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安徽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化学教学论知识》考题精炼 - 化学学科专业基础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年安徽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化学教学论知识》考题精炼- 化学学科专业基础知
识
2017年安徽教师招聘考试即将到来。为了各位考生能够更好的备考,我们根据安徽教师招聘考试的笔试考情,提供了一些经典试题,希望能够助力大家顺利地通过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
1.化学新课程倡导的三种主要学习方式是()。
A.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
B.合作学习、接受学习和发展学习
C.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发展学习
D.合作学习、自主学习和主动学习
2.化学用语是学习、研究和交流化学科研成果的工具,下列不属于化学用语特点的是()。
A.国际性
B.美观性
C.准确性
D.科学性
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确定教学目标依据的是()。
A.课程标准
B.教科书内容
C.教学方法
D.学生已有的知识
二、案例分析题
李老师在【化学反应原理】“原电池”一节课堂教学实施
环节中,提出如下问题:
镁-铝(NaOH溶液)形成原电池时做负极材料的是什么?
教师请学生预测:
大部分学生回答:铝为负极
少部分学生回答:镁为负极
【实验探究】
实验操作:将除去表面氧化膜的镁条和铝片两个电极迅速插入盛有1mol·L-1的NaOH溶液中。
实验现象:电流先由铝电极流向镁电极,很快又出现反转,由镁电极流向铝电极。
根据以上教学案例内容分析并回答以下问题:
(1)形成原电池的基本条件有哪些?
(2)电流先由铝电极流向镁电极,很快又出现反转。分析该实验现象的本质原因是什么?
(3)本案例实施课程说明,在化学教学课程中,应该充分体现化学教学的什么特征?
(4)当学生预测与实验结果发生矛盾时,教师应怎么处理?
三、教学设计
【内容1】
化学课程标准中有这样一句话:“创设学习情境可以增强学习的针对性,有利于发挥情感在教学中的作用,激发学生
的兴趣,使学习更为有效”。在情境的创设中,应充分运用形象化的材料和实验,揭示化学知识的发生、发展及发现过程,展示内在的思维过程。问题情境的构建及其发展应揭示知识应有的内在逻辑结构。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应使问题情境结构、化学知识结构与学生认知结构三者和谐统一,相互促进。
【内容2】
根据以上提供的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本片段的教学目标。
(2)简述本片段包含的导课、新授课、结课三个环节的教学设计内容。
(3)在创设学习情境时,通常采用的主要方法有哪些?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A。解析:化学新课程倡导的三种主要学习方式是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故选A。
2.【答案】B。解析:化学用语是学习、研究和交流化学科研成果的工具,故应具有国际性、科学性、准确性。故选B。
3.【答案】C。解析:确定教学目标的依据有:学科课程标准规定的总体目标;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内容和要求;教科书中呈现的教学内容;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规律和经验。
二、案例分析题
【答案】(1)形成原电池的基本条件:活泼性不同的两个电极;电解质溶液;形成闭合的回路。
(2)镁的活泼性比铝强,所以在反应的初始阶段,是镁作为负极发生反应,负极为失电子的一极,即电子由镁电极移向铝电极,那么电流则由铝电极流向镁电极。然而镁、铝、氢氧化钠溶液这三种物质共存的时候,实际参加反应的是铝和氢氧化钠,所以在随后阶段为铝和氢氧化钠的反应,铝作负极,所以电流的流向出现反转。
(3)本案例实施课程说明,在化学教学课程中,应该充分体现以实验为基础的基本特征。
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化学以客观事物为研究对象,以发现客观规律为目标,具有客观性、验证性、系统性三大特征。它的理论不是来自凭空的想象,不能仅有逻辑的推断而脱离实践的检验。综观化学科学发展的历史,几乎每一项发现和发明都离不开化学实验。所以化学学科是在实验的基础上产生并发展起来的,实验是化学理论产生的直接源泉,是检验化学理论是否正确的标准,也是提高化学科学认识能力、促进化学科学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
(4)在探究性教学活动中,在提出问题的基础上进行猜想与假设,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搜集证据、最终得出结论,当然实验完成之后学生要进行反思,对自己的实验成果有所评价,同学之间也可以互相交流。当学生预
测与实验结果发生矛盾时,教师应该告诉学生,我们应该利用我们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大胆的对结果进行猜测,但是猜测的结果必须要通过实验去检验,这样才能获得对问题更丰富的理解和认识,明确探究的结构。尤其需要记得实验之后需要进行反思与交流:之前猜测实验结果的时候是不是忽略了什么,实验探究过程中是否有操作不规范等情况的出现……经过反思与交流之后可以重新设计实验,使实验方案更加完善,在此基础上再次进行探究,从而得出合理的实验结论。
三、教学设计
【答案】(1)【知识与技能】了解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初步认识温度、浓度、催化剂、固体表面积等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方式。
【过程与方法】通过化学实验和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培养实验观察能力及分析探究能力;通过实验探究,培养获取、分析并处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同组合作实验和交流讨论培养合作精神和与人沟通交流分享的精神。
(2)【导入新课】
展示图片:面包的标签。请学生观察保质期。
导入:根据我们的生活常识,我们知道在不同温度条件下,面包的保质期长短不同,那么温度是如何影响化学反应
的快慢?除了温度还有哪些因素会影响化学反应的快慢呢?我们这节课就初步了解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新课讲授】
展示图片:请学生回忆初中学过的不同金属单质(镁、铝、锌、铁)与稀盐酸的反应。
提问:在外界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不同的金属单质与稀盐酸反应,它们的快慢并不相同,这说明了什么?
结论:决定化学反应快慢的主要因素是反应物本身的性质。
教师:我们知道温度会影响化学反应速率,请大家阅读教材上的实验2-5的实验方案,思考一下实验方案的缺陷,改进一下实验的方案并验证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结论:催化剂可以影响化学反应的速率。
教师补充:并不是所有的催化剂都能增大化学反应的速率,有的催化剂能减小某些反应的反应速率。能增大反应速率的催化剂叫做该反应的正催化剂,减小反应速率的催化剂叫做该反应的负催化剂。
请学生思考并交流讨论:下列事实中,什么因素影响了化学反应的速率?
①铁矿石炼铁时要粉碎成矿粒。
②实验室进行化学反应时,常常把一些固体物质溶于水配成溶液再进行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