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教育目的教案
《教育学》教育目的教案
教育目的概述教案一、教学时间安排:1学时;二、教学目标:1、识记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标等概念;2、理解教育目的的应然性与应然性的意义;3、理解教育目的的结构及其对现实的指导意义。
三、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应然性教育目的与实然性教育目的教育目的的结构层次的换分意义四、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五、教学过程导入:人的活动都是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目的构成人的实践活动的一个基本要素,也是人的实践活动的一个基本特征。
如蜜粉的活动与建筑师的活动之间的区别……六、教学内容:一、教育目的的涵义1、涵义:是教育主体对于其所希望达成的结果的设定,具体说来就是教育活动所要培养人才的总的质量标准和规格要求。
反映了一种关于教育过程预期结果的价值取向。
2、教育目的的分类:(1)从内涵上讲,教育目的具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页脚内容1广义的教育目的指的是存在于人的头脑之中的对受教育者的期望与要求。
这种教育目的是每个人对自身接受教育,或者教育能够给每个人带来什么的一种预设。
狭义的教育目的指的是国家对培养什么样人才的总要求。
这一教育目的是由国家提出的,对各级各类学校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的总要求。
(2)从形态上分,教育目的可分为理论形态与实践形态。
理论形态的教育目的是人们根据现存的社会条件和教育目的的基本理论所提出的具有某种倾向性的教育目的。
实践形态的教育目的是教育工作者或者与教育有直接联系的人,在自己的教育行为中所实际追求的教育目的。
教育目的的应然层面与实然层面之间,是一种普遍与特殊的关系,也是一种价值与事实的关系。
(3)教育目的概念辨析。
教育目的是“培养人的总目标。
反映了一个国家整体的终极的教育意图,它要说明的是教育应满足什么样的社会需求和应培养人的哪些身心素质。
也就是说要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的社会角色和具有什么样素质的根本性问题,含有一定的方向性,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出发点。
根据一定社会生产力、生产关系的需要和人自身发展的需要来确定。
小学教育第5章教案
广东省精品课程小学教育学教案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第五章小学教育目标教学器材与工具网络、视频展示仪教学时间共6课时教学目的、要求(例如识记、理解、简单应用、综合应用等层次):1.识记:教育目标,小学教育目标的特点。
2.了解:小学教育目标的功能,小学教育目标的来源,当代小学教育目标体系的基本维度和层次。
3.理解:小学教育目标设计的基本原则。
4.应用:运用小学教育目标设计的基本步骤与基本策略设计和表述小学教育目标体系中某一层次的目标。
教学内容(包括基本内容、重点、难点):本章的主要教学内容包括:1.了解小学教育目标的特点及其功能;2.分析并掌握小学教育目标设计的基本原则、基本步骤和基本策略;3.了解当代小学教育目标体系的基本维度和层次。
教学的重点是分析和了解小学教育目标的内涵,难点是掌握小学教育目标的设计。
教学过程设计(要求阐明对教学基本内容的展开及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应用、讨论、作业布置):第一、二课时一、导课1.案例赏析:斯巴达的教育——苏联早期的教育(马卡连柯)试分析和比较它们的教育目标2.课例片断赏析:中美课堂提问的比较研究——从两个课堂教学案例引发的思考请思考:小学教育目标具有哪些重要功能?二、新授1.分小组进行讨论交流,要求每个同学在小组内都要发言。
(教师提示讨论技巧:小组讨论时,尽可能以简洁的语言进行表述,而且注意做到层次分明,比如:在陈述理由时,可以适当采用第一,第二等增强表述的层次感,让听众听得更加清楚明白。
并且,注意打草稿,列提纲,从而保证表述的层次感与逻辑性)。
2.小组代表汇报本组观点。
每位代表发言时间控制在3分钟以内。
一位同学汇报,本组的另一位同学板书。
与前面小组相同的看法,就不用再写。
3.在小组汇报交流的基础上分析整理得出:小学教育目标的功能主要包括三个方面:(1)标准功能:是小学课程研制各个环节的基本依据;是衡量学生学习成就的基本标准体系;是对教师教学活动、教学表现和工作业绩进行检查和评价的基本标准体系。
《教育学》教育目的教案
《教育学》教育目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教育目的的定义和重要性。
2. 掌握教育目的的分类和制定教育目的的依据。
3. 学会分析教育目的的实现情况,提高教育质量。
二、教学内容1. 教育目的的定义和重要性a. 教育目的的定义b. 教育目的的重要性2. 教育目的的分类a. 普遍教育目的b. 特殊教育目的c. 阶段教育目的3. 制定教育目的的依据a. 社会需求b. 个人发展需求c. 教育目标4. 教育目的的实现情况分析a. 教育目的实现的指标b. 教育目的实现的方法与途径c. 教育目的实现的评价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教育目的的定义、分类和制定依据。
2. 案例分析法:分析教育目的实现的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和实践。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教育目的实现的方法与途径。
四、教学准备1. 教材:《教育学》相关章节。
2. 课件:教育目的的定义、分类、制定依据等。
3. 案例材料:教育目的实现的案例。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入教育目的的话题,激发学生兴趣。
2. 新课讲解:讲解教育目的的定义、分类和制定依据。
3. 案例分析:分析教育目的实现的案例,引导学生思考。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教育目的实现的方法与途径。
5. 总结与评价:总结教育目的的重要性,评价教育目的实现的状况。
6.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评估目的:了解学生对教育目的的理解程度和应用能力。
2. 评估方法:a. 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教育目的的基本概念的理解。
b.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分析教育目的实现情况的能力。
c.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度和思考深度。
七、教学拓展1. 教育目的与教育目标的关系:区分教育目的和教育目标,理解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 教育改革与教育目的:探讨教育改革对教育目的的影响,以及如何根据教育目的进行教育改革。
八、教学案例1. 案例一:分析一个成功实现教育目的的案例,探讨其成功的原因和经验。
第五章 教育目的-1
教育目的决定具体的培养目标。二者是一般与具体的关系。
联系:规格要求
教育目的是总的目标,培养目标是某一级或某一类学校的目的;二者都是培养人的一种理想、期望或设想中的教育结果。
(二)教育目的的结构
教育目的的结构是指教育目的的组成部分及其相互关系
上述关于教育目的的两次论述和规定,虽然提出的角度不同,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都突出了政治和劳动,而当时的政治是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政治,劳动则片面强调了体力劳动和思想改造。
第二阶段的表述:20世纪80年代以后
关于教育目的的争论又起:
1、1981年《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必须“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又红又专,知识分子与工人农民相结合,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的教育方针。”
2、1982年9月1日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二章46条明确规定:“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3、中共第12次代表大会报告《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指出:“需要培养一代又一代新人”。
4、1986年《义务教育法》规定义务教育的目的:“义务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努力提高教育质量,使儿童、少年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为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奠定基础。”
具体内涵上,教育方针是最宏观、最根本的方面,规定了一个国家教育的性质与方向、人才发展的内容及实现方针要求的途径;教育目的则是方针规定下对各级各类教育所要培养的人才规格所做出的具体规定。
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的区别与联系
区别:适用范围----总体与部分
第5章 教育目的教案
——席勒
提问:
联系实际谈谈我国中小学处理五育的关系存在哪些问题?
复习思考
1.教育目的究竟是主观的,还是客观的?
2.如果承认教育目的的是客观的,那么教育目的是由社会的要求决定的,还是由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决定的?
3.如果承认教育目的是由社会所决定,那么决定教育目的的是生产力、还是生产关系或是生产方式?
教育学基础授课教案设计
课程名称
教育学基础
计划学时
3学时
教学单元
第五章教育目的
教学章节
第一节教育目的概述第二节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第二节我国的教育目的
教学目标
1.掌握:(1)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内容;(2)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3)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及其相互关系。
2.理解:()教育目的的概念及结构;(2)教育目的的功能;(3)教育目的的社会制约性。
二、社会本位价值取向
社会本位论是在19世纪下半叶产生的,代表人物有孔德、涂尔干、赫尔巴特等。
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论的基本主张是以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为教育的最高宗旨,教育目的应当完全依据社会的要求来决定。社会本位目的论者认为衡量教育好坏的最高标准只能是看教育能否为社会稳定和发展服务,能否促进社会的存在和发展。离开社会的教育目的是不可思议的,也是没有意义的。
二、教育目的的功能
(一)定向功能
(二)调控功能
(三)评价功能
三、教育目的选择和确立的基本依据
(一)社会依据
(二)人的依据
通过以上的案例,我们知道学校教育是一个实践领域,教育理论要回答的首要问题就是“我们的教育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
联系实际,谈谈对这封信的认识。
2024版教育学原理第五章教育目的ppt课件
我国教育目的的表述
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提出“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依靠教育”。
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强调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规定“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 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该理论认为,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生活所需的知识、技能和态度,培养独立生 活的能力。
生活本位论强调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生活技能、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03
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
人文主义教育目的观
强调人的自由、尊严 和价值,关注人的个 性发展和自我实现。
倡导以人为本,注重 人文关怀,强调教育 的人文性和情感性。
教育目的是教育方针的组成部分,教育方针包含了教育目的,但二 者不能等同。教育方针所含的内容比教育目的更多些。
教育目的的意义
01
导向作用
教育目的一经确立,就成为人们行动的指南,不仅为受教育者指明了发
展方向,预定了发展结果,也为教育工作者指明了工作方向和奋斗目标。
02 03
激励作用
目的是一种结果指向。人类的活动既是有目的、有意识、有计划的,那 么也就应该是有着明确的方向和目标。教育活动因为有可以达成的最终 目标,最终目标就可反过来成为一种激励的力量。
我国教育目的的特点
01
02
03
04
政治性
教育目的受政治经济制度的制 约,直接反映国家政治经济的 要求。
全面性
实践性
民族性
强调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注重 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
《教育学》教育目的教案
《教育学》教育目的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2.理解教育学的目的和作用,以及其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3.掌握教育学的研究方法和技巧。
4.培养学生对教育问题的思考和批判能力。
5.提升学生对教育和发展的参与意识和能力。
教学内容:1.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什么是教育学-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教育学的历史发展和学派分布2.教育学的目的和作用-教育学的宗旨和目标-教育学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作用-教育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3.教育学的研究方法和技巧-实证研究方法-问卷调查和访谈法-文献综述和案例分析法4.教育问题的思考和批判能力-学生在教育问题上的独立思考和批判能力的培养-学生对教育政策、教育等问题的分析和评价能力5.教育和发展的参与意识和能力-引导学生关注教育和发展的重要性-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教育和发展的意识和能力教学方法:1.多媒体教学法-利用多媒体技术,生动形象地展示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内容。
-利用多媒体教学软件,呈现教育学的研究方法和技巧。
2.小组讨论和同伴互评法-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教育学相关问题的讨论。
-结合同伴互评,鼓励学生批判性地思考和评价教育问题。
3.实践教学法-安排学生参加实际教育活动,如观察课堂教学、参观学校等。
-鼓励学生撰写实践报告,总结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和经验。
评估方式:1.作业和测验-布置教育学的相关作业,如读书报告、论文写作等。
-设计与教育学相关的测验题目,测试学生对教育学知识和理论的掌握程度。
2.其他评估方式-学生小组讨论的表现评估-学生对教育问题的批判性思考和分析能力评估-学生参与教育实践活动的总结报告评估教学资源:1.教学课件和多媒体教学素材2.教育学相关的教材和参考书籍3.学校图书馆和电子资源4.学生实践教学活动的场地和资源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引入教育学的概念和目的2.讲解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3.分析教育学的历史发展和学派分布第二课时:1.探讨教育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2.介绍教育学的研究方法和技巧3.利用多媒体软件展示实证研究方法的应用案例第三课时:1.小组讨论教育问题的思考和批判2.分组展示并互相评价3.引导学生总结讨论结论并写下个人思考、批判第四课时:1.安排学生参加实际教育活动2.指导学生观察和记录问题与经验3.让学生书写实践报告并进行评估第五课时:1.回顾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2.进一步强化教育学的目的和作用3.总结教育学的研究方法和技巧4.引导学生思考教育与发展的参与意识和能力扩展思考:1.学生可以选择一个特定的教育领域,如教育管理、课程设计等,深入研究并展示给其他同学。
《教育学》教育目的教案
《教育学》教育目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教育目的的概念和重要性。
2. 让学生掌握教育目的的分类和制定教育目的的原则。
3. 让学生了解我国教育目的的演变和现状。
4. 培养学生分析和评价教育目的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教育目的的概念和重要性2. 教育目的的分类3. 制定教育目的的原则4. 我国教育目的的演变和现状5. 教育目的的评价与反思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教育目的的概念、分类、制定原则以及我国教育目的的演变和现状。
2. 教学难点:教育目的的评价与反思。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教育目的的概念、分类、制定原则等基本知识。
2. 案例分析法:分析我国教育目的的演变和现状,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教育目的的重要性。
3. 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教育目的的评价与反思,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教育目的的概念和重要性。
2. 讲解:详细讲解教育目的的分类、制定原则以及我国教育目的的演变和现状。
3. 案例分析:分析我国教育目的的案例,让学生了解教育目的在实际中的应用。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教育目的的评价与反思,分享各自的观点和经验。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教育目的在教育工作中的重要性。
六、教学评价1. 评价方式: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2. 评价内容:a. 学生对教育目的概念的理解程度。
b. 学生对教育目的分类和制定原则的掌握情况。
c. 学生对我国教育目的演变和现状的了解程度。
d. 学生对教育目的评价与反思的能力。
3. 评价方法:a.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教育目的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b.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七、教学资源1. 教材:《教育学》相关章节内容。
2. 案例材料:关于我国教育目的实际应用的案例。
3. 参考文献:相关研究教育目的的论文和书籍。
4.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案例和辅助教学。
教育学原理 第五章 教育目的
教育方针(教育工作的宏观指导思想) ↓
教育目的(教育方针的核心和基本内容) ↓
培养目标(教育目的的具体化) ↓
教学目标(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的具体化)
教育目的:是教育要达到的预期结果,是对把受教 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的总要求。它是统治阶级根 据一定社会和阶级对受教育者身心发展规格的要求 所确定的人才培养的类型和规格。它一方面指明教 育所培养的人应具有何种社会功能;另一方面规定 教育所培养的人应当具有什么样的素质。 教育方针: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根据政治、经济的 要求,命令颁布施行的一定历史阶段教育工作总的 指导方针或总方向。 培养目标:是各级各类学校根据国家教育目的和自 身的性质任务,对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所提出的具 体要求。 ▲三者关系
和人民富裕而艰苦奋斗的献身精神,都应该不断追 求新知,具有事实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造的科 学精神。”这是新的历史时期下对教育目的的比较 全面的概括,它具体规定了我国教育要培养的是社 会主义建设所需要的各级各类人才。
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确立我国新时 期的教育方针:“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 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 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3.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1)“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含义:自由、 充分、主动的发展 (2) “人的全面发展”的实现条件 社会生产力的极度发展 社会生产关系的变化
三1.、历我史国沿的革教育目的
新中国成立以来,与上政治经济文化等变革相 适应,我国在不同的时代提出了不同的教育目的。 1957年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中提到:“我们的 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 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 的劳动者。”它概括性地提出培养全面发展的社 会主义新人的主张。 1978年《宪法》对我国的教育方针做了具体的规 定:“我国教育方针是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 服务,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使受教育者 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
第五章_教育目的_讲义
第五章教育目的( 4学时)教学内容:5.1教育目的概述5.2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5.3我国的教育目的教学任务: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理解教育是通过培养人为社会服务的。
而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是教育的核心问题,这在理论上正是教育目的所要探讨的内容。
并重点揭示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教学重点和难点:历史上不同的教育目的观,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内容及我国全面内涵关系。
案例分析:女儿的作业邹静之过元旦时女儿的语文作业,有一项是把综合练习作业本重抄一遍,从题到答案一字不落地抄,大概有一万来字。
此为三项作业中的一项,女儿学会了熬夜,元旦那天写到凌晨3点。
女儿六年级。
昨日看到一幅画,题目是《陪读》。
儿子深夜在写作业,父亲在叠高的椅子上,发悬于梁,满地烟蒂,苦熬等孩子作业写完,是个好父亲。
现在一些教师的能力已经深入到了家庭。
听一朋友说,家中电视从不敢看,曾遭到孩子老师批评,说孩子苦学,家长看电视,不是为父之道。
这样的老师大概能使整个家庭都笼罩在苦读的氛围中。
每临考试,回家的作业,大多是做卷子。
卷子很长,女儿她们称其为“哈达卷”,挺准确,像一条长长的哈达,从桌子上拖了下去。
她吃完晚饭就俯在上边写,一条“哈达”写完了还有—条。
有时我路过她的房间,她的影子借台灯的光投在天花板上,那影子没有什么光彩。
我从没有借这个影子想象出过什么杰出的人物来,没有爱因斯坦,也没有惠特曼。
我的感觉是—个作坊里的小工在干她最厌烦的活。
我曾看过她的数学作业,对格式和步骤要求十分严格,不厌其烦,明明可以综合列式子的,也要求分部:一个式子之后还要有语言阐述(干吗非要把简单的复杂化,他会做就证明他是明白,清楚的)。
我不知道为什么总把聪明的孩子们当成白痴来教。
他们其实非常灵动.他们比我们想象的机敏得多,但我觉得那种教学好像就是非要压制住他们的活跃。
很多时候这样的教学像是想验证一下谁更按部就班,谁更能掌握僵死的程式。
有次经我检查过的语文卷子错了很多,不仅是家人,我也开始对我的语文程度怀疑起来。
大学教育学基础第五章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理解教育目的的概念、类型和层次;(2)掌握教育价值的概念、类型和评价标准;(3)了解我国教育目的的历史演变和现状。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分析教育目的与教育价值的能力;(2)提高学生运用教育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对教育事业的热爱;(2)培养学生具有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内容1. 教育目的的概念、类型和层次;2. 教育价值的概念、类型和评价标准;3. 我国教育目的的历史演变和现状。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系统讲解教育目的与教育价值的基本概念和理论;2. 讨论法:引导学生围绕教育目的与教育价值进行讨论;3. 案例分析法: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教育目的与教育价值的实际应用。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本章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2. 学生分享自己对教育目的与教育价值的理解。
(二)新课讲授1. 教育目的的概念、类型和层次:(1)教育目的的定义;(2)教育目的的类型:总体目的、具体目的、阶段目的;(3)教育目的的层次:宏观目的、中观目的、微观目的。
2. 教育价值的概念、类型和评价标准:(1)教育价值的定义;(2)教育价值的类型:社会价值、个体价值、文化价值;(3)教育价值的评价标准:科学性、价值性、实践性。
3. 我国教育目的的历史演变和现状:(1)我国教育目的的历史演变;(2)当前我国教育目的的内涵。
(三)案例分析1. 教师提出案例,引导学生分析;2.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案例中的教育目的与教育价值;3. 各组代表发言,教师点评。
(四)课堂讨论1.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围绕教育目的与教育价值进行讨论;2. 学生积极发言,分享自己的观点;3. 教师总结讨论要点。
(五)总结与作业1. 教师总结本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2. 布置作业:撰写一篇关于教育目的与教育价值的小论文。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撰写的小论文是否符合要求;3. 考试成绩:通过期末考试评估学生对本章内容的掌握程度。
教育学课件第五章(教育目的教学目标)
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
• 教育目的是一个国家对各级各类学校总体要求。
• 培养目标是根据教育目的制定的某一级或某一类学 校或某一个专业人才培养的具体要求。 • 二者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教育目的
培养目标
教学目标
教育方针
教育目的
培养目标
四、教育目的的功能
• (一)导向功能
• (二)选择功能
• (三)激励功能
• 这是马克思主义的教育目的论。
• 主张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教育目的要考虑人的身
心发展的各个要素。给予个体自由地充分发展,并
予以高度重视;但不是抽象的脱离社会和历史来谈
人的发展,而是把个体的发展放在一定的历史范围 内,放在各种社会关系中考察,因而把两者辩证地 统一起来。
• (1)英国斯宾塞 提出教育目的是为“完满生活”
的变化,或者产生怎样的结果。 • 狭义的教育目的是国家对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 的人才的总的要求。
德智体美劳
第一节 教育目的概述
• 教育目的是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它贯穿于教育活
动的全过程对教育活动有指导意义。 • 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教学目标。
二、层次结构
• (一)国家的教育目的
• (二)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
• C.激励作用
• D.评价作用
• 2.教育目的社会本位论的代表人物是()
• A.萨特
• B.孔德
• C.卢梭
• D.马斯洛
• E.涂尔干
• 3.以下关于教育目的的论述,正确的选项是()。
• A.教育目的是社会历史性与时代性的动态综合
• B.教育目的受制于生产力的发展
• C.教育目的就是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
(瑞士)裴斯泰洛齐、人本主义者、孟柯
《教育学》教育目的教案
教育目的概述教案一、教学时间安排:1学时;二、教学目标:➢1、识记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标等概念;➢2、理解教育目的的应然性与应然性的意义;➢3、理解教育目的的结构及其对现实的指导意义。
三、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应然性教育目的与实然性教育目的教育目的的结构层次的换分意义四、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五、教学过程导入:人的活动都是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目的构成人的实践活动的一个基本要素,也是人的实践活动的一个基本特征。
如蜜粉的活动与建筑师的活动之间的区别……六、教学内容:一、教育目的的涵义1、涵义:是教育主体对于其所希望达成的结果的设定,具体说来就是教育活动所要培养人才的总的质量标准和规格要求。
反映了一种关于教育过程预期结果的价值取向。
2、教育目的的分类:(1)从内涵上讲,教育目的具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广义的教育目的指的是存在于人的头脑之中的对受教育者的期望与要求。
这种教育目的是每个人对自身接受教育,或者教育能够给每个人带来什么的一种预设。
狭义的教育目的指的是国家对培养什么样人才的总要求。
这一教育目的是由国家提出的,对各级各类学校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的总要求。
(2)从形态上分,教育目的可分为理论形态与实践形态。
理论形态的教育目的是人们根据现存的社会条件和教育目的的基本理论所提出的具有某种倾向性的教育目的。
实践形态的教育目的是教育工作者或者与教育有直接联系的人,在自己的教育行为中所实际追求的教育目的。
教育目的的应然层面与实然层面之间,是一种普遍与特殊的关系,也是一种价值与事实的关系。
(3)教育目的概念辨析。
教育目的是“培养人的总目标。
反映了一个国家整体的终极的教育意图,它要说明的是教育应满足什么样的社会需求和应培养人的哪些身心素质。
也就是说要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的社会角色和具有什么样素质的根本性问题,含有一定的方向性,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出发点。
根据一定社会生产力、生产关系的需要和人自身发展的需要来确定。
教育目的教案
教育目的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教育的目的与重要性。
2.掌握教育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3.了解教育目的的种类和特点。
4.探讨如何确立和实现良好的教育目的。
教学内容:1.教育的定义和分类。
2.教育目的的种类和特点。
3.确定和实现教育目的的方法和策略。
教学重点:1.教育目的的种类和特点。
2.确定和实现教育目的的方法和策略。
教学难点:1.确定和实现教育目的的方法和策略。
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教育的定义、分类和教育目的的种类和特点,帮助学生理解教育目的的重要性和实现方法。
2.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如何确定和实现良好的教育目的。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在黑板上写下“教育目的”,并引入教育的概念:“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和有系统的活动,旨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人素质的提升。
”引导学生思考教育的目的和重要性。
二、讲解教育的定义和分类(15分钟)教师介绍教育的定义和分类,强调教育是为了培养个体的全面素质和能力,帮助学生适应社会和实现个人价值。
同时,根据教育的对象和内容,将教育分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等不同的分类。
三、讲解教育目的的种类和特点(20分钟)教师介绍教育目的的种类和特点,包括认知目的、德育目的、身心发展目的等。
并解释每种目的的特点和意义,如认知目的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思维能力,德育目的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价值观,身心发展目的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四、讨论如何确定和实现教育目的(30分钟)组织学生分成小组,就如何确定和实现良好的教育目的展开讨论。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制定具体的教育目标和实施方法,如通过课程设置、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等方面来实现教育目标。
五、总结归纳(10分钟)教师总结教学内容,强调教育目的是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并对学生的讨论成果进行总结归纳,强调教育目的的多样性和个体化。
六、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作业:请学生撰写一篇观点论述,阐述他们对于教育目的的理解和看法,并提出自己的建议和意见。
《教育学》教育目的教案
教育目的概述教案一、教学时间安排:1学时;二、教学目标:➢1、识记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标等概念;➢2、理解教育目的的应然性与应然性的意义;➢3、理解教育目的的结构及其对现实的指导意义。
三、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应然性教育目的与实然性教育目的教育目的的结构层次的换分意义四、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五、教学过程导入:人的活动都是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目的构成人的实践活动的一个基本要素,也是人的实践活动的一个基本特征。
如蜜粉的活动与建筑师的活动之间的区别……六、教学内容:一、教育目的的涵义1、涵义:是教育主体对于其所希望达成的结果的设定,具体说来就是教育活动所要培养人才的总的质量标准和规格要求。
反映了一种关于教育过程预期结果的价值取向。
2、教育目的的分类:(1)从内涵上讲,教育目的具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广义的教育目的指的是存在于人的头脑之中的对受教育者的期望与要求。
这种教育目的是每个人对自身接受教育,或者教育能够给每个人带来什么的一种预设。
狭义的教育目的指的是国家对培养什么样人才的总要求。
这一教育目的是由国家提出的,对各级各类学校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的总要求。
(2)从形态上分,教育目的可分为理论形态与实践形态。
理论形态的教育目的是人们根据现存的社会条件和教育目的的基本理论所提出的具有某种倾向性的教育目的。
实践形态的教育目的是教育工作者或者与教育有直接联系的人,在自己的教育行为中所实际追求的教育目的。
教育目的的应然层面与实然层面之间,是一种普遍与特殊的关系,也是一种价值与事实的关系。
(3)教育目的概念辨析。
教育目的是“培养人的总目标。
反映了一个国家整体的终极的教育意图,它要说明的是教育应满足什么样的社会需求和应培养人的哪些身心素质。
也就是说要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的社会角色和具有什么样素质的根本性问题,含有一定的方向性,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出发点。
根据一定社会生产力、生产关系的需要和人自身发展的需要来确定。
《教育学》教育目的教案
教育目的概述教案一、教学时间安排:1学时;二、教学目标:➢1、识记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标等概念;➢2、理解教育目的的应然性与应然性的意义;➢3、理解教育目的的结构及其对现实的指导意义。
三、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应然性教育目的与实然性教育目的教育目的的结构层次的换分意义四、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五、教学过程导入:人的活动都是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目的构成人的实践活动的一个基本要素,也是人的实践活动的一个基本特征。
如蜜粉的活动与建筑师的活动之间的区别……六、教学内容:一、教育目的的涵义1、涵义:是教育主体对于其所希望达成的结果的设定,具体说来就是教育活动所要培养人才的总的质量标准和规格要求。
反映了一种关于教育过程预期结果的价值取向。
2、教育目的的分类:(1)从内涵上讲,教育目的具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教育目的指的是存在于人的头脑之中的对受教育者的期望与要求。
这种教育目的是每个人对自身接受教育,或者教育能够给每个人带来什么的一种预设。
狭义的教育目的指的是国家对培养什么样人才的总要求。
这一教育目的是由国家提出的,对各级各类学校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的总要求。
(2)从形态上分,教育目的可分为理论形态与实践形态.理论形态的教育目的是人们根据现存的社会条件和教育目的的基本理论所提出的具有某种倾向性的教育目的。
实践形态的教育目的是教育工作者或者与教育有直接联系的人,在自己的教育行为中所实际追求的教育目的.教育目的的应然层面与实然层面之间,是一种普遍与特殊的关系,也是一种价值与事实的关系。
(3)教育目的概念辨析。
教育目的是“培养人的总目标。
反映了一个国家整体的终极的教育意图,它要说明的是教育应满足什么样的社会需求和应培养人的哪些身心素质。
也就是说要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的社会角色和具有什么样素质的根本性问题,含有一定的方向性,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出发点.根据一定社会生产力、生产关系的需要和人自身发展的需要来确定.”它具有历史性,不同的社会、不同的历史时期,需要不同的社会角色,就决定了具有不同的教育目的。
大学教育目的教案
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大学教育的目的和意义。
2. 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社会责任感、知识追求与探索精神,以及与自然环境的协调能力。
3. 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大学教育的目的和意义。
2. 学生在大学期间应具备的素质。
教学难点:1. 如何将大学教育目的与学生个人发展相结合。
2. 如何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与自然环境的协调能力。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大学?大学教育的目的是什么?2. 提问:大学生应该具备哪些素质?二、新课讲授1. 介绍大学教育的目的和意义:a. 培养学生的领导力。
b. 促进学生涉猎多领域博学多才。
c. 鼓励学生奉献社会服务人民。
d. 培养学生优良的品格。
e. 对自我的认识。
f. 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
g. 对知识的追求与探索。
h. 与自然环境的协调。
2. 分析学生在大学期间应具备的素质:a. 自我认知能力。
b. 社会责任感。
c. 知识追求与探索精神。
d. 与自然环境的协调能力。
三、案例分析1.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如何将大学教育目的与个人发展相结合。
2. 案例分析内容:a. 学生在大学期间如何提升自我认知能力。
b. 学生在大学期间如何承担社会责任。
c. 学生在大学期间如何追求与探索知识。
d. 学生在大学期间如何与自然环境协调。
四、课堂讨论1. 引导学生就大学教育目的和意义进行讨论。
2. 学生分享自己对于大学教育的理解和期望。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复习上一节课所学内容,提问:大学生应该具备哪些素质?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大学教育目的与个人发展相结合?二、新课讲授1. 讲解如何将大学教育目的与学生个人发展相结合:a. 根据个人兴趣和特长选择专业。
b. 积极参加课外活动,提升综合素质。
c. 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增强社会责任感。
d. 培养环保意识,与自然环境协调。
2. 讲解如何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与自然环境的协调能力:a. 通过志愿服务、社会实践等活动,增强社会责任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国教育家杜威则试图调和个人本位的价值取向和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的分歧,做到个人与社会两者的兼顾,他认为教育过程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心理学的,一方面是社会学的,主张要将个人特性与社会目的和价值协调起来。一方面,杜威倡导儿童中心主义,主张培养个性。他反对脱离儿童的需要、兴趣、经验而强加外在的教育目的,认为这是对教育过程的外部强制。另一方面,杜威又主张所谓的社会中心,强调应把教育的社会方面放在第一位,尤其是强调教育应成为民主观念的仆人。
第一节教育目的概述
一、教育目的的内涵和层次结构
(一)教育目的的内涵
1.教育目的的含义
2.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之间的关系
3.教育目的的意义
(二)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
教育目的是各级各类学校必须遵循的总要求,但它不能代替各级各类学校对所培养的人的特殊要求。学校还有各自的具体培养目标,这就决定了教育目的的层次性。
(一)表述的变更
(二)教育目的的精神实质
1.社会主义是我国教育性质的根本所在
2.使受教育者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
3.注重提高全民族素质
4.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全面发展培养各级各类人才
二、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基本思想是:人的发展是与社会生产发展相一致的;旧式劳动分工造成人的片面发展,机器大生产要求人的全面发展,并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是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
从美的事物中找到美,这就是审美教育的任务。
——席勒
提问:
联系实际谈谈我国中小学处理五育的关系存在哪些问题?
复习思考
1.教育目的究竟是主观的,还是客观的?
2.如果承认教育目的的是客观的,那么教育目的是由社会的要求决定的,还是由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决定的?
3.如果承认教育目的是由社会所决定,那么决定教育目的的是生产力、还是生产关系或是生产方式?
4.教育目标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是在教育目的的规范下制定的。但在实际工作中,经常出现教育目标在某些提法上的差异,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5.集体研讨一下“建设者”、“接班人”与“一代新人”的异同。
6.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欧内斯特· L ·博耶的一段话:“教育的目的不仅是为学生的职业生涯做准备,而且要使他们过一种有尊严和有意义的生活;不仅要生成新的知识,而且要把知识用来为人类服务;不仅是学习和研究管理,而且要培养能够增进社会公益的公民。”
教育学基础授课教案设计
课程名称
教育学基础
计划学时
3学时
教学单元
第五章教育目的
教学章节
第一节教育目的概述第二节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第二节我国的教育目的
教学目标
1.掌握:(1)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内容;(2)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3)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及其相互关系。
2.理解:()教育目的的概念及结构;(2)教育目的的功能;(3)教育目的的社会制约性。
提问:
这一培养目标的提法与之前的有什么不同?
提问:
当前中小学德育的现状如何?
3.体育,是指向学生传授身体运动及其保健知识,增强他们体质,发展他们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教育。
体育的基本任务包括:指导学生身体锻炼,促进身体的正常发育和技能发展,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健康水平;使学生掌握身体运动锻炼的科学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运动锻炼的方法,增强身体运动能力;使学生掌握身心卫生保健知识,养成良好的身心卫生保健习惯;发展学生良好品德,养成学生文明习惯。
人的全面发展具有丰富的内涵:(1)指人从事物质生产的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这种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既表现为人的体力和智力的全面发展,又表现为人的才能和志趣的全面发展。(2)指人的才能的全面发展。正如马克思、恩格斯说的,每一个人都无可争辩地有权全面发展自己的才能,任何人的职责、使命、任务就是全面地发展自己的一切能力。(3)指人自身的全面发展,它意味着人以一种全面的方式,也就是说,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质,均匀地发展全部的特性。(4)指人的自由发展,它包括全部才能的自由发展,个人独创的和自由的发展,个人的比较高度的发展等。
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论认为,个人价值远高于社会价值,因此应当根据个人的本性和个体发展的需要来确定教育目的。持个人本位目的论的教育学家为数甚多,代表人物有卢梭、福禄培尔、裴斯泰洛齐等人。
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论具有强烈的人道主义色彩。它的全盛时期是18、19世纪。在这一时期,强调人的本性需要、强调个人的自由发展对于反对宗教神学、反对封建专制及其影响下的旧式教育具有重要的进步意义。由于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论倡导个性解放、尊重人的价值等,有一定的合理性,这一目的论在今天仍然对全世界的教育有着重要的影响。不过,正如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论只执一端,因而有失偏颇一样,如果不将个人的自由发展同一定的社会条件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结合起来,所谓合乎人性的自由发展就会变成空中楼阁。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论的最大缺陷即在于此。
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论充分注意到了社会对个人、对教育的制约作用。但这一学派没有看到:社会是由个体组成的,没有有活力的个体,社会存在就是病态的;同时离开个体的生活幸福等目的,社会存在也就失去了意义。社会是个体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但社会并不是个体存在的终极目的。因此,教育目的如果只看到教育对象存在的条件而对教育对象自身的需要不做足够的关照,就肯定是有失偏颇的。
3.应用:()教育目的的功能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2)分析教育目的以及相关的教育方针、学校培养目标、教学目标之间的逻辑关系;(3)运用教育目的的理论分析当前教育面发展学说;2.全面发展教育各组成部分的关系。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内容
备注
【案例链接】
一位二战中纳粹集中营的幸存者,后来当上了美国一所学校的校长。在每一位新老师来到学校时,他都会交给那位老师一封信。信的内容完全一样,里面写的是:“亲爱的老师,我是集中营的生还者,我亲眼看到人类所不应该见到的情景:毒气室由学有专长的工程师建造;儿童由学识渊博的工程师毒死;妇女和幼儿被受过大学教育的人们枪杀。看到这一切,我怀疑:教育究竟为了什么?我的请求是:请你们帮助学生成为有人性的人。你们的努力绝不应当被用于制造学识渊博的怪物、多才多艺的变态狂、受过高等教育的屠夫。只有在使我们的孩子具有人性的情况下,读写算的能力才有其价值。”(《意林》2006.5作者:佚名)
二、社会本位价值取向
社会本位论是在19世纪下半叶产生的,代表人物有孔德、涂尔干、赫尔巴特等。
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论的基本主张是以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为教育的最高宗旨,教育目的应当完全依据社会的要求来决定。社会本位目的论者认为衡量教育好坏的最高标准只能是看教育能否为社会稳定和发展服务,能否促进社会的存在和发展。离开社会的教育目的是不可思议的,也是没有意义的。
三、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构成
1.德育,即培养人思想道德的教育,是向学生传授一定社会思想准则、行为规范、并使其养成相应思想品德的教育活动,是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健康心理品质教育等方面的总称。
它的基本任务包括: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使学生成为具有良好社会公德、文明行为习惯的遵纪守法的好公民;培养学生正确的政治方向,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政治信念,具有为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而努力奋斗的献身精神;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使他们形成科学辩证的思想方法,正确认识世界和人生,在社会生活中追求新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勇于创造;培养学生良好、健康的心理品质,使学生能正确认识自己,讲究心理卫生,提高心理素质,形成完善人格;培养和发展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能力等等。
劳动技术教育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点和良好的劳动习惯;使学生掌握初步的生产劳动知识和技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在全面发展教育中,各育不可分割,又不能相互代替。各育都具有制约或促进其他各育的因素,各育的发展又都离不开其他各育的配合,都需要其他各育与之协调。它们就是这样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任何片面的做法,都有可能导致人的素质的发展出现倾斜。同时,各育之间也是相互区别的。各育都有特定的内涵,都具有自己特定的任务,各育的社会价值、教育价值、满足人发展需要的价值都是通过各自不同的作用体现出来的。所以,任何一育都是不可代替的。各育的不可分割和不能相互代替,反映了它们在全面发展教育中的关系是辨证统一的。
8.鲁洁《实然与应然两重性:教育学的一种人性假设》,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8.4
9.叶澜《21世纪社会发展与中国基础教育改革》,中国教育学刊,2005.1
教学反思
本章旨在帮助学生系统地了解我国中小学的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培养他们具有初步的教师角色责任感,从而进一步增强学习的动力。因此,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联系自身的中小学经历去理解本章内容,更要结合当前的中小学教育教学实际,以增加教学的针对性。
2.智育,是指向学生传授系统科学知识和技能,培养和发展学生智力、才能的教育活动。
其基本任务包括:向学生系统传授科学文化基础知识,为学生各方面发展奠定良好的知识基础;培养训练学生,使其形成基本技能;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智力才能,增强学生各方面能力;培养学生良好学习品质和热爱科学的精神。
讨论:
各个时期教育目的的共同点有哪些?
二、教育目的的功能
(一)定向功能
(二)调控功能
(三)评价功能
三、教育目的选择和确立的基本依据
(一)社会依据
(二)人的依据
通过以上的案例,我们知道学校教育是一个实践领域,教育理论要回答的首要问题就是“我们的教育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
联系实际,谈谈对这封信的认识。
第二节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
一、个人本位价值取向
7..多年来,我国的教育目的达到了吗?为什么?
8.如何才能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研究课题
1.试比较我国的教育目的与其他国家教育目的的差异。
2.四人合作,研究学校教育中存在的不利于甚至阻碍教育目的实现的现象,并探究其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