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学学分制改革成效衡量标准的思考

合集下载

实行学分制弊大于利4辨总结

实行学分制弊大于利4辨总结

实行学分制弊大于利4辨总结:学分制实行大于利哈佛大学取消学分制实行学分制的弊端布朗大学学分制篇一:实行学分制弊大于利实行学分制弊大于利1. 实行学分制实际上是因市场需求冲击而导致的教学进度畸形,是学校向市场的妥协,不是学问的初衷。

为了提前毕业了,急于完成学业,必然导致各科学习掌握程度下降,显然是不利的。

学分对评价学生的成绩方面的意义是有限的,因为学分只能说明学生修完了该课程及达到了最低标准,却不能表现出学生的成绩优劣、知识掌握程度。

2. 当今中国大多数高校实行的学分制是将专业课程和选修课程两者合二为一以学分来作为衡量的尺度,早就失去了它的本质属性。

3. 个人发展来看,2013应届毕业本科生平均工资2652元,农民工平均工资2609元,据社科院数据显示,面临即将毕业的近800万大学生中仅有10%的人才符合跨国公司在中国的人才要求,这无疑证明我国的教育体制存在严重的弊端,我国高校人才培养机制与社会需求明显脱节。

4. 弹性的学分选择,理论上来说可以满足许多学生想要提早毕业或者延长攻读时间的需求,但是目前在我们中国想要真正做到恐怕是难上加难。

我国一般高校中仍是必修课程占大部分,真正能够得到选修的课程只有5%到10%,且是否可以提前毕业还要看各校的具体规定。

在大多院校,即使学生提前修满学分,也只能于每年7月份领取毕业证。

而在某些院校尚未实施免修制度。

虽然挂着学分制的牌子,实质却是变相的学年制,不仅难以收获学分制的优点带来的益处,反而还会因此生出许多问题。

5. 对教师来说,实行学分制的确在一定程度上刺激教师们竞争提高学术能力,但是也会为了吸引学生选自己的课而出现哗众取宠的,抛弃基础知识等等饮鸩止渴的长期弊端,商业化的教师竞争无疑是一大弊端。

6. 对学生来说,实行学分制的确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主性、灵活性,但这同样带来了严重的问题。

由于学生的自觉性弱,“选课自由性”使学生选课呈现出盲目性的特点,形成“凑学分”心理,导致学生仅凭兴趣听课,博而不精,且忽视对基础知识的学习,对学习产生应付心理和对知识的低探索性。

高校学分制改革若干问题的思考

高校学分制改革若干问题的思考

高校学分制改革若干问题的思考郭!莉(华南师范大学,广东广州"#$$$%)[摘!要]!!学分制管理因其在长期的发展完善中体现了学校、教师、学生三方互利的良性发展态势,备受我国高校推崇,但是在学分制改革的过程如何做好充分的前提准备,并建立完善的相关保障体系,就成了我国高校能否顺利实现学分制管理与我国国情相结合,形成一套有中国特色且卓有成效的教学管理模式的关键。

[关键词]!!学分制;特征;意义;前提;保障体系[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高校也在不断探索新的教学管理模式,积极尝试教学管理模式改革,以适应市场经济对高素质人才的迫切需求,提高人才竞争力。

在教学管理模式改革的众多举措中又以学分制改革最受关注。

学分制教学管理模式以市场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适应性强,与市场经济结合紧密,经历了二百多年的发展,逐渐形成了一套完善的管理体系,成为当今世界最主要的教学管理模式模式之一。

但是如何把这一模式移植到我国,并与我国国情相融合,形成一套有中国特色且卓有成效的教学管理模式,还是一个值得不断探索的问题。

一、学分制的基本特征学分制在选课制的基础上发展而来,以学分作为学习基本计量单位,衡量学生学业完成情况,并以最低学分来衡量学生是否达到毕业要求及能否获得学位。

学分制有两个基本特征:#)选课制。

全面自由的选课制是学分制的核心和灵魂。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条件相对自由地选择专业;选择课程,包括选修课和必修课;选择任课教师;自由安排学习进程。

这是学年制与学分制最本质的区别。

()弹性学制。

学校以最低学分作为能否毕业的唯一标准,只要学生依据专业培养方案的要求修满学分就可以毕业,学校不规定学生的修业年限。

根据我国高校教学资源相对短缺的情况,选课制和弹性学制的完全实现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西安理工大学学分制改革的实践与思考

西安理工大学学分制改革的实践与思考

西安理工大学学分制改革的实践与思考作者:赵波徐冬平来源:《高教学刊》2016年第04期摘要:西安理工大学作为陕西省首家学分制试点本科院校,为陕西省本科院校的学分制推行做了大量探索性工作。

作为一所西部地区的地方院校,具有地方院校的代表性和典型性,从10年来学分制实践的经验和问题中,可一窥地方院校实行学分制、开展个性化培养的困难、原因及解决的办法。

关键词:西安理工大学;学分制;实践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6)04-0128-03Abstract: As the first undergraduate colleges for the pilot credit system in Shaanxi Province,X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has done a lot of exploratory work. It is representative and typical of the local universities in the western region. Its experience and problems of the credit system in the past 10 years can be a glimpse of the difficulties, causes and solutions faced by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credit system.Keywords: x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redit System; reform西安理工大学2004年作为陕西首家实行学分制的本科院校,开启了陕西省本科院校学分制试点。

作为一所中省共建的地方院校,西安理工大学以教学研究型为学校定位,在人才培养上以培养创新性应用型人才为目标,长期以来围绕装备制造业和水利水电行业发展为学校突出特色,为国家、特别本地区的经济建设和发展输送了大量专门人才。

高校学分制的实施现状及亟需改进的实质问题

高校学分制的实施现状及亟需改进的实质问题

高校学分制的实施现状及亟需改进的实质问题当前,学分制的实施成为高等学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热点之一。

本文主要阐述了学分制的主要特点及在我国实施的现状,提出了运行过程中存在的内、外部问题和与之完善的对策,力图最大限度地发挥学分制在灵活培养高校人才方面的重要作用。

[标签]学分制现状问题[作者简介3葆乐心,河北大学工商学院(河北保定071002)学分制是高等学校的一种教学管理制度,以学生取得的学分作为衡量其学业完成情况的基本依据,并据此进行有关管理工作。

“学分”一词来源于英文“Credit”,在《教育大辞典》中英国教育家DerekRowntree将其解释为对学生完成一门特定课程予以承认的证明。

而CarterVGood的定义是完成一门课程学习正式的认证。

由此可见,对学分的理解,中外基本上是一致的。

实施学分管理制度的基本精神是承认学生的个别差异,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在管理上具有灵活性强的特点。

从1810年德国著名教育家威廉·冯,洪堡倡导学分制开始,学分制的萌芽便随之产生,进而成熟于美国,至今经历了近两个世纪的实践,已经成为一种较为先进的教育管理制度。

一、我国实施学分制的现状(一)国内学分制实施的历史回顾我国是推行学分制较早的国家之一。

1918年,蔡元培率先在北京大学实行的“选科制”被认为是我国正式推行学分制的标志。

1922年东南大学(南京大学前身)全面采用学分制,1929年教育部制订《大学规程》规定,大学各学院或独立学院各科课程得采用学分制。

此后,几乎所有高校全部采用学分制直到解放初。

1985年颁布的《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明确提出要实行学分制,各校有选择地在部分专业进行实验试点。

然而,由于各种条件制约,教学效果不升反降,出现了教学秩序混乱、教学质量滑坡等问题。

党的十四大以后,我国开始进行高等教育体制改革,1993年以来,各高校开始酝酿进一步完善学分制的问题。

对学分制的再认识及完善学分制的建议

对学分制的再认识及完善学分制的建议

对学分制的再认识及完善学分制的建议再认识学分制
学分制是指把学习活动以学分为单位进行计量衡量,以科目学分之和
作为课程完成的标准。

学分制自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在国内出现,其主
要作用是调节课程学习的深度和广度,创设新的技术性学习环境,激发教
学改革的热情,培养学习者自主探索学习的能力,提高学习的质量,增强
学校多样性等。

1.加强学分制的建设。

需要充分考虑学生学习能力与学习素质,合理
设计学分制,确保学生能够根据自身的能力和意愿进行选择好学习路线。

2.加强学分制的推行。

学校应当定期、全面、及时地对学分制进行调整,以保证它的正确性和合理性,使学生不断获取有用的知识和技能。

3.加强学分制的实施。

在实施学分制的过程中,学校需要建立良好的
监督机制,科学合理开展学分认定活动,确保学分制的公平、公正、公开。

4.加强学分制的评价。

要定期对学分制进行评价,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从而进行相应的改进,打造一套完善的学分制体系,使学生能够从中
获益。

关于高校学分制改革的思考

关于高校学分制改革的思考

比较 中外 高校 学 分 制 的 演 变 过程 及 现状 , 索 建 探
立符合 我 国国情 的 学 分 制 的 教 学 管 理模 式 , 推 对 进 高校体 制 改革 有着 重要 的现 实 意义 。
1 学分 制 的发展 历 程及 现状
1 1 欧美 及 世 界 教 育 发 达 国家 实 施 学 分 制 的 历 . 史 及现 状 学 分 制 起 源 于 选 课 制 的 产 生 和 发 展 。 16 89
分析 我 国 高 校 积 极 实 行 学 分 制 的 基 本 原 因及 存 在 的 问
题 , 出相 应 的 改 革 思 路 。 提
关键词 : 高校 ; 学分 制 ; 养 模 式 ; 革 培 改
中 图 分 类号 : 4 4 7 c 2 .1 文 献 标 识 码 : A
学 分制 是 一种 以学 分为 计 量单 位衡 量 学生 完
维普资讯
交 通高 教 研究
文 章 编 号 :0 4 5 5 2 0 )3 O 4 3 1 0 —6 8 (0 2 0 —0 9 —0
20 0 2年第 3 期
关 于 高校 学 分 制 改 革 的 思 考
吴 秀 强
( 安大 学 , 西 西安 7 0 6 ) 长 陕 104
张扩 大课 程科 目, 允许 学 生有 充分 的选 择 范 围 , 安
排 自己 的 学 习 专 业 和 课 程 。 17 82年 学 分 制 真 正 成 为一种 制 度在 哈 佛 大 学 开 始 实 施 , 随着 时代 并 的发 展 , 学分 制得 以普遍 推广 。
均设 必 修课 、 限定 选修 课 和 任 意选 修课 。② 学 习
摘 要 : 过 对 中 外 学 分 制发 展 历 程 及 现 状 的描 述 , 通

完善学分制的几点思考

完善学分制的几点思考

完善学分制的几点思考着新的学期的开始,学校推出了新的学分制度,旨在提供更有效的学习环境,提高学习效率,改进学生的学习成绩。

学分制度是一种教育改革,其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学习时间,更好地安排好课程,使学生能够更有效地完成学业。

完善学分制是学校改进教育质量的重要措施。

第一部分:完善学分制的重要性学分制度的推行,无疑提高了学校的教学质量,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

学分制能给学生更多的学习机会,以提高学习成绩和取得满意的教育成功。

引进学分制的好处有以下几点:(1)有利于学生自身发展。

学分制度可以帮助学校有效地利用学生的学习时间,使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参加兴趣和体育活动,提高自身能力,并为未来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

(2)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

学分制度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实际情况,并且允许学生根据自身特点来安排课程,这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

(3)有利于发展学生创新能力。

学分制度促进学生发展创新能力,学校能够根据学生的兴趣,为他们安排课程,从而帮助他们发掘自身的创新潜能,培养自我学习和独立思考能力。

第二部分:完善学分制的具体措施(1)加强课程设置。

学校在设置学分制度时,应该根据学生的兴趣,特长,能力水平,以及学校的教育水平等因素,合理设置课程,使学生可以有更多的选择权,从而使有效的学习时间得到充分的利用,促进学生的发展。

(2)完善考核制度。

学校应当完善考核制度,将考试成绩与学生的实际成绩结合起来,合理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以及积极参加学术活动。

(3)推动学校合理安排学分制。

学校应当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合理安排学分制,避免学生受到过多的压力,使其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最好的学习效果,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结论从上文可以看出,完善学分制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自身能力。

学校在设置学分制度时,应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加强课程设置和完善考核制度,使学生有更多的选择权,以及更好地把握学习时间,促进学生的发展,实现学校教育改革的目标。

浅谈对我校学分制改革的设想

浅谈对我校学分制改革的设想

浅谈对我校学分制改革的设想梁志锋 莫书荣 谢 露 何 惠 李倩茗 庞 辉 梁桂宁(广西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生理学教研室 南宁 530021) 学分制是以选课制为基础发展起来的一种以学分为计量和核算单位衡量学生学业完成状况的教学管理制度。

学生可依喜好在一定范围内选课程、选老师、选学习时间等,具有很大的弹性和灵活性。

这种模式有利于学生自主发展,也利于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同时也有利于高校间教学资源的共享,有利于培养和激发学生创新能力,有利于开创新兴和边沿学科并促进学术发展,有利于文理科知识相渗透以提高学生素质内涵,有利于推广和普及高等教育,有利于高校与社会勾通和相互促进等。

由于在学分制模式下培养出来的人才多样化,更容易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但学分制也存在着教学计划不完整不系统,学生选课容易就易避难,可能降低培养质量;学习过程监督约束不足,纪律难以保证;教学内容和质量标准缺乏统一要求,难以衡量和比较;学生群体知识层次千差万别及学习步调不一致,自我意识较强,缺乏集体荣誉感和社会责任感,并给管理和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一定困难等。

我校实施“学分制”是从2003级本科开始,目前正在实践探索之中。

如何建立和健全一整套适合学分制并与之配套的教学与管理制度,顺利完成从“学年制”到“学分制”的转型,是我校当前教学改革中面临的重大问题。

下面仅就我们的个人观点,浅谈对我校学分制改革的一些设想和看法,仅供大家参考。

我们认为,要搞好学分制改革,从指导思想上要注意经验借鉴和实践检验两个环节。

第一,学分制已有百年历史,国内外都有经验可鉴,研究和借鉴别人经验不容忽视;第二,不能全盘照搬,要结合我校实际,找出适合自己发展的学分制模式。

1 我校学分制的定位美国高校多为完全学分制,与美国的经济市场化、政治多元化、教育地方化等体制国情是分不开的。

法国大学一般实行学分制,英国是学分制和学年制两种制度并行,日本则是学年学分制为主;鉴于我校是专业性强的医学院校及我国国情不同,我校不必实行完全的学分制,而应像国内许多大学如北京大学一样实行“学年学分制”[1],它既有学年限制的特征,又有完全学分制的特征;既保留了学年制计划性强、专业分类严密完整的特性,又吸收了学分制选课自由面广、学分计算机动方便等长处。

浅谈高校学分制改革与学籍管理制度

浅谈高校学分制改革与学籍管理制度

浅谈高校学分制改革与学籍管理制度导言高校学分制改革和学籍管理制度是当前高校教育改革的热点问题。

学分制改革是指基于学生学业成果的量化评价体系,对学生学习进行分明的评价、记录和证明,而学籍管理制度则是指对学生学习的各项相关要素进行管理的制度和规范,而且应该以学分制为基础,使学生的学籍信息在各个环节得到充分记录和及时更新,并有效地辅助学生成长和发展。

本文将就这两个方面进行探讨与分析。

学分制改革学分制改革是新时代高校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

在实践中,学分制改革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量化学业成果学分制改革要求从学生角度出发,量化学习成果,形成对学生实际表现的评价。

学分是量化学业成果的单位,是衡量学生学业成绩的一种标准。

通过学分的描述,可以清晰地标识学生学科素养、能力水平、综合素质等成果。

强化学生学习学分制改革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主动学习。

在学分制改革的推进过程中,一些高校会采取灵活的教学方式,如开设小班授课、课程定制、自主选课、自主考试等,以适应学生的需要。

此外,学分制改革也推动课程建设和教学质量提升。

提升社会认可度学分制改革还强调学生学业成果的国际化和社会化认可。

学分体系不仅在国内得到广泛认可,也在国际上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认可。

大量国外高校根据学分体系认定学业成果,并通过学分换算制度来实现学生跨院校学习和转学等。

学籍管理制度学籍管理制度是高校学生管理的基础,也是学分制改革的前提和保障。

建立健全的学籍管理制度,可以有效促进学生学业发展,提高学生管控质量,推进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稳步提升。

那么,如何建立健全的学籍管理制度?保障信息安全学籍管理系统是为学生提供信息的关键平台。

高校学籍管理应当加强信息安全管理,保护学生的个人信息和学业信息不受恶意行为者的侵扰。

借鉴金融、互联网和社交领域的管理经验和模式,完善信息审核流程,引入区块链等先进技术手段,建立严格的管理体系和制度,加强信息源头防控,为学生提供安全可靠的信息环境。

云南大学学分制改革与实践的思考

云南大学学分制改革与实践的思考

云南大学学分制改革与实践的思考摘要:云南大学是国内较早实施学分制的高校,在长期探索中,按三级平台六个模块构建了课程学分体系,实行辅修制与弹性学制,通过有特色的分阶段选课、成绩绩点制和质量监控等加强过程管理,取得好的成效。

学分制的实施,也给教学管理和质量监控带来了需要不断探讨和完善的新课题。

关键词:学分制;改革与实践云南大学学分制改革紧握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坚持“培养适应与创新相统一的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的素质教育观,贯彻“教为不教,学为创造”的教学理念,走出了一条以学分制改革为主线的人才培养之路。

一、改革与回顾自1923年创建以来,云南大学即实行学分制,多年来,学分制实践和改革的步伐从未停止。

改革开放以后,历经10多年的探索和反复试点,1998年,云南大学出台了《学分制暂行规定》;1999年,又颁布了《关于实施全面学分制的规定(试行)》,《云南大学本科导师制的规定》以及《云南大学学分制选课程序》等配套文件也相继出台,学校同时启动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

2006年,在总结“十五”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学校再次修订人才培养方案。

学分制的改革与实践成为学校人才培养和教学教务管理的载体和平台。

二、经验与特色形象地说,学分制如同一个教育超市,学生上课像在市场选购商品,学生根据自己的接受能力、兴趣爱好、学习潜质自主安排学习。

攻读一个或两个学位,提前还是延后毕业,是否跨专业、跨系科选修课程都由学生自主决定,最终实现教育公平。

云南大学的学分制,从一开始就力求做到以下几点:(1)学分制是人才培养的载体与平台;(2)学分制背景下的教育管理模式的调整与适应;(3)创新人才培养的突破。

通过多年实践,云南大学的学分制改革取得了成效,积累了经验,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和管理体系。

1、以学分模块为基础——打造学科平台根据素质教育和专业教育并重的原则,云南大学的课程体系设置以“低年级实行通识教育和学科基础教育以提升学生素养,高年级实行有特色的专业教育以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要准则,构建了通识教育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课程三级平台六个模块的课程,总学分为160学分。

学分制的工作感想

学分制的工作感想

自从我国高校实行学分制以来,我作为一名大学生,对这种新型的教育管理制度有了深刻的体会。

在这个过程中,我不仅感受到了学分制带来的便利,也体会到了其中的挑战和成长。

以下是我对学分制工作的几点感想。

首先,学分制让我有了更多的自主选择权。

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课程设置和教学计划往往由学校统一安排,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

而学分制则允许学生在完成规定学分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职业规划选择课程。

这种灵活性使我能够更加专注于自己感兴趣的领域,拓宽知识面,提高综合素质。

其次,学分制让我学会了时间管理。

在学分制下,学生需要自己规划学习计划,合理安排时间。

这种自主性要求我在学习过程中具备良好的时间管理能力。

通过不断调整和优化学习计划,我学会了如何平衡学习、工作和休息,提高了学习效率。

再次,学分制促使我更加注重自主学习。

在学分制下,学生的成绩不再仅仅取决于期末考试,而是由平时成绩、作业、实验报告等多方面综合评定。

这使我意识到,自主学习的重要性。

我开始主动查阅资料、参加学术讲座,提高自己的学术素养。

此外,学分制让我更加关注自己的职业规划。

在学分制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职业目标选择课程,这使我更加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

通过学习相关领域的课程,我不仅掌握了专业知识,还锻炼了自己的实践能力,为将来步入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然而,学分制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学分制可能导致学生过于追求学分,而忽视了课程的质量。

有些学生为了快速完成学分,选择了一些与自己兴趣不符的课程,这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其次,学分制下的课程评价体系相对简单,难以全面反映学生的实际能力。

总之,学分制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管理制度,在我国高校的推广和应用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它不仅让学生拥有了更多的自主选择权,还促使学生学会时间管理、自主学习,关注自己的职业规划。

当然,在实施过程中,我们也要不断优化学分制,使其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作为一名受益于学分制的学生,我深感学分制工作的意义。

学分制度改革

学分制度改革

学分制度改革学分制度改革是高等教育的一项重大改革,其主要目的在于优化高等教育的教学质量和培养质量,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践能力。

此次改革的出现是为了更好地满足社会需求,同时也是顺应时代变化的必要举措。

下面,本文将从学分制度改革的意义、实施效果和存在问题等方面进行分析。

一、学分制度改革的意义传统的学分制度比较简单,是以学时为单位的,缺少细分与差异化。

而新的学分制度则更符合国际通行规范,对学生课程的自由选择和自主学习赋予了更多的权利和便利。

这次改革的意义主要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1、促进教学改革学分制度改革强调学生自主选课和学习,对高校教学改革具有推动作用。

在此背景下,很多新的教学模式正在不断涌现,包括小班化授课、MOOC等,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和能力培养。

2、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分制度改革本质上是一种学生中心的改革,旨在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践能力。

新的学分制度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职业规划来选择课程,增强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这也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让他们更加自觉地参与学习。

3、提高教学质量学分制度改革要求高校完善课程体系,优化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一方面,高校可以参照国外一些知名大学的教学模式,开展多元化的课程设计,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教学效果。

另一方面,新的学分制度也鼓励高校开展实践性教学,增加实践环节,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不断地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二、学分制度改革的实施效果学分制度改革已经在世界各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实施效果也被证明是十分显著的。

在我国,学分制度改革实施已经有多年了,其实施效果也得到了高校和学生的广泛认可。

1、课程选择更加多元化学分制度改革推行后,学生的课程选择得到了更大的自由度,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职业规划进行课程安排。

随着课程的多元化,学习的方式也更加灵活,学生能够主动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2、学习效果更好学分制度改革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践能力培养,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培养。

持续推进学分制教学管理改革的若干思考

持续推进学分制教学管理改革的若干思考

持续推进学分制教学管理改革的若干思考1. 引言1.1 学分制教学管理改革的背景学分制教学管理改革是当前教育领域的重要课题,其背景可以追溯到国家教育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

近年来,我国教育事业不断发展,但在制度建设和管理运行上仍存在一些难题和矛盾。

传统的教育管理模式已经难以适应当今社会多元化、个性化的需求,对于个体学生的发展和潜力的挖掘也存在一定的制约。

学分制教学管理改革的兴起源于对现行教育管理模式的反思和探索。

学分制教学管理模式强调以学生为中心,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多样化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通过学分制教学管理改革,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教育教学的效益和质量。

学分制教学管理改革已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其背景是时代发展和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

只有不断深化学分制教学管理改革,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推动教育事业朝着更加健康、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1.2 学分制教学管理改革的意义学分制教学管理改革的意义在于推动教育体制变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学分制教学管理改革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实现教育教学个性化和多样化。

通过学分制教学管理改革,可以加强学生学分积累和转移的灵活性,促进学生跨专业学习和跨学科发展,培养具备全球竞争力的人才。

推进学分制教学管理改革还可以加强教学质量评价和监控,提高教育教学过程的透明度和公平性,促进教育质量的持续改善和提升。

学分制教学管理改革不仅是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必然选择,也是构建现代教育体系和推动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举措。

2. 正文2.1 学分制教学管理改革的现状分析在当前教育领域,学分制教学管理改革正逐渐成为普遍趋势。

学分制教学管理改革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学分制教学管理改革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一些学校在实施学分制教学管理改革时存在着理念不统一和操作不规范的情况。

我国高校学分制改革的相关问题及对策研究综述

我国高校学分制改革的相关问题及对策研究综述

我国高校学分制改革的相关问题及对策研究综述摘要:随着大众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学分制改革已成为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热点。

但各高校在实施学分制改革的过程中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亟待解决。

本文对我国高校中学分制改革所出现的问题及相应的对策进行分析研究。

论文关键词:学分制,学年制,高校,改革学分制又称学分积累制,它是以学分作为计量学生学习分量的单位,以学生取得必要的基本学分作为毕业标准的一种教学管理制度,具有学习时限的灵活性,学习内容的选择性,课程考查的变通性和培养过程的指导性等方面特征。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加快和我国与国际高等教育接轨的大趋势,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对新一代人才创新能力和个性化素质的新要求,同时也为了在教学管理体制上最大限度地发挥现有教育资源的作用,各高等院校纷纷对内部教学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其中最显著的措施就是把推行学分制作为应对国际国内竞争,提高办学实力,适应社会需要的突破口。

可以说我国高校的学分制改革不仅是高等教育面向并适应市场经济的必然选择,也是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大众化的必然选择。

二、国外高校学分制实施的现状及评价学分制的发展起源于选课制的产生和发展。

18世纪,在德国的大学里最早提出了“选课自由”的观点,19 世纪末“选课自由”的思想传播到了美国,当时的哈佛大学校长艾略特认为:人的能力、素质存在差异,不能按一种模式进行培养,主张扩大课程科目,允许学生有充分的选择范围安排自己的学习专业和课程。

1889 年哈佛大学正式实行学分制。

从此,学分制在美国得到了发展和完善,进而又影响了欧洲、日本的高等教育[1]。

目前学分制已经被大多数国家所采纳,成为各国许多高等院校实行教学管理的一种主要方式。

学分制产生一个多世纪以来之所以有如此强大的生命力,是因为这种制度在一定程度上符合教育的发展规律,在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拓宽专业知识面、加速人才培养、调整和优化教学管理机制等方面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2]。

高校学分制改革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浅析

高校学分制改革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浅析

学分制是 以学分作为学习量的计算单位 ,以学分 和绩点作为衡量学生学 习份量 、 学习成效 的标准 , 在教 学过程中允许学生 自主选修课程 ,以取得所选课程的 总学分作为毕业 和获得学位 的标准 ,采用多样 的教育 规格和较灵活的过程管理方式 ,为学生提供更多选择 余地 的教学制度 。
学 分 制 充 分 承 认 学 生 个 体 的学 习 能 力 和 素 质 差
工作积极性。 2.教 育观念陈旧, 对学分制改革缺乏正确认识 。 一是部分教师对学分制改革漠不关心 ,认为这只 是教学 主管部 门的事 , 对学分制管理知之甚少 , 无法对 学生进行指导和帮助;二是对学生的宣传引导不够。长 时期的学年制教育管理模式 ,已经使学生 的思想处 于 一种僵化状态 , 学生已经习惯于学校开什么课 , 自己就 学什么课 , 根本没有认真思考 自己的实际 , 不考虑所选 课程是否适合 自己, 目从众 。 盲
才 能孕 育 出真 正 的创 造 性 ” 〕 〔。 ,
3.学生学习主动性 。实行学分制后 , 以让学生在 可
Hale Waihona Puke 学习上(除必修课外)做到“ 四自主”即自主选择课程、 , 自
主选择教师 、 自主选择上课 时间 、 自主选择学 习进程 。 4.提 高教 学质量。实行 学分制后 , 学生可 以 自由地 选课 、 选教 师 , 对教 学质量 不好 的教 师 、 内容 陈 旧的课 程 , 生 可 以不 选 , 对 提 高 教 学 质 量 、 革 教 学 内容 学 这 改
异, 允许学生有 充分 的选择范 围 , 安排 自己的学 习专业 和课程 , 体现 了学习 自由的思想 。 一、 实施学分制的意义 1.学 习年 限的灵活性。 学分制参考传统学历教育所 要求的年限, 但不受年限的严格限制 , 学生可 以提前修 满学分 , 提前毕业 , 也可滞后一定时 间毕业 。

关于完善高校学分制管理的思考

关于完善高校学分制管理的思考

式 。促 进 教 学 和 科 研 的 相 互 渗 透 、 化 研 究 式 、 索 强 探 式 的 教 学 , 养 学 生 探 索 和 研 究 能 力 。③ 专 业 教 学 培 计 划 采 用 模 块 化 结 构 ,以 帮 助 学 生 形 成 合 理 的 知 识
结 构 ,其 总 体 结 构 为 :理 论 教 学 中 ,公 共 基 础 课 约 占 5 , 科 基 础 课 约 占 3 , 业 领 域 课 占 1 5 学 O 专 5

广州 5 0 0 ) 1 0 6
要 : 前我 国 高校 已普 遍 采 用 学 分制 教 学 管 理 模 式 . 章 着 重 对 学 分 制 改 革 取 得 的 成 效 、 及 存 在 的 问 题进 行 了 分 旧 文 以
析和总结 , 并提 出 了相 应 建议 。 关 键 词 : 分 制 ; 革 ; 约 因 素 ; 议 学 改 制 建
以 下 。④ 压 缩 课 内 学 时 , 加 课 外 学 时 ( “ 课 ” 增 如 两 教 学 均 安 排 课 内教 学 和 课 外 导 读 形 式 ) 大 量 增 开 选 修 , 课 , 修 课 比 例 占 课 程 总 学 时 2 ~ 3 , 力 扩 选 5 O 努
大学生选 课 的 自由度 。⑤ 设 置第 二课 堂 培 养 计划 。 其 中参 加 课 外 人 文 素 质 教 育 培 养 活 动 的 时 间 累 计 不
分 计 算 、 课 、 程 考 核 、 籍 处 理 等 方 面 , 学 分 制 选 课 学 对
学 分 制 的 实 施 ,按 照 “ 强 基 础 、 化 专 业 、 加 淡 强 化 工 程 、 流 培 养 ” 原 则 修 订 了 本 科 综 合 培 养 计 分 的 划 , 缩 了 课 程 学 分 , 加 了 选 修 课 程 资 源 , 展 了 压 增 扩

浅谈高校完全学分制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浅谈高校完全学分制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教 育教 学实践 与探 索
蔡 永茂 ( 江苏工业学 院教务处 江苏常州 2 3 1 ) 1 0 6
【 要】 在我 国实行 完全 学分制 的社会 环境 日趋成 熟这个 大 背景下 ,高校 纷纷 进行 完全 学分 制改革 , 摘 我校 也不 例外 。本文 通过对 完全 学 分 制 概 念 的 分 析 . 优 点 及 不 足 的 比较 , 出我 国 高校 实 行 完 全 学分 制是 一 种 必 然 的趋 势 。 进 一 步 阐 述 了 高校 实行 完 全 学 分 制 改 革 的 实 指 践 及 亟待 解 决的一 些 问题 。 【 关键 词】完全 学分制 选课 制 导师制 弹性 学制 【 中图分 类号】 G642. 0 【 献标识 码】 A 文 【 章编号】 1 7 —8 9 2 1 ) —0 9 文 0 ( o 63 2 0 o 5 1 一o2 7 随着 我 国经 济发展及 加入 W TO, 社会对 多元 化和个 性化 人才 的需 求 日 强 烈。 中 国 趋 高等教育必须 顺应市场需 求的重大转 变 , 为提 高企业 竞争 力而 更加重 视复 合型 、 创新 型人 才的培 养 。实行完 全学 分制 是我 国高 等学校 进行 教学管理 制度的一项 重大变革 , 是现 代大 学 管理 制度 的一项 基本 制度 。学 分制 不仅 更 能适 应 市场 经济条 件下 对复 合型 、创 新型人 才培 养的需 求 , 且还能 满足 2 世纪 高等教 而 1 育以 人为本 , 重培养学 生 自主性 、主 动性 、 注 创造性 的客观要求 。因此 , 实行完全 学分制的 社会环境 日 成熟 。 自 1 9 年上海大学 在全 趋 97 国第一个推 行完全学 分制改革以 来 , 全国高校 纷纷进行 这项教学 制度改 革 , 我校也 不例外 。

大学成绩考核制度现状和改革对策研究

大学成绩考核制度现状和改革对策研究

大学成绩考核制度现状和改革对策研究随着大学教育的普及和发展,大学成绩考核制度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大学成绩考核制度是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价,也是促进学生学业发展的重要手段。

当前大学成绩考核制度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进行改革和创新。

目前大学成绩考核制度存在的问题主要有:过于注重分数,忽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成绩评价标准单一,不能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重视应试能力,忽视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竞争压力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较为普遍等。

针对以上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改革对策:1. 多元化考核方式:除了传统的笔试和闭卷考试,可以增加实践考核、开放式考试、小组合作项目等方式,更全面地评价学生的能力和潜力。

2. 引入综合评价:除了考试成绩,可以将平时表现、项目成果、实践经验等纳入综合评价,更客观地综合判断学生的实际水平。

3. 强调能力培养:通过拓宽课程设置、增加实践课程和实习机会,以及鼓励学生参加科研和创新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4. 注重个性发展:鼓励学生在学习中发展自己的特长和兴趣,提供个性化的学习和评价方式,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成长。

5. 降低竞争压力: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帮助学生减轻竞争压力,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6. 加强学术诚信教育:引导学生注重知识积累和学术道德,加强对抄袭、作弊等行为的监管,维护公平公正的考试环境。

7. 完善成绩通知和反馈机制:及时向学生反馈成绩,并提供个性化的学习建议,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不足及时调整学习策略。

改革大学成绩考核制度需要从多个角度入手,通过多样化考核方式、综合评价、能力培养、个性发展和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的创新,使得大学成绩考核制度更加科学、公正和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于学分制的思考与实践

关于学分制的思考与实践
会 对人 才培养 的需 要 。
步 兴起 , 刻 理 解 学 分 制 的 本 质 内 涵 , 择 一 深 选
种适合本校实情的学分制体系 , 认清实行学分制
将对 高 校教学 管理 带来 的 冲击 , 对确 立 实施 学 分 制条 件 下高 校教 学管 理 的新 理念 具有 重要 意义 。
后毕 业 , 自主性 、 活性 更大 ; 生在 一 定 的范 围 灵 学
内可 以根 据 自身 爱 好 和今 后 目标 选 学 所 需 要 的
课 程 , 有 一定 的教 学 主 动 性 , 等 。 实施 学 分 具 等
制, 有利 于 因材施 教 , 展学 生 的个 性 , 动学 生 发 调 的学 习主动性 和积 极性 ; 利于 优化 学 生 的知 识 有 结构 , 养多 规格 多层 次的 各种类 型 人才 。 培

对 实施 学 分 制 的认 识
随着市 场经 济体制 的不 断 完善 , 国高 等 教 我
育走 上 了由 国 家宏 观统 筹 、 校 面 向社 会 、 法 学 依 自主办 学 的道路 , 实行 学 生交费 上 学 、 向选 择 、 双
自主择业 的政 策 , 高校 办学层 次 和 招生 规模 不 断
收 稿 日期 :051 0 20 .22
作 者 简 介 : 艳 婷 (92 , , 宁 沈 阳人 , 理 研 究 员 。 贾 17 一)女 辽 助
维普资讯
第 2期
贾 艳 婷 等 :关 于学 分 制 的 思 考 与 实 践
19 8
的平 等 交 流 与 沟 通 , 正 把 学 习 的 自 由还 给学 真
落实 提 供 了可 能 和 保 障 。随 着 学 分 制 改 革 的 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7年第1期(总第324期)EDUCATIONAL RESEARCHNo.1,2007General ,No.324关于大学学分制改革成效衡量标准的思考王伟廉 [摘 要] 从我国高教改革和发展的实际出发,衡量学分制实施是否到位的标准关键的、本质的因素应该是:是否能全面支持一所大学根据市场需要和科技发展要求以及学生个体发展的要求而进行的任何形式的教学改革,特别是居于核心地位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所谓“完全的”学分制,至少应包括三个层面的支持因素:思想观念层面或理念层面、管理层面以及技术和条件层面。

可将比较符合上述三个标准的教学管理制度以及与之配套的一系列制度看做是“国际标准”的,把相应的学分制称为“国际基准”学分制。

但“全面支持”是有条件的,是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根据大学的性质、任务、层次等来相对确定的。

[关键词] 大学;学分制;“国际基准”学分制;选科制[作者简介] 王伟廉,汕头大学副校长,高等教育研究所教授 (广东汕头 515063)一中国大学实施的学分制,特别是中国大陆的大学实施的学分制,与西方大学,尤其是美国的大学相比有很多的不同,而其中主要的不同是学分制实施背景的不同以及由此引起的具体操作方面的不同。

例如,美国实施了学分制的大学基本都按照学分来收取学费,而中国大陆大学的学分制收费不能超过学年制收费数额;美国大学的学生转学容易,中国大陆的不容易;美国一些大学学生转换主修(专业)比例较大,中国大陆的比例较小;美国大学课程开得普遍多,中国大陆的普遍少;美国联邦政府和州政府对大学较少干预,中国教育主管部门干预多;美国大学的教师实行真正意义上的聘任制,中国大陆的大学教师的聘任制目前还没有达到这种程度,等等。

所以,中国大陆的大学实施的学分制在一定意义上讲,就无法用国外特别是美国的一些大学的学分制来直接进行比较。

而中国大学的管理层以至国家高等教育系统的管理层中的一些同仁、教育理论界的一些专家以及大学里的一些学者,往往用美国大学的学分制来衡量中国大学的学分制,结果常常得出我们的大学实施的学分制不如美国的“彻底”,或不是“完全的”和“真正的”学分制的结论。

的确,他们说的是有道理的。

在国际上,有些国家和地区的大学实施的学分制,与美国的一些大学比较起来,真的不是很“彻底”或不是很“完全”。

像欧洲的大学就不如美国的一些大学学分制来得“彻底”;我国台湾省的大学就被认为实行的是“学年学分制”;我国香港的大学在学分制的弹性方面也不能与美国的一些大学比。

为此,在我国曾一度有一种很流行的看法,即我国的大学,特别是大陆的大学的学分制不是真正的学分制,而美国的一些大学则可以称得上是真正的学分制。

其理由,有的集中在有关背景的衡量尺度,如提前或推迟毕业的灵活程度、按学分收费的制度和与其他大学相互承认学分的程度等;有的则集中在学生进行选择的权利的大小,主要体现在可选择课程范围的大小、转换专业灵活性的大小以及涉及面的大小等。

笔者曾撰文对“彻底学分制”提法进行辨析:如果按照学生选择自由度的大小作为尺度来衡量,即使在美国,也很少有大学实施的是“彻底的”或“完全的”学分制。

①美国是一个多样化的国家,除了背景的不同外,他们的大学,在学生选择自由度方面可以排列出一个从完全没有选择到完全由学生自由选择两个极端之间的一个连续统一体。

美国的多数大学都散落在这个连续统一体的各个位置上,虽然目前看来比较集中于自由选择的这一端,而且除了背景上的差异外,就学分制的选择性而言,也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

分析这些因素对选择的影响,笔者认为,诸如对不同学科、不同社会需求的紧迫程度、不同的专业转移跨度、不同的学校类型和不同的培养任务等,都会在选择自由度的大小上有所不同。

就这个意义来讲,学分制并不是选择自由度越大,就越“完全”、越“彻底”。

诚然,学分制初创时的本意的确是针对选科制的,是选科制所要求的,选择性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分制的本质。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学分制的功能和属性也随之发生了变化。

到了后来,选择性虽然是学分制的重要属性,但已不再是学分制的唯一属性,甚至也不再是本质属性。

因此,在高等教育实践上,一是我们不可能在学分制实施背景上与美国大学看齐,二是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把我们的大学学分制都搞成如美国那样学生选择权很大的大学学分制。

那么,我们的大学实施学分制究竟实施得好与不好,或者实施成效的高低,该用什么标准来衡量呢?这个问题绝不是一个空洞的理论问题,而是一个关系到我国大学学分制改革方向的大问题。

最近笔者就被很多人问到这个问题。

这里就此问题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二笔者在这方面做过一些研究,也从事过一些实践。

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国的国情,尝试提出我们国家实施学分制的成效的鉴别标准。

从我国高教改革和发展的实际出发,是否实施学分制以及学分制实施得是否到位(暂且不用“完全”、“彻底”、“真正”这样的字眼),衡量的标准有很多,但排除一些非本质因素后,关键的、本质的因素应该是:它是否能全面支持一所大学根据市场需要和科技发展要求以及学生个体发展的要求而进行的任何形式的教学改革,特别是居于核心地位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能够全面支持这些改革的学分制,就是我们所需要的学分制,是“到位”的学分制,也可以在这个意义上(仅仅是在这个意义上)说是“完全的”、“真正的”学分制;否则就是不完全的、不彻底的,或者彻底性差的,或者说是“不真的”学分制。

按照我们对学分制的概括和对其核心与本质的描述逻辑,笔者认为,“完全的”、“真正的”学分制至少应包括三个层面的支持因素。

第一,思想观念层面或理念层面。

学分制从表面上看,是一个教学管理制度或管理模式。

而从实质上看,它背后隐藏的是一些教育思想观念或理念,不仅包括对学生选择权利大小作出的判断(如学生是应该毫无限制地进行选择,还是有限制地进行选择;学生是否应该在这个阶段进行选择),也包括人才培养过程中所涉及的很多思想观念(如人才观、学生观、质量观、课程观、教学观、管理观等)。

从国际上一些大学的实际操作来看,不同的教学管理制度或模式,都体现了教育思想上的差异。

当然其中也包括由于不同学科特点而采取的不同的人才培养理念,比如医学类等专业人才培养中,学生的选择余地就比较小。

一所大学真正能按照人才培养的规律和理念设计自己的学分制,并在教育思想的各个范畴上达成一致,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哈佛大学在学分制问题上的几次起落,就说明在教育思想上的变化和争论。

我国大学在人才培养上,尽管都很支持改革,但在具体的做法上,一旦涉及到教育思想上的那些范畴,就不可避免地产生冲突或矛盾。

例如某大学在讨论一个学科的人才培养需要什么样的基础并涉及到某门课程的具体内容和分量时,争论便产生。

当然,关键并不在于是否有争论,因为争论是正常的。

问题的关键是,一个“到位”的学分制,是应该允许尝试的。

那些不能允许进行尝试的管理体制,对改革没有支持力度,谈不上到位。

反观美国大学的管理系统,笔者认为,最值得称道的一个功能就是允许进行尝试,而且在尝试过程中又不打破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

允许尝试,这本身也可以认为是一种教育理念。

我国的大学有多少能从全校各个层面特别是领导层面及时地、充分地、有保障地允许并支持那些尝试呢?当然,“尝试”不等于随意涂鸦,这需要整个学校对教育思想的不断探讨和对实践的不断反思,也包含对教育思想观念的学习和理解以及对正确的、适合的教育思想观念的认同和信奉。

第二,管理层面。

任何一项教学改革,都必然涉及到管理上的支持。

教学改革涉及面很广,不仅需要得到教学管理上的支持,也同时需要得到其他相关方面的管理上的支持。

例如,根据办学理念,实施学分制需要开设大量的课程,不仅在公共选修方面(如通识教育方面)需要更多更好的课程,也需要在主修领域或专业方向课程上提供给学生多种选择。

如果我们的人事管理无法调动教师开课的积极性,几乎无法达到这个目标。

从这个意义上讲,学分制绝不单纯是一个教学管理的问题。

稍微了解一下美国一些大学的学分制,就可以清楚地看到他们在这些方面的配套管理能力和支持力度。

此外,学分制因选择因素的加入,使管理难度大大增加。

尤其对于那些综合大学,仅因学科复杂带来的管理难度就令很多领导者难以应对了。

第三,技术和条件层面。

学分制的建立,本身就需要条件和技术的支持。

这一点无须多讲。

在选课系统、学籍管理、质量监控、学生评教系统等方面的技术支持不仅是必不可少的,而且技术支持的水平也要求很高。

在条件方面,资金是首要的条件。

学分制因其特定的选择机制和对个性化的追求,使办学成本提高很多。

同时,技术的使用也使学校的管理理念遇到了相当程度的挑战,因而同时促使管理理念进行改变。

考察我国一些大学的学分制,之所以看起来总不是那么“真”,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条件不够或者技术支持不够,以致无法按照人们的期望来实施。

笔者所在的汕头大学进行的学分制改革,在管理理念上有很大的改变,相应的技术和条件支持也有很大力度。

在学分制管理系统基础上,学校不仅建立了常规管理的技术支持系统,还建立了虚拟教室系统,供教师和学生进行网上互动和处理教学业务,把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从而为师生提供了一个更为广阔的教学活动平台。

同时还建立了与学分制管理系统配套的人事管理系统、研究生管理系统、资源管理系统(顺便提一下,我校是全国第一所同时进行了ISO9001和ISO14001国际双认证的大学)、财务管理系统等全面支持改革的技术条件。

这里用汕头大学去年6月开始探索的工程教育改革为例,来简要说明以上三个“支持”是如何做到的。

我校参照国际上先进的CDIO(Conceive—Design—Implement—Operate),即构思———设计———实现———运作工程教育框架,首次提出EIP(Et hics2Integrity2Professionalism,道德、团队、专业)—CDIO人才培养模式,并积极推进这项改革。

首先,学校在教育思想和理论上反复进行沟通和宣传,将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所蕴涵的教育思想和理论与过去的人才培养模式(目标、课程、方法、评价等)进行比较,使新的思想和理论深入人心。

在此基础上,学校积极支持这项改革,制订出相应的培养方案,建立了以工程设计为导向、符合国际工程师认证的集成化课程体系。

在教育思想上,学校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工程教育中长期存在的理论和实践脱节、工程与社会脱节的问题。

其次,新的课程体系一改过去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三段式,以三级项目来组织教学,形成了“鱼刺式”的培养过程。

但这种培养方案进行实施时,与原来的学分制管理系统有一定的不吻合性,主要是项目实施与原来的课程学分之间难以对应,需要改变已有的学分制管理系统中的一些内容和方式。

而我校的学分制管理系统在最初设计时的理念之一就是要求包容一切有理论依据的教学改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