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光学的习题参考答案第三章平面与平面系统.doc

合集下载

工程光学习题参考答案解析第三章平面和平面系统设计

工程光学习题参考答案解析第三章平面和平面系统设计

第三章 平面与平面系统1. 人照镜子时,要想看到自己的全身,问镜子要多长?人离镜子的距离有没有关系? 解:镜子的高度为1/2人身高,和前后距离无关。

2有一双面镜系统,光线平行于其中一个平面镜入射,经两次反射后,出射光线与另一平面镜平行,问两平面镜的夹角为多少? 解:OA M M //32 3211M M N M ⊥∴1''1I I -= 又 2''2I I -=∴α同理:1''1I I -=α 321M M M ∆中 ︒=-+-+180)()(1''12''2I I I I αO︒=∴60α 答:α角等于60︒。

3. 如图3-4所示,设平行光管物镜L 的焦距'f =1000mm ,顶杆离光轴的距离a =10mm 。

如果推动顶杆使平面镜倾斜,物镜焦点F 的自准直象相对于F 产生了y =2mm 的位移,问平面镜的倾角为多少?顶杆的移动量为多少? 解:θ'2f y = rad 001.0100022=⨯=θ αθx=mm a x 01.0001.010=⨯=⨯=∴θ图3-44. 一光学系统由一透镜和平面镜组成,如图3-29所示。

平面镜MM 与透镜光轴垂直交于D点,透镜前方离平面镜600mm 有一物体AB ,经透镜和平面镜后,所成虚像''A ''B 至平面镜的距离为150mm,且像高为物高的一半,试分析透镜焦距的正负,确定透镜的位置和焦距,并画出光路图。

图3-29 习题4图解: 由于平面镜性质可得''B A 及其位置在平面镜前150mm 处 ''''B A 为虚像,''B A 为实像则211-=β 21'1-==L L β 450150600'=-=-L L 解得 300-=L 150'=L 又'1L -L 1='1f mm f 150'=∴ 答:透镜焦距为100mm 。

工程光学习题解答第三章平面与平面系统

工程光学习题解答第三章平面与平面系统

第三章 平面系统1. 人照镜子时,要想看到自己的全身,问镜子要多长?人离镜子的距离有没有关系? 解:镜子的高度为1/2人身高,和前后距离无关。

2有一双面镜系统,光线平行于其中一个平面镜入射,经两次反射后,出射光线与另一平面镜平行,问两平面镜的夹角为多少? 解:OA M M //32 3211M M N M ⊥∴1''1I I -= 又2''2I I -=∴α同理:1''1I I -=α321M M M ∆中 ︒=-+-+180)()(1''12''2I I I I α︒=∴60αO答:α角等于60︒。

3. 如图3-4所示,设平行光管物镜L 的焦距'f =1000mm ,顶杆离光轴的距离a =10mm 。

如果推动顶杆使平面镜倾斜,物镜焦点F 的自准直象相对于F 产生了y =2mm 的位移,问平面镜的倾角为多少?顶杆的移动量为多少? 解:θ'2f y =rad 001.02==θθx=mm a x 01.0001.010=⨯=⨯=∴θ图3-44. 一光学系统由一透镜和平面镜组成,如图3-29所示。

平面镜MM 与透镜光轴垂直交于D点,透镜前方离平面镜600mm 有一物体AB ,经透镜和平面镜后,所成虚像''A ''B 至平面镜的距离为150mm,且像高为物高的一半,试分析透镜焦距的正负,确定透镜的位置和焦距,并画出光路图。

图3-29 习题4图解: 由于平面镜性质可得''B A 及其位置在平面镜前150mm 处''''B A 为虚像,''B A 为实像则211-=β21'1-==L L β450150600'=-=-L L 解得 300-=L 150'=L 又'1L -L 1='1f mm f 150'=∴ 答:透镜焦距为100mm 。

整理工程光学习题参考答案第三章平面与平面系统

整理工程光学习题参考答案第三章平面与平面系统

工程光学习题参考答案第三章平面与平面系

整理表
姓名:
职业工种:
申请级别:
受理机构:
填报日期:
A4打印/ 修订/ 内容可编辑
习题一
1、某一调速系统,测得的最高转速特性为,最低转速特性为
,带额定负载时的速度降落,且在不同转速下额定速降不变,试问系统能够达到的调速范围有多大?系统允许的静差率是多少?
2、某闭环调速系统的调速范围是1500—150r/min,要求系统的静差率,那么系统允许的静态速降是多少?如果开环系统的静态速降是100r/min,则闭环系统的开环放大倍数应有多大?
3、某闭环调速系统的开环放大倍数为15时,额定负载下电动机的速降为8r/min,如果将开环放大倍数提高到30,它的速降为多少?在同样静差率要求下,调速范围可以扩大多少倍?
4、某调速系统的调速范围,额定转速,开环转速降落
,若要求系统的静差率由10%减少到5%,则系统的开环增益如何变化?
5、在转速负反馈调速系统中,当电网电压,负载转矩、电动机励磁电流,电枢电阻、测速发电机励磁各量发生变化时,都会引起转速的变化,系统有无克服这种干扰的能力?
整理丨尼克
本文档信息来自于网络,如您发现内容不准确或不完善,欢迎您联系我修正;如您发现内容涉嫌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按照相关法律规定及时处理。

工程光学习题解答第三章平面与平面系统

工程光学习题解答第三章平面与平面系统

第三章 平面系统1. 人照镜子时,要想看到自己的全身,问镜子要多长?人离镜子的距离有没有关系? 解:镜子的高度为1/2人身高,和前后距离无关。

2有一双面镜系统,光线平行于其中一个平面镜入射,经两次反射后,出射光线与另一平面镜平行,问两平面镜的夹角为多少? 解:OA M M //32 3211M M N M ⊥∴1''1I I -= 又 2''2I I -=∴α同理:1''1I I -=α 321M M M ∆中 ︒=-+-+180)()(1''12''2I I I I αAOBM 1M 2M 3 N1N 2-I 1 I ''1-I 2I ''2 αααα︒=∴60α 答:α角等于60︒。

3. 如图3-4所示,设平行光管物镜L 的焦距'f =1000mm ,顶杆离光轴的距离a =10mm 。

如果推动顶杆使平面镜倾斜,物镜焦点F 的自准直象相对于F 产生了y =2mm 的位移,问平面镜的倾角为多少?顶杆的移动量为多少? 解:θ'2f y = rad 001.0100022=⨯=θ αθx=mm a x 01.0001.010=⨯=⨯=∴θ图3-44. 一光学系统由一透镜和平面镜组成,如图3-29所示。

平面镜MM 与透镜光轴垂直交于D点,透镜前方离平面镜600mm 有一物体AB ,经透镜和平面镜后,所成虚像''A ''B 至平面镜的距离为150mm,且像高为物高的一半,试分析透镜焦距的正负,确定透镜的位置和焦距,并画出光路图。

图3-29 习题4图解: 由于平面镜性质可得''B A 及其位置在平面镜前150mm 处 ''''B A 为虚像,''B A 为实像则211-=β 21'1-==L L β 450150600'=-=-L L 解得 300-=L 150'=L 又'1L -L 1='1f mm f 150'=∴ 答:透镜焦距为100mm 。

工程光学习题参考答案解析第三章平面和平面系统设计

工程光学习题参考答案解析第三章平面和平面系统设计

第三章 平面与平面系统1. 人照镜子时,要想看到自己的全身,问镜子要多长?人离镜子的距离有没有关系? 解:镜子的高度为1/2人身高,和前后距离无关。

2有一双面镜系统,光线平行于其中一个平面镜入射,经两次反射后,出射光线与另一平面镜平行,问两平面镜的夹角为多少? 解:OA M M //32 3211M M N M ⊥∴1''1I I -= 又 2''2I I -=∴α同理:1''1I I -=α 321M M M ∆中 ︒=-+-+180)()(1''12''2I I I I αO︒=∴60α 答:α角等于60︒。

3. 如图3-4所示,设平行光管物镜L 的焦距'f =1000mm ,顶杆离光轴的距离a =10mm 。

如果推动顶杆使平面镜倾斜,物镜焦点F 的自准直象相对于F 产生了y =2mm 的位移,问平面镜的倾角为多少?顶杆的移动量为多少? 解:θ'2f y = rad 001.0100022=⨯=θ αθx=mm a x 01.0001.010=⨯=⨯=∴θ图3-44. 一光学系统由一透镜和平面镜组成,如图3-29所示。

平面镜MM 与透镜光轴垂直交于D点,透镜前方离平面镜600mm 有一物体AB ,经透镜和平面镜后,所成虚像''A ''B 至平面镜的距离为150mm,且像高为物高的一半,试分析透镜焦距的正负,确定透镜的位置和焦距,并画出光路图。

图3-29 习题4图解: 由于平面镜性质可得''B A 及其位置在平面镜前150mm 处 ''''B A 为虚像,''B A 为实像则211-=β 21'1-==L L β 450150600'=-=-L L 解得 300-=L 150'=L 又'1L -L 1='1f mm f 150'=∴ 答:透镜焦距为100mm 。

工程光学习题参考答案解析第三章平面和平面系统设计

工程光学习题参考答案解析第三章平面和平面系统设计

第三章 平面与平面系统1. 人照镜子时,要想看到自己的全身,问镜子要多长?人离镜子的距离有没有关系? 解:镜子的高度为1/2人身高,和前后距离无关。

2有一双面镜系统,光线平行于其中一个平面镜入射,经两次反射后,出射光线与另一平面镜平行,问两平面镜的夹角为多少? 解:OA M M //32 3211M M N M ⊥∴1''1I I -= 又 2''2I I -=∴α同理:1''1I I -=α 321M M M ∆中 ︒=-+-+180)()(1''12''2I I I I αO︒=∴60α 答:α角等于60︒。

3. 如图3-4所示,设平行光管物镜L 的焦距'f =1000mm ,顶杆离光轴的距离a =10mm 。

如果推动顶杆使平面镜倾斜,物镜焦点F 的自准直象相对于F 产生了y =2mm 的位移,问平面镜的倾角为多少?顶杆的移动量为多少? 解:θ'2f y = rad 001.0100022=⨯=θ αθx=mm a x 01.0001.010=⨯=⨯=∴θ图3-44. 一光学系统由一透镜和平面镜组成,如图3-29所示。

平面镜MM 与透镜光轴垂直交于D点,透镜前方离平面镜600mm 有一物体AB ,经透镜和平面镜后,所成虚像''A ''B 至平面镜的距离为150mm,且像高为物高的一半,试分析透镜焦距的正负,确定透镜的位置和焦距,并画出光路图。

图3-29 习题4图解: 由于平面镜性质可得''B A 及其位置在平面镜前150mm 处 ''''B A 为虚像,''B A 为实像则211-=β 21'1-==L L β 450150600'=-=-L L 解得 300-=L 150'=L 又'1L -L 1='1f mm f 150'=∴ 答:透镜焦距为100mm 。

工程光学习题解答第三章平面和平面系统设计

工程光学习题解答第三章平面和平面系统设计

第三章平面系统1. 人照镜子时,要想看到自己的全身,问镜子要多长?人离镜子的距离有没有关系?解:头眼脚镜子的高度为1/2人身高,和前后距离无关。

2有一双面镜系统,光线平行于其中一个平面镜入射,经两次反射后,出射光线与另一平面镜平行,问两平面镜的夹角为多少?解:M2M3//OA M1N1 — M2M3 又I; - Ti - - l2 - I2 同理:「I1" - 11 M1M2M3中:(I; - l2)(I; - IJ =180:-=60答:a角等于60 。

3.如图3-4所示,设平行光管物镜L的焦距f' =1000mm顶杆离光轴的距离a =10mm如果推动顶杆使平面镜倾斜,物镜焦点F的自准直象相对于F产生了y =2mnm勺位移,问平面镜的倾角为多少?顶杆的移动量为多少?解:======■ ===== =2y - 2 f O.OOIrad2^1000x = a J-10 0.001 = 0.01mm图3-44. 一光学系统由一透镜和平面镜组成,如图3-29所示。

平面镜MM与透镜光轴垂直交于 D点,透镜前方离平面镜600mn W一物体AB经透镜和平面镜后,所成虚像A'' B ''至平面镜的距离为150mm且像高为物高的一半,试分析透镜焦距的正负,确定透镜的位置和焦距,并画出光路图。

M图3-29 习题4图解:由于平面镜性质可得A'B'及其位置在平面镜前150mn处A"B''为虚像,A'B'为实像IA I A贝"二-―——=—L' - L =600 -150 =4502 L 2解得L = -300 L =150111 '又 -—= f 二150mmL' L f'答:透镜焦距为100 mm5.如图3-30所示,焦距为f'=120mn的透镜后有一厚度为d =60mn的平行平板,其折射率n =1.5。

工程光学习题参考答案第三章平面与平面系统,DOC

工程光学习题参考答案第三章平面与平面系统,DOC

第三章平面与平面系统1.人照镜子时,要想看到自己的全身,问镜子要多长?人离镜子的距离有没有关系? 解:2同理:1''1I I -=α321M M M ∆中︒=-+-+180)()(1''12''2I I I I α︒=∴60α答:α角等于60︒。

3.如图3-4所示,设平行光管物镜L 的焦距'f =1000mm ,顶杆离光轴的距离a=10mm。

如果推动顶杆使平面镜倾斜,物镜焦点F的自准直象相对于F产生了y=2mm的位移,问平面镜的倾角为多少?顶杆的移动量为多少?5在像平面内上下移动,试求移动量△'y与旋转角φ的关系,并画出关系曲线。

如果像点移动允许有0.02mm的非线形度,试求φ允许的最大值。

由图可知φ=1I nn I I φsin sin sin 1'1=='1cos I =22sin 1n φ-=n 1φ22sin -n='1'111cos sin cos sin I I I d I d -=)cos cos 1(sin '111I n I I d - =)sin cos 1(sin 22φφφ--n d(2)考虑斜平行光入射情况不发生旋转时ωωωωφωφωφωφω2222'2'1sin cos sin sin )(sin )sin()cos()[sin(-+-+-++-+=-=∆n n d d d d ]6.用焦距'f =450mm 的翻拍物镜拍摄文件,文件上压一块折射率n =1.5,厚度d =15mm 的玻璃平板,若拍摄倍率β=-1⨯试求物镜主面到平板玻璃第一面的距离。

解:b)d)于直角边,分别求出这两种棱镜的结构参数。

9.试画出图3-31a 所示列曼棱镜、图b 中阿贝棱镜P 和图3-18c 所sin︒︒=+30sin 52.12602m δ 答:所求夹角为'''4252。

工程光学习题解答 第三章平面与平面系统

工程光学习题解答  第三章平面与平面系统

第三章 平面与平面系统1. 人照镜子时,要想看到自己的全身,问镜子要多长?人离镜子的距离有没有关系? 解:镜子的高度为1/2人身高,和前后距离无关。

2有一双面镜系统,光线平行于其中一个平面镜入射,经两次反射后,出射光线与另一平面镜平行,问两平面镜的夹角为多少? 解:OA M M //32 3211M M N M ⊥∴1''1I I -= 又 2''2I I -=∴α同理:1''1I I -=α 321M M M ∆中 ︒=-+-+180)()(1''12''2I I I I αAOBM 1M 2M 3 N1N 2-I 1 I ''1-I 2I ''2 αααα︒=∴60α 答:α角等于60︒。

3. 如图3-4所示,设平行光管物镜L 的焦距'f =1000mm ,顶杆离光轴的距离a =10mm 。

如果推动顶杆使平面镜倾斜,物镜焦点F 的自准直象相对于F 产生了y =2mm 的位移,问平面镜的倾角为多少?顶杆的移动量为多少? 解:θ'2f y = rad 001.0100022=⨯=θ αθx=mm a x 01.0001.010=⨯=⨯=∴θ图3-44. 一光学系统由一透镜和平面镜组成,如图3-29所示。

平面镜MM 与透镜光轴垂直交于D点,透镜前方离平面镜600mm 有一物体AB ,经透镜和平面镜后,所成虚像''A ''B 至平面镜的距离为150mm,且像高为物高的一半,试分析透镜焦距的正负,确定透镜的位置和焦距,并画出光路图。

图3-29 习题4图解: 由于平面镜性质可得''B A 及其位置在平面镜前150mm 处 ''''B A 为虚像,''B A 为实像则211-=β 21'1-==L L β 450150600'=-=-L L 解得 300-=L 150'=L 又'1L -L 1='1f mm f 150'=∴ 答:透镜焦距为100mm 。

工程光学习题解答第三章平面与平面系统

工程光学习题解答第三章平面与平面系统

第三章 平面系统1. 人照镜子时,要想看到自己的全身,问镜子要多长?人离镜子的距离有没有关系? 解:镜子的高度为1/2人身高,和前后距离无关。

2有一双面镜系统,光线平行于其中一个平面镜入射,经两次反射后,出射光线与另一平面镜平行,问两平面镜的夹角为多少? 解:OA M M //32 3211M M N M ⊥∴1''1I I -= 又 2''2I I -=∴α同理:1''1I I -=α 321M M M ∆中 ︒=-+-+180)()(1''12''2I I I I αO︒=∴60α 答:α角等于60︒。

3. 如图3-4所示,设平行光管物镜L 的焦距'f =1000mm ,顶杆离光轴的距离a =10mm 。

如果推动顶杆使平面镜倾斜,物镜焦点F 的自准直象相对于F 产生了y =2mm 的位移,问平面镜的倾角为多少?顶杆的移动量为多少? 解:θ'2f y = rad 001.0100022=⨯=θ αθx=mm a x 01.0001.010=⨯=⨯=∴θ图3-44. 一光学系统由一透镜和平面镜组成,如图3-29所示。

平面镜MM 与透镜光轴垂直交于D点,透镜前方离平面镜600mm 有一物体AB ,经透镜和平面镜后,所成虚像''A ''B 至平面镜的距离为150mm,且像高为物高的一半,试分析透镜焦距的正负,确定透镜的位置和焦距,并画出光路图。

图3-29 习题4图解: 由于平面镜性质可得''B A 及其位置在平面镜前150mm 处 ''''B A 为虚像,''B A 为实像则211-=β 21'1-==L L β 450150600'=-=-L L 解得 300-=L 150'=L 又'1L -L 1='1f mm f 150'=∴ 答:透镜焦距为100mm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 平面与平面系统1. 人照镜子时,要想看到自己的全身,问镜子要多长?人离镜子的距离有没有关系? 解:镜子的高度为1/2人身高,和前后距离无关。

2有一双面镜系统,光线平行于其中一个平面镜入射,经两次反射后,出射光线与另一平面镜平行,问两平面镜的夹角为多少? 解:OA M M //32 3211M M N M ⊥∴1''1I I -= 又 2''2I I -=∴α同理:1''1I I -=α 321M M M ∆中 ︒=-+-+180)()(1''12''2I I I I αO︒=∴60α 答:α角等于60︒。

3. 如图3-4所示,设平行光管物镜L 的焦距'f =1000mm ,顶杆离光轴的距离a =10mm 。

如果推动顶杆使平面镜倾斜,物镜焦点F 的自准直象相对于F 产生了y =2mm 的位移,问平面镜的倾角为多少?顶杆的移动量为多少? 解:θ'2f y = rad 001.0100022=⨯=θ αθx=mm a x 01.0001.010=⨯=⨯=∴θ图3-44. 一光学系统由一透镜和平面镜组成,如图3-29所示。

平面镜MM 与透镜光轴垂直交于D点,透镜前方离平面镜600mm 有一物体AB ,经透镜和平面镜后,所成虚像''A ''B 至平面镜的距离为150mm,且像高为物高的一半,试分析透镜焦距的正负,确定透镜的位置和焦距,并画出光路图。

图3-29 习题4图解: 由于平面镜性质可得''B A 及其位置在平面镜前150mm 处 ''''B A 为虚像,''B A 为实像则211-=β 21'1-==L L β 450150600'=-=-L L 解得 300-=L 150'=L 又'1L -L 1='1f mm f 150'=∴ 答:透镜焦距为100mm 。

5.如图3-30所示,焦距为'f =120mm 的透镜后有一厚度为d =60mm 的平行平板,其折射率n =1.5。

当平行平板绕O 点旋转时,像点在像平面内上下移动,试求移动量△'y 与旋转角φ的关系,并画出关系曲线。

如果像点移动允许有0.02mm 的非线形度,试求φ允许的最大值。

图3-30 习题5图解: (1)'1cos I d DE =)sin(cos )sin('11'1'11'I I I d I I DE d -=-⋅= 由图可知 φ=1I nn I I φsin sin sin 1'1=='1cos I=22sin 1nφ-=n 1φ22sin -n)sin cos cos (sin cos '11'11'1'I I I I I dd -=='1'111cos sin cos sin I I I d I d -=)cos cos 1(sin '111I n I I d -=)sin cos 1(sin 22φφφ--n d(2)考虑斜平行光入射情况不发生旋转时'11cos I d OB =)sin(cos )sin('1'1'11'1I I d I OB d -=-=ωω '1sin sin I n =ω )sin cos 1(sin 22'1ωωω--⋅=n d d当平行板转过φ角时 '1'11cos )90sin(I dI d OD =-︒=A)sin('11121'2I I OD D D d -== φω+=1I '11sin sin I n I = )sin(1sin '1φω+=nI 22'1)(sin 1cos nI φω+-==)(sin 122φω+-n n )sin sin(cos '11'1'2I I I dd -==)sin cos cos (sin cos '11'11'1I I I I I d - =))(sin )cos(1)(sin()cos cos 1(sin 22'111φωφωφω+-+-+=-n d I n I I dωωωωφωφωφωφω2222'2'1sin cos sin sin )(sin )sin()cos()[sin(-+-+-++-+=-=∆n n d d d d ]6. 用焦距'f =450mm 的翻拍物镜拍摄文件,文件上压一块折射率n =1.5,厚度d =15mm 的玻璃平板,若拍摄倍率β=-1⨯试求物镜主面到平板玻璃第一面的距离。

解:xf-=β mm x 450-= mm f x L 900450450-=--=+= 又A 和A '是一对共轭点(关于O 2)r n n l n l n -=-''' ∞→r 0155.11'=--lmm l 10'-= mm L 890=∆答:物镜主面到平板玻璃第一面的距离为890mm 。

Z 'b)Z '8.试画出图3-12b 所示030直角棱镜和图e 所示斜方棱镜的展开图。

设300直交棱镜的口径等于斜边棱镜的一半,斜方棱镜的口径等于直角边,分别求出这两种棱镜的结构参数。

9.试画出图a c 图。

10. 的折射率。

解:d) c)Z '2sin2sinαδαn m=+240760sin 218284540760sin '''''''''︒︒︒=+n58998.15009654.0796527.0063889.30sin 799725.52sin ===︒︒n答:光学材料的折射率为1.58998。

11. 白光经过顶角α=︒60的色散棱镜,n =1.51的色光处于最小偏向角。

试求其最小偏向角及n =1.52的色光相对于n =1.51的色光间的夹角。

解:51.1=n2sin2sinαδαn m=+755.030sin 260sin1=︒=+︒n m δ 025.49230=+︒mδ︒=05.381m δ60︒52.1=nsin︒︒=+30sin 52.12602m δ ︒=928.382m δ'''1242528784.0==-︒m m δδ答:所求夹角为'''4252。

12.如图3-32所示,图a 表示一个单光楔在物镜前移动;图b 表示一个双光楔在物镜前相对转动;图c 表示一块平行平板在物镜前转动。

问无限远物点通过物镜后所成像点在位置上有什么变化?图3-32 习题12图13.如图3-33所示,光线以45︒角入射到平面镜上反射后通过折射率n =1.5163,顶角为︒4的光楔。

若使入射光线与最后的出射光线成︒90,试确定平面镜所应转动的方向和角度值。

a)b)c)图3-33 习题13图解:rad n 036.0)15163.1(180)1(=-⨯=-=παδ=2︒06. 在中21NO O ∆ ︒︒=-=∠17618021αNO Oαsin sin 21=∠N O O n︒︒==∠∴636787.25163.14sin arcsin 21N O O ︒=∠∴3632.121O NO ︒=3632.1sin sin n θ ︒=∴067.2θ ︒=∴0336.12θ 答:平面镜顺时针旋转1.0336︒即可使入射光线与出射光线成90︒。

资料赠送以下资料考试知识点技巧大全一、考试中途应饮葡萄糖水大脑是记忆的场所,脑中有数亿个神经细胞在不停地进行着繁重的活动,大脑细胞活动需要大量能量。

科学研究证实,虽然大脑的重量只占人体重量的2%-3%,但大脑消耗的能量却占食物所产生的总能量的20%,它的能量来源靠葡萄糖氧化过程产生。

据医学文献记载,一个健康的青少年学生30分钟用脑,血糖浓度在120毫克/100毫升,大脑反应快,记忆力强;90分钟用脑,血糖浓度降至80毫克/100毫升,大脑功能尚正常;连续120分钟用脑,血糖浓度降至60毫克/100毫升,大脑反应迟钝,思维能力较差。

我们中考、高考每一科考试时间都在2小时或2小时以上且用脑强度大,这样可引起低血糖并造成大脑疲劳,从而影响大脑的正常发挥,对考试成绩产生重大影响。

因此建议考生,在用脑60分钟时,开始补饮25%浓度的葡萄糖水100毫升左右,为一个高效果的考试加油。

二、考场记忆“短路”怎么办呢?对于考生来说,掌握有效的应试技巧比再做题突击更为有效。

1.草稿纸也要逐题顺序写草稿要整洁,草稿纸使用要便于检查。

不要在一大张纸上乱写乱画,东写一些,西写一些。

打草稿也要像解题一样,一题一题顺着序号往下写。

最好在草稿纸题号前注上符号,以确定检查侧重点。

为了便于做完试卷后的复查,草稿纸一般可以折成4-8块的小方格,标注题号以便核查,保留清晰的分析和计算过程。

2.答题要按先易后难顺序不要考虑考试难度与结果,可以先用5分钟熟悉试卷,合理安排考试进度,先易后难,先熟后生,排除干扰。

考试中很可能遇到一些没有见过或复习过的难题,不要蒙了。

一般中考试卷的题型难度分布基本上是从易到难排列的,或者交替排列。

3.遇到容易试题不能浮躁遇到容易题,审题要细致。

圈点关键字词,边审题边画草图,明确解题思路。

有些考生一旦遇到容易的题目,便觉得心应手、兴奋异常,往往情绪激动,甚至得意忘形。

要避免急于求成、粗枝大叶,防止受熟题答案与解题过程的定式思维影响,避免漏题,错题,丢掉不该丢的分。

4. 答题不要犹豫不决选择题做出选择时要慎重,要关注题干中的否定用词,对比筛选四个选项的差异和联系,特别注意保留计算型选择题的解答过程。

当试题出现几种疑惑不决的答案时,考生一定要有主见,有自信心,即使不能确定答案,也不能长时间犹豫,浪费时间,最终也应把认为正确程度最高的答案写到试卷上,不要在答案处留白或开天窗。

5.试卷检查要细心有序应答要准确。

一般答题时,语言表达要尽量简明扼要,填涂答题纸绝不能错位。

答完试题,如果时间允许,一般都要进行试卷答题的复查。

复查要谨慎,可以利用逆向思维,反向推理论证,联系生活实际,评估结果的合理性,选择特殊取值,多次归纳总结。

另外,对不同题型可采用不同的检查方法。

选择题可采用例证法,举出一两例来能分别证明其他选项不对便可安心。

对填空题,则一要检查审题;二要检查思路是否完整;三要检查数据代入是否正确;四要检查计算过程;五要看答案是否合题意;六要检查步骤是否齐全,符号是否规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