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文学篇 张放【VIP专享】
传统文化朗诵3~5分钟十一篇

传统文化朗诵3~5分钟十一篇传统文化朗诵3~5分钟十一篇是一组富有文化内涵的朗诵文集,包含了多种不同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如诗词、典故、道德教育等。
此文集汇聚了许多古代文人墨客的作品,为读者提供了领略中国古代文化的深刻机会。
这篇文档将通过对这些朗诵文集的分析和解读,从多个角度去回顾和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和独特魅力。
我们将发现,这些古老的文化元素仍然有着无穷的价值,对于今天的社会和人们的成长,都有着重要的参考意义。
第一篇朗诵文集是《静夜思》。
这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表现了作者在夜晚静思时的情感和思绪。
这首诗中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以及“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等经典句子,已经成为中国文学的代表作之一。
这篇经典的描绘方式自然真实,深刻挖掘人性的本质,展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独特的审美情趣和哲学思想。
第二篇朗诵文集是《满江红》。
此文集是明代文学家杨慎所作,讲述了抵制外来侵略,保家卫国的英雄事迹。
他要求国人在面对外敌时,不但要挺身而出,而且要用勇气和智慧来防止战争的发生。
这篇文章在中国文学史上,被视为一部反侵略的经典之作。
它强调了中华民族的团结和抵御外来侵略的胆识和勇气。
第三篇朗诵文集是《论语》。
这本书是中国的古典名著,主要讲述了孔子及其门徒各自对道德伦理的探讨和思考。
《论语》通过对话的形式,强调了道德品质和为人处事的原则。
值得注意的是,《论语》中的许多观念和思想,都反映了中国古代文化的核心价值。
第四篇朗诵文集是《浪淘沙·北戴河》。
此文集是清代著名诗人晏殊所作,描写了作者在北戴河的旅途中所感受到的美丽和恢弘。
这首诗的词句优美自然,多为形象化的描写方式,表达了作者对美景和生命的敬畏和珍惜。
第五篇朗诵文集是《西游记》。
这是一本非常著名的古典小说,讲述了孙悟空等人踏上西方取经之路的经历和奇遇。
《西游记》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杰作,其中包含了丰富的神话和民间传说。
这篇经典的小说,既展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神秘性和情节复杂性,也强调了崇高的道德理想和人生目标。
中国文化类作文通用6篇

中国文化类作文通用6篇作文不仅是学术训练,更是心灵的修行和自我表达的艺术,作文是我们表达内心深处情感的一种方法,下面是本店铺为您分享的中国文化类作文通用6篇,感谢您的参阅。
中国文化类作文篇1长城位于北京延安区军都山关古道。
它规模宏大,非常雄伟,被誉为八大奇迹之一。
长城长8851千米,宽约为5公尺,它的东南部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除了黄土高原地势较高外,大部分在海拔20XX米和海拔500米。
它从东边山海关一直到西边的嘉峪关,曲曲折折的像一条长龙,盘旋于大地上。
烽火台是长城重要的设施,它又称烽燧,用于点烽火台传递重要信息的高台。
是古代最重要的防御设施,是为了防止敌人入侵,发现敌情所建设。
每格5千米就有一座,白天焚狼烟,晚上点明灯。
长城的城墙很有建筑性,高大坚固,是用巨大的条石和城砖筑成的。
顶上也铺着方砖,很平坦,并且十分宽,五六匹马都能并列走过去。
城墙外沿有两米多高的成排垛子,垛子上方有方形的瞭望口和射击口,供瞭望和射击用的,非常牢固。
长城始建于周朝,从战国以来经历20多个诸候国和封建王朝的修筑,最早是楚国开营建长城,后来各国修筑自己的长城。
秦统一六国后秦始皇就开始把各国长城连起,绵延万于里,遂称万里长城。
俗话说:不到长城非好汉。
长城是中国的古代的文化遗产,非常雄伟。
是世界八大奇迹之一、是中国的一张金字名片。
中国文化类作文篇2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不到剑门关,你永远不知道这句话的含义。
剑门关是国家五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森林公园,国家自然与文化双遗产,全国100个红色经典旅游区之一。
剑门关位于四川省广元市剑阁县城南15公里处,关风景区由剑门、关翠云廊两个紧邻的景区组成,总规划面积达84平方公里,核心区面积达6平方公里,观赏景点三百个。
剑门关的主要景点有:剑门关、剑阁道、七十二峰、鸟道、玻璃栈道等。
剑门关是蜀道一个关隘,两侧绝壁连绵,易守难攻。
刘备为匡复汉室曾多次往返此道,后诸葛亮垒石为关,将此处作军事要塞,驻守士兵。
国学经典润心灵 妙笔生花著文章关于传统文化

国学经典润心灵妙笔生花著文章关于传统文化中华上下五千年,多少文人墨客各领风骚。
传承文化,学习文化,是我们的责任。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中国古代社会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比较稳定的文化形态,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在经历过全盘对传统文化的否定后,我们应思考传统文化对于当今中国社会建设的重要意义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增强当代人对民族文化的精神与特点的认识,提高个人的文化修养和思想品位,构建未来中国的民族文化。
刚看时,我十分心不在焉,想着赶紧看完好去睡觉,可渐渐地,我便被这个节目深深地吸引了。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是参赛者中年龄最小的王激的自我介绍。
他虽然年仅十一岁,但却知识渊博。
面对他,我自愧不如。
当十二道题目全部结束的时候,我才发现自己竟然只对了3道题目。
看完这期节目,我的感受颇深,我深刻地领悟到了中华民族的古文化的博大精深。
平时我们学习古诗,仅仅只是按照老师的要求把古诗原文及注释背过,却从来没有认真地体会过古诗之美。
我们读一首古诗,不仅是把它记住,而是要体会它的韵味,理解它的含义,做到身临其境。
当我再次翻开课本上的那一首首古诗,看到的并不是乏味的方块字,而是诗人作诗的情感和所描述的画面。
从诗中,我体会到了屈原的爱国精神、曹操的宏大抱负、毛泽东的革命情感;感受到了李白的浪漫气息与岑参的英雄气概。
在那字里行间,无不透露着古诗的独特魅力。
诵读古诗可以丰富我们的知识,陶冶我们的性情,可以使我们更加富有内涵。
从现在开始,我们每个人都要把古诗当作是自己的一部分,每天坚持读一首古诗,一年下来就会掌握365首古诗。
假如我是风筝,那么古诗就是风,带着我在蓝天下飞行;假如我是一个在夜晚迷路的人,那么古诗就是一盖明灯,照亮了我前行的道路。
宣传中国文化的短剧

宣传中国文化的短剧
《中华文化之旅》
角色:
1. 小李:外国留学生,对中国文化感兴趣。
2. 小张:中国学生,小李的同学兼好友。
第一幕:相遇
地点:校园
小李和小张在校园中相遇,小李向小张表达了对中国文化的浓厚兴趣,并希望能深入了解。
小张决定带小李开启一场中华文化之旅。
第二幕:书法
地点:书法教室
小张带小李来到书法教室,体验中国传统书法。
老师向他们介绍了文房四宝,并教他们如何握笔、运笔。
小李在老师的指导下,写下了自己的中文名字。
第三幕:茶道
地点:茶馆
接着,他们来到一家茶馆,学习中国茶道。
茶艺师为他们展示了泡茶的过程,以及如何品尝茶。
小李和小张一边品茶,一边聆听着茶道的文化内涵。
第四幕:中医
地点:中医馆
他们又来到中医馆,了解中医文化。
中医师向他们介绍了中医的基本理论和诊疗方法,并让他们体验了艾灸和按摩。
小李对中医的神奇效果感到惊叹。
第五幕:传统节日
地点:小张家
在春节前夕,小张邀请小李到家里共度佳节。
他们一起包饺子、贴春联、放鞭炮,感受浓厚的节日氛围。
小李被中国家庭的温暖和团聚氛围所感动。
第六幕:结尾
地点:校园
经过这段文化之旅,小李对中国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喜爱。
他和小张决定继续探索
更多的中国文化奥秘,并将中华文化分享给更多的人。
以上是一个宣传中国文化的短剧剧本梗概,你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调整。
第六章 中国的语言文字文化-张万峰

第一节 语言文字及其文化特征
四、汉语汉字的传播P295 • 1.汉语汉字在境内的传播 • 2.汉字汉语在境外
第二节 中国传统的语言文字观念与制度
一、语言观念P299
• • • • 1.语言崇拜 趋吉避凶、避讳 2.语言与客观实际的关系 3.修辞观
9/25
第二节 中国传统的语言文字观念与制度
二、汉字观念P306
23/25
第六章 历年真题常见考点集锦
• 四、简答题 • 1.简述汉语在世界语言中的地位。6-298 • 答: • (1)汉字记载了先进的文明成果,周边国家通过学习汉字汉语而使自己文化 进步; • (2)对日本、韩国、朝鲜的文化精神、思想方式、道德观念、文学艺术趣味、 风俗习尚等产生重要影响,从而彤成东方文化的许多共同特点; • (3)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在世界经济、政治地位的提高,在世界上 又掀起了一股学习和研究汉字汉语汉文化的热潮。
28/25
第六章 历年真题常见考点集锦
• 四、简答题 • 4.简述中国人的汉字观念。6-306
29/25
第六章 历年真题常见考点集锦
• 四、简答题 • 4.简述中国人的汉字观念。6-306 • 答: • (1)汉字崇拜,大概从汉字作为一个系统初步形成之日起,我们的祖先就给 它涂上了一层神秘的、尊严的色彩,并且长期以来一直被作为崇拜的对象。 • (2)汉字否定,对汉字的否定主要是从近代开始的; • (3)对汉字的多维思考,在对汉字的极端崇拜和极端否定中,总有一少部分 人在冷静地思考,只是他们的声音并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24/25
第六章 历年真题常见考点集锦
• 四、简答题 • 2.简述中国人语言观念的内容。6-299
25/25
第六章 历年真题常见考点集锦
大学语文教材目录

大学语文教材目录目录一(按历史年代排列)中国古代文学概述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诗经•黍离《老子》四章左传•晏子论“和”与“同”战国策•苏秦佩六国相印战国策•齐宣王见颜斶庄子•秋水(节选)离骚(节选)…………………………………………屈原《论语》四则礼记•大同史记•周亚夫传………………………………………司马迁※上山采蘼芜※《山海经》三则思旧赋…………………………………………………向秀悼亡诗…………………………………………………潘岳《世说新语》二则……………………………………刘义庆《搜神记》二则………………………………………干宝《归园田居》其二……………………………………陶渊明《饮酒》其八…………………………………………陶渊明积雨辋川庄作…………………………………………王维把酒问月………………………………………………李白西上莲花山……………………………………………李白登楼……………………………………………………杜甫新婚别…………………………………………………杜甫张中丞传后序…………………………………………韩愈钴鉧潭西小丘记………………………………………柳宗元长恨歌…………………………………………………白居易寄李儋、元锡…………………………………………韦应物隋宫……………………………………………………李商隐虞美人•风回小院庭芜绿……………………………李煜清平乐•别来春半……………………………………李煜八声甘州………………………………………………柳永※老樵…………………………………………吕南公唐崇徽公主手痕………………………………………欧阳修超然台记………………………………………………苏轼千秋岁……………………………………………秦观※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岳飞孤雁儿•藤床纸帐朝眠起……………………………李清照※汉宫春•潇洒江梅…………………………葛长庚念奴娇•登建康赏心亭………………………………辛弃疾水调歌头……………………………………………张孝祥长歌行…………………………………………………陆游〔双调〕夜行船•《秋思》尾曲……………………马致远〔双调〕雁儿落兼得胜令•退隐……………………张养浩〔黄钟〕人月圆•山中书事…………………………张可久※雪中登黄鹤楼……………………………………杨基※牡丹亭•游园……………………………汤显祖晚游六桥待月记……………………………………袁宏道※与丘长孺书………………………………袁宏道湖心亭看雪…………………………………………张岱警世通言•俞伯牙摔琴谢知音……………………冯梦龙桃花扇•却奩…………………………………………孔尚任聊斋志异•席方平……………………………………蒲松龄红楼梦•秋爽斋偶结海棠社蘅芜苑夜拟菊花题…曹雪芹祭妹文………………………………………………袁枚游媚笔泉记…………………………………………刘大櫆满江红•小住京华…………………………………秋瑾※田园诗五首………………………………………杜甫等中国现当代文学概述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离婚…………………………………………………鲁迅※铸剑(节选)…………………………………鲁迅附三王墓…………………………………………干宝※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朱自清※麻将………………………………………………胡适《日出》第一幕…………………………………曹禺※吃酒……………………………………………丰子恺※三三………………………………………………沈从文爱尔克的灯光……………………………………巴金怀念萧珊…………………………………………巴金传家宝……………………………………………赵树理※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艾青黄鹂……………………………………………………孙犁※神雕重剑……………………………………………金庸犯人李铜钟的故事……………………………………张一弓听听那冷雨……………………………………………余光中江南小镇(节选)……………………………………余秋雨※静夜功课……………………………………………张承志白色鸟…………………………………………………何立伟附《伤痕》(节录)…………………………………卢新华回答…………………………………………………北岛※我很重要……………………………………………毕淑敏※命运…………………………………………………席慕荣阅读欣赏指导读物文学欣赏的基本理论儒释道美学概说人间词话六则………………………………………………王国维水石闲谈(三十)…………………………………………张三丰宇宙与生命的诗意阐释——《春江花月夜》赏析文化视角中的中国文学精神外国文学概述语言文化读物汉字与中国文化现代汉语在新时期的流变网络语言概说中国文化概述目录二(按人文意蕴排列)历史文化※《山海经》三则诗经•黍离《老子》四章左传•晏子论“和”与“同”战国策•苏秦佩六国相印战国策•齐宣王见颜斶庄子•秋水(节选)《论语》四则礼记•大同史记•周亚夫传…………………………………………司马迁《世说新语》二则………………………………………刘义庆《搜神记》二则…………………………………………干宝把酒问月………………………………………………李白张中丞传后序…………………………………………韩愈隋宫……………………………………………………李商隐唐崇徽公主手痕…………………………………………欧阳修桃花扇•却奩………………………………………………孔尚任红楼梦•秋爽斋偶结海棠社蘅芜苑夜拟菊花题………曹雪芹※铸剑(节选)…………………………………………鲁迅附三王墓…………………………………………………干宝※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朱自清※三三………………………………………………沈从文江南小镇(节选)…………………………………………余秋雨※神雕重剑……………………………………………………金庸静夜功课……………………………………………………张承志社稷民生※老樵………………………………………………吕南公西上莲花山……………………………………………李白新婚别…………………………………………………杜甫登楼……………………………………………………杜甫※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岳飞聊斋志异•席方平…………………………………………蒲松龄离婚…………………………………………………………鲁迅传家宝………………………………………………………赵树理《日出》第一幕……………………………………………曹禺※麻将…………………………………………………………胡适※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艾青犯人李铜钟的故事…………………………………………张一弓白色鸟………………………………………………………何立伟附《伤痕》(节录)………………………………………卢新华寄李儋、元锡…………………………………………韦应物品格情操离骚(节选)……………………………………………屈原《饮酒》其八……………………………………………陶渊明超然台记…………………………………………………苏轼水调歌头…………………………………………………张孝祥念奴娇•登建康赏心亭…………………………………辛弃疾长歌行……………………………………………………陆游※汉宫春•潇洒江梅………………………………………葛长庚〔双调〕夜行船•《秋思》尾曲……………………马致远※与丘长孺书……………………………………………袁宏道〔黄钟〕人月圆•山中书事……………………………张可久满江红•小住京华…………………………………………秋瑾吃酒…………………………………………………………丰子恺犯人李铜钟的故事………………………………………张一弓回答…………………………………………………………北岛自然山水《归园田居》其二………………………………………陶渊明积雨辋川庄作…………………………………………王维钴鉧潭西小丘记………………………………………柳宗元晚游六桥待月记………………………………………袁宏道〔双调〕雁儿落兼得胜令•退隐…………………………张养浩※雪中登黄鹤楼………………………………………………杨基湖心亭看雪…………………………………………………张岱游媚笔泉记………………………………………………刘大櫆黄鹂………………………………………………………孙犁※田园诗五首………………………………………………杜甫等人伦情感※上山采蘼芜思旧赋……………………………………………………向秀长恨歌…………………………………………………白居易清平乐•别来春半………………………………………李煜虞美人•风回小院庭芜绿……………………………………李煜八声甘州…………………………………………………柳永千秋岁……………………………………………………秦观孤雁儿•藤床纸帐朝眠起………………………………李清照※牡丹亭•游园………………………………………………汤显祖听听那冷雨…………………………………………………余光中警世通言•俞伯牙摔琴谢知音……………………………冯梦龙爱尔克的灯光………………………………………………巴金怀念萧珊……………………………………………………巴金※我很重要……………………………………………………毕淑敏命运…………………………………………………………席慕荣阅读欣赏指导读物中国古代文学概述中国现当代文学概述外国文学概述文学欣赏的基本理论儒释道美学概说人间词话六则………………………………………………王国维水石闲谈(三十)…………………………………………张三丰宇宙与生命的诗意阐释——《春江花月夜》赏析文化视角中的中国文学精神语言文化读物汉字与中国文化现代汉语在新时期的流变网络语言概述中国文化概述。
中华传统文化心得体会

中华传统文化心得体会中华传统文化心得体会「篇一」从一三年开始,也就是癸巳年,笔者开始接触传统文化,起初因为对佛学感兴趣,把基本的几部佛经读完,然后被《药师经》中的东方世界吸引,经常反复诵读体悟,感悟出生命中很多奇妙又无法解释的现象和佛理。
笔者带着佛经中的疑问进而对中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看传统医书时,顿时对中医养生的神秘震撼,为了更深入地了解生命的规律,进而开始接触并学习有关命理方面的传统文化。
经过三年的学习实践,发现各种术数书中有很多思想观点以及结论并不能让人完全信服,为了找到可靠的证据说服自己,继而翻阅过很多关于原始五行解说的书籍,发现古人对天文方面的研究成果竟然与当今的天文学成就高度吻合,惊叹之余,为了弄明白古人是怎样发现日月星辰运转规律对生命产生影响的奥秘,看了很多传统书籍,虽然没能找到合适的解释,但是发现,从魏晋以后隋唐以前有一种外来学说被吸收进来,那就是古巴比伦的星座文化。
我离开了对传统文化的学习,进入了西方世界的星座学说,不同的文明带给人不同的文化体验,两河流域的传统文化也很精彩,西方文化的直观表述加之从东方传统文化中汲取的营养让我很快学会了绘制星盘并对星盘进行解读,对于同一个人的生命历程,用东方传统文化衍化和用西方星座文化解读的结果竟然高度相似,当然侧重有所不同,那就是,东方重客观体用,西方重自我感受,让我瞬间化解了学习传统文化中产生的很多疑问。
于是笔者又返回到传统文化的学习当中,逐渐清晰的生命画面出现在眼前,这种感觉就像我们平时看三维立体画一样,瞬间突显出来,结构严谨,无懈可击,只要不过多的注重某些细节,始终会保持全局的完整,然而,这个结果却令笔者更加迷茫了,为什么会这样?宇宙中存在了何种能量在操控着万事万物的规律?这种规律象征始终让我百思不得其解。
自从新冠疫情开始,笔者开始对道家哲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笔者放弃了其他自媒体平台中财经领域和星座领域的创作,3月22日正是甲子日,也是一个新的开始,笔者注册百家号成功通过,开始发表了第一篇文章《老子的道德经说了个什么道》并开始体悟老子的思想。
中国传统文化介绍课件PPT

定义
01
中国传统文化是指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具 有稳定形态的中国文化,包括思想观念、道德规范、文学艺术、 礼仪制度、生活方式及其物化形式等等。
特点
02
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强调和谐、注重伦理道德;重视家庭、尊 重祖先;注重实践与经验总结;具有兼容并蓄的包容性。
历史背景与发展脉络。
历史背景
自省、自律等品质在个人修养中的 培养与实践。
02
03
儒家思想与企业文化建设
诚信、仁爱等价值观在企业文化建 设中的体现。
道
家 思 想
第
及 其 影
泱 泱 华 夏
巍 巍
三 章 节
响
中 华
老子与道家学派。
01
老子的生平与著作
介绍老子的生平和主要著作, 包括《道德经》的创作背景和 内容概述。
02
道家学派的形成与发展
中
国泱 泱
传华 夏
统巍
文巍 中
传 统 文 化
化华
目录
壹 中国传统文化概述
贰 儒家思想及其影响
叁 道家思想及其影响 肆 法家思想及其影响
伍 佛教文化及其影响
陆 中国传统艺术与文化
传 统
柒 中国传统节日与习俗
文
化
捌 中国传统建筑文化
中
国 传 统
第
文 化 概
泱 泱 华 夏
巍 巍
一 章 节
述
中 华
定义与特点。
阐述道家学派的形成过程、主 要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传承,如 庄子、列子等。
03
道家思想的核心观念
探讨道家思想的核心观念,如 “道”、“无为而治”、“自 然”等,并分析这些观念在道 家思想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传颂中华文化经典朗诵文章

传颂中华文化经典朗诵文章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诗经秦风》当我登上那古老的城墙,当我抚摸着腐朽的柱梁,当我兴奋的倚栏远望,总会有一丝酸涩冲上喉头,总听到有一个声音大声的说:记得吗?你的祖先名叫炎黄。
有人跟我说,曾经有一条大鱼,生活在北冥那个地方,它化作一只巨鸟,在天地之间翱翔。
巨鸟有如垂天之云般的翅膀,虽九万里亦可扶摇直上。
圣贤赋予我们可以囊括天宇的胸襟,为我们塑造一个博大恢弘的殿堂。
那时候,有个怪异的青年名叫嵇康,他临刑前,弹奏了一曲绝响,那宽袍博带在风中飞扬,他用了最优雅的姿态面对死亡。
几千年过去,依旧有余音绕梁,只是他不知道,真正断绝的不是曲谱,而是他的傲骨,乃至他身上的衣裳。
我也曾梦回大唐,和一个叫李白的诗人云游四方,他用来下酒的是剑锋上的寒光,他的情人是空中的月亮。
我曾见他在月下徘徊、高歌吟唱,长风吹开他的发带,长袍飘逸宛如仙人模样。
可是后来换了帝王,他用一杯酒捧起了文人,摒弃了武将。
他的子孙最终躲进了人间天堂,把大片的土地拱手相让。
然而在寒冷的北方,正有一支军队征战沙场,敌人都说,有岳家军在,我们打不了胜仗。
可叹英雄遭忌,谗士高张,一缕忠魂终于消散在西湖之傍,一个民族的精神就这么无可逆转的消亡。
然而血色夕阳中,我依稀见到,有人把它插进土壤,那是将军用过的,一支宁折不弯的缨枪。
时间的车轮悠悠荡荡,终于在甲申那里失了方向。
于是瘦西湖畔,梅花岭上,为纪念这个悲剧建起一座祠堂。
那个叫史可法的文弱书生,他不愿散开高束的发髻,更不能脱去祖先留给他的衣裳,于是他决定与城共存共亡,丢了性命,护了信仰。
残酷的杀戮,如山的尸骨,并不能把民族的精神埋葬,有人相信,千百年后,它依然会在中华大地上熠熠发光。
就在千百年后的今天,我坐进麦当劳的厅堂,我穿起古奇牌的时装,我随口唱着my heart will go on,却莫名其妙的心伤,因为我听到一个声音大声的说:忘了吗?你的祖先名叫炎黄。
废名《放猖》《莫须有先生教国语》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练习及答案(2021年新高考全国Ⅱ卷)

废名《放猖》《莫须有先生教国语》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练习及答案(2021年新高考全国Ⅱ卷)(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文本一放猖废名故乡到处有五猖庙,其规模比土地庙还要小得多,土地庙好比是一乘轿子,与之相比五猖庙则等于一个火柴匣子而已。
猖神一共有五个,大约都是士兵阶级,在春秋佳日,常把他们放出去“猖”一下,所以驱疫也。
“猖”的意思就是各处乱跑一阵,故做母亲的见了自己的孩子应归家时未归家,归家了乃责备他道:“你在哪里“猖”了回来呢?”猖神例以壮丁扮之,都是自愿的。
有时又由小孩子扮之,这便等于额外兵,是父母替他许愿,当了猖兵便可以没有灾难,身体健康。
我当时非常羡慕这种小猖兵,心想我家大人何以不让我也来做一个呢?猖兵赤膊,着黄布背心,这算是制服,公备的。
另外,谁做猖谁自己得去借一件女裤穿着,而且必须是红的。
装束好了以后,再来“打脸”。
打脸即是画花脸,这是我最感兴趣的,看着他们打脸,羡慕已极,其中有小猖兵,更觉得天下只有他们有地位了,可以自豪了,像我这天生的,本来如此的脸面,算什么呢?打脸之后,再来“练猖”,即由道士率领着在神前画符念咒,然后便是猖神了,他们再没有人间的自由,即是不准他们说话,一说话便要肚子痛的。
这也是我最感兴趣的,人间的自由本来莫过于说话,而现在不准他们说话,没比这个更显得他们已经是神了,他们不说话,他们已经同我们隔得很远,他们显得是神,我们是人是小孩子,我们可以淘气,可以嬉笑着逗他们,逗得他们说话,而一看他们是花脸,这其间便无可奈何似的,我们只有退避三舍了,我们简直已经不认得他们。
何况他们这时手上已经拿着叉,拿着察郎当郎当的响,真是天兵天将的模样了。
说到叉,是我小时最喜欢的武器,叉上串有几个铁轮,拿着把柄一上一下郎当着,那个声音把小孩子的什么话都说出了,便是小孩子的欢喜,我最不会做手工,我记得我曾做过叉,以吃饭的筷子做把柄,其不讲究可知,然而是我的创作了。
第六课第一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第三单元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第一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学生的课内自主探究学习与教师的解释与阐明,让学生掌握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的原因、其历经的辉煌历程与见证、我们党在现代续写更加壮丽的中华文化篇章的作用以及国家进行的文化体制改革。
能力目标:通过学生课外探究、信息资源的收集整合,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的生活智慧与学习智慧、时代创新精神与团队合作精神。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生去探究、了解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以及积极参与课堂比赛等教学活动,自我教育与群体教育相结合,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民族自信心,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表现【教学难点】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教学方法】情景讨论法、小组探究法、分析讲授法、活动启发法【教学过程】话题导入《文化生活》前两个单元我们研究了什么是文化,文化对人和社会的影响,知道了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相关理论。
按照学习的逻辑顺序,我们已经对文化的一般概念和理论进行了研究,从本单元开始我们开始对中华文化进行具体的研究。
问题: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创造了许许多多如诗歌、白话小说、国画等优秀的经典文化,长期以来一直被我们传诵的四大发明……但是,近代的中国落后了,中华文化衰微了。
为了中华文化的振兴,我们每一位青年学生应该怎么做呢?我们要继续发扬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开拓创新,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积极书写中华文化新篇章!那么,就让我们共同探究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的有关知识。
讲授新课1843年,当时法国驻摩苏尔领事保罗·埃米勒纯粹出于好奇心,决定在属于东方沙漠世界的土丘地区开始挖掘。
他挖出了一个庞大的城市,包括建在巨大平台上的宏伟王宫、数对巨形人面狮身石兽、栩栩如生的浮雕石板、神秘的楔形文字铭文和其他古物。
这些发现轰动了整个欧洲,并带动了此后数十年间西方世界的大规模考古活动。
二年级学生精彩作文10篇

篇1:《我与节日习俗的传承》从小到大,每逢佳节倍思亲。
我记得那是一个国庆节,大街小巷挂满了五颜六色的灯笼,家家户户都在忙碌地准备着团圆饭。
我家也不例外,厨房里弥漫着香味,大家欢声笑语,气氛热烈。
我爷爷是个讲究传统的人,每逢节日都要按照老规矩办事。
他常说:“这些节日习俗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传承下去是对祖先的尊重,也是对文化的传承。
”他每年都会提前准备各种食材,亲自下厨,做一桌丰盛的团圆饭。
那天,爷爷在厨房忙碌,妈妈则在客厅指挥着大家:“大家快来帮忙,把菜端上桌!”哥哥和弟弟争着抢着要帮忙,我却在一旁懒洋洋地晒太阳。
妈妈见了,笑着说:“你这小懒虫,还不去帮爷爷。
”我嘟囔着:“哎呀,我也累了,就歇歇吧。
”妈妈白了我一眼,没再说话。
就在这时,邻居张奶奶带着小孙子来了。
她一见我就说:“哎呀,你家这小丫头片子,居然在这里晒太阳!”我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说:“张奶奶,我有点累了。
”张奶奶瞪了我一眼:“你这孩子,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
你爷爷这么辛苦,你却在这里偷懒!”我无言以对,只好灰溜溜地去厨房帮忙。
在厨房里,我看着爷爷那熟练的刀工,心里暗自佩服。
爷爷一边切菜,一边说:“这菜要切得整齐,炒出来的菜才好看。
”我仔细观察着他的手法,慢慢地也开始学会了一些技巧。
不一会儿,菜做好了一桌,香气扑鼻。
全家人围坐在餐桌前,大家边吃边聊,气氛和谐。
爷爷看着我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这顿团圆饭,吃出了家的味道,也传承了我们的节日习俗。
”吃完饭,哥哥和弟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礼物,给爷爷和奶奶送上祝福。
爷爷接过礼物,笑着说:“你们的孝心,爷爷感受到了。
”看着爷爷那满足的表情,我心中一阵暖意。
这个国庆节,我深刻地体会到了节日习俗传承的意义。
它不仅让我们感受到了家的温暖,更让我们明白了传统文化的魅力。
我希望将来我也能像爷爷一样,将这份传统传承下去,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我们的节日习俗。
篇2:《我眼中的网络世界与现实》哎,这网络世界,真是让人又爱又恨。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上课

吴越文化
巴蜀文化
草原文化
滇黔文化
荆楚文化
第21页,共47页。
吴越文化
岭南文化—民间舞蹈—舞龙
中华文化之
地区文化篇
敦煌文化——敦煌幽梦、楼兰古韵 湖湘文化—湖湘戏曲—杂技
第22页,共47页。
第23页,共47页。
思维升华:由感性上升到理性
●看了材料,你能说说二者的差异吗?
感性:
①吴越文化:评弹—饮酒品茗—紫砂壶—盆景—山水画---园林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第44页,共47页。
6. “56个星座56枝花,56个民族兄弟姐妹是一
家,56族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从文 化上看,“56族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 ”体现了:( )
A.我国各民族人民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 属感 B.我国各民族人民都对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 展作出了贡献 C.我国的汉族文化取代了少数民族文化 D.中华文化比少数民族文化优越
第32页,共47页。
维吾尔族舞蹈的主要特点是身体各部位的动作 同眼神配合传情达意。
第33页,共47页。
(三)、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
民族性
1、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关系
(1)、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关系:
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呈现多种民族文化的丰 富色彩。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自己的民族特性。 (2)、各民族文化的地位:
度协调统一。使川西平原成为“水旱从 人”的“天府之国”。
第17页,共47页。
中国古代科技成就在世界科技成就中所占比例 (李约瑟《自然科学大事年表》)
时间 比例
公元前 6-公元 前1世纪
50%
公元1400年
《孟子三章——富贵不能淫》八年级语文上学期同步精品课件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 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 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 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 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古:对人的尊称,你 今:孩子
• 孟子曰:“是 焉 得 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
孟子说:“这怎么能够算是大丈夫呢?你没有学过礼吗?
古:成年男子
主谓 名作动,
今:结婚后对男方的称呼 之间 行冠礼 教导 代指男子
到
• 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
男子成年举行冠礼时,父亲教导他;女子出嫁时,母亲教导她,送到门口,
朗读古文
《富贵不能淫》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 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 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 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 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 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 /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资料链接】
战国初期,齐、楚、燕、韩、赵、魏、秦七雄并立。到了战国后期,秦国力 量越来越强,东方六国都不能单独抗秦。公孙衍、张仪同是魏国人。公孙衍先 后游说六国,让他们联合起来抗秦,称为“合纵”;秦国用张仪为相,劝说各国帮 助秦国进攻其它的弱国,叫做“连横”。
朱自清在曾评价: “他们(战国策士)凭他们的智谋和辩才,给人家划策, 办外交,谁用他们就帮谁。他们是职业的,所图的是自己的功名富贵;;帮你的 时候帮你,不帮的时候也许害你。翻覆,在他们看来是没有什么的。本来呢, 当时七雄分立,没有共主,没有盟主,各干各的,谁胜谁得势。国际间没有是 非,爱帮谁就帮谁,反正都一样。苏秦说连横不成,就改说合纵,在策士看来,这正 是当然。张仪说舌头在就行,说是说非,只要会说,这也正是职业的态度。他们 自己没有理想,没有主张,只求揣摩主上的心理,拐弯儿抹角投其所好。”
传统文化文学赏析范文(精选9篇)

传统文化文学赏析范文(精选9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工作计划、合同协议、条据文书、策划方案、句子大全、作文大全、诗词歌赋、教案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trinal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complete sentences, complete compositions, poems, songs, teaching material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传统文化文学赏析范文(精选9篇)传统文化文学赏析范文第一篇篇三、传统文化——风筝风筝在我国由来已久,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种,我特别喜欢它。
《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点

中国传统文化西北大学第一讲中华文化与天人之学(上)+第二讲中华文化与天人之学(下)张岂之一、文化的定义1、文化是一种文明所造成的生活方式,20世纪20年代胡适先生讲:文化是人们在创造文明过程中形成的不同的生活方式(衣、食、住、行、信念、信仰、习俗、风俗习惯等),具有普遍性,今天看来这个定义有不足(没有中华文明有哪些特质)2、中国共产党十七届五中全会:文化是民族精神和灵魂,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强大力量3、2011年10月份十七届六中全会: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在我国五千多年文明发展历程中,各族人民紧密团结、自强不息,共同创造出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中华民族发展壮大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重大贡献。
这个定义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将要在21实际实现紧密结合。
4、血脉即文脉,文化传统、古籍里所讲的道统,孙中山先生也承认我们中国有道统。
文化传统到今天有五千多年的历史,起源在炎黄时代,在我国黄帝族和炎帝族是史前两个关系密切的大氏族部落,对后来中华民族的生衍发展有很大影响。
5、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考古学产生以后,研究中国文明的起源,有了一个共识:认为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的后期和龙山文化的时期被认为是中华文明的起源时期,而炎黄时代就在这个时期内,因而中华儿女被称为炎黄子孙。
6、精神家园里包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包含社会主义新文化。
中华文化既有古也有今,也展望了文化发展的前景7、为什么要有关于文化的新的定义:文化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力量发展的动力之一,要把文化软实力提高到民族、国家发展兴旺的高度来认识,这样对文化才有真正的理解8、文化定义对每个人的力量:是民族精神得以传承、凝聚、提升、发展,永不衰竭,与中华民族的命运紧密相关的9、大学的使命之一就在于文化传承与创新,文化育人在大学里应该得到实现,是学子们深受文化,特别是本民族、本国传统文化的熏陶,成为高度文化自觉的文明人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元素1、基本元素(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要维护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元素(核心理念)2、西大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的教师编了十一本《传统文化经典语录》读本阐释了是一个传统文化的基本元素,现在撰写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核心理念的普及本,初步研究基本的元素、核心理念:天人之学、自强不息、以民为本、居安思危、道法自然、诚实守信、厚德载物、仁者爱人、尊师重道、和而不同、日新月异、天下大同三、天人之学的理论贡献1、很多人一提到中国传统文化就想到“天人合一”,但在资料中很少见到,只能在西汉时期董仲舒的著作《春秋繁露》里找到“天人之际,合而为一”2、中华文化五千多年的文明史的物质基础:农业3、五千多年前中国农业格局就已经形成了:南稻北粟4、农业格局的形成有两个不可或缺的东西:(1)水(灌溉),两条母亲河:黄河和长江(扬子江),培育了中国很早的原始农业,推动中国农业的发展A.公元前11世纪,在黄河的一个支流(渭水流域)镐京(今西安偏西)建立了西周,经营农猎,倡导礼乐文化,奠定了后来中华文化的坚实基础B.长江的汉支流哺育了陕西南部C.后来黄河流域又作为春秋战国时期齐鲁文化暨儒家文化的物质基础(儒家创始人孔子出生于山东曲阜尼山,“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表现了孔子倡导的自强不息的精神)D.长江流域的稻种农业成为楚文化暨道家文化的物质基础(到家的创始者李耳并非诞生于长江流域而在河南,他认为思想家最高的境界:若水)E.南宋时期朱熹研究儒学的延续、发展,东汉佛教传入与道家的出现,朱熹得出儒学不会衰竭的结论,因为儒学有自身的活水源头,不断随时代发展,用二十多年的时间写完了《四书集注》(儒学最有成果的一部著作),表达对儒学的情感和笃信:“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进程:传统文化,现代文化
分类
中 华
共性与个性:中华文化,中华各民族文化
文
化
源远流长,一脉相承
基本特征
包容性
博大精深
国家 古巴比伦
古印度 古埃及
产生时间
公元前 3500年
公元前 3000年
公元前 3000年
发展
结果
(楔形文字,进入文明)波 斯入侵,巴比伦王国灭亡
精品文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第一部编年体史诗左传第一部国别体史书国语?第一部纪传体史书史记第一部语录体儒家经典散文作品论语第一部军事著作孙子兵法第一部专记一个人言行的历史散文晏子春秋第一部断代体史书汉书第一部文学批评专著曹丕的典论论文第一部文学理论和评论专著刘勰的文心雕龙第一部诗歌理论和评论专著钟嵘的诗品第一部科普作品沈括的梦溪笔谈第一部水文地理专著水经注?第一部著名的戏曲作品关汉卿的窦娥冤第一部日记体游记徐宏祖的徐霞客游记第一部浪漫主义神话小说吴承恩的西游记第一部长篇讽刺小说吴敬梓的儒林外史第一部个人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蒲松龄的聊斋志异第一首长篇抒情诗离骚第一首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特点
中华文化之 酒文化篇
茶具
功夫茶
中华文化之 茶文化篇
一、独树一帜,独领风骚(独特性)
思考:各种文化 别具一格体现了博大 精深的中华文化的什 么特点?
(中华文化的独特性、先进性)
列一列
中国历史上领先于世 界水平的文学艺术、科学 技术成就有哪些?
中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 中华文化之文学篇
黄梅戏
越剧《红楼梦》
话剧
京剧
中华文化之 戏剧文化篇
咏春拳
太极拳
李小龙
资治通鉴熊逸版

资治通鉴熊逸版(一)中国文明史节选1. 中华文明的形成中华文明的形成源自历史悠久的中国文化,它包含了五千多年来中国特色的价值体系,涉及传统书法、诗词、建筑、绘画、政治制度、礼仪观念、文化观念、法律等众多内容和内涵。
它囊括了宗教、礼义、风俗、习惯等传统元素,其形成及延续展示了中国文化的长期发展历史。
2. 中国文明古老传统在中国文明发展史上出现了很多经典著作,如《诗经》、《易经》、《礼记》、《周易》、《春秋》、《论语》、《孟子》、《田家禽经》以及先秦的《庄子》等。
这些书籍对今日的文明底蕴作出了巨大贡献,它们也是中国文化古老传统的象征。
此外,中国还有许多另人印象深刻的历史文化遗产,如《黄帝内经》、《孙子兵法》、《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等,使中华传统文化完整而完整地展现出来。
3. 中国文明的现代价值面对国内外的现代文化和社会发展过程,中国文明总结出了许多基本原则,用以实现社会发展的持续进步和发展的稳定,如"弘扬中国优良传统文化",以及"以爱国主义为动力",为中国构建和谐家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国文明是中国新时期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指导作用,此外中国文明也影响了全球化趋势,被视为世界上珍贵的文化遗产。
(二)中国历史发展1. 近两千年中国历史发展近两千年,中国文明及其历史发展发生了很大变化,首先,不断演变的政治制度,如唐朝的文治武功、宋朝的农家自治和明朝的分封制,丰富了历史发展的模式、形态和内容;其次,宗教运动在中国历史上起到了重要作用,如道教、佛教的兴起给中国的文化艺术带来了灿烂的文化翻新;第三,不同时代的思想和文化运动,如曾国藩理学(弘毅新派思想),推动了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结构的演变。
2. 两次革命和改革20世纪初期,随着中国近代史上重大的政治事件,清末的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爆发,中国文明又经历了新的转折,随着“一国两制”的实施,中华民族进入了新的历史发展阶段。
中华民俗知识全知道(超值金版)

第14章七夕节
5
第15章中秋节
第16章重阳节 第17章传统饮食习俗
第18章各地饮食趣话 第19章名人与名吃
第20章各地名吃揽胜
第21章精美绝伦的刺 绣编织
第22章经典雅致的文 房四宝
第23章栩栩如生的剪 纸塑艺
第24章荡秋千,放风 筝,玩杂耍
第25章听听戏,下下 棋,搓搓麻
第26章稀奇古怪的休 闲娱乐
谢谢观看
读书笔记
内容太丰富,特别是在天干地支和节气等涉及日期、数量等,非常详细,适合深究,目前只能粗读一番~。 收藏备查,实际没看完,外国人了解中国很好的资料,搜集的很齐全,非常不错。 这本书不错,把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来源和内容,发展演变过程,说的清清楚楚。 封建迷信是不当的人为了达到自己不当的目的而做出不当虚拟非正确的事!有些是目前科学无法解释的,可 不归于迷信,否则自是迷信。 刚开始看第一章就有明显的错误,冠夫姓这个板块一看就没有好好下功夫。 我国民间习俗丰富多彩,包含了我国古代哲学、天文、地理、自然生态等诸多方面丰富的内涵,并蕴藏着人 们如何顺应自然的论述。 1、内容上有疏漏和不实、重复处且叙述真的很啰嗦; 2、作为民俗介绍书,带有过多的作者主观性评论在里 头; 3、有错别字; 4、没有新鲜内容。
第27章拜见之礼
01
第28章庆 贺之礼
02
第29章礼 之杂谈
04
第31章中 国四大传说 故事
06
第33章趣 话传统民居 建筑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03
第30章上 古传说故事
05
第32章民 间传说故事
1
第34章民居里 的陈设
2
第35章趋吉避 凶的风水文化
3
第36章传统衣 服习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讲论语
一.论语是一部怎样的书,为什么书名为《论语》《论语》是孔子的弟子记录孔子言行的一部语录体散文著作。
其核心思想是“仁”。
自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
儒术”被奉为儒家经典,几千年来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正
统,影响极为深远。
•班固《汉书.艺文志》:“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
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之《论语》。
”
•《文选辩命论注》:“昔仲尼既殁,仲弓之徒追论夫子之言,谓之论语。
”
•刘熙《释名.释典艺》中说:“论语,记孔子与弟子所语之言也。
论,伦也,有伦理也。
语,叙也,叙己所欲说也。
”也有附会说意指轮流发言,故有通假轮语之说。
•所以说来,两种读音都有道理,都可行。
不可厚此薄彼、固执己见。
二.你认为孔子最伟大的地方在哪里?
1.仁者爱人,以人为本,不信怪力乱神。
诚信相处
2.有教无类,平民教育
3.《论语》有体系的在各方面教人
三.请写出《论语》名篇字句,并翻译
四.分别写出古今各三位对《论语》讲解·研究有影响的著名学者姓名
现代:钱穆南怀瑾星云大师于丹杨伯峻
古代:何晏(魏)《《论语》集解》
孔颖达(唐)《十三经注疏》《《论语》正义》
朱熹(南宋)《《论语》集注》
五.列出《四书五经》的篇目
四书五经:四书、五经的合称,泛指儒家经典著作。
四书指的是《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五经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第二讲上杨墨
•一、“杨朱哭歧”与“墨子泣(悲)丝”这两个成语大体是何内容?杨朱与墨翟为什么要哭?
•二、怎样理解“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
”这样的主张?
答:杨朱的个人主义实为怀疑主义,不单是利己主义,是对生命本真的认识,对个人权益的坚守。
•三、以现代汉语翻译《墨子》以下段落:“今若夫兼相爱、交相利,此其有利,且易为也,不可胜计也,
我以为则无有上说之者而已矣。
苟有上说之者,劝之
以赏誉,威之以刑罚,我以为人之于就兼相爱、交相
利也,譬之犹火之就上、水之就下也,不可防止于天
下。
”
答:现在至于兼相爱,交相利,这是有利而容易做到,并且不可胜数的事。
我认为只是没有君上的喜欢罢了,只要有君上喜欢,用奖赏称赞来勉励大众,用刑罚来威慑大众,我认为众人对于兼相爱、交相利,会像火一样的向上,水一样的向下,在天下是不可防止得住的。
•四、墨子“天志”“明鬼”与孔子“不语怪力乱神”
“敬鬼神而远之”有什么区别?
答:墨子“天志”、“明鬼”,其有神论的主张,趋同宗教信仰,对神意的服从,容易走入极端化被人利用。
与孔子务实的、人伦的、中
庸的思想如“不语怪力乱神”相左,后世如太平天国等天帝信仰即
为悲剧佐证之一。
•五、写出鲁迅先生短篇小说《非攻》的故事情节梗概,并结合墨子生前的言论事迹谈谈对鲁迅这篇小说的看
法。
答:描写了战国时代墨子止楚攻宋的故事。
小说突出了墨子的仗义
性格和反对一切侵略战争,主张加强实力、奋起自卫的思想,凸现
了墨子勇敢、机智的性格和忘我的精神。
在鲁迅笔下,墨子是为人
民利益埋头苦干、拼命硬干的人,是"中国的脊梁"的形象化。
《非攻》还包含着一些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抨击和批评。
通过环境描写和人物
言行,描绘形象、刻画性格、揭示心理是《非攻》在艺术上的一大
特色。
《非攻》的语言,体现了鲁迅文体的基本特征:凝炼、结实、精深。
《非攻》在艺术上也有一些粗糙之处,反映了其“油滑”之“弊”。
第二讲下老庄
一、道家与道教是一回事吗?区别在哪里?
二、常言道家的“道治”、儒家的“德治”、法家的“法治”,构成中国传统政治思想的三大流派。
你比较认可哪一流派?为什么?
三、“庄学三义”是哪三义?简要说明。
•“庄学三义”是指庄子创作寓言的本义、
•注者解读寓言的释义、读者接受寓言的取义。
四、解释下文并理解其用意:“凫胫虽短,续之则忧;鹤
胫虽长,断之则悲。
故性长非所断,性短非所续,无所去
忧也。
”(《庄子·骈拇篇》)
野鸭的腿虽然很短,给它接上一截它就要发愁;仙鹤的腿虽然很长,给它截去一段它就要悲伤。
就是用来说明无论什么事物都要顺应自
然规律这个观点的。
后人也常引用这两句话说明这样的道理:凡事
要顺应自然规律,不做违背客观规律的蠢事。
五、熟读《逍遥游》一篇,指出其行文思想与艺术上的特色。
•本义:超越时空、功利和物累,追求绝对精神自由。
•前半篇以鲲鹏为主,反复引譬设喻,层层否定,推论世间万物无论大小寿夭,凡是受到时间、空间的限制和物质世界的束缚,就不可能达到逍遥的境界。
•后半篇以辩论的形式,反复引譬设喻,层层递进,分别阐述圣人无名、神人无功、至人无己。
无名、无功、无己,合为无为。
做到无为才能达到逍遥。
•寓意:功名利禄是人生的累赘,只有彻底摆脱功名利禄的累赘,才能获得充分的自由。
精神自由建立在超越物质的基础之上,
不能超越物质世界,就不可能获得精神自由。
第三讲屈原
一、作为一个原本诸侯邦国、区域性的诗人,屈原为什么会成为中国古代诗人的杰出代表并赢得整个中华民族的敬仰与纪念?
•一、屈原高洁美好、正直坚持的情怀与精神追求,达到极致,他一生的光明磊落终至沉江抗争的时代悲剧结局,感动了整个中华民族。
•二、他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署名诗人,第一位伟大的诗人,他的诗不仅有着高尚的情操与突出的思想特征,而且具备鲜明的自传体色彩,把人、把“我”的书写完成得淋漓尽致,如完美的乐章。
•三、作为南方文化的杰出代表,填补与丰富了中华文化长期以北方文化为主体显现的历史空间,让中华文明尤其是文学部分更显多样性、互补性与整体性。
文学从此诗、骚并存,如日月朗照,交辉与启迪后世。
•二、“楚辞”这一诗歌体例是在屈原手中创造与奠定基础的,你能举出三篇以上楚辞作品名称并谈谈创作特色吗?
三、熟读并能用白话体翻译屈原《橘颂》,联系我们自己的思想情怀,写一篇鉴赏散文(要求字数六百字以上)。
第四讲司马
一、司马相如与卓文君有哪些方面值得我们后人纪念?为
什么?
•他们的故事激励世代无数好儿女不屈从于命运的压迫、不怕艰难险阻,争取自由爱情、幸福,追求卓越,谱写生命的传奇与
动人诗篇。
同时也表达对不凡才情的欣赏与向往。
二、请列举四川三处以上与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相关的历史
名胜风物景地。
•琴台路、驷马桥、抚琴小区、古琴台、三友巷、文君故里、文君街、文君酒、文君公园、文君井、相如故里等等。
二、鲁迅先生曾将(司马迁)与司马相如并称。
说“武帝
时文人,赋莫若(司马相如),文莫若(司马迁)”称
司马相如辞赋“(卓绝)汉代”、“(精神)极流动”。
三、怎样理解鲁迅评价司马迁及其《史记》为:“史家之
绝唱,无韵之《离骚》”?
鲁迅认为:“武帝时文人,赋莫若司马相如,文莫若司马迁。
”司马迁写文章“不拘于史法,不囿于字句,发于情,肆于心而为文”,因而《史记》不失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四、为什么称司马迁是一代“史圣”?
他最大的贡献是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史记》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到汉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
五、司马迁说:“古者富贵而名磨灭,不可胜记。
唯倜傥
非常之人称焉。
”你认为哪类人可称为他所谓“倜傥非常之人”?举例说明。
六、熟读司马迁《报任安书》,并谈谈这篇文章给你最大的
震动在哪里?
七、李长之先生研究司马迁的专著书名叫什么?请略举几
段大意并谈谈读后感。
《司马迁之人格与风格》
八、填空:1.司马迁写《史记》具备这样的史识,即:究(
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九、2.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
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
(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
第六讲盛唐诗歌
•一、写出你喜爱的一首盛唐诗,并予以赏析。
•二、用现代白话翻译出杜甫《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一诗中的序文。
•三、你认同专家关于盛唐诗是“诗国的高潮”,表现了“少年精神”与“男性的文艺时代”这些观点吗?为什么?
•四、你怎样看待闻一多先生的观点,即李白、杜甫相逢是我国文学史上令人惊喜、庆幸的一件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