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文言实词和虚词题的知识积累和解题技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实词和虚词题的知识积累和解题技巧
文言文向来是高考语文试题中的重点和难点。它所涵盖的知识点既多又杂,如何复习文言文,如何去积累知识点,掌握解题技巧,成为一个难题。本文结合实例,进行粗略分析。
【试题示例】(2007年苏、锡、常、镇四市调研试卷)
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林兴祖,字宗起,福州罗源人。至治二年(公元1322),登进士第,授承事郎,同知黄岩州事,三迁而知铅山州。铅山素多造伪钞者,豪民吴友文为之魁,远到江淮、燕蓟,莫不行使。友文奸黠悍鸷,因伪造致富,乃分遣恶少四五十人,为吏于有司,伺有欲告之者,辄先事戕之,前后杀人者甚众,夺人妻女十一人为妾,民罹其害,衔冤不敢诉者十余年。兴祖至官,曰:“此害不除,何以牧民!”即张榜禁伪造者,且立赏募民首告,俄有告者至,佯以不实斥去。又有告获伪造二人并赃者,乃鞫之?款伏。友文自至官,为之营救,兴祖命并执之,须臾,来诉友文者百余人,择其重罪一二事鞫之,狱立具,逮捕其党二百余人,悉置之法。民害既去,政声籍甚。升南阳知府,改建德路同知,俱未任。至正八年,特旨迁为道州路总管,行至城外,撞贼已迫其后,相去仅二十里。时湖南副使哈剌帖木兒屯兵城外,闻贼至,以乏军需,欲退兵,兴祖闻,即夜诣说留之。哈剌帖木兒曰:“明日得钞五千锭、桐盾五百,乃可破贼。”兴祖许之。明日甫入城视事,即以恩信劝谕盐商,贷钞五千锭。且取郡楼旧桐板为盾,日中皆备。哈剌帖木兒得钞、盾,大喜,遂留,为御贼计。贼闻新总管至,一日具五百盾,以为大军且至,中夕遁去。永明县洞徭屡窃发为民害,兴祖以手榜谕之。皆曰:“林总管廉而爱民,不可犯也。”三年不入境。春旱,虫食麦苗,兴祖为文祷之,大雨三日,虫死而麦稔。已而罢兴作,赈贫乏,轻徭薄敛,郡中大治,宪司考课,以道州为最。以年老致仕,终于家。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此害不除,何以牧民牧:牧放
B. 乃鞫之,款伏款:缓慢
C. 兴祖命并执之执:逮捕
D. 虫死而麦稔稔:成熟
9.文中“为吏于有司”的“于”,与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于”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B. 不拘于时,学于余
C. 从径道亡,归璧于赵
D. 以年老致仕,终于家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林兴祖任铅山知州时,严厉打击制造伪钞的恶势力,他设计逮捕了吴友文及其同党,并将他们绳之以法。除去民害,治理声名显著。
B. 林兴祖任道州路总管的时候,通过动员城中盐商和就地取材的办法,备齐了抵御贼的军费,贼人闻风而逃。
C. 春天大旱,又闹虫灾,林兴祖就写文章,向上天祈祷,最后下了三天大雨,虫子死了,农业也获得了丰收。
D. 永明县的少数民族听说林兴祖廉洁爱民,看见了林兴祖亲自写的劝谕的榜文,因此多年不入境骚扰。
11.请把上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民罹其害,衔冤不敢诉者十余年。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明日甫入城视事,即以恩信劝谕盐商,贷钞五千锭。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已而罢兴作,赈贫乏,轻徭薄敛,郡中大治。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复习和解题策略】
一、实词积累
⏹阅读文言文如果没有大量的积累,就很难顺利解答题目,“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其实在高考文言文阅读中,实词的积累并不是大海捞针,因为在史传文学中有一些出现频率很高的实词,这一类词语在课本文言文和高考试题中经常出现,可以不变应万变。
⏹如例文中的重要实词有:
“同知黄岩州事”:掌管,主持。“三迁而知铅山州”:升迁,升任。“豪民吴友文为之魁”:魁首,首领。“辄先事戕之”:戕害。“民罹其害”:遭受。“何以牧民”:治理。“俄有告者至”:不久。“佯以不实斥去”:假装。“乃鞠之”:审问,审讯。“款伏”:缓慢。“兴祖命并执之”:捉拿,抓。“狱立具”:案件。“相去仅二十里”:距离。“即夜诣说留之”:到……去。“明日甫入城视事”:第二天;
刚刚;处理事务。“一日具五百盾”:准备。“以为大军且至”:将。“中夕遁去”:逃。“虫死而麦稔”:成熟。“宪司考课”:考核。
这些词语在文言文中出现的频率很高,属于常见实词,需要在平时的复习中专门列出来记忆。
另外,记忆这些实词,以及在解答实词解释这一类题目时,有以下一些技巧和注意点:
1. 借助双音节近义词推断。古文中的实词往往是一个字,而现代汉语中的实词往往是两个字,
不少词语的意思是从古代延续下来的。我们可以把它组成现代汉语的双音节词,借此来推断它的意思。如例文中的“魁”可以组成“魁首”,从而推断出“魁”有头目、首领的意思。“稔”可以组成“熟稔”,从而可以推出“稔”有成熟的意思。“佯”可以组词为“佯装”,从而推出“佯”是假装的意思。
2. 组成现代汉语熟悉的词语,推断意思。比如“年甫二十”中的“甫”是刚刚的意思,“罹难”中的
“罹”是遭受的意思。
⏹ 3. 注意一词多义。比如“去”,在古文中有两个典型的意思,一个是“距离”,一个是“离开”;“课”
在古文里有督促的意思,也有考核的意思,还有征税的意思。我们没有必要把它们所有的义项都记下来,只要记住它们在古文中出现频率比较高的义项就行。具体解释为哪个义项为宜,应结合上下文来推断。比如“此地去京都二十里”中的“去”就应解释为“距离”。
4. 注意词性的变化。比如“狱”有审查的意思,是动词;也有案件的意思,是名词。在例文中“狱
立具”中的“狱”显然是名词,所以解释为案件,不能解释为审问。
5. 不能望文生义。在词语解释这道选择题中,错误的选项在很多时候都有一个明显的特征,
即不注意古今词义的变换,而导致望文生义。抓住这一点,很容易帮助我们判断出哪个选项是错误的。比如“牧马”在现代汉语中很容易联想到“牧放”,比如牧马、牧羊等词语。但在古文中,“牧”
的典型意思却是治理、管理的意思。
二、虚词积累
文言虚词的复习,主要是归纳整理出大纲规定的十几个虚词在课本中出现过的用法,并熟练地掌握和运用。2008年考试说明共列出“而、何、乃、其、且、若、所、为、焉、以、因、于、与、则、之”15个虚词。
在具体的解题过程中,有以下一些技巧:
1. 注意词性,凡是词性不同,那么它的意义和用法肯定不同。比如“原庄宗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和“秦伯悦,与郑人盟”中“与”的用法就不一样,因为前者是连词,前后两个分句的语序可以调换,而后者是介词,语序不可调换。又比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和“积土成山,风雨兴焉”中的“焉”的用法也不一样,因为前者是代词,而后者是兼词
2. 注意虚词所在的位置以及在句中的成分。
比如“焉用亡郑以陪邻”和“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中的“焉”,一个在句首,作疑问词;一个在句末,作代词。因为在句中所处的位置明显不同,所以它们的意义和用法明显不同。
又比如“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和“秦王恐其破璧”中的“其”的用法,前者作定语,翻译为“他的”,后者作宾语,翻译为“他”,因为它们在句中所作的成分不一样,所以它们的意义和用法不一样。
3. 注意人称的不同。
比如“秦王恐其破璧”和“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中的“其”人称不同,前者是第三人称,翻译为“他”,而后者是第一人称,翻译为“自己”。
又比如“作《师说》以贻之”和“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中的“之”,前者是第三人称代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