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修订课标主要呈现以下九大变化
新课标的主要变化及教学改革
新课标的主要变化及教学改革
新课标是指基于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目标,对现行课程标准进行了一系列的修改和完善。
新课标的主要变化如下:
一、教育目标的转变
新课标要求学生具备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合作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综合素质和人文素养。
二、课程的整合
新课标强调知识的跨学科整合,注重知识的联系和应用,避免过于独立的学科设置和教学。
三、课程内容的“瘦身”
新课标要求精简课程内容,重视知识的深度和广度,避免对学生知识的过度灌输。
四、教学方法的创新
新课标要求教师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互动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
以上变化对教学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教师更加注重学生的实际需求,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同时,要求教师注重课程整合,强化跨学科教学。
此外,还要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不断尝试新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 1 -。
《新课程标准修订主要变化及教学实施建议》PPT精美版
• 14、中国传统文化专题研 讨
构建语文课程内容体系需解决的问题
• 高中语文课程内容选择与建构 • 语文不是一门与单一学科体系直接对应的课程。课
程内容体系很难在知识本体系统的覆盖下来构建。 • 语文是学习语言文字应用的综合性、实践性的课程,
这样的课程,内容有没有体系?语文课程内容是否 需要体系?能不能概括出语文内容体系? • 应当如何从载体(文本)为纲、知识(语言知识+文 学知识)为纲、行为训练(听说读写)为纲,转变 为语文素养为纲? • 载体、知识、训练都是不可缺少的,关键要确立它 们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明确获取它们的主体。
课程的课程结构,新版课程标准新 课程,学生根据个人需求与升学考
增了选择性必修课程,即课程结构 试要求选择修习,开设2个学期,6
调整为必修课程+选择性必修课程+ 学分;选修课程,学生可自由选择
选修课程。三类课程分别安排7-9
学习,开设2个学期,设计12学分
个学习任务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课程,供学生自由选择。
必修(8分)
整本书阅读与研讨 (1学分)
当代文化参与 (0.5学分)
跨媒介阅读与交流 (0.5学分)
选择性必修(6分)
选修(任选)
(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当代文化参与、跨媒介阅读与交流在选择性 必修和选修阶段不设学分,穿插在其他学习任务群中)
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 (1学分)
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1学分)
•
新课标明确学业质量是对学生多方面发展状况的综合衡量,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建立新的质量观,改变过去单纯看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引导教学更加关注育人目的,
把立德树人任务落到实处。
•
• 热点一:优秀传统文化 • 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这次课标修订的重点之一,语文课标最突出,中华优秀
新课标的主要变化及教学改革
新课标的主要变化及教学改革
新课标是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其主要变化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课程设置的调整。
新课标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创新性。
在课程设置上,强调全面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涵盖多学科、跨学科的内容,并注重学科知识与实践能力的结合。
二、教学方法的改变。
新课标要求教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案例教学、探究式学习、讨论式教学等,使学生在学习中能够主动参与、思考、探究和解决问题。
三、评价方式的转变。
新课标强调以素质教育为目标,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评价方式由以考试成绩为主转变为多元化评价,包括学业水平评价、综合素质评价、学科评价等。
针对新课标的主要变化,教学改革也有了相应的策略。
教师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创新性,采用适合学生的多种教学方法,并在实践中不断进行教学改进。
学校也需要积极开展各种教学改革实践,营造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支撑。
- 1 -。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2022版心得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2022版心得这段时间,我学习了《语文课程标准》,在学习的过程中,我认真拜读夏老师对新课标的解读,认真记录,用心思考,受益匪浅。
下面就肤浅地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
一、新课标重视“识字写字”教学新课标准明确指出了“识字写字”教学的实施要求: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也是贯串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
因此,识字、写字不单是低年级的教学重点,而且九年语文教育要一以贯之。
每个学段都要指导学生写好汉字。
要求学生写字姿势正确,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提高书写质量。
第一、第二、第三学段,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在教师指导下随堂练习,做到天天练。
要在日常书写中增强练字意识,讲究练字效果,把作文的书写也当作练字过程,努力做到“提笔即是练字时”。
在今后教学中,我要注意板书规范、端正,这样才能給学生做好样子。
二、新课标大力倡导课外阅读语文课程应注重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重视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在实践中领悟文化内涵和语文应用规律。
它既表明了读书、积累是语文的学习之道,又指出语言文字运用实践的重大意义。
所有的“学”都是为了“用”,“学以致用”是谁也不能否定的。
这一次课标的修订,阅读教学从原先过度挖掘文本、理解文本的“理解阅读”转为语言规律的探寻和运用的“表达阅读”。
在课标中讲到要“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为积累语言,运用语言打下坚实的基础,并“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三、新课标要求写作要表达真情实感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
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并且抵制抄袭行为。
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解读
决”“情感态度”四个方面阐述。 • ——学段目标的表述方式有所改变
18
解析数学课程目标
目 问题解决 标
情感与态度
学
课程 段 目标 目
标
第一学段 第二学段
第三学段
19
关于知识技能目标
能从具体事例中,知道或能举例说明
了解(知道、 初步认识)
对象的有关特征(或意义);能根据
对象的特征,从具体情境中辨认出这
小学数学新课程 标准解读
与2001年版相比,数学课程标 准从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内容标 准到实施建议都更加准确、规范、 明了和全面。
2
2011年版小学数学课程标准 充分体现了德育为先,能力为重, 创新方法,力求减负等特点。
3
新修订课标主要呈现以下九大变化: 1. 基本理念“三句”变“两句”
• 原来的“三句话” • ●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 ● 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 • ●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几何推理→创造活动
32
• 英国数学教育家利贝克1984年提出了小 学生学习数学的基本认知序列:
• 经验—语言—图像—符号
• 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材的编写也 体现着这样的序列。在教学和学习活动
中,教师还应把握:学习速度,学习情 绪体验,理解能力。克服强记苦练,不
注重理解。
33
谢谢大家!
请提出宝贵建议!
• 强调社会责任,忽视了教师的个人生命 价值与需要;
22
• 强调教师的权利角色,忽视了教师与学 生的合作关系;
• 强调教师的业务能力,忽视了培养人的 作用;
• 强调了教师劳动的传递性,忽视了教与 学的创造性。
23
• 呼唤小学教师: 1、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
新课程标准变化内容新课程标准变化内容
新课程标准变化内容新课程标准变化内容“内容标准”改为“课程内容”;地理课程(7-9年级)内容标准的基本结构图删除。
一、地球与地图1.地球与地球仪(原为地球和地球仪)增加的内容: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
删除的内容:提出证据说明地球是个球体。
改变的内容:①“用事实分别说明地球自转、公转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改为“用简单的方法演示地球自转和公转”和“用地理现象说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②“用经纬网确定任意地点的位置”改为“在地球仪上确定某地点的经纬度”。
“说明”处变化:文字说明全部删除。
2.地图增加的内容:①在地图上判读经纬度;②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判读坡的陡缓。
改变的内容:①“知道电子地图、遥感图像等在生产、生活中的用途”改为“列举电子地图、遥感图像等在生产、生活中应用的实例”。
“说明”处变化:文字说明全部删除。
二、世界地理1.海洋与陆地删除的内容:运用世界地图说出七大洲、四大洋的概况。
改变的内容:“知道板块构造学说”改为“知道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
“说明”处变化:“科学兴趣、科学方法的培养”改为“科学兴趣的培养”。
2.气候删除的内容:“1.天气与我们的生活”中的“与我们的生活”。
改变的内容:①“知道天气和气候的区别,并在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两个术语”改为“区分天气和气候的概念,并能正确运用”;②“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的负面影响及保护大气环境的重要性”改为“人类活动对空气质量的影响”;③“世界平均气温分布图”改为“世界平均和1月、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④“说出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改为“归纳世界气温的分布特点”;⑤“说出世界降水分布的差异”改为“归纳世界降水分布特点”;⑥“使用气温、降水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并读图说出气温与降水的变化规律”改为“运用气温、降水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说出气温与降水量随时间的变化特点”;⑦“在世界气候分布图上说出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地区”改为“运用世界气候类型图说出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⑧“举例分析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等对气候的影响”改为“举例说明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等对气候的影响”。
新修订的课标更突出体现哪些方面变化?就某一方面的变化谈谈对你今后教学的启示。
新修订的课标更突出体现哪些方面变化?就某一方面的变化谈谈对你今后教学的启
示。
新修订的课标更突出体现哪些方面变化?就某一方面的变化谈谈对你今后教学的启示。
发布者:张秀华
第一,德育为先。
修订版新课标更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强调其与教材内容的紧密结合。
第二,能力为重。
新课标对部分内容进行了重新梳理和精简,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的安排上更多地考虑到教学和学生的实际水平,在操作上更容易“落地”。
第三,与时俱进。
新课标教材在内容设置上更注重联系当下的社会现实。
第四,减轻学习负担。
修订版新课标根据学生认知特点和教学实际,对之前的知识点进行了适当的简化。
结合减负的要求对于教材的篇幅长度,也就是每个学科教材的总印张数,进行了规定,以保证教材的内容不会过多。
第五,更强调教材内容在纵向和横向上的联系。
教材内容的纵向联系主要指小学和初中、初中和高中的教学衔接问题,横向联系则关系到各学科教材之间知识点的内在联系——对此,修订版新课标也有所强调。
对我启发较大的变化是德育为先,当今我国处于开放的国际环境与多元文化的背景之中,而青少年学生又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过程之中,德育为先更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
本人认为,坚持德育为先,必须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
认真落实德育课程在德育工作中的主渠道地位,充分开发各学科课程蕴涵的德育资源与功能,使德育在学生课程学习的全过程中得以落实,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青年巷小学数学教研活动记录
青年巷小学数学教研活动记录
时间:2012年9月 11日
地点:大会议室
出席:全体数学教师
主题:理论学习与评课活动
记录人:李春霞
学习内容:《数学新课标的九大变化》
主讲:冯爱元
主持:朱慧萍
第一个内容:冯主任主讲《数学新课标的九大变化》新修订课标主要呈现以下九大变化:
一、基本理念“三句”变“两句”,“6条”改“5条”
二、理念中新增加的提法
三、关于数学观的修改
四、“双基”变“四基”
“双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四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四基”与数学素养:掌握数学基础知识
训练数学基本技能
领悟数学基本思想
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
五、关于设计思路的修改
六、四个领域名称的变化
七、主要的关键词的变化
八、关于课程目标的修改
九、关于内容标准的修改
第二个内容:评李小娟老师的课。
新旧课程标准的不同点
一、四大结构的变化2001版的四大结构为: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和课程实施建议。
2011版的四大结构为:前言、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实施建议。
其中,前言由原来的基本理念与设计思路两部分增加到课程基本性质、课程基本理念和课程设计思路三部分。
二、基本理念认识的变化2001版的基本理念为6点:数学课程--数学--数学学习--数学教学活动--评价--现代信息技术;2011版的基本理念则合并为5点:数学课程--课程内容--教学活动--学习评价--信息技术。
三、能力培养点的变化2001版更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2011版则强调与数学培养相结合,提出掌握数学基础知识,训练数学基本技能,领悟数学基本思想和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四点。
四、第二阶段(4-6年级)课程内容名称的变化2001版的课程内容名称为: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2011版的课程内容名称为: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
新版数学课标变化情况解读新修订课标主要呈现以下九大变化:1. 基本理念“三句”变“两句”,“6条”改“5条”:原来的“三句话”:●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现在的“两句话”:●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修订后与过去的提法相比:有更深的意义和更广的内涵,落脚点是数学教育而不是数学内容,有更强的时代精神和要求(公平的、优质的、均衡的、和谐的教育。
“6条”改“5条”:在结构上由原来的6条改为5条,将原《标准》第2条关于对数学的认识整合到理念之前的文字之中,新增了对课程内容的认识,此外,将“数学教学”与“数学学习”合并为数学“教学活动”。
●原课标:数学课程——数学——数学学习——数学教学——评价——信息技术●修改后:数学课程——课程内容——教学活动——学习评价——信息技术2.理念中新增加的提法:●要处理好四个关系●有效的教学活动是什么●数学课程基本理念(两句话)●数学教学活动的本质要求●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注重启发式●正确看待教师的主导作用●处理好评价中的关系●注意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整合3.关于数学观的修改:原课标:●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
小学数学新课标具体变化
小学数学新课标具体变化
小学数学新课标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课程理念的更新:新课标强调数学教育的全面性和基础性,注重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以及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课程内容的调整:新课标对数学内容进行了重新编排,使之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
例如,增加了对数学概念的深入探讨,减少了机械记忆和重复练习。
3. 教学方法的创新:新课标鼓励采用探究式、合作式和项目式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4. 评价方式的改革:新课标提倡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进步,而不仅仅是考试成绩。
5. 信息技术的应用:新课标鼓励将信息技术融入数学教学中,利用计算机、互联网等工具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体验。
6. 跨学科学习的提倡:新课标鼓励数学与其他学科的整合,通过跨学科的项目和活动,帮助学生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7. 学生主体性的强调:新课标更加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探索、提问和解决问题。
8. 教师角色的转变:新课标要求教师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更多地关注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和发展。
这些变化旨在适应新时代教育的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新课标 修订
小学数学课标新修订变化情况解读2011年9月,我聆听了枣庄市数学教研员付国华老师对数学课程标准修订情况的解读,融入自己的理解和消化,进行了梳理,给各位老师做一次小学数学课标新修订的变化情况做专题汇报,以便教师们把握学科最新动态,以指导今后的数学教学、教研工作。
新修订课标主要呈现以下九大变化:一、基本理念:“三句”变“两句”,“6条”改“5条”:“三句话”:“两句话”: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修订后与过去的提法相比:有更深的意义和更广的内涵,落脚点是数学教育而不是数学内容,有更强的时代精神和要求(公平的、优质的、均衡的、和谐的教育。
)“6条”改“5条”:在结构上由原来的6条改为5条,将原《标准》第2条关于对数学的认识整合到理念之前的文字之中,新增了对课程内容的认识,此外,将“数学教学”与“数学学习”合并为数学“教学活动”。
原课标:数学课程—数学—数学学习—数学教学—评价—信息技术修改后:数学课程—课程内容—教学活动—学习评价—信息技术二、理念中新增加的提法:(1)关于学生的学习方式①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地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②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
③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计算、证明等活动过程。
(2)关于几个新提法①要处理好四个关系②有效的教学活动是什么③数学课程基本理念(两句话)④数学教学活动的本质要求⑤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⑥注重启发式⑦正确看待教师的主导作用⑧处理好评价中的关系⑨注意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整合。
义务教育新课标主要变化
义务教育新课标主要变化
义务教育新课标是教育部根据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对原有课程进行修订和完善的产物。
新课标主要变化如下:
一、课程内容更新
新课标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增加了一些新的学科和课程,如信息技术、健康教育、心理健康、品德与法治等。
二、课程设置调整
新课标调整了课程设置,特别是小学阶段,减少了功课负担,增加了活动课程和选修课程,更加注重学生的兴趣和特长。
三、教学方法创新
新课标倡导探究式、实践式、合作式、创新式教学方法,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自主学习,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四、评价方式改变
新课标评价方式从单纯的考试评价转变为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品展示、实践活动、课题研究等,注重评价学生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能力。
总之,新课标的推出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更好的保障和支持,也为教育教学的改革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和动力。
- 1 -。
新课标的主要变化及教学改革
新课标的主要变化及教学改革新课标是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其主要变化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课程设置的调整。
新课标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创新性。
在课程设置上,强调全面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涵盖多学科、跨学科的内容,并注重学科知识与实践能力的结合。
二、教学方法的改变。
新课标要求教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案例教学、探究式学习、讨论式教学等,使学生在学习中能够主动参与、思考、探究和解决问题。
三、评价方式的转变。
新课标强调以素质教育为目标,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评价方式由以考试成绩为主转变为多元化评价,包括学业水平评价、综合素质评价、学科评价等。
针对新课标的主要变化,教学改革也有了相应的策略。
教师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创新性,采用适合学生的多种教学方法,并在实践中不断进行教学改进。
学校也需要积极开展各种教学改革实践,营造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支撑1、语文的重要性更大了,比如1-2年级,四个目标: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原综合性学习)。
这几方面变化不大,但可见口语表达和复述能力更加重视。
2.数学方面,比如1-2年级也是四个方面:数与运算、数量关系、图形的认识与测量、数据分析,重要的变化是强调“幼小衔接”的重要性,重视课程游戏化与生活化。
3.英语,乍一看课时比例减少了,但是,确实要但是,英文考核的难度增加了[偷笑][偷笑]词汇量从过去的1600升级为2000。
听力,表达和阅读量仍旧成为重点。
4.体育课的内容扩充了不少,艺术类(音乐,美术)增加++,加入了“信息技术”,连劳动课也贴心的给到家长家务清单。
总体看来,新课标对于传统的语数外,整体要求没有降低,甚至略有提高,去年双减政策落实后……如今又强调“幼小衔接”的重要性。
当然咱的课标和双减的大基调是一致的,把幼小衔接的压力从家庭转移到学校,也是希望能给家长减负吧[偷笑]说真的,一眼看上去平平无奇,但要真的都能做到,实属不易。
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2021)修订新变化
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2021)修订新变化课标是国家事权,是“教学大法”,是教材编写、教师教学和考试评价、管理督导的依据,新时代新课标的修订正在进行中。
新修订的课程方案主要变化:基于核心素养目标,从注重学科逻辑到更多关注生活逻辑。
之前基础教育之所以强调学科中心、知识中心,其根本原因在于课程标准和教材呈现的方式、体系是基于学科逻辑,而不是打破学科逻辑,从学生成长和现实生活需求的角度重组各类知识。
此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修订过程中,反复强调要在兼顾学科逻辑的情况下更多地关注生活逻辑。
什么是生活逻辑?就是学生的成长面临什么样的真实的环境,真实的需要是什么。
要基于学生成长这一主线,而不是基于学科本身的发展来设计的课程。
此时,就要处理好理论和现实的关系问题。
一方面要教给学生更多的间接经验和知识概念,另一方面也要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做到有所兼顾。
还有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一方面要按照分科的思路组织课程内容,另一方面也要强调课程的综合,按照生活逻辑将知识组织起来。
新义务教育阶段课标标准科学定位,要处理好以下关系:一是通适性与差异性的关系。
要以通适性为主,确保课程内容对全国绝大多数适龄学生都普遍适用,打好共同基础,同时也兼顾地区差异,为各地因地制宜留有余地。
二是经典性与时代性的关系。
要注重经典,进一步精选课程内容,选择有时代价值的经典内容;同时关注经济社会发展最新进展,与时俱进地更新内容。
三是全面性与个性化的关系。
要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明确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发展的基本要求。
同时,全面发展不等于平均发展,要严格控制必修容量和难度,为学校因材施教和学生个性发展留有空间。
四是规范性与灵活性的关系。
要注重定标准、立规矩,明确学业质量标准,使教学和考试评价有据可依;还要关注教学方式方法的多样化,鼓励教师教学实践创新。
新课标的修订,其创新意识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注重培养创新人格。
育人目标上,要注重从小培养学生的开放、灵活、自信、专注、合作等良好品质和独立思考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修订课标主要表现以下九大变化:
1. 基本理念“三句”变“两句”,“6条”改“5条”:
原来的“三句话”: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现在的“两句话”:
●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修订后与过去的提法相比:有更深的意义和更广的内涵,落脚点是数学教育而不是数学内容,有更强的时代精神和要求(公平的、优质的、均衡的、和谐的教育。
)
“6条”改“5条”:
在结构上由原来的6条改为5条,将原《标准》第2条关于对数学的理解整合到理念之前的文字之中,新增了对课程内容的理解,此外,将“数学教学”与“数学学习”合并为数学“教学活动”。
●原课标:数学课程——数学——数学学习——数学教学——评价——信息技术
●修改后:数学课程——课程内容——教学活动——学习评价——信息技术
2.理念中新增加的提法:
●要处理好四个关系●有效的教学活动是什么●数学课程基本理念(两句话)
●数学教学活动的本质要求●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注重启发式
●准确对待教师的主导作用●处理好评价中的关系●注意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整合
3.关于数学观的修改:
原课标:
●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实行广泛应用的过程。
●数学作为一种普遍适用的技术,有助于人们收集、整理、描绘信息,建立数学模型,进而解决问题,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
●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够协助人们处理数据、实行计算、推理和证明,数学模型能够有效地描绘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数学为其他科学提供了语言、思想和方法,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数学在提升人的推理水平、抽象水平、想像力和创造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局部。
课标修改稿:
●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数学作为对于客观现象抽象概括而逐渐形成的科学语言与工具……●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局部,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
●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理性思维和创新水平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树立准确的数学教学观: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数学教学中最需要考虑的是什么?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
“双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四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四基”与数学素养:
●掌握数学基础知识●训练数学基本技能●领悟数学基本思想●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
《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制定组组长、东北师大校长史宁中教授提出了“数学教学的四基”,引起了数学教育界的广泛注重。
以前强调的双基是指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双基教学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传授,讲究精讲多练,主张‘练中学’,相信‘熟能生巧’,追求基础知识的记忆和掌握、基本技能的操演和熟练,以使学生获得扎实的基础知识、熟练的基本技能和较高的学科水平为其主要的教学目标。
现在提出的四基不但包括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还增加了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史宁中教授指出:“‘基本思想’主要是指演绎和归纳,这理应是整个数学教学的主线,是最上位的思想。
”关于基本思想方法,陈老师为我们分析了数学思想方法的四大育人功能:一是有利于完善学生的数学认知结构;二是能够提升学生的元认知水平;三是能够发展学生的思维水平;四是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水平。
陈老师结合小学数学现有的课标教材重点给我们介绍了小学阶段涉及到的数学思想方法,比方分类、转化、归纳、数形结合、数学建模、猜测、符号化、方程与函数、极限等数学思想方法。
他系统地为我们解读了这些数学思想方法的意义、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和价值以及应用时的考前须知,陈老师的分析让我理解到在教学中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重要性,在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必要性。
“双基”变“四基”,为数学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数学教师必须为儿童的学习和个人发展提供了最基本的数学基础、数学准备和发展方向,促动儿童的健康成长,使人人获得良好的数学素养,不同的人在数学得到不同的发展。
“双基”变“四基”,任重而道远。
常用的小学数学思想方法:对应思想方法、假设思想方法、比较思想方法、符号化思想方法、类比思想方法、转化思想方法、分类思想方法、集合思想方法、数形结合思想方法、统计思想方法、极限思想方法、代换思想方法、可逆思想方法、化归思维方法、变中抓不变的思想方法、数学模型思想方法、整体思想方法等等。
5.关于设计思路的修改:
●学段划分保持不变;●对课程目标动词及水平要求的设计基本保持不变,增加了目标动词的同义词;●对四个学习领域的名称作适当调整;
●对学习内容中的若干关键词作适当调整对其意义作更明确的阐释。
6.四个领域名称的变化:
原课标: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
修改后: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
7.主要的关键词(核心概念)的变化:
●原课标:数感、符号感、空间观点、统计观点、应用意识、推理水平
●修改后:数感、符号意识、运算水平、模型思想、空间观点、几何直观、推理水平、数据分析观点
8.关于课程目标的修改:
在总体目标中突出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水平”的改革方向和目标价值取向。
课程目标提法上的一些变化:
——明确了使学生获得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数学“四基)。
——提出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水平。
——目标具体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四个方面阐述。
——学段目标的表述方式有所改变
9.内容标准的修改
结构上的变化:
数与代数的变化:(在内容结构上没有变化。
)
第一学段:
①增加“能实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两步)”
②使一些目标的表述更加准确。
例如将“能灵活使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合理性实行判断”,修改为“能使用数及数的运算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实际意义作出解释”。
第二学段:
①增加的内容:
● 增加“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并能表达自己的想法”。
● 增加“理解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 增加“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常见的数量关系:总价=单价×数量、路程=速度×时间,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 增加“结合简单的实际情境,理解等量关系,并能用字母表示”。
②调整的内容:
● 将“理解等式的性质”,改为“理解等式的性质”
● 将“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如3x+2=5,2x-x=3)”,改为“能解简单的方程(如3x+2=5,2x-x =3)”。
③使一些目标的表述更加准确和完整。
例如将“会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改为“能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理解方程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