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梗阻

肠梗阻
肠梗阻

肠梗阻

教案摘要

患者,64岁,多年来反复出现腹部阵发性胀痛不适,程度时轻时重。2天前无明显诱因再次出现此症状,自诉腹胀,腹部呈阵发性的疼痛,伴恶心、呕吐,2天以来未解便排气;遂急诊来院就诊,查体:腹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脐周扪及5×6cm大小包块,边界清楚,中等硬度,活动度固定,听诊肠鸣音亢进,拟“肠梗阻”收治入院。完善相关检查后,在全麻下行“剖腹探查术+肠粘连松解术”,术中留置腹腔引流管一根。经过医护人员的精心照护,患者康复出院。通过本教案,学生可以学习肠梗阻的分类、临床表现、治疗方式、围手术期护理及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促进患者康复。

【关键词】

肠梗阻(intestinal obstruction)腹膜刺激征(peritoneal irritation sign)胃肠减压(gastrointestinal decompression)

【主要学习目标】

1.掌握肠梗阻的临床表现

2.掌握肠梗阻的分类

3.掌握胃肠减压的护理要点

4.掌握肠梗阻保守治疗及手术治疗的护理

5.掌握肠梗阻术后并发症的护理

6.掌握肠梗阻的健康宣教

【次要学习目标】

1.熟悉肠梗阻的病因

2.熟悉肠梗阻的鉴别诊断

3.熟悉手术治疗的指征

4.了解肠梗阻的辅助检查

【教师注意事项】

本幕描述的是肠梗阻患者发病时就诊的情形。通过本幕提供的信息,引导学生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及腹部体征,判断患者发生了何种疾病,同时引导学生学习该疾病的鉴别诊断、病因、分类及辅助检查。

【学习目标】

1.掌握肠梗阻的临床表现

2.掌握肠梗阻的分类

3.熟悉肠梗阻的病因

4.熟悉肠梗阻的鉴别诊断

5.了解肠梗阻的辅助检查

【提示用问题】

1.根据本幕所给出的信息,你认为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什么?如何鉴别?

2.该疾病的病因和分类是什么?

3.哪些辅助检查可以诊断该疾病?

【教师参考资料】

1.肠梗阻的临床表现

肠梗阻(intestinal obstrution):指肠内容物由于各种原因不能正常运行、顺利通过肠道。是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可由多种因素引起。当肠道内容物通过受阻时,可产生腹痛、腹胀、恶心呕吐及排气排便障碍等一系列症状,严重者可导致肠壁血供障碍,继而发生肠坏死,如不积极治疗,最后可致毒血症、休克甚至死亡。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失调,尤其患者高龄合并心肺功能不全等常为死亡的主要原因。单纯性肠梗阻的病死率为3%左右,而绞窄性肠梗阻则可达10%-20%。所以对于肠梗阻的早期诊断、及时处理尤为重要。

(1)症状:

不同类型的肠梗阻虽然病因和病理生理变化不同,但是共同的特点是肠腔受阻,肠内容物通过障碍,所以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腹痛、腹胀、恶心呕吐、停止排便排气等。

腹痛,肠梗阻的患者大多有腹痛的表现,在发生机械性肠梗阻时腹痛往往是最先出现的症状。腹胀,一般在梗阻发生一段时间后出现,其程度与梗阻部位有关。高位肠梗阻由于呕吐较频繁,腹胀不明显,但有时可见胃型。低位肠梗阻及麻痹性肠梗阻为全腹性胀气,中腹部最明显。局限性腹胀,腹部隆起不均匀对称,是肠扭转等闭襻性肠梗阻的特点。恶心、呕吐,肠梗阻早期,主要为反射性呕吐,呕出物为食物或胃液。此后,呕吐随梗阻部位高低而有所不

同,高位梗阻呕吐出现早而多,呕吐较频繁,吐出物主要为胃及十二指肠内容物。停止排便排气,完全性肠梗阻发生后,患者多不再排气排便,但梗阻早期,尤其是高位肠梗阻,由于肠蠕动增加,可出现少量的排气排便,为梗阻以下肠管内残存的粪便和气体,所以不能因此而否定肠梗阻的存在。

(2)体征:

肠梗阻患者早期全身症状不明显,随着发病时间延长,呕吐频繁出现,体液持续丢失,可出现脉搏加快、血压下降、严重脱水等休克症状,绞窄性肠梗阻患者的全身症状最显著,早期即有虚脱,很快进入休克状态。腹膜刺激征:腹部压痛、反跳痛和腹肌紧张是腹膜炎常出现的主要体征,为腹膜刺激征。一般可由腹部感染,穿孔,梗阻,内脏损伤出血等原因引起。

2.肠梗阻的分类

(1)按发生的基本原因:机械性肠梗阻、动力性肠梗阻、血运性肠梗阻

(2)按肠壁有无血运障碍:单纯性肠梗阻、绞窄性肠梗阻

(3)按梗阻的程度:完全性肠梗阻、不完全性肠梗阻

(4)按梗阻的部位:高位肠梗阻、低位肠梗阻

3.肠梗阻的常见病因

(1)机械性肠梗阻:粘连、肠扭转和肠套叠、肿瘤、疝嵌顿及蛔虫、粪块、结石、异物等。

(2)血运性肠梗阻:多由于肠系膜血管栓塞或血栓形成。

(3)动力性肠梗阻:肠壁本身无病变,由于神经反射或毒素刺激,引起肠壁肌肉功能紊乱,导致肠内容物无法正常通过,可分为麻痹性和痉挛性肠梗阻。

嵌顿肿瘤扭转

4.鉴别诊断

(1)结肠癌:早期可无明显异常症状体征,进展期多有低热,贫血,消瘦,乏力纳差,大便性状改变,粪隐血阳性表现,肠镜+活检可明确。

(2)急性肠炎:常有腹痛,腹泻,发热,可有水样便,粪常规可见白细胞,粪培养可见细菌,血象常升高。

(3)十二指肠肿瘤:可表现为高位梗阻,可伴有右上腹痛及右侧背部疼痛,可伴有黄疸;

十二指肠镜或CT检查可进一步明确诊断。

5.辅助检查

(1)化验检查:单纯性肠梗阻的早期,各种化验指标变化不明显。随着病情发展,血红蛋白及血细胞比容因缺水、血液浓缩而升高,尿比重也增高。频繁的呕吐可导致水、电解质及酸碱失衡,应常规测定血清钠、钾、碳酸氢盐、尿素氮和肌酐水平,并监测其动态变化,以指导补液措施。

(2)X线片检查:X线片检查对肠梗阻的诊断十分重要,通常可以证实临床判断并确定梗阻位置。腹平片可见肠管胀气。

(3)钡剂灌肠:钡灌肠可用于怀疑有结肠梗阻的患者,它可显示结肠梗阻的部位性质。(4)腹部超声和CT:超声检查的优势是简单方便,而CT诊断的准确性优于超声。

【教师注意事项】

本幕主要描述患者在完善相关检查后,因病情发展,需要立即行手术治疗,护士为患者做好术前准备的经过。通过本幕,主要引导学生学习目前肠梗阻保守治疗的护理,主要手术方式和术前护理。

【学习目标】

1.掌握胃肠减压的护理要点

2.掌握肠梗阻保守治疗的护理要点

3.掌握肠梗阻术前的心理护理

4.熟悉手术治疗的指征

【提示用问题】

1.在护理胃肠减压患者的时候,护士该注意些什么?

2.非手术治疗的患者该做好哪些护理?

3.在医生告知患者需立即手术的时候,患者出现了复杂的心理活动,责任护士如何做好心

理护理?

4.患者此时为什么需要立即行手术治疗?

【教师参考资料】

1.胃肠减压的护理

(1)胃肠减压:胃肠减压术是利用负压吸引和虹吸的原理,将胃管自口腔或鼻腔插入,通过胃管将积聚于胃肠道内的气体及液体吸出。适用范围很广,常用于急性胃扩张,肠梗阻,胃肠穿孔修补或部分切除术,以及胆道或胰腺手术后。

(2)胃肠减压期间应禁食、禁饮,一般应停服药物。如需胃内注药,则注药后应夹管并暂停减压0.5-1小时。适当补液,加强营养,维持水、电解质的平衡。

(3)妥善固定:胃管固定要牢固,防止移位或脱出,尤其是外科手术后胃肠减压,胃管一般置于胃肠吻合的远端,一旦胃管脱出应及时报告医生,切勿再次下管。因下管时可能损伤吻合口而引起吻合口瘘。

(4)保持胃管通畅:维持有效负压,每隔2-4小时用生理盐水10-20ml冲洗胃管一次,以保持管腔通畅。

(5)观察引流物颜色、性质和量,并记录24小时引流液总量。观察胃液颜色,有助于判断胃内有无出血情况,一般胃肠手术后24小时内,胃液多呈暗红色,2-3天后逐渐减少。

若有鲜红色液体吸出,说明术后有出血,应停止胃肠减压,并通知医生。引流装置每日应更换一次。

(6)加强口腔护理:预防口腔感染和呼吸道感染,必要时给予雾化吸入,以保持口腔和呼吸道的湿润及通畅。

(7)观察胃肠减压后的肠功能恢复情况,并于术后12小时即鼓励病人在床上翻身,有利于胃肠功能恢复。

(8)胃管通常在术后48-72小时,肠鸣音恢复,肛门排气后可拔除胃管。拔胃管时,先将吸引装置与胃管分离,捏紧胃管末端,嘱病人吸气并屏气,迅速拔出,以减少刺激,防止病人误吸。擦净鼻孔及面部胶布痕迹,妥善处理胃肠减压装置。

2.非手术治疗和术前心理护理

(1)一般护理:生命体征稳定者应采取半卧位,禁食禁饮、胃肠减压,静脉输液维持体液平衡,待病情好转、梗阻解除后12小时,可试进少量流质饮食。遵医嘱使用有效、足量抗生素控制感染,禁用吗啡、哌替啶等止痛药,以免掩盖病情而延误治疗。做好呕吐护理和手术前常规准备。

(2)心理护理:护士向患者及家属充分说明手术的安全性、风险性及必要性,结合患者的病情,全面讲解疾病的知识以及手术方式、术后效果等,使患者对手术和疾病有充分的认识,对医护产生信任感,有战胜疾病的信心。

3.手术指征:

(1)腹痛发作急骤,起始即为持续性剧烈疼痛,或在阵发性加重之间仍有持续性疼痛,呕吐出现早、频繁而剧烈。

(2)病情发展迅速,早期出现休克,抗休克治疗后症状改善不显著。

(3)腹胀不对称,腹部有局限性隆起或触及有压痛的包块(肿大的肠袢)。

(4)有明显的腹膜刺激征,体温上升、脉率增快、白细胞计数增高。

(5)呕吐物、胃肠减压抽出液、肛门排出物为血性,或腹腔穿刺抽出血性液体。

(6)经积极非手术治疗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

(7)腹部X线检查见孤立、胀大的肠袢,且不因体位、时间而改变位置。

【教师注意事项】

本幕主要描述了患者术后安返病房,护士为患者实施术后护理以及患者病情稳定,逐渐康复的过程。通过本幕提供的信息引导学生学习肠梗阻术后的护理要点,健康宣教,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出院指导的重要性。

【学习目标】

1.掌握患者现存的护理问题及护理要点

2.掌握肠梗阻术后的观察要点

3.掌握术后并发症的护理

4.掌握肠梗阻的健康宣教

【提示用问题】

1.在此幕中,根据患者的情况,患者现存的护理问题是什么,如何解决?

2.作为责任护士,术后如何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做好术后护理?

3.患者术后可能发生哪些并发症,如何预防?

4.患者病情稳定后,护士对其做的健康教育包含哪些内容?

【教师参考资料】

1.患者现存护理问题:

(1)疼痛

(2)活动无耐力

2.患者术后的观察要点及护理:

(1)生命体征:给予心电监护,严密监测患者术后的生命体征变化,尤其关注血压、心率、氧饱和度的变化情况。

(2)疼痛:给予心理护理,安慰病人,采取舒适的体位,取半卧位,可以减轻腹部张力。

还可从患者面部表情进行评分,如无法忍受时,告知医生给予药物止痛治疗。(3)活动无耐力:告知术后6h生命体征平稳后可以开始活动,手握拳运动,按摩下肢,屈膝伸展运动,协助患者翻身拍背,指导有效咳嗽。

(4)肠功能恢复情况:询问患者肛门排气情况,排气后可进食少量流质。

(5)引流通畅,引流液的色、质、量:随时观察引流液的颜色,结合生命体征判断患者有无出血倾向,及时汇报医生引流液的情况。

病人麻醉清醒、血压平稳后取半卧位,禁食,继续胃肠减压以及静脉补充营养。鼓励病人早期活动。严密观察生命体征、腹部症状和体征、伤口敷料及引流液情况,及时发现并发症的发生。

3.患者潜在的并发症及护理

(1)出血:手术后观察患者伤口敷料情况,观察引流液的色、质、量。观察生命体征情况,心率情况。如负压球>100ml/h,应立即告知医生及时处理,并配合医生做好急救措施。

(2)引流失效:随时观察引流管的情况,保持负压的有效性,加强固定,翻身时注意不要将导管压到、扭曲、弯折。

(3)感染: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定时更换伤口敷料、颈静脉穿刺敷料。每日做好口腔护理、会阴护理。指导患者有效咳嗽、排痰,给予雾化吸入,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肺

部感染。

4.健康教育及出院指导

(1)术后早期下床活动,防止发生肠粘连

(2)养成良好饮食习惯,注意饮食卫生,忌暴饮暴食,忌食生硬及刺激性食物,进食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食物,进食后不宜立即做剧烈运动。

(3)便秘者应及时服用缓泻剂,以保持大便通畅

(4)居室保持清洁、通风良好,注意个人卫生,可于出院1周后沐浴,但要注意保护伤口,保持睡眠充足,心情愉快,生活规律

(5)出院后定期服药、定期复查,若有腹痛、腹胀、停止排气排便等,及时就诊。

肠梗阻机制图:

参考文献

[1]《胃肠外科围手术期处理》主编金中奎钟朝辉林晶人民军医出版社

[2]《外科护理学》主编李乐之路潜人民卫生出版社

肠梗阻分类

肠梗阻分类: 按照梗阻发生的基本原因分为 1机械性肠梗阻--各种原因引起肠腔狭窄。因而使肠内容物通过障碍。可因(1)肠腔阻塞,如寄生虫、粪块、大的胆结石、异物等。 (2)肠管受压,如粘连带压迫,肠管扭转,嵌顿疝,或者肿瘤压迫。 (3)肠壁病变,如先天性肠管闭缩,炎症性狭窄,肿瘤等引起 2血运性肠梗阻,是由于肠系膜血管血栓形成,使肠管血运障碍,继而发生肠麻痹,使肠内容物不能正常运行。 按照肠壁有无血运障碍分为 1单纯性肠梗阻,指肠内容物通过障碍,无肠管血运障碍 2绞窄性肠梗阻,指梗阻伴血运障碍。 按照梗阻的部位分 高位梗阻(如空肠上段) 低位梗阻(回肠末段和结肠) 按照梗阻的程度分1完全性肠梗阻 2不完全性肠梗阻 按照发展过程的快慢分 1急性肠梗阻 2慢性肠梗阻 上述各种类型的肠梗阻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先看看正常的腹平片可出现类似疾病的表现:提高认识,工作中可加以鉴别 正常腹部可有多少不等的气体。 1不满3岁的小儿,充气小肠曲互相靠拢形成多面体影象,位于中腹部大小及分布均匀.三岁以上小儿,肠内基本无气体.回肠末端可有少量气体及气液平面。 小儿胃肠道的解剖生理特点:小儿胃肠道发育成熟从出生持续到3—4岁,发育过程中的胃肠道在解剖生理方面均不同于年长儿和成人 (1)生后随着呼吸和啼哭,空气迅速积聚在胃肠道内且通过迅速,出生后3—8h内气体已抵达结肠。 (2)胃肠道内充满了气体,形成气量丰富的因素有: ①啼哭和喂奶过秤中吞厌的空气占70% ②腹肌发育差,菲薄的腹肌致腹壁松弛,造成肠壁血液循环相对缓慢而影响肠道内气体的吸收。 3食管下括约肌、贲门和幽门功能不全,使吞咽气体易进入胃肠道内,胃内气体也易返流入食管。 4回、盲瓣功能不全,气体易从结肠返流入小肠 5肠道发育不成熟致肠腔内气体不容易排空

肠梗阻临床诊疗指南

肠梗阻临床诊疗指南 【病因】 1.肠管阻塞:如蛔虫团、粪块、异物等。 2.肠壁病变:如炎症、肿瘤、先天畸形等。 3.肠外病变:粘连束带压迫,腹外疝嵌顿,肿瘤压迫等。 4.肠管变形:如肠扭转,肠套叠等。 5.神经肌肉功能紊乱:如麻痹性肠梗阻(腹腔手术后,腹部创伤,弥漫性腹膜炎等病人发生),痉挛性肠梗阻(慢性铅中毒或肠道功能紊乱等病人)。 血管闭塞:如肠系膜血管栓塞或血栓形成。 6.原因不明的假性肠梗阻等。 【诊断】 一、症状:痛、吐、胀、闭是各类急性肠梗阻共同四大症状。 1.腹痛:机械性肠梗阻多为阵发性绞痛,腹痛的同时,伴有高亢的肠鸣音。腹痛的间歇间期缩短,或剧烈的持续性腹痛,可能为绞窄性肠梗阻。麻痹性肠梗阻,多持续性胀痛。 2.呕吐:高位梗阻,呕吐出现早且频,吐出物为食物,胃液,胆汁,胰液等。低位梗阻吐粪水。若为血性,常表示肠管有

血循环障碍 3.腹胀:高位梗阻不明显或仅见到胃型,低位梗阻全腹膨胀,腹部隆起不均匀不对称,是肠扭转等闭袢性肠梗阻的特点。 4.排气排便停止:梗阻发生后多数病人不再排气排便。绞窄性肠梗阻,可排出血性粘液样粪便。 二、体征 1.一般情况: (1 )神志:一般神志是清醒的,病情危重时则出现精神萎靡,昏迷,甚至休克。 (2)脱水,眼球凹陷,皮肤弹性减退,尿少甚至无尿。 2.腹部检查 (1)视诊腹胀,需多次定期测量腹围,机械性肠梗阻可见肠型和蠕动波。 (2)触诊:单纯性肠梗阻,腹部可有压痛,但无反跳痛及肌紧张。绞窄性肠梗阻腹部可出现腹膜刺激征和固定的压痛。 (3)叩诊:绞窄性肠梗阻腹腔有渗液,移动性浊音阳性。 (4)听诊:机械性肠梗阻可闻及肠鸣音亢进,有气过水声或金属音若肠鸣音,突然减弱或消失说明肠坏死可能等。麻痹性肠梗阻,肠鸣音减弱或消失。

肠梗阻临床诊治研究

肠梗阻临床诊治研究 摘要】目的总结肠梗阻临床诊治的相关经验,加以分析研究,以提高诊治水平。方法结合笔者所在医院近年来收治的94例肠梗阻患者的临床数据,通过回顾分 析来总结经验。结果接收治疗的94例患者中88例患者被准确诊断,经过相关 治疗康复出院;2例患者被误诊,后经主治医师的及时发现并纠正治疗,终脱离 危险,治疗后康复;2例患者因恶性肿瘤放弃治疗;2例绞窄性肠梗阻患者死亡。结论对肠梗阻患者要进行详细认真的诊断,避免发生误诊事故;经过及时临床 治疗的患者均康复出院。 【关键词】肠梗阻临床治疗诊断 【中图分类号】R57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2)32- 0173-02 1 前言 肠梗阻是一种非常常见的外科疾病,其病情特点是变化快,如若患者不能及 时接受诊断和治疗,病情的延误将导致肠梗阻的进一步发展,形成腹膜炎、肠坏 死等严重疾病。因此,肠梗阻患者在临床初期就要尽快接受诊断、治疗。笔者所 在医院近年来收治了94例肠梗阻患者,现总结患者临床资料做出如下报道: 2 资料和方法 2.1 临床资料 收治的94例患者中有男性64例,女性30例,男女所占百分比为68.09%和31.91%;年龄分布为男性2~64岁,平均年龄46.1岁,女性年龄分布5~59岁,平均年龄36.5岁;患者中肿瘤性肠梗阻16例(占17.02%),粘连性肠梗阻68 例(占72.34%);依据有无血运分为单纯性肠梗阻86例,绞窄性肠梗阻8例; 患者患病病因明确的有74例,不明病因的患者有20例;依据病因来区分,其中 动力性肠梗阻14例,机械性肠梗阻62例,血运性肠梗阻18例。 患者的临床症状及表现主要有胀、吐、痛、闭。94例患者中有50例患者有 恶心呕吐症状,46例患者有腹胀症状,发热患者有14例,停止自肛门排气排便 患者有30例,血便患者10例。数据见表1。患者体征出现压痛者42例,移动性浊音患者有52例,有肠型患者14例,肠鸣音亢进40例。 表1 患者症状分析 症状恶心呕吐腹胀发热停止自肛门排气排便 例数 50 46 14 30 2.2 诊断 在对患者的诊断中要根据其临床症状、身体检查、X射线检查以及化学检验,同时也要进行简单判别。 患者如果有呕吐恶心、腹胀腹痛和停止自肛门排气排便的现象并且也出现了 肠鸣音亢进、蠕动波、腹部见肠型等症状,则可以诊断为肠梗阻。对有需要的患 者可以进行X射线检查和化学检验。在单纯性肠梗阻的发病早期,病情没有太大 变化,但是随着病情发展,患者的尿比重增加,血红蛋白升高;血运障碍会导致 患者的粪便和呕吐物中有大量红细胞,同时大便的隐血结果呈阳性;绞窄性肠梗 阻患者体内中性粒细胞和白细胞数目有明显增多。在肠梗阻患者发病5h左右, 经过X射线检查能够看到腹腔内有大量气体。如果怀疑患者同时患有肠道肿瘤、 乙状结肠扭转或者肠套叠情况,可以进行CT检查或者钡餐检查。 在确定患者患有肠梗阻之后要进一步分析是绞窄性肠梗阻还是单纯性肠梗阻,

晚期癌症患者合并肠梗阻治疗的专家共识教学内容

晚期癌症患者合并肠梗阻治疗的专家共识

晚期癌症患者合并肠梗阻治疗的专家共识 恶性肠梗阻(Malignant Bowel Obstruction,简称MBO)是指原发性或转移性恶性肿瘤造成的肠道梗阻,是晚期癌症患者的常见并发症。对于常规手术无法解除梗阻及去除病因的晚期及终末期癌症的恶性肠梗阻,患者不仅要承受呕吐、腹痛、腹胀、无法进食等病痛的折磨,而且可能还要承受因放弃治疗,或持消极态度所致的精神痛苦。研究显示,对于不能手术解除的恶性肠梗阻,采用合理治疗措施,可以有效缓解症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调研发现,国内临床医师对晚期癌症患者合并肠梗阻的认识和处理与国际治疗现状存在较大差距,临床医师迫切需要得到晚期癌症MBO治疗进展方面的知识及临床诊疗指南。 《晚期癌症患者合并肠梗阻治疗的专家共识》主要针对无法接受常规手术治疗,或手术难以获益的晚期及终末期癌症合并MBO患者的诊断与治疗问题进行讨论。MBO专家共识旨在为临床医师处理MBO提供诊断、治疗的参考意见,提高MBO患者的生活质量。 概述 1.恶性肠梗阻的发病情况 国外文献报道,晚期原发性或转移性肿瘤并发肠梗阻的发生率为5%~43%。最常见并发肠梗阻的原发肿瘤为卵巢癌(5.5%~51%)、结直肠癌

(10%~28%)和胃癌(30%~40%,鉴于在我国胃癌发病率为消化道肿瘤的首位,胃癌并发MBO的比例可能更高)。小肠梗阻较大肠梗阻更为常见(61%和33%),>20%的患者大肠和小肠同时受累。卵巢癌并发MBO占癌性小肠梗阻的50%,占癌性大肠梗阻的37%。 2.恶性肠梗阻的病因 明确病因对MBO的治疗有重要意义。MBO病因可分为癌性和非癌性两大类。 (1)癌性病因:癌症播散(小肠梗阻常见)和原发肿瘤(结肠梗阻常见)造成的梗阻。恶性肿瘤导致的机械性肠梗阻可能合并炎性水肿、便秘、肿瘤及治疗所致的纤维化、恶液质或电解质紊乱(如低钾)、肠道动力异常、肠道分泌降低、肠道菌群失调及药物不良反应等因素,从而使病情进一步复杂及恶化。 (2)非癌性病因:如术后或放疗后可出现肠粘连、肠道狭窄及腹内疝,年老体弱者粪便嵌顿。非癌性原因所致的MBO发生率约占MBO的3%~48%。即使是已知存在恶性肿瘤病灶的MBO患者,也需要考虑非癌性病因导致MBO 的可能。 3.恶性肠梗阻的病理类型 (1)机械性肠梗阻:这是MBO最常见的病理类型。病理亚型包括:肠腔外占位性MBO,由原发肿瘤、肠系膜和网膜肿物、腹腔或盆腔粘连、放疗后纤维化等所致;肠腔内占位性MBO,由原发肿瘤或转移癌引起的息肉样病变、肿

肠梗阻患者的护理研究进展分析

肠梗阻患者的护理研究进展分析 发表时间:2018-08-28T15:44:29.127Z 来源:《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7月19期作者:王俊英 [导读] 肠梗阻是临床外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该病主要因粘连与粘连带压迫粘连引起的肠折叠扭转 王俊英 天津市人民医院肛肠科天津 300121 摘要:目的:肠梗阻是临床外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该病主要因粘连与粘连带压迫粘连引起的肠折叠扭转,从而造成梗阻现象发生。该病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腹痛、腹胀、呕吐、停止排便和排气等,由于该病发展迅速,患者若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诊断治疗,会给患者生命安全造成威胁。目前临床针对肠梗阻疾病主要采取非手术及手术治疗两种方法。非手术治疗方法临床大多数是针对单纯性肠梗阻,而针对绞窄性肠梗阻临床主要采用手术治疗。但无论哪种治疗方法,对肠梗阻患者均有一定程度的创伤,所以在患者治疗的过程中需要给予针对性的护理配合,才能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因此加强对肠梗阻患者治疗期间的护理研究,是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的关键,本次将肠梗阻患者的护理进展进行研究分析。 关键词:肠梗阻;护理研究;进展分析 肠梗阻是临床发病率较高的疾病,该病可分为机械性肠梗阻、动力性肠梗阻以及血运性肠梗阻,造成全身性生理上的紊乱,肠梗阻疾病的发展比较迅速,由于肠内容物无法正常通过肠道,常会导致患者出现腹胀、腹痛及恶心呕吐等一系列临床症状,严重时会造成患者出现肠壁供血障碍,进而诱发肠坏死,患者若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则会出现毒血症、休克甚至死亡,该病不仅给患者的身心健康及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同时给患者及家庭带来极大经济负担。临床针对肠梗阻主要选择手术治疗,虽然手术效果较好,但治疗仍需要良好的护理配合,才能使治疗达到最佳理想效果。为此,本次便将肠梗阻患者的护理进展进行详细综述分析,详情如下。 1非手术治疗及术前护理 1.1心理疏导 据相关调查显示,肠梗阻患者的焦虑状态可刺激迷走神经的兴奋,增加患者体内儿茶酚胺、肾上腺皮质及糖皮质激素分泌,从而影响患者身体恢复效果,所以要及时了解掌握患者心理情绪变化,及时给予患者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帮助患者改善紧张、恐慌、焦虑及抑郁等不良心理情绪,使患者能够保持良好轻松的心态积极面对治疗全过程,才能提高患者疾病的恢复效果。 1.2健康教育 由于大部分患者对肠梗阻疾病相关知识及治疗效果并不了解,导致患者对疾病与治疗的认知度不足,而且会对治疗产生一定程度的恐慌及担忧,致使患者心理承受过大的压力,影响患者的治疗积极性以及治疗信心。所以在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应及时与患者沟通,将早期肠梗阻的发病原因、影响因素、治疗方法、预后以及积极配合治疗的重要性对患者进行耐心的讲解教育,从而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度,使患者能够积极配合护理与治疗[1]。 1.3禁食护理 针对存在恶心及呕吐症状的肠梗阻患者,则需要对其进行禁饮、禁食及留置胃肠减压管等,以便引流出空气及胃内潴留的消化液,从而减轻肠腔上段的压力。但在实施禁饮及禁食之前,护理人员要将其重要性告知患者及家属,使患者和家属能够积极配合。为了确保患者身体的营养需求,则需要对患者给予补液营养支持,待患者恶心及呕吐等相关临床症状消除和恢复正常时,可针对患者身体状况适当地给予流质食物,避免食用易产气甜品和牛奶等食物,待患者肠道功能恢复正常,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后,可逐渐将流质食物增加为半流质食物,最终将饮食恢复正常[2]。 1.4胃肠减压护理 针对采取非手术治疗的肠梗阻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胃肠减压是必不可少的护理措施,通过为患者留置胃肠减压管,可帮助患者将胃中多余的空气和消化液尽快排出,减轻患者肠腔上段的压力,使患者的临床症状能够得到有效改善。在实施胃肠减压前,护理人员要将实施胃肠减压对治疗所起到的关键作用进行详细讲解,使患者及家属能够积极配合胃肠减压护理措施,并要为患者选择柔软质地的硅胶胃管,减少患者的不适感,并要在胃肠减压期间密切观察患者的胃管引流液的颜色、性状及剂量,并要确保减压管通畅。针对存在咽部发生严重刺激反应的患者,应及时给予黏膜麻醉剂喷入治疗,同时帮助患者轻轻拍打背部,并通过语言交流转移患者的注意力[3]。 1.5体位护理 针对生命体征稳定的非手术治疗患者,护理人员帮助患者体位调整为半卧位,减轻腹胀对呼吸及循环系统的影响,并要定期帮助患者调整舒适体位,促进患者胃肠蠕动。针对病情较重的患者采取平卧位,并将患者头部偏向一侧,避免呕吐物吸入气管,发生误吸及窒息现象[4]。 1.6腹痛及腹胀护理 针对不存在肠绞窄或肠麻痹患者,可根据患者腹痛及腹胀情况,遵医嘱给予相应的解除胃肠道平滑肌痉挛药物,帮助患者及时缓解不适症状。无特殊情况不可轻易使用吗啡类止痛药物,以免掩盖病情影响治疗。针对痉挛性或单纯蛔虫所致的肠梗阻患者,可采取腹部按摩方式,以顺时针轻轻按摩腹部,并可采取针灸足三里穴位及热敷腹部等方法,帮助患者促进胃肠蠕动,缓解其腹痛及腹胀症状[5]。 1.7病情监测 护理人员要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对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及血压进行监测记录,观察患者临床症状与体征改变情况,若患者症状反复加重不见好转,则考虑存在肠绞窄。其特征主要表现为发作急骤的腹痛、病情发展迅速、伴有明显腹膜刺激征、体温升高、脉率增快、不对称性腹胀、呕吐物及胃肠减压抽出血性液体等。绞窄性肠梗阻患者因病情危重,会对患者的生命威胁较大,因此应及时做好术前准备工作,尽快采取手术治疗[6]。 2手术治疗护理 2.1术后常规护理 术后要对患者的血压、脉搏、呼吸及意识等生命体征变化进行监测记录,针对手术采取硬膜外麻醉的患者回到病房后,要嘱咐患者保持平卧体位6个小时,针对采取全麻手术患者,待患者清醒后,帮助患者去除枕头保持平卧体位,头部偏向另一侧,确保腔内唾液和呕吐

#晚期癌症患者合并肠梗阻治疗的专家共识

《晚期癌症患者合并肠梗阻治疗的专家共识》2007版 恶性肠梗阻(Malignant Bowel Obstruction,简称MBO)是指原发性或转移性恶性肿瘤造成的肠道梗阻,是晚期癌症患者的常见并发症。对于常规手术无法解除梗阻及去除病因的晚期及终末期癌症的恶性 肠梗阻,患者不仅要承受呕吐、腹痛、腹胀、无法进食等病痛的折磨,而且可能还要承受因放弃治疗,或持消极态度所致的精神痛苦。研究显示,对于不能手术解除的恶性肠梗阻,采用合理治疗措施,可以有效缓解症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调研发现,国内临床医师对晚期癌症患者合并肠梗阻的认识和处理和国际治疗现状存在较大差距,临床医师迫切需要得到晚期癌症MBO治疗进展方面的知识及临床诊疗指南。 《晚期癌症患者合并肠梗阻治疗的专家共识》主要针对无法接受常规手术治疗,或手术难以获益的晚期及终末期癌症合并MBO 患者的诊断和治疗问题进行讨论。MBO专家共识旨在为临床医师处理MBO提供诊断、治疗的参考意见,提高MBO患者的生活质量。 概述 1. 恶性肠梗阻的发病情况

国外文献报道,晚期原发性或转移性肿瘤并发肠梗阻的发生率为5%~43%。最常见并发肠梗阻的原发肿瘤为卵巢癌(5.5%~51%)、结直肠癌(10%~28%)和胃癌(30%~40%,鉴于在我国胃癌发病率为消化道肿瘤的首位,胃癌并发MBO的比例可能更高)。小肠梗阻较大肠梗阻更为常见(61%和33%),>20%的患者大肠和小肠同时受累。卵巢癌并发MBO占癌性小肠梗阻的50%,占癌性大肠梗阻的37%。 2. 恶性肠梗阻的病因 明确病因对MBO的治疗有重要意义。MBO病因可分为癌性和非癌性两大类。 (1) 癌性病因:癌症播散(小肠梗阻常见)和原发肿瘤(结肠梗阻常见)造成的梗阻。恶性肿瘤导致的机械性肠梗阻可能合并炎性水肿、便秘、肿瘤及治疗所致的纤维化、恶液质或电解质紊乱(如低钾)、肠道动力异常、肠道分泌降低、肠道菌群失调及药物不良反应等因素,从而使病情进一步复杂及恶化。 (2) 非癌性病因:如术后或放疗后可出现肠粘连、肠道狭窄及腹内疝,年老体弱者粪便嵌顿。非癌性原因所致的MBO发生率约占MBO的3%~48%。即使是已知存在恶性肿瘤病灶的MBO患者,也需要考虑非癌性病因导致MBO的可能。

恶性肠梗阻的治疗现状与研究进展

恶性肠梗阻的治疗现状与研究进展 摘要:恶性肠梗阻(MBO)是一种多出现于癌症晚期的并发症,而通过开展合理、有针对性的治疗干预,能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改善其生活质量。本文结合近 年来国内外MBO研究概况,就MBO治疗现状与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恶性肠梗阻;自扩张金属支架;全肠外营养 近几年恶性肿瘤患病率持续攀升,其已经成为诱发死亡的重要诱因。恶性肠梗阻(MBO)是一种多发生于癌症患者晚期阶段的并发症,其平均生存期一般为4~9个月[1]。针对MBO 治疗而言,由于已无痊愈希望,因而大多将治疗目的放在改善其生活质量上。 1.MBO及其发病情况分析 恶性肠梗阻(MBO)是一种由转移性或原发性恶性肿瘤所引起的肠道梗阻,同时还是晚 期癌症的典型并发症。从广泛性来讲,其主要有两种,其一为肿瘤相关功能性肠梗阻,其二 是恶性肿瘤占位所造成的机械性肠梗阻。 有报道指出[2],肿瘤并发肠梗阻几率为6%~42%。大肠梗阻与小肠梗阻的几率分别为 32~36%、49~60%。在各种并发肠梗阻的肿瘤中,卵巢癌为最常见原发肿瘤(5.6~50%),其 次为胃癌(31~41%)。在整个癌性小肠梗阻中,卵巢癌并发MBO的占比为51%,而其在癌 性大肠梗阻中的占比为38%。MBO除了可以是单一部位的梗阻外,还会使多部位发生梗阻。 针对卵巢癌并发MBO已故病例[3],经尸检得知,梗阻能同时涉及大、小肠,其占比达81%。 2.MBO病因 针对MBO病因来讲,其主要有两种类别,其一为非癌性,其二是癌性。对于癌性病因而言,主要有原发肿瘤、播散、癌症侵犯等。而针对由恶性肿瘤所造成的机械性肠梗阻,其可 能合并有肿瘤、便秘及炎性水肿等,除此之外,还可能合并癌症治疗所造成的纤维化、电解 质紊乱、肠道菌群失调、肠道动力异常等。而对于非癌性病因来讲,主要是放疗后或术后出 现腹内疝、肠道狭窄、肠粘连及低钾血症等[4]。针对由非癌性原因所造成的MBO,其发病率在整个MBO中的占比区间为4%~47%,同时还是造成功能性肠梗阻的重要诱因。 3.MBO的类型 MBO有两种类型划分,即功能性肠梗阻与机械性肠梗阻。针对机械性肠梗阻而言,其乃 是MBO最多见类型。亚型包含:(1)肠壁内占位MBO,比如如皮革肠等;(2)肠腔内占 位性MBO,此类型主要由转移癌或原发肿瘤所造成的息肉样病变所造成[5]。针对功能性肠梗阻,其在临床中又被称之为动力性肠梗阻,多因肿瘤侵润肠道神经丛、肠道肌肉及肠系膜等,引发各种肠运动障碍。包含:(1)慢性假性肠梗阻(CIP);(2)麻痹性肠梗阻;(3)副 癌性假性肠梗阻。 4.MBO的治疗 4.1手术治疗 MBO常用治疗手段为手术。但此种治疗方式存在一定局限性,主要用于单一部位梗阻或 者是机械性梗阻,除此之外,对于那些深入开展抗肿瘤治疗及化疗受益者更为适用。针对癌 性病因梗阻部位,则可根据病情实况及需要,开展姑息性手术治疗,以此来改善临床症状, 提升生活质量,最大限度延长患者生存时间[6]。在具体的手术治疗方式上,主要包含腹腔镜 姑息气孔创造、松解粘连及肠切除吻合术等。现阶段,采取手术治疗的具体效果方面,学界 仍存在争议,且在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效果上,存在一定不确切性。据相关研究得知[7],MBO患者采用手术治疗,症状缓解率区间为41%~84%,并发症率为8%~89%,死亡率 8%~39%。有学者指出,可将术后生存时间大于60d,作为选择姑息手术的基本标志。 4.2药物治疗 4.2.1镇痛药 (1)阿片类药。针对阿片类药物来讲,其乃是一种典型的阿片受体激动剂,其通过持续 作用于中枢阿片受体,来发挥相应镇痛效果。需要指出的是,阿片类止痛药还是一种治疗与 控制MBO腹痛的见效药,无论是对绞痛,还是持续性疼痛,均有效。可依据患者病情实况,选择强阿片类止痛药来镇痛,如芬太尼、吗啡等[8]。针对那些难以口服用药者,可选择吗啡

肠梗阻的分类

肠内容物不能顺利通过肠道,称为肠梗阻。肠梗阻是外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诊断困难,发展快、病情重,常需急症处置。仅次于急性阑尾炎,胆道疾病,占第三位。病情严重的绞窄性肠梗阻的死亡率仍达10%左右。分类(一)按发病原因 1.机械性肠梗阻:最常见,凡由于种种原因引起的肠腔变狭小,因而使肠内容通过障碍。①肠壁病变,如先天性肠道闭锁、狭窄、肿瘤、套叠、炎症等。②肠管受压、如粘连带、肠管扭转、嵌顿疝、肿瘤压迫等。③肠腔堵塞,如蛔虫团、粪块、胆石、异物等。 2.动力性肠梗阻:凡由于神经抑制或毒素刺激导致肠壁肌肉运动紊乱,致使肠内容物不能运行,分为麻痹性和痉挛性两类。麻痹性多见,麻痹性是肠管失去蠕动功能,可以发生在急性弥漫性腹膜炎、腹部大手术后,腹膜后血肿、腹部创伤。痉挛性是由于肠壁肌肉过度、持续收缩所致,比较少见,如慢性铅中毒,急性肠炎等可以见到。 3.血运性肠梗阻:肠系膜血管发生血栓或栓塞,引起肠管血液循环障碍,导致肠麻痹,失去蠕动功能,肠内容物不能运行。(二)按局部病变将肠梗阻分为单纯性与绞窄性,如肠壁血运正常,仅内容物不能通过,称为单纯性肠梗阻,而伴有肠壁血运障碍的肠梗阻,如肠扭转、肠套叠等常常合并肠系膜血管受压称为绞窄性肠梗阻,后者如不及时解除、将迅速导致肠壁坏死、穿孔、进而造成严重的腹腔感染,全身中毒、可发生中毒性休克,死亡率相当高。(三)按梗阻部位可分为高位肠梗阻、低位小肠梗阻和结肠梗阻。如果一段肠袢两端均受压造成梗阻又称之为闭袢型肠梗阻,结肠梗阻由于回盲瓣的存在也可称为闭袢型肠梗阻。这类梗阻肠腔内容物不能上下运行,造成肠腔高度膨胀,肠壁薄、张力大,容易发生肠壁坏死、穿孔。因此,闭袢型肠梗阻需紧急处理。(四)按梗阻程度、分为部分性与完全性肠梗阻。(五)按发病缓急、分为慢性与急性肠梗阻。肠梗阻的分类为了便于对疾病的了解和治疗上的需要,肠梗阻是处在不断地发展之中,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肠梗阻不能得到及时适当的处理,病情可迅速发展、加重、单纯性可变为绞窄性,不完全可变成完全性,机械性可变为麻痹性。

关于肠梗阻的临床治疗研究

关于肠梗阻的临床治疗研究 目的分析肠梗阻的临床治疗研究。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肠梗阻患者共70例,随机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其中对照组患者使用传统开腹手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对肠梗阻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具有术中出血量少、住院时间短以及手术时间短等优点,且在临床治疗中效果显著,值得推广使用。 标签:肠梗阻、腹腔镜治疗;效果 本次研究我院对70例肠梗阻患者分别采用不同的手术方式进行治疗,现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6月~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肠梗阻患者共70例,随机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其中对照组男18例,女17例,年龄23~86岁,平均(56.3±20.1)岁,其中包括8例粘连性肠梗阻、7例肠扭转、10例肠套叠、2例肠道肿瘤、8例肠腔内异物;观察组男20例,女15例,年龄24~88岁,平均(58.6±21.4)岁,包括10例粘连性肠梗阻、6例肠扭转、8例肠套叠、4例肠道肿瘤、7例肠腔内异物。两组患者无论是年龄、性别以及一般资料均无显著差异(P>0.05)不具备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取患者腹部正中手术切口入路。确定患者粘连情况以及梗阻部位情况,分别使用钝性及锐性结合方式分离粘连,对肠管全层以及破损处的浆肌层进行修补。 1.2.2观察组在距原切口7cm处进气腹针,注入CO2,建立人工气腹,确保压力值在14mmHg左右,对腹腔内的粘连情况进行探查,直视下置入另一操作孔,直至小肠梗阻部位,用超声刀将束带全部切除,粘连部位则通过电凝钩、钳等进行分离;小肠管若是出现破裂情况,则应当及时采用生理盐水清洗并行修补术。 1.3观察指标对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以及住院时间进行对比分析[1]。 1.4统计学分析本研究数据以SPSS18.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比较以t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经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急性肠梗阻临床指南和诊疗常规

?急性肠梗阻临床指南和诊疗常规 【概述】 肠内容物不能正常运行、顺利通过肠道,称为肠梗阻,是外科常见的病症。肠梗阻不但可以引起肠管本身解剖与功能上的改变,还可导致全身性生理上的紊乱,临床表现复杂多变。 肠梗阻按发生的基本原因可以分机械性肠梗阻、动力性肠梗阻、血运性肠梗阻。又可按肠壁有无血运障碍,分为单纯性和绞窄性两类。【临床表现】 1.腹痛机械性肠梗阻发生时,由于梗阻部位以上强烈肠蠕动,表现为阵发性绞痛。如果腹痛的间歇期不断缩短,以致成为剧烈的持续性腹痛,则应该警惕可能是绞窄型肠梗阻的表现。 2.呕吐高位肠梗阻时呕吐频繁,吐出物主要为胃、十二指肠内容物;低位肠梗阻时,呕吐出现迟而少,呕吐物可呈粪样。呕吐物如呈棕褐色或血性,是肠管血运障碍的表现。麻痹性肠梗阻时,呕吐多呈溢出性。 3.腹胀一般梗阻发生一段时间后出现,其程度与梗阻部位有关。 4.停止排气排便某些绞窄性肠梗阻,如肠套叠、肠系膜血管栓塞或血栓形成,则可排出血性黏液样粪便。 5.腹部膨隆,可见胃肠型及蠕动波。肠扭转时腹胀多不对称。 6.单纯性肠梗阻可有压痛,无腹膜刺激征。绞窄性肠梗阻可有固定压痛及腹膜刺激征。

7.绞窄性肠梗阻腹腔有渗液,移动性浊音可呈阳性。 8.机械性肠梗阻肠呜音亢进,麻痹性肠梗阻肠鸣音减弱或消失。 9.由于失水和血液浓缩,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和血细胞比容都可增高。 10.呕吐物和大便检查若有潜血阳性应警惕肠管有血运障碍。 11.生化检查和血气分析可以了解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平衡状态。 12.X线检查可见气胀肠袢和液平面。 【诊断要点】 1.是否有肠梗阻存在根据腹痛、呕吐、腹胀、肛门停止排便和排气,以及肠鸣音变化与X线检查,肠梗阻的诊断一般不难。 2.是机械性梗阻还是麻痹性梗阻前者多须手术,后者常不必手术,故鉴别十分重要。 3.是单纯性梗阻还是绞窄性梗阻有下列临床表现者应怀疑为绞窄性肠梗阻: (1)腹痛剧烈,发作急骤,在阵发性疼痛间歇期,仍有持续性腹痛。 (2)病程早期即出现休克.并逐渐加重,或经抗休克治疗后,改善不显著。 (3)腹膜刺激征明显,体温、脉搏和白细胞计数在观察下有升高趋势。 (4)呕吐出或自肛门排出血性液体,或腹腔穿刺吸出血性液体。

肠梗阻消化道造影的X线影像诊断研究

肠梗阻消化道造影的X线影像诊断研究 目的研究分析肠梗阻消化道造影的X线影像诊断特点。方法选择2010年2月~2014年2月我院收治的100例行肠梗阻消化道造影X线诊断的患者,并对以上患者行X线腹部平片诊断以及X线腹部平片诊断辅助CT检查,比较肠梗阻的定位诊断和定性诊断的准确率与术中所见进行比较。结果X线腹部平片诊断辅助CT检查的肠梗阻定位及定性准确率均高于单纯X线腹部平片单独诊断,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于肠梗阻患者采用X线诊断结合CT检查可以有效提高准确率,在临床治疗中应该尽早采用此类方法进行诊断判定,以免耽误治疗从而延误病情。 标签:肠梗阻;消化道造影;X线片 肠梗阻是外科常见疾病,如果不及时处理或者处理不当容易导致患者肠穿孔、休克甚至出现死亡。临床对于产梗阻的诊断一致单纯使用X线片[1],但是我们在日常诊断工作中发现,单纯使用X线检查对于某些特殊患者而言并不能准确对肠梗阻的位置等进行判断。本文探讨了X线在肠梗阻诊断中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0年2月~2014年2月我院收治的100例行肠梗阻消化道造影X线诊断的患者,先后对患者进行X线腹部平片诊断以及X线腹部平片诊断辅助CT检查。所选入组患者年龄21~85岁,男性患者67例,女性患者33例。临床主要症状: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腹痛、腹胀以及肛门停止排气3~10d。 1.2方法X线片检查方法:采用腹部位X线平片检查,拍片结束后,片子由本院经验比较丰富的放射科医生进行阅读,并作判断。 CT检查;采用平扫加增强扫描进行检查,10mm层厚,10~15mm层距,对患者的梗阻区域采用5mm薄层进行扫描,对怀疑伴有绞窄性肠梗阻的患者在3~5min后进行延迟扫描。扫描结束后同样由两名经验丰富的放射科医生对片子进行阅读并作出相同判断。最后将X线腹部平片诊断以及X线腹部平片诊断辅助CT检查两种方法在肠梗阻定位、定性诊断的判断与术中所见或者临床随访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判断其准确性。 1.3统计分析采用软件SPSS20.0进行分析比较,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比较后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种检查方法定位诊断准确率与术中所见诊断或临床随访结果比较。对

ARDS最新诊疗规范指南规范.doc

一、ALI/ARDS的概念与流行病学 ALI/ARDS是在严重感染、休克、创伤及烧伤等非心源性疾病过程中,肺毛细 血管内皮细胞和肺泡上皮细胞损伤造成弥漫性肺间质及肺泡水肿,导致的急性 低氧性呼吸功能不全或衰竭。以肺容积减少、肺顺应性降低、严重的通气/血流 比例失调为病理生理特征,临床上表现为进行性低氧血症和呼吸窘迫,肺部影 像学上 表现为非均一性的渗出性病变。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ALI/ARDS是临床常见危重症。根据1994年欧美联席会议 提出的ALI/ARDS诊断标准,ALI发病率为每年18/10万,ARDS为每年13- 23/10万。2005年的研究显示,ALI/ARDS发病率分别在每年79/10万和 59/10万。提示ALI/ARDS发病率显著增高,明显增加了社会和经济负担,这 甚至可与胸部 肿瘤、AIDS、哮喘或心肌梗死等相提并论。 多种危险因素可诱发ALI/ARDS,主要包括①直接肺损伤因素:严重肺部感染,胃内容物吸入,肺挫伤,吸入有毒气体,淹溺、氧中毒等;②间接肺损伤因素:严重感染,严重的非胸部创伤,急性重症胰腺炎,大量输血,体外循环,弥漫 性 血管内凝血等。 病因不同,ARDS患病率也明显不同。严重感染时ALI/ARDS患病率可高达 25%-50%,大量输血可达40%,多发性创伤达到11%-25%,而严重误吸时,ARDS患病率也可达9%-26%。同时存在两个或三个危险因素时,ALI/ARDS 患病率进一步升高。另外,危险因素持续作用时间越长,ALI/ARDS的患病率 越高,危险 因素持续24、48及72h时,ARDS患病率分别为76%、85%和93%。虽然 不同研究对ARDS病死率的报道差异较大,总体来说,目前ARDS的病死率仍较高。对1967-1994年国际正式发表的ARDS临床研究进行荟萃分析,3264 例ARDS患者的病死率在50%左右。中国上海市15家成人ICU2001年3月至2002年3月ARDS病死率也高达68.5%。不同研究中ARDS的病因构成、疾 病 状态和治疗条件的不同可能是导致ARDS病死率不同的主要原因。 二、ALI/ARDS病理生理与发病机制 ALI/ARDS的基本病理生理改变是肺泡上皮和肺毛细血管内皮通透性增加所致 的非心源性肺水肿。由于肺泡水肿、肺泡塌陷导致严重通气/血流比例失调,特 别是肺内分流明显增加,从而产生严重的低氧血症。肺血管痉挛和肺微小血栓 形 成引发肺动脉高压。

肠梗阻治疗中肠梗阻导管的临床应用研究

肠梗阻治疗中肠梗阻导管的临床应用研究 发表时间:2016-09-27T10:43:42.747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6年6月第11期作者:陈健民[导读] 肠梗阻导管临床治疗效果明显高于非肠梗阻导管治疗,值得在肠梗阻临床治疗中广泛推广。 哈尔滨市第二医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56 【摘要】目的:结合临床实践经验探讨肠梗阻导管治疗肠梗阻的疗效和治疗特点,以进一步提高肠梗阻患者的康复率。方法:选择分析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在我院接受肠梗阻治疗的100例肠梗阻患者,采取随机分样的方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大组,每组肠梗阻患者各50例,实验组采取肠梗阻导管治疗方案,对照组采取非肠梗阻导管治疗方案,医护人员要及时观察、记录、并比较两组肠梗阻患者接受肠梗阻手术治疗以及术后身体的康复情况。结果:相比较之下,肠梗阻导管临床治疗效果明显高于非肠梗阻导管治疗,值得在肠梗阻临床治疗中广泛推广。 【关键词】肠梗阻导管;肠梗阻治疗;临床应用 肠梗阻是外科常见急腹症之一,主要是指肠内容物在肠道中通过受阻,发病时多表现为腹痛、恶心、呕吐、排便障碍、停止排气、胃肠气胀等症状。胃肠减压是治疗肠梗阻的主要措施。近年来,肠梗阻导管运用于治疗肠梗阻日益受到重视,可以提高肠梗阻治愈率,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因保守治疗无效而中转手术的概率。但肠梗阻导管的作用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其治疗效果也存在争议。本文将我院急诊外科收治的100例肠梗阻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采取肠梗阻导管临床治疗方案和非肠梗阻导管治疗方案,通过对患者的治疗效果的分析,探讨肠梗阻导管临床应用价值。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在我院接受肠梗阻治疗的100例肠梗阻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实验组中男性40例,女性10例,年龄分布在22岁-78岁之间,平均年龄(44士11)岁;对照组中男性37例,女性13例,年龄在27岁-81岁间,平均年龄(47士8)岁,两组肠梗阻患者在年龄、性别上无明显差异,数据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在我院接受肠梗阻治疗的100例肠梗阻患者,采取随机分样的方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实验组采取肠梗阻导管治疗方法,管组患者除常规治疗外,胃肠减压选用经鼻插入肠梗阻导管,外接负压吸引盒,肠梗阻导管在内镜引导下放置。将肠梗阻导管插至胃内,在内镜直视下,利用异物钳等引导肠梗阻导管通过幽门,并确认肠梗阻导管的前端气囊达到十二指肠降部;向导管前气囊内注入无菌水 15 ~20 m L,导管随着肠管自身蠕动向远端行进,每日用0.9% 氯化钠注射溶液冲洗导管,保证肠梗阻导管通畅。保守治疗 36 h,行 X 线检查,如患者导管远端未进入结肠,则认为系完全性肠梗阻,转手术治疗;X 线证实导管远端进入结肠,如患者肠梗阻症状缓解,则予进食;如患者肠梗阻症状未缓解,则认为系不全性肠梗阻,继续保守治疗 72 h 后,再次评估,如患梗阻无缓解,则转手术治疗。对照组采取非肠梗阻导管治疗法,观察、记录、并比较两组肠梗阻患者的康复情况。对照组采用的就是传统的治疗方法,禁食水,然后采取常规的肠胃减压的方法,以纠正水电解质代谢紊乱和酸碱失衡。实验组采用的是内镜下肠梗阻导管介人治疗法。具体方法为患者首先取右侧卧位,口中含利多卡因胶浆。然后行胃。十二指肠镜检查,吸引胃内容物。 1.3诊判标准 肠梗阻治疗效果的判断标准有三种:痊愈、显效和无效二痊愈是指腹痛、恶心、呕吐、排便障碍、停止排气、胃肠气胀等症状均消失,患者身体恢复正常,经过彩超等检查后,无肠梗阻现象;显效是指腹痛、恶心、呕吐、排便障碍、停止排气、胃肠气胀等症状有一定程度的缓解,患者的痛苦减轻,经过彩超检查后,者产梗阻现象明显减轻;无效是指接受产梗阻治疗后,患者的产梗阻现象无明显变化,经过彩超检查后,患者肠梗阻情况未减轻。 1.4统计方法 利用SPSS 16.0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分别采用、和x检验,P<0.05对比有差异,表明此次实验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 3.结果 经治疗全部患者能够改善肠梗阻症状,将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治疗后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分析,可以得出实验组肠梗阻导管治疗的患者在腹痛、腹胀的缓解率,肛门恢复排气排便时间,胃肠减压量,中转手术率等方面均明显优于非肠梗阻导管治疗的对照组,P < 0.05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的治疗无效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对比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术后问卷调查可知,实验组的患者及其家属对手术的评价比对照组要高得多,数据有对比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4.讨论 任何原因引起肠内容物通过障碍,并有腹胀、腹痛等临床表现时,统称肠梗阻;粘连性肠梗阻是肠梗阻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其发生率占肠梗阻的 40% ~60%,患者多有腹腔手术、创伤或感染等病史。单纯性粘连性肠梗阻可先行保守治疗,绞窄性肠梗阻及完全性肠梗阻应施行手术治疗。胃肠减压是治疗肠梗阻的基础措施之一,其目的是减少胃肠道积存的气体、液体、减轻肠管扩张,有利于肠壁血液循环的恢复,减轻肠壁水肿。传统的胃肠减压方法胃管难以通过幽门,仅仅抽吸胃内容物,不能引流小肠内气体、液体,延长了保守治疗的时间。肠梗阻导管可利用其前端水囊重力作用及肠管蠕动进入肠管低位,减压范围广,从而持续有效地对肠管减压,改善肠管血运,缓解肠壁充血、水肿。据报道,肠梗阻导管置入其引流量明显大于胃管的胃肠减压引流量。 本研究发现,导管组保守治疗成功率高于对照组,肠梗阻症状缓解时间、患者在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提示肠梗阻导管治疗粘连性肠梗阻优于胃管,对于提高保守治疗成功率及缩短住院时间有着积极的作用。 我们的体会是,对于完全性小肠梗阻患者,肠梗阻导管不能逆转其病理过程,仍需积极手术治疗;对于中转手术治疗的患者,肠梗阻导管的应用仍有积极意义,术前可经肠梗阻导管进行小肠选择性造影,从而明确梗阻的部位、狭窄程度、推测病因,为手术寻找病变部位提供参考。另外肠梗阻导管术中可以作为小肠导管支架,进行小肠重排,避免肠管扭曲,避免再次复发。

肠梗阻病人的护理(一类特选)

肠梗阻病人护理 概念:任何原因引起的肠内容物不能正常运行、即顺利通过肠道,称肠梗阻。诊断困难,发展快、病情重,常需急症处置。仅次于急性阑尾炎,胆道疾病,占第三位。病情严重的绞窄性肠梗阻的死亡率仍达10%左右。 1 分类 按肠梗阻发生的基本原因分类: 1)机械性:最常见。 ①肠壁病变:,如先天性肠道闭锁、狭窄、肿瘤、套叠、炎症等。 ②肠管受压、如粘连带、肠管扭转、嵌顿疝、肿瘤压迫等。 ③肠腔堵塞,如蛔虫团、粪块、胆石、异物等。 2)动力性:由于神经抑制或毒素刺激导致肠壁肌肉运动紊乱,致使肠内容物不能运行。 麻痹性肠梗阻多见,常见于急性弥漫性腹膜炎、腹部大手术、腹膜后血肿或感染。 痉挛性如急性肠炎、慢性铅中毒。 3)血运性:肠系膜血管发生血栓或栓塞,引起肠管血运障碍,致肠麻痹,失去蠕动,肠内容物不能运行。随着人口老龄化,动脉硬化等疾病增多,已不少见。 按有无血运障碍分类 1.单纯性肠梗阻:仅有内容物通过受阻,而肠管并无血运障碍。 2.绞窄性肠梗阻:可因肠系膜血管血栓形成、栓塞或受压而使相应肠段发生急性缺血;或单纯性梗阻时因肠管高度膨胀,肠管小血管受压,而导致肠壁发生血运障碍。 按梗阻部位:高位肠梗阻、低位肠梗阻。按梗阻程度:完全性与不完全性肠梗阻。 按发病缓急:急性与慢性肠梗阻。 2 病理生理: 三方面:肠膨胀、积气积液和肠坏死;体液丧失和电解质紊乱;感染和毒素吸收 ①肠管局部变化 单纯性机械性肠梗阻 梗阻以上肠管蠕动频率和强度增加,梗阻以上肠管膨胀、肠腔积气积液 梗阻肠壁充血水肿、血运障碍,梗阻以下肠管瘪陷,膨胀和瘪陷交界处为梗阻所在 急性完全性肠梗阻:肠腔压力↑→静脉回流受阻→肠壁水肿、增厚、呈暗红色→动脉血运受阻→肠管变成紫黑色→坏死、穿孔 慢性不完全性肠梗阻:梗阻以上肠腔扩张、肠壁代偿性肥厚腹壁视诊常可见扩大的肠型和肠蠕动坡。 ②全身改变: (一)肠腔膨胀、积气积液 (二)体液丧失、水电解质紊乱,进而酸碱失衡。 (三)感染和毒素吸收 护理评估: (一)健康史 (二)身体状况:痛、吐、胀、闭。 1 腹痛: 机械性肠梗阻表现为腹部阵发性绞痛,这是由于要克服梗阻,肠管蠕动加剧所引起的,腹痛发作时可伴有肠鸣。如果腹痛的间歇期不断缩短,甚至成为持续性腹痛,可能是绞窄性肠梗

恶性肠梗阻的治疗及护理进展

恶性肠梗阻的治疗及护理进展 恶性肠梗阻是指恶性肿瘤引起的肠梗阻,通常是妇科恶性肿瘤以及结直肠癌晚期并发症。患者因不能进食导致恶病质加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存时间,治疗及护理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标签:恶性肿瘤;肠梗阻;治疗;护理 恶性肿瘤所致的肠梗阻简称恶性肠梗阻(malignant bowel obstruction,MBO),是指原发或转移性恶性肿瘤造成的肠道梗阻。尤其多见于晚期结直肠癌(4%~24%)、卵巢癌(5%~42%)和胃癌(30%~40%)患者[1]。患者因不能进食导致恶病质加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存时间,治疗和护理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就恶性肠梗阻的治疗和护理重点综述如下。 1 恶性肠梗阻的分类及表现 恶性肠梗阻可分为机械性肠梗阻和功能性肠梗阻。机械性肠梗阻可由肠腔外肿瘤、肠系膜和网膜肿物压迫或肠道原发肿瘤堵塞肠腔、肿瘤沿肠腔环形浸润缩窄等引起。功能性肠梗阻又称动力性肠梗阻,是由于肿瘤浸润肠系膜、肠道肌肉及肠道神经丛,导致肠运动障碍而引起,或为副癌综合征性神经病变、慢性假性肠梗阻和化疗药物神经毒性所致的麻痹性肠梗阻。 恶性肠梗阻主要的病理过程表现为:肿物阻塞肠道使肠内容物不能或部分通过,肠管扩张肠壁变薄对水电解质的吸收能力下降,同时肠壁表面积增大,肠腔内液体分泌进一步增加,形成了分泌-扩张-分泌的恶性循环。随着梗阻时间延长,肠壁缺血水肿,使血管活性肠肽分泌(VIP)增多,VIP是一种神经递质,能促进肠道分泌水电解质.增加肠内容物,导致肠道梗阻更加严重,梗阻肠腔内压力不断增加导致肠壁血流障碍,充血水肿,最终肠壁发生坏死和穿孔。另一方面,肠梗阻时肠道内细菌大量繁殖,毒素入血,可引起严重感染和中毒性休克。肠梗阻患者最终可因多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 2 诊断 MBO的诊断标准依据《晚期癌症患者合并肠梗阻治疗的专家共识》(2007年):①恶性肿瘤病史。②既往未行或曾行腹部手术、放疗或腹腔内灌注药物治疗。③间歇性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等症状,伴或不伴肛门排气或排便。④腹部。体检可见肠型、腹部压痛、肠鸣音亢进或消失。⑤腹部CT或X线腹部平片可见肠腔明显扩张和多个液平面。 MBO的诊断首选腹部CT。CT扫描对梗阻诊断率、梗阻病因诊断率、梗阻部位诊断率以及对绞窄的诊断率均明显高于腹部X线片[2]。与腹部平扫比较,增强扫描与后处理技术的正确率显著增强,与增强扫描相比,后处理图像能明显提高诊断肿瘤性肠梗阻病因的正确率[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