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三阴三阳开阖枢图
基于三阴三阳六经辨证探析姜树民教授诊治脾胃病学术思想与经验总结
第23卷第2期2021年2月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JOURNAL OF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CMVol. 23 N o. 2Feb., 2021D()I: 10.13194/j.iss n.1673-842x.2021.02.012基于三阴三阳六经辨证探析姜树民教授诊治脾胃病学术思想与经验总结孙明祎,姜树民(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辽宁沈阳110032 )摘要:三阴三阳六经辨证是中医辨证论治的基础和核心3《黄帝内经》三阴三阳、阴阳开阖枢、标本中气等理论 是三阴三阳六经辨证的理论基础和依据、恩师姜树民教授从医数十栽,尤擅长诊治脾胃病,遣方用药独到,疗效显 著有幸侍诊左右,试用三阴三阳六经辨证理论解析老师的学术思想,并对其诊治脾胃病临床经验进行总结,略有 心得,以飨同道,关键词:三阴三阳;六经辨证;脾胃病;学术思想中图分类号:R256.3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842X(2021) 02-0048-05Analysis of Professor JIANG Shumin's Academic Thought on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Spleen and Stomach Diseases According to Differentiation of Syndrome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Theory of Six Meridians ( Three Yin Meridians and Three Yang Meridians )and Summarizing ExperienceSUN M ingyi, JIA N G Shumin(Affiliated Hospital of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M eflirine, Shenyang 100032, Liaoning, China )Abstract: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of six meridians ( three Yin meridians and three Yang meridians ) is the foundation and core of syndrome differerntial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he theories of “three Yin and three Yang” ''opening and closing p i v o t a n d^principal—subordinate middle Qi,T put forward in In n e r ca n o n o f H u a n g d i are the theoretical basis for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of six meridians ( three yin meridians and three yang meridians ). My mentor, professor JIA N G Shum in, has been a doctor for decades, who is especially good at diagnosis anfl treatment of spleen and stomach diseases, has unique prescription and medication and has remarkable curative effect. I had the honor lo acrompany my teacher on the visit. Now I try to analyze the teacher's academic thoughts by using the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of six meridians (three Yin meridians and three Yang meridians ), and summarize his clinical experience in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spleen and stomac h diseases. Now, I'd like to state some of my experience here for the benefit of my colleagues.K eywords:three Yin meridians and three Yang meridians;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of six meridians; spleen anrl stomach diseases; academic thought中医学将疾病分属三阴三阳(太阳、阳明、少 阳、太阴、少阴、厥阴)进行辨证论治的方法习称“六 经辨证”[11。
阴阳离合(开合枢)
阴阳离合(开合枢)开合枢《素问·阴阳离合论》:“三阳之离合也:太阳为开,阳明为阖(合),少阳为枢。
三阴之离合也:太阴为开,厥阴为阖(合),少阴为枢。
”阖(hé):关闭。
枢:门的轴。
《易传·系辞》:“阖(合)户谓之坤(地),辟(开)户谓之乾(天),⼀阖⼀辟谓之变,往来不穷谓之通。
(⼈)”户:单扇的门。
阴阳相通明·李梃《医学⼊门·脏腑相通篇》:“《五脏穿凿论》(已佚,作者不详)⽈:⼼与胆相通(少阴-少阳为枢),(⼼包与胃相通,厥阴-阳明为合,)肝与⼤肠相通(厥阴-阳明为合),脾与⼩肠相通(太阴-太阳为开),肺与膀胱相通(太阴-太阳为开),肾与三焦相通(少阴-少阳为枢),肾与命门相通(命门属少阳相⽕),此合⼀之妙也。
”⼦午流注图例证:⼼与胆相通:温胆汤治失眠。
⼼包与胃相通:⼼包络就是“包裹⼼脏的脉络”,作⽤是给⼼脏供⾎,⼼包络堵塞会引起⼼肌梗死。
⽼⼈⼼梗容易被误认为胃痛。
⼀则新闻也能证明⼼包与胃相通:《喝瓶冰⽔,28岁壮⼩伙⽴马⼼梗!》。
⼼包络肝与⼤肠相通:《伤寒论》厥阴病篇,乌梅丸(酸⼊肝)亦主久痢(结肠炎),⽩头翁汤主热痢下重(肛门坠重);阳明病篇,第259条⾄第262条集中论述黄疸,现代医学把黄疸归咎于肝。
吴茱萸汤出现于厥阴病篇与阳明病篇,主头痛与呕秽。
脾与⼩肠相通:黄⼟汤治远⾎(来⾃⼩肠)。
肺与膀胱相通:提壶揭盖法(⽤宣肺的⽅法通利⼩便)。
肾与三焦相通:《灵枢·本藏》:“肾合三焦、膀胱。
”肾与命门相通:左肾,右命门,左右相通。
清《凌门传授铜⼈指⽳》五脏背⾯之图。
三阴三阳
经络的三阴三阳经络的称谓指:肺手太阴之脉,大肠手阳明之脉,胃足阳明之脉,脾足太阴之脉……。
后世多称: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
二者所含内容完全相同,其中的手足,脏腑分布配属容易理解,其深一层的理论内容,拟另文探讨。
本文仅讨论三阴三阳的称谓与临床意义。
1、三阴三阳称谓的来源及其含义《素问至真要大论》“帝曰:愿闻阴阳之三也何谓?歧伯曰:气有多少异用也……”。
《素问天元纪大论》“帝曰:何谓气有多少,形有盛衰?鬼臾区曰:阴阳之气各有多少,故曰三阴三阳也……“。
说明了三阴三阳亦来源于远占的阴阳理论,它是先人对自然、人体诸多事物内在变化过程认识的深化。
一阴分为太阴、少阴、厥阴;一阳分为太阳,少阳阳明,不仅是一分为三,而且表述了事物发展过程中,阴阳消长、转化的数量,性质的变化过程。
根据《内经》的记载,三阴三阳中阴气、阳气的消长和各自发展阶段的功能特征可用下表式:太阳(主开)一阳明(主阂)一少阳(主枢)(三阳)(二阳)(一阳)太阴(主开)一少阴(主枢)一厥阴(主阂)(三阴)(二阴)(一阴)由于三阴三阳理论较好地表述了阴阳两个方面的对立,变异,转化的运动发展过程,被广泛地应用到天气、地候、经脉、脏腑和对疾病的认识分析理论中。
正如《内经》所云:“夫圣人之起度数,必应于天地。
故天有宿数,地有经水,人有经脉……”(((素问离合真邪篇)))。
仲景先师引六经以概百病,立辨证施治之祖训。
2、六气,六绛,藏象的类系《素问六节藏象论》云“夫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于阴阳,其气九州九窍,皆通乎天气,故其生五,其气三,三而成天,三而成地,三而成人……”。
三阴三阳外化为天之气则为风寒、暑(热)、湿、燥、火六气;外化为人之经脉则为六经;外化为脏腑则为六脏(五脏加心包),六腑。
这六气,六经,藏象都在某些方面符合三阴三阳的运动变化规律,相互之间存在着相感、相通、相因的联系。
2. 1六气六经相感。
六气六经相感并不是泛指,而是有严格的对应关系和联系规律的。
《黄帝内经》“三阴三阳”经络模型十五种
《黄帝内经》“三阴三阳”经络模型十五种导读:《黄帝内经》基于人体经脉阴阳气血多少、分布状态、经脉气机气化活动状态之异,构建出15种“三阴三阳”经络模型,以此完成了经络理论的建构。
◎图源自:网络《素问·热论》篇从时间、空间、疾病象态三个维度,构建了外感热病的“三阴三阳”六经辨证模型,此“三阴三阳”既有经脉的内涵,又有外感伤寒病特定证候的意义。
《黄帝内经》(简称《内经》)基于人体经脉阴阳气血多少、分布状态,以及经脉的气机气化活动状态之异,应用“三阴三阳”思维模式,以其所创的15种“三阴三阳”经络模型,完成了经络理论的建构,这些经络模型各有不同内涵和临床意义。
十五种“三阴三阳”经络模型1十二正经“三阴三阳”命名模型以“三阴三阳”命名之经脉虽非源起于《内经》,却是其完善并光大了这一使命,《灵枢·经脉》为其显著标志。
手足三阳经脉之所以有如此命名,完全是以各经脉在肢体分布部位决定的:(后)太阳-(中)少阳-(前)阳明。
因为“外为阳,内为阴”;“背为阳,(前胸)腹为阴”(《素问·金匮真言论》)。
循行、分布于四肢外后侧的经脉命名为“太阳”,是依据其居“后”、居“外”,从部位属性而言,是两“阳”叠加,故将其以“太”(大也、多也)名之;而分布、循行于四肢外(为阳)前(为阴)廉的经脉名之曰“阳明”,是因其分布部位为阳与阴的叠加,属阳的特征不足于“太阳”;“少阳”居于“太阳”和“阳明”之间,故称其为“枢”。
同理,循行、分布于四肢内侧的三条阴经,从前至后依次是:(前)太阴-(中)厥阴-(后)少阴。
内侧(阴)前廉(阴)为两个属阴的部位叠加,故将该经脉名为“太阴”;内侧(阴)后廉(阳)分布的经脉为一个属阴部位与一个属阳部位叠加,相对于“太阴”经脉属阴的成分少,故将之名为“少阴”;居于二者之间处于“枢”机地位的经脉,即名之为“厥阴”。
这既可能是《阴阳十一脉灸经》和《足臂十一脉灸经》对十一经脉命名的缘由,也肯定是《内经》完善并建立该模型的唯一依据。
伤寒论六经辩证系统图解
伤寒论六经辩证系统图解伤寒论六经辩证系统图解伤寒六经辩证法,无论在辩证方面或治疗方面,都有着极完整的系统性和系列性。
所谓系统性,就是数百个伤寒的具体证候,以病位的、病性的同一性组成六个病理阶段,即六经。
六经又以同一的病因组成一个伤寒整体,即伤寒病理发展变化的全过程。
伤寒六经病理阶段过程中的若干具体证候之间纵的病理关系,形成了六经辩证的系统性。
所谓系列性,即数百个伤寒具体证候,以病理趋势的特殊性相区别,以病因的同一性而组成一个伤寒证候的系列,又以同一的病性而组成阴性证系列与阳性证系列,又以病位病性的同一性形成六经证系列性。
六经各证候之间的横的病理关系形成六经辩证法的系列性。
从其系列性说,伤寒过程依据器官功能盛衰分化为阴阳两类证候。
阴证类与阳证类又依据表、里、气机病位而分化为六经。
六经各经中又依据不同的病理趋势分为若干具体的证候。
从伤寒一病分六经,六经又各分为若干具体证候,都是以病因、病位、病性相联系,又以病位、病性相区分,形成一个辩证系统。
辩证之目的为治疗。
由于伤寒病为一种生物病原体所引起的病理过程,因而以“因势利导”为治疗的主导思想。
从这一治疗思想出发,对伤寒阳性过程以祛邪为治疗原则,对伤寒阴性过程以扶正为治疗原则。
在三阳病中,由于不同的病位有不同的功能特性而有不同的祛邪法;在三阴病中,也因不同病位有不同的功能特性而有不同的扶正法。
如太阳为阳性表病而用汗法祛邪;阳明为阳性胃肠病而用吐法、清法、下法祛邪;少阳为阳性气机病而用和法;少阴病为阴性表病因而用助阳温经之扶正法;太阴病为阴性胃肠病而用助阳温里法扶正。
祛邪法分汗、吐、清、下、和诸法;扶正分助阳温经、助阳温里、回阳救逆诸法。
如此形成一个伤寒辩证治疗系统。
略如下列图表:上述是伤寒六经系统与治疗法则。
以下为六经辩证治疗系统的各经证治。
(一)太阳经证治系统在太阳病理阶段,由于是表病位的阳性过程,体表组织在抗御反应中表现着功能亢进与代谢增高,体表组织因其功能特性而通过排汗的代谢机能以祛除病理物质,所以有发热自汗出与发热汗不出两种向外趋之势态。
三阴三阳与叶天士“早补肾晚补脾”思想
2020年第6期三酬三阳与叶夭士“早补喈晚补脾”思想无锡市中医医院(无锡,214071)赵梓羽顾植山△摘要:本文从《内经》三阴三阳开闺枢的角度,结合《伤寒论》欲解时理论和子午流注理论,分析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中“早补肾晚补脾”治法,发现“早补肾晚补脾”思想与开闽枢有着密切的关系。
关键词:三阴三阳开闽枢内经叶天士早补肾晚补脾中图分类号:R22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6-4737(2020)06-0016-03笔者在《临证指南医案》中发现叶天士运用“早补肾”和(或)“晚补脾”的治法较多,这种“择时服药”成为叶天士治疗虚损疾病的一大特色。
女[1《临证指南医案》中风案“张,脉细小带弦,冬季藏纳少固,遂至痒中。
百余日来,诸患稍和,惟语言欲出忽蹇,多言似少相续,此皆肾脉不营舌络,以致机窍少宣,乃虚象也。
早用地黄饮子煎服以治下,晚用星附六君子以益虚宣窍。
”⑴'又如《临证指南医案》中虚劳门“某,入夏发泄主令,由下损以及中焦,减谷形衰,阴伤及阳,畏冷至下,春季进河车羊肉温养固髓方法,积损难充,不禁时令之泄越耳。
古人减食久虚,必须胃药,晚进参术膏,早进封固佐升阳法,长夏不复奈何!药用:鹿茸生研一两,鹿角霜一两,熟地二两,生菟丝子一两,人参一两,茯苓一两,韭子二两,补骨脂胡桃蒸一两,枸杞一两,柏子霜一两,蜜丸,早服四钱,参汤送,参术膏(方略)。
”⑷"这种“早补肾晚补脾”的服药方法在其他医家著作中较少应用,后世对此研究也较少,现代有学者从十二经流注与人体脏腑气血的盛衰规律来解读,认为肾经旺于酉时衰于卯时,脾胃经旺于亥戌时而衰于巳辰时,择时施补恰恰选在人体脏腑经脉气血功能相对低下的时辰服药⑵。
但笔者对此解释持不同意见:如果叶天士是直接使用的子午流注,那么应该指明具体时辰,同时并没有在其他地方看到叶氏有对于这种经络时辰理论的应用,恐怕这种解释尚不符合叶天士的原意。
笔者跟随顾植山教授学习五运六气后发现,这种带有鲜明时间用药的特点与五运六气思想有着密切的联系。
三阴三阳开合枢,揭开千年谜雾,上下合集
三阴三阳开合枢,揭开千年谜雾,上下合集中医已成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极需保护传承发扬,但是中医方面著作浩如烟海,有精华有糟粕,作为医经始祖,四大经典之首的黄帝内经也有不少理不清查不明的千古疑案,阴阳离合论中的开合枢理论就是其中之一,两千年来困住了不少杏林高手,医坛名宿,隋时名医杨素也是理论不清,直截把开合枢改成关合枢,医理幽深,探求真理着实不易。
太阳主开阳明主合少阳为枢,太阴主开厥阴主合少阴为枢。
区区两句话,阐述了阴阳变幻之理。
太阳阳明少阳三阳其实还是一阳,太阴厥阴少阴三阴也是一阴,三阴三阳只是讲述了阴阳在不同时空存在的三种不同状态而已。
通俗讲阴阳就是万物的开关而已。
大道至简,万物一理,古人察天地,观万物,穷其源。
由结绳记事,到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出焉,是上万年的经验积累。
由于古人识字率不高,又有极少数人掌握,心法秘笈口口相授,某种原因中断后,中医中最重要的开合枢理论只有文字记载,而无人能解其中之奥秘了,这才有不少精英科霸,要去医存药了。
三阴三阳的由来,应该出自四象。
少阴少阳为动态存在,老阴老阳为静态存在。
古人讲两阳合明为阳明,两阴交尽为厥阴。
少阳为初阳,阳明为二阳,太阳为三阳。
基本上没有异议,三阴排序大为不同,厥阴为一阴而非少阴为一阴,少阴则排为二阴,太阴则为三阴。
争议非常大。
太多人读到此处栽跟头。
我也百思不得其解,冥思苦想数年之久,因为爱好总想穷其医理,算有这么一点点想法,算作姑妄言之吧。
今年在家时间长些,在刨树时,突发其想,也不知对也不对,供名家高手指点迷经,点破三阴三阳玄机,为未来提振中医,也为完善中医理论加把柴,毕竟众人拾柴火焰高吗?在刨树的过程中,有许多树死了,有的顶部枯枝,有的下部枯枝,有的根烂掉了,这些死了的树,和人死去一个样,生气全无,而枯了的枝,不正和一个病人一样吗?枯了树梢的,大多因为根部水分输送不上,而枯了底部枝杈的,大多因为接触不到阳光。
一棵健康的树基本条件就是有充足的阳光和水分,和一个健康人一样,阴阳平衡。
从开阖枢论肝脾不调型泄泻
• 892•光明中医2021 年3 月第36 卷第6 期CJGMCM March 2021. Vol 36.6【经典温课】从开阖枢论肝脾不调型泄泻*麻永胜1翟雪娟1毛慧芳1颜春鲁1梁永林2A摘要:泄泻的发生和脏腑气机运行失常关系密切,其中肝脾不调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病机。
脾胃是脏腑气机升降运转之枢, 肝主一身气机之疏泄。
故调理肝脾气机是治疗泄泻病的一种常规思路。
本文另辟蹊径从《黄帝内经》中的“开阖枢”理论来探究肝 脾不调型泄泻的病机证治,以三阴三阳“开阖枢”机理对该病论治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及临床指导意义。
关键词:开阖枢;肝脾不调;泄泻doi : 10. 3969/j. issn. 1003-8914. 2021.06. 015 文章编号:1003-8914(2021) >06-0892-03Discussion on the Disharmony of Liver and Spleen Diarrhea from Theory of u Opening and Closing PivotM M A Yongsheng1ZHAI Xuejuan1M A O Huifang1YAN Chunlu'LIANG Yonglin2A (Undergraduate of Acupuncture and Massage, Gansu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Gansu Province, Lanzhou 730000, China) Abstract:The occurrence of diarrhea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abnormal operation of zang-fu and qi activities. The maladjustment of liver and spleen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pathogenesis. Spleen and stomach is the pivot of zang-fu and qi activities lifting and lifting operation. Therefore, it is a conventional way of treating diarrhea to regulate the liver and spleen.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pathogenesis and treatment of irregular diarrhea of liver and spleen from the theory of <4 opening and closing pivotM in Huangdi Neijing. The mechanism of ‘‘opening and closing pivot” of sanyin and sanyang has important theoretical value and clinical significance for the treatment of this disease.Key words:opening and closing pivot;disharmony of liver and spleen;diarrhea从“开阖枢”理论来说,开为敷布,阖为受纳,枢为 转输。
中医-传承三阴三阳开阖枢理论创新针法
传承三阴三阳开阖枢理论创新针法编者按:近来,运用五运六气思维模式,龙砂医学流派一种新的针刺疗法——开阖六气针法,以其令人瞩目的疗效受到广泛关注。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龙砂医学流派代表性传承人顾植山教授评价此疗法是运用五运六气开阖枢理论于针灸方面的成功典范。
本报特邀本针法的研创者陕西宝鸡中医院王凯军作简要介绍,并收集一些应用此针法的典型案例供大家参考。
顾氏三阴三阳开阖枢图。
部位图示。
龙砂开阖六气针法概述陕西宝鸡市中医医院王凯军我们在学习五运六气理论过程中,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龙砂医学流派代表性传承人顾植山教授发掘的三阴三阳开阖枢理论指导下,发现在全身随处可作开阖枢太极图,于是根据三阴三阳病机,在相应部位进行针刺,取得了理想疗效。
我们称此法为龙砂开阖六气针法。
该疗法充分运用五运六气六经思维模式,执简驭繁,操作简便,易学易用,疗效可靠,且起效迅捷,临床应用范围广,可用于内、外、妇、儿等各科疾病,经临床反复验证,可重复性极强。
理论基础顾植山依据《黄帝内经》中阴阳离合理论,创造性地绘出了“顾氏三阴三阳开阖枢图”和“顾氏三阴三阳太极时相图”,清晰地展现出人体三阴三阳六气盛衰的运行节律,这是“龙砂开阖六气针法”的理论基础。
针刺要点具体定位人身无处不太极,我们可以在人体以任意一点为中心作出一个三阴三阳开阖变化的圆,在实践应用中感到头顶部最为有效且简便实用,另外较常用的有腹部、骶部(火针多用)、病灶局部等。
医患体位“圣人南面而立”,故医患均取面南位是天人相应最理想状态,但太极是个圆运动,以医者为主体看到的永远是左升右降。
阴阳开阖枢两两相对,我们在临床上看到,太阳和太阴两开相通,少阳和少阴两枢相通,阳明和厥阴两阖相通,故朝向正反都能取效。
总体原则遵循腹为阴,背为阳即可。
医者针刺手法面向患者针刺区域,始终顺时针沿皮刺,没有刻意的补泻手法。
最近顾植山以指代针施用按压手法,同样取得了很好效果。
针刺中心点意义和方法通过中心点指向病机所指向的部位,也可称引经针。
六经开阖枢:三阴三阳开阖气化理论阐释
六经开阖枢:三阴三阳开阖气化理论阐释主要是指三阴三阳的气化规律和运气气化规律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开阖枢是指人体三阴三阳生理功能、病理特点及其相互关系的概括。
太阳主开、少阳主枢、阳明主阖,分别代表阳气的一种状态,“太阳”,就是阳气很盛大的意思。
“太阳主开”,指的是太阳主开功能的启动,阳门打开,阳气得以逐渐地释放出来。
“少阳”少者小也,未大也。
少阳,初生之阳,未大之阳。
“少阳主枢”,少阳是阳气由太阳状态转化到阳明状态的节点,就象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边界口一样,也很像剪票口。
“阳明主合”,阳明,两阳相合为阳明,阳气到了极盛时就会转衰,就需要节约,需要保留火种,阳气就要进入蓄积收藏的状态。
“太阴为开”阳气升发释放到一定程度后,就逐渐衰减,要从升发转到收藏,由出转到入,从浮到沉。
太阴开机启动后,阳气进入真正的潜藏状态,要休养生息,就象人工作了一天需要休息、睡觉一样。
收藏到一定的程度,少阴枢转开合,厥阴闭合收藏之门,太阳开启功能打开,阳气又开始工作,要进入升发、宣布状态。
周而复始。
生理上:三阳经内应膀胱(大、小)、胃、胆的气化功能变化。
三阴经内应肺(脾)、肝、肾(心)的气化功能变化。
开阖枢传变规律,主要体现在三阴三阳经传变方式。
一是太阳——太阴传,太阳、太阴在开阖枢中皆属气机中的开机。
“开机”,是指人体精气的运行、敷布、转输利用及排泄等功能的总和。
开机失职必然影响到人体的异化过程。
从广义的角度看,凡是人体的消耗功能失常,都可归纳为开的病。
从气化的角度看,凡是开机失司,往往表现为气机不利的病理,太阳开主要偏重在布气,太阴开偏重于运化水液。
二者的联系主要体现在气与水的关系上。
气行则水行。
故临床上治太阴的水湿,往往须辅以解表发汗,即所谓的开“太阴”之用也。
阳明——厥阴传:阳明、厥阴在开阖枢中皆属于阖机,所谓“阖机”是指人体精气的吸引、贮藏、利用等气化功能,阖机失职必然影响到人体的同化过程,故从广义的角度看,凡是人体贮藏功能失常,都属阖的病理。
三阴三阳六经开阖枢深度解析
三阴三阳六经开阖枢深度解析足太阳膀胱经解析足太阳膀胱经,就是足三阳经的“开”。
《素问·灵兰秘典论》曰:“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
”什么意思呢?州都:州,水中可居住土地也;都,故君旧宗庙的城为都;州都为河流口岸之处。
津液藏焉:津,水渡也,有舟船之意。
津来源于饮食,出于腠里为汗,下达膀胱为尿。
(腠:皮下空隙。
)液,气之所煦成液也;液从水谷化生,其清稀者为津,浊而稠者为液。
藏,收存也。
气化:气,云也;化,教行也,教行于上则化成于下。
膀胱的特点有三:其一,与肾相表里,肾为先天之根,故为都;二,人体水分泻下之前停留于此,水来土囤,故有州意;三,人体水分由火之气化于此,如同大地清气上升为云,云遇寒降下为水,完成天地相交。
膀胱,又名净府、水府、玉海,位于下腹部,是水液聚积之地。
膀胱主要功能是储存水液,经过气化后排出小便,其功能隶属于肾。
治宜:宣通气化,渗湿利水,温肾固脬等法。
膀胱经为什么叫足太阳膀胱经?“太”是什么意思,是“极端、过”的意思。
太阳,也就是最大的阳气出处。
膀胱经在12经络中的主要作用是升发人体的阳气的,换言之,人体有没有精神,气力是不是足,都依赖于膀胱经是不是通畅。
为什么不通呢,是因为湿闭住了,无法气化。
当按摩师将我们后背走一遍罐之后,我们就会感觉后背很松快,就像卸掉一块盔甲一样的轻松,这就说明我们的阳气得以升发了。
同样,运动也能达升发阳气的效果,一出汗,也气化了,也会感觉轻松,“动则生阳”就是这个道理。
足少阳胆经解析说完足太阳膀胱经了,我们再来说说枢,足少阳胆经就是足三阳经的“枢”。
少,是什么意思?是缺少了意思。
少阳,也就是缺少阳的意思,也就是说门处于半掩状态为少。
在《黄帝内经中》胆被称之为“中正之官”。
胆,与肝相表里,为中正之官。
《素问·灵兰秘典论》曰:“胆为中正之官,决断出焉。
”中正:中,纳入也,纳入范围(口),加一竖含上下通彻之意;正,是也,一为上位,放于止上,是上位止于正道。
手足三阴三阳经的别通关系,这张图一看就明白了
手足三阴三阳经的别通关系,这张图一看就明白了十二经脉运行主要在肘膝关节以下,同侧同一条经脉循环往返;对侧同名经脉对立升降,方向相反;同侧表里经脉对立升降,互络互生,是为正通。
任督各有2条,非常靠近,好比一个绝缘线里头包了2条导线。
同侧任脉经气运行方向与足三阴运行方向相反,同侧督脉经气运行方向与足三阳经气运行方向相反。
手足三阴三阳经脉经气运行还遵循“太阳为开,少阳为枢,阳明为合”,“太阴为开,少阴为枢,厥阴为合”,太阳太阴,少阳少阴,阳明厥阴互相别通。
手足三阴三阳正通与别通那么,正通和别通有何不同,有何关联?如何通过利用正通和别通概念指导临床工作?正通是表里经脉互通,是阴阳五行的对立太极关系,比如肝胆为东方阴阳,肺与大肠为西方阴金和阳金,脾胃为中间的阴土和阳土,肾和膀胱为北方的阴水和阳水,这种以五行五方的阴阳是为正通。
而别通是以三阴三阳的开枢阖来互通的,所谓开枢阖是指阴阳二气出表入里的运动。
正通与别通比如太阳为开为阳气出表,太阴为开为阴气出表,那么太阴与太阳一为阴开一为阳开,是为别通。
比如阳明为三阳之阖,为阳气入里,厥阴为三阴之阖,为阴气入里,阴阳二气对立,亦为别通。
少阳为阳气出入升降的枢机,少阴为阴气沉浮的枢机,分别为阴阳枢机,互为别通。
阴阳二气的对立升降之正通是五行表里之间的相通,是五行五方每一个方位的小太极阴阳二气对立升降循环。
而阴阳别通是三阴三阳十二经脉之气,整个五行组成的大太极阴阳二气循环运动的对立。
正通与别通比如肝胆是东方春季的小太极阴阳对立循环;而厥阴与阳明是整个年运动的阴阳二气对立循环。
所以二者正通别通都是同时存在的阴阳对冲运动,表现在不同的层面而已。
比如大肠有病大便干燥难解,引起肺部咳嗽,这个是正通;比如足太阳膀胱经外感风寒,引起肺部咳喘,肺气不宣,这个是别通。
又比如饭后胃部胀满,脾虚疲乏无力气短,这个是正通,脾胃不和;但如果胃热便秘,神昏谵语,躁动不安,这个是胃病影响了手厥阴心包,是为别通致病。
开阖枢完全对应“脏腑别通”论
开阖枢完全对应“脏腑别通”论晶骘阁卦解三阴三阳后发现开阖枢完全对应“脏腑别通”论:今天本来想用卦解释开阖枢,如下图解完后,突然发现竟然完美对应的是脏腑别通理论。
后世对开阖枢似乎用错地方了,且割裂了。
比如肝别通大肠是千古不破的真理,泻大肠能泻肝浊肝淤。
刚开始是想到这里,然后把肝和大肠转化三阴三阳,发现明足厥阴肝和手阳明大肠,完全是厥阴阳明主阖嘛,六经的开阖枢是两经两经一起看的,后世很多分开割裂单独来看,厥阴主阖什么什么,阳明主阖什么什么。
其实厥阴阳明为阖是要一起来看都主阖,而且他们相通。
但是他们相通是手经对应足经的。
那么其他几个脏腑翻译成三阴三阳过来,发现也完美完全地符合开阖枢对应脏腑别通。
比如手厥阴心包对应足阳明胃,那么一查别通,果然心包别通于胃。
胃阳热会扰心包而失眠甚至谵语,看酸枣仁汤也能证明,知母清胃而酸枣仁入手厥阴心包。
那么我们来看枢,少阳少阴为枢,其实是手少阳三焦别通于足少阴肾(故三焦为元气之别使),足少阳胆别通于手少阴心,所谓的胆火扰心。
那么我们再来看开,太阴太阳为开,手太阳小肠别通于足太阴脾,足太阳膀胱别通于手太阴肺,所以宣肺一样能解太阳表,如果你还不信,我们看看足太阳膀胱经经过小脚趾,而手太阴肺经经过我们的大拇指,而我们的小脚趾和大拇指都是五指(趾)中最短的,这也太完美符合了。
对人体经络也有所对应啊,对经络针灸也很有用啊。
而且更有意思的是,比如少阳少阴为枢,足少阳胆别通手少阴心,我发现我脚踝内侧胆经所经过的地方有点皮肤干裂,然后我发现在我胸口心经所经过的地方也有几个红疤。
觉得神奇太巧了吧?这样脏腑别通还真可以有助于望诊。
后来一百度,发现董氏针灸还真以脏腑别通理论为主打。
至此可知内经开阖枢被后世割裂说啥少阳为枢少阴为枢真是可笑,少阴到底枢啥呀,少阴病就少阴病说啥少阴为枢。
内经没说过,内经说的只是两经合起来来说的少阳少阴为枢。
那么有人会说,你发现这有什么用,死记哪几个脏腑别通就行了嘛,要那么复杂干什么?但是我想说你死记多麻烦,如果以时忘记了又要查书,又谈何快速运用,我发现的方法可以快速口算出脏腑别通了,因为主要知道任何一个脏腑,那么我们就翻译成三阴三阳,那么再想一下开阖枢,就马上知道别通哪个脏腑了。
黄帝内经三阴三阳图解
黄帝内经三阴三阳图解三陰三陽经脉离则为三,合则为一三阴三阳圆运动:三阴三阳又可以细分。
都知道经络运行的起点是太阴肺经,经过一轮的循环,经过手太阴(艮立秋脾肺)肺,手阳脉大肠,足阳脉胃(兑春分阳明大肠胃),足太阴脾会到胸中。
你发现了什么?第一轮的循环就是太阴和阳明。
下面看第二轮的循环,手少阴心,手太阳小肠,足太阳膀胱,足少阴肾,再次回到胸中。
第二轮是少阴和太阳。
第三轮则是最后一轮循环,不用看看,就剩下厥阴和少阳了。
第一轮的运行,是阴阳气的起始,阴气和阳气刚开始运行,自然阳气盛,阴气盛,所以命名为阳脉和太阴。
第二轮阴阳气稍弱,就命名太阳和少阴,而第三轮阴阳气衰,则命名厥阴和少阳。
三阴三阳的时、位、性三阴三阳的哲学基础是“一分为三”和“一分为二”的有机结合。
“一分为三”是古人的宇宙观,是对时间和空间的划分。
“一分为二”则是方法论,是事物的属性。
在《周易》中“一分为三”被称作“三极(才)之道”,“一分为二”称作“一阴一阳之为道”。
三阴三阳是“兼三才而两之”的结果,——“六爻之动”。
一、六时三阴三阳的内涵三阴三阳是古天文历法的内容,六爻历把一天分为三阴三阳六时,三阳主昼,三阴主夜,太阳为初始之阳,生于日出,少阳为最盛之阳,应于日中,阳明为末了之阳,终于日入;太阴为初始之阴,生于合夜,少阴为最盛之阴,应于夜半,厥阴为末了之阴,终于平旦。
把一年分为三阴三阳六节,则太阳始于春分,少阳应于夏至,阳明止于秋分;太阴始于秋分,少阴应于冬至,厥阴止于春分。
二、三阴三阳与八卦的关系“土主甲己,金主乙庚,水主丙辛,木主丁壬,火主戊癸。
子午之上,少阴主之;丑未之上,太阴主之;寅申之上,少阳主之;卯酉之上,阳明主之;辰戊之上,太阳主之;己亥之上,厥阴主之。
”从《内经》来看,三阴三阳之说见于《内经·阴阳离合论》,《内经》曰“太阳为开,阳明为阖,少阳为枢”,“太阴为开,厥阴为阖,少阴为枢”,似乎“枢”字最好理解,即阴阳转换之枢纽。
三阴三阳开合枢
六经阴阳辨证需要明白一些词语的概念,开合枢是三阴三阳气机运转的重要的概念。
下面对三阴三阳开合枢进行阐释。
先对三阳开合枢进行阐释:太阳(开)、阳明(合)、少阳(枢)。
太阳宜开,开则阳气敷布体表,四肢强健;开之太过属太阳伤风,自汗、瑟瑟恶风、淅淅恶寒。
太阳不开,少阴气化不升,小便(属浊气)难下。
因此少阴虚寒者,凡遇太阳玄府闭塞即少加开太阳之专药佐之,事半功倍。
阳明宜合,合则腐谷化食;合之太过,津液被灼,谷食干结胃家实;开则太阳阳明合病,下利清谷。
少阳为枢,少阳为厥阴之余气,枢转阳明、太阳,枢机不利则清阳不升,浊阴难降,二便清浊不分,大便稀溏,小便混浊。
再说说三阴开和枢:太阴(开)、厥阴(合)、少阴(枢)。
太阴宜开,开则清升浊降,合则腹满食不下,大便秘结,气喘懒言。
开之太过,必自下利,大便稀溏。
厥阴宜合,合则肝血足清阳升,四肢暖;开则女子阴寒宫冷,少腹冷痛,男子囊下湿,囊缩,男女四肢厥冷。
少阴为枢,转枢太阴厥阴,少阴宜气化,少阴气化则小便自如,膀胱开合有度,身体轻健;气化不利则枢机不转,小便清冷而长或点滴难下。
少阴寒化则脉微细,但欲寐,宜四逆汤。
少阴热化则口干舌燥,烦躁难以入眠,可以给予黄连阿胶汤治疗。
再逐经说明:这次先说太阳经一太阳太阳为六经之首,一身阳气聚集于此,太阳为三阳,阳气敷布体表,太阳者气也,气多多所以叫太阳,卦象是乾,乾健也。
太阳代表手足太阳(经),也为一身之藩篱。
因为阳极,所以阴寒最易生,伤寒占大多数。
手太阳是小肠有分清别浊之功,足太阳是膀胱,储藏和排泄尿液。
太阳经证可分太阳伤寒和太阳伤风。
太阳伤寒,寒为阴邪,其性收引,凝滞,所以头项强痛,身痛腰痛,寒闭玄府毛窍,所以无汗,肺与皮毛相表里,玄府闭塞,所以喘促,太阳与少阴相表里,太阳伤寒直中少阴,少阴坎阳被寒邪所侵不能化气入膀胱,膀胱为之不利,小便难下,这在常人看来就是瘀阻膀胱,哪知这是太阳不开。
这时麻黄开太阳,附子入肾助肾阳,细辛直搜寒邪,再配合四逆汤助少阴化气,血得热而行,湿得温而化,膀胱病变如癃闭(西医属于前列腺增生肥大,前列腺炎)只要药量足效如桴鼓。
三阴三阳开合枢,离真像还差一米而已
三阴三阳开合枢,离真像还差一米而已开卷有益书常读,内经常伴枕上眠。
开合枢论同天高,而吾只差三尺三。
作为中医爱好者,爱看医书,和爱好游戏的人一样,也上瘾,黄帝内经中的阴阳离合论一文,虽然篇幅不长,但是隐晦难懂,看过很多名家大论,草民也思虑很长时间,认为此文主要是讲阴阳如何结合和如何分离的。
尽管也讲到不少穴位,倪海厦老师也着重从经络穴位上讲解。
而此文立意高远,先讲天地日月阴阳,后讲世界万物阴阳,而后方讲人之阴阳。
虽然以人之阴阳作示范,但古人讲的开合枢理论不只适用于人类,而是适用了宇宙万物,只因天地阴阳不能以数推论,所以通过自然现象来推断得之而已。
阴阳离合论中讲的开合枢其实就是在讲宇宙万物都逃离不了阴阳之间的离合,合则兴,离则衰,与古人讲的孤阴不生孤阳不长是一个道理。
阴阳如何离合的,这才是此文的关键,太阳主开阳明主合少阳为枢,太阴主开厥阴主合少阴为枢,二十四个字揭示宇宙生存之谜。
三阴三阳合则为一,分则为三,是讲的动态的阴阳,是讲的阴阳从出生到灭亡的过程,少阴少阳是生,太阴太阳是长,阳明厥阴是亡。
三阴三阳虽合则为一分则为三,可阴阳永远不可分离,不止世界是对立与统一的,连宇宙万物也遵寻这个规律。
阳清阴浊,阳中无阴,没有统一的力量,散之无影,阴中无阳,没有对立的力量无限坍塌,消之无踪。
总之阴阳分离,一切归零。
宇宙图阴阳既然形影不离,相互依存,那又是如何相互联系的呢?在开合枢上不少人把三阴三阳比喻成门和门轴门栓的关系太阳太阴是门,少阴少阳是门轴,而阳明厥阴是门栓,可草民认为少阴少阳与太阴太阳是先天后天的关系,而厥阴和阳明是阴阳的势力范围,太阴太阳主开讲的是第一阶段,太阳太阴开门收东西,阳明厥阴是第二阶段关门封存,等待交换,少阴少阳则是第三阶段,太阳用收的阳气,来换取太阴收的阴质,而少阴少阳的这扇大门则是阳气来推动,因为少阴少阳本是一体,推动少阳之门,少阴之门也随之而开,太阳太阴在密闭环中完成交换,取精华,弃糟粕,这也是为什么阳常不足而阴常有余的缘故吧。
图三阴三阳开阖枢图精选版
图三阴三阳开阖枢图 Company number【1089WT-1898YT-1W8CB-9UUT-92108】图2三阴三阳太极时相图◆近现代中医界由于摒弃了运气,对中医基本理论中的许多重要概念已经说不清楚了。
事实上,六经是为重要的内容,六经的存废非同小可!◆三阴三阳的概念不搞清楚,六经的实质就永远是个谜。
三阴三阳既是对自然界离合的六个段的划分,也是对气化六种状态的表述。
◆三阴三阳的开、阖、枢,决定了“六经”各自的属性和不同特点。
从的角度来看六经,有关六经的一些难题,大多可得到较为合理的解释。
已故家先生曾指出:五运六气学说“是的基础和渊源”。
近现代的中医界,由于摒弃了运气学说,对中医基本理论中的许多重要概念已经说不清楚了,“六经”问题就是一个典型例子。
有人认为“六经辨证实即八纲辨证,六经名称本来可废”,甚而批评《》“沿用六经以名篇,又未免美中不足”。
事实上,六经辨证是中医基础理论中极为重要的内容,六经的存废非同小可!本文拟据运气理论对六经辨证的原义和实质试作阐释,藉此说明运气学说的重要意义。
探求“六经”实质关键在对“三阴三阳”的理解中医学中将疾病分属三阴三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进行的方法,习称“六经辨证”。
《·热论》首先将热病分作三阴三阳六个阶段;至东汉张仲景的《论》,以三阴三阳为辨证纲领,树立了论治的光辉典范,对中医学的发展产生了极大影响。
但是,“六经”的实质是什么,后世医家颇多争议。
讨论六经实质,关键在对“三阴三阳”的理解。
目前通常的解释认为:三阴三阳是阴阳的再分,事物由阴阳两仪各生太少(太阴、少阴,太阳、少阳)而为四象,进而又分化出非太非少的阳明和厥阴,形成三阴三阳。
有人认为,《素问·热论》的六经以表里分阴阳,《伤寒论》六经则以寒热分阴阳。
若按此理解,三阴三阳表达的仅是寒热的甚微和表里的深浅。
但作为辨证纲领的六经,并没有把热象最着或最盛的病叫太阳病,也没有把寒象最重或阳气将绝,抑或传变到最里的病叫太阴病。
最容易理解的:三阴三阳开合枢解释!
最容易理解的:三阴三阳开合枢解释!太阳(开)、阳明(合)、少阳(枢)。
太阳宜开,主外,开则阳气敷布体表,阴阳合一,气血周流,四肢强健;开之太过属太阳伤风,自汗、啬啬恶风、淅淅恶寒。
太阳不开,少阴气化不升,小便(属浊气)难下。
因此少阴虚寒者,凡遇太阳玄府闭塞即少加开太阳之专药(麻黄) 佐之,事半功倍。
阳明宜合,合则腐谷化食;合之太过,津液被灼,谷食干结胃家实;开则太阳阳明合病,下利清谷。
“阳明为合”,合是指它聚合阳气(少阴与厥阴之气)于胃肠道,这样才能腐熟水谷,蒸化水津,传导化物,化生精气,把水谷之气转化合成为人体的阳气与津液,并以阳气为主。
胃肠道这种转化的能力,就是阳明之气的功能体现。
少阴化气与少阳相火是阳明之火的根本,起着产生与调节阳明之火的作用,又靠自身的水谷精微所产生的阳气充养。
阳明之气的功能,尚需要手足少阳与手足太阳这四腑的配合,才足以完成它腐熟水谷,传导糟粕等,从而产生阳气与津液的作用,这叫做“二阳合明”。
少阳为枢,少阳为厥阴之余气,枢转厥阴、太阴,枢机不利则清阳不升,浊阴难降,二便清浊不分,大便稀溏,小便混浊。
太阴(开)、厥阴(合)、少阴(枢)。
太阴宜开,主内,开则清升浊降,合则腹满食不下,大便秘结,气喘懒言。
开之太过,必自下利,大便稀溏。
厥阴宜合,合则肝血足清阳升,四肢暖;开则女子阴冷宫寒,少腹冷痛,男子囊下湿,阴囊缩,男女四肢厥冷色青。
少阴为枢,转枢太阳、阳明之气,少阴宜气化,少阴气化则小便自如,膀胱开合有度,身体轻健;气化不利则枢机不转,小便清冷而长,或点滴难下,脉微细,但欲寐。
所谓少阴的机能就是心肾的若干主要机能的体现。
少阴的阳气来源于肾中元阴元阳,即命门之火及心之君火。
它枢转敷布、温煦着全身脏腑组织,是生命之根。
它一方面温煦着太阴脾家与阳明胃家,使阳明得以“合”,太阴得以“开”,使水谷之精得以形成与敷布全身,并受水谷之精的不断充养,以维系自身的恒存。
能藏精化气,使太阳有充足的阳气敷布于表,司其卫外的功能,以及使水津排泄,这是少阴作为太阳之里的很重要的机能,其阳气又游离敷布于少阳,以使气液枢转全身上下、内外,协调全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1三阴三阳开阖枢图图2三阴三阳太极时相图◆近现代中医界由于摒弃了运气学说,对中医基本理论中的许多重要概念已经说不清楚了。
事实上,六经辨证是中医基础理论中极为重要的内容,六经的存废非同小可!◆三阴三阳的概念不搞清楚,六经的实质就永远是个谜。
三阴三阳既是对自然界阴阳离合的六个时空段的划分,也是对人体气化六种状态的表述。
◆三阴三阳的开、阖、枢,决定了“六经”各自的属性和不同特点。
从五运六气的角度来看六经,有关六经的一些难题,大多可得到较为合理的解释。
已故中医学家方药中先生曾指出:五运六气学说“是中医理论的基础和渊源”。
近现代的中医界,由于摒弃了运气学说,对中医基本理论中的许多重要概念已经说不清楚了,“六经”问题就是一个典型例子。
有人认为“六经辨证实即八纲辨证,六经名称本来可废”,甚而批评张仲景《伤寒论》“沿用六经以名篇,又未免美中不足”。
事实上,六经辨证是中医基础理论中极为重要的内容,六经的存废非同小可!本文拟据运气理论对六经辨证的原义和实质试作阐释,藉此说明运气学说的重要意义。
探求“六经”实质关键在对“三阴三阳”的理解中医学中将疾病分属三阴三阳(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进行辨证论治的方法,习称“六经辨证”。
《黄帝内经素问·热论》首先将热病分作三阴三阳六个阶段;至东汉张仲景的《伤寒论》,以三阴三阳为辨证纲领,树立了中医辨证论治的光辉典范,对中医学的发展产生了极大影响。
但是,“六经”的实质是什么,后世医家颇多争议。
讨论六经实质,关键在对“三阴三阳”的理解。
目前通常的解释认为:三阴三阳是阴阳的再分,事物由阴阳两仪各生太少(太阴、少阴,太阳、少阳)而为四象,进而又分化出非太非少的阳明和厥阴,形成三阴三阳。
有人认为,《素问·热论》的六经以表里分阴阳,《伤寒论》六经则以寒热分阴阳。
若按此理解,三阴三阳表达的仅是寒热的甚微和表里的深浅。
但作为辨证纲领的六经,并没有把热象最著或阳气最盛的病叫太阳病,也没有把寒象最重或阳气将绝,抑或传变到最里的病叫太阴病。
且太阳主表,何以不联系主皮毛的肺卫而与膀胱配应?为什么温邪外感就不是先犯太阳?太阴若为阴之极,为什么《伤寒论》太阴病提纲云:“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
”讲的仅是一般脾胃消化道症状?太阴病的第二条是“太阴中风,四肢烦痛”,第四条是“太阴病,脉浮者,可发汗,宜桂枝汤”,均不能以寒盛里极作解释。
日本汉方医家把少阴病说成是“表阴证”,但《伤寒论》少阴病多亡阳危候,论中列出的“难治”、“不治”、“死”的条文就有8条之多,远较太阴和厥阴病深重,其证候性质能以“表阴”概括吗?等等此类的问题,显然不是简单的阴阳再分或八纲说所能解释清楚。
三阴三阳的概念不搞清楚,六经的实质就永远是个谜。
“三阴三阳”指自然界阴阳离合的六种状态三阴三阳理论是中医阴阳学说的一大特色。
《黄帝内经素问》论述三阴三阳的篇名叫“阴阳离合论”,这就明确指出了三阴三阳与“阴阳离合”密切相关。
什么叫“阴阳离合”呢?《史记·历书》说:“以至子日当冬至,则阴阳离合之道行焉。
”说明三阴三阳的划分是以一年中阴阳气的盛衰变化为依据的,三阴三阳表述的是自然界阴阳离合的六种状态。
《素问·阴阳离合论》云:“圣人南面而立,前曰广明,后曰太冲;太冲之地,名曰少阴;少阴之上,名曰太阳……广明之下,名曰太阴;太阴之前,名曰阳明……厥阴之表,名曰少阳。
是故三阳之离合也,太阳为开,阳明为阖,少阳为枢……三阴之离合也,太阴为开,厥阴为阖,少阴为枢。
”如图示。
三阳之开、阖、枢,为什么太阳为开,少阳为枢,阳明为阖?从上面图式中可以看到,太阳在东北方,冬至过后,正是阳气渐开之时,故为阳之“开”;阳明在西北方,阳气渐收,藏合于阴,故为阳之“阖”;少阳在东南方,夏至太阳回归,阴阳转枢于此,故为阳之“枢”。
三阴之开、阖、枢同理:太阴在西南,夏至以后,阴气渐长,故为阴之“开”;厥阴居东向南,阴气渐消,并合于阳,故为阴之“阖”;少阴在正北方,冬至阴极而一阳生,故为阴之“枢”。
笔者认为,老子《道德经》中“三生万物”之“三”,指的就是自然之气的开、阖、枢。
宇宙由太极生阴阳,阴阳之气有了开、阖、枢三种运动变化状态,于是化生万物。
有人引用《周易·系辞》的天、地、人三才说来解释老子“三生万物”之三,但人是由“三”产生的万物之一,而不应是生成万物的不可缺少的基本元素,否则,没有人的地方的万物怎么产生呢?故以《周易·系辞》的“三才”来解释老子的“三生万物”,于理欠通。
三阴三阳开阖枢决定“六经”和“六经辨证”三阴三阳的开、阖、枢,决定了“六经”各自的属性和不同特点。
需要用五运六气在不同时空方位阴阳气的状态来理解三阴三阳。
从五运六气的角度来看六经,以往六经理论中的一些难题,就大多可以得到较为合理的解释。
例如:风寒外感,何以先犯足太阳?为什么温邪外感又首先犯手太阴肺?按三阴三阳六气开阖枢方位,太阳在东北,阳气始开之位;太阴在西南,阴气始开之位。
《素问·五运行大论》云:“风寒在下,燥热在上,湿气在中,火游行其间。
”寒为阴邪,故风寒下受,宜乎先犯足太阳。
温热在上,又属阳邪,故温邪上受,就要先犯手太阴。
气分是阳明,营分血分是内入少阴。
可见六经辨证和卫气营血辨证的理论基础都是三阴三阳,用三阴三阳模式就可以把两者统一起来。
《素问·六微旨大论》论标本中见曰:“少阳之上,火气治之,中见厥阴;阳明之上,燥气治之,中见太阴;太阳之上,寒气治之,中见少阴;厥阴之上,风气治之,中见少阳;少阴之上,热气治之,中见太阳;太阴之上,湿气治之,中见阳明。
”六经表里相配:实则太阳,虚则少阴;实则阳明,虚则太阴;实则少阳,虚则厥阴。
有人问:为什么不是太阳和太阴、少阳和少阴、阳明和厥阴互相中见和互为表里?试看上述三阴三阳开阖枢图,太阳与少阴同居北方,均含一水寒气;阳明与太阴同居西方,均含四金燥气;少阳与厥阴同居东方,均含三木风气。
明白了这一关系,它们之间互相中见和互为表里的道理就容易理解了。
由此联系到中医的伏邪学说。
前人认为寒邪“无不伏于少阴”。
为什么伏于少阴呢?因少阴和太阳同处北方时位,寒邪从北方入侵,体实则从太阳而发(所谓“实则太阳”),体虚则心肾阳气受损,发病时呈现出少阴病特征,故称“邪伏少阴”。
再看SARS,按“三年化疫”理论,病邪应属伏燥,燥邪多从西方犯太阴阳明之地,故SARS呈现出伏燥发于太阴而伤肺的特征。
《素问·热论》描述六经传变,只涉及足之六经而未及手六经。
《伤寒论》的六经辨证,基本上继承了《素问·热论》六经的概念。
经北宋朱肱的发挥,遂有“六经传足不传手”之说。
后人对此多存疑问,不知其所以然。
如方有执在《伤寒论条辨或问》中说:“手经之阴阳,居人身之半;足经之阴阳,亦居人身之半。
若谓传一半不传一半,则是一身之中,当有病一半不病一半之人也。
天下之病伤寒者,不为不多也,曾谓有人如此乎?”从阴阳离合的开、阖、枢方位可知,三阴三阳与经络的配应,确乎先从足六经开始的。
再从三阴三阳与脏腑的联系看,足六经与脏腑的关系是:太阳-膀胱,阳明-胃,少阳-胆,太阴-脾,少阴-肾,厥阴-肝。
若谓六经模式由八纲辨证归纳而来,何以忽略了人体最重要的器官心和肺?从三阴三阳开阖枢方位图可知,心所处的正南和肺所处的正西都不是三阴三阳的正位。
南北对冲,正北为少阴,故心称手少阴;少阴也缘心火而配属“君火”,少阴病多心肾阳衰证候。
西方属太阴阳明之地,“实则阳明,虚则太阴”,肺称手太阴,辨证宜从阳明太阴中求之。
人气应天,“天有六气,人以三阴三阳而上奉之。
”三阴三阳既是对自然界阴阳离合的六个时空段的划分,也是对人体气化六种状态的表述。
三阴三阳在天为风木、君火、相火、湿土、燥金、寒水六气,在人则各一脏腑经络。
清代医家张志聪《伤寒论集注·伤寒论本义》在阐述六经时云:“此皆论六气之化本于司天在泉五运六气之旨,未尝论及手足之经脉。
”张氏强调六经是“六气之化”是对的,但“六经”不是经络而又不离经络;不是脏腑却可统脏腑。
不是风、寒、暑、湿、燥、火六气,但又与风、寒、暑、湿、燥、火密切相关。
正是有了三阴三阳辨证,故伤寒学家强调“伤寒之法可以推而治杂病”。
“六经岂独伤寒之一病为然哉,病病皆然也。
”山西老中医李可治疗内科急危重症疑难病,常用六经辨证而获奇效。
他的体会是:“伤寒六经辨证之法,统病机而执万病之牛耳,则万病无所遁形。
”学者认为,《伤寒论》中的方剂主要源自《汤液经法》,但为什么《汤液经法》未能像《伤寒论》那样对后世产生如此巨大的影响?原因在于张仲景发展了六经辨证体系。
陶弘景的《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也取材于《汤液经法》,但采用的是五行脏腑辨证模式,影响就远不如《伤寒论》而少有流传。
讲《伤寒论》不能不讲六经辨证。
可以说,没有六经辨证,就不会有《伤寒论》如此高的学术地位。
日本的古方派医生不重视《黄帝内经》,其代表人物吉益东洞甚而否定阴阳五行和脏腑经络学说,认为《伤寒论》“论不可取而方可用”。
他们割裂《伤寒论》与《黄帝内经》的联系,不去研究《黄帝内经》中三阴三阳的深意,只研究《伤寒论》的方证和药方。
日本古方派的观点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近现代中国的一些学者,“六经可废论”就是这一影响下的产物。
著名中医学家王永炎等将证候的动态演化性概括为“动态时空”特征,三阴三阳之间是有序的动态时空变化。
三阴三阳辨证,可较好地反映疾病发生时内外环境整体变化的动态时空特征,绝非八纲辨证可以替代。
厘清“六经”理论与五运六气的关系,对正确理解和运用六经辨证,评估六经辨证的价值地位,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顾植山安徽中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