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三年级数学《长方形与正方形》课堂实录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长方形与正方形》课堂实录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长方形与正方形》课堂实录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操作、比较、归纳、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点,能够按要求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和正方形。
△数学摸索: 通过量一量折一折推一推拉一拉等活动,获得研究图形的体会,体验到长方形与正方形的特点和二者之间的联系。
△解决问题: 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直观感受等活动方式,体验知识产生和形成的过程,从而培养学生通过实践操作猎取知识的能力.。
通过让学生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和正方形,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及制造能力。
△情感与态度目标:学生通过观看、操作、探究、交流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获得对空间与图形知识的直观体会,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同时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的乐趣。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一年级直观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为今后学生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运算和面积运算都打下了基础。
本节课的教学应该让学生动手实际操作,亲自量一量,折一折,自己去发觉并尝试归纳出长方形、正方形的特点,充分发挥出学生的制造性。
让学生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和正方形,使学生建立几何图形的空间观念,同时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关注学生学习的学习过程,精心组织实践活动,让学生充分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学校和学生状况分析:这所学校的教学条件比较优越,课改差不多进行两年多了,积存了一些宝贵的体会,那个年级的学生是第一批参加课改的学生,他们喜爱教师从他们的生活体会和已有的知识动身,在生动有味的情境中出现富有挑战的问题,给他们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的机会,让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充分交流的过程中把握知识,同时获得成功的体验。
学生在一年级差不多直观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学生在生活中经常能接触到长方形和正方形,他们会辨认也在头脑中形成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表象,这些对学生在本节课探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都十分有关心。
学生把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为下一学期学生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运算,和今后学生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运算,及对空间与图形相关知识的学习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年级下册苏教版小学数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公开课教学设计
三年级下册苏教版小学数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公开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的一章内容。
本章主要让学生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掌握它们的特征,学会比较和分类,并为后续的面积计算和图形的变换打下基础。
本章内容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平面图形知识,如圆形、三角形等。
他们具备一定的观察、操作和表达能力,但对于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和性质,还需要通过实践和引导来逐步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对于实际生活中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物体有一定的认知,可以借助生活实例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识别长方形和正方形,掌握它们的特征,能够正确地比较和分类。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思考,培养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识别长方形和正方形,掌握它们的特征。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运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和实物模型,引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观察和操作。
2.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和实践,培养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实物模型、卡片、课件等。
2.学具准备:学生分组准备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实物模型、画图工具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实物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这些图形有什么特点?你能在生活中找到这样的图形吗?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发现,教师总结并板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如四个角都是直角,四条边,对边相等等。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长方形与正方形》课堂实录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长方形与正方形》课堂实录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操作、比较、归纳、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能够按要求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和正方形。
△数学思考: 通过量一量折一折推一推拉一拉等活动,获得研究图形的经验,体验到长方形与正方形的特征和二者之间的联系。
△解决问题: 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直观感受等活动方式,体验知识产生和形成的过程,从而培养学生通过实践操作获取知识的能力.。
通过让学生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和正方形,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及创造能力。
△情感与态度目标: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探索、交流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获得对空间与图形知识的直观经验,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同时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的乐趣。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一年级直观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为今后学生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和面积计算都打下了基础。
本节课的教学应该让学生动手实际操作,亲自量一量,折一折,自己去发现并尝试归纳出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充分发挥出学生的创造性。
让学生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和正方形,使学生建立几何图形的空间观念,同时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关注学生学习的学习过程,精心组织实践活动,让学生充分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学校和学生状况分析:这所学校的教学条件比较优越,课改已经进行两年多了,积累了一些宝贵的经验,这个年级的学生是第一批参加课改的学生,他们喜欢教师从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呈现富有挑战的问题,给他们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的机会,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充分交流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并且获得成功的体验。
学生在一年级已经直观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学生在生活中经常能接触到长方形和正方形,他们会辨认也在头脑中形成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表象,这些对学生在本节课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都十分有帮助。
学生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为下一学期学生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和今后学生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及对空间与图形相关知识的学习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优秀教学设计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优秀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掌握它们的特征和性质。
通过这一章节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他们对平面图形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和性质把握不够准确,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大量的实例和练习来帮助学生巩固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识别长方形和正方形,掌握它们的特征和性质,并能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过程,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增强自信心,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识别长方形和正方形,掌握它们的特征和性质。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运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和有趣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
2.操作教学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观察、思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3.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图片、实物模型、课件等。
2.学具准备:学生每人准备一张白纸、一支笔,用于绘制和操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它们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提问:你们认为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特点?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或实体教具,呈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和性质。
讲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定义、特点,以及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每组选择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观察并记录它们的特征。
然后各组向全班汇报他们的发现。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教学实录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教学实录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2~84页,本课时是在学生知道了面积的含义,初步认识面积单位和学会用面积单位直接量面积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这部分内容主要是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应用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目标1、使学生主动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能应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能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2、在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中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培养符号感。
3、通过自主探索激发学生探索数学问题的欲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与难点探索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理解长方形面积与计算方法。
教具准备:课件,画有表格的小黑板一块,长方形、正方形卡纸各一张。
学具准备:每桌准备一个信封,正面分别贴上1、2、3号房间平面图之一。
背面贴一个已经标上长、宽的长方形(如:长10cm,宽8cm),信封内装20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师:快乐四十分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蚂蚁三兄弟,看,它们是小聪明,小淘气和小坏坏。
它们现在可高兴啦,因为它们要搬新家了!这就是新家的平面图,一共有三个房间,听!小聪明说:我想住面积最大的房间。
师:你猜,它会选几号房间呢?为什么?生:……师:这只是我们通过观察估计后的猜测,还不能肯定几号房间的面积最大,你们有没有什么好办法测出它们的面积?生:可以用1平方厘米(面积单位)的正方形来摆一摆。
师:这个方法不错,你们会吗?(会)二、探索方法1、探究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1)摆一摆师:三个房间的平面图分别在信封面上,信封内有用来测量面积的小正方形,每个小正方形的面积是1平方厘米,同桌商量商量再合作测量。
测量后收集一下这些数据,(出示小黑板)待会儿请完成得又好又快的同学来汇报。
开始!学生活动。
(2)收集数据师:谁来汇报一下。
(指名一生)你们测量的是几号房间?长是几厘米?你怎么知道的?宽是几厘米?你怎么知道的?一共可以摆多少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几平方厘米?师适时将数据填入表中。
苏州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教学设计
苏州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是本册教材中的重要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并能够灵活运用。
本单元的内容安排,既注重了知识的学习,又注重了学生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能掌握知识,又能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二年级时已经学习了平面图形的认识,对一些基本图形有了初步的认识,但在实际操作和应用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注重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途径,自主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思考能力和交流能力。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及其关系。
2.教学难点:长方形和正方形在实际应用中的灵活运用。
五. 教学方法1.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途径,自主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2.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并通过合作交流,解决问题。
3.采用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巩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相关知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图片,用于导入和展示。
2.准备一些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实物模型,用于学生观察和操作。
3.准备一些练习题,用于巩固和拓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出问题:“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让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实物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并提出问题:“它们有什么特征?”让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并总结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集体备课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集体备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内容包括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性质、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概念和性质,以及如何计算它们的周长和面积。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发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他们可以通过观察和操作来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但是,学生对于周长和面积的概念可能还比较模糊,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和操作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识别长方形和正方形,理解它们的特点,能够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和思考生活中的问题。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识别长方形和正方形,理解它们的特点,能够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
2.难点:学生对于周长和面积的概念的理解,以及如何运用公式计算周长和面积。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观察操作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
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操作过程中,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在小组合作中,学生能够交流和分享,提高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材、课件、教具(如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模型)、计时器等。
2.学生准备:课本、练习本、文具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教室的黑板、桌椅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引发学生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兴趣。
教师提出问题:“你们知道什么是长方形和正方形吗?”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或板书,呈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定义和性质。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教学实录.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教学实录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2~84页,本课时是在学生知道了面积的含义,初步认识面积单位和学会用面积单位直接量面积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这部分内容主要是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应用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目标1、使学生主动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能应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能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2、在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中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培养符号感。
3、通过自主探索激发学生探索数学问题的欲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与难点探索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理解长方形面积与计算方法。
教具准备:课件,画有表格的小黑板一块,长方形、正方形卡纸各一张。
学具准备:每桌准备一个信封,正面分别贴上1、2、3号房间平面图之一。
背面贴一个已经标上长、宽的长方形(如:长10cm,宽8cm),信封内装20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师:快乐四十分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蚂蚁三兄弟,看,它们是小聪明,小淘气和小坏坏。
它们现在可高兴啦,因为它们要搬新家了!这就是新家的平面图,一共有三个房间,听!小聪明说:我想住面积最大的房间。
师:你猜,它会选几号房间呢为什么生:……师:这只是我们通过观察估计后的猜测,还不能肯定几号房间的面积最大,你们有没有什么好办法测出它们的面积生:可以用1平方厘米(面积单位)的正方形来摆一摆。
师:这个方法不错,你们会吗(会)二、探索方法1、探究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1)摆一摆师:三个房间的平面图分别在信封面上,信封内有用来测量面积的小正方形,每个小正方形的面积是1平方厘米,同桌商量商量再合作测量。
测量后收集一下这些数据,(出示小黑板)待会儿请完成得又好又快的同学来汇报。
开始!学生活动。
(2)收集数据师:谁来汇报一下。
(指名一生)你们测量的是几号房间长是几厘米你怎么知道的宽是几厘米你怎么知道的一共可以摆多少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几平方厘米师适时将数据填入表中。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长方形和正方形》公开课教学设计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长方形和正方形》公开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长方形和正方形》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掌握它们的特征,以及它们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空间观念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对于培养学生的几何思维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操作能力,通过之前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了平面图形的基本概念,对图形的特征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学生对于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以及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的掌握还有待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识别长方形和正方形,掌握它们的特征,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学生能够培养空间观念,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克服困难,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识别长方形和正方形,掌握它们的特征,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以及它们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五. 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问题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以及它们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六. 教学准备1.教具: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模型、卡片、课件等。
2.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剪刀、胶水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引发学生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好奇心。
然后,教师提出问题:“你们知道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特点吗?”让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模型展示长方形和正方形,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它们的特征。
教师边展示边讲解,让学生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如四条边、四个角等。
然后,教师让学生拿出学具,自己动手操作,进一步巩固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理解。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二次备课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二次备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内容包括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对平面几何图形认识的重要阶段,通过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为学生后面学习其他几何图形打下基础。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发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以及运用这些特征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他们能够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发现图形的特征。
但是,对于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学生可能需要一定的引导和实践。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识别长方形和正方形,掌握它们的特征,学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思考,培养自己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识别长方形和正方形,掌握它们的特征,学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灵活运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有趣的图片和生活实例,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发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2.动手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通过实际操作发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发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图片、实物、PPT等。
2.学具准备:学生自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实物。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它们有什么特征?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引导学生发现并总结出它们的特征。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备课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备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主要让学生认识和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包括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学生将通过观察、操作、探究等活动,进一步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性质,并能运用这些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平面图形的初步知识,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操作、探究能力。
但是对于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部分学生可能还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需要通过实践活动进一步深化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识别长方形和正方形,理解它们的特征,并能运用这些特征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探究等活动,培养观察能力、动手能力、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增强自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识别长方形和正方形,理解它们的特征。
2.难点:学生能够运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2.动手操作法: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理解。
3.合作交流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图片、实物模型、卡片等。
2.学具准备:学生每人一份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卡片,剪刀、胶水等。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物品,如课本、桌子、电视等,引导学生观察这些物品的特征。
然后提问:“你们知道这些物品是什么形状的吗?它们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呈现(10分钟)教师出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征。
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发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如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等。
同时,教师板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性质。
操练(10分钟)教师分发卡片给学生,让学生分组讨论,尝试用卡片摆出不同的长方形和正方形。
苏教版苏州三年级数学上册《长方形和正方形复习》教案
苏教版苏州三年级数学上册《长方形和正方形复习》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苏州三年级数学上册《长方形和正方形复习》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复习和巩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性质、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材通过例题和练习题,帮助学生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概念,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学过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相关知识,对本节课的内容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一些概念和计算方法掌握不牢固,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复习和训练,进一步巩固知识。
此外,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也需要在本节课中得到锻炼和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正确识别长方形和正方形,掌握它们的性质,学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归纳等方法,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学会合作学习,培养团队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性质,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2.难点: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和面积公式的灵活运用,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运用探究式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归纳等方法,自主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性质。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
4.运用激励性评价,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课件和教学素材,如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图片、实物模型等。
2.准备练习题,用于巩固和拓展学生所学知识。
3.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
提问:你们还记得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特点吗?它们的周长和面积如何计算?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呈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性质、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特级教师课堂实录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特级教师课堂实录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实录本次教学内容为义务教育教科书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66-67页,旨在让学生总结测量图形面积的一般方法,即“数”小正方形的个数,并探究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的方法,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动手实践,探究分析的乐趣与成功,提升研究能力。
教学过程:一、复引新1.复面积首先,老师出示一个图形A,让学生涂满颜色,然后问涂色部分的大小是什么,学生回答是面积。
2.比较大小接着,老师出示图形B,长5厘米,宽1厘米的长方形,让学生用同样大的小正方形去摆比较,看看各自摆了几个,从而比较出哪个图形的面积大。
3.小结方法通过用单位面积的小正方形来摆比较,不仅能比出哪个图形的面积大,更重要的是我们能根据它包含的小正方形的个数,准确知道面积到底是多少。
二、探究发现1.冲突引发问题老师出示一个大长方形15×12,询问学生用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来摆一摆能知道它的面积吗,学生回答能。
但当摆了几个小正方形后,声音就变小了,学生觉得太麻烦了。
2.解决问题老师提出用大一点儿的正方形摆,这样就能更快速地计算出长方形的面积了。
通过本次教学,学生掌握了长、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理解了长、宽和摆小正方形个数之间的关系,并提升了研究能力。
老师:为了省事,我们可以使用一个大一点的正方形来测量这个图形的面积。
但是如果我们要测量像学校操场或机场跑道这样的长方形面积呢?(媒体出图)学生:(笑了一下,思考了一下)老师:还有其他的想法吗?学生2:用长乘宽。
老师:请再说一遍你的方法给大家听。
学生2:测量长和宽的长度,然后相乘就是面积。
老师:我注意到有一些同学用各种表情表示同意他们的想法。
请那些同学举手。
问一下这位同学(指向中间举手的学生),你是怎么知道这个方法的?学生3:我在书上看到的。
(或者是父母告诉我的,或者是在课外班学到的)老师:你们认为这是真的吗?(是的)为什么可以这样算呢?(学生们感到困惑)老师:我们现在要研究的问题自然而然就来了,长方形的面积是不是可以用长乘宽来算?(板书: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如果是,其中的数学道理又是什么呢?(板书。
三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认识长方形正方形》教案及活动单
三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认识长方形正方形》教案及活动单一. 教材分析《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是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教材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探究、交流等活动,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学会区分和识别长方形和正方形,并能够运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和几何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操作能力,他们在生活中也接触过长方形和正方形。
但是,对于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和性质,他们可能还不是很清晰。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直观的教具和实例,引导学生观察、操作、探究,使学生能够真正理解和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了解它们的特点,能够正确地识别长方形和正方形。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探究、交流等活动,培养空间观念和几何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了解它们的特点,能够正确地识别长方形和正方形。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深入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性质,并能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和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操作、探究,使学生能够直观地理解和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2.合作学习法: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共同完成任务,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和探索,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图片、实物、PPT等。
2.学具准备:学生每人一份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卡片,剪刀、胶水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问:你们在生活中在哪里见过这些图形?它们有什么特点?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引导学生概括出它们的特点。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全体教学设计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全体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内容包括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本单元通过观察、操作、探究等活动,使学生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平面图形的认识,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操作和探究能力。
但学生在计算周长和面积时,容易混淆公式,对实际应用题的解决能力有待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学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探究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2.难点:周长和面积公式的运用,解决实际应用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合作探究法、案例教学法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具: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模型、卡片、课件等。
2.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画图工具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生活实例,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出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其特征,如四条边、四个角等。
学生分享观察结果,教师总结并板书。
3.操练(10分钟)教师发放卡片,学生分组进行操练,运用周长和面积公式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错误,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4.巩固(10分钟)教师出示实际应用题,学生独立解决,巩固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师选取学生答案,进行讲解和评价。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还有哪些图形可以计算周长和面积?学生分组讨论,探索其他图形的计算方法。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三 长方形和正方形》苏教版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三长方形和正方形》苏教版一. 教材分析《三长方形和正方形》这一节内容是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的一部分。
在这一节中,学生将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包括它们的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等。
此外,学生还将学习如何识别和比较长方形和正方形,以及如何用直尺和圆规画出这些图形。
二. 学情分析在开始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简单的几何图形,如圆形、三角形和四边形。
他们已经能够识别这些图形的特征,并能够用语言描述它们。
然而,学生可能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和区别还不够清楚,需要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识别和描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能够用直尺和圆规画出这些图形。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交流,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几何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合作和探究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识别和描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2.难点:学生能够用直尺和圆规画出长方形和正方形。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和合作学习法。
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观察、操作和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同时,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培养团队精神和几何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直尺、圆规、白板、彩笔。
2.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张白纸、一支铅笔、一把直尺、一把圆规。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物品,如书本、桌子、正方形的图片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能找出这些物品中的长方形和正方形吗?它们有什么特征?”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尝试回答问题。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或者黑板展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定义和特征,引导学生注意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等关键特征。
同时,教师可以通过举例来进一步说明这些特征。
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合作,用直尺和圆规尝试画出长方形和正方形。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指导,如如何正确使用直尺和圆规,如何确定边长和角度等。
三年级下册苏教版小学数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公开课教案
三年级下册苏教版小学数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公开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是小学三年级下册苏教版小学数学的一节公开课。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学会区分长方形和正方形,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和图形认知能力,他们对平面图形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学生可能还比较模糊,需要通过实际的操作和观察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需要进一步培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识别长方形和正方形,了解它们的特点,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和合作,培养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增强自信心,培养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识别长方形和正方形,了解它们的特点。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观察和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合作学习法: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共同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培养合作意识。
3.问题解决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准备一些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图片、实物和模具,用于展示和操作。
2.学具准备:学生每人准备一张白纸、一支笔和一些剪刀、胶水等工具,用于操作和实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些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图片和实物,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这些图形有什么特点?你能不能区分它们?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向学生介绍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长方形与正方形》课堂实录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操作、比较、归纳、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能够按要求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和正方形。
△数学思考: 通过量一量折一折推一推拉一拉等活动,获得研究图形的经验,体验到长方形与正方形的特征和二者之间的联系。
△解决问题: 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直观感受等活动方式,体验知识产生和形成的过程,从而培养学生通过实践操作获取知识的能力.。
通过让学生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和正方形,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及创造能力。
△情感与态度目标: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探索、交流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获得对空间与图形知识的直观经验,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同时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的乐趣。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一年级直观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为今后学生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和面积计算都打下了基础。
本节课的教学应该让学生动手实际操作,亲自量一量,折一折,自己去发现并尝试归纳出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充分发挥出学生的创造性。
让学生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和正方形,使学生建立几何图形的空间观念,同时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关注学生学习的学习过程,精心组织实践活动,让学生充分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学校和学生状况分析:这所学校的教学条件比较优越,课改已经进行两年多了,积累了一些宝贵的经验,这个年级的学生是第一批参加课改的学生,他们喜欢教师从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呈现富有挑战的问题,给他们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的机会,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充分交流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并且获得成功的体验。
学生在一年级已经直观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学生在生活中经常能接触到长方形和正方形,他们会辨认也在头脑中形成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表象,这些对学生在本节课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都十分有帮助。
学生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为下一学期学生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和今后学生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及对空间与图形相关知识的学习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课堂实录:一、创设情境:教师出示若干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彩色图片,让学生辨认是什么形状。
(学生快速的说出,学生辨认的又快又准)师:你们怎么辨认的又快又准呀?生:我一看就知道了。
师:你一看就能看出来,那你们知道长方形和正方形到底有什么区别吗?(学生思考状态。
)今天就让我们来找一找长方形和正方形各自的特征,好吗?(好!)[ 教学反思:教师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激发起了学生对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欲望,学生的思维很活跃。
]二、探索新知:1、自主探索师:现在你们每个人手中都有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举起来让老师看一看,你们可以利用手中的工具,或者自己想办法来找一找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什么特征,如果你需要,也可以小组为单位一起研究。
(小组内合作学习,教师深入各小组巡视指导。
)2、交流反馈师:你们小组都发现了什么呢?哪个小组愿意先来汇报呀?生1:我们小组发现长方形对着的边是相等的。
师:你是怎么发现的呀?生1:我是用格尺量的。
师:还有谁想补充吗?生2:我也发现长方形对着的边是相等的,我是用对折的方法知道的。
师:还有哪个组想说呢?生3:我们组发现长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我用眼一看就知道,我还用三角板量了,发现四个角确实都是直角。
师:小组内还有谁补充呢?生4:我发现正方形的四个角全是直角,我是用三角板量的。
生5:我发现正方形的四条边相等,我用对折的方法知道的。
(学生边说边实际动手折。
)生6:老师象他那样对折是看不出来的,要这样折才行呀。
(学生动手演示。
)师:你们认为他们两个谁说的对呢?生7:第二同学说的对。
生8:把正方形横竖对折不能看出正方形的四条边相等,只有斜着对折,看到挨着的两条边相等,才能知道正方形的四条边是相等的。
师:你同意他的说法吗?(同意!)其他同学也可以试着来折一折。
(学生实际折一折。
)师:其他小组还什么新的发现吗?[ 教学反思:教师创设自主学习的空间,让学生自己探索出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在小组汇报时教师让学生不但要说出发现了什么,还要说出你是怎样发现的,关注学生的思考过程,注意引导学生在折一折中体会只有说明正方形的邻边相等,才能推出正方形的四边相等,学生还真的自己发现了这一点,学生的思维很好,语言表述的也很好。
]3、归纳整理师:同学们通过观察和自己动手操作发现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许多特征,现在让我们归纳一下好吗?教师投影出示:长方形的对边--------,四个角都是---------角。
正方形的四条边----------,四个角都是--------角。
(1)学生独立在书上完成填一填。
(2)同桌之间交流,用自己的话互相说一说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3)集体反馈(用投影展示)指名读一读。
[ 教学反思:学生发现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但每个学生认识的不全面,所以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归纳,使学生思维有条理,对新知加强印象,又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4、认识图形的边。
师:让我们来给长方形的边起个名字吧!这个长的边叫什么呢?生1:叫长边。
生2:叫长的边。
师:简单点可以叫长。
那个短的边叫什么呢?生1:叫短。
师:把它叫宽,你们看行不行?(行!)师:正方形的四条边叫什么呢?生1:就叫边。
师:叫边长可以吗?(可以!)师:拿着你手中的长方形和正方形,在上面用笔分别标出长、宽、边长,给你的同桌看一看好吗。
(学生先操作再同桌之间交流。
)[ 教学反思:学生对长方形的长和宽,正方形的边长还很陌生,教师注重激发学生认识它们的兴趣,用笔在图形上标出是让学生很轻松的记住它们。
]5、游戏互动师:我们已经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现在我们来做一个猜一猜的游戏。
游戏说明:准备一个装有长方形或正方形彩色纸的信封,露出一部分,请同学们猜一猜信封里装的彩纸是什么形状的。
1、教师先和一名学生做推一推,拉一拉这个游戏。
教师慢慢的拉出图形,让学生猜一猜信封里的图形是长方形还是正方形。
生:是长方形!生:正方形!生:还是长方形!师:你发现了什么?生1:我发现彩色纸一会儿是长方形,一会儿是正方形,一会儿又是长方形。
生2:我发现当彩色纸的相邻的边不一样时它是长方形的,当相邻的边一样时,它就是正方形的,当相邻的边又不一样时,它又是长方形的了。
2、小组内做这个游戏。
一名学生慢慢拉出信封中的彩色纸,让组内其他同学猜信封里是什么图形的彩色纸。
(学生非常活跃。
)[ 教学反思:教师通过这样生动有趣的游戏,进一步让学生体会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联系。
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教师还注意让学生广泛的参与游戏,在游戏活动中受到启发,但教师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小组游戏时应遵守游戏规则,要学会谦让。
]三、巩固新知:师:你想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吗?生:想!学生在准备好的方格纸上画出长方形和正方形。
投影展示学生画好的方格纸,教师让学生互相评价,引导学生注意画的长方形和正方形要摆放的位置适中,设计美观。
[ 教学反思:学生画的真的很好,各有各的特点,教师在评价时,还应该注意对学生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注意对学生使用激励性的语言。
]四、拓展应用:师:老师知道你们的手很巧,你能用七巧板拼出长方形和正方形吗?自己试一试!比一比,看谁拼得多![ 教学反思:教师注意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学生的创造能力很强。
]五、联系实际:教师范读的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常采用范读,让幼儿学习、模仿。
如领读,我读一句,让幼儿读一句,边读边记;第二通读,我大声读,我大声读,幼儿小声读,边学边仿;第三赏读,我借用录好配朗读磁带,一边放录音,一边幼儿反复倾听,在反复倾听中体验、品味。
找一找生活中的长方形和正方形,把它画下来![ 教学反思:让学生感受数学就在身边,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体验数学的乐趣。
]“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
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
《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
“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
“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
“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
“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
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
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
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
教学反思:教学中教师注意让学生在观察、操作活动中,获得对平面图形的直观经验。
教师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观察、操作的机会组织学生亲自参与实践活动,使学生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有了深入的认识,同时显示出学生的探索策略多种多样。
教师注重让学生说出你发现了什么,你是怎样发现的,教师非常关注学生的思考过程,注重发展学生的思维。
教师还通过组织学生做生动有趣的游戏,让学生进一步感受长方形和正方形之间的联系。
如果教师在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时,能充分调动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尤其是引导学困生的参与那就更好了,小组合作还应加强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