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历史一轮复习课件:专题八第17讲
2013届高考历史人民版大一轮复习教案专题七第17讲
第17讲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考纲] 1.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2.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课标] 1.简述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史实,认识近代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2.了解民国时期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主要史实,探讨影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
3.探讨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1.原因: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以英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扩大了对中国的________输出,并利用其特权,打入了中国内地市场。
2.表现(1)手工____________的衰败标志着中国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19世纪60年代起,解体速度加快。
(2)农业:中国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有了一定的发展。
(3)手工业:中国的各传统手工业部门遭到沉重打击。
(4)商业和金融业:经营对华贸易的洋行大量增加;买办和买办化的商人开始出现;贸易中心由广州转移到________。
3.影响(1)经济结构的变动,自然经济的破坏,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和商品市场。
(2)促进了近代____________的兴起。
细节点拨(1)自然经济解体本质上指封建的农业和家庭手工业逐渐分离并日益商品化。
其解体是一个缓慢的发展过程,在整个中国近代,自然经济依然存在,并在农村占统治地位,它对西方的经济渗透,也具有天然的抵抗力。
(2)外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入侵是导致经济结构变动的根源。
(3)列强的经济入侵一方面瓦解了中国的自然经济,激化了社会矛盾,使中国沦为世界资本主义的附庸;同时也为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商品市场和劳动力市场,促进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
二、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1.原因(1)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
(2)洋务派创办的近代军事和民用工业企业的促进。
2.时间:19世纪70年代前后。
3.地点:上海、广东、天津等沿海地区。
4.代表(1)1866年,方举赞、孙英德在上海创办发昌机器厂,用车床生产,转化为近代企业。
第17讲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课件2024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
3.洋务运动 (1)兴起
背景
目的 代表
经过两次鸦片战争,统治阶级中的一些当权人物看到了欧美 国家的船坚炮利。清朝统治阶级内部形成了洋务派
为了挽救国家的颓势,“_自__强__”“求富” 奕 、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人
(2)内容
创办近代工业
_江__南__机__器__制__造__总__局___、福州船政局、天 军事工业
津机器局等 上海轮船招商局、_上__海__机__器__织__布__局__、开 民用工业 平煤矿等
筹划海防 创办近代教育
建成了以_北__洋__舰__队__为代表的新式海军 开办了培养翻译和军事人才的学校
(3)评价 引进了资本主义国家的机器生产技术,是中国早期_现__代__化__的
积极 尝试 未能达到保障国家安全,抵抗外敌侵略的目的;不改变封建
义和团的办法,企图对义和团加以控制利用
结果
在中外势力联合镇压下失败
3.评价 (1)具有强烈的反帝爱国倾向,它所展现的中国人民不畏强暴的牺牲精神, 打破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幻想。 (2)存在明显的盲目排外行为;无法阻止中国滑向半殖民地的深渊。
“扶清灭洋” “扶清灭洋”口号具有爱国性质,突出反映了帝国主义与中华 民族的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其中“扶清”有利于争 取官兵,却容易放松对清政府的警惕;“灭洋”能动员广大民 众参加反帝斗争,但却带有盲目性、笼统的排外性质。
4.洋务运动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生产方式,促使中国近代企业诞生。 5.义和团运动具有反帝爱国的正义性,但其盲目排外的特点不具有历史 的进步性。
1.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
经济上
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化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及管理经验; 兴办的民用企业,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起到了一定的抵 制作用,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迈出了中国经 济近代化的第一步
第17课 外交事业的发展(课件 视频)-八年级历史下册教学课件(部编版)
四、全方位外交
6、外交成就:
①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 ②中国已与世界上180个国家建交,参加了100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 的工作 ③中国举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 正式会议、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亚信峰 会等重要国际会议,加强国际合作
7、外交意义:
二、中美关系正常化
4、中美关系改善的原因?
美国遏制中国政策的失败 美国希望通过改善对华关系来抗衡苏联 中国与苏联关系恶化 中国希望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
从中美关系缓和的原因当中,可以看出: 国家外交政策的根本出发点是什么?
“过去的时间我们曾是敌人,今天我们还有巨大的分歧。而使我们 走到一起的,是我们有超过这些分歧的共同利益。”
1.联合国成立于1945年,中国是联合国创始会员国之一,也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 理事国之一,当时由中华民国国民政府代表中国。
2.新中国成立后,在美国等国家的操纵下,长期将中华人民共和国排斥在外,仍由 蒋介石集团占据中国在联合国的席位。
一、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A、败退台湾的蒋介石占 据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 位。 B、美国的阻挠(在新中 国成立后,美国一直采取 孤立、封锁、包围政策, 阻挠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入 联合国,企图扼杀新中国 于摇篮中。)
①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②成为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的坚定力量 ③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四、全方位外交
8、外交布局: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
世界贸易组织
亚洲开发银行
➢ 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国际地位 的提高。(国家实力) ➢ 我国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外交政策、当 今政策) ➢ 外交家们的努力;(外交人才) ➢ 国际形势的变化,和平与发展是当今 世界发展的总趋势。(国际环境)
2013届高三人民版历史一轮复习导学案: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
专题八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第一讲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考点:《共产党宣言》的问世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基础知识:一.诞生的条件1.经济基础:(1)根本条件:推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2)弊端暴露:周期性发生,日益尖锐。
2.阶级与实践基础:工人运动兴起,(1)表现:19世纪三四十年代,法国起义、英国和德国起义;(2)意义:显示了无产阶级的伟大力量,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提供了和实践基础。
3.理论来源:十九世纪人类优秀文化成果(1)英法:法国的、傅立叶,英国的欧文,批判资本主义制度,提出了许多天才设想。
(2)德国的和英国的4.马克思、恩格斯的长期实践与努力(1)社会实践:深入工人运动等实践活动,揭露和批判资本主义制度;(2)思想转变:通过理论研究和革命实践,逐渐转变为;(3)理论创造:两人共同战斗,科学改造和吸收人类优秀思想成果,创立。
二.诞生:1.标志:1848年2月,《》的发表;2.内容:(1)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学说;(2)阐明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特点、目的和任务,以及共产党的理论和;(3)批判了各种流行的假社会主义,分析了它们产生的社会条件以及揭露了它们的阶级实质;(4)论述了共产党人革命斗争的。
3.意义是国际工人运动的第一个战斗纲领,标志着的诞生;运动蓬勃开展,形成不可抗拒的潮流;★拓展延伸1.十九世纪早期工人运动十分激烈的原因(1)政治上:资本主义刚开始向工业资本主义转变,资产阶级的剥削手段还带有封建色彩的旧痕迹,采用高压政策,工人阶级因财产限制而被剥夺了选举权。
(2)经济上:机器大生产正在建立,资本家以剥削绝对剩余价值为主,因而采用了相当残暴的手段使工人生活状况极为悲惨。
2.十九世纪早期工人运动的特点及原因(1)特点:从经济斗争发展到政治斗争,以政治斗争为主、暴力斗争为辅,具有自发性、分散性。
(2)原因:随斗争水平的提高,工人对资产主义的感性认识(如卢德运动)上升为政治角度,认为政治权利是经济保证,由于一些国家的资产阶级对工人的合法争取政治地位的运动进行镇压,工人便以暴力进行反抗,但由于在政治上提不出独立的纲领、无政党领导,属自发性与突发性斗争,而且当时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尚未形成,各国的情况不同,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程度也不尽相同,因此具有分散性。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课件(共49张PPT)优秀课件
红军抵达陕北吴起镇
甘肃会宁会师楼
1936.10 会宁
005 1935.10吴起镇
1934.10 瑞金
红军长征遇到哪些困难和问题?
1、敌人的围追堵截 2、恶劣的自然条件, 如:终年积雪的雪山,一望无际的草地。 3、缺少粮食给养、缺医少药。 4、内部矛盾斗争。
1934年,开始长征
金色的鱼钩
——毛泽东
如何理解这段话?(如何认识长征?)
1、宣言书:
象征了红军决不放弃、不畏艰难,坚 定的革命信念。
2、宣传队:
一路上,向广大人名群众宣传了共产党 的思想。
3、播种机:
宣传革命思想,使得群众成为革 命的 种子。
累
苦
不
不
累
苦
看
想
看
想
革
红
命
军
老
二
前
万
辈 红军过草红地军穿的过草鞋草 地
五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到达陕北的红4方面军一部
朱 德 、 周 恩 来 、 秦 邦 宪
长 征 到 达 陕 北 后 的 毛 泽
东
、
到达陕北的红2方面军一部
红军长征胜利的意义
• 粉碎了……, • 保存了……, • 使中国革命……。 • 红军长征播下……, • 铸就了……, • 打开了……新局面。
长征是宣言书,它向全世界宣告,红军是 英雄好汉;长征是宣传队,它向全中国人民宣 传了红军的主张;长征是播种机,它把革命的 火种撒遍了沿途的十一个省。长征结束,新的 革命形势就开始了。
毛泽东
周恩来 朱德
避敌主力 诱敌深入
集中优势
各个击破
胜利
第 五 次
1933年10月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第17讲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
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阶段。
集 训
考
考 法
(3)第三阶段:从 2001 年至今,这个阶段中国加入了世界贸易
全
突 组织,经济体制与国际规则全面接轨。
破
返 首 页
32
基
础
知
从家国情怀的角度,感悟改革开放新篇章
识
一 遍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过
课
后
材料
限
时
集
高
训
考
考
法
全 突
破
返 首 页
33
(1)中心环节:增强_企__业__活_力__。
课
后
(2)原则:政企分开、所有权和经营权适当分离。
限
时
高
(3)内容:国营企业实行各种形式的承包经营_责__任__制_和厂长(经
集 训
考
考 法
理)负责制。
全
突
破
返 首 页
8
基
础
知
识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本质上是生
一
遍 过
产力发展的要求。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运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
一
遍 过
势,是世界各国发展经济的基础战略。
课
后
(3)从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的改革目标看,只有对外开放才能跟 限 时
高
上世界先进水平,推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完成从计划
集 训
考
考 法
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渡。
全
突
破
返 首 页
30
基
础
知
识
一 遍
2.具体形式
过
一轮历史(人教版)课件:第二部分 第八单元 第17讲 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
要点 2 太平天国运动的特点 1.太平天国运动的特点(史料实证)
2.太平天国运动六大特点(历史理解) (1)背景:以往的农民起义多因土地兼并、政治黑暗、自然灾害 而发生;而太平天国运动则是因战争赔款加重了人民负担而发 生。 (2)起义形式:过去的起义也有利用宗教的,但大多数是中国自 己的宗教;而太平天国利用的宗教是外来宗教与中国民间宗教 相结合的拜上帝教。
解析 答案
《4.天太朝平田天亩国制运度动》中和先《后资颁政布新了篇《》天颁朝布田的亩时制间度是》1和85《3、资1政859 年新,篇洪》秀两全个创治立国方拜案上,帝在教此在期太间平发天生国的运历动史爆事发件(1是85(1 B年))前, 故A.A洪项秀错全误创;《立天拜津上帝条教约》签署是在 1858 年,故 B 项正确; 火B.烧《圆天明津园条在约》18签60署年,故 C 项错误;清朝军队攻陷天京是 1C8.64英年法,联故军D烧项毁错圆误明。园 D.清朝军队攻陷天京
服3.饰政、治发因辫素复在中中原国古服制装,历不史能的反发映展政进权程的中性扮质演,着故极其A重项要错 的角色。太平天国起义者曾把批判矛头对准“辫发顶戴”的 误;根据所学,随着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一切依旧回归清 王清朝朝的政统府治,,要并求未“引复发中巨原古变制,故”。B这项说错明误太;平太天平国天(国D,表) 明 A.转变为封建性质政权 运动的倡导者,希望创建人间天国的美好理想,非改朝换代 B.实现了近代中国生活巨变 的工具,故 C 项错误;服饰发辫的变革,是从外在的方面, C.成为改朝换代的工具 显示太平天国运动的革命性,故 D 项正确。 D.把服饰变革作为反清内容
二、爆发 1911 年 10 月 10 日,武昌城内新军工程营的革命党人率先起义, 攻占楚望台军械库。12 日,占领武汉三镇。 三、高潮:成立民国:1912 年元旦,孙中山宣告中华民国成立, 定都南京。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江苏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八第17讲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学案含解析人民版
第17讲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伟大的历史性转折轻巧识记——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史论术语——填后背诵]①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工作重点转移、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正式开辟的标志。
②中国的改革从农村起步,迅速向城市推进。
包产到户、包干到户和国有企业的改革为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了活力。
③从创办经济特区、兴办经济开发区到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和开发上海浦东,中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
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轻巧识记——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史论术语——填后背诵]1.(2019·海门一模)中共中央决定,允许农民以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把股份制引入土地制度建设。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有利于农业向现代化方向发展B.农民获得了土地买卖的自主权C.使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被取代D.推动农村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解析:选A 允许农民以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适度规模经济,有利于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故A项正确。
2.经济统计数据是史学研究的重要资料。
观察下面图表,推动这一时期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持续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A.实行社会主义改造B.深化经济体制改革C.开始融入经济全球化D.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解析:选B 材料反映的时间是1992年之后,A项在1956年底基本完成;1992年南方谈话标志着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故B项正确;我国开始融入经济全球化是20世纪70年代,排除C项;D项是2001年。
3.《中国对外开放的伟大实践》一文中提到:“十年实践,在我国沿海建立了从南到北的包括2个直辖市、25个省辖市、67个县、约1.5 亿人口的对外开放前沿地带。
”此后,我国政府( )A.设立深圳等经济特区B.开放十四个沿海港口城市C.决定开发和开放浦东D.开辟长江三角洲经济开放区解析:选C 从材料的关键信息是“十年实践”,所以此后的实践活动当在1990年以来。
八年级上册历史课件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长征记》
走向成熟
——《中国红军
中国共产党诞生 (1921年)
遵义会议 (1935年)
14年 转
新中国成 立(1949 14年年)
出现了很多错误,如 大革命的失败、第五 次反“围剿”的失利
折 由胜利走向胜利, 点 建立新中国
二、过雪山草地
飞夺泸定桥 四渡赤水
第十七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战略转移与遵义会议
1、战略转移 背景
由于红军和根据地的发展,使国 民党统治集团大为震惊。从1930年 底开始,国民党反动派对中央革命根 据地连续进行了五次大规模的军事 “围剿”。由于博古、李德等人的错 误指挥,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共中 央被迫进行战略转移。
五次反围剿情况对比
敌人的围追堵截
长征里震撼人心的数
1. 1934年10月长征出发:约30万人;1936年10月长征结束:约2.5万 人;抵达终点者为出发人数1/12。中央红军从瑞金出发时有8.6万人,到 达陕北时,仅剩6500人,平均每行进1公里,就有3至4名战士壮烈牺牲。 2. 红军牺牲营级以上干部多达430人,平均年龄不到30岁。长征途中年 龄最小的女红军名为王新兰,年仅11岁。3. 共进行600余次重要战役战 斗;中央红军平均每天一个遭遇战。中央红军长征路上一共368天,15 天用于打大的决战,235天用于白天行军,18天用于夜晚行军;整个长 征途中,只休息了44天,平均走182公里才休整一天4. 经过11个省,分 别为:江西、福建、广东、湖南、广西、贵州、云南、四川、西藏、甘肃、 陕西。翻越大山40座,其中5座大山终年积雪。跨过近百条河流,其中大 河24条。5. 总行程6.5万余里;红一方面军二万五千里,红二方面军二万 余里,红四方面军一万余里,红二十六军近万余里。
2013年历史一轮复习课件:专题八2013高考导航
专题八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3.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经济体制的
改革在农村和城市分别展开,逐步建 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些内 容都是历年高考考查的热点内容 4.联系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 制的建立,掌握和理解我国由社会主 义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
的必然性,并从中总结经验பைடு நூலகம்训
专题八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专题八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
道路的探索
专题八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2013高考导航
课程标准
概述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
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总结其经验教
训
专题八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决
策的内容,认识其对我国开创社会主
义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江苏最新考纲
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中国探索社会 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经济体制改革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专题八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考向瞭望
1.结合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索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总结经验 教训 2.分析如何从三大改造和“大跃进”以 及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吸收教训,促进 经济的发展
概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
改革的重要内容,认识改革和社会发
展的关系
专题八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的
过程,认识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
建设的意义
概述我国创办经济特区,兴办经济技
术开发区,开辟沿海经济特区和开发
上海浦东的史实,分析我国对外开放
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
专题八
2013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第17讲太平天国运动和新思想的萌发(精)
14
3.天京事变是太平天国统治集团内部 争权夺利的斗争,这是由其阶级本性决定 的。 4.太平天国与旧式的农民起义相比, 从理论基础、组织、革命纲领到施政方案、 革命任务、与西方交往和向西方学习等方 面都体现了新时代的特点。
15
5.《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 均没得到很好实施,然而其根源有本质 区别: 《天朝田亩制度》因具有空想性,根 本不可能得到落实;《资政新篇》则提 出了符合社会发展趋势,略带超前性的 具有进步性的构想方案,只是限于当时 的社会条件,没有得以实施。
20
( 3 )群众基础不同:前者突出反 映了农民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 烈愿望,极大地调动了农民革命的积极 性;后者不是太平天国农民革命实践的 产物,与农民的要求不相符,无法调动 农民的革命积极性。
( 4 )作用不同:前者直接推动了 太平天国革命斗争的蓬勃发展,后者由 于多种原因未能付诸实行。
第二部分
中国近代史
Part 1
(1804年前~1949年)
1
第六单元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 半封建社会 (1840年至19世纪60年代)
第17讲
中华民族的抗争探索——太平天国 运动和新思想的萌发
2
基础知识整合
一、太平天国运动 清政府加紧搜刮人民,阶级矛盾 激化 原因
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带来新灾难
两广 地区自然灾害严重 _____
16
虽然都是太平天国运动的革命纲领, 都具有反对封建统治的意义,但是《天朝 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的经济主张既 不是继承关系,也不是发展关系,而是根 本对立的——前者主张建立小农经济社会, 是落后的;后者主张发展资本主义,是先 进的。
17
6. 林则徐、魏源的思想代表的阶级 利益是清统治集团中爱国的地主阶级的 利益,学习西方限于器物的层次,“新 思想”是指学习西方的先进军事技术以 抵御外国侵略的思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栏目 导引
专题八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对点训练
小明仔细
阅读右图后,得出下 列结论,你认为合理的是( )
①标志着我国经济特区建设的开始 ②1990年中央做出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的英明决策
栏目 导引
专题八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③上海浦东的开发开放成为中国进一 步对外开放的重要标志 ④浦东开发开放是深化改革、扩大开 放的长远战略决策 ⑤浦东作为十四个沿海开放城市首先 开发开放,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的开 始
是1980年开放四大经济特区深圳、珠
海、汕头、厦门。十四个沿海开放城 市在1984年5月开放,且不包括上海。
栏目 导引
专题八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名师指津】
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
共十四大召开作为改革开放新阶段的 标志的原因 (1)南方谈话确认社会主义也可以实 行市场经济,从而解除了把计划经济 和市场经济看做社会制度属性的思想 束缚。
栏目 导引
专题八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改革开放 ④做出实行______________的决策。 (3)意义 ①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历史 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②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 路。
栏目 导引
专题八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③标志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的到来。 2.对内改革 (1)农村改革 ①开端:1978年,安徽凤阳县小岗村 包产到户 实行_____________。
从学习苏联模式到开辟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建设道路。
栏目 导引
专题八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考点整合
考点整合一 西方模式、斯大林 模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式的 比较
栏目 导引
专题八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西方模式 斯大林 中国特色社 项目 (英国) 模式 主义模式
生产 以公有制为 生产资 资料 生产资料 主体,多种 料公有 所有 私有制 所有制经济 制 制 并存
栏目 导引
专题八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A.①②③ C.②③④
B.③④⑤ D.①③⑤
解析:选C。解题的关键在于图片中 文字,即“上海市人民政府浦东开发 办公室”和“上海市浦东开发规划研 究设计院”,由这两个名字我们就可 以判断这是对外开放的重要标志。
栏目 导引
专题八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再结合教材知识可以判断②③④与史 实相符,而我国经济特区开始的标志
栏目 导引
专题八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6.内容:农村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 任制”,城市改革国有企业,增强企 业活力,推行多种所有制经济形式。
7.实质: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有计
划、有步骤、有秩序地改革生产关系
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
系列相互联系的环节和方面,是社会 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栏目 导引
专题八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8.意义: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提 高了城乡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改善 了人民的生活水平,国民经济有了较 大发展。
栏目 导引
专题八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命题视角预测探究
把脉高频考点,突破教 材重点
栏目 导引
专题八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1)近两年的高考,本专题命题主要有 两条主线:一是经济体制改革,农村 →城市→市场经济体制;二是改革开 角 放进程,并关注横向联系,如中苏改 革、罗斯福新政、西方福利制度等。 度 (2)高频考点主要有十一届三中全会、 经济体制改革后农村和城市取得的成 效,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30年改革 开放的伟大成就。
栏目 导引
专题八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2)特点 ①在所有制结构上,坚持公有制的主
体地位。
②在经营管理上,国家实行强有力的
宏观调控,发挥计划与市场的优势。
③在产品分配上,以按劳分配为主,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栏目 导引
专题八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④在奋斗目标上,以实现共同富裕为 根本目标。
栏目 导引
解放和认识深化,我国初步建立了社
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栏目 导引
专题八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轻巧识记】
伟大转折
栏目 导引
专题八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地公有制,农民对土地只 有使用权和经营权,而没有所有权, 经营方式改为“分户经营,自负盈 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与当时的 生产力水平相适应,但并不适用现代 农业的发展需要;
栏目 导引
专题八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考点整合二 对中国经济体制改
革的认识
1.含义:经济体制是指在一定所有
制基础上的组织、管理国民经济的体
系和制度。经济体制改革即是改革这
些体系和制度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
部分。
栏目 导引
专题八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2.必要性: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 制严重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 3.前提: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4.目的: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5.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 制。
栏目 导引
专题八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②主要内容: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 解放 敢于实验;社会主义的本质是________ 生产力 ________,发展生产力,要抓住时机, 发展自己,发展才是硬道理。 ③意义:对推进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具 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2)中共十四大
栏目 导引
专题八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 立 (1)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召开 ①提出: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 市场经济 会通过关于建立社会主义__________ 体制 _________若干问题的决定。
栏目 导引
专题八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②作用:使中共十四大提出的经济体 改革目标 制____________和基本原则具体化。 ③意义:勾画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 制的基本框架,规定了国有企业改革 的基本方向。 (2)中共十五大
栏目 导引
专题八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西方模式 斯大林 中国特色社 项目 (英国) 模式 主义模式
高度集 经济 市场经济 中的计 社会主义市 体制 体制 划经济 场经济体制 体制
栏目 导引
专题八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斯大 西方模式 中国特色社主 项目 林模 (英国) 义模式 式 人民代表大会 制度、中国共 君主立宪 一党 产党领导的多 政治 制、内阁 制、 党合作和政治 体制 制、两党 终身 协商制度、民 制 制 族区域自治制 度
专题八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第17讲 伟大的历史转折和走向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栏目 导引
专题八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考点串讲分层突破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1.十一届三中全会 (1)召开:1978年12月。
(2)内容
栏目 导引
专题八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实事求是 ①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____________ 的指导方针。 阶级斗争 ②停止使用“以____________为纲”的 口号,做出了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 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 ③肯定了经济体制中权力下放的原则, 坚决按经济规律办事。
栏目 导引
专题八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①召开:1997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五
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邓小平理论 ②主要内容:把______________确立 为党的指导思想;就社会主义初级阶
段的所有制结构和公有制实现形式等
问题提出一系列重要论断。
栏目 导引
专题八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社会 ③意义:是中国共产党在探索______ 主义建设道路 __________________上的又一次思想
栏目 导引
专题八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3.对外开放 (1)过程 ①设立经济特区:1980年在广东的 深圳 ________、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 设立经济特区。
②开放沿海港口城市:1984年,开放 大连 ________、秦皇岛、天津等14个沿海 港口城市。
栏目 导引
专题八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①召开:1992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 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②内容:明确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 社会主义市场 标 是 建 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经济体制;要求坚持党的基本路线, 加快改革开放步伐,集中精力把经济 建设搞上去。
栏目 导引
专题八
栏目 导引
专题八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使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措施不是家庭
联产承包责任制,而是发展乡镇企 业、非农产业。
栏目 导引
专题八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名师指津】当今的对外开放与旧中 国的“开放”的性质完全不同。近代 开放是西方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与 掠夺,是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产物。 当代开放是中国与世界各国正常的经 济文化交流,是服务于社会主义繁荣 这一出发点的。
栏目 导引
专题八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②推广:1980年中共中央发出加强和 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文件,推动了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广。 ③意义: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的经济形势和社 会面貌。 (2)城市改革
栏目 导引
专题八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①依据:1984年10月,十二届三中全会 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 政企分开 ③原则:____________、所有权和经营 权适当分离。 ④措施:实行各种形式的承包经营责任 厂长 制和_____________负责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