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教育目的教案
王道俊、郭文安版《教育学》笔记整理电子教案
王道俊、郭文安版《教育学》笔记整理第一章教育的概念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它产生于社会生活的需要,而归根到底产生于生产劳动。
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它的社会职能,就是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促进新生一代的成长。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是否有目的地培养人是教育活动与其他社会活动的根本区别。
在不同时代不同的人那里,对人的生存与发展的认识与取向有不同的理解与选择,因而对教育业也有不同的目的和不同设想与实施。
教育与的发展同人类追求解放的步伐基本上是一致的。
教育概念的定义: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中介系统。
教育的历史发展各阶段的特点:一.古代教育1. 原始的教育主要是在社会生产和生活的过程中进行的2. 古代学校的出现和发展3. 教育阶级性的出现并不断强化4. 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二.现代教育1.学校教育逐步普及2.教育的公共性日益突出3.教育的生产性不断增强4.教育制度逐步完善三.未来教育第二章教育与人的发展人发展的规律性:顺序性,不平衡性,阶段性,个别差异性,整体性影响人的发展的基本因素及其作用:一.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1.遗传素质是人的发展的生理前提,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2.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度制约着人的发展过程及年龄特征3.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4.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二.环境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1.环境是人的发展的外部条件2.环境的给定性与主体的选择性3.环境对人发展的作用离不开人对环境的能动活动三.个体的能动性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1.个体的能动性是在人的活动中产生和表现出来的2.个体是能动性是人的发展的内在动力3.个体的能动性影响人的自我设计和自我奋斗教育对人发展的主导作用:1.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2.教育主要通过文化知识的传递来培养人3.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作用越来越大第三章教育与社会发展教育的社会制约性:教育目的、教育制度、教育内容与教育方式,以及教育发展的规模与速度,无一不受到一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经济政治制度与科学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这就是教育的社会制约性。
特殊教育课件 康复训练教案
特殊教育课件康复训练教案第一章:引言1.1 教案目的本教案旨在为特殊教育学生提供康复训练,帮助他们提高生活技能和社交能力,促进他们身心健康发展。
1.2 适用对象本教案适用于特殊教育学校或班级的学生,特别是需要康复训练的学生。
1.3 教学环境需要一个安静、安全、舒适的教学环境,配备必要的康复训练设备和辅助工具。
1.4 教学时间每个章节的教学时间为45分钟,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第二章:评估学生需求2.1 目的了解学生的康复需求,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训练计划。
2.2 方法观察学生的行为表现,与学生、家长和教师沟通,评估学生的康复需求。
2.3 评估内容学生的身体能力、社交技能、生活技能等方面进行评估。
2.4 制定康复计划根据评估结果,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训练计划,设定明确的目标和阶段性成果。
第三章:基本康复训练3.1 目的提高学生的身体协调能力和灵活性,为后续康复训练打下基础。
3.2 训练内容3.2.1 肌肉力量训练:通过伸展、举重等运动,提高学生的肌肉力量。
3.2.2 平衡能力训练:通过平衡木、瑜伽等运动,提高学生的平衡能力。
3.2.3 协调能力训练:通过跳绳、踢毽子等运动,提高学生的协调能力。
3.3 教学方法示范、指导、协助学生完成训练任务,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并给予积极的反馈。
3.4 注意事项确保学生在训练过程中安全,根据学生的能力调整训练难度。
第四章:社交技能训练4.1 目的提高学生的社交技能,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
4.2 训练内容4.2.1 眼神交流:教导学生如何进行眼神交流,表达关注和尊重。
4.2.2 面部表情:教导学生如何运用面部表情表达情绪和感受。
4.2.3 语言表达:教导学生如何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和需求。
4.3 教学方法通过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互动活动,提供学生实践和锻炼的机会。
4.4 注意事项关注学生的情绪和反应,给予积极的指导和鼓励,避免批评和压力。
第五章:生活技能训练5.1 目的提高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独立生活的能力。
运动生理学教案
运动生理学教案8
授课对象
体育教育(本科)
教材名称
运动生理学 编著:邓树勋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授课章节
第四章血液
教学目的
掌握:血液的组成及一般功能;红细胞生成调节。
熟悉:氧离曲线、缓冲作用。
了解:氧和二氧化碳的运输。
教学重点
血液的组成及一般功能,红细胞生成的调节
教学难点
教学目的
1.掌握:跨膜物质转运的基本功能中的易化扩散;主动转运机制。
2.熟悉:单纯扩散。
3.了解:细胞膜的化学组成和分子结构;继发性主动转运、出胞与入胞式物质转运。
教学重点
跨膜物质转运的基本功能
教学难点
细胞膜的主动转运功能
教学方法
讲授式+启发式+多媒体
教学内容
时间(2节课)
教
学
内
容
及
时
间
安
排
教学步骤、内容(详细内容见课件)
(二)易化扩散
1. 概念;非脂类物质、顺浓度梯度转运
2.特点 :不耗能、需膜蛋白质的帮助
3.类型:
(1) 载体中介的易化扩散及其特点
(2) 通道中介的易化扩散及其特点
(三)主动转运
1.概念;非脂类物质、逆浓度梯度
2.特点;消耗能量、需膜蛋白质的帮助
3.钠-钾泵的性质、作用及生理意义。
4.钙泵的作用及生理意义。
二、呼吸肌本体感受性反射
三、化学因素对呼吸的调节
四、运动时呼吸的变化和调节
第四节运动时合理的呼吸
1.减少呼吸道阻力
2.提高肺泡通气效率
3.与运动技术相适应
4.合理运用憋气
5分钟
《小英雄雨来》教案
《小英雄雨来》教案《小英雄雨来》教案《小英雄雨来》教案1【设计理念】本课的阅读设计,家国情怀,点燃深埋在孩子心灵的爱国火种。
培养儿童的家国情怀,增强儿童的爱国主义情感,是小学语文教材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小培养小学生的爱国情怀。
【教学目标】1.自学生字新词,掌握读音,理解词义。
2.结合课文内容,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
能简要复述课文内容。
3.体会本课中描写景色的优美句子和丰富的词语。
了解雨来为掩护革命干部和日寇英勇斗争的故事,学习雨来热爱祖国、勇敢机智的品质。
教学重点、难点1.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理解每部分的内容,并能说出每一部分的主要意思,给每一部分加上小标题。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生字、多音字、新词卡片。
《小英雄雨来》课件(或挂图、幻灯片等)。
教学过程一、复习巩固,回忆旧知说说小英雄雨来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设计意图]在复习中导入,学生一方面可以回顾课文整体内容,另一方面能使学生把握重点,及时达到能力的迁移,很快过渡到新的教学环节。
二、回顾全文,深入探究1.从重点内容入手,理清段间联系。
(1)鬼子抓住雨来为什么要枪毙他?(2)雨来在鬼子面前为什么表现得如此坚强?(3)雨来又是怎样从鬼子手中逃脱的?他为什么能这样做?(4)你认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2.指导同学讨论、理解重点句子。
划出“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在课文中的位置。
重点理解课文中两次提到这句话有什么重要的意思?从而体会雨来的优秀品质。
雨来没理他,脚下像踩着风,—直朝后院跑去。
一滴一滴的血滴下来,溅在课本那几行字上。
有志不在年高。
[设计意图]在小学语文教材中融入核心价值观教育,必须充分考虑儿童身心发展的阶段性特点,遵循系统设计、潜移默化、随机渗透的原则。
儿童天真活泼,生性好动,对外界事物充满了好奇心,情境化的主题活动更容易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满足他们的不同认知、情感需求,在丰富的学习体验中培育价值观念,并引导儿童理解课文的内容,更深刻地理解“小英雄”的品质。
第5章第一节蒙台梭利感官教育及案例分析
1、了解感官教育的重要性与目的;
2、掌握蒙氏感官教育的定义与感官教具的特征;
3、重点掌握感官教育的内容、方法与原则。
4、学会操作蒙台梭利感官教具;
教学重点
1、学会操作蒙台梭利感官教具;
2、重点掌握感官教育的内容、方法与原则。
肇庆市技师学院理论课教案
授课教师刘丽兰授课班级
课程蒙台梭利教学法章节称
高517幼师3、4班
第五章蒙台梭利感官教育及案例分析第一节感官教育概述一……四小节
1、了解感官教育的重要性与目的;
2、掌握蒙氏感官教育的定义与感官教具的特征;
教学目的
教学内容
及
课时分配
3、重点掌握感官教育的内容、方法与原则。
4、学会操作蒙台梭利感官教具;
教育史教案-5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的教育
教案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目的、要求:1.了解古希腊时期的教育、罗马共和政体时期的学校教育。
教学重点斯巴达、雅典的教育特点。
教学难点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的教育特点课堂教学创新点1.通过活动的形式组织学生参与分享与讨论。
2.推荐教育名著和中外教育史中涉及的教育家,在学习教育史理论的同时拓展知识面,深层次了解教育。
教学媒体与资源选择多媒体、PPT、Tronclass;《中外教育简史》课程思政元素体现及切入点从片面教育和全面教育作为切入点,引导学生了解作为片面教育代表的斯巴达教育的特点,和作为全面教育代表的雅典教育的特点。
组织学生讨论各自的利弊,并围绕当代社会的片面教育和全面教育,发现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最终总结并分析“立德树人”“德育为先”的科学性,引导学生树立“立德树人”的教育观。
教学内容及过程设计一、斯巴达的教育1.斯巴达的地理位置、经济、社会情况2.斯巴达教育的特点(1)教育主体:教育完全为国家控制,教育被视为国家的事业。
(2)教育目的:身体健壮的武士,忠于统治阶级的强悍的军人(3)教育内容:以军事教育为主,具体内容是“五项竞技”——赛跑、跳跃、角力、掷铁饼、投标枪,以及骑马、游泳、击剑等(4)教育方法:惩罚二、雅典的教育1.雅典的地理位置、经济、社会情况2.雅典教育的特点(1)教育主体:既有公共教育,也有私人教育(2)教育目的:有文化、有修养和多种才能,能言善辩,善于通商交往的政治家和商人(3)教育内容:以身心和谐教育为主,具体内容除体育竞技外,还包括“三艺”——哲学、文法和修辞,也包括音乐、体操等(4)教育方法:机械背诵,广泛使用体罚与斯巴达教育相比,雅典教育的制度化程度更高一些三、希腊化时期的教育1、小学教育方面,文字学校或文字教师已经占据统治地位,音乐教师和体操教师的地位下降。
教学的主要内容是读、写、算,智育几乎完全挤掉了体育与美育2、中等教育方面,文法学校或文法教师取代了体育馆的位置,教学的主要内容是文法和修辞,还包括算术和几何3、高等教育方面,以学习军事为主的士官学校日益衰落,代之而起的是哲学和修辞学校的兴盛。
小学语文教案10篇_5
小学语文教案10篇小学语文教案篇1 学习目的:1.认读6个生字,理解“洗漱、惬意、反驳、逻辑、筋疲力尽、号码”等词语。
2.读懂课文,学习乌塔自立自强的精神。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通过描写人物言行突出人物性格的写法。
学习重、难点:感悟通过描写人物言行突出人物性格的写法。
课前准备:师生一起观察欧洲地图,理解欧洲的著名城市。
教学过程:一、看图谈话,提醒课题1.出示欧洲地图。
2.有一位14岁的小姑娘经过充分的准备和精心的筹划,单独一人游历欧洲,这个小姑娘就是课文的主人公——乌塔。
(板书课题)二、学生自读,自主感知:1.各自轻声读课文。
遇到生字拼读一下括号里的拼音,遇到生词可、词典。
2.赛读生字词:洗漱、惬意、号码、反驳、逻辑、精疲力竭。
3.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4.四个同学组成小组;每个学生朗读一遍课文,大家对出现的问题给以纠正;讨论乌塔是一位什么样的小姑娘。
三、精读课文,深化体会1.乌塔是一位具有独立生活才能和自主意识的德国小姑娘。
再读课文,从课文的描写中体会乌塔独立生活的意识。
2.读读议议:a、在初次见面的局部,哪些描写可以看出乌塔做事有生活经历,沉着不迫?b.在地图上找出乌塔在欧洲游历的地点,读读、议议乌塔为什么不怕危险?c.填空理解中外文化背景的差异,中外父母教育孩子的差异:中外父母爱孩子的不同表达方式:中国父母是百般呵护,孩子一般没有时机独立锻炼;外国父母是给孩子自由,放手让孩子去锻炼;中外孩子自理、自立才能的差异:中国孩子靠父母养活、资助;外国孩子靠自己打工,努力挣钱;认识世界的途径不同:中国孩子不出家门;外国孩子走出家门;中外孩子处理事情的才能:中国孩子〔父母包办代替〕;外国孩子〔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
3、指导学生讨论交流,结合上下文或生活实际发表自己的见解。
a.乌塔单独一人游欧洲,这样做好不好?为什么?b可不可以像乌塔一样单身外出旅游?c你赞同中国父母慎重小心的教育方式,还是赞同外国父母这种开放自由的教育方式?D 我们能向乌塔学习什么?四、理解主题,展开讨论:1.乌塔的哪些话或哪些做法给你留下深化的印象,说说你的见解。
第五章 教育目的授课教案设计0909
培养目标是根据教育目的制定的某一级或某一类学校或某一个专业人才培养的具体要求,是国家教育目的在不同教育阶段或不同类型学校、不同专业的具体化。它是由特定的社会领域和特定的社会层次的需要决定的;也因受教育对象所处的学校级别而变化。
3.教育方针、教育目的、培养目标的关系
(1)教育方针与教育目的的关系
提问:
你是怎么理解“人的自由发展”的?
第二节我国的教育目的
一、理论基础
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二、我国教育目的体系
1.教育方针
教育方针是国家在一定历史阶段根据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要求提出的教育工作发展的总方向,它是国家教育政策的总概括。教育方针包括三个组成部分:教育性质、教育目的、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和根本原则。
教育方针可能是独立的,也可能一肩二任,方针中包含着教育目的,发挥着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双重作用。而且,在更多的情况下,方针与目的通用,两者融为一体。但是,严格说来,教育方针是针对教育总体的发展而做出的总规定,所有教育的发展都必须根据总的方针去行事,而教育目的则是有层次的,不同层次的教育各有自己的目的。教育目的位居于方针之下,是关于各级各类教育培养人的目标与规格,它规定了该层次该类别的教育应该把受教育者培养成适合什么领域需要的人。与方针相比,教育目的将人才规格具体化了。
(2)培养目标与教育目的的关系
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之间的关系是普遍与特殊的关系。教育目的是针对所有受教育者提出的,而培养目标是针对特定的教育对象提出的,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对象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制定培养目标需要考虑各自学校学生的特点。
三、1949年以来各个时期的教育目的
1957年,在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上提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高中地理 第五章 做一个合格的现代游客 第一节 设计旅游活动教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3-新人教版高二选修
第一节 设计旅游活动[学习目标] 了解影响旅游者出游的主、客观因素;掌握如何收集旅游信息、决定旅游目的地和选择旅游线路;理解影响旅游安全的主要因素,以及应采取的安全防X 措施。
一、了解旅游者的出游愿望和能力 1.影响出游的主观因素旅游 动机 是人们进行旅游活动的□01心理要求,是直接推动和指导人们进行旅游活动的内在原因或动力旅游 □02偏好 不同的人可能喜欢不同形式和内容的旅游活动,因而对□03旅游路线的选择也有差异2.影响出游的客观因素 (1)经济承受能力①决定因素:游客的□04经济收入和□05愿意支付的旅游费用。
②影响结果:影响旅游目的地选择,□06旅游时间的长短以及旅游消费水平的高低。
(2)闲暇时间:影响旅游目的地的□07淡季与□08旺季分布,又反过来影响旅游者的出游选择。
二、收集旅游地的信息 1.旅游资源的□01特色。
2.旅游地的时空可达性(1)□02居住地与旅游地之间的空间距离过大→经济距离□03增加→旅游者的出游能力降低。
(2)居住地与旅游地□04相距遥远→两地□05环境差异巨大→对游客的吸引力增加。
3.旅游服务□06设施和条件。
三、确定旅游目的地,选择旅游线路1.选择□01最有名的旅游地:旅游地的知名度越高,往往表明其旅游资源的□02非凡性越突04越大。
出,对游客的吸引力越强,旅游者克服□03空间障碍的决心和可能也就□05较大的旅游地:环境差异会激发起人们的旅游愿望,不同地2.选择与居住地环境差异□06互补性。
区的旅游资源具有□07最小旅游时间比3.选择□(1)旅游时间比:人们从居住地到旅游目的地的单纯□08旅行时间与在旅游目的地□09游玩时间的比值。
(2)人们选择旅游点和旅游线路时总是追求□10最小的旅游时间比。
四、保障旅游安全01地形、气候、水文等自然环境条件、旅游1.影响旅游安全的因素:主要包括旅游地的□硬件设施情况及社会文化环境等。
02气候条件及沿途各地的环境,带2.出游准备:外出旅游应当根据当时的季节和当地的□合适的衣服及用品。
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全册完整版)
课题第一章第1节形形色色的生物(一)课型新授课课时 1教育教学目的知识方面描述生物多样性,认识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的内在联系能力方面初步培养学生收集、处理、积累、使用信息的能力,通过交流提高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信息交流能力。
思想教育从情感上引导学生走入生命的世界,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热情,以积极的态度感受生命世界的精彩与美丽。
重点生物的多样性难点遗传的多样性关键以“交流资料”的活动为核心,探讨生物的多样性教学教程师生互动教材分析与学法说明组织教学授课内容:生物圈:是生物共有的家园范围:在海平面以下约11000M和海平面以上约10000M这间,包括大气圈的下层、整个水圈和岩石圈上层。
一、生物的多样性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一)物种多样性活动:交流物种多样性资料目的要求:丰富对物种多样性的认识过程:1、将全班分组(约4-5人一组)推选组长。
2、各组同学将熟悉的生物名称写在纸上,相互交流教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交流学生分组统计交流本节从开始就突出生态学观点,突出人与生物圈的关系,通过交流活动和丰富多彩的生物图片、挂图等,让学生有感性认识,再提出课题,所以要示教师课前尽可能多的收集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师生互动教材分析与学法说明统计组内共列举出多少种生物3、全班各组分别展示和交流统计结果4、教师将收集的资料展示讨论:1、上述生物生活的环境怎样的?2、为什么生物会如此多种多样结论:生物的家族中包含有植物、动物、真菌、细菌、病毒等,约200多万种,其中70%动物,22%植物和真菌,5%单细胞生物(二)遗传多样性在不同种的生物体内,控制其性状遗传的遗传物质也是不尽相同的。
例:金鱼品种,菊花品种2-2.5万个(三)生态系统多样性1、生态系统:种类繁多的生物都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构成了生态系统。
2、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练习:思考与练习:1、3 各小组表达交流学生观察师生归纳、得出结论学生讨论,举例说明第一次学生活动课前准备很重要,教师要对小组长进行课前培训,以承担分组的任务,并多花时间给学生展示和交流的机会。
《工程化学》教案
《工程化学》教案总纲一、课程性质及教学目的:《工程化学》是全校非化学化工专业理工科本科生校级必修课,是素质教育的重要课程之一。
工程化学是从物质的化学组成、化学结构和化学反应出发,密切联系现代工程技术中遇到的如材料的选择和寿命、环境的污染与保护、能源的开发与利用、信息传递、生命科学发展等有关化学问题,深入浅出地介绍有现实应用价值和有潜在应用价值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使学生在今后的实际工作中能有意识的运用化学观点去思考、认识和解决问题。
该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将化学的思维方法和能力传授给学生,通过介绍化学理论在工程实际中的应用,把化学对人类进步的影响逐渐渗透到学生的脑海中,从而提高学生的化学素质。
二、课程内容:工程化学课程内容包含绪论、物质的化学组成和聚集状态、化学反应原理、水溶液中的化学反应和水体保护、电化学基础、物质结构基础等六部分。
纵观工程化学所含内容可知,该课程内容较为庞杂。
具有三多的特点;即所谓内容头绪多、原理规律多(涉及原理、规律几十个)、概念定义多,由于该课程具有上述特点,加之微观结构看不见、摸不到。
因此,教师感到难教,学生感到难学。
三、教学对象:非化学化工类理工科本科新生。
四、教学时间:第一学期或第二学期五、教学指导思想:1.从工程实际和生活实际的角度出发讲授《工程化学》,体现21世纪教学理念、教学改革精神和世界工程教育思想。
2.严格按《工程化学》教学大纲及《工程化学实验大纲》进行教学,注意课程内容的准确定位和整体优化,注重课程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3.开设的实验及课堂讨论应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知识创新的能力。
六、教学重点:1.系统与环境、反应进度、化学计量数;2.气体分压定律,大气相对湿度,等离子体;3. 稀溶液的依数性;3.晶体及其性质;4.热力学第一定律;5.焓与焓变,熵与熵变,吉布斯函数变;6.盖斯定律;7.化学反应等温式;8.浓度(压力)、温度等因素对化学平衡的影响;9.浓度、温度、催化剂等因素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10.酸碱质子理论;11.酸碱解离平衡常数;12.缓冲溶液及有关pH计算;13.溶度积及溶度积规则的应用;14.难溶电解质稳定平衡常数;15.四个量子数的意义、符号及电子组态表示的意义;16.杂化轨道理论;17.周期系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分布的一般规律;18.分子间作用力;19.氧化还原反应和原电池的关系;20.电极电势的计算及其应用;21.金属腐蚀原理与防护措施。
大学思修教案:第五章-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
●公共生活中的道德和法律所追求的目标是一
致的。虽然道德和法律发挥作用的方式有所 不同,但是二者互为补充、相辅相成。
●良好社会秩序的形成、巩固和发展,要靠道
德,也要靠法律。
第二节
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一、社会公德及其特点 二、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 三、社会公德的实践与养成 四、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
名 人 名 言
◆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违法行使职权,侵犯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的,应赔礼道
歉;造成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办理治安案件,不严 格执法或者有违法违纪行为的,任何单位和个 人都有权向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行政监
察机关检举和控告;收到检举、控告的机关,
应当依据责任及时处理。
活动内容的公开性
交往对象的复杂性
活动方式的多样性
二、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
●公共秩序是由一定规则 维系的人们公共生活的 一种有序化状态,主要 包括工作秩序、教学秩 序、营业秩序、交通秩 序、娱乐秩序、网络秩 序等。
公共秩序有序性的重要意义
◆有序性的公共生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 条件 ◆有序性的公共生活是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 必要前提
(一)文明礼貌
你在公共 汽车上给 他人让座 吗?
你进别人 宿舍时敲 门了吗?
小事一桩!
●文明礼貌是社会交往中必然的道德要求,
是调整和规范人际关系的行为准则。
●文明礼貌是打开心扉的钥匙,是交流思
想的窗口,是沟通感情的桥梁,它反映 着一个人的道德修养,体现着一个民族 的整体素质。
(二)助人为乐
● 助人为乐是我国的传统美德。我国
各个时期开展的公德建设活动
●50年代:“五爱”教育; ●60年代:学雷锋活动; ●80年代:“五讲四美三热 爱”活动; ●90年代:讲文明树新风、 希望工程、志愿者、百 城万店无假货、手拉 手、保护母亲河等活动。
大学思修课第五章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
2. 培养学生具备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道德选择能力。
3. 引导学生树立崇高的道德理想,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二、教学内容1. 第五章导言:道德与道德建设。
2.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原则:集体主义。
3.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
4. 道德评价与道德选择。
5.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现实意义。
三、教学过程1. 导言:通过讲解道德的定义、功能和道德建设的重要性,引起学生对道德建设的关注。
2.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原则:集体主义。
(1)讲解集体主义的含义:集体主义是一种以集体利益为重,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的价值观。
(2)阐述集体主义在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原则,是调整个人与集体关系的基本准则。
(3)引导学生树立集体主义观念,培养集体主义精神。
3.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
(1)社会公德:讲解社会公德的含义、特点和作用,引导学生养成遵守社会公德的习惯。
(2)职业道德:讲解职业道德的含义、要求和发展趋势,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
(3)家庭美德:讲解家庭美德的含义、内容和要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家庭观念,培养家庭美德。
4. 道德评价与道德选择。
(1)讲解道德评价的含义、方式和标准,引导学生正确进行道德评价。
(2)讲解道德选择的意义、原则和方法,引导学生学会在面对道德冲突时做出正确的选择。
5.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现实意义。
(1)讲解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在社会主义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2)引导学生认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对个人成长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性。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道德建设的基本原理和知识点。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道德案例,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道德原则和道德选择。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道德评价和道德选择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道德判断能力。
小学教育学——教育目的
明确性
教育目的应明确、具体 ,易于理解、操作和评
估。
适应性
教育目的应适应社会发 展和学生需求,具有灵
活性和可调整性。
公平性
教育目的应关注学生的 差异性和多样性,确保 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公平
的教育机会。
教育目的的反思与改进
01
02
03
04
反思教育实践
对当前的教育实践进行反思, 分析教育目的的执行情况和效
展的人才。
全面发展教育注重学生的综合素 质培养,不仅关注知识的学习, 还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
观等方面的培养。
全面发展教育要求学校在课程设 置、教学组织等方面注重学生的 全面发展,提供多样化的学习体
验和实践机会。
04
教育目的的评价与反思
教育目的的评价标准
有效性
教育目的应有效地促进 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
小学教师应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提教育教学能力,以自身专业发 展促进教育目的的实现。
03
教育目的的发展趋势
个性化教育
个性化教育强调尊重学生的个 性差异,因材施教,培养学生 的兴趣、特长和创造力。
个性化教育注重学生的自主性 ,鼓励学生自我探索、自我发 现和自我实现。
个性化教育要求教师关注学生 的个性特点,了解学生的需求 和困难,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 和支持。
小学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等,促 进学生全面发展。
小学教育目的的实现方式
课程设置与教学改革
小学教育应根据教育目的的要求,合理设置课程,不断推进教学 改革,提高教育质量。
家校合作与社区参与
小学教育应加强与家庭、社区的合作,共同参与学生的成长过程, 形成教育合力。
《幼儿园教育的目标导学案-幼儿教育学》
《幼儿园教育的目标》导学案第一课时一、导入幼儿园教育平昔是人们关注的焦点,那么幼儿园教育的目标又是什么呢?今日我们就来进修一下《幼儿园教育的目标》。
二、目标设定1.了解幼儿园教育的目标是什么。
2.精通幼儿园教育目标的重要性。
3.培育对幼儿园教育目标的理解和认同。
三、观点诠释幼儿园教育的目标是指对幼儿进行全面培育,增进幼儿身心健康进步、德智体美劳全面进步的教育目标。
四、重点梳理1.幼儿园教育的目标主要包括身心健康进步、德育和智育相结合、全面进步等方面。
2.幼儿园教育目标的实现有助于培育幼儿的综合素养和能力。
3.幼儿园教育目标的制定需要充分思量幼儿的特点和需求,重视因材施教,关注个体差别。
五、案例分析1.某幼儿园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体验活动,增进幼儿的身心健康进步。
2.某幼儿园在课程设置中重视情感亲子教育,培育幼儿的良好品德和情感。
3.某幼儿园通过开展绘画、手工等活动,增进幼儿的智力进步。
六、练习答疑1.你对幼儿园教育的目标有什么熟识?2.你认为幼儿园教育目标的实现对幼儿进步有何意义?3.你觉得幼儿园教育目标的制定需要思量哪些方面?七、教室检测1.简述幼儿园教育的目标。
2.你认为幼儿园教育目标的重要性是什么?3.你对幼儿园教育目标的实现有何建议?八、作业安置1.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幼儿园教育目标的含义和实现方式。
2.结合实际,沉思幼儿园教育目标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3.撰写一篇作文,谈谈你对幼儿园教育目标的熟识和看法。
九、拓展延伸1.参观当地幼儿园,了解不同幼儿园的教育目标和教育方式。
2.参与幼儿教育相关的讲座或活动,深度了解幼儿教育的最新理念和进步趋势。
3.与家长或其他教育工作者沟通,分享对幼儿园教育目标的熟识和心得体会。
十、总结反思幼儿园教育的目标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培育,增进幼儿身心健康进步、德智体美劳全面进步的教育目标。
只有充分熟识到幼儿园教育目标的重要性,才能更好地指导和增进幼儿的进步。
通过本次进修,信任大家对幼儿园教育的目标有了更深度的了解,期望大家能够在今后的实践中,不息完善和提升自己的教育水平,为幼儿的健康成长贡献自己的力气。
《教育学教育目的》课件
个人本位主义
个人本位主义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实现 个人的自我价值和潜能,强心理学基础
行为主义
行为主义认为教育的目的是通过 行为训练和强化,塑造人的行为 习惯和反应模式,培养人的自我 控制和适应性。
人本主义
人本主义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实现 人的潜能和自我实现,强调人的 情感、价值观和意义感,培养人 的自我认知和情感智慧。
强化人文素养教育
教育目的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提高学生 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促进人类文明的传承和 发展。
关注心理健康和幸福感
教育目的应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幸福感,帮助 学生建立积极的心态和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个 人成长和社会和谐。
教育目的的个性化
尊重个体差异
教育目的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兴趣、特长 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教育方案,以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和 发挥学生的特长。
问题。
教育目的是由特定社会领域和特 定社会层次的需要所决定的,也 受教育对象所处的社会环境和社
会发展的需要制约。
教育目的的制定者主要是国家或 社会,是对所有受教育者的共同
要求。
教育目的的分类
总体教育目的
由国家制定,具有全局 性和普遍性,通常体现 为对人才类型和质量规
格的要求。
具体教育目的
针对不同教育领域或层 次的具体要求,是对总 体教育目的的进一步具
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教育目的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帮助学生掌握 正确的学习方法和策略,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发展 能力。
激发创造力和想象力
教育目的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鼓励学生敢 于尝试和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THANKS
感谢观看
培养复合型人才
《学前教育学》教案(完整版)
学前教育学第一章学前教育学的形成和发展教学目的要求:了解学前教育学的研究对象,理解学前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任务,区别学前教育和学前教育学的概念。
教学重点:学前教育学的发展,学前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教学难点:学前教育的广义与狭义的区别教学方法:讲授、讨论什么是教育?今天,“教育”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
教育是有目的、有意识地对人身心施加影响并促进人向社会要求的方向发展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
广义的教育与狭义的教育。
可以说,学校教育是一种专门的和规范的教育,由于学校教育具有独特结构和功能,因而在近现代成为人类社会教育活动的核心部分,对其他各种教育起着示范和主导作用。
这是我们讲的广义和狭义的教育,明确了教育的概念后,我们需要明确什么是学前教育。
第一节学前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一、学前教育及其年龄划分学前教育:从出生到学龄前儿童的教育现象与教育活动。
通常们认为,3岁前是儿童身心发展比较重要的阶段,从出生到3岁前为婴儿期教育阶段,也称先学前期。
从3岁到6、7岁称为学前期。
由此构成了完整的学前教育阶段幼儿教育主要指的是对3~6岁年龄阶段的幼儿所实施的教育,幼儿教育是学前教育或说早期教育的后半阶段,前面与o~3岁的婴儿教育衔接,后面与初等教育衔接,是一个人教育与发展的重要而特殊的阶段。
学前教育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学前教育与学前教育学学前教育泛指0——6(7)岁前儿童的教育,包括学前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
学前社会教育指凡由社会设施或资助,实施或辅导的各种机构或组织。
在我国以托儿所、幼儿园为主。
此外,还有多种形式的家庭托儿站、游戏小组一、咨询所等。
学前教育学:以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基本原理为基础,研究学前教育的任务、内容、手段和方法,揭示在儿童和教育者的共同活动中,怎样对儿童施加教育影响,促进儿童在体育、智育、德育、美育几方面主动发展的规律的科学。
二、学前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学前教育学是研究和探讨学前儿童教育现象极其规律的一门科学。
四年级上册劳动教案(福建教育出版社)2022秋
四年级上册劳动教案(福建教育出版社)2022秋福建教育出版社小学四年级上册劳动教案第一章我会自己做1、洗内衣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知道洗衣物的主要步骤,知道不同质地的衣物要用不同的洗涤方法,还要用不同的洗涤用品。
2.认识几种常见衣物的洗涤标识。
3.通过实践,初步掌握正确的洗涤方法。
教学重难点:认识几种常见衣物的洗涤标识。
通过实践,初步掌握正确的洗涤方法。
教学准备:衣物质地标识,衣物洗涤说明标识等。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谈话:你平时在家要洗衣服吗?事怎么洗涤的?看到家长又是怎样洗衣物的?主要分哪几个步骤?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板书:浸泡——擦肥皂——搓洗——冲洗——晾干二、学习新知。
1、出示几件质地不同的衣物,提问:这几件衣物可以一起洗吗?为什么?2、认识衣物质地标识和洗涤说明标识。
(出示)让学生自己认自己记,然后逐个出示各种标识,让学生说说代表的意思。
把刚才几件衣物拿出来,让学生说说各是什么质地,该怎么洗?要注意些什么?3、学文明理:阅读课文,想一想:1)洗内衣有那些步骤?2)洗内衣要注意什么?4、看书学习正确的洗涤方法。
5、说一说:交流一些便捷的,有创意的好方法。
三、拓展活动1、动手实践时的注意事项。
2、查阅信息,获得怎样使衣物洗得更干净的小知识。
3、根据自己所带要洗的衣物,说说应该用什么洗涤用品?1)了解为什么不能用洗衣粉洗衣物的道理。
2)阅读小知识:洗涤剂的选择与使用四、评价。
2、鞋的清洁教学目标: 1.学会刷洗自己的鞋子和保养各种鞋。
2.替父母洗鞋,表达一份孝心教学准备:课文插图教学过程:一、导入我们每天都要穿鞋,鞋不但能保护我们的双脚,还便于我们行走跑步和锻炼,清洁鞋也有很大的学问,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鞋的清洁。
二、学习新课1. 读课文,说说鞋的清洁。
2. 找一找,怎么保持鞋的清洁卫生?A.学生互相说一说B.学生说老师板书勤刷洗勤晾晒三、巩固练习;1.学会刷洗自己的鞋子吗?2.替爸爸、妈妈洗鞋,表达一份孝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论具有强烈的人道主义色彩。它的全盛时期是18、19世纪。在这一时期,强调人的本性需要、强调个人的自由发展对于反对宗教神学、反对封建专制及其影响下的旧式教育具有重要的进步意义。由于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论倡导个性解放、尊重人的价值等,有一定的合理性,这一目的论在今天仍然对全世界的教育有着重要的影响。不过,正如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论只执一端,因而有失偏颇一样,如果不将个人的自由发展同一定的社会条件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结合起来,所谓合乎人性的自由发展就会变成空中楼阁。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论的最大缺陷即在于此。
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论充分注意到了社会对个人、对教育的制约作用。但这一学派没有看到:社会是由个体组成的,没有有活力的个体,社会存在就是病态的;同时离开个体的生活幸福等目的,社会存在也就失去了意义。社会是个体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但社会并不是个体存在的终极目的。因此,教育目的如果只看到教育对象存在的条件而对教育对象自身的需要不做足够的关照,就肯定是有失偏颇的。
8.鲁洁《实然与应然两重性:教育学的一种人性假设》,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8.4
9.叶澜《21世纪社会发展与中国基础教育改革》,中国教育学刊,2005.1
教学反思
本章旨在帮助学生系统地了解我国中小学的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培养他们具有初步的教师角色责任感,从而进一步增强学习的动力。因此,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联系自身的中小学经历去理解本章内容,更要结合当前的中小学教育教学实际,以增加教学的针对性。
教育学基础授课教案设计
课程名称
教育学基础
计划学时
3学时
教学单元
第五章教育目的
教学章节
第一节教育目的概述第二节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第二节我国的教育目的
教学目标
1.掌握:(1)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内容;(2)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3)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及其相互关系。
2.理解:()教育目的的概念及结构;(2)教育目的的功能;(3)教育目的的社会制约性。
三、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构成
1.德育,即培养人思想道德的教育,是向学生传授一定社会思想准则、行为规范、并使其养成相应思想品德的教育活动,是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健康心理品质教育等方面的总称。
它的基本任务包括: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使学生成为具有良好社会公德、文明行为习惯的遵纪守法的好公民;培养学生正确的政治方向,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政治信念,具有为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而努力奋斗的献身精神;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使他们形成科学辩证的思想方法,正确认识世界和人生,在社会生活中追求新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勇于创造;培养学生良好、健康的心理品质,使学生能正确认识自己,讲究心理卫生,提高心理素质,形成完善人格;培养和发展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能力等等。
根据上述各育之间的关系,在教育中要把各育结合起来,使它们在全面发展中相互协调、相互促进,都得到发展。要注意避免两种片面的倾向:一是只注重各育之间的联系性和相互促进性而忽视各育的独特功能;二是只注重各育的区别和不可代替性而忽视各育相互促进的作用,甚至把它们割裂开来、对立开来。这两种片面做法都会破坏各育之间的协调,不利于相互结合。在实际生活中,青少年德、智、体诸方面的发展往往是不平衡的,有时需要针对某个带有倾向性的问题着重强调某一方面。学校教育也常会因某一时期任务的不同,而在某一方面有所侧重。但绝不意味着可以忽视和放松其他方面,在任何情况下,都要注意坚持社会主义教育目的,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诸方面和谐发展。
3.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教育学基础》,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4.扈中平,刘朝晖《挑战与应答——20世纪的教育目的观》,山东教育出版社,1996
5.陈桂生《教育原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6.扈中平《教育目的应定位于培养“人”》,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4.7
7.易连云,陈时见《挑战理性——后现代主义对现代教育目的的诘难》,比较教育研究,1999.1
3.应用:()教育目的的功能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2)分析教育目的以及相关的教育方针、学校培养目标、教学目标之间的逻辑关系;(3)运用教育目的的理论分析当前教育中的问题。
重点难点
1.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2.全面发展教育各组成部分的关系。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内容
备注
【案例链接】
一位二战中纳粹集中营的幸存者,后来当上了美国一所学校的校长。在每一位新老师来到学校时,他都会交给那位老师一封信。信的内容完全一样,里面写的是:“亲爱的老师,我是集中营的生还者,我亲眼看到人类所不应该见到的情景:毒气室由学有专长的工程师建造;儿童由学识渊博的工程师毒死;妇女和幼儿被受过大学教育的人们枪杀。看到这一切,我怀疑:教育究竟为了什么?我的请求是:请你们帮助学生成为有人性的人。你们的努力绝不应当被用于制造学识渊博的怪物、多才多艺的变态狂、受过高等教育的屠夫。只有在使我们的孩子具有人性的情况下,读写算的能力才有其价值。”(《意林》2006.5作者:佚名)
(一)表述的变更
(二)教育目的的精神实质
1.社会主义是我国教育性质的根本所在
2.使受教育者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
3.注重提高全民族素质
4.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全面发展培养各级各类人才
二、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基本思想是:人的发展是与社会生产发展相一致的;旧式劳动分工造成人的片面发展,机器大生产要求人的全面发展,并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是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二、Leabharlann 育目的的功能(一)定向功能
(二)调控功能
(三)评价功能
三、教育目的选择和确立的基本依据
(一)社会依据
(二)人的依据
通过以上的案例,我们知道学校教育是一个实践领域,教育理论要回答的首要问题就是“我们的教育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
联系实际,谈谈对这封信的认识。
第二节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
一、个人本位价值取向
7..多年来,我国的教育目的达到了吗?为什么?
8.如何才能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研究课题
1.试比较我国的教育目的与其他国家教育目的的差异。
2.四人合作,研究学校教育中存在的不利于甚至阻碍教育目的实现的现象,并探究其原因。
课外拓展性
学习材料
1.[英]约翰·怀特《再论教育目的》,教育科学出版社,1997
2.瞿葆奎主编《教育学文集·教育目的》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
4.教育目标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是在教育目的的规范下制定的。但在实际工作中,经常出现教育目标在某些提法上的差异,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5.集体研讨一下“建设者”、“接班人”与“一代新人”的异同。
6.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欧内斯特· L ·博耶的一段话:“教育的目的不仅是为学生的职业生涯做准备,而且要使他们过一种有尊严和有意义的生活;不仅要生成新的知识,而且要把知识用来为人类服务;不仅是学习和研究管理,而且要培养能够增进社会公益的公民。”
三、调和折中论
美国教育家杜威则试图调和个人本位的价值取向和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的分歧,做到个人与社会两者的兼顾,他认为教育过程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心理学的,一方面是社会学的,主张要将个人特性与社会目的和价值协调起来。一方面,杜威倡导儿童中心主义,主张培养个性。他反对脱离儿童的需要、兴趣、经验而强加外在的教育目的,认为这是对教育过程的外部强制。另一方面,杜威又主张所谓的社会中心,强调应把教育的社会方面放在第一位,尤其是强调教育应成为民主观念的仆人。
杜威的主张有不少积极因素,如重视儿童的活动在教育与发展中的作用,强调学校与社会生活的联系等。但是,他的两大主张:教育是一无外在目的的生长过程与教育应当成为实现民主主义的工具,本身即是一种矛盾,因而,杜威并未成功地解决这一问题。
谈谈对三大教育目的价值取向的认识。
第三节我国的教育目的
一、我国的教育目的及其精神实质
第一节教育目的概述
一、教育目的的内涵和层次结构
(一)教育目的的内涵
1.教育目的的含义
2.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之间的关系
3.教育目的的意义
(二)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
教育目的是各级各类学校必须遵循的总要求,但它不能代替各级各类学校对所培养的人的特殊要求。学校还有各自的具体培养目标,这就决定了教育目的的层次性。
人的全面发展具有丰富的内涵:(1)指人从事物质生产的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这种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既表现为人的体力和智力的全面发展,又表现为人的才能和志趣的全面发展。(2)指人的才能的全面发展。正如马克思、恩格斯说的,每一个人都无可争辩地有权全面发展自己的才能,任何人的职责、使命、任务就是全面地发展自己的一切能力。(3)指人自身的全面发展,它意味着人以一种全面的方式,也就是说,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质,均匀地发展全部的特性。(4)指人的自由发展,它包括全部才能的自由发展,个人独创的和自由的发展,个人的比较高度的发展等。
提问:
这一培养目标的提法与之前的有什么不同?
提问:
当前中小学德育的现状如何?
3.体育,是指向学生传授身体运动及其保健知识,增强他们体质,发展他们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教育。
体育的基本任务包括:指导学生身体锻炼,促进身体的正常发育和技能发展,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健康水平;使学生掌握身体运动锻炼的科学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运动锻炼的方法,增强身体运动能力;使学生掌握身心卫生保健知识,养成良好的身心卫生保健习惯;发展学生良好品德,养成学生文明习惯。
2.智育,是指向学生传授系统科学知识和技能,培养和发展学生智力、才能的教育活动。
其基本任务包括:向学生系统传授科学文化基础知识,为学生各方面发展奠定良好的知识基础;培养训练学生,使其形成基本技能;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智力才能,增强学生各方面能力;培养学生良好学习品质和热爱科学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