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学生有效质疑探索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引导学生有效质疑探索

古人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著名教育学陶行知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2011版的《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充分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实践证明,课堂上让学生大胆质疑问难,能使学生处于兴奋状态,思维被激活,学习积极性不断高涨,变被动学心为主动进取。然而纵观许多课堂,学生的问题或是字、词、句的理解,有的甚至为提问而提问,提出的问题偏离文本,毫无研究价值。如何抓住文章的切入点,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促进学生有效学习呢?就得教给学生方法,让学生善于质疑。

1. 借助课题引导学生质疑

教材中许多课文的课题都有画龙点睛的作用。引导学生针对课题提出问题,既有利于对文章的理解,又能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如在教学《童年的发现》一文时,学生齐读课题后,师引导: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些什么?学生就会围绕课题提出一系列问题:作者在童年时发现了什么?是怎样发现的?这样就能让学生读懂课文,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另外,有些课文本身就是学生疑之所在。如《鸟的天堂》,“天堂”什么意思?鸟的天堂在哪里?为什么会是鸟的天堂?等等。教师引导学生抓住课题质疑,顺藤摸瓜由课题扩展到课文内容,再到揭示课文蕴含的哲理,激励学生去探索新知识。

2. 抓住文中重点词引导质疑

文章中的重点词,往往能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只要抓住

它,引导学生质疑,学生不仅能读懂课文,还能体会文章的中心。如在教学《她是我的朋友》一文时,抓住“迫在眉睫”一词,师:围绕“迫在眉睫”一词,你能提出几个问题吗?学生提出:“迫在眉睫”是什么意思?什么事是迫在眉睫的事?为什么输血是迫在眉睫的事。这样学生不仅联系上下文理解了“迫在眉睫”的意思,还为理解阮恒无私献血,救助朋友奠定了基础。

3. 抓住重点句段引导质疑

对课文重点、难点句段质疑,既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同时,也有助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围绕这一线索进行教学。如教学《白杨》一文时,当读到句子“他们只知道爸爸、妈妈在新疆工作,他们只知道爸爸接他们到新疆去念小学,将来再念中学,他们只知道新疆是个很远的地方。”师引导道:你能根据这个句子说出他们不知道什么吗?于是学生抓住这个关键句提出一系列颇有价值的问题,他们不知道爸爸、妈妈为什么要到新疆去工作?他们不知道为什么爸爸要带他们到新疆去念书?他们不知道新疆与他们生活的地方有

什么不同?组织学生围绕问题思考、讨论,让学生懂得爸爸、妈妈无私奉献,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精神及决心。

4. 从课文的前后矛盾处引导质疑

有些课文中有看似矛盾之处,那正是作者匠心独具所在。引导学生读书前后联系起来,找出矛盾的地方,从此处质疑,从而悟出道理,提高认识。在教学《她是我的好朋友》一文时,文中阮恒献血是自愿的,然而文中三次写到阮恒献血时痛苦的神情、动作,而且

一次比一次哭得厉害,表现阮恒献血时内心的痛苦。尽管如此,他却竭力掩饰痛苦。当读完这几个句子后,我便引导学生:读阮完恒献血时的神情及动作的句子后,联系上下文想一想,你有什么疑问呢?学生提出:阮恒献血是自愿的,没人强迫他,既然他那么痛苦,他为什么拔掉针头,停止献血呢?这了个问题揭示了文章中心,体现了阮恒对朋友的真诚与无私。

5. 联系生活实际引导质疑

如在教学《游子吟》一文时,当读到“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一句时,师引导道:为了帮助同学理解好这句诗的意思,你能联系生活实际提出几个相关的问题吗?学生提出:当我们每天上学时时母亲会叮嘱什么,外出时母亲又会做什么,说什么?从中你体会到什么?想想作者的母亲为作者做的什么?怎样做的,她担心的是什么?像这种联系生活实际和常理去思考反常之处,就能更好地读懂母亲对孩子的那份爱。

6. 从写作手法上引导质疑

课文是学生写作的最好范文。引导学生从写作手法上质疑,找出课文的写法和自己作文的写法有哪些不一样的地方,对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如《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一课,初读后学生发现,这是一篇写人记事的文章,为什么以“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来定题呢?通过读、思、议,学生明白了作者正是借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来表达自己对叶老的无限怀念之情,课题点明了文章中心,这样就学到了一种含蓄的、新颖的定题方法。

总之,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积累,生活经验以及心理体验等优选问点,问在知识的关键处,问在教学目标处,问在学生当问处,逐渐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发现问题,感悟质疑方法,从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问题。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使思维得到发展,更重要的是,他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探究问题的积极性,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等待教师传授知识的状况,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挖掘学生学习的潜力和兴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