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淮安市某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组7自然之道教案新人教版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自然之道(7)_人教新课标
9 《自然之道》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 认识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旅游、侦察、愚蠢、争先恐后、若无其事”等词语。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育。
3. 丰富见闻,激发探究大自然对人类启示的兴趣。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从中受到启示。
教学难点:理解向导的话,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一、直接导入、理解课题1、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将学习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
请大家看课题。
(板书:自然之道)齐读课题。
2、师:大家看这个“道”字,你们知道它都有哪些意思?生:师:看来,这个“道”字的意思还真不少,那它在“自然之道”里又是什么意思呢?、二、初读课文,把握大意光看这个题目感觉比较难懂,下面就请同学们回到课文之中自由读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并想一想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在学习课文之前我们先来认识一下本课的生字词》(找生读,齐读)三.精讲感悟1.下面老师请一位同学来读读一二自然段,谁想读?学完了一、二自然段,谁想来说说作者一行人的目的是什么呢?2.出示幻灯,让我们来看看这些可爱的海龟吧。
你有什么要说的吗?3.如此可爱的小海龟却被我们不经意的深深地伤害了,出示;“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4.自由朗读三、四、五自然段,为什么说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1)找出描写小绿龟动作的词语“探”“欲出又止”“踌躇不前”“侦察”,理解小绿龟的机警、谨慎。
联系第五自然段了解“侦察兵”的身份与重任。
(2)找出描写嘲鸫的词语“突然”“飞”“啄”“企图”“拉”,感受紧张的气氛。
理解“企图”是要实现不好的想法。
(3)朗读两种情感的对比,理解小绿龟的机警与嘲鸫的凶狠之间的争斗。
(4)面对眼前紧张的一幕,可怜的小绿龟就要成为嘲鸫的腹中之食,我和同伴万分焦急,而向导的表现却出人意料。
我们一起读这句话。
出示:向导却若无其事地答道:“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
四年级下册语文《自然之道》教案人教版
四年级下册语文《自然之道》教案人教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 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 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1.2 过程与方法1. 通过阅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 学会通过课后注释和查阅资料,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尊重生命的情感。
2. 学会关爱身边的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1. 课文的朗读与理解。
2. 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2 教学难点1. 对课文深层含义的理解。
2. 学会关爱大自然,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方法。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2. 运用小组合作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2 教学手段1. 利用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 课后作业的布置与批改,巩固所学知识。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导入新课1.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大自然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2 朗读课文1. 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 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4.3 学习生字词1. 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 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4.4 理解课文1. 学生通过阅读、讨论等方式,理解课文的大意。
2. 教师针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解答和引导。
4.5 小结与作业1.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朗读课文,抄写生字词。
第五章:课后反思与评价5.1 课后反思1. 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反思,总结成功与不足之处。
2. 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5.2 学生评价1. 学生对课堂教学进行评价,提出改进意见。
2. 教师根据学生的评价,不断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四年级下册语文《自然之道》教案人教版
四年级下册语文《自然之道》教案人教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自然之道》。
理解课文中的主要内容,体会自然之道的精神。
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利用课文中的例子,引导学生学会观察自然、思考自然。
运用讨论、小组合作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和尊重,认识到自然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积极思考、探索真理的态度。
培养学生勇于表达、合作分享的品质。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内容概述《自然之道》是一篇描述自然景观和自然规律的文章。
文章通过描绘四季变化、山川河流的特点,展示了自然的美丽和神奇。
引导学生了解自然之道,即自然规律,并体会其中的道理。
2.2 生字词学习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包括“道、德、景、色、变、换、山、川、流、息”等。
通过组词、造句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生字词。
第三章:教学步骤3.1 导入新课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自然景观,引起学生对自然的兴趣。
引导学生思考自然的特点和规律,引出课文主题。
3.2 朗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
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跟读,感受课文的韵律和情感。
3.3 理解课文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课文中的主要内容和生字词。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自然之道的精神和意义。
3.4 应用课文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进行角色扮演或故事复述,运用课文中的生字词和句型。
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第四章:作业布置4.1 回家作业学生回家后,请家长听孩子朗读课文,并签名确认。
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4.2 课堂作业学生完成课堂练习题,巩固对生字词的学习和运用。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合作意识。
评价学生在朗读、表达和思考方面的能力。
5.2 作业完成评价检查学生回家作业的完成情况和家长的签名确认。
四年级下册语文《自然之道》教案人教版
四年级下册语文《自然之道》教案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会用“协调、权衡、违背”等词语造句。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自然之道的感悟。
(2)学会从课文中提取信息,进行推理、分析。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和美妙,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懂得遵循自然之道,尊重生命,保护环境。
二、教学重点:1. 生字新词的学习与理解。
2. 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自然之道的感悟。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重点句子,体会作者的感悟。
2. 学会从课文中提取信息,进行推理、分析。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文本。
2. 多媒体教学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带领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2)板书课题《自然之道》,引导学生齐读课题。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新词的读音和词义。
(2)教师讲解生字新词,让学生口头造句。
(3)学生齐读课文,教师指导朗读节奏和情感。
3. 理解课文(1)学生默读课文,思考课文讲述了哪些自然现象。
(2)教师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思考,进行讨论。
4. 拓展延伸(1)学生分组讨论:如何遵循自然之道,保护大自然。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
(3)学生发表自己对自然之道的理解,教师给予鼓励性评价。
5. 小结作业(1)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小结。
(2)布置作业:熟读课文,用“协调、权衡、违背”等词语造句。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自主探究。
2. 运用案例教学法,分析课文中的具体事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自然之道。
3. 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七、评价方式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评价:检查学生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文《自然之道》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文《自然之道》教案教材版本:人教版年级:四年级学科:语文课文名称:《自然之道》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讲述的自然现象及其背后的道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自然现象。
(2)学会从生活中观察自然、体验自然,培养对自然的热爱和尊重。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2)引导学生懂得尊重自然规律,明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性。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学习生字词。
难点:分析课文中的自然现象及其背后的道理。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带领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新课。
(2)利用图片、实物等展示自然现象,激发学生对自然的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学生通过课下注释和学习工具,自主学习生字词。
3. 合作探讨(1)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自然现象。
(2)每组选代表进行分享,总结自然现象背后的道理。
4. 课堂讲解(1)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讲解课文中的自然现象及道理。
(2)结合生活实例,引导学生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性。
5. 课后作业(1)学生回家后,向家长分享所学内容。
(2)观察生活中的自然现象,记录下来并与同学交流。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
3. 学生分享:评估学生在家长和同学面前分享所学内容的完整性、准确性。
4. 期中期末考试:检测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六、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展示自然景象的图片、视频或实物,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自然之美,激发学习兴趣。
2. 互动讨论: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观察和体验,增强学生之间的互动。
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文《自然之道》教案
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文《自然之道》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讲述的自然现象及其道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自然现象。
(2)学会从自然现象中提炼出生活中的道理。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尊重生命的情感。
(2)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自然观,意识到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从课文中提炼出自然现象及其道理。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自然现象及其背后的道理。
(2)培养学生从自然现象中感悟生活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媒体资料,为学生营造生动的自然情境。
2. 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 合作探讨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 情感教学法:以情促知,以情促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自然观。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自然景观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学会生字词,理解课文大意。
3. 讲解课文:分析课文中的自然现象,引导学生从中提炼出生活中的道理。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5. 总结提升: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性。
五、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拓展作业:观察身边的大自然,记录下自己的感悟,下节课与同学分享。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课堂表现。
2. 作业完成评估: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巩固学习成果。
统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 7 自然之道 教案(教学设计)
第三单元7 自然之道课时目标1.掌握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朗读课文内容,懂得课文阐述的道理。
提高语文综合素养。
3.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反复诵读、质疑探究等多种手段了解课文内容。
4.培养学生热爱自然、探究科学的精神。
重点难点重点:体会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自然之道”的含义。
难点: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从中受到启示。
教学准备1.生字新词卡。
2.搜集揭示大自然规律的资料,制成PPT。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故事导入,引出“道”。
从前,有一个地主看到果园里的花朵竞相开放,心里非常高兴,比看到秋天果实累累还要兴奋。
但是,当他看到蜜蜂成群地在百花丛中飞舞时,一会儿叮着这朵,一会又叮着那朵,心里非常生气,心想:这还了得,这么鲜艳的花朵怎么能让蜜蜂来糟蹋?于是,他派家里所有的长工,又雇了很多短工,要他们把所有的花朵都给包扎好,不让蜜蜂采到花粉。
有些人向他提意见,他不但不听,还呵斥甚至殴打提意见的人。
结果,谁也不敢多说一句话,只得按照他的吩咐把所有花朵包得严严实实的。
蜜蜂采不到蜜了,全飞走了。
地主见到果园里再也没有蜜蜂飞舞,非常得意。
秋天到了,人家的果园里挂满了成熟的果实,可是,他家的果树上一颗果实也没有。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2.你对课题是怎样理解的?题目中的“道”是什么意思?现实生活中,你还了解哪些自然之道?二、整体感知,自主质疑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假如你在海岛上遇见这种幼龟被海鸟啄食,你会怎么做?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这样的课文,看看故事中的主人公是怎样做的?教师巡视指导。
3.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学生自主概括——教师进行方法引导——学生学会概括(学会一种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4.自主质疑。
学生结合预习和课文内容质疑,教师筛选出重点问题,深入探究。
5.检查词语,想象画面。
师:刚才同学们读得都很投入,有信心接受检查吗?老师这里有几组词语想请你们读一读。
人教版四年级下语文教案《自然之道》
人教版四年级下语文教案《自然之道》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准确拼读、书写生字词,理解并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式,提高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探究等方法,引导学生逐步理解课文中自然之道的内涵,提高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深刻理解自然之道的内涵,增强热爱自然、尊重自然的情感,培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重点词汇和句式,理解自然之道的内涵。
2.难点:将自然之道的理念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
三、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5分钟)(1)教师通过播放一段关于自然的视频或讲述一个关于自然的故事,引导学生进入教学主题。
(2)提出预习中发现的较为普遍的问题,为后续教学做铺垫。
2.知识点讲解(15分钟)(1)教师出示课文中的生字词、重点词汇和句式,通过举例、对比、归纳等方法讲解其含义和用法。
(2)教师引导学生通过上下文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并对文章中的自然之道进行初步解读。
3.阅读训练(10分钟)(1)教师出示课文中的关键段落,引导学生进行阅读理解训练。
(2)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探讨课文中的自然之道,并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述。
4.写作训练(10分钟)(1)教师布置写作任务,要求学生以“自然之道”为主题写一段话。
(2)教师引导学生将在课文中学到的词汇、句式和自然之道的理念运用到写作中。
5.互动环节(10分钟)(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在生活中观察到的自然现象及感悟。
(2)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讨论结果,并鼓励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运用自然之道的理念。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多媒体教学:通过PPT展示生字词、句式和图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板书教学:通过在黑板上书写重点内容,引导学生掌握教学重点和难点。
3.互动式教学:通过小组讨论、提问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四年级下册语文《自然之道》教案人教版
四年级下册语文《自然之道》教案人教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自然现象及其道理。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运用图片、视频等辅助材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心,增强环保意识。
培养学生积极面对困难、勇于探索的精神。
培养学生懂得珍惜资源,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价值观。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自然之道》是一篇描述自然现象和自然规律的课文。
课文通过举例介绍了自然界中的一些奇特现象,如彩虹、潮汐、极光等,并引导学生理解这些现象背后的自然规律。
2.2 生字词学习:学生自主学习生字词,通过查字典、组词、造句等方式掌握生字词的意思和用法。
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和示范,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展示自然景观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现象,激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兴趣。
学生分享自己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感受,为学习课文做好铺垫。
3.2 朗读课文:学生齐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
教师指导学生正确朗读生字词和长句子,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3 理解课文: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所描述的自然现象及其道理。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享个人观点等方式,表达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3.4 拓展活动:学生分组进行自然现象的观察和记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学生通过绘画、写作等方式,表达对自然现象的感悟和理解。
第四章:作业布置学生回家后,向家长分享课文内容,并一起讨论自然现象的原理。
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第五章:教学评价教师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课后练习成绩等方面,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
学生通过自我评价和小组评价,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不断改进学习方法。
自然之道说课稿教案
自然之道说课稿教案一、教材分析《自然之道》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
本文通过讲述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让学生了解自然规律,培养他们观察自然、热爱自然的感情。
课文语言优美,富有诗意,易于学生理解。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会认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自然界的一些现象。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
(2)学会从大自然中寻找规律,提高观察和思考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向往和探索精神。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自然界的一些现象。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一些生字词的理解和运用。
(2)如何引导学生从大自然中寻找规律,提高观察和思考能力。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朗读教学法: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感受课文语言的优美,培养语感。
3. 讨论教学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
4. 实践教学法:组织学生进行户外观察活动,提高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出示课件,展示自然界中的美景,引导学生欣赏。
(2)教师简要介绍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含义。
(2)教师讲解生字词,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3. 朗读感悟(1)学生分组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2)教师选取优秀朗读进行展示,引导学生感受课文的美妙。
4. 课堂小结5. 作业布置(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观察大自然,发现生活中的自然规律,下节课分享。
注意事项:1. 教学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四年级下册语文《自然之道》教案人教版
四年级下册语文《自然之道》教案人教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认读和理解生字词。
学生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1.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课文中的自然现象。
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培养观察和描述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了解自然之道,树立环保意识。
学生培养对自然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正确认读和理解生字词。
学生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2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理解课文中的自然现象及其道理。
学生能够运用课文中的知识和观点,分析和解决问题。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
采用小组合作法,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交流能力。
3.2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课文中的自然现象。
利用图片和实物,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现象。
4.2 生字词学习学生自读课文,标注生字词。
教师讲解生字词,学生跟读。
4.3 课文理解学生分段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4.4 自然现象讨论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讨论课文中的自然现象。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和指导。
4.5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和感受。
第五章:作业设计5.1 作业内容学生回家后,复习课文内容,巩固生字词。
学生选择一个自然现象,观察和描述,培养观察和描述能力。
5.2 作业要求字迹工整,卷面整洁。
描述准确,条理清晰。
第六章:教学评估6.1 评估目的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6.2 评估方法采用课堂问答的方式,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采用书写测试的方式,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
6.3 评估内容学生对课文大意的理解。
学生对生字词的认读和书写。
人教新课标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7自然之道
【教学目标】1.学生认识本课7个生字。
会读新词,学会理解词语、运用词语的方法,体会词语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得到启迪。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运用质疑探究、前后联系和情感体验等多种方法理解内容。
3.学习本课,能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中受到做事要了解和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育;了解大自然的神奇,产生探究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能运用质疑探究、前后联系和情感体验等多种方法理解内容。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及相关材料。
【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理解题意。
同学们,大自然美丽神秘,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与大自然有关的课文,请读读课题。
这里的“道”是什么意思?“自然之道”呢?二、检查预习情况。
1.读新词,理解个别词的意思。
(预习了课文,词语是不是都掌握了,谁想读给大家听。
)真诚、企图、蠢事、嘲鸫海鸥、巢穴气喘吁吁、无遮无拦、极为震惊愚不可及都读准了,那这个“愚不可及”的意思你知道吗?(说得有点接近了,在字典里啊,“及”的意思是比得上,那愚不可及谁能说说!愚蠢得别人都比不上是吗?通过查字典理解了关键字的意思,就能准确的理解词语了!)课文里啊还有个地名,很不好读,谁想读读。
来,请你读:加拉巴哥岛。
它是南太平洋中的一个小岛,谁再来读读请你读。
2.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板书:看龟救龟害龟)谁来看着板书用几句简单的话来再说一说?(我和同伴及一个生物学家向导,结队来到加拉巴哥岛旅游,观察幼龟是怎样离巢进入大海的。
看到一只探头出穴的幼龟被嘲鸫咬啄时,不顾向导劝阻,让向导救了幼龟,成群的幼龟以为外面很安全,就从巢中鱼贯而出,结果让食肉鸟饱餐一顿。
我们害了许多幼龟,后悔不已。
)这回说的比较简单了,也很清楚了,大家看先找出课文都写了谁,再说清楚他们之间发生的事,用几句简单的话就能把文章的主要内容说明白!三、学生质疑。
在预习课文时你遇到什么不明白问题或有什么想知道的问题吗?(学生自由提问题)四、教师梳理问题,学生根据问题再次自学。
人教新课标语文四年级下册《自然之道》教案
人教新课标语文四年级下册《自然之道》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自然界的特点和规律,明确生态保护的意义。
2.学习相关词汇和常识,拓展语言表达能力。
能力目标1.培养孩子们的观察、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2.激发孩子们对自然的兴趣和热爱,关注生态环境保护。
情感目标1.培养孩子们的责任心和爱护生态的意识,强化生态保护观念。
2.通过探究自然,感受自然之美,增强对自然的敬畏之心。
二、教学重点1.学会探究自然,体验自然之美。
2.了解自然环境的特点和规律,关注自然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
三、教学难点1.如何培养孩子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2.如何引导学生探究自然并发表自己的见解。
四、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2.探究式教学法3.小组讨论法五、教学内容和步骤第一步:导入1.老师利用题目和图片导入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2.引导学生回忆自己最喜欢的动物,并向学生发放一张素材卡片,让每个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动物,并介绍该动物的基本情况。
第二步:讲解新课1.采用课文朗读方式,让学生边听边跟读。
2.问答式探究讲解,让学生自主思考本课所涉及到的生态环境和动植物知识。
第三步:探究自然,发掘生态之美1.组织学生到校园生态环境带领下进行观察和探究。
2.组织学生进行课堂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探究过程,并将结果呈现给其他同学。
第四步:交流互动1.让学生互相评价和点评课堂小组讨论结果。
2.学生自由发表自己对于生态环境保护的看法和建议。
第五步:巩固练习1.出示图片,让学生辨认不同的生态环境,培养学生观察和分类能力。
2.通过小游戏的方式进行生态知识的巩固练习。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采用了情境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和小组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营造了良好的课堂氛围,丰富了课堂内容。
通过本次教学,学生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生态环境、动物和植物等常识内容,培养了他们的观察、思考和自主学习能力,增强了他们对自然生态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通过课堂小组讨论的方式,学生们积极发言,开放思维,加深了对于生态环境保护知识的理解,展示了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
四年级下册语文《自然之道》教案人教版
四年级下册语文《自然之道》教案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自然之道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合作学习能力。
(2)学会通过举例和解释来阐述观点。
(3)培养观察自然、思考自然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和尊重。
(2)树立环保意识,明白保护自然的重要性。
(3)培养学生积极面对自然挑战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自然之道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对自然之道抽象概念的理解。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媒体资料,营造生动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对自然的兴趣。
2. 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合作学习能力,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3. 实例教学法:结合实际例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自然之道。
四、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与课文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3. 生字词卡片。
4. 练习题或活动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利用图片或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现象。
(2)提问:“你们对自然有什么看法?”、“你们认为自然有什么规律?”2. 课文学习:(1)让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老师讲解生字词,解释自然之道的概念。
(3)引导学生跟读课文,加强语音语调的掌握。
3. 生字词学习:(1)通过卡片展示生字词,让学生朗读并解释。
(2)举例运用生字词,巩固记忆。
4. 小组讨论:(1)让学生分组讨论,举例说明自然之道在生活中的应用。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交流分享。
(2)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观察自然,思考自然之道。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互动,评估他们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人教新课标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自然之道7
《自然之道》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以“大自然的启示”为专题,而《自然之道》是本单元的第一篇主体课文。
课文讲述了作者一行人到加拉巴哥岛旅游,看到一只幼龟把头探出巢穴,被嘲鸫啄咬时,不顾向导劝阻,让其把幼龟抱向大海。
后来,成群的幼龟得到外面安全的错误信息鱼贯而出,结果成了食肉鸟的美餐,令作者非常后悔。
文章通过以上事例告诉我们了解和尊重自然规律的重要性,知道如果违背自然规律,往往事与愿违,好心反而容易干坏事。
也告诉我们要敬畏自然,感受自然的神奇,与自然和谐相处。
学习本课,要以学定教,顺学而导,以疑促读,读中感悟,在探究、体验中受到启迪。
二、教学目标1.学生认识本课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会写课文中的词语,指导不易写好的字。
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得到启迪。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理解词语、运用词语的方法,体会词语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能运用质疑探究、前后联系和情感体验等多种方法理解内容。
3.学习本课,能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中受到做事要了解和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育;了解大自然的神奇,产生探究大自然的兴趣。
重难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情感,受到教育。
(重点)理解课文中“自然之道”的含义。
(难点)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及相关材料。
四、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引发兴趣。
谈话导入:同学们,这是老师旅游时拍摄的一组海底照片,欣赏后谈谈你的观后感。
同学们想不想和老师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好,让我们和作者一起走进第九课《自然之道》。
学生齐读课题。
1.检查课前预习情况,依据学情重点指导。
(1)学生读生字词,教师依据学情纠正出现的错误,再齐读练习。
(2)回答:1.文中有哪些人物?2.此次旅游的地点是哪里?3.此次旅行的目的是什么?4.绿龟长什么样子?离巢时的情景怎么样?【设计意图:检查预习,了解学情,针对学情进行重点指导,以学定教;其次,扫清字词障碍,为理解内容做准备;抓住记叙文的特点进行简单提问,可以使文章脉络更清晰,同时也为下文的讲解打下基础,理清思路。
《自然之道》教学设计
《自然之道》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自然之道》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一篇主体课文。
课文讲述我们来到南太平洋加拉巴哥岛旅游,看到一只探头出穴的幼龟被嘲鸫咬啄时,不顾向导劝阻,要求把幼龟抱向大海。
后来,成群的幼龟得到错误的信息,以为外面很安全,就鱼贯而出,结果成了食肉鸟的美餐。
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⑴认识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旅游、侦察、愚蠢、争先恐后、若无其事”等词语。
⑵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2.过程和方法:⑴创设情境,入情入境。
⑵自读表演,理解内容。
⑶品词品句,积累感悟。
3.情感和态度:⑴丰富见闻,激发学生探究大自然对人类启示的兴趣。
⑵懂得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育。
教学难点:理解向导的话,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释题1.板书课题,什么是“道”?自然之道是什么意思?2.自然界究竟有什么规律呢?让我们继续从第九课《自然之道》中去寻找。
二、回顾1.作者一行人的目的是什么?2.出示图片,了解太平洋绿龟的相关知识。
三、紧抓蠢事,引入探究1.是啊,如此可爱的小海龟却被我们不经意间深深地伤害了,看大屏幕,全班齐读“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师出句子)理解:愚不可及:。
2.这是一件什么样的事令作者如此后悔呢,自由读课文3--7自然段,说说这是一件怎样的事。
生:作者他们救了一只幼龟而害了许多只幼龟。
3.概括板书“救龟”──“害龟”。
“救龟”与“害龟”分别是哪几段?(3--4,5--8).四、抓关键词,学习“救龟”1.读读第三段,你觉得这一段里值得你积累的词语有哪些?生:欲出又止,踌躇不前。
2.找到这两句话读一读,联系上下文,用你的动作来说明这两个词的意思。
(指名表演)从这两个词中你感受到了什么?生:幼龟非常谨慎,写出了“侦查”之意。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7、自然之道-人教新课标
自然之道
教学目标:
1、联系上下文理解“若无其事”、“悲叹”等词的意思。
2、通过情感朗读、写作训练等活动,发展语言能力。
3、理解向导的话,明白自然之道
重难点:
通过体会重点句子,领悟自然之道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共同回忆概括方法,学生试概括文章大意
二、学习第四自然段
1、自由读第4自然段,课件出示要求
2、学生汇报交流:
我和同伴紧张地看着眼前的一幕,其中一位焦急地对向导说:“你得想想办法啊!”
(1)体会人物心情
(2)读出人物心情
(3)再指名读,生生互评,读出感觉
向导却若无其事地答道:“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
”
(1)找出关键词体会情感
(2)解词:若无其事
(3)教师引读,读出若无其事之感
(4)向导为什么这样说?向导口中的“自然之道”是什么?
向导极不情愿地抱起那只小龟,朝大海走去
(1)“极不情愿”的“极”是什么意思?能读出这种感觉吗?
三、学习第5、6自然段——“真相大白”
1、教师配合PPT,解说“真相”
2、写作训练
四、学习第8段,品悟“自然之道”
1、齐读向导说的话
2、如果你是游客,再给你一次机会,你会怎么做?还会干扰他们吗?
五、教师总结
六、拓展:你还知道哪些“自然之道”?
教学反思。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7 自然之道 教学设计
7 自然之道教学设计设计说明《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本课是围绕“大自然的启示”的主题取材,通过生动的事例说明道理,是说理性比较强的课文。
教学设计旨在理清顺序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去品词,品句,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旨在读中感悟,进行语言训练的同时培养学生语文能力。
针对向导明知救幼龟会有怎样的结果还要救的情况下进行激烈的辩论,进一步了解自然之道。
让课堂走进大自然,使学生懂得只有遵循“自然之道”,才能使人类与自然共存的道理。
同时激发学生主动走入大自然、了解大自然、探究大自然规律的兴趣。
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1)搜集揭示大自然规律的资料。
(2)制作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1)预习,朗读课文。
(2)阅读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等单位联合出版的青少年知识普及读物《大自然的启示》。
查阅《科学发展观——大自然的警示和启示》大型展览等有关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设疑激趣,引发阅读期待1.故事导入:从前,有一个地主看到果园里的花朵竞相开放,心里非常高兴,比看到秋天果实累累还要兴奋。
但是,当他看到成群的蜜蜂在百花丛中飞舞时,一会儿叮着这朵,一会儿又叮着那朵,心里就非常生气了:这还了得,这么鲜艳的花朵怎么能让蜜蜂来糟蹋?于是,他派家里所有的长工,又雇了很多短工,要他们把所有的花朵都包扎好,不让蜜蜂叮到花。
有些人向他提意见,他不但不听,还呵斥甚至殴打提意见的人。
结果,谁也不敢多说一句话,只得按照他的吩咐把花朵全包得严严实实。
蜜蜂采不到花粉,全飞走了,地主见到果园里再也没有蜜蜂飞舞,非常满意。
可是,秋天到了,人家的果园挂满了成熟的果实,他家的果树上一个果实也没有。
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2.揭示课题。
教师引问:你对课题是怎么理解的?你在生活中,了解哪些自然之道?还有哪些现象你想深入探究?设计意图:一个通俗的故事,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组 7 自然之道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旅游、侦察、愚不可及、争先恐后、若无其事”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学会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重点难点
了解课文内容,用通顺的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解析课文题目,激趣导入。
1.同学们,你们喜欢水底世界里的一些小动物吗?你能说一说你喜欢的水底的小动物吗? 2.本文写了有关太平洋绿龟的故事,请谈谈你对太平洋绿龟的了解。
(师生结合搜集到的资料互相谈一谈)
3。
假如你在海岛上遇见这种幼龟被海鸟啄食时,你会怎么做?是遵循自然之道还是违背自然之道?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自然之道》。
(板书课文题目)
二、列出自学提纲,引导学生自学、反馈。
1.回忆自学要求:
(1)读生字:抓字音、偏旁、笔画、字形。
(2)读生词:熟读记忆,不理解的词查字词典。
(3)读课文:标画自然段,所有字音都要读准.
(4)再读课文:找出不理解的问题,质疑训练。
2.学生按要求自学,在小组里汇报、交流。
3.老师检查,提醒大家注意个别字词。
4.练一练: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后,再写出四个词语。
( )无其事( )贯而出
争( )恐()气喘( )( )
响( )云霄
三、初读课文,了解内容,初步感知课文的情感。
1.自由读课文,读准坐字的读音,正确地朗读。
2.边读边思考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3.分组讨论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4.讨论归纳:
(1)课文围绕着幼龟离巢进入大海写了哪几件事?
(2)将全文内容按顺序归纳:用“先……再……然后……"的句式训练说话。
5.全班质疑:当眼看那只出来侦察的幼龟即将被嘲鸫啄食时,向导为什么若无其事地回答,“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文中“我们"的做法对不对?幼龟最后的结局说明了什么?
四、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及词语。
2.熟读课文。
板书设计
自然之道
反而
救龟—-——害龟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懂得人类办事要遵循自然规律,否则就会事与愿违的道理。
2.通过读书、思考、讨论、联系实际的例子、谈感受等相结合的办法,让学生明白道理,丰富见闻,激发探究大自然规律的
兴趣。
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从故事中了解大自然给人类的启示。
2.体会向导的语言及神态描写的句子。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回忆上节课内容:用“先……再……然后……”说说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下面我们就从以下方面人手继续深入学习这篇课文。
二、品读体验。
(一)小海龟遇险。
1.快速找出小海龟遇险昀句子。
2.出示:“正当幼龟踌躇不前时……企图把它拉到沙滩上去."
3.哪些词语说明小海龟有危险了?(突然、啄、拉)想象此时的情景,你心里着急吗? 4.通过读表达你的心情。
(二)游客紧张,向导冷淡。
1.几位游客有何反应?找出关键词语。
(紧张、焦急、“不能见死不救")
2.想象几位游客的呼喊,他们还会说些什么?先在小组里说一说.
3.出示:“向导却若无其事地答道:‘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和“向导极不情愿地抱起那只小龟,朝大海走去。
”
向导最初想帮小海龟吗?为什么?最后帮助小海龟也是极不情愿?边读边想象情景。
4.对比朗读,一部分读写游客的句子,一部分读写向导的句子。
(读出游客的着急与埋怨,读出向导的若无其事与极不情愿)
(三)出乎意料。
1.指名读第5、6自然段。
2.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发生了什么事。
(可找出几个关键词分别来形容幼龟、食肉鸟、我们,如:成百上千、饱餐一顿、气喘吁吁)
3.想想发生惨剧的原因是什么。
(回归疑问:原来帮了那只小海龟,却害了一群海龟)
用文中一句话形容就是:出示“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反复读,体会“我们”的懊恼。
想着那些被食肉鸟吃掉的小海龟,我们是自责、后悔、悲叹,出示“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就不会受到那样的伤害。
”齐读。
(四)辩论会.
向导明明知道“我们"的想法会害了幼龟,为什么不制止呢?反而抱起那只幼龟朝大海走去?他这样做你是赞同还是反对呢?
1.结合各自的意见,临时分成正反两方.
正方:他这样做对,游客们一再坚持要救海龟,向导想借事实来告诉大家道理。
反方:他这样做不对,事实的代价是残酷的,救了一只害了一群。
2.两方展开激烈讨论。
师适时调控。
三、巩固延伸。
1.我们学过的故事中也有能告诉我们这种道理的,想一想有哪些课文。
《揠苗助长》《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我要的是葫芦》……
2.许多的事例告诉我们:一定要遵循自然规律办事,这是自然的法则。
希望同学们做一个有心人,多观察多思考,搜集更多有关自然之道的知识。
3.走出文本,开展实践活动。
读一读课后“综合性学习”提示,明确活动目的及要求,分小组讨论,确定活动内容及活动安排。
板书设计
30 登山
教材分析:
本文记叙了列宁在一次登山看日出时,来回两次走过悬崖上靠近深渊的小路的故事,表现出革命导师列宁勇于战胜困难、自觉锻炼意志的可贵精神.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正确认读本课八个生字,掌握十个要求会写的生字。
2. 读课文,了解列宁和巴果茨基一起登山的这次不同寻常的经历。
体会文
中细致描写的语段对表现人物精神的作用。
3. 思考列宁登山这件事的启示和现实意义,学会在生活中面对那些可以克
服的困难。
4。
针对有关课文的不同观点进行思考,渗透辩证的思维方法,培养客观认
识事物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
引导学生在充分的读书中,质疑解答,知识的呈现随着解疑完成。
2。
创设情境,使学生与文章人物形成共鸣,在阅读理解的过程中加深感悟和体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懂得生活中有许多艰难和危险的事情,不应该回避他们,应该挺身向前,战胜他们.
重难点分析:
比较列宁两次走险路的经过,体会文中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以读为本,读中感悟,读中理解;以学生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采用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
课前准备:
课件、搜集有关列宁的资料.
教学过程与设计说明:
乡下人家(教学反思参考5)
《乡下人家》是第六单元的第一篇讲读课文,抓住乡村最普通的事物和场景,呈现出青瓜绿藤、鲜花盛开、雨后春笋、鸡鸭觅食、院落晚餐、月夜睡梦等六幅自然质朴、亲切祥和的农家画面,展现了乡下人家自然和谐、充满诗意的乡村生活,赞扬了乡下人家热爱生活、善于用自己勤劳的双手装点自己的家园、装点自己生活的美好品质.
在教学中,我以读为主线,引导学生通过“选读探究-—品读感悟——朗读再现”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读中赏词、品句,读中积累、感悟,读中质疑、探究,读中想象、迁移,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反思自己《乡下人家》一课的教学,我觉得有以下亮点:
一、一条主线
陈醉云的《乡下人家》结构清晰,语言朴实自然,读起来有清风拂面之感,这篇文字没有较难理解的词句.在教学中,我始终围绕一条主线:“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来进行教学。
让学生多读课文,抓住能体现乡下人家独特、迷人风景的句子,有感情地读一读,在头脑中想一想作者描绘的画面,然后交流品味。
这样就使整个教学结构清晰、合理,教学过程流畅。
二、多种方法
四年级下册有一个学习要求,即初步学会理解课文的几种方法,如:抓住重点句段阅读,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联系上下文理解,联系生活实际理解等等。
在教学中我注重了通过多种方法理解课文。
“青瓜绿藤"画面中,学生在石狮子和瓜藤给人带来的不同感受的对比中,感受到别有风趣一词的含义.“雨后春笋”一段抓住一个“探"字,通过引导学生想象画面,“如果你是小笋芽,从土里探出头来,看见了什么?会说什么?”使学生体会到拟人化手法运用的巧妙。
三、朗读再现
为了让学生能更好地感受到乡村生活的诗情画意,我安排了多层次的朗读。
课伊始,我安排学生自由读,边读边画写体会,培养了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读书习惯。
品读感悟环节通过指名读、评读、男女生赛读、抓住重点词感悟读、齐读、引读等方式交错使用,最后的欣赏读、配乐读,把读贯穿由于整个教学的始终.这样不同层次的读,加深学生对乡下人家那朴实、自然和谐的乡村生活的理解,让学生与文章、作者的思想感情产生共鸣,也提高了朗读能力.
在课堂上,我也发现了自己的不足,评价语要有提升,这个是自己一直都在努力去积累的项目。
虽然备课时冥思苦想出好多评价语,但是真正站在课堂上,随机应变的能力还是很欠缺。
其二,学生的读后感悟能力比较强,但朗读再现的能力较弱,要引导学生读出自己的真实感受,而且要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提升。
课堂的教学是一门缺憾的艺术。
如何根据学生实际、教材的特点,凸显自身的教学特点,体现新形势下的教学理念,这将是我不懈努力的方向。
9满山的灯笼火把
海的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