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阖枢理论
基于“开阖枢”理论图解大小玄武汤
基于“开阖枢”理论图解大小玄武汤【摘要】本文重点介绍了基于“开合枢”理论图解大小玄武汤的相关内容。
在我们先介绍了“开合枢”理论的基本概念,以及大小玄武汤的背景和作用。
接着在正文中详细讲解了大小玄武汤的组成、功效、适应症、禁忌症和临床应用情况。
在我们强调了“开合枢”理论与大小玄武汤的关联,指出了大小玄武汤的重要性及未来研究方向。
通过本文的阐述,读者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大小玄武汤的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价值,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同时也为将来进一步研究大小玄武汤的功效和作用机制打下基础。
【关键词】“开合枢”理论, 大小玄武汤, 组成, 功效, 适应症, 禁忌症, 临床应用, 关联, 重要性, 未来研究方向1. 引言1.1 介绍“开合枢”理论“开合枢”理论是中医传统理论中的重要概念,其来源于《内经》中的经络理论。
在中医学中,认为人体的气血循环需要通过经络来调节,而“开合枢”作为经络中的重要部位,起着连接上下之间、调节气血运行的关键作用。
根据“开合枢”理论,人体的经脉在不同的时间和状况下会有开合的状态,这种开合运行可以使气血得以顺畅循环,从而维持人体的健康平衡。
在中医治疗中,针灸、按摩等疗法常常会以调理“开合枢”为主要手段,以达到疾病的治疗和预防的效果。
通过了解和运用“开合枢”理论,医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人体的气血循环规律,更准确地判断疾病的病因和发展趋势,为患者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方案。
“开合枢”理论在中医临床实践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对于维护人体健康与治疗疾病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1.2 介绍大小玄武汤大小玄武汤是一种传统中医药方,起源于中国古代医学文献《伤寒杂病论》,是在玄武四神中,以黑龟为主料的一种汤剂。
大小玄武汤的主要成分包括黑龟、甘草、白术、麻黄、桂枝等药材,经过合理配方和煎煮而成。
大小玄武汤具有清热解毒、温阳散寒的功效,适用于寒热错杂、气阴两虚、阴阳不和等症状。
大小玄武汤在临床上有广泛的应用,主要用于治疗感冒、发热、咳嗽、气喘等症状。
基于“开阖枢”理论图解大小玄武汤
基于“开阖枢”理论图解大小玄武汤
“开阖枢”理论是明代医学家李时珍提出的理论,主张针对病因和病理进行有效的治疗。
大小玄武汤,加之它在历史上的重要作用,可以说是“开阖枢”理论的经典案例。
大小玄武汤由明代名医李时珍拟制,在今日仍广泛使用,包括成药、药方、饮片、中
药配方,可用于治疗不同种类的疾病。
大小玄武汤主要组成是茯苓6克、黄耆20克、莪
术20克、枳壳10克、丹皮10克、金银花6克、甘草10克、百合15克、澄浆5克、生
地15克(据李时珍《本草纲目》所载)。
从“开阖枢”理论的角度来看,大小玄武汤的作用和功效主要有:
一是滋润肺、清热解毒。
其中,茯苓斩寒健脾,黄耆定惊降火,莪术清热润肺,枳壳
解毒,丹皮收敛祛痰,金银花潜伏之毒,甘草理气化痰,百合祛风湿,澄浆抗感染,生地
止咳退热,可谓入肺益肝,清热通淋,解毒凉血。
二是养胃和安神。
因为茯苓入心安神,黄耆补脾益肝,莪术入肺补胃,枳壳宁心止怖,丹皮缓泻肝肾,金银花活血安神,甘草润肺生津液,百合胆宁安神,澄浆利湿化痰,生地
清火安胃。
总之,大小玄武汤作为经典的“开阖枢”案例,具有滋润肺、清热解毒、养胃和安神
等功效,因而能有效治疗肺热肝热、脾胃虚弱、胸闷紧张、神经衰弱等疾病。
开阖枢理论应用于临床---“开”篇
开阖枢理论应用于临床---“开”篇CURE DEPARTMENT CAKE ONLIN运用开阖枢理论阐述人体的生理01开阖枢理论首载于《黄帝内经》,它是借用门的开阖枢转3 种状态阐述气机的升降出入运转。
张志聪创立气化学说后,便开始运用开阖枢理论阐述人体经气运转的生理与病理。
太阳、太阴为开,是经气向上向外的运动状态,阳明、厥阴为阖是经气向下向内的运动状态,少阳、少阴为枢是经气在上下内外枢转过程中的运动状态。
六经之中三阳是以三焦为通路运转经气,三焦就是少阳枢机。
通过少阳三焦这个气液水火的通路,外可助太阳之开卫气达表,内可助阳明之阖,助气液、阳气的潜藏。
太阳为开,是在少阴心阳命火的蒸化下,肾中经气循三焦通路上升外达,再通过肺布散于全身肤表,成为护卫体表的三阳之气,主要功能是宣发阳气于肤表,固护周身。
阳明为阖,是将脾肺转输来的经气循三焦通路潜降于下焦。
少阳为枢,则是经气在太阳、阳明开阖之间的运转状态。
由此可见,三阳的开阖枢反映的是经气( 气液) 在三焦中外出和内入的运转,所以太阳、阳明、少阳三者在生理和病理上可以互相影响。
三阴是以血脉为通路运转经气,心所主的血脉就是少阴枢机。
通过血脉( 包括经脉、血脉、络脉、奇经八脉等) 通路,外可助太阴之开,使水谷经气上升外达,内可助厥阴之阖,使阴血、阳气潜藏。
太阴为开主要指脾运化水谷精微,通过心主血脉的功能布散至全身。
厥阴为阖,是阴血、阳气循血脉通路向下焦潜降收敛的过程,少阴为枢则是经气在太阴、厥阴开阖之间的运行状态。
需要指出,三阳的三焦通路和三阴的血脉通路不是隔绝的。
首先,太阳和少阴、阳明和太阴、少阳和厥阴由于经脉相连、经气相通,形成了表里关系,这种表里关系使得二者在生理病理上相互影响。
其次,张志聪谈到: “脉内之血气,从气街而出于脉外。
脉外之气血,从井荥而溜于脉中,出于气街。
”通过气街和井荥输经合,沟通了少阳枢机和少阴枢机的联系。
少阴血脉中的经气可以通过气街进入少阳三焦中,而少阳三焦中的经气也可以通过井荥输经合进入少阴血脉中,这样少阳三焦和少阴血脉之间就形成了一个相互连通的经气运转环路,使得二者在生理病理上相互影响。
基于“开阖枢”理论图解大小玄武汤
基于“开阖枢”理论图解大小玄武汤【摘要】本文将介绍基于“开合枢”理论图解大小玄武汤的相关知识。
在我们将简要介绍“开合枢”理论和大小玄武汤的概念。
在正文中,将探讨“开合枢”理论在中医中的应用、大小玄武汤的具体配方、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以及功效与作用。
在将总结大小玄武汤在中医临床中的价值,以及展望“开合枢”理论和大小玄武汤的未来发展。
通过本文的阐述,读者将了解到大小玄武汤在中医领域的重要性和价值,以及“开合枢”理论在其中所发挥的作用。
【关键词】关键词:开合枢理论、大小玄武汤、配方、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功效、中医临床、价值、展望1. 引言1.1 介绍“开合枢”理论“开合枢”理论是中医医理的重要理论之一,它指的是人体经络、脏腑与五脏六腑之间的关系。
根据《内经》的记载,人体脉络分布如同门户一般,有开有合,有通有闭,称为“开合枢”。
开合枢的主要作用包括调节气血运行、协调脏腑功能、维持人体的生理平衡。
在中医理论中,“开合枢”理论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理论,它对于诊断和治疗疾病起着关键作用。
通过对开合枢的检测与调理,可以帮助身体恢复正常的生理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
了解和应用“开合枢”理论有利于中医临床的诊断和治疗工作,对于提高治疗效果、预防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在后续的讨论中,我们将更加深入地探讨“开合枢”理论在中医临床中的应用,以及结合大小玄武汤的具体配方和药理作用来展开讨论。
1.2 解释大小玄武汤的概念大小玄武汤是一种经典的中药方剂,其名称来源于《伤寒论》中记载的“疟不解者,名曰大小温,温解而大寒小,小寒而大温,如是者名曰大小温”之语。
大小玄武汤主要用于治疗病邪外束,表里未解之热邪,病程较长,其特点是温凉调和,辛甘化瘀。
在中医理论中,大小玄武汤被认为是开合枢理论的一个经典范例。
大小玄武汤主要由五种中药组成,包括黄柏、黄芩、生地黄、知母和赤小豆。
这些中药各有其特定的药性和功效,相互搭配可以起到协同作用,使疗效更为显著。
守真书斋:六经开阖枢理论
守真书斋:六经开阖枢理论
如内关穴治疗胃痛,伏兔、足三里治疗心悸。
传统上一般分别从心包经的体内支脉联络三焦与足三里的强壮作用来说明其机理,而'胃与心包通'则提供了更具特异性的解释。
针刺曲池穴可用来治疗肝阳上亢所致的高血压,其机理可从'肝与大肠通'得到很好的说明。
四关穴堪称经典配穴,具有开关宣窍、调畅气机、活血通络之功,临床应用广泛,其机理除与气血、阴阳、标本等有关外,'肝与大肠通'亦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
腕骨穴是小肠经的原穴,透过'脾与小肠通',具清脾湿、退黄疸之功,自古为治黄要穴。
“太阳为开,阳明为阖,少阳为枢”这句话的理解
“太阳为开,阳明为阖,少阳为枢”这句话的理解《素问第二十一篇。
阴阳离合论》中说到的“太阳为开,阳明为阖,少阳为枢。
”“太阴为开,厥阴为阖,少阴为枢。
--------------------------------------------------------------------《黄帝内经》说“太阳为开,阳明为阖,少阳为枢”。
开是显露,阖是收敛,枢是转换。
阴中阳升为少阳,升而不已化热则为太阳,阳极生阴为阳明。
阳中阴降为少阴,降而不已化寒则为太阴,阴极生阳为厥阴。
最盛的是阳明,其次是太阳,再次是少阳。
“太阳为开,阳明为阖,少阳为枢” 这句话的理解应该是这样的:按照足太阳,足阳明,足少阳在人体的分布位置看,足太阳在背面,足阳明在正面,足少阳在人体的侧面。
如果有一扇门,门轴是足少阳,那么门开就是足太阳的位置,门阖就是足阳明的位置。
这就是太阳为开,阳明为阖,少阳为枢。
这个和盛衰没有直接的关系。
这个在内经里有多处体现,例如:气血形志篇第二十四,'夫人之常数,太阳常多血少气,少阳常少血多气,阳明常多气多血' ,阳明是气血生发之源,阳最盛是很自然的事情。
其实。
这个开阖枢,这个早在50年代,就已经被校定为关阖枢了,具体可以去参考有关文献,这个也是学术界公认的了。
所谓的太阳为关,阳明为阖,少阳为枢,即以门户作喻,关是门栓,阖就是门扉,就是门板,枢就是门轴,所以太阳为一身之藩篱,主表卫外,太阳多血而少气而为阳中阳,阳明主里,而又多气多血,所谓两阳合明,少阳主枢机,其经多气少血,其为阳中阴。
三阳的顺序自古以来就有争议,其中原来伤寒论和内经就不尽相同,后世争议也就更大,但是个人觉得没有太大意义,因为本身生理功能已经明确了,而所谓“二阳合明'和一阳二阳三阳,都只是借用了哲学的概念,而非一定借其实。
三阴三阳的生理功能,部位,大多已经确认,就没有必要争论了。
阳明的多气多血,是根本无法说明其阳气一定盛的,如果这样说太阳为三阳,和太阴同列,理当阳气最盛,另外也可以说阳明所生气血,其彪悍者为为卫气,卫气主外,行与脉外,护御机体,理当为阳气最盛,所谓这种争论没有价值的,以为与临床是脱离的。
开阖枢理论
开阖枢理论从脏腑角度理解六经开阖枢+有关开阖枢的几个观点六经开阖枢与伤寒六经病欲解时“升降出入”与“开阖枢“开阖枢升降出入与土枢四象论六经【开合枢论】引子;A鱼眼为枢机所在,枢者,转动也,非枢无以推动阴阳左右升降开阖。
火为一切动力来源,农业用木,工业用煤用油,皆为取火,以释放能量,产生动力,就是以火为枢机所在:少阴君火以明于上,少阳相火以位于下。
位于上者为能量,火之释放者也;位于下者为能源,火之收藏者也。
在上者为心,卦象离,阳中有阴,为血;在下者为肾,卦象坎,阴中有阳,为精。
血耗则君火不明,离中阴减则近乾,上必虚热以燥,热及阳明而不阖则汗出津脱;精亏则相火不位,坎中阳少则近坤,下必虚寒以湿,寒及厥阴而不阖则阳陷热郁。
相火以位,则阳载阴升,卦象震,厥阴之阖主升,震下之阳来自坎中,水升之路也;君火以明,则阴覆阳降,卦象兑,阳明之阖主降,兑上之阴来自离中,火降之路也。
火之降有表里二途,开阖由表及里:从太阳则走表,通条水道,转入肾。
从阳明则走里,由腑入脏,归于脾。
水之升有内外两道,开阖自内而外:从厥阴则向外,变化而赤,化为火。
从太阴则向内,以阴济阳,化为湿。
太阳之开,始于厥阴之少阳(冬至),终于阳明(秋分)。
太阴之开,始于阳明之少阴(夏至),终于厥阴(春分)。
太阳太阴之开为阴阳运动全过程,阳明厥阴之阖为阴阳运动始终之点,少阳少阴则为阴阳未动根本之位。
B子时统于肾,为少阳所主,用为甲木,丑寅卯乙木升散于辛庚;,辰巳主地气上升,胃腑降而脾脏升,输布火门,统于太阴,合于阳明(以太阳为用)。
午时统于心,为少阴所主,用为丁火,未申酉丙火降敛于壬癸;戌亥主天气下降,心包升而三焦降,通调水道,统于太阳,合于厥阴(以太阴为用)。
如就是则一日之内五行六气脏腑十二经俱能相应于十二时。
若以五十分之,则十二时流散无穷矣,何益于用哉皆少阳主升少阴主降也,火门乃命门也,,,,,,笔记;【合后天八卦图及左右定太阳太阴上下火水内外定阴阳而悟之】1、《火之降有表里二途,,,》解译:一者,上之阳火随内之阴而走之,太阳为开,其由下内而出上表,阴出阳也。
六经难点:开阖枢理论
六经难点:开阖枢理论中医养生之亮剑2022-06-10 05:59发表于广东夫论六经而阴阳已括于内,论阴阳而万病已归于中,故曰伤寒六经者,万病之旨归也。
伤寒六经者,三阳三阴也,由腑而入于藏也。
三阳者,太阳膀胱,阳明胃肠,少阳胆腑是也。
三阴者,太阴脾藏,少阴心肾,厥阴包肝是也。
试以开阖论之,太阳主开,阳明主阖,少阳主阳枢;太阴主开,厥阴主阖,少阴主阴枢。
太阳主阳门之开,乃阳气开放升发也,亦为阳之表,寒易伤之,故曰:太阳之上,寒气主之。
太阳膀胱为水经水腑,寒伤之,则水患为病。
故治太阳病,为治水也。
太阳膀胱经,主地气上为云也,乃使体内之水湿蒸腾于外也。
若寒伤之,则地气上为云之功能减弱,甚者地气不能上为云也,此即太阳中风证、太阳伤寒证、太阳中风伤寒证是也。
若寒邪郁内化热,则可稍助地气之上为云也,故又有太阳伤寒郁热证。
太阳膀胱腑者,主天气下为雨也,乃使体内之水湿渗利于下也。
若寒伤之,则天气下为雨之功能减弱,甚者天气不能下为雨也,此即太阳蓄水证与太阳蓄血证是也。
若天气不能下为雨,则水湿不能渗利于下,泛于四肢,聚湿为痰,此即太阳水泛证与太阳痰饮证是也。
阳明主阳门之合,乃阳之大者,热易聚之,热聚生燥,故曰:阳明之上,燥气主之。
故治阳明病,治燥热也。
阳明者,胃肠也,然言大肠则肺已赅于内,以肺与大肠相表里也。
燥伤于肺,肺液为之枯涸,燥热立起,此即阳明肺热证,亦即阳明肺经证是也。
燥伤于胃,胃液为之枯涸,燥热立起,此即阳明胃热证,亦即阳明胃腑证是也。
燥伤于肠,肠液为之枯涸,燥热立起,此即阳明肠热证,亦即阳明肠腑证是也。
然言阳明肺热证,则温病已赅于其中。
经云:诸气膹郁,皆属于肺,故一切气郁为患,皆可从肺论治,此统为阳明肺气膹郁证。
少阳主阳门开阖之枢,乃阳门转动之关键也,亦与阴门相交接之关键也,亦为用之枢转。
少阳乃阳之小者,又为阳木,风气亦主之,风热聚于少阳则助其热也,故曰:少阳之上,相火主之。
相火煽于胆经,则胆经热起,此即少阳胆经热证,亦即少阳胆经气分热证。
中医开合枢的原理
中医开合枢的原理
中医开合枢的原理是描述经脉生理作用的三个特点,具体如下:
1. “开”是指经脉在阳经方面位于浅表部位,与外界联系更为密切,有开放的作用;在阴经方面则是指阳气升发释放到一定程度后,逐渐衰减,需要从浮到沉、从出转到入、从升发转到收藏的状态。
2. “合”是指经脉相对地位于身体内部深层,具有闭合收敛的作用。
3. “枢”则是相对地位于表、里之间,起到枢纽的作用。
开合枢的原理主要与三阴三阳的气化规律和运气气化规律密切相关。
六经开阖枢的理论主要概括了人体三阴三阳生理功能、病理特点及其相互关系的规律。
太阳主开、少阳主枢、阳明主阖,代表了阳气的一种状态。
太阴为开,少阴主枢,厥阴为阖,则代表了阴气的状态。
这些规律不仅体现在三阳经和三阴经的气化功能变化中,还体现在具体的传变方式上。
例如,太阳和太阴在开阖枢中都属于气机中的开机,太阳开主要偏重于布气,太阴开偏重于运化水液。
阳明和厥阴在开阖枢中都属于阖机,阳明阖主收敛闭藏,厥阴阖主疏泄开启。
如果开机和阖机功能失常,就会导致人体的异化和同化过程出现问题,引发相应的病理变化。
因此,在治疗上需要根据这些规律来调理人体的气机,以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需要建议查阅中医书籍或咨询专业医师获取更具体准确的信息。
开阖枢理论
开阖枢理论2014-10-01 09:21:46开阖枢理论从脏腑角度理解六经开阖枢+有关开阖枢的几个观点六经开阖枢与伤寒六经病欲解时“升降出入”与“开阖枢“开阖枢升降出入与土枢四象论六经【开合枢论】引子;A鱼眼为枢机所在,枢者,转动也,非枢无以推动阴阳左右升降开阖。
火为一切动力来源,农业用木,工业用煤用油,皆为取火,以释放能量,产生动力,是以火为枢机所在:少阴君火以明于上,少阳相火以位于下。
位于上者为能量,火之释放者也;位于下者为能源,火之收藏者也。
在上者为心,卦象离,阳中有阴,为血;在下者为肾,卦象坎,阴中有阳,为精。
血耗则君火不明,离中阴减则近乾,上必虚热以燥,热及阳明而不阖则汗出津脱;精亏则相火不位,坎中阳少则近坤,下必虚寒以湿,寒及厥阴而不阖则阳陷热郁。
相火以位,则阳载阴升,卦象震,厥阴之阖主升,震下之阳来自坎中,水升之路也;君火以明,则阴覆阳降,卦象兑,阳明之阖主降,兑上之阴来自离中,火降之路也。
火之降有表里二途,开阖由表及里:从太阳则走表,通条水道,转入肾。
从阳明则走里,由腑入脏,归于脾。
水之升有内外两道,开阖自内而外:从厥阴则向外,变化而赤,化为火。
从太阴则向内,以阴济阳,化为湿。
太阳之开,始于厥阴之少阳(冬至),终于阳明(秋分)。
太阴之开,始于阳明之少阴(夏至),终于厥阴(春分)。
太阳太阴之开为阴阳运动全过程,阳明厥阴之阖为阴阳运动始终之点,少阳少阴则为阴阳未动根本之位。
B子时统于肾,为少阳所主,用为甲木,丑寅卯乙木升散于辛庚;,辰巳主地气上升,胃腑降而脾脏升,输布火门,统于太阴,合于阳明(以太阳为用)。
午时统于心,为少阴所主,用为丁火,未申酉丙火降敛于壬癸;戌亥主天气下降,心包升而三焦降,通调水道,统于太阳,合于厥阴(以太阴为用)。
如是则一日之内五行六气脏腑十二经俱能相应于十二时。
若以五十分之,则十二时流散无穷矣,何益于用哉皆少阳主升少阴主降也,火门乃命门也,,,,,,笔记;【合后天八卦图及左右定太阳太阴上下火水内外定阴阳而悟之】1、《火之降有表里二途,,,》解译:一者,上之阳火随内之阴而走之,太阳为开,其由下内而出上表,阴出阳也。
基于“开阖枢”理论图解大小玄武汤
基于“开阖枢”理论图解大小玄武汤大小玄武汤是中医经典方剂,由四味药材组成:石膏、知母、甘草、黄芩。
本文将基于“开合枢”理论,图解大小玄武汤的药效与功能。
一、“开合枢”理论“开合枢”是中医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意为通过开合关节如同钩轸般连通,暗指所有经络互为联系,一气贯通。
在临床实践方面,中医将“开合枢”作为理论基础,确定了以耳、足三里、气海为主线的三个开合关节,即耳上的开合关节、腰下的开合关节和胸肚间的开合关节(足三里和气海)。
二、大小玄武汤对开合枢的调理大小玄武汤以驱邪清热为方药主治,可调理耳上、腰下、胸肚间三个开合关节所在的经络、脏腑,达到养护健身的目的。
1. 肾经肾经总足少阴肾经,为开合枢的要点经络,是人体天然贮精之所,在生殖、内分泌、下焦排泄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石膏和知母是大小玄武汤的主要成分,都有清热利水的功效,能清除热邪,保护肾阴,保证肾脏健康。
2. 膀胱经膀胱经也是一个重要的开合枢的经络,其主要功能为排泄泌尿。
黄芩是大小玄武汤的主要成分之一,具有清热、燥湿、泻火的功效,能激发膀胱经的功能,清洁排泄膀胱内的毒素。
3. 心经心经主要负责人体的气血循环,输送氧气和营养物质到全身,黄芩和甘草都有清热解毒,调和营卫的作用,能够起到保护心脏、血管的作用。
4. 肺经肺经是人体的主要呼吸通道,过氧化物脢、超氯离子、氢氧离子是肺经的代表性毒素,甘草具有祛痰止咳的特性,可以保护肺脏的健康。
石膏和知母能够用于清除肺经中的湿气,并提高呼气能力,增强肺脏的功能。
总之,大小玄武汤作为经典中药,可以调理肾经、膀胱经、心经、肺经等四条经络,同时达到开合枢的调理目的,保证身体的健康。
开阖枢完全对应“脏腑别通”论
开阖枢完全对应“脏腑别通”论晶骘阁卦解三阴三阳后发现开阖枢完全对应“脏腑别通”论:今天本来想用卦解释开阖枢,如下图解完后,突然发现竟然完美对应的是脏腑别通理论。
后世对开阖枢似乎用错地方了,且割裂了。
比如肝别通大肠是千古不破的真理,泻大肠能泻肝浊肝淤。
刚开始是想到这里,然后把肝和大肠转化三阴三阳,发现明足厥阴肝和手阳明大肠,完全是厥阴阳明主阖嘛,六经的开阖枢是两经两经一起看的,后世很多分开割裂单独来看,厥阴主阖什么什么,阳明主阖什么什么。
其实厥阴阳明为阖是要一起来看都主阖,而且他们相通。
但是他们相通是手经对应足经的。
那么其他几个脏腑翻译成三阴三阳过来,发现也完美完全地符合开阖枢对应脏腑别通。
比如手厥阴心包对应足阳明胃,那么一查别通,果然心包别通于胃。
胃阳热会扰心包而失眠甚至谵语,看酸枣仁汤也能证明,知母清胃而酸枣仁入手厥阴心包。
那么我们来看枢,少阳少阴为枢,其实是手少阳三焦别通于足少阴肾(故三焦为元气之别使),足少阳胆别通于手少阴心,所谓的胆火扰心。
那么我们再来看开,太阴太阳为开,手太阳小肠别通于足太阴脾,足太阳膀胱别通于手太阴肺,所以宣肺一样能解太阳表,如果你还不信,我们看看足太阳膀胱经经过小脚趾,而手太阴肺经经过我们的大拇指,而我们的小脚趾和大拇指都是五指(趾)中最短的,这也太完美符合了。
对人体经络也有所对应啊,对经络针灸也很有用啊。
而且更有意思的是,比如少阳少阴为枢,足少阳胆别通手少阴心,我发现我脚踝内侧胆经所经过的地方有点皮肤干裂,然后我发现在我胸口心经所经过的地方也有几个红疤。
觉得神奇太巧了吧?这样脏腑别通还真可以有助于望诊。
后来一百度,发现董氏针灸还真以脏腑别通理论为主打。
至此可知内经开阖枢被后世割裂说啥少阳为枢少阴为枢真是可笑,少阴到底枢啥呀,少阴病就少阴病说啥少阴为枢。
内经没说过,内经说的只是两经合起来来说的少阳少阴为枢。
那么有人会说,你发现这有什么用,死记哪几个脏腑别通就行了嘛,要那么复杂干什么?但是我想说你死记多麻烦,如果以时忘记了又要查书,又谈何快速运用,我发现的方法可以快速口算出脏腑别通了,因为主要知道任何一个脏腑,那么我们就翻译成三阴三阳,那么再想一下开阖枢,就马上知道别通哪个脏腑了。
三阴三阳开阖枢的解释
三阴三阳开阖枢的解释三阴三阳开阖枢是中医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涉及到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等方面的知识。
三阴三阳开阖枢是对人体三阴三阳经的生理功能、病理特点及其相互关系的概括。
它主要包括太阳主开、少阳主枢、阳明主阖等三个方面,分别代表了阳气的一种状态。
下面将从这三个方面对三阴三阳开阖枢进行详细解释。
一、太阳主开太阳主开是指太阳经在人体中起到开启、释放阳气的作用。
太阳经是人体阳气最盛大的经络,它主管人体的阳气运行和生机活动。
太阳经的开启功能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温煦作用:太阳经的阳气能够温煦人体,维持人体的正常体温和生理功能。
2. 兴奋作用:太阳经的阳气能够激发人体的生机活动,促使脏腑经络的功能正常运行。
3. 抗病作用:太阳经的阳气能够抵御外邪,增强人体的免疫力,预防疾病的发生。
二、少阳主枢少阳主枢是指少阳经在人体中起到枢转、调节阴阳气血的作用。
少阳经是阳气由太阳状态转化到阳明状态的节点,它主管人体阴阳气血的平衡和调节。
少阳主枢的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调节阴阳:少阳经能够调节人体阴阳气血的平衡,使人体保持正常的生理状态。
2. 疏通经络:少阳经能够疏通经络,促使气血运行畅通,预防和治疗疾病。
3. 调节情志:少阳经与情志密切相关,能够调节人体的情绪和心理状态,保持心理健康。
三、阳明主阖阳明主阖是指阳明经在人体中起到闭合、收藏阳气的作用。
阳明经是阳气逐渐衰减、转衰的经络,它主管人体的阳气收藏和蓄积。
阳明主阖的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收藏阳气:阳明经能够将太阳经释放的阳气进行收藏,使阳气进入潜藏状态。
2. 蓄积能量:阳明经能够将收藏的阳气进行蓄积,为人体提供能量储备。
3. 维持生机:阳明经能够维持人体的生机活动,保障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
结束语:总之,三阴三阳开阖枢是中医理论中对人体三阴三阳经生理功能、病理特点及其相互关系的概括。
太阳主开、少阳主枢、阳明主阖分别代表了阳气的一种状态,它们共同维持着人体的阴阳平衡、气血调和和生机活动。
六经开、阖、枢学说
六经开、阖、枢学说六经开、阖、枢学说的渊源及应⽤梁华龙河南中医学院(450003)摘要开、阖、枢说最早见于《内经》、《灵枢》,《伤寒论》并未明⾔。
后世医家多以此说解释六经病机和症状、阐发六经病变的传变关系、预测六经病变的预后、指导六经病的治疗, 体现了祖国医学的整体观念, 并且能够利⽤六经之间的联系进⾏论治, 指导临床实践。
主题词《伤寒论》仲景学说六经辨证在《伤寒论》中, 并未明确提出开、阖、枢的说法, 唯⾔“传变”则有之。
历来名家注《伤寒论》者, 以“开、阖、枢”之说作解释者很多。
《伤寒论》“开、阖、枢”理论盛于明清之季, 柯琴、张志聪、陈修园等都极⼒倡论此说, 尤以卢之颐倡之最激, 渐⾄于成为研究张仲景学说的⼀⼤流派。
1《伤寒论》开、阖、枢说的渊薮及争议开、阖、枢说最早见于《素问?阴阳离合论》和《灵枢?根结篇》。
《伤寒论》虽⽆开、阖、枢的记载,但由于仲景善于“勤求古训”, 已把《内经》的学术思想融会在《伤寒杂病论》中。
故后世医家, 为了说明六经病的机能, 阐发了仲景的这⼀学术思想。
以开、阖、枢为理论, 对《伤寒论》进⾏了注疏。
有关《内经》的开、阖、枢理论, 后世解释颇多, 阴阳盛衰转化说、六经经⽓逆变说、六经经⽓盛衰动转说等, 其开、阖、枢的意义, 不仅是说明由阳到阴, 由阴到阳, 由初到盛、由盛到衰, 由衰到转的阴阳运转递变过程,⽽同时应该看到它是⼀个完整⽽辨证的整体, 有开则有阖, 有阖则有开, 开阖之间⼜离不开枢转。
所以开、阖、枢乃是说明同⼀事物的三个⽅⾯, 彼此各有所主⽽⼜不可分离, 是⼀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是以开、阖、枢原理说明三阴、三阳经络的⽣理、病理现象, 开、阖、枢作⽤的失调, 就必然导致六经疾病的发⽣。
太阳为表,太阴为⾥中之表, 俱属于开。
两阳合明为阳明, 两阴交尽为厥阴, 俱属于阖; 开阖关键在于枢, 枢⼜有阳枢、阴枢之分, 少阳位于太阳、阳明之间, 为阳中之半表半⾥, 转太阳则开, 转阳明则阖, 故为阳中之枢; 少阴位于太阴、厥阴之间, 为阴中之半表半⾥, 转太阴则开, 转厥阴则阖, 故为阴中之枢。
六经开阖枢:三阴三阳开阖气化理论阐释
六经开阖枢:三阴三阳开阖气化理论阐释主要是指三阴三阳的气化规律和运气气化规律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开阖枢是指人体三阴三阳生理功能、病理特点及其相互关系的概括。
太阳主开、少阳主枢、阳明主阖,分别代表阳气的一种状态,“太阳”,就是阳气很盛大的意思。
“太阳主开”,指的是太阳主开功能的启动,阳门打开,阳气得以逐渐地释放出来。
“少阳”少者小也,未大也。
少阳,初生之阳,未大之阳。
“少阳主枢”,少阳是阳气由太阳状态转化到阳明状态的节点,就象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边界口一样,也很像剪票口。
“阳明主合”,阳明,两阳相合为阳明,阳气到了极盛时就会转衰,就需要节约,需要保留火种,阳气就要进入蓄积收藏的状态。
“太阴为开”阳气升发释放到一定程度后,就逐渐衰减,要从升发转到收藏,由出转到入,从浮到沉。
太阴开机启动后,阳气进入真正的潜藏状态,要休养生息,就象人工作了一天需要休息、睡觉一样。
收藏到一定的程度,少阴枢转开合,厥阴闭合收藏之门,太阳开启功能打开,阳气又开始工作,要进入升发、宣布状态。
周而复始。
生理上:三阳经内应膀胱(大、小)、胃、胆的气化功能变化。
三阴经内应肺(脾)、肝、肾(心)的气化功能变化。
开阖枢传变规律,主要体现在三阴三阳经传变方式。
一是太阳——太阴传,太阳、太阴在开阖枢中皆属气机中的开机。
“开机”,是指人体精气的运行、敷布、转输利用及排泄等功能的总和。
开机失职必然影响到人体的异化过程。
从广义的角度看,凡是人体的消耗功能失常,都可归纳为开的病。
从气化的角度看,凡是开机失司,往往表现为气机不利的病理,太阳开主要偏重在布气,太阴开偏重于运化水液。
二者的联系主要体现在气与水的关系上。
气行则水行。
故临床上治太阴的水湿,往往须辅以解表发汗,即所谓的开“太阴”之用也。
阳明——厥阴传:阳明、厥阴在开阖枢中皆属于阖机,所谓“阖机”是指人体精气的吸引、贮藏、利用等气化功能,阖机失职必然影响到人体的同化过程,故从广义的角度看,凡是人体贮藏功能失常,都属阖的病理。
对开、阖、枢理论的理解和应用
明 阖时太 阴开 , 阳气开始潜藏 , 表现 出来 的阳气开 始减少 。
而 中间转换 的这个枢 就是 少 阳。枢非 常重 要 , 枢机不 利 ,
是 利用药物的偏性来使人体恢复正常 的开 、 阖、 枢。 太阳被郁 闭 , 不能 正 常的 开 , 则 出现 无汗 、 身 痛 等表 现; 太 阳开 的太过则 表现为 汗 出不 止 , 恶风 。所 以治 太 阳 病要用 汗法 。阳明阖的不 好 , 会 出现发热 、 大汗出 、 口渴等 表现, 为 白虎汤证 ; 如 阖的太过 , 则成 阳 明腑实 , 为承 气汤
阳 明极 热 证 正 好 相 反 , 而 不 与 同为 枢 的少 阳病 相 反 。
中医理论建立的基础。开 、 阖、 枢是 中 医基 础理 论 中非 常 重 要的部分 , 见于《 素问 ・ 阴阳离合论 》 “ 愿 闻三 阴三 阳之
离 合也……太阳为开 , 阳明 为阖 , 少 阳 为 枢 … …愿 闻 三 阴
一
是以阳气的升降 出入来 表达 的, “ 阴 阳离决 , 精 气乃 绝 ” ,
阴阳不可分 , 但我们能看到 的是 阳气 的升 降出入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半显现 的阳气 , 如同 自然界的春秋两季 , 不 冷不 热 , 如 图
三阳为阳气 生发的过程 , 三 阴为 阳气 收藏 的过 程。太
阳开就是阳上升的过程 , 可理解 为春 天到夏 天 的过程 , 阳 气上 升又不 能无 限上升 , 上升 到一个极 点就 是 阳明 , 因两 阳阖明为 阳明, 阳气最旺的时候为阳明 , 阳明主阖 , 正常 阳
立足于气一元论 , 六 气 就 是 一 气 的变 现 。 因 为 三 阴 三
气, 为阴阴互 抱的阴阳合体 , 即元气 , 阴阳不可分 。有人
《超级中医学》解《内经》——开合枢
《超级中医学》解《内经》——开合枢《灵枢·根结》曰:太阳为开,阳明为阖,少阳为枢;太阴为开,厥阴为阖,少阴为枢。
敷布阳气谓之开,受持阳气谓之阖,转输阳气谓之枢;敷布元阴谓之开,受纳阴气谓之阖,转输阴气谓之枢。
开合枢理论在六经传变过程中已经得到很好的运用,是《伤寒论》重要内容,到了近代董氏针灸则将其发展成脏腑别通理论,可见开合枢理论是非常有生命力的,但是学起来不容易,非常抽象。
《超级中医学》的问世为开合枢学习找到了可以见到的准绳,开合枢理论对于西医来说就好像是天书一样让他们摸不着头脑,通过此书也可以窥探中医的奥秘,是揭开中医面纱的一个方面。
X《超级中医学》人体四肢结构与地支、脏腑、经络有准确的对应关系(如表6-7),这种对应关系给我们带来如下启示;一、开合枢与肢体关系(见表6-8):开合枢在《素问》和《灵枢》都有描述,后世医家也多有阐释,八脏理论的四肢结构理论进一步证实了开合枢理论的科学性。
不过在次序上读作“开枢合”更符合四肢结构,开枢合顺序符合上肢排列次序,下肢关节的排列次序也是开枢合,只有下肢部位次序出现差异,这就可以解释膝关节比肘关节多一块髌骨的原因,使四肢结构更符合自然规律。
二、开合枢与脏腑别通:董氏针灸学以独特的视角解释了《黄帝内经》的开合枢理论,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这一理论在八脏系统建立以后得到了进一步印证,脏腑别通与四肢关节部位之间对应关系非常明确,上肢从肩关节依次向下形成三对紧密衔接的关节和部位,与三对别通脏腑形成严格对应关系,下肢由于髌骨的原因形成别通与上肢不同,膝关节向上连接大腿对应肾脏与三焦别通,小腿向下连接踝关节对应大肠与肝脏别通,最后是跨关节与足部呼应对应胰腺与小肠别通。
当我们对脏腑别通感觉困惑的时候想一想四肢连接规律就全明白了。
所谓的别通就是开合枢内部别通,上肢阴经对应下肢阳经,下肢阴经对应上肢阳经,在四肢部位方面体现关节与部位的密切联系。
三、开合枢与六经传变(见表6-10):《伤寒论》外邪侵入人体的顺序大多数情况准守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这个次序。
开、阖、枢志要
开、阖、枢志要太阳为开为表、阳明为阖为里、少阳为枢机为半表半里之论受到推崇, 八纲与六经的辨证体系因此沟通起来, 囊括六经外感及杂病内伤。
虽然存在争议[1,2,3], 但如是体系被认为是经典理论的重要部分[4], 是《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乃至经方学派的重要认识[5,6]。
圣贤立意常精而深、简而远, 而至于后世, 却有时不免“书约而弟子辩”。
“开”“阖”“枢”被历代注家、医家从不同角度解读发明, 赋予许多新的意义乃至个人见解, 见仁见智者有之, 渐离本旨者亦有之。
然而攻乎异端, 不若正本清源, 当为“开”“阖”“枢”解清原旨、原意。
“开”“阖”何解?“开”“阖”“枢”的提法首见于《黄帝内经》。
《素问·阴阳离合论第六》讲:“是故三阳之离合也, 太阳为开, 阳明为阖, 少阳为枢”。
《灵枢·根结第五》也讲:“太阳为开, 阳明为阖, 少阳为枢”。
《素问》《灵枢》各81篇, 总计不过十数万言, 堪称“书约”, 而各有一篇明文载述“开”“阖”“枢”, 甚至连语序都并无二致, 可见“开”“阖”“枢”在当时受到的公认和重视。
《素问·生气通天论第三》曾用“开”“阖”“枢”讲解医理:“因于寒, 欲如运枢, 起居如惊, 神气乃浮”, “阳气者, 精则养神, 柔则养筋, 开阖不得, 寒气从之”。
《说文》对“枢”字解做:“樞, 戸樞也”。
“户”字, 象形“门扉”;《说文》解“扉”, “戸扇也”。
枢, 指“户”的转轴, 即门轴。
《吕氏春秋·尽数》讲:“流水不腐, 户枢不蠹, 动也”, 这里的“枢”即门轴。
《尔雅》讲“阖谓之扉”, 老子讲“天门开阖, 能为雌乎”。
于是《素问·生气通天论》所讲的“阳气开阖”就可解了, 是在描述阳气的状态:开, 犹如门户敞开;阖, 犹如门户关闭。
更进一步解, 那么所谓阳气处在“犹如门户敞开”的状态, 又到底何解呢?而返观《素问·阴阳离合论第六》, 其实问题原本是清楚的。
怎么理解《黄帝内经》对经络运行的“开、阖、枢”的描述?
怎么理解《黄帝内经》对经络运行的“开、阖、枢”的描述?《素问.阴阳离合论》和《灵枢.根结》,都提到了手足六经经气运行的“开、阖、枢”,这个概念到底该怎么理解,一直是中医爱好者关注并有分歧的地方。
《素问》和《灵枢》里里论述有相同的地方:六经都“根”于足之经脉的井穴;也有不同之处:《灵枢》还提到了“结”于头面五官。
所以,综合来看,六经运行,有了“根”和“结”这个概念。
《伤寒论》也有三阴三阳的说法,而与内经不同的是,没有“根结”的说法。
所以《伤寒论》和《黄帝内经》的开阖枢概念是有差异的。
我们知道,六经就是“三阴三阳”,也就是经气的运行。
而“气”生于五行,五行又由五脏六腑共同组成,是五脏藏精、六腑与之相合的五行之精所化的气。
既然是气,当然是无形的,而且这个气,是按照天地气机升降的方式运化的。
与天地之气的无形不同,人体的经气还有一个“形化”的过程,也就经气还可以行在经脉里面,和六经相合,这就有了“根”和“结”的概念。
内经讲的三阴三阳的开阖枢,是指三阴三阳之气相对于“经脉内外”的开阖,它们的“根”都在经脉的井穴。
那么内经和伤寒的“开阖枢”差异在哪里呢?简而言之,就是气的运行方式不同。
所谓入经行一定要入“经俞穴”,不出入经脉的一般只发生在身体躯干、和头面部、膝、肘以上的部位,不会进入四肢末端,或者说不会行于五腧穴的部位。
这是伤寒与内经不同和相同之处,但两者并不矛盾,而且结合起来,能更好地理解“开、阖、枢”这个概念。
不论是入经还是不入经,其性质基本实相同的,只是作用部位和方式不同罢了。
那什么是“开、阖、枢”呢?开就是“开发和开始”,阖是“关闭、结束”的意思,枢是指“枢纽和中转站”,也不仅仅是“转运站”的作用,还是动力的来源,是阴阳互换的场所。
如果是从阴出阳,需要动力才能出来,如同骑自行车上坡,要拼命踩;从阳入阴,则是一个去势的过程,如同自行车下坡或停止的时候就需要刹车了。
开阖比较好理解,难点在“枢”。
在三阳里,太阳为开,阳明为阖,少阳为枢;在三阴里,太阴为开,少阴为枢,厥阴为阖。
“开、阖、枢”是怎么回事?金栋按:“太阳...
“开、阖、枢”是怎么回事?金栋按:“太阳...金栋按:“太阳为开,少阳为枢,阳明为合;太阴为开,少阴为枢,厥阴为合”,见于《素问·阴阳离合论》《灵枢·根结》篇,并与《素问·皮部论》有关。
实际上,“太阳为开”、“太阴为开”之“开”字,《黄帝内经》第一书——隋唐·杨上善《太素·卷五阴阳合》均作“关(闗-閞)”,開(开)、闗(关)、閞三字形似传抄致误。
閞,通闗,乃闗之省文。
《太素》为是。
杨上善《太素·阴阳合》说:“三阳离合为关、阖、枢,以营于身也。
夫为门者具有三义:一者门关,主禁者也,膀胱足太阳脉,主禁津液及于毛孔,故为关也。
二者门阖,谓是门扉,主关闭也,胃足阳明脉,令真气止息,复无留滞,故名为阖也。
三者门枢,主转动者也,胆足少阳脉,主筋,纲维诸骨,令其转动,故为枢也。
”《太素·阴阳合》又说:“三阳为外门,三阴为内门。
内门亦有三者:一者门关,主禁者也,脾脏足太阴脉,主禁水谷之气,输纳于中不失,故为关也。
二者门阖,主关闭者也,肝脏足厥阴脉,主守神气出入通塞悲乐,故为阖也。
三者门枢,主转动也,肾脏足少阴脉,主行津液,通诸津液,故为枢者也。
”由上可见,开、阖、枢,当为关、阖、枢。
关(闗-閞),取义于门闩;阖,取义于门扇;枢,取义于门轴。
根据经脉的循行规律,三阳经脉之太阳行于身之后为关,阳明行于身之前为阖,少阳行于身之侧为枢。
此即“太阳为关,阳明为阖,少阳为枢”之含义。
《素问·阴阳离合论》《灵枢·根结篇》论三阳有关、阖、枢,合为一阳;三阴亦有关、阖、枢,合为一阴。
此一阴一阳作为人身之两重门户,外以拒邪气之侵,内以固精气之失。
此乃三阴三阳(即关、阖、枢)之生理。
根据经脉的循行规律,三阳经脉之太阳经行于身之后为关,且在三阳经中相对地处于浅表部位,主禁津液及于毛孔,故主关。
阳明经行于身之前为阖,且阳明经相对地位于体表的深层,具有闭阖收敛作用,故主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开阖枢理论从脏腑角度理解六经开阖枢+有关开阖枢的几个观点六经开阖枢与伤寒六经病欲解时“升降出入”与“开阖枢“开阖枢升降出入与土枢四象论六经【开合枢论】引子;A鱼眼为枢机所在,枢者,转动也,非枢无以推动阴阳左右升降开阖。
火为一切动力来源,农业用木,工业用煤用油,皆为取火,以释放能量,产生动力,是以火为枢机所在:少阴君火以明于上,少阳相火以位于下。
位于上者为能量,火之释放者也;位于下者为能源,火之收藏者也。
在上者为心,卦象离,阳中有阴,为血;在下者为肾,卦象坎,阴中有阳,为精。
血耗则君火不明,离中阴减则近乾,上必虚热以燥,热及阳明而不阖则汗出津脱;精亏则相火不位,坎中阳少则近坤,下必虚寒以湿,寒及厥阴而不阖则阳陷热郁。
相火以位,则阳载阴升,卦象震,厥阴之阖主升,震下之阳来自坎中,水升之路也;君火以明,则阴覆阳降,卦象兑,阳明之阖主降,兑上之阴来自离中,火降之路也。
火之降有表里二途,开阖由表及里:从太阳则走表,通条水道,转入肾。
从阳明则走里,由腑入脏,归于脾。
水之升有内外两道,开阖自内而外:从厥阴则向外,变化而赤,化为火。
从太阴则向内,以阴济阳,化为湿。
太阳之开,始于厥阴之少阳(冬至),终于阳明(秋分)。
太阴之开,始于阳明之少阴(夏至),终于厥阴(春分)。
太阳太阴之开为阴阳运动全过程,阳明厥阴之阖为阴阳运动始终之点,少阳少阴则为阴阳未动根本之位。
B子时统于肾,为少阳所主,用为甲木,丑寅卯乙木升散于辛庚;,辰巳主地气上升,胃腑降而脾脏升,输布火门,统于太阴,合于阳明(以太阳为用)。
午时统于心,为少阴所主,用为丁火,未申酉丙火降敛于壬癸;戌亥主天气下降,心包升而三焦降,通调水道,统于太阳,合于厥阴(以太阴为用)。
如是则一日之内五行六气脏腑十二经俱能相应于十二时。
若以五十分之,则十二时流散无穷矣,何益于用哉皆少阳主升少阴主降也,火门乃命门也,,,,,,笔记;【合后天八卦图及左右定太阳太阴上下火水内外定阴阳而悟之】1、《火之降有表里二途,,,》解译:一者,上之阳火随内之阴而走之,太阳为开,其由下内而出上表,阴出阳也。
太阳表开则其内随厥阴太阴之升同化心包寄于丁火,转枢少阴而动由丙火下降以温壬水,化黑为膀胱为肾,此之谓上而下之;二者,上之阳火随外之阳而走之,内应少阴枢动而降行,阳明为阖,其左太阳表至右阳明里,承其表阳而阖之于里为阳明,阳明里阖随太阴之开而由阳济阴化为燥,此之谓左而右之。
2、《水之升有内外两道,,》解译;一者,下之阴水随外之阳而走之,太阴为开,其由上外而下内,阳入阴也。
太阴开上承太阳阳明之降同化三焦而寄于壬水,转枢少阳而由癸水上升以清丁火,化赤为心为小肠,内应少阳枢动而太阴内升,外随阳明之降而由阴济阳化为湿,此之谓外而内之。
二者,下之阴水随内之阴走之,内应少阳枢动,厥阴为阖,其右之太阴里至左之厥阴表,承其太阴之升,体阴用阳,上出交于太阳之开。
3、其走向为太阳{少阴]--阳明[太阴]--少阳[厥阴],然六气为病,由外而入内,由皮毛而入筋骨。
A阴阳和之人,其表者走经由太阳-阳明-少阳【皆走阳,属少阴枢转为降之】-太阴【承少阳主升而逆行】-少阴-厥阴【皆阴升也,】-太阳<正倒三角图>如是但汗之而解。
B阳盛者,入腑则属阳明证;阴胜者,入藏属三阴脏病;不内不外者,则属少阳;若伴有经证则统属太阳之坏病。
4、【主客气之序】人居天地间而存,坤为地长养万物,阴成形也,居内,故主气从之,其六气之性以五行为用配五脏四时24节气而排三阴三阳,故生厥阴少阴少阳太阴阳明太阳。
然乾为天,敷布阳气,阳化气也,居外,故客气从之,其六气之性以阴阳为用合四时24节气而排三阴三阳,故有厥阴少阴太阴少阳阳明太阳<阴阳皆由亏之盈>。
5,少阴枢动,太阳-阳明-少阳;少阳枢动,太阴-厥阴-少阴;如是皆开阖枢而排,似阴阳各行其道,然阴阳不交无以生;6、《左图>少阳枢动,厥阴阖升而交太阳之开,乃为阴出阳也;<右图>少阴枢动,阳明降阖而交太阴之开,乃为阳入阴也;如是枢阖开而排之,为阴阳互交共融一体,方阴阳和济而以生。
7、开合枢采用的是后天八卦图,其太阳开居左由冬至到夏至,太阴开居右由夏至到冬至,少阴枢居上而存白鱼头之中,少阳枢居下而存黑鱼头之中。
厥阴阖居震位阳明阖居兑位。
故太阳开而承厥阴之阖,太阴开而承阳明之阖,少阳枢动主升,少阴枢动主降。
8、体与用;肝体为阴而其用为阳、根与盛;阳根于坎而盛于离。
标中本;本者树之根,天求其本主六气,三阴三阳排之。
标者,树之末,地求其位,风火寒热燥湿;中者,人之中气。
9、运用.摘抄<高血压>;舒张压高有三种--1阳明不合而不降,白虎泻心汤2肾精不足而无以攝阳,相火不位也,肾气丸主3阴盛格阳于外,阳不入阴,太阴不开也,四逆真武辈;收缩压高有三种--1厥阴不阖而无以升,当归四逆辈2心血不降无以引阴外出,君火不明,黄连阿胶汤主3阴盛格阳[似阴确切]于内,太阳不开,麻桂汤类;前者,阳不入阴,气血浮散于外而不敛,后者气血收敛于内而不升也。
从脏腑角度理解六经开阖枢/s/blog_6b1c3f4801012kei.html阳主外,三阳经开则泻,阖则纳。
太阳为开,阳明为阖,少阳为枢。
三阳经属阳,阳主外其用为散发排泄。
太阳为表为皮毛腠理,司汗孔开阖,太阳为开,天寒则汗孔闭,天热则开,排泄汗液。
而足太阳膀胱经属膀胱,络肾,为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太阳为开,故天寒衣薄,则为溺与气。
太阳经为寒水之经,多血少气,汗为心液,血汗同源,气随汗出,身凉脉静。
人体通过汗尿的排泄可调节体温,故太阳为开。
阳明为阖,阖意为门之闭合,引申为容纳、受盛之意。
阳明为里,足阳明胃经属胃络脾,为食廪之官,五味出焉,胃为水谷之海,主容纳,故阳明为阖。
营气出于中焦化生气血,为周身气血之源,为后天之本,故阳明经多血多气,故阳明有容纳吸收闭藏水谷精微之意,为阖。
少阳为枢,枢本意为门之轴,枢动则开阖自如,由开到阖,枢承上启下,引申为转运之意。
手少阳三焦经属三焦,三焦为原气之别使,水液之通道,腠理膀胱其应,故可将阳明容纳运化之水谷精微转运至太阳经体表、膀胱,再随汗尿排出体外,故少阳为枢,少阳居于太阳阳明之间,故为半表半里。
而少阳为游部,通于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为脂膜,在内附于胸腹腔内壁、包裹脏腑,在外则附于皮肤之内壁、包裹肌肉,因其为脂膜薄如蝉翼,才可通行原气水液,沟通上下内外,《素问·太阴阳明论》:“脾与胃以膜相连耳,而能为之行其津液何也?岐伯曰:足太阴者三阴也,其脉贯胃,属脾,络溢,故太阴为之行气于三阴。
”可见脾与胃之间有膜相连,阳明之水谷精微通过脂膜到达太阴脾,而三焦为脂膜,为五脏六腑之总司,由此可知三焦亦居于阳明太阴之间。
由此亦可知,病邪由表及里,可顺太阳少阳阳明而传里,亦可顺太阳阳明少阳太阴而传里。
少阳不但为太阳、阳明之枢。
亦可为阳明太阴之枢。
阴主里,三阴经开则纳,阖则泻。
太阴为开,足太阴脾经属脾脏,脾主运化水谷,食入于胃,经脾运化,纳水谷精微于内,故为开。
厥阴为阖,足厥阴肝经属肝,肝藏血,血为水谷精微所化,故为阖。
肝化血为精汁,藏于胆腑,肝主疏泄,阴经阖为泄,故厥阴为阖。
少阴为枢,足少阴肾藏精,精血同源,脾运化之水谷精微藏于肾为肾精,肾精化为肝血,故少阴为枢。
肾精亦可化气,经厥阴肝之疏展生发,故少阴肾亦为枢。
手少阴心主血脉,《灵枢·痈疽》:“中焦出气如露,上注溪谷,而渗孙脉,津液和调,变化而赤为血。
”水谷精微于孙脉化血,血藏于肝,故少阴心亦为枢。
《灵枢·根结》:“开折,则肉节渎而暴病起矣。
故暴病者,取之太阳,视有余不足。
渎者,皮肉宛膲而弱也。
合折,则气无所止息而痿疾起矣。
故痿疾者,取之阳明,视有余不足。
无所止息者,真气稽留,邪气居之也。
枢折,即骨繇而不安于地。
故开折,则仓廪无所输,膈洞。
膈洞者,取之太阴,视有余不足,故开折者,气不足而生病也。
合折,即气绝而喜悲。
悲者取之厥阴,视有余不足。
枢折,则脉有所结而不通。
”可见太阳主表为开,不开则卫气不能温分肉,肥腠理,则皮伤则枯焦。
阳明主胃为阖,不阖则水谷不化,肉无所养,肉伤为痿病。
少阳主胆为枢,胆主骨,枢坏不行,则站立不稳。
太阴主脾为开,脾为仓廪之官,不开则水谷不纳,脾失运化,则为膈洞,“膈”,指饮食格拒;洞,为洞泄泻下。
厥阴主肝为阖,不能闭合,则血无所藏,气绝于里,肺气乘之,故喜悲。
少阴主心为枢,心主脉,枢坏血不行,故脉伤则不通。
有关开阖枢的几个观点开阖的观念一直是中医临床上一个重要的理论依据,尤其是针灸医学,开阖穴的探讨,更是引为神秘之学,一般人知其然而不知所以然。
最近拜读了思考中医,发现他对开阖枢的理论偏颇的以为阴阳是分开,且相对存在的,不禁有点茫然。
人体是一个有机体,气血不断地运转,岂能等待阴尽生阳,阳尽生阴,阳明闭而太阴开,厥阴阖而太阳开,此种病人阴阳离异,非死不可,我不知如何能视为平象?闭门造车,自以为是,显然如清代陈修园被讥为满口理论,临床却搔首摇头,不知如何下手一般,我不知何以成为中医理论的正宗?自己研读中医学三十馀年,证诸临床,但觉先贤理论正确,颇有实用价值,只是许多书籍无的放矢,不懂强装专家,以致谬论充斥,使得中医成为一门不切实际的医学,实在可惜。
旅居加拿大数十年,接诊的患者都是西医引以为头疼的疾患,治疗效果立竿见影;窃以为让西医确诊,何尝不是一个好主意,至少在抓主证上,少了许多麻烦。
中医是经得起竞争与考验的,只是目前滥竽充数,仅受了一点肤浅的训练,就以为是大专家,这些人将断送中医的前程,影响中医在公众的影像。
实在可惜!人体是以阴为基础,以阳为运用的,犹如往日的社会男主外女主内一般,更像行军作战,阴是补给系统,而阳是作战部队,二者缺一不可。
观察十二经脉的循环,不难发现一个定律,就是太阴传少阴再传厥阴,再传回太阴,形成一个轮回,而三阴传化的动力,来自阳经的催化。
厥阴若无少阳的催动,无法传回太阴,同样的阳明催使太阴转少阴,太阳催动少阴转厥阴,这是三阴三阳转化的原理,如环无端,周流不息。
少阴、少阳为枢的理由何在?枢者枢纽之意,也就是众多通道的控制口,少阴与少阳是哪些通道的汇聚与转口呢?阳明是阳之盛极,产生一阴的少阴,催动气血转入太阴,此即第一条通道,阳明入太阴。
太阴接受阳明之气,传化进入少阴,此第二通道,太阴转入厥阴。
少阴已生,激发阳气释放,转入太阳,是为第三条通道,少阴转太阳。
因此少阴是阴阳之枢纽,调节阴阳之孔道。
同理,厥阴生少阳,催动阴气转入太阴,同时引导太阳之开放,使厥阴入太阳的通道开放,再为太阳转入阳明之通道,顾亦为阴阳之枢纽通道。
五运六气上,少阴与阳明相对,少阳与厥阴相对,更加深了少阳与少阴是阴阳枢纽的重要地位。
明白少阴少阳枢纽的地位,自然清楚他们是气血流通的重要管道,至并时当然要留心二经的功能是否正常化了六经开阖枢与伤寒六经病欲解时六经开阖枢讲的是人体六经的开阖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