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重点专业建设模式和途径研究与实践》研究报告
以技能竞赛推动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实践与研究——以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国际贸易实务专业为例
质 量 监 管 处 和 各 系 负 责 人 组 成 的 技 能 竞 赛 指 导 委 员会 . 负 责 学 院 学 生 职 业 技 能 竞 赛 活 动 的 整 体 规 划
南通 纺织 职业 技术 学 院 国际 贸易 实务 专业 ( 下
结 多 年 参 赛 经 验 . 结 合 到 部 分 高 职 院 校 的 调 研 结
果 . 在 充分 征 求 学 院师 生 意 见 的基 础上 . 学 院 成 立 了 由分管教 学 工作 的院 长任 主任 , 教务 处 、 科产 处 、
快“ 工学 结 合 、 校企合作 、 顶 岗 实 习 的 人 才 培 养 模 式” 的推进 为抓 手 , 加强 专业 建设 , 有 力 地 推 动 了 专 业建 设 的深化
Z H U A N Y E J I A N S H E 专 业 建 设
以 技能竞赛推动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实践与研究
— — —
以 南 通 纺 织. 职
芰术 学 院 国 际 贸 易 务专 业 为 例
口 陈 卫 华
摘 要 : 职 业技 能 大赛 能反 映职 业教 育“ 导 向 就业 、 对接企业、 强化 技 能 、 重视 综 合素 质 ” 的 改革 方 向 ,
纺 院组 织学 生首 次参加 全 国跟单 职业 技 能竞 赛 . 三
名 参 赛 选 手 分 别 获 得 了 二 等 奖 、三 等 奖 和 优 秀 奖 。 目 前 组 织 学 生 参 加 职 业 技 能 竞 赛 已 成 为 国 际 贸 易 实 务专 业教 学计 划 的重要组 成 部分 . 并 已 成 为 学 院 培 养 高 技 能 人 才 十 分 有 效 的 途 径
职业院校重点专业建设模式和途径研究与实践研究报告
《职业院校重点专业建设模式和途径研究与实践》研究报告课题类别:湖北省职业教育科学研究科研课题课题批准号:鄂教职研〔2014〕9号课题编号:G2014A006课题负责人:熊发涯教授黄冈职业技术学院主要成员:范先超、袁咏平、陈彦霖、夏晶、夏念恩、宋广辉、夏继军一、问题的提出办学校就是办专业,专业是人才培养的载体,学校的实力和人才培养的质量很重要的就是体现在专业建设中,所以,各职业院校都把专业建设作为学校的头等大事来抓。
重点专业是一个学校最好、最强的一面,是一个学校质量的标志和名片。
如何办好重点专业,包括建设重点专业有哪些重要理念和思想、重点专业如何确定、重点专业建设应该抓哪些方面、重点专业的各方面如何建设、途径如何选择和把控、重点专业的建设质量如何评价等等,这些问题是各校长期思考的问题,本课题就是在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试图回答以上问题,对这些问题回答的意义至少有三条:第一,给重点专业建设指明方向,明确建设重点专业应该具备的理念思想和条件;第二,给重点专业建设指明内容,重点专业建设不是一个方面,也不是几个方面的集合,是一个系统工程,该工程如何推进,有其规律;第三,为重点专业的建设途径提供实证案例。
本研究将给学校的专业建设提供重要的思想理论指导和实际借鉴、参考意义。
二、课题的研究目标、内容及方法(一)研究目标本课题研究目标是明确重点专业建设指导思想、具体内容、建设过程和路径,为广大职业院校开展重点专业建设提供理论指导、实践借鉴。
(二)研究内容本课题研究内容有四个:一是进一步探索重点专业建设的理论依据、建设重点专业的指导思想和先进理念;二是研究重点专业建设的内涵和具体内容;三是研究重点专业建设各内容的具体建设途径和方法;四是重点专业建设的质量评价体系。
本研究是基于是职业岗位群为重点确定的专业设置,符合教育部关于中职和高专业设置条件,学校对重点专业加大投入、实施政策倾斜的建设条件。
本研究的是在总结全国、各省高职示范校、骨干校和中职示范校开展重点专业建设、积累了大量的、丰富的经验基础上总结提炼一般的、具有规律性的思想和工作模式,拟创新点有三条:第一,明确重点专业建设的内涵要素;第二,明确重点专业各内涵要素的建设的具体模式;第三,重点专业建设成效的具体评价体系。
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群建设研究与实践
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群建设研究与实践作者:***来源:《广东教育(职教版)》2023年第10期继2019年国务院印发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职教20条)之后,广东省人民政府迅速反应,随即印发了《广东省职业教育“扩容、提质、强服务”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紧随其后,2020年广东省教育厅也印发了《广东省教育厅关于实施广东省高水平中职学校建设计划的通知》,以上文件精神为高水平院校和高水平专业群的建设确立了标杆、理清了思路。
中等职业教育是职业教育的起点,在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中具有基础性作用。
一方面要为地方经济的岗位群培养对口的高质量、复合型技术人才;另一方面,又为高等职业教育输送专业功底扎实的基础性人才。
打造高水平专业群是建设高水平中职学校十大重点建设任务之一。
中职学校在过去的发展历史中,对于专业的发展建设已经进入一种固有的模式、固化的理念,单一的专业素养要求培养出来的学生,其职业能力也已经明显不能满足日益多元化的产业链岗位群的要求。
因此,教育部提出中职学校要着力于研究专业群建设,培养高端复合型人才,以满足日益发展的新业态经济对人才的需求,现实意义深远。
作为首批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博罗中等专业学校于2021年被列入广东省高水平中职学校建设、培育单位,开始了一系列关于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的探索和实践。
本文立足于博罗中等专业学校已经成功立项并在积极建设过程中的电子商务专业群为具体案例,就专业群的建设开展研究与探索。
一、目前中职学校专业建设面临的常见问题(一)专业设置与地区产业链岗位群职业标准不对接目前有些中等职业学校在开办专业之前没有对当地经济的产业链岗位群进行全方位的调研,不考虑企业对员工的职业标准,不考虑自身的办学条件,盲目设置专业,专业设置多而散,培养目标单一。
造成学生毕业后无法适应就业岗位的能力需求,勉强就业后,职业发展也出现后劲不足,创造力差的现象。
(二)专业课程体系粗糙,系统性、融合性、统筹性程度不高受到学校专业设置多而杂的影响,对应的专业课程体系建设非常粗糙,缺乏通盘考虑和专业之间课程的协调融合。
职业院校专业特色建设实践研究——以旅游专业特色教育教学为例
更是缺 乏 专业特 色 , 背 离于旅 游对 个性化服 务 的 需求和旅 游业 区域发 展 的趋 势。专业特 色建 设不仅 符 合 了
企业 的用人 需求 , 还有 利 于职业 院校有针 对性 地 开展教 学工作 , 是 实现校 企 双赢 的 重要 途 径 。通过 对 职业 院校旅 游 专业特 色建设 存在 的 困境 分析 , 提 出职 业 院校 旅 游专 业建 设 的 突破 点及 实施 方 法 。 以期 对 院校 教 育的 长远发展 提供 有 益 支持
量、 实践 实训 条件 等 , 直接 关 系到人 才 培养 的质 量 。
2 . 9 5万亿 元 , 同 比增 长 1 5 . 7 %: 2 0 1 4年创 收 3 . 2 5万
亿元 , 同 比增 长 1 1 %。 世界 旅游 组织 分析 . 随着 我 国
经 济 的持 续 发展 和旅游 市场 的活跃 ,到 2 0 2 0年 我
专 业教 学 Z H U A N Y E J I A O X U E
职业院校专业Leabharlann 色建设实践研究 以 旅 游 专 业 特 色 教 育 教 学 为 例
口 刘 小 兰
摘
要: 特 色是 生命之 基 , 目前 一些职 业 院校 专 业特 色建设 思路 滞后 , 跟不 上社会 发展 步伐 。 旅 游专 业
机 不 可失 , 时不 我待 , 2 0 1 3年 我 国旅游 业创 收
6 8 职教论坛, 2 O 1 5 . 2 1
Z H U A N Y E J I A O X U E 专 业 教 学
近人 意 的地 方 . 主要表 现 在 以下几 方 面 :
( 一) 课 程 设 置 不合 理 , “ 软、 硬” 件 跟 不 上 时 代
高职高专院校重点学科与优势专业建设实践路径研究
高职高专院校重点学科与优势专业建设实践路径研究高职高专院校是我国培养各类专门人才的重要来源,不仅是实施职业教育与培训的重要基地,也是承担技能人才培养的主要渠道。
探索和研究高职高专院校重点学科与优势专业的建设实践路径,对于提升高职高专教育的质量和水平,促进产教融合,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重点学科建设实践路径1. 选准学科定位,明确发展方向高职高专院校在选择重点学科时,需要根据国家和地方的产业发展需求,结合学校自身的办学特色和资源优势来选准学科定位,明确发展方向。
可以通过调查研究、产学研协同等方式,了解企业用人需求和市场发展趋势,结合学校实际情况,确定未来的学科建设方向。
2. 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培养高水平专业人才重点学科的建设需要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引进高水平专业人才,加强教师队伍的学科结构和学术水平建设,提升教学科研能力。
可以通过开展学术交流、加强师资培训、提供科研经费支持等方式,不断提高教师的学术水平和教学能力。
3.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促进产教融合重点学科的建设需要加强实践教学环节,促进产教融合,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可以通过建立产学研合作基地、开展双师型教师培训、提供专业实训设备等方式,促进实践教学的深度融合,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4. 推动学科交叉融合,促进学科互补联动重点学科的建设需要推动学科交叉融合,促进学科互补联动,形成优势互补的学科群体。
可以通过设立跨学科研究院、推动学科融合交叉课程设置等方式,促进不同学科间的交流与合作,实现学科间的互补联动,优化学科布局,提升学科发展的整体水平。
二、优势专业建设实践路径1.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确定专业设置方向优势专业的建设需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确定专业设置方向,提高专业的适应性和竞争力。
可以通过开展市场调研、行业需求分析等方式,了解市场用人需求和行业发展趋势,确定未来的专业设置方向,确保专业的就业前景和社会认可度。
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模式的研究与实践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和全球化的推进,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专业群建设作为一种新的专业建设模式,能够有效地提升专业设置的灵活性和适应性,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率。
本文将对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模式进行深入的研究与实践探讨。
一、专业群建设的概念与意义专业群是指由若干个专业技术基础相同或紧密相关的专业组成的集合。
这种建设模式强调的是专业之间的交叉与融合,以形成一种新的专业生态系统。
对于高职院校来说,专业群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可以提高学校对市场变化的反应速度,提高人才培养的适应性。
它可以促进不同专业之间的交叉融合,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技能结构,提高其就业竞争力。
它可以优化教育资源,提高学校的整体办学效益。
二、专业群建设模式的实践探索1、明确专业群的建设目标在专业群建设之前,首先要明确其建设目标。
目标应该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同时,要充分考虑市场的需求和行业的发展趋势,使专业群的建设与市场需求紧密结合。
2、构建合理的专业群结构专业群的构建需要考虑到不同专业的内在和特点,以及学生的兴趣和需求。
同时,要注重专业群的层次结构和横向,使不同专业之间形成一种互补的关系。
3、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专业群的建设需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适应新的市场需求。
可以采用项目化教学、产教融合等方式,加强实践教学和技能训练,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
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专业群的建设需要有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要注重教师的专业背景和技能结构的优化,加强教师的培养和引进,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和教学水平。
5、完善教学资源配置专业群的建设需要完善教学资源配置,包括实验室、实训基地、教材等方面的建设。
要注重资源的共享和优化配置,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
三、专业群建设模式的实践成果1、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通过专业群的建设,学生可以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
高职高专院校重点学科与优势专业建设实践路径研究
高职高专院校重点学科与优势专业建设实践路径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当前高职高专院校教育领域,重点学科与优势专业建设已经成为推动教育质量提升和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高职高专院校对于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如何通过重点学科建设和优势专业发展,满足社会对人才需求的迫切需求,已成为当前高职高专院校急需解决的问题。
当前,我国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科建设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和机遇。
重点学科的建设不仅是优化课程结构、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更是培养高素质专门人才的基础。
而优势专业的发展则可以进一步提升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增强学校在人才培养和学科研究方面的影响力。
针对高职高专院校重点学科与优势专业建设实践路径的研究,能够为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科建设提供科学指导和决策依据,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和提升教育质量。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探讨高职高专院校重点学科与优势专业建设的实践路径,分析当前学科和专业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探讨如何实现学科与专业的有效发展和提升,以提供可行的解决方案和建议。
通过研究,可以帮助高职高专院校更好地指导和规划学科和专业建设工作,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满足社会和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通过对学科和专业建设路径的探讨和案例分析,可以为高职高专院校提供可复制和推广的成功经验,推动院校内部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的深入发展,培育更多高素质的专业人才,为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做出贡献。
1.3 研究意义学科建设是高职高专院校的重要任务之一,而重点学科与优势专业的建设更是学校发展的核心内容。
本文旨在探讨高职高专院校重点学科与优势专业建设实践路径研究,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研究高职高专院校重点学科与优势专业的建设实践路径,有助于深入了解当前学科建设的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探讨改进与提升的策略和措施。
通过研究,可以为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科建设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借鉴,推动学科专业建设水平的提高。
高职院校校企共建实训基地的模式和路径研究
高职院校校企共建实训基地的模式和路径研究摘要:当前高职院校专业技能人才的培养离不开企业的大力支持,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强调企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因此探索实践高职院校校企共建实训基地的模式和路径研究尤为重要。
本文基于当前高职院校校企共建实训基地的研究背景与研究现状,探索实践高职院校校企共建实训基地的运行模式和实施路径,推动校企全面深度合作,为社会培养更多合格人才。
关键字:高职院校校企共建实训基地模式路径【基金项目】大连现代职业教育集团2022年度集团化办学课题研究成果<高职院校校企共建实训基地的模式和路径研究>(项目编号:1)一、高职院校校企共建实训基地的研究背景与研究现状1.研究背景2017年12月5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强化企业重要主体作用,拓宽企业参与途径、深化“引企入教”改革、开展生产性实习实训、以企业为主体推进协同创新和成果转化、发挥骨干企业引领作用,推进产教协同育人。
2019年1月,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国发〔2019〕4号),文件指出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坚持知行合一、工学结合、推动校企全面加强深度合作、打造一批高水平实训基地、多措并举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等2020年9月教育部等九部门印发《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教职成〔2020〕7 号),指出坚持“育人为本,质量为先”的基本原则,深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强化工学结合、知行合一,健全德技并修育人机制,完善多元共治的质量保证机制,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2.研究现状《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指出:随着我国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不断加快,各行各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紧迫,职业教育重要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凸显。
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与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教育强国的要求相比,我国职业教育还存在着体系建设不够完善、职业技能实训基地建设有待加强、制度标准不够健全、企业参与办学的动力不足、有利于技术技能人才成长的配套政策尚待完善、办学和人才培养质量水平参差不齐等问题,到了必须下大力气抓好的时候。
高职教育专业数字化转型的内涵及路径研究①
高职教育专业数字化转型的内涵及路径研究①张军,荆舒煬,卢宁(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广东珠海519090)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数字经济的发展,并将其确定为国家战略。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数字经济和数字中国建设,多次强调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意义。
在数字化技术迅猛发展背景下,教育与信息化融合进入全方位数字化变革快车道。
比起普通教育,职业教育更加贴近产业需求,与数字经济发展联系更为紧密,目前正处于关键的规模向内涵转型发展阶段。
在教育数字化转型中,职业教育更具有时代性和应用性意义。
数字化转型不仅是职业教育应对当前时代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职业教育体系与数字技术深度融合的重要过程,推动职业院校教学治理与改革的重要力量。
职业教育专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需把握好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内涵和行动方向,利用数字技术为专业建设数字化改革赋能,落实到对数字化人才培养、课堂建设等转型,助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一、职业教育专业数字化转型的时代意蕴目前,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发展迅猛,引发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促进了新产品、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出现,使得数字化人才需求进一步激增,由此催生“数字”标签新职业。
社会数字化转型带来的生产生活变革,包含对教育行业提供的更多数字化解决方案。
《教育部2022年工作要点》提出了一系列重要举措,旨在加快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推动“互联网+教育”发展。
这些措施旨在加强需求导向,深化整合、创新赋能和应用驱动,期望加速教育体制的改革,推动教育的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升级,以适应数字时代的挑战。
(一)政策引领,促进职业教育专业数字化转型数字化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一场科技革命,引领了一场产业变革,是塑造国际竞争力新优势的重要力量[1]。
党的十八大将数字经济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了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的重要性;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2]。
高职高专院校重点学科与优势专业建设实践路径研究
高职高专院校重点学科与优势专业建设实践路径研究作者:阮洪生钱桂敏程斌马舒伟夏苗芬来源:《教育教学论坛》2020年第14期摘要:高职高专职业院校的学科与专业建设同向同行、互相依存,文章以浙江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中药学院为例,介绍了中药学学科和专业建设方面的实践经验,深入探索了重点学科与优势专业的关系,以及在建设中的一些经验与做法,在“双一流”战略及“双高”战略实施背景下,为职业教育院校在重点学科与优势专业建设方面提供参考。
关键词:重点学科;优势专业;职业教育中图分类号:G712 ; ; 文献标志码:A ; ; 文章编号:1674-9324(2020)14-0005-02学科建设、专业建设是高等院校建设与发展的基本单元,其中学科是“源”,专业是“流”,共同形成“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学科建设体现科学研究职能,专业建设体现人才培养职能,并共同为社会服务,进而实现文化的传承创新[1]。
学科是专业的灵魂,专业是学科的载体。
通过学科建设可以提升专业建设水平,通过专业建设可以促进学科建设。
学科建设是学校发展建设的核心,是办学核心竞争力之所在。
专业建设是学校实现可持续发展、特色化发展的生命线。
因此,学校竞争力的提升与建设,必须突显办学特色,结合学校区域优势,加强重点学科和优势专业建设,实现建设一流院校的目标[2]。
一、优势专业和重点学科建设成效学院始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专业建设为核心,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师资队伍建设为抓手,努力将学院建设成特色鲜明、高素质应用型中药类人才培养基地。
中药学专业是学校最早设立的专业之一,为浙江省“十一五”高职高专院校特色专业,“十二五”“十三五”高职高专院校优势专业、宁波市重点专业。
中药制药技术专业为浙江省“十三五”高职高专院校优势专业。
《中药炮制技术》入选教育部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实用中药学》《中药化学实用技术》入选浙江省高等学校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中药化学实用技术》课程入选浙江省高校第三届翻转课堂优秀案例特等奖;学校主编和参编国家“十三五”规划教材12部。
高职院校品牌专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高职院校品牌专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作者:李文俊王喜伊雯雯来源:《现代职业教育》2023年第36期[摘要]品牌专业建设是提升高职高专院校教学质量和竞争力的重要策略,也是推动教育综合改革、优化人才培养的必要手段。
以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云计算技术应用专业为例,从建设目标、建设举措、建设成果和改进措施四个方面详细总结分析了苏州市品牌专业的建设过程。
这些经验和结论可以为其他高职院校的品牌专业建设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高职院校;品牌专业建设;云计算技术应用专业[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3)36-0042-04一、引言为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的各项任务要求,推动本地高等职业院校进行教育改革,提高院校服务当地经济发展的适应性,解决经济发展中遇到的人才短缺问题,苏州高职高专院校联席会议“教学联盟”决定开展苏州高职高专院校品牌专业创建与评选工作[1]。
作为苏州高职高专院校的一员,笔者所在单位的云计算技术应用专业于2019年12月立项为苏州市第二批品牌专业建设点,并于2023年完成验收工作。
该专业紧密围绕地方经济转型升级的需求进行教学改革创新,为更好地服务于苏州本地制造产业的技术升级,不断推进专业建设和发展,加强校企合作,在教学和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为企业输送大批云计算技能人才[2]。
二、云计算技术应用专业建设目标(一)品牌专业建设总体目标云计算技术应用专业在学校“以智能制造产业为主要发展方向,以产教融合为特色,注重高职教育本质”的发展目标下,制定了以下的品牌专业建设总体目标:针对云计算系统运维、实施和应用开发等岗位,践行“五教融合”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面向智能制造领域,强化“双师型”教师综合水平,突出实践能力,教师团队在智能制造云计算人才培养领域有较高的知名度;建成一套面向云计算产业技术的“三链融合”课程体系;加深校企合作,与高水平智能制造企业共建2个产教融合实训基地;优化专业评价机制,深化1+X证书制度。
高职院校专业特色建设研究与实践——以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电子商务专业特色建设为例
业 特 色建 设 主 要 表 现在 创 立 五 三 融 合 电子 商务 人 才培 养 模 式 , 建 基 于 工 作 任 务 课 程 体 系 的人 才 培 养 方 案 , 行 构 推 “ 位一体” 三 网上 创 业教 育模 式 , 新 “ 位 一 体 ” 战教 学 体 系新 内涵 和 造 就 一 支 双 师 结 构 型 优 秀教 学 团 队 。 创 五 实
三 、 业 特 色 建 设 的 实践 专
今 高 职 教 育发 展 的 主 流 。本 文 以 无 锡 商 业 职业 技 术 学 院 电
子 商 务 专 业建 设 之 特 色 建 设 为 例 , 专 业 特 色 建 设 的 内涵 、 对 建 设 的 意 义 及具 体 做 法 等 相 关 问题 作 探 讨 。
要 体 现 于 以 下几 个 个 方 面 : 1创 立 五三 融合 电 子 商 务 人 才 培养 模 式 . 校 企 合 作 是 职业 教 育 人 才 培 养 的 重 要 途 径 , 人 才 培 而
养 模 式 改 革 是 深 化 教 育 教 学 改 革 的关 键 , 是 当前 职 业 教 也 育 改 革 与发 展 的重 点 。电 子 商 务 教 学 团 队从 实 际 出 发 , 结 合 地 方 经 济 的 新 变 革 , 动 适 应 区 域 经 济 的 新 发 展 , 求 主 谋 电子 商 务 专 业 发 展 的 新 突 破 。 为 此 , 紧 依 托 校 企 合 作 平 紧 台 , 大校企合 作力度 , 加 以培 养 懂 信 息 技 术 、 商 务 经 营 的 善 高 素 质 高 级 技 能 型专 门 人 才 为 目标 , 立 了 五 三 融 合 电子 创 商 务 人 才 培 养 模 式 。具 体 体 现 在 : ● 构 建 三 方 主 体 。 随 着 阿 里 巴 巴 电 子 商 务 模 式 的 发 展 和 电子 商 务 系 统 服 务 人 才 、 络 营 销 人 才 需 求 量 的 日益 网
高职高专院校重点学科与优势专业建设实践路径研究
高职高专院校重点学科与优势专业建设实践路径研究【摘要】本文围绕高职高专院校重点学科与优势专业建设实践路径展开研究。
在分别阐述了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和研究目的。
在从高职高专院校学科建设现状和优势专业建设现状入手,探究了重点学科与优势专业建设的路径,并通过案例分析和实践经验总结支撑了研究结论。
在总结出高职高专院校重点学科与优势专业建设实践路径的启示,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并对研究进行了总结。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为高职高专院校提供关于学科建设和专业优势的有益信息,推动高职高专教育质量和实践水平的提升。
【关键词】高职高专院校、学科建设、优势专业、实践路径、研究、案例分析、经验总结、启示、未来发展、结论1. 引言1.1 研究背景高职高专院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培养技能型和应用型人才的重要作用。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科建设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作为高职高专院校的核心内容,学科建设对于提高学校的办学质量、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在当前形势下,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科建设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如学科结构不合理、学科发展不平衡、学科专业设置滞后等。
对于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科建设进行深入研究,探讨重点学科与优势专业建设的实践路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发展意义。
本文旨在通过对高职高专院校重点学科与优势专业建设实践路径的研究,提出相应的建设对策和措施,促进学校学科建设的全面提升,为高职高专院校的发展做出贡献。
1.2 研究意义高职高专院校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学科和专业建设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需求的匹配度。
对于高职高专院校而言,重点学科与优势专业建设是提升办学水平和影响力的关键。
研究高职高专院校重点学科与优势专业建设实践路径的意义在于:通过对高职高专院校学科建设的研究,可以全面了解各个学科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有利于院校科学合理地规划学科发展方向,提高学科建设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职业院校重点专业建设模式和途径研究与实践》研究报告
《职业院校重点专业建设模式和途径研究与实践》研究报告职业院校重点专业建设模式和途径研究与实践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职业教育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
职业院校是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重要渠道,而重点专业的建设是职业院校提升教育质量的关键。
本文通过研究和实践,提出了职业院校重点专业建设的模式和途径,以期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和实效。
一、引言职业院校是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重要渠道,也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重点专业的建设是职业院校提升教育质量、培养优质人才的关键所在。
本文主要研究职业院校重点专业建设的模式和途径,以期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二、职业院校重点专业建设的意义重点专业的建设对于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和实效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重点专业是职业院校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基础和关键。
其次,重点专业的建设能够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和薪资待遇。
第三,重点专业的建设能够提高职业院校的品牌形象和社会声誉。
因此,职业院校重点专业建设值得深入研究和实践。
三、职业院校重点专业建设的模式1.产学研结合的模式通过与企业合作,建立产学研一体化的实训基地和专业实践基地,使学生能够在实际工作场景中进行学习和实践。
同时,与科研机构合作开展科研项目,推动教学科研的深度融合。
2.国际化交流合作的模式积极与国外职业院校和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引进先进的课程、教材和教学方法,提高教育质量和水平。
同时,通过留学生交流项目和师生互访等形式,增强院校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
3.办学特色突出的模式通过在一些领域建设特色专业,形成职业院校自身的品牌优势,提高综合竞争力。
同时,借助地域资源和行业优势,培养特色产业的人才需求,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四、职业院校重点专业建设的途径1.建立健全的质量监控体系制定科学合理的指标体系,建立完善的质量评估机制,对专业的教学质量进行评估和监控,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改进。
2.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实践能力。
高职高专院校重点学科与优势专业建设实践路径研究
高职高专院校重点学科与优势专业建设实践路径研究高职高专院校重点学科与优势专业建设的实践路径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需要以拓展教学资源、提高教学质量为目的,不断完善教学设施、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改革教学内容和方式方法等多方面着手。
实践路径一:根据行业需求,精心设置课程高职高专院校向来以缩短从学校到职场的时间为目标,因此在设置课程时需始终以行业需求为导向,根据所匹配的行业特点,开展新的专业课程,完善课程影响力和知名度。
根据行业和企业的要求,细化和优化课程内容,做到紧贴市场需求,实现校企合作效益最大化。
实践路径二:推进教学模式改革,提升人才培养品质高职高专院校要充分发挥教学特点,以教学改革为导向,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加强实践性、创新性的教学方面,研发出更多的实践性课程,发动学生参与社会实践项目,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使学生能够在毕业后更快速的适应社会。
实践路径三:培养高质量师资队伍,提升教学质量高质量的师资队伍是高职高专院校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通过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招聘更多的博士和硕士学位的教师,不断完善教师培训制度,提高教学水平,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教学服务。
同时,也可以加强教学交流,促进学术研究,提高教学实践效果。
实践路径四:建梦想精品专业,树立品牌形象高职高专院校需要环境卓越、资源丰富、管理优秀、校企合作强大的产业落地,建立高水准、创新型的“培养学生出口”的实践型人才培养模式。
在顶尖教师、强大师资团队和研究生院的支持下,着力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和专业人才,并加强校企合作,认真打造梦想精品专业,形成深刻的品牌效应。
同时要积极推广“孔子学院儒家文化向中华传统学问致敬”的理念,加深学生的文化意识,培养出一个具有深厚文化底蕴、良好职业素养和高度综合能力的人才。
总之,高职高专院校重点学科与优势专业建设的实践路径需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满足市场需求,树立校企合作的良好信誉度,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让他们了解自己所学的专业,并体验到工作的真实感受,为社会增添人才。
高职高专院校重点学科与优势专业建设实践路径研究
高职高专院校重点学科与优势专业建设实践路径研究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高等教育的规模也得到了显著的扩大。
高职高专院校作为高等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任务。
高职高专院校的重点学科与优势专业建设是提高学校办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要素。
高职高专院校高度重视重点学科与优势专业的建设,把培养质量放在首位。
在学科建设方面,高职高专院校注重培养学科带头人,通过引进优秀人才、提升教师素质、加强科研投入等措施,不断提高学科的学术水平和科研实力。
在专业建设方面,高职高专院校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精心设计专业课程,注重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
高职高专院校积极推进校企合作,促进重点学科与优势专业的专业化建设。
高职高专院校与企业合作共建实训基地,通过与企业的合作,提高学生的就业率和职业技能。
高职高专院校还积极探索与企业合作开展产学研一体化的项目,加强产学研合作,推动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高职高专院校不断创新教学方式和内容,提升重点学科与优势专业的教育质量。
高职高专院校积极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引进先进的教学设备和教学方法,开展课程改革和教学模式创新。
高职高专院校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开展科技创新和实践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
高职高专院校重点学科与优势专业建设实践路径研究
高职高专院校重点学科与优势专业建设实践路径研究随着职业教育的发展和重视程度的提升,高职高专院校的重点学科和优势专业建设变得越来越重要。
本文将探讨高职高专院校重点学科和优势专业建设的实践路径,希望为相关院校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一、确定重点学科和优势专业高职高专院校的重点学科和优势专业应该根据社会需求和地方特色来确定。
可以通过与地方企业、行业协会等相关方进行对接,调研工作岗位需求和市场发展趋势,确定符合地方特色和需求的学科和专业。
还可以通过梳理学校现有教师力量、教学资源和科研实力,选择与学校实际情况相适应的学科和专业。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高职高专院校重点学科和优势专业的建设离不开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学校可以通过引进高水平人才、提升现有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加强教师培训等方式来提高师资队伍的水平。
还可以鼓励教师参与学术研究,提升科研能力,为学科和专业的发展提供支持。
三、加强实践教学环节高职高专院校的重点学科和优势专业应该注重实践教学环节的建设。
可以通过与相关企业合作,开展实践教学项目,提供实习实训机会,让学生在实际工作环境中学以致用。
还可以利用校内资源,建设实验室和实训基地,提供丰富的实践教学条件。
四、加强与社会的合作与交流高职高专院校的重点学科和优势专业需要与社会保持紧密的联系。
学校可以与地方企业、行业协会等相关方开展合作,建立实习基地、联合实验室等共享平台,促进学校和社会的深度融合。
还可以通过举办学术研讨会、行业论坛等活动,促进学术交流和经验分享,提高学科和专业的影响力。
五、加强学科评估和优化调整高职高专院校的重点学科和优势专业需要进行定期评估和优化调整。
学校可以制定评估标准,对学科和专业进行评估,了解其在教学和科研方面的水平和质量,发现问题并及时进行优化调整。
还可以邀请专家进行外部评估,为学科和专业的发展提供专业化的指导和建议。
高职高专院校重点学科和优势专业的建设需要综合考虑学校实际情况、社会需求和地方特色。
高职高专院校重点学科与优势专业建设实践路径研究
高职高专院校重点学科与优势专业建设实践路径研究高职高专院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使命。
在当前国家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的大背景下,高职高专院校的重点学科和优势专业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围绕高职高专院校重点学科与优势专业建设的实践路径展开研究,旨在探讨如何更好地推动高职高专院校的专业建设,提升学校的教学质量和服务水平,助力学生更好地就业和创业。
高职高专院校是我国培养应用技术人才的主要渠道,其重点学科和优势专业建设直接关系到学校的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目前高职高专院校的重点学科和优势专业建设面临着一些挑战。
一些高职高专院校在重点学科和优势专业建设方面存在一定的薄弱环节,学科设置不够合理、师资队伍不够稳定、实验室和实训设备不够完善等问题比较突出。
一些高职高专院校的专业与市场需求脱节,部分专业缺乏市场竞争力,导致学生就业难度大,甚至出现专业对口率不高的情况。
高职高专院校在重点学科和优势专业建设中存在缺乏持续和深入的产学研合作,师资队伍缺乏产业经验,教学内容和方法与市场需求脱节等问题。
基于以上现状和挑战,高职高专院校需要认真思考如何实现重点学科和优势专业建设的有效路径,提升学校整体实力,满足社会对于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为了更好地推动高职高专院校的重点学科和优势专业建设,必须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和实践:1.加强学校自身建设,提高学科建设水平。
高职高专院校应该加大对重点学科的支持力度,加强对师资队伍的培训和引进,加强实验室和实训设备的更新和维护,促进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形成综合性的学科体系。
2.密切关注市场需求,优化专业设置。
高职高专院校应该定期对市场需求进行调研分析,了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情况,及时对已有专业进行调整和优化,开设新的具有竞争力和前景的专业,确保学生毕业后能够顺利就业。
3.加强产学研合作,促进产教融合。
高职高专院校应该积极主动地与企业和科研机构开展合作,将企业需求和行业发展引入教学内容和方法之中,促进教学实践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增强学校的社会服务功能。
高职高专院校重点学科与优势专业建设实践路径研究
高职高专院校重点学科与优势专业建设实践路径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高职高专院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培养实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使命。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不断变化,高职高专院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在这样的背景下,对高职高专院校重点学科与优势专业建设实践路径进行研究变得尤为重要。
高职高专院校的特点包括学生群体的多样性、社会需求与就业导向强、办学理念注重实用性等。
这些特点决定了高职高专院校在学科和专业建设上需要更加注重实践性、应用性和针对性,以培养实用型人才。
深入研究高职高专院校重点学科和优势专业的建设路径,探索有效的实践方法和经验,对于提高高职高专院校教育质量,促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高职高专院校重点学科与优势专业建设实践路径,为高职高专院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探讨高职高专院校重点学科与优势专业建设的实践路径,分析学科建设的特点和规律,明确优势专业的发展方向和策略,促进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科建设与专业发展。
通过对成功案例的分析和总结,挖掘出可供其他院校借鉴和参考的经验和教训,为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科建设和专业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路径。
本研究还旨在发现高职高专院校在学科建设和专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探讨解决的策略和对策,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通过本研究,旨在促进高职高专院校学科建设的持续发展和专业优势的提升,推动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1.3 研究意义高职高专院校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培养技术技能人才和应用型人才的优势。
重点学科与优势专业的建设是高职高专院校提升教育质量、提高社会服务能力的关键举措。
本研究旨在探讨高职高专院校重点学科与优势专业的建设实践路径,希望通过对成功案例的分析和问题挑战的研究,为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科建设与专业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职业院校重点专业建设模式和途径研究与实践》研究报告课题类别:省职业教育科学研究科研课题课题批准号:鄂教职研〔2014〕9号课题编号:G2014A006课题负责人:熊发涯教授黄冈职业技术学院主要成员:先超、袁咏平、彦霖、夏晶、夏念恩、宋广辉、夏继军一、问题的提出办学校就是办专业,专业是人才培养的载体,学校的实力和人才培养的质量很重要的就是体现在专业建设中,所以,各职业院校都把专业建设作为学校的头等大事来抓。
重点专业是一个学校最好、最强的一面,是一个学校质量的标志和名片。
如何办好重点专业,包括建设重点专业有哪些重要理念和思想、重点专业如何确定、重点专业建设应该抓哪些方面、重点专业的各方面如何建设、途径如何选择和把控、重点专业的建设质量如何评价等等,这些问题是各校长期思考的问题,本课题就是在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试图回答以上问题,对这些问题回答的意义至少有三条:第一,给重点专业建设指明方向,明确建设重点专业应该具备的理念思想和条件;第二,给重点专业建设指明容,重点专业建设不是一个方面,也不是几个方面的集合,是一个系统工程,该工程如何推进,有其规律;第三,为重点专业的建设途径提供实证案例。
本研究将给学校的专业建设提供重要的思想理论指导和实际借鉴、参考意义。
二、课题的研究目标、容及方法(一)研究目标本课题研究目标是明确重点专业建设指导思想、具体容、建设过程和路径,为广大职业院校开展重点专业建设提供理论指导、实践借鉴。
(二)研究容本课题研究容有四个:一是进一步探索重点专业建设的理论依据、建设重点专业的指导思想和先进理念;二是研究重点专业建设的涵和具体容;三是研究重点专业建设各容的具体建设途径和方法;四是重点专业建设的质量评价体系。
本研究是基于是职业岗位群为重点确定的专业设置,符合教育部关于中职和高专业设置条件,学校对重点专业加大投入、实施政策倾斜的建设条件。
本研究的是在总结全国、各省高职示校、骨干校和中职示校开展重点专业建设、积累了大量的、丰富的经验基础上总结提炼一般的、具有规律性的思想和工作模式,拟创新点有三条:第一,明确重点专业建设的涵要素;第二,明确重点专业各涵要素的建设的具体模式;第三,重点专业建设成效的具体评价体系。
(三)研究思路、方法以最适合的职业教育理论为指导,明确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理念和方法;在对近五年来,全国各地开展的示校、骨干校中的重点专业建设是提升专业服务产业能力建设的专业进行深入的调研、分析,从中总结出具有共性的、能够被借鉴和复制的,对未来专业建设有指导意义的容、方法和过程;通过发动一部分学校在研究中试行,在工作中不断总结和完善。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成果阐述通过深入的研究和探讨,课题组在理论和实践层面上都取得了一些成果。
(一)深入分析,明确重点专业建设的涵与外延1.核心概念的界定重点专业:重点专业是指高职院校根据与当地支柱产业和社会发展相适应的、需要重点发展或特色发展或快速发展,有较强的建设基础,建设上有所倾斜,以实现人才培养、技术应用和社会服务上的突破,在激烈的竞争中占领专业建设与发展的一席之地,通过这些专业的建设引领、带动、影响其他专业的建设,这些专业被称为“重点专业”。
重点专业根据支持层次可分为国家级重点专业、省级重点专业和校级重点专业。
重点专业在高职院校存在,在中职学校也存在,本课题研究的重点专业指高职院校的重点专业和中职学校的重点专业两个层面。
建设模式:指专业建设的建设容、建设方法、建设过程的一般样式,可供人们借鉴、复制和参考的基本标准。
建设途径:指从建设起点到终点的整个过程,即实现建设目标的过程,包括建设容、目标及其时间节点。
2.重点专业建设的涵及外延关于重点专业建设的涵,示校建设第一期中要求造就一批基础理论扎实、教学实践能力突出的专业带头人和教学骨干,建设一批融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技术研发功能于一体的实训基地或车间,合作开发一批体现工学结合特色的课程体系;第二期示校建设,即骨干校建设中要求主动适应区域产业结构升级需要,及时调整专业结构,深化订单培养、工学交替等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参照职业岗位任职要求制订培养方案,引入行业企业技术标准开发专业课程,推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教学模式,探索建立“校中厂”、“厂中校”实习实训基地,试行多学期、分段式的教学组织模式,吸纳行业企业参与人才培养与评价,将就业水平、企业满意度作为衡量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指标,建立健全质量保障体系,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本研究认为,重点专业建设的涵就是通过专业建设,提高专业办学能力和人才培养质量,容包括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加强课程建设、开展专业教学团队建设、实践教学条件建设、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社会服务能力建设。
(二)深刻研究,明确重点专业建设的理论基础通过研究,高职院校进行重点专业建设有三个方面的理论基础1.教育学的理论基础教育有三大基本要素:首先是教育者,教育者包括学校教师,教育计划、教材的设计者和编写者、教育管理人员以及参加教育活动的其他人员;二是受教育者,是教育的客体,指以学生、自我教育者等受教育的对象;三是教育过程,是整个教学活动的概括,包括教学容、教学材料、教育的手段和方法、教育组织形式等。
以上三种要素相互对立统一体,相辅相成,紧密联系,构成教育这一主体。
高职院校重点专业建设问题,主要分析教育三要素中的教育过程要素。
(1)课程论。
课程是在学校实施目标进行人才培养的实施过程,是学习容和学习多层结构和教育方案执行情况的活动组成,是指导学校教育的教学活动,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判断的过程的教育活动的组成部分。
在社会进步,教育理论更新的过程中,出现了后现代主义课程论,以满足社会和时代发展的需要。
在后现代主义课程论的主要观点中,课程是以服务岗位为目的的,所以课程的目标可以视市场的变化而调整;课程作为学生和老师认识事物、解构事物、交流合作的文本,应当消解学科边界。
课程和教材面向新事件而动,是动态的,是在专业分支下与地方经济岗位需求相适应,所以课程是发展的过程,同专业建设的发展步骤同步。
(2)教学论。
课程与教学相辅相成,教学会产生课程,反过来课程也会产生教学活动,在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过程中,也是这样的一个规律。
在高职教学的过程中,院校会根据社会经济发展趋势、岗位缺溢设置与调整专业的种类与系统类别,也就是教学产生了课程容;同时,在课程容的传授上,又出现了满足这种课程容的教学方式。
从教学容和教学过程总结,任何一个学科的健康有序发展具有重要的条件是一个合理的架构,由于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尚浅,还没有一个科学合理的、课程与教学论相结合的架构,即我国整体的课程安排与教育工作还是处在混乱无序,没有同一标准机制。
合理的课程与教学是专业建设发挥其最大优势、打造优质学校品牌的保证,所以,国家高职院校必须进行专业体系建设。
2.学校管理学的理论基础高职院校的学校管理学探讨了的院校管理规则和纪律的活动,它是引入院校管理的学科系统之一,是管理、教育和社会学等多个学科的混合物,以服务为导向的,高度集成的学科心理学。
高职院校的管理受到学校这一教育机构的特殊性影响,本身在管理方式上会受到一定限制,按照一定的原则和相应的法律和法规,通过采用一定的方法技巧指导教育相关者特别是学生有效地开展教育活动的组织管理工作的开展,学校管理归根结底是为了发挥为职业教育服务的职能为目标。
笔者认为学校管理包括行政管理和教学管理,部门不同目的是不一样的,这个理论所关注的学校管理中的实际问题,但不拘泥与基本问题,既专注于提供解决方案,有寻求理论体系之上的研究,建立了一个理论框架来分析问题,探索解决的总体思路。
管理学院包括部管理和外部管理,行政和教育管理,通过一定的管理技术,以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促进教育水准的进步,促进教师队伍的专业成长,促进学生的德智体全面健康,促进校行政管理人员管理水平的提高,促进学校先进文化的进步。
专业建设严格来说是学校管理中的行政管理,行为专业申报和批准需要行政部门运行,但是专业建设逃不开教学管理,教学是专业建设的基础。
所以,专业建设是学校管理的中心工作。
3.教育经济学的理论基础教育经济学指通过教育这一手段实现经济的增长和发展,获取教育的经济效益。
就高职教育来说,其办学目的和方式都与经济挂钩,整个高职的教育过程中,其教育经济学应用非常明显,高职教育经济效益就是高职教育的最终目标之一,是区域地区高职教育或高职教育投资所引起的国民收入(或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与高职教育投资的比较,高职的经济效益主要体现在高职教育的收益,即间接产出与高职教育投入的关系。
衡量高等职业教育的作用和教师,研究区域经济增长和间接产出的贡献是职业教育价值的重要评价标准,所以,考量职业教育产出经济效益,要衡量职业教育投资与职业教育产出这两个变量。
教育对社会生产力的提高有推动作用,因为社会生产所依靠的人力资源有教育提供。
也就是说,在同样的成本、工人的比例,比改善单纯增加劳动力和机器的数量,提高生产工具的素质与提高生产工具的数量更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
企业的劳动生产率一旦提高,就可以数倍增加社会财富。
我们所处的时代是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靠人实现传播、吸收、应用,即知识的再生产与分配和使用,可以说学校教育是决定整个社会繁荣与否的关键因素。
教育的主要任务创新知识在社会和经济活动的价值,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从经济学角度研究教育,教可以发现教育蕴含着难以计数的经济价值与效益。
所以,在专业建设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上,专业建设来自于经济效益的提升,目的也是经济的发展,而经济的发展又促进了高职院校专业体系建设。
两者相辅相成。
(三)扎实探讨,明确高职重点专业建设的思路研究团队认为,办好高职重点专业,必须坚持以下思路:1、坚持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目标必须以服务区域的经济发展为目标,明确清晰和准确的指导思想和方向,确立了以就业为动力,以能力为基础,以创新为导向,以质量为核心,走涵式发展道路的办学理念,明确定位立足区域,根据区域行业特色,以涵式发展为指导,建立特色专业,形成高等职业技术院校自身在区域的优势。
从形式上看,全日制职业教育,而成人教育和实用技能培训,认证等各种形式的教育,形成了多形式,层次的,学校规格多多元化的格局。
2、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学校专注于提高学生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能力,坚持以产学整合研究之路进行发展,形成了工学项目结合等人才培养模式。
与此同时,在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也是基于专业的不同特点,通过教育,岗前教学和研究合作形式多样,如就业培训模式探索实习,定向培训,合作工程,订单驱动等不同文化的方式来减轻学生的负担,企业参与基地建设,与学院共同促进学生就业质量。
以区域的经济发展为专业设置导向,工作人员学院坚持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合作的理论知识,培养实践能力,形成三者的整体素质紧密结合,培养生产,建设,服务,技术管理最前沿人才,只有这样对健全与完善高等职业教育才有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