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炭翁》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合集下载

《卖炭翁》教案

《卖炭翁》教案

《卖炭翁》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意境。

学生能够掌握诗歌中的重点字词和句式。

学生能够背诵诗歌。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诗歌,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通过讲解诗歌,让学生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意境。

通过分析诗歌,让学生掌握诗歌中的重点字词和句式。

通过背诵诗歌,让学生巩固诗歌的内容和意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和爱好。

培养学生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尊重。

培养学生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思考。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意境。

掌握诗歌中的重点字词和句式。

背诵诗歌。

教学难点:理解诗歌中的社会现实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分析诗歌中的艺术手法和表现形式。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诗歌的内容和意境,让学生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思想。

朗读法:通过朗读诗歌,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体会诗歌的情感和意境。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诗歌中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分析法:分析诗歌中的艺术手法和表现形式,让学生了解诗歌的创作特点和艺术风格。

背诵法:让学生背诵诗歌,巩固诗歌的内容和意境,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

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播放一段关于唐代社会生活的视频,让学生了解唐代的社会背景和文化氛围。

提问学生:你们知道唐代有哪些著名的诗人吗?他们的诗歌有什么特点?引出课题《卖炭翁》,让学生了解这首诗歌的作者和创作背景。

1. ◦ ◦ ◦2. ◦ ◦ ◦ ◦3. ◦ ◦ ◦ 1. ◦ ◦ ◦ 2. ◦ ◦ 1. 2. 3.4.5. 1. ◦ ◦ ◦讲授新课教师朗读诗歌,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教师讲解诗歌的内容和意境,让学生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思想。

教师分析诗歌中的重点字词和句式,让学生掌握诗歌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方式。

教师组织学生讨论诗歌中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师分析诗歌中的艺术手法和表现形式,让学生了解诗歌的创作特点和艺术风格。

【双减公开课】《卖炭翁》(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双减公开课】《卖炭翁》(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双减公开课】《卖炭翁》(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卖炭翁》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反复诵读诗歌,背诵诗歌。

2.了解卖炭翁生活的艰辛,品析卖炭翁、宫使的形象。

3.体会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对统治阶级的残暴的愤怒与抗议。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了解卖炭翁生活的艰辛,品析卖炭翁、宫使的形象。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对统治阶级的残暴的愤怒与抗议。

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唐代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的作品《卖炭翁》。

心中有目标,学习效率会更高。

请齐读学习目标。

二、设疑自探:复述故事这首诗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学生回答小结:一个卖炭翁辛苦烧的一车炭最终被宫使用半匹红纱一丈绫掠夺一空。

三、合作互探:透视故事1. 字里行间悟深情我们了解了故事的大概内容,但是仅仅停留在故事本身是不够的,我们还要善于透视故事,把故事看穿——看穿作者通过这个故事到底要告诉我们什么。

温馨提示:先自主阅读,做好圈点批注,再在小组内交流。

请用“我透过故事___________(人物描写、表现手法),看到了__________。

”的句式说话。

预设:(1)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外貌描写,形象刻画了卖炭翁悲苦的形象,写出了他年事已高和劳动艰辛。

(2)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肖像描写,心理描写。

一问一答。

写出了生活的艰辛和困苦。

本应因“衣单”盼天气暖和,却为了炭价高一点而“愿天寒”的矛盾心理,点出卖炭翁的无奈和艰难,表现了劳动人民生活的艰辛。

“可怜”一词倾注了作者对卖炭翁无限的同情。

(3)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动作描写,路远、车重、天寒、人苦。

形象写出了卖炭翁运炭辛苦,生活艰难困苦,同时也表现了卖炭翁满怀希望。

(4)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外貌描写,“翩翩”形容轻快的样子,这里表现了宫使得意忘形,横冲直撞、骄横无理的样子,与卖炭翁为生活操劳的凄惨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揭露了唐代“宫市”的罪恶。

《卖炭翁》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卖炭翁》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为生民立命——《卖炭翁》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品读诗歌,分析诗歌中宫使形象;2.细读探究,明主旨,悟诗人情怀;【学习课时】第二课时【学习过程】一、读懂社会卖炭翁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1.学习要求:(1)声情并茂的诵读第二层(后8句)(2)读注释。

(3)思考终极命题:他们是谁?从哪里来?所为何来?你看到一群什么样的人?明确:●宫使——翩翩,轻快●宫廷——文书,专横●交易——叱、驱、系,掠夺小结:宫使形象专横跋扈、肆意掠夺、蛮不讲理。

2.【写作背景】苦宫市也“宫”指皇宫,“市”是买的意思。

自唐德宗贞元末年起,宫中日用所需,不再经官府承办,由太监直接向民间“采购”,谓之“宫市”,又称“白望”。

太监常率爪牙在长安东市、西市和热闹街坊,以低价强购货物,甚至不给分文,还勒索进奉的“门户钱”及“脚价钱”,百姓深受其害。

韩愈《顺宗实录》一语道破“名为宫市,其实夺之。

”3.【链接材料】节选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观刈麦》(农民)贵贱无常价,酬直看花数:灼灼百朵红,戋戋五束素。

——《买花》(田舍翁)织者何人衣者谁?越溪寒女汉宫姬。

去年中使宣口敕,天上取样人间织。

——《缭绫》(女工之劳)食饱心自若,酒酣气益振。

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

——《轻肥》(宦官)思考:你看到一个怎样的社会现实?社会之伤——一个压榨剥削弱者的社会【白居易的讽喻诗】(待定)讽谕诗有170多首,以《秦中吟》和《新乐府》为代表作。

它们或暴露官场的黑暗,权贵的骄纵、对百姓的欺压,或从诗歌美刺的角度,聚焦普通百姓,对当时的政治社会问题提出的系列的看法。

《卖炭翁》教学设计(5篇)[修改版]

《卖炭翁》教学设计(5篇)[修改版]

第一篇:《卖炭翁》教学设计《卖炭翁》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本课为部编教材八年级下册的最后一课,课题为《唐诗二首》,选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和《卖炭翁》两首诗,这一节课着重学习《卖炭翁》。

这一单元所选的课文其主题为“憧憬美好的社会生活,反思现实的生存状态”,因此,本课学习应当引导学生感受诗中所描述的社会现实,体会诗人对民生疾苦的同情。

这首诗是学生在初中阶段接触有限的一首古体诗——新乐府诗,又是一首叙事诗,在写作中,运用了比较多的人物描写,并且采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

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引导,让学生去读去比较,从而初步了解新乐府诗的特点。

还要让学生将读与写结合起来,从自己的阅读体验出发,去思考、去交流、去动笔改写,在这一过程中更深入地研究文本,学习诗歌的写作技巧。

【学情分析】部编教材加大了古诗文学习的量,因此,即将结束初二学习的孩子们已经有了一定的诗歌积累。

白居易的诗素来以“浅直”著称,对于初中生而言,字面难度并不大,学生借助工具书,均能自己读懂内容。

但也应当注意到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将诗歌学习单纯理解为就是要背,忽略了对作品的深入地思考、分析与品味,更不会将诗歌学习与自己的写作联系在一起,这种理解是有偏误的,背诵只是诗歌学习的一部分,这些经历了岁月的洗礼,传诵千古的优秀诗作,其学习价值远不止于诵读。

因此,要以诵读为出发点,引导学生更加全面、深入地学习这首诗。

【设计理念与思路】本课教学充分体现了新的教学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学生的感受和体验,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指导学生课前自主预习课文,学习中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课堂上学生积极谈论、交流、展示,做课堂的主人,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和全面成长。

鉴于以上所分析的教材特点及学生情况,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设计为:【教学目标】1.感受诗中所描述的社会现实,体会诗人对民生疾苦的同情。

2.了解新乐府诗的句式、用韵等方面的特点。

卖炭翁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

卖炭翁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

卖炭翁八年级下册语文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第四单元《卖炭翁》。

教学内容包括:课文阅读与理解,掌握卖炭翁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及寓意;学习古文阅读技巧,提高文言文翻译能力;分析课文的艺术特色,体会作者对社会现实的批判精神。

二、教学目标1. 熟读课文,理解卖炭翁的人物形象,了解故事背景,把握文章主题。

2. 学习古文阅读技巧,提高文言文翻译能力,掌握重点词汇和句式。

3. 分析课文的艺术特色,培养审美情趣,提升对社会现实的批判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课文的艺术特色分析,对社会现实的批判意识培养。

教学重点:卖炭翁的人物形象理解,古文阅读技巧和翻译能力的提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一个现代版的卖炭翁故事,引发学生对课文主题的兴趣。

2. 阅读理解: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卖炭翁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3. 古文阅读技巧讲解: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句式,指导学生进行翻译。

4. 例题讲解:选取课文中的典型句子进行翻译示范,帮助学生掌握翻译方法。

5. 随堂练习:设计翻译练习题,让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6. 艺术特色分析:引导学生从修辞、结构等方面分析课文的艺术特色。

7. 讨论与交流:组织学生就课文中的社会现实问题展开讨论,培养批判意识。

六、板书设计1. 课文《卖炭翁》2. 重点词汇:卖炭翁、南山、北山、辛苦、贫贱、骄阳、寒风等。

3. 重点句式:主谓倒装、省略句、对仗句等。

4. 翻译技巧:对照翻译、意译等。

5. 艺术特色:修辞手法、结构特点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翻译课文中的重点句子。

(2)分析课文的艺术特色,谈谈你对卖炭翁形象的认识。

2. 答案:(2)开放性答案,要求观点明确,论述合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卖炭翁》教案

《卖炭翁》教案

《卖炭翁》教案教案:《卖炭翁》一、教学内容本课教材选用自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二课《卖炭翁》。

该课文描绘了一个卖炭翁辛勤劳作、生活艰辛的形象,通过卖炭翁的故事,展现了劳动人民的辛酸历程,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优良品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主要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学会本课的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会分析人物形象,理解课文所传递的思想感情。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优良品质,增强对劳动人民的关爱和尊重。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难点:分析卖炭翁的形象特点,理解课文所传递的思想感情。

2. 重点:课文朗读、生字词学习和运用、人物形象分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课文朗读录音带。

2. 学具:课文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组劳动人民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发表自己的看法,引出本课主题——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

2. 自主学习(5分钟)学生自主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卖炭翁是什么样的人?3. 合作探究(15分钟)分组讨论,分析卖炭翁的形象特点,并结合课文内容进行阐述。

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课文。

4. 讲解分析(10分钟)教师针对学生讨论的结果进行讲解分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卖炭翁的形象和课文所传递的思想感情。

5. 朗读练习(5分钟)学生集体朗读课文,注意语气、情感的把握,培养语感。

6. 课堂小结(3分钟)六、板书设计卖炭翁勤劳善良艰辛劳动生活困苦七、作业设计1. 抄写课文,注意生字词的正确书写。

2. 根据课文内容,编写一个关于卖炭翁的短篇故事。

3.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劳动的认识和体会。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卖炭翁的故事,使学生认识到劳动的艰辛和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培养了学生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优良品质。

初中语文卖炭翁教案

初中语文卖炭翁教案

初中语文卖炭翁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卖炭翁》。

(2)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句子,了解卖炭翁的生活状况以及作者的表达意图。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对比、夸张等,并能够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通过讨论、小组分享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3)通过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劳动人民的尊重和同情,增强社会责任感。

(2)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提高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1. 课文的朗读和背诵。

2. 课文中的生词和句子的理解。

3. 课文中的修辞手法的分析和运用。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生词和句子的理解。

2. 课文中的修辞手法的分析和运用。

四、教学准备1. 课文《卖炭翁》的文本。

2. 生词和句子翻译的参考资料。

3. 修辞手法的讲解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思考:你们知道什么是炭吗?炭有什么用途呢?(2)介绍卖炭翁的职业和生活状况,引发学生对卖炭翁的同情和关注。

2. 朗读和背诵:(1)让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

(2)引导学生背诵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3. 生词和句子的理解:(1)讲解课文中的生词,如“炭”、“翁”、“烟雾”等,并让学生进行翻译练习。

(2)分析课文中的句子,如“炭翁运炭去,烟熏泪流满面。

”等,理解其意义和表达方式。

4. 修辞手法的分析和运用:(1)讲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对比、夸张等,并让学生进行实例分析。

(2)让学生运用所学的修辞手法进行写作练习,如写一段描述自然景色的文字。

5. 讨论和分享:(1)让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主题和作者的表达意图。

(2)各小组分享自己的讨论成果,进行小组间的交流和讨论。

6. 总结和拓展:(1)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修辞手法,强调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

《卖炭翁》教学设计

《卖炭翁》教学设计

《卖炭翁》教学设计《卖炭翁》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诗,理解诗的内容和意境。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体会卖炭翁的悲惨遭遇,感受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同情心。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诗的内容和意境,体会卖炭翁的悲惨遭遇。

教学难点:理解诗中用典的含义和作用。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朗读法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 (1)播放一段关于古代劳动人民生活的视频,让学生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艰辛和不易。

(2)提问学生:你们知道古代劳动人民是如何生活的吗? (3)引出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卖炭翁》,这是一首描写古代劳动人民生活的诗。

讲授新课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①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初步了解诗的内容。

② 检查生字词的学习情况,重点指导“炭、薪、辗、辙、困、怜、愿、驱、叱、敕、系”等生字的读音和写法。

③ 让学生说说诗的主要内容。

(2)再读课文,深入理解 ① 学生默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卖炭翁是一个怎样的人?诗中描写了卖炭翁的哪些遭遇?诗人通过描写卖炭翁的遭遇,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② 小组讨论,交流汇报。

③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和评价。

(3)精读课文,体会情感 ①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体会卖炭翁的悲惨遭遇和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② 让学生说说自己在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情况,以及当时的感受。

(4)拓展延伸,培养能力 ① 让学生阅读白居易的其他诗作,了解他的创作风格和思想感情。

② 让学生以“劳动人民的生活”为主题,写一篇作文,要求表达自己对劳动人民的尊重和关爱之情。

课堂小结 (1)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包括生字词、诗的内容、诗人的情感等。

(2)提问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1. 2. 3. 1. 2. 1. 2. 1. 2. 3. 1.2.布置作业 (1)让学生背诵这首诗。

公开课《卖炭翁》第二课时教案

公开课《卖炭翁》第二课时教案

24 《卖炭翁》第二课时教学设计道县第六中学蒋静妮教学目标1、理解诗歌内容,感受白居易同情百姓疾苦的思想感情。

2、品味描写外貌和刻画心理的诗句。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教学重点:反复吟咏,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理解诗意,品味描写外貌和刻画心理的诗句。

教学过程一、品诗意,悟诗情1、齐读古诗,说说诗中哪个词表现了作者的情感。

(深入感悟)(1)抓住“诗眼”,深入感悟。

在诗人笔下,我们感受到了这是一位可怜的老人。

请同学们画出一处你认为最能体现老人可怜的诗句,反复读几遍,简单的写下你的感受。

预设一:“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老人可怜在哪里?在寒风中衣着单薄,冻得瑟瑟发抖很可怜,但更可怜的是什么?小结:是呀,老人此时已经顾不得冷了,一心想着把这车炭赶快出手,我们可以看出老人已经处于贫困交加的境地。

生读这一句。

(心理描写)预设二:“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这是老人的什么描写?指名一名学生读诗句,其他同学想像,你的面前出现了一位怎样的老人形象?炭翁有这样的外貌是因为什么?能在诗句里找一找吗?师引读:老人之所以“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是因为一一生:伐薪烧炭南山,因为老人“伐薪烧炭南山中”,所以老人一一生: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小结:是呀,这是长期从事艰辛劳动的人特有的外貌。

在终南山中,老人一斧斧的砍柴,一窑窑的烧炭,辛苦劳作了一年,才得到了这车炭,老人已经身心俱疲,须发皆白,真是可怜的卖炭翁,请带着感受读读这句诗。

指名读这句诗。

(外貌描写)预设三:“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师:卖炭是为了做什么?辛苦一年的劳作只是为了生:身上衣裳口中食。

师:这是维持生活温饱的最低限度,这是多么朴素的愿望呀?一年辛苦的劳动也只能换取生:身上衣裳口中食。

师:这所劳与所得是多么的不平等呀!真是可怜的卖炭翁。

指名学生读这句诗。

设计意图:抓住“诗眼”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朗读训练,自主感悟古诗,引导学生读悟结合,在品悟中加深对诗的理解,增强朗读古诗的能力。

《卖炭翁》教学设计

《卖炭翁》教学设计

《卖炭翁》教学设计《卖炭翁》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诗歌的内容和主题。

学生能够掌握诗歌的艺术特色和表现手法。

学生能够背诵诗歌。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分析、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

通过写作、表演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体会到卖炭翁的悲惨遭遇和社会的不公,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和正义感。

学生能够认识到劳动的价值和意义,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和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诗歌的内容和主题。

掌握诗歌的艺术特色和表现手法。

2. 教学难点体会卖炭翁的悲惨遭遇和社会的不公。

认识劳动的价值和意义。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诗歌的背景、作者、内容、主题、艺术特色和表现手法等。

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含义和情感。

2. 朗读法让学生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指导学生注意诗歌的语调、重音和停顿等。

3. 分析法分析诗歌的语言、形象、意境和情感等。

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深层含义和艺术价值。

4.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诗歌的主题、艺术特色和表现手法等。

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感受。

5. 写作法让学生根据诗歌的内容和主题,写一篇读后感或诗歌评论。

指导学生注意写作的结构、语言和逻辑等。

6. 表演法让学生根据诗歌的内容和情节,表演一个小品或短剧。

指导学生注意表演的动作、表情和语言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播放一段关于唐代社会生活的视频或图片,让学生感受唐代的社会风貌和人民的生活状况。

提问学生:“你们知道唐代有哪些著名的诗人吗?”“你们读过哪些唐代的诗歌呢?”等,引导学生进入唐代诗歌的世界。

2. 讲授讲解诗歌的背景、作者、内容、主题、艺术特色和表现手法等。

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含义和情感。

诗歌的背景:唐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繁荣昌盛的时期,但也是一个社会矛盾尖锐的时期。

唐玄宗后期,政治腐败,社会动荡,人民生活困苦。

白居易是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和人民的疾苦。

卖炭翁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卖炭翁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卖炭翁》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品味文中对卖炭翁及官吏形象的刻画。

(教学重点)2、结合注释理解诗中所叙之事,感受诗中描述的社会现实,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难点)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全班齐背一遍课文(板书:卖炭翁)二、课文赏析1、老人苦吗?明确:苦2、你能从课文的哪些句子看出老人苦在哪里?明确: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人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架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

3、具体说说你看出了怎样的苦?(老翁苦在哪?)明确:(1)老人要砍伐树木并且将它烧成炭,老人满脸都是灰尘,十个手指头已被炭染成黑色(外貌描写),可以看出整日劳作,外表憔悴,烧炭的劳苦;(板书:伐薪烧炭)(2)卖炭得钱是为了买衣买食,看出生活的艰苦;(3)老人身上的衣服很单薄(外貌描写),却希望这天气能更加寒冷,炭才卖得出去,复杂的心理描写,也可以看出生活的悲苦;(4)从南山到集市,牛困人饥,太阳已经高高挂起,起早摸黑,路远、雪厚、车重,(辗、歇是动作描写)证明运炭的辛苦。

(板书辗冰运炭)(5)“惜不得”虽然舍不得,但无可奈何。

(心理描写),看出老人生活的悲苦。

4、好,这么苦的卖炭翁,你希望他遇到好人吗?卖个好价钱吗?生:希望。

5、可是老人遇到的怎样的宦官?得到公平交易了吗(卖到好价钱了吗)?生:蛮横无理。

没有6、从哪里看出来的?生: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生:“翩翩”写出宫使的趾高气扬“手把、口称”写出宫使的仗势欺人“回、叱、牵”写出宫使的蛮不讲理黄衣使者白衫儿:与(满面尘灰烟火色)蓬头垢面的老翁形成对比。

唐代宦官品级较高的穿黄衣,宦官手下的爪牙穿白衫。

(而所谓“宫市”,就是中唐时期,宦官专权,皇宫所需的物品由宦官到市上去购买,他们横行无忌,常有数十百人分布在长安东西两市及热闹街坊,以低价强购货物,甚至不给分文,任意勒索,名为“宫市”,实际上是一种公开的掠夺。

八年级语文下册《卖炭翁》教案、教学设计

八年级语文下册《卖炭翁》教案、教学设计
2.查阅相关资料,了解诗人白居易的生平事迹及其创作背景,以小组为单位,制作一份关于白居易的PPT,内容包括:生平简介、代表作品、创作风格、历史评价等,每组不少于10页。
3.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运用课文中的句子、段落,创作一首关于劳动人民的诗歌,要求体现对劳动人民的尊重与关爱,不少于10行。
4.家长参与作业:与家长共同阅读《卖炭翁》,讨论诗歌中所反映的社会现象,以及劳动人民的艰辛生活。家长签字确认,并写下对孩子的寄语。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诗歌的背景和意境,把握作者的创作意图。
2.掌握诗歌的结构、韵律和修辞手法,分析其在诗歌中的作用。
3.体会诗歌中所表达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和人文素养。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通过讲述诗人白居易与卖炭翁的故事,引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5.写作实践:鼓励学生运用课文中的句子、段落进行仿写、创作,提高写作技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情感体验:通过学习《卖炭翁》,让学生感受到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关爱和同情,培养学生的同情心。
2.态度培养:引导学生认识到诗歌是表达情感、传递价值观的重要载体,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
3.价值观塑造:通过分析诗歌中所揭示的社会现象,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5.教师将根据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对优秀作业给予表扬,对存在的问题给予指导。
“诗歌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学习诗歌不仅可以提高我们的文学素养,还可以培养我们的审美情趣。希望同学们能够热爱诗歌,传承文化。”
3.学生分享学习心得,表达对本节课的感悟。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的学习成果,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实践创新的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卖炭翁教学设计3篇

卖炭翁教学设计3篇

卖炭翁教学设计1第一个环节:自读。

(8分钟)读课文,读注释,再读课文,自讲课文。

第二个环节:诵读。

(12分钟)读第一遍,要求读准字音。

读第二遍,要求读得顺畅。

读第三遍,要求节奏鲜明。

读第四遍,要求读出情感。

读第五遍,要求读出“情景”。

读第六遍,要求集体背诵。

第三个环节:品析。

(15分钟)1.教师:我们可抓住课文的哪一点来理解课文、分析课文。

同学们发言:①抓“苦”:烧炭苦,卖炭苦,炭被抢更苦。

②抓“炭”:烧炭,送炭,失炭。

③抓对比描写:对卖炭翁的刻画,对宫市使者的刻画。

④抓卖炭翁的人物形象:外貌,心情,遭遇,。

⑤抓卖炭翁周围的的环境:工作环境,生活环境,卖炭(经营)环境,社会环境。

⑥……教师:我们就抓住诗中的两组对应性的艺术描写诗句来理解课文吧。

①分析对卖炭翁的肖像描写。

②分析对卖炭翁的生活环境的描写。

③对比分析对宫市使者的描写。

形成如下板书:卖炭翁:面、发、指、衣、心辛劳、穷困、挣扎、痛苦对比使者:把、称、回、叱,系专横跋扈,肆意掠夺第四个环节:练习(10分钟左右)1.写出含下列字词的四字词语。

①伐②薪③面④鬓⑤辙⑥苍苍2.写出文中相应的词语或诗句。

①状其劳动环境之脏(尘灰)②写其长期烧炭之劳(烟火)③绘其饱经风霜之衰(苍苍)④诉其生活无着之苦(心忧炭贱愿天寒)3.说说卖炭翁被抢之后的心情。

(痛苦中酝藏着愤怒。

)[评析]我们可以从如下两个方面来评析这个教例的美点。

教路严谨,目的明确。

自读,意在训练学生自学自悟,疏通文意。

诵读,意在培养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技能。

品析,意在点拨学生品读课文的基本思路。

练习,意在教给学生检验所学知识的方法。

整个教例的.主旋律是:让学生学会读书。

四个教学环节形成一个“诵读、品析、积累”的鲜明的课堂教学思路,很有层次感,很有可操作性。

手法多样,教学有方。

一开始就变学生的默默聆受为主动感知。

诵读六遍既让学生有了阅读初感,为整体品析作好铺垫,又让课堂教学书声琅琅,热气腾腾。

品析课文的第一个设问实在妙极。

《卖炭翁》的教学设计(通用10篇)

《卖炭翁》的教学设计(通用10篇)

《卖炭翁》的教学设计(通用10篇)《卖炭翁》的教学设计(通用10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卖炭翁》的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卖炭翁》的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的:1.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抒发的感情,理解诗歌的主题。

2.体会本诗的写作特色。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教学重点:教学设想:通过史书记载的关于宫市的资料帮助理解诗歌所述内容,理解诗歌主题,同时在认真的吟诵中体会诗人的感情,在与原型的比较分析中体会本诗的写作特色。

一.导入:今天咱们来学习白居易的一首叙事诗《卖炭翁》,它也是白居易讽喻诗中杰出的诗篇。

讽喻诗的特点是从不同角度揭露社会的黑暗,抨击官僚残害人民的罪行,同情被压迫的人民,是白居易最为看重的一类诗歌,是为民而作的诗歌,体现了白居易“文章合为时而着,歌诗合为事而作”的现实主义创作精神。

《卖炭翁》一诗在题下用小序“苦宫市也”直接点明了本诗的讽刺目的:“宫市给人民带来了苦难”,来反映人民疾苦,揭露批判弊政。

二.介绍“宫市”:宫市为什么会给人民带来苦难呢?咱们必须了解什么是宫市。

从字面上理解,宫是皇宫,市是买、采购的意思,所谓宫市,是指皇宫里需要的物品派宦官到市场上去购买。

派出去的宦官,就叫宫使,即皇帝的使者。

本来,为皇宫采购物品,是由官吏负责的,但到中唐时期,宦官专权,横行无忌,连这种采购权也被他们抓去了,宦官这种角色以宫使的身份到市场上去为皇宫购买物品,还能搞公平交易吗?咱们不忙着做结论,先来看一些史书记载。

〈〈旧唐书张建封传〉〉时宦者主宫中市买,谓之“宫市”。

抑买人物,稍不如本估(压低人家的物价,比原价稍低)。

末年(指唐德宗贞元末年)不复行文书,置“白望”数十百人于两市及要闹坊曲,阅人所卖物,但称“宫市”,则敛手付与,真伪不复可辨,无敢问所从来及论价之高下者。

率用值百钱物,买人值数千物,仍索进奉门户及脚价银。

《卖炭翁》教案

《卖炭翁》教案

《卖炭翁》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并掌握《卖炭翁》的字词,如“翁”、“炭”、“寒”、“瘦”等。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探究等方式,深入理解课文。

(2)学会抓住关键词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爱他人的情感。

(2)教育学生珍惜劳动成果,尊重劳动者。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并掌握《卖炭翁》的字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学会抓住关键词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等。

2.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文具等。

四、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1)教师出示《卖炭翁》的插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画面内容。

(2)教师简要介绍作者白居易及创作背景。

2.自主学习(10分钟)(1)学生自读课文,圈出生字词,并借助工具书自主学习。

(2)教师检查学生自学情况,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课文。

3.课堂讲解(15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内容,理解诗句的意义。

(2)教师讲解重点词语,如“翁”、“炭”、“寒”、“瘦”等。

(3)教师指导学生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4.小组讨论(10分钟)(1)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2)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5.情感教育(5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卖炭翁的同情之情。

(2)教育学生珍惜劳动成果,尊重劳动者。

6.课堂小结(5分钟)(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布置课后作业:熟读课文,抄写生字词。

五、课后作业1.抄写生字词。

2.熟读课文。

3.思考并回答:卖炭翁为什么在寒冷的冬天还要卖炭?这反映了什么社会现象?六、板书设计《卖炭翁》作者:白居易1.生字词2.课文内容3.思想感情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朗读、讲解、讨论等方式,使学生掌握了《卖炭翁》的字词,理解了课文内容,体会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卖炭翁》教学设计

《卖炭翁》教学设计

《卖炭翁》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熟练朗读并背诵《卖炭翁》,理解诗歌的大意,掌握重点字词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分析诗歌的语言、形象和手法,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和文学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体会卖炭翁的悲惨遭遇,感受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底层人民的悲悯情怀。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诗歌内容,体会卖炭翁的形象和作者的情感。

2、教学难点分析诗歌的写作手法,如对比、烘托等,深入理解诗歌的主题。

三、教学方法诵读法、讲授法、讨论法、情境教学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展示一些古代劳动人民辛苦劳作的图片,如农民在田间耕种、工匠在作坊劳作等,引导学生思考古代劳动人民的生活状况。

(2)提问:在古代,像这样辛勤劳动的人们,他们的生活是否能够得到保障?他们又会遭遇怎样的困境?2、初读诗歌(1)教师范读《卖炭翁》,要求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语调。

(2)学生自由朗读诗歌,初步感知诗歌内容。

(3)指名学生朗读,其他学生进行评价,教师给予指导。

3、理解诗意(1)学生结合课下注释,自主疏通诗歌大意,遇到不懂的字词小组内讨论交流。

(2)教师检查学生的自学情况,重点讲解“薪”“辗”“辙”“敕”“系”等字词的含义。

(3)请学生用自己的话讲述诗歌的故事,教师进行补充和完善。

4、分析形象(1)思考:诗歌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卖炭翁形象?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来?(2)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引导学生从外貌、动作、心理等方面进行分析。

例如:“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通过外貌描写,写出了卖炭翁的苍老和艰辛;“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通过心理描写,表现了卖炭翁生活的困苦和矛盾心理。

5、探究主题(1)提问:作者通过描写卖炭翁的遭遇,想要表达怎样的情感?(2)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对比手法,如“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通过卖炭翁的辛苦劳动成果与宫使的微薄赏赐形成鲜明对比,揭示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劳动人民的悲惨命运。

卖炭翁教学设计(共5篇)

卖炭翁教学设计(共5篇)

卖炭翁教学设计〔共5篇〕第1篇:卖炭翁教学设计《卖炭翁》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学习有感情、有韵律地朗读古诗。

2、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3、品味语言的内涵,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教学重点:有感情、有韵律地朗读古诗,理解诗歌内容。

教学难点:品味语言的内涵,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一导入:忆旧识,获新知上学期我们学习了一首汉乐府民歌,同学们还记得吗?请学生回忆诗歌内容:《十五参军征》反映民生疾苦,讲述了一位老兵在不合理的兵役制度下的悲惨遭遇。

《十五参军征》是一首乐府诗,乐府诗“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现实精神,影响了一代代文人,时至唐代,一批文人发起了新乐府运动,以新题写时事,反映社会现实。

其中有位诗人更是提出了“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响亮口号,你们知道他是谁吗?〔白居易〕乐府诗知识和白居易生平介绍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白居易的代表作之一,新乐府题材的讽喻诗《卖炭翁》。

二.读诗文,通诗意1.听读古诗朗读,给生字注音。

可小声跟读,读出古诗应有的节奏和韵律来。

2.学生齐读。

3.白居易的诗歌,往往粗浅直白,通俗易懂。

相传老妪能解,也就是老婆婆都能听懂诗歌的内容。

请借助书下的注释梳理古诗的意思。

重难点注释:①伐薪::砍柴。

②烟火色:烟熏色的脸。

此处突出卖炭翁的辛劳。

③苍苍:灰白色,形容鬓发花白。

④何所营:做什么用。

⑤晓:天亮。

辗〔niǎn〕:同“碾”,压。

辙:车轮滚过地面辗出的痕迹。

⑥市:长安有贸易专区,称市,市周围有墙有门。

⑦骑〔旧读jì〕:一人一马成为骑,骑马的人。

⑧黄衣使者白衫儿:黄衣使者,指皇宫内的太监。

白衫儿,指太监手下的爪牙。

⑨敕〔chì〕:皇帝的命令或诏书。

⑩回:调转。

叱:喝斥。

牵向北:指牵向宫中。

三.入诗境悯老翁1.请一位同学有感情的给我们朗读一遍诗歌。

2.请考虑:本诗围绕卖炭翁卖炭,写了哪些内容?讲了什么事情。

写的是一位老翁很辛苦的砍柴烧炭,历经艰辛快要把炭运到市场时,被宫使抢去了,卖炭翁失去了自己的炭。

《卖炭翁》教学设计

《卖炭翁》教学设计

《卖炭翁》一、背景分析《卖炭翁》是部编语文教材八年级下第六单元唐诗三首中的第二首,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写的一首以“同情弱者”为题的古诗。

这是一个有头有尾、情节完整的故事,通过对事件的描述以及对人物外形与内心的刻画,塑造出一个勤劳、艰苦的卖炭老人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对统治阶级与不合理制度的愤恨与抗议。

八年级学生有一定古诗学习能力,能初步品味作者感情,能赏析浅显的诗句,但在炼字品句,感悟意蕴的方法上还需要教师加以引导。

学生掌握了朗诵诗歌的基本方法,但容易流于文字表面,并不能通过诵读揣摩文字背后的情感,老师应该加强诵读指导,通过示范诵读和方法学习,让学生体会文字背后的情感。

二、学习目标1.反复诵读,体会古体诗句式自由、用韵灵活的特点。

2.品味语言,赏析人物形象,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3.再读精思,体会写作意图,思考人物悲剧命运的社会原因。

三、教学准备学历案、相关数据和材料四、活动过程(一)导入:猜谜语生在深山长在林,入了古洞烟火熏。

三魂六魄上天去,剩下骨头驱严寒。

——(打一物)从这个谜语我们知道,要烧制出御寒取暖的木炭真是来之不易。

在唐朝就有这样一位烧炭的老人,他辛辛苦苦烧出的一千多斤的炭被人当街抢走了,这场悲剧的幕后黑手是谁呢?让我们翻开课本,一起走进白居易的《卖炭翁》,感受封建社会底层人民的悲苦人生。

设计意图:(二)通文意,初感知1.朗读诗歌,读准字音,读出节奏(1)强调:辗、敕系等字的读音与字形(2)讨论诗的停奏:七言句为主,四三式,二二三式。

(3)标出这首诗的韵脚,发现与用韵上与以往读过的诗有什么不同?明确:古体诗:押韵自由灵活,可以换韵。

新乐府是一种用新题写时事的乐府体诗。

虽辞为乐府,已不被声律。

2.自读课文,疏通文意结合课下注释,同桌互相讨论、交流,疏通文意,并概述诗歌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设计意图:学生配乐朗读,能够读准字音、独好节奏、读清韵脚,感受古体诗句式自由、用韵灵活的特点。

卖炭翁教学设计

卖炭翁教学设计

卖炭翁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二课《卖炭翁》。

本课主要讲述了卖炭翁辛勤劳作,却因宫市的不合理而遭受巨大损失的悲惨故事。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封建社会宫市的黑暗,体会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 能够领会作者通过人物描绘和事件叙述表达的思想感情。

3. 能够运用课文中的句子和段落进行分析、解读和评价。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确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难点:领会作者通过人物描绘和事件叙述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学具:课文课本、练习册、笔记本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图片和简要介绍,让学生了解封建社会宫市的黑暗,引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了解卖炭翁的辛勤劳作和遭遇。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细节,分析卖炭翁的形象特点,探讨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4. 讲解分析: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讲解分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5. 实践练习: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运用课文中的句子和段落进行分析、解读和评价。

六、板书设计卖炭翁辛勤劳作 > 遭受损失宫市的不合理 > 对下层劳动人民的同情七、作业设计1.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课文内容,描述卖炭翁的形象特点。

答案:课文讲述了卖炭翁辛勤劳作,却因宫市的不合理而遭受巨大损失的悲惨故事。

卖炭翁是一个勤劳、善良、无辜的劳动者形象。

2. 请结合课文内容,分析作者通过人物描绘和事件叙述表达的思想感情。

答案:作者通过卖炭翁的形象和遭遇,表达了对封建社会宫市的不满和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课文《卖炭翁》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了封建社会宫市的黑暗,体会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同情。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讨论,通过实践练习,提高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生民立命
——《卖炭翁》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品读诗歌,分析诗歌中宫使形象;
2.细读探究,明主旨,悟诗人情怀;
【学习课时】
第二课时
【学习过程】
一、读懂社会
卖炭翁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1.学习要求:
(1)声情并茂的诵读第二层(后8句)
(2)读注释。

(3)思考终极命题:他们是谁?从哪里来?所为何来?你看到一群什么样的人?
明确:
●宫使——翩翩,轻快
●宫廷——文书,专横
●交易——叱、驱、系,掠夺
小结:宫使形象
专横跋扈、肆意掠夺、蛮不讲理。

2.【写作背景】
苦宫市也
“宫”指皇宫,“市”是买的意思。

自唐德宗贞元末年起,宫中日用所需,不再经官府承办,由太监直接向民间“采购”,谓之“宫市”,又称“白望”。

太监常率爪牙在长安东市、西市和热闹街坊,以低价强购货物,甚至不给分文,还勒索进奉的“门户钱”及“脚价钱”,
百姓深受其害。

韩愈《顺宗实录》一语道破“名为宫市,其实夺之。


3.【链接材料】节选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观刈麦》(农民)
贵贱无常价,酬直看花数:
灼灼百朵红,戋戋五束素。

——《买花》(田舍翁)
织者何人衣者谁?越溪寒女汉宫姬。

去年中使宣口敕,天上取样人间织。

——《缭绫》(女工之劳)
食饱心自若,酒酣气益振。

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

——《轻肥》(宦官)
思考:你看到一个怎样的社会现实?
社会之伤——一个压榨剥削弱者的社会
【白居易的讽喻诗】(待定)
讽谕诗有170多首,以《秦中吟》和《新乐府》为代表作。

它们或暴露官场的黑暗,权贵的骄纵、对百姓的欺压,或从诗歌美刺的角度,聚焦普通百姓,对当时的政治社会问题提出的系列的看法。

如《卖炭翁》是为“苦宫市'而作,将卖炭翁的劳苦和黄衫使者的霸道尽显文字中。

二、读懂诗人
1.学习要求:
(1)再次有感情的诵读诗歌。

(2)这首叙事诗中最能表达作者情感的词是哪个?
(3)请你谈一谈这是一位什么样的诗人?
“怜”(同情)
2.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自号香山居士,是杜甫之后,唐朝的又一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是唐代诗人中作品最多的一个。

他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


他反对“嘲风雪,弄花草”的作品,写下了许多感叹时事、反应人民疾苦的诗篇。

他追求诗的平易畅达,使没有文化的老婆婆也能听得懂。

3.【链接材料】节选
白居易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琵琶行》
安得万里裘,盖裹周四垠。

稳暖皆如我,天下无寒人。

——《新制布裘》
宣州太守知不知?一丈毯,千两丝!
地不知寒人要暖,少夺人衣作地衣!
——《红线毯》
诗人之痛——体察民间疾苦,关爱百姓;
对黑暗势力的憎恶与批判;
一位勇于为弱者发声的人。

三、小结
卖炭翁
白居易
一个令人心寒的故事
一位让人同情的老人
一对蛮横无理的宫使
一个压榨剥削弱者的社会
一位关心民生疾苦的诗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