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管病规范与治疗

合集下载

脑血管病治疗方案

脑血管病治疗方案

脑血管病治疗方案近年来,脑血管病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病症之一。

它不仅使患者身体受到重创,而且对其家庭和社会也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针对脑血管病的治疗方案有着不同的方法,其中主要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以及康复护理。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这几种治疗方案的特点和应用场景。

药物治疗是治疗脑血管病最常见的方法之一。

药物治疗的原理是通过药物影响血管和血液系统,从而减少或消除脑血管病的症状。

常见的药物包括抗凝血药、抗血小板药物等。

抗凝血药可以降低血液的凝血性,有效地预防血栓形成。

抗血小板药物可以减少血小板的聚集,预防血栓形成或者减小血栓的规模。

药物治疗具有疗效显著、操作简单的优点,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例如,药物治疗仅能起到暂时的缓解作用,不能根治脑血管病。

此外,不同药物对患者的副作用也有所不同,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合理用药。

手术治疗是一种更为彻底和直接的治疗方式。

常见的手术治疗方法有脑动脉瘤的修复手术、血管成形术、脑梗死的溶栓术等。

脑动脉瘤的修复手术是通过手术手段将异常血管修复或闭塞,防止破裂出血。

血管成形术是通过引导导丝切开阻塞的血管,植入支架或者球囊扩张血管,恢复正常的血液供应。

脑梗死的溶栓术通过注射溶栓药物,溶解血栓,恢复脑血流。

手术治疗能够迅速解决血管病变的问题,但手术本身也带来一定的风险,需要患者在术前充分了解并决定是否进行手术。

康复护理是脑血管病治疗的重要环节之一。

当患者经历了药物治疗或手术治疗后,需要进行康复护理,帮助患者恢复身体功能。

康复护理包括物理治疗、言语治疗、职业治疗等多个方面。

物理治疗主要通过运动疗法,帮助患者恢复肌力、平衡和协调能力。

言语治疗主要针对患者的言语和语言障碍,通过语言训练和康复手段促进患者的言语能力恢复。

职业治疗则旨在帮助患者重新适应日常生活和社会工作。

康复护理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残疾程度和并发症的发生。

除了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康复护理外,日常生活中的预防工作也是非常重要的。

简述脑血管病的治疗原则

简述脑血管病的治疗原则

脑血管病是指由于脑血管的病变导致的脑功能障碍的疾病,包括脑梗死、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等。

脑血管病的治疗原则是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综合治疗。

下面将对脑血管病的治疗原则进行详细介绍。

一、早期诊断早期诊断是脑血管病治疗的关键。

早期诊断可以尽早发现病变,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避免病情的恶化和并发症的发生。

早期诊断的方法包括:临床症状: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如头痛、眩晕、恶心、呕吐等,进行初步诊断。

影像学检查:通过CT、MRI等影像学检查,确定病变的部位和范围,为治疗提供依据。

二、早期治疗早期治疗是脑血管病治疗的关键。

早期治疗可以尽早控制病情,减轻症状,避免病情的恶化和并发症的发生。

早期治疗的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根据病情的不同,采用不同的药物治疗,如抗凝、抗血小板、降压、降脂等药物。

介入治疗:对于一些严重的脑血管病,如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等,可以采用介入治疗,如血管内溶栓、血管内支架等。

三、综合治疗综合治疗是脑血管病治疗的关键。

综合治疗可以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年龄、身体状况等因素,采取多种治疗措施,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综合治疗的方法包括:康复治疗:对于一些脑血管病后遗症,如肢体瘫痪、言语障碍等,可以采用康复治疗,如物理治疗、语言治疗等。

饮食调理:对于一些脑血管病患者,可以采用饮食调理,如低盐、低脂、高纤维等饮食。

总之,脑血管病的治疗原则是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综合治疗。

早期诊断可以尽早发现病变,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避免病情的恶化和并发症的发生;早期治疗可以尽早控制病情,减轻症状,避免病情的恶化和并发症的发生;综合治疗可以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年龄、身体状况等因素,采取多种治疗措施,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中国重症脑血管病诊治指导规范(第2节)-林木墩

中国重症脑血管病诊治指导规范(第2节)-林木墩
机械取栓过程中,推荐血压控制在180/105mmHg以内,
取栓后血管再通者,可以考虑将收缩压控制在 140mmHg 以下。
一、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血压管理
大面积脑梗死手术患者需行血压管理,防止血压波动过大。
去骨瓣减压术前,血压控制目标<180/100mmHg; 术后8小时内,血压控制目标为收缩压< 160mmHg。
中国重症脑血管 病诊治指导规范
第二节 重症脑血管病的综合管理
汕尾逸挥基金医院-卒中中心融合病区 林木墩
2022-6-6
目录
1 重症脑血管病的气道管理 2 重症脑血管病的体温管理 3 重症脑血管病的血压管理 4 重症脑血管病的血糖管理 5 重症脑血管病的液体管理
6 重症脑血管病深静脉血栓的预防
7 重症脑血管病的镇痛和镇静 8 重症脑血管病应激性溃疡的预防 9 重症脑血管病的营养支持 10 医 院 获 得 性 肺 炎 的 预 防
气管插管后 7~14 天不能拨管的患者可考虑行气管切开,
预期超过 14 天不能拨管的患者推荐早期行气管切开。
二、人工气道的建立
困难气道?
所有非紧急气管插管的患者,均应判断是否为困难气道。
困难气道患者, 有条件的单位插管前应准备好可视喉镜、纤维 支气管镜及环甲膜穿刺工具等 根据实际情况做好紧急气管切开的准备 并应有2名经验丰富的医师在场提供指导和帮助。

病 的



深静脉血栓的预防
在进行深静脉血栓(DVT)预防之前,应筛查或判断 是否已经存在 DVT形成?
所有肢体运动减少或制动的无 DVT 形成的重症脑血管病患者 均应尽早进行 DVT 的预防
深静脉血栓的预防
重症缺血性脑卒中患者
建议使用预防剂量的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联合间歇充气加压预防 DVT。 颅骨切除减压术和血管内治疗的患者,可在术后立即开始DVT 预防措施 静脉溶栓的患者低分子肝素的使用应推迟在24小时后。

脑血管病介入规范标准[详]

脑血管病介入规范标准[详]

脑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管理规为规脑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临床应用,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制定本规。

本规为医疗机构及其医师开展脑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的基本要求。

本规所称脑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是指经血管穿刺径路进入颈动脉或椎动脉及以上的颅外血管实施诊断或者治疗的技术(主要为治疗技术),包括以抢救为目的的脑血栓的急诊溶栓和颅底血管大出血的急诊血管闭塞术。

一、医疗机构基本要求(一)医疗机构开展脑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应当与其功能、任务相适应。

(二)此技术限定在三级医院进行,并有卫生行政部门核准登记的神经外科、神经科和放射科的诊疗科目,有血管造影导管室和重症监护室。

(三)神经外科开展脑血管疾病临床诊疗工作5年以上,床位不少于40,其技术水平达到三级医院神经外科专业重点科室技术标准。

(四)神经科开展脑血管疾病临床诊疗工作5年以上,床位不少于40,其技术水平达到三级医院神经科脑血管病专业重点科室技术标准。

(五)放射科具有较高的神经放射学诊断水平、配备磁共振成像(MRI)、计算机X线断层摄影(CT),并能进行清楚的无创脑血管成像检查。

血管造影导管室是进行脑血管疾病介入诊疗的必须条件,要求如下:1.符合放射防护及无菌操作条件。

2.配备800mA,120KV以上的血管造影机,具有电动操作功能、数字减影功能和“路途”功能和测量功能,具有术中手推造影功能。

影像质量和放射防护条件良好;具备医学影像图像管理系统。

配备能够熟练操作血管造影机的放射技师和熟悉导管室工作及抢救程序的导管室护士。

3.具有高压注射器。

4.能够进行心、肺、脑抢救复,有氧气通道、除颤器、吸引器等必要的急救设备和药品。

5.有存放导管、导丝、造影剂、微导管、微导丝、弹簧圈、胶等栓塞剂以及其他物品、药品的存放柜,有专人负责登记保管。

6.具有进行全身麻醉的麻醉机、吸引器、氧气通道和能够进行心电图、血压和血氧等项目监测的多功能监护仪。

(六)重症监护室1.设置符合规要求,达到III级洁净辅助用房标准,病床不少于6,每病床净使用面积不少于15平方米,能够满足脑血管疾病介入诊疗专业需要。

2023年发布的中国脑血管病临床管理指南

2023年发布的中国脑血管病临床管理指南

我国脑血管病临床管理指南是由我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和我国医学科学院颁布的权威性文件,旨在规范和指导脑血管病的临床诊疗工作,提高我国脑血管病患者的诊疗水平和生活质量。

2023年发布的我国脑血管病临床管理指南以最新的医学研究成果为依据,综合考虑临床实践和专家共识,对脑血管病的分类、诊断、治疗和预防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论述,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脑血管病是指由于脑部血管的病理改变引起的一系列疾病,主要包括脑梗死、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等。

这些疾病具有发病率高、逝去率高、致残率高的特点,给患者和家庭带来了巨大的身体、经济和心理负担,也严重影响了我国的社会和经济发展。

对于我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来说,脑血管病的防治工作至关重要。

而制定并实施临床管理指南,则是落实国家卫生健康战略、提高国民健康水平的必然选择。

本次2023年发布的我国脑血管病临床管理指南的出台,对于促进我国脑血管病防治工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我国脑血管病临床管理指南进行解读和分析。

第一、指南的制订依据我国脑血管病临床管理指南是由我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和我国医学科学院联合制定的。

该指南以最新的医学研究成果为依据,充分考虑了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和临床实践经验,结合我国脑血管病的流行病学特点和临床实践,经过多次专家讨论和修订,最终形成了具有权威性和科学性的临床管理指南。

第二、指南的主要内容我国脑血管病临床管理指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脑血管病的分类和流行病学特点;二是脑血管病的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三是脑血管病的治疗原则和方法;四是脑血管病的预防和康复措施。

这些内容涵盖了脑血管病的全面诊疗过程,为临床医生提供了规范和具体的指导。

第三、指南对临床实践的意义我国脑血管病临床管理指南的发布对临床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和推动作用。

指南明确了脑血管病的诊断和治疗原则,为临床医生提供了规范的操作流程和专业的医疗知识,有利于提高医务人员的临床工作水平和服务质量。

心脑血管疾病工作制度

心脑血管疾病工作制度

心脑血管疾病工作制度一、目的为了加强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治疗和康复工作,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定本制度。

二、工作原则1.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加强心脑血管疾病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疾病的认识和预防意识,实施早期筛查、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降低疾病风险。

2. 统筹协调,分工合作。

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和医疗机构要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共同推进心脑血管疾病防治工作。

3. 创新引领,科技支撑。

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加强心脑血管疾病的研究和防治技术开发,提高防治水平。

4. 全民参与,自我管理。

倡导全民健康生活方式,加强自我管理,提高治疗率和控制率,减轻疾病负担。

三、工作内容1. 建立健全心脑血管疾病防治体系。

成立心脑血管疾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和医疗机构的职责,完善防治工作协调机制。

2. 加强心脑血管疾病防治机构建设。

设立心脑血管疾病防治中心,负责组织开展疾病防治工作,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建设,提高防治能力。

3. 实施心脑血管疾病高危人群早期筛查。

组织开展心脑血管疾病高危人群筛查工作,及时发现和干预高危人群,降低发病风险。

4. 加强心脑血管疾病宣传教育。

广泛开展疾病防治知识宣传,提高公众对疾病的认识和预防意识,推广健康生活方式。

5. 推进心脑血管疾病规范化治疗。

制定并落实心脑血管疾病诊疗规范,提高医疗机构的治疗水平,确保治疗效果。

6. 加强心脑血管疾病康复工作。

发展康复医学,提高康复服务水平,促进患者功能恢复。

7. 开展心脑血管疾病科研攻关。

加强心脑血管疾病研究,推动新技术、新药物、新设备的研究和应用。

8. 建立健全心脑血管疾病监测预警体系。

加强疾病监测,掌握疾病流行趋势,及时发布预警信息。

四、工作措施1. 加强组织领导。

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心脑血管疾病防治工作,将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加大投入,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2. 完善政策法规。

制定和完善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相关政策和法规,建立健全长效机制。

中国脑血管病临床管理指南脑出血临床管理

中国脑血管病临床管理指南脑出血临床管理
中国脑血管病床管理指南脑出血临床 管理
01 引言
目录
02
中国脑血管病临床管 理指南
03 脑出血临床管理
04
指南与脑出血临床管 理的结合
05 结论
06 参考内容
引言
脑血管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中国是脑血 管病发病大国,每年新发病例数约为200万。脑出血是脑血管病的一种常见类 型,占脑血管病的10%以上。为了提高脑血管病和脑出血的临床管理水平,中 国卫生行政部门和相关学术团体制定了《中国脑血管病临床管理指南》和《脑 出血临床管理指南》。本次演示将围绕这两个指南展开讨论,旨在阐述指南的 发展历程、主要内容、适用范围及其在脑出血临床管理中的应用。
最后,针对高危人群的康复治疗也是非常重要的。在脑健康检查和药物治疗的 基础上,医生可以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康复治疗包括物理治疗、言 语治疗、心理治疗等,可以帮助患者恢复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总之,中国脑血管病临床管理指南提出的针对高危人群的管理策略是非常有效 的。通过脑健康检查、生活方式干预、药物治疗和康复治疗等方面的综合管理, 可以有效降低脑血管病的发生风险,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存质量。未来,我 们期待更多的临床医生和研究工作将围绕这一主题进行深入探讨,不断完善和 提高脑血管病高危人群的管理水平,为患者的健康做出更大的贡献。
病情评估是脑出血临床管理的重要环节。医生需要通过初步病史询问、体格检 查和影像学检查等方法,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病情评估的主要内容包括出血 部位、出血量、病情严重程度、并发症等。根据病情评估结果,医生可以判断 患者的危险程度和预后,为后续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治疗和管理是脑出血临床管理的核心。药物治疗是脑出血治疗的基础,包括止 血、降颅压、防止感染等。手术治疗和介入治疗对于脑出血的治疗也非常重要, 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在患者病情稳定后,及时开展 康复治疗,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需要注意的是,治疗过程中要密切患者 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脑梗死)

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脑梗死)

(一)内科综合支持治疗:应特别注意血压的调控(参见第九章) (二)抗脑水肿、降颅高压(参见第九章) (三)改善脑血循环 脑梗死是缺血所敌,恢复或改善缺血组织的灌注成为治疗的重心,应贯彻于全过程,以保持良好的脑灌注压。
1、溶栓治疗 梗死组织周边存在半暗带是现代治疗缺血性卒中的基础。即使是脑梗死早期,病变的中心部位坏死已经是不可逆的,但是及时恢复血流和改善组织代谢就可以抢救梗死周围仅有功能改变的组织,避免组织形成坏死。大多数脑梗死是血栓拴塞引起颅内动脉闭塞,因此,血管再通复流是最合理的治疗,溶栓是公认的最有效治疗。常用溶栓药物及方案如下: 1)溶栓治疗的指征: (1) 确诊的缺血性卒中,神经系统缺失体征持续存在(超过1小时)、且比较严重(NIHSS 7—22)。 (2) 开始治疗应该在症状出现3—6小时之内。 (3)体检没有发现活动出血或者外伤(如骨折)的证据
二、治疗
脑梗死的治疗不能一概而论,应根据不同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类型、发病时间来选择针对性强的治疗方案,实施以分型、分期为核心的个体化治疗。在一般内科支持治疗的基础上,可酌情选用改善脑循环、脑保护、抗脑水肿降颅压等措施。通常按病程可分为急性期(1个月),恢复期(2—6个月)和后遗症期(6个月以后)。重点是急性期的分型治疗:腔隙性脑梗死不宜脱水,主要是改善循环;大、中梗死还应积极抗脑水肿降颅压,防止脑疝形成。在3~6小时的时间窗内有适应证者可溶栓治疗。
24小时颅内出血伴有临床症状加重患者,在r—proUX治疗组中为10%,对照组为2%(P=o.06)。两组的死亡率没有显著差别。 有研究显示先给予小剂量静脉溶栓,再给动脉溶栓,可以加快给药的时间窗,增加血管再通率,也比较安全。 动脉内溶栓使用的药物有rtPA、尿激酶、链激酶和r-proUK。国外使用较多的是rtPA,在我国使用最多的是尿激酶。 总之,动脉溶栓效果尚未得到公认。但是,确实是溶栓的另一条途径。目前主要应用于缺血性卒中发作6小时内、有大血管闭塞,尤其是基底动脉闭塞的患者。

急性期脑卒中的规范化治疗技术及方案

急性期脑卒中的规范化治疗技术及方案

急性期脑卒中的规范化治疗技术及方案卢永锋(收集整理)脑血管疾病在人口死因顺序中已快居第1位,占我院内科住院病人的50%-60%,门诊就诊的人数可能更高。

我在天津市人民医院进修期间粗略统计脑血管疾病占神经内科总住院病种的90%以上。

如何规范有效的治疗脑血管是每一个临床医师必须了解和探讨的课题。

现就本人在天津市人民医院进修期间接触到的关于急性期脑卒中的治疗最新公认的观点,及比较规范的治疗方案作以总结,与大家分享。

一急性期脑卒中的院前急救成功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时间仅为3-4.5h,抢救脑出血控制血肿扩大的过程也被限制在数小时内。

如何最短的时间内确诊并获得规范救治是治疗的关键。

1 脑卒中症状的识别:①症状突然发作:一侧肢体无力、笨拙、沉重或麻木,一侧面部麻木或口角歪斜,说话不清或理解语言困难,双眼的一侧凝视.一侧或双眼视力丧失或模糊.视物旋转或平衡障碍。

②既往少见的严重头痛、呕吐。

③上述症状伴意识障碍或抽搐。

2 简要病史采集:①症状开始时间。

②近期患病史:卒中、心肌梗塞、外伤、手术和出血。

③近期用药史:抗凝、胰岛素和降压药物。

④既往病史:高血压和糖尿病(综合分析考虑能否溶栓,血压控制目标,初步处理原则。

)3 院前紧急处理:处理ABC,心脏监护,建立静脉通道,吸氧,评估有无低血糖,通知医院急诊部。

禁忌:非低血糖患者输含糖液体,过度降低血压,大量静脉输液。

二急诊诊断与评估(一)病史采集,体格检查与诊断:尽快进行病史采集,体格检查与诊断。

诊断应考虑以下问题:1 是否卒中?关注发病的形式,发病时间,排除外伤、中毒、癫痫的状态。

脑卒中,高血压脑病,低血糖,高血糖,脑炎以及躯体重要脏器功能严重障碍引起的脑部病变。

尽快完成必要的实验室检查,以助鉴别。

2 卒中的性质(缺血还是出血性卒中)?所以疑为卒中的患者应尽快进行颅脑影像学检查。

3 是否适合溶栓?若确定是缺血性脑卒中,距发病时间是否超过4.5h,有无静脉rt_PA溶栓适应证或禁忌证。

脑梗死诊疗规范

脑梗死诊疗规范

脑梗死诊疗规范脑梗死是各种原因造成的脑动脉血管堵塞,导致该血管支配区域的脑组织因缺血、缺氧而发生坏死,并产生相应的神经功能缺损的症状和体征。

这是急性脑血管病常见的一个类型,约占全部急性脑血管病的70%左右。

通常脑梗死分为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脑栓塞、腔隙性脑梗死、脑分水岭梗死四种类型。

【诊断标准】(一)临床表现1.起病年龄:中、老年居多,风心病房颤为病因者年纪较轻,动脉炎性脑梗死以中青年多见。

2.起病方式:脑血栓形成多于安静状态起病,1~2天症状达到高峰;脑栓塞起病急骤,数秒钟至数分钟症状达到高峰。

3.症状:(1)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表现为急性发生的一侧肢体力弱、麻木、言语困难等,椎一基底动脉系统脑梗死主要表现为眩晕、恶心、呕吐、耳鸣、讲话不清、吞咽困难和肢体力弱等。

(2)多数患者头痛不重,但大面积脑梗死、脑水肿明显者头痛严重,可伴恶心呕吐。

4.体征:(1)神志清楚,严重者可有嗜睡到昏迷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

(2)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主要体征有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偏盲,病灶在优势半球者有失语;椎一基底动脉系统脑梗死主要体征有眼球震颤、构音不清、共济失调、交叉性瘫痪。

(二)辅助检查1.头CT扫描脑梗死发生12~24小时以后,可显示低密度梗死灶,早期CT扫描未见异常可以除外脑出血,但不能除外急性脑梗死,应于起病24小时以后复查CT扫描。

2.头MRI脑梗死亚急性期,梗死部位表现为异常的长T1、长T2信号。

头MRI显示病灶时间早,一般梗死3小时后即可显示病灶。

但除非怀疑有小脑、脑干梗死,一般急性脑梗死应首选CT扫描,不需做头颅MRI。

脑干、小脑梗死头颅CT由于受到后颅凹骨骼伪影的干扰,往往不能很好显示病灶,而MRI可以清晰地显示病灶。

3.其他实验室检查应寻找及确定发生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如高血糖、高血脂、血液高凝状态、高粘滞状态等。

4.TCD检查可显示脑部大血管血流改变情况。

5.颈部超声可显示颈内动脉或椎动脉有无狭窄、斑块及狭窄程度。

脑血管病治疗方案

脑血管病治疗方案

脑血管病治疗方案脑血管病治疗方案脑血管病是指病变发生在脑血管系统中的各种疾病,如脑梗死、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等。

脑血管病的发病率逐年增加,给患者的生活和健康带来了严重威胁。

因此,制定合理的脑血管病治疗方案对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1. 早期干预脑血管病的早期干预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早期干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1 脑血管意外的紧急处理脑血管意外包括脑梗死和脑出血。

对于急性脑血管意外,需要首先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包括保持呼吸道通畅、稳定血压、纠正血液酸碱平衡和水电解质紊乱等。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尽早进行神经影像学检查以确定病因和病灶位置。

1.2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脑血管病的基础,包括抗凝、抗血小板聚集和溶栓等治疗。

抗凝药物可用于预防血栓形成或防止血栓进一步生长,如华法林。

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可用于防止血小板在病变血管内聚集,如阿司匹林。

溶栓是指通过溶解血栓来恢复血管通畅,如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1.3 康复治疗康复治疗在脑血管病的早期干预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康复治疗包括物理治疗、言语治疗和职业治疗等。

物理治疗可通过训练肌肉力量和协调性来提高患者的运动功能。

言语治疗可通过训练发音和语言理解能力来改善患者的语言功能。

职业治疗可帮助患者恢复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2. 慢性管理慢性管理是指对于已经发生脑血管病事件的患者进行长期的治疗和监测,以预防病情进一步恶化。

慢性管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1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在慢性管理中是非常重要的。

根据不同的脑血管病类型和病情,患者可以需要长期服用抗凝、抗血小板聚集和降压等药物来预防血栓形成、血管痉挛和血压升高等并发症的发生。

2.2 生活方式改变生活方式改变对于慢性脑血管病的管理起着重要作用。

这包括戒烟和控制饮酒,避免高脂高盐的饮食,保持适当的体重,进行规律的锻炼,以及控制血压和血糖等。

2.3 随访监测随访监测是慢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已经发生脑血管病事件的患者,需要定期复查血常规、凝血功能、血脂、血糖和颈动脉超声等指标,以及定期进行脑血管影像学检查。

急性脑梗死诊治规范精选全文

急性脑梗死诊治规范精选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急性脑卒中接诊后诊断及处理脑卒中是神经科常见的急症,应尽快采集病史、完成必要的检查、作出正确诊断、及时进行抢救、治疗。

一、诊断(一)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

尽快进行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以免延误治疗时间窗。

1、临床病史:是诊断的重要依据。

典型者突然发病,有迅速进展的脑部受损的征象,如意识障碍、局灶体征。

确定神经症状出现的时间,近期患病、手术或外伤历史,近期用药史。

2、神经系统检查:重点是发现脑部受损征象,如偏瘫、失语、意识障碍、颅内高压、脑膜刺激征等。

同时应排除其他系统疾病。

附:脑卒中的识别脑卒中的常见症状:(1)症状突然发生。

(2)一侧肢体(伴或不伴面部)无力、笨拙、沉重或麻木。

(3)一侧面部麻木或口角歪斜。

(4)说话不清或理解语言困难。

(5)双眼向一侧凝视。

(6)一侧或双眼视力丧失或模糊。

(7)视物旋转或平衡障碍。

(8)既往少见的严重头痛、呕吐。

(9)上述症状伴意识障碍或抽搐。

(二)诊断分析步骤1、是卒中还是其他疾病:重视发病形式、发病时间,同时注意排除脑外伤、中毒、癫痫后状态、瘤卒中、高血压脑病、低血糖昏迷、高血糖昏迷、脑部炎症以及躯体重要脏器功能严重障碍引起的脑部病变。

2、是哪一类型的卒中:是出血性还是缺血性卒中。

根据起病方式、临床表现结合必要的影像学检查来确定。

除非有其他原因不能检查或患者条件不允许搬动,所有疑为卒中的患者都应尽快进行头部影像学(CT/MRI)检查,观察有无脑梗死、脑出血或蛛网膜下腔出血。

3、缺血性卒中者是否有溶栓治疗指征:脑梗死患者进行溶栓之前必须进行相应的影像学(CT/MRI)检查。

二、处理(一)基本生命支持1、气道和呼吸(1)确保患者的气道通畅:有明显呼吸困难、窒息时,可采用气管插管或机械通气以保障通气。

(2)呕吐或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应及时吸出呕吐物,保持气道通畅,预防吸入性肺炎。

(3)对缺氧者予以吸氧,必要时应辅以机械通气。

2、心脏功能脑卒中患者应观察心脏情况,常规检查心电图。

脑血管病治疗方案

脑血管病治疗方案

脑血管病治疗方案
概述
脑血管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可以导致严重的健康问题。

为了有效治疗脑血管病,下面提供了一些常见的治疗方案。

药物治疗
1.抗栓治疗:使用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或抗凝药物(如肝素)以预防血栓形成。

2.血管扩张药物:使用血管扩张药物(如硝酸酯类药物)以促进血流灌注。

3.脑保护剂:使用脑保护剂(如脱氧酸化鳞状细胞素或环丙沙星)以减少脑部损伤。

手术治疗
1.血管成形术:通过介入手术将血管内的狭窄或阻塞部分扩张开来,恢复血液流动。

2.脑血管搭桥术:将健康的血管移植到受损的血管上,以绕过血液流通受阻的部位。

物理疗法
1.康复训练:包括物理治疗、康复护理和言语治疗,以帮助患
者恢复运动能力和语言能力。

2.针灸治疗:通过刺激穴位以改善脑血管病的症状和促进康复。

生活方式改善
1.健康饮食:饮食应低盐、低脂、高纤维,并增加新鲜水果和
蔬菜的摄入。

2.合理运动:适量参加有氧运动,如散步、骑自行车等,有助
于促进血液循环。

3.控制危险因素:戒烟、限制饮酒、管理高血压、心脏病和高
血脂等危险因素。

注意事项
1.药物治疗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遵循医嘱。

2.手术治疗需要在专业医疗机构进行,接受医生的详细解释和
指导。

3.物理疗法和生活方式改善可根据个人状况进行适度调整。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脑血管病治疗方案,具体的治疗方案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建议进行制定。

请在治疗过程中保持与医生的密切沟通和定期复查,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中国脑血管病临床管理指南 脑血管病高危人群管理

中国脑血管病临床管理指南  脑血管病高危人群管理

2、健康饮食:为患者提供健康饮食建议,包括调整饮食结构,控制热量摄 入,适当增加膳食纤维等。
3、规律作息:鼓励患者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避免过度劳累和不良生活习 惯,如熬夜、吸烟、酗酒等。
3、规律作息:鼓励患者保持规 律的作息时间
1、医院方面:医院应建立脑血管病高危人群管理制度,完善危险因素评估 流程,加强医生培训,提高对脑血管病高危人群的识别和管理能力。同时,要与 社区和家庭建立联动机制,共同推进脑血管病高危人群的管理。
参考内容
引言
脑血管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 的特点。为了规范脑血管病临床管理,提高治疗效果,中国制定了脑血管病临床 管理指南。本指南旨在为医生、护士和其他医疗工作者提供脑血管病高危人群管 理的最佳实践建议,以便更好地预防和控制脑血管病的发生和发展。
管理目标
2、社区方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加强对脑血管病高危人群的筛查和随访, 提供必要的医学指导和服务。同时,要组织开展健康讲座和宣传活动,提高居民 对脑血管病预防的意识。
3、家庭方面:家庭成员应积极参与脑血管病高危人群的管理,监督患者遵 循医嘱,协助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和生活护理。同时,要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给 予必要的心理支持和安慰。
总之,中国脑血管病临床管理指南——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管理为临床医生 提供了科学、实用的指导方案,有助于提高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诊治水平。通过规 范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可以最大程度地降低患者的致残率和死亡率,提高患者 的生活质量。未来,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发展,我们期待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 管理方面取得更多的突破性成果,造福于更多的患者。
2、社区方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加强对脑血管病高危人群的筛查和随访, 提供必要的医学指导和服务。同时,要组织开展健康讲座和宣传活动,提高居民 对脑血管病预防的意识。

心脑血管病医疗管理制度

心脑血管病医疗管理制度

心脑血管病医疗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和依据1.为规范心脑血管病医疗工作,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权益,订立本制度。

2.本制度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文件以及医院内部管理规定进行。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我院全部心脑血管病科室,包含心脑血管病诊疗、科研以及相应的医学教育培训。

第三条术语定义1.心脑血管病:指包含心脏病、脑血管疾病等在内的一类疾病。

2.患者:指接受我院心脑血管病医疗服务的病人。

第四条基本原则1.以患者为中心,供应安全、高效、优质的医疗服务。

2.坚持科学、规范、严谨的医疗操作。

3.依法合规,杜绝虚假宣传和医疗纠纷。

第二章诊疗管理第五条诊疗流程1.患者首次就诊后,由医生进行必需的临床初步检查、问诊和病史记录。

2.患者需要进一步检查时,医生应向患者认真解释检查目的、方法、风险和费用。

3.医生依据患者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订立个性化、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

4.医生应向患者进行必需的术前准备、手术风险和并发症风险说明。

5.医生在治疗过程中应紧密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动,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6.医生应定期进行随访,了解患者的病愈情况,并予以适当的引导和建议。

第六条诊疗安全1.医生在诊疗过程中应严格遵守相关规范操作流程,确保操作安全。

2.手术操作必需符合卫生要求,手术室必需配备先进的仪器设备和必需的急救设备。

3.医院应定期开展医疗设备巡检,确保设备运行正常,除去潜在风险。

4.医院应建立药品管理制度,确保药品的质量和使用安全。

第七条技术培训1.医院应定期组织心脑血管病医学知识、治疗技术的培训和学术沟通活动。

2.医院鼓舞医生参加学术会议、研讨会等学术沟通活动,提高专业水平。

第三章质量评估与监控第八条质量评估指标1.医院应建立心脑血管病医疗质量评估指标体系,对医疗工作进行定期评估。

2.质量评估指标包含但不限于手术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患者满意度等。

第九条监控与改进1.医院应建立医疗质量监控体系,及时发现和解决医疗过程中的问题。

脑血管病介入规范标准[详]

脑血管病介入规范标准[详]

脑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管理规为规脑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临床应用,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制定本规。

本规为医疗机构与其医师开展脑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的基本要求。

本规所称脑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是指经血管穿刺径路进入颈动脉或椎动脉与以上的颅外血管实施诊断或者治疗的技术(主要为治疗技术),包括以抢救为目的的脑血栓的急诊溶栓和颅底血管大出血的急诊血管闭塞术。

一、医疗机构基本要求(一)医疗机构开展脑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应当与其功能、任务相适应。

(二)此技术限定在三级医院进行,并有卫生行政部门核准登记的神经外科、神经科和放射科的诊疗科目,有血管造影导管室和重症监护室。

(三)神经外科开展脑血管疾病临床诊疗工作5年以上,床位不少于40,其技术水平达到三级医院神经外科专业重点科室技术标准。

(四)神经科开展脑血管疾病临床诊疗工作5年以上,床位不少于40,其技术水平达到三级医院神经科脑血管病专业重点科室技术标准。

(五)放射科具有较高的神经放射学诊断水平、配备磁共振成像(MRI)、计算机X线断层摄影(CT),并能进行清楚的无创脑血管成像检查。

血管造影导管室是进行脑血管疾病介入诊疗的必须条件,要求如下:1.符合放射防护与无菌操作条件。

2.配备800mA,120KV以上的血管造影机,具有电动操作功能、数字减影功能和“路途”功能和测量功能,具有术中手推造影功能。

影像质量和放射防护条件良好;具备医学影像图像管理系统。

配备能够熟练操作血管造影机的放射技师和熟悉导管室工作与抢救程序的导管室护士。

3.具有高压注射器。

4.能够进行心、肺、脑抢救复,有氧气通道、除颤器、吸引器等必要的急救设备和药品。

5.有存放导管、导丝、造影剂、微导管、微导丝、弹簧圈、胶等栓塞剂以与其他物品、药品的存放柜,有专人负责登记保管。

6.具有进行全身麻醉的麻醉机、吸引器、氧气通道和能够进行心电图、血压和血氧等项目监测的多功能监护仪。

(六)重症监护室1.设置符合规要求,达到III级洁净辅助用房标准,病床不少于6,每病床净使用面积不少于15平方米,能够满足脑血管疾病介入诊疗专业需要。

脑血管病规范诊疗自查自纠报告范文

脑血管病规范诊疗自查自纠报告范文

脑血管病规范诊疗自查自纠报告范文一、脑血管病的临床表现1、急性期:主要表现为突发性头痛、恶心呕吐、意识障碍、偏瘫等症状。

2、亚急性期:主要表现为头痛、恶心呕吐、颅内压增高、肢体瘫痪、感觉障碍等。

3、恢复期:主要表现为头晕、头痛、肢体瘫痪、语言障碍等。

二、脑血管病的诊疗原则1、早期干预:对于急性期脑血管病患者,应尽早进行患者的症状评估和危险性评估,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争取最佳的治疗时机。

2、全程管理:对于脑血管病患者的全程管理包括急性期、亚急性期和恢复期,需要建立规范的管理方案,保证疾病的持续监测和治疗。

3、综合治疗:针对脑血管病患者的具体病情,采取综合治疗措施,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康复训练等多种方法的结合使用。

三、自查自纠报告1、自查内容(1)了解并掌握脑血管病的基本知识,包括发病原因、临床表现、诊断方法、治疗原则等。

(2)掌握脑血管病的常见症状,如头痛、恶心呕吐、肢体瘫痪、语言障碍等。

(3)了解脑血管病的诊疗原则,包括早期干预、全程管理、综合治疗等。

2、自纠行动(1)定期进行脑血管病的自查,包括询问家族病史、检查自身体征等。

(2)如有脑血管病的相关症状,及时就医进行诊断和治疗。

(3)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并按照医嘱进行治疗和康复训练。

四、预防脑血管病的措施1、保持心理健康:避免长期的精神紧张和焦虑,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2、戒烟限酒:尽可能戒烟限酒,减少吸烟和酗酒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3、合理饮食:保持均衡营养,多吃蔬菜水果,减少高脂肪、高糖食品的摄入。

4、适度运动:保持适度的运动量,增加体能,增强身体的抵抗力。

5、定期体检: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和治疗潜在的健康问题。

五、结语脑血管病是一类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工作能力带来了极大的影响。

规范诊疗行为,自查自纠报告是预防和治疗脑血管病的重要环节。

希望广大患者和医务人员共同努力,提高脑血管病的诊疗水平,为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幸福贡献力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理。(AHA,EUSI,I类, 证据水平B)
2
不推荐所有患者早期预防性治疗癫痫,但是可以选择性应用于脑
叶出血的患者。 (EUSI,证据水平C)
3
有临床痫性发作时,给予适当抗癫痫药物治疗。抗惊厥治疗应连
续应用30天。之后的治疗应逐渐减量最后停药。如果癫痫再次发
作,患者则需要长期抗惊厥治疗。 (EUSI,AHA,I类, 证据水
Odds Ratio
(corrected; 95% CI) favourable Outcome
4.0
Upper 95% CI
3.5
Mean
3.0
Lower 95% CI
2.5
2.0
1.5
1.0 0.5 0.0
60
NNT: 3.5*
NNT: 7*
(11)**
NNT: 9*
(13)**
NNT: 11* (>30)**
中危
•年龄≥65岁,无高危因素 •年龄<75岁,伴高血压、糖 尿病或血管性疾病
低危
•年龄<65岁,无中危或高危 因素
华法令抗凝治疗
华法令禁忌症? 有 无
华法令治疗, INR 2.5 (2.0-3.0)
考虑抗凝治疗或 2 阿司匹林
如果无禁忌症,阿司匹林 75-300mg/d
当个体危险因素变化时, 重新进行危险分层
糖尿病

吸烟
我仍在吸烟
房颤
我经常心律不齐
饮食
我超重
运动
我从不运动
我的家族成员有 是 卒中史
评分(每格=1)
中危
120-139/80-89
200-239
临界 我尝试戒烟 我不清楚 我轻微超重 我偶尔运动 不清楚
低危
<120/80
<200
否 我不吸烟 我的心律正常 我的体重正常 我经常运动 否
年龄 性别 种族 社会环境
– 常规治疗 – 新理念:卒中单元 • 脑血管危险因素与预防 – 生活方式改变 – 新理念:分层与达标策略
– 缺血性脑血管病
• 75%-80%(88%US) • TIA • 脑血栓形成 • 脑栓塞
– 出血性脑血管病 • 25%-20%(12%US) • 脑出血 • SAH
– 血管壁病变:动脉硬化, 血管炎,外伤,先天异常
构成比(%)
中国卒中事件急诊登记数据库( CARDs China )结果
地区
中国 加拿大 70.0
60 50 40 30 20 10
0 吸烟
一般肥胖 中心性肥胖 高血压 缺乏锻炼
Ko et al, 2003
小学 中学 大学
危险因素 高危
血压
>140/90 或 我不清楚
胆固醇
>240 或 我不清楚
内容
• 概念与概况 • 脑血管病症状 • 脑血管病基础知识 • 脑血管病治疗
– 新理念:卒中单元 – 常规治疗 • 脑血管危险因素与预防 – 新理念:分层与达标策略 – 生活方式改变
• 它是指改善住院卒中病人医疗管理模式、 提高疗效的系统,为卒中病人提供药物治 疗、肢体康复、语言训练、心理康复和健 康教育。
脑血管病规范与治疗
病因 0
缺血性心脏病 脑血管病
下呼吸道感染 腹泻性疾病
新生儿期疾病 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
结核 麻疹 交通事故 气管、支气管和肺部肿瘤 疟疾 先天性疾病
1990年世界卫生组织报告
总死亡或寿命损失年 (YLLs)的百分比
5
10
死亡 寿命损失年
内容
• 概念与概况 • 脑血管病症状 • 脑血管病治疗
中国城市急诊卒中登记研究(n=1091)与加拿大卒中登记的比较
高危因素
房颤 高血压
8.8 13.0
心肌梗死 糖尿病
高脂血症 卒中史/TIA史
吸烟
13.0
16.3 22.0
17.9 29.0
41.5 20.0 16.9
21.0
58.5 56.0
0.0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 心源性脑梗死或TIA
• 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呈进展性卒中,与抗 血小板制剂合用(经验性)
• 动脉粥样硬化性TIA,频繁发作或发作时间长, 与抗血小板制剂合用(经验性)
• 药物
– 低分子肝素 0.4ml bid
– 华法令
监测INR 于2.0-3.0
• 对于急性缺血性卒中病人不推荐常规抗凝 改善神经预后和预防卒中复发(A)。
介绍脑血管病的最新进展,更新知识,加强理解, 统一认识,并进行不定期考核
卒中单元 病人出院随访模式
• 卒中小组成员在脑血管病专科门诊进行定 期随访,按照循证医学指南对病人进行药物 治疗,康复指导,二级预防,健康教育.
• 评价病人的危险因素,监督病人服药,鼓励功 能锻炼,提高病人的依从性.
1
所有急性脑出血患者均应在卒中单元、重症监护室进行监测和管
2001中国SU 2000年extended SU 1990年SU系统综述 1985年MSU 1976年ASU(美国) 1962年报第一个RCT 1950年北爱尔兰
•卒中单元不是一种疗法,而是一种病房管理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并不包含新的 治疗方法。 •针对住院的卒中病人,只是病人住院期间的管理。 •在这个新的病房管理体系中,应该是一种多元医疗模式,多学科的密切合作。 •病人除了接受药物治疗,还应该接受康复和健康教育,它是一种整合医疗或组 织化医疗的特殊类型。
• 其他溶栓剂没有被系统研究,包括 reteplase, urokinase, anistreplase, 和 stephylokinase。
TIA或迅速好转的卒中以及症状轻微者 病史和体检符合蛛网膜下腔出血 两次降压治疗后血压仍高于185/110mmHg 治疗前CT检查发现有出血、占位效应、水肿、肿瘤、AVM 在过去14天内有大手术和创伤 活动性内出血 7天内进行过动脉穿刺 病史中有血液学异常以及任何原因的凝血、抗凝血疾病
以病人为中心,以减少病人的神经功能缺损,提高 病人的生活质量为目的进行多专业之间的合作。
卒中单元的工作模式:卒中小组会
固定时间地点: 每周一次,卒中单元病房 任务:
主管医生和责任护士介绍病情,共同识别病人存在的问 题
制定个性化的长短期康复目标,完善治疗方案和康复计划, 监测康复过程
制定合理的治疗和护理计划 制定出院的治疗目标和计划 积极与患者、家属接触
卒中单元的人员组成
医生
责任护士
心理治疗师 OT师
PT师 语言治疗师
有效
多学科的密切合作和多元医疗的整合 诊断和治疗的标准化,降低死亡率和复发率 康复治疗 营造较好的治疗环境和氛围 心理支持 健康教育
卒中单元 的工作模式
团队工作方式是卒中单元的基本工作方式.
小组成员有机结合,在统一领导下工作,相辅相成 积极协同工作.
踝臂指数
超声检测肱动 脉血管反应性
桡动脉压力测定仪 检测血管顺应性
动脉功能
指端张力测量法检 测微血管反应性
检查举例
临床描述
危险分层
治疗方案
•脑动脉支架或其他成形 •动脉-动脉栓塞事件
缺血性卒中或TIA,伴有 1.动脉粥样硬化性动脉狭窄 2.有重要危险因素(糖尿病、 冠心病、代谢综合征、持续吸烟)
极 高 危
90 120 150 180 210 240 270 300 330 360
Symptom-to-needle time in minutes
* NNT at absolute point of time ** NNT for each 90 min interval
Saver, Stroke 2006
• 阿斯匹林不能替代其他静脉治疗,尤其是 rtPA(A)。
• 不推荐急性期使用其他抗血小板药物(C)。
• 急性缺血性卒中,不适合溶栓治疗者(脑梗死、 TIA)
• 溶栓后24小时,无出血并发症
• 药物
– 阿司匹林 50~325mg /d
– Ticlid
0.25/d
– 氯吡格雷 75md/d
– 缓释双嘧达莫+小剂量阿司匹林
– 原则上24小时内不使用静脉肝素和阿司匹林,24小时后重复CT没有发现出 血,可以开始使用阿司匹林和/或肝素
– 用药后45分钟时检查舌和唇判定有无血管源性水肿,如果发现血管源性水 肿立即停药,并给予抗组织胺药物和糖皮质激素
• 大多数病人卒中发病24-48小时内开始给阿 斯匹林(A)。
• 溶栓24小时内不使用阿斯匹林(A)。
– 血管压迫:骨质增生肿瘤
– 心脏疾病:房颤,瓣膜病
– 血流动力学改变:高血压, 低血压
– 血液成分改变:粘稠度高, 凝血功能异常,栓子
– 高血压动脉硬化 – 动脉瘤 – 先天异常:AVM – 血液病 – 结缔组织病 – 脑动脉炎 – 脑肿瘤 – 抗凝或溶栓后(沙龙)
“急性卒中如若未得到及时救治,患者将以每分 钟一百九十万个神经元的速度丧失脑神经功能 ”
平B)
4
水肿加重导致病情恶化,则需要开始治疗颅内高压。 (EUSI,
AHA, IIa类, 证据水平B)
5
需要机械通气以进一步治疗的患者以及在降颅压治疗的同时需要
同步监测颅内压和血压的患者,使脑灌注压 >70 mmHg 。
(AHA,IIa类, 证据水平B)
6
脑出血患者病情稳定后,建议早期活动和康复训练。 (I类, 证
– 常规治疗 – 新理念:卒中单元
• 脑血管危险因素与预防
– 生活方式改变 – 新理念:分层与达标策略
• 一侧肢体或面部麻木无力 • 意识障碍,言语理解或表达异常 • 行走困难,头晕或平衡协调困难 • 单双眼黑朦或视力障碍 • 不明原因的头痛 • 突然发生的意识障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