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诗歌鉴赏专题复习(一)学生版2016版解读

合集下载

2016诗歌鉴赏解析

2016诗歌鉴赏解析
的感情。
2018/10/12 9
• 答题示例:
南浦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提问: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 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 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 回答:同意。“看”,在诗中指回望(步骤
一)。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 都令自己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 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步骤二)。 只一“看”字,就淋漓尽其所有致地表现了离别 的酸楚(步骤三)。
2018/10/12 10
13.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粤秀峰晚望同黄香石诸子二首(其一) 谭敬昭 江上青山山外江,远帆片片点归艘①。 横空老鹤南飞云,带得钟声到海幢②。 注:①艘:小船。②海幢,即海幢寺 1.诗中哪些意象体现了题目中的“晚望”?请分 别从“晚”、“望”两个方面回答。(3分) (1)晚:归艘 钟声 望:江、青山、远帆、老鹤 2.简析诗中“带”字的妙处。(3分) (2)①“带”,带来的意思。②这里采用了拟人 手法,赋予“老鹤”人的动作,不说钟声远播, 2018/10/12 11 而说老鹤带钟声到海幢,使画面具有动感。
对诗歌中重点字词的理解, 是诗歌鉴赏的第一步,只有 正确理解字词句,才能准确 鉴赏诗歌。因此,重点字词 成为题点设置的一个内容。
2018/10/12 4
1.动词:
例1: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解析:“怨”字明显用了拟人手法, 既是曲中之情,又是吹笛人之心。
2.修饰词
例2: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解析:一个“孤”字,写尽环境之孤苦, 由此可达人心。
这首诗的 字(句),[语言技巧] 通过描写 景象(事物)[形 象] 掌握诗歌鉴赏的一些名词和术语。 抒发了诗人 的思想感情。[思想感情]

2016年高考诗歌鉴赏.ppt.

2016年高考诗歌鉴赏.ppt.

(二)读作者——作者定诗风3
3、了解作者的际遇。
• 不同经历和遭遇,呈现的内容和风格会有极大差异。 • 如:陶渊明辞官归隐后的田园生活决定他超尘脱俗。 • 李白的诗兼有游侠、刺客、隐士、道人、策士、酒徒 等类人的气质或行径,决定他是一个追求绝对自由, 蔑视世间一切的浪漫主义诗人。 • 杜甫以草堂生活为界,之前他经历十年长安困苦生活, 又经安史之乱;到了成都后,过了一段比较安定的生 活。这样的经历决定了他前后作品内容、风格的差异。
(五)读关键词句
商山早行 (唐) 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快速找出每首诗 中的关键句,抒 发了什么感情?
早 行(宋)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少年游〃早行(宋)林仰 霁霞散晓月犹明。疏木挂残星。山径人稀,翠萝深处,啼 鸟两三声。 霜华重迫驼裘冷,心共马蹄轻。十里青山,一溪流水,都 做许多情。
抒怀类 菊 梅 黍离
爱情类 红豆 连理 战争类 楼兰 长城 乐曲类 后庭花 梅花落
积累文化常识
(四)读意象
送人归京师① 陈与义② 门外子规啼未休,山村落日梦悠悠。 故园便是无兵马,犹有归时一段愁。
【注】①京师:指北宋都城汴梁。②陈与义:南宋初年爱 国诗人,河南洛阳人。
问:指出诗中“子规”意象的含义。 答案:思念故土,有家难归的悲伤。

读题目——题目定内容 3 3、表达作者的情感。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注]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时是一个重要节日。
思考: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诗歌鉴赏专题讲义1(共77张)分析

诗歌鉴赏专题讲义1(共77张)分析

★名词:多个意象的组合连用(列锦), 往往会营造出具有特定氛围的画面,进而表现 出诗人特定的心情。如杜牧的《江南春》“水 村山郭酒旗风”就用多个名词罗列了水村、山 峦、酒旗、风几个意象,让我们领略到了江南 春天的特有风情。
练习题
鉴赏 诗歌 中 语言 的基 本知 识
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练习题
鉴赏 诗歌 中 语言 的基 本知 识
望庐山瀑布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问:该诗第二句中的“挂”字用得很传神,请说 出它的妙处。
练习题
鉴赏
诗歌 答案:“挂”字采用比拟的修辞手法,化动为静
中 语言
(第一步),写出了庐山瀑布的磅礴气势和远看时
的基 的特有形态(第二步),表达了诗人对庐山瀑布的 本知
鉴赏 诗歌 中 语言 的基 本知 识
★数量词:恰当使用数量词可以使表意更 加到位,抒情更加充分。如:郑谷曾把齐己 《早梅》“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中的 “数枝开”改为“一枝开”,从而更显早梅之 早。又如李白的“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中的三千丈,用极度夸张的手法表现出诗人的 愁思绵长。
鉴赏 诗歌 中 语言 的基 本知 识
一、炼字题型经常考察的词有以下几类: ★动词:效果是化静为动,赋予画面
动态感,形象生动,通常能使整个画面显 得更加生机勃勃。如张先“云破月来花弄 影”的一个“弄”字把诗人欣赏月下花枝 在轻风中舞动的美写出来了;宋祁“红杏 枝头春意闹”的一个“闹”字把诗人心头 感到蓬勃的春意写出来了。
鉴赏 诗歌 中 语言 的基 本知 识
★形容词:不仅能更加生动形象的描摹出意 象的特点,还能够营造特定的意境氛围,表达诗 人特定的思想情感。如“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 孤城万仞山”,一个“孤”字,写尽环境之孤苦, 由此可达人心。

2016级高考诗歌鉴赏专题训练评讲

2016级高考诗歌鉴赏专题训练评讲

四 1.B “表达了作者对海棠生命短暂的悲叹”错,应该是表达对春天易逝的惜春 伤春之情。 2.拟人。“殷勤”“独自殿”等词语赋予“木芍药”以人的感情,表达了
作者的感激与赞美。对比。木芍药与上文的海棠、梅子对比,体现了“木
芍药”善解人意,延续保持春光到最后的特点。借物抒情。借对木芍药的 感激与赞扬,表达自己惜春而不得的伤春之情。(每点2分)
三 长相思· 山一程 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1.D 【解析】“因旅途艰辛渴望好梦不得而倍感春夜漫漫的痛苦”错误。 2.答:不同之处:纳兰词抒写了身飘天涯,思亲无眠的寂寞感伤。吕词则 抒写了①羁旅行役,思亲感伤;②佳节独处,寂寞无眠;③家国沦亡,归 而不得,忧时伤乱,痛苦深沉。

1.C (尾联属于直接抒情)
2.答:①“过”有“路过、经过”之意;“摇”即“摆动、轻摇”之意(2 分)。②一只鸟飞过寒冷的枯木,好几朵花在翠藤上便摇曳起来,这两句
写出了“飞鸟”经林间翩然飞过的自然状态以及花儿在清风中的轻摇之态
(2分)。③作者借鸟的无忧无虑、无欲无求,山花的无拘无束来体现山居
Hale Waihona Puke 环境的清幽,以衬托出“岩居僧”淡泊平静(安闲、平和)的心境(2分)。
二 1. D 【解析】“‘数亩荒园’,点明了诗人的目的地”错,数亩荒园指的是 女王城东禅庄院,是饯别的地点。 2.(6分)尾联虚写,回忆“去年今日”,前一年苏轼赴黄州,凄风苦雨 的途中,只有梅花相伴,细雨断魂,暗寓迁谪之感。(3分)而一年以前的 孤独和凄凉正好与今年朋友送别的深情厚谊形成对比,即不只是回忆“去 年今日”,也是在写“今年今日”,朋友间的深情厚谊,消释了人生旅程 的孤苦和寂寥。(3分)

2016一模诗歌解析解析

2016一模诗歌解析解析

15. 下面《世说新语》选段中谢朗、谢道韫的语句与 上文的《百字令》都描写了“白雪纷纷” 的景象, 请从二谢语句中任选其一,与《百字令》中任一写雪 的诗句进行比较赏析。(6分)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 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①曰: “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②曰:“未若柳絮因风 起。”公大笑乐。
征夫 5.乱用词语: 杀人如麻
根本原因:诗文不分,诗意读得不透
» 海淀期中 » 15.木棉花也称“英雄花”,请结合诗歌内容解
说木棉花为什么被称为“英雄花”。(6分)
评分要点:(6分) ① 外在形态:木棉树高大,花色红艳,花形硕大 (2分),具有挺拔伟岸的形象(1分)。 ② 内在气质:木棉大气沉稳,具有超凡脱俗的气质 (1分);不惧环境艰难,富有“愿为飞絮衣天下” 的博大情怀(2分)。 (意思对即可)
1.不知道烘托了谁? 鲁智深、爱国志士、爱国将领(关键词看出来);
或者模棱两可地说;或者林冲自己烘托自己——用头 脑中的林冲来回答 2.贴标签式地回答,凡是英雄形象的词语都写上。 (一种说不定就能撞上答案的心理?) 3.用同类词语,不会多角度分析。
如:英勇、有勇有谋、武艺高强 4.解读词作下片写了一个什么形象的人。
注意书写 (书写正确、规范、美观)
(2)上面文字以《百字令》词,烘托出一个怎样的人 物形象?(3分)
评分标准:激愤1分,豪气1分,英勇1分
参考答案: 诗歌借助壮阔的雪景以及征夫的威猛形 象,烘托出林冲激愤满怀、豪气冲天、 英勇无畏(不畏强暴)的英雄形象。 (意思对即可,不抠字眼,综合起来看 语意)
碧空下寥片廓描。绘了边塞将士们在雪中的豪迈气概,谈论战
略的沉着英勇,展现了战士们风雪中的英姿。

2016年高考诗歌鉴赏真题精赏细析

2016年高考诗歌鉴赏真题精赏细析
2.思路点拨: 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 全诗的线索、全诗的感情基调、全诗的思想,抓住这 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 程度。
品评词语, 巧抓 “诗眼” 。
“诗眼”大致分为两类:一是一首诗内容的凝聚
诗 点,表现诗的主旨,这是全诗的诗眼。

题李凝幽居
本诗通过对
是 什 么
• 第一种模式: 炼字型
(一)炼字题如何设问(命题角度)?
1、诗中的某个词用得好不好?为什么?或某字历 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直接鉴赏关键词)
2、诗中的“诗眼” “关键字”是哪一个?为什么?
(找出关键词并鉴赏)(何为诗眼?)
3、这个词与另一个词比较哪个更好?为什么? (比较鉴赏)
炼字题型答题模式
例: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七炼颜色词
•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蒋捷)
作用:一般表现心情,增强描写的色彩感 和画面感,渲染气氛 。
• 黄、翠、白、青四种颜色,点缀得错落有致,而且 由点到线,向着无限的空间延伸,画面静中有动, 富有鲜明的立体节奏感。
2016高考诗歌鉴赏真题 精赏细析
明确目标: 一、掌握诗歌鉴赏基本技巧 二、熟悉诗歌鉴赏真题题型 三、积累诗歌鉴赏必备知识
鉴赏诗歌语言
叠音妙用的词
颜色渲染的词
拟声形象的词
精炼传神的词
把握句法
品味词语
诗 歌 的 语 言
高考诗歌鉴赏知识树
明了风格
考查题型
•1、第一种模式:炼字型 •2、第二种模式:诗眼型 •3、第三种模式:炼句型 •4、第四种模式:分析语言特色

2016诗歌形象鉴赏课堂版解析

2016诗歌形象鉴赏课堂版解析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⑴这首诗的前两句描绘了怎样的环境。 ⑵试简要的分析“蓑笠翁”的形象。
(1)寒冷、寂静(或:冷峭)
(2)是一个清高孤傲的形象。在这样一个寒冷 寂静的环境里,那渔翁不怕天冷雪大,忘掉一切, 专心钓鱼,形体虽然孤独,性格却显得清高孤傲, 甚至有点凛然不可侵犯似的。这个被幻化了、美 化了的渔翁形象,实际上正是诗人摆脱世俗、超 然物外的清高孤傲思想感情的寄托和写照。
西楼 曾巩 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 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 注:钩疏箔:把帘子挂起 问:此诗描写了什么景色?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 感?
这首诗描写了海滨暴风雨来临前的壮美景象。 连天的海浪随着阵阵雷声汹涌而来,在北风的 呼啸中波浪不断拍打堤岸,又咆哮着远去。这 种壮美景象的描写渲染了“山雨欲来风满楼” 的雄伟气势。从而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内 心的豪情。
“尘暗旧貂?”是说尘土积满从军时穿的貂皮大衣。下片表达敌人
尚未消灭,自己衰鬓先斑的慨叹,“天山”代指抗金前线。“心
பைடு நூலகம்在天山,身老沧洲”表达了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幽愤。
诗歌描写了一个被闲置不用的抗金英雄形象。诗中人物曾经 金戈铁马,驰骋疆场,现在虽被弃置不用,但仍胸怀报国之志, 心系抗金前线。诗歌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自己壮志未酬、 报国无门的感慨。
• 【解析】审清题干是结合全诗来分析的,仔细 阅读诗歌,就不难发现:对“竹轩”“柴 门”“狭径”等简朴清幽的生活环境的描写, 表现了诗人日常生活的闲适自得;“倦 卧”“闲吟”等反映了诗人洒脱的生活态度;
二、景物形象类 诗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景。抒情诗,往
往是借助客观物象(山川草木等)表现出来 的主观感情形象,也就是含有“意”的形 象,即“意象”。诗人一般借意象来表现 自我,诗人作为主体,往往与意象这个客 体合而为一。有时诗中有几个意象,各个 意象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

2016年高考古典诗歌鉴赏之读懂诗歌解析

2016年高考古典诗歌鉴赏之读懂诗歌解析

明内容类别 明风格背景 明疑点难点 明诗歌大意 明思想主旨
题大庾岭北驿①
【唐】宋之问
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
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
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
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②。 【注】① 大庾岭为五岭之一,古人以此为南北分界,有北雁南飞至此不过岭
南之传说。诗是作者流放钦州途经大庾岭时所作。②《荆州记》载,南朝梁时 诗人陆凯有这样一首诗:“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何所有,聊赠一枝 春。”
三、看注解
羁旅情怀、漂泊之感、贬谪
【注释】: 之意、思乡念亲的离别之情
• ① 大庾岭为五岭之一…,…古人以此为南北分界, 有北雁南飞至此不过岭南之传说。诗是作者流放 钦州途经大庾岭时所作。
• ②《荆州记》载,南朝梁时诗人陆凯有这样一首 诗:“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何所有, 聊赠一枝春。”
题大庾岭北驿①
依依不舍 孤独寂寞 悲伤忧愁 诚挚关怀 情深意笃
羁旅诗(思乡)
虚实结合
日暮思归 望月怀远 羁旅愁思 久戍思乡 孤寂落寞
二、看作者
了解作家的生平(时代)、思想、创 作风格,有助于对其作品内容的理解和把 握。
二、看作者
韩偓
韩偓(约842-923):字致尧,京兆万年(今 陕西西安)人,这首诗是作者流徙闽地时所作。
关键信息:这首诗是作者流徙闽地时所作。
贬谪之意……
有时作者的信息在注释里会有所交代, 这就要求我们特别关注诗歌注释!
熟知的诗人的风格
• 陶渊明—— • 李白—— • 杜甫—— • 王维—— • 李清照—— • 陆游——
归园之乐、朴素自然 愤世嫉俗、浪漫豪放 心系国家、沉郁顿挫 山水田园、诗画一体 早期少女闲适、晚期国仇家恨 悲壮爱国

专题12 古代诗歌鉴赏-2016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精品资料(解析版)

专题12 古代诗歌鉴赏-2016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精品资料(解析版)

【考情解读】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内容是诗歌鉴赏试题的命题热点。

诗歌的四大命题热点中,尤其要关注表达技巧和思想内容的命题;要注意名家的非名作和非名家的名作,尤其是宋词作品;比较鉴赏的题型将会受到追捧。

【重点知识梳理】一、鉴赏诗歌的形象形象是主观情志和外在物象融合的结晶,是浸润着作者浓郁主观情感的意象。

它包括人物形象、景物形象、事物形象三种。

1、人物形象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包括抒情主人公形象和诗歌所刻画的人物形象。

前者是诗人自己,后者是诗人所刻画和要表现的人物。

常见的提问方式有:①这首诗塑造了怎样的诗人形象?②简要分析(或概括)诗中刻画的人物形象。

③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具有怎样的特点?2、景物形象景物形象(意象)是指诗歌中描绘的自然景物或人文景物,有单个景物形象,也有由多个景物形象组合成的意境。

常见的提问方式有:①诗中描绘了怎样的画面?②诗中描写了怎样的意境?有什么作用?3、事物形象诗歌中的事物形象,即咏物诗或杂诗中吟咏的对象,如骆宾王《咏蝉》中“蝉”的形象,陆游《卜算子·咏梅》中“梅”的形象等。

二、鉴赏诗歌的语言诗歌是语言的艺术。

诗歌的语言要求精练、含蓄,富于形象感和感染力。

鉴赏诗歌的语言要求考生了解诗歌语言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调动想象、联想、比较等多种方法,进一步领悟诗歌的精妙之处。

命题角度有赏字词、赏语句、赏语言风格。

1、赏字词炼字主要是锤炼诗词中的动词、形容词和副词。

这类题往往要求品味这些经过锤炼的字所深藏的情思或品味其更为形象生动的效果。

常见的提问方式是:①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②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③本诗的某字,换成另外一个字好不好?为什么?2、赏语句对诗歌语句的鉴赏,一般有如下角度:对句意的把握,对表达技巧和在结构上的地位的分析。

更多的时候是综合考查。

3、赏风格不同诗人的作品,或者同一诗人的不同时期的作品,往往呈现出不同的语言风格。

鉴赏诗歌语言风格,就是对诗歌语言的格调、色彩、境界、情味等方面的赏析。

2016年高考专题复习之诗歌鉴赏-形象意境类

2016年高考专题复习之诗歌鉴赏-形象意境类
26
第26页,共125页。
人物形象鉴赏题如何规范作答?27来自第27页,共125页。
阅读李白诗《独坐敬亭山》,试分析诗中所 塑造的诗人形象。
独坐敬亭山
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28
第28页,共125页。
独坐敬亭山 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17
第17页,共125页。
第四步:结。总结形象意义。就是分析形象中词人所
寄寓的思想感情或蕴含的哲理。本词中的主人公是一个孤
独寂寞而又自哀自怜的思妇形象。
请你组织答案: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规范答案】主人公满腹哀怨,对月怀远,月却不解;临
水看花,花自飘零,无人怜惜。刻画了一位孤独寂寞又
第23页,共125页。
• 1.(2011·四川高考)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 怀天经、智老,因访之 • 陈与义
• 今年二月冻初融,睡起苕溪绿向东。
• 客子光阴诗卷里,杏花消息雨声中。
• 西庵禅伯还多病,北栅儒先只固穷。
• 忽忆轻舟寻二子,纶巾鹤氅试春风。 • (选自《陈与义集校笺》)
• [注]天经,姓叶,名懋;智老,即大圆洪智和尚。诗中 “禅伯”指大圆洪智,“儒先”指叶天经。
13
第13页,共125页。
【问题】词中三、四两句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主人公形
象?请简要分析。(4分) 【审题推断】
细审文本及题目,写出你读取的有效信息和由 此推断出的结论。 【信息1】
“千万恨,恨极在天涯”。
推论: 主人公满腹怨恨。
14
第14页,共125页。

2016年高考诗歌鉴赏复习资料(一)

2016年高考诗歌鉴赏复习资料(一)

教师2016年高考诗歌鉴赏复习资料(一)一、解读考纲和考情1、考纲要求:一、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二、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2、命题特点:(1)选材上,唐宋诗词所占比例大,一般是名家作品或非名家的名篇;(2)考题内容涉及考查思想感情观点态度和表达技巧,对形象和语言的考查往往融合在感情和技巧中,注重情景分析(3)新增对比迁移---比较鉴赏(课内与课外对比),考查知识迁移能力。

3、诗歌鉴赏三步走:能读懂-----会鉴赏----精表达读懂是知识的综合运用。

读懂是鉴赏和表述的基础4、诗歌鉴赏的难点------(1)如何鉴赏古代诗歌中的意象意境;(2)如何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3)如何把握古代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

5、破解方法(1)---记住古代诗歌中常见意象的特征、意蕴和常见意境的特点(2)将常见表达技巧尤其是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比喻、象征等搞清楚。

(3)按诗歌题材分类牢记每类诗歌的基本情感;注意作者生平、创作背景、知人论世;把握相关意象和议论抒情句(诗眼)6、存在的问题1.读不懂诗2.看不透题意3.答题不对路4.知识欠缺回生二、读懂古诗词------知人论世,缘景明情1、读懂的标准-----把握两“明”(1)明诗意一要明白表层意思:翻译出诗句大意(时间、地点、人、物、景或事情)二要领会深层意思:营造了什么意境(形象、氛围)表达了什么情感,反映了什么思想(态度、观点等)(2)明题意----明白问题指向(考什么)和要求。

2、读懂古诗“五步阅读法”【第一步】:看题目,定题材,明内容,捕捉情感线索。

文章的眼睛‘理解诗歌的切入点,标题往往对诗歌内容有很明显的提示总括作用。

有些题目交代了很多信息,或概括主要内容或揭示作品的线索、或奠定诗歌的感情基调。

(《书愤》、《归园田居》)具体作用:(1)概括作品内容,交代写作时间、地点、对象、事件(2)交代写作缘由或目的,暗含情感(3)奠定感情基调 (4)揭示作品线索或点明主旨或诗眼(5)表明诗歌的题材,暗示诗歌的表达技巧(6)表明体裁【示例】王维《山居秋暝》“山居”明示了诗的题材属归隐一类;“秋”点明季节;“暝”点明具体的时间。

2016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诗歌鉴赏(一)如何读懂古诗词精品课件分析

2016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诗歌鉴赏(一)如何读懂古诗词精品课件分析
注: ① 【宣城】今安徽宣城县。 ② 【子规】一名杜鹃,
相传为古蜀帝杜宇所化,暮春而鸣,相传子规鸟的叫声如蜀地 方言 :不如归去。此时杜鹃花亦盛开。 ③ 【三巴】东汉末年 置巴郡、巴东、巴西,合称三巴。泛指蜀地。
“子规鸟”在诗中起什么作用?表达了怎样的思
想情感答?:子规鸟是作者家乡“蜀国”的景物, 由于作者在宣城看到杜鹃花,自然就联想到家 乡的子规鸟,因此,子规鸟所起的作用是引发 作者的思乡之情。
例三(四川)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其二) 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这首诗丰富的感情蕴涵在景物与人物活动的描写之
中。结合全诗,对此作简要分析。 这首诗前两句用夸张手法写祖国山河的雄阔壮丽,
饱含热爱之情,并为进一步抒情做了铺垫;第三句“泪 尽”二字将亡国之恨宣泄无遗;第四句一个“望”字写 出遗民对南宋军队收复失地的企盼,一个“又”字则曲 折第表达出对苟且偷安的南宋朝廷迟迟没有收复失地的 失望与埋怨。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思路点拔]
尾联的抒情,直截了当,毫无拖泥带水 之感,充分展现了将士们为国杀敌、建功立 业的慷慨豪迈的情怀,展现了盛唐时期的积 极向上、昂扬奋发的时代风貌。当然,是完 全建立在前三联的对军队艰苦生活的刻画基 础上的。没有前三联的烘托,就没有尾联这 种昂扬、乐观、豪迈情感的直接抒发。
总结方法
• (三)看作者,知人论世 • 知人论世,就是说,要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思想
感情,就要了解作者的生平和所处的时代背景。其实,许 多诗所表达的主旨和思想感情都与作者的生平遭遇和所处 的时代有关。我们要关注著名诗人的相关遭遇、境况,所 处朝代国势、朝政…… • 如介绍诗歌是作者被贬某地时所作,则要考虑是否有怀才 不遇、报国思用等情感;如介绍作者常年旅居外地,则要 考虑羁旅愁思、思乡怀人之情;如介绍作者是南宋诗人 (或朝代已灭亡),则要考虑收复失地之心……

2016诗歌鉴赏详细版

2016诗歌鉴赏详细版

登裴秀才迪小台【唐】王维端居不出户,满目望云山。

落日鸟边下,秋原人外闲。

遥知远林际,不见此檐间。

好客多乘月,应门莫上关。

(选自《全唐诗》)(1)“满目望云山”句中“望”字一作“空”,你认为这两个字用哪个更好?请说明理由。

(2分)(2)请结合诗句说明颔联采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3分)(3)你如何理解诗中的“闲”字?(3分)【答案】(1)“望”字更好,承上启下,照应标题中的“登”,同时引起下文所见之景。

(答“空”字说明理由也可给分)(2)借景抒情,借幽静之景抒发闲适之情,动静结合,前句动静、后句静景,构成一幅动静结合的画面。

映衬,落日、鸟和人相互映衬,表达现实之情。

(3)“闲”既是环境的的“宁静”之境,又是一种“闲适”之情,“人外”应是“世外”之意,“闲”勾勒出“小台”的“宁静”景物特征,有表达了诗人远离世间的喧嚣的“闲适”之情。

【赏析】王维山水诗歌的特点,是在描绘自然美景的同事流露出闲居生活中的闲适的情趣,或静谧恬淡,或气象萧肃,或幽寂冷清,表现一种对现实的漠不关心甚至禅学寂灭的思想情绪。

这首诗表现的就是恬淡闲适之情。

诗人起句便写端居室中,显得宁静安闲,不与世间接触。

端居室中,并不封闭,他眼望室外,遥望远山苍云,与云山自然结合,变现一种恬淡适意的情怀。

这诗句的艺术张力较强,给人以广阔的联想空间。

读着这样的诗句,一些读者也会感到诗人的心事浩茫,寄托遥远,表现一种强压纷繁的思绪。

颔联使用了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除了对仗工整外,还采用了对面敷彩表现法,本为鸟在落日时飞上飞下,被诗人表现为“落日”在“鸟边”落下;本为人在秋原上心闲意静,诗人却说秋原在人心之外显得安闲。

颈联表面上写自己只能看到遥远的山林,而不见自己的屋檐,实际上表达的是心胸宽阔,视野博大,寄情山水,早忘记了身边的琐琐屑屑,忘记了人世间的纷纷攘攘,达到与自然冥合的境界。

尾联回到人世,但不是世俗的人世,而是仙风道骨的境界,乘着明月,等着友人,门无须关,窗不必闭,一切适意,一切自然,何等闲适!整首诗突出一个“闲”字。

2016诗歌鉴赏高考题附带解析

2016诗歌鉴赏高考题附带解析

2016年全国卷一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1~2题。

金陵望汉江李白汉江回万里,派作九龙盘①。

横溃豁中国,崔嵬飞迅湍。

六帝沦亡后②,三吴不足观③。

我君混区宇,垂拱众流安。

今日任公子,沧浪罢钓竿④。

【注】①派:河的支流,长江在湖北、江西一带,分为很多支流,②六帝:代指六朝,③三吴,古吴地后分为三,即吴兴、吴郡、会稽,④这两句的意思是,当今任公子已无须垂钓了,因为江海中已无巨鱼,比喻一无危害国家的巨寇。

任公子是《庄子》中的传说人物,他用很大的钓钩和极多的食饵钓起一条巨大的鱼。

1.诗的前四句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用意?(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中运用任公子的典故,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5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6年全国卷二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1~2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届高三第一学期语文学案(6)诗歌鉴赏复习专题(一)编写:王玉审阅:王高春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考纲解读】考纲要求:鉴赏评价D级考查材料以唐宋诗词为主,也可选择其他时代、其他体裁的作品。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课前导案】一、诗歌赏读醉眠唐庚山静似太古①,日长如小年②。

馀花犹可醉,好鸟不妨眠。

世味门常掩,时光簟已便③。

梦中频得句,拈笔又忘筌。

【注释】①太古:远古。

②小年:形容时间长,近似一年。

③簟:diàn 竹席。

便:适宜。

唐庚 (1071-1121),北宋文学家,字子西,丹棱(今四川眉州西)人。

绍圣进士。

宋徽宗时,张商英荐其才,除提举京畿常平。

张商英罢相后,他也被贬至惠州。

遇赦后,为承议郎,提举上清太平宫。

他的诗风豪放,时人称为“小东坡”。

著有《眉山唐先生文集》。

他和苏轼算得小同乡,也贬斥在惠州多年,身世有点相像,而且很佩服苏轼。

可是他们两人讲起创作经验来,一个是欢天喜地,一个是愁眉苦脸。

苏轼说:“某生平无快意事,惟作文章,意之所到,则笔力曲折无不尽意,自谓世间乐事,无逾此者”;唐庚的话恰好相反:“诗最难事也!吾……作诗甚苦,悲吟累日,然后成篇……明日取读,瑕疵百出,辄复悲吟累日,返复改正……复数日取出读之,病复出,凡如此数四”。

唐庚还有句名言:“诗律伤严似寡恩”,若用朱熹的生动的话来引申,就是:“看文字如酷吏治狱,直是推勘到底,决不恕他,用法深刻,都没人情”。

因此,他在当时可能是最简练、最紧凑的诗人,虽然也搬弄典故,还不算厉害,只是炼字炼句常有弄巧成拙的地方。

【赏析】全诗描绘了山上一片寂静,静得好象太古时候一般,没有半点声音和人烟;日子清闲得令人觉得漫长,漫长得如同在过小年。

深山中,悄静无人,人清闲得有些偏懒,日子在这时候令人觉得有些长漫漫。

本诗的“诗眼”是“醉”,以“醉”为中心,因为诗人终日喝酒麻木自己,才有了下文“梦中频得句,拈笔又忘筌”的感叹。

从空间上说,群山环抱,一片寂静,好似万物都不存在的远古;从时间上说,无所思虑,无所用心,一天就好像是一年。

在这远离尘嚣的地方,一切仿佛都已凝固,没有名利的诱惑,没有人事的搅扰,没有烦恼的萦绕,这是作者对周围环境的渲染,更是对他自己精神状态的描写。

以下就具体写其顺适:春天不是就要过去了吗?没关系,春去春来他本就认为是大自然的正常运行,对着枝头的几朵残花,照样喝得痛快;鸟啼不是打破了山间的静寂吗?也无妨,在他听来,与树头清风,草中虫鸣也没什么两样,总是天籁,不妨高眠。

三、四句空间转换,视角由山间转入房里,承上“眠”字写。

“躲进小楼成一统”,世味进不来,当然也就闻不到,这是饱尝世味之人的辛酸之言,也是他在这特定的时空中所体悟到的价值观。

另外,盛夏时分醉卧当然已用得着竹席,但这得到清凉的,哪里只是身体呢?正是由于进入了这种顺适之态,所以即使是作诗这样的超功利之事,他也是无可无不可:“梦中频得句,拈笔又忘筌。

”在睡梦中,诗人的思绪并未停止,诗兴亦信马由缰,于是佳句亦奔涌而来。

然而遗憾的是诗人醒来之后,提起笔想把那些梦中频得的佳句写下来时,却又只剩下片鳞只爪,不知从何写起了。

这首诗是作者谪居惠州所作,另有作于同时的《栖禅暮归书所见二首》,可以参看:“雨在时时黑,春归处处青。

山深失小寺,湖尽得孤亭。

”“春着湖烟腻,晴摇野水光。

草青仍过雨,山紫更斜阳。

”其中所透露出的禅意,与此诗正是相通的。

休暇日访王侍御不遇韦应物九日驱驰一日闲,寻君不遇又空还。

怪来诗思清人骨,门对寒流雪满山。

韦应物(737~792或793),中唐诗人。

长安(今陕西西安)人。

15岁起以三卫郎为玄宗近侍,出入宫闱,扈从游幸。

早年豪纵不羁,横行乡里,乡人苦之。

安史之乱起,玄宗奔蜀,流落失职,始立志读书,少食寡欲,常“焚香扫地而坐”。

代宗广德至德宗贞元间,先后为洛阳丞、京兆府功曹参军、鄂县令、比部员外郎、滁州和江州刺史、左司郎中、苏州刺史。

世称韦江州、韦左司或韦苏州。

韦应物是山水田园诗派诗人,与王维、孟浩然、柳宗元并称“王孟韦柳”。

其山水诗景致优美,感受深细,清新自然而饶有深意。

今传有10卷本《韦江州集》、2卷本《韦苏州诗集》、10卷本《韦苏州集》。

【赏析】唐制,官吏每旬休假一日。

这首诗第一句诗人叙写自己的一旬中九天为官务奔忙,好不容易迎来了一个休假日。

第二句写诗人利用休假日去拜访友人王侍御,不料扑了个空。

“不遇又空还”五字把诗人满心欢喜寻访不遇的沮丧、懊恼表现得非常真切。

第三、四句诗人宕开诗笔;从赞美友人诗思之清入手,进而衬托出友人不凡的人格。

韦应物说:难怪友人的诗思如此清澈而沁人心骨,原来他所居住的环境如此清冷幽静,不仅门对着潺潺溪流,仰头还可看到白雪皑皑的山岗呢!末句妙语双关,既是友人居住环境的具体描绘,又是友人诗思诗境的比况形容,其中透露出的对友人的钦慕之情宛然可见,韦作构思之妙,于此可窥一斑。

访隐者不遇成二绝(其二)李商隐城郭休过识者稀,哀猿啼处有柴扉。

沧江白石樵渔路,日暮归来雨满衣。

李商隐(约813-约858),汉族,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樊南子,晚唐著名诗人。

他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市),祖辈迁至荥阳(今河南郑州)。

擅长骈文写作,诗作文学价值也很高,他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

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为人传诵。

但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

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

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

【赏析】诗人李商隐前往拜访一位隐者,但是没有遇到隐者,于是写下两首七言绝句《访隐者不遇成二绝》,本首是其二。

“城郭休过识者稀”是说“根本不需要到城郭去寻找,因为那里认识他的人很少”,城里少有人知;“哀猿啼处”是说他住在深山老林,在那猿猴哀啼的地方;柴扉是言他居室简陋;“樵渔路”是言他过着渔樵生活,与渔樵为伍,是隐居;“日暮归来雨满衣”是言他完全与山相融也,亦隐也。

白天他去砍柴打渔,傍晚沿着沧江边的小路归来时,雨水早已淋满了蓑衣。

结句,通过描写诗人不遇隐者、日暮归来而雨湿衣衫的情景,突出访人的执着和情怀的深挚(或:通过想象隐者日暮归来而雨湿衣衫的情景,展示其生活情趣)。

二、真题解析1.(2009·江苏)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岳飞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

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

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

[注]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

兵安在?膏锋锷。

民安在?填沟壑。

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

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

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注万岁山、蓬壶殿:指宋徽宗时构筑的土山苑囿、亭台宫殿。

阅读鉴赏这是一首登临词,该词篇幅较大,设题多且难度大,但因它采用了散文化手法,拎出关键词,层次层意极为清楚。

由“遥望中原”开篇,写遥望北方失地,引起对故国往昔“繁华”的追忆。

接着用“到而今”提起直至“千村寥落”句止,写北方金人占领区铁蹄遍布,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中的惨痛情景,并与上文形成对比。

然后用“何日”领起两句,写心头宿愿。

最后用“却归来”领起,设想胜利后的欢乐。

该词以文法入词,从“想当年”“到而今”“何日”说到“待归来”,严格遵循时间顺序,结构层次分明,语言洗练明快,风格粗犷豪放。

(1)这首词中的对比是由哪两个句子领起的?“万岁山前珠翠绕”一句中用了哪种修辞手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想当年”“到而今”两个句子领起。

借代。

试题评点该题两小问考查的都是表达技巧。

第一问考的是对比的表现手法,试题只要求写出领起对比的两个句子,降低了难度。

第二问保持了2008年考查修辞手法的要求,连题干用语都大体相同,充分体现了命题延续性的特点。

(2)词中写了哪些“风尘恶”的景象?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铁骑满郊畿”、士兵“膏锋锷”、百姓“填沟壑”、“千村寥落”。

试题评点该题考查对诗歌信息准确提取的能力,或者说是对诗歌形象的考查。

题干“风尘恶”不仅是筛选标准,也是答案组织的语言结构。

从当年现场答案看,不少考生只写出了“铁骑”“士兵”等名词,未能达到答案的语言组织要求。

(3)词的开头写作者登黄鹤楼遥望中原,结尾说“再续汉阳游,骑黄鹤”,反映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有何变化?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由开头对昔盛今衰的悲慨、对外敌入侵践踏大好河山的愤恨、对统治阶层奢侈误国的隐隐痛心、对抗击敌人收复失地的决心,转到想象中“提锐旅”“清河洛”之后再登黄鹤楼的舒畅心情。

试题评点该题考查对词的思想感情的把握。

从当年该题得分看,该题难度相当大。

表现在:①由过去(甚至后来)考思想感情的丰富转为考思想感情的变化,题点的变化使考生一时难以适应,何况在“变化”中又有对“丰富”的考查。

②由局部思想感情的考查转为对全篇思想感情的把握。

虽然此类考题后来未出现过,但就思想感情的考查角度看不失为一道经典题。

解析:这首词写于岳飞出兵收复襄阳六州驻守鄂州时。

全词采用散文化写法,层次分明。

从篇首到“蓬壶殿里笙歌作”为第一段。

写在黄鹤楼之上遥望北方失地,引起对故国往昔“繁华”的回忆。

“想当年”三字领起,“花遮柳护”四句极其简练地道出北宋汴京宫苑之风月繁荣。

“珠翠绕”“笙歌作”,极力写出了歌舞升平的壮观景象。

“珠翠”,妇女佩戴的首饰,这是指代宫女。

“珠翠绕”当然也是夸张说法。

第二段由“到而今”起笔(回应“想当年”),直到下片“千村寥落”止。

写北方遍布铁蹄的占领区,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人们的惨痛情景。

与上段歌舞升平的景象形成强烈对比。

“铁蹄满郊畿,风尘恶”二句,花柳楼阁、珠歌翠舞一扫而空,惊心动魄。

过片处是两组自问自答的短句。

“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

”战士浴血奋战,却伤于锋刃;百姓饥寒交迫,却无辜被戮,死无葬身之地。

作者恨不得立即统兵北上解民于水火之中。

最后三句,作者乐观地想象胜利后的欢乐。

眼前他虽然登黄鹤楼、作“汉阳游”,但心情是无法平静的。

待到得胜归来,“再续汉阳游”时,那种快乐,恐怕只有骑鹤的神仙才可体会呢!词的末句“骑黄鹤”三字兼顾现实,深扣题目,表示今日“靖康耻,犹未雪”,未能尽游兴,“待重头收拾旧山河”后,定再驾乘黄鹤归来,重续今日之游以尽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