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安史之乱与唐朝死亡习题(含答案),推荐文档

合集下载

初中历史《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课时练及答案

初中历史《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课时练及答案

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测试时间:15分钟一、选择题1.(2023山东章丘期中)天宝元年(742年),边军不断增加,达到49万人,占全国总兵数的85%以上。

各地的节度使逐渐集军权、行政权和财权于一身,势力膨胀,与中央的矛盾逐渐加深。

材料说明()A.唐玄宗追求享乐,任人唯亲B.安禄山担负重任,势力强大C.中央与地方力量对比失衡D.李林甫、杨国忠祸乱朝政2.(2023山东兰陵期中)759年末,杜甫拖儿带女逃难到达成都。

到达成都后,他在《恨别》一诗中写道:“洛城一别四千里,胡骑长驱五六年。

”由此判断杜甫一家逃难的主要原因是()A.罢官免职B.安史之乱C.黄巢起义D.唐朝灭亡3.(2022河南虞城期末)有人认为,唐代某一事件“是破坏国家统一的叛乱”,属于“封建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使中央权力大为削弱”。

该事件()A.导致了武周政治局面的形成 B.催生了国家外重内轻的局面C.成为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D.标志着唐朝政治统治的结束4.(2023广东天河二模)安史之乱后,朝廷对东南地区的经济依赖大大增强,于是政府再次主持疏通大运河。

到了唐朝后期,江淮地区的转运道路断绝,赋税无法运抵长安。

这是因为()A.东南地区海防松懈B.藩镇割据态势加重C.北方游牧民族内迁D.北方经济遭到破坏5.(2023广东阳春期末改编)有学者认为,安史之乱后,涌现出更多的藩镇,这是帝国为化解安史危机……而采取的一种相当理性的措施,中央政府在与藩镇的博弈之中,通过不断地学习与调整,重新树立起它对藩镇的权威与控制力。

因此唐政权在安史之乱后重新生存了下来。

作者意在说明()A.藩镇客观上延续了唐朝统治B.藩镇局面使唐朝由衰转盛C.安史之乱巩固了唐朝统治D.藩镇为唐朝走向灭亡埋下祸根6.(2023山东曲阜期中)“唐朝后期,统治腐朽,内有宦官专权,外有强藩割据,纲纪隳紊,政治危机日渐加深。

”材料描述的是黄巢起义的()A.原因B.过程C.性质D.结果7.(2023山东高青期中)抓住关键信息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下列哪项与关键信息“黄巢”“转战南北”“唐朝统治腐朽”等紧密相关()A.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B.推翻了唐朝的腐朽统治C.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D.攻入长安建立后梁政权8.(2023四川达州四中期中)《廿二史札记》记载:“五代之乱,朝廷威令不行,藩帅劫财之风,甚于盗贼,强夺枉杀,无复人理。

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学案含背记清单)参考答案

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学案含背记清单)参考答案

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参考答案【学习任务一:安史之乱】1.(1)唐玄宗(2)节度使(3)外重内轻2.安禄山;史思明3.①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破坏。

②唐朝国势从此由盛转衰。

③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学习任务二:黄巢起义与唐朝灭亡】1.给唐朝的统治以致命的打击2.朱温;后梁【学习任务三: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1.藩镇割据2.统一一、单选题1.【答案】B【详解】根据诗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诗句“忆昔”反映的是开元盛世,诗句“垂老别”反映的是安史之乱爆发后人民遭受的灾难与统治者的残酷。

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明显增加,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是安史之乱,唐玄宗末年,安禄山和史思明发动的历时8年之久的叛乱,史称安史之乱,B项正确;八王之乱,是西晋时期的一场皇族为争夺中央政权而引发的内乱,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黄巢起义是唐朝末年的农民起义,也是唐末民变中,历时最久,遍及最大,影响最深远的一场农民起义,黄巢之乱转战近半唐朝江山,导致唐末国力大衰,但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藩镇割据是唐朝中期以后的地方形势,不是材料所述两首诗句的转折点,排除D项。

故选B项。

2.【答案】A【详解】根据题干表格可知,755年后,人口急剧下降。

结合所学可知,755年,安禄山借口朝廷出现奸臣,和部将史思明一起发动叛乱,史称“安史之乱”。

持续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乱,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人口急剧减少,A项正确;五代十国的出现是在唐朝灭亡后,排除B项;黄巢起义发生在878年至884年,排除C项;唐末藩镇割据的局面结束于北宋的建立,排除D项。

故选A项。

3.【答案】D【详解】据所学知识可知,黄巢起义沉重打击了唐朝腐朽统治,加速了唐朝的灭亡,D项正确;黄巢起义沉重打击了唐王朝,但没有推翻唐王朝,排除A项;安史之乱后,唐朝中央权力衰微,逐渐形成了藩镇据局面,排除B项;安史之乱发生在公元755年到763年,比黄巢起义早上百年,排除C项。

安史之乱与唐朝死亡 习题(含答案)

安史之乱与唐朝死亡 习题(含答案)

安史之乱与唐朝死亡习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唐朝灭亡后,黄河流域出现的“五代”局面始于()的建立。

A.后唐B.后晋C.后梁D.后周【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灭亡后,北方黄河流域先后出现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政权,史称“五代”。

因此,黄河流域出现的“五代”局面始于907年后梁的建立。

故C符合题意;后唐、后晋、后周出现在后梁之后,故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历史上唐朝由盛而衰的标志是()A.开元盛世B.安史之乱C.藩镇割据D.黄巢起义【答案】B【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755年,安禄山借口朝廷出现奸臣,和部将史思明一起发动叛乱,史称“安史之乱”。

安史叛军接连内乱,最终于763年被平定,安史之乱持续八年之久,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遭到浩劫;唐朝的国势由盛转衰;唐朝中央权力衰微,安史的旧将和内地节度使权势加大,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故B符合题意;藩镇割据是安史之乱的影响,故C不符合题意;开元盛世是唐朝的全盛时期,故A不符合题意;黄巢起义发生在安史之乱之后。

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中央电视台《中国诗词大会》节目带动全民分享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

唐朝是中国诗歌史上的黄金时代,群星荟萃的诗坛上,被称为“诗仙”的诗人是()A.李白B.杜甫C.李清照D.苏轼【答案】A【解析】依据课本所学可知,唐朝时期,诗歌之风盛行,成就突出,李白是唐朝时期著名的诗人,他的诗豪迈奔放,清新飘逸,意境奇妙,语言奇妙,浪漫主义,立意清晰,被称为“诗仙”,A项符合题意;杜甫被称为“诗圣”,B项不符合题意;李清照和苏轼都是宋朝时期著名的词人,不是诗人,C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

4.从下表中课读出的信息包括①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合称五代②五个政权的开国国君都是手握重兵的武将③这些政权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④表中五个政权先后出现,政局相对较稳定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灭亡后,北方黄河流域先后出现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政权,历史上合称“五代”。

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同步分层作业含解析卷

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同步分层作业含解析卷

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分层作业(一)【夯基达标】1.(2022秋·天津红桥·七年级统考期末)“万国尽征成,烽火被冈峦。

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

”这是杜甫《垂老别》中的诗句。

该诗创作于唐朝由盛转衰的动乱时期。

请问这场动乱是()A.八王之乱B.安史之乱C.七国之乱D.王莽之乱2.(2022·全国·九年级专题练习)同学们在阅读《五代十国帝王世系表》时发现:五代时期,中原地区先后建立了后梁、后唐、后汉、后晋、后周5个王朝,其中的后唐、后汉、后晋分别是沙陀人李存勖、刘知远、石敬瑭建立的,沙陀源于突厥。

由此反映了这一时期()A.民族政权并立B.少数民族封建化进程的加速C.民族交融加强D.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得到发展3.(2022秋·八年级单元测试)了解历史时序,初步掌握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是学习历史的基本要求。

与下图中①对应的朝代是()A.汉朝B.唐朝C.金朝D.明朝4.(2022秋·山东烟台·六年级统考期中)唐朝灭亡后出现了五代十国割据混战局面。

其中五代统治的区域主要是()A.西北地区B.东北地区C.长江流域D.黄河流域5.(2018秋·河南周口·七年级统考期中)《三国演义》第一回说:“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强盛唐朝灭亡后而建立的五代十国是中国历史上一段大分裂时期。

五代十国的开国君主都是()A.古代帝王的后代B.农民起义的领袖C.掌握兵权的将领D.把持朝政的宦官6.(2022秋·内蒙古呼伦贝尔·七年级校考期末)“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是唐末农民大起义领袖黄巢的名句。

黄巢领导的这次起义()A.推翻了唐朝的统治B.是一场军阀割据战争C.发生在唐朝中期D.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二、【培优促能】1.(2022秋·江苏无锡·七年级统考期末)《旧唐书》记载:在这次战乱中,“宫室焚烧,十不存一,……人烟断绝,千里萧条”。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课时练(含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课时练(含答案)

第一单元隋朝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课时练(含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唐朝朝政日趋衰败是在()A.贞观初年B.贞观末年C.开元初年D.开元末年2、“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是唐末农民大起义领袖黄巢的诗句。

唐末农民起义()A. 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B. 推翻了唐朝的统治C. 平定了安史之乱D. 形成了藩镇割据局面3、唐玄宗统治后期,一身兼任三地节度使,担负东北地区防御重任的边将是()A.李林甫B.杨国忠C.安禄山D.史思明4、下列哪项不是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A、唐玄宗统治后期,宠爱杨贵妃,不理政事B、天灾人祸,战火连绵C、唐玄宗任用奸臣,朝政腐败D、唐朝内地兵力空虚5、“渔阳颦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紧急的战报打破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歌舞生平。

促使唐朝形式急转直下的是()A.黄巾起义 B.玄武门之变C.陈桥兵变 D.安史之乱6、唐朝由盛转衰、逐渐走向衰亡的主要原因有()①安史之乱②藩镇割据③宦官专权④黄巢起义⑤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⑤C.①②③⑤D.①③④⑤7、唐玄宗任人唯亲,此处人不包括()A.高力士B.李林甫C.杨国忠D.魏征8、唐宪宗提高宰相的权威,平定藩镇的叛乱,致使“中外咸理,纪律再张”,出现“唐室中兴”的盛况。

唐朝藩镇割据形成的原因是()A. 镇压农民起义B. 中央放权C. 镇压安史之乱D. 分封制的实行9、唐朝灭亡的标志是()A.763年,平定安史之乱B.黄巢起义被镇压C.907年,朱温建立后梁政权D.五代十国局面的出现10、下列有关安史之乱的影响,说法错误的是()A、北方经济遭到极大的破坏B、唐朝从此由盛转衰C、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D、唐朝的中央权力强大11、755年,安禄山借口朝廷出现内奸,和部下史思明一起发动叛乱,史称()A.安史之乱B.七国之乱C.八王之乱D.唐太宗对突厥用兵12、隋唐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繁荣与开放的时期,使我国封建社会达到顶峰。

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习题含答案

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习题含答案

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同步练习含答案一、选择题1.唐朝政局可用下图表示,图中“?”处应为()A.唐太宗统治前期B.唐太宗统治后期C.唐玄宗统治前期D.唐玄宗统治后期2. 唐朝后期出现了藩镇割据局面,这里的“藩镇”是指( D )A.人口集中的地方城镇 B.京畿附近负责守卫的城镇C.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 D.边境重要地区设置的军镇2.“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的诗句与哪一项有关?( A )A.安史之乱 B.藩镇割据 C.宦官专权 D.黄巢起义3.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

下列关于安史之乱的原因,说法错误的是()A.唐玄宗追求享乐,任人唯亲B.朝政腐败,社会矛盾尖锐C.节度使势力膨胀,内轻外重D.人民赋役繁重4. 公元755年,掀起反唐叛乱的是(A )A.安禄山、史思明B.安禄山、史朝义C.安庆绪、史朝义D.安庆绪、史思明5. “安史之乱”是一场(C )A.中央政权与地方军阀势力的斗争B.人民反抗暴政的斗争C.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D.反对民族压迫的斗争6. 《唐朝》是中国著名重金属摇滚乐队唐朝乐队于1992年发行的首张专辑,这张专辑在中国摇滚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

唐朝灭亡的时间是()A.755年B.875年C.884年D.907年7.自唐朝建立历时290年,结束唐朝统治的是()A.安禄山B.黄巢C.史思明D.朱温8. 唐朝灭亡后,北方黄河流域先后出现了五个政权(即“五代”),按先后顺序排列这五个政权正确的是(B )A.后梁、后汉、后唐、后周、后晋B.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C.后晋、后梁、后周、后汉、后唐D.后周、后汉、后晋、后唐、后梁9.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持续,它们的开国君主都是(A )A.手握重兵的武将B.饱读读书的儒生C.前朝的皇亲国戚D.豪门大户的后代10. 黄巢起义是唐末历时最久、遍及最广、影响最深远的一场战争。

下列对黄巢起义的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起义军的领导人是黄巢B.起义军一度攻占长安C.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D.最终取得胜利,建立政权12. 明代文人冯梦龙的作品《三言》中有这样一首小诗:“朱李石刘郭,梁唐晋汉周。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备作业2023-2024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册同步备课系列(部编版)(解析版)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备作业2023-2024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册同步备课系列(部编版)(解析版)

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灭亡课时练习一、选择题1.清代史学家赵翼在《廿二史札记·唐女祸》中写道:“开元之治,几于家给人足,而一杨贵妃足以败之。

”这一观点A.正确,说明了用人不当的危害B.错误,忽视了藩镇割据的影响C.正确,揭露了君主生活的腐败D.错误,夸大了个人对历史的影响【答案】D【解析】依据课本所学,唐朝由盛转衰的原因是唐玄宗后期政治腐败、地方节度使拥兵自重,进而导致的安史之乱和藩镇割据,既削弱了中央政权,又破坏了社会经济,而唐玄宗宠爱杨贵妃,沉于酒色仅是中央政治腐败的一种表现。

赵翼把这说成是唐朝由盛转衰的根本原因是错误的,这一表现的本身也是封建帝王唐玄宗造成的,赵翼把责任加在杨贵妃头上是不对的。

D项符合题意。

由此可知ABC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D。

2.以下为中国古代某一王朝的兴衰示意图,和图中①②③对应正确的是A.①文景之治②贞观之治③开元盛世B.①光武中兴②贞观之治③安史之乱C.①开元盛世②安史之乱③贞观之治D.①贞观之治②开元盛世③安史之乱【答案】D【详解】根据图片中“618年建立”、“黄巢起义”、“907年灭亡”,结合所学可知这个王朝是唐朝。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朝初年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期间出现的政治清明、经济复苏、文化繁荣的治世局面。

因其时年号为"贞观"(627年-649年) ,故史称"贞观之治"。

唐玄宗开元年间(713~741)政局稳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国力富强,使得天下大治,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并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史称"开元盛世"。

安史之乱是中国唐代玄宗末年至代宗初年(755年12月16日至763年2月17日)由唐朝将领安禄山与史思明背叛唐朝后发动的战争,是同唐朝争夺统治权的内战,为唐由盛而衰的转折点。

故①为贞观之治,②为开元盛世,③为安史之乱,故选项D符合题意;文景之治是指西汉汉文帝、汉景帝统治时期出现的治世,故选项A不符合题意;光武中兴或称建武盛世,指的是东汉光武帝刘秀统治时期出现的治世,故选项B不符合题意;选项C顺序排列不对,故选项C不符合题意。

(完整版)安史之乱与唐朝死亡习题(含答案)

(完整版)安史之乱与唐朝死亡习题(含答案)

安史之乱与唐朝死亡习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唐朝灭亡后,黄河流域出现的“五代”局面始于()的建立。

A.后唐B.后晋C.后梁D.后周【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灭亡后,北方黄河流域先后出现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政权,史称“五代”。

因此,黄河流域出现的“五代”局面始于907年后梁的建立。

故C符合题意;后唐、后晋、后周出现在后梁之后,故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历史上唐朝由盛而衰的标志是()A.开元盛世B.安史之乱C.藩镇割据D.黄巢起义【答案】B【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755年,安禄山借口朝廷出现奸臣,和部将史思明一起发动叛乱,史称“安史之乱”。

安史叛军接连内乱,最终于763年被平定,安史之乱持续八年之久,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遭到浩劫;唐朝的国势由盛转衰;唐朝中央权力衰微,安史的旧将和内地节度使权势加大,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故B符合题意;藩镇割据是安史之乱的影响,故C不符合题意;开元盛世是唐朝的全盛时期,故A不符合题意;黄巢起义发生在安史之乱之后。

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中央电视台《中国诗词大会》节目带动全民分享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

唐朝是中国诗歌史上的黄金时代,群星荟萃的诗坛上,被称为“诗仙”的诗人是()A.李白B.杜甫C.李清照D.苏轼【答案】A【解析】依据课本所学可知,唐朝时期,诗歌之风盛行,成就突出,李白是唐朝时期著名的诗人,他的诗豪迈奔放,清新飘逸,意境奇妙,语言奇妙,浪漫主义,立意清晰,被称为“诗仙”,A项符合题意;杜甫被称为“诗圣”,B项不符合题意;李清照和苏轼都是宋朝时期著名的词人,不是诗人,C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

4.从下表中课读出的信息包括①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合称五代②五个政权的开国国君都是手握重兵的武将③这些政权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④表中五个政权先后出现,政局相对较稳定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灭亡后,北方黄河流域先后出现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政权,历史上合称“五代”。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一单元 第5课 安史之乱和唐朝衰亡 课后检测(有答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一单元 第5课 安史之乱和唐朝衰亡 课后检测(有答案)

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课后检测一、选择题1 五代是指唐朝灭亡后先后出现的位于黄河流域的五个政权,它们依次是()A.后梁、后唐、后汉、后周、后晋B.后唐、后梁、后汉、后晋、后周C.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D.后梁、后唐、后晋、北汉、后周2以下不属于“十国”范围的是()A.前蜀南唐B.东魏西魏C.南平北汉D.楚闽3. 五代十国并非指一个朝代,而是指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

下列关于这一时期的表述,与史实不符的是( )A.十国是指南方地区的九个政权加上北方的北汉B.北方政权更选,战事不断,政局动荡不安C.南方地区,政局相对稳定,经济在原有的基磁上有一定的发展D.五代十国时期,政权分立,国家分裂是必然趋势4安史之乱是当时社会各种矛盾所促成的,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下列关于安史之乱爆发原因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皇帝荒废朝政B发生严重灾荒C.社会矛盾尖锐D.节度使权力膨胀5 下列不属于安史之乱重要影响的是()A.安史之乱使北方的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B.安史之乱后,唐朝形成了藩镇割据的政治局面C.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标志D.安史之乱的爆发,标志着盛极一时的唐朝覆灭CBDBD6.“渔阳颦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紧急的战报打破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歌舞升平。

促使唐朝形势急转直下的是()A. 黄巾起义B. 藩镇割据C. 宦官专权D. 安史之乱7.以下哪个诗人的诗可能反映“安史之乱”时期的社会()A. 李白B. 杜甫C. 白居易D. 李贺8.某校七年级历史兴趣小组编排“安史之乱”历史剧,剧中不应该出现的历史人物是()A.安禄山、史思明B.杨贵妃、杨国忠C.黄巢、朱温D.唐玄宗、唐肃宗9.唐玄宗后期爆发的“安史之乱”从性质上看是一场()A. 农民战争B. 统一战争C. 兼并战争D. 叛乱战争10.“大盗既灭,而武夫战卒以功起行阵,列为侯王者,皆除节度使。

由是方镇相望于内地,大者连州十余,小者犹兼三四。

”这反映了唐朝时期出现的哪一局面( )A. 藩镇割据B. 宦官专权C. 黄巢起义D. 安史之乱DBCDA11.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是唐末农民起义領袖黄巢的诗句。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同步练习 有答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同步练习 有答案

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一选择题1.唐朝朝政日趋衰败是在()A.贞观初年B.贞观末年C.开元初年D.开元末年2.唐玄宗任人唯亲,此处人不包括()A.高力士B.李林甫C.杨国忠D.魏征3.755年,安禄山借口朝廷出现内奸,和部下史思明一起发动叛乱,史称()A.安史之乱B.七国之乱C.八王之乱D.唐太宗对突厥用兵4.起义军转战南北,并攻入长安,建立政权,这是()A.黄巢起义军B.陈胜吴广起义军C.瓦岗寨起义军D.黄巾起义军5.唐朝灭亡的标志是()A.黄巢起义军攻入长安B.朱温兼并了北方割据势力C.朱温建立后梁D.安史之乱的发生6.下列关于五代十国的评价错误的是()A.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的延续B.北方政权更迭,战事不断C.南方地区受战乱影响较小D.政权分裂使统一成为不可能7.五代十国时期,北方割据太原的政权是( D )A.北魏B.北周C.北齐D.北汉8.阅读下表,出现以下现象的原因是( C )唐朝江南户数苏州鄂州洪州泉州713—741年( 开元年间) 68093 19190 55406 20754806—820年( 元和年间) 100808 38618 91129 35571A.七国之乱B.八王之乱C.安史之乱D.武则天篡权9.下图中的人物率领起义军,转战南北,并攻入长安,建立政权,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

他是()A.安禄山B.史思明C.黄巢D.朱温10.唐朝灭亡后,出现了五代十国的局面,其中的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政权先后出现在()A.海河流域B.黄河流域C.长江流域D.珠江流域二非选择题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面是隋唐年代尺示意图。

材料二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

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延。

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摘自《中国历史朝代歌》( 1 )结合所学知识,把材料一中的年代尺填写完整。

A._______B.______( 2 )材料二中的“五代”指的是哪几个政权?它们出现在哪个流域?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习题 (含答案)

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习题 (含答案)

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一、单项选择题1.唐玄宗统治后期,贪图享乐,不理政事,最终导致边将叛乱,唐朝从此日趋衰落。

历史上把这一叛乱称为( )A.大泽乡起义B.隋末农民大起义C.安史之乱D.唐末农民大起义2.安史之乱爆发的时间是( )A.618年B.755年C.763年D.907年3.下列不属于安史之乱爆发原因的是( )A.唐玄宗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政腐败B.社会上的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边疆形势日益紧张C.各地的节度使逐渐集军权、行政权和财权于一身,势力膨胀D.节度使权力越来越大,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4.生活在唐玄宗统治时期的百姓,可能经历的事情有( )①姚崇就任宰相②杨国忠、李林甫把持朝政③安史之乱爆发④唐朝进入鼎盛时期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5.下列事件按发生的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唐朝灭亡②唐朝打败叛军③黄巢建立政权④安史之乱爆发A.①②③④B.②③①④C.③①②④D.④②③①6.张艺谋导演曾借用右图人物诗句“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中的一句作为影片名。

他曾率领起义军,转战南北,并攻入长安,建立政权,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

他是( )A.安禄山B.史思明C.黄巢D.朱温7.下列关于“五代十国”这一时期叙述错误的是()A.开国君主都是掌握兵权的武将B.北方政权更迭,政局动荡不安C.南方政局稳定,经济有一定发展D.后唐是这一时期最后一个灭亡的政权二、非选择题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万国尽征戍,烽火被冈峦。

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

——杜甫《垂老别》材料二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黄巢《不第后赋菊》(1)材料一描绘的是什么事件造成的惨状?这一事件是何时由何人发动的?给唐朝社会带来了什么影响?(2)材料二的作者黄巢是什么人?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叙述他的主要事迹。

【参考答案】1.C2.B3.D4.A5.D6.C7.D8.(1)安史之乱。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练习题含答案

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课前自主预习知识点1 安史之乱1.背景( 1 )开元末年以后,唐玄宗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政日趋腐败。

社会上的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边疆形势也日趋紧张。

( 2 )各地的节度使逐渐集军权、行政权和财权于一身,势力膨胀。

中央与地方的力量对比失去平衡,形成外重内轻的局面。

2.爆发:755年,安禄山借口朝廷出现奸臣,和部将史思明一起发动叛乱,史称“安史之乱”。

3.过程:安史叛军从河北大举南下,先攻占东都洛阳,又攻下潼关,逼近长安。

唐玄宗仓皇逃往四川,太子李亨北上灵武,被拥立为帝,即唐肃宗。

唐朝将镇守西北地区的精兵悉数内调,并在北方少数民族军队的援助下,反击叛军。

安史叛军接连内乱,最终于763年被平定。

4.影响( 1 )持续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乱,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遭到浩劫。

( 2 )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

( 3 )唐朝的中央权力衰微,安史旧将和内地节度使权势加大,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知识点2 黄巢起义与唐朝灭亡5.黄巢起义6.唐朝灭亡:907 年,朱温建立了后梁政权,唐朝至此灭亡。

知识点3 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7.含义:唐朝灭亡后,北方黄河流域先后出现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政权,南方地区出现吴、南唐、吴越、前蜀、后蜀、楚、闽、南汉、南平九个政权,再加上北方割据太原的北汉,史称“五代十国”。

8.社会状况:北方地区政权更迭,战事不断,政局动荡不安。

南方地区,政局相对稳定,经济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一定的发展。

9.评价( 1 )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它们的开国君主都是掌握兵权的武将。

( 2 )五代十国时期,虽然政权分立,但长期政治统一的历史影响和各地经济发展的密切联系,使统一始终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

课堂基础达标知识点1 安史之乱1.下列选项中,属于安史之乱爆发的主要原因的是( A )①皇帝荒废朝政②节度使权力膨胀③军队战斗力薄弱④农民负担过重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2.下列描述与下图历史事件相符的是( B )A.导致“开元盛世”的出现B.唐朝由盛转衰的标志C.灭亡唐朝,建立新政权D.安史之乱最终取得胜利3.藩镇名义上受唐朝中央政府的管制,实则自己各霸一方,不服从中央的政令,形成了自己的独立王国,朝廷进一步失去对地方的控制,节度使林立,他们拥兵自雄,互相兼并。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课时练(含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课时练(含答案)

第一单元隋朝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课时练(含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唐朝朝政日趋衰败是在()A.贞观初年B.贞观末年C.开元初年D.开元末年2、“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是唐末农民大起义领袖黄巢的诗句。

唐末农民起义()A. 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B. 推翻了唐朝的统治C. 平定了安史之乱D. 形成了藩镇割据局面3、唐玄宗统治后期,一身兼任三地节度使,担负东北地区防御重任的边将是()A.李林甫B.杨国忠C.安禄山D.史思明4、下列哪项不是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A、唐玄宗统治后期,宠爱杨贵妃,不理政事B、天灾人祸,战火连绵C、唐玄宗任用奸臣,朝政腐败D、唐朝内地兵力空虚5、“渔阳颦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紧急的战报打破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歌舞生平。

促使唐朝形式急转直下的是()A.黄巾起义 B.玄武门之变C.陈桥兵变 D.安史之乱6、唐朝由盛转衰、逐渐走向衰亡的主要原因有()①安史之乱②藩镇割据③宦官专权④黄巢起义⑤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⑤C.①②③⑤D.①③④⑤7、唐玄宗任人唯亲,此处人不包括()A.高力士B.李林甫C.杨国忠D.魏征8、唐宪宗提高宰相的权威,平定藩镇的叛乱,致使“中外咸理,纪律再张”,出现“唐室中兴”的盛况。

唐朝藩镇割据形成的原因是()A. 镇压农民起义B. 中央放权C. 镇压安史之乱D. 分封制的实行9、唐朝灭亡的标志是()A.763年,平定安史之乱B.黄巢起义被镇压C.907年,朱温建立后梁政权D.五代十国局面的出现10、下列有关安史之乱的影响,说法错误的是()A、北方经济遭到极大的破坏B、唐朝从此由盛转衰C、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D、唐朝的中央权力强大11、755年,安禄山借口朝廷出现内奸,和部下史思明一起发动叛乱,史称()A.安史之乱B.七国之乱C.八王之乱D.唐太宗对突厥用兵12、隋唐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繁荣与开放的时期,使我国封建社会达到顶峰。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课后作业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课后作业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1.5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课后作业一、选择题1. 作为一个时代的主要文学表达形式,唐诗反映了唐朝历史的全景。

下列诗句中反映安史之乱的是( )A.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杜甫)B.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孟郊)C.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

(白居易)D.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2.安史之乱的后果是极其严重的,具体包括( )①战乱使社会遭到了一次浩劫②使唐王朝由盛转衰③唐朝的中央权力衰微④藩镇割据严重,北方人口锐减⑤边患严重,物质短缺,唐朝灭亡A.①②③⑤ B.①②③④C.①②④⑤ D.①③④⑤3.黄巢是唐末农民起义的领袖。

下列对其领导的农民起义的描述,错误的是( ) A.起义军攻入长安,并建立了政权B.起义军最后被镇压下去C.起义军给唐朝统治以致命打击D.起义军推翻了唐朝统治4.“大盗既灭,而武夫战卒以功起行阵,列为侯王者,皆除节度使。

由是方镇相望于内地,大者连州十余,小者犹兼三四。

”这反映了唐朝时期出现的哪一局面( ) A.藩镇割据B.宦官专权C.黄巢起义D.安史之乱5.“五代十国”这一称谓出自《新五代史》,是对五代与十国的合称。

下列对这一时期的描述,错误的是( )A.战乱频繁,各地经济发展联系中断B.北方政权更迭,政局动荡C.南方相对稳定,经济有一定发展D.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6. 藩镇割据是唐朝末年形成的一大恶瘤。

下列历史现象的产生与这一“恶瘤”密切相关的是( )A.安史之乱B.黄巢起义C.五代十国D.宦官专权7.唐玄宗统治后期,一身兼任三地节度使,担负东北地区防御重任的边将是( ) A.李林甫 B.杨国忠C.安禄山 D.史思明8.下列哪一事件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 )A.“贞观之治” B.黄巢起义C.安史之乱 D.鉴真东渡9.他原是农民起义军将领,后因投降唐朝被封为节度使,并于907年建立政权,唐朝灭亡。

他和他建立的政权分别是( )A.朱温、后梁 B.朱温、后唐C.黄巢、后梁 D.黄巢、后唐10.唐朝末年,翰林学士刘允章上《直谏书》,指出老百姓有“赋税繁多”“屈不得申”“冻无衣,饥无食”“病不得医,死不得葬”等“八苦”。

【历史七年级下册】人教部编版 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同步练习(含答案)

【历史七年级下册】人教部编版 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同步练习(含答案)

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同步练习1.下列不属于安史之乱爆发原因的是()A.唐玄宗不理朝政,任用奸臣B.各地节度使势力膨胀C.政治腐败,享乐之风盛行D.唐玄宗励精图治,锐意改革2.安史之乱爆发和结束时的在位皇帝分别是()A.唐太宗唐玄宗B.唐玄宗唐肃宗C.武则天唐玄宗D.唐玄宗唐中宗3.从“七国之乱””安史之乱”“朱温篡唐”等历史事件中得出的经验教训是()A.国家是否统一往往取决于皇帝的素质B.必须削弱地方政权的力量,强化中央集权C.中央与地方是一种对立关系D.地方割据不单单出现在王朝末年4.“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是唐末农民大起义领袖黄巢的诗句。

唐末农民起义()A.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B.推翻了唐朝的统治C.平定了安史之乱D.形成了藩镇割据局面5.下列事件按时间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①唐朝灭亡②唐朝打败安史叛军③黄巢建立政权④安史之乱⑤五代十国出现A.①②③④⑤B.⑤②③①④C.③①②④⑤D.④②③①⑤6.隋唐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繁荣与开放的时期,唐朝灭亡后随之出现了国家分裂、政权并立时期,请问是下列哪时期()A.秦汉时期B.南北朝时期C.五代十国时期D.宋元时期7.唐宪宗提高宰相的权威,平定藩镇的叛乱,致使“中外咸理,纪律再张”,出现“唐室中兴”的盛况。

唐朝藩镇割据形成的原因是()A.镇压农民起义B.中央放权C.镇压安史之乱D.分封制的实行8.“安史之乱”结束了盛唐的神话,强大的帝国从此走下坡路,一去不回头。

往昔的繁华,成为回忆。

这场近八年的内乱带来的影响不包括()A.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B.北方地区遭到浩劫C.给唐朝的统治以致命的打击D.逐渐形成了藩镇割据的局面9.区分史实和观点是历史学习的重要能力之一下列表述属于历史观点的是()A.755年安禄山和史思明发动叛乱B.安史叛军通近长安C.安史叛军于763年被平定D.安史之乱导致唐朝由盛转衰10.五代十国中的五代统治者我国()A.黄河流域B.长江流域C.南方地区D.北方地区1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安史叛军到处烧杀抢掠,攻进长安后“大索三日,民间财资尽掠之”,遭到军民顽强抵抗。

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分层作业)(解析版)

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分层作业)(解析版)

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基础巩固】1.“此后,盛唐气象已一去不复返,唐人的心态变得不再昂扬,也不再那么自信,往日的繁华已成追忆,盛唐的诗篇也已无法唱响。

”这主要源于()A.黄巢起义B.八王之乱C.安史之乱D.李自成起义【答案】C【详解】根据材料“此后,盛唐气象已一去不复返,唐人的心态变得不再昂扬,也不再那么自信,往日的繁华已成追忆,盛唐的诗篇也已无法唱响。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安史之乱导致了北方长期战乱,使唐朝由盛转衰,C项正确;黄巢起义是唐朝未年的农民起义,沉重打击了唐朝统治。

但黄巢起义晚于安史之乱,不是唐朝由盛转衰的标志,排除A项;八王之乱是发生于中国西晋时期的一场皇族为争夺中央政权而引发的内乱,因皇后贾南风干政弄权所引发,与题干无关,排除B项;李自成起义是明末农民起义,排除D项。

故选C项。

2.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

下列关于安史之乱发生的原因,说法错误的是()A.政治腐败,社会矛盾尖锐 B.唐玄宗追求享乐,任人唯亲C.节度使势力膨胀,内轻外重D.人民赋役繁重【答案】D【详解】根据所学可知,人民赋役繁重,不是安史之乱发生的原因,D项符合题意,选择D 项;政治腐败,社会矛盾尖锐、唐玄宗追求享乐,任人唯亲、节度使势力膨胀,内轻外重,均是安史之乱发生的原因,但不符合题意,排除A、B、C项。

故选D项。

3.直接导致唐朝衰亡并最终灭亡唐朝的是()A.外族入侵B.安史之乱 C.宦官专权D.藩镇割据【答案】D【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直接导致唐朝衰亡并最终灭掉唐朝的是藩镇割据。

唐朝后期,统治腐朽,宦官专权,藩镇割据的态势越来越严重,中央已无力控制藩镇。

人民赋税沉重,生活困苦,又遇到连年的灾荒,爆发了大规模的起义。

起义军在黄巢的领导下,攻入长安,建立政权,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

原为起义军将领的朱温与其他藩镇联合镇压了黄巢起义。

907年,朱温建立后梁政权,唐朝灭亡,D项正确;直接导致唐朝衰亡并最终灭亡唐朝的是藩镇割据,不是外族入侵,排除A项;安史之乱是为唐由盛而衰的转折点,排除B项;直接导致唐朝衰亡并最终灭亡唐朝的是藩镇割据,不是宦官专权,排除C项。

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同步测试: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同步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同步测试: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同步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知能演练提升一、选择题1.开元末年以后,造成中央与地方的力量对比失去平衡,外重内轻局面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皇帝权力过大B.朝中大臣权力膨胀C.地方州县权力过大D.各地节度使势力膨胀2.下列不属于...安史之乱重要影响的是()A.安史之乱使北方的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B.安史之乱后,唐朝逐渐形成了藩镇割据的局面C.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标志D.安史之乱的爆发,标志着盛极一时的唐朝覆灭3.某校七年级历史兴趣小组编排历史剧《安史之乱》,剧中不应该...出现的历史人物是()A.安禄山、史思明B.杨贵妃、杨国忠C.黄巢、朱温D.唐玄宗、唐肃宗4.生活在唐玄宗统治时期的百姓,可能经历的事情有()①姚崇就任宰相②杨国忠、李林甫危害国家③安史之乱爆发④唐朝进入鼎盛时期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5.右图中的人物率领起义军,转战南北,并攻入长安,建立政权,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

他是()A.安禄山B.史思明C.黄巢D.朱温6.唐朝末年,翰林学士刘允章在《直谏书》中指出老百姓有“官吏苛刻”“赋税繁多”“冤不得理,屈不得申”“冻无衣,饥无食”“病不得医,死不得葬”等“八苦”。

上述材料反映的应该是()A.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B.唐末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C.藩镇节度使拥兵自重的原因D.五代十国时期政局动荡的原因7.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实质上是()A.北方少数民族政权的并立B.黄河流域封建政权的频繁更替C.阶级矛盾的严重激化D.唐末藩镇割据的延续和扩大8.下列事件按发生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①唐朝灭亡②唐朝打败安史叛军③黄巢建立政权④安史之乱爆发A.①②③④B.②③①④C.③①②④D.④②③①二、材料分析题9.下面是一组有关唐朝人口的统计数字,分析后回答问题。

唐太宗贞观二十三年(649年)时人口数约1 900万;唐玄宗开元十四年(726年)时人口数约4 142万;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年)时人口数约5 292万;安史之乱后期,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年)时人口数约1 699万。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练习题含答案

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课前自主预习知识点1 安史之乱1.背景( 1 )开元末年以后,唐玄宗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政日趋腐败。

社会上的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边疆形势也日趋紧张。

( 2 )各地的节度使逐渐集军权、行政权和财权于一身,势力膨胀。

中央与地方的力量对比失去平衡,形成外重内轻的局面。

2.爆发:755年,安禄山借口朝廷出现奸臣,和部将史思明一起发动叛乱,史称“安史之乱”。

3.过程:安史叛军从河北大举南下,先攻占东都洛阳,又攻下潼关,逼近长安。

唐玄宗仓皇逃往四川,太子李亨北上灵武,被拥立为帝,即唐肃宗。

唐朝将镇守西北地区的精兵悉数内调,并在北方少数民族军队的援助下,反击叛军。

安史叛军接连内乱,最终于763年被平定。

4.影响( 1 )持续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乱,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遭到浩劫。

( 2 )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

( 3 )唐朝的中央权力衰微,安史旧将和内地节度使权势加大,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知识点2 黄巢起义与唐朝灭亡5.黄巢起义6.唐朝灭亡:907 年,朱温建立了后梁政权,唐朝至此灭亡。

知识点3 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7.含义:唐朝灭亡后,北方黄河流域先后出现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政权,南方地区出现吴、南唐、吴越、前蜀、后蜀、楚、闽、南汉、南平九个政权,再加上北方割据太原的北汉,史称“五代十国”。

8.社会状况:北方地区政权更迭,战事不断,政局动荡不安。

南方地区,政局相对稳定,经济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一定的发展。

9.评价( 1 )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它们的开国君主都是掌握兵权的武将。

( 2 )五代十国时期,虽然政权分立,但长期政治统一的历史影响和各地经济发展的密切联系,使统一始终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

课堂基础达标知识点1 安史之乱1.下列选项中,属于安史之乱爆发的主要原因的是( A )①皇帝荒废朝政②节度使权力膨胀③军队战斗力薄弱④农民负担过重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2.下列描述与下图历史事件相符的是( B )A.导致“开元盛世”的出现B.唐朝由盛转衰的标志C.灭亡唐朝,建立新政权D.安史之乱最终取得胜利3.藩镇名义上受唐朝中央政府的管制,实则自己各霸一方,不服从中央的政令,形成了自己的独立王国,朝廷进一步失去对地方的控制,节度使林立,他们拥兵自雄,互相兼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史之乱与唐朝死亡习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唐朝灭亡后,黄河流域出现的“五代”局面始于()的建立。

A.后唐B.后晋C.后梁D.后周【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灭亡后,北方黄河流域先后出现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政权,史称“五代”。

因此,黄河流域出现的“五代”局面始于907年后梁的建立。

故C符合题意;后唐、后晋、后周出现在后梁之后,故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历史上唐朝由盛而衰的标志是()A.开元盛世B.安史之乱C.藩镇割据D.黄巢起义【答案】B【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755年,安禄山借口朝廷出现奸臣,和部将史思明一起发动叛乱,史称“安史之乱”。

安史叛军接连内乱,最终于763年被平定,安史之乱持续八年之久,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遭到浩劫;唐朝的国势由盛转衰;唐朝中央权力衰微,安史的旧将和内地节度使权势加大,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故B符合题意;藩镇割据是安史之乱的影响,故C不符合题意;开元盛世是唐朝的全盛时期,故A不符合题意;黄巢起义发生在安史之乱之后。

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中央电视台《中国诗词大会》节目带动全民分享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

唐朝是中国诗歌史上的黄金时代,群星荟萃的诗坛上,被称为“诗仙”的诗人是()A.李白B.杜甫C.李清照D.苏轼【答案】A【解析】依据课本所学可知,唐朝时期,诗歌之风盛行,成就突出,李白是唐朝时期著名的诗人,他的诗豪迈奔放,清新飘逸,意境奇妙,语言奇妙,浪漫主义,立意清晰,被称为“诗仙”,A项符合题意;杜甫被称为“诗圣”,B项不符合题意;李清照和苏轼都是宋朝时期著名的词人,不是诗人,C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

4.从下表中课读出的信息包括①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合称五代②五个政权的开国国君都是手握重兵的武将③这些政权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④表中五个政权先后出现,政局相对较稳定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灭亡后,北方黄河流域先后出现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政权,历史上合称“五代”。

“五代”是唐朝末年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它们的开国君主都是掌握兵权的武将,北方政权更迭,战事不断,政局动荡不安。

所以选项④表中五个政权先后出现,政局相对较稳定,不符合史实,可排除;其余选项①②③符合题意,故选A。

5.(题文)以下摘自一位同学的学习“隋朝开凿大运河”后的笔记,其中说明开凿目的是()A.大运河凿通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B.北达涿郡,南抵余杭,以洛阳为中心C.沟通南北交通,加强对全国的控制D.隋的统一为开凿大运河提供了条件【答案】C【解析】依据所学可知,为了沟通南北交通,加强对全国的控制,隋炀帝派人开凿了大运河,C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C。

6.下列领导安史之乱的主要人物是A.安禄山B.颜真卿C.朱温D.黄巢【答案】A【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755年,安禄山借口朝廷出现奸臣,和部将史思明一起发动叛乱,史称“安史之乱”。

故A项符合题意;B项颜真卿是唐朝著名的书法家;C项朱温于907年灭唐;D项黄巢是唐末农民起义领袖。

由此分析BC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A。

7.安史之乱的影响不包括A.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B.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C.促进了民族大融合D.中央权力衰微,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答案】C【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755年,安禄山借口朝廷出现奸臣,和部将史思明一起发动叛乱,史称“安史之乱”。

持续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乱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遭到浩劫,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

唐朝的中央权力衰微,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因此安史之乱的影响不包括C项促进了民族大融合,故本题正确的选项是C。

8.“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

与这些诗句相关的史实是A.安史之乱B.开元盛世C.宦官专权D.黄巢起义【答案】A【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755年,安禄山借口朝廷出现奸臣,和部将史思明一起发动叛乱,史称安史之乱,安史叛军从河北大举南下,先攻占东都洛阳,攻下潼关,逼近长安,唐玄宗仓皇逃往四川,走到马嵬坡,唐玄宗的随从将士,杀死宰相杨国忠,逼着皇帝处死了杨贵妃,史称“马嵬坡之变”。

题文“渔阳鼙鼓”是指755年,安禄山在范阳起兵叛乱;题文“千乘万骑西南行”是指唐玄宗仓皇出逃四川;题文“宛转蛾眉马前死”是指马嵬坡之变。

因此与题干这些诗句相关的史实是安史之乱,故选A。

9.唐朝由盛转衰的标志是A.玄武门之变B.八王之乱C.黄巢起义D.安史之乱【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755年安禄山借口朝廷出现奸臣,和部将史思明一起发动叛乱,史称“安史之乱”,历时8年的安史之乱,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

因此只有选项D符合题意,故选D。

10.唐朝末年,翰林学士刘允章上《直谏书》中指出老百姓有“官吏苛刻”“赋税繁多”“冤不得理,屈不得申”“冻无衣,饥无食”“病不得医,死不得葬”等“八苦”。

这反映了A.唐代由盛转衰的原因B.藩镇节度使拥兵自重C.唐末农民起义的原因D.五代十国导致的混乱【答案】C【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唐朝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是:唐朝后期,统治腐败,宦官专权,藩镇割据的态势越来越严重,而且相互之间发生兼并战争,中央已无力控制藩镇。

人民赋役繁重,生活困苦,又遇到连年的灾荒,无以为生。

题干材料中唐朝末年老百姓的“八苦”就反映了唐末农民起义的原因,故C符合题意;A项唐代由盛转衰的原因是安史之乱,题干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A项;B项藩镇节度使拥兵自重与题干材料无关,排除B项;D项五代十国导致的混乱是在唐朝灭亡后,题干材料反映的唐朝末年的情况,排除D项;故本题选C。

二、填空题11.755年,安禄山借口朝廷出现奸臣,和部将史思明一起发动叛乱,史称“______”。

【答案】安史之乱【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755年,安禄山借口朝廷出现奸臣,和部将史思明一起发动叛乱,史称“安史之乱”。

持续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乱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遭到浩劫,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

因此,题干空处填写:安史之乱。

12.唐朝灭亡后,北方黄河流域先后出现五个政权,南方地区出现九个政权,再加上北方的割据太原的,史称“五代十国”。

【答案】北汉【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灭亡后,北方黄河流域先后出现五个政权,南方地区出现九个政权,再加上北方的割据太原的北汉,史称“五代十国”。

因此填写北汉。

13.“安史乱天下,至肃宗,大难略平。

君臣皆幸安,故瓜分河北地付授叛将,护养孽萌,以成祸根。

”据材料安史之乱在地方留下的最大“后遗症”是()A.安史之乱没有被彻底镇压B.唐朝统治者中央决策的麻痹大意C.藩镇割据的进一步扩大D.地方叛将的骄悍【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瓜分河北地付授叛将,护养孽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安史之乱期间和以后,唐朝增设了许多节度使,不少节度使管辖的地区,名义上是唐朝的藩镇,实际上是割据势力。

这就出现了藩镇割据的局面。

因此,安史之乱在地方留下的最大“后遗症”是藩镇割据的进一步扩大,故选C。

14.请根据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内容(1)北宋前期,出现的世界上最早的纸币(2)宋代瓦子中圈出专供演出的圈子,称为(3)关汉卿的代表作是(4)宋代最受重视的节日(5)李时珍的药物学巨著(6)导致唐朝由盛而衰的事件【答案】(1)交子(2)勾栏(3)《窦娥冤》(4)元旦(5)《本草纲目》(6)“安史之乱”【解析】(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宋前期,由于商业繁荣,四川地区出现的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代东京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瓦子。

它在宋代城市的的盛行,主要是因为市民阶层不断壮大.瓦子中圈出许多专供演出的圈子,称为“勾栏”。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窦娥冤》是元代戏曲家关汉卿的杂剧代表作,也是元杂剧悲剧的典范。

(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朝人们重视三大节日是元旦、寒食 (清明节)、端午节,其中最重视是元旦(春节)。

(5)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李时珍是明代医药学家,写成了一部药物学巨著是《本草纲目》。

(6)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代玄宗末年至代宗初年(755年)由唐朝将领安禄山与史思明向唐朝发动的战争,是同唐朝争夺统治权的内战,史称“安史之乱”,是唐由盛而衰的转折点,也促使唐代开始出现藩镇割据的局面。

三、判断题15.黄巢起义成为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答案】错误【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755—763年的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标志,而唐末黄巢起义,沉重打击了腐败的贵族官僚和藩镇势力,从根本上动摇了唐朝的腐朽统治。

所以,“黄巢起义成为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这句话表述错误。

故答案为:错误。

16.下列各项,哪些是安史之乱爆发的主要原因?请在()内画√()皇帝荒废朝政()发生严重灾荒()杨贵妃得宠()节度使权力膨胀()农民负担过重()军队战斗力薄弱【答案】(正确)皇帝荒废朝政()发生严重灾荒(正确)杨贵妃得宠(正确)节度使权力膨胀(正确)农民负担过重(正确)军队战斗力薄弱【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开元末年以后,唐玄宗追求享乐,宠爱杨贵妃,任用奸诈的李林甫、杨国忠为相,朝政日趋腐败。

各地的节度使逐渐集军权、行政权和财权于一身,势力膨胀。

中央与地方的力量对比失去平衡,形成外重内轻的局面。

边将安禄山一身兼任范阳等三地的节度使,担负东北地区防御重任,逐渐扩张势力。

人民赋役繁重,生活困苦。

755年,安禄山借口朝廷出现奸臣,和部将史思明一起发动叛乱,史称“安史之乱”。

因此安史之乱爆发的主要原因有(正确)皇帝荒废朝政;(正确)杨贵妃得宠;(正确)节度使权力膨胀;(正确)农民负担过重;(正确)军队战斗力薄弱。

“发生严重灾荒”是黄巢起义的原因,不是安史之乱的原因。

17.安史之乱使唐朝的国势由盛而衰,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

______(判断对错)【答案】正确【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朝末年,安史之乱,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遭到浩劫,唐朝由盛转衰。

唐朝后期统治腐朽,宦官专权,藩镇割据的态势越来越严重,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终于爆发了黄巢起义。

因此,题干说法正确。

18.唐朝后期,统治腐朽,宦官专权,藩镇割据严重,907年,被原为农民起义军的黄巢所灭。

()改正:【答案】错误把黄巢改为朱温【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后期,统治腐朽,宦官专权,藩镇割据严重,907年,被原为农民起义军的朱温所灭。

因此是错误的,将黄巢改为朱温19.“安史之乱”后,唐王朝由盛转衰,藩镇割据愈演愈烈,人民赋税繁重、生活困苦、连年灾荒。

黄巢农民军转战南北,并攻入长安,建立政权,唐朝灭亡。

【答案】错误【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黄巢农民军转战南北,并攻入长安,建立政权,只是给唐朝以致命打击;907年朱温建立后梁政权,唐朝灭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