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一(人教版)第六单元测试题
高中历史(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一课后习题:第六单元综合测评(课后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第六单元综合测评(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周人必须在各地区与殷人旧族及当地原住民建立“三结合”的统治。
这种“三结合”中主动的结合力量自然是周人与友族的宗亲子弟,他们也是最具优势地位的成分。
这种做法()A.是基层地方社群政治权力的延续B.有效地解决了中央与地方的矛盾C.根源在于周初奴隶制经济的发展D.体现的是一种神权与族权的结合,周朝最高执政集团无力直接控制和管理地方,只能通过周人与当地人民主动结合的方式实现对地方的管理和控制,这是基层地方社群政治权力延续的表现,故选A项。
2.西汉时确立了市籍制,即对商人进行专门的户籍管理,而且规定一旦入市籍就不得为官。
这个制度实质上反映了()A.古代的商人不是自由民B.商人的社会地位不高C.古代政府重视户籍管理D.统治者限制商业发展“一旦入市籍就不得为官”并结合所学可知,统治者实行重农抑商政策,限制商业发展,故D项正确。
3.魏晋南北朝时期,佛寺依靠政治经济特权,“侵夺细民,广占田宅”,建立起规模很大的庄园,这些在佛寺土地上耕种的农户被称之为“佛图户”。
“佛图户”的生产生活受到佛寺高僧的严格监管,丧失了原有受政府监管的户籍。
“佛图户”的增加()A.瓦解了封建统治基础B.抑制了地主土地兼并C.促进自耕农经济发展D.减少了政府赋税收入佛图户”冲击了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瓦解了”与史实不符,故A项错误;“佛图户”的增加加剧了土地兼并的现象,故B项错误;土地兼并挤压了自耕农的生存空间,不利于自耕农经济的发展,故C项错误;魏晋南北朝时期寺院侵占了大量的土地和劳动力,脱离了政府的监管,减少了政府的赋税收入,故D项正确。
4.唐朝时期,为了救助病残、乞丐及贫民,政府专门设置了一些病坊。
《唐天宝年代敦煌郡会计牒》记载,该郡的病坊有床4张、被子3张、碗10枚、匙箸各10口,可以提供10人一年的开支。
其他州的情形与敦煌郡相差无几。
高中历史 第6单元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单元综合测评 新人教版必修1-新人教版高一必修1历史
第6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单元综合测评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某某国成立。
当时一些报刊评论说,“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这句话的含义之一是( )【导学号:84162155】A.新某某主义革命已经完成B.国民党在大陆的势力被彻底清除C.人民掌握了国家权力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C[“人民站起来了”是指人民当家作主,掌握了国家权力。
A、B两项与史实不符,D项出现于1954年。
]2.说:“这个宪法(1954年)草案的特点,有两条,一条是总结了经验,一条是结合了原则性、灵活性。
” “宪法草案”所体现的原则是( )A.人民某某和社会主义B.某某集中和自由平等C.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D.中央集权和人某某权A[1954年宪法体现的原则是人民某某和社会主义。
其余选项与史实不符。
]3.有位国家领导人曾经这样评价某次会议:“这是中国光辉灿烂的人民的新世纪的开端。
这是全中国人民空前大团结的会议。
这个会议宣告了旧中国的永远灭亡和新中国的伟大诞生。
”这次会议( )A.制订了新中国的施政纲领B.提出了多党合作的政治制度C.通过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D.确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形式A[第一届政协制定了《共同纲领》,这是新中国的施政纲领,A项正确;政协会议的召开初步建立了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而不是提出了多党合作的政治制度,B项排除;第一部宪法制定于1954年,C项排除;社会主义公有制形式确立于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之后,D项错误。
]4.“1953年,三大改造运动全面开始,中国在经济层面上跳步进入社会主义。
相应地,在政治法律层面上,中国共产党则为中国延续数千年的人治历史画上了句号。
”下列历史活动起到材料中“画上了句号”作用的是( )A.中央人民政府的组建B.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C.国民党的统治被推翻D.政治协商制度的初步建立B[材料中“政治法律”“人治历史画上了句号”等信息表明新中国法律制度建设取得了较大成果,即颁布了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故选B项。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五~六单元检测试题
必修一第五、第六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1.马克思、恩格斯说:“由于阶级对立的发展是同工业的发展步调一致的,所以这些发明家也不可能看到无产阶级解放的物质条件,于是他们就去探求某些社会科学、社会规律,以便创造这些条件。
”“发明家”是( )A.科学社会主义者B.空想社会主义者C.巴黎公社领导人D.辛亥革命领导人2.标志着社会主义理论从空想发展到科学的里程碑是( )A.欧文等人提出建设理想社会的美妙设想B.欧洲三大工人运动表明工人阶级觉醒C.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发表《共产党宣言》D.巴黎公社颁布一系列政治经济措施3.《共产党宣言》之所以成为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标志,是因为它( )A.是第一个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纲领B.最早提出“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口号C.第一次提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D.第一次较为完整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4.斯大林曾说:“它是无产阶级为反对资本主义而扭转历史的第一次光荣的英勇的然而没有成功的尝试。
”“它”是指( )A.五四运动B.巴黎公社C.新中国成立D.十月革命5.电视剧《我的法兰西岁月》中有这样一个镜头“邓小平在一面墙前宣誓入团”。
这面墙上写着“纪念1871年5月21日~28日公社的牺牲者”。
这面墙是为了纪念( )A.马克思B.恩格斯C.巴黎公社成员D.圣西门6.“我们过去是工人,现在是工人,将来也还是工人,我们不能像旧官吏那样窃取厚禄,我们领取的薪金,不应超出工人的水平”,有关该政权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显示了走向属于人民、由人民掌权的政府的趋势B.巴黎公社因资本主义处于上升阶段,无产阶级自身力量弱小而失败C.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伟大尝试D.建立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7.俄国二月革命后,作为俄国的一名士兵,不可能遇到的现象是( )A.政府退出一战,自己不必再上前线打仗了B.残酷威严的沙皇再也不能胡作非为了C.首都出现了两个政权并存的怪现象D.自己的生活水平并未有较大改善8.列宁指出:“俄国当前形势的特点是从革命的第一阶段向革命的第二阶段过渡……”此段材料应出自( )A.《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B.《四月提纲》C.《和平法令》D.《土地法令》9.苏联解体后也在对自身的历史进行着反思,于是有人认为,应该废除11月7日的节日。
高一历史6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高一历史6单元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了哪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A. 分封制B. 郡县制C. 世袭制D. 禅让制2. 汉武帝时期,推行了哪一项重要的文化政策?A.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 推行百家争鸣C. 崇尚法家思想D. 提倡道家无为而治3. 唐朝时期,科举制度的哪一项改革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A. 八股文的创立B. 进士科的设立C. 举人科的设立D. 秀才科的设立4. 下列哪一位不是北宋时期的著名文学家?A. 苏轼B. 王安石C. 欧阳修D. 杜甫5. 明朝时期,哪一位皇帝对科举制度进行了改革?A. 朱元璋B. 朱棣C. 朱厚照D. 朱由校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6.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了中央集权制度,其中最高行政长官称为______。
7. 汉武帝时期,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实行了______制度。
8. 唐朝时期,科举制度中,进士科是选拔______的主要途径。
9. 北宋时期,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实行了______制度。
10. 明朝时期,科举制度中,八股文的创立是为了选拔______。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1. 简述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
12. 汉武帝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的背景及其影响。
13. 唐朝科举制度对后世的影响。
14. 明朝科举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
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5. 论述北宋时期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及其效果。
16. 论述明朝科举制度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
结束语: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们对中国古代不同朝代的政治制度、文化政策和科举制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希望同学们能够通过本测试题,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同时也能够对中国古代历史有更全面的认识。
答案:一、选择题1. B2. A3. B4. D5. B二、填空题6. 丞相7. 郡县8. 官员9. 科举 10. 官员三、简答题11.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包括设立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三公九卿制,实行郡县制,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等。
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单元测试3 新人教版必修1-新人教版高一必修1历史试题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6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1950年6月,在党的七届三中全会上说:“光靠我们党是治不好天下的。
”建国后能体现中国共产党上述思想的制度是 ( )A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 .政治协商制度C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 .某某集中制度2.村民选举是我国农村自治的基础环节。
近年来,每次村委会换届的参选率都在90%以上,一大批素质好、能力强、作风正的人走上了村委会的领导岗位,选举还培养了农民参与某某和社会公共事务的能力。
这一事实表明村民选举 ( )A .开辟了直接选拔政府管理人员的有效途径B .体现了某某的广泛性C .使农民拥有了选举权和被选举权D .使农民有能力直接行使国家权力3.新中国成立至今,人民政府加强某某政治建设的举措有 ( )①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②确立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③建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④实行村民某某自治制度A .①②③B .②④C .①②③④D .①③④4.“为了保障人民某某,必须加强法制。
必须使某某制度化、法律化……”新中国成立时为“某某制度化、法律化”奠定基础的是 ( )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C .1954年《中华人民某某国宪法》D .1956年底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5.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某某恳谈会”是基层政府就重大决策问题征询群众意见的新举措,已成为基层政府联系当地群众的新形式。
在这种场合,群众行使的政治权利是 ( )A 、选举权利B 、集会自由C 、某某监督权D 、行政申诉权6.1982年宪法序言中指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具有广泛代表性的统一战线组织,过去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今后……将进一步发挥它的重要作用。
”序言中“过去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包括 ( ) A .它曾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B .它确立了村民某某自治制度C .它曾是两次国共合作的重要组织形式D .它作出了改革开放的决策7.冯骥才在《关于文革博物馆》一文中写道“一代人经受的惨痛教训,是下一代人的精神财富。
新课标高一历史:6 单元综合测试(人教版必修1)
高中历史必修1 单元综合测试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1949~1953年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A.会议代表全部是由选举产生的B.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C.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D.通过了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解析: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才不再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而题干中时间为1949~1953年,故选B。
答案: B2.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之间的关系是()①执政党和参政党之间的关系②工人阶级政党之间的关系③亲密的友党之间的关系④社会主义劳动者政党之间的关系⑤监督和被监督的关系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③⑤D.①④⑤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中共和民主党派之间的关系,主要注意中共和民主党派的地位。
根据所学知识,可以排除⑤,这样就剩下A、B两个选项;②由民主党派的性质也可否定。
答案: B3.明确规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根本的政治制度的法律文件是()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B.《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C.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D.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再认再现能力。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了国家的性质、根本政治制度、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其中根本政治制度就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答案: C4.1954年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了()①国家的性质和根本政治制度②公民的权利和义务③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全国人大职权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②③解析: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制定的,从此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不再代行全国人大职权,故选A。
答案: A5.下图是1953年版人民币10元券背面图案,图案的设计理念体现了()①民族团结原则②民族平等原则③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正式创立④党和政府尊重少数民族文化A.①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解析:全国各民族共同使用的货币上有少数民族的文字表示对少数民族文化的尊重,体现了民族团结的理念,和汉字共同使用体现了民族平等的理念。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六单元测试题及详解答案
中学历史(必修一)第六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1949年10月,面对新中国的诞生,诗人胡风以一句“时间起先了”表达了自己的心声,而这一句话也以其超群的艺术手法被誉为“开国的绝唱”。
“时间起先了”是指( ) A.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到来B.进入人民当家作主的新时代C.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D.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2.1980年8月,邓小平在答意大利记者奥琳埃娜·法扎奇提出的“怎样才能避开或防止再发生诸如‘文革’这样可怕的事情”时,指出“这要从制度方面解决问题”。
为此,我国实行的主要举措是( ) A.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加强民主法制建设C.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提出并实践了“一国两制”的宏大构想3.1954年9月21日,《人民日报》发表了一篇题为《人民民主政治发展的新阶段》的社论。
该社论所说的“新阶段”起先的标记是( )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制定实施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实施C.“长期共存,相互监督”方针的提出D.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4.1953年12月,新中国进行了全国大规模的基层人民代表选举。
广东省归国华侨陈聪参与选举大会后,兴奋地说:“我活了九十多岁,到过很多国家,没有见过这样民主的选举。
”它表明我国正逐步形成(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基层民主选举制度D.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5.1957年3月25日,周恩来说:“中国假如实行联邦制,就会在各民族间增加界墙,增加民族纠纷。
因为我国很多少数民族同汉族长期共同聚居在一个地区,有些地区,如内蒙古、广西、云南,汉族都占很大比重,若实行严格的单一民族的联邦制,很多人就要搬家,这对各民族的团结和发展都很不利,所以我们不实行这种方法。
而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政策。
”对此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有( )①联邦制都是不利于民族团结和发展的②民族聚居地区都是要实行民族自治的③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由历史确定的④周恩来发表讲话是要实行区域自治政策A.①③B.①②④C.②④D.③6.1965年,中心人民政府正式设立西藏自治区。
历史人教版高中必修1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六单元测试题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六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新中国成立初期,起临时宪法作用的文献是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决议 2.与《共同纲领》相比,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新特点是A.规定国家的权力属于人民 B.规定实行人民民主专政C.规定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D.体现了社会主义原则3.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①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②规定了国家的性质和根本政治制度③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④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建立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4.1949至1953年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A.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B.全体会议代表在选举基础上产生 C.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 D.通过了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5.20世纪中叶,毛泽东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下列各项中与这一结论相符的是A.抗战胜利洗雪百年耻辱 B.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结束C.抗美援朝取得胜利 D.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6.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根本制度,这表明①中华人民共和国一切权力属于人民②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③我国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国家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政权的组织形式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7.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民主协商的政治制度初步建立的标志是A.抗战时期的“三三制”政权 B.1946年重庆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C.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D.1954年一届全国人大召开8.下列对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B.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C.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D.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胜利9.阅读前两届人大代表构成图表A.确立三权分立的共和政体B.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由各党派和社会各阶层的人士组成C.巩固了国家政权D.政协会议是最好的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10.“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方针是针对下列哪对关系制定的A.祖国大陆与台湾 B.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C.中央政府与民族自治区 D.全国人大和全国政协11.明确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的政治制度是A.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B.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C.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D.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2.“文革”给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造成的重大破坏,主要表现在①人民代表大会多年没有召开②各级领导机关无法正常工作③各种违宪违法行为不断④社会极度混乱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13.邓小平同志多次谈到,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也犯过“左”的和“右”的错,“左”是主要的,其中,时间最长、影响最严重的“左”的错误是A.反右派斗争扩大化 B.大跃进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文化大革命 14.我党历史上最大的一起冤案是A.反右派斗争严重扩大化 B.批判彭德怀反党集团C.共和国主席刘少奇被迫害致死 D.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15.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制建设方针是在 A.一届人大 B.二届人大 C.三届人大 D.十一届三中全会16.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全国人大加紧全面立法工作开始于A.1978年 B.1979年 C.1980年 D.1981年17.十年动乱给共和国带来严重的损失,我们从中得到的最深刻的教训是A.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 B.一定要加强民主法制建设C.要民主不要集中,防止个人崇拜 D.坚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18.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20多年时间里,全国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和通过了300多个法律和有关法律问题的决定,地方人大制定了4000多项地方性法规。
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单元测评 新人教版必修1-新人教版高一必修1历史试题
第六单元测评(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初步形成。
此时的各某某党派( )A.与中国共产党一起成为中国的执政党B.与中国共产党一起成为中国的参政党C.取得了与中国共产党平等的政治地位D.承认并接受中国共产党执政党的地位答案:D2.说:“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革命,在一定历史时期中所采取的国家形式,只能是第三种形式……这是一定历史时期的形式,因而是过渡的形式。
”这里所说的“国家形式”是( )A.某某主义国家B.新某某主义国家C.资本主义国家D.社会主义国家解析:认为,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既不同于西方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又不同于封建落后但资本主义有所发展、有独立主权的俄国,因此必须建立一个既不是资本主义又不是社会主义,既有资本主义因素又有社会主义因素的特殊的第三种形态的社会,即新某某主义社会,故正确答案为B项。
答案:B3.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前,周恩来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要求接送在港某某人士,进入解放区,参加筹备新政协。
据统计,从1948年8月到1949年8月,共安排秘密北上的某某人士20批,其中有119人参加了政协会议。
中国共产党的这一举动主要是为了( )A.团结某某人士共同筹建新中国B.恢复某某党派的各级组织C.贯彻“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D.协商制定第一个五年计划解析: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商讨新中国的成立问题,从材料看,大批某某人士参加了这次政治协商会议。
材料没有反映恢复某某党派的组织问题,排除B项;“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是1956年提出的,C项错误;“一五”计划于1951年开始编制,1955年正式通过并公布,排除D项;故选A项。
答案:A4.美国学者约翰·奈斯比特在他的著作《中国大趋势》一书中认为:“中国没有以某某的名义使自己陷入政党争斗局面,而是以一党体制实现现代化,发展出一种独特的纵向某某,形成稳定的关键。
高中历史(新人教版)必修上册课后习题:第六单元测评(课后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第六单元测评(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辛丑条约》签订后,晚清政府推行“新政”进行“自救”,虽没有挽救清朝走向灭亡的命运,但是客观上也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直接促使了武昌起义的爆发B.加强了清政府的综合实力C.阻挡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D.为酝酿民主革命创造条件“新政”,客观上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有利于资产阶级队伍壮大,为酝酿民主革命创造阶级条件,故D项正确;直接促使武昌起义爆发的是四川保路运动,故A项错误;改革并没有加强清政府的综合实力,故B项错误;“新政”没能阻挡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故C项错误。
2.武昌起义消息传来,浙江咨议局大部分议员同情、拥护革命,积极谋划和平独立,分头与当政的满人接触……因为立宪派的积极活动,浙江基本上可算兵不血刃,没有发生动乱,并拥戴立宪派领袖汤寿潜出任都督。
这可以佐证立宪派()A.为结束君主专制发挥了重大作用B.与革命派政治主张一致C.以维护满洲贵族既得利益为初衷D.主导了辛亥革命的进程“积极谋划和平独立,分头与当政的满人接触”的举动加速了清王朝的垮台,为结束君主专制发挥了重大作用,故选A项;立宪派与革命派的主张并不相同,B项说法与史实不符,排除;“分头与当政的满人接触”并不等同于以维护满洲贵族利益为初衷,排除C项;“主导了”的说法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
3.(2020·广东广州高一第一学期期末)1911年夏天,湘、鄂、粤、川等省爆发保路运动,运动在四川省尤其激烈。
9月25日,荣县独立,成为全中国第一个脱离清王朝的地方政权。
这一事件()A.是“实业救国”出现的标志B.表明辛亥革命由此正式爆发C.中华民国地方政权得以建立D.为武昌起义爆发创造了条件,清政府调湖北新军镇压,为武昌起义爆发创造了条件,故选D项;“实业救国”思潮出现于19世纪末,排除A项;辛亥革命的爆发以武昌起义为标志,排除B项;1911年中华民国还未建立,排除C项。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6单元检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单元检测卷(六)(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1.每周升旗仪式上,当五星红旗冉冉升起的时候,我们心中总会充满自豪感和使命感。
历史上最早将五星红旗定为我国国旗的会议是( )A.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B.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D.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答案 B解析最早将五星红旗定为我国国旗的会议是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2.如图是杨之光在1954年所做的一幅宣传画《一辈子第一回》,画中老人手捧着一张崭新的选票,满脸露出无比的喜悦。
此宣传画从一个侧面表明了我国正在逐步形成(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政治协商制度D.基层村民自治制度答案 A解析注意抓住时间限制为“1954年”,同时抓住关键词语“第一回”,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答案应该是A项。
3.1965年,中央人民政府正式设立西藏自治区。
这一举措对形成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的意义在于( )A.实现了自治区人民自己当家作主的愿望B.开创了民族区域自治的先例C.促进了自治区社会经济的发展D.实现了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答案 A解析解答本题要抓住“民主政治的意义”这一关键词语。
西藏自治区的成立实现了西藏人民当家作主的愿望。
4.自西藏自治区成立以来,区人大主任、区政府主席由藏族公民担任。
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央政府向西藏投入400多亿元;1954年以来,中央和其他省市克服种种困难,援助西藏建设了62项工程。
这表明在西藏得到了真正贯彻落实的政策和原则是( )A.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B.民族区域自治,各民族共同繁荣C.民族团结,各民族经济平等D.民族区域自治,各民族政治平等答案 B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区人大主任、区政府主席由藏族公民担任”表明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中央政府向西藏投入”“援助西藏建设”等,表明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
5.以下三幅历史图片与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发展相关,如果根据图片文字说明,要给这三幅图片确立一个恰当的主题,那么,这个主题应该是( )第一届全国人中国人民政治西藏自治区成立民代表大会协商会议会徽40周年庆典A.民主政治的成就B.民族团结的力量C.改革开放产生的巨变D.党的集中统一领导的作用答案 A解析本题考查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
高一历史上册第六单元《辛亥革命与中华人民的建立》测试卷-人教统编版(含答案)
高一历史上册第六单元《辛亥革命与中华人民的建立》测试卷-人教统编版(含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清末立宪派代表张謇抨击清政府“名为立宪,实则专制。
以立宪之名,行专制之实”。
他所针对的清政府措施是( )A.编练新军B.奖励实业C.废除科举制D.组织“皇族内阁”2.下图是孙中山为某一资产阶级革命团体所作的题词。
该组织是( )A.兴中会B.中国同盟会C.国民党D.中华革命党3.1906年,孙中山指出:“上海50年前,黄浦滩边的地本无甚价值,近来竟加至每亩百数十万元,这就是最显明的证据了。
就这样看来,将来富者日富,贫者日贫,10年之后,社会问题便一天紧似一天了。
这种流弊,想也是人人知道的。
”为防止“流弊”,孙中山提出( )。
A.社会革命B.民族革命C.政治革命D.民主革命4.1907年《神州日报》刊登一首悼念诗:“深山有虎称专制,天国无花不自由。
千百罗兰相继起,利刀能断几人头。
”它所描写的可能是( )A.太平军将士坚守天京B.义和团运动被镇压C.革命党人英勇就义D.五四进步青年被捕5.起义门为今武昌古城幸存的唯一一座城门,清朝时称为“中门”,武昌起义后改为现名。
1913年,段祺瑞任湖北都督时直接改回原名,翌年接任的段芝贵更是拆毁城楼。
这反映出民国初年( )A.武昌成为南北势力争夺重点B.民主共和之路任重道远C.北洋军阀干政问题日益突出D.革命遗址保护意识缺乏6.川汉铁路公司的《商榷书》以巧妙而隐晦的言词,一方面要川人“竭尽赤诚,协助政府”,“厝皇基于万世之安”;另一方面,又揭露清政府“日以卖国为事”,“夺路劫款转送外人,激动我七千万同胞幡然醒悟”。
与此相关的史实( )A.导致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B.加速清朝政府的垮台C.促使五四爱国运动的发生D.推动北伐战争的兴起7.民国初年,国民获得了一些政治权利。
在国家政治结构中,经由普选产生的议会机构拥有较高的权威,包括大总统在内的各种重要官职,均需选举或得到认可,方能产生;各项法律政令和重大行政事务,亦需经批准方可实施。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6单元检测试卷(附答案)
单元检测卷(六)(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1.每周升旗仪式上,当五星红旗冉冉升起的时候,我们心中总会充满自豪感和使命感。
历史上最早将五星红旗定为我国国旗的会议是( )A.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B.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D.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答案 B解析最早将五星红旗定为我国国旗的会议是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2.如图是杨之光在1954年所做的一幅宣传画《一辈子第一回》,画中老人手捧着一张崭新的选票,满脸露出无比的喜悦。
此宣传画从一个侧面表明了我国正在逐步形成(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政治协商制度D.基层村民自治制度答案 A解析注意抓住时间限制为“1954年”,同时抓住关键词语“第一回”,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答案应该是A项。
3.1965年,中央人民政府正式设立西藏自治区。
这一举措对形成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的意义在于( )A.实现了自治区人民自己当家作主的愿望B.开创了民族区域自治的先例C.促进了自治区社会经济的发展D.实现了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答案 A解析解答本题要抓住“民主政治的意义”这一关键词语。
西藏自治区的成立实现了西藏人民当家作主的愿望。
4.自西藏自治区成立以来,区人大主任、区政府主席由藏族公民担任。
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央政府向西藏投入400多亿元;1954年以来,中央和其他省市克服种种困难,援助西藏建设了62项工程。
这表明在西藏得到了真正贯彻落实的政策和原则是( )A.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B.民族区域自治,各民族共同繁荣C.民族团结,各民族经济平等D.民族区域自治,各民族政治平等答案 B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区人大主任、区政府主席由藏族公民担任”表明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中央政府向西藏投入”“援助西藏建设”等,表明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
5.以下三幅历史图片与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发展相关,如果根据图片文字说明,要给这三幅图片确立一个恰当的主题,那么,这个主题应该是( )第一届全国人中国人民政治西藏自治区成立民代表大会协商会议会徽40周年庆典A.民主政治的成就B.民族团结的力量C.改革开放产生的巨变D.党的集中统一领导的作用答案 A解析本题考查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
(人教版部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六单元测试 (含答案)
第六单元测试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有学者通过检索专业资料数据库发现,从1898年开始,“革命”一词的频度不断上升,但自1908年后“革命”一词的使用却日趋减少,1911年其频度更是降到100次以下。
导致该词频度下降的主要原因是()A.民族资本主义基础薄弱B.政府加大报刊审查C.预备立宪取得一定成效D.革命缺乏政党领导2.一本书中涉及“武昌升起十八星旗,历史选择了黎元洪。
湖南独立内幕。
各省纷纷宣布独立,袁世凯待价而沽,清政府靠边站。
”这体现出()A.民国成立前政权纷争B.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C.清政府已经土崩瓦解D.辛亥革命取得彻底成功3.清皇室在某道诏书中宣布:“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南中各省既倡议于前,北方诸将亦主张于后。
人心所向,天命可知。
予亦何忍因一姓之尊荣,拂兆民之好恶。
”这表明()A.清政府面临的最主要的压力来自南京的革命政权B.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把持了清政府的军政大权C.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最终由革命势力和军阀均分D.清王朝以和平退让的方式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帝制4.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首开总统宣誓之先河:“倾覆满洲专制政府,巩固中华民国……至专制政府既倒,国内无变乱,民国卓立于世界,为列邦公认,斯时文当解临时大总统之职。
谨以此誓于国民。
”这一宣誓的主要价值是()A.激发革命党人的斗志B.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C.树立民主信仰,凝聚共和力量D.彰显神圣感和宣誓者的使命感5.英国《泰晤士报》记者莫理循发自北京的报道说:“北京很安静。
清帝退位诏书已经被人民普遍接受。
除了贴在各个路口,宣告国体改变,命令保守秩序,警告扰乱和平将被处死刑的措辞严厉的告示外,一切如常。
”下列选项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A.体现了英国政府的中立立场B.实现了近代中国社会的转型C.三民主义思想已经深入人心D.社会发展方向转向民主共和6.《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按照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原则构建政治体制,其中限制行政权的措施较之英法更为“变本加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六单元基础测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个小题2分,共50分)1.大型电视政论片《复兴之路》分六集反映自1840年以来中国艰难曲折的民族振兴之路。
下列是其前四集的名称,其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可能集中在()A.《千年局变》B.《峥嵘岁月》C.《中国新生》D.《伟大转折》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曾经有过代行全国人大职权的功能。
下列关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诞生的历史背景的说法,正确的是()A.反对内战的舆论不断高涨B.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范围内基本胜利C.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D.共同纲领被各民主党派广泛接受3.1949年9月30日的《人民日报》在头版用了特大粗黑标题“中国人民政协制定人民大宪章”报道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问世。
说它是“人民大宪章”的主要依据是A.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的代表具有广泛性B.规定了国家的社会性质和基本的政治制度,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C.当时还没有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D.规定了国名、首都、国旗、代国歌4.1953年12月,新中国进行了全国大规模的基层人民代表选举。
广东省归国华侨陈聪参加选举大会后,兴奋地说:“我活了90岁,到过许多国家,没见过这样民主的选举。
”这表明我国正逐步形成()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D.直接的村民选举制度5.观察图片,下列按图片顺序对应的信息,不准确的一组是A.分别颁布于1912年、1949年、1954年B.分别由南京临时政府参议院、新政协、全国人大制定C.分别体现资产阶级民主宪法、新中国临时宪法、社会主义类型宪法的性质D.分别标志着近代民主革命高潮、社会主义革命胜利、过渡时期的政治建设成就6.与共同纲领相比,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新特点是()A.规定国家的权力属于人民B.规定实行人民民主专政C.体现了社会主义原则D.规定实行民族区域自治7.歌曲《爱我中华》中唱到:“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
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这主要是因为我国实行了()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B.政治协商制度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D.基层民主选举制度某导演欲筹拍一部8.电视政论片《建国初期的政治建设》下列题材可入选该片的()①中国历史新纪元——开国大典②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③“长期共存,互相监督”——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发展的新阶段④1954年宪法——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正式确立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9.某省委大楼曾出现过一副“赠省委诸公”对联:“歧路亡羊,滑下去,便是修正主义烂泥坑;悬崖勒马,改过来,还算无产阶级当权派。
”此场景应该出现在()A.新中国成立初期B.三大改造时期C.“大跃进”时期D.“文革”时期10.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工作相当活跃;1966年7月以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却陆续8年没有举行过一次会议。
造成这一变化的原因是()A.“文革”小组代行其职能B.我国尚未认识到“人大”的重要性C.民主法制遭到严重破坏D.国际形势紧张导致军事体制优先11.冯骥才在一篇文章中写道:“一代人经受的惨痛教训,是下一代人的精神财富。
”“文化大革命”带给我们的“教训”主要指()A.要注意民主法制建设B.要遵循客观规律C.要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D.要根据生产力水平及时调整生产关系12.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政府大力加强民主法制建设,主要措施有()①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制建设方针②在全国范围平反各种冤假错案③加紧全面立法工作,制定多部法律④重新召开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治协商会议A.①②③ D.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13. “村里的事村民管,自己投票选‘村官’。
拆掉干群之间墙,架起沟通连心桥。
”这副对联最早应出现在()A.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后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C.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召开后D.中共十七届四中全会召开后14.改革开放以来,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和通过了300多个法律和有关法律问题的决定,地方人大制定了4000多项地方性法规。
这说明()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最高立法机构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根本的政治制度③我国的社会主义法制不断健全和完善④各地方人民代表大会有制定法律的权力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③15.2014年1月1日是《告台湾同胞书》发表35周年。
它的发表在当时引起巨大反响,被看成是海峡两岸由对立走向对话的第一步。
这主要是因为它()A.宣布采取和平方式统一祖国B.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构想C.重申“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D.倡议两党之间进行对等谈判16.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在回忆中英关于香港问题达成协议时说:“对英国来说,这不是也不可能是胜利,因为我们是在同一个不愿意妥协和实力远占优势的对手打交道。
”这段话主要说明()A.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其外交的坚强后盾B.中国处理国际关系时坚持不妥协的立场C.中国在国际社会中享有崇高地位和威望D.英国无法消除中英关系上存在的障碍17.下面两图代表着中国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成功范例。
它践行的是()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B.人民主权学说C.政治协商制度D.“一国两制”构想18.某学校举办“一国两制”专题展览,展览分四个部分,其中前三个部分是:香港与祖国的历史渊源、香港回归祖国的历史时刻、“一国两制”的特色。
你认为下面哪一个最适合作为第四部分()A.香港回归后所取得的成就B.中英两国签署联合声明C.中国人民解放军进驻香港D.“一国两制”概念的诠释19.胡锦涛同志在中共七大报告中强调,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和平统一,符合中华民族根本利益。
目前,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的有利条件有①统一符合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必然得到人民的拥护②国家综合实力的增强③党和政府制定了切实可行的统一的政策和策略④两岸经济文化交流频繁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20.下列是“汪辜会谈”的历史照片。
下列对这次会谈相关史实的表述,错误的是()A.为两岸的交流建立了正常化的渠道B.会谈以“九二共识”为前提C.海峡两岸长期隔绝的状态由此被打破D.推动两岸经济合作、互补、互利的局面逐渐形成21.邓小平指出:“统一后,台湾仍搞它的资本主义,大陆搞社会主义,但是一个统一的中国。
”这一观点表明()A.统一的前提是社会主义B.解决台湾问题的核心是“一个中国”C.“一国两制”只适用于台湾D.中国政府一定要“解放台湾”22.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是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要求。
为早日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大业,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全国人大常委会此举的背景主要是()A.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的必然结果B.一个中国的原则获得两岸认可C.中国原则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D.运用“一国两制”构想推进祖国统一23.2014年12月20日将是澳门回归祖国15周年。
回顾历史,正是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高瞻远瞩,促成了香港、澳门的和平回归,邓小平在《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中曾经指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构想是我们根据中国自己的情况提出来的,而现在已经成为国际上注意的问题了。
”对此理解最正确的是( )A.国际社会想干扰中国收回香港B.国际社会一致认可“一国两制”C.“一国两制”方案在联合国得以通过D.“一国两制”对解决国际争端有借鉴作用24.“振甫先生致力于两岸关系凡一十四年,夙慕屈平词赋,常怀国家统一,私志公义,每与道涵相契。
汪辜会谈,两度执手;九二共识,一生然诺。
……一两岸之道,唯和与合,势之所趋,事之必至。
期我同胞,终能秉持九二共识与汪辜会谈之谛,续写协商与对话新页。
庶几可告慰先生也。
”汪道涵唁辜振甫逝世电文中两度提及的“九二共识”指的是( )A.和平统一祖国B.坚持一个中国原则C.“一国两制”原则D.加强两岸合作交流25. 2011年2月22日,两岸经济合作委员会(简称“经合会”)第一次例会在台湾桃园举行。
“经合会”成立于2011年1月6日,是依据大陆海协会与台湾海基会签署的《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而成立的执行与磋商机构。
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经合会”的成立表明台湾当局承认“一国两制”B.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合作的政治基础C.“经合会”的成立有利于开创两岸关系的新局面D.“经合会”的成立有利于建立两岸经济合作机制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时依次为18、14、20分,共50分)26.(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指出:在过去一段时间内,民主太少,当前这个时期特别需要强调民主。
为了保障民主,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
这成为新时期民主法制建设的指导思想。
材料二1980年8月下旬,著名的意大利记者奥琳埃娜·法拉奇询问邓小平:“中国今后如何避免类似‘文化大革命’那样的悲剧?”邓小平回答说:“只有认真建设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法制,从制度上解决问题。
”材料三邓小平说,民主和法制,这两个方面都要加强,过去我们都不足。
要加强民主就要加强法制。
没有广泛的民主是不行的,没有健全的法制也是不行的。
请回答:(1)根据材料二回答“文革”给民主和法制建设敲响了怎样的警钟?(2)根据材料一、二、三,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的关系?27.(1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共产党掌握了全国政权后,在政治制度的创新方面做出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并逐渐形成了比较完善的政治制度体系。
请回答(1)以上图片反映了哪些政治制度?(2)以上两幅图片反映的新中国政治制度的共同特点是什么?28.(2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世纪)80年代以后,邓小平多次发表谈话,全面阐述了“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深刻含义: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和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
两种制度长期共存,这是实现祖国统一的必经之路。
材料二要实现统一,就要有个适当的方式,所以我们建议举行两党平等会谈,实行第三次合作,而不提中央与地方谈判。
双方达成协议后,可以正式宣布,但万万不可让外国插手,那样只能意味着中国还未独立,后患无穷。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材料三 2008年11月6日,马英九会见海协会会长陈云林。
2008年12月15日,两岸“三通”正式启动。
请回答(1)材料一中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构想的目的是什么?20世纪90年代“一国两制”有何体现?(2)材料二中“万万不可让外国插手”体现了中国政府一种什么原则?(3)材料三反映了海峡两岸关系怎样的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