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理学》第一章在线测试试题及答案
法理学习题参考答案

法理学习题参考答案导论1.分析(P14)三种观点都有一定的道理,但又都一定的局限性.法理学中有一部份知识关注的是哲学问题,比如法的概念,法的本质,法的目的,但法理学也关注法的适用和法的社会效果,这一部分并不属于法的哲学问题,前者是法的一般理论,是法学本身的基础知识,后者是法与其它社会科学交叉的地方.2. 讨论(P14)(1) 争议的核心问题是如何解释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的消费者概念.(2) 有一定的道理.根据文意解释,消费者的概念应该是为了自己的生产生活消费需要而购买商品.服务或劳务的人.王海这种故意买假的行为当然不算消费者(3) 还有一些答案.比如根据目的解释,可以认定他的行为在实质上符合消费者保护法的客观目的,符合社会对这部法律的客观要求.第一章法1. 分析(P32)(1) 站在法律实证主义的立场.或者说站在形式法律推理的思维立场.该立场强调法律本身排除实质的价值判断,执法者只能够严格按照法律本身的规定来进行推理,而不能有另外的价值考虑.(2)站在自然法学的立场.该立场强调法律本身还要接受更高级的价值的审查.在本题目中就是法律不能超越对人的生命健康权的保护.第二章比较法学与法系2. 分析(P49)甲的观点:(1)错误.法系是由若干国家或特定地区的,具有某种共性或共同传统等法律的总称.它可以跨越国界和时间而适用.法律体系一定是指特定一个国家或地区内部现行有效的法律构成的统一有机整体.(2)错误.在不同的时间和不同的学者著作中,可以有不同的标准.(3)也是错误的.在英美国家制定法也是正式的法律渊源.尤其在现代,制定法成为很重要的正式渊源.乙的观点:(1)是正确的;(2)错误.虽然划分标准是变化和相对的,但还是有意义的.法系的划分有利于我们更深入的从文化和传统的角度来理解法律的发展;观点(3)错误.在大陆法系国家判例法不是正式的法律渊源,但判例有重要的作用,那就是作为事实的约束力.比如在德国行政法上判例就是重要的具有事实约束力的法律.3. 讨论(P50)答:该例子说明了比较法论证是一种重要的法官进行法律论证的方法.不同国家的法律虽然规定不一样,但在很多地方又具有趋同性,这是由于正义的本质精神具有普遍性决定的.所以一个国家的法官在进行法律判断的时候,有必要考察相同情况的事实在不同的国家是如何被处理的.这符合相同情况应该相同处理的法理.第三章权利、义务与责任1. 分析(P67)绝对权利义务和相对权利义务的区别在于,前者的权利主体是相对于一切社会成员的,义务主体也是对一切社会成员都负有特定义务的.2. 思考(P67)(1) 这一观点是正确的.任何一个公民都可以要求任何一个法院公开审理,这是法律赋予每一个人公民的权利.(2) 这一观点是不正确的.不得侵犯他人的自由属于对世的义务,任何一个人对其他任何一个公民都有义务不侵犯他人的自由.(3) 这一观点是正确的.3. 讨论(P67)答:不能追究.当时没有法律依据规定侵占罪,根据义务和责任法定的原则,不能追究某甲的责任.第四章法律规范与法律体系1. 分析(P84)(1) 为了防止个案的不正义.因为本案并非存在法律漏洞.(2) 答案是开放的.看你基于什么样的价值立场来论证,是站在自由意志高于公共秩序的立场还是站在公共秩序高于自由意志的立场.(3) 一要考虑法律原则和法律规则的关系,一般情况有规则要优先适用规则,除非为了克服个案不正义的情况;二要考虑不同原则之间的权衡和冲突问题,选择最有说服力的原则;三要注意法律原则的具体化,要对其进行解释.2. 思考(P85)答案:法律规则分类:P72—P75(1)按照规则的内容不同,法律规则可以分为授权性规则和义务规则。
2011年国家司法考试《法理学》章节单选题及答案:第一章法的本体

-2011年国家司法考试《法理学》单选题及答案:第⼀章法的本体 单项选择题: 1、《公司法》第2条规定:“本法所称公司是指依照本法在中国境内设⽴的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
”这属于以下哪项所述性质? A.法律原则 B.法律规范 C.规范性法律条⽂ D.⾮规范性法律条⽂ 正确答案:D 2、根据我国法律的规定,下列选项中的哪项属于法的构成要素中的法律规则? A.“中华⼈民共和国国旗是五星红旗” B.“法律、⾏政法规、地⽅性法规、⾃治条例和单⾏条例的制定、修改和废⽌,适⽤本法” C.“本法⾃⼀九九○年⼗⽉⼀⽇起施⾏” D.“医务⼈员由于严重不负责任,造成就诊⼈死亡或者严重损害就诊⼈⾝体健康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 正确答案:D 3、我国《⽴法法》规定:“军事法规、军事规章的制定、修改和废⽌办法由中央军事委员会依照本法规定的原则规定。
”对于这⼀条⽂的正确表述是哪⼀选项? A.授权性规则 B.准⽤性规则 C.委任性规则 D.确定性规则 正确答案:C 4、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在审判过程中,被告⼈可以拒绝辩护⼈继续为他辩护,也可以另请辩护⼈辩护。
这⼀规定属于何种法律规范? A.义务性规范 B.准⽤性规范 C.委任性规范 D.确定性规范 正确答案:D 5、根据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基本观点,下列表述哪⼀项是正确的? A.法在本质上是社会成员公共意志的体现 B.法既执⾏政治职能,也执⾏社会公共职能 C.法最终决定于历史传统、风俗习惯、国家结构、国际环境等条件 D.法不受客观规律的影响 正确答案:B 6、对法律汇编与法典编纂之间区别的理解,可以有多种⾓度。
下列哪⼀表述准确地揭⽰了⼆者之间的区别? A.法律汇编既可以由个⼈进⾏,也可以由社会团体乃⾄国家机关进⾏;法典编纂只能由国家⽴法、执法和司法机关进⾏ B.法律汇编是为了形成新的统⼀的规范性法律⽂件;法典编纂是将不同时代的法典汇编成册 C.法律汇编可以按年代、发布机关及涉及社会关系内容的不同,适当地对汇编的法律进⾏改变;法典编纂不能改变原来法律规范的内容 D.法律汇编不属于国家机关的⽴法活动;法典编纂是⼀种在清理已有⽴法⽂件基础上的⽴法活动 正确答案:D 7、下列关于法律原则的表述哪⼀项是错误的? A.法律原则不仅着眼于⾏为及条件的共性,⽽且关注它们的个别性 B.法律原则在适⽤上容许法官有较⼤的⾃由裁量余地 C.法律原则是以“全有或全⽆的⽅式”应⽤于个案当中的 D.相互冲突的法律原则可以共存于⼀部法律之中 正确答案:C 8、法律规则是法律的基本构成因素。
《法理学》第一章在线测试试题及答案

《法理学》第一章在线测试试题及答案第一题、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1、下面哪一个人不是罗马帝国时期的五大法学家?A、盖尤斯B、乌尔比安C、保罗D、西塞罗2、18世纪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启蒙思想家在对中世纪神学法律观的批判过程中形成的法学流派是A、实证主义法学派B、古典自然法学派C、社会学法学派D、经济分析法学派3、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是在哪一年载入我国的宪法的?A、1993B、1996C、1999D、20044、中国古代关于法学一词也称A、刑名法术之学B、法律的科学C、法律的知识D、先见的系统法律知识5、下面哪位法学家的《法理学的范围》的出版标志着法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法学学科而存在?A、哈特B、罗尔斯C、波斯纳D、奥斯丁第二题、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5道题共10分)1、日本《万有百科大辞典》关于法学的分类中,其中的公法包括A、行政法B、宪法C、刑法D、国际法2、邓小平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法制思想主要有哪些?A、民主立国论B、民主法制关系论C、依法治国理论D、法律权威论3、法律与利益有密切关系,下列哪些选项正确说明了这两者之间的关系?A、由于利益的多样性,因而法律价值之间会发生一定的冲突B、法律确认利益主体,规定利益范围C、德国学者赫克认为,法是权力行使和利益保护的工具D、法将社会利益转化为法律上的权利义务进行规定、运用,利益是法律的基础4、下列选项中,可以成立的表述是哪些?A、法律条文是表示法律规则的形式B、正当防卫不属于法律责任减轻与免除的条件C、罗马法学家乌尔比安第一次将法律划分为公法与私法D、法不溯及既往是为了更好的保障公民权利5、“立法者应该把自己看做是一个自然科学家,他不是在制造法律,更不是在发明法律,而仅仅是在表述法律。
”下列哪些选项正确理解了这一段话?A、法律受到客观规律的支配B、法律完全是客观规律的翻版C、法律既可以反映客观规律,也可以不反映客观规律D、法律是否能反映客观规律,完全受立法者自身素质所决定第三题、判断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1、除了物质生活条件外,政治、思想、道德、文化、历史传统、民族、科技等因素也对统治阶级的意志和法律制度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法理学试题及答案

法理学试题及答案法理学学习测试试卷参考答案(一)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1.下列选项中关于对法理学的认识不正确的是(C )。
A、法理学是沟通法学各学科的桥梁B、法理学能提供给人们学习法学的入门知识C、法理学能提供给人们具体应用法律的知识D、法理学能锻炼人们的法律思维能力2.对研究法学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根本方法是(D )。
A、社会调查的方法8、历史考查的方法C、价值分析的方法D、辩证唯物主义3.构成法的基本要素是(A )。
人、法律规则8、法律原则做法律概念口、法律关系4.关于法的要素,提出“规则一一原则一一政策模式”的法学家是()。
A、美国当代著名法学家德沃金B、美国法社会学的代表团人物庞德C、美国著名的大法官霍尔姆斯D、德国哲学家、法律哲学家黑格尔5.构成法律体系最大的独立组成部分是(C )。
A、选举法B、单行民事法律C、部门法D、授权法6.下列关于公民权利能力的表述,有哪一项是错误的,(B ) A、权利能力是公民构成法律关系主体的一种资格B、所有公民的权利能力都是相同的C、公民具有权利能力,并不必然具有行为能力D、权利能力也包括公民承担义务的能力或资格7.由于水灾使铁路中断,导致某运输合同不能按期履行的法律事实,属于(C )。
A、合法行为B、违法行为做法律事件D、有效行为8.法系的划分标准是(B )。
A、法的历史类型B、法的历史传统做法律体系口、法律部门9.近代意义的法制原则始于(C )。
A、奴隶制法B、封建制法C、资本主义法D、社会主义法10.法的评价作用的对象是(C )。
A、每个人自己的行为B、一般人的行为C、他人的行为D、所有人的行为11.《民法通则》第153条规定:”本法所称的‘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预见、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
”这一规定属于(C )。
人、法律规则8、法律原则做法律概念D、技术性规定12.当代中国社会中,法的渊源最主要的形式是(A )。
法理学作业答案

第一章法理学绪论1、法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答:法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法和全部法律现象的共同发展规律及其规律性,特别是社会主义法的基本问题,主要包括:一法律的起源、发展和消亡二法律的本质和作用三法律和其他社会现象的关系四法律的创制和实现五法律的价值2、法理学的基本范畴和基本问题答:法理学基本问题主要包括3个:法律是什么法律应该是什么如何认识法律前2个问题是法律的本体论问题,后1个问题则是法律的认识论问题.3、法理学在法学体系的地位答:法理学在法学体系中占有特殊地位,即是法学的一般理论、基础理论和方法论.1法学的一般理论.法理学以“一般法”即整体法律现象为研究对象.所谓“一般法”,首先指法的整个领域或者说整个法律现实,即包括宪法、行政法、民法、经济法、刑法、诉讼法、国际法等在内的整个法律领域,以及现行法从制定到实施的全部过程.其次指古今中外一切法.2法学的基础理论.法理学的对象是一般法,但它的内容不是一般法的全部,而仅仅是包含在一般法中的普遍问题和根本问题.法理学属于法学知识体系的最高层次,担负着探讨法的普遍原理或最高原理,为各个部门法学和法史学提供理论根据和思想指导的任务.3法学的方法论.除作为法的一般理论和法学基础理论之外,法理学还是法学的方法论.法理学通过研究法学的方法,建立起科学的方法论体系,为整个法学研究提供方法论4、法理学的学习方法有哪些答: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原则;一般的科学方法;具体的科学方法;法学特有的研究方法.第二章法学研究、法学教育与法律职业1、20世纪西方法学的理论发展答:20世纪以来,随着殖民地的独立,法律出现了社会化的趋势,一系列社会、劳动、教育、经济等社会立法大量出现.这时期的法学理论也异彩纷呈,原来的自然法学派、社会法学派、分析法学派等法学流派出现了新的面目,与此同时,一些新的法学流派又随着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而诞生,如行为主义法学、存在主义法学、经济分析法学等.西方法学的发展经历了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法学的发展与当时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有着密切的联系.2、中国法学的未来展望答: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法理学经过了比较曲折的发展,形成了比较有自己特色的一门法律基础学科,预计将来会以更加蓬勃发展的态势向前迈进.一树立学科形象.大力进行法律人才的培养,树立法律至上的观念,让法理学真正成为一门社会科学,并形成自己的学术传统.二增强法理学的社会实践属性法律是社会实践很强的一门学科.法理学固然有其深厚的理论特色,但是,他必须与社会生活相联系,其理论应该建立在具体的社会实践的基础之上.三法学流派的逐渐生成.四与其他学科之间日益密切法学与其他社会科学的联系随着社会生活的日益复杂化而逐步加强.五法理学学科的国际化.随着国际间经济、政治、文化交流方面的日益加强,我国法理学与外国法律理论法理学、法哲学方面的学者的交往也日益密切.3、谈谈当前中国法学教育的现状答:法学教育之存乎,则法治益兴,国家益盛.可见,法学教育关乎法治立与兴,国家安与盛.在法治建设不断开展和深入,法律信仰逐渐萌生的新时代背景下,法学教育成为了这整个过程的关键词之一.我国法学教育发展至今,毋庸置疑,已经在诸如办学规模,培养模式,教学方法和课程设置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突破性发展.但也存在着与法律职业相脱节,国际竞争力不足,办学层次不合理以及就业前景不明朗等问题.通过改革和发展,中国法学教育最终走上持续稳定的健康之道,法治建设也将更好更快地得到发展.4、法律职业共同体的发展前景答:在当代中国,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是中国社会和法律发展的必然,形成法律职业共同体正成为我国法治社会生活的内在要求,有着深刻而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我国法治进程中,法律职业共同体建立是员工必然趋势,是员工社会法治文明和法治化程度的重要标志,法律职业共同体的产生和成熟相应的是一个国家法治建设的深入和完善.法律职业共同体是以法官、检察官、律师、法学家为核心的法律职业人员所组成的特殊的社会群体,是一群精通法律专门知识和运用法律的人,是现代社会中法律秩序和社会正义的守护者.他们是具有统一的法律知识背景、模式化思维方式、共同法律语言的知识共同体;它以从事法律事务为本, 是有着共同的职业利益和范围,并努力维护职业共同利益的利益共同体;法律职业共同体是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推进社会全面进步的精神力量、人力资源和制度保障.第三章历史的法1、原始社会的习惯与法有什么区别答:法和原始社会的习惯都是社会行为规范,起着调整社会关系的作用,所以在一定条件下原始社会的习惯能够转化为法.并且,它们都具有某种强制力,相互具有历史的联系,在形式上相似.然而,二者存在以下的区别:一、二者产生的方式不同原始习惯的产生和发展并不经由特殊的权力机关,而是人们在共同生产和生活过程中从必然的和无数偶然的相互联系和关系中,逐渐地、自然而然地自发形成,并世代相传和演变下来的;法律是由国家有意识地制定或认可的,是掌握国家政权的社会集团基于自己的根本利益和整体利益,并出于维护和发展这种利益的目的而有意识地对原始习惯加以选择、确认或自觉创制的.二、二者体现的意志不同原始社会习惯是在生产资料氏族公有制的经济基础上产生和存在的,原始习惯体现氏族全体成员的共同意志,反映的是人们之间利益的一致性和平等关系;而刚刚产生的法是在生产资料奴隶主占有制的经济基础上产生和存在的,要反映社会统治集团的意志,维护掌握政权的社会集团的根本利益.三、二者调整的内容不同原始人依习惯而行事,在一般情况下无所谓是行使权利还是履行义务.而法律对行为的调整是以权利和义务的分离为条件.如果没有权利与义务的区分,法律就不可能实现对各种行为的调整功能.四、二者的根本目的不同原始社会习惯调整社会关系的目的,在于维系氏族的血缘关系,维护原始人之间相互团结、平等互助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维护共同利益;法调整社会关系的目的,在于确立和维护有利于社会统治集团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由此可见,法律带有强烈的政治倾向;原始习惯具有平等性,而无政治色彩.五、二者适用的范围不同原始习惯限于在由血缘关系所结成的本氏族、部落范围内生效,适用于具有血缘亲属关系的同一氏族或部落的所有成员,与地域无关,遵循“属人主义”原则;法按地域划分其适用范围,即一般适用于一定地域中的所有居民,适用于国家权力管辖范围内的所有居民,而不分其属于何种血缘,即与血缘无关,遵循“属地主义”原则.六、二者实施的方式不同原始习惯和法律都有各自的实施方式和制裁手段.原始习惯是通过社会舆论、氏族首领的威信、传统力量、人们的自觉和内心驱使等因素保证实施.或者说,原始习惯虽然也具有一定的外在强制属性,但不是由什么特殊的权力机关来强迫人们遵守,因此,不具有国家强制性.而法律是由国家这一特殊的暴力机关保证实施,因而具有国家强制性.2、试述法产生的一般规律答: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法律产生过虽然有自己的特殊性但又具有一些共同的规律.1 伴随生产力发展进程渐变的规律.法律起源本身就取决于生产力发展的水平.2与国家同步产生的规律.法与国家是基于同一原因、同一条件、同一发展趋势而产生发展的.3与宗教、道德从融合到分化的规律.4法律的产生经历了由习惯法再到成文法的漫长过程.3、什么是法的历史类型法律继承的根据和理由有哪些答:法的历史类型是按照法所据以产生和赖以存在的经济基础的性质和体现的阶级意志的不同,对人类社会的法所作的分类.法的继承是不同历史类型的法律制度之间的延续和继受,一般表现为旧法对新法的影响和新法对旧法的承接和继受.法的继承的根据和理由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1社会生活条件的历史延续性决定了法的继承性.2法的相对立性决定了法的发展过程的延续性和继承性.3法作为人类文明成果决定了法的继承的必要性.4法的发展的历史事实验证了法的继承性.4、试论中国法制现代化的现实道路选择.答:首先,中国的法制化应当把尽快发展经济,提高效率作为其价值取向.在社会主义社会,由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所决定,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一方面,抓紧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为市场主体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使市场主体在经济生活中拥有广泛的选择自由,保障市场主体的合法利益,促进经济效率的提高,另一方面,打击经济犯罪,维护经济秩序,为经济的发展和效率的提高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其次,中国法制现代化的另一个价值取向乃是实现社会正义.正义所蕴含的公平、公正、公道、平等、自由、权利等价值内涵,成为政治社会中所有价值体系追求的最高目标.社会正义也就自然构成中国法制现代化的价值理想.在当代中国,社会正义具体表现为:消灭阶级,消除两极分化,实现社会的共同富裕.中国的法制现代化,将关注和解决社会公平或社会正义问题作为自己的根本的价值取向.一方面通过立法确认和保护社会主体在机会和手段选择过程中的平等权利;另一方面,通过制定一系列有关公民社会经济文化权利的法律法规和保护弱者群体的法律法规,强化法律的利益调控职能,促进社会利益需求与实现的平衡发展,解决收入分配不公的现象,在目前经济政治环境允许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实现社会公正.当然,公平和公正的充分实现有赖于社会资源的极大丰富,在普遍贫穷的社会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公正与公平,充其量是自然经济基础上的平均主义.因此,经济的发展和物质的丰富是社会公正的基础.在发展经济成为核心任务的当代中国,公正会带来民心的归附和政治的稳定,但是发展会在更高的基础上实现社会的公正.“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反映了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因而也是中国法治现代化的价值选择.第四章静态的法1、什么是法的要素法的构成要素有哪些答:法的要素指法的基本成分,即构成法律的基本元素.法的要素由规则、原则和概念三个要素构成.1.法律概念是指在法律上对各种事实进行概括,抽象出它们的共同特征而形成的一种权威性的范畴.法律概念具有以下功能即表达功能、认识功能、改进法律、提高法律科学化程度的功能.2.法律规则是法律当中明确赋予一种事实状态与法律意义的一般性规定.法律规则有严密的逻辑结构法律规则的逻辑结构指的是一条完整的法律规则是由哪些要素或成分所组成的,这些要素或成分是以什么样的联系结为一个整体的. 有三种:两要素说:行为模式和法律后果.旧三要素说:假定、处理和制裁.新三要素说:条件预设、行为模式和法律后果.2、如何正确认识法的本质答:有三分法和二分法之说.三分法:1.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2.法的最终决定因素:物质生活条件; 3. 经济以外因素对法的影响.二分法:1.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2.法的内容是由统治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3、什么是法律规则法律规则的逻辑结构是怎样的答:法律规则是指经过国家制定或认可的人们行为或活动的命令、允许和禁止的一种规范.法律规则有严密的逻辑结构,这是它与习惯和道德规范相区别的重要特征之一.法律规则的逻辑结构,指的是一条完整的法律规则是由哪些要素或成分所组成,这些要素或成分是以何种逻辑联系结为一个整体的问题.一假定.假定是法律规则的必要成分之一,是法律规则中适用该规则的条件的规定.也把假定称为“条件”或“条件假设”.二处理.处理也是法律规则的必要成分之一,是法律规则行为模式的规定,即法律允许做什么、禁止做什么和必须做什么的规定.三法律后果.法律后果也是法律规则的必要成分之一,是法律规则中对遵守规则或违反规则的行为予以肯定或否定的规定.4、试述法律原则的功能及与法律规则的关系答:法律原则的功能表现在:①它为法律规则和概念提供基础或出发点,对法律的制定和理解法律规则具有指导意义.②它可以作为疑难案件的断案依据,当某一案件的特殊事实导致适用原有规则不公正时,法律原则可作为断案依据.③许多法律原则还可作为审判依据,其作用与法律规则无异.法律原则与法律规则两者之间极有联系又有区别:一两者之间的联系:一是法律原则和法律规则都是法律规范的范畴;二是法律原则和法律规则都需要法律概念进行能够表述;三是法律原则和法律规则都是法律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法律规则可以反应处法律原则,法律原则可以弥补法律规则在适用过程中的不足和漏洞.法律原则为法律规则提供某种基础或根源的综合性、指导性的价值准则或规范,是法律诉讼、法律程序和法律裁决的确认规范.二两者之间的区别:1.来源的区别,法律规则在国家法上只能出自立法者,这在成文法国家中尤为突出;法律原则的来源较为广泛.2.内容的区别,法律规则是明确具体的;法律原则是笼统、模糊的.3.适用范围的区别,法律规则只适用于某一类行为,不具有普遍适用性;法律原则对人的行为及其条件有更大的覆盖性和抽象性.4.适用方式的区别,法律规则是以“全有全无的方式”应用于个案中;法律原则不是“全有全无的方式”应用于个案中,不同强度的原则甚至冲突的原则都可能存在于一部法律当中.5.适用条件的区别,法律规则与法律原则相比具有优先适用性.6.表现形式的区别,任何法律规则均由嘉定、行为模式和法律后果三部分组成;法律原则一般情况下无固定的表现构成形式.7.功能的区别,法律规则的基本功能在于对人们的行为提供确定的、可预测的导向;法律原则是法律规范的基础或在法律中较为稳定的袁立和准则,它不预先设定任何确定而具体的事实状态,也没有规定具体的权利、义务和责任.第五章动态的法1、如何培养守法的意识答:守法是指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依照法的规定,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的活动.守法是法律实施的基本要求守法的构成要素:守法的主体、守法的范围和守法的内容.衡量一个国家是否实现了法治一个重要的标志就是公民的法律意识如何公民的法律意识是不是积极的、主动的自愿的守法.从理论上说公民法律意识中的知法、守法观念、法律信仰及法律信念是可以通过教育培养的.在我国必须通过普法教育在内的多种手段才能实现.一方面要对普法的方式方法进行反思另一方面从思想上对普法教育的长期性、艰巨性有正确的认识.普法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使受教育者养成守法的品质并且特别要重视的是普法的重点对象是各级党政领导干部普法的内容上应该是让受教育者从心目中树立起正确的法制观念法制观念是守法的思想基础和精神条件是守法体系的核心.因此在普法过程中一方面要重视法律知识的普及另一方面更要重视法律观念和法制精神的教化和培养.2、当前行政执法领域存在的问题和主要对策答:当前我国行政执法领域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一是执法主体太多.行政执法机构设置不合理设置混乱;二是执法依据不统一.无法可依、有法难依的现象依然存在并且严重;三是执法范围不能按照法律规定.滥用职权、越权执法的现象;四是执法效率低;五是对行政执法的监督不力对策:一是加快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改革完善立法,使之更符合社会需要.二是培育行政执法人员的法治观念,使之遵循执法的原则.执法的原则合法性即依法行政的原则.合理性原则.效率原则.正当程序原则.三是完善行政执法监督机制.对行政执法的主体的执法活动进行有效的监督.3、试述司法权的属性答:司法权是指特定的国家机关通过开展依其法定职权和一定程序,由审判的形式将相关法律适用于具体案件的专门化活动而享有的权力.司法权的独立性是司法权区别于行政权、立法权的基本属性;中立性就是司法权核心性特点,是司法权法理存在的基础和灵魂;司法权的程序性是指司法权的运作是依据程序法律所规定的顺序、步骤、程式所开展的表现形态;司法权简而讲之,就是对法律的适用权,司法权的公正性自然是源于法律的平等、公平、公正的价值内涵,如果没有法律的公正价值,则司法权的公正性就难于体现;司法权的统一性是指一国之内司法权对相同性质的案件纠纷之处理是一致的,其法律评价是一样的.4、我国现行法律监督机制及其完善.答:法律监督是指一切国家机关、政治或社会组织和公民对法的全部运作过程的合法性所进行的监察、制控和督导.在我国当前法律监督的主体是国家机关、社会组织、人民群众和大众传媒.客体是法律监督中被监督人的行为和活动.法律监督的内容是法律监督客体的活动的合法性.我国法律监督机制的完善:第一法律监督应以国家权力结构中的充分分权和分权基础上的权力制约为基础. 第二法律监督应设立专门机构.第三监督权的实质化和监督操作的程序化.第四监督启动机制设置设计都应注意借助普通公民和组织对自己利益的关切,并力图使之成为监督的启动机制.第五对政党特别是执政党遵循宪法和法律情况的监督.第六章比较的法1、如何处理法与执政党政策的关系答:社会主义法与党的政策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首先它们都是工人阶级为领导的全国人民共同意志的体现.其次它们都决定并服务于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是社会主义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再次它们都是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指导下,从实际出发,遵循客观规律的要求和人民的意愿制定的,都是我国人民用来建设社会主义的有力武器.总之党的政策和社会主义法具有内在的本质的一致性,党的政策代表了法的基本精神,法是党的政策的具体化.两者的区别:两者制定的机构不同.党的政策是由党的组织制定的,社会主义法是由国家机关制定或认可的;两者表现的形式不同.党的政策通常以决议、决定、纲领、宣言、声明、通知、报告、纪要等党的文件的形式表现出来,法表现为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特定的规范性法律文件的形式;两者实施的方式也不同.党的政策是党的主张和党的意志的表现,对党的组织和党员具有约束力,并以党的纪律制裁作为实施的保障;社会主义法是上升为国家意志的全体人民意志的体现,对国家主权所及范围内的人具有普遍的效力,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现.法与政策是辩证的关系.两者从总体上是统一的,但在实践中,它们的实际地位和效力可能会存在某种冲突和矛盾.2、试论法与道德冲突.答:道德主要表现为一种人情世理,法主要表现为国法.因此经常会发生冲突,主要表现在:1.法与理的区别 2.法与情的区别.法与道德的冲突的原因1.法律移植和改革造成法与社会原来的道德相冲突.2.社会发展道德随之发展,但法律滞后. 3.道德价值与法律价值的多元.4.法律的形式化要求有时会偏离实质内容.5.法的评价方式与道德的评价方式不同.3、科技进步对法的影响答:科学技术对法的影响一般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科学技术对立法的影响1科技发展对一些传统法律领域提出了新的问题,使民法、刑法、国际法等传统法律部门面临着种种挑战,要求各个法律部门的发展不断深化.2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出现了大量新的立法领域,科技法日趋成为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3科技法的研究也随之广泛的开展起来,科技法学作为一个新的独立的学科也被广泛承认.2、科技进步对司法的影响司法过程中的三个主要环节:事实认定、法律适用和法律推理越来越深刻地受到了现代科学技术的影响.3、科技进步对法律思想的影响1对立法起着指导作用的法律意识常常受到科技发展的影响和启迪.2科技进步促进了人们法律观念的更新,出现了一些新的法律思想和法学理论.3科技进步对历史上已经形成的各个法系及对于法学流派的产生、分化和发展也产生了重要影响.4、试论法律全球化对中国法治建设的影响答:法律全球化就意味着整个世界生活在一个单一的法律制度之下的程度,即全世界都生活在单一的法律之下.说到底,法律全球化是其他众多领域全球化制度化的表现,没有其他领域制度化的发展,法律全球化就是无本之木;而没有法律的确认和保障,其他领域的全球化也只能是一句空话.。
张文显《法理学》(第3版)同步习题及参考答案第一章法学研究与法学教育

第一章法学研究与法学教育名词解释:法学:法学是以法律现象为研究对象的各种科学活动及其认识成果的总称。
法学是以法律现象为研究对象的各种科学活动及其认识成果的总称。
法律社会学:法律社会学的诞生和发展是20世纪法学领域最伟大的成就之一。
它以注重研究法律与社会活动、法律角色、法律文化、法律运作、法律实效为其理论视角,以理论模型的设计与经验考察和实证分析的融汇为其方法论指向,以参与法治进程,推动法治和法律文化现代化为其价值目标。
法律素质:法律素质是法律人应当具备的职业素质(专业素质),其要素包括:法律思维能力,法律表达能力和对法律事实的探索能力。
在这三个方面的能力中,法律思维能力是法律素质的核心。
法律思维能力:法律思维能力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①准确掌握法律概念的能力;②正确建立和把握法律命题的能力;③法律推理的能力;④对即将做出的法律裁决或法律意见进行论证的能力。
法律角色的参照系:法律思维能力的形成集中表现为法律角色参照系的形成。
法律角色的参照系是作为一个法律人在其所处的位置上对外观察和处理问题的方法、观点以及独特的推理、论证模式。
我们知道,在社会中生活和工作的人们都担当一定角色,每一角色都必然有其独特的参照系。
法律角色也有自己的参照系。
每个参照系都有三个主要的方面。
第一,每个参照系内部都有许多概念,其中有些概念是关键性概念;第二,参照系在观察问题的范围上是有取向的,法律角色的参照系总是指引人们敏锐地发现和关注事物的法律方面,即有法律意义的方面;第三,参照系规定了人们的推理、论证方法。
法律角色的参照系有其独特的推理、论证方法。
探知法律事实:探知法律事实,即调查、搜集、制作、组合、分析、认证法律事实,是法律实践活动的重要环节。
对法律事实的分析和认定,直接决定着适用法律的最后结果。
探知法律事实也是法律实践活动相当复杂的环节,因为探知法律事实的过程,并非简单地调查搜集客观事实的过程,而是法律人运用法律去判断、分析、确认、选择事实的过程,是一个客观事实与法律事实对立统一的过程。
《法理学》作业一(第一章――第七章)

《法理学》作业一(第一章――第七章)一、名词解释(14分)1、法学2、法系3、权利4、义务5、法律规则6、法制现代化7、法治国家二、填空(12分)1、构成法的主要因素是()、()、()。
2、根据法律所涉及的对象不同,可以把法律概念划分为五类,即:()、()、()、()、()。
3、根据法所规定的内容不同,法可以划分为()和()。
4、根据法的调整范围和效力范围的不同,法可以划分为()、()。
三、简答(60分)1、简述法律的特征2、法的规范组织作用表现在哪几个方面?3、法的作用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4、法的产生与发展的一般规律是什么?5、法与原始社会习惯的主要区别是什么?6、简述奴隶制法的主要特征7、简述封建制法的主要特征。
8、简述资本主义法的主要特征。
9、简述社会主义法的主要特征。
10、简述法律原则的特点11、根本法与普通法的区别有哪几个方面?12、中国法制现代化与西方国家的法制现代化在本质意义上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13、简述中国法制现代化的特征。
14、一个国家的法制是否达到了现代化的标准,可以从哪些方面加以衡量?15、简述厉行法治的意义。
四、论述(14分)1、法治与静态意义的法制、动态意义的法制的联系与区别。
2、我国要实现法治国家的目标,应该做好哪些工作?《法理学》作业二(第八章――第十五章)一、名词解释(23分)1、立法2、立法体制3、立法程序4、法的形式渊源5、规范性法律文件系统化6、法律规范7、调整性规范8、保护性规范9、法律体系10、法律部门11、法的实施12、守法13、执法14、法的适用15、法的效力16、法的时间效力17、权利能力18、行为能力19、法律关系客体20、违法21、法律责任22、法律制裁23、法律监督二、填空(34分)1、立法的基本形式可以分为()、()、()等。
2、从作用于法的各种因素的角度,可以把法的渊源分为()渊源、()渊源、()渊源、()渊源、()渊源。
(完整word版)法理学练习题

第一章法学研究与法学教育一.单项选择题:1、法理学属于:( C )。
A.国内法学B.应用法学 C.理论法学 D.边缘法学—2、对研究法学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根本方法是( D )。
A.社会调查的方法B.历史考查的方法 C.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D.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3、在中国,法学或法律科学这一名称,( D )。
A.在先秦时期就广泛使用了 B.自汉代就广泛使用了 C.是从清朝起开始广泛使用的 D.是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文化大量传人后才广泛使用的4、在西方,最早出现的法学一词,其原意是指:( C )。
A.正义和非正义之学 B.人和神的事务的概念C.法律的知识和法律的技术D.刑名法术之学5、西方法学中流行的经济分析方法,( A )。
A.是特别注重分析法的经济效益的方法B.是特别注重分析法的社会效益的方法C.是特别注重分析法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方法D.是特别注重分析法的社会本质的方法二.多项选择题:1、从法的制定到实施这一角度出发,法学可分为:( ACD )。
A.立法学B.司法学 C.法律解释学D.法律社会学2、从认识论这一角度出发,法学可分为:( BC )。
A.法理学B.理论法学 C.应用法学D.法律社会学3、从法学和其他学科的关系这一角度出发,法学可分为:( BC )。
A.法学B.边缘法学 C.本科法学D.研究生法学4、一般说,现代西方法学家对法学的具体研究对象主要有以下几种不同的理解:( ACD )。
A.强调研究法的价值B.强调研究法的秩序 C.强调研究法的事实D.强调研究法的形式5、法学产生的前提包括:( AE )。
A.立法发展到相当广泛的程度B.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的水平C.私有制的出现D.商品交换的出现E.职业法学家集团的形成第六章法的形式与效力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诸项中正确的说法是:( D )。
A.法的间接渊源是指国家机关制定的各类规范性法律文件 B.直接渊源是指各种习惯、判例、宗教规则、法理学说、道德原则和规范等 C.在民法法系国家中,判例是法的一个重要的直接渊源或正式渊源 D.法的渊源,在中国历史上,最早是从习惯法发展而来的2、形式意义上的法的渊源,即指法的创制方式和表现形式,也就是:( C )。
法理学单元测试试题及答案

法理学单元测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法理学是研究什么的学科?A. 法律实践B. 法律哲学C. 法律制度D. 法律原理2. 法律的基本原则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公平原则B. 正义原则C. 效率原则D. 权力原则3. 法律规范的分类有哪些?A. 强制性规范和任意性规范B. 一般性规范和特殊性规范C. 程序性规范和实体性规范D. 所有选项都是4. 法律效力的来源是什么?A. 法律的制定者B. 法律的内容C. 法律的实施D. 法律的解释5. 以下哪项不是法律关系的基本要素?A. 主体B. 客体C. 行为D. 情感...(此处省略其他选择题,共10题)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法律的一般功能。
2. 什么是法律的普遍性原则?3. 法律与道德的区别是什么?三、案例分析题(每题25分,共50分)1. 案例:张三在公共场合故意伤害了李四,根据法理学原理,分析张三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并说明理由。
2. 案例:王五在一家公司工作,公司规定员工不得在工作时间内使用手机。
王五违反了这一规定,公司决定解除与他的劳动合同。
根据法理学原理,分析公司的决定是否合法合理。
四、论述题(共30分)1. 论述法律与社会秩序的关系。
结束语:本次法理学单元测试试题旨在考察同学们对法理学基本概念、原则和理论的掌握程度,以及运用法理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希望同学们通过本次测试,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法律的本质和作用,提高自己的法律素养。
答案:一、选择题1. D2. D3. D4. A5. D...(此处省略其他选择题答案)二、简答题1. 法律的一般功能包括规范社会行为、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民权利等。
2. 法律的普遍性原则是指法律对所有人具有普遍的约束力,无论个人的社会地位如何,都应受到法律的同等对待。
3. 法律与道德的区别主要在于法律是国家制定的强制性规范,具有明确的法律效力和强制执行力;而道德是社会成员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主要依靠社会舆论和个人自律来实现。
张文显《法理学》(第4版)章节题库(第一章 法 学——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法学的产生与发展)【圣才出品

第一编法学导论第一章法学一、概念题1.法学答:法学是指以法律现象为研究对象的各种科学活动及其认识成果的总称。
作为一门系统的科学,法学必须对其研究对象进行全方位的研究,即既要对法进行历时性研究——考察研究法的产生、发展及其规律,又要对法进行共时性研究——比较研究各种不同的法律制度,分析它们的性质、特点以及相互关系;既要研究法的内在方面,即法的内部联系和调整机制等,又要研究法的外部方面,即法与其他社会现象的联系、区别及相互作用;既要研究法律规范、法律体系的内容和结构以及法律关系、法律责任的要素,又要研究法的实际效力、效果、作用和价值。
2.理论法学与应用法学答:从认识论的角度,可将法学划分为理论法学和应用法学。
理论法学,是指综合研究法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等的法学。
应用法学,是指主要研究国内法和国际法的结构和内容以及它们的制定、解释和适用的法学。
通常所说的“边缘法学”,一般是横跨两个学科或由两个学科整合而成的,如法律社会学、法律经济学等。
它们有的侧重理论研究,有的侧重解决法律实践问题,分别属于理论法学和应用法学。
(1)二者的联系理论法学与应用法学是法学学科两大组成部分,二位一体。
从静态意义讲,二者作为法学学科组成部门有机结合构成法学体系,共同服务于法学发展。
从动态意义上讲,法学发展的过程是由理论法学到部门法学的进程,即将部门法理运用到应用法制度。
遵循着由抽象到具体,由理论到运用的进程。
这是法学发展的必然导向,而二者是其发展过程中的自然分工。
法理学与部门法之间“有一层前者向后者提供产品或服务,后者向前者供应原料的关系”。
(2)二者的相互作用理论法学为应用法学提供理论渊源、理论指导、体系范式。
理论法学主要指法学理论,其由本体论、价值论、社会论、法治论、方法论等组成的科学体系。
其中法的本体、法的价值为应用法学提供理论渊源与方向指引。
应用法学则对理论法学的作用在于应用法理、提供研究素材、发现疑难问题。
刑法、民法、经济法、诉讼法等应用法学部门为理论法学研究与发展提供了实践性素材。
2011年国家司法考试《法理学》章节试题不定项选择及答案:第一章法的本体

2011年国家司法考试《法理学》不定项选择及答案:第⼀章法的本体 司考法理学 第⼀章法的本体 不定项选择题及答案 1、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A.就法的价值⽽⾔,它必须经过时间考验,由社会来取舍、选择 B.以德国法学家萨维尼为代表的纯粹分析法学派,强调研究法律规范本⾝存在的机制、蕴含的意义、解决的问题等 C.法表达利益的过程,同时也是对利益选择的过程 D.法对利益关系的协调,对利益冲突的平衡⼀般是通过某些基本原则规定和制度设计体现的 正确答案:A,C,D 2、下列有关法的阶级本质的论述中,符合马克思主义关于法的本质学说的为()。
①法是被奉为国家意志的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②统治阶级的意志体现为法 ③法只体现统治阶级的意志 ④法的本质最终是由统治阶级所处的社会物质⽣活条件所决定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①②④ 正确答案:B 3、学者们认为,法律不是万能的,其作⽤是有限的。
其理由在于: ①法律重视程序,不讲效率; ②法律调整外在⾏为,不⼲预⼈的思想观念; ③法律强调稳定性,避免灵活性; ④法律反映客观规律,不体现⼈的意志。
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④③① B.①④② C.② D.③ 正确答案:C,D 4、某林区村民于⼩林为盖房欲去⼭上伐⼏棵国有林⽊。
⽗亲对⼉⼦说,未经许可去伐国有林⽊属乱砍乱伐,是违反《森林法》的。
于⼩林依从了⽗亲的劝导,该事例说明法的哪些功能? A.指引功能 B.评价功能 C.教育功能 D.强制功能 正确答案:A,B 5、下列有关法的特征的表述哪些是正确的? A.历的⼀切法的规定都是明确、肯定的 B.法是司法机关办案的主要依据 C.法律以外的其他社会规范,也可作为司法机关裁判案件的根据 D.法是以国家政权意志的形式出现的 正确答案:B,C,D 6、对法的作⽤的⽚⾯或错误认识之⼀是()。
A.法并不是调整社会关系的惟⼀⼿段 B.法需要⼈的正确执⾏和适⽤ C.法的抽象性、稳定性与现实⽣活存在⼀定的⽭盾 D.法是达到⼀定⽬的的惟⼀⼿段和⼯具 正确答案:D 7、法对⼈们的⾏为可以反复适⽤,这体现了法的什么特征() A.法的强制性 B.法的国家意志性 C.法的规范性 D.法的普遍性 正确答案:C 8、关于法的阶级性,下列选项中表述错误的是哪项? A.被统治阶级的利益,绝对不可能被规定于法律中 B.只有统治阶级才可以把本阶段意志上升为国家意志 C.对统治阶级的内部成员也可以追究法律责任 D.法体现的是统治阶级的共同意志 正确答案:A 9、“⽆论是政治的⽴法或市民的⽴法,都只是表明和记载经济关系的要求⽽已。
张文显《法理学》习题及答案(第一章)及2015年考研复习规划

张文显《法理学》习题及答案(第一章)及2015年考研复习规划(7.21)第一章法学研究与法学教育名词解释1.法学:法学是以法律现象为研究对象的各种科学活动及其认识成果的总称。
2.法律社会学:法律社会学的诞生和发展是20世纪法学领域最伟大的成就之一。
它以注重研究法律与社会活动、法律角色、法律文化、法律运作、法律实效为其理论视角,以理论模型的设计与经验考察和实证分析的融汇为其方法论指向,以参与法治进程,推动法治和法律文化现代化为其价值目标。
3.法律素质:法律素质是法律人应当具备的职业素质(专业素质),其要素包括:法律思维能力,法律表达能力和对法律事实的探索能力。
在这三个方面的能力中,法律思维能力是法律素质的核心。
4.法律思维能力:法律思维能力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①准确掌握法律概念的能力;②正确建立和把握法律命题的能力;③法律推理的能力;④对即将做出的法律裁决或法律意见进行论证的能力。
5.法律角色的参照系:法律思维能力的形成集中表现为法律角色参照系的形成。
法律角色的参照系是作为一个法律人在其所处的位置上对外观察和处理问题的方法、观点以及独特的推理、论证模式。
我们知道,在社会中生活和工作的人们都担当一定角色,每一角色都必然有其独特的参照系。
法律角色也有自己的参照系。
每个参照系都有三个主要的方面。
第一,每个参照系内部都有许多概念,其中有些概念是关键性概念;第二,参照系在观察问题的范围上是有取向的,法律角色的参照系总是指引人们敏锐地发现和关注事物的法律方面,即有法律意义的方面;第三,参照系规定了人们的推理、论证方法。
法律角色的参照系有其独特的推理、论证方法。
6.探知法律事实:探知法律事实,即调查、搜集、制作、组合、分析、认证法律事实,是法律实践活动的重要环节。
对法律事实的分析和认定,直接决定着适用法律的最后结果。
探知法律事实也是法律实践活动相当复杂的环节,因为探知法律事实的过程,并非简单地调查搜集客观事实的过程,而是法律人运用法律去判断、分析、确认、选择事实的过程,是一个客观事实与法律事实对立统一的过程。
《法理学》第一章在线测试试题及答案

《法理学》第一章在线测试试题及答案第一篇:《法理学》第一章在线测试试题及答案《法理学》第一章在线测试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1、刘某1999年4月向某县郊区某村申请建房,经同意后,在该村地界修建了105平方米的平房。
同年10月,县城建局认定该建筑为违章建筑,责令刘某强行拆除,并在强拆时将刘某部分财产损坏。
刘某诉至法院,要求赔偿。
下列正确的说法是:()A.城建局的行为合法,不予赔偿B.城建局的行为违反法定程序,但因所拆建筑属违章建筑,因此不予赔偿 C.城建局的行为合法,只能对刘进行补偿D.城建局的行为违反法定程序,应对刘某财产权造成的损害进行赔偿2、1998年2月张某驾驶其父亲张老大的东风牌卡车行至城南环路时,因为逆行,又无驾驶证,被县公安交警支队执勤民警谈某等人将车扣押。
该车在返回交警队停车场途中,谈某遇到路障没有采取制动措施,导致汽车底盘受挫,引擎报废。
交警支队在事故认定书中认为事故并非民警操作不当所致,张老大不服,遂向市公安局申请复议。
市公安局维持了交警支队的处理决定。
张老大不服,于是向县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赔偿请求。
下列正确的说法是:()A.本案中县公安局交警大队对张老大的违章车辆扣押致使车辆损坏的行为,是依法行使职权的行政行为B.本案中县公安局交警大队对违章车辆扣押致使车辆损坏的行为,是依法行使职权造成了违法的结果的行为C.本案中县公安局交警大队扣车行为并未被确认为违法行为,所以人民法院应当驳回张老大的诉讼请求D.张老大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单独提起行政赔偿请求3、《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规定,要科学合理设置政府机构,核定人员编制,实现政府职责.机构和编制的(),加强政府对所属部门职能争议的协调。
A.法定化 B.自由化 C.职权化 D.职能化4、根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要减少行政执法层次,适当下移执法重心;对与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生产直接相关的行政执法活动,主要由()两级行政执法机关实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法理学》第一章在线测试试题及答案
庄子云: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
”是呀,春秋置换,日月交替,这从指尖悄然划过的时光,没有一点声响,没有一刻停留,仿佛眨眼的功夫,半生已过。
人活在世上,就像暂时寄宿于尘世,当生命的列车驶到终点,情愿也罢,不情愿也罢,微笑也罢,苦笑也罢,都不得不向生命挥手作别。
我们无法挽住时光的脚步,无法改变人生的宿命。
但我们可以拿起生活的画笔,把自己的人生涂抹成色彩靓丽的颜色。
生命如此短暂,岂容随意挥霍!只有在该辛勤耕耘的时候播洒汗水,一程风雨后,人生的筐篓里才能装满硕果。
就算是烟花划过天空,也要留下短暂的绚烂。
只有让这仅有一次的生命丰盈充实,才不枉来尘世走一遭。
雁过留声,人过留名,这一趟人生旅程,总该留下点儿什么!
生活是柴米油盐的平淡,也是行色匆匆的奔波。
一粥一饭来之不易,一丝一缕物力维艰。
前行的路上,有风也有雨。
有时候,风雨扑面而来,打在脸上,很疼,可是,我们不能向生活低头认输,咬牙抹去脸上的雨水,还有泪水,甩开脚步,接着向前。
我们需要呈现最好的自己给世界,需要许诺最好的生活给家人。
所以,生活再累,不能后退。
即使生活赐予我们一杯不加糖的苦咖啡,皱一皱眉头,也要饮下。
人生是一场跋涉,也是一场选择。
我们能抵达哪里,能看到什么样的风景,能成为什么样的人,都在于我们的选择。
如果我们选择面朝大海,朝着阳光的方向挥手微笑,我们的世界必会收获一片春暖花开。
如果我们选择小桥流水,在不动声色的日子里种篱修菊,我们的世界必会收获一隅静谧恬淡。
选择临风起舞,我们就是岁月的勇者;选择临阵脱逃,我们就是生活的懦夫。
没有淌不过去的河,就看我们如何摆渡。
没有爬不过去的山,就看我们何时启程。
德国哲学家尼采说: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
”让我们打开朝着晨光的那扇窗,迎阳光进来,在每一个日出东海的日子,无论是鲜衣怒马少年时,还是宠辱不惊中年时,都活出自己的明媚和精彩。
时间会带来惊喜,只要我们不忘记为什么出发,不忘记以梦为马,岁月一定会对我们和颜悦色,前方也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惊喜。
人生忽如寄,生活多苦辛。
短暂的生命旅程,
别辜负时光,别辜负自己。
愿我们每一个人自律、阳光、勤奋,
活成自己喜欢的模样,
活成一束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