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期末考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心理学考试总结

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是你在多大程度上感觉自己有能力去做一些事情。

•自我效能高感高的儿童和成人更有韧性,较少焦虑和抑郁,生活的更健康,并且有更高的学业成就。

•在生产中,自我效能感甚至可以预测生产力。

控制点

•你觉得自己是个合格的司机(高自我效能),但是现在喝醉了,感觉开车会有危险(低控制)

◆你觉得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是被外部力量支配的还是受自己的努力或技巧所支

配的?

•你觉得自己是命运的主宰者还是环境的牺牲品,是生活的导演还是环境的俘虏?

◆内部控制点Vs外部控制点

•内控的人更可能在学校表现优秀、成功戒烟、系安全带、直接处理婚姻的问题、挣很多钱、并且可以延迟满足以实现长远目标。

•外控的学生常常认为自己是受害者—将糟糕的学习成绩归因于自己无法控制的因素,比如他们觉得自己很笨,或老师、课本、考试太“糟糕”。

•如果训练这些学生采取更有希望的态度—相信努力、良好习惯和自律的作用,可以产生不同的效果

习得性无助

当动物和人敬礼无法控制的有害事件时,他们就会习得一种被动和无助感。

被关入笼内而无法逃避电击的狗,会习得一种无助感。之后这些狗就算处在其他可以逃避惩罚的条件下也只会被动地畏缩。

行为与态度的观点

态度可以界定为个体对事情的反应方式,这种积极或消极的反应是可以进行评价的,它通常体现在个体的信念、感觉或者行为倾向中。

◆最初社会心理学认为,研究人们的态度就是为了预测他们的行为。

◆但费斯廷格认为改变态度不会导致行为的变化

•他认为态度和行为之间是另外一种关系:如果我们的行为是马,那么我们的态度就是马车。

•我们精通并擅长为自己的行为寻找原因,但却非常不善于做我们已找到原因的事。

◆何时能检测到影响行为的特定态度

◆当测量的态度非常笼统时,要预测的行为却非常具体的时候,我们的确无法得出言

行之间的紧密联系

◆只有:

•将影响态度和行为的其他因素最小化

•态度与观察到的行为存在具体的相关

⏹强有力的态度能够更好地预测行为态度何时是有效的

◆当我们的行为是自发做出的时候,我们的态度经常是潜在地起作用。我们将熟悉的

原型付诸实施,并不深入思考我们正在做的事情。

◆节约精力做其他的事情“随着我们不假思索下意识即可操作的事情的增加,人类文

明就提高了很大一步”。

⏹态度会影响行为,行为也会影响态度

⏹甚至可以说行为决定态度!

◆我们逐步相信我们所坚持的

◆当外界的影响作用超过了内在的信仰时,态度便无法决定行为。

◆在伤害别人和成为一名好被试之间,极大多数人选择了服从。

◆被试的服从也再现了“登门槛”现象

邪恶的行为和态度

◆行为决定态度的定律也会引发不道德的行为。

◆邪恶有时会来自逐渐升级的承诺。一个不起眼的恶行会很容易产生一种更恶劣的行

为。

◆残酷的行为侵蚀人们的良知,伤害了别人还要贬损别人。

◆我们不仅伤害那些我们不喜欢的人,而且也不喜欢那些我们伤害的人。

◆在和平年代,一个奴役别人的群体很可能认为那些受奴役者生来就具备受压

迫的特质,行为和态度也会相互支持,有时候达到道德麻木的程度。

重构我们过去的行为

◆记忆的重构使得我们能够改变自己的过去。

•在美国,人们报告他们抽烟的数量比实际上销售出去的香烟要少的多;

•他们回忆自己投票的数量要比实际记录的投票数量多。

•人们倾向于回忆自己过去的结果与真实的结果相一致。

代表性直觉

◆随机抛硬币5次,下面哪种结果更可能出现

•正反反正反

•正正正正正

◆琳达,31岁,单身,性格坦率,聪明,大学时主修哲学.关注歧视等社会问题,参加过反核

示威游行

•a:琳达是一个银行出纳员。

•b:琳达是一个银行出纳员并且在女权运动中很活跃

登门槛现象

◆当你伸手帮助别人之后,更多的麻烦随之而来

◆实验表明,如果想要别人帮你一个大忙,那就先请他帮你一个小忙。

◆避免被拒之门外,就要先一只脚踏入门内。

偏见

偏见以多种形式显现—喜欢自己的群体,不喜欢其他一些群体。

偏见的本质:对一个群体及个体成员的负性的预先判断。

“基于错误和顽固的概括而形成的憎恶感。”

偏见是一种态度,态度是情感、行为倾向和信念的某种特殊结合物。ABC理论。

偏见是一种负面态度;而歧视是一种负面行为。歧视行为的根源往往在于偏见态度。

态度和行为往往是松散地联系在一起的。偏见性的态度不一定滋生出敌意行为,同理,并非所有的歧视都来源于偏见。

在针对新泽西收费公路的一项研究中,黑人占驾驶者的13.5%,超速者的15%,被阻拦检查者的35%。

偏见态度或歧视行为一旦能隐身在某些行为动机之后,便可能浮出水面。

微妙的偏见正在替代公开的偏见。“现代种族歧视”或“文化种族气质”。

偏见起源于多种根源。它的产生可能源于社会地位的差异,人们想证明这些差异是正当的,并且愿意维持这些差异。

偏见也可能是我们坐在父母的膝盖上习得的,我们在社会化的过程中了解了人与人之间的重要差异。

最后,我们的社会制度可能起到了维持和支持偏见的差异。

双方面说服

◆如何处理相反的观点?如果赞同,会削弱自己的观点,使听众怀疑;但也可能让听

众觉得我们毫无偏见,从而显得客观。

•垃圾桶上贴着“请不要将铅制罐头盒扔进垃圾桶,请将其投入一楼入口的回收箱。”“这样做给你带来麻烦,但是这样做很重要。”

•这种回应相反观点的做法使回收率大大提高。

◆人们对相反观点有所了解的话,双面论证更具有说服力。

◆单方面的信息会使人们很容易想到相反的观点,并且认为该信息传达者持有偏见。

因此,回应相反观点是必要的。

自我展示

⏹自我展示理论认为:出于某些重要原因,我们会表现出一定的态度,以使我们看起

来一致。

⏹自我展示:印象管理

⏹我们有谁不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呢?

⏹没有人愿意让自己看起来自相矛盾。因此我们会表现出与行为一致的态度。

⏹相对于给别人留下好印象,虚伪是值得的。

自我知觉

⏹自我知觉理论认为:我们的行为可以揭示自我(当对我们的感觉或信念不确定的时

候,我们会观察自己的行为。)

◆我们会观察别人的行为,推断其特质。

◆我们也会观察我们自己的行为,来了解自我。

◆“了解自我的最好方式,不是沉思,而是行为”。--歌德,1749-1832

自我妨碍

◆为了达到自我保护的目的,有时人们通过设置障碍来阻挠自己获得成功。

•在考试前故意放松学习,做出不在意的样子。

•由于害怕失败,人们觉得“全力争取却失败了”要比“因延误时间而有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