术或者其他术后的辅助治疗,所以两个治疗方式是完全不一样的。
占位性病变意味着患者需要引起注意,或者需要做进一步检查来判断到底是炎症、良性肿瘤,还是恶性肿瘤。
问B超报告中还常有一个名词“血流丰富”是什么意思呢?和癌症是否有关系?答由于恶性肿瘤长得快,所以需要很多的营养,除了肿瘤自身可以分泌一些特定东西来促进生长微环境以外,还有血管、间质细胞为肿瘤细胞提供营养、帮助其不断生长。
所以血供丰富往往也是跟肿瘤相关的,但是血供丰富并不一定就是恶性肿瘤,因为有很多良性肿瘤,尤其是神经内分泌、或者和血管相关的一些肿瘤,往往也会导致血供丰富。
所以不能仅仅依赖血供丰富就说是恶性肿瘤。
问癌细胞长得非常嚣张吗?每个部位的癌细胞都长得不一样吗?答这就要说肿瘤的分类了,其实恶性肿瘤有很多种类。
例如来源于上皮组织的皮肤癌、消化道癌、肺癌等;还有一些跟肌肉、脂肪,或者是平滑肌相关的软组织肉瘤;还有淋巴瘤、神经系统肿瘤等等,其实各类肿瘤的形态差别还是很大的。
肿瘤的常见形状从不同的器官来讲,比如说肺、肠、肝肿瘤可能长得比较相似,从癌症种类来说,例如很多地方都可以长腺癌,例如食管、皮肤、口腔都能长鳞癌。
其实人体任何部位理论上讲都是可以长任何肿瘤的,在通过显微镜放大几十倍、几百倍以后所看到的样子,如果跟人体正常细胞长得很像,就叫做高分化;如果差异特别大,看上去很幼稚、很别活跃,那么就叫做低分化或未分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典型征象—同心圆征
来源:鼎湖影像
什么是同心圆征?
指脑白质脱髓鞘病灶呈板层样同心圆改变,脑白质区的正常脑组织与髓鞘脱失区呈年轮样交替排列,形似同心圆,故称“同心圆征”。
上图为同心圆征
同心圆征形成机制
为何呈同心圆形?病变似乎是因为对未知刺激的反应之后在血管周围区域产生的,导致巨噬细胞和激活的小胶质细胞产生细胞因子,氧自由基或其他神经介质,诱导脱髓鞘形成。
这种同心圆形的模式代表着化学介质从核心区像波浪一样像外传播.
Balo病变形成的假设模型
自BCS首次报道以来,一直存在争论。
早期研究认为,髓鞘相对保留区和髓鞘脱失区白质的交替带反映了急性多发性硬化病灶产生的脂质颗粒阻塞微血管所致。
Moore等认为髓鞘相对保留区可能是急性脱髓鞘后多发性硬化斑块外缘的“髓鞘再生层”,而不是正常髓鞘保留,病灶中心是最旧区,距中心越远脱髓鞘时间越短。
而Gharago-zloo等在超微结构中观察并未见到这些带状结构中有髓鞘再形成的轴突。
Yao等认为髓鞘相对保留区代表髓鞘正处于分解破坏过程中,是病变早期阶段,而不是既往脱髓鞘病灶的髓鞘再生。
Masaki等发现,BCS病灶边沿广泛的Cxs/AQP4缺失,而无相应抗体存在,少突胶质细胞/磷脂蛋白表达正常,提示抗体介导的星形胶质细胞病变通过阻断星形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磷脂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参与发病过程。
诊断
同心圆征提示为Balo同心圆硬化(Balo's concentric sclerosis,BCS),BCS是一种较少见而又具有特异性病理改变的中枢神经系统白质脱髓鞘疾病。
MRI应用对早期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FL及T2序列可见同心圆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